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抄鱼技巧。

水中生活的鱼分为很多种类,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性,习性不同所呆的水层便不相同,而总有一处是适合它们生存的,我们把适合它们生存的深度范围叫做适温层。比如生活在水上层的主要是餐条鱼、鲢鱼等多食用水藻、水生昆虫、浮游生物。

生活在水体中层的有鳙鱼、草鱼等多食用水中植物,生活在水体下层的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乌鱼、鲶鱼等,这些鱼多是杂食性或者偏肉食性。找准它们生活的水层,再针对性下竿垂钓,渔获才能丰盛。但是在夏季受到气温、气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鱼生活的水层又不是特别稳定。

一、造成鱼生活水层变化的原因

1、不能把一个鱼类统一到一个鱼层

即使鱼的种类相同,但由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也可能把它们推向不同的鱼层,比如鲫鱼和鲤鱼在鱼苗时期多喜欢呆在浅水区的温暖地带,最常呆的地方是水草茂盛区,不仅有可以填饱肚子快速成长的食物,还有可以逃避大鱼追击的自然屏障茂密的水草,等它们成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不在浅水区活动,会下沉到水体底层觅食。

2、天气不同,鱼所在水层也会有所改变

不管是哪个种类的鱼都是存在趋氧性和趋温性的,在水体温度较低时它们会寻找暖和的地方生活,当到夏天水体温度过高时,它们又会游到水底。同样当水中氧气不足时,它们会游到溶氧量高的地方,保证自己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当水中氧气不足时还会浮出水面获得氧气。所以要根据季节、天气、温度等的变化来判定鱼生活的水层下竿。

3、人所投饵料导致鱼乱层

钓友都知道鱼是有趋香性的,当合乎它们胃口的饵料下到水里,传播的足够深远时,各个水层的鱼可能都会前来抢夺食物,从而改变它们习惯生活的水层。

二、怎样判断鱼生活水层的变化

1、看浮漂的变化

当鱼钩下到底层鱼不咬钩时,就要观察浮漂是否正常,看浮漂在水面是否上下浮动不稳定,在站立前躺着的时间是否无端增长,下沉的速度是否减缓等等,只要是与平日状态不同都说明浮漂有了变化,鱼可能已经不再水底而是上浮。

2、从钩饵看出

预想的是钓底层鱼,当装着钓饵的鱼钩抛到水里,鱼钩还没沉底,而钓饵已经不见,这就说明鱼截饵了。

3、肉眼观察水面情况

站在岸边仔细观察水中波纹的变动,如果发现鱼游动才会出现的波纹时说明鱼已经上游,有的甚至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鱼游动的情况。

4、通过天气的变化规律判定

当天气突然变化比如狂风暴雨时,即使在傍晚,鱼也会躲到深水区的水底享受一角的安宁。如果气压低,天气闷热又无风无雨时,鱼一般要上游至水体上层或者直接跳跃浮头,以缓解氧气不足带来的呼吸不畅问题。

三、怎样才能多钓鱼

1、调整饵料的状态

想钓鲢鱼、鳙鱼的要适当加大诱饵雾化的状态,能让诱饵在入水时就开始雾化,饵料多数也就停留在水的中上层,而生活于中上层的鲢鱼、鳙鱼恰好寻觅过来。想钓鲤鱼、草鱼等生活在水底层的鱼类时,可以控制饵料尽量到底层才雾化,省得在中上层就被小杂鱼或者鲢鱼、鳙鱼等所抢一空。

2、换大的浮漂,钓钝

饵料在下水时是要经过上层和中层水域的,钓底层鱼时饵料下水不能避免的有些脱落,很可能招惹来很多鱼的啃食,主钓大鱼的钩都比较大,饵料也大,小鱼不能整个吞下但不妨碍它们的嗦食,如果钓的灵浮漂变化肯定很大,这时候就要钓钝了。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深入了解鱼类的习性 解析钓猾口鱼的技巧


鱼类的品种千千万,虽然都生活在水下,却也有着不同的习性,但总归是同一物种,有利于垂钓的共性也不少。

垂钓工作就是一场人类对鱼的战术工程,垂钓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垂钓时收获越好。对鱼类习性了解的越深入,在垂钓时,更容易采取合适的针对性策略,尤其是在面对滑口鱼时,拥有更多的战术解决上鱼难题。

鱼类习性

杂食鱼类在常钓的鱼类中占比较大,尤其是各个品种的鱼类幼鱼阶段,多会荤素不忌。它们的捕食范围广,食性杂乱,饵料需要灵活应变,也需要广谱适用。以鲫鱼、鲤鱼为代表的杂食性鱼类,它们的吃食变化更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干扰,在初秋时段,多以植物类食物垂钓,渐入仲秋,开始偏向荤腥倾向。

肉食性鱼类的目的明确,荤腥食物在一年四季中都实用。在日常垂钓中,常见青鱼、鲶鱼、黑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它们吃食凶猛,食量大,而且偏向鲜活的食物。水域中,从水底的小生物,到各类鱼的幼鱼,以及表层的昆虫,都是它们的觅食目标。

但因为,吃口特点不同,常会针对性区别肉食性鱼类的垂钓策略。以鲶鱼、黄颡鱼为首的肉食性鱼类,它们喜欢荤饵,而非纯肉食饵,可以将荤腥成分加入素饵中垂钓。而青鱼、黑鱼等多以肉食为主,纯肉食是最好的饵料。

素饵鱼类,它们多以水域中的各类藻类物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以及陆地植物的碎屑和水底的腐殖质为食,以鲮鱼、草鱼等为主。

鱼类鱼性仅涉及先天性成分,后天认为的改造也会造成鱼口改变,人工养殖鱼类以饲料为主,无论素食鱼、杂食鱼、肉食鱼,不过是饲料中添加的味型成分不同。所以在池塘钓时,最好的饵料是原塘饲料,然后天然饵料,最后是商品饵。

