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鱼技巧。

开篇前我们首先说一下什么是抛竿的频率,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竿接一竿不停的上饵抛竿,扬竿时不去考虑是否有鱼吃饵,如等浮漂到调目的位置,然后心里默数三个数就扬竿。

这时的抛竿频率对我们钓鱼和诱鱼有哪几个优势,看看分析。

最常用的就是用频率来打窝,具体的做法是开好饵后留出一小块专门用来打窝,手搓饵,搓上小拇指大小的两颗饵料,抛入水中,等浮标到调目位置后就扬竿,一般十多二十竿鱼就会进窝,如果打了几竿后中途有接竿的,可以扬竿,但不要停止抛竿。这种诱鱼的优势一方面是窝底会有一定的窝饵料,而且窝料和饵料是相同的,不会引起鱼的警觉性,二、就是有频率的入水声音对鱼的诱惑力相当大。

对鱼口不好时频率的优势:

1、这和传统钓法是一个道理,可能窝中无鱼,需要尽快补充窝料,这时就需要按一定频率抛竿。

2、天气的骤变引起的。突然的变温会让鱼受惊不已,靠较高的抛竿频率可挽回劣势。

对口慢的鱼时抛竿频率的优势,此鱼群需要诱化,用高频率的速度对其驯化,到底后逗鱼,再逗,无鱼吃饵即扬竿,多次如此诱化后,鲫鱼就会跟的上节奏。

再有几点:

1、鱼的密度不够,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接不上口,要等才会有口,此时应该用对付慢鱼的方法,逗两下,不吃就扬竿,保证高频率的抛竿。

2、在竞技池时,鱼的密度会相当的大,此时完全用掐秒的方法来打频率,找到一个吃饵的最佳时间,记住是多长时间,以后每次都在这个时间扬竿。

手竿调漂掌握七个技巧

浮漂呈较小幅度且规律性的上浮下沉,而且浮漂沉浮的距离大约相等。这是水浪在带动浮漂上下沉浮,一定不要进行提竿。由于水浪的影响,会加快饵料的雾化,这时候咱们提竿的频率也要比正常情况下高一些。

假如鱼漂刚进入水中就呈现黑漂的漂相,但随即就浮出水面。这是由于小杂鱼捣乱所引起的,这时不可提竿。而且应对小杂鱼最有效、实用的方法则是使用型号大的钓钩及质地较硬的钓饵。还不行的话直接用跑铅钓法,直击底部。

假如刚投竿进入,鱼漂就在水面呈现横躺的状态。这是由于鱼儿活动鱼水域中、上层觅食所引起的,一下去就中钩了,这时需即刻提竿。

假如浮漂在水中呈现较小幅度的上浮下沉,然后再将鱼漂送出水面。这代表是鲫鱼咬钩,应即刻进行提竿。假如鱼漂呈有力度的较小幅度不停的西江,接着在以较小幅度的上浮,然后突然出现拉黑漂的漂相,这一定是鲤鱼或者草鱼在吞钩,需即刻进行提竿。

假如投钩进水以后,浮漂呈有力度的下降,接着在送漂出水1-2目,或者呈倾斜状,这可能是由大鱼咬钩所引起的。在提竿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一定不能过于用力的进行提竿,预防发生脱钩及跑鱼的现象。

假如投竿进水以后,浮漂一点点的呈倾斜状想其他方向缓慢的移动,这可能是由于虾吃饵所引起的,因此不可进行提竿;假如鱼漂呈缓慢的下降且不上浮的漂相时,这可能是由于鳖咬钩所引起,这时提竿不可用力过猛。

浮漂刚立起来,还没有到位,结果就出现了呈45度角往下斜拉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中上层鱼的截口,比如鳊鱼,草鱼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此时提竿也不要过重,否则很容易刺激到大鱼,造成拔河断线的现象。

精选阅读

分享几条钓鲫鱼定律,掌握这些不愁钓不到鱼


今天跟钓友们分享一些钓鲫鱼的定律,只要钓友们掌握这些,不愁钓不到鱼。为什么我这么有信心呢,因为这些都是本人多年垂钓经验总结而来,实用性比较强。毕竟钓鱼还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如果掌握的东西多了,那么垂钓的时候就容易也更顺手。好了钓友们长话短说了,大家随着我的分享往下看吧。

定律1:鲫鱼的个体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因此钓友们要想钓得好,那么选择垂钓水域的时候,尽量选择小水域垂钓,而且是水质比较肥的那种,因为这样的水域当中,鲫鱼的数量才比较多,如果垂钓大水域的话,那么钓到鲫鱼的几率就很低!

定律2:鲫鱼的吃口食量都比较小,所以钓友们在钓鱼的时候,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钓友们使用饵料的时候,尽量让钩子上面的饵料少,不然饵料脱落太多,就会导致水底的食物较多,这样一来鱼吃残留的食物就不吃钩子上面的饵料了,因此上饵控制饵团大小,其次就是控制投饵量。

定律3:鲫鱼的胆子天生比较胆小,所以钓友们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尽量选择安静的位置,因为这样才会让鱼敢靠近,当然不仅要安静,还要考虑好隐蔽性,防止人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不然鱼看到影子就更不敢靠近,这样一来想钓到鱼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钓友们要记住,钓聚鱼尽量不要吓到它,尽可能地规避这些,不然鱼是不敢靠近!

