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调漂技巧。
在调漂的时候,很多钓友认为调得越灵越好,费了不少劲,其实调灵与调钝很多时候应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而定,例如根据季节、水域、目标鱼种、钓友的自身情况来确定。
很多人喜欢钓灵,认为其有以下优点:浮标的动作大,信号明显,能清楚地感知到鱼是否进窝,可以准确的把握钩上是否有饵,在水底有浆层时有防止饵陷进浆层的作用等等。而钓钝也有其优点,比如钓钝点就可以过滤掉这些杂乱的信息。在窝里鱼较多、吃口较乱较猾时,过灵的钓法无疑会使假信号增多,很多情况下浮标出现信号而提竿放空枪,实际上只是鱼游动产生的的水流造成的浮标信号或者是鱼撞线而不是鱼吸饵进嘴。
灵与钝的区别与选择有以下四种情况。
1.季节(气温、风)的区别
(1)初春、深秋和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儿游动缓慢,不爱拿食、摄食时嘴张得小,动作轻微。漂应调灵。
(2)夏天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不爱吃钩,摄食时吞吞吐吐。漂应调灵。
(3)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0~30℃,此时鱼儿活跃食欲旺盛,漂不要求灵,调钝一点没关系。
2.水域的区别
(1)在静水、清水、浅水和无风时垂钓,漂应调灵。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风时垂钓,漂应调钝。(3)在水草中垂钓,漂应调灵。
(4)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塘),鱼被钓滑了,常会出现小漂现象,漂应调灵。
3.目标鱼种的区别
(1)钓鲫鱼、小白条等小鱼时,漂应调灵。
(2)钓鲤鱼、草鱼、青鱼鱼等较大的鱼时,漂应调钝。调钝时还可以隐去小鱼、虾抢食的轻微反应。
4.钓友自身情况的区别
(1)年轻人的动作反应敏捷,眼快手快。漂应调灵。
(2)老龄钓者,动作缓慢,视力不佳。漂应调钝。漂的灵与钝的简便转换。
调漂都是漂坠相匹配,重力归零,钓灵时,调目等于钓目。钓钝时,可采用延长水线长度的方法,把漂调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着即成。当漂平躺在水面时(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鱼。
延伸阅读
冬钓鲫鱼调漂之调灵调钝心得总结
冬天到了真不好上鱼,不说到处找钓位换饵料,光是调漂就出现不少问题。按理说冬天鱼的吃口不是很好应该把漂调灵些哇!如调5钓1,调4钓2,但收获依然聊聊无几,直到遇到一位钓鱼老手介绍用调2钓2,调2钓3才好一些。但细想一下,这不是调钝了吗?和调高钓低高灵敏不是有冲突吗?计较下咨询了一些钓鱼人,总结了一些经验,给大家分享下。
首先灵和钝不只是调目和钓目的问题。
从调漂来说,半水露的目数应加上饵看露几目,然后挂上同样大小的饵,将漂上移至露出比半水多一目再往下移一点露出半水同样的目数,这时子线是直的,鱼一吃就在漂上有反应,这就是灵。如果露出的目数多点,子线弯曲甚至坠子落底,这就是钝。
用不同的漂,灵和钝是不一样的。大漂浮力大,铅的配重大,惯性大,同样的调漂,其灵敏度比小漂钝。这就好比一脚可以把小石头踢飞脚不会痛,一脚不能把一架车踢飞,脚还会痛死。冬天鱼吃食不猛,应用小漂调灵才叫灵。鱼吃食猛的时候,用大漂调灵都可能不好,甚至还要调钝。要不然小鱼闹不好办。
