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多深。

现在已是十月底,马上就要大幅度降温(有些地区已经很冷了),为了更好的垂钓,咱们的装备钓法都应该及时调整。昨儿个我写了一些关于天冷鱼口轻的应对办法,今天就说说钓位大概方向是水深这一块。

不过全国有千万条河,每条河里的植被、地形等特点都不一样,而这些对选位影响又很大,我接触过的水域并不多,所以给出的建议肯定不是百分百准确,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当然我会尽可能考虑到多种情况

有人总觉得降温、水凉就得钓深,其实并不是

首先降温和水凉是两种情况,降温天不代表水凉,比如连续多日大太阳气温二十多度,今天突然刮大风温度骤降五六度,人一下子感到冷了,但水温却不会一下子降低,用手摸一摸还是热乎的。同样,升温也不代表水里暖,连续多日刮风、下雨、低温,突然有天放晴升温,短时间内水是晒不热的,就算水晒热了鱼也不一定能缓过神来

这和钓深钓浅有什么关系?大多数人选择在秋冬季节钓深水,是觉得深水温度恒定,比较暖和,而鱼又有趋温性,所以降温后肯定不会待在浅水了。

现在我和大家说了,降温当天水温不会立马降下来,所以就不用立刻向深水转移了。鱼对温度的变化是很敏感的,当它发现水温有下降的趋势反而会靠近一点吃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在降温天狂拉的原因(降温前一天狂拉也是同理)

降温天不钓深是因为水没有彻底凉下来,那水要是完全凉下来了是不是就能钓深了?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当你去实战结果就说不好了。比如说降温后的一两天你感觉气温是特别低,浅水的温度也很低,这时鱼大概是在深一点的地方,但它愿不愿意吃食是个问题,还有的地方由于地形原因,鱼一旦退居深水你用普通的手竿不一定够得到。

退到深水后它们也未必一直就待着不动,深水毕竟没什么吃的东西,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习惯了低温,就又跑到浅水吃饵了。当然我说的是鲫鱼这样抗寒能力比较强的鱼种,大鱼在低温季会进入半休眠状态。

哪些时候要钓深水

降温钓浅水,水凉还是钓浅水,难道一年四季都钓浅水吗?显然不是,我们南方地区冬天也不会特别冷,水面结冰情况都很少,北方就不同了,天气极度严寒水面上结冰很厚,这时候我想鱼要是不想死应该会去深水吧。

另一种需要钓深的情况是没有水草的地方。鱼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自身不能调整体温,要能通过一些行动来控制热量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所以天冷时它们一方面它们会少活动,另一方面会寻找温暖的地方。水草茂密的地方就比较温暖,所以它们就很喜欢去,要是一点水草都没有水里特别干净,那就只能去较深处水温相对恒定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冬天钓深有人说冬天钓浅的原因,其实原理差不多,让鱼感觉安全感觉到暖就可以了。我们这边有一水库,就是我之前路亚钓中大鲈鱼那个水库,那里的水草就很少,几个湾子有些水草但不是很密,水又特别浅,所以到了冬季鱼只能往深水扎,当地人说冬天他们都用十多米的竿子钓六七米水深,鱼情好的时候大板鲫二三十斤,我没去钓过,也许是吹牛的。

钓多深算深

深浅总是相对而言的,1米不代表浅,3米也不能说深,包括你具体钓多深也是要结合自己的钓点来做选择,并不是别人说2米就钓2米,说3米就钓3米。有些地方最深处也就一米多,如果别人说钓3米好,难不成还下水挖个2米吗?而对于那些整体都深的水域,也没办法钓浅,以前我钓过几条河,3.6打满竿浮漂都能撸到头,钓近点又疯狂挂底,那能咋办,只能换长竿呗。

我是这么看的,比如大家都在用4.5钓两米多的水深,同时钓点是锅底型,深处能有五六米、七八米,那么当大家普遍没口的时候我就觉得是钓“浅”了,该用更长的竿钓深。反之大家都在用长竿钓远钓五六米的地方却没口,那我觉得是钓“深”了,该用短竿钓更浅一些,试试2米、1.5米的位置。

水底较平的野塘

无论塘面大还是小,只要它水底很平,近点远点的深度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就意味着鱼儿不能通过水深来调节体温了。这种地方很难搞,因为水很浅的话,气温降低水温很快就跟着降低,水越浅、塘面越小、风浪越大,温度降得越快。怎么办?有水草钓水草,零星的水草也行,然后背风坐或者坐上风口,同时要向阳,坐一天中接受光照最久的那个位置。如若还是钓不着,只能靠窝子来聚鱼,再钓不着回家

深浅不一的水库

钓水库先要注意一点,那些常年有山泉水汇入的地方附近不要坐,天热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好钓位,有食物、有氧气、又凉爽,但冬天不好。

钓水库尤其是大水库,首先找“面”也就是确定大方向,比如你先选靠阳的一面,或者背风的几个湾子。

接着是缩小范围,从上面找到的几个湾子里挑一个最合适的,如果开始只确定了一条边,那就在这条边里拎几个顺眼的位置出来,比如说老钓位,桦尖位,深浅交界处等等

最后是具体的选点,就是看远近深浅,水库不怎么长水草一定要注意水底地形,浅中钓深深中钓浅,尤其别放过那些“乱底”。在这个基础上钓2~4米基本上差不多,鲫鱼等小体型鱼通常不会去太深的地方,除非钓点整体偏深或大家的作钓习惯导致鱼儿往深水走

大江小河选位

有水草钓水草,水草密集处可钓浅,掏个草洞哪怕水深一米不到都能钓到鱼前提是不结冰哈,没水草就和水库的选位模式相近,水底要是一点弯弯坎坎都没有,就用长竿钓远钓深,可以钓到三四米