秋季钓鱼,选择这些位置,不愁钓不到鱼


仲秋一般指的的是每年的9、10月份,这段时间秋高气爽,被认为是钓鱼的黄金季节。钓鱼的黄金季节有三个标志,一是气温适宜,水温适宜,适合鱼类的生长和觅食,二是气压适宜,气压高水中溶氧比较充足,鱼的活动更大,进食状况会更好,三是鱼的觅食达到顶峰。所以公认的钓鱼黄金季节就是晚春和仲秋,都能满足以上三个调漂。当气候、水温、溶氧都适合的情况下,选择钓位就成了外出钓鱼的重要技巧了。很多钓友都知道选择钓位的4要素,水温、溶氧、食物、安全,不同季节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仲秋就不需要考虑水温的因素了。

一、选择铧尖

铧尖是钓者必争之地,铧尖只所以成为好钓位,是因为伸入到水中,而且铧尖左右水深都不会太浅。不过铧尖也并非任何季节都适合选择,最佳时节是鱼进行远距离巡游觅食的季节,比如仲秋、晚春时节,其他季节选择铧尖就未必合适了。鱼在觅食的时候经常是距离岸边一定的距离,沿着岸边寻找食物,所以伸入水中的铧尖成了鱼觅食的必经之路,铧尖占了鱼道。不过选择铧尖还有个说法,钓左不钓右,左边比右边好,其中的原理就是鱼喜欢逆时针觅食,会先经过铧尖的左边,所以左边才是最好的位置。

二、选择斜坡

斜坡也是很多钓友喜欢选择的钓点,但是为了安全不宜选择太陡的斜坡,不但不方便遛鱼,打窝诱鱼也比较困难,窝料很容易滚落下去。选择缓坡,60度以下为宜。斜坡只所以藏鱼是因为满足2个条件,一是风吹到水中的食物会顺着斜坡往下滚,很多鱼会在斜坡上觅食;二是斜坡满足深浅水交接的条件,对于胆小谨慎的鱼来说近可到坡上觅食,推可到坡下躲藏到深水,是鲫鱼和鲤鱼最喜欢的位置。垂钓斜坡通常不需要太长的鱼竿就能钓到深水,打窝的话注意使用大颗粒或者块状的窝料,或者干脆用网兜、纱布把窝料包起来打窝。斜坡是一年四季均可选择的钓点。

三、选择洄湾

比较大的水库和河流通常都有洄湾,洄湾是凹进岸边的部位。洄湾是比较好的钓位因为洄湾处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洄湾水深适宜,不深不浅,二是水流速度变缓,利于食物的沉积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有植物就会有水生昆虫和小虾等食物资源,鱼类喜欢在这样的地方躲避流水和天敌,寻找食物。洄湾处一年四季均可以选择,选择洄湾可以选择左右的入口位置,往往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选择入水口

入水口的概念比较多,可以就是入水口,或者是小支流到主流的连接处,都可以称之为入水口。入水口之所以是不错的钓点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有新水注入,水温凉爽而且溶氧充足,在水温不低的季节是鱼的乐园。二是支流或者入水口,经常有各种食物被冲下来,比如一些植物、种子、虫卵、掉水中的昆虫等。选择入水口注意要跟入水口有点距离,选择左右两侧,否则走漂严重,而且鱼也经常是在入水口周围游动。入水口,在冬季和早春都不适合选择,因为新水的注入会降低水温,而水温低的季节是不适合选择的。

秋季选择钓位,侧重点多放在食物和安全上,选择食物多的浅水、水草等区域,或者鱼的觅食通道,要么就是鱼喜欢躲藏的水草、沟坎等位置。

冬季钓鱼:学会这些找鱼绝活,不愁钓不到鱼


喜欢钓鱼的人,在任何季节任何时候,只要有时间都会去钓鱼,对于这个寒冷的冬季来说,依然不会停下钓鱼的脚步!当然有这样的信心是好的,但如果经常钓不到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今天我给钓友们分享一些找鱼的绝活,掌握这些不愁钓不到鱼,因为你找到了鱼藏身的地方了,随便搞点饵料就可以钓到。掌握了这些有了参考,总比你盲目的乱钓用容易得多。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做好笔记哈!

活水处:鱼在水中也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哪里氧气多鱼就在哪里。一般河道的进出水口的位置,这里氧气量比较高,因此钓鱼的时候认准这个地方,钓到鱼的几率是很高的。而且冬季有些鱼儿也会逆流而上,这个地方的鱼一准少不了,试想在鱼群中钓鱼,这得多过瘾啊!

水草处:鱼的胆子天生就胆小,因此鱼儿不会轻易开口,大部分时候鱼儿都会找有遮挡物的地方藏身,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一般钓场有水草的地方,就是鱼所在的区域了。无论是暗草还是明草,这个区域都是鱼藏身的地方,找鱼认准这处,上鱼率不会低!

浑水处:鱼所在的地方气泡比较多,而且鱼的密度比较大时候,就会导致水底变浑浊,有些时候就会在水面呈现,因此水面部分区域出现了浑浊的情况,这样的区域就是鱼所在的地方,钓鱼的时候认准这里,上鱼率不是一般的高,当然可以围绕它的边上,不一定要钓中间。

光照处:冬季并不是一直下雪或者是阴天,有些时候也会有晴天,晴天的时候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水温也会回升,因此鱼儿也会选择此类区域活动,所以钓友们冬季钓鱼的时候,认准这里也是可以的。这里也是鱼的所在之处,当然记得要随着太阳的变化去变!