往细一点说,浮漂露出目数越多,浮力就越大,出现送漂就比顿口多。
说到最灵,一位钓友觉得还是浮漂的浮力和铅坠的重量达到零界点,那么任何一个力度施给鱼钩上出现都会打破零的界点,这样才叫灵。而视目露出越多,浮力也就越大,那么从钩子上传上来的力气只要小于浮力的话,或者咬钩后抬头要走的鱼也会因为鱼上拉饵让漂失去坠的重量而出现上浮讯号。人家说二调二的说法是最灵的,冬天的话最好是能调二钓三钓四比较钝的钓法会更好一点。
假设自身所用浮漂本身的浮力很大的话,那么把视目调的露出水面越多很有可能小鱼吃钩的力度根本就超不出你浮漂的浮力,那么也就出现不了顿口,也就抓不到鱼吃钩的第一口。所谓调四钓二是你的饵要压视目一到两目来提高浮漂和铅坠的零界点,视目调到露出水面的越多,那么饵就要搓的越大,用饵的重量来提高浮漂向零界点靠近,但饵要是太大了也就会挡嘴,鱼吸不进去。
冬天鱼的活动范围小,动作迟缓开口很小,撞线动作很多就是不开口;反映到漂子上:如调4目钓2目,两钩在水底的状态是一钩悬空、一钩轻触底,鱼在吸饵时,在漂尾剩余浮力的阻止下,它微弱的口腔压力是很难将钓饵吸进嘴里的,一吸漂尾向上一拉,漂上就会出现很模糊的上下颤动的信号,很难有进嘴的明显动作。
如果改为调4目钓4目多一点,这时钩在水底的状态应该是一钩触底、子线弯曲,另一钩轻触底、甚至有点离底。在这种状态下鱼要吃下饵,它不需要克服剩余浮力,口腔的压力只需要将钩和饵吸进嘴就可以了,然后抬头游走;浮漂上就出现了下顿或顶漂的动作。要是吃上饵,鱼也需要克服大约一个钩重的剩余浮力,再把钩和饵吸进嘴。正常情况下,只要中单尾,基本上都是下钩中鱼,如果连续上钩中鱼的话那就是钓的有点钝了。
故而:
在冬钓时钓目应该稍高于调目,调的目数要比夏秋时低,一般硬尾漂以调3钓3目半、调4钓4目半为宜。
冬天钓鱼调漂,还要根据鱼情、水情、天气、杂鱼的多少等许多因素,先选漂,再调漂;若杂鱼少漂选小点,调平水钓一目、二目,如杂鱼多,漂选大点,但还要考虑诱鱼,使钩下沉相对缓慢,可调五钓五或钓六目。
台钓调漂怎么钓灵?怎么钓钝?
调漂是钓者重要垂钓技巧,可以说不会调漂等同于未入钓鱼门,学会调漂不只是会调目而已,还要分辨什么样的鱼情,找到适合调漂的方法。钓者应该通过在垂钓过程中,观察来调整浮漂钓灵与钝,让浮漂在灵和顿之间转换,当浮漂出现动作时就可以提竿刺鱼,这才算完成调漂。那么如何调整调漂才能在灵顿之间转换,下面就来跟大家讲解。
1、调整钓目
这是最简单的调整浮漂的灵与钝的方法,我们常说看到鱼口但是打不上,就把浮漂向上推一目,其实就是为了让子线弯曲的大一些,钓的钝一些,让鱼口给的更真实!但是我一般不推荐大家往上推那么多,建议一次往上推1/3目左右就可以,根据鱼口情况继续调整,但是这个往上推的距离是有极限的,不要超过你的钩距大。
2、改变调目
一般在大型水域钓大鱼的时候,钓目越高更方便钓者观察吃口,相反如果想钓小鱼就选择低钓目的浮漂,更利于钓者观察。但是当鱼口变慢,变轻,或者鱼的个体较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改变浮漂的调目,改为调低钓低,此时浮漂就会从钓灵改为钓钝了!
3、更换浮漂
不同的浮漂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别,比如吃铅大小不一样,漂身形状不一样,漂脚漂尾长短不一样,这样都会决定了在同样的线组条件下,他们的灵与钝肯定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钓大鱼用大漂,钓小鱼用小漂,因为小漂的灵敏度一般要高一些,适合钓小鱼的轻口,大漂的灵敏度要低一些,更适合钓大鱼的抓实口!
