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垂钓鲢鳙。

几位钓友来电探讨钓鲢问题:他们说钓鲢时用了酸臭饵,就是钓不上鱼来,不知是何原因。报刊上介绍钓鲢用饵的文章很多,但全面介绍钓鲢技术知识很少,希望多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钓鲢用饵的确很重要,许多钓友都下过苦工夫并取得很好成效。但是钓鲢除钓饵之外,其外部条件非常重要,如气候、水质及钓点选择等任何不当,即使用上很好的钓饵,鲢鳙也可能不咬钩。下面就这几方面的情况,谈一些个人见解,供参考。

温、氧对钓鲢的影响

水温和水中含氧的高低,对钓任何淡水鱼都有影响,但鲢鳙鱼对这两者更加敏感,以水温来说,如果达不到它们适宜的标准,就会拒食,成为钓不上鲢鳙的重要原因。

鲢鳙适宜的水温为22~32℃,如果有了这样的 水温,水中也不缺氧,再用上对路的钓饵,肯定会大获丰收。如果水温达不到这个标准,那就是越接近这个温度,效果越好;差距越大,其效果当然更不好。

例如北京地区,每到10月水温明显下降,这时如果再用海竿配硬饵飞钩,用大漂去钓鲢鳙,就不易钓到。

夏天它们那种拉黑大漂拽倒竿的动人情景不见了,打下钓饵,鲢鳙也可能会过来拱嘬,但非常轻,大漂没有反应。

再用这种技法,是钓不到低水温中的鲢鳙,这时绝不能从钓饵上去寻找不咬钩的原因。

水温低了就不能再钓鲢鳙吗?不,在秋后有一段非常好钓的时间。采用低水温条件下钓鲢鳙的方法:用手竿配反应灵敏的悬坠和细尾风漂,用松散的香甜饵,完全采用竞技钓鲫的方法,在有鲢鳙的池塘,选水浅向阳的边岸,就可能钓到它们。

只是观察浮漂反应时有一种特殊判断方法,它们咬钩时漂上的反应为一目半目间缓慢地跳动,漂子显得沉稳有力,不似小杂鱼闹漂那样轻飘飘地无规则乱跳,这两者不难区别。

水中含氧高,鲢鳙(包括所有淡水鱼)欢畅,四处觅食,如果水中含氧不足,鲢鳙憋闷,不爱咬钩,就是用最好的钓饵,也钓不上鱼来。

哪些情况可能造成水中缺氧呢?雨前湿闷,天阴少风,水面纹丝不动,是造成水中缺氧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不难判断,人感到憋闷,水中的这些生灵,它们甚至比人对缺氧更加敏感。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钓鲢时开始上鱼很好,可突然鱼不咬钩了,天气又无明显变化,我们正在冥思苦想分析鳙不咬钩的原因,这时天空出现一层薄薄的白雾,人感到憋闷,疑团顷解,是水中缺氧,给鳙下了这么一道无声的禁食令。这种征兆,鱼在人之前就感受到了。

水中缺氧时鲢鳙还有一些最明显的表现:轻度缺氧时它们只是不咬钩,继而显得迟钝发呆,在水的上层懒洋洋地不爱动。如果进一步缺氧,它们就会浮头,将嘴伸出水面,从空气中吸氧,这时只见满池都是鲢鳙,可就是不咬钩,将钓饵递过去,它们会躲着游开。有些水面不大的池塘,如水太肥,或鱼的密度太大,最易造成水中缺氧,严重时会发生翻塘死鱼。

池水过肥,是水中微生动植物过多所致,这是养鲢鳙的人最高兴的事,如水不肥,他们还会投放各种肥料,使水增肥,这是滤食性鲢鳙的美食,它们成天张着大嘴,不费气力就吃得饱饱的,对钓友们投去的饵料,毫无兴趣。不少钓友想方设法改进钓饵,仍无济于事。此时鱼不咬钩,千万别错怨饵不对路。

那么肥水鲢根本不咬钩吗?如果单从钓饵上找原因,那不会有收获。真的没有好办法吗?不然,我们可以另找出路:雨后出钓,或钓大风天,钓进水口等,采取这些方法,有时也能将肥水中的鲢鳙钓上来。不过对钓肥水鲢这个课题,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钓技是钓鲢成功的保证

