夏天钓鱼是否需要保温箱。
与传统植物或动物型香源物质被水溶解慢、浸出香源不断、持续时间长相比,呈粉状的化学香料虽然在空气中香气四溢,入水后的传播是不是也像空气中一样就难说了。不过化学香料品种多,薯香、芋香、菠萝香、草莓香、麦香、奶香、玉米香几乎无一不能合成。
于是由人的嗅觉推及鱼类,形成了三种用药套路:
1.招鱼慢,鱼不咬钩是没用对小药,怀疑应该是草莓香却错用了菠萝香,于是备下各种昧型的香精,至于哪种合适,试着来。
2.鱼有一口没一口,有口也是吻而不吞的轻口,以为是香不够,于是加大剂量,从0.5克、1克增加到5克、10克。
3.多人比邻而钓,因其中一人连续上鱼而心中不服,可是调整线组、浮标、鱼饵,能用的招都用上了却情况依旧,于是有对方胜在小药的认识。
之后钓箱中多了些瓶瓶罐罐,形成小药依赖。小药神奇是因为它有促进食欲,改善鱼口的作用。以香精形式出现的粉状小药几十、几百毫克就能使整袋鱼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在人的嗅觉感受中,同是香味,化学香精的香是中药型小药的10倍、20倍。同时中药不好找,无医生处方要买一味两味药也不现实。另外,竞技钓鱼70~90分钟一场,中药缓释,见效慢,时间上不允许。基于以上原因,以粉状化学香精代替中药型香料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香精外,化学合成的粉状小药中还有一些无味或微酸微咸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蛋白质类、氨基酸类和维生素类。作为能被鱼吸收的营养物质,氨基酸品种繁多,如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等等,其中有些在天然饵料和有机饲料中含量很低,必须在饵料中添加这些药物才能促进鱼的食欲。
例如缺乏维生素B2,鱼会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缺少维生素B1,会造成鱼运动失调,乱窜甚至痉挛。钓伤嘴鱼是竞技钓鱼绕不过的话题,特别是两天6或8场比赛的第二天,同池竞钓,相邻两个钓位的钓手饵味、饵色、饵形、重量、状态一模一样,甚至线组、钓法都一样,却有天壤之别的鱼获。一人鱼讯清晰,连连上鱼还竿竿不落空;
一人则困惑于鱼讯晦涩,提竿无鱼。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从钓技和钓术上找原因的,可是钓饵也一样啊!因此只能从小药上找原因,那就是用了无味的氨基酸或维生素。为什么前一天不用或少用,而要第二天才见效呢?答案是经过一夜休整,伤嘴鱼在自愈中恢复并形成了对维生素类药物的依赖。从养鱼角度来看,颗粒饲料除了有足够的蛋白质、纤维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否则就称不上科学养鱼了。钓饵中加药物客观上起了助鱼疗伤的作用,但即使不能立竿见影,钓色人也相信了。
粉状小药的另一种是虾粉、鱼粉、鱼腥素以及由其他水生生物干制而成的粉末。严格说,它们不属于药,而是调味剂,只是用量少才称为药的。例如南极虾粉、北极虾粉、海藻粉、鳕鱼粉、秘鲁鱼粉等等。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别,同一种鱼会呈现嗜香和贪腥的区别。例如水深3米的淤泥水底,鱼龄3年的大鲫多沉底摄食,倾向于腥味饵。水深1~1.5米的硬泥底,鱼龄不足1年的幼鲫经常离底摄食碎屑或粉末状的悬浮饵,宜用香或淡香饵,可是幼鲫沉底了也会吃腥饵。因此有的放矢,根据鱼的食性倾向用腥饵或香饵,另外借助粉状小药临时改变钓饵的味型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原则。
然而不管什么药都有一个对症下药和用量多少的问题。药用对了药到病除,剂量把握准了效果立显、相得益彰;药用错了不仅治不了病,还会生出其它病来,若剂量过大则又物极必反。如化学香精类小药用多了,鱼浮躁,本来沉底的不沉底了:鱼在香味的刺激下频繁吻饵,却又碍于伤嘴而吸食乏力就是小药惹的祸。粉状小药两个缺点,一是以人度鱼,能骗过人的鼻子就行;二是扩散快,空气中是一种效果,入水后如何难下结论,所以要悠着点。
