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没口。

专指某个水域中的鱼经常吃某种特殊的饲料或长期吃钓鱼人特意为调鱼口而专门配制的饵料,造成偏口。在这种水域中钓鱼,必须使用鱼常吃的饵料,否则很难钓到鱼。

鱼偏口的原因

水库和池塘的鱼偏口大家好理解,这个往往是由于饲料的投喂所引起的,比如一个水库长期投喂颗粒饲料,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用这种饲料粉碎或者用水化开后加拉丝粉钓效果就很好,

对于野钓来说,引起鱼类的偏口现象不光食物本身的原因,还有水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过多的施用化肥促使藻类和微生物繁殖以保证鱼群的食物供应,而藻类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必然造成水体浑浊且伴有异味,同时也造成了底层目标鱼觅食的两大感觉器官(视觉和味觉)的钝化。发现食物的能力自然会降低,那么只有加大对其觅食感觉器官的刺激才能提高上鱼率。

岸钓偏口鱼

选钓组:

岸钓偏口鱼应本着结实耐用、抗拉强度达到岸钓要求的钓具为益。最好选择为2.7米以上的远投超硬强度的海竿,配中、小型旋压式绕线轮,碳纤维线0.35毫米以上储线应在100米至150米为佳,铅坠可根据当日海浪.海流而论,要多准备80-150克的铅坠。

因为偏口鱼的嘴很小且有尝饵的习惯,所以应尽量选择钩门窄小且尖的鱼钩。钓组匹配应为坠上双钩的形式。

引逗:

垂钓时将钓组大力抛出支好竿子后,即可静等偏口鱼上钩。如果在长时间内没有鱼讯,这时应该采用引逗的方式,即不断的将钓组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使线带动钓组不断的小幅度撞击海底,使鱼饵在水中上下摆动,已达到诱鱼的效果,如此多次反复提拉定会让偏口鱼中钩。

偏口鱼吃饵习惯

当它发现鱼饵后,不是急于吞饵而是会有个尝饵的过程,它会把饵食吸人嘴中观察其有无危险,饵食是否合口味,这个过程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它确信没有异常后会吞饵游走,这时鱼竿会瞬间抖动或弯曲,即可大力扬竿。

扬竿后要及时、快速的收线,这是因为偏口鱼在上钩后会负痛下潜力图贴近海底,一但让它的阴谋得逞会立即贴近海底的礁石上,随即会从体内分泌出又粘又稠的液体,把自己牢牢地贴在岩礁上,这时你再用力拉扯也无法将它从岩礁上分开,直之断线折钩为止。

因此偏口鱼上钩后一定要快速收线,不要给它喘息的机会,使其不能接近海底。

精选阅读

浅析鱼性偏口是如何形成的


不同的鱼种喜欢吃的食物不同,荤素有别,味型有异,这很正常。但也有些鱼吃食就不够正常,也就是它们形成了偏食的习惯。

这种习惯不是偶然形成的,鱼本身有自己喜欢吃的味型,那么只要哪里有食物它们就会游向哪里,但是时间久了,这些鱼常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觅食,就难免形成只吃某种食物的习惯。这种习惯跟小孩偏食是一样的道理,最爱的是当初的味道。

一、鱼的觅食习惯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改变

鱼的觅食习惯首先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再则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鱼种先天就有最爱吃的食物和最爱的味型,比如草鱼喜欢酸味,鲤鱼喜欢甜味,大头鱼喜欢酸臭之味,这种特性一般很少改变。

但即使如此,这些鱼种在不同的季节,口味还是有所改变的,比如多数鱼种在春秋两季喜欢吃荤食,而在夏秋两季则吃比较清淡的素食。最后是地域不同,鱼的口味不同,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鱼儿爱吃酒糟窝料,而四川一带的鱼儿喜欢吃曲酒糟窝料,而再往南到了浙江福建一带,鱼儿爱吃的是红酒糟窝料。

二、池塘投放的饲料让鱼有了依赖性

尤其是池塘中的鱼,塘主投放什么饲料,鱼儿别无选择,只有一直吃到长大,久而久之依赖性就形成了,或者说吃食的习惯就养成了。举例来说,食性比较凶猛的黑鱼与鲢鱼,如果是在自然水域中生存,它们一般就以捕食小鱼小虾为生,但在养殖池塘中的这类鱼,天天吃的只有偏动物蛋白型的颗粒饲料,时间一长便习惯了,其它食物也就不再感兴趣了。

所以在养殖池塘施钓,就要想尽办法搞清楚原塘颗粒是什么东西,实在搞不清楚,也要尽量与原塘颗粒相近。用原塘颗粒做基础饵,才最适合鱼儿进食的习惯与味型。

在程老师的经典案例中就曾提到过这一点,一次,某鱼塘,塘主故意将原塘颗粒堆积在池塘边,钓友们就都采用这种原塘颗粒施钓,结果大家基本上都不能上鱼。程老师就起身去溜达,偶然看到屋后的猪圈,发现了猪吃的饲料,灵机一动,搞了一点猪饲料,回到塘边开始施钓,没想到竟然连中大鱼。钓友们纷纷围观,塘主也感到莫名其妙,程老师也假装仍使用原塘颗粒施钓,搞得大家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一经典案例说明,原塘颗粒对适合鱼口是多么重要!此处的鱼只认猪饲料而不认塘主伪装的原塘颗粒。也告诉我们多多观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三、施钓者投放的饵料也会改变鱼的吃食习惯

施钓者经常使用某种饵料打窝,时间一长也会改变鱼的吃食习惯。

笔者所在的区域有一条小河,常有很多人在此施钓,大多都是用酒米打窝,而且打窝量还不小。长时间里鱼儿都在寻着酒米味儿进食,料想其它饵味它们也不感兴趣了。如果钓者偏要投放其它类型的窝料,一般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的。有钓友不相信,于是挂蚯蚓去施钓,结果钓效平平,反而不如挂饭粒或面食的效果好。

鱼的进食习惯一旦养成,对其它食物大多不太爱吃,但如果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人为地只投放一种食物,鱼儿的习惯也会被迫地发生改变。运用到实践中,在水面较大的自然水域,就要连续多天地打窝诱鱼,而且投放量也要大。连续几天打下几十斤的窝料后,最后一次去反而无须打窝,就可下钩施钓,钩饵一入水往往就有鱼儿吸食,而且此后上鱼不断。这说明,鱼儿也是吃惯了的嘴,跑惯了的腿,结果小命就跑丢了。

