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提竿技巧。

浮漂的浮相是鱼在水下咬钩情况的反应,也可以根据浮漂的浮相来摸清所钓水区的水情和鱼情,所以根据浮相判断鱼咬钩情况,并作出最佳提竿时间,是每位钓友学钓鱼时都要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只有看的懂浮相才能获得不错的钓绩。在钓鱼的过程中相信不少钓者会碰到明明有浮相,但提竿是却没有鱼,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钓友有所帮助。

一、有漂相提竿没中鱼的常见原因

1.调漂太灵

调漂调的是在垂钓过程中浮漂对水下鱼咬钩情况的反馈度和浮漂的稳定度。初学者在调漂的时候,多会将浮漂的过灵,这样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中鱼的机会。这样做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过度灵敏的浮漂,会因为水下稍微的某个动静就在浮漂上产生比较大的浮相,这样多次的提竿容易惊吓走附近的鱼,当有小杂鱼来打乱时,中鱼的几率会比底,所以要根据钓区的水情和鱼情来调漂。

2.饵料不合适

饵料选择不合适的表现有很多,比如,过硬、过腥或者过黏等,饵料在选择上学会根据所钓时的气候、水情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饵料状态和味型。找准此时鱼喜欢吃的饵料或者便于引诱鱼来吃的饵料,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中鱼率。

3.钓组搭配

在搭配钩、线、浮漂等钓具时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和谐度,搭配不合适会影响到鱼获。比如初学者常犯的错误,用大鱼钩去挂小鱼饵。避免这种错误不再犯的关键,还是需要大家多多去练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改正所出现的问题。

二、常见浮漂的浮相以及提竿技巧解析

1.托漂

这种浮相多是有鲫鱼咬钩的信号,因为它上升的速度缓慢,力度比较大,是比较容易发现,提竿的时间也比较好控制。如果在经常被许多钓者来施钓的水区,这里的鱼由于经常被钓,它们会比较狡猾,警惕性会相对高些,它们在咬饵食动作不会太明显,咬钩力度不强,不会轻易将饵吃进口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耐心去等待,根据浮漂的动态,抓准时机将竿提出。

2.黑漂

出现这种浮相时,如果此时浮漂的状态时稳稳地下降,通常是有大体型的鲤鱼、鲫鱼、黑鱼等咬钩了。遇到这些鱼比较好把握提竿的时机,只要当漂沉入到水里就可以提竿。在提竿的时候用力的力度要恰当,如果用力过大的话,可能会钩破鱼的嘴或者吓跑鱼,更或者会折断鱼竿扯断鱼线。

我们常会看到浮漂先稍微升起,然后在沉入水里,这是正常情况,比较容易识别,大家只要做好随时可提竿的准备就可以。

上述所说的这些是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和钓友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鼓励大家多多去实地练习钓鱼,将其知道的钓鱼技巧多多应用到钓鱼中,做到融会贯通,这样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钓技。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漂动提竿却无鱼,原因差不多就是这些


随着天气的转暖,外出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钓鱼是门技术活,需要各环节度照顾得到,才能把鱼钓好,一个环节不当就容易出现钓不到鱼的情况。比如钓鱼中很多钓友都遇到过漂相非常好,但是提竿没鱼的情况,其中有可能是闹小鱼导致,但是除了闹小鱼的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是钓组搭配、用饵、调漂上的问题。关于这些原因,这里汇总下跟各位钓友一起分享。

一、线组搭配不当

线组的原因中主要的问题在于鱼钩的大小不合适,通常来说小钩可以钓大鱼,大钩钓小鱼就比较困难,所以鱼钩的大小要适中。鱼钩过大,鱼如果不够大,开口幅度会比较小,导致不能把鱼钩完全吃进去。但是由于鱼儿老是在啃食鱼钩上的食物,就会导致漂相出来,但是提竿不能中鱼。我们常说钓大鱼要用大鱼钩,钓小鱼要用小鱼钩,鱼不大不小就用中等鱼钩,为了保险起见最好使用粗条的鱼钩,有时候就算小勾遇上大鱼,也不会出现鱼钩被拉直的情况。

二、调漂的问题

出现这种有漂相,但是提竿不能中鱼的情况,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调漂的问题。一般都是钓的太灵导致的这种问题,对于野钓来说通常都不会选择钓灵,尤其是小鱼多的水域中。通常调漂从调低钓高开始,子线松弛双饵到底,基本就是野钓中最长用的状态,比常规调漂方法都要钝一些。钝一些的好处就是过滤假口,提升中鱼率。在野钓中如果空竿比较多,对于窝点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钓着钓着就没鱼的情况,所以野钓调漂不讲究灵,讲究抓死口,讲究的是中鱼率。

三、用饵的问题

我们通常用的饵料无非面饵、谷物颗粒、虫饵,大致也就这三种。出现这种提竿不中鱼的情况,如果使用的是面饵,通常原因是饵团太大,或者太硬,饵团太大中小体型的鱼儿不能完全把鱼钩吃进去,所以使用面饵不能使用的太大,除非就是为了憋大鱼,还有就是鱼更喜欢吃软一点的饵料,适口性比较好,所以就算闹小鱼也通常使用粘软的饵料。如果使用虫饵,千万注意挂钩后留在钩尖外面的不能过长,否则鱼不能完全把饵吃进去,出现空竿也就正常了。

四、闹小鱼的问题

闹小鱼通常是此类问题的主因,但是应对闹小鱼的方法比较多。比如尽量选择深水,或者选在水草区域,在明水的浅水区小鱼是最多的。其次就是用饵比重要大,饵料快速到底水面小鱼就追不上。第三就是使用短子线,减少鱼饵摆动幅度,加快下降速度,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不过说到底闹小鱼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大鱼进窝,大鱼进窝小鱼自然就跑远了。所以上面的比如加大饵料比重,加速饵料到底,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快速形成窝点,如果还是没大鱼进窝,那问题只能出在选钓点上了。

