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钓鱼夜钓技巧。

天气:有图

钓场:太湖()

饵料:拉饵

鱼种:鲫鱼

钓法:台钓

竿长:4.5米

线组:1.2+0.6

钩型:伊豆4

又有好几天没有钓鱼了,心理想的荒,今天总算有机会了,早上在单位里吃了个早饭,看看工作安排没我什么事,就早早的的出门了,到太湖边去甩几杆去。

西南风难钓鱼

早起床时看了一下天气预报,今天的温差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又是西南风,看样子这鱼有的难鱼,这种天气钓鱼不空军就不错了,不指望有多大的收获。

路边蒲公英

还是去老钓点吧,对这里水情熟悉一点,钓深钓浅都可以,而且平时这里钓鱼人并不多。周末太湖边钓人太多了,能下脚的地方都有人,这个钓点还有两条拉客小快艇在这里来回进出,鱼难钓,就这样人都坐满的。

蒲公英

新安以东的大湖边,最近一直在搞建设,搞成湿地公园。到湖边路一段一段的封路,车子进不去,只能拿一些最简单的装备走进去,一杆一饵一水桶,干起活来太辛苦了。

老钓点

到达钓点我有一同事已经开干了,他来了有半个多小时了,还没上鱼呢。我看看他的位置正好顶风又有浪的,我说这角没风没浪还可以,今天恐怕不行,鱼在水下也是呆不住。

1尾

我也就找了风浪相对小一点角落里下杆(钓位①),水深有1米5,拉饵十来分钟还真来鱼了,虽说是在小湾子里面,但风一吹水照样旋着转圈圈,走水也是蛮厉害的,上面漂子在走,下面拉饵也是跟着走,几下钩子没饵了,而且鱼也不会追着咬钩,可想而知这鱼也好钓不到那儿去。

2尾

3尾

在①钓位钓了一个多小时,就那么两三条鱼,感觉不这么好,还是换换位置看看,不行就收竿回府。于是就到边上小船上去玩一会看看再说,这里水浅也就两漂子深,相对风浪更小一点,碰碰运气吧。

小红鱼来了(放生)

小红鱼、鳑鲏混双(都放生)

没想到浅的地方还真不错,下杆找到底,没几分钟就上一尾小红鱼,看样子鸿运来了要发了,而且还是鸿运连连,看样子找到鱼路了。接下来是餐条一来群,餐条停口后,鲫鱼来一波,来回交潜,钓的也挺爽的。

餐条、小鲫混双(餐条放生)

太湖也有病鱼,没敢碰他(放生)了,自生自灭。

到了下午两点后没什么口了,而且要回去上班了,收竿吧,下次有空再来甩几杆。

今天收到

作钓小结:

1,春季无锡地区有时风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到下午两三点钟时,风速达到最大,在作钓位置上应找个避风的地方为佳。

2,早晚温差大鱼不好钓,在作钓深浅问题上个人感觉钓浅优于深,浅水升温快,春季的鱼还是畏寒喜暖。

3,鱼开口时间没有什么疑问,肯定早晚要好一些,等中午气温上来,他们也是酒足饭饱,上来晒太阳补补钙了,这是鱼也难钓了。

比上纯属个人观点,犬神勿喷。

屌丝海棠花开了

最后祝钓友们天天爆护!春季探钓活动红红火火,好钓鱼生意兴隆!

好钓鱼镇楼

精选阅读

冬钓鲫鱼宜选西南风


冬季所能垂钓的对象鱼比较少,一般以钓鲫鱼为主。但是,冬季天气寒冷,在湖库边上,往往冻得手脚僵直,也没有发现鱼讯,特别是有风的天气,更是让人觉得难过。但是有风的天气并不一定就钓不到鱼,这要看什么风。一般来说刮西南风,在冬季钓鲫鱼时是比较好的。

冬季天气寒冷,其它的风向,一般是冷风,温度降底,水温也变得很低,鱼自然不食钩。而南风的日子,虽然是暖风,但是一般刮南风的话,温度上升比较快,而鱼儿也不太适应这种相对较大的变温天气。因此,冬季钓鲫鱼,只有暖风且不强烈的情况下,垂钓效果才会比较理想。这样一来,就只有西南风垂钓效果好了。当然,在其它季节里,刮西南风并不一定好钓鱼,我们这里只谈冬季钓鲫鱼。

虽然刮西南风好钓鲫鱼,但是也要注意一些冬季钓鲫鱼技巧。在冬季里,即使是刮暖风,鱼儿也会呆在适当的深水中,所以钓具最好是6.3-7.2米的长竿,或是8.1米以上长竿短线也可以。钓线最好是0.8-1.0的主线,0.4-0.6的子线。而鱼钩则选择袖3-4号左右。浮漂则根据当天的风力来进行选择。风力不大则选择1-2号浮漂,风力稍大则选择稍大号一些的浮漂,稳定性会比较好。当然,如果是垂钓七星漂,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微风时,水面留1-2粒即可,如果稍大的风力,则留三粒左右比较合适。

冬季钓鲫鱼,钓位钓点选择相对比较关键。尽管是暖风,但是改变不了冬季天冷的状态,因此我们的钓位应选在背风朝阳的岸。如果是连续刮两三天西南风,钓点应选在离岸再稍近些的地方。但都应选在草洞、草缝、草头处,选在深浅水相交处。如果是熟悉水下地形的话,那选择水下有石窝的地方会更合适。

冬季钓鲫鱼的鱼饵选择最好是浓香味和腥味。刮西南风之时,水温适当上升,此时使用的鱼饵腥味就要做出合理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这时诱饵的香味和腥味要淡些,窝子也要打轻些。钓饵用红虫,红蚯蚓为最佳。

冬季天气寒冷,总的来说可能会比较难以钓到鱼,但是冬季也有个优势,那就是如果上鱼的话,恐怕就没有瓜子鲫,一般都是大板鲫。所以冬季钓鲫鱼,对大部份钓友仍然有致命的吸引力。

6级西南风也能钓到鱼?


