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浏览钓鱼的那些事情,发现一章针对子线的用法的讲解贴,看到应该能帮到新学习钓鱼的朋友,故拿出分享一下,有用到的记得观看,无用到的那说明更好了,因为大家对钓鱼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想必每个钓鱼人都知道,子线在台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它的用大用小,用长用短几乎是钓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可否认,子线用法是有一定的窍门,不过只要钓友花上3分钟,并且学会以下这些操作后,最起码钓鱼🐟路上会简单不少!

钓鲫鱼子线用法:

众所周知,鲫鱼想要钓的快钓的多,在台钓当中最好以拉饵的方式进行作钓,这个时候子线可以用到15至20公分左右,这也是对折后的长度,钩距至少为2个,以防止两颗拉饵挨在一起,影响鲫鱼吃饵。当然钓无定律,在小杂鱼多的情况下,还可以缩短子线长度,以打跑铅的方式来应对!

钓鲤鱼善用子线:

虽然鲫鱼和鲤鱼都属于杂食性的鲤科鱼类,但鲤鱼却比鲫鱼要大,并且狡猾很多,所以钓友在绑子线的时候,不妨选用长子线对折后25公分到50公分左右,这样子线一长,它的警惕性也会降低,并大胆吃饵。不仅如此,两子线之间的钩距,一定要随着鲤鱼的大小来决定,所以鱼越大,钩距也就越大。

钓大体型鱼用通线单钩:

喜欢钓大物的钓友都知道,虽然用双子线,中鱼的机率就会大一些,但有时它的利也会变为弊,因为鱼钩多也会增加挂底的机率,并且在遛鱼的时候出现搭桥的现象。所以在钓大个体的鱼时,最好还是选用通线单钩作钓,并且子线要加长到30公分以上,这样假信号相对来说就会越小,即便鱼往草丛中逃窜,由于用单钩的缘故,只要线组合理搭配,遛鱼得当,跑鱼的机率会很小。

以上讲述的是:在户外野钓鲫鱼,鲤鱼或者大体型的鱼时的子线用法,若是钓友您对此有不一样的观点,还请多多指教与提醒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鱼情不同使用子线长短也各有不同


突破小鱼封锁用短子线,鱼口轻用长子线。

拉饵打浮、钓离底,钩小饵轻,主抓浮标到位前的加速、停顿,一般不抛足线。另外鱼上浮了,层层叠叠,鱼层很厚,虽然密度不同,但为了争取不同泳层的鱼咬钩,在用短身长标尖浮标的同时将子线改短,10~12厘米。这样,浮标翻身两钩已完成大圆弧摆动,然后直线下沉,鱼讯反应干脆直接。钓混养鱼遭遇小鱼半水封锁,子线摆幅越大,小鱼越容易接钩,将子线改短,12~14厘米,铅坠摆动到位后钩直线下沉,距水底24——28厘米。这样,上面的鱼追不上饵放弃了,下面的鱼除了吃抬头饵就是底摄,短子线对稳定鱼层有利,所以钓生口鱼不用长子线。

然而回锅鱼不同了,饵大了吸不进嘴,并因子线短传感快而有嘬一口就放的习惯。冬天鱼张口小,搓饵调高钓低很少有大动作,饵大一点甚至没有动作。可是即使搓小饵,也不及传统钓组用红虫、米饭粒的信号强烈。除了鱼贪腥和摄食虫饵时吞钩要深一些之外,还同钓组的灵钝有关。如果把调4钓2称为不灵不钝,调4钓4称钝的话,那么形式上的灵钝会因子线的长短在反应信号上有所区别。例如同是0.4号子线,60厘米对折和45厘米对折的子线在传感上是有区别的,子线长,传感慢,同样的鱼讯会比短子线慢一点,显然这对钓嘬一口就放的轻口鱼不利。然而它又有另一面:信号出得慢意味着鱼吞钩深。于是钓轻口鱼用长子线,利用反应慢将吸不进嘴的小动作过滤掉,所以同样动作长子线比短子线信号真。