滑口鱼策略

滑口鱼是对鱼类中经验丰富,口味挑剔的一批鱼类的称呼,它们胆子小,性格谨慎,又不担心食物来源,钓滑口鱼素来是垂钓工作的一个重难点。

多数情况下,会利用调整饵料状态来垂钓滑口鱼,比如增强视觉刺激性,吸引更多鱼类,或者调整味型,加大天然饵料比例,素饵换荤饵,香饵换腥饵等。秋季最常见的策略是利用水边的谷物饵料,一方面具有天然饵料的特性,另外,水边的谷物食物本就是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它们的戒心较低。

同时,会针对钓组的搭配做出改变,由原本的钓灵变为钓钝,减弱鱼汛反应,将虚假鱼汛过滤钓。常常是利用调整鱼线粗细,采用粗线组垂钓策略代替细线组;小钩变为大钩;子线长度延长,过滤虚假漂相等手段。

还有转变钓位,或水层策略。更改垂钓所处的水层,以及垂钓的位置,避开目标鱼类经常上钩的位置,降低鱼类觅食的敏感度。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更换钓位后,滑口鱼就有可能不会来了,将面对的是一群生口鱼。

这里介绍一种最具效果的策略,改变时间特征垂钓。将垂钓的主要时间点调整,避开经常垂钓的时间,降低鱼类对某一时间点的特殊条件反射,或者等待一段时间后垂钓,给鱼类一个休渔期来放松警戒心。另外,挑选新的位置,固定钓位,长时打窝诱鱼,暂不垂钓,给鱼类留下一定的活动时间,养成觅食习惯后再重新开始。

深入了解鱼性后,面对滑口、生口,都有底气安心垂钓。

充分了解截口鱼才能轻松应对截口


钓鱼是一项充满惊喜与意外的活动。每次出钓,钓者总能在施钓的过程中遇到或好或坏的情况。好的情况,对作钓有利,在很多时候都能促进渔获量的增长;坏的情况,对作钓不利,也很有可能降低渔获量。作为一位合格的钓者,应该在对施钓中遇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后,过短做出能让自己趋利避害的决策,并将这决策落实到行动之中。

说到施钓中的情况,就不得不提截口了。什么是截口呢?截口是指在垂钓人士把鱼竿抛投出去以后,在钩饵还没有到达指定钓点的时候,鱼儿就将其享用了的情况。在实际的作钓中,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是极高的,而且对作钓的影响是好还是坏难以定性。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截口、更巧妙地应对截口,咱们今儿就来说说与接口有关的一些事儿。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名为截口的现象

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那么截口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第一,生性活跃的小杂鱼哄抢食物是导致截口出现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大鱼对鱼饵的感知远不如小鱼强烈,也不如小鱼迅速。若是钓者在把鱼竿抛投到水域中不久,鱼漂和鱼钩都还没有到位,钓饵就被吃掉了的话,很有可能就是水域之中的小杂鱼太多,或者小杂鱼正好在钩饵附近。

正因如此,钓饵刚一进入到水域之中,就被小杂鱼哄抢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多半是因为钓者在调饵的时候将腥味调的过重,或者将雾化性能调的过高。

第二,钓者一心想钓到的目标鱼也有可能提前光顾,从而导致截口的出现。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在鱼饵到达水域后缓缓下沉、但并未沉至钓点的这段时间内,也是很容易出现鱼儿咬钩的迹象的。

一般当鱼漂出现了中鱼的迹象之后,则很有可能是真的有鱼上钩了,而且上钩之鱼还极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垂钓目标。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由于鱼儿到达水域中层的时候恰巧距离再中层水域活动着的目标鱼不远。这时候鱼儿与有着最能吸引它的钩饵狭路相逢,难免会冲动。

第三,鱼饵用量过大也是会导致截口现象频出的。若是在鱼饵即将触及水域底部的时候出现了截口,则很有可能是鱼饵的用量失当造成的。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鱼漂也是会出现有鱼儿上钩的漂相的。此时此刻,钓者最应该做的就是瞅准时机扬竿而起。

二、当截口现象出现的时候,钓者应该怎样应对呢

当遇到截口的时候,钓者首先要做的是让心态平稳,不要慌乱。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钓法进行适当地调整。

第一,当截口出现的时候,钓者不妨试着去增加一些子线的长度。当子线的长度增加之后,鱼饵下沉的速度就会变缓。速度减缓之后,下沉的时间就慢慢变长了。这样一来,鱼饵在水域中下落的速度就会有适度的减缓。

第二,若是钓技较高且有一定经验的话,钓者不妨尝试采用飞铅作钓法来进行钓鱼。如此一来,钓鱼率是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

第三,钓者也可以采用换饵的方式来应对截口。听说,将散炮饵和拉饵共同使用,能助力钓者更好地应对截口。当钓者将两者的味型调到极其相似的时候,因为散炮饵的雾化性能比较好,所以饵到达底部钓点的时候,钓钩上极有可能只有拉饵了。这样一来,渔获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雨后涨水好钓鱼吗?怎么才能钓得更多?


外界因素产生变化一定会对我们垂钓产生一些影响,有些变化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不便,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就要及时地分辨出来,抓紧时机去钓鱼,这时候就会有比较好的鱼获了。比如俗话说的涨水好钓鱼,就是因为涨水之后水里的溶氧量增大,鱼的警惕性下降食欲强,同时涨水会把一些浮游生物都带进水里,更便于鱼儿觅食了。不过我们不要一看到涨水就立刻去钓鱼了,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一、出钓时机的选择

有的钓友听闻涨水,便迫不及待的去钓鱼,这么心急去钓鱼很可能会因为水情不稳而钓不到满意的渔获。因为涨水时如果水流湍急,鱼可能处于恐慌的状态,无心觅食。只有过一段时间等到水情稳定后,鱼适应了新环境,觅食积极性才会提高。所以说钓友们在出钓之前,最好先去钓点探探水情,然后再作出钓计划。

一般来说,水情稳定后的一周之内,应该都是非常好的出钓时机。另外,一天内的具体出钓时机,由季节天气决定,初秋时节出钓的话,选择早晚时段更有优势。

二、钓点的选择

涨水后和涨水前钓鱼,最大的区别在于钓点发生了变化,涨水后会形成很多更具垂钓价值的新钓点,这些新钓点便是涨水好钓鱼的优势所在。那么涨水后我们应该如何选钓点呢?

