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里钓鱼的技巧。

在我童年时代,三里闸桥西去,有一渡口。岸西边住着一位老渔翁,街上的人亲切地称他许发老爹。老翁卖了鱼,总要打一壶酒回家,一路小唱浅饮,那快活似神仙的模样,至今仍记忆清晰。文革开始了,老翁的身影也就在激昂的歌声中淡去了。后来,听说老翁年岁老了,只能在家的渡船上消磨时日,过着无鱼无酒的日子。

昔日的芙蓉塘,两岸桃花芦荡翠,来来往往渡舟频,春意醉行人。而今机抒织心曲,古景焕然有新色,重阳芙蓉塘赏夕秋,暮色胜晨光。

转眼20多年的光阴逝去,因三塘十景在文革后首次对外开放,我于当年重阳故游,远眺西边,原来的渡口处早已架起一座拱桥。桥边升腾起袅袅炊烟,那一角依旧是许发家人居住的农家园子。许发的子女们,也因周边建工厂、享受征地招工的政策,过上了住在农村在城里上班的半工半农的滋润日子。这里草屋却早已变成了青瓦白墙的瓦房。

轱辘咕噜,欲断还续,流水的年轮,缓缓地在惯性下循环翠竹依依,园田月无月无、褪色的农家诗画,悄然地在早春里复苏萌动。时空变幻,岁月无痕,古老与新潮的断层下,萦回着的是渔家的晚歌。

2012年,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我骑车顺着三里闸桥一路西去,沿途的工厂已被拆成一片废墟。然而,沿河的石驳子,偶有几处芦苇,迎风向着对河闸管所里两棵柏树频频摇颌。偶有感触,随兴抒感。在许发老家的那块风水宝地上,今已盖起了别墅、高楼,许发所居住的园子已不复存在,他的子孙也都住进了楼房。不过人们依然爱恋这片风景宜人的水色,那些临河垂钓者,更多的是在享受着这里阳光和景色。

在海陵大地上,有多少人家,有多少故园,都随着时代而发生了变迁。或许是一种怀旧的情愫,人们总爱把海陵老渔翁的故事留在那美好的记忆里。

精选阅读

浅说钓鱼和用饵四:杂谈鲤鱼的传说故事


上文《草鱼的鱼性和用饵》说完了草鱼,接着和大家聊一聊鲤鱼。鲤鱼虽然不是四大家鱼,但饲养程度并不比四大家鱼要少。比起鲢鳙、草鱼,鲤鱼在淡水中的分布要更多。这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以来,就有鲤鱼跃龙门说法,传说只要鲤鱼跃过了龙门,就能化身为龙。故而人们认为鲤鱼拥有龙的血脉,代表着祥瑞。故而纷纷将鲤鱼作为观赏鱼饲养(最早于皇室、贵族家中饲养)。在古时候我国的官宦富人便在家中鱼池中的饲养锦鲤以作观赏,后来,锦鲤流通于民间,人们则将其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鲤鱼这么有名气,还不是四大家鱼的原因很简单,我国有个盛世皇朝,它国号为唐,主人姓李,因为鲤和李谐音,犯了当时皇帝的忌讳,故而将鲤鱼改名为赤公,并且颁布了一项法令,不许全国捕捉鲤鱼,即便误捕到鲤鱼也要放生到水里,且不许买卖鲤鱼。

在当时,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所以当时的鲤鱼别提多幸福了,比现在美国入侵的那批鲤鱼幸福多了,至少还没有人敢大规模的药杀它们。

不过,这本土的鲤鱼因为天敌的缘故,还是没那边没有天敌的鲤鱼长的多。所以,我国鲤鱼也没有多泛滥。相比现在来说,当时的养殖业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没有人养殖鲤鱼,那时的鲤鱼也没现在这么多。但对我们钓鱼人而言,那个时候的鲤鱼因为没人捕捉,个个都是巨物,若是能够拉上一拉,别提有多爽了。

扯得有点远了,我们再说说现在的鲤鱼。

鲤鱼的适应性很强,不管是静水还是流水,亦或者是碱水、较为缺氧的水质中都能生存,且耐寒性很强,即便是寒冷的井水和泉水中亦能适应。曾经,笔者就看过一个故事,据传中国有一道很特殊、很难得的美食,它的主材便是这寒泉鲤,且必须是那终年寒冷不结冰的深潭、寒泉、深井中生长的野生鲤鱼。不过这鲤鱼很狡猾,若是有人想要捕捉,这鲤鱼就潜入深潭再也不出现。若是人心善良,这鱼便游曳深潭、泉水之中,日夜可见。

现如今想一想,这典故也许是真实的,那深潭、寒泉、深井通得那地下河道,鲤鱼随地下河游到深井中,水中溶氧太低,便游动到水的中上层生存,加上落到水中产卵的昆虫、食物吸引,鲤鱼被人见到也不稀奇。但若是人有歹意,想要捕捉鲤鱼,那么鲤鱼受惊便会从地下河离开,此时或游到溶洞,或游到其他江河,不为人所知也。

这寒泉鲤为何称得上是人间美味呢?简单的来说,寒冷的环境,促使鲤鱼大量觅食积攒体力来抗寒,但这寒水中消耗略大,鲤鱼身上的肉也攒不了多少,故而一来一往只剩下一身紧致的鱼肉精华,这样的肉,一点点或许就比普通的野生鱼要美味许多。

好像又扯远了,干脆下文再来谈谈这鲤鱼的特点和垂钓用饵吧!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商业转载,违者必究。

75岁老渔翁分享钓鱼心得


刚开始钓鱼的都是新手,钓鱼时间长的成为了老手,但是在老手的后面,还有高手一说。因为老手从中学习实践得出的结论多,自然钓鱼就顺利了,他就是钓鱼高手了,人家钓得好称作高手也对。当然在这之前需要用心去学,其次就是付出更多的时间,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成为高手。当然如果学到了实用的东西,对钓鱼帮助还是很大的。今天呢我给钓友们分享一些钓鱼心得,这些心得是一位75岁的老渔翁分享的,我相信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掌握这些你也可以成为高手,当然咱们指的是把鱼钓好,并不是真正的。如果钓友想的话,那么请认真的往下看,在这里我得感谢这位老渔翁的无私分享,长话短说了,钓友们往下看。

饵料是钓鱼当中比较重要的钓鱼用品,没有它就别想钓到鱼。道理吧钓友们都知道,至于怎么应用呢,钓友们把握不准,不是胡乱搭配就是单开加小药。其实这样搞出来的饵料钓鱼效果比较差,首先钓友们要搞清楚,你钓鱼用的饵料适合钓什么鱼,它的状态是什么,它的味型比重这些,把鱼饵的参数搞清楚了,然后根据相似的饵料在集合垂钓鱼的需求去搭配,这样的饵料才能钓到鱼,不然你买再多的饵料再贵的小药都是白搭。把准备用的东西,搞清楚了钓鱼就不难了。

