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野河钓鱼鱼。

野钓环境复杂,不同于黑坑钓鱼,野钓常有走水走漂的情况。如果在野外环境中垂钓,如果不针对对象鱼垂钓,或者饵料味型不对口,常有可能发生空军的情况,不仅如此即使上了鱼,野钓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接下来就分享一下,野钓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只要知道这些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一、线组搭配合理,经常检查线组情况

第一点就是钓具钓组的搭配情况,使用什么鱼竿要看水域和钓法,钓大鱼比较适合使用稍软的竿子,弹性好不容易断线,虽然遛鱼慢,但是野钓不跑鱼才是最主要的。使用什么线组,要看主攻鱼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线组绝对不能太粗,否则影响线组的灵敏度。尤其是子线太粗太硬,会导致鱼进食的障碍非常大,导致一般体型鱼类无法正常就饵。想要线组搭配合理,首先是使用质量优质的线组,在钓大鱼的时候为了保证线组细但是拉力又足够,可以考虑使用通线无结线组,这是钓大鱼的利器。除此之外,要养成检查线组的好习惯,有伤的线组尽快更换掉。

二、调漂合理,养成多次调漂

调漂方法有很多,但要找到合适的调漂方法才能上鱼。首先通过调整好的浮漂和钓目,让双饵在水底中呈现不同的状态,让鱼有更好的吃口。调漂要有两个要点,首先先让双钩距离水底尽量接近,减少水线给钓目的影响,二是用饵料找底,这样才能正确调漂。由于垂钓时间过久,浮漂过多过少都会有吃水的现象,导致线组重量增加,最初调漂的钓目会降低,所以钓者要把控时间,在一至两小时后后重新调漂最好。

三、用饵状态要合理

钓者要对饵料要有把控,影响饵料状态,因素主要有水深、流水小鱼等因素。面对水深流水小鱼闹窝等情况,饵料黏度要更黏一些,适口性会更好。切记面饵过硬,如果饵料太硬或者适口较差,鱼儿甚至还会出现吐饵的情况。所以野钓中面饵适口性和饵料味型,占垂钓的第一位,面饵小的要比大的好,所以要根据鱼情的情况,调整出合适的饵料。

四、提竿时机和力度的把握

提竿时机的把握跟垂钓鱼种,饵料类型关系比较大。比如饵料有面饵,有颗粒饵,有虫饵,使用状态比较好的面饵,应该抓第一口,使用比较硬的颗粒饵,可以适当放口,这样才容易抓到实口。如果使用虫饵,尤其是使用有倒刺的鱼钩,也可以适当的放口。再说鱼种,不同鱼种吃饵动作不同,有经验的钓友可以根据浮漂的反应来大致分辨出鱼种,比如钓鲫鱼,顶漂的时候提竿中鱼率比较高,钓鲤鱼黑漂后默数1、2再提竿,中鱼率也比较高。如果浮钓草鱼,尤其是使用草饵的时候,更要注意放口。

五、遛鱼有技巧

最后来讲野钓中最关键的遛鱼,野钓遛鱼不同于黑坑遛鱼,野外的鱼更具野性,无论是力气还是体力,都比黑坑鱼塘里的鱼要大。野钓遛鱼首先要把鱼竿竖起来,这样利用鱼竿的弹性大大节省钓者的体力。如果主攻大鱼,抛竿的时候尽量不抛满竿,风线要松弛一些,这样抱杆就容易许多。遛鱼技巧比较多,但不管鱼竿怎么动,都要注意鱼竿和主线要保持在90度以内,这样鱼竿的弹性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无论是卸力遛鱼还是节省钓者体力都不错。wWw.diaoYu007.cOm

编辑推荐

为什么钓鱼总是脱钩跑鱼?怎么解决?


只要钓鱼的人都会经历过脱钩跑鱼,尤其是一些新手钓鱼人,一开始不熟悉垂钓过程更是好不容易就钓上来鱼,却又总是脱钩跑鱼,实在让人很无奈。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准原因之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它。因此本文会首先从一些很可能造成脱钩跑鱼的因素入手,给大家说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避免脱钩跑鱼。

一、造成脱钩跑鱼的影响因素

1.外界因素

造成意外发生的情况有很多,比方说水情、鱼情、水底环境、渔具质量等各种不受人为控制的因素,挂底也常会造成断线、断竿或跑鱼。钓友在野钓时尤其要提前了解钓场环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钓友本身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新手身上,毕竟是初学钓鱼,在使用渔具的时候有可能搭配不当、准备不充分,野钓时很可能脱钩。除此之外,钓友在作钓期间急于求成,遛鱼操作不当,或是过早的提竿、抄鱼不成功等情况也会造成脱钩。

二、脱钩跑鱼的应对措施

总结了以上几种脱钩跑鱼的情况,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为广大钓友提供一些作钓建议,希望新钓手们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应用到实际垂钓当中。

1、外界原因引发的脱钩跑鱼

钓友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比方说如果钓友知道某一水域经常挂底,钓友们可以更换钓点垂钓,控鱼时尽量避开这些区域。对于新钓具,新购买的子线鱼钩,大家可以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如挂上注满水的塑料瓶来进行拉力值的测试,提前对自己的渔具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实战中跑鱼现象的发生。另外,长期不使用的渔具也要经常进行保养,尽量减少渔具老化造成的脱钩给自己垂钓带来遗憾。

2、自身原因造成的脱钩跑鱼

我们建议钓友在去黑坑或自然水域前先对钓具做一番简单的梳理,比方说,看看钓线是否备齐了,鱼钩是否绑好了,多检查几遍,看看钩子、子线、主线、乃至鱼竿、架竿、失手绳等有无损坏,是否可能对第二天的野钓造成影响,这也是成为一个好钓手的必备途径。此外。钓友在具体作钓期间,要集中精力钓鱼,少聊天多看漂,仔细分析浮漂出现的每一个动作,抓住每一个可能导致脱钩的环节。如在刺鱼时,充分抖动手腕,力度掌握均匀,防止刺入太浅导致脱钩或者刺鱼太猛而导致拉脱鱼唇,在遛鱼刚开始的阶段就脱钩。在面对大鱼时,注意配合使用失手绳以及抄鱼入户不要操之太急等,要适当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控鱼和抄鱼方法,防止脱钩跑鱼,将渔获稳稳的抄入户中。

钓鲫鱼脱钩的四个原因,如何防止鲫鱼脱钩


鲫鱼是一年四季都好钓的鱼种,但是在很多时候因为这、那样的原因,看见它们吃饵却钓不上手,最后只能捶胸顿足一番,然后再接再厉恶性循环,今天就鲫鱼脱钩的问题,和大家聊聊。

