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竿钓鱼的技巧。

大家都是在钓鱼,为什么别人一钓一个准,而你却总是扬空竿?空军这个称呼在这里可真是不好听。看看别人的战利品,再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钓箱,真的好伤心。

明明台钓是一种上鱼率很高的钓法,为什么到你这里却失灵了?其实空竿原因有很多,比如钓组出了问题,浮漂灵敏度不对,饵料配比不正确,或者是更糟心的小杂鱼闹窝。

不要灰心,不要气馁,找准原因多练习几次,你也一样会是常胜将军!

第一,饵料配比不对

大家都知道影响钓鱼的因素有很多,像是天气、季节、水温、水流等等原因都应该是垂钓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但是对于悬坠钓法来说,很多人都会选择粉状材质做成的饵料,所以这种饵料在水里的状态对鱼类的吞食引诱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至少要占30%以上的比例。

如果饵料状态较好,饵料的大小都不会对鱼类吃饵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饵料的状态不好,那麻烦就大了。比如钓饵雾化太严重,肯定要引出一堆小杂鱼。或者是饵料融化太快,还没诱来鱼就已经化了,那也就会成了无用功。

第二,浮漂灵敏度过高

台钓对于浮漂的讲究颇多。一个是灵敏度一个是稳定性都非常重要。一着不慎,鱼就钓不上来了。浮漂不能灵敏度过高,否则钓客很难正确判断鱼讯。尤其是在有小杂鱼闹窝的时候。或者是钓鲤鱼、鲫鱼这种警惕性特别高的鱼也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被放生后的鱼类,对于钩饵特别警觉,会很快的吞饵又再吐出来。这样就会给浮漂造成错误讯号,钓客需要仔细判断。

风大浪大,选择用灵敏度略低,稳定性较高的浮漂。反之亦然,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则是选择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可以略逊一些。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那就是适当的加重一点点铅皮坠的重量,使双饵都触底,这样浮漂的讯号会更加准确。

第三,客观原因

使用正确的方式打好鱼窝以后,过不了多久鱼窝里就会引诱来数量可观的鱼群。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出现蹭到鱼线,水流干扰,以及鱼群对钓组的啄食都会让浮漂产生信号。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抛竿的时候应该选择鱼窝的边上,而不是鱼最多的鱼窝中心。这样可以避免鱼群干扰,钓客也不容易误判。

第四,原理缺陷

除了以上主观以及客观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台钓的原理缺陷。

大家都知道鱼钩是U型,钩尖也只有一个。但是你不能保证鱼钩落水以后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也不能看见鱼类都是从哪边开始咬饵。尤其是鱼类都觅食习惯和方向都会随着水流、季节以及时间产生变化。如果鱼类的觅食欲望并不强烈,那么鱼嘴就会呈现出扁形的状态,就算咬了钩饵,也不会真正被鱼钩刺破鱼唇。

但是大家别忘了,与传统钓法相比,台钓的钓法更加灵活,不像传统钓法鱼钩是躺着的,而是立着的。这样钓鱼就比传统钓法要快一些,因为在鱼类在吞食钩饵的时候就很容易刺破鱼唇了。传统钓法只有鱼类把钩饵完全吞下,浮漂才会产生反应。所以在判断鱼讯方面要比台钓精准一些。如果频繁出现滑口,那么首先检查一下你的鱼钩是否钝了。或者是加重铅皮坠,使鱼钩触底,这样会使鱼口的讯号变得稍弱一些,钓客对于浮漂的鱼讯也会判断的更加准确一些。

延伸阅读

抛竿悬坠钓法用坠技巧详解-钓鱼用坠技巧


抛竿悬坠钓法可以钓流水,也可以钓静水,可以是单钩,也可 以是双钩、群钩。

这里主要讲单钩,抛竿单钩悬坠钓法的用坠原则主要是按脑线 位置设坠。不论使用球形标、棒形标和立标,坠体分别设在水线上 两个位置:

一种是设在标座之下,脑线等于水线,我们把这种坠体设置称 为全脑线钓组,主要用来挂活饵钓凶猛鱼。

一种是坠体设在钩尾到标座之间某一位置,这种坠体设置叫段 脑线钓组,可以钓凶猛鱼也可以钓温驯鱼。

全脑线钓组的坠体设在标尾底部,也叫压标坠,以稳定标体标 尖朝上不变。根据浮标的大小配坠,可以将坠体直接捏稳在主线 上,也可以用太空豆限住坠体。脑线在一米以内,中间一般不再加 分坠,脑线超过一米或是更长,可以加设分坠压住钓饵,尤其是在 流水中钓凶猛鱼,能够防止活饵翻出水面,出现异常。

段脑线钓组的坠体可设在钩尾至标尾二分之一水线上,也可设 在钩尾之上200--500毫米的地方。无论流水还是静水,可以不再 加设分坠,采用哪一种脑线长度,由水情鱼情而定,如水较深,脑 线宜短不宜长,以保证咬钩标相的灵敏度。

无论是全脑线设坠还是段脑线设坠,坠体的重量应结合抛竿的 远近来考虑。

通常的情况下,抛竿在3 0米之内时,坠体重量约为1 5克(含 分坠重量)。抛竿在5 0米左右时,坠体可达到2 0克以上,竿越长, 抛竿距离越远。坠体过轻,会无法抛远,坠体过重,容易断线(抛 竿悬坠钓法强调用细线钓鱼)。

手竿悬坠钓法用坠技巧详解-钓鱼用坠技巧


与沉坠钓法相反,手竿悬坠钓法原则上是以标定坠,浮标的种 类相当多,手竿悬坠钓法主要使用长尾立式标,应根据鱼情、水情 以及个人的钓鱼习惯来选择浮标。

不论大标小标,长标短标,重坠轻坠,由于都是以目数(格 数)计算标尾(尖)露出水面的长度,而且要求比较准确地达到所 需目数,必须对坠体重量进行微量调整。

因此,选择薄铅皮及保险丝之类材料作坠,能够满足配标时的 剪补要求(剪铅皮能升高标尾目数,钓饵上升;补铅皮能降低目 数,钓饵下沉)。

如无特殊,悬坠钓法的坠体是不触底的,坠体长度在水中与水 底是垂直的,选长选短,由个人的用坠习惯而定,一般为3 0毫米 左右为宜。

由于考虑脑线垂直于水底需要足够的弯曲度,设置脑线应相应 放长(从钩尾到坠底脑线长度一般为120-400毫米)。坠体离钓饵 的距离较远,无论鱼从哪个角度咬钩,拉动坠体的动作都很难惊鱼,坠体的大小形状变得并不重要,没有必要为缩小坠体而直接 往主线上缠坠包坠,采用坠体座设坠成为可能,同时也解决了装坠 缠坠造成伤线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场上出现的快速调标器,可以在调标时 进行微调,将坠体标准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能减少调标剪补铅坠 的麻烦。

