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是钓底吗。
永州河道,出现巨型大虾,疑似外来物种
湖南永州的钓鱼爱好者张先生,去河中钓鱼时,钓获一只老虾精,体型庞大,非常惊人,几乎快有一斤重河虾能长这么大?
确实,一般的河虾,生长非常缓慢,大都在一两以下,可是,这是河虾吗?
后来回家称了下,差不多8两...应该不是河虾,也不是龙虾,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
张先生惊讶说,钓鱼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钓到这么大虾子,简直难以相信。
这只8两多,接近一斤的巨虾,很可能是一只外来物种。
当张先生把这只罕见的巨型河虾,发到当地的钓鱼群里时,发现原来最近很多人都有钓获过这种巨虾。
原来,这是一种外来物种,叫做沼泽蓝虾,生长迅速,体型巨大,据称可长到数公斤。
外来物种?会不会泛滥成灾?
这些年来,清道夫、巴西龟等外来物种,给本土的淡水鱼造成不小威胁。
一旦河里出现清道夫、巴西龟,本土的鲫鱼、餐条、鲤鱼等,数量会迅速衰减。
因此,很多人特别是钓鱼爱好者,对外来物种入侵,非常敏感。
那这种巨虾,一看就很凶猛,会不会泛滥成灾?
应该说,沼泽蓝虾确实繁殖迅速,生存能力强,大量繁殖,确实会挤占本土野鱼、虾蟹的生存空间。
不过,这种巨虾肉质细嫩,鲜美丰腴,是非常上佳的食材。
红烧、油焖或者清蒸,都是一道美食,因此,这种大虾要泛滥起来,估计也不太容易...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由水库惊现清道夫浅谈外来物种入侵
8月29日傍晚,到下观水库钓鱼,意外地钓到一条长360毫米的清道夫鱼。
我当时感觉此鱼像清道夫,但又疑窦丛生,不敢肯定,因为我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清道夫。
当天晚上拍的照片。养在我家最大的水盆里。参照物地面瓷砖尺寸为600x600
那天午夜时分,夜光漂轻轻地一上一下一顿,抖腕提竿,3.6米手竿弯成一张弓,传到手臂上很有力道。但奇怪的是,此鱼即不左右乱窜,也不上下要线,而是像一块肉挂在钩子上根据经验,我感觉是甲鱼。
提到水面,用90流明的头灯照射,把我吓了一大跳。乖乖,这是什么怪鱼!不犹豫,先抄上来再说。
在抄网里,这个怪鱼摇头摆尾,拼命挣扎,我不敢贸然下手摘钩子。我发现它的背鳍有刺,鱼鳞如砂纸,就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背鳍提起观看,却看不到钩子,原来在抄网里已经脱钩。放入鱼护,惊魂未定,百思不得其解。
返程时,我把车子空调温度开到最低,等车子温度降下来后,小心翼翼的把它单个放入水包,车到王坡村又换了一次井水,生怕这个怪鱼死去。
回到家,换大盆,换清水,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晚上睡觉前,为防止怪鱼窜出水盆,在上边盖了一个铁筛子。30日,让女儿女婿两人配合量了此鱼尺寸为360mm。
我对女儿说:你上网百度清道夫,确认是不是。经仔细对比网上图片的形态特征,确认此鱼是清道夫鱼,外来入侵物种。根据网上介绍得知:
清道夫鱼,属于鲇鱼科,又叫: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几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们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清道夫鱼成年后食量很大,除吃青苔等藻类之外,还经常以其它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
清道夫鱼原产地在巴西和委内瑞拉,后传入我国作为观赏鱼进入家庭水族箱,一般养热带鱼的水族箱,都放几条清道夫清理鱼缸壁上的青苔。一般长不大,最大体长250mm。我也养过银龙七星刀鹦鹉鱼铅笔鱼,放入几条清道夫,个体不过100多mm。没成想水库里的清道夫竟有这么大!
由于是外来物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在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2010年,南京下关市民从长江抓到一条清道夫鱼,专家说是谈水鱼杀手,是被人放生长江的。
网上清道夫鱼图片。
我钓的清道夫鱼照片。勺子长度183mm。没有合适的衡器,所以没有称重。
甲鱼,俗名王八,在阜平县海沿水库钓获。那一年钓了12只甲鱼,其它都吃啦。这只最小,不到一斤,就养在鱼缸里。每次钓鱼回来,把小白条拿来喂它,如今长到2斤多了。原来甲鱼和巴西龟同养一缸,中外穿马甲的龟鳖老打架,于是又给甲鱼买了一个鱼缸,分缸养着,但紧挨在一起,做友好邻邦。这甲鱼平时一个人(鱼)呆惯了,来了个比自己长的,考察考察,浅尝而止。
我观察了一天,甲鱼对天外来客很不放心,不停地用嘴试探,老想咬它一口。但这清道夫浑身鳞甲,鱼鳍带刺,甲鱼奈何不了它。以观后效吧。
红耳巴西龟,外来入侵物种。在下观水库钓获,养了四五年了,吃小鱼长大,有三四斤重。这种龟对中国龟鳖威胁很大。龟是神兽,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总不能丢弃哈。养着吧,看它能活多少年!