1、选择被淹没的富含食物的地方作为钓点,例如庄稼地、枯木、垃圾堆等处。这些地方被淹之前食物充足,被淹后便成了鱼聚集的地方。

2、选择涨水前人走的过道作为钓点。这里相对比较干净平坦,没有杂草树枝等杂物,被淹后很有可能成为鱼路。

3、如果还有水流入钓场,那可以选择进水口附近作钓,因为这里有水流动且溶氧量高,鱼比较喜欢,而且还是新鱼进入的必经之处。

4、如果还有水流入钓场,还可以选择洄水湾作钓,因为这里水流较缓,相对比较安静,而且能存住食物,鱼喜欢聚集此处。

三、钓具的选择

涨水后近岸的食物比较丰富,鱼会靠岸觅食,就连平时很少靠岸的大鱼,也可能抵不住岸边食物的诱惑而靠岸。所以钓友们大都选择在近岸钓涨水鱼,一般使用相对短一些、结实耐操、能搏大鱼的鱼竿。在钓组搭配上,一般选用比涨水前大一号的鱼线和鱼钩,而且质量一定要好,以免遇到大鱼后钓组不给力,留下跑鱼的遗憾。

四、饵料的选择

涨水后鱼的食物变得非常丰富,此时的鱼一般是不缺食的,所以对饵料要求会更为挑剔。我们所选用的钓饵,要在颜色、味道上更为突出一些,以便引起鱼的注意。

一般来说,水体涨水后短期内会比较浑浊,此时选用红颜色的腥饵作钓效果会比较好。因为鲜艳的红色会更容易被鱼发现,浓浓的腥味会更强烈的刺激鱼的化学觉。实践当中,我们可以选用红蚯蚓作钓,蚯蚓是万能饵,在复杂的鱼情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不喜欢用蚯蚓钓鱼,也可以使用具有腥香味型的商品饵作钓。

如果能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以上经验去钓涨水鱼,估计会有不错的渔获,希望各位钓友大鲫大鲤!

掌握了鱼类的习性,才能更好的钓鱼


人的天性是不容易改变的,鱼类也一样,钓鱼人们要明白这一点。当我们作钓前定下自己当天的目标鱼时,则需要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钓场实际水情、鱼情来选择合适的钓具、钓位跟鱼饵。

一、冷藏深底

当外界温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低于10℃时,鱼儿会成群转移到温暖的深水中取暖,无论是在池塘静水还是江河流水都是如此。另外在寒冷的季节,鱼有抱团儿习惯。相互的依偎可减少它们体温的散发起到取暖作用。遇到冷空气集体栖底也是淡水鱼的生活习性之一,钓鱼人必须了解。

鱼聚得群有大有小,一般鳊鱼、鲢鱼的鱼群可达数十米,数量惊人。不同的鱼群会在不同的水层游弋,鲶鱼、鲫鱼、鲤鱼属底层鱼种,鳊鱼、鲢鱼群会在水的中上层游弋。所以我们针对上述鱼的生活习性,钓鲫鱼或鲤鱼的时要将钓位选在深水区,钓鳊鱼跟鲢鱼的时候就要在中上层水域下杆。作钓不同鱼种还是建议大家根据以上思路来选择作钓水层。

二、凶温两鱼不共穴

像鲫鱼、鲤鱼、草鱼、青鱼这类我们常见的性情温顺的鱼种,都是可以共同在同一片水域之中觅食的。即我们野钓钓鲫鱼的时候也能钓到鲤鱼,野钓草鱼的时候也能钓到鲫鱼等种种组合。但在有相对凶猛的肉食性鱼种出没觅食时,则很难有温顺鱼种在附近游弋,即使是成群结队的小鱼,见到它们的出现也会疯狂地逃窜。所以说野钓选目标鱼也需要将这一类鱼的生活习性考虑进去。

三、各有地盘

不同种类的鱼虽然可以共存于一片水域,但它们有领地意识,会占领水下不同空间生活,这就要求钓鱼人在选择钓位的时候要尽量贴近目标鱼的领地。坑塘的鲤鱼喜欢占据在深水和浅水过渡的地方,并长时间在此停留。一般在夏季午间,鲤鱼会来到池塘的西北角浅水区晒太阳。而春天的鲫鱼喜欢占领有浅水平滩、水草的场所产籽,而且会成群而来,钓鲫鱼的时候可以在这些地方下杆,这也是江河钓鱼中的一个小诀窍。鱼的生活习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建议各位钓鱼人还是要灵活施钓。

四、缺氧上浮

气压的高低变化会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或减少,这会严重影响到鱼群的正常生活。一般在高气压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高,鱼群相对活跃较爱开口。但在低气相对较低时,水中的溶氧量会严重不足,从而导致鱼群浮到水面吸氧,在池塘中首先浮头的一般是鲢鳙鱼、鳊鱼等中上层鱼种,接着便是鲤鱼、鲫鱼等底层鱼种,最后才是罗非鱼、鲇鱼、黑鱼之类的适应能力强的鱼种。

了解对象鱼的生活习性才能更加有效地上鱼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其实钓鱼就像打仗一样,你要先知道鱼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能针对它的喜好和习惯对症下药,去选择合适的钓鱼用具和饵料窝料等。但其实有很多钓鱼人是不太了解鱼的,只知道挂钩甩竿等上鱼,根本就不知道不同的鱼喜欢吃些什么、它们是怎么吃饵的,这样其实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鱼情好的时候就能上鱼,但其实这样会损失了很多本来可以钓上来的鱼的。那么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鱼的生理和摄食特征。

一、生理特征

水中的鱼种类非常多,长相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鱼都是靠鱼鳃呼吸的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它们依靠内耳和侧线分辨水中的不同动静,尤其对水中的低频声音敏感,同事还帮助它们辨别方位!鱼线在鱼的身体两侧,鱼群主要依靠它们感受周边的震动、形态跟气味。无论是野钓、台钓还是竞技钓,钓友的鱼饵入水后,鱼群身体两侧的鱼线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钓友,尤其是新手需要懂的第一点鱼的生活习性就是这个。