一、选竿不当乱飞鱼

选竿这种头等大事当然放在第一个来说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效率和操控性而选择硬竿来作钓,然后贪方便想直接飞鱼,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你的技术得过硬。得快狠准,提竿得稳。如果你没有这种超强的控竿能力的话建议你还是选择软竿为好,它们刺鱼不仅深而且还稳。

二、钩子不妥刺鱼浅

偶尔遇到一两次脱钩的情况很多钓友们就会开始立刻质疑自己的钓组配置的是不是太小了,接着就开始换大钩子作钓,其实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本来钩子小就已经刺得不够稳了,再换大一些的,咬的岂不是更浅。而且现在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遇到大货简直就是走了狗屎运,小钩足以应付鲫鱼了。

三、饵料配错鱼反吐

漂相是由鱼的吃饵动作产生的,如果饵料调的不好鲫鱼们不爱吃反吐出来的话,一样会有漂相的出现,不过这就是假象而已。你这时候提竿刺鱼想刺得稳恐怕得练个十来年吧。

钓鲫鱼的饵料首选适口性要好,雾化性不要太强,否则留个空钩在水里,有的也只是鱼路过的虚假漂相而已。自然就是提了一手的空竿了。

四、调钓出错传讯偏

​调钓可以说是台钓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了。调钓太过于灵敏会让小小的碰钩被放大数倍,一旦提竿不是空钩就是稍微的挂住一点身体,很难把鱼钓稳。但是过钝又容易错过真实的鱼口,所以调钓的时候要依照实际情况来逐渐的找到最佳方案。

野钓鲫鱼,为什么总是脱钩、跑鱼、易缠绕,因为子线搭配不讲究


​钓鲫鱼,尤其是野钓鲫鱼,现在几乎已经混淆了台钓和传统钓的区别,尤其是在子线的使用上,台钓的子线双钩,具有增加上购率的优势,传统钓底钓守口,用来守钓本来就在底层的鲫鱼来说,效果自然是不用多提,那么小钩细线的搭配组合,在野钓中使用起来,貌似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其实不然,经常使用子线双钩野钓鲫鱼,比较常见的,就是未出水面易脱钩,未进鱼护跑鱼,子线易缠绕这几种常见问题。

要说子线加双钩,本来也没有几个钱,那么是不是这几个问题就可以忽略呢?其实不然,主要原因还在于子线搭配的不讲究上,可能也有钓友会说,短子线加小钩,也就是二十厘米到十厘米的差异,再讲究能讲究到哪里去,要说钩号讲究一下,可能还有意思,就这么七八厘米的差异,又怎么可能影响到脱钩、跑鱼、产然这样的情况呢,其实细细考究一下,还真有点讲究,根据钓法、钓技上的不同,野钓鲫鱼的时候,子线的长短是有不同要求的。

一、使用拉饵打频率的时候,子线长度不宜长过10~15厘米

我们在使用拉饵抽频率的时候,因为配套的鱼钩,普遍钩号也不大,所以钩加饵,也没有多重,所以抛竿甩出去的时候,往往是靠着铅坠的重量顺势把钩饵荡除去的,如果子线太长,比如15厘米以上,超过正常人一个手掌大小,就很容易导致子线和铅坠缠绕;如果子线太短,在铅坠入水的时候,很容易把鱼钩上的饵料甩出去,比较适合的距离,10~15厘米左右刚刚好,极不容易导致子线缠绕铅坠,也不至于铅坠进水后把钩饵甩出去。

二、打跑铅的时候,子线最好不要长过6~8厘米

我们在打跑铅的时候,因为太空豆锁住滑铅的距离,也就是15~20厘米,如果子线太长了,一则容易影响鱼在吃口时,拉到最上方,然后拉动铅坠时,漂讯的讯号,再一个,就是提鱼的时候,也有相当的几率让子线铅坠缠绕;如果是短子线,那就没有这种问题了,子线短,讯号传导也快,也不容易缠绕。

三、打浮、打行程时,用长子线比较有优势,但是也不宜超过20厘米

当鱼层上浮,亦或者我们就要打行程的时候,用长子线来操作,人为的增了钩饵落底的行程,有助于鱼群半途截口,这个时候,使用短子线,就很容易被铅坠快速拖到水底,就没有了打行程的优势了;但是最长也不宜超过20厘米,超过这个距离,行程的优势是增加了,但是收杆的时候,稍微抖动竿稍,就容易缠绕子线了。

四、鱼口快时,换短子线,鱼口慢时,用长子线

野钓鲫鱼很有意思,一旦发窝,就会连竿快口,这个时候很多钓友是懒得换子线的,其实有经验的钓友,会赶紧换上短子线,因为短子线讯号传导快,抓口也方便,别看耽误了点时间,但是相比较连竿快口,连续上鱼,万一子线缠绕,切线换线之后耽误的时间,其实也算不了什么了;但是等到鱼口慢的时候,最好还是换较长的子线,慢慢守口。

以上就是我们在野钓鲫鱼时,比较常见的子线长度组合选用原则,要是细数一下,其实倒也不复杂,无非就是针对鱼情、鱼口,做一些相应的准备罢了,除此之外,就要注意一下子线线径和主线的搭配原则,尽量采用主子2:1原则,也就是主线线号是子线的一倍,这样既护主线,鱼竿,也不至于主线子线线径差距太大,容易且切线

脱钩跑鱼是怎样造成的?看了和跑鱼说再见


一、鱼钩使用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1、钩太大,鱼不能吸进嘴里或者只能咬住一部分,钩尖无法刺入鱼嘴。钩太小,或不能刺入鱼嘴或刺入很浅,加上钩小,材质细软,刺入了也容易脱落。

2、钩门太宽,相当于钩太大;钩门太窄,相当于钩太小。钩尖内弯,难以刺入鱼嘴;钩尖不锋利,同样难以刺入。

3、材质太软,或难以刺入鱼嘴,或者在提竿过程中因钩材太软被拉直而跑鱼,尤其是跑大鱼。

4、钩后倾,即悬坠时,钩身偏向一侧,钩背朝天,钩尖向下或向侧。鱼咬钩时,由于前面有线拦着,往往只能从后面或侧面进行。提竿时,鱼钩常常只能刺中鱼的下颌,而下颚很薄,最容易挂破,而造成脱钩。

5、钩柄太短,提竿时因作用力在钩柄的一边,倘若钩尖挂饵太重,就可能造成钩后倾,从而跑鱼。

6、钩太钝,在剌鱼的时候,没有完全剌入。有些钓友的钓钩使用了很多次,还在用,甚至上面都锈迹斑斑的了。这是不可取的,以前曾听一位资深钓友说过,他垂钓的鱼钩,如果是钓大鱼的,只要上了七八尾鱼,他就要换钩了。如果是垂钓小鱼的,只要有过几次剌入鱼鳞的钩,他也要换了。我们虽然用不着这么夸张,但是,一般来说垂钓过一次的鱼钩,基本上就可以换了。

二、用线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1、线皱折,鱼咬钩信号传递迟缓,造成提竿不及时。

脱钩跑鱼是怎样造成的?看了和跑鱼说再见!

