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调漂找底。

调漂对于很多钓鱼新手来说是一大难点,而在垂钓过程中调漂又是一大重点,这让很多新手钓鱼人为之头痛。调好漂可以使钓友在垂钓过程中有好的鱼获,但是在垂钓的时候如何能够最快的调好漂?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两种非常方便的调漂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无需找底的调漂方法

1、先去预定的垂钓区域,使用预定的钓竿线组,再把搭配好的诱饵按照平时垂钓的大小挂上饵料,两个钓钩都挂上饵料再来投进窝点。

2、如果钓钩的浮漂打横在水面上没有立起来,这个时候就应该往下拉动浮漂,直到浮漂能够立在水面上,如果钓钩的浮漂立在水面的某个地方不往下沉,可以选择往下拉个漂深度,要是还是不往下沉的话,可以稍微在钓钩上加点铅坠知道浮漂可以往下沉,如果钓钩的浮漂迅速下沉就需要剪一些铅坠。

3、在经过水深一半的地方可以选择加减铅坠的铅皮,达到使得钓钩的浮漂到位站立之后慢慢的向下沉,在大约3到5秒之后浮漂的票为进入水里,就可以完成整个调漂的过程,这个时候往上拉浮漂,钓钩钓至1目或者是2目还是3目,这些只需要看自己的习惯就可以了。

这个调漂方法非常的方便,不需要找底,也不需要设定调漂的调目;另外在打窝的时候,每一次的投竿调漂,也都会落在窝点附近,既省时有省力;

在垂钓的过程中及时查看钓钩的灵钝,每一次的投竿,都是可以查看钓竿的浮漂的下沉速度,如果钓竿的浮漂下降的速度太快的话,就是钓竿顿了,如果钓竿的浮漂下沉的太慢的话,在水面露出的太多,可能是因为铅坠在水中丢失,太灵了,就需要及时查看。

二:筏钓立漂调漂法

1:入半水后调漂至两目。

2:在最下边的钓钩上挂上大坠子来找底,这时候浮漂坠入水中。

3:将浮漂一点一点往上调至两目,去掉大坠子,这时候底钩到底,浮漂露两目。

4:想要钓钩距离底部10cm的话,就把棉线结下移10cm。

编辑推荐

台钓调漂技巧:如何快速找底


台钓调漂找底是很多钓鱼人学习台钓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所以今天就想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简单而且实用的台钓调漂找底技巧。因为大多数钓鱼人学台钓调漂都先学的调四钓二,因此就那众多钓友经常提及的调四钓二来给大家讲讲快速找底的步骤和技巧。

一、重铅找底法

所谓重铅找底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比漂重的铅。

1、按照传统钓法先找到水底,移动漂直到水面露出四目,此时铅皮是横躺在水底的。

2、鱼漂下拉铅座的长度,并剪铅皮,直到水面再次露出四目。(注意:越接近所要的目数时,剪铅皮要越小)

3、鱼漂再次下拉子线的长度(底钩到八字环的长度)

4、挂饵垂钓。

优点:调漂迅速!

缺点:若鱼钩和鱼饵的比重较大,而鱼漂的浮力小时,悬浮的上钩重量会把鱼漂拖入水中不止两目,情况严重时会造成双钩触底的,较钝。

改进:可根据实际鱼饵吃漂的情况再把鱼漂下来1-2目。

很多时候我们用的是上次的线组和漂,四目已经调好,那么只需要找底又不想换铅皮该怎么办呢?下面两种方法就比较实用了:

二、双钩挂饵法

1、鱼漂下拉至半水看漂相。(即便是上次一样的漂和一样的线组这一步也不能省,因为随着气温,水流等因素,每次水的密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双钩挂饵看吃漂情况。若是原先水面露出四目,挂饵后露出两目,则双钩挂饵吃漂两目。

3、缓慢上移鱼漂位置,直到双钩挂饵状态下水面露出三目(比两目多就行)。

4、鱼漂下拉一目(比之前多出来的这段距离),开始垂钓。

优点:把鱼钩鱼饵的重量完全计算在内,调好后较灵。挂饵调漂的过程也是一个抽窝的过程,而且是立体窝。

缺点:由于小鱼截口以及饵料雾化等原因,双钩挂饵调漂法并不能一步到位。

改进:此法需要多试几次,才能找到真底。

三、底钩挂铅找底法

1、半水剪铅皮直到水面露出四目。

2、底钩挂铅找底。(铅皮不宜过大,但至少能把水面剩余的四目完全拉入水中)。

3、慢慢向上移动漂,直到底钩挂铅的情况下鱼漂露出水面两目。

4、摘掉底钩铅皮,挂饵垂钓。

图片虽为上钩挂铅,但铅皮长度与底钩一致。与本文所述底钩挂铅是一个道理。

注意:挂底钩铅皮一定不能太重,水底淤泥深的话容易深陷泥中,那么调的漂也就不灵了。

新手学习调漂找底如何快速掌握其中的技巧


钓鱼活动中,调漂是一大难点,多数新手都会被困在这一关,如果没有人指导,走上一两年弯路也是常见的。反过来,如果有人指导一番,再多加实践一些,想来应该很快就可以掌握其中的技巧。