前几年,我钓获了巴西龟,据说是几个和尚放生到下观水库的。前日,又在下观水库钓获清道夫鱼,估计又是有人放生的。虽然还没有造成本地物种灾难,但不可不警醒,不可不防范。规劝有好生之德的人们,不要放生外来物种,好心办了坏事,放的不是生,而是灾。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外都有教训可鉴。
据说,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鱼(白鲳鱼、红鲳鱼),已经大量出现在两广的江河湖库之中,对土生鱼类物种已经造成了威胁。
探索频道播出的美国纪录片《亚洲鲤鱼入侵》说:亚洲鲤鱼已经遍布全美水域,土生鱼类几近灭绝,渔民难以捕到本地鱼类而面临失业。目前,亚洲鲤鱼已经逼近五大湖。美国人惊呼,如果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将不可遏制,后果严重。美国为了消除亚洲鲤鱼的威胁,动用了军方力量,在河流上架起电网拦截。但每年电网都要维护,维护期间就有漏网之鱼扩散。科学家发现,亚洲鲤鱼吃光了本地物种的食物,目前也在挨饿,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美国绿色环保志愿者们,经常组织捕亚洲鲤鱼比赛,他们不用渔具,直接开着快艇,拿着棒球棒或大抄网,在受惊跳起的鱼群里击打或抄鱼,有人被十几斤的大鱼飞起打中而受伤。美国人管这种现象叫炒爆米花。可见亚洲鲤鱼在美国鱼多势众,密度极大,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
美国人所说的亚洲鲤鱼即中国花白鲢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产销量很大,南北方人都爱吃这种鱼。剁椒鱼头,谭鱼头,渝香辣婆婆几乎都用这种鱼做食材,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可是,美国人有不吃多刺的鱼尤其绝不吃花白鲢的传统,他们喜欢吃海鱼。也是造成花白鲢泛滥的原因之一。看来,奥巴马总统应该号召美国人吃爱国鱼中国花白鲢。吃个十年八年,也许就消除了生态灾难。
本来,美国人养殖淡水鱼,经常因为富营养化带来的水体缺氧,使养鱼池大量死鱼。于是,就引进了中国的花白鲢。花白鲢属于水上层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对净化水质有好处,也提高了美国本地养鱼的效益。没想到,八十年代的一场台风雨引发大洪水,把花白鲢冲入了自然水域。花白鲢大量繁殖,当美国人发现出了问题时,为时已晚。
外来动植物种入侵,在我国疯长蔓延已有教训。食人鱼、巴西龟入侵,水产专家早有告诫。如今又现清道夫,后果如何呢?不寒而栗!
我说我那天晚上老是钓不到鱼,原来窝子里有外来物种入侵,吓跑了鲤草鲫鱼,连频频连竿的翘嘴鲌都没几个咬口。不是老白闹的,就是清道夫闹滴。
钓鱼钓到怪物,原来是外来物种
2018年2月7日,一位市民在武汉江边钓鱼,意外发现一条浑身金黄的怪物鱼,四下搜寻,又发现3条,颜色分别为金黄、粉白和黑色。这些小东西有个俗称叫做六角恐龙。
此前,记者曾在江滩花鸟市场见过这种俗称为六角恐龙的小动物。因其三对羽状腮像角一样能高高竖起,体态如恐龙的缩小版,因而得名。
六角恐龙是墨西哥钝口螈,又名美西螈,是墨西哥特有的两栖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但在我国经人工养殖繁育,在宠物市场里已十分普遍。 美西钝口螈,钝口螈科,脊索动物门,有尾目,俗称六角恐龙,是两栖类动物,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体性成熟而著名。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有明显的肋骨间沟,尾部侧向压缩,头部宽大,眼小,不好动。
美西钝口螈是一种火蜥蜴,这种两栖动物是动物界的彼得潘。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它一生都处于幼虫阶段,这也说明了它为什么会有羽状鳃和没有眼睑的眼睛。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肢、尾残损后可再生。一只美西螈失去一条腿后,它很快又会长出新的,它甚至能再生非常复杂的身体部分,其中包括部分大脑、脊髓,因此科学家对它非常感兴趣。平均寿命10-15年。
因污染和栖息水体砂石化地破坏而面临灭绝。产于墨西哥城附近的湖泊,为当地人所食用。可以在实验室繁殖,也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
长江鱼王?南京钓友在长江钓获巨型鳜鱼,体长接近1米
长江里钓鱼,鳜鱼可能是最令人欣喜的鱼获之一。不过近年来长江生态衰退,作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掠食鱼,鳜鱼的数量和体型都远不如以前。
然而,近日南京一位钓鱼爱好者小李,在长江燕子矶钓鱼时,钓起一条米级大鳜鱼,令人惊叹!这条鳜鱼有二三十斤,体长接近一米,是这位南京钓友,在傍晚时分碰上的。当时准备收杆回家了,就随手往大石头(江边的石碓)下抛杆,没想到马上就是一个咬口。这位钓友小李说起中鱼的经历,还是非常激动。
确实,这么大鳜鱼,可以说是非常罕见有现场目击者惊呼,整个长江可能就它最大了。虽然有些夸张,但是鳜鱼属于一种生长比较缓慢的掠食鱼,能长到这种尺寸,可能需要二十年以上,确实非常的难得。
即使是不钓鱼的普通网友,也知道鳜鱼是淡水里最好吃的鱼之一,不少地方市价在50元一斤以上。因此,这位南京钓友,钓获的巨型大鳜鱼其经济价值可想而知据称有江边的鱼馆,得到消息后愿意出一千元收购,不过被这位钓友拒绝。并表示第一次钓到这么大的鱼,准备把朋友都叫来尝个鲜
不知道这么大的鳜鱼吃起来如何...网友们,你们见过吗?