2、风线太长,提竿时劲使在举竿和将风线拉直上,到达钩尖的力变小,难以刺入鱼嘴。

3、脑线过长,鱼咬钩信号反映迟钝,提竿不能掌握火候。线太粗或吸水性太强,同样造成鱼讯失真,措失提竿良机。

三、浮漂应用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浮漂的浮力太小,鱼讯反应迟缓,提竿不及时。漂的中心偏离,不能直立水中,斜向漂反应的鱼讯失真,难以掌握钓鱼提竿时机。当然,漂与坠有个搭配问题,是坠的原因还是漂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

四、鱼饵大小不合适导致脱钩跑鱼

1、饵没挂在钩尖上,鱼咬钩时钩尖没有入口。

2、饵太大,鱼只能咬住其中一部分。

3、饵太长,鱼咬住的是钩外部分或只将部分钓饵吸入。饵太厚实,钩尖没有外露,无法深刺鱼嘴。

垂钓的时候,要注意饵的大小。不同对象鱼,饵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垂钓鲫鱼,使用二号或三号钩了,饵团大小以能刚好包着钩子为最理想。当然垂钓大鱼是例外的。钓大鱼的时候,可以做大些的饵团,抛入水中之后随着雾化,慢慢也就变小了。

五、坠过轻或过重导致脱钩跑鱼

过重,鱼咬钩无反应或反应迟钝,提竿过慢。过轻,鱼讯太明显,常常提竿过早。

六、提竿时机把握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如对各种鱼讯不熟悉,或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鱼讯失真,都有可能使钓者提竿过早或过迟。过早,鱼钩没有全部放入鱼嘴;过晚,鱼钩可能已被鱼吐出或半吐出。

脱钩跑鱼是怎样造成的?看了和跑鱼说再见!

还有些钓鱼提竿剌鱼的时候,竿子拉得呼呼响,这是抬竿过重的反应,这样常将鱼嘴刮破,甚至可以将整个鱼唇挂下,造成跑鱼。但是如果我们提竿太轻,提鱼使的劲不够,鱼钩又没有刺入鱼嘴,这样也容易脱钩跑鱼。所以我们提竿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力度大小。

起鱼方式不正确,空中飞鱼,即提竿一次到位。由于鱼离水后在空中悬留时间较长,因惊吓而拼命挣扎后脱钩跑鱼。

太斜,一般提竿应该是垂直向上,这样,鱼钩刺入鱼的上颚,鱼无法逃脱;若是斜着起竿,特别是倾斜角度太大的话,鱼钩容易从鱼嘴边溜出或仅挂住一点点口角,当然会脱钩跑鱼。

七、遛鱼方法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有张有弛,有松有紧的遛鱼,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竿尖的弹性和缓冲作用,耐心的与鱼儿进行持久的周旋,决不能松线。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鱼儿肯定会脱钩而逃。

由此可见,脱钩跑鱼原因不能全怪钩,与整个钩组都有关系。上面虽然没说竿,其实与竿也很有关,软竿、硬竿、长竿、短竿起鱼时使出的力气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力度起竿,必然会造成过重或过轻的后果。

如果您能排除这以上这些影响跑鱼的问题的话,那么咬钩后的鱼就再也逃不出您的鱼钩了,哪么你也不需要再为脱钩跑鱼而烦恼,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垂钓了。

脱钩跑鱼怎么办?三个选择可以避免脱钩跑鱼


相信很多钓友多有过脱钩跑鱼的经历,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对脱钩跑鱼这种现象,造成很大的心里影响。本来唾手可得的猎物却付之东流,有时候还会造成炸窝,辛辛苦苦打窝的窝料却这然被打乱了,尤其是野钓中,大物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脱钩跑鱼的现象每个钓鱼人都会遇到,所以不用气馁多加小心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就来讲解一下如何避免脱钩跑鱼。

一、渔具的选择

鱼线和鱼钩的大小都都有明确标准,例如1.0的子线都够承受多大的中量的鱼,这些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而决定的,垂钓的对象鱼无论大小还是鱼种,子线和鱼钩都有考究,例如鲫鱼要选择子线短而软的子线,目的在于鲫鱼的适口性。当然这里说的是质量较好的钓具,购买的时候要选择钩尖锋利的鱼钩,如果鱼的个体偏大,就可以选择大号的鱼钩垂钓。

还有一点就是钩型的选择,不同的钩型对应不同的对象鱼种,比如如果想钓鲫鱼,白条等小个体鱼种时,可以选择细条钩身的溪流钩或者金袖,白袖钩型,如果钓大鱼可以选择伊势尼,新关东等钩型,用错鱼钩是脱钩跑鱼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野钓时我们喜欢用袖钩,但是一旦碰到大鱼,很容易将鱼钩拉直造成跑鱼,所以在有可能碰到大鱼的情况下,我们最好选择通用钩型,大小鱼兼备。

另外一点就是鱼线的使用。鱼线的主线和子线应该搭配合理,小号鱼线虽然灵敏,隐蔽性强,但是自身拉力值是硬伤,野钓鲫鱼一般1.0-0.8的搭配足够了,但是如果碰到野生鲤鱼将会很棘手。很有可能一个鲤鱼打挺就把子线切了,万一真碰到了,钓者一定不要慌,淡定的一点点遛鱼,也就是传说中的小钩细线搏大物!