诱钓合一是手竿悬坠钓法的最大特点,为实现更好地诱鱼成 窝,特别强调抛竿落点的准确性,如何合理配置坠体的重量,就显 得十分重要。

有一种简单的做法可以确认坠重是否合理:按正常荡式抛竿, 如果钓饵不能顺利重复落在目标区内,抛出的鱼线稍稍弯曲,钩组 有不好控制的漂移感(风天更为明显),这种现象说明坠体的重量 不够,应加重坠体。

如果钩坠抛出后,落点准确,可以重复落在目标区内,但出现 钩坠往前拉竿的感觉,需要有意进行限制,则是坠体超重,需要适 当减轻坠体。

事实上,诱钓合一的悬坠钓法,是需要黄金组合钓组的,坠标 合一,就显得十分重要,寻找适合自己钓鱼习惯的坠标组合,对提高竞技能力是有助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手竿悬坠钓法的升标,多数表现为浮标的回 位,很难出现像沉坠钓法那样拉起坠体的升标,由此而构成悬坠钓 法和沉坠钓法升标的标相差别,是坠体位置不同造成的。

传统长竿的双坠悬钓法之浅见


传统钓法的魅力在于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传统钓中,既有长竿短线钓法,又有短竿长线钓法、齐竿线钓法;既有重坠钓法,又有轻坠钓法;既有粗线大钩,又有细线小钩;既有沉底坠,又有悬坠;既有星漂,又有立漂;既有有漂,又有无漂;既有手竿,又有抛竿等等。种种不同的钓法,正是针对着种种不同的地域、水域和鱼情。

大家知道,台钓的钓组,主要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非常的灵敏。它使漂的浮力和系统重力平衡,采用细的漂尾,使漂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系统浮力变化很小。即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现有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是它灵敏的原因。而过去的传统钓法多以困钩钓或星漂钓。

随着科技的进步,十三~二十米以上的传统长竿已被许多钓友广泛使用,虽然七星漂的悬坠钓在朝天钩作用下其灵敏度也很高,但在十三米以上的钓点垂钓,视漂比较困难,往往受到局限。其实,传统长竿钓法也在与时俱进。钓者把台钓的悬坠钓法转移到以往传统立漂卧钩钓法之上,成效极其明显。

从众多钓友的实践经验看,真正能把台钓运用在传统野钓中并屡获佳绩的结果,是野钓手们尊重悬坠钓的科学性,并在施钓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运用了厚实的野钓技法,使之传统与现代融汇贯通,从而实现了悬坠钓法与传统野钓的完美结合。

我通常采用的是传统双钩双坠平水悬钓法。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原来的主线只是一个铅皮座,这时只要在底钩子线上多加一点铅皮就行了。方法是将坠分成两部分,一大一小,一上一下,大坠为上坠,重量占4/5~3/4,小坠为下坠,重量占1/5~1/4。

即:大坠为特快别针,根据所用浮标的大小,可在特快别针上加减铅皮;特快别针下挂的双钩一上一下,在长子线底钩上约一厘米处加一小坠,小坠可用铅皮或保险丝代替,小坠不可以用铅皮坐,直接卷在子线上为好。小坠距上钩2~3厘米,大坠距小坠约为4~5厘米(也可适当加大间距),如此匹配的双钩双坠悬钓的组合与台钓的组合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般情况下,上下钩距在3~4公分之间。双钩在下沉的过程中,上坠下沉快,下小坠与底钩受到水的阻力作用下沉稍慢,上钩遇到水的阻力下沉更慢。其优点:一是抗风浪,风浪大时,由于双坠的重量大,抛竿容易且位置准确,更重要的是不走漂。二是双钩不易缠绕。三是时常出现翘嘴半路截食现象。

四是双坠优于单坠,漂相灵敏。双坠反应比单坠灵敏,能迅速及时地将鱼儿咬钩的信息传递到浮漂上,而且漂送得高,便于及时掌握提竿时机。五是双钩优于单钩。双钩的目标比单钩大一倍,双钩一上一下,能使鱼容易发现钓饵而咬钩。双钩还可以挂两种饵,不同色味的饵料任鱼儿挑选,双钩有时会有两条鱼同时咬钩。

通常传统钓线略粗于台钓钓线,可以利用长竿上的小线轮作用,有效防止大鱼逃跑,减少切线的发生。如果主攻大鱼,主线用3号线,子线可用2.5号;如果主线用2.5号线,子线可用2.0号或1.5号。大家知道,台钓的子线有讲究,其实传统悬钓的子线学问同样高深。子线的长短也可以说是上铅坠到钩的那段线。

因为它决定了钩在水下的姿态,无论沉底钓还是浮钓,都要保持钩尖向上,其学问就在子线和下小坠上,子线的硬软、长短和下小坠距底钩的远近直接关系到钓组的灵和钝,其影响比调漂几乎相同。就主攻鲫鱼而言,脑线要短,双子线中短的子线三厘米,长的子线5~6厘米即可。钓鲤鱼脑线要长,长的子线不低于10公分。

通常子线用两种:一种是大力马软线,主钓池塘等水底不挂钩且鱼比较滑的水域,另一种是比主线小1~2个号的普通线,主钓水底情况不明的水域。现在有人为了鱼吃钩阻力变的更小,用胶丝线当主线,用多缕线(如大力马)当子线,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浮漂以实芯长尾漂1-3号为宜(浅水也可用短漂),实芯长尾漂有较好的抗风作用,坠漂调试应在挂双钩的情况下进行,以底钩空钩背触底而不卧为准,钩尖向上(起到立钩的功效),而上钩离底(起到钓浮的作用)。通常在调平水的情况下,无论是底钩空钩背触底,还是底钩悬浮,施钓时只要露出一目底钩就会触底。

在双钩挂虫饵的情况下,底钩如不触底,漂头就会沉入水下,可向上调漂,直至平水或露出一目为止。漂子的目数有两种调法:一是浪弱或无浪时,调平水钓平水或1~2目;二是刮风有浪时调平水钓2~3目或更多目数。其实,野钓的复杂水底绝不是你想调多少目就调多少目,要以钓者的钓法适应环境水势,做到随机应变。