四、鱼的吃食习惯引发的思考

以上对鱼的吃食习惯的阐述,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钓者,到达每一个钓场,都要十分细致地做好实地考察,看看地形与水情,多多打听水域的鱼情,多听取常在此施钓的钓友的建议。多想办法搞清楚水下的鱼儿平时吃的是什么饲料,一切都为适应鱼的口味而努力。

调性偏软的鱼竿如何钓大鱼


软竿的优点就一个字软。用较软的钓竿,遇到大鱼时也会因鱼大而抬不起竿来。但这时软竿发挥出了它的软功优势。软竿自身先弯腰,竿的后半截已扬起来,似一张大弓。这软竿看似柔弱,其实它自上到下,一节比一节有力,越往下其承受力强。大鱼遇到这种竿有力使不上,最终被软竿降伏。所以有些钓友喜欢用这种竿,钓上大鱼可尽兴地逗鱼玩。

1、浅水钓鱼

若是水位比较浅的水域大鱼数量比较多,用软竿垂钓效果是非常好的,可以用四六调性5.4米长的手竿,钓线可搭配1号的主线和0.6号的子线,钓钩可用2号伊豆钩,这种钓组和线组钓大鱼可以说是非常的细软,但是就算碰到十斤左右的大鱼,只要利用好软竿的优势,把风线绷紧,在大鱼中钩时虽然钓竿很软杆稍抬不起来,但是杆身会弯曲,利用钓竿优秀的弹性能够把大鱼的拉力和挣扎力化解,从分发挥软竿的柔韧性,只要手法得当力度使用巧妙,大鱼遇到这样的软竿几乎很难逃脱被抓获的命运。

2、深水钓大鱼

不管使用哪种调性的钓竿,在垂钓之前都要认真掌握其性能,在垂钓时才不会手忙脚乱难以适应,在深水中钓大鱼时可能会有使力困难的感觉,在有漂相出现提杆中鱼的时候,要加大刺鱼的力度,让钓钩能够钩牢鱼嘴,在溜大鱼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好心态,不要过度紧张激动,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失误导致断线跑鱼的情况发生。

3、搭配无倒刺钩

相对于硬杆来说,软竿跑鱼的几率会低很多,尤其是搭配了无倒刺钩的话,那更是增加了一层保险,在使用硬杆钓中小型鱼儿,中鱼后飞鱼的时候硬杆会有一个难以掌控的回弹力,这个弹力若是没有化解好的话很容易跑鱼,所以软竿垂钓比较保险一些。

4、钓组搭配

在使用软竿钓鱼的时候不仅仅是细线小钩这样的搭配,其实搭配起来还是比较随意的,根据垂钓水情鱼情和自身使用习惯,用粗线、中型线、细线都可以,因为软竿在中鱼的时候,杆稍的反弹力会比较的小,容易掌握不会轻易跑鱼,不过用软竿细线小钩增加尾数是公认的选择。

使用软竿钓大鱼的钓组搭配

1、钓竿

可用优质的四六调性手竿,长度可根据情况选择,钓竿质量要好,使用起来方便。

2、钓线

在野外垂钓时一般可用1-1.5号的主线,0.6-1号的子线,最好使用品牌的优质钓线,在保证细软的同时有足够的强度。

3、钓钩

可用2-5号的袖钩,钩尖要锋利容易刺入鱼体,这样的钓组搭配,能够适应野外的大部分水域和鱼情,只要溜鱼的时候发挥稳定,钓获5斤左右的大鱼是稳妥妥的。

软竿钓大鱼虽然效果好,但是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的,在湖泊水库一类水域面积比较大的水域,鱼儿种类数量都比较多,个体相差也非常大,小到几十克大到几十千克的大鱼都有,面对这种大型的鱼,就算是普通的硬杆粗线和大钩都很难钓获,更不用说软竿细线了,就好比以5.4米长的四六调钓竿来说,搭配1.2号的主线和0.8号的子线,若是使用得当,充分发挥软竿细线的优势,钓获10斤以下的大鱼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鱼儿再大就跟运气和更高的水平有关了,所以心里要有一个衡量的尺码,量力而行,且不可贪功冒进。

海钓抛竿跑偏及应对之技巧


在海钓的过程中,抛竿的技巧十分重要。但一些海钓的新手总是抛竿跑不准,每次不是抛偏了就是抛到前面去了。这样以来就对海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钓友练好准确的抛竿技巧,这样在海钓的时候,就能将你抛出去的钓钩到达理想的位置。

一、常见的抛竿错误手法

抛竿是一个需要全身体协调的活动,单靠手臂或者手腕都是不够的,整个身体配合才能够达成预想的目标。在抛竿之前,身体的位置要摆正确,很多新手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身体未正对目标,单靠手臂和转动身体来寻找目标钓点。

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身体偏动的角度稍有差距,抛出去的钓钩就会跑偏。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每次的手臂摆动和身体转动是不可预估的,如果没有摆正身体,就很容易偏离目标。

还有就是投竿时过于用力或者发力过猛,动作出现明显的停滞,阻塞,没有流畅感。好的钓手的动作都是优雅的,符合力学美感的。而新手的动作往往比较生疏,在抛投鱼竿的时候,身体协调性不好,甩出去的鱼竿活动出现阻塞,鱼线也就容易偏离方向。这个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改正,属于熟练度不够的问题。和它比较相似的,就是急于抛竿,没有考虑到钓坠的活动,在钓坠仍然晃动的情况下,就把钓竿投出。

还有比如竿头预留出来的鱼线过长,操作难度增大,不好掌控方向。或者投竿时候不考虑风向,盲目把鱼竿抛出,风速过大或者迎风而投,影响了钓钩的落点。

通常针对新手的问题,会推荐大家选择劈投的方法。这种投竿方式比较的程式化,易学,使用方便,要求比较低。在投竿时,身体正对目标,双脚略微分开到与肩膀同宽,站立稳。双手握住鱼竿柄部,高举到头顶正中间,手眼身竿四位一体,都是正面目标方位。采用劈砍的动作,竿从上而下的劈出,劈出后把握好竿与睡眠的角度,达到四十五度后,挪动压线手指放线。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中间不要犹豫停顿,如有意外,重新开始

二、海钓抛竿的技巧

对于海钓抛竿除了正确的姿势和手法之外,还有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可以帮助到新手。

首先是坚持距离越远越好,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投掷距离过近,没有留下修正的机会,稍有失误重头开始。距离远一点,钓钩飞到目标的上部时,可以选择把一开始用作压线,后来挪开的手指再次轻压在鱼线轮的鱼线上。压线要从轻到重,一点一点的进行,不可以立刻刹死。刹死会造成鱼线停顿,鱼饵受力散开,也存在伤到手指的可能。