背风处:冬季或多或少会有些风,风吹过的地方水温低,因此鱼不会在风吹过的地方,钓友看到这里应该知道怎么找了。没错,就是被风的地方。这里水温适宜,鱼儿也会在这里扎堆,这是就是鱼藏身的地方。看完这些钓友们知道了怎么找鱼了吧,冬季钓鱼认准这些地方,就不会为渔获发愁了!

2020秋季钓鱼,选择这些位置,不愁钓不到鱼


仲秋一般指的的是每年的9、10月份,这段时间秋高气爽,被认为是钓鱼的黄金季节。钓鱼的黄金季节有三个标志,一是气温适宜,水温适宜,适合鱼类的生长和觅食,二是气压适宜,气压高水中溶氧比较充足,鱼的活动更大,进食状况会更好,三是鱼的觅食达到顶峰。所以公认的钓鱼黄金季节就是晚春和仲秋,都能满足以上三个调漂。当气候、水温、溶氧都适合的情况下,选择钓位就成了外出钓鱼的重要技巧了。很多钓友都知道选择钓位的4要素,水温、溶氧、食物、安全,不同季节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仲秋就不需要考虑水温的因素了。

一、选择铧尖

铧尖是钓者必争之地,铧尖只所以成为好钓位,是因为伸入到水中,而且铧尖左右水深都不会太浅。不过铧尖也并非任何季节都适合选择,最佳时节是鱼进行远距离巡游觅食的季节,比如仲秋、晚春时节,其他季节选择铧尖就未必合适了。鱼在觅食的时候经常是距离岸边一定的距离,沿着岸边寻找食物,所以伸入水中的铧尖成了鱼觅食的必经之路,铧尖占了鱼道。不过选择铧尖还有个说法,钓左不钓右,左边比右边好,其中的原理就是鱼喜欢逆时针觅食,会先经过铧尖的左边,所以左边才是最好的位置。

二、选择斜坡

斜坡也是很多钓友喜欢选择的钓点,但是为了安全不宜选择太陡的斜坡,不但不方便遛鱼,打窝诱鱼也比较困难,窝料很容易滚落下去。选择缓坡,60度以下为宜。斜坡只所以藏鱼是因为满足2个条件,一是风吹到水中的食物会顺着斜坡往下滚,很多鱼会在斜坡上觅食;二是斜坡满足深浅水交接的条件,对于胆小谨慎的鱼来说近可到坡上觅食,推可到坡下躲藏到深水,是鲫鱼和鲤鱼最喜欢的位置。垂钓斜坡通常不需要太长的鱼竿就能钓到深水,打窝的话注意使用大颗粒或者块状的窝料,或者干脆用网兜、纱布把窝料包起来打窝。斜坡是一年四季均可选择的钓点。

三、选择洄湾

比较大的水库和河流通常都有洄湾,洄湾是凹进岸边的部位。洄湾是比较好的钓位因为洄湾处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洄湾水深适宜,不深不浅,二是水流速度变缓,利于食物的沉积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有植物就会有水生昆虫和小虾等食物资源,鱼类喜欢在这样的地方躲避流水和天敌,寻找食物。洄湾处一年四季均可以选择,选择洄湾可以选择左右的入口位置,往往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选择入水口

入水口的概念比较多,可以就是入水口,或者是小支流到主流的连接处,都可以称之为入水口。入水口之所以是不错的钓点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有新水注入,水温凉爽而且溶氧充足,在水温不低的季节是鱼的乐园。二是支流或者入水口,经常有各种食物被冲下来,比如一些植物、种子、虫卵、掉水中的昆虫等。选择入水口注意要跟入水口有点距离,选择左右两侧,否则走漂严重,而且鱼也经常是在入水口周围游动。入水口,在冬季和早春都不适合选择,因为新水的注入会降低水温,而水温低的季节是不适合选择的。

秋季选择钓位,侧重点多放在食物和安全上,选择食物多的浅水、水草等区域,或者鱼的觅食通道,要么就是鱼喜欢躲藏的水草、沟坎等位置。

夏季夜钓的抛竿频率及打窝、择位技巧


每年夏至过后,气温急剧上升,在南方某些地区最高温度能达到40℃左右,这样的天气,就算人是铁打都受不了,更不要说水下的鱼了。夏至以后,白天鱼儿难钓,因此不少钓友都选择在凉爽的夜晚出钓,这样不仅舒服,还别有风味。那么夏天夜晚钓鱼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看看钓鱼高手为大家总结的经验技巧吧。

一、抛竿频率技巧

夏季高温,一到夜晚不少鱼类会靠岸觅食,因此夜间是垂钓的好时机。但是夜晚四下安静,作钓时尽量不要大声喧哗、走动,抛竿、扬竿动作要轻;其次钓大鱼抛竿的频率不要过高,守钓为佳,但钓鲫鱼则需要通过频繁的抛竿诱鱼。

二、钓位选择技巧

在钓点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老钓位或者缓坡处,水深不宜过深,大概两三米即可,这样抛竿作钓时,很容易定位到鱼洄游的路线上。作钓时可在钓点的周围多打两个窝子,钓获几率更大。