二、钓位的选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钓位选择不当而导致的脱钩跑鱼,我们都知道,冬季钓鲫鱼,都会选择在水草密集底下环境复杂的地方垂钓,所以钓鱼人也选择在这里打窝诱鱼,但鱼儿上钩之后,会习惯性的往熟悉的地方钻,钓鱼人在想遛回来就很难了,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鱼钩挂底的情况,还有可能惊吓到其他鱼,导致空军的结果。

三、遛鱼手法很重要

中了大鱼以后,遛鱼也是个技术活,遛鱼手法不得当也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即使是冬季,大鱼依然会奋力挣扎,在我们中大鱼后,迅速抬杆刺鱼,然后站起来双手控鱼,鱼向左游我们就往右牵引,将鱼的挣扎路线牵引成S形,并一步步遛向岸边,待鱼遛到乏力时便可下抄网了,这里注意一点,在鱼没有遛乏力时尽量不要让他出水露头,一旦见光挣扎力就会更强,这是最容易切线的时候。

必要时每个钓鱼人都可以配合失手绳,适当的松开鱼竿更易于遛鱼。最后一点,建议钓鱼人抛竿的时候,不要满抛竿,满竿很容易受力不均匀导致切线,冬季遛鱼一定要注意脚下有没有异物和地面湿滑的问题,摔坏了身体可得不偿失。

中了大鱼必然是令人兴奋的,但是经历过风浪的钓鱼人,一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想进一切办法把鱼入护才是最终的目的。

野钓如何解决跑鱼脱钩问题


野钓非常讲究中鱼率,也非常讲究减少跑鱼率,因为野钓中鱼比较稀少,一天不会有太多口。提升渔获量,无非是增加鱼口,和减少跑鱼两个方面。增加鱼口,有难度,减少跑鱼,这个就简单很多了。所以提升渔获,首先要从减少跑鱼说起。

一、提竿时机的把握

提竿时机的把握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就是调漂、饵料、水深。调漂的灵顿关系这提竿时机,调漂灵,提竿可以稍晚,调漂钝,提竿要早一点,不过对于野钓来说,还是比较推荐调钝一点,中鱼率比较高,提竿时机也比较容易把握,有口就可以打。饵料有软硬之分,或者说有容易脱落和不容易脱落之分,使用比较软的面饵,提竿要早一点,晚一点就可能出现饵被吃掉,鱼已经走了。使用玉米啊、蚯蚓啊,提竿就可以晚一点。如果使用嫩草钓草鱼,提竿可以更晚。第三就是水深的问题,水的深浅影响水线的长度,水线的长度影响信号的传递速度,所以深水提竿要早,抓第一口,浅水可以晚一点。提竿时节的把握,有助于提升中鱼率,减少跑鱼率。钓深水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浮漂吃铅要大一些,保证水线被浮漂和铅坠拉直,信号才能正常传递,如果水线不绷直,提竿几乎永远不中鱼,因为信号传递太慢了,甚至鱼老早吐钩,浮漂刚有反应。

二、线组要搭配得当

说起线组就比较麻烦了,线粗虽然不容易跑鱼,但是也不容易上鱼,因为线太硬档口会比较严重。线太细,鱼口会好很多,但是遛鱼又容易心里没底,所以搭配得当基本是最难的。如果钓鲫鱼,线组的大小影响非常明显,线粗了就是没口,所以要懂得取舍。钓鲤鱼、草鱼,大体型的鱼类,线粗点影响不会太大。其实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适中的线,比如1.5,2.0的线,制作成单钩通线线组,配合调性偏软的鱼竿,钓鲫鱼也好,5、6斤的鲤鱼草鱼,都很少出现跑鱼的情况。软杆单钩通线,是钓大鱼的必须装备。

三、鱼钩的问题

以前曾经说过,野钓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鱼钩的选择,其他的装备可以差一些,鱼钩绝对要买好的。可能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提竿的时候感觉挂到什么了,但是没鱼,或者中鱼还没提出水面,鱼就掉下去了,此类情况基本都是鱼钩不够锋利导致的。还要注意鱼钩的大小问题,通常认为鱼钩大小在鱼嘴巴的三分之一比较合适(鲢鳙例外)。还有鱼钩钩条粗细的问题,袖钩应该是最细的,新关东稍粗,最粗的应该是伊势尼之类的鱼钩。个人建议,钓鲤鱼、草鱼、青鱼,粗条的鱼钩结实好用。钓鲢鳙,新关东这类不粗不细的好用,因为钓鲢鳙钩条粗了鱼钩太重,不容易被吸进去,细了又容易被拉直。钓鲫鱼、翘嘴等嘴巴比较薄的鱼类,还是袖钩好用,不容易出现拉豁鱼嘴的情况。

让野钓中的仅有的几口,都能中鱼,渔获自然就会好很多。

冬天怎么野钓鲫鱼?四个因素决定你的鱼获


冬季垂钓鲫鱼,天气越冷鲫鱼的肉质更鲜嫩,但是鱼口更小所以很难垂钓。其实冬季钓鲫鱼也很简单,它的难点只在于如何让鲫鱼吃饵,怎么选择钓位,把握这几个关键冬钓鲫鱼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天气不好,不盲目出钓

冬季钓鲫鱼不能盲目出钓,不能图一时爽快就去钓鱼,冬季钓鲫鱼细节更为讲究。想要冬季钓鲫鱼爆护天气非常重要,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跟哺乳动物不同,哺乳动物可以通过调节身体机能维持在一个温度上。但是鱼类这种变温动物适,应温度需要过程,天气降温或者温度升高时,为了保证血液流通,这段时间很少吃饵,只靠之前储存的热量渡过变温期。等鲫鱼适应水温后,鲫鱼又会重新开始觅食。所以冬季钓鱼前,先看未来和前几天的温度变化,观察气压和温度是否稳定,如果风大或者温度起伏不定,是不适宜垂钓的,就算天气和流水稳定。

二、少钓水库,多钓钓小河、窄河

大雪过后温度变的非常低,这时候鲫鱼已经很少到浅水了,都会躲在深水中过冬。在冬季,水库等大水域找到鱼的几率非常低,或者说有鱼的地方连长竿子也够不到,所以冬季在水库垂钓,经常以渔获惨淡收场。但是小水面,尤其是比较窄的水面,使用长竿能够到中间去,鱼不管藏在什么地方,还是有机会找到鱼窝的。所以冬季水域的选择,推荐小水域,尤其是比较窄的河流、河沟。

三、钓点选择向阳和背风,背风比向阳重要

相信很多钓友都听过,冬钓钓位的选择以向阳背风的钓位。比如一条东西走向的水域,在冬季,北岸通常比南岸鱼多。原因有2个,一是北岸受到阳光直射的时间长,水温比南岸高,二是冬季多背风,北岸受到风的影响小,三是向阳背风钓友也更舒服一些。最不适合选择的就是南岸,原因有2个,一是阳光直射时间短,尤其是南岸比较高的情况,二是北风吹的时候,南岸的水会上下交换,导致水面和水底的水都很冷。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向阳和背风如果冲突,那就选背风的钓位。