钓鱼的时候,子线也是道具之一,它是不能少的。但是很多钓友在选的时候都犯了难,子线是选长得好还是选短的好呢?总有人说长了好,但自己用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顺手啊,其实钓友们在选的时候,要根据垂钓的需要,如垂钓半水的话就选择短,如果是钓底的话,就建议用长线,这样可以试探鱼层是否有改变,为后续的垂钓找到更适合的垂钓方法,这点钓友们可以参考学习。

钓到鱼之后,很多钓友都是生拉,这样很容易出现跑鱼的情况,毕竟鱼线在使用的时候寿命也在缩减,钓友要注意平时多检查线组可以防止跑鱼的情况,言归正传了。上鱼稳妥的办法就是控鱼,鱼跑就放鱼不动就回鱼,这样不刺激鱼降低跑鱼率,后续垂钓就容易多了。当然钓友们在抄鱼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鱼没有靠近岸边的时候,我们最好是不要下抄网,等鱼靠近岸边的时候了,然后在下抄网,这些细节不起眼,但是钓友不当回事,钓不好就太常见了。其实钓鱼没有规律可循,任何东西都仅作为参考,还是以实际垂钓的鱼情来运用,技巧没有万能,只有万变的鱼情。这期分享就是这些了,钓友们你在钓鱼的时候,有没有好的心得分享,或者你钓鱼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问题,有搞不明白的,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处告诉我,只要有时间都会一一回复大家。

老渔翁话谈不同风情的垂钓技巧


有首钓鱼民歌是这样唱:出门钓鱼看天气,不选闷热选有风;有风垂钓鱼满篓,无风垂钓回回空。还有渔谚说:风吹浪起鱼咬钩,无风鱼儿不开口。我今年65岁,从10岁开始钓鱼,总结我半个多世纪来垂钓经验是风起时候好钓鱼,无风日子好休息。决定垂钓成功与否,和钓位、钓点、钓具、钓技、气候、水情、水温、饵料等众多因素有关,其中和风情有着很重要的直接关系,但不是凡是刮风的时候都能钓得很多鱼,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的风向和风力来选择不同的钓位与钓点。

一、春风东南风送暖,逆风钓鱼获丰收。

春天气候乍暖还寒,温差较大,特别是早晚这段时间,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鱼,虽然已经开始找食物吃,但还不是很积极认真。如果刮起东南风,送来温暖,鱼儿就比较活跃,若风中下些小雨,它们更加活跃,咬钩更加积极。又因为东南风把岸边的花瓣、草树屑和小尾虫等鱼的食物吹落到水里后,又吹到西北的岸边去集中在一起,鱼儿们就随风追逐这些食物到西北岸边,也集中在那里会餐。

二、夏季闷热鱼受,钓翁选点在风口

夏季天气经常又闷又热,江河湖泊水库在太阳的直接照射下,水温升高,缺少氧气,如果把钓位点选在两个山峡谷的风口里,就会垂钓乐悠悠,收竿鱼满篓。

三、秋季刮起西北风,不钓直岸钓湾沟

江河湖泊水库中堤岸较直的地方,秋风长驱直入,水温下降较快,鱼一般不在那里活动觅食,而是到秋风没有直接吹到的山谷水湾处,那里往往有一条水沟从两山之间流下来。流水会把秋风吹落的野果草屑、植物的种子和昆虫之类冲到水湾里,鱼在那里不但安全,而且可以饱食终日。

四、冬季寒风怕冷,泉窝垂钓鱼上钩

冬风经常带来寒潮,气温急剧下降,使湖泊塘库里绝大部分水温也迅速降低,只有泉水从地层深处冒出来的地方的水温较高,对水温十分敏感的鱼类,马上跑到温度较高的泉水窝里避寒取暖。这时候,将钓点移到水泉水里肯定能钓得鱼,有时鱼获还十分可观。

五、突然刮风不大,浮钓上鱼乐不休

如果气温水温升高,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都躲藏在深水底下不肯吃钩。但如果这时候突然刮来不大不小的风(三四级),风力侍把闷热的空气冲散,补充新鲜的空气,使中水水层温度首先降低,溶氧量也随之增多。这时候各种鱼都从底层纷纷争先恐后到中上水层水来呼吸氧气充足的新鲜空气,如果继续底钓肯定不得鱼,只有浮钓才有鱼上钩。

六、大风来到波浪涌,底钓鲢鳙获大头

有句渔谚说:起大风,钓鱼空。意思是说我们南方的湖泊水库多数在山区里。刮5至7级大风时由于被山坡树木挡住,风力不很大,湖泊水库里虽然起波浪,但最多只有一尺来高。这对鲢鱼、鳙鱼和草鱼等经风浪考验多了的中上层鱼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这时候把钩投到深水区里底钓,还会经常钓得鲢鳙等中上层鱼,甚至会钓到大鱼。

七、凉风阵雨中垂钓,鱼开胃口勤咬钩

南方山区的天气有另一特点:说变马上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突然从山沟角落里刮来一阵凉风,凉风后面就跟来一阵雨。鱼儿精神马上振奋,咬钩频率特别高。

八、和风细雨开口,出钓保证鱼满篓

九、台风过后鱼觅食,钓翁垂纶不空钩

钓甲鱼的故事,农民视它为害鱼,是鱼塘里的一霸


湖北荆门是一个平原,丘陵,山区三种地形相结合的城市。辖区内湖泊,水库众多,城南四十余公里处有一小水库,水质相当好,上世纪居民生活用水都从里挑,如今钓到甲鱼的概率和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应该相差不远。可是那时候,人们隔三差五就能钓到一只甲鱼。

当地人管甲鱼叫脚鱼,或王八。湖南。、湖北地区的淡水养殖是出名了的,郊区有许多鱼塘里都有非人工喂养的甲鱼。农民们视它为害鱼;因为甲鱼吃鱼苗,攻击成鱼,和乌鱼(乌鳢;广东人称生鱼)一样,是鱼塘里的一霸。在秋冬季节,鱼塘干塘的时候,自由市场上经常有卖的,价格也相当便宜。80年代,每斤才一、两元钱左右,而且还可以讨价还价。

那时候每年放暑假,百无聊赖,我便去河边钓鱼。鱼钩是用缝被针放在煤油灯下弯成的,钓竿是用挂蚊帐的竹子改的,鱼线是买来糖担子上的尼龙线做的。门前的沟里挖一小瓶子红蚯蚓做饵料,抓几把猪食打窝子。