总之,钓目越小越灵,顶漂或黑漂中鱼的概率很高。

经多年实战的验证,感觉双钩双坠钓组特别适合用蚯蚓、红虫等虫饵,也适合使用软而粘的素饵或商品饵。如果主攻翘嘴,可以采用三钩或多钩双坠钓。其它钩子应绑在特快别针上方的主线上采用串钩绑法,并适度加大脑线的长度和钩距(如果浮钓,采用减上坠铅皮的方式即可),采用拖、逗之术效果很好。

主攻翘嘴和大鱼时,还可以施用包食钓法。包食是钓大鱼的一大绝技,需要用长杆短线大漂才能实现。金包银是一种底钩用泡沫(面芯或蚯蚓、红虫)挂钩,外加一种胶合剂(如职业杀手,红虫伴侣)再粘小米,另一个钩子挂蚯蚓或红虫。

如果采用麦麸包食,可以在底钩或特快别针部位捏麸坨,其它钩子挂蚯蚓或草虾,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钓草眼或水底情况复杂,可用单钩双坠。

浅析手竿野钓中的悬坠钓法


手竿野钓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手竿野钓的重点并不是饵料的香腥,雾化等问题,而是防止小杂鱼。重庆话统称鲹子,而对于水库我们,面对其实只有两种水库:

一较为偏远未开钓或开钓初期的水库,我们统称生口鱼。

二是各地钓友经常光顾或已被列为饮水工程的水库,我们统称滑口鱼。台钓钓法的针对性和灵敏性,传统钓法的规避性和随机性的有利结合,使手竿野钓中悬坠钓法在实践中摸索走向成熟。

悬坠钓中备受我们关注的有三点,即:铅坠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和饵料的调配。(饵料的调配在本文中暂不讨论)漂--铅--饵料的组合中我们经常忽略铅皮座在水中的状态。野钓中无视铅皮座在水中的状态的结果是致命的,原因在于我们是通过增减铅皮,或者通过改变其状态,来控制饵料在水底的状态。

A组为底铅,即传统钓法。当水中层出现因为饵料的香腥,雾化而引起的鲹子抢食,追食的情况时,我们在水库野钓中应该及时的放弃悬坠,而改为传统。重铅到底,快速的穿越鲹子的水层。在原铅皮座上稍加铅,使漂肚露出少许,即可完成悬坠向传统转换的过程。

B组为底铅上跑,即传统的活动坠。在底铅的基础上,将太空豆B拉开些许距离,即可完成底铅上跑。适当的了增加B组底铅的灵敏度,使铅皮座在主线上跑动。过滤信号的同时,放小抓大。在水库中不是因为饵料的香腥,雾化而引起的吃口小,谨慎时被广泛的应用。

C组为8字环触底。使铅坠竖立于水中,8字环触底。较C组更灵敏,适合冬季,初春时无鲹,吃口轻。水库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上述三类均属于向下跑铅,是钓钝的范畴,在竞技比赛中不常见,但是在自然水域中的野钓则刚刚相反。

D组铅坠悬空的前提下,向上推动太空豆B,即完成铅上跑铅。上跑铅的特点在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小,吃口稀,无鲹状态下。通过减缓饵料下降的速度,加强饵料下降过程中的动态,利于鱼追饵。

E组铅坠悬空的前提下,向上推动太空豆AB,将整个铅皮座向上(往漂座方向)移动,将主线延长为子线使用,则形成飞铅。飞铅的特点在于:减少铅坠与主线的距离,使漂的站立时间相对延长,增加铅坠与子线的距离,使饵料的下降的速度更为缓慢。飞铅通常用于前几竿的做窝上,当窝内有鱼后建议尽快将飞铅推回8子环上。

上述两类是向上跑铅,属于是技法的范畴。在初春,严冬,或滑鱼吃口轻,稀,谨慎时我们通常使用。对于滑口鱼,我们倾向于钓钝。重庆地区春秋交替不明显,30度的高温天气,从四月中下旬一直持续到十月低,都是鲹子活动的范围。

台钓在竞技中通常钓吃口,即:鱼吞食的瞬间,而传统则是钓动态,即:鱼进食后转身后的沉稳信号。已被列为饮水工程的这类水库的特征在于,水质瘦,水面大,鱼密度较小,鲹子多。各地钓友经常光顾又导致饵料千奇百怪,鱼对于饵料有较强的记忆性,进食谨慎。ABC三组的下跑铅的状态,在野钓中具备很多的优势,

比如:对漂的要求较低,视力不好,可以大胆的选用粗尾漂;大漂吃铅重入水快,防鲹性能较强;用途较为广泛,水流不是很强的河沟也可以采用;找底也比较方便等等。下跑铅的子线长度通常在6公分左右,而下跑铅的调漂更为简单:半水状态下无钩调平水,钓目在三目以内,即C组8字环触底。当调目越接近钓目则越灵敏,反之越钝。

较为偏远未开钓或开钓初期的水库,(即生口鱼)或者渔获稳定又无鲹捣乱的前提下,悬坠钓法中铅坠的悬浮的特点彰显突出,而悬坠钓法中饵料在水中的状态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漂目的变化和饵料的状态息息相关,一味的把调漂和漂目的变化分离开来,最终会导致我们的钓技永远没有提高。

上图是饵料在悬坠状态下的五种状态。而悬坠我们通常是从调漂开始的。调漂的根本目的是让整支漂的浮力与子线组(包括:两根子线,8字环,铅皮,铅皮座,两颗饵料)的重量相等,越接近相等,就意味着漂调得越灵,反之就越钝。子线组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平衡天平的一头,天平的另一头就是漂,当子线组的重量有任何的增减,漂象上就会做出相应的反映。

由于水库水质不同,水深不等,调漂有两种通用的方法。当水质瘦或钓位水深不足两米时或鱼体小,密度大,鲹子较少的生口鱼我们倾向于调吃口。也就是所谓的四步一找底,即:

第一步:半水调漂,半水也就是传统所说的浮水,即铅不到底。半水是调漂的前提。

第二步:假定要调的漂全目为九目,修剪铅皮让漂不断的接近水面,直至水面上露出七目漂尾,这一步的目的是找到漂与子线组的平衡点。即天平的支撑点。

第三步:上饵料一颗,观察漂被压下去多少,假定为一目,此时露在水面上目数应为六目,上饵料两颗,自然此时水面上漂应为五目。这一步的目的在于称重,是要让自己明白,正在用的这支漂,饵料的大小,增减,漂会有怎样的变化。

第四步:不停的向原先调漂的钓点的前后左右打几竿,观察漂目在水面上的变化。这一步的目的是确认刚才调漂时,漂是半水状态,或者没有落在鱼背上,水中的漂浮物上。如无变化则刚才调漂时就是半水。这一步非常关键。

