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线组。

立春之后,天气渐渐回暖,气温也随着天气的变化,慢慢升高,但是大体来说还是寒冷居多,水温的变化不大,大部分鱼儿还是没有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只有鲫鱼、鲤鱼等活跃度较高,因此想要中鱼还是需要一定的钓技的。这里为广大钓友们总结了一些适合春季钓鱼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线组搭配要灵敏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在慢慢的来临,但是鱼儿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吃口还是很轻、活跃度不高,吸饵动作不明显,为了避免错过中鱼的信号,线组的搭配还是要灵敏一些。如果钓野生鲫鱼,通常用线为0.6号的主线搭配0.4号的子线,如果是软调竿施钓,主线和子线的选择可以更小一点。

钓钩方面,通常是选择小钩加细线钓鲫鱼,野钓的话可以选择袖钩,一般多用2~4号的金袖,在作钓的时候,即使鱼钩稍微大了一点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甚至还会因为钩大而吃得较死。

浮漂通常选择细身细尾漂,长尾可以增加稳定性,细身细尾是为了保持灵敏度。小漂浮力小,更容易被鱼吸入钩饵而出信号,在流水情况下,通常用枣核型长脚长尾小漂。

二、钓饵要用浓香型

冬季到早春这段时间,垂钓鲫鱼钓饵选择活的红虫、蚯蚓最佳,商品饵容易受天气、水情的影响,效果不是太好。在陌生的水域,应先使用浓香型的拉饵打频率诱钓。作钓时开饵,状态要粘一点,时时观察鱼情,要适当调整搓饵钓或者拉饵钓,作钓时为了方便钩饵入口,饵球要做小点,而打窝时,饵球可以适当做大。

作钓时如果能够感觉到有鱼进窝,但就是没有鱼吃饵,其原因可能是饵料不对口,或者饵料状态不适合,如果有跑鱼的现象发生,那一定是饵料的状态存在问题,在作钓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改变策略。

这个时期作钓不能等着鱼儿来找饵,钓友们要动起来找鱼,因此钓位钓深很重要,不要死等,可以提竿稍微逗弄,吸引鱼就饵,或者根据鱼情变化适当调整深水,钓点。

三、窝味应当味重量少

虽然天气在慢慢的回暖,但是还是不稳定,忽冷忽热,鱼儿时而活跃时而不活跃,吃口也有限。水温不高导致气味的扩散也慢,因此窝料要选择味道重的窝料,比如加入米酒、麝香的窝料等。鱼儿的吃口轻,食欲弱,窝料的量要少,尽量控制其他季节的三分之一即可,在垂钓的时候,要根据鱼情适当补窝,频率快慢续窝量多少都要根据鱼情进行调整。

四、调钓宜钝

在作钓时为了方便发现鱼咬钩的信号,我们选择的线组是轻便灵巧型,到了调钓的时候,我们需要钓钝,这是因为冬季鱼口动作轻微,吸力弱,如果钓灵,子线绷直的情况下,浮力会对鱼吸饵产生一定的阻力,这样就很容易丢失信号。

尤其是出现有吃口但是没有中鱼的情况,这时更应该钓钝,让子线在水中处于弯曲的状态,方便鱼吸食钩饵。使用灵敏的小漂,吃饵的动作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如何从材质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下)


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如何从材质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上)》,从浮漂的构成和构造及各自的特点优势给大家介绍了一些,那么本篇作为下篇,给大家介绍一下浮漂通常会用的几种材质,以及这些不同材质对于浮漂的影响,我们怎么根据浮漂的材质和尺寸来分辨优劣,还有怎样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用的浮漂。

一、材质

1、巴尔杉

巴尔杉其实是一种轻木,它比重高于芦苇,而又低于孔雀羽,所以他的特点就是中庸。要灵敏度有一点,但是不突出,要稳定性也有一点,也不突出,所以,我们认为它是试水、新钓友的第一选择。

2、孔雀羽

它也分去壳和不去壳,去壳的贵很多。孔雀羽其比重较大,所以在同等吃铅量的情况下,体积都较大。但由于其材质的关系,要吃铅大只能加长漂身。而长漂身的好处就是稳定。所以,孔雀羽的浮漂的特点就是舍弃部分灵敏度,追求稳定。其实孔雀羽浮漂用的人也很少,主要是现在野钓的环境很少,基本都是坑里钓鱼,鱼都是滑口、轻口,并且风浪、水流都不大,都去追求灵敏度了。

3、芦苇

芦苇漂还分为去壳和不去壳。去壳的比重比不去壳的还低很多。芦苇漂的特点是自身比较很轻,所以相同吃铅量的情况下,芦苇漂一般体积都较小,所以比较灵敏。但是这里强烈建议才开始钓鱼的新钓友不要使用芦苇漂,由于其过于灵敏,导致鱼进窝后摆尾、转身、吸水呼吸引起水流很小的变化都可能出现漂相,并且鱼试探饵料也会出现较大的漂相,不容易区分真口假口,容易空杆。

4、纳米

我们试过很多纳米浮漂了,它其实是替代芦苇漂的一种方向,它的自身比重也很轻,所以很多时候特点和芦苇漂很相近。但是它是用人工合成材料制作的(请自觉抛弃纳米的概念,只是噱头。可以理解为泡沫吧),所以工艺、材料等等影响很大,买到良心货可以当芦苇漂用,买到不好的就要走水、调目也会一直变化,所以建议大家买之前好好想想,愿不愿意上当吧。

二、形状

现在的漂身基本都做成枣核型的,这里也只说枣核型的浮漂。

1、稳定性

漂身越长,表面积就越大,水的阻力也就较大,稳定性就越好(想想稳定的孔雀羽),反之稳定性就差。而浮漂的抗走水性能方面,漂身越短,表面积就越小,受水冲击的力就越小,抗走水性能就越好。

2、灵敏度

漂身材质的自身比重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形状的影响了,说白了,就是漂身越细,由于拖动它受水的阻力就较小,相对就比较灵,并且下沉到位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由于启动的力不是很大,所以顿感相对不明显!反之漂身越粗,拖动它受水的阻力就较大,相对就比较顿!下沉速度就较慢(想一下行程漂的漂身的形状),但是由于启动的力要求较大,所以顿感相对明显!