4、调整子线
垂钓的过程中,浮漂和铅皮在自重条件下,子线长短、粗硬都会对整个线组有影响,所以在选择子线的时候可以尽量的软一些细一些,这样鱼儿能更好的吃饵,信号传递也会变快,钓者也能把握提竿的时间。子线的长短可根据鱼情的不同,而做出调整。子线越长钓饵下水之后摇摆幅度越大,鱼对会动的鱼饵更有吸引力更强,诱鱼的效果会更强,但是信号传递会变慢,子线如果越短,摆幅的速度会减弱,饵团下水速度更快,信号速度也会快一些。
钓鱼的时候,只要根据鱼情来决定钓灵还是钓顿,鱼口也不会太差,并且学会灵活运用,这样才会调高中鱼率。
调灵调钝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垂钓者都希望将自己的漂调得很灵,只要鱼在水下索食,信息就会迅速地传递到漂上,漂就有反应,上浮或下沉,提竿得鱼。我曾有过一段时间追求把漂调得很灵,认为调得越灵越好,费了不少劲。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认识到,一味追求调灵是片面的,调灵与调钝,应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而定,就是应该根据季节(气温、风)、水域(静水、流水)、鱼种(鲫鱼、鲤鱼、草鱼、鲢鳙鱼等)、人员(年轻、年老)来确定。分述如下:
一、季节(气温、风)的区别
(1)初春、深秋和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儿游动缓慢,不爱拿食、摄食时嘴张得小,动作轻微。漂应调灵。
(2)夏天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不爱吃钩,摄食时吞吞吐吐。漂应调灵。
(3)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0~30℃,此时鱼儿活跃食欲旺盛,漂不要求灵,调钝一点没关系。
二、水域的区别
(1)在静水、清水、浅水和无风时垂钓,漂应调灵。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风时垂钓,漂应调钝。
(3)在水草中垂钓,漂应调灵。
(4)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塘),鱼被钓滑了,常会出现小漂现象,漂应调灵。
三、鱼种的区别
(1)钓鲫鱼、小白条等小鱼时,漂应调灵。
(2)钓鲤鱼、草鱼、鲢鳙鱼等较大的鱼时,漂应调钝。调钝时还可以隐去小鱼、虾抢食的轻微反应。
四、人员的区别
(1)年轻人的动作反应敏捷,眼快手快。漂应调灵。
(2)老龄钓者,动作缓慢,视力不佳。漂应调钝。
漂的灵与钝的简便转换。
调漂都是漂坠相匹配,重力归零。钓灵时,调目等于钓目。钓钝时,可采用延长水线长度的方法,把漂调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着即成。当漂平躺在水面时(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鱼。
2020冬钓鲫鱼调漂之调灵调钝心得总结
冬天到了真不好上鱼,不说到处找钓位换饵料,光是调漂就出现不少问题。按理说冬天鱼的吃口不是很好应该把漂调灵些哇!如调5钓1,调4钓2,但收获依然聊聊无几,直到遇到一位钓鱼老手介绍用调2钓2,调2钓3才好一些。但细想一下,这不是调钝了吗?和调高钓低高灵敏不是有冲突吗?计较下咨询了一些钓鱼人,总结了一些经验,给大家分享下。
首先灵和钝不只是调目和钓目的问题。
从调漂来说,半水露的目数应加上饵看露几目,然后挂上同样大小的饵,将漂上移至露出比半水多一目再往下移一点露出半水同样的目数,这时子线是直的,鱼一吃就在漂上有反应,这就是灵。如果露出的目数多点,子线弯曲甚至坠子落底,这就是钝。
用不同的漂,灵和钝是不一样的。大漂浮力大,铅的配重大,惯性大,同样的调漂,其灵敏度比小漂钝。这就好比一脚可以把小石头踢飞脚不会痛,一脚不能把一架车踢飞,脚还会痛死。冬天鱼吃食不猛,应用小漂调灵才叫灵。鱼吃食猛的时候,用大漂调灵都可能不好,甚至还要调钝。要不然小鱼闹不好办。
往细一点说,浮漂露出目数越多,浮力就越大,出现送漂就比顿口多。
说到最灵,一位钓友觉得还是浮漂的浮力和铅坠的重量达到零界点,那么任何一个力度施给鱼钩上出现都会打破零的界点,这样才叫灵。而视目露出越多,浮力也就越大,那么从钩子上传上来的力气只要小于浮力的话,或者咬钩后抬头要走的鱼也会因为鱼上拉饵让漂失去坠的重量而出现上浮讯号。人家说二调二的说法是最灵的,冬天的话最好是能调二钓三钓四比较钝的钓法会更好一点。