看水深

调漂找底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找底,准确的判断水底位置才是关键,选择在半水的情况下,把已经调配好的钓组抛入水中,然后通过加减铅坠的重量,改善铅坠在水中的受力,促使漂尾能够浮在水面上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然后准备一小块橡皮泥,把橡皮泥挂在上钩,不断的调整大小,使得浮漂能够整个入水。不过橡皮泥的重量要把握准确,避免大过浮漂的浮力,能够保证和漂尾露出的浮力相持衡即可。

调整过后,通过改变水线的长度,来时漂尾再次浮出水面,而这时出水显现的数目,就是接下来需要设定好的调目,而挂了橡皮泥的上钩位置和水面的距离,就是钓点的水深。

说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入水操作还是有一些困难存在,尤其是调整橡皮泥的重量,已达到和漂尾存在的浮力相持衡,这个需要多次实现才行。

漂目调整

找底之后就是该调漂目了,在这一步开始前,首先需要把浮漂上的太空豆固定住,然后去掉上一步时挂上的橡皮泥。同时,将漂座向下移动,保证在移动漂座时水下的双钩能够离底。这时线和浮漂的位置基本持恒后,再通过消减铅皮来达到目标的调目数,进行到了这一步,才算是调漂成功。

但是只是如此,还不可以开始下一步,还需要一个重点,就是把握好鱼钩的重量和饵料的重量两个影响因素。入水之后,在调目的时候,要切合钩和饵的重量才对,尤其是鱼钩,早两年的时候,多数人都认为它的重量应该是重于钓饵,这样在水下才比较稳定。

但是近两年,大家又发现了,在鱼钩本身重量达标的情况下,钓饵的重量重于鱼钩的情况,反而能够保证饵钩在水下的稳定程度。不轻易晃动的同时,鱼儿入口便利,增加上鱼的几率,最后也可以减少虚假漂相的发生。

称重

上面提到了对于鱼钩和饵料的重量的把握,在接下来这一步中,对于重量的调整尤为重要。首先是钓组入水,自由观察,发现浮漂不受力的情况下的目数,然后通过浮漂的目数计算单钩在此刻的目数。比如当调目为6.5时,这时单钩的重量应该是有1.5目左右。

通过计算单钩的重量,预判接下来,在下一个钩子挂橡皮泥的重量应该是多少。通过不断的调整,将其目数争取保持在比单钩时能够重一目左右即可。

找底

通过以上的几步,找底的前期工作基本结束,最后一步就是直接找底。将浮漂的的位置,调整为上太空豆位置,然后将其抛入水中,稍微调整一下浮漂,应该就能够达到钓目要求了。然后不断的上下调整钓目的范围,以一个钓目为单位进行尝试,如果多次回升,下降之后仍能够达到原始的钓目,即为找底成功。

这个时候就可以调整单脑线换位双脑线,再次换上橡皮泥,抛竿,入水,调整调目,就可以开始钓鱼了。考虑到此事钓钩在水下的位置情况,多是下钩在底,而上钩只是微触底,所以鱼儿吃钩时并不受到阻碍。可以保证钓鱼的入口性,不用担心鱼儿吃不了饵料,加上一款好饵料,大鱼多多的。

常见的2种水底类型和找底技巧


一直都有听钓友说钓底钓底,究竟如何找底呢?如果不了解底在哪里,那就变成了一抹黑,最后连钓鱼人心里都没有底了。加上水下的情况千变万化,想要找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需要根据水底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浮漂找底技术,通过判断清楚水底的情况,以及水深,来选择合适的钓法。下面给大家分享2种常见的水底类型以及找底方法,希望能帮到钓友们。

一、常见的2种水底类型

1、浆泥底

有不少的水底都是泥浆,它们由泥土,排泄物,乃至各种食物的腐败物组成,是水底最常见的一种组成。但是对于钓鱼人来说,这种水底对于底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这里,鱼饵刚入水底,就已经没入泥浆当中,又怎么会有鱼类能够发现饵料呢?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喜欢使用逗钓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提竿逗钓,让浮漂在逗钓的过程当中,脱离泥浆,吸引到鱼群过来觅食。首先利用浮漂,把陷入到泥中的鱼饵吊起来,让它能够在泥层上面距离一段的空间,让饵料有机会发挥功效。常见的办法就是通过下推浮漂,或者是减轻铅皮的重量,增加浮漂的浮力。不过大多数人在选择钓鱼的位置时,还是会尽量避开泥浆底,因为这里很容易变成一片浑水。尤其是鱼类聚集的数量越多,水质就越差,如果是钓鲤鱼,就更加的麻烦了,鲤鱼本身就爱拱地,在这里完全是如鱼得水。