夏季光照强、温度高,水中容易缺氧,尤其在一些水草茂盛、藻类丰富的钓点,常常会出现鱼儿成群上浮的现象,此时就算你把饵料丢它嘴边也不见得会咬钩,除非能够下一场大雨,或者刮点风,情况兴许会有所好转。风能够翻起浪花,从而增水中的溶氧,但对于钓鱼来说,并不是风越大钓况就能越好。

首先大风会影响抛竿的准确度为作钓带来不便,其次刮大风往往是下大雨的前兆,闷热难受。这两天我们这边的天气实在不好,前天最高温度36,东南风3~4级,昨天更夸张刮的西南风,风力达到6~7级。

这样的天气理论上鱼口是不会好的,可能是老天照顾我,两次出钓都没有白板,尤其是昨天,在抛竿都费劲的情况下,居然还小连杆了一阵,特写下此文章和钓友们分享,也给各位提供一些在风雨天作钓的参考。

一、鱼的密度永远是基础条件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单位水域内鱼的数量,所以鱼的密度高不高要看两方面,一是鱼本身的数量多不多,二是钓点的水域面积大不大。我这两天钓的地方是一条小野河,水面并不宽,两边都是茂盛厚实的水草,河中间也有只不过长在水下而已;其次,这条河里鱼的密度还是不错的,如果鱼很少,再好的天气再厉害的技术,也没用!

二、钓位选择

这个钓点是朋友推荐的,他反复强调要用短杆钓近,但我觉得这么热的天,鲫鱼应该躲在深水才对,加上我起的比较晚,每次到钓点都十一二点了,更应该钓远钓深啊。到钓点后,看见岸边的水草长的特别茂盛,我才明白为什么朋友会推荐用短杆。

在测量完水深后(第一次钓的地方水深接近三米),果断用了一只3.6,不过为了对比验证,还下了一只5.4。

第一天的作钓这里就不细说了,3.6的上鱼率明显比5.4高。

三、短杆比长竿好的原因我猜有两点:

1、岸边水草厚实,同时水深合适,鲫鱼既可以纳凉又感到安全。

2、当地钓友都用短杆,窝料总打在近处。

我每天起的都很晚,而第一次钓的地方都是当地钓友的专属钓位,所以当天作钓结束后沿着河往前开了100多米,自己新开了几个钓位。

我用割草刀清理掉了水草,然后打了一些小麦+颗粒的混合窝料,一共选了三个钓位,准备好第二天狂拉。

四、钓法,以及垂钓的具体过程

第二天也就是昨天,到钓点11点左右,风特别大,犹豫了10分钟到底要不要下竿,为了不白跑这20公里,也为了不浪费那点隔夜料,还是下了竿。

杆子用的是4.5,线组1.5+0.8+4号伊豆,浮漂吃铅2克多,饵料用的是本味偏香(蚯蚓肯定少不了),水深2.5米左右。

下竿后的情况与预想的不太一样,隔夜窝并没有发挥作用,钓了半小时也没见鱼,可能是钓点太干净了,水草被除掉后,鱼儿没了藏身之处,在这大风大浪的天气不敢出来咬钩也有可能。

眼看情况不对,我立刻抽出5.4,在左侧靠近岸边的水草旁打了3把酒米,5.4的线组搭配和4.5的一样,但浮漂的吃铅量更小(我坐的是侧风位,5.4侧着抛很容易,顺着风就出去了)。

半小时后,左侧打了酒米的位置发窝,上鲫鱼

刚开始鱼头比较小,口也不多,后来越钓越大、甚至出现小连杆

双飞

这才是黄金鲫啊,漂亮

汪刺也上了四五条

4.5鱼竿的位置一直没动静,后来等风小一点了,我立刻打了几把酒米。

又过了半小时,4.5竿子也上鱼了,偶尔也有大的。

但总的来说,还是5.4位置鱼情好,我个人的想法是,风浪太大,鱼儿更喜欢待在障碍物较多的地方,比较安全。

如果天气正常,4.5鱼竿位置应该也不错,而且上大鱼的机会多。

大风大雨的天气钓鱼,如果钓点没有水草等遮蔽物怎么办。

天气过于恶劣鱼有可能受惊而躲藏起来,钓点没有遮蔽物,我偏向于钓深、钓远,等到风止雨停河水上涨的时候,鱼儿才会成群出来靠近浅滩觅食。

当然了,风雨天气未必每次都好,就像文章前面说的,风力太大抛竿不准,有时天气闷热即使你钓远钓深找到了鱼躲藏的地方,也未必能将它钓起来。

最后补充:很多钓鱼人都不喜欢西南风,总感觉一刮西南风就钓不好鱼,即使下竿心里也没底气,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如今刚好用实战证明了,西南风也不是一定会空军!