三、打窝作钓技巧

水库夜钓如果选择大体型鱼为目标鱼,窝料一定要打足,而且粗颗粒的成份一定要加多一点,如玉米粒、麦粒等,这样才能留住大鱼,钓饵不需要太软,可多加些片状饵料或小米进去,使饵料有一定的附钩性,也可以直接用玉米粒作钓,这样能有效的避开小鱼;如果目标鱼为大板鲫,不管是用拉饵还是搓饵,麸类、雪花粉的成份要多加一点,这样便可以形成一个雾化区,因为鲫鱼还是偏好雾化一点、带有小粉末的状态。

四、夜钓灯选择技巧

在照明工具的选择上,如果垂钓场所水位较深,可选择夜钓灯作钓,钓大鱼多选择柔和一点的紫光等,这样不惊鱼,而钓小鱼,多选择白光灯或黄光灯,这样可以诱鱼进窝;如果作钓时水比较浅,还是选择夜光漂作钓效果好。调钓方面,钓大鱼可以调八九目钓五六目,让两个饵料躺在水底,大鱼吃饵时便有很明显的黑漂;如果是钓鲫鱼,拉饵正常调六七目钓三四目;搓饵钓两三目即可。

注意

夜间垂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作钓时建议注意安全,最好是结伴而行,做好防蚊虫的准备。

高手答疑

Q:在前不久的CCF比赛中同样采取夜钓模式,请问夜钓与白天比赛有何区别

朱清:夜钓比赛比白天舒服很多,不过作钓时在线组、调钓方面跟白天相比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夜晚天气凉爽,在饵料的使用上需要将味型增大一点,比重调轻一点,大概可增加20%的麸类。

枯饼窝料、酒米窝料配方,鲤鱼连杆上鱼


桂花飘落一秋香,正是垂钓好时光,天蓝景美鱼口旺,带上鱼竿钓四方。

秋天是钓鱼黄金季节,也是我们钓巨物的好时机!想一想那些大鲤鱼、大草鱼,简直可以让我们过足手瘾!如何垂钓大鲤鱼、大草鱼也成了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其实,上鱼的原因都是相似的,其中,好的窝料饵料当然是必不可少!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高手是如何钓起水库巨物。

1、秋季钓鲤鱼,窝料要给力

秋天到了,如果我们选鲤鱼作为目标鱼,我们首先要对鲤鱼习性进行了解:鲤鱼即将过冬,急需能量补充,所以觅食欲望比较高。

很多人钓鲤鱼都喜欢采用玉米打窝的方法,其实,化氏老酵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吸引鲫鱼,对鲤鱼也有很强吸引力。

道理很简单,野外食物在水底自然发酵后会带有一股酒香,所以,酒米也是鲤鱼非常喜欢的味道。

并且,使用酒米垂钓鲤鱼还有很多好处:酒米的饱腹感非常低,不会出现鲤鱼吃饱窝料以后不咬钩的现象。酒米入水以后沉底,颗粒状能够吸引鲤鱼长期停留觅食。

2、垂钓鲤鱼窝料配方之枯饼窝料

秋季是农作物收获的黄金季节,也是制作菜籽饼窝料的最佳时节,等到秋季钓鲤鱼的时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不光是菜籽饼,还有一些玉米、花生、豆子、米糠等都可以压榨制作成食用油,而剩下的废料就被称为枯饼。这种枯饼废料因为是谷物的残渣,所以自然带有谷物的香味。在吸收水分之后膨胀雾化效果比较好,而且可以在水底留存很长时间,长时间留有谷物芳香的窝料,对秋季垂钓鲤鱼有着非常好的诱鱼效果。别忘记多加点蜂蜜对鲤鱼更有诱惑力。

3.秋季垂钓鲫鱼窝料配方之酒米窝料

酒米想必是秋冬野钓鲤鱼时,钓友们必用的一款窝料了。

我的制作方法是:

购买到茴香、神曲、桂皮、丁香这四味中草药,各取出10克,再加点蜂蜜放入空的可以进行密封的瓶子中,将酒精浓度在50度以上的曲酒倒入在放有草药的瓶子中,稍微没过中草药就可以了,盖好瓶盖密封保存,泡制的时间越长越好。

随后用饮料瓶装入大米和小米,比例为60%和40%,将之前泡制好的中药酒倒入装入米的饮料瓶中,中药酒没过米就可以了,加蜂蜜盖好瓶盖密封保存。每天需要将酒米倒立过来,使瓶中的米和中药酒进行完全的渗透融合,泡制半个月左右就可以使用了。在秋季垂钓鲤鱼的时候,本款酒米窝料可以混合一些腥味的商品饵料一同做成窝料使用,效果更佳。

抛竿频率,要结合鱼情和鱼口,不浪费饵料,还容易留鱼


在很多钓友的认知中,打频率的钓法,是黑坑或者竞技钓的钓法,休闲野钓是用不着的,因为野钓多用素饵、种饵、活饵,使用易雾化的商品饵,不说没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但不管怎么说,商品饵的便利、多样、复合、便携等诸多优点还是不容小觑,更何况钓无定法这个说法,所以要真说野钓不能用,也是有失偏颇的。