钓鲢除钓饵之外,在钓具配置使用、钓点选择钓底钓浮、钓深钓浅,都是钓鲢的重要环节。经常听到有人说:和某某用的是同样的钓饵,人家上鱼很多,他就是钓不上鱼来。这不能仅从运气不好去找原因,而且还存在比运气更实在的差别。这就是说钓鲢鳙除钓饵之外,还有很多事要去研究总结。

扩展阅读

水库钓鲢鳙的技巧详细分析


水库钓鲢鱼,选择窝点很重要。鲢鱼虽然喜浮游,但大多在深水区的中上层活动。所以我们在钓的时候,应尽量选择深的地方下钩。鲢鱼一般不靠边,应将钓饵尽可能抛的远些,尽量钓中间。无人垂钓的陡峭山脚边是鲢鱼经常出没的地方。

窝点选好后,不要轻易地离开窝子,而应该反复地抛竿,造成雾化区。只要引到一条鱼,就有可能引来一群鱼。钓鲢鱼要有耐心,有耐心才会有收获。

当看到浮标小幅度的沉浮、左右摇摆或原地转圈时,就说明有鱼进窝了。浮标边抖动边移动、黑标、浮标忽然横卧水面,都应果断扬杆。

鲢鱼对氧气的依赖程度很高,对气温和气压也特别敏感。

鲢鱼喜欢高温,最活跃最适宜的温度是22-32度。水温低于20度时,鲢鱼咬钩率明显降低,水温在17度以下,鲢鱼一般就不咬钩了。盛夏是钓鲢的黄金季节,往往表现为拉黑标,初夏或秋天水面温度高于水底时,鲢鱼会趋温游到上层来活动,但咬钩的动作会变得很轻。炎热的夏天,中午休息时分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但这时要比早晚钓深一点。

鲢鱼不怕热,就怕天气闷。压低会导致水中缺氧,水中缺氧,鲢鱼咬钩就不积极。无风的早晨,水中氧气最不充足,这时垂钓定无收获。夏天的中午,由于光合作用充分,如果再加上有风,水中溶氧充足,这时是钓鲢大好时光。

所以我们在遇到明明场地和饵料都无变化,鱼却突然不咬钩的情况,要考虑一下天气的原因。雷雨前,有明显的湿闷,有时人尚未查觉,而鱼已经感觉到了,此时钓鱼人最好收杆回家。

野钓有乐趣十忌很重要详细分析


一忌 下竿无鱼讯 喂窝就不停

钓鱼喂窝,目的是要诱鱼集聚以便钓之。但很多时候,撒了喂料后不一定有鱼进窝;进了窝,不一定有鱼咬钩,其间有天时、地利、钓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出现这种情况,钓者要冷静分析,切勿片面认为鱼还没有喂拢,继续撒喂,甚至越喂越勤。这种喂法,别说窝里真的无鱼显得有些浪费,就是有鱼,也会因窝料过剩使它们只摄地下食,难咬钩上饵。

二忌 少时漂不点 换窝就频繁

野钓一般都习惯喂3~5个窝点,但在试钓换窝的时间差上,要按鱼类一年四季中的活动习性来考虑是否发窝。也就是说,即使诱饵做到了色鲜味香,在仲春后的夏秋时节,最快也得要30~40分钟,冬天,由于鱼儿少吃少动,喂窝后至少要等两小时。因此,若下竿后不见有鱼咬钩就开始频繁换窝,且甲、乙、丙、丁地不停巡回,多半会造成该守不守东换西走,人来鱼散人去鱼有,两头扑空忙脚忙手,这窝那窝一无所有的局面。

三忌 钓位站高坎 起鱼手提线

岩壁土坎居高临下,虽比平水岸更好看漂,但不方便起鱼,尤其是100多克以上的鲫鱼或其它大型鱼出水时,切莫为了省时省事而不使用抄网而用提线。这样,靠岸举竿的垂直钓线,就大大减弱了它本来可以承受的斜平行拉力的柔韧度,即使鱼不大,也容易断线跑鱼。

