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鱼线技巧。

资深钓友为大家分享鱼线的选择,鱼线颜色的选择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鱼线的颜色与获鱼量是有关系的,现在世面上的鱼线什么颜色的都有,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面对这种情况,究竟哪种颜色的线好用、效果最好呢?今天,本人就结合自己平时的钓鱼情况谈点小小看法,对与否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就光谱与水的关系来看,由于红色进入很浅的水层便被吸收,而黄色和紫色能透入较深的水层,所以,鱼类对红的颜色不大敏感,而对黄、蓝、紫、绿色较为敏感,其中绿色因与水草颜色相同,虽敏感,但并不反感。也许要问:鱼类对红色不敏感,那么为什么红色蚯蚓钓鱼最灵呢?据日本松崎明治所著《钓技百科》中记载,蚯蚓诱鱼主要靠其丰富的蛋白质和体表粘液气味刺激鱼的嗅觉、味觉而奏效的。如果说在漆黑的水底鱼能识别颜色,那是不可想象的。至于说蚯蚓数红色好,可能是错觉。

从现象看,力求线色与水体颜色相一致或相接近,效果好些。比如水质较清用透明白线,水质较浑用灰线,绿水或水草塘里用绿色线,将不被鱼儿看成异物而回避。

有些海竿钓者有这样的验:红黄绿色相间的花线比白色线上鱼多,而且两者相差很悬殊。据分析,花线在水中可能给鱼以错觉,不以为是实线物体。另有砣钓者发现:在并排撒入多条白线的情况下,往往靠左右边缘的线上鱼多。究其原因,鱼类可能有不越横线的习性。如果这一条理由存在的话,就进一步证实了花线爱上鱼的经验是正确的。当然,这也许同水质水色有关,不一定适用于一切水体。

感谢钓友的精彩分享,希望能对广大钓友提供帮助。

编辑推荐

根据目标鱼选择鱼饵 饵料的味型与颜色分析


现在的一些商家为了买东西,把饵料的作用夸得是了不得,一些所谓的配方秘制都是百年传承的秘方,或者科学院院士的科技结晶。哪有那么神奇啊,鱼饵确实有技术含量,也有效果,但是红薯块和蚯蚓也不是钓不上鱼。

饵料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不存在说一种饵料适应所有的情况,首先是饵料的选择必须是适合目标鱼的。好的钓者必然也是好的厨师,不过是给鱼儿做饭的厨师,而有的鱼喜欢川菜,有的鱼喜欢鲁菜,要根据目标鱼的倾向选择鱼饵。

有些鱼饵虽然我们闻不到味道,但是放入水里以后,就会吸引到对这种饵料感兴趣的鱼儿。这里面有一个味道上面的差异,另外还有关于颜色刺激的差异,这些经常钓鱼的老钓手都有自己的诀窍。一般来说鱼儿对绿红黄白这几种颜色比较敏感,这些颜色在鱼眼里面的刺激更加的大。

不论是黑坑还是竞技,或者野钓,灵活的使用饵料是成熟的钓手的必备技能。什么饵料就要专攻什么鱼,一种饵料上面有多种针对其他鱼的饵料成分,绝对是一个大忌,反而是什么鱼都不喜欢来吃。还有就是不要死板硬套的使用鱼饵,不存在说所谓的鱼饵的天然属性针对某种鱼。有些厂家对于饵料的分类,并不代表现实世界里面鱼儿都会分得这么清楚。一种饵料不要有多种针对成分,和不要死板硬套的制作饵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最终的鱼饵制作应该是慢慢调配出来的,不要想走捷径。

鱼儿的口味往往受到季节的原因影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鱼饵也是各有不同的。比如夏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味道比较重的饵料,或者说比较香甜的饵料,这是因为夏天的鱼都喜欢躲在深水区度过炎热的夏天,想要鱼上钩就需要味道足够的吸引人。常见的比如丁香酒泡大米,然后玉米粉或者麦麸炒熟,加上一些蜜蜂等比较甜腻的东西,做出来的窝料味道非常的浓郁,在水里的影响范围可不是一般的广。