夏天的太阳很火,我躲在树荫下垂下钓竿。平常这个窝子上鱼很快,白条子一钓就是一大串,鲫鱼、昂刺、鳊鱼、青鲲也是常钓常有,可那天很奇怪,一个多小时楞是没鱼咬钩。我心情很糟,加上树上的蝉儿不知疲倦地鸣叫,直让人头昏脑胀。不知不觉中,我就抓着鱼竿子睡着了。

醒来时,太阳已偏西。我揉揉眼睛,朝水中张望,咦,我的鱼浮子呢?咋找不见呢?我提了提钓竿,提不动,死沉死沉的。我想,糟了,准是钩到水下的树根了。我松了松鱼竿,准备另想办法。不料,抬竿感觉不对劲呀,钩上明显有东西,但不像鲤鱼那样左冲右撞,也不是鲫鱼那样稳稳当当,还挺沉,拽到边上一看, 嗬 一个大甲鱼足有一斤多,钩挂在了盖边,四个爪直扑拉,整的我没法下手,费老劲了才摘下钩。

小时候我前前后后钓了有几十只甲鱼,全部是野生野长的,我想,这也算是一个记录吧,希望与大家共享这份快乐!

那时候我只知道甲鱼和乌龟的区别是在于壳的软、硬之分,而且听别人说王八咬人很厉害;一旦咬住你的手就不会放口除了天上打雷的时候。记得我的叔叔曾捉到过一只甲鱼,养在水桶里,我的堂弟用手逗弄着它,谁知一不小心,被甲鱼一口咬住手指头,疼得鬼哭狼嚎,无论怎么掰甲鱼就是不松口。我婶婶没办法,用菜刀将它的头剁下来,才解了围。

后来,到了90年代,盛行一时的营养保健品中华鳖精,卖的十分红火。原因是因为世界田径队伍马家军的形象代言而名声大噪,后来因为存在欺诈被电视台曝光,慢慢的销声匿迹。此时,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钓甲鱼的高手,他们专门钓甲鱼的方式叫做张甲鱼。

先得做甲鱼钩,其实很简单,就是买来一盒二号针,用细而结实的尼龙线,穿过针鼻,在针肚子上打个结,系在尺把长的竹竿或木棍上。在泥鳅的尾鳍处或者切成条状的猪肝中间,先插入针的一头,然后再反向插入针的另一头。在天黑前,划了小船,沿着河岸,每隔五、六米,插下一杆钩。第二天凌晨去收钩,就可张到好些甲鱼了。这对甲鱼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如今市场上的甲鱼大都是养殖的,真正的野生甲鱼数量十分稀少,还请各位渔人手下留情。

忆童年:鳝鱼和泥鳅的记忆


我的父母一共养育了五个女儿。80年代的农村,独生子女是个比较稀缺的字眼,但是诸如我家五个孩子全是女儿的,也算是少数。

正因如此,本有一份正经工作的父亲,从此回家当了农民。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他大多时间都在外打工挣钱,农忙时节会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

每年的秋收过后,父亲都会扛上锄头,带上桶子,和三三两两的老乡一起,外出挖鳝鱼和泥鳅。我们小时候的水稻田或者沟坝,鳝鱼和泥鳅相对富足,遇上一块好地,就可以翻出来好几斤。每隔几天,父亲就会将挖到的鳝鱼泥鳅挑到集市上卖掉,那时候的野生鳝鱼不像现在这么稀缺和金贵,几元钱一斤随处都是。一场集赶下来,能卖出去一百来块钱,也算是不小的收获。

父亲起得很早。他扛着锄头出发的时候,母亲会给他准备好中午在外吃的饭,为了便于储存和携带,菜通常就是剁辣椒或者自家酿制的干菜。我目送他瘦削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雾气氤氲的乡村羊肠小道上,心里祈祷着老天今天一定要给他个好运气。

从天刚蒙蒙亮的清晨到傍晚抹黑进屋,一整天下来,我看到父亲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他已经累得精疲力尽。这个时候我们几姐妹就会凑近桶子跟前,看看战利品到底有多少。如果运气好遇上别人没有翻过的水稻田,大半桶的鳝鱼和泥鳅是有的;运气不好的话走的都是别人翻过的路,可能就只有小几斤了。

我会心疼地先给父亲泡上一杯热茶,然后总喜欢盯着桶子瞧上一阵,看着细长的鳝鱼和肥嘟嘟的泥鳅在桶子里翻动,吐着泡泡,幼小的心灵总是很有触动:父亲太辛苦了!每天都要走上一整天的路,腿是不是很酸痛乏力?手臂总是要不停地挥动锄头,手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后会不会很疼?饿了吃着基本只有米饭的午餐,渴了就小溪里随手捧上几口水喝,我的父亲,用他那起满茧子的双手,用他的辛劳与坚毅抚育五个女儿,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这段时间,也恰恰是母亲给我们改善伙食的好时候。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吃顿肉都是奢侈,父亲的收获却能让我们时不时大开腥荤解解馋。而美味的炖泥鳅,却是珍藏在我记忆里的佳肴。泥鳅放在桶里不断换水养上一段时间后,母亲用锅炖好,最后放上蛋花和葱花,滑嫩爽口,回味无穷。

现在的农村,已难觅野生鳝鱼和泥鳅的身影,父亲也早已从意气风发的而立之年迈入霜染双鬓的花甲之年。这些年,我无数次地目送他出门远行,却仍无法想象他为了将五个女儿拉扯大,形单影只在外所度过的那些坚忍岁月。

龙应台在散文《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对儿时钓鱼的那些美好回忆


人心渐老,开始喜欢回忆过去,让大家见笑了。

每个人的童年,各各不同,我的童年最快乐的,莫过于有关钓鱼的回忆了。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钓鱼,6、7岁光景,住在东海的乡下,东海营房那里,那时候主要就是钓泯沟,那时候泯沟的水要比现在好很多,水很清、鱼也很多,偷鱼人少、龙虾也少,去邻家大爷的竹园要一根青竹,再去邻居大叔家要一段编织渔网的网线,收集几个铅皮的空牙膏管,拣几根鸡毛鸭毛管,就着手准备自己的钓具,第一次钓鱼,因为父母不支持,所以一切都是待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悄悄地进行的。

青竹,首先要修去枝节,注意不能损坏外皮,然后用洋油灯烤一下,俗称郁,将竹子郁直,梢子要郁弯,一般这样的杆子要等到青色褪尽才好用,不过那时候觅一根适合做钓竿的竹子不容易,所以,带青的竹子拿来就用。竹子处理完毕,便是制作渔钩,偷一个家里的缝衣针,当然不能太大号,在洋油灯上烧红,用一根竹筷将针顺筷子的角度弯折过来,稍带斜底,然后立即再烧红、投入冷水中蘸火,渔钩也就玩完成了。这样手忙脚乱去组装出第一套钓具。