延伸阅读
钓鲫鱼用饵需要根据季节改变
都喜欢钓鲫鱼,每年的春季、秋季两季都是野钓高手们欢乐的季节。说道野钓鲫鱼我的一位朋友比较有发言权,因为不管哪个季节他在家乡附近的任何水库、江河垂钓鲫鱼都有不错的收获。这一切源于这位朋友的自制钓鲫鱼饵料和他多年垂钓选位,与钓法的应用知识足够全面。
应对不同季节的鲫鱼时,他的选位配饵思路都会有所不同。例如冬季和早春两季,鲫鱼活性低,即使窝料再有诱惑力时也很难将它们成群的诱过来,而我的朋友这时就会采用多点打窝,游钓的方式寻找鱼群所在之处。钓鲫鱼饵料则选用渔具店最鲜活的红虫,因为这种饵料中含有对鱼体非常高的蛋白质成分,并且它们入水后徐徐蠕动的身躯也能对野生鱼类起到一定的诱惑力。
开春后虽然气温稍有回升,但野生鱼种仍然处于刚刚“解封”的状态,沉寂了一个冬季后它们会消耗非常大的热量,所以春季稍早时节是钓大板鲫最好的时机。钓鲫鱼饵料仍与冬季类似高腥、高蛋白。虽说这时的鱼以开始扩大巡游觅食范围,但每天摄食的最高峰仍在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中午时段。如果在水库钓鱼选择一个滑尖处,或者一个水流平缓的大湾子。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找到了鱼道。把我住垂钓时机即可乘胜追击,渔获多多。
每个地区的温度不同,鲫鱼“恋爱”、甩籽的月份不同,不过一般都会在来年五至六月份完成。鲫鱼、鲤鱼包括草鱼在内的很多淡水鱼种,在“恋爱”的季节摄食量是非常少的。因为它们的体内占据了大量的鱼籽,如果在这个时节钓鲫鱼饵料、诱饵窝料中仍出现大量的粗颗粒成分,很容易让它们吃饱,然后就忙着“干正事”,不摄食了。
所以这个季节垂钓野生或养殖鲫鱼都不适合做大窝、饵料、诱饵窝料中应使用尽量细小颗粒状成分的饵料。不管在水库、江河支流钓野生鲫鱼还是黑坑钓养殖鲫鱼都要记住,甩籽期间的鱼,它们都会找浅滩、平滩、有障碍物的地方产卵,例如浅滩的芦苇、排水管旁等位置。钓友们钓位选择应尊重自然规律和鱼的生活习性。
进入夏季后包括鲫鱼在内的非常多的淡水鱼种,身体活性就会完全被激发,慢慢地会进入峰值。野生鲫鱼每天巡游、摄食的范围会大大增加,同时摄食量会大大增强。这时使用的钓鲫鱼饵料,诱饵窝料中的成分就可以谷物成分为主了,去掉其中大部分的腥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还需要注意,这是它们的摄食量会非常的大,需要有足够的粗颗粒状态的饵料留底做窝,不然很难将它们留住,这种路数基本可以使用到秋季初期。
秋季钓鱼初期和夏季野钓使用钓鲫鱼饵料基本没有什么不同,粗细颗粒搭配的成分、大量谷物、少腥、状态的把控等。但进入秋季晚期、初冬时,又到了一年的轮回之际,气温慢慢下降,天时渐渐变短,每天温度最高的时间又回到了中午,我们垂钓鲫鱼的思路也又将回到文章最初,饵料、诱饵窝料的搭配又应该注重高蛋白、高腥……
根据鱼情选择小药与使用小药的方法
随着垂钓行业的蓬勃发展,钓友们对渔获总量的渴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渔具种类、鱼饵种类等产品的多样化,这是典型的供需关系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种体现。随着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壮大,各类不同消费模式的垂钓场所应运而生,此时我们在钓鱼时如果不加点钓鱼小药,就总感觉钓起来不踏实,往往会直接把渔获的好坏与钓鱼小药的效果联系在一起。以笔者对钓鱼小药的使用经验来看,它其实就是借助各种味型的穿透力,利用鱼在水中高灵敏的嗅觉以及味觉来诱使鱼儿聚集,并且刺激鱼类摄食欲望,从而提高钓者渔获总量的一种添加剂。
钓鱼小药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那么就会渔获大增,用的不好就会出现鱼口减少、鱼群躁动甚至是出现死窝的现象。在垂钓过程中,由于很多钓友掌握不了小药的使用方法与用量,往往会选择望而却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使用小药呢?下面我就来说说小药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小技巧。