不过以上只是暂时能想到的几种主要原因,请各位钓友积极补充下,相互交流嘛。

提竿不见罗非的原因和解决小鱼闹钩的技巧


每年夏天都是我们钓罗非鱼的好时节,但是我们钓友在实际钓罗非鱼的时候,明明感觉罗非鱼已经咬钩了,但是提竿却看不到罗非鱼,这是什么原因呢?罗非鱼不是贪吃不愿吐钩吗?这些问题,小编根据一些钓友的友情帮忙,整理了一份提竿不见罗非的原因和解决小鱼闹钩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喜欢钓鱼的朋友。

一、提竿不见罗非鱼的原因

其实夏天提竿不见罗非鱼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都是小罗非鱼在作怪。

因为罗非鱼的繁殖能力非常的强,罗非鱼在6个月左右大的时候就开始产卵了,一年可产卵3到4次,多的甚至能够达到7到8次。如果小罗非鱼比较多的话,争食抢食就会非常的厉害,严重的影响了罗非鱼的正常生长,同时也给钓友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往往刚打下窝子,还没有钓不上来几条鱼,就已经被那些争食抢食的小罗非鱼闹得不可开交了。

当然还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就算是小罗非鱼并没有撞上钩,也经常会出现空钩的鱼讯。罗非鱼上钩的鱼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的情况和鲫鱼比较类似。送漂、黑漂、斜拉;另一种就是首先轻点几下然后停止或上升一两目、下沉一两目然后停止。这样的情况就是罗非鱼就地咬钩的结果。

假如钓场的水底不干净,拉圾比较多,饵钩落在垃圾的上面,鱼儿在水底游动的时候,可能会触及到水底的垃圾,那样就可能会引起浮漂,一上一下地点动,也可使其上升,引起浮漂下沉,从而造成鱼咬钩的假象。

如果想要解决空钩鱼讯的问题,首先钓友们应该选择那种水底比较干净,没有大量垃圾沉淀的地方作为钓点,再有就是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对付小罗非鱼闹钩。

二、避免小罗非鱼闹钩的技巧

(1)可以使用小钩,这样的话也许能够将咬钩造成鱼讯的小罗非鱼也钓上来,大不了最后再放掉。

(2)可以将钓组调得迟钝一些,这样即使有小罗非鱼咬钩或者拉钩,动作也会显得比较轻微一些,以作为一个判断的区别。

(3)可以将钓饵的香味调得淡一点,尽可能的使用一些素饵,可以少量的掺加一些虾粉之类的动物性成份;假如使用的是福寿饵的话,可以将福寿饵作为添料,而以小鸡饲料、花生麸、面粉等做为主料使用,可以按照1:5的比例进行调配。另外如果使用生虾或者是蚌肉等饵料进行垂钓的话,小鱼咬钩的机率也能够做到明显的减少。

(4)可以将饵团做得稍微大一点、硬一些,这样的话,小鱼就咬不动,也吞不下了,就算小罗非鱼依然要咬,浮漂反映出来的动作也会比较的小,十分容易做到鱼咬钩的区别对待。

(5)此外,笔者在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可以避开小罗非鱼闹窝干扰夏钓罗非鱼的小方法,那就是钓友们可以轮番打窝然后轮番垂钓,每个窝子在钓上几条鱼之后就可以再去钓另外一个窝子了。

如果钓场水域里面的罗非鱼密度比较大的话,其实不打窝子也是可以的,东钓一条、西钓一条,只是需要注意,不要看到哪个点上有鱼就连续在这个点钓下去就好了。

提竿不中鱼,原因都是哪些


1、线组

对于鱼线的搭配,想要做到合理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钓一两的小鲫鱼使用的线组却是2.0的主线,这样岂不是大材小用,在我们看来鱼线很细,可是鱼线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有阻力,鱼线越粗阻力越大,咱们钓鲫鱼目的就是要灵一点,如果你把线组使用的太过了,有小信号发生时咱们依然看不出来,这样仍然会造成空竿。

2、鱼钩

鱼钩的品种可谓太多太多,在挑选使用时也是非常要注意的,钓生口大鱼就可以用大一点的鱼钩,可是钓滑口大鱼时鱼钩就不能用太大了,同样钓小鲫鱼时咱们一般就使用袖2或者袖3钩,可是你如果使用伊势尼6号、7号鱼钩那能钓上小鱼吗?所以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垂钓前先要分析这里的鱼情,根据鱼情再来选择鱼钩大小。

3、调漂

在垂钓前一定要先依据水深、鱼情来选择浮漂,不可以太大也不可以太小。关于调漂,很多钓友都知道,灵了以后鱼一吃就有信号,一旦钓的太灵,水稍微一动,那么浮漂就有信号,浮漂有了信号潜意识就会让我们有提竿的动机,这样无形中也是造成空竿的原因。需要注意,如果钓的灵,不但鱼的进食会让浮漂动,甚至大鱼入窝也会让浮漂动。所以钝一点未必就不好使。

4、饵料

开饵时什么时候开硬饵、什么时候开软饵却都没有一个定准,钓鱼开饵时很随便,开出来啥饵料就用啥饵料,这样我们在钓吃口很轻的小鲫鱼时如果使用硬饵,它就会吸不进去,所以我们每次在垂钓前也一定要考虑好饵料怎样搭配。小鱼少,饵料状态可以好一些,状态好的饵料更容易被鱼吃进去。小鱼多,也不要使用太硬的饵料,应该加水加拉丝粉,调整成粘软,粘软就能防止饵料被小鱼拽走,而且入口性更好。

5、提竿时机

提竿时机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调漂的灵顿,垂钓的水深,用饵的软黏,甚至是垂钓的鱼种。这就需要钓友对钓鱼技术多加训练和总结。比如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进食习惯,浮漂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鲫鱼顶漂中鱼率更好,鲤鱼黑漂中鱼率高,草鱼也是黑漂甚至斜漂,不过这只是一般规律,还需要考虑使用的饵料软硬问题。饵料容易掉落,提竿就要早一点,不容易掉落可以提竿晚一些,抓死口。

