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

Q:钓鱼有什么好讲究的?不就是把杆摔进河里,然后等待鱼上钩吗?

A:既然这么简单,那你钓上来了吗?

Q:没有。..。..。

A:为什么呢?

Q:。..。..。..

想必大多数无论是新手还是老司机在都会遇到相同问题的困扰,其实,钓鱼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其实颇为讲究,说到底就是功夫二字,囊括了刺饵、选位、打窝、观漂。..。..。每一个步奏都凝聚了上百种经验技巧需要后天的磨练。对于新手入门来说,关键并不是能做好什么,而是要明白自己不要做什么。

【禁忌一:缺乏耐心】

坊间流传:如果你想修炼你的耐心,那么请去钓鱼。所以,耐心二字对于垂钓而言,重要性可见一斑,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渔德。周围许多这样的朋友,经常在开钓十几后就开始躁动不安,左顾右盼,急着换钓位、换鱼饵、补窝料。..。..。到最后往往颗粒无收,甚至还会大发脾气,怒摔鱼竿。

【禁忌二:惊吓扰鱼】

垂钓的过程需要保持非常安静的场所进行,虽然野外垂钓大部分都是在大自然野外,空旷无人,但如果钓者随意在钓场上高谈阔论,大声接打电话,东游西走一同,这些都直接影响鱼儿上钩,但凡新手差不多都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惹得被人鄙视和制止。另外,钓鱼时有大鱼上钩时,不要立刻提竿,大声呼喊,要先将鱼提出鱼窝溜出一段距离,不然,其他鱼群看到其在挣扎后,即使不被吓跑也不会再张口吃食了。

【禁忌三:无目标鱼】

不同种类的鱼在选择栖息环境、进食偏好以及嬉戏集群是不同的,所以说,我们在垂钓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垂钓目标鱼群,进而在选位、制饵、钓钩等选择上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越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在垂钓对象的选择上是十分明确的,例如钓鲫鱼配用小钓组、选用腥香鱼饵,而钓鲤鱼则选用中钓组、选用大颗粒鱼饵。..。..。.

【禁忌四:强拉硬拽】

鱼儿刚上钩,如果是小鱼就可以一提而就;但如果是半斤以上的大鱼,则不能一味的蛮干,牢牢地握住鱼竿使其不松不紧,沉着应战不惊慌,慢慢溜鱼,使其筋疲力竭尽量在鱼翻白后再用网兜一抄或者是溜至河沿边上即可。

【禁忌五:轻视天气】

新手往往缺乏天气意识,殊不知天气这一因素在整个垂钓的过程中举足轻重,通过气温和气压直接影响鱼群的活动。一般来讲,春季的雾霾天以及夏秋季的下雨前是很难钓上来鱼的,这些天气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气压低!气压低直接导致水面的氧气不足,鱼儿就没有胃口吃食,反言之,在有风有浪或者大雨过后会很好垂钓,因为此时氧气很充足,鱼群很活跃。

小编推荐

新老钓友都必须知道的垂钓五大忌讳


在钓鱼中无论时候钓鱼新手还是老司机在都会遇到相同问题的困扰,其实,钓鱼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其实颇为复杂,说复杂就是技巧二字,囊括了刺饵、选位、打窝、观漂.......每一个步奏都凝聚了上百种阅历技巧需要后天的磨练。关于新手入门来说,关键并不是能做好什么,而是要明白自己不要做什么。

忌讳一:缺乏耐烦

人间名言:假设你想修炼你的耐心,那么请去钓鱼。所以,耐心二字对于钓鱼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就是所谓的渔德。周围许多这样的朋友,经常在开钓十几分钟后就躁动不安,急着换钓位、换鱼饵、补窝料.......到最后往往颗粒无收,甚至还会大发脾气,怒摔鱼竿。

忌讳二:惊吓扰鱼

钓鱼的过程需要在非常恬静的场所中进行,虽然野外垂钓大部分都是在大自然野外,空旷无人,但假设钓者随意在钓场上高谈阔论,大声接打电话,东游西走一同,这些都直接影响鱼儿上钩,但凡新手差不多都会发作这样的状况,惹得被人轻视和制止。另外,钓鱼时有大鱼上钩时,不要立刻提竿,大声呼喊,要先将鱼提出鱼窝溜出一段距离,不然,其他鱼群看到其在挣扎后,即使不被吓跑也不会再张口吃食了。

忌讳三:无目的鱼

不同种类的鱼在选择栖息环境、进食偏好以及嬉戏集群是不同的,所以说,我们在钓鱼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要钓什么鱼,进而在选位、制饵、钓钩等选择上做有针对性的预备义务。越是阅历丰厚的老手,在钓鱼的选择上是十分明白的,例如钓鲫鱼配用小钓组、选用腥香鱼饵,而钓鲤鱼则选用中钓组、选用大颗粒鱼饵........