一、适合使用钓鱼小药的水情和鱼情
钓鱼小药绝对不是任何水情和鱼情都适用的,而且非常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我们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而且钓鱼小药绝对不存在任何通用性,甚至在同一天、同一个水域,上午和下午的使用都大不相同。至少以笔者自己的垂钓经验来看,能否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合理的控制味型的种类和穿透力,是需要综合很多因素并加以判断之后才能决定的,而且还要进行味型、用量的严格试用,切不可随意乱用。笔者简单的罗列几种水情和鱼情,供大家参考。
1.当钓位十分拥挤、钓鱼人太多的时候,尤其是在黑坑中使用小药往往会变得事半功倍,因为增强味型的穿透力,可以使更多的目标鱼进入窝子;
2.水温较低的时候,鱼类的活性非常差的时候,饵料的味型在水中的穿透力比较弱,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小药。
3.气压低或者天气闷热的时候,使用小药可以刺激鱼开口,让鱼摄食。
4.水比较深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穿透力强的小药,可以让窝子聚鱼更快。
5.水底出现臭底,希望使用强味型的饵料来铺地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钓鱼小药。
6.反其道而行之,在常规垂钓方式下,都无法钓到鱼时,可以尝试增强味型的穿透力,使用小药来刺激鱼类开口摄食。
二、根据季节因素来选择钓鱼小药
不同的季节,鱼的活性、摄食欲望以及所需要的营养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各个季节里鱼喜欢吃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饵料才能决定我们选择使用的小药。举一个例子:在夏季的时候,鱼的活力旺盛,饵料比较清淡,那么我就会选用果酸与药酒来进行基础搭配,这时我会要求饵料带有酒香味道和中药的味道,并且使用果酸这种挥发性和穿透力都比较强的小药来进行提味和增效等等。只有当咱们足够了解鱼类的习性和天气对鱼类的影响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搭配钓鱼小药。
三、钓鱼小药的用量技巧
从钓鱼小药的状态上来区分的话,小药可以分为粉状小药和液体小药,它们在使用上是有一些区别的。
1.液体小药(除药酒外):液体小药一般是被水稀释过的,小药在饵料中整体的添加量应该在3%到5%(开饵时所加水量的总体积比例)之间比较合适;
2.粉状小药:粉状小药一般纯度都比较高,味型的穿透力较强,所以添加量应该控制在整体饵料的0.5%到2%之间;
3.在制作酒米或是中药酒米时,可以使用钓鱼小药来增加味型,通常用量会控制在1%左右;
小药的试用过程,笔者建议一定要先从单品味型来进行尝试,当你体验过不同水情鱼情的单品小药效果之后,再进行复合小药的尝试。
四、使用钓鱼小药的开饵技巧
无论是液体小药还是粉状小药,在制作鱼饵的时候都需要先将小药溶解或稀释在水里,这是为了让小药的味型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饵料里。之后我们再把加入小药的开饵水倒入饵料中,剩下的开饵手法就与正常开饵相同了,快速搅拌饵料,使饵料充分的吸水,再静置5到10分钟,收拢成团即可使用。
今天笔者分享的有关钓鱼小药的技巧,就暂时告一段落,希望对没有接触过钓鱼小药的朋友,能够有一些帮助。笔者再次强调:使用钓鱼小药时,一定是建立在你准确的判断水情和鱼情之后才能使用的;其次就是用不用小药都可以很好的钓到鱼,而使用钓鱼小药,仅仅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大家千万不要把钓鱼小药看的过于神奇!多积累有关钓鱼的各类技巧,才是我们增加渔获收入的最根本保障!