冬天的时候注意饵料的雾化情况,夏天要着重看饵料的反水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技能。还有中国南北地区的差异,吃个豆腐脑还有甜咸党论战呢,鱼儿也有腥香口味的变化。从大范围来看南方的鱼更加偏向香味,鱼儿喜欢要一些想起比较重的鱼饵,而北方更热爱腥味比较重的鱼饵,香味比较重反而不好。

钓鱼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些钓鱼发烧友来说,有的人全国各地的钓鱼,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会重新配置饵料的。而且一些厂家的销售情况也是按地域分布的,某个产品在某个地方销量更好,这都和当地的鱼类喜欢口味有关。还记得前些年喜欢夜钓大家都喜欢用电子漂,现在又变成了蓝光灯,用夜光棒的基本上很少了。

钓鱼的方式是越来越独特了,不同风格的钓鱼方法都是利用的很到位,连鱼的趋光性都得到了科学的发挥,以后像我这种靠感觉的钓手是越来越少了。

不同饵料颜色对诱鱼的影响


刚接触钓鱼时钓鱼人往往只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去钓鱼,不讲究方式、方法,所以常常是开心而去失望而归。随着经验的积累在垂钓时开始讲究一些方式方法,会考虑垂钓当天的天气、水域的水情、鱼情等因素。其实,饵料颜色在引鱼性上也有影响。下面我们分析五种颜色的诱鱼影响。

一、深褐色、咖啡色的饵料

鲤鱼时属于杂食性鱼类。长时间在水底、河流弯道处等地的淤泥中寻找食物,所以会比较偏爱深褐以及咖啡色这两种颜色的饵料,而经过发酵后的酒糟、菜籽饼、烘烤过得麦麸这些饵料对于诱鱼性效果会很好。

二、黑色、暗红色的饵料

这样颜色的饵料种类较多,例如:猪肝、芝麻、商品饵、螺蛳肉等等,这些类型的饵料有着天然的颜色,对鲤、青、鲶鱼的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三、白色饵料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对白色饵料比较偏爱。尤其是草、鲫、白鲦鱼比较偏爱于白色的饵料。如:大麦、面粉、玉米面调制而成的饵料颜色接近于白色,有着不错的诱鱼效果。而一些有经验的钓友们会在原本不是白色饵料得饵料里加进去一些白粉,给饵料上上色,染成白颜色。在一些水质好的水域以及在水深处钓鱼时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绿色饵料

以小草的颜色为标准的草绿色饵料。可能是因为鳊鱼、草鱼常常以菜叶、青草、树叶等物品为食物的原因,所以草鱼、鳊鱼特别喜欢草绿色这个颜色。知道鱼的这个特点之后,很多厂家会在制作商品饵的时候,在里边放进去海藻、水藻这些绿色的的植物,让饵料的颜色与天然的草绿色相差不大,用以迷惑鱼的,使其放松警惕性,会放心大胆的吞钩,中鱼率会大大的提高。

五、淡黄色的饵料

一般小米,玉米粒磨成粉后是淡黄色的。那么以这样颜色的原料为主饵经过加工完成之后制成的成品饵,在市面上已经源源不断的出现了。使用这样的饵料在水质好的水域里以及水质浑浊的水域里钓鱼时,鱼可以在距离很远的时就可以发现饵料,并吸引它们前来咬钩。而且鲫、草、鳊鱼,这些鱼类也比较偏爱淡黄色的饵料。

浅谈饵料颜色的诱鱼作用


刚入门的钓友往往不懂得老天爷最大这道理,出钓的时候从不看天,因此老当空军。而有一定经验的钓友学会看天,在好钓鱼的天气里出钓,在不好钓的天气休竿。但出钓时,有时钓友发现,同一个钓位,自己钓得还没朋友多,这时候排除钓具不当的因素,就可能是饵料的问题。