忌讳四:强拉硬拽

鱼儿刚上钩,假设是小鱼就可以一提而就;但假设是一斤以上的大鱼,则不能一味的蛮干,牢牢地握住鱼竿使其不松不紧,冷静应战不惊慌,渐渐溜鱼,使其筋疲力竭尽量在鱼翻白后再用网兜一抄或许是溜至河沿边上即可。

忌讳五:轻视天气

新手往往缺乏天气看法,殊不知天气这一要素在整个垂钓的进程中举足轻重,经过气平和气压直接影响鱼群的活动。普通来讲,春季的雾霾天以及夏春季的下雨前是很难钓下去鱼的,这些天气都有一个分明的共同点就是气压低!气压低直接招致水面的氧气缺乏,鱼儿就没有胃口吃食,反之,在有风有浪或许大雨事先会很好垂钓,由于此时氧气很充足,鱼群很活跃,开口好,想钓不到鱼都难。

钓鱼时为什么跑鱼的原因以及应对


在钓鱼时会经常遇到跑鱼现象,明明上钩了为什么会跑鱼呢?从跑鱼过程看,跑鱼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提竿时水下跑鱼、出水后在水面跑鱼、遛鱼过程中跑鱼、飞鱼时跑鱼、抄鱼时跑鱼和装鱼时跑鱼。从跑鱼的原因看,又可以分为钓具损坏跑鱼、钓具选择不当跑鱼、操作方法不当跑鱼。

一、不同阶段的跑鱼

1、水下脱钩

从浮漂出现鱼讯,到提竿刺中鱼后的一小段时间数秒至数十秒。这个阶段的跑鱼原因最为复杂。

钓具方面:钩的大小、钩门宽窄、钩尖深浅不适当,钩尖磨钝或卷韧造成刺鱼时打滑;线号不对、钓线磨损后强力下降、过硬的线造成钩子入口偏浅、过软的线造成钩子在水下的形态不理想,鱼追食时吃钩困难吃钩浅而跑鱼;调钓的灵钝不当造成提竿时机不准,钩子没有在正常的部位刺入而跑鱼;饵团的状态不适当,造成钩子在鱼口腔的正常部位不能完成刺入动作,钩子挂的浅而跑鱼;鱼竿过硬,造成钓上大鱼后的一瞬间无法及时弓起鱼竿发力而拔河断线跑鱼。

操作方面:调钓的目数不匹配,造成信号出的太早钩子却没有正常的进嘴,挂的太浅跑鱼;钓点太远,起鱼的一瞬间鱼竿无法弓起,提竿即拔河;起鱼的一瞬间,没有及时利用身体的高度(下蹲)和长度(前伸胳膊手腕用力竖起鱼竿),及时弓起鱼竿;提竿后听凭大鱼沿水底潜行,另一只钩挂着杂草树木和碎石时跑鱼。此外,挂中大鱼时,鱼的力道非常大,钓上来是运气,跑掉了是正常,不必耿耿于怀。

2、水面跑鱼

上述钓具和操作方面的问题仍然可能存在,但操作方面的问题多些。比如刚开始提竿时拉鱼的力量和速度过大,没有注意到让一让、有意让回鱼的路线稍稍长一点,走个弧线遛一遛,而是直挺挺地拉过来,用力过大直接拉坏钩线或鱼嘴,刺激鱼的反抗力增强拉坏钩线或鱼嘴。

3、遛鱼时跑鱼

遛鱼时的跑鱼,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因为鱼从中钩到能被控住,说明它的力度在可控范围内,最初最钢猛锐气已经被灭掉。大鱼中钩初期,喜爱向水的中间或左右冲击,我们只须控制鱼竿的方向,使鱼竿在下压状态下与钓线的角度围绕直角变动(鱼竿在上挑状态下控鱼力度不足),手竿尽量别让鱼向中间跑,矶竿或海竿别让鱼向两边距岸太近处跑;

如果鱼向水底扎去且窝着不动,一定要控住它,别让它在近岸处较大范围里游动沿水底移动(这样的话,另一只钩容易挂底或杂物,也容易在岸边的岩石上割伤钓线);尽量不要让鱼帖水底游动,也不要试图把大鱼拉到水面。有时,特别大的鱼中钩后会以非常沉稳的力道游动,这种鱼尚未发威,一定要及时调整角度,不要刺激它,这样等它发现危险时可能已经来不及发力了。