钓快鱼勤换子线,钓慢鱼莫忽视钓线延伸。

尼龙丝的强力值(强度)与线径成正比,可是细而柔也带来了缠绕和延伸的缺点,并不可避免地留下疲劳损伤。例如,钓起与子线强力值接近的鱼或连续飞鱼后,子线卷曲,伸不直了:同一个钓点,连续中鱼后会发现钓目渐渐长高了;成功钓起一尾大鱼后再中第二尾鱼,虽然比前一尾小了许多,却把钓线挣断了。再如提竿中双鱼,可是抄鱼时一鱼脱钩而去,此时空钩因突然失去重量会造成子线缠绕。至于抄网过深、子线短了造成空钩挂网边而鱼在网中蹦跳,即使没把子线挣断也会延伸或缠绕。另外,绑钩后子线不是从尾饼中央抽出,而是偏向一侧,歪了,中鱼后因承重偏向一面也会造成缠绕。休闲钓鱼不注重细节,只要子线不断,缠绕了解开,曲折了抹几下,甚至延伸了还在用,一旦鱼把子线挣断就归罪于质量。竞技钓鱼从功能出发,更多关注的是线径、线长、柔软度、自垂性、延伸率、韧性和弹性,却很少对强度产生怀疑。如钓小鲫鱼用0.15和0.2号子线,即使遇大鱼拉断了也很坦然,不会质疑它的强度,可是卷曲了、缠绕了就马上剪掉了。不难看出,竞技关注钓线状态是基于对鱼重的估计,钓什么鱼用什么线,不要求钓线超强发挥。休闲钓鱼,环境、水情、鱼情不同,在什么鱼都钓的情况下主要关注的是强度。然而鱼情使然,有口与无口以及信号的强弱是同线组联系着的,如子线粗了挡口,不反应伤嘴鱼、轻口鱼咬钩的微弱信号:子线卷曲如弹簧,即使鱼咬住了钩也会因伸直度不够而不能及时将信号传递到浮标;子线折曲后留下折痕,虽然在饵的重力作用下暂时伸直了,但随着钓饵的溶散,重力降低了,记忆恢复,同样的鱼讯空竿率就增多了。基于以上原因,钓快鱼必须勤换子线,否则中鱼率降低。

钓慢鱼多放一口,是因为鱼讯不实,所谓不到火候不提竿主要是指放弃模棱两可的小信号。然而中鱼后谨慎操作,纵、控、遛时间长了,钓线就延伸了。这在钓点不平整,或遇风抛不准点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前一竿钓2目,后一竿变成钓了1目或钓3目。此时一般不会怀疑钓线的延伸,可是鱼讯变了,原来快下挫1目变成慢下挫半目,或动作幅度增大却不中鱼。鱼讯失去规律的原因很多,解决的办法是调整钓目,但钓线延伸了靠调整钓目只能赢一口,之后又连着几竿又不中鱼了。钓鱼少不了调整钓目,但频繁调整的结果是陡增困惑,简单的办法是以齐竿线规范主线长度,中一次大鱼比较一下,长了立即更换主线。这样既保证了找底正确,又避免了钓线延伸造成的强度下降,也为规范鱼讯带来了便利。

垂钓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子线与正确使用子线


有时在垂钓时会经常听到一些垂钓爱好者在争执垂钓时什么钓具最重要?有的钓友说钓竿重要,长短软硬选不好都是问题。有的钓友说钓钩重要,钓钩的大小型号一样弄不好垂钓都白搭。还有的钓友说浮漂比较重要,浮漂是我们垂钓人的眼睛,观察全靠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钓友的话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说的都很对。垂钓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且垂钓的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哪个都马虎不得,都很重要。

小编认为大的环节要做好,小的环节更要做到仔细,大风大浪都过去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这不是得不偿失嘛。个人认为垂钓时子线的使用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子线也被称为脑线,其作用就是连接主线和鱼钩的。但不要小瞧这段线,它可是对你的收获影响颇大的,尤其是在台钓中。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子线?

如何正确使用子线呢?

别担心,小编一一为你解答。

子线通常有长短之分,一般我们将大于二十公分的子线称为长子线;反之,小于二十公分的子线称为短子线。长子线和短子线使用时各有利弊,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时选择哪种比较合适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长子线的好处就是结实牢固不易断线,隐蔽性好不容易被鱼儿发现,摆动幅度大。缺点就是传递信息比较慢,不能及时传达,信号的损失也偏大。

短子线的好处恰恰就是传递信息迅速及时有效,缺点就是比较容易被鱼儿发现,隐蔽性差,传递的虚假信息较多。

钓友们在选择子线时也可根据垂钓的目标鱼的情况来选择子线。

比如垂钓鲤鱼这样天生狡猾机敏的鱼类时就要选择长子线。鲤鱼经常会试探性地多次咬钩,选用长子线一来隐蔽效果好不容易被发现,二来传递的信号通常都是正确的不需要判断是否是虚假信息。

再者,垂钓草鱼、青鱼这样的大物时,也要使用长子线,目的是与垂钓鲤鱼时达到的效果一样,同时也为了防止断线。

垂钓鲫鱼时通常就使用短子线,小个头鱼比较灵敏,短子线能迅速的传递信息给垂钓者及时提竿的信号。另外,在使用拉饵法和跑铅法垂钓鲫鱼时,子线越短越好,尤其是跑铅法,要求足够的灵敏度。

而垂钓鲢鳙时好多垂钓爱好者都会使用浮钓的方法,此时的子线就一定要使用长子线,最好长度超过一般规定的二十公分,越长越好。还有就是要注意上下两个钩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也不要太远,一定要保证上鱼率。

以上就是小编个人关于垂钓时如何选择合适子线的一些看法,可能不够全面,希望各位垂钓爱好者们能及时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帮助其他的一些钓友,让大家的垂钓技术越来越好。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针对鱼情如何选用子线》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鱼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