假设自身所用浮漂本身的浮力很大的话,那么把视目调的露出水面越多很有可能小鱼吃钩的力度根本就超不出你浮漂的浮力,那么也就出现不了顿口,也就抓不到鱼吃钩的第一口。所谓调四钓二是你的饵要压视目一到两目来提高浮漂和铅坠的零界点,视目调到露出水面的越多,那么饵就要搓的越大,用饵的重量来提高浮漂向零界点靠近,但饵要是太大了也就会挡嘴,鱼吸不进去。
冬天鱼的活动范围小,动作迟缓开口很小,撞线动作很多就是不开口;反映到漂子上:如调4目钓2目,两钩在水底的状态是一钩悬空、一钩轻触底,鱼在吸饵时,在漂尾剩余浮力的阻止下,它微弱的口腔压力是很难将钓饵吸进嘴里的,一吸漂尾向上一拉,漂上就会出现很模糊的上下颤动的信号,很难有进嘴的明显动作。
如果改为调4目钓4目多一点,这时钩在水底的状态应该是一钩触底、子线弯曲,另一钩轻触底、甚至有点离底。在这种状态下鱼要吃下饵,它不需要克服剩余浮力,口腔的压力只需要将钩和饵吸进嘴就可以了,然后抬头游走;浮漂上就出现了下顿或顶漂的动作。要是吃上饵,鱼也需要克服大约一个钩重的剩余浮力,再把钩和饵吸进嘴。正常情况下,只要中单尾,基本上都是下钩中鱼,如果连续上钩中鱼的话那就是钓的有点钝了。
故而:
在冬钓时钓目应该稍高于调目,调的目数要比夏秋时低,一般硬尾漂以调3钓3目半、调4钓4目半为宜。
冬天钓鱼调漂,还要根据鱼情、水情、天气、杂鱼的多少等许多因素,先选漂,再调漂;若杂鱼少漂选小点,调平水钓一目、二目,如杂鱼多,漂选大点,但还要考虑诱鱼,使钩下沉相对缓慢,可调五钓五或钓六目。
钓鱼调漂如何正确地调灵钝
调漂是钓鱼的基本技能,每个钓鱼人都必须要懂得调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调漂里面又可以分为调灵和调钝,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钓鱼人在讨论到底是该调灵还是调钝,其实这是没有固定的,任何的调漂都是要根据具体的鱼情来进行调整,特别在一些水情比较复杂的地方更应该要灵活地运用,否则会直接影响到鱼的吃钩,从而最终影响上鱼率。
关于调漂的灵和钝,其实并没有纯粹的灵,也没有绝对的钝,另个灵中则也可分为调灵钓灵,调灵钓钝;钝中则也可分为调钝钓灵,调钝钓钝。
第一种调灵钓灵: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比如,调5钓1或调4钓1,浮漂的反应就会灵一些。
第二种调钝钓钝: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比如,调5钓5或调4钓4,就会使浮漂的反应变钝一些。
第三种调灵钓钝:增加调的目数,钓的目数。比如,调6钓4或调5钓3,就会产生上钩灵,下钩钝的现象。
第四种调钝钓灵:它与调灵钓钝正好相反,是通过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而实现的。比如,调3钓1,就会产生上钩灵,下钩钝的情况。
最后在具体垂钓的过程中,灵钝之间的转换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这里不一一例举,比如天气好,水质好,鱼儿大开胃口,挣着抢饵,浮漂的反应相当灵敏,鱼儿游动对鱼饵产生晃动,从而使浮漂出现假的漂像,打竿老是空军,此时就需要把浮漂调得迟钝一点;反之,天气闷热,气压较低,鱼口不好,浮漂的反应微小,就可以调得灵敏一些。总之要根据鱼情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台钓调漂的钓灵钝与正确调漂方法
我们在台钓调漂的时,要依照如气候、水的温度、水情和水中鱼的等情况来对其进行调整,去调整合适的钓灵与钓顿。还要注意正确的调漂方法,当我们发现浮漂老是调不准时,可以来看看这些方面是否做到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调漂的两个方面。
一、钓灵与钓钝
当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保持在4个目数以上,开始钓鱼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为2目以上,这时便是调灵敏、钓迟钝。当的的目数和前面的正好相反时,便是调迟钝、钓灵敏。