提竿跑鱼的原因和遛鱼的技巧


不少人提竿刺鱼的时候,都有自己中鱼的感觉,但是一提上竿子,去发现钩上没鱼。就算中了,还没遛几下鱼,鱼又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如何解决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来说一下。

一、跑鱼的原因

(1)鱼钩构型不当

最常见的就是鱼钩构型不当,不同鱼类吃口习惯不同,鱼钩自然也要变换。不知道为什么,不少钓鱼人就是对钓钩不上心,可能是认为都是小小的一支,没多大区别。可是这钓钩虽小,确实五脏俱全,换了哪一点都是变化万千。钓大鱼时,选择钩门宽,钩条硬,钩柄短,钩尖长的伊势尼钩,最好是钩尖内弯,五号以上,上鱼肯定要稳的多。这种鱼钩入到大鱼嘴里,扎的深,牢靠。反之,伊豆钩,袖钩都适合小鱼,入嘴稳,不脱钩。

(2)抛竿打太满

在抛竿时也是如此,角度不当,打的太满,钓竿远远的入水,压线完全不到位。这就造成了提竿时,钓线和水面的角度太小,鱼嘴稍张开,就会直接拽出来。就算是刺中了鱼嘴,也多是只中了内壁的软膜,扎不进去,自然容易脱钩。所以抛竿时要审慎而行,太满了不好,太近了不行,根据钓点选钓竿,没有一竿走天下这一说。

(3)提竿失误

另外,提竿的力度和时机也很关键,提竿没力,鱼钩没劲,肯定扎不进去。不少钓友观漂能力不足,把握漂相慢,分辨不清楚水下鱼类大小,一个是把握不好上鱼的时机,另一个则是借力提竿增加力度不会,鱼钩刺不透鱼嘴就跑鱼了。当然了,还有因为钓饵太硬,残留物太多的情况,也会造成挂饵不适。在时机方面,生口鱼最好把握,上鱼的漂相建明易辨,滑口鱼最麻烦,稍有不慎,就看错漂相,错过上鱼时机。

钓鱼环境层层相套,一步错,步步错,提竿不及时,鱼钩看错位置,遛鱼操作困难,最后跑鱼。

二、遛鱼的技巧

关于遛鱼是个大篇章,细致的介绍说不完,在此就介绍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绷紧钓线,不给鱼儿留力,也给自己一个反应时间,避免水下鱼类体型出乎意料,打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是不停的移动鱼类,不给它蓄力的时间,顺着方向拉,利用钓竿弹力和人的重量施压,消耗它们的力量。不停的牵引着鱼类,把控它们的合理活动范围,不能够让它们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区域。然后是让,适时的避开鱼类的凶猛反应,不要拔河,相持的局面对钓鱼人不利,适当的放松,给它们一个逃窜的空间,既能够消耗它们的力量,又不用担心断线困扰。

挑竿和起竿是两个目的,一种动作,前者是遛鱼时遭遇一片障碍物,或者复杂地形,挑鱼避让,一面挂钩。后者是最后一步,将鱼起出水面,成功入网。后面这一步,最忌心急,要有进有退,松弛有度,只要鱼能够露出水面,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只要耗尽它的最后一丝力气,就能准备抄网就其抄上岸。

浮漂有鱼讯提竿不中鱼的多种原因


垂钓中,很多钓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窝里鱼星四起,明明就有鱼,可鱼就是不就饵,真的是急死人了。好不容易,鱼吃食了,浮漂的反应非常准确,可提竿却不中鱼。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运气太差,还是人品问题?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垂钓中有渔汛却不中鱼,你不妨从下面几个要点里逐一排查。

第一步:判断鱼星的真假

窝里出现鱼,可鱼不食饵,有漂相提竿却不中鱼时,我们第一个应该检查的是究竟鱼星是真是假。究竟是鱼泡还是其他气泡。下面,小编罗列下假鱼星供给大家判断。

1、假鱼星特点,由于是地下自然释放出的气体,所以经常表现为有规律地大小相同的串泡连发,大簇气饱间歇性的阵发与爆发,其显著特点是水泡到顶时,遇到空气就破,有时会伴有响声,且多伴有混浆水上泛。

2、地气,在一定的地壳运动及其外界压力作用下,会从地下释放出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泛,形状大小不等,并断断续续阵发,且位置固定不移。

3、沼气泡,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此即是沼气泡,也有人称之为地星。地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等,而不会停止;二是固定在同一地点不移位。一般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鱼不摄食,即便鱼进口都不愿意就食,很难有所钓获。

4、草气泡,是光合作用下的草星气泡,多数在艳阳热天出现。草气泡体积较细小,只有12毫米,成片均匀分布,有规律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冒泛,可直观的反映出水底有成片的水草、苲草等水生植物。有经验的人,还可以按草气泡的范围及疏密程度,来判断出水草的面积、厚薄与空隙处。

碰到以上假鱼星时,钓友就要转移阵地,换钓点。如果大片水域都是假鱼星,反应出水下缺氧严重,没有钓点可更换,那么则应该停止垂钓。因为缺氧严重的水域,鱼是很难就食的,多数会出现零钓获的现象。

第二步:判断垂钓水域环境

垂钓的水域环境跟钓鱼的难度和钓获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确定鱼星是真的,就要判断下垂钓的水域情况。

1、 水底淤泥是否过厚。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可以改用载铅量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的位置;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鱼想吃也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即便窝中有鱼,也不会出现咬钩的现象。

2、 鱼层是否起了变化。在垂钓过程中,鱼层出现变化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底往上找钓层,找到钓层,自然会有渔获。

