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塘钓鱼技巧。
试塘试什么,明天比赛了。为了摸清鱼情有的人提早一周甚至半个月就到了塘边,练竿、试塘、掐鱼,目的就是一个,掌握鱼口,探索鱼的泳层和咬钩规律。然而练竿练了10天的人比赛时不如才试了一个下午的人钓得好,是什么原因?练竿、试塘、掐鱼,看上去是一回事,但一个人练和三个人试是不同的,掐鱼更不同,带有博彩性质,容易忽略细节。试塘只有一个目的发现和寻找鱼的咬钩规律,明确鱼讯形式,为比赛制定相应的技术和
不过一个人试和35个人一组试,效果是不同的。以钓饵为例,一个人在一个钓位上最多只能试三款饵:腥、香、腥香,一款饵试一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3个人可以增加到6款,如腥香之外有浓腥、淡腥、浓香.淡香和无味的素饵。试饵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与比赛时间接近。方法是全面钓底,至于是搓还是拉,不作规定,由钓手视效果确定,即临场发挥。这样既有分工,又可以自由发挥。一个小时后比较钓获量,如果某一款饵钓得多,说明这款饵效果好,但不说明钓得少的那款饵就不行,因为其中还有钓位差异和钓法优劣。接下来以同样方法换钓得少的饵再钓,如果另一个人用前一轮钓得差的饵钓得不错,则说明味型不是重要的,而是钓法起了作用。只有换了钓饵后,原来钓得差的人钓的多了才可以肯定味型对了。不过,几次三番由试塘得到的味型只是基本正确,用于比赛则要随钓位和鱼情在状态上作适当调整。
试塘的另一个内容是寻求钓饵的最佳状态。一个可以对比情况是:两人用配比完全相同的材料分别制饵,可是制饵手段不同,一人搓饵钓底加15%拉丝粉,空竿率50%;-人拉饵钓底加25%拉丝粉,空竿率40%。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差异之外,更多的是因为钓饵的大小、轻重,以及残留量不同造成的。所以试塘不宜单打独斗,要集中团队智慧,由一个人完成开饵,然后分给各人使用。这样做是为了在对水量、搅拌手段和存服时间上达到统一,以保证状态的一致。纵观竞技钓鱼,凡是团队出战的钓手,除了钓位因素外,一般不会有哪个钓得特别差,其基础就是钓饵一致,从味型到状态都是统一的。反之,即使是超一流高手单打独斗,也只能钓好一场两场而不能保证场场领先,其原因与试塘单一,摸熟了一种鱼口而不能掌握全部有关。另一个情况是:一个地方的钓手因为平时经常在一起练竿,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多了,从制饵配方到上饵手势以及抛钩扬竿形成了一套相同的操作过程。于是在相同鱼情下,以如出一辙的钓饵在积分榜上占有一定位置。如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总决赛,郑州赛区出线的罗华和我在分站赛中都不是钓得很好,可是进入总决赛无须沟通就成了一方势力。再如天元团队,凡赛都是一起试塘,以相同的钓饵分区练竿,然后对钓饵在不同钓位的效果作讨论和分析,最后集腋成裘,完善了钓饵配方。许多人对天元团队九连冠、十连冠不服气,以为它强调的团队精神只是为了宣传,其实倾注于钓饵状态的提升才是真正的奥秘。
钓快鱼之后钓手普遍加强了钓饵状态的研究,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拉饵的成型效果、胶质状残留的多少、钓饵的比重和溶散度。过去,有人观察到比赛结束后离底的鲫鱼会吸入呈絮状的拉丝残留,可是入嘴后很快就吐出了。由此断定:鲫鱼不食拉丝粉。但作为状态添加物只要它粘附有饵微粒,鱼就会吸入,即使一吸就吐,对于钓快鱼来说已经够了。出于这一认识,钓手开始注意胶质残留,在强调雾化的同时以合适的拉丝粉比例在鱼的吐吸中把握提竿时机。然而胶质残留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因为大了挡嘴,空竿率高,小了又容易吐出。于是,同样的钓饵因拉丝粉比例不同而有上鱼率的差异。饵的比重是通过浮标反映出来的。例如同样调4钓4,在搓饵钓底时浮标一下子就到了4目,即使下行到5目时有轻微停顿也不一定看得出来。但拉饵就不同了,下钩在5目位置触底,如果比重大会看到标尖继续下行,比重小则停留在5目下不去了,这样下钩触底、上钩离底,就是拉饵钓底的最佳状态。