但是,爱实战中,打频率这种钓法,具体该怎么用,却又显得有点极端,主流的观点就两类,第一类是快鱼生口时,应以打频率为主,这样才能刺激进窝鱼的进食欲望,做到诱进窝、留下来;但另一种主流观点则认为,发窝迟缓、口慢的的鱼情,才更适合打频率,可以用打快频率的特点,让窝子内快速布满雾化好的饵料,虽说易招惹小鱼闹窝,但是雾化好了,诱鱼的效果也能出来,还能促进发窝,要说哪种更合适,其实也没办法给定论,在实战中,我们根据鱼情、鱼口来综合判断,以下几种情况,其实都是可以打频率的。

第一种、生鱼快口,易快抽勤打,但饵料味型必须突出、雾化颗粒有讲究,做到快诱快钓

生口鱼,是黑坑钓的一种特有称谓,指的是刚从养殖塘投放到收费塘的养殖鱼,因为都吃饲料长大,对商品饵没有多大的警惕性,味型越浓郁、越突出,越吸引鱼群进食,吃口生猛,给口迅速,黑漂不断;但是随着串场的钓友越来越多(黑坑野钓都玩)发现在野外水域中,很多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鱼口,只要窝子里进鱼群了,给口丝毫不比黑坑中的鱼口差,所以我们把给连续快口的鱼情,统称为生口鱼。

打生口鱼,讲究诱聚和聚两个特点,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诱鱼进窝并不难,要么状态到位,要么味型到位,但是留鱼则比较有技术含量了,以前我们野钓打窝时,讲究有虚有实,虚料就是雾化料,实料就是颗粒料,虚料主诱,实料主留;随着实战统计,我们会发现,持续的雾化好的窝点,不仅诱鱼效果明显,留鱼也是丝毫不差,不仅不会因为频繁抽窝,导致惊鱼散窝,反而会因为持续的抽窝,能吸引更多的鱼进窝,而且留鱼效果也很是不错;那么这种抽频率的要素,其实就三个特点,第一饵料味型突出,不一定非要多香或者多腥,但是很有特点,很有针对性;第二是饵料雾化好,但是雾化颗粒也不小,一般多控制在酒米的一半大小;第三则是抽杆的频率很密集,几乎浮漂翻身还未下沉就提竿,连续二十~三十竿之后给口,口略停就赶紧补竿抽频率。

第二种、死口少,给口多,不易抓口,因以固定打固定频率为主,做到慢诱快钓

不管是黑坑还是野钓,狂抽频率,生口鱼打的差不多的时候,鱼口总会开始减缓,给口依然有,但有两个特点,一是口相对偏轻,但是又算不上轻口鱼,第二是给口的间隔时间不短,就算是连竿,但是间隔几十秒,甚至几分钟到十几分钟都有;很多时候,我们会人为进窝鱼少了,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如果经常去公园观赏锦鲤群或者金鱼群就会发现,鱼群在进食时,是一拥而上,一旦食物减少,没多会就一哄而散,那么这在实战中,其实也是有着类似特性;

一旦食物来源充沛,会根据离窝点远近距离不同,陆续入窝,但是能抢到食物的鱼群,不可能是密密麻麻的的一大群,是陆陆续续的,生口的、胆子大的鱼,基本上都被钓的差不多的,剩下的多是后来的、胆小的、受惊的鱼,想吃又不敢,但是又舍不得离开,这个时候,打频率的节奏,应该以相对固定的频率为主,鱼没有那么聪慧的智力,只要能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如30~60秒1竿,上散下黏,最多十几分钟后,留在窝点周围的鱼,就会忍不住开始进食。

第三种、水广鱼稀,频率宜慢、宜守,做到慢诱慢钓

其实这种情况是野钓主流,水广与稀,发窝极慢,大多数钓友喜欢用大窝、重窝来守窝,这也是挺无奈的一种做法,毕竟所谓的鱼道、鱼窝,其实都是钓鱼人自己的臆测,至少在生物界,还没有类似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只能指望大窝、重窝,窝料集中、味型浓郁这两个特性来守窝,那么这种鱼情,我们抛竿抽窝,其实只要做到慢诱慢钓就可以了。

何为慢诱慢钓呢?其实就是控制饵料雾化的速度和节奏,将抽窝、守窝、补窝,分成两个部分来做,抽窝、守窝,用略快一点的频率,如一分钟一杆左右,差不多15~30分钟左右,窝点聚集的窝料已经不少了,改为5分钟一杆进行补窝,一直等到有死口、实口,同时根据中钩鱼的体型大小,做到大鱼慢抽,小鱼快抽。

最后,不管野钓也好,黑坑也罢,商品饵在钓鱼中占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打频率这种垂钓思路,亦或者说是钓法,也越来越将讲究科学性、规律性,但是直白点说,其实就是结合了鱼情、鱼口,做一些抛竿节奏的把控,倒不是舍不得这点饵料,而是这样的做法,更能让适应鱼口和鱼情罢了。

做到抛竿不惊鱼,还愁不上鱼


大多数鱼类的视力并不好,它们甚至都分辨不出水中鱼饵的颜色与状态,除非是铒料的颜色非常鲜艳。鱼类在水中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触觉来感知世界的。