钓鱼小药怎么用?根据不同季节来选用
钓鱼小药的作用是能够刺激鱼的摄食欲望,通过刺激性气味来引诱鱼儿上钩,很多钓鱼人都喜欢在饵料中添加钓鱼小药,因为它的作用强烈而迅速,能够非常快速而且有效地诱鱼,如果一直坐着实在没等到鱼口,用小药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钓鱼小药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鱼获满满,用得不好就会变成死窝,连原本可以上钩的鱼都会跑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用钓鱼小药来帮助我们垂钓,就必须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清楚认识小药,而且要知道不同的季节用的小药也不一样,如果不能根据季节来进行选用,就会很容易造成反面效果。
一、小药的分类1、神经型小药
它主要是对鱼饵中的诱鱼成分有一定的增加,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激起鱼类的兴奋程度,让鱼类的聚鱼速度有所增加,从而刺激鱼儿的摄食欲,有部分的钓鱼小药还能够让吃饱的鱼儿继续吃饵。就某方面来讲,这些小药好具备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的情况下还避免了小杂鱼闹窝的情况。
2、调味型小药
有香精成分,味道十分的强烈液体的添加剂。它的作用主要是对饵料的味型改变,调整鱼饵的营养成分,让饵料的味型更加符合目标鱼的爱好。
二、不同季节应使用不同的小药1、夏季
到了夏季时节,这时的水温就会比较高一些了,大多数都是用比较清淡的鱼饵了,使用小药的话我建议使用清淡味的香精小药。这个时节鱼儿都比较喜欢酒味,这时就可以使用酒了,同时也还是鱼儿大量涉及氨基酸,钓友们也可以在氨基酸中加一些酒。要是鱼儿开口情况不好,水底有死窝子的情况出现,我建议可以使用乌鸡膏,它会降低鱼儿的警惕性。
2、春季
一般初春的时候水的温度是比较低的,在这个时期鱼儿们需要大量的摄食,但是有鱼类的神经系并不是很灵活,所以就需要使用重味的鱼饵刺激。我建议大家使用一些可以增养的钓鱼小药,比如一些海洋动物提取液、动物内脏等,使用这类的添加剂来增加蛋白质。除了这些,还需要一些使用香精类添加剂,在春季的时候我不建议钓友们使用药酒,因为酒会掩盖蛋白质散发出的味道。要是晚春时节使用药酒就有很大的优势了。
3、秋季
这是季节对于小药的使用比较杂乱复杂,在初秋的时候小药的使用方式可以参考夏季。秋季的鱼都是喜欢香味的,可以使用奶香和酒,药酒的穿透力和蛋奶香的香气结合,这对大鱼很有吸引力。到了深秋的时候,鱼类们开始准备入冬,所以我建议钓友们使用一些调味型的钓鱼小药。要是想要快一些的聚鱼,可以考虑使用香虎酒。
4、冬季
在北方的话,冬季钓鱼就只有冰钓或者是大棚黑坑了。一般户外冰钓都是生口,要使用一些动物类蛋白小药。在大棚内钓鱼的话,作钓的人也多,大都是用商品饵,所以还是使用香精以及一些神经型小药,不然的话上岸都很难的。
刚刚入冬的时候,在南方还是可以在户外钓鱼的,钓友只要使用一般的虾粉以及红虫粉就可以了,人多的话再加一些香精,听说南方有人使用卵黄素作钓的效果不错。
钓鱼小药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市面上的钓鱼小药数不胜数,出售供钓鱼的小药基本都是化学合成的,食品级的小药凤毛麟角。而化学合成的小药用量极低,一旦用量超标,大多数烧手的情况就会比较严重,对水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但是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忽视了钓鱼人的身体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有些小药厂家为了得到钓鱼人的认可,竟然在小药中加入大量的神经性药物,甚至加入农药(如氯氰菊酯或敌敌畏),最终导致鱼类死亡。
