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提竿技巧。

提竿是钓鱼的重要过程,关乎着钓鱼人的最终收获。提竿上鱼首先和看漂有着很大的关联,看漂在前,提竿在后,只有看漂看得准,我们钓鱼提竿才有意义。提竿的技巧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个是时机的掌握,一个是把握好提竿的动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遛鱼手法)。而下面笔者就和大家来说下钓鱼的提竿时机判断技巧和遛鱼手法。

一、提竿时机的判断技巧

(1)根据漂讯判断提竿时机

优秀的钓手都知道,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人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刹那。因为这时鱼钩正在鱼口中,及时提竿,往往十拿九稳。实际上我们在垂钓时,鱼儿的吞钩过程是看不到的,所以只能靠观察鱼漂来判断。

事实上,鱼咬钩也有一个过程,那就是看、尝、吞、走的过程。换句话说,鱼先是游近饵钩,用眼睛反复看一看是什么食物。而后再在饵钩边转一转,尝一尝食物表面的味道,时不时还会用身子或尾巴,去碰一下饵钩,只有切实感觉到触碰的食物没有什么危险后,才会大胆地去尝,继而吞下食物饵钩走开(其实它已很难走了)。由于鱼类品种不同,它们的吞钩动作也不一样,反应在鱼漂上也各不相同。

拿鲫鱼来说,吃食的特点是发现食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是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开。要是发觉吞进嘴的食物有点异样,它们会立即将食物吐出来。这个过程表现在鱼漂上是:漂上、下移动频繁,然后轻轻下沉,随即又明显上浮,这就是在送漂。有经验的钓手就是把握了这一时机而提竿,情况自然会令人满意。有时钩下沉重,不见鱼漂有反应,提竿时手感也沉重,这表明鱼已吞钩,而且可能是大鲫鱼吞钩,要立即提竿。

又如鲤鱼,鲤鱼属底层鱼类,一般个体要比鲫鱼大,发现食物后,多半会想都不想立刻将之吞人,然后准备游走,一旦发现食物有异样,又会马上吐出来。这一过程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上下抖动,幅度较大,然后鱼漂成斜方向运动,显得很沉重地慢慢沉人水中,此时提竿为最佳时机。

鲇鱼和乌鳢属于凶猛性肉食鱼类,口裂大,嘴馋,咬住饵钩后,会随即拖跑,这一过程非常迅速。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先向下栽,后急剧下沉。发现此状,要迅速采取措施,在鱼漂下沉时,立即举竿方能奏效。有时还出现鱼钩刚下水,凶猛鱼儿立即咬住拉跑,这叫抢钩,也应以快对快,立即举竿。

下钩以后,有时像鳑鲏、白条这类小杂鱼也会在钩边戏食,弄得鱼漂会微微地向下一动,立即又抬出水面,没有一点规律,这一点垂钓者要注意,正在闹小鱼,要设法解脱。

由上可见,因鱼而异,把握提竿时机,方能有所收获。

(2)根据钓饵判断提竿时机

如果饵料较硬,提竿可相对晚一些;如饵料较软,提竿要相对早一些。比如米饭粒,新鲜的、现做好的比较松软,垂钓时,发现漂动,应迅速提竿。要是经过一夜风干的米饭粒,外面结了一层硬壳壳,或以蚯蚓为钓饵时,提竿都要相对迟一些。

(3)根据季节、时令判断提竿时机

季节、时令不同,手法与时机也迥然各异。

寒冬远去,春季始来,经过一冬休眠的鱼儿开始活动,范围较小,摄食动作也轻。鱼儿在初春咬食时,很少出现大幅度沉浮,这时垂钓鱼漂有反应后,提竿宜早不宜晚,如太晚则鱼会因咬钩不实而溜走。

5月份,鱼儿大多进人繁殖季节,摄食活动旺盛,可按常规提竿,只要送漂,可随即提竿,不必过早。冬季鱼儿又进人相对静止期,摄食极少,垂钓提竿又要宜早不宜迟。

这就有了一个规律:早春、冬季提竿宜早不宜晚夏秋两季则宜迟不宜早。

(4)根据鱼坠轻重判断提竿时机

一般原则是,轻坠鱼漂反应快,提竿宜早;重坠鱼漂反应慢,提竿宜迟。在50厘米左右的浅水垂钓,提竿宜迟不宜早;深水中下钩,提竿宜早不宜迟。

二、提竿遛鱼技巧

除了要掌握提竿时机外,还要懂得提竿手法,这也是很重要的。其原则是,一不能让上钩的鱼给跑了,二是不能把水下的鱼给惊散了。提竿的正确姿势是:一手提竿,竿柄顶住肘部,肌肉自然放松。提竿时,肌肉突然收缩,肘往下压,小臂带动手腕往上一抖,摆幅不需要很大,但爆发力要强,动作果断、轻松、利落。只有脑、眼、手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动作连贯,才能手到擒来。