3、外形

漂肩的位置(漂肩可以理解为漂身上最粗的位置),漂肩的位置越靠上,越容易下顿,但是顶漂、回漂会很慢!漂肩的位置越靠下,越不容易下顿,但顶漂、回漂会变快,其实和漂身粗细的影响有相近的地方。反正就是漂肩上下两个部分,哪个部分更接近流线型漂就更容易往哪边走!

三、总结

总体来说一下吧,漂的灵敏度主要的考虑的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1、漂整体比重越低,越灵敏(别忘了还有考虑漂脚漂尾哦)。

2、漂整体越细,越灵敏(漂脚、漂身、漂尾都是)。

3、漂身越长,越稳定。

4、漂身越短,越抗走水。

5、漂重心越靠下,漂越灵敏,也越稳定。

6、漂脚越长,越稳定,但是翻身较慢。

最后说一下一般高手们选择用什么漂的方式吧,其实多数钓友用漂并不是很挑,毕竟漂的类型和调钓对于灵顿的影响各占50%。毕竟灵漂调顿没多大意思,所以该灵的时候灵,该顿的时候顿还是有必要的,没必要一定追求特别灵。并且有时候台钓也不能局限于立漂。用小一点的阿波浮漂钓浮,用来规避小杂鱼的影响,还是有奇效的。所以漂的选择没那么严,只要知道怎么是灵、怎么是顿,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就行。

如何从材质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上)


钓鱼人都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我们垂钓就是要靠浮漂来传达信号,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下一个动作。而如何选择浮漂也是很多钓鱼人都在讨论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浮漂的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在。选漂之前我们先要对浮漂有所了解,一般来说,浮漂的构造可以分为漂脚、漂身、漂尾三个部分,一点细节的不同就会对整个浮漂的作用产生影响。

1、漂脚

漂脚一般钓友关注的不是很多,关键是他能影响的范围有限,主要是翻身速度。漂脚现在市面上主要是竹脚、碳脚,有些特殊浮漂是钢脚,碳脚漂一般做的比较细,这样相对来说灵敏度会高一点。而竹脚漂由于材质的原因,一般会做稍微粗一点,灵敏度会降低一点。钢脚漂是比较新的材料,但是可塑型很好,可以通过不同的制作方式兼容碳脚和竹脚的优势。

其实漂脚可以影响浮漂的灵敏度,但是个人观点影响有限,影响他灵敏度的因数仅仅是粗细问题,而漂脚最大的影响是翻身速度和稳定性,总体来说,就是漂脚越长,翻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其次就是漂脚比重越大,翻身越快,反之越慢。稳定性方面,漂脚越长,漂座一般离水面就越长,所以稳定性就越好,反之稳定性就较差。

2、漂身

说漂身之前,先说一个个人的观点,漂身影响漂的灵敏度的不是材质,核心影响是同体积下的自重,或者是同吃铅量下的体积,白话就是看比重,从而影响漂的灵敏度!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外形。

漂身的材质我们用过的主要有芦苇、巴尔杉、纳米、孔雀羽(用的很少)这四种,外形上来说现在的现在的浮漂基本都是枣核型,主要是区分粗细和长短。

3、漂尾

漂尾相对漂脚钓友们一般关注就多一点,从材质上来说玻璃纤维的一般使用的最多。外形上来说粗尾、细尾,硬尾、软尾,实心、空心这么几种,但是一般来说材质能影响的范围有限,只是影响漂的整体重量,从而影响灵敏度,这里后面最后统一说漂的整体重量对灵敏度的影响。漂尾影响浮漂灵敏度的关键其实是外形,影响主要来源于体积、比重,漂尾体积越大,浮漂越顿(这点粗尾、细尾最能体现)。总体来说,漂尾越粗,浮漂越顿,反之越灵。 

冬钓鲫鱼如何搭配线组?


众所周知冬钓鲫鱼除了钓位、窝料饵料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渔具的搭配,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冬钓鲫鱼的线组如何来搭配。

1.主线,主线过大了会影响信号的传递,过小了会影响上鱼,容易切线,所以我们要跟据水下鱼情而定,如果是黑坑的话,鱼的体重基本都是200-500克的,可选用1.0-1.2主线,如果是野钓,野外鲫鱼个头大多都不算大,多半是200克以下的,可以选用0.8主线。

2.子线,同样的道理,黑坑选用0.8主线,野钓可选用0.6子线,单边长度在20公分左右即可。

3.钩子,因为鲫鱼嘴比较小,大的钩子不易吃进嘴里,而且太重不易吸饵,所以要选用小钩,且钩身较轻的,比如银袖4-5号,无倒刺钩即便于解鱼还不伤鱼。

4.浮漂,浮漂的选择也非常讲宄,大了太钝,影响信号,所以建议选择小型一号枣核型小浮漂,浮漂长脚长尾,翻身快,下沉缓慢,稳定性好,动作明显,抗风性好,且信号传递快,灵敏度高,钓灵钓钝信号都较明显,就算是半水截口也能反影出信号来,所以不少钓鲫鱼爱好者都会选择此种浮漂。

不同的水情鱼情以及季节我们作钓的方式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希望这次的分享能对大家有用,祝大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也能收获满满! 