四忌 不改老习惯 夏秋用多竿

一些钓友总习惯用2~3根,甚至4~5根竿摆成扇型垂钓,意在达到竿多、窝多,多钓鱼的目的。但有些时候,恰恰是这根竿子鱼在动,那竿子漂在点,顾此失彼。当然,若在初春或冬季鱼儿少吃、少动的这段时间,挂蚯蚓这类荤饵垂钓,多一两根竿子确实是既不碍事又能多点中鱼机会,但一到鱼儿特别活跃的仲春后至夏秋入冬前,哪怕只多一根竿子,都比独竿握手钓多一分失误的机会,因此要尤其注意竿的数量。

五忌 竿插石缝间 起竿用手扳

很多钓友都不用竿架而习惯把竿头的钻子深深插入硬质泥土或石缝里,有漂讯起竿时,往往是来不及抽竿上扬,就手握竿把朝上一撬。其实,这种起竿方式,不仅会因竿梢上升的高度不够,而使松弛的钓线很难带动鱼钩刺进鱼嘴,而且还会撬破竿头或扳断竿身。

六忌 一见中大鱼 高兴就犯急

中了大鱼又被它脱钩而逃的事故,常常是钓者高兴过头,心切操竿不当所致。因此,在上了大鱼时,钓者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对待,巧妙周旋,切莫以钓具优势犯急强拉,一乐就乱搏,导致本不该造成的折竿断线或脱钩跑鱼。

七忌 大饵钓大鱼 饵硬久不换

有人说钓大鱼要死守,这是针对大鱼稀少,且一般不会轻易摄食咬钩的情况而言,但要是为了死守就刻意将面食性素钓饵增加粘性,捏成大坨,那么下竿后往往会错过中鱼的机会。死守,要死中有活使用面食性素钓饵,应注重粘性和松散软硬适度,且莫颗状太大,要勤看勤换,发挥以钓代喂的诱发力而慢慢引鱼进窝。

八忌 钓点离岸近 晃影爱高声

钓鱼要静,这是因为鱼类的视觉和听觉都特别敏感,它们对岸边突然映入水中有钓竿和人的晃影、意外的响动,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不会轻易衔饵咬钩。所以,在水很清晰的近岸下竿,切勿在岸边随便走动,或与别人高声说话。

九忌 身体不顾全 危处去冒险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钓鱼活动的蓬勃发展,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尤其野钓,路途车祸、岸边坠岩、失脚落水、电击丧生这类事故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绝大多数都是钓友安全意识不够,铤而走险。其实这样做又何苦呢?垂钓,最要紧的不是钓不钓到鱼,而是安不安全。一切只是为了鱼而忽视安全的自信、任性和犟性,都忌不可取,以免乐极生悲。

十忌 行为不俭点 争窝钓插边

钓鱼过程中不文明的事时有发生,最让人心烦的是有人一见旁边钓友连续上了几条鱼,就不声不响地就抡起竿子去挨身挤钓,由边到里,变相争窝。一旦斗嘴,还理直气壮。其实,遇到不上鱼的情况,一定要从自己钓法上寻找原因,或是向别人请教,一味地挤占钓点确实不是良策。

夏季夜钓鲢鳙技巧详细分析


一、精细准备巧安排:1.垂钓物品。钓竿、钓饵、夜钓灯、头灯、鱼护,抄网、浮漂、铃铛,还要多准备几套线,多拴几副钩。2.生活用品。衣物、帐篷、饮用水和食品,小铁锨、小铁锤、钳子、雨具。3.其他用品。野外急救包(感冒药、创可贴,老年人带点心宝、心得安等)、驱蚊药等。千万不要忘记带手机,保证电充足,通讯畅通。夜钓最好是结伴而行,相互有个照应。