2020冬钓鲫鱼宜选西南风


冬季所能垂钓的对象鱼比较少,一般以钓鲫鱼为主。但是,冬季天气寒冷,在湖库边上,往往冻得手脚僵直,也没有发现鱼讯,特别是有风的天气,更是让人觉得难过。但是有风的天气并不一定就钓不到鱼,这要看什么风。一般来说刮西南风,在冬季钓鲫鱼时是比较好的。

冬季天气寒冷,其它的风向,一般是冷风,温度降底,水温也变得很低,鱼自然不食钩。而南风的日子,虽然是暖风,但是一般刮南风的话,温度上升比较快,而鱼儿也不太适应这种相对较大的变温天气。因此,冬季钓鲫鱼,只有暖风且不强烈的情况下,垂钓效果才会比较理想。这样一来,就只有西南风垂钓效果好了。当然,在其它季节里,刮西南风并不一定好钓鱼,我们这里只谈冬季钓鲫鱼。

虽然刮西南风好钓鲫鱼,但是也要注意一些冬季钓鲫鱼技巧。在冬季里,即使是刮暖风,鱼儿也会呆在适当的深水中,所以钓具最好是6.3-7.2米的长竿,或是8.1米以上长竿短线也可以。钓线最好是0.8-1.0的主线,0.4-0.6的子线。而鱼钩则选择袖3-4号左右。浮漂则根据当天的风力来进行选择。风力不大则选择1-2号浮漂,风力稍大则选择稍大号一些的浮漂,稳定性会比较好。当然,如果是垂钓七星漂,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微风时,水面留1-2粒即可,如果稍大的风力,则留三粒左右比较合适。

冬季钓鲫鱼,钓位钓点选择相对比较关键。尽管是暖风,但是改变不了冬季天冷的状态,因此我们的钓位应选在背风朝阳的岸。如果是连续刮两三天西南风,钓点应选在离岸再稍近些的地方。但都应选在草洞、草缝、草头处,选在深浅水相交处。如果是熟悉水下地形的话,那选择水下有石窝的地方会更合适。

冬季钓鲫鱼的鱼饵选择最好是浓香味和腥味。刮西南风之时,水温适当上升,此时使用的鱼饵腥味就要做出合理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这时诱饵的香味和腥味要淡些,窝子也要打轻些。钓饵用红虫,红蚯蚓为最佳。

冬季天气寒冷,总的来说可能会比较难以钓到鱼,但是冬季也有个优势,那就是如果上鱼的话,恐怕就没有瓜子鲫,一般都是大板鲫。所以冬季钓鲫鱼,对大部份钓友仍然有致命的吸引力。

风向对钓鱼的影响:刮西南风真的钓不到鱼吗?


风能够影响水,水能够影响鱼,我们出去垂钓,要想有好的收获,风向和风力是需要了解的。那什么风向好钓鱼,什么风向又不好钓鱼呢?我认为这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主要得结合当地的水质、鱼情、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等等因素来综合评判。

就拿西南风来说,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风向,我以前也发表过西南风不好钓鱼的文章,钓鱼圈甚至还流传着天刮西南风,气死钓鱼翁的说法但也有一部分钓友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觉得西南风可以钓鱼,而且能钓的很好。而且我相信认为西南风不适合钓鱼的人也不可能每次都白板,包括我。

为什么说西南风不适合钓鱼?

简单来说,刮西南风常常伴随着温度高、气压低的天气,此时水中溶氧量下降,鱼儿的活性就会变差,咬钩不积极或不咬钩。尤其是在夏季,本来天气很热,在一些水质比较差的地方比如黑坑,鱼经常缺氧上浮,如果再刮西南风情况可能会更糟。

另一方面,当大家都在说西南风不适合钓鱼时,会导致一些原本对天气研究不深的钓友,在钓不起鱼时也把问题归咎于风向。或者是自己找不到空军的理由时,就说是天气不好,我就是这样的人。

西南风真的不适合钓鱼吗?

当然不是,我认为如果是冬、春等温度较低的时候,鱼类活动没有那么频繁,对氧气的需求量不那么高的时候,刮西南风、南风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反而有可能钓的更好。

在夏季温度高,水生生物大量繁殖会消耗掉大量氧气,同时鱼的活动频繁,新陈代谢旺盛,也会消耗大量氧气(包括鱼类的粪便、咱们垂钓的饵料,发酵时一样需要氧气),此时刮西南风就不太好了。

但这不代表完全不能钓,在一些水质比较好的地方,或者找个合适的钓位,总会有几条开口的鱼。

而且有一句话叫做西南风 钓两头,相信不少钓友应该听过,当刮西南风的时候白天鱼口实在不好时,也可以试着钓早晚或者直接选择夜钓!