如果想调灵敏钓灵敏时,可使浮漂维持在水面上的4个目数以上,在施钓时使浮漂露出水面2个目数以下即可。反之如果想调迟钝钓迟钝时,可使浮漂维持在水面上的4个目数以下,在施钓时使浮漂露出水面2个目数以上即可。
二、正确的调漂方法
当浮漂出现上下有力地反复晃动,并且它们之间的间距比较短,当我们将鱼竿提出时,下面有鱼儿,这便表明我们此时的浮漂是处在一个正确的状态下。
但当浮漂出现上下没有力气地反复晃动,并且它们之间的间距比较长,当我们将鱼竿提出时,下面没有鱼,这便表明我们此时的浮漂的灵敏度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铅皮的重量来对其进行调整。对于灵敏度的调节要控制好度,否则只要有地点动静就会在浮漂上有所显示,而在我们有分辨不去来的情况下,便会使钓鱼的效果大大折扣。
希望这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愿大家每一次出去钓鱼,都可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浮漂调灵调钝,影响上鱼率
在钓鱼中,经常有一些钓友向高手发问:调漂灵好呢还是钝好我们知道,他们的本意是指如何才能更多、更快地上鱼!而与调灵调钝有着本质的区别。抛开上鱼率而言的,有鱼触饵即有标相为灵敏,反之为迟钝。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气候、水温、饵料、钓点、钓手的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靠标相的灵钝来钓鱼已经不可取了。
比如有时漂相频繁而屡屡空竿,灵敏的弊端就呈现无遗,若此时改钓迟钝(增大钓目),或有斩获。但也有时鱼口生猛,何不适时钓灵(减小钓目)以求多获至此,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你频繁调漂又是什么在使你为标讯苦恼对!鱼情才是决定如何调漂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调漂方法有很多种,如带饵调漂、空钩调漂、不带钩调漂等等。其间的利弊优劣先不去谈,我所说的灵与钝也与它们没有冲突。只是让大家去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和看待人、漂、鱼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说说浮漂,浮漂本身的灵敏度在它一经做成,就已经确定,一般情况下,其自身的语言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有经验的钓手,每更换一支漂子,都要重新调整铅坠,就算更换的是相同品牌、质地、型号的标子也一样。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即使是同等品牌和型号的浮漂之间,也依然会存在差异。
那我们对铅坠进行调整以改变调目,究竟又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改变漂、水、饵之间的平衡关系,使之在不同的调配方法下产生许多不同的平衡点,而这些平衡点就是我们上鱼的依据。只有打破这些平衡,漂子才有动作,我们才有起竿的时机。而打破平衡点的,恰恰就是贪嘴的鱼儿。
平时我们半水调漂,是为了找到浮漂平衡的基准点,只有看懂这个基准点的变化,才能准确地抓住鱼吃饵入口的瞬间机会。而由于调标方式和习惯的差别,反映在浮漂上的问题就是你可以在浮漂上找到多个基准点,这些基准点都能在鱼吃饵时产生标讯,并对应一个上鱼率。标讯与上鱼率几乎对应的平衡点,才是最佳的,也就是我所说的灵,而漂讯与上鱼率不能很好对应的平衡点便谓之钝。
首先,我们把鱼吃食的过程划分为四个过程:
一、鱼的试探,我称之为探口;
二、鱼的吞食,称之为吞口;
三、鱼吃食后转身或抬头,称之为走口;
四、鱼转身(抬头)后游开,称之为死口。
明确了这四口之后,我再继续拿调四目来说明,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半水基准,即调4目,那么对应鱼的吃口就会有4个平衡点。假设钓1目就是钓鱼的探口的平衡点;钓2目就是钓鱼的吞口的平衡点;钓3目就是钓鱼的走口的平衡点;钓4目或更多就是钓鱼的死口的平衡点。要强调一下,上面说的都是假设的前提。自然许多朋友会说:你这种分法中,钓1目最灵,依次渐钝。的确如此!可到底是钓灵上鱼多还是钓钝上鱼多钓几目最合适凭我多年的钓鱼经验来看:若钓1目,空竿率多于中鱼率;若钓2目,上鱼与跑鱼的比例各半;若钓3目,标动即中;若钓4目,口慢易跑鱼。