鱼类和陆地生物并不相同,它们没有外部耳廓,但是这也不能代表鱼类就没有听觉感官。实际上鱼类不仅有听觉感官而且听力的灵敏程度远远超过人类。

鱼类拥有内耳并且鱼类的内耳位于头两边的鱼囊中,而鱼囊就在鱼类眼睛的正后方,只有当我们打开头骨时才能看到。它不仅仅可以感受到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找出声源地,而且还可以调解身体的平衡度,感受到水中压力的细微变化。

除了上述讲到的听力敏感之外,鱼类的触觉也是极其敏感的,这是由于鱼类身体左右两旁细线存在的原因,它被人们称之为侧线管,属于鱼类的神经系统。它能够感受到水流动的快慢、水层的轻微震荡并且具备准确判断出前方障碍物的功能。

鱼类的侧线管中充满了液体,鱼类的感觉神经浸泡在其中,当水中有任何波动时,鱼类都会通过感觉神经来传递信息给大脑。

当我们在了解了鱼类产生警戒性的原因之后,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到底该如何来降低鱼类的警戒性。

这可以从听觉与触觉两方面来说。

一、就听力而言

鱼类的听力十分敏感,这对于垂钓者来说即使一种考验又是一种机会。钓友们要知道鱼类在听到声音后往往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鱼类四散而逃,钓友们在窝点等了很长时间也未曾发现鱼类的踪影。

另一种结果是鱼类顺着声音找到了声源地,并且会在声源地逗留。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声音在水中扩散的频率不同。为什么鱼类在听到声音后会向声源地游动呢?

这是因为第二种声音的振动频率与不慎落入水中飞虫挣扎产生的频率相似。有些新手们一看见鱼类就直接将鱼坠猛投入水中,这时鱼类定会由于鱼坠入水时声音振动频率太高而被吓走。有经验的钓友们都知道,在作钓投饵时要轻拿轻放,以避免钓组落入水中的声音太大惊动鱼类。

在这里小编建议钓友们利用由远及近法来抛投,当我们将铒料抛向钓点时要比实际距离远一些,之后在将入水后的钓组缓慢拉到钓点,这样相比较之前声音要小很多。如果钓友们在投抛时用力过度,可以在钩子落水前向上轻提一下,这样可以减小鱼钩撞击水面发出的声音。

二,就触觉来说

钓友们在作钓时要尽量选择长竿作钓,虽然长竿配用的大坠入水时声音较大,但是窝点距离岸边较远受人为干扰也就少很多,鱼类本身也会觉得湖泊中心要比近岸安全性高。长竿在落入水中时,由于不是跟方便投抛,因此钓鱼者所使用的力气会小一些,水的震荡程度也会轻一些,在钓组入水时,鱼类感觉不会太明显。另外,钓友们在户外作钓时要尽量钓深水,因为由于作钓具有一定的深度,当钓友们在投抛时对水面产生的撞击到深水区已经减弱了很多,当然对鱼类的刺激也会小很多,它们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

总之,小编觉得要想让鱼类的警戒性下降,就先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钓友们可以从鱼类的触觉、听觉甚至是味觉多方面来考虑。但如果要是单单从投抛这方面来说的话,钓友们就要学会正确地使用侧面斜抛抛法。

钓位选择秘诀,这些位置鱼儿扎堆,不愁钓不到鱼


到了钓鱼的黄金季节,钓位的选择就变得更加重要,毕竟一个水域中鱼的密度分布及其不均匀,有的地方有鱼,有的地方就是没鱼。钓位选择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逐温而钓

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气候的变化导致气温、气压的变化,从而导致水温和水中溶氧的变化。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跟水温的差距会保持在1度左右。所以当水温变化,是鱼调整体温适应水温,还是寻找适宜体温的水层,这是个关键问题。当然,鱼会选择接近水温的水层,因为逐温总比调节体温更快捷、更节约体力。

所以早春钓深水,仲春、晚春钓边,夏季钓深钓荫,秋季不冷不热钓边,冬季又开始钓深。气温高的季节找凉爽,气温的低的季节找水温高的地方。不冷不热的季节钓浅,或者不深不浅。总之,不同季节,最好的钓位是变化的,也没有什么钓位一年四季都非常合适。

二、下风口,鱼扎堆

除了水温的影响,还需要考虑风的影响。因为刮风会让水中溶氧增加,在下风口出现上下水层相互交流的情况。同时在下风口会有很多漂浮物、岸边的草籽等食物被吹到这里,自然此处会有非常丰富的食物。

满足食物和溶氧双条件,在水温不低,鱼大量觅食的积极自然是非常好的钓位。比如说春末、夏季、初秋、仲秋,但是气温低的季节鱼的活性不足,对于氧气、食物的需求会变得低,而且刮风也会导致下风口更冷,所以低温季节不能选择下风口。

三、宽钓窄,窄钓宽

在比较宽阔的水域寻找钓位,注意寻找相对比较窄的地方,因为鱼在觅食的时候有一定的鱼道的概念,把钓点放在比较窄的地方,够到鱼,或者吸引到鱼的几率就会大增。如果水域比较窄,比如说一些小的河流,那就需要尽量寻找相对宽的地方,因为宽的地方更适合大鱼的栖息。

可能有钓友认为这两点有点矛盾,其实不然。水域窄,相对水会比较浅,这样的区域食物更加丰富,鱼觅食会来这里,或者路过这里。但是大鱼在不觅食的时候还是比较喜欢栖息在大水面的,