钓友们想必都知道,饵料味型和状态对诱鱼上钩的影响非常大,如果饵不对味不适口,那么就很难中鱼,空军也就成了必然。不过,纵使味型对了,状态适口了,如果没有对路的颜色,这个饵料的诱鱼效果发挥也会受到一点影响。下面就饵料颜色的诱鱼作用来简单的谈一下吧。

鱼是有视力的,但鱼眼的特殊结构决定了鱼是天生的近视眼。加上水本身的透明度比空气差,鱼在水中不会看得很远,多数鱼只能清楚地分辨1米以内的物体,它们能看到的最远距离顶多也不超过10米15米。但是,因为鱼能借助水的折射作用看到空气中的东西,所感觉到的物体距离比实际距离要近得多,所以鱼能较早地发现岸上的情况,能感到人在水边的影子,也就是为什么钓鱼动作要轻的原因,且因为声音在水中依然能够传播,钓鱼时还要安静。

更重要的是,当你窝里有鱼,鱼星不断,却吃饵不猛,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你手饵的颜色不醒目,不醒鱼目,它光闻见味却看不见饵团!所以不注重饵料颜色的钓友绝对可以叫做瞎钓。

鱼喜欢什么颜色?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的科学数据,以下说法只是根据本人的经验结论。

鱼能看到并喜欢的颜色依次为:红色、绿色、黄色、白色及相近颜色。(说明一点:我们看到的红色,由于水的折射作用,鱼看到是黑褐色、咖啡色)。

水清的水体以桔红、藤黄、朱赭等暖色为好;水浑的水体偏白色为好。

这也是过去为什么丸九三色鲤在实钓当中使用比较多的原因(很多钓友虽不明白原因,但就是觉得它好用)。当然,大荒和无双也很多,但除了成分因素(其实荒食和无双是类似的一种东西,都是鱼粉和藻类的混合物,只是工艺不同做成的状态不同)外主要还是用它状态,而三色鲤就是在起关键的颜色诱鱼作用。

小日本固然聪明,懂得科学研究、善于把饵料做成五颜六色的,更受鱼的喜欢。但中国人更加精明,早已学会模仿甚至超越,也完全可以把饵料的颜色做的更加五彩缤纷,同时,颜色、味型、状态也做到了合理的搭配。从实际上讲反而更适合国内的鱼情水情,所以,提醒钓友不要盲目迷信丸九或其他进口的饵料,适应符合鱼情才是根本!

总结:

各位钓友在垂钓过程中,味型与状态之上,一定也要注重饵料的颜色,才会调出一款到位的、鱼儿疯抢的钓饵。

如何选择钓鱼鱼线 选择钓线的三大标准


鱼线是钓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钓友们应该悉心挑选。市面上的鱼线产品五花八门,有十几元一盘的国产货,也有几百元一盘的进口货让钓友们看得眼花缭乱,对于选什么样的线更是傻傻分不清啊。那么,究竟该如何挑选到适合自己用的鱼线呢?老憨觉得起码应该从颜色、粗细、质量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颜色

对于比较讲究的钓鱼人来说,选择鱼线的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鱼线是否会惊扰到鱼。一般我们要选择透明的或者和水色接近的颜色,尽量让鱼察觉不到。

如果在清澈的水域作钓,我们尽量选择透明的鱼线;如果在绿色植物比较多的水域钓,我们可以选择透明的或者与水色接近的水绿色鱼线;如果在水体比较浑浊的黑坑钓,我们可以选择透明的或者与水色接近的咖啡色鱼线。(ps:透明鱼线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只是因为透明线不易被人眼识别,所以为了照顾钓鱼人的感受,商家一般都不把主线做成透明的。一般子线做成透明的比较多。)

2、粗细

所选鱼线的粗细应该由主攻的鱼种决定,大鱼用粗线,小鱼用细线。ps: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细一些的线,将钓线对鱼的干扰降到最低。

