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抄鱼技巧。
找底是我们在学习悬坠钓法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在实战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在垂钓过程中找到精准的底,就好比找到了制胜的钥匙,尤其是在垂钓小猾鱼的钓赛中,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要找底?底钓猾口鱼时,找底的重要性何在?
悬坠钓法主要的技术特性体现在找底,只有找到精确的底,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判断出钓组在水下的状态,知晓了钩、子线以及饵团在窝点中的形态,为我们实施多种战术(比如钓双钩落底;下钩触底上钩轻擦底、上钩离底;双钩离底等)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一般的鱼情情况下(比如生口,高密度等),鱼的吃口显得比较积极,并且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犹豫,所以对于钩饵是否到底,是否停在其最佳的摄食位置都无所谓,皆是以追抢,争逐的形式抢食饵料。此时,钓者无须在乎钓点底的位置,只须争分夺秒的扬竿飞鱼,尽量减少操作失误就可以取得好的钓绩。
然而,当钓点内的鱼出现反复涮饵或徘徊窝点而不轻易吞咽饵料,呈猾口鱼的典型状态时,钩饵以及线组在水中的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可能要采取钓双钩到底的战术,也有可能要采取一钩到底一钩轻擦的战术,更有可能要采取双钩完全落底,子线松弛,铅坠怎样来调整钩饵及线组呢?调整的基准点在那里呢?这一切变化的一句均要参照底的位置,只有找到准确的底,才可以进行多种钓术的变化。
底钓猾口鱼时,找底不准会给垂钓带来哪些不利因素?
猾口鱼之所以猾主要体现在它对钩饵的警惕性方面。由于受到了惊吓,他们在水体中的表现比较怪异,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情绪和符合常规的摄食行为,对于面前的饵料既表现出了想吃的念头,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故而在窝点位置犹犹豫豫,徘徊不定,搅起的水流异常紊乱,使得钓组失去了平时那样稳定规范的运动规律,致使鱼讯失准,钓者空竿连连。
在这种复杂的鱼情环境下,对于浮漂调钓目数的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因为没有很好的调整战术,致使钓友在钓赛中遭遇失败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笔者层做过一个调查,在100个经常参加钓赛的选手中,有90多人(近99%)都表示,有过因为找底不准确而使比赛钓的一头雾水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在钓赛中会出现因为找底不准确,而使正常比赛进行的都没有感觉呢?
这主要是因为用于比赛的专业钓场鱼情,与普通养殖池塘的鱼情在鱼的放养密度上,垂钓频率上游很大的区别,专业钓场的鱼,尤其是经常被开放练竿的赛池内的鱼,由于经常被钓手反复钓放,他们在摄食欲望和摄食腥味上都较一般的生口鱼有很大的区别。在加上高密度的放养,受过惊吓的鱼和暂时没有受到惊吓的鱼群鱼聚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更是钩饵附近游鱼四窜,水流杂乱,不仅因为水流不问的原因造成鱼漂起伏不定之外,猾口鱼谨慎有加的涮饵,蹭饵现象更使鱼讯失去了真实可靠的判读依据,所以,能否调整出一个最合乎当时鱼情的鱼漂调钓目数,是钓赛取胜的根本;而能否在这样的鱼情环境下迅速的找到精准的钓点的底,则是这个根本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竞赛气氛紧张的钓赛中,找到精确的底?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休闲垂钓或入场练竿时找底,似乎比较简单,也比较轻松。但若要在高手如云,正分多面的钓赛环境下,也可以迅速的准确的找到钓点的底,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笔者也经常参加钓鱼比赛,也经常遇到比赛进行过半了,居然还找不到准确的底的现象,尤其是在鱼的密度非常高的专业猾口小鲫鱼池内更是十分困难。通过长期的摸索以及请教全国各地的钓坛高手,现在对如何在紧张的钓赛中,找到精确的底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也跟大家交流交流:
1、在高密度的猾口鱼赛池内找底,即使浮漂沉没也不要急于半水扬竿,尽量延长钩饵下沉到底的时间,避免饵料在半水位置被拉散雾化,引起群鱼离底争食,造成钩饵无法到底,致使出现假底现象。diAoyu007.cOm