4、飞鱼时跑鱼

这个阶段跑鱼,最有可能的是断线、钩变形、鱼嘴拉豁和鱼跳动脱钩。不论什么原因,线细、钩形不合适或钩的大小不当会直接造成跑鱼。鱼竿太硬、提竿操作的手法太硬,会直接造成鱼的跳动增强而跑鱼。

有时,水面或空中跑鱼,问题却是出在水下。湖北中部地区钓鲌鱼、红梢(蒙古红鲌)时,如果水深,提竿时不要强力硬拖,而是稍稍慢半拍,在水下让一让,这样鱼出水后会变得非常老实,即使鱼钩的钩门较窄、钩尖较浅,也不容易跑鱼。善于钓罗非的南方钓手讲,飞罗非鱼时也有类似的技巧。

5、抄鱼和装鱼时跑鱼

抄鱼时的跑鱼有多是因为钩挂抄网和抄网太小。钩挂抄网和另一只钩挂住水库杂物时的情况一样一样的,抄网偏小一抄不中后鱼借力反弹猛然发力也会跑掉。装鱼时跑鱼,则可能因为地形不利,鱼跳动后带钩线入水,另一钩挂住杂物或自己的手。也可能是已经取钩,抓鱼不紧造成鱼猛跳跑掉。

二、钓具损坏和选择不当跑鱼

鱼竿

硬竿和软竿,哪个更便于搏大鱼?如果是钓鱼比赛,钓场狭窄,稍硬的竿能方便地把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休闲钓钓位足够宽阔,用比较软的竿更便于尽早发挥鱼竿的弹力。其实,对具体的一尾大鱼来说,鱼竿的软硬没有什么标准,很多硬度不同的竿都可以用。

我们选用的鱼竿,其软硬只有个人思想中的软硬,因为某一根竿,有人会认为它很硬,也有人会认为它很软。只要不是特别软和特点硬,遛鱼都很方便。问题是,从中鱼到提竿遛鱼开始这段时间里,您能将鱼竿弓起足够的角度,这鱼竿的柔软度就可以了。更软的鱼竿控鱼不便,硬的鱼竿您只须稍微钓的近一点,中大鱼后能及时弓起竿,能够扬长避短。竿的软硬,更在乎各人的操作方法。

鱼钩

鱼钩造成的跑鱼,多是因为鱼钩拉开变形、鱼钩硬度太大断裂、钩门窄钩尖浅鱼脱钩、鱼钩太钝。正确选用鱼钩,并不是个简单的命题,很多竞技高手对用钩和选线非常讲究。他们在选择钩线时,常常和钓法、战术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的。

他们在实际垂钓中,不论是休闲练竿还是紧张的比赛,经常进行必要的变化。回头看看好多休闲钓手,不少人可能是一种钩子到到底(往往是偏大的钩子),美其名曰专门针对大鱼,这其实是对鱼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在钓技上不求上进的表现。选钩时,针对变形和断裂,考虑选择钩条粗壮的钩型或较大的钩;

针对较迟钝的钓法,如吸入钓法(炸弹钩)、非常迟钝的钓法,考虑选择钩尖内抠的钩,如伊抛尼、千又、小矶;针对脱钩的鱼,要选用钩尖内倾、钩门宽和钩尖长的鱼钩;在流水中,或追求更多挂鱼现象,需选择钩门较宽、钩尖略外倾(至少不内倾)的鱼钩;针对鱼吃食无力没有信号的鱼情,须选择条很细的鱼钩。

钓线

钓线在跑鱼过程中,往往颇受诟病,受到过多的指责。这也难怪,所有的钓鱼线,它的强力本身就不是绝对均匀的,而且在使用中,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失去最初较好的性能。认识不到钓线性能的动态特点,垂钓中对钓线寄予过高的期望,跑鱼的遗憾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过去喜爱用粗线的钓友,因为粗线多在相对的低负荷条件下使用,强力下降的不明显,他们会觉得过去的钓线质量好、更耐用,觉得现在的线不行等等。

比如在秋天的自然水域,如果钓场条件好,水下无杂物、岸边无岩石,我们用崭新的1.5号主线配1.2号子线,对付7、8千克的大鱼问题不大,2号主线配1.5号子线保险系数较高。杂物和岩石多的地方,还是用更大号数的钓线为好。无论如何,粗的钓线比较耐磨,中大鱼后不会出现千钧一发的感觉。