第五步找底,将漂不停的向上推,在带饵料的状态下,当漂目露出多余五目以上的目数时,即到底。然后重复的在钓点的前后左右打几竿,范围可以更大些,如果漂目有变化,说明刚才那里就是底。当然也有可能钓点的周围是平的。

调吃口的方法特点在于吃铅轻,灵敏度高,入水缓慢,但当水肥或钓位水深超过两米时,钓友经常光顾或已被列为饮水工程的水库等滑口鱼时,通常采用一种更简便的调漂法:同样是半水调漂,重铅入水,将漂全部拉入水中,然后直接修剪铅皮,让漂露出一目,即露出红帽帽,而后找底,根据移动漂的上下位置,来掌握灵钝就行了。漂目露得越多就越钝,反之就越灵。

悬坠钓中最让新手迷惑的两个问题,即:找底的问题,在调目与钓目上的混淆问题。传统钓法中通常是铅坠趟底后,钓线上升硼紧,七星漂定位。七星漂定位前会出现最前面的浮头轻微上升的现象,浮头上升的颗数越多则越钝,反之则灵。而悬坠钓是饵料A触底,地底抵消饵料A的重量,主线垂直拽紧后漂定位,漂定位后会出现多余调目的目数。

调目与钓目上的混淆问题,典型的例子是在调四钓二上纠缠不清。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野钓的过程中,调四钓二不是标准,仅仅是大多数的漂,在调四钓二的状态下,饵料是一饵轻触底一饵悬浮的状态。调目通俗的说法就是调一支漂的吃铅轻重,是通过增减铅皮来完成的,漂尾露出越多则吃铅越轻,反之越重。

钓目是指的水底饵料的状态,通过移动漂座来辅助完成,漂尾露出越多则越钝,反之越灵。假定上图中,调目为四,钓目是二,剩下的两目在那里?图中短子线B上的饵料占一目,饵料A的重量被地底抵消一目。当短子线B上的饵料脱落或下沉,饵料A离地时,漂会立即出现上顶或闷漂的漂相。

我们可以发现,同一支漂目目数的变化实际上是告诉我们饵料在水底的悬,躺,触的状态和变化。当饵料在水中的状态被我们对应到自己的漂目上时,调漂的范畴就大大的超出了调四钓二,调高目钓低目,调低目钓高目等等,我们可以随心所欲。

漂座向竿尖方向移动,主线被充当为子线,则铅皮座向下走,钓组由灵转变为钝,漂座向下移动则铅皮座向上走,钓组由钝转变为灵。换言之,漂目露出越多越钝,越少越灵。饵料在水中的五种状态熟悉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心看漂,而不是在看漂的过程中,在漂目上玩加减法。

手竿野钓中装备尽可能的精简,轻便。竞技所用的拔节竿,插节竿与失手绳的配合也可以起大鱼,但是我们实话实说,野钓中的大鱼的野性和力道,并不是池塘里的鱼能比的,十之六七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放失手绳的时候,就切线而去了。

我们可以考虑在传统的溪流竿中选用重量轻,锥度小的短节竿配盘(节长八十厘米以下,竿长四米五,冬季可以考虑更长一些)。自制过线环,尽可能的减轻重量,第二节的过线环线竿尖方向倾斜(晃晃的竿是全部倾斜,其实只需第二节就行了)可以将缠线率降低百分之八十。当装备,钓法完成以后我们将面临野钓中最五花八门的话题,即:饵料的调配。

因为生存,我们必须学会更多的生存技能,钓鱼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手竿野钓的方法很多,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在哲学的范畴里被称为形而上学,而孤立的,片面的推崇某一种钓法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垂钓领域的形而上学?皇帝都是轮流做,有什么东西不改?再庸俗些,钱都有假的,什么又是一成不变的?最后,本文中对手竿野钓中悬坠钓法的叙述,均为小友个人偏见,如有不当或误导,敬请见谅并予以斧正。

夏季钓罗非鱼空钩的原因解析


夏季是钓罗非的黄金季节。罗非由于贪吃,又不易吐钩,十分好钓。但不少的钓鱼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有罗非咬钩,提竿却是空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是小罗非作怪。因为罗非繁殖力特强,6个月左右就开始产卵,一年可产3~4次,甚至7~8次。小罗非一多,争食厉害,严重影响罗非的正常生长,也给钓者带 来很大麻烦,往往刚打下窝子,钓不上几条鱼,就被争食的小罗非闹得不可开交。

还有另一种情况,小罗非并没撞钩,也常常出现空钩鱼讯。罗 非的鱼讯大体上分两种:一种和鲫鱼相同。送漂、黑漂、斜拉;另一种为轻点几下然后停止或者上升一两目、下沉一两目然后停止。这是罗非就地咬钩的结果。倘若 水底不干净,拉圾很多,饵钩落在垃圾上,鱼在水底游动时,触及垃圾,既可引起浮漂,一上一下地点动,也可使其上升,引起浮漂下沉,从而造成鱼咬钩的假象。 要解决空钩鱼讯的问题,一要选择水底较为干净的地方作为钓点,二要多方采取措施对付小罗非,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是使用小钩,把能够咬钩造成鱼讯的小罗非钓上来;

二是把钓组调得迟钝些,使小罗非咬钩、拉钩动作显得较微些以便区别。

三是把饵实的香味调得淡一些,尽可能用素饵,少掺一些虾粉之类的动物性成份;如果用福寿饵的话,可以将福寿饵作为添料,而以小鸡饲料、花生麸、面粉等做主料,至小按1:5的比例调配。此外,用生虾、蚌肉等饵料小鱼咬钩的机率也明显减少。

四是把饵团做得大下些、硬一些,使小鱼咬不动,吞不下,就算它们仍要咬,浮漂反映的动作也会较小,容易区别。

此外,还有一个避开小鱼干扰的办法,就是轮番打窝轮番钓,每个窝子钓上几条鱼后即钓另一个窝子。如果水域里罗非密度大,不打窝子也行,东钓一条,西钓一条,应注意的是不要看到哪个点上有鱼就连续钓下去。

什么是悬坠钓法及悬坠钓线组调配


一、何为悬坠钓

完整的手竿钓组是由浮标、主线、子线、铅坠、钩等组成,形成了浮标、线组、配重的三系统。其中浮标与线组、配重所排开水的重量而产生的浮力是方向向上的力。而线组自重(包括水线、子线、太空豆、连接环)和配重(包括铅皮座、铅皮、钓钩、钩饵)受地球引力所产生的重力是向下的力。两种方向相反的力将主线拉紧并直立于水中,三系统配置的不同,构成了不同钓技钓法。