四、其他事项

相对于不可改变的因素,冬季钓鱼还是要看钓者的经验,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钓者垂钓水平也占很重要的部分。前几个因素做好了,找鱼基本上是没问题的,首先最好使用长竿垂钓,冬季垂钓鲫鱼千万不能钓浅滩,因为浅滩的温度比其他水域低,所以基本上不聚鱼的。其次小钩细线是冬钓必用装备。在垂钓鲫鱼可以用长竿短线比较适合钓底,浮漂和铅坠都要小,这样鱼口轻的鱼才能拉动铅坠,而铅坠到底的浮漂对鱼并没有任何牵扯的力量,饵料是最易被吸入鱼口的。最后,走钓和守钓相结合,不能只是守窝,守窝不仅会浪费时间,也不利于有好的鱼获。

做好以上几点,冬季垂钓鲫鱼更方便,不过冬季垂钓鲫鱼还是以传统钓为主,因为台钓不适合钓深也不适合钓远垂钓范围有限。

野钓调漂四个步骤,你真的会吗?


调漂是我们学习钓鱼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野钓,调漂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总体来说,调漂大概可以分为无钩调标法、空钩调标法、单钩调标法和带饵调标法这四种。而我们在野钓的时候,受到的自然因素影响会更大,这就给我们调漂带来了更多困难。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在水库河流等地方野钓的时候调漂的方法和步骤,大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漂,不能死板地套用。

一、野钓调漂的目的

调漂的目的除了多上鱼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能更好的控制两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无非是两饵卧底、一触一卧、一悬一触、两饵悬浮这四种。

可是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饵团在水中的状态不是直观可见的,它只能通过浮标钓目的多少来间接的反映出来,而要完整地实现饵团在水中的那四个状态,又与浮标的调目和饵料的比重有关。

二、野钓调漂的关键是调目

不论用何种调漂方法,确定调目是前提条件。每位钓友都有自己对调目的认识和习惯,调几目依据鱼情和自己的习惯即可。

小编认为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较直观、快捷、易懂。只要掌握、理解了这种方法的实质,再融合到自己的调钓法中就可以了。

三、野钓空钩调漂方法与步骤

设定好调目后接下来进行下一步骤找底调漂。小编习惯用空钩调漂法。采用8目的软尾标,初步设定调目为4目。

步骤1.初步找底

找好钓位后,根据对象鱼先开饵,利用发饵的时间进行调漂。先在下钩挂大点的铅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浆层,挂下钩找底有利于后面的精确找底,让浮漂视目露出1目,并在以钓点为圆心,半径15厘米的圈内,前后左右多试几次,充分掌握钓点的水底情况。

步骤2.初步设定调目

粗调找到底后,将浮标下移15厘米,一定要超过预定调目的长度,修剪铅皮直到调目为4。

步骤3.精准找底

这一步在调漂过程中非常重要。切记先不要上拉浮漂,下钩搓上单饵抛竿,看看这个饵球是否能让浮漂刚好没入水中,最好是平水。此饵就是找底后搓饵团大小的基饵,记住这时饵团的大小。

找好基饵后再将浮标上移15厘米,下钩挂基饵进行找底。我让浮标露出4目。找好后,再于上钩挂基饵抛出,看看此时浮标露几目。

假设此时标露2目,这时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两钩的间距在浮标的示目上大约是差2目,而这2目就是我们判断上钩是否离底的依据。

若此时我开始垂钓,所上钓饵一定要小于等于基饵重量,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微调。因为如果水底的浆层厚的话,钓目肯定要发生变化。若浮漂稳定后,钓目大于4目表示水底有浆层,则需要我们下移浮标将钓目调整为4目。

这时下钩肯定是触底、上钩悬浮,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钩钓饵的大小来控制上钩离底的程度。若钓目小于4目表示底部浆层薄,只要钓目在2~4目之间,上钩饵一定是离底、下钩饵是触底状态。

而钓目小于2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钓友们应该注意到了小编上面所说的是以始终有一饵触底为出发点的。因为小编坚信钓鱼一定要先从底钓起这一原则,再根据鱼情,上下改变钓目来适应鱼口的变化。

步骤4.精准调整钓目找口

如果鱼口不确定,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整来进行应变。首先要说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变的!若你改变了手食,就要重新校标。

如有口无鱼,我个人认为是钓的灵了,上饵方式和大小不变,我们只需通过上移浮标来找鱼的实口就行了,找到实口后,再在上钩挂上基饵抛竿看看与刚才上鱼时的钓目有何区别。

若钓目变小了,就说明上钩是悬浮的,并记住这个目数,它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上钩是浮是触,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据。若钓目不变,则说明双钩均是触底状态。

若没有鱼讯或鱼摄食强烈,我们可以下移浮标,钓灵找口!这时就要求你所上的两个钓饵的总重一定要小于基饵重量。

假设用下钩挂上基饵将目数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们在施钓时,钓目小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且大于1目,上下钩差为2目的示标精调找底中已对钩差有说明。

则下钩触底、上钩悬浮。小于1目则一触一卧。若钓目大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则双钩悬浮。

截口频繁表示鱼明显上浮。用此标此调目打浮,尽可根据需要将钓点定在所需水层。如果已经明确要打浮,就不必挂基饵找底了,只要所上饵团不将浮标全部拉入水中,尽可随意发挥。

为什么鲤鱼总是脱钩?因为它用这5个套路把你骗了


鲤鱼也是我们很多钓友的目标鱼,特别是北方的钓友,很多会选择目标鱼“鲤鱼”。钓鲤鱼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经常跑鱼,不是提挂鱼鳞就是提竿中鱼后跑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既然选择钓鲤鱼,就要对鲤鱼有一个了解,最起码要了解鲤鱼的精明之处,然后根据鲤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线组。调钓方式最好不要太灵活,根据自己的调钓方式,适当放口,中鱼后不要着急,心平气和遛鱼上岸。

一、鲤鱼的精明之处:

鲤鱼相对于其他鱼类要精明得多,素有“鲤鱼精”之称。农村的钓友可能深有体会,农村池塘里总会有几条大鲤鱼抓不上来,鲤鱼总有一套应对抓捕的方式,从而逃脱。

1、鲤鱼的聪明之处:

同样钓鲤鱼也是一样,鲤鱼吃钩后,会使出浑身解数与人对抗。比如:水底原地不动俗称“打桩”。或者中鱼口进入障碍物或草丛之中等等。鲤鱼在野外生存的技巧很高,但是又十分胆小,一有动静便立即逃窜。