3、 鱼受到惊吓。在人工池塘、黑坑等收费垂钓水域,你所呆的地点,很可能不久前有人呆过。如果之前垂钓的人,提鱼见鱼太小,重新摘钩抛入水中,反复此动作后,该钓点的鱼都会受到惊吓。此外,如果提竿太频繁或者提竿过早也会使窝里的鱼受到惊吓。正确的做法是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遛鱼要远离窝点。实在没办法,最后可考虑弃窝,重新找钓点。

第三步:判断饵料的情况

如果确定鱼星是真实的,窝里确实有鱼,就应该从饵料的几个因素来进行排查:

1、检查打窝的情况。窝料是否打得过重、过厚。打窝料是非常讲究的,打少了,鱼不聚窝;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窝料发酵,氧气被大量消耗,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大多在窝上或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偶尔进窝,也不咬钩。如果确实是打窝的时候,出现问题,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弃窝,重新建窝。新窝离旧窝的横向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

2、饵料的雾化情况,饵料是否雾化太好。如果饵料雾化情况太好,就会出现鱼诱量大,窝的面积过大、过乱。如果水的能见度太差,鱼儿只能闻得到气味却吃不到饵。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果断地换饵,控制雾化程度,让鱼能吃到饵。

3、鱼饵的味道情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如果窝中的鱼偏杂、乱,且有乱窜的感觉,鱼只在窝边只游动,可不进窝中食饵,那就说明是鱼饵的味道过浓了。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调整配方,重新拌饵,控制腥饵和小药的量。

4、鱼饵的对口情况,鱼饵是否对路、适口。如果鱼饵过硬,适口性就差,浮漂上反应出渔汛,可提竿就容易把整个鱼饵原原本本从鱼嘴里提出来。如果鱼饵过于松软,钩饵到底,很容易只剩下空钩,这也是窝里有鱼,可漂不动,不上鱼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有喂食习惯的池塘里,很多鱼偏口得厉害。这种人工塘就要跟塘主买饲料来进行垂钓,或者采用基础饵料试钓下情况。

第四步:检验鱼漂的情况

如果通过上述三个步骤,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么我们可以从浮漂来入手,判断下情况:

1、当浮漂不下沉,提竿却无鱼,可试下就近选个别的钓点来试下,浮漂的反应是否正常。如果反应正常,可考虑到是原钓点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影响而造成的漂不下沉,而非渔汛。

2、漂的选择不正确也会出现有渔汛却不中钩。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漂,就有不同的漂相。漂偏大,就会偏钝,讯号偏弱,如果漂太小,就会出现浮力不够。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漂;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漂;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漂;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则可以用软尾漂。

3、漂组颜色过杂。有的钓友的漂组小配件五颜六色,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正确的做法是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

第五步:检查线组的情况

由于更换线组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把排查线组的问题留到相对靠后的步骤。线组的问题,一般可从下面几个问题来入手:

1、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如果主线比重过大,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漂向下拉一、二目,从而破坏了鱼漂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如果主线过粗、过硬,隐蔽性差,会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漂的准确性。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漂讯,很难中鱼。

2、子线选用问题。如果子线过粗,目标大,就容易引起鱼的警觉,就会出现窝里有鱼可不敢吃饵的情况。此外,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也会使漂出现了假讯号,这就是浮漂有反应,可不中鱼的原因。如果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鱼吸饵就难以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很可能提竿会跑鱼。

3、钩的运用不适当。如果鱼钩过大,饵就吃不进嘴,鱼难中钩。如果钩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就会出现跑鱼。如果出现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那就十有八九是以上两种情况。另外,如果钩条过粗,钩重饵就难入口;如钩条过细,钩条就有张开的可能,容易跑鱼。所以虽有漂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最后,钩形选择出现错误,也会出现不中鱼的情况。因为不同的鱼,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的钩;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

第六步:判断鱼竿使用是否得当

以上问题全部排查清楚,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那么只能归结于鱼竿的问题。

1、 鱼竿类别的问题。不同的水域适合不同的鱼竿,不同的鱼种也要用不同的鱼竿。如垂钓鲫鱼多的领域,最好用台钓竿或者鲫鱼竿,如果使用抛竿或者罗非竿,不是不能中鱼,但是相对而言,中鱼的难度会随之增高。所以,去到水域垂钓前,最好先摸清水域的情况,水域大概有多深,多远,水域里的鱼群以哪几种为主,再根据实际的水情来选择鱼竿。

2、 鱼竿的调性问题。垂钓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来选择粗细不同、软硬度不同的竿。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

3、 提竿问题。垂钓者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要恰到好处。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积累出来的。如果提竿用力过猛、过早、过迟,都是会导致提竿都是不中鱼的情况出现。关于这点,还要新手们在垂钓中多积累经验,多实践。

4、 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人的姿态要自然,不要驼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姿势的正确可以让垂钓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渔汛,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免贻误战机,提高提竿中鱼率。

当然,有渔汛,可是提竿不中鱼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多样的,未必是单一的,只有经过上述的综合排查,一步一步才可能找出问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天气也是影响垂钓的原因。大家也要把当地的气候环境考虑进去。

浮漂有信号提竿却不中鱼的原因


垂钓是一系列线索的拼图,钓位、钓具、钓饵都是拼图上的一块,而鱼则是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没有鱼,垂钓就没有意义了,寻找鱼类的踪迹,成为钓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广阔的水库,湍急的溪流中,如何透过地形,环境,水情等诸多要素,找到我们心仪的鱼类,这真的是一门绝活。

找鱼工作

鱼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有着固定的生活规律和习性,因此衍生的找鱼方法很多,因循固定的原则线索,自然能够在广袤的水域当中,寻找到鱼类。

第一种:看天色算远近,在天色不佳时,阴天,连绵阴雨天,朝着近岸区域靠近,鱼类会因为遮阳、氧气等多种原因,活动在浅水区。而在晴天时,鱼类不常出没在浅水区,多选择在深水区垂钓。