钓具配备完毕,还没敢立即使用,藏在一个地方。然后就坐等父母不在家的时候,2-3天以后,终于机会来了,父母去串亲戚了,没带我们去,于是立即准备首钓,炒一小碗玉米细,挖几条蚯蚓,开往西泯沟,第一次钓鱼居然就大获成功,上午钓到了大约1斤的小鲫鱼,因为是第一次钓鱼,不太懂看浮子,中间还跑了好几条鱼。不过这一斤多的小鲫鱼已经足够让我自豪,也正是这个收获,让父母不再禁止我钓鱼,只是提醒我注意安全。

得以解禁后,钓鱼的次数也就日渐增多,最大的鲫鱼有六两,钓起来就像一条小白鱼,还有一次,我家在开小队社员会议,我在自家东泯沟钓起一条1.2斤的鳗鲡,泯沟的鳗鲡虽不比大河的鳗鲡来得劲大,但只有8岁的我,最终在几个大人的帮助下,才把那条鳗鲡钓起,只是最后居然没敢吃那条鳗鲡(感觉像蛇)。

上学后,全家搬到了新造镇居住,我家的住所就在七洨河边,每个周末、假期,我便会在河边码头、桥下、自家的水桥边钓鱼,记得那时候七洨河新挖深,小鲫鱼很好钓,一般钓一个下午,能钓3-4斤小鲫,可谓丰收,那个地方没有钓到过超过3两的鲫鱼,偶尔能钓到一条6-7两的鳊鱼之类的大货,不过那是少之又少,记忆中好像就有过那么一次。

那时候的钓鱼,纯粹是喜欢而已,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大钩、粗线、硬杆,看准机会,直接甩杆,动作之大,让人惊叹,常常发生的情况是:鱼是上来了,不过飞到棉花地、油菜地里去了,钻入花地中寻找半天,才能找到,鱼摔得半死,捡起来一看,鱼嘴拉豁了,有时候鱼根本就找不到了;遇见大鱼,直接断线、甚至断杆。有的时候,鱼儿直接飞上电线,人看着上面的鱼干着急。想起来也真是有趣极了。不过这个钓鱼的坏习惯直到还有影响,现在我钓起鱼来拉杆特猛,每次和海豚一起钓鱼,他都要笑我。

高中以后,人在汇龙住校、功课渐多,钓鱼只能是假期过把瘾了,那时候的我渐渐知道了什么叫溜鱼,一次听说钓草鱼、鲤鱼要用玉米面烧熟后钓,于是每次假期回家,都要去钓大鱼,而这个饵在我家的泯沟里是屡试不爽,最大的草鱼有6斤多(已经是塘里最大的鱼了),那时候没有盆抄,每一次我都是把鱼溜翻(其实线很粗,所谓溜鱼只是控制鱼不进入芦苇丛或水草中)人下到水里把鱼弄上来。最杯具的一次是在一条无人庄的泯沟里钓到一条2-3斤的鲤鱼,人顺沟脚下去,把鱼甩到了岸上,不过没等我上岸,这鱼又扑通跳回了水中,气死。

老渔翁的人生智慧之容万物共生


薄雾中的清晨,钓翁独坐在水边,静静的守望着那支钓竿。水中,浮着的一段红黄绿黑相间的漂尖,仿佛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放眼远望,碧波荡漾的水面,活跃着一群生机勃勃的小精灵:春天的小鲫鱼越发俏丽迷人,显然是身怀六甲了,富态矫健的身材,披上美丽的金甲,悄悄地,成群结队地向钓翁游来。她们时而顶顶鱼漂,时而又拉拉钓线;有时争先恐后夺饵抢食,有时又好象对香饵视而不见。

天地是那么地柔和,四周是多么地宁静,偶尔的几声鸟鸣清脆悦耳,平静的水面泛起星星点点

随着浮漂缓缓上伸,鱼翁抖腕提竿,一尾锦鳞破水而出,在天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自此,那小精灵时而轻轻越过长空,一下子就被拉飞到了钓翁的面前;时而快乐地跳起水中的芭蕾,漾出水波一圈又一圈;时而接二连三浮出水面,翘起小嘴好象在说逗你玩玩;时而又大玩失踪,消失得连个影儿都不见。

忽然,浮漂轻轻地点了点头,钓翁的手伸向钓竿,握住杆柄,那一瞬,他仿佛化成了一座石像,一动不动。不久,浮漂缓缓没入水中,他振臂挥杆,杆尖却是一沉,犹如挂底,中大物了!

心中一个闪念,便很快地稳住身形,右臂高擎钓竿,紧紧的绷着那一根丝线,水下之物不动,他也岿然。此一刻,任万马齐喑,风雷色变,都似乎与钓翁无关,他的精、气、神,已全都溶入手中紧握的这根钓竿。

片刻,水下之物动了,钓翁慢慢站起来,伸出左手,如旗手一般牢牢地把握住鱼竿;水下之物惊了,开始发威,左冲右突,他不慌不忙,随着鱼儿的游动,不时改变鱼竿的方向,以竿之柔,线之韧,牵引着水下之物走出了漂亮的8路线。竿,弯如长弓;竿尖,在不停振颤;鱼线,紧绷如琴弦,随着水下之物的冲撞,割裂似乎凝固的空气,发出丝丝的啸音。

良久,水中之物终是力竭技穷,被缓缓拉出水面,露出了金黄的身躯一条大腹便便的鲤鱼。鱼嘴露出水面,一张一翕,虽无力反抗,但似乎依然充满了倔强和不服气。

钓翁右手擎竿,左手拿起抄网,稳稳地抄鱼入护,鱼已经精疲力竭,没有任何挣扎。

周围的一切又都恢复了先前的平静,仿佛什么故事也没有发生。

夕阳西下,洒下一片金辉。钓翁收拾渔具,要打道回府了。只见他倒提鱼护,往水里一抖,只听得哗啦!一声,护里的鱼四下散开,转瞬间跑的一条不剩。

清风中传来钓翁细语声:不打三春鸟,莫吃繁殖鱼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好规矩!