钓快鱼经常会遇到口多拉不上鱼的情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连续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由钓饵入手调整味型,改善状态外,还可以从线组上寻求突破。如钓尾重50克的鲫鱼,用袖2号钩、0.2/0.6线组,子线40厘米对折,时速50~60尾。以此为基础,如上鱼速度慢,则改线组为0.2/0.4,同时将子线放长到45厘米对折。上鱼快,则调整子线为30厘米对折,另外将钩放大一号,袖2换袖3。如果鱼小,50克3尾,则用袖1。不过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聚窝的鱼大小悬殊,大的50~75克,小的50克3尾。由于钓快鱼多按尾数计成绩,所以以钓小为主兼顾大的,就不能随便换钩而是以较粗的母线保证承重,钩则坚持用袖1号。还有一种情况看不出口。这主要是因为浮标过大,钓饵的体积大了两饵触底时处于过底状态,鱼口轻的时候浮标就反映不出来了,办法是换小标后重新找底。二是鱼咬底钩,动作小,浮标反映不出来,而上钩又比较灵,就是有小动作也挂不住鱼,这就需要调整饵的比重了。钓饵的比重大了,上钩触底,动作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鱼的泳层变化。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钓鲫鱼一开始都是钓底,并形成了浮标到位后等两三秒钟就有口的规律,可是钓着钓着信号提前出现了,两钩沉底后的信号少了,浮标还没有下行到钓目就有了动作,虽不能保证竿竿中鱼,却因信号提前而不愿放弃。一般理解,这是鱼吃抬头饵,此时浮标到位前和到位后都有口。随着鱼吃抬头饵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这一现象加剧为钩下沉到离底510厘米位置有口,两钩沉底后的信号越来越少时就意味着一部分鱼离底了。由于鱼会模仿,当一部分鱼开始吃抬头饵的时候,一些生活经验不足的幼鱼会群起模仿,但饲养时间长,吃惯了颗粒饲料,尾重150克以上的成鱼是不会轻易上浮的。于是有两种钓法:钓快鱼,先搓后拉,利用雾化将沉底的鱼引离水底打频率;钓慢鱼,搓拉结合,利用沉底鱼咬钩稳的特点避虚就实。不过其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就是鱼离底多高?办法是:在鱼频频接钩,10竿中3次是浮标还没有到钓目就有动作时,将浮标下移一个子线长度,如果到钓目就有口,则调整后的深度就是鱼的位置。若浮标下行中还有接口,则将浮标再往下移,直到钓目有口才是找准了鱼的泳层。试塘,一试钓饵的昧型,二试钓饵的状态,三试线组和鱼钩,四试鱼的行为规律,五试浮标与钓饵的平衡关系。有此五试,则比无惑、赛无憾。
小编推荐
试钓
时间:2019年01月17日 08:18
天气:8-19
钓场:云浮罗定市大朗河(江河)
饵料:红虫液,野战蓝鲫一杯,九一八速攻腥香狂拉半杯,中原鲤半杯,化氏粘粉适量
鱼种:鲤鱼 鲫鱼 鲮鱼 马口鱼 其他鱼
钓法:台钓
竿长:3.6米
线组:江湖猎人烈骨线组1.5,子0.8(自己绑的)
钩型:江湖猎人刺秦新关东蛇腹0.1(无倒刺),金袖3(有倒刺)
试用红虫液的,在学校的时候,快递到货
?还有领的钥匙扣
小药比较腥 src=https://p2.diaoyur.cn/group2/M00/07/D5/cjd0iVt0S6Bn5opYfrysalMcHikb3.jpeg />
漏了点出来,打开快递盒那一刻,真腥 ?我居然还拧开盖子来闻闻,闻到跟江湖猎人红虫鲫差不多,小药比较腥
红红的是红虫吗?
17号车票改16号中午,早上考完试等不及了,马上改票,说走就走
到家马上整理装备,出发
?拉饵失败,比较去年10月份到现在才钓鱼了
浪大,口轻,饵料打窝回家,晚上绑好新关东蛇腹0.1,明早再战
放假回家第二天,清晨起来打开窗,空气好好哒,起床洗漱,喝碗番薯糖水,收拾作案工具出发,到达作案地点,开搓饵
野战蓝鲫一杯,918速攻半杯,中原鲤半杯,化氏粘粉适量,江湖猎人红虫液我喷了6下,?右下角自制窝料
(调漂前已经打窝)半小时左右来开杆鱼
目测有一斤,弯弓没拍,怕跑鱼,这次吸取之前4.5m竿子碰到大草鱼,罗非的教训,遛翻先,不要拉起来看什么鱼,保持弯弓,天气冷,鱼没什么力气,很快就翻了
大大的
有点饿了 ?