投远压线可以强制鱼线停止放线行为,使钓钩在自己控制范围内落下,调控微小的误差情况。不过还需要建立在熟练钓法的情况下。

选择长竿优势比短竿大,我个人就喜欢用四米的硬调竿,投的远。所以在选择钓竿的时候,秉着远一点,硬一点的标准进行选择,当然,还是要控制好合理的配重。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是最基础的,减少不顺手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海竿抛投要注重要点包括:双手抛竿时,身体动作的协调;腿部不要固定不动,可以跟着身体活动而稍微挪动,保证身体平衡和稳定;竿梢和钓组之间要存在一定的空间,利用离心力抛投钓钩;钓组本身活动要保持静止;合理选择钓组的配重。

野钓鲢鳙鱼的选点新说(偏、宽、深、静)


根据鲢鳙鱼习性来讲,鲢鳙是属于中、上水层的滤食性鱼类,平时多在中、上水层活动觅食.因此,人们都爱用大浮标在中上水层钓的多,而很少底钓.可是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浮钓野外鲢鱼很少有收获.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1)本世纪以来,不但打鱼人越来越多,而且电鱼和炸鱼的人也越来越多

野鲢鳙(不管是原来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里还是从鱼塘里跑出来久已经野性化了的鲢鱼)个子大,又无人管,而成为打、电炸的主要对象的主要对象了。

鲢鱼和其他鱼一样,虽属于低等动物,但它们也有头脑,也会思考问题,也知道安危所在。因被追捕电炸太多了,血的教训警告它们:在中上水层活动容易被人发现,如果稍不注意逃跑不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因此,尽管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的鲢鱼,不得不改变祖传下来的固有习惯,平时除了洪水期间水较浑浊能见度低以外,很少轻易上浮到中上水层来活动找吃,而潜伏在水底的多。

2)在所有的鱼类中,鲢鱼胆子特别小

平时你路过池塘边经常会发现:群游于中上水层的鲢鱼,一旦发现有人畜来到,或听到较大的声音(尽管有的声音来自远处),或一只飞鸟飞过近水面,它们都马上哗啦的一声迅速群散逃跑到水底里去躲藏了。既然鲢鱼胆量特别小,在当今追捕电炸太多的形势下,它们当然要沉底而不敢上浮。

既然野生鲢鱼沉底多,钓者如果还按照过期的老皇历在中上水层浮钓,就等于无的放矢,得鱼少或者空手而归是理所当然的了。想钓得野鲢多就应该随鱼而变,跟踪追击,改浮钓为底钓才是正确的方法。

那么,怎样才底钓得鲢鱼多呢?

野鲢沉底后并非所有的水域它都在。在何处呢?在偏、宽、深、静的地方。因此,垂钓者在钓场、钓点选择上应该在偏、宽、深、静、四个字上做文章。

1)偏,是偏远

距离人群居住活动较偏远的地方,对鱼较安全。鲢鱼属于大种鱼类,爱聚群活动,胆子特小。为了安全,就是塘养鲢鱼平时也不敢到近岸上来活动。野生鲢鱼警觉性特别高,它们更加知道,如果在近处很容易被人发现而被围捕电炸无疑,而远离人类活动之处才安全。所以哪个地方较偏僻它们就集体搬迁到那里居住、生活、觅食、玩乐。因此,我们除了对钓场要求选在较偏远以外,在同一个钓场里,钓位也应该尽量远离人多的黄金地。钓客平时讲的所谓黄金地,是指人们钓得鱼多钓位。

我们不难经常发现有这样一种情况:人们一旦哪个钓位钓得鱼多以后,那个位置几乎天天是钓迷拥挤,钓竿林立。那个黄金地起初也许大家都钓得鱼较多,但因为大家都去挤那独木桥,说话声、脚步声、挥竿抛钩投饵声和遛鱼、抄鱼等动作都会惊动胆小的鲢鱼,时间稍久以后钓得鱼就越越少,而且得的都是小鱼,大鱼再也不敢来了。如果是专门钓鲢鱼,因它胆子特别小,当然就更加不敢来了。

我建议钓友们不要都去抢那块黄金地,而应该到钓友少至的僻静的山角、水湾等处打窝位施钓(如果没有旧钓位可以自己开辟)。如果第一天钓不得鱼或得不多,第二、第三天继续去钓,只要你坚持下,肯定得鲢越来越多。

2009年6月28日,我县消防队白师傅在金莲湖一个小半岛顶尖上用海竿底钓获一条17斤4两的花鲢。消息传开后,人们都争先恐后去抢占那个地方。因钓位窄小,本来只能容两个人每人用三四根海竿钓,但因为大家都互不相让,经常就有五六个人挤在一起总共有二十几条海竿钓。起初两三天之内,确实也钓得几条五六斤以上的大鲢鱼。但得大鱼的也只是少数两三个人,多数人只得一些小鱼,有的连小鱼也不得一条。过一个星期之后,再也钓不得鲢鱼了,再下去连其他鱼也钓不得了。

就在那时间段里,县教育局李楠老师,却不去抢那黄金宝地,而到进水以下300米另一个小半岛上开辟新钓位底钓鲢鱼。第一天不得鱼,第二天得一条2斤重的白鲢和一条3斤重的花鲢。第三天他只打窝不出钓,第四天再钓,竟有三条大鱼来上他的麻疯钩,脱一条,得两条。得两条中一条19斤,另一条17斤8两。人们知道后,又蜂拥而至抢点那方。和前面第一个小半岛一样,只过几天再也钓不得鲢鱼了。

2)宽,是水面宽阔

水面狭窄少有鲢。个别地方有鲢,也因水域不宽鲢鱼个子又较大人们容易发现而很快被电打捕尽。原因是它们被追捕电击时没有回旋逃跑藏身的余地。我1979年开始当钓迷,32年来我经常出钓,从来没有发现、也没有听谁说在窄水域里钓得野鲢过。

怎样才叫宽水域呢?要看具体情况来要求了。如果是野塘潭、湖泊等,平均水深只1.52.5米,起码要有十亩以上;如果是江河平均水深2.5米以上,只要两岸相对距离70米以上就算宽了。水库一般都有几十亩以上,那当然属于宽水域。

3)深,是水较深

为了保证安全,鲢鱼不在浅水里生活,特别是大鲢鱼更不敢到浅水里来。但除了发生危险时逃去躲藏以外,平时鲢鱼也不喜欢在太深的水里生活和寻找食物吃。原因一是鲢鱼个子大,水浅能见度高容易被人发现而被捕杀;二是深水容易缺氧,又少有食物可充饥。所以在深水和浅水里都钓不得鲢鱼多,唯一是在较深而又不很深的较深浅处抛钩垂饵才钓得鲢多。当然所谓深浅不是绝对,是相对来说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如果钓场水域深(3米以上)则选较浅;如果钓场水域浅(2米以下)则选较深。