鱼生活在水中时,它们发出的信号比较少且简单,多是生活所需的恐惧、吃食、交尾等信号。所以,野钓的时候,特别是抛诱饵窝料的时候,钓友不要发出很大动静,不然就会惊扰钓点中的它们,这也是钓友们要牢记的鱼的生活习性之一。

二、摄食特征

鱼的进食方式是由它们的身体构造决定的。野生水域的鱼往往属于很多不同鱼种,由于身体构造的差距,有的鱼长有利齿,有的鱼没有牙齿,有些鱼的牙齿长在咽部,它们的进食方式大不一样。常见的进食方式主要有滤食、捕食和咽部咬嚼这几种。

1.滤食

滤食是鱼的一种常见的吃食方式,具体表现为鱼在进食的时候,不会将食物直接吞进去再咀嚼,要不像鸟类直接用嘴啄食,它们是将嘴巴张开去吸食鱼饵。等它们发现食物后,它们张开鱼鳃,然后借助嘴巴的力量将其流进嘴中。当食物进入嘴巴后,它们身体处于平衡状态,意识到嘴中有鱼钩的时候,它们便轻轻抬头以减少痛感,并想趁机吐饵脱钩。此时,钓点上的浮漂就由垂直变的倾斜或者向上顶,钓友这时候可以提竿遛鱼。

2.捕食

捕食是三种进食方式中最凶猛的一种。捕食的行为主要是一些长有锋利牙齿的鱼种的摄食方式,比如鱤鱼、鳜鱼、狗鱼、白鲳跟乌鳢等等。它们寻找食物的时候一般躲在隐秘的地方,直到发现食物,它们会长大嘴巴去吞食。钓这些鱼的时候,钓友一定要找准钓点。

3.咽部咬嚼

与一般所以为的不同,青鱼、黄颡鱼是有牙齿的,虽然不像其他肉食性鱼种那么锋利,但却足以将硬壳类的钓饵嚼碎。钓青鱼常用的钓饵有螺蛳、蚌、蚬等有壳的小动物。这类鱼在吃食物的时候,先将嘴巴张大,然后将食物跟水一起吞下,然后把水从鳃过滤出来,最后留下了食物。所以,钓友在钓青鱼的时候要根据这种鱼的生活习性下饵。

大家应该都明白,鱼群的种类不一样,它们活动的水域也大不相同。比方说,鲢鱼、鲌鱼、鳙鱼,它们常常在水的上层寻找食物,草鱼、鳊鱼多在中层;鲫鱼、鲤鱼、青鱼多大底层找食,大家在钓青鱼、草鱼、鲫鱼等鱼种的时候要找好水层,不然会没有收获。

可见,鱼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钓友们作钓的方式。

谈各种鱼类水温变化对垂钓影响图解


鱼属冷血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水温变化而变化,而水温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及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变化。在我国生长的鱼类,主要有温水性、冷水性和热带鱼类三种,各种鱼类的活动、摄食、繁殖,都有一定的温度要求,适温范围也不相同。

1.温水性鱼类有哪些

温水性鱼类主要包括鲫鱼、青鱼、草鱼、鳊鱼、鳙鱼、鲤鱼、乌鱼、鳜鱼、鲶鱼、鲌鱼等。这些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其中多数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在15-33℃之间,当水温低于10℃、高于33℃时,鱼即停止进食,而鲤鱼、鲫鱼在水温低于4℃、高于30℃时,才停止进食,是适温性较强的鱼类,几乎全年都可垂钓。

2.冷水性鱼类有哪些

冷水性鱼类主要包括狗鱼、雅罗、铜锣、法罗、胡罗、哲罗等鱼。它们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适温范围是7℃-20℃,超过30℃则会死亡。

3.热带鱼类有哪些

在我国生活的热带鱼主要包括罗非鱼、鲮鱼等,适温范围25℃-35℃,水温低于18℃时即停止摄食,水温低于10℃时即会死亡。这些鱼类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

水温对垂钓有很大的影响,要想获得好的垂钓效果,应当考虑各种鱼的适温范围。熟悉了解这些钓鱼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钓鱼人的渔获。准确把握对象鱼的习性,应对自如。

钓友能够快速诱鱼的两大原因


台钓讲究个诱钓结合,先把鱼诱过来再进行垂钓,在这个过程中,又要特别注意的是边钓边诱,不要等把竿尖下的几个鱼钓完了再去诱鱼。这样的话,你窝子周围的鱼,早就被旁边的钓友诱过去了。

有些钓友说,我诱鱼了啊,我一上去就打散泡,打干散,搓大饵,可是重复这样的动作几十竿了,还是鱼口很少,越到后面我就越没鱼了,可旁边的钓友起鱼却越来越好,为什么啊。这有可能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当然饵料味型状态暂且不谈。

第一个问题在于,有些池子里鱼本来数量不多,比如一场70分钟,需要你花三十分钟的时间来不断的进行抛竿打窝,才能把鱼聚过来,为后半场赢得足够多的钓获量。而你只抛了十几分钟,就感觉没有兴趣了,认为饵料有问题,浮漂有问题,却没有坚持继续做窝。而你旁边的钓友却把这一简单的动作坚持重复做了下来,聚得了足够多的鱼。

第二个问题在于,也许你也只抛了十分钟,他也抛了十分钟,但他诱鱼比你多,就这存一个频率的问题。你在这十分钟,只抛了20多竿,每抛一次就等半分钟,且饵料上得小,下底后形成的窝子就小,窝料不够。而你旁边的钓友却是拉大饵,拉大饵带散炮,一分钟下去三到四竿。这样一比较,十分钟的时间,他比你的窝子做得大得多,对鱼的诱惑自然就大,当然会比你有好的收获了。

饵料的状态可以分为干散、湿散、软、软粘等状态,开饵时,五指分开顺时针方向打匀,水量稍微放少点,静置几分钟使饵料成一种干散的状态。每团饵料小枣大小,装钩抛窝。此饵料入水即化,香味发散快,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鱼窝,上面有飘撒粉状饵料,窝底有颗粒状饵料和小米。此时再将干散的饵料中拿出一部分,用五指弹水,稍作搅拌,使饵料的柔软度和人的嘴唇相似为佳。