钓鱼又见入侵物种,盲目放生是一种愚蠢的“善良”
放生本是一种美德,作为一个钓鱼人兼自媒体作者,我经常在文章中鼓励大家钓大放小、钓多留少,这是为了钓鱼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体会到野钓的乐趣
但是!放生得分鱼种、讲科学,不是所有的鱼都可以放回去,盲目的放生极有可能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环境的污染,别让你的好心办了坏事
胡乱放生这个锅谁来背?钓鱼人虽然整天跟鱼打交道,但和胡乱放生这种事却很少会扯上关系(当然也有恶意放生的)。毕竟要想钓好鱼,肯定得了解鱼的习性,在通过一些视频、文章学习的过程中,一些鱼类的常识就能得以补充,诸如哪些鱼是入侵鱼种,有什么危害等等,即使在野钓中钓到了自己不认识的鱼,大多也会给身边朋友看一看,很少有直接放回去的
反观某些善男信女只注重放生的形式,却忽略了放生的本质,我认为不具备相关知识前提下的胡乱放生,并不是行善积德而是变相杀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放生活动,甚至迷信放生能够消灾解难、为自己带来好运,事业不顺去放生、老婆生小孩去放生、孩子高考了去放生。
先不说这是封建迷信或自我安慰,至少在放之前先上网查一查哪些鱼能放哪些不能放吧,你往江河湖库里丢了一条清道夫,以为拯救了一个生命,却不知会有千万鱼卵被这种入侵物种给吞食,难道这不是变相杀生吗
养殖水库发现大量巴西龟,这是最常见的入侵物种之一网上关于胡乱放生惹祸的事情大家看的也多了,陈年往事不提,来说一说最近我经历的事吧
昨天在一个收费50的水库打路亚,大半天的时间我差不多走完了半个水库,鱼没钓到,倒是发现不少巴西龟,几分钟就能看见一只,小的和乒乓球差不多,大的估计有三四斤
说实话这个水库看到巴西龟我并不意外,因为水库的大坝挨着一座寺庙,那些来烧香拜佛的游客偶尔放个生、祈下福再正常不过,而且龟意味着长寿,寓意又特别好~
红圈处就是庙
如果是为了积德行善、许愿祈福,那就多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哪些可以放生,以及如何科学的放生!你知道胡乱放生巴西龟的危害吗
巴西龟又名红耳龟,因头顶后部两侧有两条红色粗条纹而得名,原产地是美洲(不是巴西),如今许多家庭把它当做宠物来养,需要注意的是它被列为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切不可胡乱放生或丢弃
因为巴西龟有着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易存活等特点,掠夺食物的能力很强又少有天敌!在普通的淡水水域中,它可以称王称霸
还有一种比巴西龟更凶猛的鳄龟大家应该也知道,我朋友前两年在江里捉到一只,背上还刻着放生二字,约摸有七八斤左右。
同样是入侵物种,但鳄龟肉比较多,可食用、味道很鲜美,而巴西龟就没那么多人吃了(至少我们这边不怎么吃)
胡乱放生影响的不只是钓鱼人一些掠食性的入侵物种放入江河湖库后会吃掉小鱼或鱼卵,从而影响到垂钓,但我写这篇文章绝不是单单为了自己的利益,生态破坏、坏境污染是大事,而且胡乱放生不止针对水中,还有陆地!
之前看新闻还有人放生毒蛇的,这种已经危害到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不能用愚善来形容,而是缺德!