08年7月上旬的一天,我和岑老师、马老师、李老师和张老师三位钓友去大龙湖水库用海竿底钓鲢鱼。那里是一片沙滩,一般水深1.82.5米,沙坑深46米。我和岑、马、李三人选2.5米处做钓点。张老师想钓大鱼。他认为大鱼在深水里,就往沙坑里投钩饵。钓到中午,我们三人每人都钓得两三条每条2斤重的白鲢了,而张老师一条也未得。到下午我们继续有鱼获,张老师只得一条几两重的鲤鱼。他看情况不妙,就移竿来跟我们在较浅处钓,到收竿时他才得一条花鲢和一条白鲢。

4)静,是环境安静

环境安静对钓鱼非常重要。安静才适合鱼类生活需求,更加适合胆子最小的鲢鱼生活需求。

首先应该选择安静的钓场。靠近路边、工厂、矿场、运动场、市场和其他人多干扰的地方钓不得鲢鱼。这些地方人喊畜叫,车辆来往,机器轰鸣,鱼生活不得安宁,胆小的鲢鱼更不敢在,个别在那里也不敢吃钩。

其次要始终保持钓位场、钓位与钓点的安静。有的环境不安静并不一定是客观条件造成,而是垂钓者本身造成。例如:有的钓友爱一边垂钓一边讲古聊天,没人和自己聊天他就开手机或收录机听音乐;有的人还爱大声叫喊或大声唱歌;有的人举手手投脚与换饵挥竿投钩和做其他动作声音都很大;有的因暂没鱼来吃心里烦燥时就爱在岸边来来回回不停地走动等。甚至有极个别人垂钓太久不得鱼,心情不好就拿钓位、钓点与鱼来出气,神经质似的气急败坏地往水里扔石头丢泥块。你这样做,把鱼都赶跑了,不但你自己钓不得鱼,连别人受到影响再也钓不得了。

古人钓鱼特别注意环境安静。唐朝名诗人高适在《渔父》一诗中是这样描写的: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这个渔父别人良久问他为何不开口呢?怕开口说话发出声响惊动鱼吃钩嘛。古代甚至连孩儿学钓也很注意安静。另一位古诗人胡令能这样描写一个小孩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侧坐莓苔草映身说明他所在的钓位是隐蔽安静的。和前诗讲的那个老渔父一样,有人向这个学钓的小孩问路他没有开口回答,而是用遥招手来表示代话。今之钓鱼者比古人聪明得多,还不自觉保持环境的安静太不应该了。

没口


没口是鱼人所熟悉的垂钓术语之一,指鱼根本不开口吃食。但鱼不吃食有多种原因,如果找对了原因,也有办法让鱼开口。

导致没口的原因

在野钓之中,由于鱼的密度低,刚开始做钓时,很难聚鱼。就算打窝了,也要等一段时间才有鱼口,开始的时候频率打快些,搓饵抽窝,并观察浮漂在到位的时间段内,漂有没有口,是到底才有口还是截口,判断鱼在哪一水层。

夏季天气炎热,日照时长和光线强度都比其它季节要强,水体升温极快,水中的氧气主要是水与空气的交互以及水中藻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水面相对较大或是有流水的水域,水体缺氧的现象会好一些,但是,我们常钓的竿坑却恰恰属于小环境水体,高温环境下,水质的变化会非常迅速。高温水体会加快水底沉积物以及窝料的发酵过程,使窝点的局部水域产生有毒气体,严重缺氧,导致鱼不肯下底就饵。

调整策略找口

针对由于水体变化或是水溶氧量变化引起鱼类起伏的情况,钓手们可以尝试:

1.少打窝,或是不打窝;尽量减少由于窝料发酵引起底层缺氧现象。

2.定时定量投放味型较强的窝料,以盖住臭低,或者钓离底等。还可以通过其它钓法来诱鱼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温季节用到的麻团钓法等等。

3.移动钓点,到浅水处垂钓,浅水处水底的交互性好,水底溶氧量高,水浅即使鱼起浮也不会离底太远。

还有,我们在钓点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在相对僻静的地方。抛竿动作也要熟练,尽量减轻因抛竿对鱼产生刺激。当鱼类受到刺激时往往会游离窝点,迅速回归到它认为安全的领域,待刺激降低后才会慢慢聚积回鱼窝中,但是反复地刺激会使鱼无法安心下底吃食,鱼类搅动水底或是其自身分泌的气泡都会使钓手误以为鱼津。

另外,野钓中千万不要人等鱼,如果你去等鱼来咬钩,鱼口只会越等越慢,不要总是认为,没口了就是没鱼了。不是没鱼,只是你自己还没有把它们诱过来罢了而已。

第一,你的钓场里面有没有鱼,有鱼才有口,没鱼没有口。

第二,在有鱼的情况下,先看看水温是不是合适,鱼有没有被电过,有没有被钩伤过等。

停口


钓鱼里经常会遇到鱼儿不咬钩的现象。例如在同一片水域,同一个钓位,你今天频频上鱼,鱼获甚丰,但隔天再钓,也许一天下来,不管你是换饵也好,换位也好,想尽一切办法,可能浮漂还是一动不动,一鱼难得,空护而归。这样鱼获迥异的现象还很多,也往往令钓鱼人疑或不解。

鱼不咬钩的缘由及应对方法

但鱼类为什么有时摄食强烈,有时又食欲全无呢,再有是哪些具体的原因造成鱼不吃食,停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咬钩)的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在此,笔者以实践钓鱼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办法。

一、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软脊椎动物

它的生存离不开水和氧气。在缺氧的水体里,鱼类与人一样会感觉很不适,为减少氧气的消耗,也是鱼类生存的本能,就会在水里少游动,减少进食或拒食。肥水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所谓的肥水就是水质受到污染使水中含氧量比较低的水体。造成水体缺氧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在多年未清淤,鱼塘中鱼的密度高,又得不到氧和活水补充的老鱼塘,鱼会因缺氧而浮头,无心吃食。

二是有些水域中生长着大量的水草,封闭了水面,水体从空气中得不到氧气的补充,遇上日照强,气温高等天气,鱼类感到窒息就会上浮换气而不食。

应对的办法:

1、 选择雨天出钓。因为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雨水的注入使水中溶氧增加,鱼类觅食的欲望强烈。