初春季节钓鲫鱼的线组搭配和调漂技巧


初春季节虽然气温有所上升,但是水温依然比较低,鱼儿活动性弱,吃饵慢,动作小。春季是钓鲫鱼的好季节,但是初春季节垂钓鲫鱼对线组配置和浮漂调钓 的精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钓组的选用、调整其实应该一直有个很明晰的流程,疏理清哪些是调整费时麻烦的,哪些是调整方便快速的,把费时麻烦的尽量先固定下 来,尽量不去调整它,以免作钓时手忙脚乱、耽误时间,调整先从方便快速的方面入手。下面我就按由难到易的顺序捋一遍。

一、饵料

初春季节配制饵料,鱼饵的味型要腥、香、,这时鱼口小,饵团要比夏天相应更小,选用的饵品,成分就应该更细小些,应该用些状态饵,把比重调得更轻些,因为等 鱼时间相对更长,还经常需要逗鱼,所以应该打粘些。但当我们凭着经验调配好一款拉饵或搓饵,再要调整就麻烦,再重新开饵费时间不说,还造成浪费,这就成了 我们第一个最少去改变的东西,钓前就应该更认真准备好。当然如果有红虫,垂钓的效果会更好,有些野生的水域鲫鱼也非常喜欢吃蚯蚓,这个要根据当地的鱼情随 时作出变化。

二、线组粗细

理论上,鱼线越细,线组越灵敏轻巧,水阻越小,钓鱼效果越好, 宁细勿粗大家都懂得,但能用到多细总会受限于多个因素,鱼个头、拉力的大小,水草、障碍物、挂底等可能对线的损伤,鱼个头的大小不一,拉力需要有一定 富裕,所以需要根据我们经常作钓的场所提前作准备。有人可能准备0.8+0.4,有人可能准备0.6+0.3,有更细点的,也有更粗点的,具体要根据个人 作钓环境、操作水平、可能断线丢漂的心理接受能力、愿意更换主线的频率等因素而定。竞技比赛会准备得很细,但野钓则大可不必,主线有粗细各一种就够(比如 0.8、1.0),一旦选用就尽量少换。子线也粗细两种就行(比如0.3、0.6),配上2、3、4号袖大小不同钩,可能有4、5种组合。

三、浮漂

初 春为了灵敏度,浮漂当然选小点的,漂尾选细点的,但它也是受限制的。短竿近钓,顺风或顶风影响小,观漂距离近,可以漂小尾细,若是使用长竿,如果抛竿困 难,也不得不使用大点的漂,漂尾也不能不粗些,要不看不清楚,这可能会灵敏度不足,下面会陆续谈到一些对灵敏度的补救方法。另外,深水作钓,如果鱼来得很 慢,用小漂还可以,如果上鱼速度并不很慢,小漂会牺牲太多的作钓效率,是很不合算的。漂型上,想有利于诱鱼、想接口多,就用枣核型漂,想踏实底钓、减少小 杂鱼干扰,就用长身型漂,野钓用得更多的是长身型漂,诱鱼可以通过做窝、逗鱼、上推铅皮座来解决。作钓之前直接选准一支合适的漂是钓技的一大基本功,中途 换用就要重新调漂,费不少时间的。

五、子线长短

这是个分歧最大的问题,有的人说初春要用长子线,三、四十厘米长,有的人说要用短子线,十几、二十厘米长,让初学者无所适从,连有一定经验的钓友都给搞糊涂。其实是没有弄清各自适用的场合,分辨清楚了就不会产生分歧。

竞 技比赛,竿短,漂尾细,为了追求极限,线会尽量用到最细,观漂距离近,水又比较浅,风浪影响比野外水域小,这都对提高浮漂灵敏度、对观漂有好处,即使小半 目的顿口也是能分辨出来的,灵敏度就不是主要问题,而鱼又喜欢变层,喜欢中途接食,杂鱼很少,这就符合了使用长子线的特点,说应该使用长子线的其实是在谈 竞技。长子线的优点就在于下摆时间长,有利于饵料自然下落,增加诱鱼性,便于鱼接口,第二优点是拉力更强点,缺点是灵敏度更低。类似地,野钓中的小池塘、 小河道,风平浪静天气,小杂鱼少,就可以用长子线。但长竿远钓,深水钓,风浪大时,灵敏度就成了主要矛盾,就得采用短子线,这就是正好不同的特点。但深水 区时常遇大点的鱼时,有时需要用到长子线时,可以在下钩上方5、6厘米处先加上个小咬钩,再正常调钓,哪怕重量只有2、3目,也容易快速被鱼牵动,浮标就 会有反应,灵敏度是大为提高。

买的海钓用的小咬铅,光滑不容易相互缠绕

我 的子线长度,0.3号线38厘米(自制子线尺固定的长度),拴好后的子线长是15厘米。我觉得子线长度在15~20厘米对野钓是比较好的,夏天容易抗住小 杂鱼的截食,初春灵敏度比较好用,线已经够细够软,不存在挡口、吸食不便的问题,需要增加诱鱼也好办,上推铅坠1尺、半尺就行,挺灵活的。

六、浮漂调钓

初 春因为饵小饵轻,浮漂的调钓就一定是围绕着调几钓几(比如调3钓3)不灵不钝进行的,灵钝变化基本在调目的上下各2目内范围。过灵,因鱼进食慢,还没完全 吸进嘴,浮漂就出了信号,扬竿就空竿或挂不牢,过钝则信号出不来。有信号不中鱼,就灵了点,应该往钝走,信号出不来,或信号小难观察,就钝了点,应该往灵 走。这中间的变化是很灵活的,一定不要僵化自己的思维:水深就钓灵点,水浅就钓钝点;子线长就钓灵点,子线短就钓钝点;天气暖就钓钝点,天气冷就钓灵点; 早上鱼不活跃就钓灵点,中午鱼活跃就钓钝点,一切通过当时的浮漂信号和命中率情况来判断是灵是钝,及时做相应的变化,或采取相应信号的择口来掌握扬竿时 机。