即使你放的不是入侵物种也不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毒蛇,普通鱼放生还得讲方法。有些人只是单纯地从菜市场买来一大堆鱼,然后直接丢在水库、江河之中,完全不顾其能否存活,因为操作方法不当而造成大量放生鱼死亡污染环境的事情不是没有
关于放生入侵物种影响生态平衡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最后再唠叨一句,不是所有的放生都是善举,不具备相应知识的前提下切勿盲目跟风
如果你也见过盲目放生的行为或者当地有某些泛滥成灾的入侵物种,请留言评论
外来物种入侵?珠江“白草鱼”成群来袭,钓鱼人爆钓几十条
近日,珠江沿岸的许多钓鱼爱好者,在珠江里垂钓时,纷纷碰到大量出现的一种怪鱼它们体型很像是草鱼,但是却浑身雪白,看起来漂亮又奇异,比较罕见!而且,这些鱼数量众多,像是忽然出现的一样。
又一种外来入侵物种?
两广一带,喜欢钓鱼的朋友都知道,珠江里罗非鱼、清道夫等外来物种很多,这是因为珠江流域气候温和,很适合这些外来物种繁衍生息。然而,外来物种大都性情生猛,对本土野生鱼危害很大,因此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问题,一直不过,这些大量成群出现的白草鱼并非外来入侵物种,而是珠江里的原生鱼洄游的乌头鱼!
路亚和传统钓法都能钓获乌头。乌头学名鲻鱼,又称黑头、红眼等,咸淡水双栖鱼。它们在珠江里平时并不多见,可是每到春季4-6月份,却会从近海区域大量洄游到珠江等内陆江河里休憩、觅食。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它们正处于繁殖期,食欲旺盛,非常容易钓获。
广州钓友吴先生介绍称,乌头鱼是一种群居性鱼种,只要碰到乌头鱼群,那么鱼获就少不了!技术好的碰到(鲻)鱼群,一天钓个上百斤问题不大,我们就是玩玩,一天也能钓个二三十条。而一些经验丰富的钓鱼人,往往会在此时提前在乌头鱼洄游的路径上等候、打窝,一个洄游期,可能从中间里钓起数百斤、乃至上千斤乌头。
这种,在如今江河生态式微的背景下,这种垂钓盛宴可以说很少见又令其他钓鱼爱好者羡慕了。不过,鲻鱼虽然垂钓起来很过瘾,但是关于其食用价值却争议很大,在一些记载里,称鲻鱼是鲥舅,意其肉醇鲜似长江奇鱼鲥鱼,可见前人对其食用价值评价之高。
然而,如今吃过鲻鱼的人都表示,其肉柴绵软、烹饪后肉质变老很难吃...一些人钓获鲻鱼,甚至会直接丢回水中!
网友们,你们吃过鲻鱼吗?是前人过誉其美味,还是烹饪鲻鱼的技术已经失传?
“祸害”湄公河的巨虾入侵!珠江钓获“巨虾”,一桶装不下
前不久,一种巨型河虾在湄公河泛滥成灾的消息被许多国内媒体报道。据称,这种体长可达一米的巨虾,在湄公河中因没有天敌,疯狂繁殖生长,几乎成了一种灾害。河虾都能泛滥,这一幕也是让我国许多网友惊叹当地生态的原始,以及这种巨虾的破坏力。
然而,这种破坏力惊人的巨虾,可能已经悄然入侵我国近日一位广东钓鱼爱好者熊先生,在珠江边钓鱼时,钓起一条体形惊人的大虾,疑似就是湄公河巨虾!
珠江钓起大虾,一桶装不下。吃口跟鲤鱼有点像,跟海里的龙虾一样,估计有半斤多,七八十公分。熊先生惊讶说,珠江里钓鱼偶尔也钓起过虾子,可是如此体重的淡水虾,简直是听都没听说过。而熊先生钓起来的这只大虾,也是吸引周围其他钓鱼爱好者的目光,纷纷惊叹其尺寸。
这就是传说中的湄公河巨虾吗?
长长的钳子呈深蓝色,要弯曲才能放进桶子里。事实上,因为这种巨虾肉质鲜嫩、生长迅速,早在几年前,广东、福建一带就开始大规模养殖这种巨虾学名沼泽蓝虾。几年过去,也有不少蓝虾逃入珠江等自然水域,且因没有天敌,而迅速蔓延,其实珠江里已经有不少人钓鱼时,碰到这种沼泽蓝虾!
浙江一位网友,也曾钓起这种巨虾体长接近一米。或许不太可能淡水虾因肉质细腻鲜美,且富含微量元素,颇受许多人的喜爱。
(甚至在浙江、江苏等地的江河里也有沼泽蓝虾出现的记载,不知道是从珠江蔓延过去的,还是当地也有养殖场)
湄公河上的虾灾会在我国上演吗?
这种大虾的出现,或许会引起一股钓虾狂潮比如熊先生在珠江钓起大虾的消息传开后,附近的钓点附近,就来了许多来碰运气的钓虾人。
网友们,你们当地的江河里有这种大虾出现吗?
