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点。

受天气等因素影晌,由钓浅水改为钓深水是常有的事情。

钓鱼用饵会随着水深变化而变化,从一米以内的浅水改变为约两米以上的深水,即是在同一个钓位上,用饵的技巧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如果仍旧按照浅水中用饵原则及用饵条件钓鱼,就会出现浮标的动作变得不清晰,该咬钩的时候不咬钩了,一句话,就觉得鱼不好钓了。出现这样一些状况,究其原因,完全是深水里的光线变弱,可见度降低引起的,此时就应随着水深的变化调整钓饵的用法。比如在一米以内的浅水里用米形豆形小饵钓鱼,而移到两米以上的深水里钓鱼,就必须将钓饵按一定比例放大。

如果在深水(包括三五米深水)钓大鱼,也要按照浅水饵的比例相应放大,以提高钓饵在水底的可见度。

又如用灰面等粉饵作软饵挂钩钓鱼,为防止饵料在下放过程中松散离钩,必须加强软饵的黏性,提高饵料的附着力,以保证钓饵完整地沉入水底。同样,在浅水里使用的静饵诱鱼的做法,在深水里也不适宜了,要将钓静饵改为钓动饵,要采取各种逗鱼方法逗鱼咬钩,水越深,越要多逗多动。

总之,重视水深变化的用饵技巧,是钓鱼用饵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从钓深水改为钓浅水,多数情况下是要将用饵技巧变回来的,鱼情特别,就不在其列了。

扩展阅读

野生鲤和黑坑鲤,生长环境不同,配饵时味型也要有区别


野钓也好,黑坑也罢,鲤鱼和鲫鱼,都是首选的目标鱼,在钓鱼时,不少钓友会有这样的疑惑,鱼种相同,用来钓黑坑鲤的饵料,野钓全然无效,同样的,守钓鲤鱼的野钓饵料,用在黑坑里,即使鲤鱼密度大,但是效果也是不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钓友戏言,现在没有纯种的野生鲤鱼,这是有原因的,纯种野生鲤鱼,对水质、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别看鲤鱼个头不小,其实胆子是很小的,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捕杀,纯野生的鲤鱼,留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后期人工投放的养殖鱼苗,按理说品种相近,习性应该仿佛,但是实际情况确实不同。

野生水域,食物来源稀少,天敌、灾害、疾病等原因,导致野生鱼苗的存活率很低,随着鱼龄增长,渔网的捕捞、电鱼、钓鱼等行为,让鱼龄小的鲤鱼,存活率依然不怎么高,所以野生鲤鱼警惕性十足,在食口上,只要不是本味的,任何香浓异常的,都不会轻易开口。

而黑坑养殖鲤就不同了,因为人工科学养殖,鱼苗的成活率相当高,习惯了聚群游曳,人工投喂,食物来源单一,在投放到黑坑之前,完全不担心疾病问题,尤其,所以黑坑池,会有生口鱼的说法;其实就是养殖鱼塘的鱼,投放到黑坑池的时候,因为没有喂养、投放饲料,养殖鲤的胃口会特别好,这就是抢鱼的由来了。那么,野生鲤和养殖鲤,在饵料味型上,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呢?

一、本味

关于本味这个词,很多钓友的认知是比较混乱的,当然,在圈子里,也有两种释义,一种,我们称为是广义论,就是饵料的味型,接近原材料的本味,比如玉米为原材料做出来的饵料,呈玉米甜香味,这就是本味,还是类似的薯香、麸香、腥味等等,都属于本味;第二类,就比较狭义了,就是指养殖过程中,用大豆、玉米、鱼粉、骨粉等材料制作出来的饲料,既具有素淡的谷物香,也有淡淡的豆腥、骨腥,但是不特指某一种味型,属于一个规格,比如本味的颗粒,其实并不具体。

那么,野钓和黑坑时,针对鲤鱼的本味饵料,区别也就在于此,野钓时指的本味饵,指的就是玉米甜香、薯香、麸香等接近原材料的香味,甚至蚯蚓的腥味也算是本味香,因为这种本味香型,自然,对野生鲤鱼来说,警惕感没有那么强烈;而垂钓黑坑鲤的本味饵,则是指的狭义本味香,只是一种香型分类,而不是具体某一种的香味,国内目前知名的饲料厂家,也就那么三四家,都有自己的本味颗粒,如果一一对比,会发现味道都略有区别,所以这一点,在配饵时,一定要注意是黑坑还是野钓。