使用相同长度的钓竿,采用相同的抛投钓法,台钓钓法与传统钓法在三系统配置上的最大不同点是:悬坠钓以悬坠为特征,传统钓法钓卧底坠为特征。传统钓法的钓组配置较为简单,铅坠重力略大于浮标的浮力,铅坠落入水的底部。台钓钓组的配置颇为讲究,要求主线中铅皮座、铅皮、连接环、钓钩和子线等物件的重量之和。与调好后的浮标能直立于水中且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而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钩饵的重量成为坠重的一部分,坠则悬浮于水中称之为悬坠。用此种方法钓鱼,称之为悬坠钓。

二、悬坠的调整方法

悬坠的调整是台钓钓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掌握好台钓的关键环节,要得心应手地运用台钓钓法,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悬坠的调整方法。悬坠调整前先要配置好钓组。钓组在主线上按顺序的物件配置为:两粒太空豆(定位)浮标座浮标两粒太空豆铅皮座、铅皮连接环(或。形胶圈)双子线钓钩。在水线、子线和钓钩自重不变的情况下,只需增减铅皮的重量或更换浮力不同的浮标。在标尾露出水面几目的前提下,达到线组的浮力与重力的平衡,即可实现悬坠的调整。悬坠的调整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基本的调整方法:

1、半水调标

空钩不落底调标,是悬坠钓调整的基本方法。线组确定后并配置合适的浮标。就可进行半水调标,具体操作:先将太空豆捋下来使浮标下移,确保空钩不着底;将线组抛入水中,若浮标沉入水底。说明铅坠太重,需减少铅皮;若浮标露在水面上的目数(目即标尾上的彩色刻度。一小格为一目)多过自己要求的目数时,可添加铅皮,少于要求的目数时,可减少铅皮,直至标尾露出的目数达到自己的要求,此时,鱼钩和铅坠均处于悬浮的状态。

2、调平水

悬坠钓的一种调整方法,又称之为垂直调零法。先将太空豆往下捋,使浮标停留于接近铅坠的位置,双钩挂上大小相同的钓饵或挂上与饵料相同重量的铅皮(挂饵半水调),抛人钓点,若浮标在水面上露出的目数超过一目以上。则铅坠太轻,应增加铅皮;若浮标下沉,则铅坠过重,应减少铅皮,经过增加或减少铅皮的调整,直至标尾与水平齐。钓时双钩挂饵抛投到预定的窝点。再将浮标一点一点地往上捋(找底),直到标尾在水面上露出一目,调整工作即算完成。

3、调灵钓钝

空钩调标时,标尾露出水面5~6目。然后在一钩上挂上搓饵,观察浮标下沉情况。最好标尾能露出水面2~3目(钩饵的重力将浮标下移了3目,要达到这种状态,一定要掌握好浮标的浮力和搓饵的大小,若搓饵的配方已定,钓饵的大小也不改变,应选配单饵能下移2~3目的浮标),再挂上双饵找底,直至标尾露出水面2目左右(请注意,所描述的具体目数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实际操作中一定要依据搓饵的质量及大小所形成的重力将浮标下移的目数,以此来确定空钩半水调时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此时,一钩饵着底,另一钩饵悬浮,这种调整方法的灵敏度较高,鱼儿稍有动作浮标即有反应。

4、调钝钓钝

沉底调的最后阶段。即找到底后,使标尾在水面上所露出目数的高度与短子线的长度一致。再逐渐增加铅坠的重量。直至标尾与水平齐,此时,双饵躺在水底。铅坠触底,按1~2目施钓。此种调校方法在悬坠中是较为迟钝的,但比传统钓还是要灵敏些。传统钓状态是铅坠卧底。卧底与触底有所不同。铅坠卧底时,整个铅坠躺在水底。此时铅坠的重力是自重减去体积所排开水量所产生的浮力,此外铅坠与水底还存在摩擦力,鱼儿索饵须拖动铅坠。即要克服铅坠的重力和摩擦力。再通过主线将动作信号传递给浮标:铅坠触底时,铅坠的大部分重力被浮标的浮力所牵引,剩余重力和铅坠摩擦力都很小,故鱼儿索饵的动作信号可以看作是直接通过铅坠、主线传递给浮标。可见,触底比卧底的鱼讯反应来得直接.浮标反应的信息也要灵敏很多。

悬坠钓法在竿塘中钓鱼的应用技巧


休闲钓是不同于传统钓和竞技钓的一个目前最为庞大的钓鱼群体。如果仅以心态而论,只和竞技钓有区别。传统、路亚、海竿、悬坠等等只要是鱼乐无限,那就是休闲钓一族。但为了钓的明白,钓的进步,钓得多,钓的好,以竞技的要求来休闲是我写这篇东西的动力。博杆塘钓技只从我最熟悉和采用的悬坠钓法说起吧

杆、线、漂、钩、饵为钓鱼五要素,饵料和浮标在这五要素中占据有非常大的分量。绝对是单独开篇的话题。饵料暂且放下不表,先就这4点信口一番

出钓杆塘还是野钓湖库,首先你得确定你所钓水域的目标鱼。你可以说,杆塘放鱼当然可以确定,湖库怎么确定啊?但大体是什么鱼种多?多重?你总得有个估量吧?目标鱼的确定首先决定你所用线组的粗细,鱼钩的大小,进而选择合适的浮标,配合适宜的鱼竿调性。这样下来的合理组合是你出钓的必须步骤。细线小钩博大鱼是高手技术的绝对体现,但那也是概率问题。我以为多大的鱼配合合适的线组和鱼钩以及钓竿才是正路。

悬坠钓竿塘是目前最为有优势的钓法。所钓鱼种几乎都是各类养殖鱼,也就是生口鱼。这样的鱼情即使线组稍微大些都不会担心有影响,加上水面小,鱼的体力绝对没有同季节的野生鱼类劲大,可逃逸的范围也小,所以线组的选择还是以保险为好。

手竿调性应以偏硬为主,可以在上鱼的高峰期节约时间。避免搅窝子。杆软手软是钓不多鱼的。鱼钩尽量采用无倒刺鱼钩,既方便摘鱼,也避免对鱼更大的伤害。如果仅仅怕跑鱼,那其实和刺鱼时机,浮标调钓,饵料状态,鱼钩大小,控鱼技术,遛鱼技巧,抄鱼动作等等一系列都有关系。如果绝对是正口,中鱼部位合适,是不存在中途跑鱼的。

浮标的选择尤为重要。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人在岸上,鱼在水里,两个世界,中间的沟通、侦查、判定纽带就靠浮标来实现和完成了。不合适的选配浮标会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错误局面。铅坠与浮标之间的水线会因为浮力不够而拉不直,延误了传递,导致有口反应不到浮标,或是即使反应也只是微微一阴一顶。