享受快乐的美好回忆


天气:中雨转大雨

近日徐州极端天气频繁,晴天让你酷热难耐,雨天让你躲闪不及,暴雨过后城市内涝,难以通行。早上起来钓友发来微信,讲大河夜里又开闸放水泄洪了,水位在平台以下,八米的鱼杆都不行,而且水色浑浊,象黄泥汤一样,让我别去了,他已骑车回家。听钓友的话,今天放弃了钓鱼。早起了没事干,出去走走,好长时间没有出去晨练了。去云龙湖转了一圈回来,早饭过后,实在没有什么事可干,突发奇想:[绿色夏钓]结束了,何不写一篇文章,来回顾一下[绿色夏钓]的精彩瞬间!

活动期间,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头伏"季节,天气炎热、发闷、人感觉不舒服,鱼儿也没口;为了响应平台的号召,积极参与平台"绿色夏钓"的活动,迎合本人和钓友们的需求,我联络部分钓友,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分出发,近路四五华里,远则二十多华里,每人一辆电动车,自带早餐,前往钓场钓鱼!有时鱼口好时一上午钓上三四斤、五六斤没问题!有时则一二斤,或者空手而归,但大家高兴;钓鱼不为鱼,娱乐、开心就好!我的钓友们都有一颗十分平静的心态!爆护了,大家开心!空军了,大家互勉;但有一条,明天早上继续!活动期间,我一共跑了九个钓场,有时一上午转场两次,依然收获不佳;有时一坐下来两三个小时,鱼获爆护;刚才讲了,钓鱼钓的是心态,钓的是快乐,钓的是坚持,钓的是执着!

王窑大河是主钓场之一。

城市西三环的城市景观河

钓友们喜爱的钓场之一,距离家最近。

鲫鱼居多,鲤鱼次之。

个头较大

每次鱼获都不错!

远的钓场要数拾屯河了,早上骑行电动车四十分钟,回家时则要一个小时。因为早上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上午则是交通高峰期。这里资源不错,但小鱼闹窝厉害!

钓场一角

乡村灌溉河

两岸是老百姓的菜地及庄稼地

河水清澈透明

每天吸引不少钓友前来垂钓

鲫鱼是主钓鱼之一

皮毛不错?!

黄辣丁也不少

鲤鱼相当多,但我钓上来的机率很小,因为我用的小钩细线,碰到就切线!

在此最多三小时钓到过九斤,爆护的节奏!

另外苏山头钓场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也是乡村灌溉河流,鲫鱼、翘嘴、鲤鱼为主钓鱼,黄辣丁、白条也相当多。交通方便,地处集镇,是一个钓鱼的好地方!

河道不宽,但是资源丰富!

鲫鱼居多

黄辣丁怀也不少!

鲫鱼相当不错?!

个头都在一二两以上,也碰到过八两的鲫鱼!

都是这河的杰作!

每次都会有收获,以少而已!最多夫妻俩三小时钓了六斤多鲫鱼!

另外货场、拾屯西、卧牛西大河、杏山子河等也是本次活动的钓场之处,各处都有各处的特点,都会有不错的鱼获。

拾屯西钓场

鲫鱼为主

干净整洁的钓场

翘嘴相当多,而且大。

整洁卫生,河水清澈!

货场钓鱼

钓友专门钓鲤鱼,夜里开闸放水了,河水较少!

鲫鱼不错?

二小时收获尚可。

其它钓场由于较偏,活动期间只光顾一次,收获不好。主要是小鱼闹窝严重,等到秋天肯定是个不错的好钓场!

铜山钓场

鲫鱼居多

黄辣丁个头较大

每次鱼获都喜人

双飞的感觉真好

河里鸭鹅成群

杏山河的鱼获

老伴在钓鱼

黄金小鲫鱼!

平台这次[绿色夏钓]时间较长,极端天气较多,但是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交流了不少钓鱼的技巧和经验;还认识了不少新钓友;跑了不少新钓场,发现了一些可以长期钓鱼的地方,收获颇丰!现在进入了中伏天气,越来越热的天气使得鱼儿越来越不好钓了。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认为伏天钓鱼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早去早回,现在早上不到五点天就亮了,早睡早起,八点多钟天热了就撤 ,不要恋战;二是做好防晒、防暑、防雨的三防工作准备。防晒衣、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凉开水、矿泉水、茶水必须带足,必要时带点水果、黄瓜之类的食物;雨伞,既可遮阳、又可避雨;雨衣,以防万一,钓鱼、骑车都用得上。三是最好结伴同行:不要孤独一人出发,最好二人以上,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关照。四是带上必要的防蚊防虫用品,如灭蚊灵、风油精、花露水之类。

发给钓友们分享!祝钓友们大鲫大鲤!逢钓必爆!

远逝记忆中的难忘“钓鱼”趣事


远逝记忆中的难忘钓鱼趣事。我是一个喜欢背着鱼竿、行走在青山湖畔的垂钓者。 喜欢钓鱼,因为除了有吃鱼时的乐趣之外,更在于它能使人纯粹、宁静,置身于山水之间,人也会忘却世俗的纷争,不容易患得患失

小时候,我家有奶奶、父母、哥哥、弟弟、两个妹妹加我一共八口人。那时,家大口阔,经济拮据,一碗鲫鱼汤成了我家中餐桌上最好的盘中菜。

提起一碗盘中菜,我常常在心里默默地感谢着为人憨厚朴实的父亲,他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一餐餐的美味佳肴。在我记事时,我家每年还是大队里出了名的超支户,每年生产队里下发的粮食总是供不应求。后来,父亲想了一个绝招,为改善家中的生活,父亲拿着篾刀到家门前的大竹园里砍一根青竹自制钓鱼竹竿,通过火烤后再定型成直竿,并利用工闲之余到家门前的一口水塘后岸垂钓,每次钓鱼总是高兴而归,鱼篓里总是藏放一些活泼可爱的小鲫鱼。久而久之,父亲这一钓鱼举动,让我触景生情,兴趣倍增,从观摩到仿钓。

当我进入10岁时,正是计划经济年代(大集体)。有一次星期日,我向父亲提出想到水塘边钓鱼,他以水深、鱼不吃食为由,劝我放弃钓鱼的梦想。但倔强的我不甘罢休,最后父亲还是屈服了,为了安全起见,他让酷爱钓鱼的哥哥当我垂钓的陪客。