第二种:听声辩位。夜钓中,野外环境相对寂静,异常声响很明显。若无大鱼,大风,岸边应是风平浪静,无声无息。一旦有大鱼靠近,游动,都有可能掀起水花声,群居鱼类,甚至能提到莎莎的啃食食物声。

第三种:根据温度寻找鱼迹。鱼类是变温动物,会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更换不同的泳层。在气温较高时,鱼类会靠近岸边活动,常常出没于陡坡、桦尖处。而气温低时,鱼类潜入水底,在觅食时会沿深水到浅水,选择深浅水交界处钓获最好。

第四种:遵循氧气规律。氧气含量决定了鱼类的活性程度,氧气含量越高,鱼类密度越高,吃口越积极,在一些水流流动快,水面交换的水域处,都会有较多的鱼类。尤其是在大风,高压天气,鱼类纷纷上浮,垂钓难度降低。

第五种:循味找鱼。鱼类觅食主要靠嗅觉,味道对了,鱼就会来。选择鱼类熟悉的味道,更容易吸引鱼类前来觅食,不熟悉的食物,鱼类就算被引来了,也不敢贸然入口。

先要找到鱼群,把握住安全感、食物、以及氧气三个原则,按图索骥,寻找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水域,就离找到鱼类不远了。

有鱼汛却无鱼上钩

找到了鱼类,窝子打好了,垂钓开始了,看着浮漂不停的活动,提竿却总是无鱼,针对这种现象,其中的问题又在那里呢?

首先,最常见的是线组问题,典型如:钓具选用错误,主线、子线、钓钩挑选不对口;浮漂调漂应用错误;缺少八字环、太空豆等辅助工具。线组问题多因为钓线太硬,鱼钩太大;调漂问题多在于灵顿倾向失误;辅助工具缺失,属于新手常犯错误。线组的问题,根源在于对垂钓不熟悉,经验太少,需要提高实战经验。

饵料问题最为常见,也最好改善,有鱼汛却不上鱼,主要原因在于拉饵拉丝过长,饵料太硬、太黏或者太松散。能够吸引到鱼类觅食,说明饵料的材质和味型并不存在问题,可能是饵料状态不对。这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拉丝粉,增减搅拌时间和力度化解。

操作方面,不会根据水深,鱼体大小选择合适鱼竿,软杆起鱼慢,而硬竿力大易出错。把握提竿时机不准确,提竿的力度、角度等偏差值大,脱钩跑鱼率太高。另外,持竿姿势不对,是不少老钓友最常见的问题,身体歪七扭八,一手持竿,一手抽烟之类的问题,都会耽搁垂钓。

最后,对鱼类习性了解程度,也决定了上鱼的效果,根据漂相,吃口特点,能否做出提前的准备,是衡量一个钓手的水平的重要标准。

浮漂晃动提竿无鱼的3个原因


钓鱼人外出垂钓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浮漂有动静提竿没有鱼,这是困扰很多钓友的问题。可能许多钓友会说是不会看漂相的原因,但事实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有以下3种原因导致。

1.错失提竿良机

鱼吃钩太狡猾都容易错失提竿时机,这种情况就拿鲤鱼来说,鲤鱼就饵的时候,钓鱼人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

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牵动鱼线,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

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这时反馈到浮漂的信号是轻微点动然后缓慢下沉,最后回升,要在下沉两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回升说明鲤鱼已经吐钩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扬竿角度有误

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角度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静水、缓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静水,因水流较平稳,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水流始终处于运动状态,钩饵落入钓点后,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手竿本身线短些可能没那么明显,如果是抛竿移动个几十米很正常,这时的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

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钓友们可能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

正确的姿势是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3.钓具、钓饵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

比如说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垂钓前最好检查鱼钩的情况,如果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那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鱼因素。

然后是子线。很多钓鱼人为了提高钓小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特意留短绑钩的子线,甚至只有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结果就是难以命中。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首先钓饵太硬不行,比如用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于是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团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用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此外像挂蚯蚓,鱼类捕食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蚯蚓的头部或者尾部,提竿必空无疑。

有鱼讯却不见鱼的原因及应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鱼儿水里吐泡泡,而我鱼竿之上却不见鱼儿身影,钓鱼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有时候明明已经看到了鱼讯,却始终不见鱼上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和大家谈谈,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一、首先要确定你看到的鱼泡是不是真的鱼泡

鱼在水底拱土,也会造成泡泡,但是却不是鱼讯的泡泡,而是氨气泡,这种泡泡是一片一片的,而且容易破裂,但是鱼星却是一粒粒的,但是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当我们遇上的是氨气泡而不是鱼泡的时候,我们所打窝的钓点可能想要中鱼就困难了一些,因为随着钩饵下落,鱼进窝,更会引起鱼拱土,这样就很容易冒出氨气泡,鱼都是见硬地才会考虑吃饵,而通常这个时候钓位就已经废掉了。因为氨气泡的气味很臭很冲,会掩盖饵料原本的味道,惊了窝子里的鱼,会碰到浮漂引起漂相,让很多钓友都认为是鱼上钩的讯号,会忍不住的提竿,却往往是空竿或者锚鱼。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做出调整是越早越好,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重现找一个钓位了,如果找钓位不方便的话,可以再饵料和钓法上多下一些功夫,饵料的香浓程度可以适当的加重,比重适当的减轻,钓法可以通过全飞船搭配逗鱼手法让加大饵料入水的摆动幅度,增加饵料在水中的动态时间,让鱼有足够的时间来吃饵。

二、是真渔讯,鱼却不上钩

当我们遇上的是鱼讯,却还不见鱼上钩,那么其中的原因就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了:第一点,可能是我们钓组搭配不合适,线组太粗,鱼钩太大,浮漂太大都很有可能造成鱼吃饵困难,这个时候根据鱼情对钓组做一合理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点: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饵料上,饵料雾化的速度太快,等到钩饵下水之后已经成了空钩,而且如果饵料的味道太重也会造成鱼儿的过度警惕,若是味道不够,极有可能就被忽略了。第三点:浮漂调钓不够灵敏。第四点:饵料比重太大,下垂速度太快,水底泥浆过多,饵料直接到了泥浆中,让鱼儿再次错过饵料。