2、鲤鱼的吃饵习惯:

鲤鱼进窝吃饵不像其他鱼类一直在窝内,它是在窝内吃几口立马就走,不在窝内停留太长时间,把窝子搅得浑浊不堪。鲤鱼为食性杂,荤素皆吃,不挑食碰到什么吃什么。小鲤鱼比较爱吃荤食,大鲤鱼比较爱吃素食。

鲤鱼比较聪明,选择鲤鱼作为目标鱼的时候,尽量安静为主,抛竿的频率,抛竿的动作要慢,饵团要大,尽量减少窝点附近的声响,防止鲤鱼受到惊吓而逃跑,让鲤鱼能够安心的吃饵。

二、选择合适的线组:

选择合适的线组也是钓鲤鱼的方式,具体怎么选就要根据鲤鱼的大小,根据所钓水面的大小来确定线组的大小。

1、根据鲤鱼的大小选择线组:咱们以5.4综合竿为例,鲤鱼在2斤左右,线组1.2+0.8或者1.5+1已经可以了;鲤鱼在5斤左右,为了稳妥线组2+1.5也可以,如果对于遛鱼没什么信心,可以适当增加线组号数。

2、小水面钓鲤鱼:小水面鲤鱼比较小,大个体鲤鱼更少,3斤左右的鲤鱼已经不小了,1.5+1的线组可以承受,即使遛鱼水平一般也不用担心切线。

3、大水面钓鲤鱼:大水面大鱼比较多,大个体鲤鱼相对于小水面更多,水面大鲤鱼力气更大,使用线组的时候,还要考虑是不是兼顾其他鱼类。线组不能太小,大水面钓5斤左右的鲤鱼,线组3+2比较好,还要带上失手绳,防止中大鱼后切线跑鱼。

鲤鱼个体越大,力气就越大,需要的线组就大,水域面积不一样鲤鱼的力气也不一样。水域面积大鲤鱼的力气也就比较大,线组可以适当大一号;水域面积小,鲤鱼的力气也就比较小,线组可以适当小一号。

三、调钓不能太灵活

钓鲤鱼的时候是不能调钓太灵活,尤其在野外水域,调钓太灵很容易有假口,也就浮漂下沉提竿但是不中鱼的情况,这与鲤鱼的身体特征有很大关系。

1、鲤鱼的身体特征:钓鲤鱼要了解鲤鱼的进食方式,鲤鱼的嘴巴是骨质和肌肉薄膜连在一起的结构,上下嘴唇都可以张开,嘴部的结构和猪嘴差不多。主要是吸食、涮食、拱食。

①、吸食:吸食就是鲤鱼把饵料吸入口内,鲤鱼个体越大吸食越有力,浮漂表现为慢慢黑漂,很稳。鲤鱼个体越小黑漂的速度越快,个体越大黑漂的速度越慢。

②、涮食:当鲤鱼鱼轻轻地吸饵入嘴后,立即用力吐出去,只在嘴里留下少量残留,一般滑口鱼较多,浮漂表现为:钝口后浮漂又恢复原位,这种漂相不太容易抓到。出现这种漂相提竿后很容挂到鲤鱼,从而跑鱼。

③、拱食、鲤鱼在水底搜寻食物的时候,嘴朝下翻动水底的泥土,慢慢向前移动。遇到食物的时候,浮漂轻微上下晃动,会出现大钝口或者黑漂的漂相。

2、建议调钓方式:钓鲤鱼不建议太过于灵活,鲤鱼个体比较大,没有把饵料完全吞入嘴内的时候,提竿很容易挂到鲤鱼,它的力气很大,中鱼后挣扎的很厉害很容易跑鱼。

建议钓钝、也就是说双钩躺底的方式垂钓,可以用搓饵,调低目钓高目,或者调3-4目钓3-4目的方式垂钓。比如:调2钓2-3,调3钓3等,主抓大口。

鲤鱼属于大个体鱼类,调钓不能太灵活,太灵活鱼钩挂到鱼嘴太少,很容易跑鱼。采用调低目钓高目的方式,让它吃的更深一些,从而减少跑鱼的几率。

四、学会放口:

钓鲤鱼的时候不要有动作就抓,鲤鱼个体大力气大,吸力比较强,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吃口,提竿就容易跑鱼。

黑漂后2秒左右提竿、钓鲤鱼的时候最好黑漂不要立即提竿,鲤鱼吃饵后,并不是把饵料立即吞入嘴内,而是含在嘴里,可能需要2秒左右的时间才会吞入,这也是很多钓鲤鱼的钓友,黑漂后并不急于提竿的原因。

浮漂小动作不要抓、不管在什么水域钓鱼,鱼儿都不会看到饵料后,立刻吞入嘴内,它们都有一个试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漂相有动作,但是动作比较小。最好不要提竿,饵料并没有入嘴,提竿后很容易造成跑鱼炸窝。

很多钓友钓鲤鱼的时候,看到有口就抓,不管大动作还是小动作,都不放过。这种方式很容易跑鱼,对于钓鲤鱼来说适当放口中鱼率更高,跑鱼的几率也减少了。

五、中鱼后不要着急:

钓鲤鱼中鱼后不要着急,最先做的是不要硬着头皮提竿,把鱼儿提出水面,不管是什么鱼类在水里它们最安全,主要提出水面见到亮光以后,它们挣扎的都很厉害。

中鱼后,能把鱼竿弓起来最好,不能弓起来的时候把鱼竿打向一边,利用鱼竿的弧度,鱼竿的弹性和鱼儿搏斗。

1、判断鱼儿的大小:提竿中鱼的瞬间,感受水下的力气,从而判断鲤鱼的大小。一般来说,鲤鱼力气越大挣扎越轻微,甚至在水底不动弹;鲤鱼个体越小挣扎很厉害,中鱼后在水底胡乱挣扎。也可以通过鱼竿传来的重量,判断是否需要放失手绳。

2、通过鱼竿的角度卸力:刚刚中鱼后提起鱼竿紧绷鱼线就可以了,不用太过于用力杨竿,也不能线组松松垮垮,保持鱼竿的弧度,屏住不动,用鱼竿的弹性来消耗鱼的体力,让鱼儿不容易发力,只能在原地转圈,或者提着鱼竿跟着鱼儿在水边来回遛鱼,不让它发力冲入深水,等它消耗体力后慢慢抄鱼上岸。