大家的作钓习惯也会对鱼的觅食活动造成影响

如果光是挂个蚯蚓挂两个饵料钓鱼,那问题不大,只是现在很多人把打窝看的很重,而且只注重窝量却不注重方法,下竿先打个一包颗粒或两三把酒米,没口就一直补窝。钓鱼的人也多,你钓不着打两把,没鱼收竿走了,下一个接上又继续打。

就是因为这样的现象普遍,所以如果大家都喜欢用长竿的话,窝料也都打在远处、深处,那么近处的鱼就会往深水走,深水的鱼不愿靠近岸。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水库,大家全是十几米的竿子钓六七米深,久而久之鱼也就习惯在这些地方觅食了。要不是人为的影响,钓鲫鱼一般也就是一米多到三米多,天冷也是三四米的样子。

最后总结

鱼有趋温性,但不一定深水才温暖,草区也是暖的,无风无浪大晴天的时候浅水也是暖的,而且钓鱼不单要考虑到趋温性,还有趋食、趋氧、趋安全等等。我给不出一个具体的作钓深度,就算说出来也一定不正确,但选钓位确定深浅的方法就是以上这些。

编辑推荐

夏季雨天钓鱼,该如何选钓位?


昨晚一场大雨卷席了东莞,雨下的那么大,虽没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也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这多风多雨的夏天总算来了。那么对于钓友们来说,进入夏季后,下雨相对频繁。除雷雨、暴雨等天气存在安全隐患不宜外出垂钓外,其他雨天还是可外出钓鱼的。因此,为了安全和鱼获着想,我们得要找一个好钓位,接下来小编就来讲讲夏季雨天钓鱼,该如何选钓位。

一、雨天水库作钓选位要遵循浅和近吗?

钓深、钓潭,这是夏季在水库钓鱼时的一般选位原则。夏季绝大部分时间气温都较高,水库的近岸浅水部位水温也是,基本达到了鱼儿们生存和生活的上限。于是鱼大规模地躲到远方深水去避暑纳凉。所以此时钓鱼,得将钓竿伸向5-6米乃至7-8米的深水区。

但雨天就不同,因为雨水能使平时居高不下的水温迅速下降,雨水撞击水面能激活平时的库水,给水体带来丰富的氧气,雨水带来适宜鱼儿生存和生活的便利条件再加上近岸浅水区域本就水草丰茂,各种生物和微生物较丰富,所以雨天一到,平时躲避在阴暗少食深水区的鱼儿们就纷纷来到凉爽、富氧、食物丰富的近岸浅水区域,这就大大增加了大家的上鱼机会。

二、夏季雨天,水草丰茂的区域如何选位?

夏季雨天在水库钓鱼时,稠密水草间的草洞、草间通道都是钓鱼人想抢占的热点地带,因为这里有可食的生物和微生物,有丰富的氧气且阴凉,渔获自然不错。

虽然雨水能给水体带来丰富的氧气,但稠密的水草间由于闭塞、密不透风且水草雨天光合作用微弱,所以草洞区域就沉闷缺氧。此时,鱼儿会从稠密水草中逃到周边开阔、敞亮、气流畅通的亮水区域或稀草区。因此雨天水库作钓,位置就集中在稠密水草区的边缘和浅边水草的稀疏地。这时钓鱼虽不宜在密草间下竿,但也不能离水草太远,离开密草区1-2米就行。如在水草稀疏的水域下竿,则应稀中选密,将钩饵投在较密的草片附近。

三、夏季雨天,泥质和沙石底水域哪个适宜作钓?

夏季雨天钓鱼,要尽量选沙石底的水域下竿,不要选泥底特别是臭青泥底的水域下竿。泥质水底,虽平时水质较清澈也有水草,但由于阴雨天地气上返的原因,隐藏于水底烂泥中的臭气、沼气等都会随地气上返并浸透于水体,平时生活在这里的鱼儿由于忍受不住异味有毒气体的熏蒸而纷纷外逃,所以夏季雨天在这里很难钓到鱼。

相反,那些沙质石质水底水域的环境在雨天里会显得较好,鱼儿聚集于此,是雨天施钓较理想的钓位和钓点。另外,由于鱼儿有逆水上溯的习性,进水区能带来丰富的食物和氧气,雨天的进水处水质浑浊便于鱼儿藏身,平时在深潭的鱼儿会纷纷汇聚到进水口的附近区域。

钓草鱼该如何选窝?3个小技巧


草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肉质肥嫩,味鲜美。很多钓友都会把草鱼作为目标鱼,那在钓草鱼时该如何选窝呢?

1、根据季节选草窝

春天,气温较低,水中的浅水区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上升较快,嫩嫩的水草刚刚吐出嫩芽,鱼会游到这里觅食晒太阳,只要水深有50厘米,就可以在此做窝下钩。夏天自然应在水位较深,草较茂盛的草丛边做窝施钓。

2、根据风向选草窝

春天多刮南风,此时既可钓风头,也可钓风尾。风小钓风头,风大(4级以上)钓风尾。秋天宜钓风尾。因为秋天多北风,气温下降,风尾处的水温相对较高。

3、根据河沟、水库选草窝

河沟、水库的水域比池塘宽广,河沟的特点是水面不宽,但绵延很长。河沟有上游、中游、下游之分。水面由上到下是逐渐宽阔,上游水浅,水面窄,应作为首选的钓点,也可选择适当的草洞打窝。若是靠近两岸的水草较茂密,而正中间无水草(约1米多宽),这无水草区也是好钓点,因为这里是鱼游戈的通道,或逆水而上或顺水而下的鱼都非常多。有些河沟的某一部分突然很宽,形成一个水湾,这里是很难得的好钓点。

钓鲢鳙应该钓多深?老是茅鱼,用了这招即可


一年中最热的月份莫过于八月了,温度奇高,气压低,如果钓底层鱼的话会经常空手回家。所以很多钓友就改钓比较耐高温的非底层鱼种了,鲢鳙就是钓友们的首选。因为鲢鳙生长速度快,两三年就能长到5斤左右,而且鲢鳙还有成群觅食的习惯,智商也不高,而且半水中鱼后鱼的冲击力会特别大,所以深受钓友们的喜爱。但是鲢鳙鱼的鱼层会发生变化,如果找不准鱼层,就等于白费功夫,要么是有口不中鱼,要么就是锚鱼。那么,我们该钓多深呢?