了解天气是为了更好地钓鱼,也是为了自己能够钓的明白些,每次空军或爆护都能够对天气、钓位做一点总结,我想对提升钓技、积累经验还是有一点帮助的。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平常都要上班,一周只有一两天的钓鱼时间,有时候准备许久一看天气预报是西南风,就很失望,还没开钓就觉得要白板。凡事都要自己去试一试,不要人云亦云,哪怕真的十次西南风九次都空军了,没准下一次就爆护了,钓鱼这个事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刮西南风为什么不好钓鱼


钓鱼常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风刮西南,赶快回还;东北风凉飕飕,钓鱼好下钩!那么为什么刮东北风好钓鱼,刮西南风就不行呢?主要还是和气温、气压有关。

首先我们要知道风与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风乍起,吹皱一池吹水,风可以推动水流,而水动则有氧气。

下风口不但溶氧量充足还有丰富的食物,自然也是鱼向往的地方。

风包括风力和风向两大因素。

风力越大溶氧量越大鱼口也会好但风力到达一定程度还是应该停止做钓以免发生意外。

风向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自然因素之一。

过去认为偏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时鱼儿咬钩率较低;刮北风、东风、西北风时鱼儿咬钩率较高。而只有刮西南风时鱼的咬钩率很差,故有不钓西南风之说。

主要是因为刮西南风往往伴随着温度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鱼儿会上浮不咬钩。

每年的初夏至盛夏期间,一天中会出现几个不同的风向,称之为怪风,而怪风也经常出现在刮西南风的天气里。

这个时期的气候特征为低气压,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风向以南风、西南风为主且风力不大。西南风导致了水温升高,溶氧量降低,鱼咬钩率减弱。

夏天本来温度就高,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发酵消耗了大量氧气,而这种怪风的出现制约了上下层水流的交换,自然就因缺氧钓不好鱼。

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夏天做钓,早晚都很好但是中间大部分时间都无鱼问津,这就是其中的缘由。

那么西南风就一定钓不上鱼?当然不是。如果是冬季刮西南风就会使温度上升,天气晴好,咬钩率会很好。

风向的不同导致温度、湿度、气压发生改变,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必去钻研,只要知道:东风多雨、南风湿热、西风干燥、北风寒冷,比如,春天多刮东风或东南风,此时水中溶氧量高鱼儿活性好,是钓鱼的好时机。

春初若刮几天西北风,我们称之为倒寒潮,干冷少雨,水温寒冷,一遇寒潮鱼会退回深处,想要做钓自然也要选水深多草的钓点。

但是到了仲春后期和暮春,西风和北风的影响就不大了。总之春钓东南风,时伴小雨和轻风就是春季的规律。

而秋天的时间比较长,早秋和仲秋以秋老虎的闷热天气为多,刮西北风就成了秋高气爽的天气,鱼口自然也好。

风向是我们在钓鱼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有的人可能觉得麻烦、看不懂、记不下,但我想对于大多数钓鱼人来说这些经验还是有一点用的1、最好钓鱼的风向:东北风。一般起东北风,天气要变化,下层鱼全沉底,鱼儿狂咬钩2、最不好钓鱼的风向:西南风。天刮西南风,气死老渔翁。主要是夏天挂西南风,鱼儿会上浮,基本不吃食3、较差的钓鱼风向:西风和南风。略同于西南风4、一般的钓鱼风向:东风和东南风。此风向与气温关系大,比如春天东南风就很好5、较好的钓鱼风向:北风和西北风。

不适宜垂钓的风向、季节和时间

第一,春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下午(15时至18时),南风或西南风

第二,夏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下午(15时至18时),南风或西南风

第三,秋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上午(5时至11时).下午(15时至18时)及夜间,南风或西南风

第四, 冬季的阴天和雨天都很难钓。最好就是出太阳的时候

冬日刮西南风应灵活施钓 斩野鲫没话讲


在江苏徐州这一带,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在刮西南风的天气野河里是钓不到鱼的,而在冬季则不同,刮西南风的天气,鲫鱼特好钓。因冬季天冷水温低,刮西南风时天气 变暖水温升高,鲫鱼感到舒适,活动量、活动范围大,食欲旺盛,所以好钓。虽然如此,在刮西南风的天气要想多钓鱼,必须灵活施钓才行。

一、钓具的组配要细、小、轻、灵

竿用6.3米到8.1长的轻便碳素竿。线用1-1.2号的强拉力线,长3.5-4米。钩用伊豆3或4号钩。漂用中号七星漂4粒,坠轻调灵。在无风或风小时水面卧一粒漂,风稍大的时候水面卧两粒漂或三粒漂,坠触底。

二、灵活选择钓位钓点

钓位应选在背风朝阳的岸。如果是当天刮西南风,钓点选在比刮东风的钓点离岸稍近些;如果是连续刮两三天西南风,钓点应选在离岸再稍近些的地方。但都应选在草洞、草缝、草头处,选在深浅水相交处。要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三、饵料的使用要灵活

冬天的诱饵一般要有浓香味和腥味。但刮西南风时,气温和水温较高些,诱饵的香味和腥味要淡些,窝子也要打轻些。钓饵用红虫,挂钩后,蘸一下香精水再投到钓点。

春季野钓,啥时候钓深,啥时候钓浅?


春天来临,我们应该在水库的哪些水域做窝呢?有钓友说,古钓谚不是有:春钓浅之说吗,那就钓浅吧;有钓友则认为,春天仍然是虽暖犹寒,水温低,鱼儿在深水活动,要钓深,所云不一而足。

从长期实践中得出这样的体会:我们对春钓水位的深浅认识,应该依据出钓时的月份和当时的气象来划分。月份不同,决定着三温(即气温、水温、地温)的变化。常在水库钓鱼的朋友都知道,虽然同属春季,早春二月与暮春四月相比,由于温度的大幅变化,不仅带来了大自然陆上的物候生长趋势的差异,而且水中鱼类的生存条件也大为改变;气象有异,则会短时间内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也使钓点由浅变深或由深转浅。