早上鱼获
小鲤鱼放流
回家煮饭,吃完饭再战
没有抄网只好 带这了?
效果挺好(以下是下午鱼获,用金袖3倒刺)
鲫鱼妹妹终于来了
大伯Q(双杀)
继续大伯Q?
来鲮鱼啦
收拾垃圾
今天的作案工具
下午鱼获1点钟钓到5点
小鲤鱼放流
走吧
皮毛可以吧
闻到我自己自制酒米跟打窝的红虫蚯蚓颗粒的味道了
黄金战甲
这一次钓鱼过瘾了,江湖猎人烈骨线组+江湖猎人刺秦新关东蛇腹+江湖猎人红虫液,第一次用小药试钓,还算可以吧,红虫液腥味十足,诱鱼效果明显,鱼饵小药效果是靠试出来的,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才能知道效果与好坏,感谢平台的信任,让我获得试用资格
天气冷了,各位钓友们注意保暖,出钓注意安全,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钓友,平台的工作人员们:新年快乐,天天爆护,财源广进,身体健康。
这是江湖猎人红虫液链接,喜欢的可以点此去看看
这是江湖猎人烈骨线组链接,喜欢的可以点此去看看
这是江湖猎人 刺秦 蛇腹切新关东链接,喜欢的可以点此去看看
钓鱼比赛中用竞技钓罗非鱼的技巧
钓鱼比赛中竞技钓罗飞的技巧。大家知道,罗非鱼属底层鱼类,食性广而杂,而且食量大,集群性强,但,竞技池的罗非是战场的老手,身经百战,久经考验,其食性也多有偏口。本文要讲述的就是,遇上不好的天气,或者比赛后期,罗非鱼集体上浮,要如何有针对性实施浮钓?就此问题,本人谈谈竞技池浮钓罗非鱼的点点体会。
一、用竿:通常竞技钓罗非鱼采用3.6米的非竿。浮钓罗非鱼,要求竿的软硬度适中,具体视鱼体的大小,钓手的习惯,要比正常钓底用竿偏软点,因为浮钓罗非钓点越出越好,竿偏软好起竿,太硬的竿容易失控,中鱼后易直竿,断子线。1斤左右的罗非用5-6H的竿为好。
二、线组:浮钓罗非用线,要充分地利用好比赛规则,一般规则要求线长不得超过竿长的30公分,也就是主线+子线=3.9米,由于是浮钓,子线相对要短,一般在15-20公分之间,所以采用特殊线组,不使用齐竿线,尽可能达到3.9米的线组,既不违规,又发挥其优势。通常主线用1.0-1.5号切水线,子线用0.6-0.8号碳素线,钩用袖钩6-8号,漂选用浮钓非漂,短脚短身短尾的竹脚芦苇漂,要求翻身快、入水稳定,抗打能力强,长度一般在20公分左右。
配这线组组合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使饵料接近水面(水面氧份足,鱼开口好),饵点也在泳层的30公分处,尽可能使饵料远抛(离岸远,鱼不惊慌),那怕是远半尺,也是致胜的关键。
三、饵料:浮钓罗非的饵料也有讲究,做到状态好,味道对口。要做到状态好,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昆布丝,我一般会用冷冻料的一包肝味+一包腥味+一包赤尾青(调整料的爆散度)+一包虾粉(丸九),先将冷冻料和虾粉搅和加入少量的香虎提提鲜味,再配一小包昆布丝(丸九)和一包老鬼5号(调整状态),昆布丝直接用黑水泡开,再与冷冻料搅和,搅和的时候要对折翻覆,尽可能不要拉断昆布丝。做到干湿适宜(好拉不断丝),入水起雾,到位有残留。
至于要做到味道对口,真是一方水养一方鱼各有所好,是香是腥各有所求,这就要靠各钓友自己摸索总结,常用的小药有:香虎、黑水、猪母乳、黑鸡膏、墨鱼膏、蛋奶、凤梨、香蕉、虾油、虾精等
四、钓法:先近后远,引钓结合,保持频率,不断扩大雾区。我要说明一下,尽竿不直手为近,尽竿直手为中,尽竿直手府身为最远,如果按90分钟分配,前30分钟钓近,40分钟钓中,再来个20分钟钓远。最难的就是后20分钟,手握竿把头,挑竿要轻(用手腕力),中鱼后迅速将竿头下沉,竿身上扬,让鱼出水,贴近水面滑翔,至半程提竿飞鱼,动作要求连贯,一气呵成。
竞技钓比赛钓滑口鱼的技巧