钓鱼人有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号数很大的线。这样做,一方面能节约一点,另一方面是可以多用几次,懒得花时间频繁地做主线,还能增加成功搏大鱼的保险系数。只是,钓线粗细的选择,一定要以能正常出信号为前提。

笔者今年来野钓的次数很多,因工作关系手中钓线无数,懒得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2号线为5.3米的矶竿配一幅5.5米长的台钓线组,钓1天后剪去连接环处的一小段(这一段最易磨损),再用1天后再剪一段,用3-4次就报废。有时上过超过10斤的大鱼,当时即把主线换掉,或剪得更短,改成3.6米线组用于浮钓翘嘴鲌等,完全能保证线组强力不出问题。

三、操作不当跑鱼

1、怎样调钓不易跑鱼

无论怎样调钓,绝对不跑鱼是不可能的。一般地,钓的越迟钝,鱼吃的越死,越不容易跑鱼。当然,这样钓容易丢失很多有效信号。在一个陌生的或吃食正常的水域,一般采用正常钓即可:比如11目的浮漂,钓底时调7-9目,钓2-9目。在水库,通常容易走水。或者,鱼多少有点猾,还有小鱼闹,我们可以在调7-9目的基础上加点铅,即改为调低目(2-6目),正常钓2-6目。

还有几种调漂法,个人感觉非常适合水库钓底层大鱼:

(1)无钩调全目。取下鱼钩,调浮漂和漂尾交接处。由于钓大鱼的双钩偏大,我们通学用普通台钓漂,双钩的目数超过漂尾的目数。如果装上双钩,实际调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这种调漂法所有的目数都可以钓,而且能确保双子线是直立的,在水库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气温较低、鱼吃口轻微时也能正常表现信号。

(2)无钩调半漂。取下鱼钩,调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调7目。通常钓2-6目。这种调漂法,比较适合漂尾较粗的浮漂,在钓2-6目时能保证脑线是直立的,在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较高,比上述调漂法迟钝,在鱼吃食动作轻微时,应防止过钝看不到漂的现象。

(3)无钩调3目,钓3目。去掉钩调3目,钓3目。这时,坠子是到底还是离底,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坠子离底越高越灵敏,离底越低越迟钝。垂钓时,抛竿,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提着线组向后找底,这个过程,既是逗鱼的过程,也是找底的过程,通常会有接口。放下线组,浮漂在2目停住,说明短子线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说明坠子到底了,也能钓,通常灵敏度并不低,大体上相当于钓跑铅。水库的坠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样:水库边是锯齿形的陡坎,有时坠子落底了,子线还是直的,鱼吃食后给的信号非常好,黑漂较多。

(4)无钩调平水,钓任意目数。这实际上是竞技钓法中的跑铅钓法。这种钓法要求脑线短、钩尖极锋利、水底较平。此法的好处,是浮漂信号大,见口就有鱼。但冬钓中,可能会有些信号看不到。

2、前面提到过,钓点近、及时伸手下蹲弓住鱼竿可以瓦解鱼的第一冲力,拉鱼回来时用柔力、拉的过程中遛一遛、拉回来的路线不必走直线,根据鱼的游动方向调整鱼竿的方向,不要让鱼帖底游动以免另一只钩子挂着杂物,对于善跳的鱼提竿时略微让一让,这些是防止跑鱼的操作方法。

3、使用抛竿时,曳力使用不熟练、抄鱼不当钩挂网、抄网过小、用手提线、近岸水草影响都非常容易跑鱼。

条件相同为什么不上鱼分析


钓友来信说:有一次他们三人都用海竿,同在一个池塘垂钓,而且用的又是同样的钓饵,结果两人上鱼,他却无功而返,是什么原因,请予解答。

这在垂钓中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足为奇。说的都是同样的条件,而结果都不相同。

经常垂钓的人,不论使用手竿还是使用海竿,都会遇到这种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个人用多副海竿垂钓,经常也会出现上鱼的竿不断上鱼;不上鱼的竿就像在做陪客。有些临场经验丰富的钓友,他们针对这种情况,将那些不上鱼的竿,集中投到上鱼竿的附近,并且还将这作为一种经验,叫散打找鱼,集中施钓。即使这样,有时还会出现奇怪的现象:好像鱼儿认竿,不上鱼的竿,投到哪里都是无鱼咬钩。