如果此时上鱼几条后又停口,继续用干散饵抽几竿,软饵再钓,如此反复,将钓鱼和诱鱼相结合。如果所垂钓的水域滑口鱼比较多,此时应把饵料多搓几下,打成软粘状态,饵装小一些多停一会,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在水比合适的情况下,稍搓散,再搓软,多搓就发粘。

雾化效果直接决定诱鱼效果,一般鱼的密度高,雾化就要快,鱼的密度低雾化就要稍慢一点。现在控制饵料雾化效果一般都是使用雪花粉或者纯小麦蛋白,其中它们又可以分为长丝、中长丝、短丝几种,小麦蛋白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越打纤维裹得越紧。适口性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饵料入口的口感,其次是饵料在水中散开后里面的网状纤维的伸展状态。没有经过打拌的饵料不论加入哪种丝的小麦蛋白都会比较松散,而且持钩性也不是很好。

鱼的密度大,大小都有,其中有被钓多次的,有被少钓过几次的。鱼一进窝,由于诱的鱼多,鱼把水底散落的饵搅的到处都是,水也相对浑浊了,鱼就奔着落下的饵团来,慢慢形成抢食的现象,傻的先吃,聪明的也跟着吃,加之窝点饵料散落雾化上下都是,越诱越多,其道理就是鱼的密度大了,诱钓结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通过上述诱鱼和钓鱼的不同运用,我们从竞技池塘的比赛,可得出经验:就是要根据鱼情设定诱钓法,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具体的操作根本就是因鱼情施钓。

钓友们在平时垂钓中不要总盯着饵料配方问题,也要从多个方面总结钓获不好的原因,包括天气、钓位等等。钓鱼是一项重在实践的户外运动,不可过于偏激看重渔获,否则怎么能享受钓鱼的乐趣呢?

垂钓各种水层的温度分析 找对水层钓获满满


天气的变换,牵引着诸多钓友们的心,直接影响着当天钓鱼的成果。水域中,每个水层的温度也存在着不同。白天阳光直射在水面,水面的温度就会攀升,比水底的温度要高很多。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都会对水温起到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垂钓,早晚与正午太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水温的变化相当之大,甚至影响到了鱼儿的正常生活,活动,觅食。今天跟大家一起注意一下水层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水层温差通常有这三个特点:

一、水层的温差与天气有关

一年中,夏季气温最高,近几日全国多数地区都变红变紫,这时水表层的温度有时最高可飙升到34,而水底的温度可能就只有十几度。这样大的温度差,导致鱼儿的生活水层发生变化,一些在浅水域活动的鱼都纷纷游到深水域避暑,直到夜间气温降低,水温也慢慢降低,在深水域呆了一整个白天的鱼儿,都潜回浅水层开始觅食。

一些钓友们喜欢在水库钓鱼,早晨气温较低,钓友们可以起早趁着这时水温也低的时候,钓上一些时间。当太阳出来,太阳光直射,水温就会迅速上升。水表层温度要比底层攀升的快,鱼逐渐向深水域游去。那么钓友们这时可以先收拾装备回家。阳光明媚,烈日暴晒,水温相差之大,如果是因为天气或者是云层较厚的天气,水温相对也会低些。

二、水表层温度比水底层温度高

水表层是直接收到了太阳光的直射,所以温度上升快。且水体本身的导热性能不好,所以水底的温度升的缓慢。通常情况下,水底层的温度都要比水表层低,但也会有特殊情况。

三、水层温差呈梯度变化

受太阳光的直射,水面温度上升快,但由于光线穿透能力弱,且水的传热性也较差,所以水底层温度受太阳光直射的影响小。越是靠近水表层,水温就会越高,受太阳光直射的影响就会越大。水温从水表层到水底部,温度逐渐降低,呈现一个梯度的变化。鱼儿会根据水温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水层进行生存活动。

路亚必修:从生物的角度了解一下鱼类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钓鱼前肯定是要了解鱼性,尤其是路亚这种这么强调跟鱼儿的互动性,必须先知道它们是怎么感受饵的,按照感觉的不同形式,我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视觉、色彩敏感度、听觉(震动敏感度)、嗅觉、味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结构、不同钓场压力下调整自己的各种做钓模式。

1.视觉

鱼是视觉迟钝而听觉、味觉极为发达的水生动物。鱼类的眼睛,没有真正的眼睑,完全裸露而不能闭合,眼球没有弹性,不能调节其表面曲度。因此,鱼的视力极差。在清水中,一般鱼类只能看到半米到几米远的明显物体,视距至多不超过10米左右。如果水体混浊,有的甚至不能看到咫尺之物。正是由于鱼类的视觉功能极差,一般鱼类都具有逐光的特性,喜欢到亮处寻食,追逐嬉戏。夜间,多数鱼类很少出来活动,白天也爱在清水中活动和觅食。尽管鱼类视力极差,但是一般鱼类在近岸水中折射光的作用下也能发现堤岸上的物体,这是由于近岸水体受光充足、透明度高的缘故。鱼类尤其对岸边或空中移动着的白、黑或反光的物体敏感。所以,对于路亚爱好者来说,使用亮片、硬饵时,电镀工艺尤为重要,它们可以很好的反射光线,就会很好的对鱼类进行视觉的一些刺激。

2.色彩敏感度

对于色彩这块,现在也是一个比较争议的点,有人认为鱼是色盲,根本分不错颜色,而有人认为有些鱼类比如鲤鱼科鱼种可能与人类有相似的色彩敏感度。咱们不玩学术,咱们研究鱼对于颜色的喜好,主要是为了便于钓鱼。所以根据大量资料显示,鱼类由于视觉不好,对颜色的敏感度也不会太好,但对于反差大的颜色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比如,在清水中,投放一个色彩差异很大的饵,比投一个颜色与水体颜色类似的饵要容易被鱼发现,这也很好理解。所以,我认为对于饵或线的颜色选择,其实都是出于人的喜好,而非出于鱼的喜好,选择使用什么颜色还需与环境相配合考虑。比如,鱼饵,应该选择与环境差别大一点的,易于被鱼发现;而鱼线,最好选择鱼不易发现的颜色。另外,饵的选择还要考虑目标鱼的泳层,如饵处于鱼的上面,那鱼看到的应该是蓝天,所以颜色选择多数要与蓝色有反差;而当饵处于鱼的下面,那就是处于混沌的状态,最好选择一些亮色。