通常遇上上面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对我们的钓法进行调整,首先先将我们的钓组中的钓钩、线组、浮漂适当的减少一两个号,然后将饵料的比重减轻,浮漂调灵敏,然后抛饵看看鱼讯吃口如何,要是浮漂的动作很大,但是还是不吃饵,钓组上再适当的减小一些,再投饵看浮漂的反应,调过之后鱼吃口还是小,对于饵料口味和形态就要下一些功夫了,钓鱼本身就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慢慢的调整就好了。

有鱼讯却不见鱼上钩,还有可能是鱼层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在垂钓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天气水温的变化很容易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们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记着这种可能。

黑漂或顿口提竿不中鱼的原因


钓鱼大家都熟悉的浮漂漂像通常有黑漂、顶漂、截漂、顿漂,其中黑漂漂像是最简单的,通常这种漂像都是鱼吃饵后拉起来就有鱼。但是很多钓友在钓鱼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大黑漂、顿口,提竿却发现没有鱼。有口,却钓不到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1、蹭线是钓鱼时有口却空竿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调鲫鱼,鱼闻到饵的味道游到窝里,常常会碰到鱼线,造成浮漂下顿或黑漂、空竿。有的钓鱼人大量打窝,鱼吃的多了,就不喜欢了,其次因为鱼饵里混合的各种小药味道过大,鱼受刺激,因为浓烈的味道会使其惊恐,游动速度加快,在窝子里快速地来回穿梭,体现在浮漂上就是一个大黑漂,空竿。还有就是鱼自身的原因不想进食或者受过伤被钓到过也会导致不想进食。

2、顿口不中鱼可能是小鱼闹钩。因为小鱼嘴小,咬不到钩,吃起食来肆无忌惮,如是小鱼闹钩,要注意减少饵料雾化,让饵料变硬使得小鱼不容易捣碎,还有调整浮漂钓顿些也能滤掉一部分小鱼闹窝的信号。

3、塘里淤泥多。池塘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有很厚的淤泥,钓友们跑鱼时难免会把水弄的浑浊不堪,再次投入饵料,饵料混合在黑色的泥水里,鱼闻到饵料的味道,用嘴猛吸,常常因为浑浊吸动或碰触子线造成浮漂下顿,有时也会把饵成功吸入嘴中,但因为淤泥它会连饵带泥用力地吐出,速度非常快,使调友无法准确判断出现空竿。垂钓酱泥过厚的池塘,就是挂饵调漂,调高钓低,多加轻质的饵料,使双饵变轻,下饵轻陷,上饵轻浮为最佳壮态。

4、线组过大。线组太粗,鱼吸食时无法造成摆动就吃不到饵,比如黑坑钓鲫鱼,草鱼,青鱼等,这些类型的鱼,建议放小口抓顿口,浮漂调七钓三,主线用1.2号,子线不要超过0.6号的。有些鱼塘由于经常钓放,鱼口很狡猾,加上水质很肥,鱼吃饵很谨慎,有时候大顿口都很难中鱼这时就调换成调七钓四。这样的调法的好处在于能区别出到底是撞线了还是有真实的吃口。如果下沉后又立马弹回来,这样的情况就是撞线;如果是下沉非常有力,而且有稳稳的顿口,那么就是有真实的吃口了,所以不建议将浮漂调太灵。

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根据鱼的吃口准确判断顿口,像鲫鱼吃口就是顿口是与顶起漂相差时间很短,轻微一个下顿然后马上顶漂。这种情况只要轻微下顿的动作抓住了就能中鱼,如果抓不住抓顶漂就很难了,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小鲫鱼,可以尽量缩小钩子与线组号数,不要对鲫鱼造成挡口。没有下顿没有黑漂,竿竿都是顶漂,但就是不中鱼,这就属于档口,这种情况务必更换更小更细的钩子与子线,不要浪费时间。另外这种情况也可能是饵料导致的,要让饵料变的附钩,缩小饵料的用量,比如鲫鱼你挂黄豆粒大小的量就足矣了,饵料大了雾化对不快的话,肯定会挡口的。浮标出现轻微的上下起伏,这一般是鱼试探饵料的动作,这种情况下要等,要稳。等鱼顶漂后,当浮标缓缓上升的过程中出现短促有力的下顿就打,或者出现停顿后浮漂不动了也可以打。

浮漂有晃动信号 提竿却不中鱼的原因


在钓鱼爱好者判断是否有鱼上钩的依据之中,鱼漂所呈现出来的漂相可以算得上是主导者了。我们清楚,假如鱼漂一动不动的在那儿待着,上鱼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的,所以盼望着鱼漂有所动作,几乎是所有钓鱼人的共同心愿。

鱼漂有动作就一定是有鱼上钩了吗?也并不全然是这样。因为鱼漂一旦入水,可以干扰它的因素就不止一两个了。最明显的风浪因素,或者线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浮漂的晃动。为了让各位在垂钓的时候能更精准地判断鱼讯,小编觉得在这里说道说道鱼漂有明显晃动却不上鱼的几个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个原因,吸食钩饵的鱼类并非是钓客拟定的垂钓目标。正常情况下,鱼种类不同,偏好的饵料味道类型也就不一样。除了少数像红薯饵这样能够获得大多数鱼种青睐的饵料可并不多见。好多钓客在从商店买来商品饵料以后,不会直接拿去钓鱼而是会根据自己想钓的鱼种来适当添加一些配料进去。

不过水域之中的鱼类一般都不单单是一种,有时候如果是钓客目标之外的鱼种前来吸食饵料,在接触到饵料的时候,发现饵料的味道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就索性放弃吃饵了。这一系列动作反映在鱼漂上,鱼漂定然会晃动起来,但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将钩饵吸进嘴中,所以钓客提竿看不到鱼就很正常啦。