这还要从鱼儿的习性说起,所有的鱼儿都有趋温,趋氧和趋食的特征。虽说鲢鳙比较耐高温,但它们也是有适宜的温度范围的。温度太高了它们也会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层去纳凉,温度低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往深水区取暖。所以,鲢鳙的水层并不是固定的,可能今天钓的水深和明天不一样,白天和晚上的水深也不一样。

很多人以为鲢鳙很笨,我随便找个水层只要饵料雾化够好,鲢鳙就会跟着饵料进窝,也会顺着饵料的雾化来吃饵。其实你非要这样想也没毛病,资源很多的情况下只要找的水层不出特别大的差错也确实能钓得到鲢鳙。但是中鱼率肯定很低,而且总是锚鱼,钓2条后就会进窝。如果资源不太好的情况下,搞不好会空手回家。

其实鲢鳙的水层和以下2点是紧密相关的,对找鱼层有困惑的钓友不妨参考参考。

1,从当天的水温和气压来判断鱼层

在别的季节可能水温和气压联系得没那么紧密,但是在热天这2个参数就好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关照。鲢鳙并不是个耐低氧的鱼种,水温越高水中的溶氧量指数就越低。但鲢鳙又是个耐高温的鱼种,从理论上来讲,温度越高它们就越活跃,但这并不包含溶氧量很低鱼儿上浮的时候。一旦溶氧量低到某个界限,鲢鳙就会出现浮头的现象。这时候就别指望还有鱼开口了,因为在呼吸都不畅通的情况下,鲢鳙是不可能有觅食的欲望的。

在早晚时分,温度会相对对一些,气压也高一些,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钓深一点,比如说白天钓80厘米,晚上就可以钓1米深。

2,从所在钓点水位的深浅来判断鱼层

其实不是所有水域都需要特别纠结鱼层,在一些比较浅的水域鱼层其实很好找。比如说你钓的那个野塘水不深,一般就是2米左右,那么你钓1.2米和1.5米区别就不是很大,只要饵料雾化好,鱼儿是能找到你的饵料的。到时候根据鱼口再微调一下浮漂即可。

但是你的钓点水域面积大,水还特别深,动不动就是5米8米,鱼层就比较有讲究了,因为水越深鱼儿能选择的水层就越多。如果鱼儿在3米深的水底纳凉,你钓一米深,那肯定是不行的,别以为靠饵料的雾化就能把鱼诱进窝,那也只能在差不多的水层有效果,相差太大是没效果的。

钓鲢鳙,主动找鱼层很重要

虽然鲢鳙的水层是和上面2个参数息息相关的,但我们作钓的时候还是要主动找鱼层。怎么找?现在的天气,建议一开始从一米开始往下找,每次把浮漂上推20厘米左右,然后抽上十几二十竿,一般找对鱼层了很快就会有信号出现。如果一直到底都还没口,那就继续从底往上找鱼层,直到找到鱼层为止。

最后:钓鲢鳙也要控制饵料状态,不然饵料过度雾化也会引起鱼层的混乱,容易让鲢鳙上浮,出现有口不中鱼,锚鱼的现象。最后是前期快速雾化诱鱼,鱼进窝后控制饵料雾化。还是那句话,鲢鳙很好钓,只需要控制好鱼层,控制好饵料状态,一般都不会空军。

在野钓过程中该如何调浮漂?


浮漂是钓鱼中很重要的一个渔具,我们是需要通过浮漂所传递的信号来判断鱼情的走向的,因此能不能将浮漂调好,就直接关系到我们最后渔获的多寡了。今天今天就跟各位钓友分享一下在野钓过程中,调漂方面需要怎么样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在野钓钓底的时候,建议钓友们选择那些细长硬尾的浮漂。这种浮漂本身能够产生的浮力比较小,对饵料的反应也会比较灵活,能够帮助钓友们清楚的感知钩饵在水底的状况。另一方面,能够在水深相差一寸上下的时候,有一定的兼容性,而且对钓组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野外调漂,建议钓友们将单饵调漂作为首选,也就是半水挂单饵调平水,钓二目。这种调漂的方法有一个优点,就是不管你抛钩在不在同一个钓点上,都能确保其底钩着底,上饵轻触底。

当钓友们将浮漂调好之后,千万不要着急垂钓,最好能挂稍重一点的饵,然后有意识的在你选择的钓点前后所有多抛几竿。一方面能够做窝诱鱼,另一方面就是经过打竿,能够摸清钓点水域底部的情况,然后找到一个最适合停钩的地方。

当钓点选择好了之后,那么水深也就相对稳定了,这时候,钓友们就根据鱼情来进行精准的调漂。无论是调钝还是调灵,都要对钩饵在水中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钓友们可以根据鱼儿的吃口情况,来判断饵钩在水底的情况,老钓手们有这样一个口诀:下顿多、钩多悬,上送多、钩多沉;滑漂多、浮力小,颤动多、浮力大;多双尾、子线弯,常耙鱼,钩在底。