鱼类的趋暖特性最为突出,它们甚至可以提前二三天预感到未来天气的变化,而作好防备,表现出觅食积极,或缄口不动。基于春季不同的时段和气象,形成的温度或高或低,给鱼的活动带来变化,我们在垂钓过程中的应对措施也要随之而变,一般原则是,温度高钓浅,温度低钓深,仲春最宜钓不深不浅。而且在实际垂钓中,我们还会随着一天中的气候变化而临时改变着所钓的深度。

一、钓深的理由

把握住详尽的时间认识和对气象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我们的每一次春钓,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实现钓深而有所获。

1、春初钓深

各地因气候差异大,温度高低不一,在滇东南文山、红河一带,常常从年初的1月下旬就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景象,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会见到水库之鱼跃水的快乐镜头。然而,三温仍处于冬天的后续阶段,寒冷仍是主流。水库之鱼的活动范围仍很狭窄,仍然窝居于较深水域。只要到水边留心观察,一米深的水下透明度较高,少有浊色,这说明浅水不是鱼的生存条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年份,浅水亦有鱼可钓),找2米以上深水做窝,才是明智之举。初春的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早晚寒冷。即便白天天气晴朗,甚至把人裸露的手腕晒得生疼,但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气温便会大降,鱼常在这两个时段的前后,咬钩率锐减,因此即使钓深,我们也要把握好下竿的时机,不要错过鱼肯咬钩的时候。

2、阴冷钓深

天阴、寒冷,也是春天常有的气象特点。除了早春的天气仍处于以寒冷为主外,仲春三月也会遇到寒冷天气,这主要是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一般每次会影响2至3天,这时出钓,浅水因气温大幅突降,已是寒凉如霜,趋温的鱼儿早已龟缩在深水区,而那些水底有高坎土埂以及坑洼的地方,正是鲫鲤一类喜群居鱼的所在。在有大片浮水植物如浮萍、水葫芦遮盖下的水域,亦是鱼类避寒之处。草多的地方也会聚鱼,水草越厚,水位越深,鱼越多越大,如果是浅滩水库,那些枯水草,即便水不深,大个的鲫鲤也会藏身于此避寒少游动,此时把钩饵垂下,大可在20分钟内咬钩总之,冷天有深钓深,有草钓草,因为水底障碍物,是鱼类既避害又避寒的最佳选择。

二、钓浅的理由

从总的趋势上看,春钓浅是主流。一场春雨一场暖,气温向着温暖方向发展,是大自然万物生长的需要,鱼类也离不开这一规律。

浅滩是春天鱼类最好的游弋和繁殖地,因此当气候适合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浅水钓到很多鱼,特别是鲫鱼。

1、钓晴天

在南方桃李盛开时节,多出现较好的天气情况,二三级东南风掠过湖面,浪花不一会就使近岸水色浑浊,正是野鲫纷纷出游时。这时就连几十厘米浅滩处,只要水色不透明,我们可甩大鞭投向十几米远钓,但钓法上须改用传统双钩短子线卧底钓,鱼漂换成十几厘米长的粗形桶漂,这样既可稳定钓组,又易观察鱼讯。如还嫌水色不浑,可用土拌湿打下制造浑水。对于有草的浅滩,更是鲫鱼出没的地方,是钓浅的首选。这种天气鱼咬钩的时间大为提早,天刚亮下竿就会有鱼上钩,而到黄昏也照样上鱼,可谓全天候都有鱼讯,而鱼讯以上午9~12时、下午3~5时上鱼频率较快。

2、钓雨时

春雨的特点是细腻而温暖,时停时下。雨水注入湖中,增添了水的活力和新鲜气息,水温、水质改变最快的必是浅水,喜氧、趋暖的鱼便乘雨而至,加之雨水把岸上植物和微生物带入近岸浅水,形成浑浊的水色,成群的鲫鱼在此戏水觅食。而在清晨的雨中,又是鲫鱼甩籽的大好时机,鲫鱼甩完籽后即觅食,无疑提高了咬钩的几率。杂乱的雨声又有对陆岸干扰的掩盖作用,使鱼本能地增加了安全感。

秋钓、钓深还是钓浅


虽说钓无定法,只要上鱼就是好钓法。但若不识水情,选不到好钓位,那么钓鱼人的垂钓效果还是会受到影响。在这个秋季,钓鱼人若是没有选好钓位,那么不要说渔获满篓,不是空军,就代表钓友技术高超了。故而下面笔者就钓位选择来给大家说一说相关的技巧吧。

01

根据水势变化垂钓

水体的变化顺应季节特点,涨落之间皆有定数。涨水时,水位升高,鱼类的密度降低。但是鱼类可能会因为水位升高的原因不同,出现上浮和下潜两种可能,区分涨水原因非常重要。

第一种情况,由于地下水水位的升高,水库湖泊的水位被动升高,但由于是地下水带来的蓄水增加,所以水域内的水质变动不大。食物被稀释了,鱼类密度也被稀释了,但是岸边也被淹没了,带来了新的食物。这时鱼类有个去向,一个是来到被淹没的新浅滩,寻觅陆生草丛中的食物,另一个则是受到惊吓,被迫潜入水底,寻找安全位置。

第二种情况,受到降雨影响,被动的提升水位。这种情况下,水位的提升多是由于上游带来的泥沙含量极高的充沛水量造成。它们不光带来了水位的提升,还造成了水质降低,水温降低,对于深水区的鱼类也造成了挑战。典型如鲫鱼,它们喜欢干净的水域,却因为泥沙沉淀,造成中下层水域的水质变差,而不得不上浮近岸。另外,水域中的水温下降过于迅速,鱼类为了寻觅合适水温,也必须上浮近水面,这里升温更快,更合适生存。