2、要用与正常垂钓时使用的饵团大小相等的饵装钩找底,避免钩饵落点超出正常垂钓的钓点位置,这样也会出现找底不准的现象。
3、在较深的钓点找底时,应注意饵团的黏度,尽量减少过度雾化,使钩饵到底底部时也能有足够分量的饵料残留,这样也可以降低产生虚底的现象。
4、在高密度的猾口鱼赛池内找底,尽量不轻易使用具有刺激气味的浓腥或其他易引起鱼亢奋的饵料。最好以清淡的黏度稍大的饵料先着地精准的底,再使用其他饵料诱鱼进窝,也就是说,要先找底,后诱鱼,不能边找底边诱鱼。
5、不要受相邻钓手的影响,坚持找到底后在开始垂钓,以免在找底不准的前提下匆忙施钓,这样会严重影响后面的鱼讯判断。
6、在猾口鱼实在太多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假饵(与饵团同等重量的橡皮头灯)进行找底,待底的位置完全确定后,在开始挂真饵垂钓。
延伸阅读
台钓抛竿技术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技巧技术要想学有所成,基本功都是重中之重。没有扎实、稳定、正确的动作为基础,你想要达到技巧的高峰,那都是纸上谈兵,因为你根基不稳。坚持每天练习基本功很重要,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钓鱼也是如此。相同的饵料,相邻的钓位,相同的线组浮漂,同样的时间,你总是比别人少钓三分之一或者一半多的鱼,这是为什么?就是基本功的问题。而我们要讲的,是大家好像忽视或不太重视的一个最基本的钓鱼动作,那就是抛竿。千的万别笑,10个钓鱼人中,你能找出一个符合下面这些基本功要求的人出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当然,你可别告诉我,前面一排10个人全部站的是国家竞技钓鱼大师,那就另当别论了。
台钓抛竿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台钓上饵、抛竿、压水、提竿、摘鱼等系列基本规范动作之一,抛竿不精准会导致渔事事倍功半,台钓诱钓合一的精髓将无法得到淋漓致尽的展现,浮漂语言也无法得到准确研判,鱼获亦将大打折扣。
抛竿技术控制目标打点位:有利于立体柱状雾化区的形成:将饵料雾化区控制在钓点最小范围并形成立体柱状,能有利于诱鱼、集鱼,能有效增加单位面积鱼的密度;有利于鱼讯语言的准确判读:由于水底地形复杂,若不能准确抛竿,不同的落点会造成浮漂钓目的变化,从而影响鱼讯语言的判读。
确定参照物:钓位选定后,为了保证抛竿不发生较大的左右偏离误差,按照三点一线原理确定钓位正前方参照物,钓位对面目视物水面距离较近可任意选择正前方的任意物体作抛竿参照物,抛竿时按照钓位、钓点、参照物的连线方向抛出基本能保证不会发生大的左右偏差,若钓位对面目视物水面距离较远、目测困难时,只能以支架指向为抛竿参照方向了。
选择正确抛竿姿势:台钓的抛竿姿势大致为站抛或坐抛两种,这要根据钓手的习惯和掌控的熟练程度而定,若钓位高出水面1米以上以坐抛姿势为宜,若钓位高出水面1米以下,以站抛姿势为宜。
拟抛动作要做到眼、手、身三合一:拟抛竿时,大多采取右手持竿,左手食指、拇指和中指捏住子线,同时用无名指将两根子线分开,左右手同时呈相反方向用力绷紧钓线使钓竿弯曲,身子微微前倾,眼观前方参照物作抛投状。
抛投时双手要同时向前给力:抛投时,右手持竿向前上扬、左手紧绷钓线向前发力送出,利用右手所持钓竿的弹性、左手送出钩饵的给力、前倾身子直立的配合将钩饵荡出。台钓不同传统钓,钓饵附钩性不强,稍用力过猛在抛投过程中饵料因阻力过大会脱落,所以抛投时要克服仅靠竿的弹力弹出钓饵,要恰到好处地荡出钓饵,要做到这点需要钓手平常的练习。
要准确掌控抛投出的钓饵距离水面的距离:抛投时以钓饵贴近水面荡出为宜,一是钓饵落水的距离缩短,能使钓手准确掌控钓饵的落点,二是钓饵落水的加速度减小,钓饵落水的声响受到控制,不易惊鱼;这就要求钓手根据钓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抛投姿势并结合熟练的抛投技术来掌控了。
抛满竿是准确定位的最好招式:抛满竿能利用钓竿、钓线的最大延伸度来固定钩饵的同一落点,能有效防止钩饵落点发生前后距离出现较大偏差,抛满竿的结果效应与确定参照物的前置效应发生综合反应后基本能做到抛竿落点准确。
力道掌控是实现落点准确的重要保障:在钩饵抛出后到钩饵落水前这一短暂时间段右手持竿对钓组的掌控力道要得心应手、收放有度,既不能放任钓组任意飞出,又不能牵扯钓组回弹,还能在抛出后落水前随心所欲地修正你的落点,尽量做到钓组入水时基本不发出声响,同时保障饵料不受飞行的阻力影响而脱落;一位娴熟的台钓高手基本能具备指点打点的抛竿技术。
抛竿没有捷径可走,和其它台钓技术规范动作一样需要钓手执着的练习和摸索,只有抛投、抛投、再抛投方可运用自如。
论钓鱼修剪铅皮的重要性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同样也能用在钓鱼上。尤其是对于很多新手而言,认为修建铅皮很简单,小事一桩,往往不放在心上。但是往往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了你钓鱼的成败与否。