3、想要拔河的时候往两边打竿:遛鱼的时候如果发现鱼儿想发力,或者鱼儿发力冲向深水,这时候把鱼竿打向左右两边,让鱼竿始终保持弹性,和角度,在鱼儿拔河的时候比较容易卸力。

钓鱼重要遛鱼同样重要,即使鱼竿、鱼线、调钓、看漂没问题,中鱼后遛鱼跑鱼也是白忙一场,遛鱼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碰到大鱼的时候才能少跑鱼。不怎么会遛鱼怎么办?也可以在练竿塘练习几天,或者去黑坑钓2天就行了,毕竟野钓跑鱼还是很可惜的。

综合:没有不跑鱼的钓友,不管是谁都有跑鱼的时候,特别是钓鲤鱼等大个体鱼类,只能说尽量减少跑鱼的几率而已。

①、了解鲤鱼的吃饵方式才能减少跑鱼的几率。

②、线组搭配合理,不要过于追求小钩细线才能减少跑鱼的几率。

③、合理的调漂方式,适当钓钝减少跑鱼的几率。

④、适当放口、不要有口就打、也能减少跑鱼的几率。

⑤、提高遛鱼水平、技巧,遛鱼的时候不要激动,可以减少跑鱼的几率。

这5点都能减少跑鱼的几率,钓鱼的时候即使跑鱼也不要气馁,尽量下次不跑鱼或者少跑鱼就行了,毕竟谁都有喝凉水塞牙的时候。

钓鱼老是脱钩跑鱼?4个原因分析


相信很多钓友深有体会脱钩跑鱼的苦恼和无奈,总是在关键时刻出岔子。那么脱钩跑鱼究竟是失手的意外还是种种问题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细聊脱钩跑鱼的四个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一、钓钩选择不对

很大一部分跑鱼是因为鱼钩的选择不对,钩型的选择需要根据作钓水域的整体环境、水情、鱼情来选择。尤其是在野钓环境下的鱼情比较复杂,什么样的鱼儿都有,再加上野生鱼动作力度比较猛,这就要选用稳妥坚硬一些的钓钩。还有就是如果是在渔场,要根据鱼情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钓钩,小钩钓大鱼会造成刺不深鱼嘴而跑鱼,大钩钓小鱼,小鱼根本就吃不下或者都把鱼嘴给刺烂了。

二、绑钩不对

在绑钩时,子线应该绑在钩柄的内侧,可是有很多钓友搞不清楚这点,将子线绑在钩柄外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了。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在钓鱼时,出现了子线弯曲打卷的现象。这时要立刻更好新的子线,因为鱼钩在水中不是垂直的状态,此时鱼在吃食时会感到特别的别扭,同时传递到浮漂上的信号会变慢,所以在中鱼后没有刺正到部位会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的。

三、钓饵过硬

很多钓友在钓鱼的时候经常用手反复揉捏饵料,这样做很容易造成饵料过硬,由于硬饵在水中溶解的比较慢,鱼如果吃到未溶解开的硬饵,会很难咽下,就会出现鱼儿吐饵的现象。你若此时提竿就会让鱼给跑掉了,所以比较软散的饵料才是鱼最爱吃的,一旦被鱼吃到嘴里,钩尖即会露出,会很多程度减少跑鱼现象了。

四、提竿力度错误

跑鱼最多的时候就是在我们提竿的时刻了,新手钓友经常会在这时出现跑鱼现象。正确的提竿力度不能过大和过小,提竿过大容易给鱼造成强烈的疼痛感而拼命逃跑,很大可能会跑鱼。提竿过小的话会使鱼钩无法刺透鱼嘴,只是挂到鱼嘴的边缘,这时鱼儿只要挣扎就很容易跑鱼了。

钓鲫鱼经常脱钩的四个主要因素


新手钓鱼,一般多喜欢以鲫鱼、鲤鱼为主要目标鱼,但受技术影响,有的钓鱼人在垂钓鲫鱼的时候,多出现脱钩现象。这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笔者整理了一些钓友们分享的经验,为大家说一说。

一、钓钩选择不当

钓鲫鱼经常脱钩,很多新手钓友就以为是钩子小了,鱼口没有咬稳,所以都换成大型号,但是恰恰相反,型号越大反而容易跑鱼,这里面我们就要明白钓鲫鱼一般小鱼多,偶尔才会有大鱼,所以小鱼就要用小钩来钓这样才能让鱼吃住钩,所以一定要选择小型号的钩子

二、选对鱼竿不易脱钩

很多钓鱼人都喜欢用硬调的鱼竿钓鲫鱼,这样就可以在提鱼的时候,直接将鲫鱼飞上岸。

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提竿技术不佳,扬竿的时候,很容易跑鱼和脱钩。这一点,如果钓友技巧实在不是很好,把握不住硬竿,那么就用软调的鱼竿来垂钓,在鱼中钩后,提竿可以刺得很深,这样就不容易脱钩了。且钓上巴掌大块的鲫鱼,从竿身上传递来的手感,也会让你刺激不已。

三、饵料搭配不当

鲫鱼吃东西的动作,主要以吸食为主。如果钓饵太硬,鲫鱼吸进嘴巴后又吐出来,就容易造成虚假漂相,提竿刺鱼的时候很容易脱钩。

或者饵料搭配得雾化性太好,饵料入水后很快化开,空留钩子在水中,鲫鱼警惕心增强,觅食动作很小心,吸食饵料的动作太小,钩子很难钩到鲫鱼。即便提竿有感觉,有时候也是挂到了蹭线的鲫鱼身体上,马上就有可能脱钩。

四、浮漂调钓不当

造成脱钩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浮漂调钓不当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当我们调得太灵,鲫鱼轻轻的一个动作就有很强烈的信号反应,在鲫鱼比较滑,吃食比较谨慎的时候,一些虚假信号可能会误导我们提竿,此时我们扬竿后,除了钩子钩到鲫鱼的身体,一般都是空钩。

或者钓鱼人钓得很钝,信号传递易于失真,对于鲫鱼这种吃口不是很强的鱼而言,很容易错过真实的吃口,从而导致我们提竿空钩的现象或者是换饵的时候出现中鱼的信号。

脱钩的原因包含方方面面不能一概而论,这个问题上还是要综合考虑的。比如说水里鱼情复杂,不仅有鲫鱼还有鲤鱼、草鱼、餐条等等,在鱼咬钩后,也许不是我们想钓的鲫鱼,而是餐条、鲤鱼咬钩,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根据鱼情合理施钓,不要拘泥一格。