不同的涨水原因,造就了不同的垂钓决策,合理区分涨水原因,才能更快的垂钓。

水有涨必然有落,水位降落后,鱼类的密度重新提高,但是,退水对钓鱼人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涨水期时虽然垂钓困难,但依然有鱼类上浮近岸,钓获尚可。退水时,鱼类多数会趋向深水区,水域的中心处,而且受到水位降低的惊吓,它们大量的降低吃口,不敢随意觅食。

02

根据季节变化要素选位

初秋时节,天气容易闷热,在水温低的阴冷天气里,鱼类反而会出现异常活跃,不断扩大活动范围觅食。进入仲秋时间后,鱼类进入觅食高峰期,食量大,见食就吃,不需要关注活跃期,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垂钓。

初秋阶段,遭遇闷热天气,最好选择阴凉处、水流较快处垂钓,这里水流快,降温快,鱼类自然更舒服,当然了,钓鱼人同样也会舒服一点。在地形上,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因素要求,避免高压线所在位置,避免陡坡垂钓,避免干扰物障碍过多处垂钓等。选位要有长远眼光,考虑抛竿、溜鱼阶段的便利性选择。

考虑到秋季的涨落水,水温变化等问题,在选定垂钓水层时,要适时变化,不要拘泥于某一个水层。避开五米以下的深水区,多集中在两米到四米之间水位垂钓,尤其是明水区,集中在一到三米垂钓。

另外,一个便捷通道不能忘,水草区永远是垂钓的最佳钓位,秋季的水草草洞都是一等一的钓位。不过对钓鱼人的操作要求较高,这里水草密集,容易挂钩,需要搭配粗线组垂钓,垂钓中,选定一个钓位,抛竿入水,在水中轻提慢放,缓慢诱鱼。上鱼时,要及时迅速,将鱼类拉出水面,或者溜出水草区,才能展开上鱼工作。

临时改路线,探钓新钓点


天气:阴

钓场:虾子野河()

饵料:商品饵,蚯蚓,麦粒,酒米,鸡饲料

鱼种:

周六无伴,独自去机场路,钓点小鲫鱼,收获不太好。

中途老李来,空军成常态。

换了几个点,结果是无赖。

下午六点回家,接到老王电话,约好周日又去解毒。

根据这几年钓鱼所经历的钓点,水质鱼质最好的地方就是石板的野河了:

就是这里,下游1公里

这个钓点距遵义城区五十公里,下车还要翻山越岭,走几公里的山间小路,早上去的话,露水会将裤子打湿个透,如遇冬天,人会冻得浑身发抖

这里也没有什么大鱼,除了有一次,从上游冲来一次十来斤的胖头外。

但是这里的鲫鱼质量很好,就连一只小鲫鱼也戴上了黄金甲,那时候还没有入坑,没有照片供大家伙欣赏,为一遗憾事。

这个地方好几年没有去了,应老王之邀,决定去故地重钓。

周日早上六点起床,看下窗外,地面有点湿,昨天晚上下雨了,不能去石板了,露水很大的,裤子弄湿了会感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于是决定更换钓点,去八节滩拉大板鲫,老王常去的,我这次也想去看看。

老规矩,利用出恭时间做作业,错了一个,一代宗师也很不错哈

做完作业,洗漱完毕,泡上一壶正安白茶,花盆挖点蚯蚓,带上自制窝料(玉米粒炒香,干花生炒香打成粉,小鸡饲料,适量曲酒混和搅拌密封发酵),接老王时才发现忘记了带上漂盒和百宝箱(工具盒)

平台刚买的桐下漂盒,昨天晚上才将浮漂装进去,放在家里。上了点年纪,爱忘事,岁月不饶人啊

回家去拿太费事了,将就用用老王的备用浮漂吧!这也是钓鱼要结伴而行的好处之一了。

平台购漂盒和同时寄过来的太极子线

这次路过虾子,没有吃羊肉粉,昨天晚上才吃过,再去吃有点腻了,今天改吃酸辣饺子,很不错的,老板娘也很不错,樱桃小嘴,虽半老徐娘,却是风韵犹存

骑着小马驹,不紧不慢,到达钓点七点半,随便找了个位置,老王昨天钓位的对面。

左边,八节滩桥

左竿,4.5米手竿

前面,5.4米手竿

右边,3.6米手竿

右边,粽粑叶和俺的草帽

老王在我的右边,我在老王的左边,水深2至3米,这个位置右边有一条支流汇入,走水相当严重,只能钓跑铅,大浮漂调四目以上,钓底钓钝,酒米打窝,钓麦粒作钓饵(因为据老王说这地方小杂鱼很多,只能钓麦粒)。

下竿不久就有动静,但没有上鱼。

大约半小时后,老王的位置开始上鱼,都是不小的板鲫,而我这边反而连动静都没有了

于是乎,我把5.4米竿向他靠拢,资源共享嘛

但是,他接二连三的在起鱼,同样的饵,一个窝,真的遇到了传说中的故事了

我这边没有口,还是决定开点商品饵(野战蓝鲫+麝香鲫+速攻+拉丝粉),看看是否把鱼聚拢。

开始时拉大饵,保持1分钟的频率,浮漂时有轻微动静,起竿都不中鱼,估计是夺麻子在作怪。时间大约过了二小时,左边4.5浮漂上顶,典型的漂相来了,果断起竿,开竿鱼来了,估计得有小二两吧

开竿鱼

老王那边陆续上鱼,大大小小七八条了,真烦人

由于这次没带百宝箱,将就用的是6号钩,提竿老不中鱼,于是用太极子线,四号袖钩(昨天晚上绑完钩,把剩下的钩和子线放随身小包里)现绑了两副钩,正准备换钩,5.4竿浮漂露出了漂身,并作横向移动,起竿!中了!大板鲫!目测四两吧!