钓鲢鳙时风大小鱼多,怎么用饵钓多深


我们都知道,鲢鳙属虑食性鱼类,以海绵状的鳃耙滤食,所以饵料不能过黏,要有很好的雾化性才便于它吃食。但雾化强却特别招惹小鱼。所以在小鱼多的水域钓鲢鳙难度较大。而如果同时碰上风大的天气,风大浪大易把饵冲散,那就更难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说。

一、小鱼多、风大怎么办

在小鱼不多,流不急的情况下,一般先用雾化快的饵料诱鱼,待上鱼之后,就不用雾化那么快了,附钩性要尽量强一点。还可以用双钩,上面用雾化快的饵,下面 用雾化慢的。或者上面用小钩挂饵,下面用大的空钩专门锚鱼。而在小鱼太多的时候,钓饵下水后还来不及诱鲢鳙吃食,就很快被吃完,下面是几个解决方法。

(1)要采用打窝才行。打窝时,鲢鳙的窝料雾化快,比较轻,下沉较慢,小鱼有足够多的时间在中途啄食,很可能还没到底就被吃完。这时可在窝料中加点水边 的沙子或黏土,增加比重,让饵料能迅速沉到底;如果还不行,则可以再加点粘粉;补窝要勤。在自然水域钓鱼,打窝时窝料到不了底,可能是饵料比重过轻,也可 能是有流水使饵料漂到很远,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解决。

(2)挂钓饵时,要加大、要圆。延长被吃完的时间,而圆形能让小鱼较难啄破。

(3)加大铅坠或采用双坠。增加重量,使钓饵更快到达水底。因为铅坠较大,浮漂也要相应地用大一点的。

(4)尽量减少抛竿的次数。抛的次数越多,饵就散落得越多,就越招小鱼。

等大鱼进窝后,小鱼就自然会跑掉。

二、要钓多深

钓鲢鳙浮钓或底钓都行,钓深可能鱼会大点。垂钓时可以先试钓,看哪个水层有鱼,然后再钓深一点,看有没有大一点的鱼。如果有漂相,扬竿时有挂到鱼的感觉,但却跑鱼了,则可能是钓得太深,可调浅一点。

三、鱼饵料配方

鲢鳙喜欢臭饵。一般常用的鲢鳙鱼商品饵料有:特战鲢鳙饵、白鲨鲢鳙饵、中药诱食剂、快嘴鲢鳙饵等。

四、线组搭配

鱼线的主线可用4号,子线用3号。钓2斤左右的鲢鳙,可采用7~8号伊豆钩,5~6号袖钩,4~5号伊势尼钩。钓5~10斤的可用1~3号新关东钩,7~10号伊势尼钩。钓10斤以上的,钩就要再大点了。

天冷鱼口轻,如何让浮漂动作更大?调漂很关键


​时间过的飞快,一眨眼秋天就快要过去了,不知道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各位钓友有没有钓上心仪的大鱼呢?秋季过渡到冬季,最明显的是温度变化,早晚的温差会越来越大,就像我们这边,白天还能穿个短袖,晚上出门披件外套都有点凉飕飕。温度变化是咱们钓鱼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气温会影响水温,水温会影响鱼的活性,水温低鱼的活性就下降,咬钩不那么积极了,吞饵的力度也小了好多。

最近几天经常有收到钓友们的私信,大多都在问降温后该如何搭配选组、调漂、开饵等等。虽然问的内容不一样,但归根结底还是围绕天冷鱼不爱吃食、口弱导致的浮漂动作小的问题。我写这篇文章算是一个总结,就当统一回复吧,如果你有遇到类似问题,不妨参考一下

天冷鱼口轻,想要放大浮漂的信号,你得先摒弃一个错误观念

这个观念想必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不要追求“极致灵敏”。理论上说鱼活性差、吃饵的动作小,我们换细线、换小漂把钓组弄的灵敏一些是没错的,但是有些人的理解有错误,所以经常弄巧成拙,原本想钓灵敏点,结果乱七八糟一捣鼓反倒更钝了。

我们说的钓灵敏是通过各方面的调整提升整个钓组的灵敏度,而不是单换一只浮漂、换一副小钩就行了,另外垂钓中有些东西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当你追求的灵敏度与其他因素冲突时,肯定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而不是一边倒。

举个例子:

比如说,对于一些水质清澈、又没有水草的钓点,天冷后鱼会退居深水,此时就需要钓远钓深,这时候你如果为了追求灵敏度,而换了一只小浮漂,抛竿困难暂且不论,即使抛出去了线组也绷不直,线组绷不直信号传递就受影响,这时吃铅1克的漂也许还不如原先的吃铅2克的漂好用。

水深、线粗都有可能导致线组绷不直,只能用稍大的浮漂解决,浮漂越大肯定就不那么灵敏了。所以当你追求的灵敏与其他因素形成对立的时候,选择可是很重要的,而要想正确做出判断一开始就不能太把灵敏看得太重

想让浮漂动作更大,你先把浮漂选对咯

就像上面说的咱们不能追求极致的灵敏,所以浮漂并不是越小越好,起码你要能顺利地、准确地抛出去吧,其次浮漂的长度和吃铅量应与水深、线组粗细匹配,搭配好了整体的灵敏度自然提升。

对于老手来说,什么样的水深、多粗的线、多大的鱼配合多少吃铅量的浮漂心中一清二楚,凭得是经验。新手不知道具体搭配可以参照那个老公式,即浮漂吃铅量=(主线号数+水深)÷2。