二、腥味

不管是野外水域,还是黑坑池,想要钓鲤,饵料中的腥味,在不同季节比例不同,但是必须要有,没有腥味,发窝就非常的慢了;但是,野钓鲤鱼时,配饵中要求的腥味,和黑坑钓鲤时,饵料中加的腥味,是迥然不同的。

腥味粗分两大类,植物腥和动物腥,植物的腥味,分为三种,一种是豆腥,一种是藻腥,还有一种是蒜腥,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腥味;而动物腥味,则分为虫腥,代表的蚯蚓、红虫、蛆、蝉蛹,另一种是肉腥,代表的血饵、羊骨腥,还有一种,则是肝腥,这三种腥味中,虫腥,是腥味略带臭,肉腥,是腥味略带膻,肝腥,则是腥味略带苦。

为什么要分的这么细呢?前文咱们说了,野外水域,野生鲤鱼,对食物的香型很敏感,不是本味,就不开口,那么野生鲤鱼,喜欢哪种腥味呢?是藻腥、蒜腥、虫腥,对肉腥、肝腥,其实并不是很敏感,当然,不是说配了豆腥、肉腥、肝腥的饵料野生鲤鱼不吃,而是说,鱼口不如前者。

那么黑坑鲤鱼呢?黑坑鲤鱼是养殖鲤,在鱼龄小的时候,喂养的都是饲料颗粒,饲料颗粒中的腥味来源,大多是骨粉、鱼粉,同时也为了预防疾病,会添加相当比例的蒜精,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多会采用豆渣为主材,所以养殖鲤多喜欢的是蒜腥、肉腥、和豆腥,这样一来,在黑坑垂钓时,用什么腥味,就能心中有数了。

三、甜味

鲤鱼的食口是很有意思的,除了本味和腥味,甜味多少都要带一点,但是呢,野生鲤鱼和养殖鲤之间,对甜味的需求,还是有点细微差异的。

野生鲤,可能没有吃过红薯、玉米,但是我们在实战中,会发现,蒸煮的玉米、红薯,比炒制的玉米红薯,味型会偏清淡的许多,但是,野生鲤开口效果会很好;总体来说,对甜味的要求就是淡而不散,味型持久。

而养殖鲤就很有意思了,因为从小吃的饲料颗粒中,有玉米粒和杆茎等主材,甚至有些时候,红薯叶等材料,也是原材料之一,部分小厂出的饲料中,还会根据季节,以高粱杆、甘蔗渣为材料,非常的不正规,但是呢,后果就比较有意思了,怎么个理解呢?就是养殖鲤的口,比较重,过于清淡的甜味,是无法诱其开口的;当然了,野钓水域,面积狭小,不管是抢鱼还是掏坑,饵料投放密度都是相当的大,素淡的饵料,除非穿透性特别好,否则,很难吸引鱼群注意。

那么关于这条,总结一下的说法,就是野钓鲤的甜味,要淡、要持久,黑坑鲤的饵料中,甜味的比例无所谓,但是浓度一定要高。

最后,就是酒味了,酒味也是本味香型的一种,但是在实战中,野钓配饵时,酒味香型比例约高,发窝反而越慢,而黑坑钓鲤时,酒味的浓度要大,要突出,否则还不如不添加,那么我们可以估出来,野钓用酒香,就是纯粹用其香型诱鱼,至于什么穿透性、传播性,这个没法来验证;而黑坑用酒味,主要就是用其特殊性,独特性,能在复杂、众多的味型中,独树一帜,来吸引鱼群的注意,所以,在实战配饵时,用量、用法,也是有极大的区别的。

季节、肥水、水深浅对饵料选择的各方面因素


 钓饵这话题,说简单也简单,俯首皆是饵;说复杂也够复杂滴,季节、天气、鱼情、水情都得全方位考虑才行。这里我根据自己多年体会,聊聊钓时钓场与用饵,希望给新手一点启迪。

一.钓时之季节用饵

夏秋两季鱼好钓,只要饵的味道与鱼喜性相符,鱼就肯就饵。道理很简单,温度适合,鱼儿有胃口。尤其在2030时,鱼儿更活跃!这时用饵选择面 广,从商品饵到自做饵均可。开春时,温度慢慢升高,鱼儿在熬过漫长的严冬后,还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用饵从腥逐渐过渡到清淡为主。比如:馒头为基础饵加商品 饵或红薯或豆粉或花生麸一类效果都很不错。初春和深秋,由于早晚温差大,用饵相对于其它季节来说比较讲究,因为鱼儿困怠慵懒,饵就需要用用味重的刺激鱼胃 口,并以松软应对其绵口才有效。但深秋到小雪又是上大鲫鱼好时机,又以粮食本味辅以如蚕蛹类添加剂效果好。