2、杂草底

相对于泥浆低,杂草底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许多的劣势。杂草底,或者叫做杂乱底,它们的共性就是水底有着各种各样的杂物,这些杂物主要由树枝,水草等组成,它们在水底长时间没有腐败。这些在水下都会干扰到钓饵的工作,而且更容易出现挂底的现象。在钓鱼的时候,经常就是选定的钓点内,只要能下去肯定是能中鱼。但是如果出现了偏离,那基本就没有中鱼的机会了。因为诸多的障碍物影响,入水后会出现一个稍有停顿,上托的表现,然后被障碍物阻隔干扰了钓饵的活动范围。但是,杂草底也有着自己的优势,这里是鱼类最喜欢待的一个地方,这里有着各种的障碍物,保证了鱼类在这里的安全。所以如果换一个位置,可能钓获并不会很好,甚至在这种地形旁边,都有可能诱不出来鱼。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够改变我们的钓鱼技术,最常见的就是在窝子旁边,再打一个窝子,通过尝试找到鱼窝的出口。另外一种钓浮,让钓钩靠近草稍就停止,不试图深入障碍物内部。除此之外,还有砖底的情况,各种砖石堆积,有点类似杂草底,但是比杂草底要安全许多。一般都是适用触底钓,利用饵料的雾化,在雾化发生之后,鱼钩可以高高悬起,就可以避开挂底的可能性了。

二、找底方法

空钩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空钩调漂来进行找底,记准调目,然后在找底时,让浮漂超过调目即可。比如调的是五目,然后空钩打入水中,浮漂就是五目一线,这时就是找到底了。不过容易受到各种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风浪,或者线的长短等,需要谨慎使用。还有一种就是反向找底的方法,它通过从下面调漂,来判断自己的饵料距离水底的距离,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找底。这种方法不详细介绍,过于依赖经验性因素,对于不熟悉的钓友来说没有可以参照的意义。

高手支招钓鱼调漂找底的技巧


想要钓鱼钓得好,先学找底调漂是很重要的事。找到了底,垂钓的时候会轻松许多,但对于刚刚入门的钓鱼人而言,找底调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细致活,需要钓友反复修剪铅皮、尽量确保每次挂饵大小一致等等。那么在垂钓的时候要怎么快速找底呢?看看钓鱼高手的支招吧。

一、刚学钓鱼,找底有什么好方法?

Q:刚刚学钓鱼,在垂钓前,找底老是找不准,请问有什么好一点的找底方法可以用吗?

张同富:找底,如果是调四目,可先用两个黄豆大小的搓饵,找到三目,再用拉饵作钓,并将浮漂上推两目或一目,如果是钓猾鱼可以上推三目,也就是六目,这样基本上就找到底了。

二、如何才能快捷找底?

Q:新手钓鱼,在垂钓前怎样才能正确找底呢?请问有什么快捷找底的方法吗?

邱廷军:空钩半水调漂五到六目,挂上较重的饵料后把浮漂往上移至三到四目,这就是比较简单的调漂、找底方法。

三、调好漂后如何精确找底?

Q:调好漂后怎样才能精确找底?

赵训林:找底一般先用搓饵找,比如浮漂调的是五目,可先找到一目到两目,然后在用拉饵试一下,浮漂在三目、四目上是正常的。

四、用拉饵钓鱼怎么找底?

Q:新手钓鱼,不知道如何找底,请问用拉饵钓鱼该怎么找底?

朱清:假设半水空钩调四目,拉上饵看两个饵重能拉下几目,(建议每次拉饵尽量达到两饵同样大小)如果两饵是三目,那水面上就剩下一目,这时就可以向上走漂了,直至走到浮漂露出水面一目半或两目,这时就已经找到底了。找到底后根据鱼的吃口再来调整浮漂,是钓灵还是钓钝得去慢慢感觉。

五、重铅找底有何注意事项?

Q:在野外钓鱼,风大走水还有小白条闹窝,用重铅找底后半水调漂,调两三目钓两三目。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找底后,最上面的太空豆不懂,将浮漂往下拉一个漂长开始调漂,再调好后将浮漂还原,挂上饵料开钓,但此时的浮漂钓目往往会大于三目以上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汤晓波:重铅找底是铅坠到底,忽略了子线的长度,回头再推到铅到底的那个点肯定是过底了。

高手浅谈钓鱼调漂找底的技巧


找底调漂的方法非常多,但很多初学者在垂钓时依然云里雾里,不知道怎么搞才好。实际上,调漂找底方法并不是很复杂,新手想要简单将底找好,可以了解下高手们分享的一些经验,一些相似的问题,也许就能够在这里得到解决。

一、垂钓新手如何找底调漂?

Q:我是初学者,调漂时首先重铅找底,然后将浮漂下拉出比子线略长一点的距离,开始剪铅皮让浮漂露出想要的调目,然后挂饵,浮漂下沉后再上推浮漂至想要的钓目,请问这种方法正确吗?