这种情况在使用手竿时也表现得很突出:也是各种条件都相同,垂钓时两支漂子快凑到一起了,结果是上鱼的人不断上鱼,不上鱼的还是陪客。

不过对上述现象,除极个别带偶然性外,我始终认为条件相同,上鱼有别,在多数情况下,这种主观上认为条件相同,其实可能是不相同,这些条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钓具、钓技和钓点等任何一个细小的差别,都会造成结果上的不一致,我有深刻体会: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一道去钓鱼,我们都用手竿,开始在各自选择的钓点上垂钓,我频频上鱼,他的漂却纹丝不动,我叫他到我这边来,我们两支漂子相距不足20厘米,我俩的钓具基本一样,而且都是使用长脑线配长风漂,用的是同样的钓饵,也就是一切条件相同,但他用的是同样就是不上鱼,还说鱼欺负他。

这时我接过他的竿,检查漂、坠的匹配情况,原来他漂坠比重匹配不当,漂小、坠重,坠子入水沉底,使用长脑线。坠子沉底,其后果不言自明,那就是鱼儿虽在咬钩,可坠子压着脑线,漂子根本反应不出来。我帮他去掉一些铅片。使之成为悬坠。果然,他再下竿,不一会儿漂子动了,此后他也不断地上鱼。从这里也就明显地看出条件并不一样。

在钓具方面,除组装匹配之外,还有钓具本身的性质不同,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如竿的软硬、线的粗细、钩的大小等,绝不可忽视那些细微差异,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在初春和深秋,因水温低,鱼儿摄食无力,垂钓时大家都在使用海竿,看似相同,但海竿有软硬之分。那些软竿反应灵敏,就能将鱼儿咬钩的轻微动作反应出来,而那些硬竿就是梗着脖子不低头,纹丝不动。

以上这些,都是因钓具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出钓时不论是水库及池塘,水底的情况总是千差万别,如某处有个很小的坑,这可能是最藏鱼的地方,钩下到坑内就有鱼咬钩,坑上面就无鱼咬。垂钓时正好一个在坑内,一个在坑外,其结果就不同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钓技,调漂、观漂看尖、提竿等这些最平常的动作,高手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首先要承认人家的长处,仔细观察那些里手们在操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长处。要有一种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这往往会受到性格、年龄、钓龄、甚至昔日的成就等一大堆精神方面障碍,不便启齿。其实在钓场上不乏钓技高超、钓德高尚的人。我觉得广交朋友是钓场上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有人说交一个渔友胜过一百条鱼。

最后我想提的一点是当差别出现之后(有的上鱼有的不上),就要仔细查找原因,寻找这同样中的差异。这个寻找的过程,正是提高钓技的绝好时机。

由于对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提出中肯意见。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为什么窝子明明有鱼就是不上钩


现在很多人都迷恋上了打窝钓鱼这项活动,我们在难得小假期当中,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与二三好友或者是家人,一起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垂钓,慢慢享受生活的美好。

但是现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就比如说是我们在打好窝子之后,开始耐心等待,等到看见窝子开始不停的冒泡的时候,就知道里面是鱼儿在活动的,但是我们的浮漂是没有什么动静的。这就让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了,那么为什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下面就为大家解疑释惑。

如果窝子呈现出一种里面的鱼儿很杂而且比较乱的状态,那么可能是鱼儿只是在窝边附近游动。出现这种状态是因为窝子里面的饵料腥香味道太浓烈了。如果你的窝子里面的饵料恰好是不受鱼儿喜欢的,那你的窝子就是白费了。所以如果是饵料的问题,就赶紧换适合鱼儿饵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饵料的雾化效果太好了,结果导致引诱来的鱼儿太多了,把水都搅浑了,水里面能见度会降低,所以鱼儿们都看不见饵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赶紧控制住饵料的雾化效果。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窝料的薄厚,如果打窝打少了,那么鱼儿受到的吸引力小,鱼儿不聚集过来。但是如果我们打窝又打多了,那么又会沉到水底,如果天气又太热了,水底温度比较高,那么窝料就会发酵,这样一来里面的氧气就会大量的消耗,鱼儿们就会在窝子外边打转而不进去,这是因为里面严重缺氧。就算是进去了,也很少会咬钩。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也要看一下天气状况,看一下气压的高低。如果是在气压比较低的状态下,水中的溶解氧量就会下降,这样鱼儿会缺氧而上浮,在这样的情况下,鱼儿们根本就是没有心情进食。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再干什么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收拾收拾,回家休息吧。