二、根据习性选钓点:1.下风口处。2.进水口处。3.沟汊水位较深处。4.水底有暗流处。

三、依鱼食性选钓饵:1.酸饵的制作。在冬季休竿时,用鲜玉米面(当年的最好)加一小块酵母再加水后揉成饼,上锅蒸熟后,碾碎搓细,装入塑料袋中,把口封紧,放到太阳下暴晒。切记不要随意打开,只在施钓时才能打开。倘若口封不紧,或过早打开,封口消毒不好,会导致里边的饵长绿毛、发霉,出现这种现象就不能再用这种饵了。切记一定要注意操作程序,否则会出现极大浪费。到了施钓季节时,用多少取多少,取后再用酒精消毒、封紧,放到太阳处。施钓时,用此饵做主料,再辅助添加点雪花粉和带有香味商品饵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雾化效果一定要好,入水即开始雾化为好;不黏时可加少量的面粉,千万不要多加,以免影响钓饵的雾化和气味。2.酸臭饵的制作。用鲜玉米面蒸熟后两份,小鸡饲料一份,馒头揉碎一份,高度粮食酒150克,混合一起,加少量水混合一起揉搓,揉成饼,上锅蒸半熟后,再搓成面状,用消毒的塑料袋装好,把口消毒后扎紧,放到太阳下暴晒。一般提前两三个月制成为最好。制成后的饵,其味酸臭稍带点香味,用时依所制饵的黏软度,太软可加少量的雪花粉或商品钓鲢鳙饵进行调节,但不要加多,防止其味喧宾夺主,大大影响垂钓效果。

四、掌握规律选钓法:1.手竿钓。①钓组选用。钓竿一般选用4.5~5.4米中调钓鲤竿,主线用3.5~5号优质线,脑线宜用3~4.5号线。浮漂用巴尔衫木长尾漂4~6号。钩用伊势尼有倒刺6~10号。可根据鱼情大小来配备钓组,钓大鱼用线组要粗,4千克以下,可适当选用稍细点的钓组。②布窝。鲢鳙多是靠嗅觉来觅食,它的嗅觉灵敏性很高,因而,施钓时要首先布窝诱鱼。布窝饵最好选用经过暴晒的豆腐渣掺人三分之一的炒香麦麸,钓前先攥成拳头大的5~8块投入钓、点;以后上鱼时不布窝,不上鱼时要勤续窝,但量不要太大,一般2~3块就可以了,保证起到引鱼、留鱼的效果。③钓法。选择好钓点、布窝后,一般选用浮钓法,水深在3~5米深时,钓1~1.5米深的水即可。2.海竿钓。①海竿浮钓。选用海竿7~10把,也用浮漂,调至钓0.6~1米深即可。不要打远,一般20~30米就可以。天黑看不到浮漂,可在竿梢装上铃铛,当铃铛响起时,用夜钓灯照一下浮漂,发现黑漂或移位迅速起竿;若看不到浮漂时,听铃声判断鱼情,连续响铃、回线时应提竿起鱼。②海竿底钓。海竿底钓和浮钓不同的是将钩饵从半水降至水底,也就是用同样的方法上饵,但所不同的是选的钓点不同。底钓选点一般是选水位稍浅点的水域。

十六钓鲢鳙钓组的改进详细分析


高速的饵料雾化速度,导致飞快的抛竿频率,注意力十分集中于浮漂,精神高度紧张,手不离竿,肌肉也十分紧张,会让人很快的疲惫不堪!

一天下来四肢酸痛,晚上到家如一滩烂泥就失去了钓鱼的意义,尤其是让媳妇觉得钓鱼是玩命就不好了,会渐渐的失去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支持力。

轻松愉快钓鲢鳙,改进一下线组。

在饵料的雾化融散过程中,因为鲢鳙饵料的松散特性,饵料会大块的崩落,降低了饵料的利用率,这个曾经拍过视频证实。尤其是在饵料雾化的最后阶段,经常突然崩落一半的饵料。

简单实用的解决办法是找一支圆珠笔,不是记录时间,是拿出里面的小弹簧,剪成一公分左右的长度。双子线穿过弹簧链接八字环,再把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八字环上,弹簧和上钩的距离在4公分左右,下钩和上钩的距离也可以在4公分左右。下钩上鱼的概率大一些。

饵料上在弹簧上。

弹簧就如同建筑物的钢筋骨架,能很好的支撑整个饵团,饵料在雾化过程中均匀有序,减少崩落的机会,提高饵料利用率。其二,弹簧能结合较大的饵团,这样就可以减少抛竿频率,减轻劳动强度。

此时铅皮座和八字环紧挨着,对于一手拿铅皮座一手上饵的习惯很不舒服,可以上推铅皮座,推多高,随你便。

这套钓组仅需要很少的铅皮,因为弹簧是有重量的,饵团也较大。

饵团可以像大红枣那么大,我就是这么干的。在别人半分钟一次疲惫不堪的高节奏劳动过程中,我是两分钟才换饵,有时间悠闲的抽支烟。如果担心自己窝里饵料的散落的少影响诱鱼效果,可以随时用手抛点饵料进去打窝。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海杆爆炸钩的缩小版。