赣江水位暴涨,男子钓获近20斤的“巨型黄辣丁”
近日中南部地区连日暴雨,长江、赣江流域许多江段水位暴涨,水流湍急。洪水裹挟,许多原本生活在水库、鱼塘里的大鱼,被冲到江河里很正常,然而江西一位钓鱼爱好者,在赣江一支流钓起来的这条大鱼,却令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竟是一条20斤的巨型黄辣丁!
据称,这是赣州一位钓鱼人苏先生,12日下午从赣江(支流)钓起来的。这条鱼一出水,就让几位江边的钓鱼人目瞪口呆,除了庞大的体型,其外形更是令他们惊奇无比。这条大鱼光滑无鳞、黄背白肚,背上和胸部有三根尖刺,看起来竟像是一条巨型黄辣丁!
黄辣丁竟能长这么大?
黄辣丁学名黄颡鱼,是南方江河里常见的一种野生鱼,水域底栖的小体型鱼种,常见体型在10-20公分。可是这条巨型黄辣丁体长有约80公分,体重将近20斤。按照黄颡鱼的生长速度来讲,长到这么大可能需要几十年!
常见的黄辣丁半斤就算是巨物。因此,这条巨型黄辣丁也是在当地引发不小轰动,有人惊呼其实黄辣丁之王。不过,有经验丰富的钓鱼人指出,这并非黄辣丁(黄颡鱼),而是一种体型更大的鮰鱼,生长速度比黄颡鱼超出许多,长到这么大可能只需要数年时间。
其实是条鮰鱼,看起来像是一条放大版的黄辣丁。不过,这并非本土长江鮰鱼,而是一条美国班真鮰,是一种养殖的经济鱼种,江西地区还非常少见,不知道为何在赣江里有出没。当地钓友猜测,这可能跟近日的大雨有关。这条美国鮰鱼,很可能是被大水冲击而来。
确实,因为洪水导致外来物种出现的事例很多,这次洪水过后,可能又会有许多外来物种出现在长江流域。只是不知道这条美国大鮰鱼吃起来如何。
钱塘江钓获“未知生物”,体型像树叶,疑外来物种
近年来,因为各种放生事件、养殖逃逸等等,我国各地的自然江河中频繁出现各种外来物种。有的外来物种性情凶猛,繁殖能力很强,往往一出现,就会迅速泛滥,造成极为恶劣的生态危害。在杭州的钱塘江,可能就正在上演这样一幕外来物种入侵事件...
近日,有多位钓鱼爱好者称,在钱塘江钓鱼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生物,全身绵软无骨,接近透明,看上去甚至有些恶心!
这是什么怪鱼?钓鱼钓到过几回,有时候在江边也见得着这个,躺在水底不动,去抓一下又跑了...杭州一位钓鱼爱好者刘先生介绍说,他是钱塘江边上的老钓鱼人,可是这种生物还是第一次见,钓起来也不敢吃他也拿不准这是鱼还是什么东西...
钱塘江还有这种鱼?确实,这些扁扁的、透明生物,看起来颇为奇异,这是鱼吗?能不能吃?这些奇怪生物的出现,也是在网上引起许多网友的好奇。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舌塌鱼,也称龙利鱼,是前些年开始引入养殖的一种经济鱼种,咸淡水双栖鱼种。可是,它们为什么出现在钱塘江,却无人知道。
有网友猜测是有人大量放生这种鱼钱塘江边上的放生者很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不过,龙利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种,什么人放生这么贵的鱼?
确实令人大惑不解。不过,不管这种鱼是怎么来的,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它们在钱塘江里的数量已经不少。 因此,难免有人担忧,它们会不会大量繁殖,影响钱塘江里的生态系统?
目前来看还不好说,网友们,你们见过这种鱼吗?