这个公式并非完全准确,为了给大家提供靠谱的帮助,我说一说自己的搭配

钓宝宝鲫1两以下,0.6+0.3配合1~2号袖钩,鱼竿小于等于3.9,浮漂吃铅1克以下,钓小鲫鱼不会太深的水

钓1~2两的鲫鱼,0.8+0.4配合2~3号袖钩,鱼竿小于等于4.5,浮漂吃铅0.8~1.2

钓3~5两的鲫鱼,1.0+0.6配合3~4号袖钩,浮漂吃铅1~1.5克,这个鲫鱼已经不算小了,所以鱼竿用多长我也不多说,根据当地情况来看,天冷我可能用到5.4

钓半斤至一斤的鲫鱼,1.2+0.8配合四号或五号袖钩,浮漂吃铅1.5~2.0,这个个体算很大了,所以不一定要用袖钩,钩大点、钩条粗点没事,浮漂和线组也不必要弄得太小,钓这种鱼我觉得还是钓位、饵料更重要,你要是找到了它,并且它对你的饵料也感兴趣,你用七八号钩子它也吞的进

以上只是个人习惯,不是什么标准,如果你觉得不行那按照自己的来。对于一两以下的小鲫鱼我最多用到0.6+0.3,再小我就懒得搞了,也没啥意思。而且我们江浙地区冬季也不会冷到哪去,我用的最多的还是1+0.6,这个线组钓斤鲫也没问题,通用性很强。

浮漂除了吃铅量,材质、漂型、漂尾直径也重要

大多数人在天冷时为了提升灵敏度所以喜欢用芦苇漂,芦苇漂确实挺灵敏,但是它价格也高,价格不高的那些做工很差,又不好用了。为了考虑到成本,我挺推荐大家用纳米的,这个材质现在选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三五十块钱已经很好了,我看那些大牌的纳米漂,价格也不是很高。

漂型方面,我觉得要想令信号大一些,还是细长身的漂好用,就是那种肩膀较窄漂身修长的浮漂,漂脚短漂身和漂身略长。此类漂比较适合底钓,翻身站立后下沉较快,由于漂身的横截面积小运行阻力小,所以当鱼产生轻微的动作也能够出现很大的信号,适合钓轻口鱼、滑口鱼。

冬钓鲫鱼我用的比较好的浮漂,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阿卢之外,鱼作、鳞影的浮漂感觉不错,还有克修的小金头(王冠)也十分经典。

还有一点是漂尾,这个很简单,越细越灵敏,毋庸置疑。只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太细不便观漂,要么你可以试试扁尾

讲完浮漂的选择再讲讲调钓

浮漂的调钓是仁者见仁的问题,有人觉得调高钓低灵,有人觉得调低钓低灵,怎么说呢,我觉得还是看个人的习惯。天冷鱼口弱我本人是倾向调低钓低的,比如调两三目钓一两目,或者调平水钓一两目,要么干脆钓几钓几,但调目不会高于3目。这样钩饵在水底会更老实一些,鱼吃饵方便,信号大。如果你调高目钓低目,子线被拉的很直,钩饵形成一个轻触底的状态,我认为浮漂信号多但动作幅度不大

因为这个问题我和朋友还争论过,我记得也是某一年的深秋,那会儿天气已经很冷,我们钓的那个野河,鱼个体小、开口弱。对于这种情况朋友选择调高钓低,调七八目钓一两目的样子吧(朋友喜欢玩黑坑,所以每次都调高调低),结果是浮漂信号很多,但动作幅度不大,同时空枪率高。我采取的是调低钓低,调两三目钓两三目有时还会钓高点,浮漂信号不多,但动作比较大,同时中钩率比较高,唯一缺点是顿感并不是特别强烈。最后,我俩的渔获是差不多的,所以浮漂的调低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习惯,你只要心中有数就行了,不同的调法有不同的抓口时机。

调低调低或者说调平水钓一两目,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如果你的浮漂吃铅较大,或者使用加粗尾,而钩子又很小,那么稍一不小心就会令子线躺底或者产生较大程度的弯曲,这样就“钝”了。

最后一点是关于钓饵

我认为这才是核心,鱼要是喜欢吃你的饵料,就算你钓钝了,也能钓起来,因为它吃的深、还会拖着跑;如果是不爱吃的饵料,吃进嘴也照样吐掉,你装备再灵敏也没用。比如说冬天商品饵就是钓不过红虫蚯蚓,没什么道理可言,哪怕你商品饵雾化再好、比重再轻也无济于事。只有在鱼爱吃的基础上,咱们才可以接着讨论状态的调整,以及其他装备的选择

就商品饵来说,天冷杂鱼少了,比重做轻一点、雾化好一点是有效的,不过饵料的附钩性问题也要注意。我认为野钓嘛多少还是应该有些残留,这样便于引逗,“逗钓”也是天冷鱼口轻的应对技能之一

根据水位的深浅来选择浮漂的技巧


浮漂也叫浮子、鱼漂、浮头。它是钓者的眼睛和选择钓点的助手,大凡垂钓水域的深浅、水底地貌、鱼儿拱饵。吞饵的情况,甚至鱼儿一进入窝点,都可以通过钩线传到浮漂,使其发生沉、浮、抖动等不同的反应,使钓者对水下的鱼讯情况一览无佘,从而为钓者提供了最佳的提竿时机。

垂钓高手们向来十分重视浮漂的选择与调整,它在淡水钓的技巧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浮漂的种类很多,形状各异。淡水钓常用的浮漂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立漂。另一种是碎漂。市场上出售的各式立漂 多用空腹薄膜塑料制成,而碎漂则用禽类羽毛或泡沫塑料制成。

立漂: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其形状五花八门, 主要有棒形、纺锤形、圆形、陀螺形、辣椒形、长形、伞形以及专为夜钓用的萤光漂等。这些不同形态的立式浮漂,漂尖露出水间,当鱼吃饵时,反应明显,尤其适于老年钓友和视力差者使用。