3.听觉(震动敏感度)

鱼类的听觉相当敏感,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们就能发现,科学家说是由于鱼的听觉有两套机构,说是侧线与内耳,还涉及到频率等等。咱们不管那么多,对于钓鱼来说,还是侧线起的作用比较大,侧线能感觉出近距离的水的流动和振动,还能判断扰动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路亚时,饵的运动幅度和泳姿啥的,其实主要影响的是鱼的侧线对震动的感应,由于与对这方面比较敏感,所以如何运用操竿手法、如何选择泳姿逼真的硬饵,,,和亮片对于路亚来说应该是事半功倍的。这里还要谈一下拟饵尺寸对于做钓效果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尺寸太大的拟饵对于做钓目标鱼个体相对较小时不太适合,我感觉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觉得尺寸大一些的拟饵所产生振动会相对较大,这有助于吸引目标鱼的注意而引起攻击.其次,在采用Powerfishing去做钓一些活性较高的目标鱼时可使用一些大尺寸的拟饵.第三,在鱼活性较低警惕性较高时建议使用一些尺寸小的拟饵.

4.嗅觉

鱼有鼻孔,而且鱼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其敏感度是人的500倍,和狗的嗅觉差不多。所以水中的气味通过水流可以进到鱼的鼻孔中刺激鱼的嗅觉,激发它对于饵的攻击欲望。这在台钓中尤为明显,台钓中经常使用一些酸臭的添加物,就是使用嗅觉来激发鱼的活性。作为路亚来说,其实也是一样,气味对于与同样会有吸引力,本人一直使用的Berkley软饵就是看中它有气味,觉得这会对于鱼的活性激发有帮助,特别是在钓场压力大、鱼儿活性低的情形下,气味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而且有报告显示,鱼在水体浑浊的情况下,主要是听觉与嗅觉在寻找目标。

5.味觉

其实鱼儿的味觉器官相当发达,鱼儿的味觉,主要是靠味蕾。味蕾分布很广,不仅局限于口,也分布于鱼儿的唇和头,甚至分布于体侧和尾部。在体内除了分布于口腔、舌外,还分布于咽、鳃、食道等地方。味蕾分布的范围因鱼的种类而不同,如有唇须的鱼类,须上就有丰富的味蕾,也有的海洋鱼类连鳍上都分布有味蕾呢。对于路亚来说,味觉主要就是对于饵的口感,这当然主要是对于软饵来说的,硬饵和亮片大都采用三本钩的原因,就是因为味觉不好,鱼儿一咬就反应过来是上当了,会马上吐饵,三本钩可以更瓷实钩住鱼,防止其跑掉。而软饵,大多采用单钩,所以咬食口感尤为重要,如果软饵做的柔软有弹性,那么对于鱼来说要是更加舒适,就饵时间就相对会长一些,这对于钓友刺鱼会有更长的时间,会增大终于的几率。

了解了鱼性,希望大家对于战术调整都能更清楚了,不过这篇文章也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路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如何才能真正把握提竿时机!了解完这些即可


​ “一年练竿,三年观漂”,这句话估计不少钓鱼人都有听过。可能不少钓鱼人会误会这个观漂的意义:并不是真的盯着漂三年看,而是看漂相从不同的调漂方法中总结到提竿刺鱼时机。只要你能真正把握了提竿的时机,那么就算你只用了一年也是一个合格的高手。

提竿时机

不过这真的不容易,很少有钓友能在一年内把不同的调漂方法、不同鱼儿的口、不同的环境下把握好非常及时的提竿时机。总的来说,习惯野钓的人在黑坑会抓不口;习惯黑坑的人野钓总是会提竿过早,而且因为小鱼闹窝频繁抽竿导致腰酸背痛。野钓还好说,平水钓跑铅等死口只要你饵料钓位对了没有问题。

提竿的时机是钓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迟了早了都有可能会刺不中鱼。当然了这样要分野钓和黑坑,野钓只有拉早很少有拉晚 ,黑坑就不同拉早拉晚都有可能被吃到嘴里的鱼儿跑掉。

提竿及时鱼儿不会跑

不过,不管我们如何调漂相同类型的鱼儿吃口的习惯还是差不多,也就是说不论你如何调漂,鱼儿都是那样吃;只要你掌握不同调漂方法对应对象鱼吃口如何反应在漂上的根本就不用在乎该用灵还是钝。下面根据不同的鱼儿的嘴型以及吃食习惯分析一下反应到浮漂上面的动作:

鲫鱼;鲫鱼在底部觅食的时候往往是撅着屁股嘴巴向下吃食,往往它是先往嘴巴里面一吸,然后吐出来(这个过程它确定能不能吃),然后再吸进去开始吃。所以,一般情况下鲫鱼会有两个顿口然后再顶漂(它撅着屁股屁股吃食,嘴巴里面有东西后它会摆正身体,所以就会带动浮漂顶起来)。当然也不全是,有的鲫鱼只有一个顿口,那是因为它在饵料旁边吃到了其他散碎饵料确定可以吃直接就吸进去开始吃,然后就会有顶漂。吃死口之后它会走,如果像下面一点走就是黑漂,上走就是大顶漂。

鲫鱼提竿时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师都要求钓鱼人抓顿口,鲫鱼吸入嘴那个过程就是顿口,只不过第一个顿口持续时间短暂,你要有很好反应能力和经验才能抓到。一般等顶漂或者抓第二个顿口比较好。如果你是调钝,可能顿口会不太明显,比较小的动作,然后顶漂就比较明显了。如果你调钝又没有把铅皮座锁死,而且浮漂吃铅不超过3g的话,鲫鱼的顿口还是很明显的。

鲤鱼;鲤鱼其实和鲫鱼的嘴巴很像,只不过是朝下,但是它吃食的时候身体基本和水底平行,不像鲫鱼一样撅着屁股。所以一般不论你是调灵还是调钝,基本它一口吸进去之后然后就是慢慢黑漂(边走边吸,吸进的时候还在走,所以黑漂居多)。也有可能它吃到个好吃的上浮一点用喉齿咬碎,也会出现顶漂。