我们还要选择好钓具,不适宜选择使用过大的钓具,因为如果你使用的子线比较硬还比较粗,是不适合鱼儿咬饵的。尤其是现在的鱼儿已经遭到人们的多次垂钓,变的比以往要狡猾多了,因此更不容易上鱼。如果我们使用的鱼钩太大,那么鱼嘴小一点的鱼儿根本就是进不去。还有,如果是钩条太大了,那么体积比较小,重量比较轻的小鱼儿们就根本吸不动。

除了上面这些情况还有坠子过重或者是钓组太钝等等情况下,也是会出现窝子有鱼但是鱼儿不上钩这样的问题的。所以我们在实际的钓鱼过程中要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你所钓的鱼儿的情况,水域情况等等充满变数的条件下做一些调整,直到最适合为止。

希望大家在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可以解决自己在垂钓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你分析钓鲫鱼打窝的五个技巧


虽然鲫鱼是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鱼情,有的地区的水域里鲫鱼的分布密度就比较低,这个时候垂钓就要用窝料来将鲫鱼诱到窝子里来提高钓鲫鱼的中鱼率。

一、窝料如何选择?

选择鲫鱼的窝料讲究经济实惠,鲫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用植物性原料作为窝料既经济又实惠。可直接用常见的粮食作物,或者粮食作物加工后的产品(如大米、麸皮、小米、鱼塘颗粒、菜子饼、豆饼、小鸡饲料等等)作为诱饵,也可以用这些材料作为基础饵料精加工来提高诱鱼的效果。

在配置窝料时,讲究虚实结合,在窝料里既要有一些粗颗粒让鱼儿有的吃,又要有细细的粉状诱饵让鱼想吃又费劲,这样就能让进入窝子的鱼儿不愿离去,从而发挥出聚鱼、留鱼的作用,方便我们钓鱼。

二、简单的鲫鱼诱饵

精加工窝料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效果很好的窝料却是钓友们的不传之秘。这里介绍一个鲫鱼酒米,虽然不是秘传神饵,但聚鱼、诱鱼的效果也还不错,钓友可以参考尝试探究一番。

先取电子称,去掉量杯的重量后倒入150克高度白酒,再开一瓶麝香水(50ml)倒一半到水中,加入30克蜂蜜用筷子搅拌均匀,接下来将1斤左右小米放入洗干净的锅里用文火加热,将小米翻炒出香味(干净的锅防止窝料沾染异味)(不要炒糊),接着将炒香的小米放到饵料盆里备用,将药酒倒入炒好的小米中,用带手套的手(或塑料小铲)搅拌均匀。再准备几个大口塑料瓶装好密封放在通风干燥的位置静放3~7天即成很好的鲫鱼窝料。(注:密封装瓶不要装太满,留下2成空间)

这款窝料到了钓场虽然直接用不错,但想要效果更好,可以在饵料里加点商品饵或者粉饵打窝,这样虚实皆备,对鲫鱼的诱惑力大大增强。

三、做窝的技巧

野外鱼儿密度普遍较低,一般在垂钓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目标鱼,而做窝一般会根据水域大小环境选择不同的钓位,用不同的窝料来诱聚自己想要施钓的目标鱼。

如果在大水面钓鲫鱼,做得窝子要相对集中,并预估好钓点内鲫鱼的密度来判断诱饵用量,一般深水多用一点,浅水少用一点;天冷少用一点,天热多用一点;杂鱼多多用一点,杂鱼少少用一点。

打窝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我建议用打窝器打窝,在远水钓鲫鱼时,用打窝器打窝会比较集中,而在较近的岸边钓鲫鱼,用手抛诱饵打窝会比较方便。如果新手抛饵不是很熟练,将诱饵控制在钓点半米位置左右入水即可。

四、发窝的钓法

窝子做好后,不要马上挂饵垂钓,要等一段时间让窝子发起来。这个时间在不同的季节、时间、水情环境及鱼情的影响下都有区别,所以没有固定的说法。钓友们可通过鱼星来判断鱼儿是否进窝觅食,一般发现窝子范围内的水面浮出三三两两,位置不一,如同绿豆大小的鱼星,即是鲫鱼入窝的节奏。此时正是下竿的好时机。

五、补窝的技巧

打窝钓鲫鱼不是打一次窝就一劳永逸了,如果钓着钓着感觉上鱼速度变慢或是上鱼间隔时间变长了,就说明窝里的鱼儿越来越少了,这个时候就需要钓友进行补窝,通过少量勤补的方法来让窝子恢复生机,这样钓者可继续垂钓。