碎漂:又称线漂、散漂。像南方钓友爱使用的蜈蚣漂 七星漂即属此一类。大多用鹅、鸭、鸡的粗毛管、孔雀翎或泡沫塑料体串连制而成,碎漂的个数由3~20粒不等。每两粒之间间距3 5厘米。碎漂适合在水草茂密、水底不平、障碍物较多的溪流或池塘垂钓使用。碎漂的特点是体积小、反应灵敏。另外,当水的深浅变化时,只要不超过首尾两漂的距离, 不必去调整水线,仍可垂钓自如,缺点是漂粒体积较小,反应又灵敏,不太适合年老或视力弱的钓鱼人使用。另外,钓距远或风大天气,也不适合使用碎漂,因鱼咬钩后漂讯不易察觉。

选择浮漂应根据所钓鱼的种类、垂钓水域的深浅、水流缓急、钓点远近、竿的长短以及钓鱼人的视力情况来确定。

使用手竿钓小鱼为主,宜选用浮力较小的小型立漂。钓沉水,宜选用棒形漂,这种漂受水的阻力较小,可使饵钩较快地落入水底。

钓浮水,宜选用浮力较大的圆形漂或枣形漂。

浅水垂钓,宜选用小浮漂;深水垂钓,宜选用大浮漂。

近岸垂钓,尤其在水草茂密、水下有障碍物的水域垂钓, 适合选用蜈蚣漂,这种漂浮力大、灵敏度高。

在水流较快的水域垂钓,浮漂宜大不宜小,在风力较大的天气垂钓,宜选用漂顶较细的浮漂,以减少风对漂体的影响。

海竿垂钓,一般不用浮漂。根据竿尖下弯、抖动、响铃或走线來判断鱼讯。但海竿也可以挂漂,如果钓点较近(在10米之内),与手竿带漂垂钓方式相同,既可以钓底,也可以钓浮, 不过铅坠要配得合适。如用短竿拋投。铅坠应稍加大,否则拋投困难,海竿挂漂远投垂钓,铅坠必须加入到足以带动钩、 漂、线一起拋投出去,就是说应根据海竿的长短、鱼线的粗细和浮漂的大小,来选取铅坠的重量。若竿短、线粗,远投需配重坠和大漂。漂大目标大,便于观察。而且出线方式应是挥竿投甩,否则拋投不远,另外,使用海竿挂漂,竿子不能太短,般不要短于3.5米,竿过短,即便加大铅坠,抛投也很不方便。

浮漂的颜色,立漂以红色或者相间分格颜色的对比度越强越好,碎漂以白色为佳。这两种颜色都比较鲜明,便于观察。而萤光漂以橙绿色为优。

浮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磕碰、挤压和梓打,防止其变形。

下午野钓,深浅怎么选?4个技巧帮你


垂钓时钓点的好坏会直接决定渔获的多少,在选择钓点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作钓环境外,还需要考虑作钓的水深,也就是钓深钓浅的问题。那么在下午钓鱼是钓深好还是钓浅好呢?跟着本文一起来看看。

下午钓鱼钓深好还是钓浅好

1、根据饵料选择水深水浅:浅水区的水草、浮游生物比较多,比较受鱼欢迎,而浅水区的相对来说比较少。

2、根据目标鱼选择:浅水区的水压小,根据压强的规律,水深和压强成正比,也就是钓浅钓小鱼,深水钓大鱼。

3、根据季节温度选择:寒冷的冬季深水区的温度比较稳定,所以比较适合鱼栖息。

4、根据溶氧量和气压选择:浅水区的溶氧量比较高,比较适合鱼觅食,所以下午钓鱼可选择浅水区作钓。

上述就是根据各种因素分析的关于下午钓鱼深浅问题,通过本文可看出钓深钓浅的因素不定,需要按照具体的作钓环境及天气来选择,这样才能有助于找到鱼窝。

秋季钓鲫鱼时该如何调整作钓,选装备饵料窝料


凡是经常钓鱼的钓友都应该知道了,在秋季钓鱼,鱼口都会很轻,漂相动作不明显,稍微抓不住漂相就会导致拉起空钩,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秋季在钓鲫鱼时该如何调整作钓。

1、钓组的选择

所选用的钓组要灵敏,所以应当用细线,细钩,细尾小漂。主线用到1.5号至2.0号主线即可,子线用0.4至0.6号,钩子用到4至5号。由于鱼口较轻,所以钩子宁小不要大,这样在鲫鱼咬轻口的时候也能保证吞到钩子,子线过细的优点是在于鲫鱼吞食鱼饵的过程中不会发觉有异样而导致吐出来,这样的线组搭配起来中鱼率会增加不少。

2、选择钓竿

钓竿选用4.5米或更长的手竿,竿子长就容易钓深水,在深水底下的温度比较暖和,所以鱼群一般都会在较深的水里,钓水深1.5米至2米那样的最好。采用细软的手竿,这样的软竿子在提竿刺中鱼口的时候不会因为拉扯力强而会使鱼挣扎,惊吓到鱼群。

3、调漂找底

在作钓时,要钓灵漂,先把铅皮加重于漂的浮力,空钩抛入钓点,把漂调至漂尾露出水面两目,然后再根据子线的长度,把漂降下来,比如子线长15厘米,那么漂就要下降20厘米那样,因为是铅皮到水底,而要调灵漂的状态是让铅皮浮空,鱼饵沉底,把漂降下来后,适当的减去铅皮,抛入水中,当漂再次浮到两目为准,然后挂上鱼饵找底,抛入钓点后漂依然露出两目就可以了。