若是钓大鲫鱼,因饵稍大稍重些,则调目应增加约2~3目,调目与钓目的差也要相应增加2~3目,以承担饵料重量。

通过上面的疏理可以看出,初春垂钓鲫鱼钓组运用是不难的,关键是弄懂其中的原理,分析客观环境中哪些因素相互配合、哪些因素相互制约,对我们的钓组选择产生影响,调整方法正好是从下往上考虑。

钓混养鱼如何选择和搭配线组


其实如果以各种垂钓的状况来看,垂钓混养塘是最考验线组韧性等质量问题的垂钓方式。混养塘经常会出现连竿,促使线组在短时间受力形成大规模量的累积;鱼儿体型大小差距巨大,既要照顾半斤左右的鲫鱼,又要考虑2、3斤左右的鲤鱼,同时还要尽可能兼顾7、8斤草鱼,所以线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垂钓效果。

一、混养塘线组的受力探讨

1、线组受力的几个节点

按照本身鱼线的品质而言,同一品牌的线组其子线和主线是经过厂家严格测试的,并形成了子线与主线耐受力的比例关系。但手竿垂钓时,我们在主线要打两个结。一个是竿稍位置,一个是连接子线的八字环位置。这两个位置打结在没有施钓以前已经对线组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实际垂钓中断线拔钩的现象是,八字环位置的主线不易拉断,一般是竿稍位置容易切线,还有一个位置就是漂座的附近容易拉断。竿稍位置受力大且鱼线本身打结后降低其韧性可以理解,但漂座位置是什么原因呢?

仔细一想就明白,漂座位置拉动太空豆,通过摩擦对主线造成伤害较大的位置。由此可见,混养塘鱼线质量需要从价格方面来考虑,衡量得失后,如果价格较贵的鱼线且为同一品牌,其质量在垂钓过程中更加可靠。

2、改掉一些绑线的弊端

一些钓友在绑线后,经常会用牙齿咬紧线头进行拉拽,力求所绑的鱼线打结处更加结实。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当我们绑好了鱼线,在鱼儿进行挣扎的过程中,这一绑紧的小细节会自然实现。而我们过早的进行拉拽,主线受伤就提前了。

一些钓友在使用太空豆的时候,为了不让漂座移动过多,会选择小号的太空豆,这种做法也不正确,增大摩擦的后果是容易断线。

二、选择和搭配线组

如前所述,混养塘垂钓最考验鱼线的耐受力。但考虑同时兼顾鲫鱼和鲤鱼等主要对象鱼的吃口等多种情况,选择和搭配线组采取如下策略:

1、同时垂钓鲤鱼和鲫鱼

面对同时垂钓鲤鱼和鲫鱼的状况,首先考虑同一品牌鱼线。其次考虑子线长度和钩距。鲤鱼吃口比较狠,此时我们将钩距调整在1.5倍到2.5倍的钩长行程钩距是合理的。尤其是半斤左右的鲫鱼,在钩距1.5倍钩身长度时,如果咬底钩,我们漂相反应就是半目甚至一线的顿口漂相。而鲤鱼的话基本是拉黑或者是一目以上的顿口漂相。此时的子线长度最好设定在20到25公分左右,其优势是即使鲫鱼对线组造成轻微的扰动,我们的漂相也能做出相应反应。

如果是鲫鱼不多,以鲤鱼为主,此时我们将钩距设定为2.5倍,更加适合垂钓对象鱼种。因为垂钓鲤鱼如果钩距过小会造成鲤鱼的吃口不畅,甚至引起其警觉性。

由以上可见,针对对象鱼种,在混养塘需要设定的鱼线必须实现同一品牌下,价格较高的鱼线。

2、混养塘猾鱼的线组针对性

混养塘垂钓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的猾鱼。这种鱼儿的最大特点是,一条猾鱼进窝会撵走其它进食的鱼儿,漂相有黑口、顿口等,但就是钓不到鱼儿。分析其原因,我们只能选择一味的降低鱼儿的警惕性。小编有一次一上午见到20多个黑口漂相就是提不出鱼儿。最后降低子线号数后,将鱼儿提出。所以,针对混养塘猾鱼,增强子线的适口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也有一些老钓友从灵顿的角度解决问题。就是将鱼漂上拉,钓最顿,一直到猾鱼完全没有警惕性后咬死钩。这种方法的劣势是会过滤很多鱼儿的正口,对于鲫鱼垂钓更是难上加难。

总结

线组选择在防止受伤等多种问题上,线组内伤是造成切线的主要原因。厂家带来的内伤问题无法解决,但钓友们在绑线等一系列问题上多家注意,可以增强线组的适应性。还有就是价格,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钓鱼用品的一般性规律。

2020冬钓鲫鱼如何搭配线组?


众所周知冬钓鲫鱼除了钓位、窝料饵料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渔具的搭配,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冬钓鲫鱼的线组如何来搭配。

1.主线,主线过大了会影响信号的传递,过小了会影响上鱼,容易切线,所以我们要跟据水下鱼情而定,如果是黑坑的话,鱼的体重基本都是200-500克的,可选用1.0-1.2主线,如果是野钓,野外鲫鱼个头大多都不算大,多半是200克以下的,可以选用0.8主线。

2.子线,同样的道理,黑坑选用0.8主线,野钓可选用0.6子线,单边长度在20公分左右即可。

3.钩子,因为鲫鱼嘴比较小,大的钩子不易吃进嘴里,而且太重不易吸饵,所以要选用小钩,且钩身较轻的,比如银袖4-5号,无倒刺钩即便于解鱼还不伤鱼。

4.浮漂,浮漂的选择也非常讲宄,大了太钝,影响信号,所以建议选择小型一号枣核型小浮漂,浮漂长脚长尾,翻身快,下沉缓慢,稳定性好,动作明显,抗风性好,且信号传递快,灵敏度高,钓灵钓钝信号都较明显,就算是半水截口也能反影出信号来,所以不少钓鲫鱼爱好者都会选择此种浮漂。

不同的水情鱼情以及季节我们作钓的方式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希望这次的分享能对大家有用,祝大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也能收获满满! 