具体选择多粗的呢?钓友们可以参照商家给出的鱼线号数选择参照表。ps:就我个人而言,野钓的话我一般选择1.5主线搭配1.0子线,大小鱼兼顾;钓黑坑我一般选择2.0主线搭配1.5子线,主钓黑坑鲤鱼。

3、质量

鱼线质量的好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①拉伸强度(是指鱼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②结节强度(是指鱼线打结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③切水性(切水性越好,鱼线入水下沉速度越快。不过切水性增强的同时鱼线比重也会变大,比重过大会导致浮漂无法校准。);

④耐磨性(是指鱼线抗摩擦能力的强弱);

⑤软硬度(是指线所拥有的柔软度);

⑥延伸度(是指鱼线受力后自身形变的幅度,和鱼线的韧性相关)。

一般来说,好的手竿主线标准是:拉伸强度高、结节强度高、切水性适宜、耐磨性好、延伸度低;好的手竿子线标准是:拉伸强度高、结节强度高、柔软、延伸度高(钓大鱼)/延伸度低(钓快鱼)。钓友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选择性能适宜的鱼线。

在选线的时候如果把以上三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基本上就可以选出适合自己用的鱼线了。本文写的粗浅,不知道钓友们选鱼线的思路清晰了没有?如果还是有点迷茫,那就直接买品牌鱼线吧,质量相对有保障,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鱼线使用和如何选择鱼线以及子线长度分析


在竞技场上经常会发生这样一个现象:当一场比赛结束后,没钓好的人问那些钓得好的人。用的是什么味型的饵,再一个就该问到线组了,可想而知线组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线又是线组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好用线技巧显然十分重要。

问:钓鱼人都知道,传统钓的线组和悬坠钓线组有着很大区别。那么在悬坠钓时,我们在搭配线组时,主线和子线应该遵循哪些用线的基本规律?

答:常用悬坠钓组的钓线分为主线和子线两部分。主线是指铅坠以上的钓线,又因其存在着入水与不入水部分的区别,有水线与风线之分。子线所指是铅坠以下直接绑扎钓钩的那部分钓线,它是并列的两根,一短一长使钓钩呈现一高一低的组合形式。它在水中的状态与传统钓组不同,可以随钓法的变化而变化;或并列悬垂水中,或前后跨腿支开,或一直一曲,或两子线并曲。正常情况下,主线要硬一些,线径也相对粗一点。这是因为表面经过了镀膜处理,目的是增强切水性和耐磨性。何谓切水性?就是钓线从纵向切入水体的性能,对钓组来说主要是入水快、抗水流、不易造成弯曲等。子线因钓法不同有两种要求,一是拉饵钓浮:钓半水要求它直,不妨稍硬一点;二是拉饵钓底:钩在水中的行程长,两钩触底前要有一定摆幅生成钓饵的动态效果,沉底后又因鱼情不同产生漂尖的迟钝和灵敏反应,或曲或直关系甚大,是否柔软而有强度很重要。

问:鱼线在实际垂钓中,它的自身特性在使用中都有哪些特征,和钓鱼有什么直接关系?

答:凡是鱼线都有延伸率。在一定负荷下,尼龙丝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延展效果。如果主线的延伸率高了,钓大鱼越钓越长,则两子线在水底的弯曲随之增加,鱼讯反应延误了,漂尖由钓灵敏变成钓迟钝。所以,选择主线要选低延伸率的。相反,子线延伸率较大就不是坏事。子线的线径比较细,又短,当鱼的挣扎力传到主线和钓竿后,子线的延伸性就成为韧性,缺点变成优点。许多人用极细子线的线组钓上大鱼,归功于钓线强度,其实是误解了钓线性能,把韧的特点当成强度了。延伸率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延展后的钓线容易卷曲,在超负荷发挥一次后续钓一条小的鱼,子线就断了。

凡是鱼线都有吸水性。有时候钓着钓着,浮漂从3目变成了2目半,这沉下的半目就是钓组吸水造成的,当然也包括钓线吸水在内。但钓线吸水并不都是坏事,尼龙钓线因分子结构不同,在吸水率上有很大差异。当我们抛出钓线,有的会久久浮在水面上,不压下竿尖,钓线不能下沉;有的钓线只要抛钩后稍稍往后一带,就自然下沉了,所以对钓线吸水要一分为二,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性。