鲫鱼在水底吸食饵料的时候,调出这样的灵漂作钓过程中抓顿口,一抓一个准。由于水底可能凹凸不平的原因,也可以把漂目调高一点,像这样的都可根据现场情况来调整。

4、饵料和窝料

饵料比重要轻,而且柔软,这样鲫鱼吸食饵料的适口性强,不会反复的吞吐,到秋季的鱼类喜欢吃高蛋白饵食和甜食,所以要用商品饵料就要选择含有高蛋白或者香甜的,高蛋白饵料可加入虾粉,红虫粉。香甜饵料可加入香精,也可适当的加入蜂蜜,蜂蜜含有花香、浓甜等特征,对鲫鱼来说是非常可口的食物,如果水呈现昏黄色,水能见度低,尽量用红色饵食最佳。

窝料可用大米,玉米粉,麦麸等加入曲酒调和,密封浸泡一天以上即可使用,在商店里面钓友看到的那种用饮料瓶子装的黄米窝料,和这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种窝料泡制出来酒香四溢,诱鱼速度快,香气长久留于水底,持久聚鱼。如有大口玻璃缸可以大量的制作,用不完的可以继续存放,以待下次备用

浮钓鲢鳙钓多深,弄清问题所在


​喜欢在夏季搏大物的钓友,鲢鳙是万万不能错过的,这两种鱼拉力十足,手感没得说,如果非要提个缺点的话,那就是粘液太多而且腥臭味浓烈(建议用网眼较大的抄网,否则粘液难清洗),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们的喜爱

说到钓鲢鳙大家比较关心饵料的雾化和味型,这两点我都有写过文章,包括钓组方面之前也详细聊过了,这里不再赘述。今天主要想说一说钓多深的问题,找对了鱼层就能离目标鱼更近一步

浮钓鲢鳙的“水深”并不固定,每个地方钓的深度不完全相同,今天和明天可能也不一样

我知道很多人钓鲢鳙都习惯钓某一个固定的深度比如就钓一漂深爱吃不吃,然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改变,认为只要鱼开口就会主动随着饵料雾化找到上来

不能说这种想法没有道理,靠饵料雾化来诱鱼的确是台钓中最常规的作钓模式。个人的想法是如果鱼情正常,或者你老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垂钓,那么“只钓某一种深度”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的;反之如果鱼情不正常,感觉平时钓的水深看不见鱼口了,试着改变一下思路,往上或往下撸一撸浮漂很有必要

浮钓鲢鳙钓多深由以下三个因素来决定

1、钓点的水深

钓点总体越浅,越不用注重钓多深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鱼塘吧,总共就两三米深,你就不用过分纠结钓1.5还是2.5,鱼肯定能够发现饵,至于吃不吃得看你饵料和钓法。面积小、水又浅的地方,多把精力放在钓位选择和饵料、线组搭配上吧

钓点总体越深,越要注意钓多深的问题,有些水库、湖泊水深能达到八米、十米甚至二三十米,这个时候不但要考虑钓位的选择,饵料溶散的速度快慢,还得考虑到垂钓的深度。因为水越深意味着鱼藏身的地方越多,有时候明明找对了钓位,底下确实有鱼,但鱼在四五米甚至七八米的地方,而你却只钓一米深度,效果可能就不好了

有些钓友会反驳:鲢鳙怎么可能会去那么深的地方,即使真的在深处,钓位找对了钓浅点有什么关系,可以靠雾化把它诱上来的。别急,这两点原因下面马上就提到

2、温度、气压

气温影响水温,水温影响鱼的活动和觅食,鲢鳙这两种鱼都喜高温,理论上来说温度越高越好钓,届时它们会活跃在上层水域,你钓五六十公分都会有好的收获

可当温度降低,如深秋以后进入冬季,鲢鳙就会慢慢潜入深水区,活动少、食欲差,要是再钓一两米的深度即使饵料雾化再好也不见得能它们唤起来(真的要钓浅也是在深中找浅),现在离冬季还很远,提出温度问题只是想强调它的重要,况且夏季温度也会波动,晴天和雨天,白天和夜晚都不一样

例:前两年在杭州的时候,听朋友说冬天也有很多人在钱塘江钓鲢鳙的,鱼获还十分不错,除了饵料下足了功夫之外,远近、深浅也相当有讲究,要是还按照夏季的模式去玩那多半得空军

另外一个就是气压,经常看到有人说钓鲢鳙只要温度高就好了,气压无所谓,实际上气压并不能忽视。

气压会影响水中的溶氧量,鲢鳙不耐低氧,当水中缺氧时非常容易浮头,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试想连命都要保不住了它还会想着吃东西吗?

那气压低坐下风口行不行,下风口溶氧比较高这一点是好的,缺点是影响观漂,饵料的雾化带也会变得散乱,降低诱鱼效率,有些基本功不到位的钓友,可能连抛竿都吃力,遇上这种天气我建议选择稍浅一点、在鱼塘垂钓可适当加一些添加剂刺激鱼开口

3、水质

前面提到一个问题,就是鲢鳙处在深水区,而我们钓浅,饵料的雾化能不能将之诱惑上来。我的想法是如果温度、溶氧合适,抛竿频率勤快一般是可以诱上来的,不过水的能见度也应该考虑进去

在水质非常清澈、能见度很高的地方,钓的太浅个人认为有可能造成鱼不敢上浮吃饵

这一点抛竿和手竿区别比较大

抛竿可以远投,离岸越远人为的影响就小,鱼会胆大一些;而手竿再怎么样钓的也比抛竿近,如果太浅了鱼相对胆小(尤其是某个钓点经常有人打抛竿,你用手竿就比较难钓)

钓鲫鱼鲤鱼也是同样道理,如果钓点十分清澈,且水底平整、有无任何水草等遮蔽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建议下竿的,非要钓也必须保证安静,不能来回走动