这样的漂象往往被忽略的。鱼星满满,却总是不出正经口,这个是一大原因。而大马拉小车的后果是所钓目标鱼分量小,很难启动你这套配重大的线组系统。导致有口浮标反应不出来影响渔获。后一种情况在杆塘相对少得多,因为目标鱼多是鲤草。但专门去配置一组只有目标鱼才能启动的系统就是有意识的拿配置来过滤非目标鱼的杂口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而后期的依据鱼情钓顿只是后续的依鱼情调钓了。

说到了浮标,一定要提到依鱼情调钓。依鱼情调钓就是根据鱼口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应对,需要钓灵就钓灵,感觉该顿就往顿的方面调整,一切的应对变化的依据就是跟着鱼口来去应变。而调钓的依据就是浮标一定要有一个基准点。离开了基准点去调整浮标无疑于平地起楼。姑且以鲤鱼做例,钓鲤鱼的饵料水底起始状态自己定为一拖一触。

底钓比这个状态更灵的就是一触一悬了。我以为此种一悬一触的状态钓鲤鱼在水底情况正常的条件下,是不可取的。要不是信号乱,忙的一口汗水成了饲养员,就是很容易造成中途跑鱼。作为观察鱼进窝情况的手段和应对酱层泥地却是必要的。所以以双饵到底一拖一触的状态为基础,出现有口打不住再往顿调整,必定会找出正确鱼口反应的浮标准确位置。

下面再触及一下野钓湖库,悬坠野钓湖库也是身手不凡的。但杂鱼众多的水域及时改变钓法不失为明智之举。野生鱼类警觉性大大高于养殖鱼。但只要给口是很朴实的。所以野钓湖库浮标的调整起始状态不需要太灵。

加上水深,复杂的水底情况,等等因素,更需要注重的是钓点位置的重要性。鱼有鱼道,选对位置,熟悉所钓水域鱼的觅食习性,洄游习性、涨落水对鱼的影响,小中取大,等等这些才是野钓的精髓。饵料只要大体对路,是没有对付杆塘那么讲究了。

下面就一些杆塘小偏方介绍下,

1、 鱼护尽量下水深些,不要让钓获的鱼扑腾弄出很大的响声,惊了窝子也有这样的原因

2、搓饵时 一定要钩弯兜住饵球底部,柱形的饵料钩弯下面富余一半,鱼吸入的只是后半部分。导致有口不中鱼,或刺鱼很浅中途跑鱼。

3、 性子平和的 尽量选用硬调性。性子急躁的尽量选用偏软的鱼竿。

4、每次抛竿,提着一根子线可以避免子线总是缠绕。

台钓空竿原因及如何避免空竿的方法


手竿台钓过程中,许多人将空军的原因归咎于饵料不好,不理想的原因,其实饵料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看信号。为什么呢?

因为钓鱼讲究的是扑捉瞬间的动作,那么要怎样才能有信号而有能够扑捉的到呢?那就不能不说线组的事情了。台钓手竿,主线与子线的搭配非常讲究的。比如线的质量,有的沉水,有的不但不沉水反而还是半漂浮着的,这也是影响信号的原因,而子线就相当于人的末梢神经手指头和脚趾一样都是传递信息源最敏感的地方,假如钓鲫鱼如果用粗的1.5的线做子线,那么不管你主线是多粗的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鱼进食是用吸的而不是用吃的更不是用咬的,子线太粗加上饵料比重过于重了。

那么小体型的鲫鱼是吸不动饵的,越是吸不动它就会越想吸,往往这个时候的情况就产生了错误的信号源了,很多刚刚学习钓鱼的钓友误认为是有口了赶紧提竿,结果往往空竿没鱼,因为鱼在下面吸,但是它不容易吸进嘴巴里面去,总是吸到一点又吐出来了,其实不是吐,而是它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吸气出气,还没有等到吸进嘴巴里面就必须就像换气一样的转换了,所以饵还没有进入嘴巴,只是往前动了一点,这个时候很多钓友就认为是鱼口而提竿了,结果当然就是空竿了。

线组粗、加上水的阻力,如此小的一点动作还没有来得及传递到漂就已经被粗线的硬度和水的阻力给化解掉了,哪里还有信号源传递到漂呢。所以手竿台钓的关键不是在饵料,而是线组搭配,自己出行之前就应该考虑自己所想钓的对象鱼的体型去选择相对应、合适的线组,比如:钓鲫鱼应该选择0.3的到0.6的子线;06到1.2的主线来进行搭配。

线组的搭配选择对了效果完全不同的。其次才是调漂,漂也要根据对象鱼的体型去选择合适的漂,漂选的好调几钓几多一点点少一点点并不影响多大,当然影响肯定是有点的了。最后才是饵料的问题。

一款饵料在开饵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必须注意掌握好状态才行的,什么叫饵料的状态呢?状态指的是饵的比重要轻(重了鱼不容易吸动),再加上饵的雾化效果要好,雾化效果不好留不住鱼的。所以,我个人长期的钓鱼经验总结,钓鱼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手竿台钓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

1、线组搭配

线组搭配必须针对对象鱼的个体大小而去选择质量相对应线组的粗细,而鱼钩尽量选择材质好又细又轻的,钩形钩尖向内的鱼钩。

2、调漂

针对对象鱼个体大小以及它的生活习性去选择漂,因为各种对象鱼的吃口是不相同的,调漂应该是先找底后固定太空豆定位然后开始调漂,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调几钓几。

3、开饵

针对对象鱼 选择好相对应的饵料以后,按照比例配好,先干粉搅拌均匀,然后根据饵水的比例将水倒入开饵的容器里面,叉开五个手指头快速搅拌饵料,搅拌均匀以后扒在容器一边等待所有了。开好的饵一般在5分钟以后使用效果更好,因为这时饵的状态已经是发酵的最好的状态了。一款饵开出来好的是非常柔软的一种感觉,这种状态比重轻,雾化效果好。台钓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就很容易收获更多的鱼获了。

补充:

手竿钓鱼,首先是需要考虑到有没有信号,信号多不多?信号多了当然鱼获也就多了,那人必然就有兴趣了,对吧?很多钓鱼却不是这样去总结经验的,因为他们考虑的是好不容易有口了当然是用粗的线好了,防止断线跑鱼,可惜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线组方面我说的信号的问题了,两个人在什么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用我说的细而质量好的线组跟粗线线组的人一起钓鱼。