提竿动作有三要领:一是时间掌握得要准;二是要先顿一下;三是要注意遛鱼。

(1)时机掌握

所谓时间掌握得要准就是要在鱼儿吃饵进嘴以后,到吐钩前的一瞬间提竿。这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这得需要一个长期的、细心的琢磨与实践才能掌握得好,运用得当。

这里讲的及时,事实上是要实现一个早字,也就是在鱼将钩饵吃进嘴以后,在它还没有反应过来、吐钩以前,立即提竿,把鱼钩紧紧地扎进鱼嘴,这样鱼是逃脱不掉的。经常遇到的是,鱼儿正在吐钩,却贸然提竿,结果只能是空钩而回。

(2)顿一下

所谓先顿一下,提竿要利用肘、臂力。顿是用腕部力量,先顿一下是个规范动作,其目的是将鱼钩扎进鱼嘴。

(3)遛鱼的技巧

遛鱼是充分利用竿、线的弹性,来消耗上钩鱼的体力,使其乖乖就范的一种手段。提竿时,要使钓线始终带着劲,提竿后,要迅速使竿梢呈弓状,这样使鱼挣扎的力量都让弓起的鱼竿化解了。如果凭钓手的经验,提竿时,鱼儿挣扎有力,但仍能随手而来,说明鱼体不大,应该尽快收竿上岸,不必与之周旋。如若提竿时,鱼总是往深水里扎,那就要注意了,切莫强拉硬提,必须进行遛鱼。

遛鱼的第一步是不能让钓线松动,先将上钩的鱼拉出鱼窝,以免惊散窝内聚集的鱼群。第二步是要用腕方的寸劲抖竿,借把鱼钩在鱼嘴中刺深挂牢。第三步是扬竿,使竿梢指向背后方向,再左右牵动遛鱼,或者在岸边无障碍水域,跟着鱼儿来回走动,叫牵遛。

也可以不拉紧也不松线,屏住不动,靠鱼竿的弹力,鱼儿也难以发力,只能在原地兜圈子,等它兜得有气无力,挣扎的力量大大削减,再后扬鱼竿,手持鱼线,把鱼竿放在地下,用双手的拇指、中指、食指轻轻捏住鱼线,并把主线保持在径前掌臂掌心到三指间。鱼要线时,可以抽出;不要线时,双手一点一点地往岸边拉线。

当鱼儿靠近岸边,能见到人时,必然要调头往外窜。这时,要稍捏紧线,但又不要捏得过死,形成拔河态势,可以轻轻放线和鱼慢慢周旋。要把鱼遛到精疲力尽、白肚朝天时,再用网抄抄上岸来。当然也不是非遛到鱼死,只要是它无力挣扎后,就可以把它抄上岸来。

如果钓到的是一条大鱼,往往感觉有如钓到树根似的,此时,先不要急于提竿,要等上钩鱼动,才相机而动。如果鱼向西侧移动,可以顺着它的去向,沿岸跟着走,同时稍微向岸边用劲,使鱼儿距岸边稍近。但经常是鱼向河心深处潜去,这时应欲擒故纵,尽量把竿伸出去,抢在鱼前头,向河心牵动。牵动过程中,要渐渐改变牵的方向,使鱼远离河心,向岸边靠近。在遛大鱼时,切莫朝上用劲,只有到了浅水处,大鱼才不易脱钩逃脱。

相关推荐

垂钓提竿收线及遛鱼的应对技巧


提竿收线遛鱼是钓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钓者能否上鱼基本就靠这环节里的操作是否正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大家简单的说下钓鱼提竿收线遛鱼的四个技巧,希望大家钓鱼开心,渔获满篓。

(1)当鱼儿上钩后,保持水平,轻抖鱼竿末尾,让鱼被钩深深地钩住,这样收线时就不会因为激烈挣扎而松掉了。但是抖的力度不要太大,不然会把鱼给甩出去。这样就会让我们的功夫白白浪费了。

(2)收线的时候还要时刻注意鱼的变化情况,如果鱼挣扎的力度很激烈,那么就不要收线了,此时我们要松线,如果硬收,那么鱼儿吃痛后挣扎的力度会更加大,这样鱼就更容易脱钩逃跑了。我们要慢慢的遛鱼,等到鱼儿被遛乏力了,不再继续挣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收线了。

(3)收线的时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鱼竿最好是竖直向上提,不要左右摇晃。因为水下的鱼儿可不是你想提捏就能随便提捏的,鱼儿也是要活命的,因此收线过程中,鱼儿还会挣扎几次,这个冲击力很大,钓友们不能忽视,只有将鱼竿向前抬,才可以抵挡住这股冲击力。如果钓友手持鱼竿左右摇晃,只会在鱼儿挣扎几次后,挣断鱼线或者折断鱼竿而跑路。