鲢鳙在滤食的时候,嘴附近形成水流,把钩子吸进嘴里,因为子线的硬度和钩子的重量,钩子移动的速度要小于水流的速度,影响中鱼率。

比铅皮座加弹簧更简单的改进办法是在钩子上挂一个泡沫塑料板上揪下来的泡沫小球。泡沫小球密度小,和钩子结合一起之后增大子线钩子这一系统的浮力,又因为体积增加受水流影响增大从而提高流动性,就是说,提高钩子进嘴的机会。但是,正式使用的时候先在脚下的浅水里试验一下泡沫小球的体积,有时候你会发现泡沫小球甚至能带着钩子浮在水面上,嘿,你那个小球太大啦。

这一想法是我这个懒人在几年前发明的,自己觉得很伟大,悲哀的是,后来知道全国各地很多人有类似的发明或者说很多人都在这么用,所以我不是全人类钓鲢鳙的渔人中最伟大的那个。但是,我们都是勤于思考推动人类进步,至少是推动钓鱼技术进步的一分子吧。

手竿钓大鲢鳙的技巧详细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手竿钓大鲢鳙的技巧,笔者经过多年的垂钓摸索出一套手竿钓鲢鳙的技巧,此法可能不适合您,只是作为钓友们在钓鲢鳙时的参考。

首先了解鲢鳙的习性:

鲢鳙主要活动在水的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是水质的清洁工,所以只要是饮用水域基本都有的。

钓具:

  手秆最好在4米5以上的,建议在5米4,主线2号以上(要看鱼群大小),子线1.5号上,鱼钩用千由35号,浮漂用大号浮力大的。我经常钓5、6斤上的都是用4号主线、3号子线的。

子线钩组:采用双钩,两钩子线距离50厘米,对折后上下钩距离20厘米30厘米。

钓饵料:鲢鳙一包(红色的,鱼具店都有)、雪花粉半包、小麦蛋白适量(增加黏度用),注意钓饵不能太软了,拌的稍干点,最关键是小麦蛋白不能过多,要做到饵到水里5-10分钟就雾化完,这个很关键。

打窝料:麦敷皮加米醋或酸奶,加水搅拌后塑料袋密封发酵成酸臭味,天热几个小时就有味了,我都是隔天做的。

调漂:钓半水(浮水),所以用大漂,我用的都是1元一个的单泡大号塑料漂,挂上钩。调浮漂在泡这里位置平水。

钓线:线比秆子短10厘米左右,因为自线很长了,不然甩秆和起鱼不方便。

开始下水垂钓:最好是晚上,因为安静鲢鳙会靠岸边,灯光要亮,直接照射在钓窝点,鲢鳙喜欢到亮的地方。把发酵好的料打下窝,一次拳头大的扔2到3个就可以了不可过多,我们不是来喂鱼的。接下来在钩子上挂点重的东西,探明水深,把浮漂定在1。5米位置(计算子线长度和自己根据水的深度把握),开始挂饵了,把饵捻成直径1厘米大左右,挂在子线的上钩搓牢,甩秆到窝点,挂饵后浮漂应该有露出水面1目上的,如果沉了应该减轻坠子或把挂饵弄小点(挂饵不能太小的哦),浮漂还是老高的话可以把饵弄大,饵大点是没有关系的。

浮漂动作:因为饵的雾化快,所以漂会在一顶时间慢慢上浮,5-6分钟化完左右是最好的,很长时间漂都还在原先目数上就是饵太粘了要增加雪花粉。有鱼吃的话会黑漂或有力度的下顿上浮,这个我就不说了。

注意细点:一般情况先在距底2米的位置开始钓,浮漂有动作经常空的,在排除小鱼情况下应该浮漂向下或向上拨,每次50厘米左右,这个主要是你没有找到鱼活动的深度,鱼在游动碰到线造成。

钓法原理:在上钩挂饵,下钩空的,主要是上钩的饵慢慢雾化向水底,鱼在下面不断吸食把下钩一起吸进了,所以上钩是起到引诱作用,下钩是中鱼的,一般在拉上大的几条后就更换下子线,免得线伤了跑鱼。手秆的优点是打窝集中,灵敏度高,水怪可以说是碰运气在鱼密度不高地方基本上不来