徐亮:这是最标准的浮漂调钓找底方法。因为垂钓水域深浅不一,如果从水表面调漂,当到达深水时目数会发生变化,所以离底调漂是最合理的,也是最常用的。

二、如何精确找底?

Q:调漂时重铅找底,露一目,定位最上面太空豆,下拉浮漂30公分左右,剪铅至露出七目(设定调目),然后装上子线。假如钓四目,是否可以通过拉漂至四目作钓?

郑斌:调漂找底其实很简单,你的方法过于复杂。准备时,可把浮漂先拉到半水,先将底找好,找好底后,搓饵找底,如果调五目,可以找到两目到三目即可。

三、如何做到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Q:用搓饵钓鲤鱼,一钩躺底一钩触底,怎样调漂?

刘赫楠:用正常浮漂钓鲤鱼,调六七目钓三目左右,都是一钩触底一钩弯曲。

四、如何正确找底?

Q:新手找底时,下钩搓大块饵团,浮漂露出两目,调四钓二,改拉饵后压不下两目,浮漂要下拉6-7公分才能出现钓两目。请问是不是找底找过了?

邱廷军:这样找底的方法不太正确,忽略了塘底淤泥的厚度,如果用太重的饵料或者铅皮找底,钩往往会在淤泥的下部,一旦换成拉饵,由于拉饵的比重较轻,只会在淤泥的表面形成轻触底,就造成你用大搓饵或者铅皮找到底,换成拉饵以后浮漂露出的目数很高,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所以建议还是以搓正常大小的饵料找底比较好。

台钓调漂的找底和验底


我们在底钓猾鱼的模式下,调准漂、找好底,并调整适当的饵料状态,这是能否正常上鱼的关键。

台钓中的找底有两层意义,一是找水底,二是找鱼底,即上鱼最好时的钓目和相应的钓法。个人觉得,找底其实还有第三个内容,即上文中讲过的找到不灵不钝的状态。这个问题前文已经讲过,它是和找水底结合在一起的,这里不单独叙述。

找水底很容易,在钩上挂大砣的饵料,等浮漂露出比钓目少一点的目数,就算找到水底了,这叫过底找底法。找到这样的水底后再挂上正常大小的饵料就应 该是标准的水底。比如拉饵钓2目,那么上同样大小的搓饵时调1目即可;再如搓饵钓2目,我们用稍大的饵团调3目就行了。

钓点较深时找底,应把饵团搓粘一 点,减少饵的雾化,使钩饵到达水底时也能有足够分量的饵料残留,以免产生虚底。在上层杂鱼和乱鱼太多的鱼情下,饵料不到水底就会被掠食掉,应采用事先 调好目数(比如2目)的橡皮头找水底。这个橡皮头不能太重,以免把过底当作实底。

所谓鱼底,是在相对较高的提竿成功率时的线组状态、鱼饵状态、钓鱼方法等元素的综合表现。是正确分析鱼情、正确应变的必然结果。它并不是一种方法,而 是若干种方法正确相互作用是产生的一个动态钓鱼方法和结果。鱼底一般是相对底钓来说的,所以我们的若干种操作方法中,要围绕底钓的目标来进行,比如要 善于控制饵料状态和扬竿频率来控制鱼层,不要贸然在中上层扬竿把鱼群诱到上层争食。

鱼底不存在验底的问题,但是水底却需要认真地验一验。

在上双饵的最灵敏的状态,我们在底钩搓一颗稍大的饵,钓目会减少半目以上,如果在上钩搓一颗较大的、超过底钩浮力的饵,浮漂减少的目数要超过一个钩距的长度。这一现象在前面讲过的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饵目数)中也可以看出。

在不灵不钝的状态,我们在底钩上搓一颗较大的饵,浮漂目数基本不会变化,在上钩搓一颗较大的饵,浮漂可能不变化,也可能有半目左右的变化。这一点,在公式三中也可以看出(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此时浮漂的目数变化只和上钩的饵有关,但上钩的饵也可能会被水底承担,所以浮漂有可能变化,也有可能不变化。

在钓得最迟钝时,从公式三中可以看出(最迟钝钓目=调目+2钩目数),鱼饵重量和浮漂无关,无论搓多大的饵,浮漂目数都不会变化。

调漂二三事:调漂找底也不难


什么是调?这大概是很多钓鱼人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模糊概念。其实,我们想要知道什么是调,首先得知道,调漂前提有二个,一是钩要离底(假定带钩调漂),二是漂露出水面且漂葫芦部分最好全部入水。

先说说钩离底。不少网上视频中的大师说要半水调漂,说半水不是水的一半,多点少点都行,尽可能水的下半部分......噼里啪啦能讲半个多小时,听着真累。半水就是半水,不是一半是多少?