但如果是因为时间、钓位鱼密度太少的原因导致鲫鱼停口,钓友就要更换钓位新做窝子进行垂钓。

钓鱼新手必备的五个垂钓常识


喜欢垂钓的新手在垂钓活动中容易犯很多错误,十分有必要掌握一些常识,提高垂钓水平,避免常识性的错误。

一、饵料的选择与开制

1、要随客观因素改变饵料的配置

新手往往拥有了一两种饵料的配方,就想钓遍天下。要知道季节、天气、地形与鱼情等都会影响鱼儿的吃食习惯,不能固守一两种配方而不变。有的新手比较欣赏别人的饵料配置,通过各种方式谋取,有对也有错,对的地方是可以学习方法,不对的地方是这种配置可能在某时某地用得好,客观因素改变后就不一定适用了。所以学习要学到实处,不能生搬硬套。

2、新手配置饵料不必太混杂

新手最好熟悉几种饵料的特性,但配置时只须使用两种饵料就足够了,主饵一种,副饵一种,再加上拉丝粉或雪花粉及粘粉等用于调整饵料状态。等有了一定的垂钓经验,再去多种饵料配置适合的饵。大可不必每次出钓都带上很多种饵料,开饵时混杂太多种的饵料,这样只会使饵料的味道不纯正,也就是饵料的味是怪味,鱼儿是不会吃的。

3、建议新手挂红虫或蚯蚓饵

有的新手喜欢商品饵,不愿意使用红虫或蚯蚓挂钩施钓,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其实休闲野钓使用蚯蚓是十分理想的,垂钓活动稀少的野外水域,使用蚯蚓挂钩的钓效一般都好,蚯蚓不花钱携带也方便,是很适合新手使用的。

4、注重饵料味道的同时还要注重状态

新手可以将饵料搭配的很好,进一步就还要注意饵料的状态,搓饵拉饵要适合鱼口,不然诱鱼成功后也会钓效不好,再就是招致小杂鱼闹钩,钓获一两条之后就再也不能上鱼了。

二、调漂的目的

新手要知道调漂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要知道调漂的目的是什么,是给自己看的,用来读漂讯的,如果从浮漂上看不出鱼的吃口,那样的调漂就失去意义了。所以要将漂调到自己能准确地读漂的状态,不必过分在意调几目钓几目。调漂方法很多,要么调灵要么调钝。什么调四钓二,调五钓三的做法都是根据鱼情而定的,不能固守,新手的标准就是调出的漂要能看得见鱼口,便于准确地读漂与提竿。建议在放养小池或无小杂鱼的水域使用单竿,调高钓低;如果是架双竿,风浪大且小杂鱼多时,就调平水钓一两目,发现有送漂或黑漂时要及时提竿。悬坠钓法很好但也有其局限性,建议新手从钓钝学起,先抓成功率,再去慢慢摸索合适的调漂方法,不要盲从别人。

三、钓前找底,钓底但不固守

一般的水域水底都是有起伏的,反应到浮漂上两三目的差距实在很正常。如果钓前不找底,施钓时就不是真正的钓底。致使浮漂反应目数不等,根本无法读漂。新手到达钓场,开饵后就直接抛钩入水施钓是不正确的。应选好钓位后支竿拴线找钓点,在下钩卷上较重的铅皮试探水底,判断钓位是否值得作为钓点。如果适合,才能开饵打窝调漂;如果不适合就必须更换钓位。

鲫鱼鲤鱼活动在水层底部,所以需要钓底,但新手往往会固守钓底,而不管水温与鱼情的多变,如果外在条件发生了改变还坚持等鱼在底部吃食,其钓效一定会不好。所以新手要注意窝点有鱼时,但钓底却不上鱼,就改为钓浮,试钓不同水层,就会有可能重新上鱼。

四、钓位不宜死守也不易乱换

一个钓点久候无鱼是不能死守的,但也不能过于频繁地更换钓位。新手钓鱼喜欢乱换钓位,十几分钟无鱼上钩就想走人,又重新打窝诱鱼,不到半小时无鱼又走人。这种做法极其不妥,如果是冬钓,就更加错误,冬季诱鱼时间很长,有时需要等一两个小时以上才能诱鱼进窝。所以更换钓位太过频繁的话是很不好的习惯。冬钓,完全可以事先多打几个窝子,轮换试钓,哪个窝子有鱼就继续垂钓,上鱼后适量续窝,钓获几条后没有动静了,再轮换窝点。