因为我的线组搭配的好信号自然就比粗线组的人多了,而粗线组的因为我说的这些原因还在等待鱼的死口(鱼开口时的大动作)。我这边10个信号我就算让它跑一半也就是5条,粗线组那边可能最多也就是3个口的信号,甚至还没有呢。就算有3口并且都算你钓上来,我已经5条了,你才3条,还是差了一些啊。

这样说明什么呢?就是说考虑的是有没有信号和信号多不多的问题,搭配好的线组信号无需怀疑是肯定多的,而担心线组细了怕跑鱼而使用粗线组的钓友还是不要考虑跑不跑鱼了,你需要考虑的是有没有信号让你钓到鱼,然后你才能考虑跑不跑的问题。

悬坠钓


悬坠钓从狭义上的理解是相对于沉底坠钓法而言的。核心是指在水中钓组的坠子不触底,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状态下,钩、坠、连接环等的重力与漂等的浮力处于平衡状态,因而整个钓组的状态,是比较灵敏的。广义上的理解是指以悬坠为核心附加一些相关的元件和技术,诸如细线小钩、短竿细尾立漂、溶散性饵料等等。因为悬坠本身不是孤立的,必然与相关的元件或技术联系在一起。

悬坠钓简介

悬坠钓,完整的手竿钓组是由浮标、主线、子线、铅坠、钩等组成,形成了浮标、线组、配重的三系统。其中浮标与线组、配重所排开水的重量而产生的浮力是方向向上的力。而线组自重(包括水线、子线、太空豆、连接环)和配重(包括铅皮座、铅皮、钓钩、钩饵)受地球引力所产生的重力是向下的力。两种方向相反的力将主线拉紧并直立于水中,三系统配置的不同,构成了不同钓技钓法。

使用相同长度的钓竿,采用相同的抛投钓法,台钓钓法与传统钓法在三系统配置上的最大不同点是:悬坠钓以悬坠为特征,传统钓法钓卧底坠为特征。传统钓法的钓组配置较为简单,铅坠重力略大于浮标的浮力,铅坠落入水的底部。台钓钓组的配置颇为讲究,要求主线中铅皮座、铅皮、连接环、钓钩和子线等物件的重量之和。与调好后的浮标能直立于水中且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而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钩饵的重量成为坠重的一部分,坠则悬浮于水中称之为悬坠。用此种方法钓鱼,称之为悬坠钓。

悬坠钓和传统钓的区别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铅坠在水底的位置,而与用竿的长短、线的粗细、钩的大小无关,也与提竿的频率、垂钓的鱼种无关。

把悬坠钓法理解为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是前几年钓鱼比赛剑走偏锋的结果。由于前几年钓鱼比赛中的对象鱼、标准池多了些,这些比赛中又是悬坠钓法的一统天下,这才让人把悬坠钓法误解为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

悬坠钓鲤鱼的调漂方法

首先,不可否认,短竿、细线、小钩、小饵能钓到大鱼,也能钓到大鲤鱼。尤其在水面较小、鲤鱼密度较大的水域里,短竿细线因为利于操作,也能获得丰收。

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钓友而言,钓鲤鱼的去处往往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在这些水域里,如果再用短竿、细线、小钩、小饵,钓获大鲤鱼的机会相对要小些。一些用传统钓法的钓友用长竿、长线、重窝、大饵,无疑是多年来在这些水域里钓鲤鱼的行之有效的经验结晶。在一些钓友多年的钓鲤实践中,竿最长用到7.2米,线最粗用到0.4毫米,饵最大用到核桃大,水深最多钓过十米多,调的钓组却一直是悬坠钓组。

用悬坠钓组钓鲤鱼首先要选择适用的浮漂:这种浮漂的漂体浮力(实际上是承载力)要够,漂尖要细、要长。

悬坠钓鲤的钓组调整一般是调一拖一触,意思是说上饵触底,下饵拖底,也有人称调单立,意思是说短脑线直立,长脑线弯曲。

钓组的调整方法是先在底钩上挂铅皮测水深,让漂尖露出水面一半,后将水线挽起,在双钩不触底的状态下调整铅坠让漂尖全部露出水面。

悬坠钓的主要优点

隐蔽性好

因为悬坠钓法的铅坠在上,尤其在脑线较长时,提竿时铅坠的活动不容易惊动水底正在觅饵的鱼。而底坠钓组提竿时,铅坠多经过水底鱼的眼前,体积较大(相对脑线、水线而而言)的铅坠就容易引起鱼的惊觉。

灵敏度高

因为钓组反应灵敏,水底的鱼接近饵钩时,浮漂就可能轻轻晃动,鱼吸饵的瞬间,浮漂就可能出现有力的一顿,饵钩再有其他位移,浮漂也会有较明显的反应。

悬坠钓法的起源与发展简介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悬坠钓法,这种方法也促进了我们的钓鱼技术的进步。下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有关于悬坠掉钓法的背景知识。

悬坠这种垂钓方法是最早流行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然后再慢慢传入中国大陆地区。传入大陆后,因为各个地区的地形风貌,气候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钓法也发展成为各个稍有区别的版本。悬坠钓法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我们垂钓的方法习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把钓线分为两种,坠下的,比较细一点的被叫做子线,坠上的,比较粗一点的被称为母线,钓线的长度最好是超过鱼竿长度的二十到三十厘米左右。这两根鱼线上面都可以挂上鱼钩,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

它的另一个突破就是增加了垂钓的休闲性与舒适性,它常常都搭配着专业的钓箱、支架还有贴心的遮阳伞,这样在我们进行垂钓的时候,不仅仅是可以享受垂钓结果带来的荣誉,还可以享受闲暇后那种悠然自得的美妙心情。

我们的钓鱼活动从很久远的历史中传承过来,在这过程中,它慢慢地洗去生产活动的色彩,成为一种带有文学色彩或者是老庄思想的活动。渔翁也渐渐成为隐士的代表,所以我们就有了耐心等待鱼儿上钩这种历史传统,但是,悬坠钓法就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在技术上面抛弃了处于守势的钓鱼方法,改用主动出击。

悬坠钓法可以抗风,可以御流还可以抓大抓小以及使用雾化方法,这里的雾化,能够巧妙地将酸、香、臭以及腥味结合统一起来。它还可以改变底钓无鱼这个难题,这就使得人们不再坚守以前那种今天即使没有上鱼,那就等着明天上鱼的消极想法,使得我们可攻可守。还有一点,悬坠钓法可以破风,即使是短钓也能够钓远,以前的长竿钓鱼,遇到刮风,一定会阻挠抛钩。

悬坠钓法采用拉饵加快抛饵频率,将上鱼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它还将手竿和失手绳结合起来,使得我们可以顺利地钓上大鱼,弥补了以往台钓钓大鱼费劲的不足。在子母线的配置上面,并不是子线越长约好,我们要根据当时实际的鱼情来决定子线的长度,这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不定量。

在悠久的垂钓历史传统中,我们的技术在不断提高,我们的经验也是在不断地积累,所以以往的一些不足,一些缺点都被慢慢地改善。悬坠钓法传入我国也是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水情、地域差别以及鱼情,衍生、发展出来许多不同的钓法。

在一些方面也都略有不同,比如说是在抛投方面上,在子线和母线的配置上等等方面。我们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调整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希望我们大家可以在垂钓当中获得更多的进步。

悬坠钓法修剪铅皮的小细节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有了浮漂必然少不了铅坠,现在的铅坠大部分都是转铅皮制作而成的。调漂是需要剪铅皮来完成的,对于钓鱼新手来说,剪铅皮确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下面就分享几个调漂剪铅皮的小妙招给各位钓友,喜欢大家能够接受喜欢!