在哥哥的言传身教下,我开始就地取材自制鱼具。没有鱼竿,我就拿着父亲的篾刀直奔大竹园,挑选一根又长又细又直,并且大约有6米长的青竹,砍掉竹叶,对弯腰处进行火烤定型后当直鱼竿。没有鱼线,就去找母亲要一根纳鞋底的白色线索,将鱼线锁定在大约有4、5米之间。没有浮标,就找家里的扎扫帚,从中选一根细直的高粱穗杆,用剪刀剪成约9厘米长充当鱼标。没有鱼钩,找母亲要一根纳鞋底大号针(最好针孔旁有三个XXX标记,因为这种经过火烤后不容易断裂),在家里用煤油灯烧到发红时,再用手钳子折成钩型后再用火烧一次,再放入冷水中定型,这样就成了一个钩尖无叉钩的钓鱼钩。鱼具制好后,哥哥又带我拿着锄头和空罐头瓶,到我家屋前屋后的臭水沟里找蚯蚓,也就是为鱼找食粮。无论什么种类的鱼,都喜欢吃红色蚯蚓,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捕捉了一瓶子的蚯蚓。鱼食准备好后,哥哥这时才带我去塘边试钓。

第一次试钓,花了一整天,哥哥钓了20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最大的鱼有6两重;而我只钓5条鲫鱼,大多只有2、3两重。虽然钓鱼不多,但我很高兴。第一次钓鱼尝到全神贯注、静态养心无穷的乐趣。

在我记忆中,第二次星期日独钓,没有哥哥陪伴,是我独自一人去单枪匹马干的,迄今让我回味无穷。那天,正逢我11岁生日,父母破例给放了一天的假,不让我干家务活。这天,我又重新自制了一套土鱼具,为鱼儿准备了一瓶丰盛的快餐(包括一瓶用香油和细米糠拌成的混合诱饵料)。而这次我选择在大水塘后边的一片竹园底下作为垂钓点,我发现这里经常有一排排的草鱼在这里游行示威,还有成群结对的鲫鱼也常在此处不定时地集会游玩,还有鲤鱼在此处穿梭嬉戏总之,这个垂钓点水深好乘凉、有竹叶屏保、还有青草片片,可以说夏天是各种鱼儿捕食游玩最好的常驻地。为了钓鱼,此处可是我考察多时的最佳垂钓点。

当我洒下诱饵料上好鱼食后,就把鱼竿放入水中,双眼死盯着水上浮出的浮标。发现浮标小小晃动,这时便是鱼儿在闻食,或是小鱼在探食,或是小鱼在钩下偷食,我一般不会快速收竿,让鱼儿慢慢地吃过痛快。当发现浮标突然沉入水面,这时一定是条大鱼,因为大鱼(如草鱼、鲫鱼和鲤鱼)大多是来势凶猛,只要闻到香味或看到红色蚯蚓,它就会大口抢食,从不考虑什么后果。只要浮标一下沉,大约不到两分钟,我就会快速收回鱼竿,若发现鱼钩有些沉重,我就慢慢随水中浮力收竿,防止鱼儿挣脱逃跑。因为我的鱼钩没有回叉尖,防止鱼儿吐食,我只有快速收钩,不给鱼儿过多逃逸的机会。这些土法钓鱼的经验之谈,是我在哥哥传经送宝中得到的印证。

有了这些钓鱼的土方法,我钓鱼时就会多一些收获。

记得第二次独钓时,我把家门前一口大水塘后边竹园处设为垂钓点,坐钓大约有7、8个小时,几乎1520分左右就有一条鱼主动上钩,尤其是取鱼那一瞬间,常常让我惊喜交集,有些措手不及。而上钩的鱼,有翘嘴鱼、鲫鱼、草鱼和鲤鱼等,其中上钩最多的是鲫鱼和草鱼,最小有3两重,最大的有两斤多。这天,我带了两只大水桶(装鱼用),到天黑收杆时,两只大水桶装了80多条鱼。后来,母亲见到我第一次钓鱼收获两桶,她笑得合不拢嘴,连连举起大拇指夸奖:武儿,你的钓鱼手艺真不错啊,今天你为家里的午餐准备了一个好菜!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最多的鱼儿,这些鱼可让一家人足足品尝到6、7天啊。谢谢妈妈,从今以后我也会为家里添一道鱼汤菜了。看到母亲如此高兴,我也笑得乐开了花。因为这毕竟是我一次独钓,也是我儿时钓鱼收获颇丰的一次。

一晃30年,如今我从小县城辗转到大襄阳,儿时的钓鱼趣事成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它刻进了我生命的印章。但钓鱼的爱好迄今仍在我生活中直线延伸,绽放快乐的激情。每一次,当我手持新型的鱼具外出重操旧业时,让我尽情观赏动感鱼游,尽情体验野外垂钓的逍遥,尽情享受大自然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美景与宁静,尽情享受一高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带来的无穷无尽的钓鱼乐趣

孩童时期的钓趣记忆


六十年代末,该是俺背着黃帆布书包,右胸掛着手帕左胸戴着老人家像章的时候吧。那时的娃儿虽然生活比如今是艰辛了一些,但学堂之外的玩皮事儿非今日所能比拟的。打弹弓、粘知了、斗蛐蛐、摸螺蛳、掏螃蟹无所不能,最属乐事儿当是钓鱼了。一根芦苇竿,省下父母一次只能给2分钱的零花,偷偷地跑到小店买上5分钱的鱼线2分钱的鱼钩,晚上溜进鸡舍摁住那只芦花大公鸡,不由分说来个活鸡拨毛解决了浮子问题;再折去半根筷子,拴上一截麻绳,另一头拴在铁丝上,当作鱼户(穿鱼用的)。这些东西算是俺那时钓鱼的全部家当了。

属猫的

那时的家住在一所大院里,山坡下有个小水塘。每每放学归来,放下书包,抓把米,扛着鱼杆直奔水塘边,捡几根蚯蚓即可开钓。也不贪心,半个时辰钓足七、八头十条两把重的小鱼儿,就赶忙回家交给奶奶,自个儿一边做作业,一边等大人们回来吃晚饭。说来也特奇怪,俺天生不爱吃猪羊、鸡鸭肉,惟独钟爱吃鱼;只要是水里的,什么都敢吃,而且从没吃厌烦过,父母常说俺是属猫的。以至于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自已的属相,俺率先举手,脱口而出:俺属猫的。

吃鱼钩

有一次钓鱼真邪了门,许久未钓上鱼来,且无鱼讯。正在焦急难耐的时候,见水面上的浮子正慢慢地向水塘中心移动,既不下沉亦不送浮,急得俺伸直双手紧攥竿柄,眼看风线就要被拉直,没办法,抬了下竿,感觉挺沉,不管三七二十几了,双手一用力,一个黑呼呼的家伙从俺头顶飞过落在身后。缓过神来定眼一看,一只鳖鱼正在草地上快速的爬着,忙上前一脚踩住,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住,此时发现鱼线上的钩儿不见了,心想肯定在鳖鱼嘴里。