鲤鱼基本是死口

草鱼;草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或者连续两个顿口之后黑漂,不管你调的灵还是钝都是如此;又或者是顿口之后的顶漂不动。这也是因为它吸入嘴产生顿口,然后到嘴里之后他会边走边吃造成黑漂或者顶漂。

草鱼的话看你如何调漂,如果是调灵,大概有40%概率会顶漂;如果你调钝,那么顶漂的几率大概不足20%。不管如何,钓草鱼的时候你看到顿口之后就要立马握竿,后面不论是顶还是黑,都要杨竿刺鱼。

草鱼大多死口

有的鱼儿吃食是靠吸(鲫鱼、鲤鱼、鳊鱼等),有的是靠刮(鲮鱼、清道夫)、有的是靠啃(罗非、吉利慈鲷)。你只有了解目标鱼的嘴型才能知道它吃食的时候如何反应到漂相上,就比如鲮鱼很少出顿口(如有有都是比较大,而且你钩子饵料小;或者根本就不是鲮鱼的口,被其他鱼嘬了一下)。罗非的顿口就很轻,而且抓顿口很难抓住它,只有在上升过程中的一个小顿口概率才比较高。

所以,你只有最够了解你的对象鱼的嘴巴形状以及吃食习惯,你才能非常精准的把握抬竿时机。这种经验虽然可以通过“观漂”总结出来,但是你了解原理之后再去实践的话会好很多。总之调的越钝动作反应到漂上的幅度越小,因为它牵动浮漂之前要牵动铅坠;你调的越是灵敏动作会放得越大。

抬干的时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讲讲哪些因素会影响你抬竿的时机,你要根据当前的情况及时调整。

饵料的软硬也会影响抬竿时机

总的来说就是饵料太硬的话,你不能抓口,抓口很有可能把饵料从它嘴里抢出来,因为钩子刺不穿饵料,也就无法刺穿它嘴了。硬的饵料鱼儿要在它嘴里吞吐几次,总有一次再吐出来的时候挂住它。软的饵料就不用,尤其是在水底呈絮状的,它们吃了只会几乎就会马上咀嚼,感觉又钩子(异物)之后才会吐出来,再次之前早就被拉上去了!

吉利慈鲷

温度也会对你的提竿时机产生影响

如果是冬天温度低鱼儿的活性不搞,它可能吸一次没有吸进去,要反复吸好几次才能到嘴里(冬天嘴巴张的没有那么大),所以更需要一点耐心才行。以前蓑笠哥建议钓友冬天钓死口,被一些黑坑“大师”怼得很惨。但是只要你试一试,哪怕你试一次你就知道所言非虚,冬天的鱼儿的感觉疼痛的细胞远没有夏天时候敏感。

小鱼闹窝也会影响你抬竿的时机

如果小鱼太闹,你要是调的又灵那么你按照以往的抬竿经验可能会累死也抓不住几个口。因为小鱼比大鱼的口更像大鱼口!小鱼不论是:顶漂、顿口、黑漂、颤漂、斜拉票都能给你整出来。你以为是拉早了或者拉晚了,其实都不是,只是我们自己想多了!真实的情况是小鱼在下面闹,是的没错!就是被小鱼耍了!

钓小鱼也不错

不管如何调漂,出现下面的漂相都应该果断提竿刺鱼:

顿口之后的顶漂;

较慢顶两目后停止;

突然黑漂等一秒、小鱼太闹等三秒;

连续两次顿口后顶2目以上不动;

漂缓慢斜入水;

顶起来一点然后颤漂;

顶起来几目之后缓慢黑漂;

无征兆慢慢黑漂;

春季野钓全攻略,抓住时机钓更多的鱼


春天出钓的最佳时间是比较温暖的时间段,比如说上午午9点至下午16点,因为在这段时间里,阳光相对比较充足,因此水温会高一些,鱼儿就会比较活跃。现在这个季节,完全可以去野钓了。另外春季是一个天气状况不太稳定的季节,很多时候会有大风大雨,这就给我们垂钓带来了一些困难。

春季钓鱼在早春的时候,每天的气温、水温还是比较凉的,像我们北方在早春的时候一般都会以钓鲫鱼为主,鲫鱼刚刚度过寒冷的冬季还需大量补充蛋白质。素饵在早春的垂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而使用细如火柴梗的红蚯蚓饵和鲜红的红虫饵更能投鲫鱼所好,因为早春气温低,鱼儿食欲差,对鱼饵味道比较挑剔,使用鲜活的红虫饵、红蚯蚓饵穿上钩后,在水中不断的蠕动能起到刺激和逗鱼上钩的作用(但使用蚯蚓饵挂钩时不能跟夏季似的用整条蚯蚓挂钩,春季鱼口弱而小可将蚯蚓剪成1cm左右的小段穿钩,钩尖微微露出,否则鱼吃到蚯蚓吃不到钩,信号明显也提不上鱼来)。

春季钓鱼钓浅不钓深,太阳升起之后,浅滩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上升快,这时的鱼儿会游向浅滩处活动觅食。在通常的情况下,早春除钓早、晚的深水外,其余时间应钓浅水部位。这种钓浅不钓深的钓法,是根据这个时段的气温变化和鱼儿的活动规律来决定的。下钩之前选择合适的钓位尤其重要,钓位选择好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鲫鱼有集群活动的特点,喜欢在草丛、芦苇、蒲草、木桩、乱石中游弋觅食,所以钓位要尽可能的选在这些地方,钓鲫鱼时会有效的提高上钩率。

春季钓鱼的时候,窝料必须要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打窝、做窝,因为此时的鲫鱼不像夏季似得,打上窝料不过一会就能引诱过来,春季的鲫鱼最少要等上半小时方能慢慢聚集到钓点上,故有早春食等鱼和暮春鱼找食之说,大家一定要记牢。找好钓点后,就要先撒窝料将鱼引来,打窝为了能让诱饵窝料更集中,尽可能用推窝器把诱饵窝料轻撒在钓位上,做好记号。有时候钓点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钩,但又可以看到有鱼儿活动,可将草挑开一点,洞口有小碗大即可。自然形成的间隙叫天然窝子,不要刻意去改变,往往近岸钓起的大鲫鱼正是从这不起眼的草缝里钓起的。为提高上钩率,可多做几个窝子,诱饵窝料一次不要撒的过多,过多让鱼吃饱了,反而不会积极地咬钩,也就失去了诱鱼的目的。