宁波渔民捕获巨型海龟:长约一米重达百斤
11月8日晚,在宁波北仑郭巨沙湾嘴头,一只海龟误入了渔民的渔网,渔民在与郭巨街道联系后,11月9日上午将海龟交由海事部门在外海放生。
11月9日上午,在郭巨沙湾嘴头的海边,聚集了不少村民。在围观人群的中心,一只大海龟被网罩着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渔民们不断往海龟身上浇海水。
渔民张太全表示,这就是昨晚误入他渔网的海龟。眼前这只大海龟,背上墨绿色,圆头圆嘴,不时昂起头来,从鼻孔内喷出水汽,发出声响。目测身长1米左右,至于重量,渔民张太全表示,自己将它扛上来的时候感受了一下,有150斤左右。
一听说是国家保护动物,张太全生怕海龟乱爬造成伤害,就干脆弄了张网将它固定起来。渔民张太全说:早上天亮一问,他们说这要保护好的,然后电话打给街道,让街道想办法放生去,国家保护动物要依然放归大海洋。
郭巨街道农办和城管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作了初步确认后,合力将海龟抬上了车,并在上午将它交由海事部门放生。郭巨街道农办工作人员干万军说:我们跟捕捞的村民联系,打算到外海去放生,近海航行航道船只很多,再受伤一次也不好。
中午12点,大海龟搭乘宁波穿山海事处的海巡艇来到舟山东白莲山水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归大海。
为了确认海龟的品种,随后,记者与北仑渔政部门取得了联系,渔政部门表示,这只海龟名叫玳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身长看,年龄应该在20岁以上。
外来鱼入侵邕江 本土大鱼难得一见
今年10月11月,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6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对南宁人而言,邕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持邕江鱼类的平衡发展有利于保护邕江生态环境。目前,邕江生活着多少种鱼?数量在增多还是减少?人类的哪些活动正在影响邕江原生鱼的生存?时值宣传月之际,记者进行深入采访,旨在唤起公众对邕江鱼类生态保护的重视,共同维护母亲河的秀丽与生机,让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更加美丽。
提到邕江,南宁人个个都懂;但问邕江里有哪些鱼,估计就没多少人说得全了。根据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4年,邕江中监测到55种鱼类,去年,这个数据增加到89种。但这反而令水产专家忧心:不少土著鱼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甚至消失,更多外来鱼则屡屡现身,家族逐渐庞大,这种改变将影响邕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态结构。
现场:土著大鱼难得一见
10月2日上午,南宁邕江大桥下,潘先生拉起鱼竿,钓起一条两三指宽的银色小鱼。身边的网兜还是空的,收获起当天第一条鱼后,潘先生有些意兴阑珊:现在在江边钓鱼很难,经常坐几小时也不得一条。
记者询问潘先生身边的几名垂钓者,他们表示,这两年能钓到大鱼最大一两公斤重,多是鲤鱼、禾花鱼、鲮刀鱼。拥有10多年钓龄的莫先生回忆说,他钓到的最大鱼是一条5公斤重的鲤鱼。他有些担忧地说,20多年来,他从看着大人们到邕江钓鱼到自己去钓鱼,感觉许多熟悉的邕江土著鱼,像黄颡鱼、赤眼鳟现在都很少钓到了,能钓到的大多都是放生鱼,比如荷花鲤、鲮鱼、大头鱼、鲢鱼等。
莫先生说,现在在江边钓到的基本是放生鱼,到江中间有机会能钓到土著鱼,但也要连续蹲守个两三天。怎么判断是不是土著鱼呢?他有个土办法分辨:原生鲤鱼体泛金黄,而放生鱼则通体青黑。
渔民对此也有同感。根据渔政部门的管理规定,邕江三岸大桥至三津渡口为严管段,禁止任何形式捕鱼。55岁的渔家钟先生和50岁的黄先生,多是趁晚上到南宁严管段外的邕江河段撒网捕鱼,一次撒两三张网,但不是每天都有收获。好的时候一天能捞5公斤左右,运气不好的可能一天都打不到几条鱼。
9月29日上午7时许,钟先生和黄先生把渔船开到邕江大桥墩下,把鱼舱里稍微大点的鱼捞到水盆里,摆放在船头售卖。最大的是一条约5公斤重的鲤鱼,还有两条3公斤重的鲤鱼和禾花鱼。钟先生说,他从邕江打过最大的鱼是50多公斤重的鲶鱼和黑眼,但那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现在邕江已经难得一见那么大的鱼了,这两年最多能打到七八公斤重左右的,多是鲤鱼或禾花鱼。
渔民们说,他们从邕江打到的鱼,常见的有十多种:鲤鱼、禾花鱼、赤眼鳟、鲮刀鱼、黑眼、草鱼等,其中鲤鱼的数量最多,大鱼的几率也最大。
专家:邕江鱼已发现89种
邕江里的鱼是不是真的变少、变小了,还是这只是钓鱼人和渔民的错觉?9月30日,记者来到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请专家给一个权威的说法。研究院工程师施军多年来从事淡水鱼类的研究,一直在做有关邕江鱼类的资源调查和对比研究。他表示,从监测跟踪数据看,邕江鱼类生态结构变化确实与垂钓者、渔民的感觉比较类似。
施军说,为了解邕江和左右江鱼类资源种类和变化,2015年7月,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专门开展了项目研究,聘请了有经验的渔民,在老口水利枢纽坝、横县百合镇、峦城镇等处江段放置拦网捕鱼。考虑到鱼类有洄游习性,且邕江和左右江本来就相连,所以,在这两个点监测到的数据可以等同为邕江的数据。
通过调查,专家和渔民们共在评价江段发现89种鱼类生活或洄游通过,隶属于10目24科67属。其中,鲤形目56种,鲇形目12种,鲈形目11种,鲑形目、脂鲤目、鳉形目各两种,鲼形目、鲱形目、鳗鲡目、合鳃鱼目各1种。常见的鱼类有草鱼、鲮、海南鲌、赤眼鳟、鲢、鳙、鲤、鲇、麦瑞加拉鲮、粗唇鮠、瓦氏黄颡鱼、斑鳠、大眼鳜等。