从浮漂、鱼线、鱼钩全面分析台钓钓组的灵敏度


钓鱼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现在台钓法早已普及,因为台钓法有不可阻挡的优势,其灵敏度较高,读漂容易,操作十分稳定,且一般情况下钓效较好。台钓普及后,许多钓友逐渐掌握了台钓的调漂技法,调灵或调钝都能轻松自如地运用。今天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对台钓灵敏度的认识。

一、钓钩、钓饵与鱼线都对灵敏度有影响

浮漂时不时地传出讯号,但总是提竿无鱼。当取下钩子,换上一只同样的新钩后,就立即能上鱼了。原因是旧钩已经磨损了,较钝了,换上的新钩使灵敏度得到提高。

如若换上一只同样的新钩,仍是提竿无鱼,可试试换一只号数小一点的钩,一般又会重新上鱼,原因是旧钩型号偏大。

对象鱼是小鱼,但是钩上挂的面饵却较大,扬竿一般无鱼。换上小一点的饵料后,明显就能提高钓效,因为小饵使灵敏度变高。钓线的粗细,也是一样的道理。

二、浮漂对灵敏度的影响

浮漂种类繁多,浮漂的个体有大有小,其线条与外观各不相同,稳定性能也不尽相同,再就是不同粗细的漂尾,都对灵敏度有直接的影响。浮漂的大小不同,灵敏度不同,一般较大的浮漂比小的浮漂灵敏度低。

浮漂的稳定性与漂尾的粗细对灵敏度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是浮漂的稳定性对灵敏度的影响,如果浮漂的稳定性好,即使受到外力的干扰,也会在短暂的失衡后,快速地恢复到平衡状态。如果浮漂的稳定性能差,外力的作用下,浮漂的动作就显得特别地大,重新回到平衡状态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钓者在其恢复期间,就不能正常地读漂识鱼讯,容易错过咬钩的讯号。

我们使用浮漂时,要选稳定性能稍好的浮漂,但不要过于追求其稳定性,因为稳定性太好,鱼儿咬钩的讯号就会变得极其微弱。

二是漂尾的粗细对灵敏度的影响。如果漂尾较细,那么浮漂所受的浮力就较小,钩上挂饵之后,在浮漂上反应出来的目数要多一些,鱼儿就饵时,如果上送浮漂,浮漂上浮的目数也就多一点。

细尾漂的确要灵敏一些,但不要太细,因为浮漂的上浮与下顿没有必要显示出太大的动作,漂尾太细,隔得远的话,也看得不是太清楚,不利于盯漂。漂尾较细细,使下面的钩饵悬浮在水中,鱼儿就饵容易,有较高的灵敏度。漂尾粗,灵敏度就低一些。

除了钓钩、钓饵与鱼线对灵敏度有影响之外,钩饵在水中的状态也有影响,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越少,就越灵敏。

三、对灵与钝的认识

调漂对灵敏度也是直接影响的,调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钓组对鱼吸食钩饵的动作反映出灵钝合适的状态。那么,想调出最灵敏的状态,可采用长脑线的悬坠钓法,就是让双钩悬浮。双钩悬浮时,钓饵的重量全部承托在浮漂上,只要钩线稍有外力施加,浮漂就会立即反应出来,因为钩饵与浮漂之间平衡的力很容易被打破。

钩饵躺底或触底时,其灵敏度就是较低的了,因为鱼儿在底部吸食钩饵的力度不会全部传递到鱼线上,所以浮漂反应就比较微弱,就属于较钝了。

判断钓组的灵敏度可观看漂尾露出的目数,一般露出的目数多就较钝,露出的目数少则较灵。因为露出的目数多,拉动浮漂下沉需要克服的浮力就大,因而较钝。再则钓者读漂时的感觉也会很形象,露出的目数多,浮漂下沉几目区别好像不大;而露出的目数少,钓者观漂时就感觉浮漂全部没入水下了,感觉就显得较灵。此时,钓者一定会提竿。

本人觉得,假如钩饵的拉力使浮漂下降一目,台钓时调二目半而钓半目是比较灵敏的;调四目而钓八目就是很钝的了。严冬与酷暑时节,鲫鱼口轻,有时钓饵被咬了而浮漂却好像没有反应,这是因为钓组较钝,我们可以下拉浮漂,钓一目半直至半目。而春季鱼儿比较活跃,有时鱼儿只是在钩饵旁经过,浮漂就会晃动不已,这是因为钓组较灵,我们可以上拉浮漂,钓三目直至六目。要钓得钝一些,还可使用附钩能力强的钓饵挂钩,比如蚯蚓等荤饵,在刮风的天气更要这么做。

从天气和钓点及饵料等方面分析春季钓鱼技巧


春季迈着步伐正一天天离去,夏季也快要到来,春钓的黄金期会随着夏季的到来逐渐淡薄,所以很多钓友紧抓着垂钓的黄金期全天守钓,但是想要有好的收获仅仅靠着黄金期是不行的,还要掌握相关的垂钓技巧,这里就从多方面来分析下春钓的经验和技巧。

第一、春钓天气

1、春季分为早春仲春和暮春,一般春钓尽量避开寒流、大风以及降温等阴冷天气出钓,最好选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垂钓,如果是在早春时期垂钓,要选择温度稳定的时期,不要在降温期天气出钓。

2、到了暮春之后,太阳就比较强烈,已经接近夏季的高温,但是气温并不稳定,并且雨水量逐渐增多,经常会有风雨天气来临,这个时候出钓和早春相反,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的时候垂钓,温度高的话,鱼儿会在深水潜伏,基本不会有好的吃口,而在早晚以及风雨天气鱼口会比较好。

第二、春钓钓位

1、早春时候的温度和冬季没什么差别,垂钓的钓点选择和冬季差别不大,需要在背风向阳水温相对较高的地方下钩,早晚间需要钓深,在阳光好的中午可以适当钓浅,尽量不要在风口处或者是下风口风浪大的地方下钩或者是水流速度快水温低的地方垂钓。