2、在缺氧的水域中垂钓我们可以采用钓浮,钓离底的技法。因为在这种水域中上层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鱼儿大多集中在中上层活动。

3、 溶氧底的水域水温升高快,降温也快,春夏两季更为突出,白天与早晚相比,温差很大,一般应遵循钓早不钓午,钓冷不钓热,夏钓浅、冬钓深的原则。

4、选择适合鱼类对口的钓饵,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素饵要好于荤饵,味道清淡的钓饵要比浓烈的钓饵更受鱼类的喜爱。

二、鱼类的摄食与气温水温有着密切关系

气温的变化直接作用于水温 ,而鱼是变温性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反应敏感,直接影响其生长、活动和进食。多数鱼类最佳摄食,都有一个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种不同而异。鲤鱼在水温1525度时吃食最为强烈,1015度或25度以上则较弱,10度以下食欲减退,4度以下就会完全停止进食。

鲫鱼的适应性最强,摄食的上下幅度最大。青、草、鳊等鱼类摄食温度上下界限也比较宽。喜热性肉食鱼类如鳡、乌鳢以及黄鳝、甲鱼等摄食温度相应要高,入冬后或潜入深水,或藏于洞穴和泥中,不思食。

应对的办法:

冷水性鱼类则喜欢在低温的水中觅食。因此,我们在垂钓时就可以根据鱼类的不同习性,摄食时对气温、水温的要求不一样的差别,灵活多变的采取相应的垂钓办法。

1、垂钓之前测水温,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用手入水一试.夏天即使地面温度不高,如果水烫手、也不宜下钩,冬天即使地面温度很低,水不很冷,鱼类还会活动觅食,是可以钓有所获的。

2、抓住春、秋两季垂钓的黃金季节,这两个季节一般天气温和,水温不冷不热,为鱼儿活动、觅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也是钓鱼人出钓的好时机。

3、不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气温、水温条件下,垂钓时要选择合适的钓位,如在冬天由于气温低,水底温度要比表层温度高,鱼多在深水处活动,选在深水处做窝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饵料不对鱼口

饵料在钓鱼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施饵鱼不吃有几个原因:

1、在有些鱼塘里的鱼类由于人为的长期投喂某种鱼饲料或食物,形成了一定的偏口(这在投喂颗粒饵料的鱼塘里最常见),如鱼吃惯了腥的,你用香的鱼饵去钓,鱼就不会咬钩。

2、在有些自然水域里的鱼类受到食物来源的制约,也会形成偏食某种食物的趋向,你不能投其所好,也难有收获。

3、在钓鱼比赛中由于所用饵料的成份或味道、状态等不合鱼的吃口,也会造成鱼不吃食。

4、用受到污染的饵料(如你的手接触到异味的东西象汽油什么的,就会直接污染饵料)或变质的饵料去垂钓,都会造成鱼的拒食。

应对的办法:

1、去喂养的鱼塘钓鱼时,尽量用原塘颗粒垂钓,如找不到原塘颗粒,用商品饵配饵时也要在味道与所喂鱼料的味道接近。

2、外出垂钓或去比赛时要多带几种不同性质的饵料(荤的素的最好都带上),再根据试钓找出适合鱼食性的钓饵。

3、注意细节,避免饵料受到污染,垂钓时鱼饵现开现用,不用变质的饵料。

不可抗力下的鱼停口情况一、水体在消毒后鱼不吃食

通常水太肥和为了治疗鱼病,或在我们所说的以天收费的黑坑里钓鱼,鱼塘老板做手脚等因素,就会投入氯化铵,漂白粉,生石灰等化学物,这些东西影响鱼的摄食是决定性的。

1、氯化铵是一种化肥,主要是消毒剂,只要一下它呛的鱼全部浮在水面根本不吃食,并不时的在水面跳动。

2、漂白粉,学名是次氯酸钙用于水质净化和鱼体消毒剂,它一入水,鱼也不吃食水质变清,同时水里含有大量的氯气鱼也受不了,呛得鱼在水里烦躁不安,到处乱串。

3、生石灰,学名氧化钙也是一种水质净化剂和消毒剂同时是也是水质中和剂用来调节水的PH值即酸碱度,把它投入水里,鱼也不吃食。

二、鱼类处于繁殖期或患病都会拒食

每年鱼类都会有个生殖孕育期,在这期间鱼类忙于产卵繁殖后代,无心觅食。但在繁殖期间的前后一段时间,鱼类要摄取大量食物来维持或补充产卵消耗的能量,会有个摄食高峰期。 而鱼类一旦患病,食欲下降,尤其是鳃部病害,可使鱼类呼吸困难,食量大减或绝食。对鱼类因患病而不吃食,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的。

鱼类拒食的原因远远不止笔者以上所叙,这就要求我们钓鱼人要从鱼类外界生活环境、鱼的自身、和人为因素等等方面去分析和探访鱼类拒食的内外因关系,在实践钓鱼中不断总结,找出一定的规律,再科学的掌握鱼情、水情、钓鱼环境的具体情况,改善错综复杂鱼不吃饵原因,就一定钓有所获。

送漂就是有口?哪些是真口,哪些是假口


​有三种漂相,据说看到了,就要赶紧提竿,第一种自然是黑漂,都黑漂了,那一定是中钩后拖进水中了;第二种,就是大顿口,清晰、稳定,抓口及时,多半都是正口;第三种就是送漂,浮漂顶起来,如同鱼在下方使力,把浮漂送出水面,所以叫做送漂;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点片面的,因为小鱼闹窝的时候,这三种漂相很常见,尤其是第三种。

送漂的具体原因,仔细分析一下,那是比顿口成因更复杂的一种漂相,根据浮漂上顶的速度、目数不同,如果是真口、正口,则多是因为鱼在中钩之后,急于上浮脱钩,亦或者是游曳习惯,想逆向游曳,达到脱钩的目的,这些都是真实鱼口,也是正口居多,但是也有小鱼闹窝、大鱼进窝蹭线、钩饵落水半途截口等情况,这些就多属于假口,不仅不能快速提竿,反而要注意区分,那么些这些因为送漂的漂相,真假口之间,需要如何判定呢?