第二个原因,钓客所用的鱼线细度有些不够。我们知道,在作钓过程中,鱼线是要多粗还是要多细并不是想怎么选就怎么选的,而是要考虑到和鱼钩的相符性。当然,如果是用特殊钓法作钓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就一般情况来说,小鱼钩配细鱼线,大鱼钩配粗鱼线是比较合理的。细线小钩,粗线大钩是最合适的搭配倘若将这一标配拆散,可能会导致重量方面失衡,从而钓组灵敏度就遭到破坏。

第三个原因,鱼饵个头有些大。鱼饵在作钓之中对上鱼率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除了多加注意味道和色泽方面,在选择用大饵还是用小饵的时候应该十分留意鱼情。如果目标鱼种是大鱼,则饵料个头要偏大一些,如果是想钓小鱼,那么自然饵料要小一些了。

不过上述只是一般规律,在特殊情况下要记得灵活选择。有时候本来我们的目标是钓大鱼,正好窝子中大鱼也比较多,但是没过多久大鱼少了,随后会发现窝中有不少小杂鱼在闹腾。如果这时候钓客没有及时将较大的饵料用小饵料撤换下来的话,小鱼是很难一下将大饵吞食的,它们会不停啄食饵料,从而导致鱼漂晃动。

第四个原因,水面上有风浪出没。不只是鱼漂,所有重量不是很大的钓具都有可能受到风的影响。如果作钓的时候有风掀起波浪,这时候钓线就有极大的可能会被风浪裹挟着动起来。一些太过专注于漂相的钓客难免会在看到鱼漂晃动时以为是有鱼上钩了。

这一方面,钓客如果多加留心还是可以区别出来因有风浪而出现的漂动和因鱼儿吸食钩饵而出现的漂动的。一般当鱼漂活动的比较随性没什么规律的时候。多半就是中鱼了。当鱼漂左右方向晃动起来,大多就是风吹导致的了。

第五个原因,钓鱼漂调的太过灵敏。在台钓之中,我们习惯于把鱼漂调整的灵敏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错失提竿时机的可能。一旦调的有些过度灵敏,就很容易出现中鱼的虚假漂相。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个可能导致鱼漂晃动,还不中鱼的情况。希望各位都能准确辨别。

提竿不中鱼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都说钓鱼最怕没口,可我认为有口逮不住也挺折磨人的,用一句话来形容大概就是钓到怀疑人生。前几日有位钓友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发来私信询问:同一条河垂钓,理论上来说大家面对的鱼情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别人提竿就中鱼,而我却老是空竿,有时候很漂亮的顿口甚至黑漂提竿后连个鱼鳞都挂不上来,如果确定不是小鱼闹窝,是不是浮漂太钝了?

无论野钓还是黑坑,顿口不中鱼、中鱼却脱钩的现象都十分常见,很多钓鱼人习惯性地把问题归咎于浮漂及调钓上,显然是不正确的。还有,看漂抓口是个技术活,技巧肯定存在,但如果抛开线组搭配、饵料选择、鱼情水情,光说什么样的漂相该抓什么样的漂相该放,也不够严谨。

什么样的漂相能中鱼?影响浮漂信号的5个原因不能忘。

1、浮漂的选择、调钓

在同一钓点同一时间段作钓,别人的漂相很漂亮、上鱼率很高,而你的浮漂总出不了顿口,偶尔起竿却能矛到鱼,首先要考虑浮漂吃铅是否合适,调钓是否准确。漂型、材质、长度虽然也能影响信号,但差别不会太大,不可能一直看不到顿口。

如果是我肯定从最简单的开始调整,没信号就减少钓目钓的灵敏一点,信号太多却没鱼就增加钓目让钩饵在水底老实一些,方便鱼儿入嘴。改变钓目没有用,接下来是重新调漂,本来是调低目就变成调高目,本来是调高目就变成调低目。改变调目、钓目都不行,再换一只不同吃铅的浮漂。理论上来说小漂信号多、杂口也多,大漂信号少但真实,调钓得当出来的都是小而有力的顿口。

黑坑正钓时我经常会选择大一号的浮漂来过滤鱼多造成的蹭线信号,钓一斤重的鲫鱼我最大用过三克吃铅的浮漂,当然那是在夏季且鱼开口正常的情况下,信号出来都很真实,少有矛鱼的现象。

2、饵料

饵料的种类、状态、附钩的大小对鱼的吃口都会有影响,这个要说起来就复杂了。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溶散性比较好的小饵团就不太适合多放口,看见小顿口就能抓,有时候甚至轻微地点动也中鱼;而附钩性较好的饵,就可以多等等,像蚯蚓、颗粒、玉米挂钩时,完全可以靠抓死口来确保中钩率。

饵料对口,同时软硬度适中、大小合适,鱼就爱吃,往往一口吞下。反之饵料不对路,或者太硬鱼吃了以后会迅速吐出,这时浮漂产生的信号就很奇怪,可能是上下点动,也可能是顿口但起竿不中鱼。

像黑坑钓老滑鱼时,一般都刻意减少雾化、降低饵料浓度,最好是又软又黏的状态,让鱼儿吸进去吐不出来,中钩率可大大提升。

3、鱼种、大小

第三点比较好理解,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鱼,吃饵习惯不一样,浮漂产生的信号、抓口的时机也不同。

有些鱼难钓是因为难找,一旦进窝成功率相当高,就比如汪刺,不怕它不吃反而怕它吃的太狠;有些鱼不难找,但难钓,比如白条、麦穗,经常来闹窝,但鱼钩、饵团大小控制不好,想钓得多也不简单,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老是黑漂不中鱼;还有的鱼难找也难钓,比如大体型的鲤鱼,不容易进窝,进窝后吹半天泡泡也不吃饵,有时还用尾巴、身体蹭一下线,制造个假顿口,起竿你就上当了!