从监测的数据来看,邕江的土著鱼资源变得越来越少。施军透露,过去在邕江常见的鱼类中,赤魟、光倒刺鲃、倒刺鲃、桂华鲮、唇鲮、长臀鮠等近年来已经很少有捕捞记录,有的品种发现记录甚至要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虽然现在断言它们已经灭绝尚显武断,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鱼种在邕江中已经濒危。
探因:为何土著日渐式微
施军分析,邕江的原生鱼减少,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3个:电站和水利枢纽建设、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
施军说,很多鱼类需要洄游产卵,但是我国早期建造的水坝基本上都没有设置过鱼道,目前运行的过鱼设施也不理想。每年4月6月,淡水鱼类喜欢到各种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和在水流较急的地方产卵,但人为建电站和水利枢纽淹没了鱼类的产卵场,也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使它们的产卵和洄游都大受影响。
根据观察研究发现,南宁的老口水利枢纽、梧州的长洲水利枢纽、贵港的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都对鱼类产卵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此外,电鱼、炸鱼等非法过度捕捞以及水质污染也是导致鱼类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几名垂钓者则表示,不少人晚上看到过有人在邕江的白沙、亭子一带非法电鱼,零时过后,还会有船开到江心电鱼,大鱼小鱼都无法幸免,久而久之就影响到了鱼类的繁殖。此外,当前仍有人偷偷摸摸在严管段下网捕鱼。
渔政部门也表示,虽然他们屡屡打击非法捕捞和电鱼行为,但由于人员配备等问题力量有限,加上夜间执法难度较大,打击效果有限。希望市民进一步提高保护生态的意识,加入打击电鱼行为的行动。
担忧:外来鱼种气势汹汹
就在土著鱼越来越稀少的同时,一些曾经陌生的外来鱼种却在悄然增加,甚至与土著鱼争夺起生存资源。食蚊鱼、斑点叉尾鮰、短盖巨脂鲤、革胡子鲇、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小口脂鲤(巴西鲷)、下口鲇(清道夫)、雀鳝施军一口气列举了在邕江中发现的10余种外来鱼种,令人心生忧虑。
施军分析,这些外来鱼种本来在邕江是没有的,如今出现估计与鱼苗放生有一定的联系。9月29日中午,记者在邕江边看到,几名市民将买来的6000尾鲮鱼倒入江中,他们表示,他们经常会购买鱼苗到邕江放生。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也会有很多人到邕江边的凌铁桥旁组织大规模放生活动。至于会不会考虑到生态保护而选择放生鱼种,他们则表示没想到那么细。
据专门供应放生鱼苗的李老板称,他最多的一次卖了几百万尾草鱼苗给一名市民放生。放生的鱼苗多是草鱼、鲢鱼和鲮鱼,但也会有泰国鲮、野鲮、罗非鱼等外来鱼种混入其中。渔民黄先生说,一两周前,他看到几名年轻人提着一袋鱼到江边放生,那两条鱼的嘴巴尖而长,露出锋利的牙齿,我印象很深。记者从网上翻出雀鳝的照片,黄先生确认,这就是他看到的放生鱼。
放生外来鱼种,会对邕江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施军表示,主要缘于这些外来鱼种迅猛的繁殖速度和大量的种群数量,会导致水体内鱼类品种过于单一,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
如何对付这些外来户?施军给出一个最佳建议:那就是把它们都吃光!除了雀鳝(记者注:雀鳝肉可以食用,但卵有毒)外,其他的外来鱼种都是可以食用的,包括清道夫,据说味道还不错。
对策:谨慎放生文明钓捕
为了帮助邕江土著鱼休养生息,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渔政部门每年在禁渔期间,都会牵头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把人工培育的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黄颡鱼、赤眼鳟、细鳞斜颌鲴、鲮鱼等投放邕江,让它们在此生活、生长、生儿育女,每年全区投放量超过1000万尾。
渔政部门提醒,民间自发的放生活动并不值得鼓励,因为邕江水体及水下生物有自己的特殊性,放生要讲究时节也要选对品种,最好由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市民不要放生没有经过批准的鱼种,否则很可能对邕江生物链造成破坏。
采访中,提供放生鱼苗的李老板则称,出于保护邕江原生态环境的责任心,他也会根据近期销售的放生鱼种类,建议顾客更换鱼种来平衡鱼种数量。比如近段时间放生大头鱼(即鳙鱼)的多了,我会建议他们换成鲮鱼或者鲢鱼,这几种邕江原生鱼的活动空间是不同的,大头鱼喜欢吃浮游动物,鲢鱼喜欢吃浮游植物,鲮鱼较杂食,喜欢沉到水底吃污水、污泥沉淀发酵过后产生的营养物和动植物。
钓友周先生说,在钓鱼人的圈子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是肚子里有鱼籽的母鱼,多会放生;如果钓到个头较大的鱼,他们会拍照留念后再放生;0.25公斤以下的草鱼,或者不足三四两的小鱼,也会放生,这些都是出于保护鱼类的目的。钓友莫先生说,平时竞技比赛,钓友们也会使用没有倒刺的鱼钩,避免鱼类受到更大的伤害,钓到的鱼也多是放生,但目前要做到文明垂钓,全靠个人自我约束。
云南钓友获怪鱼,体型修长嘴巴朝下,疑外来鱼入侵
近日,云南钓友老张,在珠江支流南盘江钓鱼时,钓起一条很奇怪的鱼。很多人看后都表示没有见过,大家猜测可能是外来鱼种或是基因变异。
这是什么鱼呢?这条鱼二十多厘米长,体型细长如草鱼,鱼鳞雪白略大,嘴巴朝下很厚实,看起来应该是底层鱼类。曾经泛滥成灾的清道夫鱼,就是底层鱼类,嘴巴朝下以青苔和鱼类粪便为食,在水质差的河道也能存活,没有办法食用,已经沦为垃圾鱼!