四、深浅交接,可进可退

深浅交接的地方,是好钓位,但是难以把握,因为从水面来看通常不能区分出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所以虽然都知道这样的地方好,但是对水深不了解的话也难以找到这样的地方。最笨的方法就是先试试,看看水深的落差情况,看看钓点是否有沟或者坎,有沟坎其实也能满足深浅交接的概念,鲤鱼和鲫鱼最喜欢这样的地方。

坎下躲藏,坎上觅食,或者沟中躲藏,沟上觅食。还可以从地形来推断,比如岸边的斜坡,肯定满足这样的条件。比如岸边的水泥台阶,也能满足这样的深浅交接。深浅交接之所以好,是以为可进可退,大鱼最喜欢这样的地方。

选择钓位,是衡量一个钓鱼人是否是高手的一个条件,其实大多数休闲钓的钓友技术差别不是太大,收获有时候相差很大,问题多出在选择钓位上。

剖析老钓不到鱼的多个原因·上


不管是野外还是自然水域,还是黑坑鱼塘,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钓鱼人在垂钓。但是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有的人经常钓得渔获满篓,有的人经常空军回家,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钓鱼人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给大家说说老钓不到鱼的原因有哪些!

一、饵料不好

不管是黑坑还是自然水域,一钓不到鱼,很多钓友首先就会想:是不是饵料不好?然后更换饵料,通过再开一款新饵或者用其他饵料和状态剂调整出一款更加适口的饵料来垂钓。

这个时候,钓鱼若是有口,自然是皆大欢喜,钓客不再空军,且所设想的问题得到解决,心中快意连连。当然,换了饵料钓鱼依旧没口的情况也有之,有的钓客继续换饵料来尝试,有的钓友则继续深究钓不到的鱼原因。

二、鱼的密度太低

钓鱼长时间不上鱼,很大的原因就是所钓水域的鱼的密度太低,这种情况在野外水域很常见,尤其是被毒师、电工破坏的自然水域,鱼的密度特别小,纵使钓上来也多是残疾鱼和小餐条这类易于生长,本身密度就大的鱼。其他对象鱼想要钓到,难度太低,有时候换了几个钓位都没有鱼的情况也有之。

三、钓位不好

不管是自然水域还是黑坑鱼塘,钓位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垂钓者的钓鱼收获,一些鱼的密度过低的水域,想要钓到鱼,最好找到一个留鱼较多的钓位打窝垂钓,将钓位附近游动的鱼,通过诱饵聚成了一个高密度鱼窝再垂钓等于变相钓鱼很多的高密度水域,这样中鱼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但好的钓位选择并不一定是那种看起来留鱼很多的位置,诸如水草区,如果草太密集,那么水草区的溶氧量在早上肯定不多,供鱼生存的环境太恶劣,会导致鱼在早上的时候不聚集在水草区。

而在黑坑里,增氧机附近也不一定是个好钓位,当天去钓鱼如果收获不好,大部分原因是前天有人在此垂钓时打了个大窝,鱼在此处吃饱了,或者是经常被人喂,口养叼了,不管你用什么饵料,只要鱼没有咬口的心,那么不管你换什么饵料都没有用,反而你更换下钓位,鱼的吃口就好了起来。

四、钓法不当

钓法不当其实也是钓鱼人经常不上鱼的原因,有时候浮漂用大了,传递的信号太弱,容易失真,遇到一些吃口弱的鱼,就很难发现中鱼讯息。而有的钓鱼人,过分追求高灵敏的信号,结果鱼刮蹭到钓线或者是游动的水流干扰都能让浮漂有着很强烈的信号,结果钓友一提竿,根本就没有上鱼,饵料都是好好的。

还有的钓友该钓浮的时候不钓浮,结果目标鱼全在中上层游动,你底钓的饵料再精,鱼吃不到,还是钓不到鱼,这种情况要敢于分析,如果鱼饵还没完全到底就遇到目标鱼截口,这种情况大概2~3次,就要考虑到鱼已经离底,适当的钓离底钓浮,都有可能增加渔获。

还有一些钓友该钓深的时候不钓深,还在浅水区打竿,这要是自然水域,你还能中点餐条和虾蟹,如果是黑坑水域,鱼的密度不高,你空军打龟都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在天气、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没有钓到鱼,就要考虑到鱼是不是往深水区活动去了,然后适当的钓深,也许会遇到很好的吃口。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掌握鱼儿的4个习性规律,鱼获不愁


根据鱼儿的生活习性去把握鱼类活动和觅食规律,就能随时准确找到钓机,来获取高回报的鱼获。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鱼性的基本规律吧!掌握精通了爆护不愁!