回到家,叮嘱奶奶杀鳖时把嘴里的鱼钩给取出来。吃晚饭时,想起鱼钩的事儿,忙问奶奶,奶奶说没见钩子,鳖头、颈子都剁碎了也没找到,连肚里的肠子都找遍了。完了,完了,端着饭碗寻思着怎样向爸爸要上2分钱,明天好买把新鱼钩。收拾碗筷时,见盛鳖鱼的盘子还剩下几小块菜丁,觉得扔了可惜,顺手拣了个鳖爪子放在嘴里,不好,牙床猛地被狠扎了一下,吐出来一看,哈哈,是俺的鱼钩子。他什么的,原来那鳖鱼是爬到鱼钩上被俺钓上来的。

青蛙叫

暑假期间常约院里的小伙伴们一块儿去垂钓,也许是天气太炎热的原故,鱼很难钓,身边的一个小伙伴在钓青蛙玩儿,大伙儿也觉得很好玩,都索性钓起青蛙来了。一会儿的功夫就钓上了许多,大伙儿望着一串串的青蛙发愁如何处置,一个小伙伴提议到他家煮青蛙汤喝。好主意,于是大伙儿跟着来到他家,一齐动手,开膛、剥皮、清洗;支锅、烧水、加盐再滴点酱油。青蛙汤煮好后,一个年龄稍大的壮着胆子小心亦亦尝了一口,问他能喝不?也不作答,继续喝第二口、第三口大伙儿一见赶忙抄家伙,碗、大勺、瓷缸都用上了。喝完汤,都觉得还没尽兴,于是又把锅里的青蛙肉吃了个净光。那个味呀真是美极了,现在回想起来都会口中生津哩。

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知咋回事,肚子老是咕嘟咕嘟地响,同睡一床的哥哥起身问俺肚子怎么了,白天是否吃了什么不洁的东西?俺吱唔着说没有,可肚子仍不停地叫唤,心里害怕,无奈小声告诉哥哥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哥哥听完后,冒充很老道的样子说了一句肯定是青蛙没烧死,在你肚里叫哩。那一晚,吓得俺整夜都没睡踏实。

重庆老铁——千里打飞的,只为来钓鱼(传统钓)


钓场:野河沟(江河 野塘)

饵料:红虫

鱼种:鲫鱼 其他鱼

钓法:传统钓

竿长:9米以上

线组:0.6子线 七星漂线组

钩型:手工4号金丸式朝天钩

又是周末,又是作钓的节奏!

终于,在我长期的爆护诱惑下(特别是上周渔获的刺激下)+重庆老铁(社会我宋哥)长期在我遥控指导下作钓失败!上周末宋哥终于按耐不住,大腿一拍,飞上海!!!这不,宋哥上周三便定好周六上午的飞机。

转眼即是周六!既然咱宋哥来了,那可得赶紧去接机啊!早上8点起床洗漱,8点半完毕出门去面包店准备面包(为什么买面包?因为咱宋哥出发前一天就说,下机就要去钓鱼,可怕!),完成之后便回家,一看时间也9:50了,宋哥飞机还有一小时应该到了,赶紧开车出发前往虹桥机场!

途经国家会展中心

机场

南彩虹桥

10点30分,刚到机场,咱宋哥说飞机到了!我还在纳闷不是应该11点左右才到吗(这趟航班百度说习惯性晚点20/30分钟),结果比飞机准点时间还要提前20分钟,宋哥发消息打趣说道可能是师傅儿家里有急事,嘿起踩油门。

11:25分左右,顺利接到宋哥!宋哥迫不及待地说,直接去钓点开搞,饭都不要吃,直接面包垫垫!那就驱车前往吧!

12点20分,离开虹桥机场到达上周爆护钓点,结果我俩失望透顶,绕着河边走了一圈,该钓点基本废了,大概是上周被电工网工知道这里好钓鱼了,直接来了个大处理,连之前旺盛的草都给翻了个底儿朝天。

回忆图1 之前的钓点长着很好的草

回忆图2 现在这个位置已经被人废了

回忆图3 现在整条河的草都被电工、网工弄掉了!

只能转移战场!离这条河不远的300左右,刚刚开车路过看见有人钓鱼,于是我俩决定去看看!回车已经12:40左右了!下车,看看了钓友们的渔获,真是惨淡,要么一条,要么三五条!看看时间,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碰运气了,干吧!

为了让宋哥学习,我先让宋哥看河选点,然后再在我的指导下最终确定好两个钓点!宋哥让我打窝,说是要看看我怎么打窝的,汗!打好窝,慢慢倒腾线组,我们都用的0.6子线七星漂线组,差不多也就半个小时左右,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作钓!

各自一个窝点,我让选了水深一点的窝子。调漂找底,挂红虫,老铁宋哥下竿就是一个漂亮的一目顶漂,轻轻一提,中鱼!宋哥直呼妖眼儿(神奇的意思),信心大增(以前宋哥可是在重庆野河一天也钓不了五条鱼的,哈哈哈),取鱼入护,动作倒是挺利索!下竿又中,竟然连竿了!我赶紧拿着杆子跑另一个窝子做钓,下竿全是毛鱼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提鱼钩二百五!!!全放空,不是说好我教宋哥钓鱼的么!

钓了半个小时,宋哥已经十多条鱼鲫鱼入护了,而我才一条鲫鱼丢人,这TM我谁教谁钓鱼啊!之后宋哥说他线缠住了,让我去他那个窝钓,在他解线的时候我就钓到了6/7个,后来他解线完毕,我两索性就钓这一个窝子没想到,你一个我一下,竟然两个人连竿了,这就恐怖了!期间一个钓了一天的传统钓老爷子来刺探鱼情直呼,他钓了一天了才钓了三个鲫鱼,我们就两个小时已经钓了这么多了宋哥瞬间成就感爆棚这是他有史以来传统钓最牛逼的一天,尴尬!

宋哥渔获,宋哥有史以来野钓最多渔获

钓到差不多4点左右,我俩收杆回家,家里做鱼的东东可都准备齐全了,就差咱的鱼了!快速杀好,交给厨房老妈,姐夫,上桌开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酒好菜款待!直接一瓶!

吃好喝好,和宋哥总结经验和教训,准备第二天(也就是今天)的线组,约好出钓时间!

为了让宋哥多休息会儿又有鱼钓,我早上6:30便出发到达昨天的地方打了两个窝点然后准备早饭,7:30到达宋哥下榻的酒店,一起在车上吃完早饭,8点驱车到达钓点,宋哥守护老窝子,我去了另外新开辟的窝子!据说宋哥下竿就开连,可怕的黄师傅儿!!!我昨天特意记了一下数,我比宋哥少钓了许多鱼!!!