调漂时钩离底,但尽量离底近些,越接近底越调的准。因为这样可消除水线长度的变化对调钓的影响。也就是说,不是大师所谓的半水调漂,而应该是近底调漂。都大师了呀!用词准确点行不?说什么半水不是一半,还说不清楚,也让别人误解。叫近底调漂大家不就都听的明白了吗,别故弄玄虚好不。

近底,多近算近?水深5米,距离底1米左右差不多了吧;水深1米,距底20公分差不多了吧。当然越近底越好,但也别刻意追求太近,这影响不会太大。

再说说调漂时漂的状态。为什么要漂露出水面且的葫芦部分最好全部入水?漂尾要露出水面不用解释,数钓目用的,否则怎么知道调几钓几呀!。为何漂葫芦最好全部入水?简单地说,鱼将葫芦拉入水比将漂目拉下水困难的多,葫芦大些的漂更困难。不像大师说的不全入水就不行。我就想钓大鱼且钓的特别顿,葫芦露出点来也不是不行,主要是这样会使露出水面的漂太长,也就是调的太高,易受风浪等因素的影响。

调漂的上述二个前提下,通过增减铅皮确定调目,调高目还是调低目也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调高的极限是漂葫芦刚好入水,漂的全部目数都在水面上。调低的极限是所有漂目刚好全部入水,漂在水面上只露出一点点,这时也叫调平水。

调漂时挂不挂钩?那些大师们的建议实在是多了去了,其实又是固弄玄虚。说穿了,只要掌握关于调钓的这二三事,啥问题就都解决了。

新手钓鱼人如何调漂找底的技巧


有部分新手钓鱼人常常为不知如何调标找底而烦恼,找底其实就是测量水的深度。这里的深度是指鱼钩至浮标的距离,测量水的深度是通过浮标来调整的,调标是为了准确的找底。

测量水深必须要有个前提,就是鱼钩铅坠的重力和浮标的浮力基本相等,有新手可能会问我怎么知道鱼钩铅坠的重力和浮标的浮力基本想等呢?这个其实非常简单,自己做个小实验,空钩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水桶一试便知,如果浮标露出水面一目(浮标的一色格)的样子,这就表明鱼钩铅坠的重力和浮标的浮力基本相等。当鱼钩铅坠的重力大于浮标的浮力,改变方法是减少铅坠的重量,当浮标的浮力大于鱼钩铅坠重力,改变的方法与之相反。

在一处陌生的水域钓鱼,我们不知道水深多少。如何准确测量水深找底呢?方法就是先深后浅,指的是先把浮标往上拉一点(拉深),假如浮标完全横在水面上,这表明这里的水深没有你调的那么深,然后把浮标往下拉(拉浅),假如浮标是呈45度角半站立状态。这说明你调的深度还是有点深,继续把浮标往下拉,假如浮标此时只露出水面一目的样子,底部就找到了。不管你调整多少次,一直调整浮标露出水面一目的样子,这个底就找到了。

为什么要先深后浅而不是先浅后深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某处水域水深3米,而你调整的浮标至鱼钩的距离只有20厘米,放进水中浮标露出水面一目或二目的样子,你认为已经准确找底了,其实此时鱼钩在水中的状态是悬浮状态,远远没有到底,这样是不可能准确找底的,关于调标,其实没有必要过分在乎调几钓几,只要浮标能给出准确的信号就可以了。

钓鱼调漂找底的普遍认识与技巧


找底调漂是底钓时的一个基础知识,我们千万别小看了这一基础,很多新入门的钓友,就是因为不 知道如何调漂找底,使得垂钓时难有钓获。调漂找底的方法有很多,有些相当繁琐,对于新手们来说往往难以适应。其实调漂找底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只要你掌 握了正确的方法,能够很快的完成这一步操作,下面这种调漂找底的方法就是既快速又实用。

一、简单找底步骤

1、空钩调目

空 钩调目是调漂找底的第一步,空钩调目就是在挂饵之前进行钓目的调节。做法是将空钩抛入水中,根据钓组入水后浮漂的顿挫感来调整浮漂。首先确定空钩调目以 后,上钩挂铅皮、橡皮块、之类找底,使漂尾露出大约1目、2目、3目,然后挂钓饵钓鱼就可以了。或者,直接挂双饵找底,漂尾完全沉没,然后放长水线,使漂 尾露出水面1-3目。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的过程中既不能让钓钩浮于水中,也不能让其挂底,要使钓钩刚刚触底为最佳。

2、挂饵垂钓

空钩调目以后就可以挂饵进行垂钓了,将饵料挂于钩上后,放长水线、确定调几目钓几目就可以垂钓了。

二、调钓说明

1、如何确定钓目

确 定调目是有个必须遵守的原则,那就是应该在钓坠和空钩悬浮情况下进行。如果是在浅水区域垂钓,从浮漂的顿挫感就能估计到钓钩是否到底。如而果是在深水区域 或者不容易探查水深的地方垂钓,可以在钓钩上挂上重物找底,然后,把浮漂向下移动十几厘米,在空钩离底而又接近水底的情况下确定调目,尽量减小水线长度、 重量对调漂的影响。