即使是常见的麝香,也根据不是天然麝香,基本上化学合成的麝香香精。小药的使用让很多钓手费尽心思,也让很多钓手迷茫。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这些价格不菲的小药使用起来并不像广告或道听途说的那样神奇,甚至还钓不到鱼。
其实,小药并没有多么神奇。但并不是说小药一无是处,因小药在钓饵里面用量甚微,恰到好处的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一旦用量超标,就会适得其反。我们又没有专业的设备来测量,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休闲野钓在饵料的使用上,贵的并不一定是对的,普通饵料也能钓好鱼。前些年15元一袋的荒食,现在我地渔具店基本都卖50元一袋,笔者使用过多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效果,还不如普通饵料好用。就如一个笑话说的一样:一钓友说使用的都是进口饵料,怎么没有鱼咬钩呢?旁边的一位钓友告诉他,水里没有进口的鱼。就是这么个理。
5月7日,笔者来到云蒙湖柳树沟钓鱼,大鱼虽然不咬钩,但小鱼咬钩却很频繁,3个小时就钓获鲫鱼、鲤鱼、翘嘴、白鲦和鳑鲏等鱼三四千克。收竿后到东边转了转,蒙阴县界牌的小公、老杜、老李和济宁市的几位钓友都在这儿钓鱼,他们都说鱼不咬钩。
笔者说不可能,在西边3个小时就钓获三四千克啊,小公他们都说我使用的饵料好,就对小公说我钓会儿看看。小公使用的是纯野战蓝鲫,剩下不多的饵料已经较硬了,就放在水里泡了下让其变软后拉饵速钓,每分钟抛竿达五六竿,10分钟后就有口,扬竿基本能中鱼,连竿钓获20多尾鲫鱼和白鲦。
把竿递给小公:你不是说没有鱼咬钩,我使用你的钓组和饵料不也钓的很好吗?小公接过竿子,搓的饵团就如花生米,接连钓获3尾鲫鱼,没有口时他也不赶紧换饵,鱼咬钩率明显慢下来,直至无口。济宁市的魏钓友说:如此看来,这不是饵料的问题,是经验不足技不如人啊。
2015年5月9日,是个雨后阴天的天气,气压偏高,是钓鱼的大好时机。吃过早饭和老爸来到云蒙湖山头,使用野战蓝鲫、红虫鲫加本味香疯钓鲫开出的拉饵,掰一块给老爸。我们都使用3.6米手竿,1.5号主线,笔者是0.8号子线、4号袖钩、小型3号浮漂;老爸是1号子线、2号伊豆钩、大型粗尾浮漂。还没开钓,又来了4位费县钓友在我们两边摆开了战场。
拉饵开钓,时间不长就有白鲦咬钩,后有翘嘴鲌、鲤鱼和鲫鱼咬钩,虽然鱼咬钩不是很快,却能连竿和双飞,不时打出一阵小高潮。老爸和我的位置仅隔2米,水深一致,只因使用的浮漂大,又是搓饵守钓,缺少主动进攻诱鱼咬钩的能力,鱼咬钩率就差不多了。再看费县的几位钓友,就是白鲦也不怎么咬钩,只有150克左右的小鲤鱼隔三差五地咬上一口。
钓到下午三点半收竿,笔者钓获鲤鱼、鲫鱼、白鲦、翘嘴和黄颡(都是素饵钓上来的)12.5千克,老爸只因使用的浮漂粗大,只有不足2.5千克鱼的收获。费县来的4位钓友都是5.4米手竿,配3.5号主线、2.5号子线、6号伊势,这样的钓组是不适合现有鱼情的,每人只有三五尾小鲤鱼和一二十尾白鲦的收获。
和笔者相邻的一位钓友,看到我接二连三的有鱼咬钩,也认为我使用的钓饵好,就向我要了一块饵料,只钓上1尾翘嘴和1尾小鲤鱼。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饵料不行,是钓组不适合鱼情,才没有好收获,老爸使用我的饵料不也没钓上多少鱼嘛。
6月12日在山头钓鱼,同来的王局他们都使用我开的饵料。因天气太好,饵料表层时间不长就会失水变干,为了提高饵料的适口性,只好加上点水放在饵料架上,不时沾上点水,鱼咬钩率还不错。陈主任因不上鱼,就来到笔者旁边,看到我不时在水里沾一下饵料,就认为这水里肯定有秘密。
笔者怎么解释他都不相信,只好把盘子里的水泼掉,重新从水库里打上水沾饵,鱼还是不停地咬钩,这才相信是真的。陈主任回到钓位,也不时沾点水保持饵料的适口性拉饵速钓,鱼咬钩率也高起来,还接连钓上两条千多克重的鲤鱼。