二.钓场之肥水用饵_

一般水库用饵好说,唯独肥水钓场用饵麻烦,因为在这种偏酸水域里,食物丰富,鱼儿终日饱食无忧,对外来的饵兴趣不大。用饵上我自己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浓:要么大香,要么大腥;

2.淡:用清淡饵;

3.小药:用药酒的芳香改变差水质气味,同时钓饵中添加少许以达诱鱼效果;

4.钓时上选择有风或雨后出行,或初春这一段时间。

三.钓场水深浅用饵

水深浅不一,用饵有别!一般而言,浅水(1M以下)用饵既要软又要小;水深用饵要有大,粘、硬的特点。毕竟水库四季杂鱼还是多,松散的饵很容易被上层杂鱼 打散(所以我认为玩水库炒面粉效果比拉丝效果好);但大饵有一个缺点容易惹来花花,要避免用麦粒饵或包谷米为宜,一定用粉饵,就得在调钓上想法,比如大跑 铅等。

总之,正确用饵要根据季节,天气、鱼情、水情来综合考虑。钓无定式,贵在应变;用饵之道,亦是如此!

如何配制鱼饵


配制鱼饵遵循的原则:

钓饵=基础饵料+主攻饵+状态饵+添加剂

钓饵主要由这四个部分组成

1、基础饵料组成:喂养颗粒粉、麸香饵、代表性的饵料。(原塘颗粒、当地鱼长期使用的农作物钓鱼,饲养者长期喂养的饲料,还有厂家生产的各种饵料等都是基础饵)

2、主攻饵组成:厂家生产的专向(鲫鱼、鲤鱼、草鱼等)鱼饵,单品专攻饵,单品有特性的饵料。

3、状态饵组成:饵料比列较轻,雾化好,稳定性较强的蛋白饵单品,如雪花粉、尺上、大白鲫、鱼宝、东峻等单品特效饵。

4、添加剂组成:具有气味、诱鱼力强、有代表性的添加剂和小药等饵料,添加剂要具有特性,能调整化解饵料中的异常味道,改变饵料对鱼的适口性才可以作为添加

全部钓饵都是有这4大部分组成,我们知道这个公式,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水域、天气、鱼情、季节来针对鱼种随心配饵。

钓饵分型公式

腥香型+香腥饵+香型+腥型+淡型

1、腥香型:动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用于3月到4月、11月)

2、香腥型: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用于5月10月)

3、香型:植物蛋白为主,纯谷物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

4、腥型:动物蛋白为主,纯谷物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

5、淡型:淡味颗粒粉、纯谷物为主,麸类、薯类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

配制鱼饵注意事项:

钓友们都知道,鱼儿对摄食对象的味道、色彩、形状、硬度是极其敏感的。因此,我们在进行饵料调配时,要注意色、香、味、型的合理搭配,也就是说,开出的饵料要具备良好的溶散性、立体型、层次性以及适宜的粘度与软硬度。如何才能开出一款使用效果好的优秀钓饵呢?我认为应学习以下方面的内容。

1、饵料颜色的诱鱼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丸九的三色鲤之所以被广大钓友所喜爱,不光是因为其极强的诱鱼香味,其颜色的搭配也是非常棒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时,一定不要破坏这款饵的物理性状。据资料研究,鱼儿对红、白、黄、绿四种颜色最为敏感。红虫、蚯蚓、玉米粒、大米粒、植物叶片与果实种子可当做钓饵使用,不光是因为这些天然饵料具有天然的腥香味,同时,它们还身着鱼儿所喜欢的色彩。如何才能让您开出的饵料有很好的层次性呢?

首先是饵料颜色组合上要科学地进行搭配,鲫、鲤鱼喜欢红、黄、白色,草鱼喜欢红、绿、黄色,所以,我在钓鲫鱼时:一般将丸九3号或老鬼草莓鲫、5号或918二号、黄鲫或老鬼速攻2号作为色彩与味型调配饵使用,在调配过程中,注意的是老鬼系列饵与丸九系列饵是2种组合。钓鲤时:一般将丸九三色鲤或老鬼螺鲤、丸九五谷诱或老鬼大野战、丸九天下无双或老鬼鲤鱼诱鱼香精作为色彩与味型调配饵使用,在调配过程中,同样注意的是老鬼系列饵与丸九系列饵是2种组合。2种调配方法再与适量的颗粒饲料或基础饵料配合使用,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钓草鱼时:我一般都用天然的饵料。