2、调目方法

确定钓目就是所谓的调几钓几,在确定之前一定要保证钓饵到底,也就是要达到底钓的状态。确定钓目的时候不要讲究钓灵或者钓钝,要处于二者的中间状态。这时短子线直立、长子线斜立,因此也被叫做跨立式。在这种状态下,钓钩会完全卧底,触底多少、向上牵引多少与饵团大小有关。

3、影响调漂因素

影响找底调漂的因素中,饵料大小与浮漂粗细是影响最大的,比如在调4钓2中,如果饵团大、漂尾细,钓钩可能是跨立式。而饵团小、漂尾粗,钓钩就可能完全悬浮。因此可以说,要想明白钓钩子线的状态,调几钓几是最佳选择,它可以排除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重要影响。

4、饵料应用

上 面这种调漂找底的方法非常适用在使用拉饵或者是搓小饵时,因为这两种情况下钓饵的重量会很轻,轻轻触底对浮漂的升降影响很小,很难准确调漂。尤其是钓小 鱼,用的钩线饵都很轻小,找底则更加困难。在通常的垂钓情况下,由于饵料的雾化很好,再加上钓线柔软,找底更加困难,更应该采用上面这种方式。

5、克服缺点的应变

在 调几钓几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缺点,那就是饵料溶散脱落在浮漂上没有明显的反映。这时就要想办法克服这个缺点,具体做法是可以稍微调整一下,钓得稍微灵敏一 点,举例来讲,可以将原有的调三目钓三目改成调三目钓两目,增加浮漂的敏感度。这样的调整或者改变,是在一个简单的、基础的调漂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 简便容易。

学会如何找底和调漂的技巧要素


钓鱼带来的快乐,只有喜欢和热爱钓鱼的人们才可以真正的体会到,当中鱼后的开心,和满载而归时候的那种满足,都带给无数钓友欢乐。但是在钓鱼的时候对技巧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找底和调漂。

很多的钓友不知道,在钓鱼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找底和调漂呢?是先找底?还是先调漂?这些对于很多新手钓友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里我们要钓友知道,我们只有找好底以后,我们才可以知道我们要进行钓的是哪一个水层的鱼,比如鲫鱼和鲤鱼都是属于底层觅食的鱼儿,我们想要钓到鲫鱼和鲤鱼,就要找到它们觅食的水层,才可以将他们钓上来。

俗话说得好,老手怕的是没有口,新手怕的是乱口,这主要讲的就是鱼漂的调节方法,主要的原因就是钓友对水下钓组和水下鱼情不了解而导致的。现在钓友使用的钓法,多是悬坠钓法,也就是通过鱼漂的浮力,和铅坠之间重力的一种平衡,通过对铅坠的加减来进行控制钓组状态的一种垂钓方法。

对所有新手钓友来讲,调漂是最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水下的情况不熟悉的时候,在不一样的水域中垂钓,想要进行找底和调漂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找底和调漂不仅对新手来说非常困难,很多多年的老钓手在找底和调漂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学会如何找底和调漂真的非常重要。

找底和调漂是钓鱼前的首要工作,但是如何才可以正确和快速的找底和调漂?那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可以真正的找到和领悟到找底和调漂的精髓,而今天我们就给钓友介绍一个非常简单易学的钓底调漂方法,下面我们来简单的学习下,一定会给钓友带来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对新手钓友来说,会带来很大帮助。

首先使用重铅来进行找底,这样是为了可以了解水深;然后将鱼漂像下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子线长度的5厘米左右,由于使用重铅,所以这是后话的鱼漂肯定是没入水中,这一步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到鱼钩和水底的距离;接下来就是剪掉铅皮,调整到我们想要的目数即可,由于先前的鱼漂已经完全沉入水中,所以这时鱼钩和鱼漂之间的距离一定是小鱼水深,这时候剪掉铅皮,鱼钩也一定是离底的。

接下来是挂饵来找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上一步已经知道铅坠的重量和鱼漂的浮力刚刚相等,这个时候只要在鱼钩上挂饵,鱼漂一定会向下沉,这时通过鱼饵的重量来判断雨哦浮力大小;重复之前的操作,将鱼漂太哦知道钓友想要的目数;比如空钩的时候,鱼漂露出水面是4目,而在挂饵以后鱼漂露出水面2目,这也就说明了鱼饵的种类是两目,这时我们慢慢的来调整鱼漂的高度,知道调整到鱼漂入水后露出两目以上,说明雨后已经触底,这个时候再次将鱼漂调整到露出水面两目,这时的双钩在水底的状态刚刚好是一个鱼钩平躺,一个鱼钩刚刚接触水底。

找底和调漂是对一个钓鱼人的最大考验,考验我们是不是可以很好的找到目标水层,找到我们想要垂钓鱼的水层,只有了解和懂得调节才可以在垂钓中,让自己真正的成为一个高手,不然我们还只是一个半路出家,不懂技巧的钓鱼人。希望这一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广大的钓友,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如何调漂找底?谈谈钓饵与调漂的关系