2、暮春时节基本全天都可以垂钓,并且钓点选择的余地也多了不少,但是在风力超过五级以上的天气不适合垂钓,如果在四级以下可以钓风浪稍大处,效果会比较好。

第三、钓具装备选择

1、钓竿,早春时期鱼儿基本在远处深水处活动,阳光好时会在浅水处互动,如果在沟河垂钓的话,可以选用5.4米的钓竿,另外也可以搭配4.5米的短杆,如果暮春垂钓的话就不需要那么长了,除非是在大水域或者需要钓深的情况下,一般使用4.5米的钓竿就足够了。

2、浮漂,早春的鱼儿活性较弱,所以需要灵敏的浮漂来放大鱼口动作信号,需要调低钓低,而在暮春时节需要选用较大一点的浮漂,这个时候鱼儿活性比较强,经常会出现截口现象,所以使用翻身到位后下沉速度较慢的浮漂,给鱼儿留够截食的空间,调漂的时候可以调高一点。

3、钓钩和钓线,早春大部分鱼儿还在寒冬的余威下栖息冬眠,只有鲫鱼以及其它少数鱼种在活动进食,一般都是以钓鲫鱼为主,所以需要使用轻巧灵敏的钓组搭配,一般垂钓半斤左右的鲫鱼用4号的袖钩搭配0.8-1.2号的主线和0.4-0.6号的子线即可。

到了暮春的时候,鱼儿活性增强了很多,鳊鱼以及草鱼等中大型鱼儿都开始活跃,这个时候需要加粗加强钓组型号,一般使用5-6号的袖钩或者0.5-0.8号的新关东钩,搭配1-2号的主线和0.6-1.2号的子线。

第四,用饵技巧

1、早春垂钓用饵以腥香为主,具体是腥还是香为主可根据情况搭配,诱饵方面一般以粗颗粒为主,钓饵要做的比重轻一点,软粘一些,提升入口性。

2、到了暮春鱼儿开始对清淡的素饵感兴趣,这个时候保持饵料的香味就行,不需要添加腥味了,窝料和钓饵方面都可以使用较大比重的饵料做饵,如果在沟河类的小水域垂钓,要加强诱饵的香味,可以适当添加猪母乳,而钓饵方面最好不要用味型浓重的钓饵。

第五、水温

1、一般鲫鱼在15-28度之间的水温范围内活性和进食欲望达到最强,而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就会受到不小影响,而垂钓鲤鱼的水温要高于8度,才会有鲤鱼咬钩,如果垂钓草鱼、鲢鱅等鱼儿的话需要水温更高。

2、早春垂钓需要选在升温较快,温度相对较暖的地方垂钓,比如说草区以及浅滩向阳处,而暮春温度高时,需要在相对阴凉的地方下钩。

3、当温度达到10-15度的时候可以选在朝阳处钓2米左右的水深,有水草、树桩、暗泉等较复杂的地方效果更好,在惊蛰到春分时期温度回升幅度较大,鱼儿活性和进食欲望增强,基本可以全天垂钓,而清明到谷雨时期,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能达到27.8度左右,鱼儿胃口大开垂钓效果非常好。

钓鲫鱼线组搭配及钓鲫鱼浮漂信号分析


鲫鱼是平时最为常见的鱼种。想要钓鲫鱼,首先要学会钓鲫鱼线组搭配及看懂鲫鱼咬钩时的浮漂信号。掌握了这些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体会到收获鲫鱼的喜悦。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钓鲫鱼的线组搭配及浮漂信号。

首先说一下有关钓鲫鱼的线组配置。很多钓友说粗线大漂一样钓鲫鱼,确实可以,但是若要钓得更好,就需要使整个线组搭配得更灵敏。

当然,平时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难免会遇上一些情况。比如,遇上大鱼咬钩,出现断子线断主线的情况。或是遇到水底障碍物而断子线的情况等等。所以我们在外出垂钓的时候,线组需要多配备几副比较理想。一般的钓友是购买好子线和主线,太空豆等线组所必须品,到湖库边上垂钓,遇到意久情况的时候,再临时制作线组,也是可行的。下图是钓鲫鱼线组搭配表,我们可根据下表来搭配线组。

一、钓鲫鱼的线组搭配

二、钓鲫鱼常见的信号反应及处理

各种气象和水情下,鲫鱼咬钩所产生的浮标信号不下几十种之多,很多钓友觉得这些浮漂信号太过于难得掌握,其实不然,我们不需要全部都掌握,对初学者来讲,先掌握以下几种就可以了。至于更多的信号和漂相,自然在垂钓之中多观察,自然就会慢慢的掌握和明白。须知,实践是我们学习垂钓最好的老师。

1、抛竿后,在浮标应立下沉时还浮着不动,说明鲫鱼在中层水面接钩,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接口,此时应扬竿。

2、抛竿后,当浮标立直、慢慢下沉时,突然有一个加速动作,这是水底层的鲫鱼在抢饵,此时应扬竿。竿抛出后,浮标立直下沉,在还没到钓目时,反而缓慢回升,这是鲫鱼接钩上浮,此时应速扬竿。

3、底钓时(调4目钓2目的情况下),见浮标缓缓上升半目、1目,接着短促有力地下拽1目左右,在见下拽的瞬间速扬竿,这是鲫鱼咬钩时最标准的鱼讯。

4、风浪中浮标时升时沉,此时看标只要把握两点:一是黑标,定时鱼咬钩,此时即扬竿;另一种是标一直露处水面的目数比钓目多,且不动,此时扬竿必中鱼。

5、有时候在垂钓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浮标已经从原来正常的标相变成平躺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荡漾,那应该立即提竿,这时的鱼儿已经将钩子吞进了嘴里。