钓友老张说在江里钓鱼十几年了,里面以鲫鱼、鲤鱼、草鱼为主,这次钓起的都不是这些种类,可能是外来鱼种吧!。
有人说这是军鱼,可查询资料发现,军鱼鳞片更大,而且体型更宽。据钓友老张说,这条鱼是自己用抛竿钓起来的,从嘴巴和体型看,这应该是一种肉食性鱼类。
然而今年,珠江陆续发现了很多外来物种,如罗非鱼、巴西龟、美国鮰鱼、俄罗斯鲟鱼、绿太阳雨等等。这些外来物种适应能力强,对本土鱼的生存形成威胁。一位二十几年经验的钓友说,这是一种冷水鱼,是珠江水域里的中层鱼种,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鲜美。
这种鱼数量很少,体态修长很好看,最大能长到一两斤,我们江西叫这个为沟子鱼。钓这种鱼这个季节最好,暴热后降温,这鱼会大量聚在一起,此时很容易连杆!这鱼有很多种叫法,北方地区叫漏鱼、八尺鱼、船钉子,南方叫铁头鱼、重唇鱼等。这是一种古老的鱼种,在高海拔地区很常见,体型较小最长三四十厘米。
对水质要求极高,人工无法养殖,肉质紧实没有腥味,垂钓起来手感好,力量极大,不过吃饵很轻,新手不容易钓获。
不知众位钓友见过这种鱼吗?你们当地叫什么?
江苏一水塘,有人钓起绿尾黑鱼疑似入侵物种
黑鱼,我国各地的江河、农村水沟里都有分布,是钓鱼爱好者比较熟悉的鱼种。然而近日在江苏常州,有多人钓起一种奇怪的黑鱼,形貌奇特,像是变种黑鱼。
常州的钓友徐师傅介绍说,这是他用手竿在郊外一个水草塘里钓鲫鱼时钓起来的,开始以为是条大黑鱼。然而拉出水一看,徐师傅就惊讶无比他称自己是钓龄多年的老钓鱼人,对于黑鱼可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竟从未见过这种模样的黑鱼。
这条鱼是黑鱼吗?
钓起这条怪鱼的水草塘长满水草,很适合黑鱼藏身。徐师傅钓起来的怪鱼,乍一看去确实很像是一条黑鱼,可就如徐师傅所说,怎么都感觉不对劲。常见的黑鱼一般是青黑色,甚至墨黑色的,而这条黑鱼颜色很浅,接近灰褐色,且其尾鳍竟然是鲜艳的孔雀绿。
尾巴呈鲜绿色
经常钓鱼的朋友,应该都能看出这条黑鱼的特异之处。其实,这是一条外来的黑鱼南鳢,学名白边乌鳢,亚热带鱼种,原本常见鱼台湾、东南亚地区,因为适应性极强,多年前被引入我国后,如今迅速在多地繁衍生息之所以在江苏常州出没,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养殖的观赏鱼苗,被人放生到江河水域里。
(菜市场发现南鳢鱼苗,混杂在一群野生鱼中)
这是一种入侵能力很强的外来物种,比如云南,2009年以前,野外江河汇总并未有南鳢活动的记载。然而因为养殖逃逸,2010开始,云南的自然水域开始有南鳢出没,而至2014年,许多江河、水沟里,竟都能捕获大量南鳢!几年的时间,就已形成稳定的野生种群,可见其生存能力、繁殖能力之强。
在云南,这种鱼已经很常见。另一方面,这种鱼的肉质新嫩、口感软弹,是一种上佳的食用鱼(且颜色艳丽,体型修长也可以做观赏鱼),经济价值较高。因此,虽然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但这种南鳢并不像清道夫、罗非鱼一样招来许多骂名。
不可放生。不过,作为一种凶猛肉食鱼,如果其种群数量过多,肯定会对当地的其他野生鱼种群造成危害,因此建议如果钓鱼、捕鱼时发现这种南鳢,即使不喜欢吃鱼的朋友,也尽量不要放生,可送人食用。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男子钓获巨型”虾王“,接近一斤重,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是钓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