鱼线有记忆性。弯曲后即使拉直了也会留下痕迹,有些超柔软的子钱还会形成螺旋状,挂饵后垂直,失去饵重即恢复卷曲。

抗弯和抗卷曲是钓线的重要性能之一。一般来说,硬的钓线不容易卷曲,柔软和有延伸性的钓线都难免卷曲和生成记忆效果,应根据钓线特性区分主线、子线。在竞技钓鱼中,已普遍认同钓线趋细,但在选择钓线时不要被包装盒上的规格说明所迷惑,以0.4号钓线为例,有的标明线径0.105毫米用游标卡尺一量就不对了,同样的0.4号钓线,品牌不同,线径误差悬殊很大。

问:通常在什么时候子线要用得硬些,什么情况下要用软子线?子线在下沉的过程中,软硬子线和下摆幅度有关系吗?

答:子线越细抗弯性越差,越软越容易弯曲,还会绞在一起成麻花状。有的子线韧性不错,但刮鱼脱钩就不行了,一刮就打弯。选择子线要综合考虑钓法、上鱼速度和气温等因素,若是直接飞鱼上岸,可以用软而有韧劲的;上鱼速度达到一小时七八十尾,不妨选择硬一点的;冬天和钓猾口鱼应该是越细越软越好。许多人以细和软作为选择子线的标准,但却忽视了钓组的运动状态和鱼情。线软摆幅差,当坠先于两饵下行到浮漂垂直位置时,受浮漂浮力的牵制,铅坠下行速度减缓而两饵沉速不减,会造成子线落在铅坠上,导致钓目失准。若子线较硬,则受阻于铅坠时会一滑而过。鱼类在水中生活,有突袭动态饵的天性,让两饵在触底前呈现动态可以争取更多的咬钩机会。子线太软,从理论上说可以随铅坠的摆动而有一定摆幅,但钓组作钓灵敏时,下钩触底会受水底摩擦力的影响而失去摆幅。子线硬一点,虽然同样受阻于水底摩擦力,但超出上钩长度的那段子线不会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钩摆幅的带动下仍会随坠的摆动惯性继续运动。从钓底时鱼吸饵的情况来看,软子线上钩中鱼的概率高于下钩;硬子线则上下两钩都中鱼,下钩中鱼的比较软子线要高得多。钓浮、钓半水,子线硬一点摆幅更大,若是拉饵钓浮,子线软硬就更要重视。

问:现在竞技比赛用子线很长,有的都在40厘米以上。是不是子线越长就越好呢?配子线的长度以什么为依据?

答:子线长度在悬坠钓法刚刚传入的时候,通称长脑线,从20余厘米到30厘米,感觉是长比短优,理由是长了摆幅大。但竞技钓鱼的实践否定了这一点,长是有限度的,并非是越长越好。确定子线长度的通则是:鱼从小到大,子线由短到长。鱼小,子线可以短一点,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鱼大,子线适当长些,从20~30厘米,应视鱼的食相而定。子线的长短还与它的软硬有关。子线太软,大鱼游过来,其产生的水流水压变化就会引起线晃动,浮漂出现细微信号,判断是小鱼,错了!是大鱼,有信号并不代表饵已入口。一段时间内鱼咬钩很快,钩下去就有鱼咬,.在高密度鱼情中抢速度,子线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棱两可的信号,两饵迅速到位有益于获得鱼讯规律。另外,扬竿后抓线脱鱼是短子线优于长子线,短,抓得准,脱钩快;反之,抓不准,鱼带着子线蹦跳,如果突然脱钩了,还会造成子线缠绕。钓大鱼、糗鱼或钓咬钩频率不高的鱼,子线宜长,以动态和摆幅产生争饵效应。如果是钓快鱼,子线过长则影响钩饵下沉速度,会出现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