以上这些真实战例就充分说明了在休闲野钓中,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域野钓,饵料不是主要的,技术经验和适合鱼情的钓组配置才是重要环节。只有掌握好天气变化,熟悉所钓水域的鱼情,调整好饵料的状态和适口性,并根据天气变化来应对鱼情变化,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根据所钓水域的鱼情和吃口来配置钓组,使用拉饵还是搓饵,钓底还是钓离底,总结鱼咬钩时的浮漂动态,掌握丰富的观漂经验等等,才是休闲野钓多获鱼之根本。只注重饵料的钓友,缺少进取心和总结能力,固步自封,就如守株待兔,注定要走入死胡同。
漫谈适用小药钓鱼的鱼情和季节
随着钓鱼人越来越多,现在很多钓友都习惯在配置钓饵的时候加点小药,现在小药已经不是以前遇到钓鱼困难时的绝招,而更像是钓鱼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但小药本身就有很多的使用限制,并不是任何小药都适合任何时间里使用,由于不少钓友对这方面存有污秽,所以这里给钓友说下适用小药钓鱼的季节和鱼情,希望能给钓友带来帮助。
一、鱼类受到惊吓
在正常情况下,鱼类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小药所吸引,除非是鱼类之前受到过惊吓,对于一些味道的判断出现了失衡,所以才会容易被小药吸引。比如在一些野钓的环境中,河道清淤,电鱼,或者池塘中刚刚放鱼的头一天,这种环境中的鱼类受到强烈的刺激干扰,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环境,小药投放给予了它们捕食的欲望。
在春夏之交的季节里面,春季因为开闸放水,夏季因为降雨,都会造成水位的频繁变换,也会出现鱼类受到惊吓,依靠小药上鱼的情况。
二、肥水范围用甜味小药
小药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有特殊针对的目标鱼群,以及特殊的水质条件。在肥水当中,水域内的食物数量比较多,鱼类觅食的压力少,所以吃食的口味较挑剔。以鲤鱼为主的深水鱼类对于一些能够提供能量的食物更有偏好,而甜味本身就是一种高热量,高能量的食物,所以加入了甜味小药后的饵料,在肥水当中较为突出,更容易被鱼类发现,咬食。
在夏天里面,因为吃的食物来源较多,人都容易积食,更何况鱼类了。鱼类在面临积食时,可以采用的手法较少,甜味食物更容易被消化,自然是它们觅食的重点。
三、季节分类很重要
鱼类在不同的季节里面,觅食的规律和偏好是有所区别的,夏季一般喜欢使用自然素饵,以谷物,水果等最为常见。尤其是水果味的小药,兼具了甜味小药和素饵的特点,在水中的诱鱼效果一流。
在夏季里面,鱼类容易生病,或者缺氧情况较多,这个时候的鱼类觅食积极性异常缺乏,只有通过增加饵料的刺激才能提高钓鱼收获。使用水果味的小药是常用的手段,以草莓香精为主的各类植物类小药,在水中的穿透力强,扩散的范围大,并且味道更趋近于自然,鱼类警戒心较低。
反之在冬春季节里面,则需要以一些提升腥味的小药作为主要的方向,因为自然界本身食物缺乏,一些高蛋白的物质更受到鱼类的欢迎。比如红虫的提取液,或者特制虾膏都是不错的选择,使用它们能够提高钓获。
四、冬季更合适用小药
在一些气温较为寒冷的时间里面,更合适使用小药钓鱼,这是因为这个环境中鱼类的嗅觉有所限制,游速也不高。想要提升饵料在水中的诱惑力,就需要加入一定的小药,才能够吸引鱼类的注意。
尤其是零度以下的环境中,使用各种高蛋白小药是提升钓获的最快方式。
注意:
除了上面介绍的使用小药的时机,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小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有着提升钓获的可能性。但是也会束缚钓鱼人的发挥,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这种利器的依仗,反而阻碍了钓鱼人的技术提升。不要轻信了渔具店老板们的宣传,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的提升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