第一种,间隔上顶,不是一次性送漂,多为假口

这种漂相,多出现在使用商品饵,饵料不仅雾化好,而且香、腥十足,浮漂上顶,并不是一次到位,节奏感也不强,先是1目,短暂停顿之后自己上顶,可能半目,可能1目,没有规律,间隔还会下沉个半目~一目,这种送漂,最高时最一次顶到2~3目;这种情况,多为饵料雾化太好,招惹了不少小鱼导致。

因为饵团比较大,小鱼吞不进嘴,只好在水底不停的拱食,一般多在钩饵抛落水底的时候发生,因为钩饵没有到底,被吸引来的小鱼,用拱食的方式,撞击饵团,从而吸食撞击后的碎屑,因为小杂鱼较多,所以带动钩饵忽上忽下,所以水面上的浮漂上顶,也就断断续续,不是一次性连贯动作;这种情况,提竿多数是空竿,很难抓到实口,最好把饵料打黏一些,这样小杂鱼抢不到饵,自然就散开了。

第二种,快速上顶,到头之后一个停顿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一般有两种情况导致,第一种是餐条、鳑鲏、罗飞、太阳鱼、蓝刀这类杂鱼,体型小而食口凶残,钩饵根本落不到水底,在半途就被截口,但是体积已经不小,所以拱食饵团的力度,足以把漂目一次上顶2~3目以上,幅度很大;也有比较大的白条、罗飞,在抢食的时候撞到了水线,也有可能让浮漂快速上顶,但是幅度一般不超过2目。这种时候,除了把饵料打黏,或者添加粘粉,控制雾化,没什么别的好办法了。

第二种,则是中上水层的鱼来抢食,打截口,最典型的就是翘嘴抢食,游动速度快,抢食力度大,瞬间就能把浮漂顶上去,如果在送漂到顶,停顿的瞬间快速提竿,多半能抓个正着,如果不是专门打中层鱼,就要考虑一下,饵料是不是腥味太足,雾化太好,把这种喜食腥香的中层鱼给诱来了。

第三种,浮漂缓慢的送漂,幅度不大,但是送到头之后会有一个清晰的顿口

这种漂讯,可以说是野钓大鱼时,最期望看到的一种的漂讯,之所以浮漂会缓慢上升,是因为大鱼因窝料,或者其他原因被吸引进窝,因为体型大,游曳时鱼尾拍击的力度比较,会导致浮漂的静态平衡被打破,导致浮漂缓慢的上升,但是幅度不会很大,一般最多也就2目到头了,但是此时不宜提竿,大鱼还没有吃口,如果浮漂在缓慢下沉的时候一个大顿口,那果断提竿,几乎就可以肯定,是大鱼中钩,正口。

这种漂讯非常考验钓鱼人的耐心,如果等不到顿口,宁愿送漂结束,都不要提竿,因为此时大鱼只是游曳路过,一旦提竿,锚不中鱼,大鱼会立马逃窜,这个窝子在短时间内就算废掉了,但是长时间大鱼不吃口,钩上饵雾化完,大鱼还没有吃口,也只能提竿,等到下大鱼下一次进窝后,看看能不能吃口了,所以说,这种漂讯,即是大鱼进窝的通知,但是也很折磨人。

第四种,浮漂匀速稳定上顶,超过2目就应该果断提竿

这种送漂,可以说是必中鱼的一种漂讯,多数发生在鱼吞噬钩饵,钩饵已经进嘴,鱼还未将钩饵吐出去的时候,这种漂讯,强调的是匀速上顶,可快可慢,如果是小鱼,如鲫鱼,则顶漂速度很快,上顶幅度最高可达3~4目,在上顶到3目左右时就要果断提竿,这时提竿主要是刺鱼,如果非要等到浮漂顶到头,再提竿,有多半的几率是挂上鱼,还没有把鱼抄回来就掉水里了。

如果顶漂速度比较缓,那么顶到2~3目之间的时候快速提竿刺鱼,并且要做到遛鱼的准备,往往中鱼率很高,因为此时提竿,正好能刺中鱼唇,快速扬竿能让刺鱼更稳,如果等到浮漂再继续上顶,鱼钩已经被吐出去了,刺鱼的成功率非常低;如果两次在浮漂上顶的时候,刺鱼,刺中,但是没有成功,那就是鱼钩小了,只是挂中鱼,但是没有刺穿,要及时更换大钩了。

以上就是浮漂上顶,比较常见的假口与真口的漂讯,当然,并不是送漂的漂讯就这么几种,比如送漂同时移漂、送斜漂等等,这些也算是送漂,但是比较少见,并不是常见漂讯,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其实总计一下,中钩的真口送漂漂相,一个是稳,二是匀速,三是有顿口出现,只要有这三个特点,基本上果断提竿,都有极大概率中鱼,如果无规律、速度忽快忽慢,没停顿,那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小鱼闹窝,不必理会。

口绵


指鱼吃饵的动作非常轻,导致浮漂的动作极不明显。给到钓鱼人不明确的误导,因此,如何判断口绵鱼的吃口信号,是我们钓鱼人应该注意的问题。

口绵鱼的垂钓方略?

钓组:应该选又轻又软的竿,用轻竿人不会疲劳,提竿的力度好掌握;钩用到袖0.50.8的最大不超过1.0的,钩条要用细条的;

用漂:标型可有三种,选择长碳脚短身硬长尾。这种标翻身慢,吃铅小下降慢,灵敏度高,是钓轻口小鲫的首选。短碳脚长身硬长尾。对付小鲫的密度高,信号多而乱,中鱼低的情况,翟老师曾经就把鬼手孔雀翎的软尾改细钓,这种鱼效果很好,大家可以借鉴。对底部降层恶劣,钓饵刚到底时有信号,到底后又没有信号了,说明鱼已不愿在底索饵了,可用碳脚短枣核体型的标来钓,因为这样的标体两头尖,信号放大,抓底层离底接口比较好。

用饵:饵一定要轻,饵料中的轻性物质(雪花粉等)最好大于70%以上,搓饵中尽量不放拉丝粉,搓饵要小,状态要园,雾化要好,一般用丸九搓。

轻口鱼的作钓应对方法?