抄网抄上来,抄网头很少用,拿来一看,坏了,只好将就用了

换上小钩后,也不见效果。

重新组合:蚯蚓+麦粒,麦粒+饵料,饵料+蚯蚓。均无效果,估计是下了点小雨加上刮风,气温下降了,老王那边也停口了。

于是用自制窝料补窝(后来发现有点发霉,剩下的丢了)开始巡视,寻找其他钓点。

往下游走三五百米,身过一片竹林,水面豁然宽广,对面有三五钓友在作钓。

这里走水轻微,水面宽

对面有钓友,下次应该来这里

巡视完毕,回到钓位,吃点干粮,继续开工。

商品饵终于起了

麦子,饵料。吃的是饵料!

守候半天,终于又来一口。

4.5 又来一个

作钓时间,截止至下午六点,收拾好钓鱼垃圾,入库方便

身边就是垃圾桶,新农村建设就是好,环保意识有提高

今日总鱼获:4.5上鱼三条。

5.4上鱼一条。3.6上鱼0条

个人成绩

老王鱼获11条鲫鱼,1条白条

老王鱼获

均贫富后我的鱼获

均贫富,哈哈!

总结:

1.鱼儿对气温变化很敏感,突然升降鱼口都不好。

2.打窝一定不能用变质的窝料,严重时会死窝。

3.每到一个陌生钓点,千万别急着下竿,多走多看多问莫偷懒,收获肯定不是一般!

BB镇楼

冬季的野塘是钓深还是钓浅?


有钓友提出一个问题:冬天野塘鲫鱼为什么不开口?有一个被称为大师的钓友回答道:在冬天钓鲫鱼一定要选择阳光充足的位置,水深不能超过一米八,最好还要有水草的地方,光线好水温就高点氧气也特别充足,水草多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但是我对这个并不认同。其实根据我多年的野钓经验,我不认同的地方是:

1、水深不能超过一米八;

2、水草多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浮游生物,第一点是关于冬季钓浅还是钓深的问题探讨结论,这里先不做评论。冬季万物萧条,水草多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浮游生物?

那么接下来我来回答一下上面钓友的这个问题:冬天为何有的野塘大鲫鱼不开口?这里根据提问者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垂钓者的目标:

1、目标钓点:野塘

2、目标鱼:大鲫鱼

3、季节:冬季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野塘,面积不大,推测地形为低洼处,深浅不一,根据冬天钓位选择上:哪里暖和选哪里(具体冬季的垂钓经验与技巧可以去看一下我上一篇文章),那么野塘到底哪里暖和呢?无疑就是深水的地方。至于冬季到底钓多深合适,我最深钓过7米左右,大板鲫收获还是不错的!

2、目标鱼为大鲫鱼,根据水压等的判断,越深的水,水压越大,小杂鱼会相对更少一些,鱼的体型也会更大一些。所以也要钓深水;

3、季节为冬季,冬季温度很低,鱼的活性很差,无论什么鱼儿都会在很小的水域里活动,这个活动的水域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那么就是野塘暖和的地方,哪里暖和?深水的地方。

所以,如果我们在冬季钓鱼,而且还是野钓,一定要选择深水钓,那位大师的回答则比较适合于春季野钓。无论是什么季节,在野钓中如果想要好的鱼获,要注意两点:选一个好的钓位和打好窝,而我上面的回答,就已经帮你解决了其中一个大问题了。

浅析冬季钓鱼钓深还是钓浅问题


对于冬季钓深、钓浅似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问题。事实的证明和科学的分析说明,冬钓深是正确的,冬钓浅也有道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我们这里的很多钓友,在冬天要钓半斤以上的大鲫鱼,都喜欢跑到构溪河、乱石滩、黑牛河等地方去。这些河,大约100多米宽,木船过渡。寻找靠陡岸的深沱,水深大约4米左右。每每收获颇丰。

而其他地方要浅得多,很难钓到鱼。俗话说,七上八下九归沱,农历9月以后,小河里的鱼特别是大鱼已经聚集到深水沱中去了。在堰塘、河沟钓鱼,长竿才有用武之地,短竿已经吃不到铜了。因为靠近岸边的浅处没有鱼的踪影,特别是没有水草的情况。

11年2月,阴 , 气温8-10℃,室温13℃。我去一个山弯塘钓鱼。开始一点多钟没有信号,以为要打白板。后来在堰坎边深水处钓到了鱼3.5斤。但是,有鱼的钓点不多,只有唯一的一个地方,深点浅点左点右点都没有鱼。用重坠立漂测了测水深,想探个究竟。

测了这个钓点的前后左右,明白了一点水下地势。该钓点在一个斜坡上,水深大约2.8米(总深度3米多)。坡度比较大,一尺的距离,高度差大约10多厘米。但是在钓点附近一尺多宽的范围,高度差不多。可以想象,在2.8米水深处,有个窄窄的坡度很小的地方,近似于一个小平台。