钓大鱼我的习惯是宁可错过十个口,不能放跑一条鱼。建议新手抓死口,鱼情需要的话,黑漂后可以等个一两秒,如果没有浮起来,中钩率会比较高。

4、鱼的狡猾程度

这一点上面已经提到了,鱼越大肯定越狡猾,另外和鱼自身的健康、以及钓放次数也有关。鱼自身的健康很好理解,比如身上有伤、温度低或气压低导致的不活跃,都会影响吃饵,这个理论上不该归为狡猾,但为了方便就不单独分一类了。钓那些不健康的鱼,还是建议小钩细线小号漂加细腻柔软的饵,抓小口。

再说钓放次数,钓放次数越多鱼就越狡猾,甚至还会出现涮饵动作。有些钓友可能认为滑鱼只出现于竞技池、黑坑,实际上有些野塘、野河也有滑鱼。

钓滑鱼不能一味减小线组,我的想法是线组在基本匹配鱼的大小的前提下适当减小一二号就可以了,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饵料和状态上,饵料柔和不刺激、状态松软少雾化是肯定的,另外窝子也不能打多,即使是钓大个体鱼也建议少打勤补。

5、个人的垂钓经验

以上四点是影响浮漂信号的基础,而个人垂钓经验则体现在能不能根据这些基础来把握正确的起竿时机。钓鱼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及时抓口,但并不是每一个顿口都必须起竿,对于那些疑似蹭线信号、或者没有把握的漂相选择放口也许对作钓更有利。

还有两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1、自然水域杂鱼闹窝严重,如果见口就抓,无形中就增加了抽竿的频率,小杂鱼就会越聚越多,真正的目标鱼则没有机会吃到饵。

2、野钓很少遇到下竿就来一大群鱼的情况,鱼是需要慢慢聚集的,在作钓初期,故意放口不一下子把窝里的三两条鱼钓完,能够在更短的时间聚集更多的鱼,这和打完窝子等半小时的道理一样。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地方都适合这样故意放口的钓法。在钓位不佳、鱼情不好的时候,只能钓钓过路鱼,那么来一条逮一条的钓法反倒合适了

最后再唠叨一句:文章篇幅比较长,我努力想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奈何文化不高、文笔太差,不知道各位钓友是否看懂,如有不明白的尽可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漂相提竿却不中鱼?找到真正原因,就没事


一,最常见的就是小鱼闹窝

小鱼闹窝算是一个永远都无法避开的话题,它们成群结队的在窝子里抢食,浮漂动作不规律,动作虽然大,但并不是真正将饵料吞入嘴里了。哪怕是黑漂和顶漂也只是把饵料拖下去和顶上来而已,再怎么集中注意力抓口,也只是空钩的结局。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干脆就钓钝一点,把饵团搓大一点,眼不见心不烦,或者直接挂颗粒,玉米作钓。同时水里的螃蟹,小虾举起钳子把饵料夹起来的时候也会出现顶漂的现象,提竿也常常的空竿,不过这种顶漂一边都有气无力的,还会伴随一些抖动,很容易分辨。

二,饵料状态问题

在一些资源比较好的地方,鱼群通常都比较大,比如说鲫鱼有时候一大群甚至有30条以上,它们进窝后就很容易出现抢食的情况。如果这时候饵料状态不给力,比如说饵料中拉丝粉过多,粘度太好,鱼儿就很容易拖着饵料到处跑。浮漂出现顶漂的时候,其实饵料只有一个角落在鱼嘴里,提竿当然不能中鱼。这时候建议重新开一份饵料,改善饵料的状态。

尤其是在黑坑的时候,如果饵料雾化状态太好,鱼儿甚至会上浮抢食,导致浮漂出现很多虚假信号。这时候最好是降低抽竿频率,用搓饵或者饵料上粘颗粒,把鱼重新压到水底。

三,大鱼的各种试探

大鱼的警惕性明显比小鱼要高很多,它们进窝后会对饵料进行各种试探,但不会马上咬钩。比如说用尾巴扇饵料,这时候饵料会被扇得离底,浮漂出现很清晰的大顶漂,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提竿,结果是空竿,还吓走了鱼。其实这种漂相是比较飘的,一点都不沉稳,就好像水底有股暗流让饵料飘起来一样。

尤其是在钓得比较灵敏的时候,大鱼的一个呼吸,大鱼在窝子里转来转去吃窝料时候,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也会出现虚假的顶漂现象。

一.缓慢顶漂,不能提竿。这是一种慢速上顶的漂相,一般先是轻微摆动,然后有一点上顶,但很慢,这样的漂相大多是小鱼在啄食,摆动是鱼碰到钩饵出现的,而上顶则是因为饵料被啄减少造成的。当然了,由于鱼钩就没进鱼嘴,提竿比如空钩。

二.快速上顶,不能提竿。当钩饵刚到达位置,也就是浮漂刚到达其钓目后,此时浮漂突然上顶,上顶的目数相当多,这样的漂相不是中鱼漂相,这种情况一般是鱼见到饵料后上窜,用嘴顶到了浮漂造成的,往往稍许后浮漂就又回落了。

三.停后上顶,不能提竿。当钩饵被抛下后,还未完全下落,发现有一个短暂的停顿,然后又上顶,这样的漂相也要首先考虑是小鱼闹的,常是钩饵下落时被小鱼吃了截口,吃截口的常见漂相就有先停后顶,随后浮漂就会继续下落。

四.明显的下顿或顶停,可以提竿。说了3种不能提竿的情况,这最后一种则是实口漂相,咱遇到了要及时提竿,这种漂相就是很明显的下顿,或者是上顶后在2秒内不再动了,也就是顶停,钓友们遇到了请一定抓住,特别是明显下顿的漂相,极易中鱼。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提竿不见鱼离不开这些原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提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