线组放细,饵料味型不要偏大,状态找好,漂建议软尾小漂,袖钩。若是被电过网过鱼肯定胆小,就尽量用小漂,尖比较细的那种。胆小口小,可以调4钓4,钩换小点,子线间距拉大。

顿口


顿口就是浮标到位以后,有力的下挫动作,在调钓合适时是反映底栖鱼类就饵的入口动作,顿口由于是入口动作,所以是学习的基础,在实践中根据鱼情有时候我们故意去规避他,弱化他那是实战的需要,所以初学者理解顿口是还是必要的。

何为顿口

正常状况下底栖鱼类所谓顿口确是鱼吸食的入口动作,弯弓射大鲤解释得很到位了。正常状况下悬坠底钓体力好的鱼,吸食瞬间钩饵出现涡流浮标表现略微上托,其入口的动作即是上托中的下挫,叫顿口。

顿口一般都是稳当的,但是有些时候白条或者小杂鱼会往下拉一目,看似顿口,但提竿基本是空的。区别是,顿口有力稳健,迅速,给人的感觉是震了一下,一般是一目!杂鱼拉票的时候没有力,没有震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去抓加速停顿微托顶漂等动作,是因为鱼情的变化,比如红嘴鱼(伤口鱼和被钓败的鱼)、滑口鱼以及天气等因素造成体力很不好的鱼,如果正常调钓偏灵敏的时候它们吸食会受到干扰(钩饵和子线保持了较紧张的状态),我们不得不所谓钓迟钝一些,让子线有一些弯曲,把钩饵完全放在池底以便那些鱼类更方便的吸食而不挡口,这样随着子线的弯曲松弛程度(迟钝的程度)的增加,那么这个真正的顿口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而采取的抓顶漂的办法就是抓死口提升中鱼率,比如说竞技底钓初滑小鲫鱼抓的中鱼率最高的小阴口即是由于人为钝向调整使其信号弱化了的顿口。

简单地说:钓鱼时饵料被鱼儿吸进嘴里的瞬间,浮漂会因为鱼儿的拉动而出现微微下沉的动作。就是顿口。一般情况下,早春和冬钓时高手都喜欢抓顿口时提杆。但是调漂是个技术!

如何将漂调出清晰的顿口

1.选择合适的鱼漂,最合适的鱼漂是那种漂身较细,从碳脚向上匀称缓慢变粗,漂肩收拢坡度较大的那种鱼漂,举例如图所示,这种鱼漂由于漂身的设计比较适合向下移动,当鱼漂向上移动时由于漂肩受力较大,相比较起来不如向下移动时明显快速。

2.适当将线组灵敏度调低。如原来调4钓2时可调整为调4钓3或钓平水。此时钓组的平衡性最易被打破,但是如果是有送漂的信号将会变迟钝或不显示。

3.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浮漂和线号较细的线组。浮漂的灵敏度高,当然信号的反应速度就快,线组的线号小,在水中的受力也小,咬口的信号传递也比较明显。

排口


排口是指海底下大石丛聚处,为海底生物提供了保护及觅食的环境,故此鱼类多喜欢在该处栖息。

排口

在海况迥然各异,水下地势环境判断困难,鱼情截然不同的苍茫大海上准确寻觅鱼群栖息集中的钓点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丰富的海钓实践经验和鱼类学理论知识为基础。

选择有大面积暗礁林立,流子纵横交错的海域是船钓的最好去处。

一是那里是渔民活动性网具(小型拖网等)捕鱼的禁区。因林立的暗礁,锋利的海皮使网具极易挂住或刮破而不能进行操作。

二是等置网具因礁石坚硬而打不下根子(固定网具的木桩子)无法布网。三是即使勉强使用挂子网,因流水急,网会粘挂在礁石上而失败。既然渔民捕鱼远离了这里,那么它一定是鱼繁衍觅食,赖以生存的天然乐园,是我们垂钓者理想的船钓海域。

它往往座落在两个海岛中间,或海岛的边缘,或海岛与陆地之间的水段。为海底地质变动天然形成高出周边海底水平位置的区域,通常因为地势环境比周边优越以成为海钓鱼类世界的一个小城镇,在海钓术语中,我们称之为排口。

排口海钓的原则

自然法则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沙。毕竟食物链金字塔上称王称霸者居少数,那些体力不支的水生物为更好地生存繁衍,避开凶险是非之地是求生的本能。礁石密集区域,食物不缺乏,且少有天敌侵害,是杂食性鱼类和小型凶猛肉食性鱼类的藏身之所。

暗礁处地形较复杂,礁石犬牙交错,深沟低洼,这些地形复杂之处,也正是鱼儿的藏身栖息地方。一般来说,岩礁钓的钓点,应选在有岩基、岩石的四周和潮流相通的海沟,岩礁基部和粗岩石底,以及岩礁和沙石混合的海底,都是较好的钓点。

寻找排口应遵循一记二问三观察原则。

一记,对于有垂钓经历海域自然状态记录在册,了然于胸。

二问,虚心请教,向有经验钓友及当地居民了解情况,尽量对海底地形做到心中有数。

三观察,根据山脉余端的走势,四周海面平静而局部漩涡独存,浪花飞溅等种种迹象,找出暗藏于水下的礁群。

不过,对于栖息习性怪异的鱼种则另当别论。

马口鱼


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俗名花杈鱼,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产于南盘江、元江、沧江等水域。是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淡水鱼。

马口鱼简介

马口鱼体重一般约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见,为小型鱼类,成鱼体长仅100~200毫米。体延长,侧扁,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凹陷,恰与上颌相吻合;成熟的雄性个体臀鳍条显著延长,吻部、胸鳍和臀鳍上具有发达的追星,分布于从黑龙江到珠江的亚洲东部诸流域的山溪流水之中。性凶猛、以昆虫、小鱼等为食,幼鱼嗜食浮游生物,最大的个体可达20厘米左右。在某些山区种群数量较大。

生活范围

马口鱼栖息于水域上层,喜低温的水流。为肉食性鱼类。马口鱼多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比较常见;在静水湖泊及江河深水处皆少见。它们通常集群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生活。

怎样钓马口鱼

马口鱼栖息于山涧、水流清澈的水体中,喜欢栖息在有水草和沙砾积聚的浅水区域的水底以及河道的落水处、主流水道的弯流处。钓鱼人垂钓时可在这样一些地方设钓点,可以有不错的效果。

从季节方面讲,马口鱼除了冬季不大摄食外,春、夏、秋三季都频频进食,所以垂钓时间较长,每年有8个多月可以垂钓。此鱼摄食的髙峰期是在每天的傍晚,因此在夏天的傍晚,可以一边乘凉一边垂钓,可以让钓鱼人感到十分惬意。

在选好钓点后,还应找对水层,马口鱼经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所以铅坠不能太重,应以浮钓为主。

浮钓的几种方法是:

1.逆水投饵钓法

垂钓开始时,在手竿的钓钩上挂上荤饵,将钓钩和钓饵向逆水方向投出,让浮潭落水后,带着钓组半浮在水中,并随着水流深流而下。垂钓者手持钓竿,眼光随着浮漂的移动而移动,直到浮漂潭流到下游的较远处不能再向前深时,把钓组回收起来,重新向逆水方向投出。整个操作,就是投出、回收、再投出、再回收。