三、混养池中专门钓鲫鱼

混养池,指养有青鱼、草鱼、鲢鱼、鲫鱼等鱼的混养鱼池,大部份的水库都是以这种形式存在,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池专钓鲫鱼只要把握两点:

1、小钩勤诱。从一开始就不要做大窝,靠装钩的饵粒一竿竿不断诱,饵大了会诱来大鱼。大鱼来了之后,小鱼肯定是不敢进窝的,所以旦窝中出现大鱼的鱼星,还是放弃垂钓小鱼吧。

2、用饵选配。若池中青鱼、鲤鱼多,钓者就不能选用腥味饵。如鲢鱼的密度较高,则调制的饵不能太雾化,要黏一点;否则一会儿就引来成群鲢鱼,钓不上鲫鱼了。

四、冬钓鲫鱼要有耐心

对于垂钓爱好者来说,一有空就出去垂钓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不管是在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在湖库边上,都能看到钓者的身影。对于冬天来说,鱼儿已经是接近冬眠的状态,几乎不外出觅食,但是冬天就不能钓到鱼吗?其实不然。在江南一带的冬天,温度一般还会在几度,有时候遇上连续阳光的睛好天气,冬日中午的温度甚至能接近10度。虽然水中温度仍然比较底,但是还是有一些鱼儿在这样的天气中开始米事,并且这样的鱼儿个头,并不小。所以为什么冬天垂钓的钓友们,经常会垂钓到一些大个头的鲫鱼。但是冬天虽然有鱼上钩,并不像春秋一样,丢下去就来口。我们抛下饵之后,有时候会等十几分甚至半小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垂钓者的耐心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一般的钓鱼人,对垂钓来说,都应该是挺有耐心的吧。千万不要在钓位之后,十来分钟不见动静,就立即换位重新打窝。我们要静下来,慢慢等待,多以饵逗引鱼儿,千万不要敌不动我不动,因为钓鲫鱼,是需要逗引的。不像垂钓大鱼,要保持安静。

在鱼的密度不是很高的水域冬钓,耐心十分重要。总结平时经验,上午9点多到钓位,不断以松软的粒饵诱引,最好用红虫垂钓,到中午能有数条鲫鱼入护。一般最佳的垂钓时间为10点以后,到下午三点之前。

五、根据鲫鱼习性配适合的饵料

其实对于鲫鱼饵料来说,有非常的多。平时垂钓,主要是注意根据季节搭配不同口味的饵料会比较合适,一般春秋为腥味萦饵较好,而夏天则使用清淡一些的素饵比较合适。我们要投其所好,才能钓由所获。钓鲫鱼之饵要根据鲫鱼的习性来配制。鲫鱼虽属杂食性鱼类,但不同地域和品种之鱼食性也不相同。通常它们也比较喜欢香甜类饵,如粉饵中的九一八、速攻2#等。

在喜食荤腥饵的鱼类及与青鱼、鲤鱼混养的地方钓鲫,腥香类粉饵上钩率更高,如老鬼鱼饵中的天下鲫,天元红魔系列、野战蓝鲫等。不同水质,钓鲫用饵当然不一样。肥水钓鲫应选清淡型的饵诱钓效果才佳。常备九一八、速攻2# 疯钓鲫等。不少养殖池以喂颗粒饲料为主,钓者因地制宜,用颗粒粉加入些小麦蛋白纤维调制成即可装钩诱钓,搓拉结合。采用此法钓获鱼量比用香饵多。

综合上述所讲到的条件, 当然一时半刻也会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垂钓之中,多多去实践及印证,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每周能出钓一次,那么我们在一年之内,就能很快理解及接受一年四季垂钓鲫鱼时的种种情况。当然,这也必须要用心去理解和印证。如果只是为了钓鱼而钓鱼的话,一年到头下来,恐怕除了我们垂钓时一些不是很好的鱼获之后,垂钓知识是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掌握钓鲫鱼线组配置及鲫鱼咬钩浮漂信号,以及一些垂钓鲫鱼时的饵料,这能让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充分享受到垂钓的乐趣。

野外垂钓鲫鱼如何巧妙搭配线组


不管是在坑塘之中还是在野外水域中,鲫鱼都是最为常钓的鱼种之一,并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可以钓到鲫鱼,垂钓收获的好坏跟季节天气有很大关系,这个时节是野外垂钓的高峰期,很多钓友都在准备野钓鲫鱼的事项,而线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的搭配线组才能提高垂钓收获,这里就为钓友说下野钓鲫鱼搭配线组的技巧。

第一、选择钓钩

1、其实野外垂钓鲫鱼的钓钩选择是有一些规格技巧的,每个地区的环境气候都大不相同,所以各个水域中鱼儿的体型大小都有一定的差异,导致鱼儿在水中咬钩的表现不同,那么在垂钓的时候搭配钓钩时就要有所针对性。

2、在池塘水库以及江河中垂钓鲫鱼时,钓钩的选择是要根据鱼情状况来进行搭配的,如果垂钓的鲫鱼个头普遍在一两左右的话,搭配的钓钩型号在0.5-1号左右就行了,如果垂钓的水域比较大,鲫鱼的个头较大一点,重量在1-3两之间的话,使用的钓钩在2-3号左右就足够了。

3、如果是在大型水域中垂钓大鲫鱼,个头普遍在0.5-1斤之间的话,需要选用强力一点的钓钩,型号在5-6号之间,才能减少断钩跑鱼的几率。

4、野外垂钓的鱼情比较复杂,需要在线组方面下足功夫,合理的线组搭配才能够有效提升鱼儿的上钩率,钓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

第二、选择子线

1、子线的粗细以及长短会影响到钩饵入水后摆动的幅度和状态,进而影响到钩饵对鱼儿的诱惑力,并且钩饵到位之后,子线的状态也会影响到鱼儿吞食钩饵的入口性,只有合理的选择子线,才能保证有好的诱鱼效果和吃口,当然饵料的选择也很关键,在选好子线的同时也要搭配好合口的饵料。