一、我们在剪铅皮调漂前,首先要做到把铅皮紧紧地包在铅皮座上,尽量做到整齐。钓友是不是觉得调漂很浪费铅皮呢?特别是新手调漂。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买一个小盒可分成若干份,在每一格上面注好此铅皮配那支漂,以便下次换用与保存。

二、钓鱼人有时候调漂在调的过程中,是不是不小心剪铅过头了?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调漂时,8字环上可不带钩调,当漂翻身慢调漂已接近调目,如你想调五目,这一剪刀下去,最多只可剪下重五目的铅,如不够则再剪下重五目的铅,直到露出一二目时,挂上子线,并对二个边角进行45度斜面修正,不可大步修正,这样调漂的优势在于当你不慎剪过头,挂上子线后,钩的重量可以承担几目的浮力,减少了偏差。

三、在钓鱼过程中增加铅皮也是一道问题,这里也有窍门:在铅皮座上不是有二颗太空豆吗?你可把想添加的铅皮剪成长细条,弯曲后夹在主线上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调漂剪铅皮的一些小技巧,如果您觉得比较实用,不要求转发点赞,喜欢收藏就可以,觉得不好用也可摇摇头,一笑而过。不管怎样,还是谢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

传统悬坠钓法的冬钓鲫鱼技巧


入冬之后,鱼儿的活动能力就会逐渐减弱,用台钓饵料诱鱼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过冬季鲫鱼喜好荤腥,用红虫蚯蚓做钓饵对传统钓来说是不错的优势,只是在使用长竿长线做窝和垂钓要做到相互协调就有些困难,尤其是冬季需要多做窝,各个窝点轮番施钓再加上有风浪的天气,浮漂受到影响会把钩饵带出窝点,会为垂钓进一步的增加困难。

虽然使用悬坠钓法能让诱鱼和钓鱼很好的结合并且解决浮漂钓组受风浪的影像,但是冬季鱼儿活动范围小,普通商品饵对鱼儿诱惑不大,而穿虫饵需要用倒刺钩来增加效果,所以冬季垂钓悬坠钓法会差了一些。如果可以把两种钓法结合,可以改变悬坠钓组的结构,使用有倒刺的长柄钓钩穿上蚯蚓或者红虫,只是钓组的结构以及漂相的掌握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一、单钩双坠

采用悬坠钓组的组线和浮漂,使用单钩单线,调试过后在离钩3-5厘米的位置系上一根15厘米左右的脑线另一端系上铅坠即可,在垂钓的时候与传统钓相同,小坠和钓钩都处于卧底状态,而主坠处于悬离状态,就保持了悬坠钓的特点,具体的调试如下。

1、在没有系上子线的时候,悬坠半水调到鱼儿吞饵后浮漂上浮的最高目。

2、然后在主坠上增加铅皮浮漂调至半水或一目,取下铅皮系到子线上,这个铅皮的作用就是在鱼儿吞钩后将之带动,让浮漂及时做出反应。

3、子线带钩系在主坠下方的八字环上,并把铅皮在子线上夹紧,具体的位置根据鱼情来调节,猾口鱼小坠和钩距离大一些,生口鱼则小一些,调到3-5厘米之间。

4、挂上蚯蚓之后即可垂钓,一般无需找底,浮漂露出2目左右就行,因为此时的悬坠拉动主线,钓组在悬浮的状态,小坠和钩饵卧底,小坠上方的子线比较松弛,如果有风浪时可以钓的再钝一些。需要注意的是风浪天气抛投的时候会影响到钓组入水的准确度,尽量使用趁手调性合适的钓竿,来保证钓组能够准确入钓点。

观漂与提竿时机:

1、冬季使用传统钓一般是鱼儿吞钩游走之后才有漂相产生,鱼儿就近觅食的话很少有反应,而这种改进过的钓法浮漂和钓组比较的灵敏,浮漂上升的过程中不要提杆。

2、具体漂相,小坠和钓钩的距离在3-5厘米之间,鱼儿觅食带动铅坠超过这个距离,浮漂就会上升,若是鱼儿快速摄食导致悬坠移动的话,浮漂会持续的下沉直到黑漂,具体漂相是,鱼儿带动小坠上升的时候,浮漂会上升,若是浮漂停止即可提杆,也可以稍等几秒提杆,如果是先顶漂然后横移或者下沉,此时一般是鱼儿吞入钩饵过深导致的。

二、不同饵双坠

可以在标准悬坠钓的基础上,把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在子先上系上小坠,这样两钩钩距为5-7厘米,小坠与钩距离为3-5厘米,一钩挂粉饵一钩挂虫饵,这种方式垂钓如果想两者兼得读漂方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很难准确把握第一时间提杆的机会,导致粉饵只能起到诱鱼补窝的效果,如果不考虑鱼儿吃粉饵的话,调漂就会方便很多,在钓场鱼儿较多时,这种钓法调钓会轻松很多,并且简单效率又高。

三、双重饵双坠

根据上述的钩组方法,把粉饵换成蚯蚓饵,这样双钩双虫饵在水底中都处于蠕动状态,诱鱼效果非常好,虽然双鱼几率不很高,但是单鱼上钩效果会相当不错,需要注意的是短子线钩上的蚯蚓要短一些,这样钩尖之外的蚯蚓会减短,在抛钩和下沉时,能够一定程度减免缠线的情况。一般这种双虫饵垂钓,上钩中鱼几率很高,说明动态饵的诱鱼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不过有一点不足是上鱼的子线很容易和另一个带饵的子线缠绕,解开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耐心。尽量使用优质的钓线,提杆中鱼时力道要把握合适,尽量减少缠线的几率。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悬坠钓法空竿太多的原因解析》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甩竿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