竞技比赛钓滑鱼是广大钓友话题的焦点,在竞技比赛中,钓鱼人常会遭遇滑鱼,这就到了检验钓鱼人钓鱼技巧的时候了。所谓猾鱼,实际是鱼自卫本能的一种反应, 也是鱼类在感到生存危机时求生的体现。 竞技比赛中的猾鱼,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行为是在鱼开口摄食时呈现不同的反应,如轻口、猾口、乱口,这些轻微的吃口,那么今天我把竞技比赛钓滑鱼的技巧 分享给大家。
一、对象鱼
多数以30-60克的小鲫鱼为主,这些鱼被一天数次的反复钓、放,经历了多次危险,每一次的危险经历都会加强它们的疑心,对于食物总持有怀疑的态度, 总是反复的尝试,在确认没有危险的前提下,才会放心地摄食。鱼类的这一行为延缓了上鱼的速度,降低了咬钩的频率。于是竞技钓手将其称为猾鱼,并将鱼反 复尝试的各种行为归纳为轻口、乱口等诸多的反应形式。
二、应对轻口鱼
竞技比赛中的鲫鱼戒心是随着被反复钓放形成的,鱼钩上的食物对鱼而言是需要的,但是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用大标,信号当然出不来,如果使用的线粗,线的反作用力大,信号同样难于显现,理解鱼如何轻口的,解决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针对上述情况,在组配钓组时就要考虑用细线,小浮标。在钓每小时上鱼40尾的速度时,一般选用3号孔雀翎软尾浮标;可用1号孔雀翎软尾浮标。调标的状 态是调3目加1黑格。在找底以后要能确定钩在水中的状态,其标准要求是:上饵要轻触底,下饵要到底的不灵不钝状态。钓目的变化要根据鱼情变化而变化。
三、应对猾口鱼
竞技比赛池塘鱼的密度要比一般的养殖鱼池塘高得多,在自然状态下的分布可能就是上中下泳层都有鱼,钩饵的入水使得这些经不住诱惑的鱼纷纷集中到钓点, 大量的鱼在钓点中争饵,产生了争先恐后的行为。鱼的争饵,磨蹭导致了浮标信号的紊乱,钓手将这些紊乱的信号误为吃口而造成扬竿无鱼,以至感觉到鱼口乱,并 认为鱼猾。实际上猾口只表现在鱼没有规律的摄食行为上,让钓手无法识别和判断信号,从而无法确认那是鱼的真正吃口。
四、猾鱼用饵
钓猾鱼饵除了饵要对口,饵的状态应是第一位的,即饵的状态要随鱼而变,而鱼情是根据你的钓法而变化的,饵的状态是要跟着鱼情走,这是钓猾鱼关键所在。 在底钓中如果鱼口多,且中鱼高一定要保持饵的状态,宁可用味道清淡、小饵、粘饵、也不要味浓稀软雾化饵。一次比赛中,可以开始诱鱼不多,这样能保证吃口又 稳又真,浮标的信号全是实口就行。不要只强调诱鱼,也不必要强调雾化,鱼诱得太多反而是坏事,鱼一旦大量地进入钓点,如果把握不住,很快就会又多又乱。
竞技比赛钓鲤鱼的技巧分析4点
鲤鱼,它适应能力极强,能在各种水域(甚至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它栖息在水的底层,无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饵料均不挑剔,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我国养鲤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养殖水域,也多以鲤鱼为重要养殖品种。在许多垂钓比赛(特别是钓混养鱼的比赛)中,钓手主攻鲤鱼已成为主要的技战术手段。因此,钓手在学习了悬坠钓鲫法后,再了解一些垂钓鲤鱼的技巧,将是非常必要的。