早春的时候水温较冷,为了提高灵敏度,我们需要选择细线组、小钩、小号漂、小坠来作钓鲫鱼。手竿还需要选择调性较软的手竿,这样可以更好的护线,不易脱钩跑鱼,提竿以钓第一信号为宜,第一信号是指鱼儿把钩吸到嘴里还没等吐出来的一瞬间,传递到浮漂上是轻微地上升后向下有力地一顿,仿佛浮漂突然掉下去一样,尺距在半目左右。由于鲫鱼吃食的习惯一般是先触后入口,然后向上游动,因此浮漂轻托一定幅度(1目左右)的时候也是提竿的较好时机。如不及时提竿,抓不住第一信号鱼儿稍感不适很可能吐钩而去,影响渔获量,浮漂轻微地较慢地上下抖动不是鱼咬钩的信号,不宜提竿,当然,出现送漂、领漂、闷漂等也应及时提竿。

以上这些是春季钓鱼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对钓友们有帮助。

了解鱼类吃饵习性 掌握浮漂调灵与调钝


鱼儿就饵,拉动鱼线,带动浮漂,讯号传递至钓者眼中。鱼儿对钓饵的动作不同,漂讯就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只有了解鱼儿的吃食习惯,才能正确读漂。首先要了解浮漂本身的动作,浮漂本身的动作不是鱼讯,浮漂落水后一般有正常的起身直立、然后下沉一点再返回原位,最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在守钓过程中,如果浮漂出现了上顶、下顿、不停地颤动、走漂、没入水中等动作,一般扬竿即可中鱼。这些非浮漂本身的语言,就是我们要抓住的鱼讯,读漂准确上鱼率必高。那么要想读漂十分准确,我们必须首先了解鱼儿的吃食习惯,因为鱼儿怎么吃饵,浮漂就有怎么样的反应。

一、了解鱼儿的吃食习惯

鱼儿吃食有时很直接,有时又很繁琐,总的来说分为几种具体的动作。

一是嗅探,尤其是被钓滑了的鱼,它们发现钩饵后并不会马上吸食,而是在钩饵旁边挨擦嗅探,游来游去并不离开。有时只是轻轻地吸在嘴边品其味,并不直接吞下,接着又吐出钩饵,如此这般地不断试探。还有些鱼如草鱼与鲤鱼,还喜欢触碰钩饵,或者用嘴去拱,不停地在饵团周围嬉戏玩耍。

二是吞饵,嗅探结束后,水中鱼儿觉得是可以果腹的安全食物,就会吸食入嘴并一口吞下,吞饵的时间就是那么一刹那,比较迅速。

三是吞饵后准备离开,鱼儿吞下了钩饵,不会长时间停留原地,吞饵后一般会抬头或者转身准备游向其它地方。

四是游走,鱼儿完成了嗅探、吞饵与转身的动作,就准备像平时一样游向他方继续觅食,往往此时鱼儿才感觉异样。

这四种动作并不一定全是按这四步程序进行,比如生口鱼在腹中饥饿觅食活跃时,就会一口直接吞下钩饵。再比如有时鱼儿正准备就饵,突然听到不正常的动静,就会吓跑而丢下钩饵,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保持钓场的安静,再就是要中鱼后立即将鱼引出窝点。

二、根据吃食习惯调漂

鱼儿吃食的几个动作都会通过浮漂表现出来,所以钓者要根据鱼儿吃食的习惯动作来调漂。调得灵或钝的状态不同,都要了解浮漂反应的动作特点,以便准确识别鱼讯,确保钓效。笔者比较赞同根据浮漂的浮力调灵或调钝的方法,将调目调小一点让其剩余的浮力不多,从而灵敏度越高;调目大一点则浮漂剩余的浮力越大,从而灵敏度越低。

一般情况下浮漂调得越灵,鱼儿就饵的动作反应得越不明显且十分紧凑;浮漂调得越钝,鱼儿就饵的动作越清晰且十分松散。钓者观漂时就要注意灵或钝的情况下鱼讯的区别,读漂时就要十分细致。

三、灵与钝的选择

浮漂调灵之后调目必定减少,剩余的浮力就不大了,所以挂饵的重量大小一定要准确,不然即使是鱼儿在嗅探钩饵,也会出现中钩的漂相。换句话说,调灵之后,鱼儿在水下的嗅探、吞饵与转身的漂讯区别很不明显。因为鱼儿的这三个动作都会比较灵敏地传到浮漂上,显现出来,所以读漂时很难加以区分。至于怎样区分,就需要反复地实践与观察,才能将其微妙的差别了解清楚。

再就是如果在调目范围之内,仍然是空竿较多,我们就必须增大钓目而钓钝,一直增大到有鱼讯即可。此时一般是双钩卧底而子线没有绷直,本人不喜欢抓鱼儿就饵后游走的老口,因为抓老口容易造成很迟的提竿,鱼儿在游动之中突然被刺,一定疼痛难忍并十分惊恐,就会拼起命来挣扎,不仅容易断线跑鱼,还会吓走窝点中的其它鱼儿。所以一般不提倡抓这种老口,抓老口一般是对付被钓滑的鱼或糗鱼时用的。如果在调目之内没有鱼口,我们就必须重新调漂,适当剪掉一点铅重来调钝,直至能上鱼才算调好,不放过任何中鱼的机会。

总结,垂钓时不要为了调灵而调灵,为了调钝而调钝,必须根据鱼儿的进食习惯来调整,灵与顿之间只有漂讯与中鱼相互吻合才是最佳的状态。有漂讯但空竿多,就表明没有调到最佳状态。漂讯随鱼情而变,不能简单地固定调几钓几,只有根据鱼儿的吃饵习惯,并注意鱼口的变化,灵活调漂,才能找到最佳的状态。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了解鱼类水层的变化 才能够钓更多鱼》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抄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