野钓大鲤常脱钩,线组、水深都有可能导致脱钩跑鱼


在钓鲤鱼时,有一个说法,叫做鲤鱼只有三板斧,什么意思,就是鲤鱼中钩之后,只要能扛过三波比较强有力的拖拽,基本上就能把鲤鱼给溜乏了;但是这个说法,在野钓中并不适用,野生鲤鱼,甭管个头大小,只要超过1斤以上,在中钩之后,往往很难把杆子竖起来,要么切线,要么脱钩,就算不跑不脱,溜鱼时,对抗性也比较持久,真要相信三波拖曳之后就能溜翻野生鲤鱼,那就不太现实了。

至于野生鲤鱼为什么会这么大劲,除了生长环境,相比恶劣的生存条件,宽广的水域,稀缺的食物来源,都导致了野生鲤鱼耐力足、活力足、力气大,所以我们在野钓时,将目标鱼设立为鲤鱼时,多采用调平水钓1~3目,尽量不抛满竿,这样鲤鱼在中钩之后,因刺鱼穿透鱼唇带来的疼痛感,导致鲤鱼大力外窜时,这突然的拖曳力,会在子线绷紧、主线绷紧的瞬间,可以卸掉一部分力,但是在实战时,表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原因归结到线组搭配上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主子线的线号搭配上,要么太小,如主线线号和子线线号比,大于2:1,这种搭配,贸贸然遇到了较外力,子线是必切的;另一种情况,则是主线和子线的线号比,接近1:1,这样在受到较大外力影响时,八字环到鱼钩之间,就是最容易守外力影响,切线的主因。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到底什么样的搭配才合理,又或者说,是不是问题就一定出在线组搭配上呢?线组的搭配,其实只有跟着鱼竿的调性走,再讨论主子线搭配才有意义,如果竿身较硬,在28调往上,那主子线的线号比,多建议要接近1:1才比较合理,说白了,就是硬竿粗线,完全以鱼线的拉力值来对抗中钩鱼的拖曳力和提鱼时的水阻。

如果是软竿,三七调往下,那主子线的线号比,接近2:1都是合理的,因为较软的竿身,能将大鱼中钩后的拖曳力,和水阻,统统卸掉,这也是不少钓友们津津乐道的,鲫鱼竿、细线组溜上5~7斤以上大鲤鱼的原因了,但是,因野生鲤鱼中钩后脱钩、跑鱼的,除了线组搭配,还有这么几种情况,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水深

以目前的主流钓法,其实比较适合的钓深,也就是1~2米左右,但是这个水深也有问题,在野外水域,这个区间的水深其实并不安全,越浅越是如此,但是从开春到晚秋期间,这个水深又是食物来源较多的区域,所以野钓时,如果是这个钓深,会发现鲤鱼开口很慢,甚至是不开口,而中鱼之后,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竖杆,只感到水下传来较大的拖拽感之后,要么切线,要么脱钩。

其实这就是因为水深的原因,野生鲤在这种环境里,时刻保持着警惕性,不敢轻易开口觅食,除非是夜间,所以一般白天很不容易开口;就算是开口觅食,也是因为特别的饥饿,随时都保持着逃窜的势头,所以一旦中钩,势必强力逃窜;这种情况,建议将钓点放远,钓深最好在3~3.5米这个深度,在这个深度,鲤鱼不会时刻保持逃窜的准备,毕竟这种准备,也意味着新陈代谢的加速。

二、水草或者其他水底之下的因素

现在的调漂找底有这么一个小误区,就是精找钓点底,却不建议找大底,什么叫找大底,鱼在中钩的后的短短1~3秒,会快速逃窜,这个逃窜范围,至少是自身身长的2~5倍左右的直径,鱼的体型越大,这个逃窜的范围就越大,但是我们在打窝、设钓点时,往往强调的是,钓点为圆心,直径50~80厘米精找底即可,这就带来了一个弊端;在脱离这个直径范围内,万一遇到了水草、枯枝、乱石、树桩、桥墩等等,又能导致中钩鱼缠绕的地形,就直接抓瞎了。

在早期的传统钓比较流行时,是没有这个顾虑的,因为长竿短线的线组,留在水面上的风线很短,甚至都没有,一旦中鱼后,不管是溜还是提,给中钩鱼的空间很少;但是现在台钓为主的钓法,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给中钩鱼留下较大的逃窜空间,如果无法及时竖杆,缩小中钩鱼逃窜空间,那理论上,在中钩未提竿前,中钩鱼逃窜空间,直径就是鱼竿的长度,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如果野生鲤个头大点,稍微绕草一下,切线是必然的。

所以探大底,也就是说,以钓点为圆心,直径至少要1~2米范围左右,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事,但是往往很少有钓友愿意这样来做,一是麻烦,而是野外水域水情复杂,担心探大底的时候,挂草挂底,很是麻烦。

三、精找底没找对坡底,调漂方法有差异

我们在野钓时,有一个说法是尽量不要抛满竿,因为这很容易让线组提前达到应力值,一旦大鱼中钩,很容易切线,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比较难以避免,就是钓点放到了坡道上,其实坡是一个概念性的形容词,不是所有的近岸水底,都会像堤坝一样,从岸边到水底,有角度的光滑斜坡,实际上,大多数干枯的河道,会发现近岸是向下延伸,但是并不光滑,角度也并不是特别的陡峭,有些位置会比较平缓,面积也不小;

那么在这里做钓点,合适不合适呢?其实主要是和调漂方法有关系的,在野钓时,好些钓友喜欢用带饵半水调漂,因为简单易操作,在带饵半水状态下,向上推漂,只要超过调目,就说明下钩到底了,如果在抛竿时,稍微远离钓点一些,落到坡下一点,钓目实际上和调目一样,咋一看是没多大区别的,这样一旦大鱼中钩,就相当于满竿中鱼,也是很容易切线的。

那么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多探底,尤其适合坡底的水底,调漂时,尽可能打满竿调漂,然后抛竿打8~9分,这样钓目上可能会差1~2目,只要微调一下,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样可以避免被满竿,在大鱼中钩之后,也不至于满竿切线。

在野钓时,如果目标鱼是大鱼,第一不要慌,第二不要急,不管是线组搭配,还是探大底、找坡底,都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与其不停的切线跑鱼,不如耐心花上10~20分钟,把钓点周围的情况搞清楚,这样的话,就算跑鱼、脱钩,至少我们心里清楚是什么原因,这样,心中有数就不慌,只要心里不急不慌,就还有中钩的机会。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野钓总是脱钩跑鱼?是你四个地方没做对》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野河钓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