(4)当我们收线的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时候,也不能松懈,为了防止鱼儿最后的垂死挣扎切线跑路,我们最好将鱼头在水面处,上下浮沉几次,确保鱼儿不会继续挣扎,然后再抄网抓鱼。

提竿时机及渔具配置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垂钓中跑鱼乃常事,鱼上了钩又跑掉,谁不懊恼?尤其是难得碰上一条大鱼上钩,甚至已遛了一会儿,结果给跑掉了,你说能不着急上火吗!钓友们凑在一起,除了津津乐道回味垂钓的乐趣之外,恐怕跑鱼就是另一大热点话题了。

如何保证不跑鱼或少跑鱼,是垂钓领域中一门比较复杂且涉及面广的新课题。这里有垂钓的技术水平的因素,有钓具问题,也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因素等。下面就常见的跑鱼症结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提竿时机未能因鱼而异

草鱼咬钩,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此时浮漂缓缓下沉,一般沉入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钓得深,钓得牢。若浮漂港下沉1~2目就提竿,则为时过早,此时饵钩刚进入口腔,甚至鱼还未闭嘴,即使已衔饵闭嘴,也只含钩在较浅部位,即以拉豁嘴皮,造成跑鱼。

鲤鱼胆小谨慎,要钩之前有一个窥探、品味的过程,浮漂反应是小幅起伏点动,此时提竿,十之九空,即使钩上,也钩的较嫩、以拉就豁;当探尝后觉得钓饵合乎口味开口吞食,浮漂开始向下沉,只有待浮漂稳定徐徐下沉时,提竿才比较稳妥保险。

提竿过早过迟都易跑鱼。鲫鱼咬钩有两种情况,生口鱼咬钩瓷实,浮漂一动,迅即抬头送漂,一般以送2目漂提竿比较稳妥;再一种是刁滑鱼,对其口味的钓饵方碰钩,浮漂有时点动4~5次,甚至7~8次后,方吞饵送漂。点动时切忌提竿,若不耐心待其送漂方提竿,即使中钩,跑鱼率也会相当高。

二、钓具的选用与配置不当

1、钩竿线配制不当

混养池中,鲤、草、鲢、鳙、鳊、鲫个体大小不一。而野生塘中则以标准的小型鲫鱼为主体。因此,钓者必须区别水情和鱼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钩、竿、线、坠、漂,即能提高钓获率,又能兼大小而钓之。

野塘钓鲫,宜采用1.5号主线,选用伊势尼3~6号钩,这样既可垂钓自如。但在混养塘中,应用7号或7号以上的大钩,3~4号线,这样既能兼顾钓小,又能防止大鱼逃脱。反之,若用细线小钩,碰到大鱼则十有八九会跑。

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竿、线、钩三者的强度要科学配置。如为钓大鱼一味加强钩线的强度,使其超过竿的强度,一旦钓到大鱼,钩线倒可无恙了,竿则非断不可。那怎么匹配为好呢?一般是竿要强于线,线要强于钩,有时在非断不可的情况下(如钩挂到水中的树茅石块上无法解脱,或钓到的大鱼大大超过竿、线、钩的承受力时),应有意识的先断钩,再断线,保住钓竿不断。

如果竿、线、钩配置适当,当遇到大鱼无法钓起时,为了保竿,应使竿梢下垂,有意造成竿线的拔河状态,使钩、线折断,确保竿不受损。因此,正确地配置钩、竿、线,是提高钓获、避免跑鱼的重要环节。

2、拴钩线错位

有时接连跑鱼,查看鱼钩才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左右两则了,这种情况叫拴钩线错位,它会使钓钩受力不好,刺嘴不牢而脱钩跑鱼。老钓友拴钩时会注意务必使拴钩线处在钩柄内侧,这样才符合购的受力要求,提竿会牢牢刺入鱼嘴上颚,极少失误。垂钓中一旦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两侧,应适时将其转到钩柄内侧来。用手转不动时,可用尖嘴钳捏牢拴线去转,但捏线时注意不要伤线。

3、钩尖与倒刺出毛病

抄鱼时鱼钩常会挂到抄网上,摘钩时有时就会损坏倒刺。另鱼钩挂底(石块、树根等)或鱼较大、鱼颚硬,钩尖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或钩条向外撇、或钩尖锋利度变钝,都宜造成脱钩跑鱼。所以,钩尖变钝要及时磨,如鱼钩变形或倒刺、钩尖受损严重,就不要对付着用了,应果断淘汰、更换为好。一些钓友尤其老年钓友,常因吝惜一只鱼钩而造成频频跑鱼,仔细一算帐其实是划不来的。