五、上大鱼不能得意忘形

这里的得意忘形指的是上大鱼后,由于太激动而忘记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新手由于心情紧张兴奋,将遛鱼技巧等瞬时都给忘记了,只记得使出蛮力将鱼拉到岸边。结果避免不了折竿断线之事,跑鱼是小,钓具可比一条鱼贵,损坏了可划不来。建议新手从折竿断线中吸取经验教训,慢慢从实战中摸索遛鱼技巧,学会改变大鱼的运动方向,顺势牵引,做圆圈运动,将鱼溜翻为止。

多数新手都是通过垂钓来休闲,所以应拥有平和与快乐的心情去施钓,还要在钓场注意行为文明,多向资深钓友学习。

鲫鱼为什么不吃饵


当鲫鱼不碰鱼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等了一阵时间之后还没有鲫鱼前来咬钩的话,那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在钓位的选择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不能够确定钓位的准确性,那就换一个钓位试试看。

如果可以肯定自己选择的钓位是合适的,那就有可能是自己的饵料使用的不符合鲫鱼的口味,这样的话鲫鱼当然是不会轻易咬钩的,所以如果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要及时的更换钓饵。有的时候我们明明都可以看见鱼儿就在我们的窝点附近活动,但是它并不咬钩,我们就要分析鱼窝周围的环境,看看是不是不存在威胁到鲫鱼的生物在附近。

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一些错误操作导致鱼儿不咬钩的,最常见的就是提前提竿,这个时候往往鱼儿还没有来得及咬钩,所以我们要先保证自己的操作标准。

还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出现了顿口,但是提竿的时候并没有看见鲫鱼,我们就要先想一想使用的鱼钩大小是否符合鱼儿的体积。鱼钩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刺鱼全靠它,所以鱼钩的大小是不是合适就很关键了,如果我们钓的鱼儿是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沉的,结果鱼钩使用的是小型的,那么跑鱼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如果我们使用的鱼钩大了,但是钓的鱼儿却是小小的,那么是不方便鱼儿将鱼钩吸到嘴里面去的。出现上面的两种情况的话,要想中鱼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鲫鱼根本就是没有确实的咬钩,它只是进行一些试探,因为鲫鱼的胆子有点小,警惕性很高,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用身体去触碰饵料,或者是用嘴唇去轻轻的吸食,但是不会放心的咬饵。

或者是会来回反复的将鱼饵吸到嘴里又吐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看到顿口现象,但是如果我们贸贸然的提竿了,那也是一场空。我们经过一段的时间观察可以发现鱼儿常常会发生涮饵的情况,它们非常的狡猾,常常会将鱼饵真的全部都吸进嘴里面,但是还不等鱼嘴完全的闭上,就又很迅速的将鱼饵吐出来,由于鱼儿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非常的流畅,速度也十分的快,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要适当地改变一下调钓。

使用海竿抛竿垂钓时为什么投不准分析


使用海竿抛竿钓老投不准,这是一些刚学抛竿钓的新手遇到的问题,下面分析一下!

这主要是抛投方法不正确所致。最易产生偏差的几个环节有:

1.身体未对正目标,投竿时靠挥动手臂和转动身体来寻找目标。在投竿的瞬间,手臂用力和身体转动角度的大小,难以掌握,略有偏差,投出去的钩坠就可能远离目标,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投竿时发力过猛,动作僵硬,技术要领走样;

3.操之过急,钩坠尚在摆动中就匆忙投竿;

4.竿头留出的线过长,给操作带来不便;

5.投竿时未考虑风向风速的影响等。

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容易投准的劈投方法。投竿时,身体正面对准目标,双脚平站与肩同宽,双手握竿举至头顶正中间,使手眼身竿一齐对准目标,采用砍劈动作,将竿自上而下的劈下去,待竿运行至前方距水面45度时,即松开压线手指放线。按上述动作投竿,一般不会产生左右偏差,新钓手练习几次即可投准。

纠正前后不到位的偏差比较困难,因为钩坠飞行的远近,全靠钓手用力大小来控制,这就要求钓手多练习才能做到眼到手到。

还有个小经验可供钓手参考:对准目标抛投钩坠时要宁远勿近,因为投近了无任何修正办法。略为投远一点,待钩坠飞近目标上方时,将握竿放线的食指,轻轻压在鱼线轮的鱼线上,强制鱼线停止放线,使钩坠接近目标入水。这里必须注意压线时,要由轻而重,不可一下压死,骤然使正在飞行中的钩坠停顿。否则会使钓饵散落,也容易伤及手指。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非规范动作。

海竿投竿的方法很多,待熟练地掌握一种基本方法之后,再去练那些难度较大的投竿方法,可以使投竿不受或少受地形地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