个人经验:最好2人同钓一个窝点,这样在窝点形成不断饵料雾化,甩秆位置要都同个地方,起秆用力,上鱼如果不是很大的,要人站起秆举过头,最快速度把鱼头拉出水面并到岸边,碰到大的,把鱼拉出窝点进行溜鱼,只要有鲢鳙水域,一般1个小时左右绝对会进窝点,相对来说水深的钓到大一点,鱼太大地方建议用矶秆。还有就是在水流动比较大地方不适合了。

针对钓友们疑问补充说明:

很多钓友说秆子太长了,线粗了,你想下钓鲢鳙一般个头都比较大的,1斤下的基本不要了,你用个3米6秆子钓上5斤的试看下,要记住有些是钩到的,所以要长点秆粗点线,还有朋友说鱼饵滑不好钓,你要记住,挂饵的钩是起引诱作用,下面钩才是中鱼的,两钩间距离要长主要是上钩的饵雾化后让它有一定的距离把饵散开,太短了,饵料都在下面钩以下位置散了,鱼在吸食接触不到钩,我这样做是上够饵雾化掉下来刚好在下面钩子的位置散开,鱼在吸食过程把钩子一起吸进,所以两钩距离短了中鱼几率不大,这样钓法我每次都很好的。

钓鲢鳙的四条禁忌详细分析


最近收到几封来信,说他们用了钓鲢的饵料,就是钓不到鲢鱼,不知是何原因,现写此文供参考。

钓鲢四忌:水温低,天气闷,水太深,味太重。这些是钓鲢鱼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钓鲢失败。

一忌水温低:鲢鱼喜高温,它最适宜的水温为22~32℃,在这样的水温下钓鲢,如果方法和钓饵对路,定会大获丰收。

如果水温低,20℃时,鲢鱼咬钩率明显降低。如果水温在17℃以下时,鲢鱼一般就不咬了。但由于鲢鱼为滤食性鱼类,如果在较低水温下,用易于散开成雾状的钓饵,在鲢鱼密集的地方,还有可能钓到鲢鱼。所以说水温是决定钓鲢成功与否的前提。

盛夏当然是钓鲢的黄金季节。初夏或秋天,水面温度高于水底时,鲢鱼会趋温游到水面来活动。如果水温已达到17℃时,它有可能咬钩,但咬钩的力量很轻,只有用带漂钓浮的方法才能从漂子微弱的晃动中捕捉到这种咬钩的信息。此时钓鲢手法也应与夏天有别。夏日鲢鱼咬钩时叼着饵料扭头就跑,表现为拉黑漂或拉倒海竿,钓手不见到这种情况可以不提竿,提竿时的上钩率可达100%时。而水温在17~20℃,鲢鱼咬钩特别斯文,只是拱、嘬,饵料叼在口中,不正经摄食,这时漂子表现为轻微晃动,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钓手切莫错过机会,应立即提竿,上钩率可达60%左右。如判断准确,上钩率还可能高一些,这与盛夏钓鲢区别明显。

炎热的盛夏,许多钓友喜欢早晚垂钓,中午睡一大觉。其实夏天中午也是钓鲢的好时间,不过这时水面温度太高,钓手应将钓饵下到深在1.5米左右的深度,如水深在1.5~2.5米之间,就可以直接钓底,鲢鱼在钓饵的引诱下,会沉底摄食。如果水太深,就要选在鲢鱼的适温水层下钩。钓手可以通过几个深度进行试钓,以寻求最佳深度。

二忌天气闷:许多有经验的钓鲢者都知道鲢鱼不怕热,就怕天气闷。闷,就是气压低,水中缺氧,鲢鱼最不耐缺氧。有时人尚感觉不到憋气,但鲢鱼已不咬钩。

水中的氧,大部分靠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少量是靠从空气中溶解。晚上没有阳光,光合作用消失,水中的氧或被鱼吸取,或为其他原因所分解,故下半夜至天亮这段时间,水中一般是氧不足,如赶上天气闷,又无风,在鲢鱼密度大的池内,就可能出现翻坑鲢鱼浮在水面且将嘴伸出水面从空气中吸氧,如缺氧严重时,轻则昏迷,重则死亡。