2、还有就是子线的选择会影响到浮漂动作的反应,在垂钓的时候可以根据浮漂反应的幅度来判断子线选用是否合适,如果鱼儿吃钩的时候浮漂的动作比较微弱,模糊不清的话,说明子线有点粗了,导致鱼儿咬钩困难,或者档口了,就需要调整用细一点。

3、只有子线粗细搭配好了才能更好的钓到目标鱼,如果垂钓水域中小鲫鱼群密度大的话,可用0.4号的细腻子线垂钓,如果鲫鱼体型在0.1-0.5斤之间的话,子线可以稍微粗点放到0.6号,这里说的是正常情况下选用的标准,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季节天气以及垂钓环境来适时调整。

第三、选择主线

1、野外垂钓的时候除非是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正常情况中主线都会比子线粗,这样才能保证线组的灵敏度和安全性,搭配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主线的型号往往比子线大一倍左右,也就是使用0.6号的子线时,主线会选用1.0号左右,有的情况下使用2号的子线,也会使用3号以上的主线。

2、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线组型号搭配好之外,钓线的质量性能都要注意,钓线质量的好坏影响到鱼儿吃钩率和上钩率,优质的钓线具备更标准更严格的生产工艺,质量性能方面要好的多,钓线入水之后有柔软细腻的特点,还具备较强的拉力,所以钓线要选好。

第四、钓竿选择

野外垂钓的特点就是环境地形复杂,水位深度变化大,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鱼儿会频繁改变活动范围,所以垂钓的时候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钓位,并根据钓位的变动搭配好钓竿,一般在出钓的时候最好搭配一长一短两个钓竿,一个溜边钓浅,一个钓深钓远,这样远近兼顾,效果会非常的好。

夏钓白条鱼的线组搭配和技巧分析


白条鱼是一个全年四季都可以钓的鱼种,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越热越好钓。但因其个体小,钓起来麻烦,大多数钓友都不愿意钓。但本人有时专门钓白条鱼,与其钓不到对象鱼,还不如钓白条鱼,照样过瘾,而且还可改变一下吃鱼的口味。

选用一支3.6米硬调手竿,主线0.8,脑线0.4,3号无倒刺钩,双钩组合,浮漂选用中号漂,配小铅坠,采用半水浮钓法。饵料选用拉饵或蚯蚓。深 浅可根据钓位的深度来调整,一般钓30~50厘米即可。钓位不用特意选择,因白条鱼特别灵活四处游动,哪里有食就往哪里跑。如果将干饵料在水面上撒上一把 的话,它们会马上来抢食。

因白条鱼抢食的速度特别快,咬钩后快速地将漂拖入水中,或使浮漂连续地点动,提竿可直接飞鱼入护,可以说十拿九稳。因使用的是无倒刺鱼钩,鱼护上又有摘鱼器,所以摘鱼特别方便。当你在垂钓过程中,对象鱼不咬钩的情况下,不妨试一下钓白条鱼,何乐而不为呢。

野钓鲫鱼的线组搭配和鱼钩选择


不管是什么季节,我国大部分水域都有鲫鱼的活动身影,因此鲫鱼也是钓鱼人心中的理想对象,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有钓鲫鱼的爱好者。在野外钓鲫鱼,线组、钓钩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用不好,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收获,因此钓鱼人想要野钓鲫鱼钓得好,就要明白野钓鲫鱼的线组搭配和鱼钩选择。

一、根据鱼情选鱼钩

野钓鲫鱼,选择鱼钩很关键,在不同的水域,鲫鱼的大小、力气都有一些差异,因此钓友在选择鱼钩的时候,要根据鲫鱼所在水域的水情进行判断。一般野钓鲫鱼的个体不超过1两的时候,鱼钩的型号选0.5~1号就够用了;如果野钓的鲫鱼个体在1两到三两左右且不超过半斤的时候,那么鱼钩的型号选2号~3号最佳;如果野钓鲫鱼的个体在半斤以上到一斤左右,那么鱼钩的型号要选5~6号才好。

当然实际选择鱼钩,一般都要稍微大一点,因为野生的鲫鱼力气要比塘里的鱼儿力气大上很多,以鱼钩为不挡口为先决条件选择强度高一点,大一号的钩子更容易刺入鱼体。

在野外的垂钓的时候,线组的鱼钩选择对鱼儿是否能吸入饵钩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鱼钩,可以令我们垂钓更加轻松,且间接的提高我们的渔获。

二、根据鱼重选子线

野钓鲫鱼,子线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鱼饵在水中下落的速度和水底静止的状态,也影响我们野钓鲫鱼的个体大小。子线号数大一点,一般可以垂钓的鲫鱼就要大一点,而鲫鱼较小,我们就要用到细一点的子线,这样会比较灵敏。

如果目标鲫鱼较小,而我们的子线过粗,那么鲫鱼吸食的时候,就很容易挡口,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而野钓时子线的粗细,也决定着钓获鱼个体的大小。一般来说,一两以下的鲫鱼使用0.4的子线,一两到半斤的鲫鱼使用0.6的子线,当然,小编所说的数据只是一个参考,钓友们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定。

三、根据子线选择主线

野钓鲫鱼,线组中的主线必须比子线要粗,这样有很多优势,这里就不跟大家讲了,喜欢台钓,有过经验的人一般都知道这些优势。

上文说到子线的选择要根据鱼体大小来判断,而主线的讲究就要少一点,一般比子线大上1~2个号数即可。

比如钓友使用0.6的子线,那么主线的号数可以用0.8号,也可以用1.0号,再粗,线组就不够灵敏了;而钓友选择1.0的子线,那么主线就要用1.5号或者2.0号。

在线组当中,子线选择的号数越大,那么主线的选择跨度就越大,这一点钓友就需要记住。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从线组和钓饵来分析春季如何钓鲫鱼》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