4、鱼线有硬伤

好不容易上条大鱼,钓线拉力值也原本足够,但因鱼线有伤而断线跑鱼,也是常见的失误。硬伤主要来自硌和踩,或在乱树枝、乱石堆中拉动时使鱼线出现了拉毛。因此钓线一定要经常检查,检查方法:硬伤常常有印,用手捋着钓线摸,能明显感到那个伤印,以眼也可察视出来。

拉毛更易用手摸出。若剪掉伤线所余钓线还够用就仍可继续用,不够用则应换新线,切忌将剪掉伤线后所余之线接起来,因鱼线中间系疙瘩,其弊端基本等同于硬伤。另外,垂钓中挂底,硬拉下来后最好也要将钓线更换掉,因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上大鱼后没有了弹性张力,是极易断线跑鱼的。

有钓友绝不用隔年线,一年一换,有的甚至只要钓上过一条大鱼(10斤以上),回来便将线轮上的钓线换掉,几百米线在所不惜。当然,这样做似有绝对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则是对的。

钓鱼时如何掌握正确的提竿时机分析


一、钓饵与提竿时机

总的原则是饵料较硬时,提竿可晚一些;钓饵较软时,则应稍早一些提竿。如果使用面团或饭粒作钓饵,漂只要往上一送,甚至仅上送3~5毫米,就要及时提竿。因为这类钓饵一入鱼口会立即破碎,鱼感到有异物,会马上吐出。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提竿晚了必然要贻误时机。

如果钓饵是蚯蚓,鱼需要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当鱼把蚯蚓嚼破,才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因此,当漂上升1.5~3厘米时,提竿并不过晚,提早了,由于没有吃稳,反而跑鱼。如果以颗粒为饵,或用较硬的面团,鱼儿要经过第一次吸吐,它还会回头再咬。

夏天用蚱蜢、青草钓草鱼时,提竿一定要晚,因为虫饵和草叶伸展较大,草鱼咬食时往往先叼住伸展在钩外的部分,再慢慢吸入带钩的主体,见到漂动,甚至拉黑漂,不必急忙提竿,真正让它咬上钩子,提必中钩。

二、水的深浅与提竿时机

所谓浅水深水并无严格界限。一般认为0.5~l米为浅水、1.5米以上为深水。在浅水垂钓时,由于水线短,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漂反应灵活,鱼一吞钩,漂立即上送或下托,漂上升3厘米左右时,钓饵才被吃牢。因此,提竿过早,极易跑鱼。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时,如漂上送或下沉就应提竿,如不早提竿,就要贻误时机。

三、母线长度与提竿时机

用长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要长一些,提竿宜迟;用短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四、漂与坠的匹配与提竿时机

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主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又在坠上及水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反映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传到漂上,上送程度高,提竿直迟些。

五、风线长度与提竿时机

在沟渠河汊等小水面垂钓,风线不要过长,留出1米左右为宜。有些钓友往往把风线留出3米以上,如此长的风线弯曲在水中或草上,当鱼吞饵,漂上升时,手腕的抖动力先使风线绷直,然后才能传递到钩尖。无疑,这就存在一个滞后时间。因此,需要及早提竿,否则会贻误时机。

六、季节气温与提竿时机

初春、深秋或者冬季,气温低,鱼食欲不佳,游动缓慢,不贪食,甚至不寻食,吞食时嘴张得小,速度慢,吞饵后抬头也缓慢,甚至吞饵后不抬头上浮。漂的反应为上送幅度非常小,上升速度也迟缓。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漂一动,就要马上提竿。

5月份后,鲤、鲫、草鱼等非常活跃,生长快,食量大,吞饵灵活,漂的反应也快,则可按常规提竿,送漂即提,不必过早,归结起来是:早春、冬季宜早不宜迟:夏秋两季宜迟不宜早。

七、不同水域与提竿时机

肥水水域,鲫鱼吃饵送漂缓且低,提竿宜迟;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提竿宜快;静水鲫鱼多送漂,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流水多为黑漂,发现黑漂应及时提竿。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猾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提竿宜迟;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规范,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

八、鱼的个体大小与提竿时机

大鱼和小鱼的吞饵动作不同,漂的动态也不相同,以鲫鱼而言,50克以下的小鱼吞钩动作灵活,使漂迅速上升,故可及时提竿。100克以上的鱼,吞饵沉稳,往往是先观察、品尝,然后才吞饵,缓缓地抬头上浮。这时漂缓慢上升,速度虽慢,但上升幅度较大。在此情况下,不要过早提竿,待其升高二目以上时,再提竿,钩得才牢、才稳妥。

九、鱼的饥饱程度、单漩群洲与提竿时机

鱼饥饿时,见饵就吞,漂讯快猛,故提竿应快;鱼儿饱时,见饵后似食非食,漂讯不太大,提竿宜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