一、垂钓鲤鱼的钓组配备与垂钓鲫鱼轻、细、灵的钓组配置不同,垂钓鲤鱼的钓组组合要以牢固、坚韧的特点为主。对于拥有精良钓具装备的钓友来说,选用较为高档的专用鲤竿是比较理想的,它不仅坚固可靠而且分量较轻,不易产生疲劳感,如:西玛诺天风鲤竿及达瓦波纹粹鲤竿等。而许多工薪阶层钓手,在钓鲤时选用的钓竿多以物美价廉的国产超硬调竿为主,其竿壁厚度及加工精度等方面都与进口钓竿相差不多,但由于所选用的材质可能有所不同,故而竿体的重量较沉些,长时间的挥竿操作易产生疲劳感。线组的搭配要充分考虑到鲤鱼力大、擅冲所带来的冲击,尽量使用当年出品的新钓线。一般来说,垂钓2~3千克左右的鲤鱼时,母线以2号~2.5号左右、子线以1.5号~2号左右为宜。在参加竞技钓比赛时,线组的搭配还应与钓场的鱼情变化情况进行适当改进,如:当比赛进行到后半程时,鲤鱼多疑、谨慎的特性显露出来,吃食变得犹豫不决,吞吞吐吐不肯入口,钓手的线组搭配就应及时改变,要以轻、细、灵的钓鲫线组来对付。注意:在改用细线后,钓竿也应适当更换柔软些的为宜,不然细子线的断线率将会上升。
二、垂钓鲤鱼的鱼饵调制鲤鱼具有食性偏杂的特性,一般的粮食类植物饵和鱼粉、昆虫类的荤饵,都是垂钓鲤鱼的好饵。但是,我们在更深入地了解了鲤鱼的生长规律之后,又会发现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的偏爱程度也会有不同。如在1龄期或体重在500克以下时,它更偏爱荤腥类(含有鱼粉、小虾、蚕蛹等物质丰富)的饵料;2龄以上时鱼体增大,食性开始较多地偏向于粮食类植物型(面团、麦粒、熟薯块等)饵料。我们在调配钓鲤饵料时,就要根据施钓的鱼体大小适当地控制饵料动、植物物质的含量比例:钓小鲤时动物性的荤腥类饵料要占50%以上;中等鲤鱼(体重1500克左右)为动物性荤腥饵30%左右,植物性饵料70%左右;大鲤(体重2500以上)的动物性荤腥饵要控制在10%以下,植物性饵料要占绝大多数。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垂钓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饵料搭配:在以尾数计算成绩的钓鲤比赛中,要以钓取中、小鲤鱼为主,其动物性的荤腥饵料比例可多占些;在以重量计算成绩的比赛中,钓手要主攻大鲤,可适当加大植物类饵料的比例,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小鲤的纠缠。在制作饵团时,钓手应以钓场水的深浅、鱼的密度大小,以及小杂鱼数量的多少等因素为参考,制作出松软适度、雾化散落恰当的上佳饵团。一般的规律是:水深、鱼稀、小杂鱼多的情况下,可制作稍硬些或稍粘些的;反之,可适当松散些。
三、垂钓鲤鱼的钓位选择运用悬坠钓法垂钓鲤鱼,在钓位的选择方面与传统钓法基本一致。除有较多水草或水中障碍物复杂的水域不宜之外,多数钓点均是可共用的。如:水底光线较弱且有缓流的水域;水面开阔的下风口处;四周光线很强、亮堂的水面附近,独有一处岸边绿树遮阴或有房屋遮挡的阴凉水域等等,都是钓鲤的好钓位。另外,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鲤鱼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活动(栖息)地点,同样也值得我们重点了解和掌握:春季,鲤鱼从冬天的隐匿处出来,聚集在靠近岸边的河底斜坡、水口以及长满水草、藻类的浅水处。夏季,鲤鱼产卵结束,而水温持续升高,多数鲤鱼喜欢躲在水流较好的深水区,只有在清晨或黄昏时游至近岸处索饵觅食。秋季,气温及水温开始降低,鲤鱼纷纷向深水区域迁移。此时,在深水区的河底斜坡处以及障碍物的四周会有许多鲤鱼聚集。冬季,深水障碍物的四周是主要钓位,使用悬坠钓法时应以长竿钓远为好。