由此可见,选钓2、3目的朋友肯定居多。我举上面这个例子,虽有些牵强,但我的本意就是想说明:调灵不见得上鱼就多,调钝不见得上鱼就少。曾有人提出钓小顿口等观点,其大概意思就是放弃鱼的探口和吞口而抓鱼的走口和死口,这未免又有些武断。钓鱼应从探口抓起,随鱼情而变,逐渐找到最佳上鱼点。我所认为的灵就是指标相与上鱼率基本对应的那个平衡点,也就是上鱼最灵点标动即中鱼。而此时却不必考虑你钓的是灵是钝。
除此之外的其余平衡点,我认为那都是钝。随着鱼情、环境、温度、钓手的状态的改变,这个最灵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钓手需要在鱼的四口之间来回徘徊施钓,就是说不能凭借一种调钓法来打全程,而是要随时调整、变化,主抓讯口与上鱼率的最佳平衡点,不需过多地考虑调几钓几,是灵是钝。上鱼率高就行。
记得有一次在某塘钓鲫。上鱼率正高的时候,有钓者来问:你是调几钓几呀于是我空钩入水,显示标相2目,再拉饵入水后,标尾露出1目,接着告诉他是调2钓1。他随即问我:我是调5钓2,为何有口无鱼还经常跑鱼、锚鱼我笑着对他说:此塘,鱼口轻且滑,鱼吃食的力度小且慢。你调5目,剩余浮力太大,鱼吃起来费劲,而且钓目少,抓口早,太贼了!你可试试调5钓5目半,标动即提!不一会儿,他就在那里大呼过瘾。
后来收竿时,他跑过来问我为什么这样,我告诉他:调目小,标子的剩余浮力就小,鱼不用多大的力就能把食吃到嘴。钓目大,就是为了过滤鱼试饵时的小动作,主抓鱼的实口。而让你调5钓5目半,是在不改变你调目的前提下的应变,之所以钓目大于调目,是为了降低标子的剩余浮力,犹如调平水钓半目。道理都差不多!
由此也不难看出:鱼吃食的力度、状态也是一个制约钓获的因素。鱼小、口轻以及老滑鱼多可采用降低调目或增大钓目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抛开鱼本身来谈调标是不可取的。脱离实际来谈理论是很容易进入误区的。钓鱼靠的就是经验和审时度势,随鱼情而动,随机应变。
调四钓二如何实现调灵、调钝之间的转化
调四钓二是台钓中最基本的调漂方法,指的是空钩半水调四目,也就是说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钓的时候挂双饵,然后调整浮漂的位置,使其露出二目。那么,如何实现调四钓二呢?
移动漂至与钩的最小距离,保证漂尖到钩的距离不超过水深,然后开始调试。可以在铅皮座上多绕一些铅皮,使得铅皮的重量大于漂的浮力。将其抛入水中浮漂沉到水中不出来,可判断为铅皮已经沉底。然后提出来,一点点剪铅皮直到漂尾露出水面四目即可。这时漂的浮力与底下的太空豆、铅皮、连接环、双钩等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忽略鱼线的浮力,鱼钩可以悬浮于水中任何位置。
将钓饵挂双钩上以后抛到钓位,如果浮漂露出水面的不是二目,则需要反复调整位置直到露出二目;如果恰好是二目,需要上下小范围的拉动浮漂使其发生变化,然后退回最近一次显示二目的位置,实现钓二。
调四钓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气候和鱼情,有时候浮漂反应正常却钓不上鱼,鱼饵还不知不觉的被吃掉了,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过于灵敏了,要么是过于迟钝,都需要作钓者及时做出调整。过于灵敏时增加钓目,改为钓二目半或者三目、三目半,甚至可以钓四目。如果还钓不上鱼的话可以一点点的加铅片,减少目数直至上鱼。过于迟钝时减少钓目,改为钓一目或者一目半,甚至钓平水。也可以一点点的剪掉铅片,增加目数达到上鱼的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少越敏感,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同时需要作钓者根据所处的水域环境和鱼情,使用不同的方法垂钓,然后对浮漂进行调整。
调漂技巧:什么时候调灵什么时候钓钝?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钓友问什么时候调灵什么时候调钝,不管是一些刚刚接触钓鱼的新手,还是一些学习钓鱼有一段时间的钓友,都希望能够控制好浮漂的灵顿,以便更好地观察浮漂信号,来更多地上鱼。