1、活动规律

一般人认为,鱼在水里总是不停地游动,一见到什么可吃的东西就会一口吃掉,所以在钓鱼的时候,见鱼不吃饵就不耐烦了,认为垂钓的水域中一定没有鱼,其实有所不知,鱼在水中觅食,是有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它们觅食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恢复体力后,才继续觅饵,从鱼本身来说,觅食是相当费力的。它需要不停地游动来觅食。

因此,鱼在觅食时,体力的消耗很大。根据这一规律,当我们遇到鱼猛一阵食饵,一阵不食饵的情况时千万沉住气,应耐心等待,待遇再次活跃,可不失时机垂钓,便有收获。

2、觅食规律

鱼儿贪恋饵料,哪里有食物就会往哪里聚集。水下的腐烂植物,小虾小鱼,水面的浮游生物,柳絮杨花,草叶昆虫等等,都是鱼儿追逐的对象。就水下而言,草墩苇根处,水底的乱石、草叶堆积的地方,也都是鱼儿觅食之处。俗称说钓草不钓光。是指在水下有乱石草叶等物,只有这些地方才能繁衍和聚集虫虾,他们当然是鱼儿的美食,能招来多种鱼儿。所以此处钓鱼必有收获。

3、时间规律

一般来说,一天之内,钓淡水鱼的最佳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清晨或夜晚。有经验的钓手,绝不会轻易放过残月末坠,晓山凝翠的小清晨和乌金西坠,玉兔东升的夜幕降临时刻,此时,鱼儿纷纷浓深水游到浅水边寻找食物,一天24小时正常天气下,淡水鱼好钓的时间,不同季节也有所不同:春秋两季,最佳钓鱼时间是上午7-11时,下午14-18时;夏季为早上5-9时,下午16-20时,冬季为上午10时到下午16时。

4、水温规律

一般来说鱼类大多喜温暖、怕寒冷;喜清洁、怕污染,喜僻静、怕惊扰,喜阳光、怕强光;喜活水、怕缺氧。最合适的水温为18-28℃时,此时由于鱼儿觅食活跃,若投其所好垂钓效果最佳。而随着天气的变化,鱼儿会随时随地游到水温最适宜的地方去。

谚语说:春秋钓阳夏钓阴,春秋季节真是冷暖交替之际,岸边水浅易被阳关晒透,水温自然高于深水边,鱼儿趋温而来,夏日水面温度升高,鱼不耐热,自然游向阴凉处或深水区避暑,比如在某个水域中,因下雨或其他原因,突然增加大量凉水,使水温明显降低,鱼儿突然手凉水刺激,可能潜伏不动。更不会咬钩吃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水温超于正常,鱼儿适应了新的水温,才能咬钩吃食。

2020秋季钓位应该选这些,选对了位置不愁钓不到鱼


秋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钓鱼首先要看天,而秋季秋高气爽,气温、气压比较适宜,适合外出钓鱼的天气比较多,所以钓位选择就成了重中之重了。秋季钓鱼是有套路的,因为秋季的不同阶段气温等天气因素均不相同,而鱼又是变温动物,有逐温逐食的特点,所以钓位的选择也并非不变的,位置或者不变,但是深浅远近肯定会有所变化。

一、秋季选钓场的变化

初秋,气候条件跟夏季没多大区别,所以选择钓场还是以大中水域为主,因为小水域小杂鱼通常更多,而且有效鱼种多数是鲫鱼,初秋还不到钓小水域的时候。仲秋,秋高气爽,钓鱼可以早出晚归,垂钓时间变长,整天基本都有鱼口,这时候是鱼觅食的疯狂阶段,不过还是比较建议选择大中水域,以钓大鱼为主,鱼种选择多样,想钓啥鱼就钓啥鱼。到了晚秋,气温下降的非常厉害,再加上有寒潮来袭,这时候可以选择小水域钓钓鲫鱼和鲤鱼了,因为小水域中小杂鱼几乎都不见了,就算有也比较少,可以当成没口的时候解解闷。而大水域的鱼大多躲在深水,手竿就难钓了。

二、选钓位也要分阶段

1、初秋

初秋选择钓位跟夏季区别不大。天气上以凉爽的刮风天气为宜,不过要注意风力大小。阴天也可以出钓,毕竟进入了秋天,阴天也不会太闷热。小雨天依然是垂钓全天的最佳选择,就是要注意道路湿滑,最好结伴而行。钓位选择找凉爽,凉爽的深水、凉爽的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什么树荫下,山坡背后之类的。

2、仲秋

仲秋鱼会变得更加活跃,由于气候适宜,鱼开始大范围的觅食。上面已经说过,到了仲秋只要不是恶略天气都可以出钓,而且可以钓全天,就连夜钓也变得更加舒服,因为蚊虫明显变少了。仲秋选择钓位需要找食物丰富的地方,或者鱼觅食的道路,食物导向是仲秋选择钓位的方向。比如铧尖、半岛、款变窄、大小水域相连等鱼觅食需要经过的地方,或者洄湾、入水口、水草周边等食物丰富的地方。这时候选择钓位就不需要钓深了,以钓深浅交接或者浑浊的浅水为宜。

3、晚秋

晚秋气温大幅度下降,开始有了寒冷的感觉,一场秋雨一场寒在晚秋是最明显的,气温下去就再难以回升。晚秋部分喜欢高温的鱼类已经停口,至少是比较难钓了,鱼种上还是以常见的鲫鱼和鲤鱼为主。此时以不宜早晚出钓,讲究晚出早归钓中午。中午浅水水温上升,水草多以枯萎,水中食物开始变少,但是始终浅水会有食物残留,中午水温上升后鱼还是会到浅水觅食,晚秋也是秋钓边的时候。这时候选择钓位,往往离不开已经枯萎的水草。

鱼在哪里,钓位就选择在哪里,但是前提是对不同鱼种的习性有所了解。千万记住鱼的逐温、逐氧、逐食和安全的四大特性,根据气候的不同,推断鱼可能在的地方。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抛竿频率掌握的好,鱼来了不愁钓不到,进了窝就连杆上鱼》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上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