很多钓友钓了很久都搞不懂如何调漂,这其中可能就有一个道理没搞明白,今天我就谈谈我对钩饵与调漂的理解,让大家明白如何调漂。

调漂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知道钩饵在水底的状态,让鱼在就饵的动作能体现在漂上。特别是冬季,鱼就饵动作弱,那我们在调漂时适当的调低点,让一钩躺底一钩触底使鱼就饵可以更容易,那么怎样达到这种状态就需要学会调漂。

调漂首先要学会找底,当然找底也有很多方法,重铅铅皮直接找底,钩挂铅找底等。平时我比较喜欢上钩挂橡皮找底,确保饵能到底(橡皮也只需很小一颗)找底好了下拉大于支线长度,慢慢剪铅皮到你要的调目。现在冬季建议调1.2.3目或平水,当然这中间就与你的漂大小及饵的重量有很大的关系了,首先你要知道你的钩有多重,也就是单钩能压几目,再则你要测出拉单饵能压几目,知道了钩重与饵重调漂就心里有数了。

例半水调4钓2,这时漂所受的是整副线组的重力(包括双钩的重量),挂饵垂钓时如果单饵的重量小于1目,那此时饵就没到底。单饵约2目,下钩触底。饵重于钩才能把上钩下拉,钩重于饵上钩是不可能到底的。那如何让上钩也到底呢?这时我们可以调3钓2,或调2钓2,甚至调平时钓2目等,这就让上钩触底到躺底。所以同样的调钓,不同的钩重,不同的漂大小,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是我昨天写的一篇`谈谈钩饵与调漂的关系的再度修整,睡了一晚感觉好多都没写进去,今天一早修整后再分享给大家,说的不对地方欢迎拍砖,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钓技。

总结一下心得:

1.必须清楚自己钩饵的重量

2.如果一钩躺底这时下钩饵的重量不作用于与漂上的

3.如果野钓不需要调的非常精细,因走水什么的没用。

希望这点心得对新手有点启发。感觉有启发的请点赞、评论,你的认可才是我写文章的动力,谢谢!

解说钓鱼调漂找底的困惑


曾在许多地方看到钓友对找底提出种种疑问,找底找到2目挂饵过后为什么又不是2目而是4目、3目了?水下钩饵究竟是什么状态,是钓灵、钓钝还是钓的不灵不钝?有人说:找底在垂钓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赛后当头脑清醒下来,想重新找找底,验证一下自己的怀疑所在。

当他找到真底后,可能会后悔不已地自责:钓狗啊,离底还八丈远呢!,要么就是自嘲地说:早过底八百里了,浮标它能动吗!,这类故事在赛场上已成为保留节目。俗话说:学钓一年,调漂3年,找底5年,和饵10年。可见找底多么重要、多么神秘奥妙。

找底真的很难吗?非得那样去找啊找啊?要想解除困惑,缩短找底5年的漫长时间,我想,对下面一些问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还需要有点敢于破旧立新的勇气。

一、找底的目的要求

找底的目的要求是什么和相应的措施是否对头。分两种情况。

1)找水深

找水深有下列几个好处

①在钓点周围前后左右多找几次水深,可以了解水底地势地貌。

②在深水时更好确定调目。调整调目应该在接近水底附近,可以避免水线长短重量的影响。

③钓底时避免钩饵不到位,以免一场比赛完了才发现离底八丈远。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求,找底找水深不必很精确,大概差不多就行了。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在鱼钩或者坠子上添加一个什么重物(铅皮、大饵、橡皮块、口香糖),能够把浮漂全部沉没水下,然后向上移动浮漂使其漂尾露出水面就行了。

搓大饵找底还另有好处,就是找底兼打窝。这样找底,使漂尾露出大约1目、2目、3目,然后挂钓饵钓鱼就可以了。无论钩饵是什么状态、是灵是钝,反正钩饵在水底,难道说不能够钓鱼吗。即使钩饵离底悬浮,那也是很靠近水底,也能够钓鱼。有一些朋友就是这样操作的,我看也可以。

尤其在野钓中,灵敏一点、迟钝一点都可以钓到鱼,不一定非要追求什么精确。在垂钓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鱼情、感觉,或上或下调整浮漂,改变水下钩饵子线状态,达到你感觉到的最佳状态,也就是最容易上鱼的状态。这一点十分重要。

对这种找底,我拍手赞成 。这种找底,需要5年么?