我们首选先不考虑中鱼的几率来看,如果有鱼碰饵就有漂相时为灵,没有漂相则为钝。但是因为在实际钓鱼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只通过浮漂的灵钝来施钓是不行的,不如我们有时候多次看到浮漂有动静,但常常又是空竿。
调漂是需要根据当时的鱼情去调的,在调漂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比如浮漂的灵敏度,在出产时就已经定下了,资深钓友在钓鱼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去调换浮漂并通过减少铅坠的重量来调漂,这样去调漂其实是为了去调浮漂、饵料和水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当鱼咬钩,这个平衡关系会被打破产生浮相,从而使我们来把握最佳的提竿时机。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半水调漂的,这样可以找准浮漂平衡的基准点,当能够明白这个基准点的变化,就可以很好地了解鱼咬饵的信息,从把握提竿的最佳时机。
什么情况下适合钓灵或者钓钝:
说道这个有的钓友觉得在鱼吃口轻、天气不好或者水温低水等要钓灵,其实不是很正确。比如碰到鱼吃口轻时是不可能通过吸动钓饵来拖拽浮漂,使其产生浮相的,所以这时我们可以把浮漂调灵点,钓调钝些,这样让饵料接触水底,从而改变鱼吃饵时呈现的效果,通过鱼吃饵时用身体的运动让浮漂产生晃动,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好地捕捉鱼汛。
当钓大鱼时碰到有小鱼来捣乱,如果钓灵的话,会使上饵悬在水里,从而方便小鱼抢食吃,钩饵这时会来回晃动,浮漂的浮相也会比较杂乱、不真实。因此这时比较适合钓钝,当钓钝时,饵料会在水底部,小鱼这时就不太容易吸饵,但很便于大鱼镜饵料吸进嘴中,这时呈现的浮漂也比较真实。另外在钓大鲫鱼的时候,建议将浮漂调的钝一点,钓调的灵些,这样使上饵轻微地碰触水底,当大鲫鱼吃饵时,浮漂则会很有力的下沉,然后在下沉的过程中对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接着又向上升起,从而这样调可以提高我们的中鱼率。
还在争调灵调钝?用这1招找到适合你的灵钝
关于调漂是调灵好还是调钝好的问题,钓友们争论了许久了,而我们也针对此问题说过多次。那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还是那句话,没有正确答案,而争来争去的那些朋友们,只能说你们对钓鱼的认识还不够深呐!在不同的地点钓鱼,怎么会有永远的灵比钝好或钝比灵好呢?这完全是要看此天地地、此水刺鱼来的,如何看?本期教给你。
一、如何让鱼饵更能入口?
不管灵与钝,只要能快速、无碍地把鱼饵送到鱼的嘴中,那就是好的调漂,对不?因此,这一点也就成了当前你要调灵还是调钝的标准之一。把方便永远留给鱼,把麻烦永远留给人,这是钓鱼人常说的话。如果你的子线在水下比较松弛,那么鱼吃饵需要的吸力很小,饵料就容易入口,要让子线松弛,那么就需要调得钝,不过这又会使鱼线传导漂相慢一些,所以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二、用这个方法测试一下。
说了这么多,看来调太钝了不太好,那又能往灵方向调多少才合适?咱能做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试!咱先把双钩都挂上饵,然后把双钩都抛入水,接着从调灵开始,紧密观察,看漂相的动作,如能上鱼看上鱼的几率,看鱼口是否犹豫,如果鱼口不怎么好就上推浮漂,再看从灵到钝的过程中看漂相、看鱼口。
三、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以小渔我的经验来看,真的没有。而我推崇这个方法的原因有3个,1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靠真真切切的实践比任何理论来得都透彻。2是这种方法确实简单,只需像往常一样把前期工作做完,然后逐渐推推漂就行了。3是此方法更像是一个与鱼斗争的过程,也更像是一个为鱼服务的过程,充满了钓鱼的乐趣呀!至此,我也就明确告诉大家调灵好还是调钝好了,它没有答案,只有你那时那刻给出的最好判断。
调漂不知何时调灵何时调钝?