其次是开饵方法与次序:好多钓友开饵时,习惯于将几种搭配好的饵料混匀后加水搅拌,有的甚至还进行反复揉搓。这样,虽然也能钓上鱼,但却破坏了饵料的溶散性与层次性,更加失去了饵料的固有色彩。大大地降低了饵料的诱鱼效果,导致窝子留不住鱼,越钓越少、最后直至停口。我在钓鲫时:一般将混好的组合饵按照饵水比先将水均匀地倒入饵料,然后摇动开饵盆,直至饵料均匀浸水,再将拉丝粉撒于饵料表层进行快速搅拌,最后将饵料用双手拢作团装挂钩使用。钓鲤鱼时:先将带有色彩与颗粒的饵料加水进行浸泡,待吸足水后再与基础钓饵与拉丝粉或粘粉的混合基础饵混匀,混匀时,不要揉搓,五指叉开进行均匀搅拌,散置于开饵盆中,饵料上钩时、用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将饵料成棱装捏在勾上,可保持饵料的颜色与溶散性,可起到诱钓结合的效果。

2、鱼儿对饵料味道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诱钓成功的关键所在。淡、浓、腥、臭、香、甜、酸可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水情、不同气候、不同鱼种作出正确的搭配,尤其是针对复杂变换的钓鱼水域,水质变换对饵料影响非常大!所以,淡、浓、腥、臭、香、甜、酸味道调配可根据水情、鱼情、气候的变换作出科学的调整。我在饵料味型的搭配上也是遵循鱼儿随水情、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用饵的。水冷、瘦时用腥;水温高时用淡;水肥时用香。同时,根据水的热冷程度、肥瘦程度、鱼儿的活动状况在饵料上进行微调。开好饵料,学无止境!

3、掌握好饵料的形状与硬度。饵料的形状对于搞竞技的钓手来讲,简直就是一门必修课,长拉丝粉、短拉丝粉、粘粉的使用、用量的掌握决定饵料在水中的状态,尤其是钓鲫,饵料的状态特别重要。一款好的饵料开出后其层次性、软硬度要达到俱佳是不容易的!饵料在水体中的形状对于诱鱼是很有影响的,一款好的饵料,可以在水中形成立体窝子,不同的泳层都会有饵料残存物悬浮,所以,其诱鱼效果是应该显著的。饵料的软硬度对鱼儿的适口性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水凉时,鱼儿开口小、使用钓饵可尽可能的软一些,气温高、鱼开口大,可将饵料调配至与松弛的肌肉软硬一致为宜,在野外水域、杂鱼多的情况下、可增加饵料的粘度与硬度,可有效地控制小杂鱼闹窝。

鱼饵挂钩有技巧(荤饵、素饵不一样)


一、荤饵太臃肿阻塞在钩弯

荤饵在钩上显得臃肿,是钓者在选用无脊椎软体动物或禽兽内脏等肉食性钓饵时,其饵体过大所致。如天蚕、地蚕(地蚕子)、菜青虫,用来钓鲫鱼的土蚯蚓和钓鲇鱼、黑鱼的小鱼、泥鳅、小青蛙等整体活用时穿法不当,往往都存在这种现象。当然,一般情况也无大碍,可要是钩把短、钩底浅、钩门窄、饵太大,就会因饵体臃肿阻塞了钩弯的整个空间而导致钩尖发挥失利。

这一问题致使钓者在提竿过程中,必然会有两种不能中鱼的因果反应:一是钓者虽见浮漂的“沉”、“升”非常明显,瞬间把握扬竿时间也很准确,但扬竿时却只有“一顿”的感觉而往往难以中鱼。对此,在排除了钩钝、钩小的这一原因之外,主要就是由于饵在钩弯的臃肿所致。二是有时虽能侥幸中鱼,尤其是中了大鱼之后,可当它还没来得急开始逃窜或在逃窜中刚遛了一两个回合,就在钩未拉伸变形,毫无任何挂挡的情况下跑了鱼,也是因钓饵臃肿,钩得不牢所造成。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发生,一是不管用虫饵还是其他肉食类块状饵,都不宜偏大,大了自会臃肿阻钩;二是在穿钩时,以虫饵为例,不能从头至尾将全躯体穿通,这样,即使虫子并不太大,一般都易堵住钩门。正确的穿法是从虫子腰部的三分之二处进针,再将钩尖提往虫饵头部上端,且呈似露非露状态。其他肉,脏荤饵,也应切成同虫类大小合适的条块状,用同样的穿钩法穿钩则可有效避免阻钩现象的存在和产生。