我的钓位,宋哥在右边从下往上数第三棵树的位置

后来姐夫来了,在这里打了一个窝子,我的钓位在挂横幅的桥中央,后来都去了姐夫那里搞着玩了

再一次经历了操作猛如的过程后,我也终于开始连竿了!到了十点左右,姐姐、姐夫带着媳妇儿闺女也驱车前来观战,玩耍!姐夫也加入作钓大军!

依次为姐姐、姐夫以及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迫不得已穿雨衣抵挡风寒的宋哥,哈哈哈!!!

宋哥已经冻的放弃抵抗,躲进大棚避风去了

英俊帅气的楼主侧面照

不好好带娃,前来捣蛋的媳妇儿!

车内避寒的闺女

中午十二点,作钓完毕,收拾渔获,放小留大(今天实在是无大可留,选了点代表都是小鱼)差不多总共钓了60多条,带回家29个鲫鱼外加小杂鱼(做酸菜鱼最好吃了)

带走渔获,都不大!

取了一半鲫鱼作下酒菜!再来一瓶好酒!

在总结作钓经验的同时,宋哥一边打着寒战,一边开心的说这个飞的没白打!

渔人情感:我的垂钓故事


在江南阳历十月正是鱼肥蟹黄的时节。秋高气爽、乍寒还暖的日子,许多人愿意干的一种户外运动就是钓鱼。我也是钓鱼爱好者,在这里愿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钓鱼故事

我爱钓鱼,最爱在十月回乡下老家钓鱼。和绚的阳光下,一大片金黄的稻田中间,一方平静的鱼塘。塘边青草渐黄,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塘沿。一个人站着,头顶个草帽,手提根钓竿,眼睛注视着水面上漂浮的那个红浮漂,悠然地等待着鱼儿来咬钩。

有鱼上的时候,抛杆、提竿、遛鱼、收鱼、再上食后、再抛杆,让人忙的不亦乐乎,人虽累点,但看到鱼获颇丰,心里仍是美滋滋的。若遇鱼情不好时,鱼也不咬钩,看浮漂也累了,我就干脆将渔竿随手一扔,屁股往地上一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香烟点上,慢条斯理地吸吐着,让袅袅的白烟缓缓地从眼前升腾,飘散。

如果觉得坐着还不过瘾,我还会倒在草地上,用草帽盖在脸上,闭上眼,四仰八叉地躺着,听着秋风刮过田野吹动稻穗的声音,闻着秋天泥土和青草杂混的气息,这时侯我就会觉得我正在拥抱着一片蓝天白云,整个田野、乡村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了。

就这样,我就喜欢这种钓鱼的氛围、全身心地享受钓鱼的过程,至于每次出去有无收获并不重要,有更好,没有鱼亦挺满足。

其实在我老家,钓鱼并不是一件很体面的活。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几个男孩看管得严格,常告诫我们说好吃懒做、钓鱼打铳。因此在那时的老家,我们可以下河捕鱼、干塘抓鱼,但绝不敢去钓鱼。

我邻家小孩老大比较调皮,加上孩子多,其父母有时管不过来,开始只有他才会去钓鱼。这小子先是在村后山的黄竹丛中选了一根大拇指粗的长竹子,砍了下来,立马用柴刀削去枝杈和竹顶,拿回家后,接着是在杆头接上与竹杆一样长的蚕丝,蚕丝的另一头则接一调钩,然后寻一牙膏皮,剪一点卷在调钩上端的蚕丝上做钓坠、从泡沫旧凉鞋剪一长条,也捆好在丝线上作钓漂,再然后从菜地里翻上几条活泼乱跳的蚯蚓,用个缺口碗装着,就这样一手提杆、一手拿着缺碗,来到村里蓄水灌溉用的大过水塘钓起鱼来。

那时的乡下鱼真多,这么简单的钓具和钓饵都能钓到不少,并且各种各样的鱼都能钓上来,让我们手都有点痒痒的。

可好景不长,有一次这小子又去钓鱼,结果钓了条两斤多的甲鱼回来,那时乡下没油吃,甲鱼除了壳又没多少肉,穷人家不喜欢这玩意,送人都没人要,于是把它丢在院子里装满水正在漂浸的米酒缸里,就不管了。

这小子四岁的弟弟一天去缸里玩水,结果被这甲鱼咬住了手指,哇哇直叫,他父亲弄了半天才让这甲鱼松了口。于是,其弟的哭声刚停,他父亲打他的声音便接踵而来。有此案例,村里和我同年代的小孩中,钓鱼的事自然而然就没人再敢干了。

我开始学钓鱼则是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单身汉的我,大学毕业后分在在赣江边上一所中学教书,单位离家远不可能每个周末回家去干农活。别人周末玩麻将、玩卡拉OK,可我也玩不起,工资低加上还要支援弟妹读书。当看到学校一些退休老师去赣江钓鱼时,我先是跟着去看,看来看去觉得有点意思,加上父亲也监管不到,便自己也买了根甩杆,在不回家的周末跟着他们做起学徒来。

当然,任何一行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随着年龄增长、钓龄增加、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不但成功添置了整套钓鱼的行当,而且对钓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钓鱼不再是开始时打发寂寞时光的项目,而是我的一种业余爱好与乐趣。

记得有一天,天气不怎么好,我还是准备和钓友们一道出发去钓鱼时,我妻子唠叨我,你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还跑到外面去栉风沐雨,何苦呢 ?我告诉她:这叫苦中作乐,乐在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我近二十年的钓鱼历史里,我在通过冬钓体验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寒意,也曾为了桃花流水鳜鱼肥干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事情;也曾在西风木落五湖秋人生况境的时候,学着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一人独钓一江秋,想进入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和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的境界。

但无奈我辈仅是凡夫俗子,终未修成正果。依然烟波江上使人愁后,用垂钓抚平了伤痛的心灵,去满怀希望地迎接崭新的每一天。

因为钓鱼不但丰富了我家的餐桌,还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我的爱好与情趣。我在家闲暇时会上上网,有时是查询些相关钓鱼知识,直接地增进了我的鱼类知识、天文水利、甚至文学知识;有时是网上淘一淘钓鱼的宝贝,补充新装备和饵料;在外垂钓时常和钓友们交流钓鱼技巧,分享钓鱼收获。

我还因为钓鱼和很多养鱼户、水库管理员、河道巡视工交上了朋友,如今到哪里钓鱼就往往在哪里享用免费的午餐,那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口味,吃起来特别的香哟。

最后,我觉得通过钓鱼,我心态很好,有一点范仲淹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觉。因为我不是简单地为得鱼而钓鱼,我在乎的是那种钓鱼过程中人与鱼之间斗智斗勇的体验、那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感觉,它确实让我迷醉。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海陵老渔翁的传说,故事留在那美好的记忆里》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江里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