很多鱼友不以为然,认为我不过是夸夸其谈,危言耸听罢了。那下面我就和大家了聊一聊关于铅皮在钓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病症。
一、抛竿后铅皮与子线相互互挂
相信不少鱼友都出现在过这样的问题,但却不知原因。其实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抛杆手法的错误。第二个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铅皮问题。大家都知道,抛竿下水时,铅皮座在下方,子线诱饵在上方,只有当铅皮座到位后,子线和诱饵才会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子线很容易与铅皮之间相互摩擦,假使铅皮光滑还好,但是一旦铅皮修建太过于粗糙,子线就会挂在铅皮上,从而导致钓鱼失败。从上面可以看出铅皮修剪时剪口一定要光滑,平实,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上面的尴尬情况。
二、提杆子线缠绕严重
在修剪铅皮的过程中,许多鱼友往往就是随意一剪,剪得奇形怪状,标新立异,风格特异。有剪半圆的,有剪曲线的,有剪三角的,其实这么多形状对于钓鱼往往没有什么增益作用还会适得其反。这些铅皮进入水中,受水的阻力作用就会呈螺旋式上升,自然而然子线就会缠绕在一起,所以修剪铅皮一定要认真仔细,尽量剪成直线形状。
三、抛竿后钓目与之前不一样
很都鱼友发现在提干后在抛竿前后的钓目突然多了起来。难以置信,有的新手鱼友甚至揉了揉眼睛以为看错了,其实,并没看错,问题也是由于铅皮的操作不当引起的,主要是鱼友在添夹小型铅皮是没有仔细检查是否牢固,由于水底不平和水草等情况,导致铅皮在水中脱落。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防止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将铅皮剪成细长条横着卷在铅皮里,操作简单,又很实用。
小细节,可是往往存在着大智慧,铅皮虽然在渔具中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他却成了钓鱼的关键,相信许多鱼友读过我写的这篇文章时,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有注重细节才能不断提到自己的钓鱼的水平。
选择浮漂的重要性简单分析
像登山一样,借助登山杖并不意味着自己的无能,而是为了更轻松的享受到美丽的风景。浮漂在钓鱼中的作用就好比登山杖之于登山的作用,虽然用起来需要技术,却能够帮助钓鱼人更轻松的钓鱼,上鱼的速度变快了,渔获量也就提高了。
说到浮漂,它在钓鱼的配套用具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必要环节。漂浮的主体作用应该就是用来调整或者控制双饵/单饵在水中的运行速度及在水里的状态,钓鱼人通过观察浮漂产生的信号,从而感知到有鱼在水下面吃饵料了,然后把握时机及时扬竿刺鱼。必竟有时我们面对的鱼,是看不见也摸不着,鱼的品种不知道,大小不知道,只有通过浮漂的信号才能知道鱼在下面吃没吃饵,所以很多人会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不同形体不同材质的浮漂,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应该按需选择呢?下面就先来了解一下浮漂的组成:
1.漂尾:浮漂漂尾在钓鱼中主要起到传递鱼汛的重要作用:
2.浮漂漂身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巴尔杉木、芦苇、孔雀羽、纳米(超轻木)。
3.漂脚:
以上漂尾+漂身+漂脚组合起来就是一只完整的浮漂了,高灵敏的浮漂可以适当地通过钓钝来改善其过于灵敏的特性,又或者说将钝(稳重)的浮漂通过调低钓低增加它的灵敏度。
一般把浮漂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种:底钓漂(浮钓漂)、行程漂、水皮漂。
1.底钓漂(浮钓漂,浮钓时可选漂身更粗一点,短一点的)。浮漂不能有太长的尾巴,大长的漂尾会拉长下沉到底所用的时间。
2.行程漂:长尾长脚的浮漂大部分是行程漂,也叫做降讯漂。
3.水皮漂:主要钓水皮或者浅水区。
如有多种浮漂可以选择,那就作多种选择,如没有多种浮漂,一支行程漂除了钓行程外,也可以钓底和钓浮的。而且当你经常用一只浮漂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用得很熟悉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浮漂的哪个漂相是鱼吸饵的动作,哪个漂相是假动作,哪个漂相是鱼蹭线了,并且知道该什么时候扬竿刺鱼,甚至在鱼吸饵特别轻的时候,外人从浮漂上看不出有什么反应,你却能够频频上鱼,钓起鱼来得心应手,那么这个时候的浮漂才算真正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即成为了你的眼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