二、面饵质太硬没有露钩尖

时下,尤其南方一些钓友,在休闲野钓时,大多数都习惯用七分熟的玉米粑团这种传统饵钓鲫鱼和草鲤等大型鱼。但尤其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不在乎饵质的软硬和上钩时捏的颗状大小,特别是钓大鱼,总认为:既然是“死守”,饵性就该硬一点,捏上钩的饵丸就该大一点,正因这“一硬”、“一大”的臃肿而阻塞了钩门,造成钓者提竿时不能进钩中鱼,则又表现为“一顿”或“遛之即脱”而与使用荤饵太过臃肿的一样感觉和反应。

这种一样的感觉和反应,完全是因为饵质太硬,饵丸偏大,未露钩尖,与前面所说的使用荤饵因饵体臃肿,堵塞钩门和使钩尖不能顺利刺进、刺穿鱼嘴是同样的性质和结果。所以,钓者在自制和使用面食性素饵时,定要注重饵质的黏性和软硬适度,只要捏得上钩,抛竿不散,尤其钓静水,宁肯“软三分”,不可“硬一度”上钩的饵丸,要宁肯“小于米”,不可“大于豆(豌豆)”。特别不能为了减少频繁的起竿上饵,则刻意捏上一坨又硬又大的包尖“饵丸”以便静坐死守,这种钓饵、钓法,不仅上钩率不高,上了钩也容易脱鱼。

三、粉饵太松散落水即化完

当前,在钓鱼活动蓬勃发展和“鱼饵大革命”的新形势下,粉状传统钓饵,尤其是现代膨胀雾化商品饵,正在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和普遍推广。

但在使用时,尽管有些商品饵生产厂家已注明不需再增加黏性则可临场即调即用。但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休闲和竞技钓场不同的水域情况及鱼的稀密程度来确定饵质的软硬程度,才更科学、更合理和更实效。

因为若是静水池的竞技钓场,在鱼头密集的情况下,即使钓饵黏性不强而比较松散,但只要捏得上钩,落水能保持2~3分钟不完全雾化散脱,就有鱼儿咬钩,则更能发挥粉饵中鱼敏捷快速,且有“以钓代喂”和“越钓越发(窝)”的独到优势。

反之,要是在缓流的自然水域或鱼儿特别稀少及少吃少动的隆冬,如果钓饵用竞技钓场的雾化时间来考虑合成,多会是还没等它到来之前早就“脱饵空钩”,极难碰上“鱼来馕在(钩)”这等巧事、好事。

所以,钓者使用粉状钓饵,虽不存在前面两种因饵体阻塞钩门而造成难以中鱼和容易脱钩跑鱼的现象,但对不同水域,不同钓场,使用不同黏性和松散程度的饵质把握不好,也会因饵造成“空钩等无鱼”和“有鱼见空钩”这种时间影响效益的损失。

为减少和避免以上事故,使用松散型雾化饵时,除一般只适宜静水水域外,还必须做到黏性适度,轻落勤上,才能发挥好雾化粉饵钓“快鱼”的实际作用。

热天配制鱼饵与冷天配制鱼饵技巧分析


热天气用饵和冷天气用饵;用饵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热天气生饵熟饵都能用,冷天气只能用熟饵而不宜用生饵(动物活饵除外)。

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时,为热天气用饵范围。

气温在15℃以下时,为冷天气用饵范围。

热天气用饵要防臭、防酸、防变味、防脱水,下钓用饵的时间要掌握好,注意及时换饵,不能久泡久停。特别是高温晴日和南风劲吹的天气,无论是动物饵还是和湿的饵团,一定要采取保护措施,要用湿毛巾之类方法将蚯蚓、粉饵团等饵遮盖或包裹起来,防止高温将饵烤干、失去水分,无法上钩钓鱼。

冷天气用饵原则是熟字当头,不论窝饵钓饵都是如此,用大米、豆粉、油糠等作饵,都应炒熟、炒黄后直接打窝,不必用白酒泡浸。用灰面等粉饵作钓饵,也应蒸熟或用开水冲熟后使用。其实,冷暖天气的用饵原则与鱼的生理状况有关,夏季热天气之中,鱼的消化能力强,所以对生饵、鲜饵更感兴趣。而冬春冷天气之中,鱼的消化能力减弱,最怕消化不了,自然对熟饵情有独钟。拿钓草鱼为例,热天用青草、谷芽钓鱼,十拿九稳;冷天用馒头熟粉之类作饵,容易得手,钓友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