在钓组随水漂流的过程中,一旦被马口鱼发现,它就会迅速地游过来,凶猛地吞食饵钩。垂钓者自始至终都要专心地注视着浮溧的反应,待发现浮漂沉没时就立即提竿,将鱼提出水面。

2.抖动浮钓法

这种钓法所用的钓具和前一种相同,不同的是:垂钓的水域不是在有流水的溪流中,而是在静水的湖泊或池塘中。在将钓组投出后,仍让浮漂带着钓组落在水面上,并半浮在水面上。垂钓者此时应将持着的手竿不断微微抖动,使钓饵在水中不停地抖动着,像是鲜活的饵料,这样不但容易让马口鱼发现钓饵,而且漂在水中的活饵能激起马口鱼的食欲,引起它四猛地直扑过来咬吞饵钩而被钩住。

不要老是守在一处垂钓,如果经过一段时间未见有鱼上钩时,就应收回钓组,有可能这个水域可能没有鱼,应该换个钓点重新将钓组投出,如上法继续进行。

3.浅水投钓法

这种钓法适宜于用在溪涧中淸澈的浅水滩或水底铺满石块的有缓缓水流的小溪中。在这些水域常常可见到成群结队的马口鱼在巡游觅食。此时,垂钓者应腾蔽着自己的身体,悄悄接近这个水域,挂好钓饵,轻手轻脚地把钓W放进离鱼群前行的方向1米左右的水域中,待鱼群游至钓饵处,发现有可口的食物后就会争抢上去吞食而被钩着。

钓马口鱼注意事项

一、尽量选择在天气晴好、无雨无风的天气进行;

二、马口鱼的听觉、视觉比较灵敏,垂钓者接近钓点时不能发出响声和多作移动,特别是在清澈的水域中,鱼又在水的上层,很容易听见岸上发出的声音和看见岸上的动静。尤其要注意的是,垂钓者切不可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服装的顔色尽可能和周围环境差不多。

轻口鱼


轻口鱼指得是受气候水质以及鱼自身等因素导致的鱼儿进食缓慢现象。在垂钓中鱼轻口是很正常的现象,钓鱼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钓鱼的方法来提高中鱼率。

什么是轻口鱼

轻口鱼说的是一种鱼儿活动的现象,指得是因为气候、水质以及鱼儿自身等原因的变化导致鱼儿进食缓慢。轻口鱼反应在浮漂上的动作非常轻微细小,有时浮漂没动作不经意的提竿都能中鱼。鱼口轻应该是相对的,从根本上来说是鱼的生理方面发生了变化。鱼口轻是很常见的现象,轻口鱼并不是鱼儿不吃钩,而是吃食欲望小,动作绵软无力,钩饵吸入的较浅。

鱼轻口的原因

1、鱼的生物钟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食物,季节、繁殖等因素,通过自然选择,现在生存的鱼都有着自己的生长节律,而这种节律就是鱼儿的生物钟。在特殊的生理时期,鱼在生物钟的影响下,会对食物失去一定的兴趣,从而造成鱼轻口,不咬钩的现象。

垂钓过程中,在我们确定好目标鱼后,首先就应该知道要钓的环境下,这个目标鱼是否是在鱼的弱口生态下。由于地区、环境的不同,生物钟作用下出现轻口的时期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多观察多了解。如果去外地钓鱼时,在了解鱼情时这也是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2.环境因素变化

鱼儿轻口原因有很多,但是受环境因素变化刺激是鱼儿精彩轻口的原因。温度突变、强降雨、水位变化、人为干扰,环境改变等等都能引起鱼儿的轻口,甚至是钓鱼人接近的脚步声都能让鱼儿变得谨慎起来。

3.饵不对口

每种鱼儿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性和吃食范围。像草鱼这样的鱼儿都喜欢吃素料;像黑鱼只好走喜欢吃荤料;小鱼吃的饵料要小;大鱼吃的饵料要大;每种鱼的对应饵料都不大一样,所以饵料不对口,鱼儿轻口也是很正常的,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更改饵料的适口性来解决问题。

4.钓法不对

主要是用的钓组过大和钓得过顿这两个原因。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一样的鱼小漂细线鱼口就明显,粗线大漂出口就很轻,有是甚至看不到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出口了。这是由于钓组大了,增加了水阻和质量。这样一样的鱼口启动钓组就会变得相对弱很多。

调、钓现在已经变得很通俗了,钓得灵钝是相对调目来说的,这里不做说明了。钓得很钝时,由于线组相对松弛(主要是子线部位)这样在信号传导时就会有损失,所以就表现出一样的鱼,不一样的轻口来。有的时候我们用大漂看到漂动却不上鱼,换小漂就可以解决,而有的时候我们是故意钓得顿,这样鱼吃得会更容易。

如何钓轻口鱼

1、鱼线,钓取轻口鱼时,根据所钓对象鱼的大小,在保证不切线跑鱼的前提下,使用的线越细越好。尤其脑线不但要细,而且要柔软,并且要适当加长。 

2、浮漂,钓轻口鱼时,根据水的深浅,尽量使用小号浮漂。要使用长漂脚,细漂身,长漂尾的漂。这种形体的浮漂在水中下沉时阻力最小,同时能放大鱼讯,并且要求漂一定要选用材质好,做工精细,质量上乘的,否则轻口鱼的讯号是反映不出来的。

3、鱼钩,钓轻口鱼时,使用的钓钩在保证不跑鱼的前提下,钩子越小越好,要求钩条细,钩质轻,钩尖锋利。这种型号的钓钩有利于轻口鱼吸钩入口,并增加吸入深度。 

4、饵,所使用的饵料要质优,对口,这样才能增加鱼的食欲,增强鱼儿吸食钩饵的力度。 

5、竿,要用4.5米以内的轻细竿,以便及时提竿。 

6、钓法,钓轻口鱼时,最好采用拉饵术,并且所用的拉饵要雾化好,钩上残留要适当。因为雾化不好难诱鱼,钩上残留多了,鱼儿不宜吸食入口,钩上残留少了,鱼儿不爱吸食。钓轻口鱼时,浮漂要调几钓几,即钓不灵不钝。如果视力好的,可调1钓1,视力差的,可调2钓2或调3钓3。

7、集中精力,钓轻口鱼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求眼不离漂,手不离竿。有漂讯时要采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向上猛抖手腕。这种提竿方法幅度很小,但力道强劲,省时省力,刺鱼快捷有力。 

8、主抓小动作。轻口鱼吃饵讯号不是上浮就是下顿,而且很弱,一般都在半目到一目之间,有时只有1/3或1/4目。因此说钓轻口鱼,一定要会看小漂,主抓小动作。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偏口》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