2)精确找底找到钩饵的状态

对钓技要求更高,尤其是竞技比赛,需要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究竟是双钩饵卧底、下钩饵卧底上钩饵悬浮、下钩饵轻触底上钩饵悬浮、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等等,需要心中有数,才能够识别有效鱼讯和无效鱼讯。于是,找底就有精确找到钩饵子线状态的含义,与前面那种粗放式找底就大不相同了。

找底的方法,据说是上钩或者下钩挂上橡皮块(比较钓饵稍微重一点),把漂尾拉入水下,然后移动浮漂使其露出例如2目,再然后换成钓饵就是钓2目了。而且说,上钩挂橡皮块钓的是双饵卧底,下钩挂橡皮块钓的是下饵卧底上饵悬浮。也有人发现不对头,提出精确调漂,还要微调,还要反向找底等等。

长期以来,这种找底的方法似乎已经成了经典。然而,正是这个经典使有些初学者很长时期晕头转向迷迷糊糊,感叹找底5年之难。认真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这种用橡皮块或者其他重物找底而且确定钓目、而且意图精确找到钩饵子线状态的方法是欠妥的,说得严重一点,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用不着详细的分析,只是简单地说一说就够了。

用橡皮块(或者其他重物)找底,而且确定钓目例如是2目,换上钓饵以后,钓目还是2目吗?由于橡皮块与钓饵并非体积重量完全相同,代换之后,漂尾露出的目数就必然不同(尤其是细漂尾)。何况,初学者使用的橡皮块、铅皮之类比较大,更加大了差别。遇到厚厚的淤泥层,必然过底,差别更大。

还有,挂上钩与挂下钩岂是一样?有人说到微调,根据什么去微调?把任何目数调成预想的2目?或者调成预想的3目、1目也可以?微调之后,找到的底又变化了,又否定原先的找底?有人确定调4目钓2目,说什么钓灵,挂底钩,一钩悬浮,一钩到底;钓钝,挂上钩,双钩落底。这就是找底找到的状态。你会信以为真吗?

大家知道,调4目钓2目一钩悬浮一钩到底时,一颗钓饵刚好压沉漂尾2目,是一个饵的重量相当于漂尾2目的浮力。这是一种特殊又特殊的情况,可能性在百分之一以下。因为不同粗细的漂尾和不同大小的钓饵可以有无数种组合,不同的鱼情、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漂尾不同的钓饵,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一个钓饵刚好下压漂尾2目。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钩饵子线究竟是什么状态,恰恰不是有些人猜想的那样,神仙也说不清楚,何谈准确。只能一个结论――极不准确!再说,橡皮块挂上钩与挂下钩,都是调4钓2,反推一下,都是调4钓2,哪有可能存在大相迳庭的钩饵状态?

使用这种方法,要想精确找到钩饵子线状态,5年,10年,永远找不准确。其根本原因,是根据水深(水线长度)这一个数据,不顾漂尾粗细,不顾饵团大小,不顾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张三用细漂尾、大饵、钓2目,李四用粗漂尾、小饵、也钓2目,找到的钩饵子线状态肯定是不相同的,当然,也不可能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究竟是什么状态。

二、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

要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那就是根据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漂尾粗细、饵团重量(换句话说,根据浮力、重力、地面支持力的关系)。下面,为困惑找底的朋友说说钓鱼调漂的具体办法。要看你的目的要求了。

1)第一种要求

既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又要保证钩饵到底,能够底钓钓到鱼。不要求明确知道水下钩饵子线状态。

①根据漂尾粗细空钩半水确定调目(漂尾直径大约1毫米,调目5目左右,直径大约2毫米调目3目左右)。挂大饵找底,向上移动浮漂使其露出漂尾大约2、3目。然后,挂钓饵垂钓(不必介意挂饵以后是多少目,想调到2目也可以。先钓钓再说吧)。根据鱼情,可以随时调整钓目。信号多空竿多,把钓目调大一些(钓钝一些),反之,有鱼而信号很少,把钓目调小一些(钓灵一些)。

②空钩半水调2目左右,挂钓饵以后钓1、2、3目都可以,保证钩饵到底。这种钓法偏钝。

2)第二种要求

不仅要钩饵到底,而且要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二、正确的调漂方法

正确的调漂方法包含了找底(找底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底在哪里――底在心中。

在拙文《几种调钓法图解》中列出了好几种调漂的方法,这里不再重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并请回答:第一,钩饵到底没有?离底没有?第二,找到钩饵子线状态没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说明这些调漂方法已经包含了找底。如果你心中有数,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钩饵就在水底而且知道它的状态,那么,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找底吗?

顺便谈谈其他一些问题

用钓饵调漂会不会出现钩饵到不了底、调不准确?有可能,但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怕溶散,可以先搓硬饵。怕鱼儿太多抢食太猛,可以用相同重量的橡皮块、口香糖之类代替钓饵调漂。即使用了橡皮块,请注意,这是调漂找状态(包含底),与找底找状态是迥然不同的。钩饵到不了底的情况是极少极少的,调漂又不是一次两次,多几次还到不了底?再说,如果真的到不了底,调漂准确有什么意义?

调漂确定调目之前,需不需要用挂重物的方法粗找底?如果已经知道水深大概只有1米多,可以不粗找底,因为水线长短重量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明情况,需要粗找底,然后在离水底比较近的地方确定调目,减小误差。

找底还有一种底,即所谓鱼情的底。鱼情随时变化,需要随时调整浮漂、调整水下钩饵子线状态去适应鱼情,找到最佳的吃口。找到最佳的吃口,才是真正的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无需找底的2种快速调漂技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技巧调漂找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