水枯的时候,这里可能是堰坎基脚水边的一条羊肠小道。我猜想,鱼聚集在深水处的比较突出的平台上。有人说,为什么鱼在深水处?是因为深水处水温更高更暖和。这个解释似是而非。

我多次用温度计测量过水层的温度。发现,水层温度呈梯度变化。水的表层温度最高,然后向下依次递减。这可能与太阳的照射有关。水越深,这种递减变化越小,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我认为,冬天鱼喜欢聚集在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水温没有什么变化,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鱼很不适应水温的变化,而对恒定的水温最适应。

以前我对冬钓浅的说法持怀疑态度。最近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段小河沟,长大约200米,宽20米左右。布满水草,有零星草洞。水深大约1.2-1.6米。靠近头部的一段比较深,大约1.6米;靠近尾部的一段比较浅,大约1.2米。10月份,室温17℃左右,每天十来人集中在水比较深的一段地方钓鱼。

鱼比较小,但频频上钩。钓得最多的赵钓友一天可以钓到100多条。而靠近尾部另外一段水域无人问津,因为那里的鱼特别稀少。11月立冬以后,室温在14℃以下了,情况大变。在靠近头部水比较深一点的区域,很难钓到鱼,而在靠近尾部的比较浅的区域的一些草洞可以频频上鱼。

原因何在?我想,随着越来越冷,在太阳照射下,水稍浅处比较容易升温,鱼游向了比较暖和的而且有水草的浅水区。这和春钓浅有一点相似之处。几年前一个冬天,在一个石河堰钓鱼。堰坎处水深水面也大,钓不到鱼。而在水流的中段,水比较浅,只有80 公分左右,在浮萍草隙中可以钓到鱼。

比较平坦的浅处有水草有草洞,可能有鱼。水草避寒保暖,小草洞比较大草洞好。如果浅处有一小块坑洼之地,那里更是鱼的藏身之所。但是,浅处紧连着深沟深坑,鱼都跑到深水处去了。有一个石河堰,有一条深沟,深沟旁边是一片大约60公分深的浅水(可能那里原来是一片田土)。

冬天,在浅水处根本钓不到鱼;在深沟的边缘、靠近浅水和水草的钓点容易上鱼。有一个堰塘,锅底状,边边浅,越往中间越深。尽管周边有零星水草,冬天在周边钓不到鱼。事实说明,冬钓浅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夏季钓鱼,钓深钓浅自有其法


夏季气温升高,鱼儿也开始慢慢的活跃起来,开始往浅滩或者一些水草出觅食,这时候很多钓友都会说是时候钓浅滩了。于是无论什么时候出行找钓位都是一个原则找浅水地方,于是乎鱼获似乎没有意料中的完美。有的甚至还空困而归,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小编就集毕生所学和一些耳濡目染来和大家聊一下夏季钓鱼的六字原则,什么时候该浅什么时候钓深水。这个所谓的夏季钓鱼六字原则就是:夏钓浅,夏钓滩。

一、闷钓浅,爽钓深

闷热是夏天的气候特征,天闷时,温差小,气压低,空气流通不畅快,水体的上下对流缓慢,氧气有浅入深的传递受到阻滞,水体越深含氧量越少。此时,鱼儿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浮头,此时它们可能由深水游向浅水,由远水游向近岸。所以,夏季天闷钓鱼时,最好不要像平时那样到深水去钓鱼,而要将钓竿伸向那些和空气距离近、含氧较丰富的较浅水域。

夏季,在气压较高的天气钓鱼时,由于浅水易被炙热的阳光晒透,水温过高,鱼儿自然会游向既凉爽又不缺氧的深水区,此时钓鱼最好要按照惯例用长竿钓深水。在水库,钓3、4米深、5、6米深均可;在池塘,最好用5.4米以上长竿或海竿直指塘心。

二、动钓浅,静钓深

动是指流动的活水,静是指静止的死水。天气炎热的夏季,活水凉爽且含氧量高,大都在较浅的水域,比如水库的进出水口,池塘的注水口,雨水的汇入处等。夏季钓鱼时,如遇这些活水处,可钓浅。如在死水一潭的钓场钓鱼,要选深水区,因为这种水体只有深水区才最凉爽,最宜鱼儿活动。

三、微风钓浅,大风钓深

夏季钓鱼,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天气条件,因为风能吹散一潭暑气,使水体降温变爽,风还能吹皱一潭死水,给鱼儿带来充足的氧气。清风拂面,微波浅荡时,最好用短竿钓近岸浅水,因为在深水禁锢了多时的鱼儿此时定会趋浅靠边,吸氧觅食。当遇到4级以上的较大风力时,如果还可以勉强挥竿垂钓的话,要用长竿钓深水,因为风力较大时深水并不缺氧,鱼儿受风力的影响会向深水逃匿。

因而,夏季钓鱼要根据时间、天气和钓场环境的变化深浅有别。这里的深、浅并非绝对,没有一个确切尺度,具体应该钓多深钓多浅,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和钓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总而言之就是要根据鱼情来判断钓位钓法,不要一昧的按前人说的不知变通哦,毕竟钓鱼的学问也在进步,你也在进步。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春季探钓]西南风难钓渔,钓深不行改钓浅》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春季钓鱼夜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