调漂的灵钝是这样变换的,钓鱼新手没几个懂的,赶紧看看学几招吧。
钓鱼人学习调漂的一个重点,就是知道何时选择得调灵、何时选择得调钝,这对于钓鱼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搞错了灵钝,鱼吃完饵后想上钩也不容易了。本期呀,我们就来说说在野钓的时候,啥时候用调灵啥时候用调钝,学会了这个,才能算是会了调漂。
一、用调灵的情况。如果咱们钓的是小型鱼,鲫鱼、白条、罗非等,就完全可以用调灵的方式。因为线组灵了,传达给浮漂的动作就多,小型鱼吸食时把饵吸入口中后就会马上触动浮漂产生漂相。要是调得钝了,会遇到鱼饵被吃完了,还不见浮漂有动静,所以我们要调灵。
二、用调钝的情况。钓小型鱼要调灵,那么钓大型鱼当然就要用调钝了,鲤鱼草鱼青鱼大鲢子都需要用钝钓法。这样做有2个好处,1是能防止小型鱼的干扰,即使小鱼吃了饵,漂相也不明显,只有大鱼吃饵时才能给出好漂相。2是调钝的线组不紧绷,对于很警惕的大鱼来说,更能降低它们的警觉。
三、调灵钝的特殊情况。是不是但凡钓小鱼就用调灵?是不是只要钓大鱼就得调钝?不是的。如果我们的水域中小杂鱼过多,浮漂几乎一直在动,就需要变灵为钝,把杂乱的漂相过滤掉,当然也不能突然就调得很钝,要在不影响上鱼出现漂相的情况下慢慢去变钝。
深秋时节鱼口变轻,调漂要钓钝不钓灵?这是为啥
深秋初冬时节浮漂的选择问题,总结下来其实就两点,一是能抛的出去的情况下吃铅越小越好,漂尾要么选择软尾,要么选择能看清楚的情况下越细越好,这样选择浮漂都有放大鱼口的效果,起码漂相会比较清晰。再来说说调漂,有钓友说随着水温的降低鱼口开始变轻,是不是调漂的时候应该钓的灵一些呢?答案是否定的,钓灵虽然漂相明显,但是中鱼率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而频繁的提竿不中鱼,对原本聚鱼缓慢的冬季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鱼口轻更要钓钝,为何如此呢?
一、何为灵?何为钝灵和钝是相对的,在实际垂钓中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般来说已经调整好的浮漂,增加钓目会变钝,减少钓目会变灵。从表面来看是钓目的增加或者减少,改变了灵钝的状态,实际上是线组触底的多少,改变了线组对浮漂的拉力。已经调整好的浮漂,浮漂受到的拉力变大钓目就会减少,受到的拉力减少钓目就会增加;线组被水底承受的支撑力多,对浮漂的拉力就减少,反之就增加。看似很绕,其实结果就是一点:子线绷直的时候线组对浮漂的拉力大,子线松弛的时候线组对浮漂的拉力小。所以是灵还是钝,往往看的不是钓目的多少,而是看子线是绷直还是松弛,也就是说钓目的变化只是表象而已。这样我们就能说清楚灵顿的关系了,关于灵顿也不能光从钓目的高低上去说。
再举例来说,两幅完全相同的线组,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钓2目一个钓3目,区别大吗?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有区别,钓3目被鱼拉动可能多一点点力度,但是这个仅仅是物理学的概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以就算钓目相同,双饵状态不同,灵顿差别是很大的;就算钓目不同,双饵状态相同,灵顿的差距几乎没有。所以不要再纠结,钓目高低跟灵顿的关系了,我们不看这个。比如都是钓2目,灵顿差距一看便知。
二、为啥要钓钝鱼口轻为啥要钓钝?很多钓友会想不通,认为鱼口轻,进食动作轻,灵点浮漂才反应灵敏呀,所以子线绷直的情况更适合。但是这种情况只是考虑的漂相的问题,把最核心的问题没考虑到。鱼口轻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漂相是否明显,而是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更容易被鱼吃进去。我们都知道,鲫鱼的进食动作是吸,鲫鱼看到水底的时候会长大嘴巴,口腔形成负压,把饵料吸进去。鱼口轻的时候开口幅度变小,张嘴动作也变轻,可以试想一下,是鱼饵被子线拉着,还是不拉着更容易被鲫鱼吸进口中呢?明显是饵料不被子线拉着更容易被鲫鱼吸进去。
所以为何钓钝就是这个原理,注意调漂看的不是漂相是否明显,而是把饵料更容易被鱼吃掉放在第一位,这个强调过很多次,希望各位钓友在调漂中要注意到。让子线对鱼饵拉力小,甚至没拉力,有哪些调漂方法呢?下一篇会介绍下秋冬季节钓鲫鱼,比较简单快速的几种调漂方法。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调漂要怎么调?调灵VS调钝》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调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