在鱼口不好的时候主动出击寻找鱼层

鱼情不一样,钓多深也不同,也许张三钓的江河里一米二三就能钓着鱼,而李四钓的地方就得两三米,这是由上面三点决定的

我正常钓鲢鳙的水深大多集中在半米至一米五的样子,抛竿钓的远就从五十公分、七八十公分开始找;手竿钓的近,先钓一米、一米五的样子,再强调一遍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操作习惯

当鱼口不好时,我们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果是风向、风力、溶氧问题,可能都不用撸浮漂找鱼层了,直接换个钓位效率会更高

找鱼层夏季多半从浅开始找起,使用手竿建议用短而粗壮的大吃铅浮漂,你可以钓一漂深、两漂深或者一米。当没口时浮漂上移,每次移动的距离以整只浮漂的长度为单位,每找一个新的水层一定要多抽几竿,确定没信号再继续

若双饵触底还没动静,就把浮漂推到最初位置,重复上述动作,操作两三次没有明显效果,那就是钓位本身的问题了

最后总结: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和钓法,并不是某一种标准,如果你觉得有道理就参考试试,如果觉得不行忽略即可

我觉得钓鱼有两点其实很重要:一别在乎鱼获多少,只要钓明白了即使一条鱼也是胜利;二是不能太固执、别认死理,多了解多尝试多对比总没有坏处,一味否定只能限制自己钓技成长的空间

鱼不吃饵时,该如何打破僵局?


虽然野钓的过程中,最怕遇到杂鱼和走水,不过更让新手头疼的是,只见钓点处鱼星满满却没鱼上钩吃饵。至于怎么打破这僵局,可能老司机都心中有数,可对于新手说就未必能解决了,当然就我本人而言,一旦遇到这种鱼情,我就只要用以下这3个破解绝招就能解决,千真万确,作为钓鱼人没必要说谎。

野钓

1、窝料投放不合理

虽然要想在大水面钓好鱼,最好还是提前进行打窝诱鱼,虽然看似很简单,可如果窝料投放过多,即便钓饵再好,鱼也只会吃窝料而不顾及鱼钩的饵料,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窝料投放的很少,既没有诱来鱼,钓点处也没鱼星出现。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新手钓友在打完窝之后,才会发现钓点处只见有鱼星冒泡,却总也见不到有鱼咬钩的原因。

野生大鲫鱼

2、钓饵搭配不对路

众所周知,鱼基本都是靠嗅觉来判断饵料的位置,而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下降,鱼的这种嗅觉也在慢慢减弱,并且水温低的原因导致饵料气味传播速度慢,所以此时钓鲫鱼,如果饵料的味型过于清淡,即便钓点处有鱼,它也有可能只会吃质量好窝料而不顾及钓饵。

当然若是在一些肥水域作钓,或者一些滑鱼塘中作钓时,如果开出来的饵料气味大,鱼的警惕性势必会提高,从而不敢靠近吃饵,所以这时鱼不咬钩也在情理之中。

浮漂调整

3、水底存在酱泥层

尽管野钓的乐趣要高于塘钓,但随着水温的不断下降,鱼的活性也会随之而降低,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小水面作钓。不过在鱼塘中作钓,可能会遇到水底有较厚的酱层,所以这时即便打了窝,也不见有鱼咬钩。当然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最好还是下拉浮漂钓灵一些或直接更换一支浮力大的浮漂,使饵料依托在酱层之上即可。

野生大鲫鱼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户外野钓过程中,只见鱼星却没鱼咬钩的原因以及3大破解招式,当然钓无定律,若是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也还请多多指教!

浅谈水温与钓位选深选浅的关系


很多朋友常常为钓多深而犯愁,有时候钓深效果不错,有时候钓浅也有意外的惊喜,究竟是钓深好还是钓浅好?迷茫了。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先要了解下面这些常识。

我们知道,一般的对象鱼比较喜欢的水温大约是25℃,如果是冷水鱼,它们喜欢的水温还要低一些。鱼的趋溫性体现在:当水温较低的时候,它们喜欢游往高温区,当水温太高的时候,它们喜欢游向低温区。其实这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的本性,夏天总想找个阴凉处纳凉,冬天就想在太阳下晒。

在一天当中,凌晨的气温是最低的,所以上午九点以前,水上层的温度往往不是最高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需要钓深一点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把表层的水温提高了,这个时候浅处的水温有所上升,鱼儿开始向浅处移动,这个变化有点复杂。小杂鱼胆大,靠边也毫无顾忌。鲫鱼刚开始是离底,慢慢开始上浮、靠边,进而浮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专钓鲫鱼,可以从原来钓的两三米深逐步向一两米转移,甚至可以钓半米左右。但是有一条,相对来说深一点的地方的鱼总比浅一点的要大一些。

鲤鱼比鲫鱼更谨慎、胆小,它们往浅水区游动比鲫鱼要慢几步,靠边的程度也要差一些。所以,如果想钓鲤鱼,还是尽量钓深一点。

钓鱼要灵活,要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食物源的分布特点等诸多因素来选择钓深还是钓浅,千万不要一厢情愿的或是盲目的认为鱼在哪里,我们选择钓点的因素,一是水温,找出哪里的水温更适合鱼停留。二是找食物,哪里有更多的自然食物可供鱼食用。三是哪里更安全、更隐蔽,哪里是鱼儿的藏身之地。第三条很矛盾,鱼儿的藏身之地也是挂钩的高发区,在这样的地方下钩,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相适应的钓组准备。

尽量不要用长竿去适应水深,因为这个时候水下的地形往往是缓坡。陡坎下面是鱼道,就是四米五的竿长也足够了。这个时候要注意岸边地质的可靠性,千万不要站在沙石沉积物上垂钓,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坍塌。这和不要在高压线下钓鱼一样,这些地方都是垂钓的禁区。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天冷该钓多深?如何选深浅,浮漂不动也许是底下没鱼》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钓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