解除缺氧的办法有天然的,如太阳出来,水生植物经光合作用产生氧。刮风将水吹起浪花,也可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人为的办法是开增氧机,将水推动或使之喷飞散落,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也可开动水泵强制池水流动,使水的上下层交换,均衡水的含氧量。

外出钓鲢,如赶上天气闷,尤其是雷雨前湿闷天,鲢鱼一般不会咬钩,即使鲤鲫等底层鱼,它们耐缺氧的能力比鲢鳙强一些,但在湿闷天气缺氧时,同样不咬钩,缺氧严重时同样昏迷或死亡。

还有一种情况:开始钓鲢鳙鱼时,上钩的情况不错,但在钓饵、场地等方面毫无变化的情况下,鲢鱼突然不咬钩了,钓手必定会从多方面去寻找不咬钩的原因,如改变钓点改换钓饵,甚至改变垂钓方法,做了许多努力,鲢鱼仍不咬钩,这时钓手往往忽略了天气变闷促使鲢鱼不咬钩的原因。雷雨前的闷,有天象的征兆,有些明显的闷湿,人也能感受到;但有时,人尚未察觉,而鲢鱼已感受到了,它们的表现就是不咬钩。遇上这种情况,只有等待气压低天气闷得到解除,才有可能钓到鲢鱼,如果这种闷湿天气不转变,鲢鱼是不会咬钩的。所以说闷热缺氧,实为钓鲢之大忌。

三忌深水钓鲢:这里所说的深水忌钓鲢,是指在深水中忌用底钩钓鲢。如果水深在2.5~3米深,多撒些酸味较重的诱饵,有可能引诱鲢鱼沉底摄食,这时用底钩也能钓到鲢鱼,如果超过这个深度或在更深的水底,是钓不到鲢鱼的。尤其在水底有冷泉渗出的池塘,鲢鱼更不会呆在水底。鲢鱼为中上层鱼,加之它喜高温,深层水底的水温,要低于水表层的水温,所以鲢鱼一定会趋温游向水表层。再者水表层水温高。各种浮游动植物也多聚集在水表层,鲢鳙鱼也在这里追捕食物。所以在深水处钓鲢鳙时,不能钓底,一定要钓浮,至于钓多深,就要根据水的表层温度来选择,如水表层温度过高,就要将钓饵下到离水面1~1.5米,这个深度要根据每个水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用多副钓竿垂钓,可分别在几个深度试钓,从中筛选出最佳水深钓点。

四忌酸臭味过重:这里主要是指用酸臭饵钓鲢而言。

提到酸臭饵能钓鲢鳙时,个别钓友有种误解:认为鲢鳙钓饵愈酸愈好,愈臭愈佳。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奇酸异臭之物。如有的寻求酸味物质时,选用醋精、柠檬酸等化工产品,选用臭味物质时,甚至使用人畜粪便作钓饵,这实不可取,这些东西所带病菌很多,钓手自己易为感染,而且这些污秽之物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碍文明垂钓。也有人用酸臭味极浓的饵钓,偶然钓上鲢鱼,但这毕竟不是好钓饵。鲢鳙所喜爱的是带微酸微臭的钓饵。在使用酸臭饵料时,其酸臭的浓淡程度,还受当时气温和垂钓水域水的肥瘦的影响,气温高和在肥水中钓鲢时,酸臭味应稍微浓一点。由于钓场情况不同,所以钓手每到一个新的水域垂钓时,应先少量调制钓饵做试钓,根据鱼咬钩的情况,对酸臭味进行调整。夏日钓鲢,随着一天气温的变化,也应有所不同,早晚凉快水温低一些,中午天气热水温高,对饵料酸臭应作增减。夏天钓鲢时,钓饵应放在阴凉处或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防止酸臭饵料遇高温进一步发酵变酸,影响上鱼。

白鲢花鲢对饵料的选择有明显区别:白鲢喜酸,爱吃浮游植物;花鲢(胖头)爱臭,喜食浮游生物。其他生活习性则基本相同。除以上各点外,影响钓鲢的还有钓具组装匹配是否合理,钓点选择是否得当等,但这些与钓其他鱼无异,按常规垂钓方法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