四、观标提竿及遛鱼技巧鲤鱼属于典型的底栖型鱼类,它在索饵时浮标的基本标讯应以缓升、缓降后的有力一为常见。出现大幅度的黑标或送标现象,可能多是钓手在垂钓中没有准确地调整好钓组在水中的状态,钓组过灵或过钝造成的(排除因鱼过分饥饿,而发生争抢吞食时的情况)。鲤鱼在进窝初期吞食饵料时吸入较深,标讯反应非常清晰漂亮,但在它逐渐感受到有危险时,也会马上改变就饵的习惯方式:面对钩饵它会反复不断地试探(利用嘴上的一对触须),嘴唇轻轻地吸食散落的饵渣,搅动水流推动钩饵不断地晃动,使浮标出现慢慢地升起、降下,就是没有明显的入口信号在前不久结束的首届光威钓王杯决赛垂钓混养鱼的后半程比赛中,多数选手都遇到了这种现象。不少钓手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本次比赛的亚军获得者广东选手吕家佑,他就非常有经验:在这种现象刚一出现不久,他就很快意识到池中的鲤鱼受惊拒食了。于是,他马上更换了较为纤细的柔软子线,使之隐蔽性加强;改变了饵料的软硬度,使之稀软易化,方便钓钩更易入口。从而使浮标出现了较好的标讯,中钩率也明显提高。钩中鲤鱼(特别是大鲤)后,扬竿时的感觉与钩中鲫鱼、草鱼、鳊鱼等会有明显的不同,它在第一时间的冲蹿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有向水下、向水中央以及向岸沿有障碍物的方向猛冲过来,令钓者猝不及防遇到这种情况时,钓手应马上采取恰当的扬竿方式,使钓竿与鱼保持一个理想的角度(竿与鱼的理想角度约为90左右)。避免出现鲤鱼回蹿后,钓手一味地向上挺举钓竿,这样会使竿、鱼之间的夹角太小,而造成折断钓竿的现象。正确的方法应是:钓手持竿的手臂迅速地向身后移动(回撤),逐渐放低竿尖慢慢地将鱼向水中牵引,待鱼游至离岸3、4米左右的位置时,立即停止回牵,改为左右方向的来回拖遛。若是较大些的鲤鱼,钓手还应起身向后稍退一至两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大鱼发力猛蹿时,有滑步缓冲的距离。另外还应注意的一点是:鲤鱼能冲善跳,这样极易在瞬间的动作中挣断子线。因此,我们在遛鲤鱼的过程中,还不宜将鱼过早地领至表层水体,防止它见光后惊慌起跳。在控制了鲤鱼头几回合的逃窜伎俩后,余下的操作就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
钓鱼选对鱼饵很重要
朋友问我关于开饵的问题,当时我很爽快地答应了;请稍等,不日即可。说时感觉很简单的;不就是把饵料按饵水比加好水,打均了,就可以了么!可真要开始动笔写就犯难了;这个过程是比较简单,可接着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用那几种饵来搭配?为什么比例还不一样呢?为什么有时饵要做成那种状态?为什么要那样操作呢?对于钓鱼人来讲饵料是多么的重要啊!草草的写了,总觉得对不主大家。思来想去还把我对鱼饵料的肤浅认识都说出来,心理才塌实些。
先给鱼饵下个定义;广义的讲就是鱼在其生长过程中所吃的所有东西都可称其为鱼饵。从垂钓的方面来说;鱼饵就是钓鱼人用来诱使鱼吃的东西。这里我没有用食物这个词,因为有时鱼饵可以不是可吃的食物。
鱼饵的种类可分成天然饵、人工合成饵两类。天然饵大家比较熟悉,而且取材方便,效果也不错。合成饵现在市场上种类繁杂,让朋友们用起来如云端漫步,搞不清方向;再加上各种配方、小药的流传,经常是两眼迷雾,无所侍从。我觉得有必要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首先选对鱼饵才可能钓钓到鱼、钓好鱼。
一、问鱼吃什么
哈哈!钓鱼人不是鱼怎么问啊!----还是有些方法探访到鱼吃什么的。我在《垂钓》杂志上写过关于这方面的东西,是我多年总结的一点经验。主要内容是说;找到鱼吃什么要从两方面着手;
1、大的筐架是,从鱼的生理需要去找。肉食鱼类要在其生长的水域去找肉食来源。选用相同或相近似的饵。杂食鱼类,就要依据鱼杂的不同,选用与之相近,但比水域中更高营养含量的杂饵。同时还要了解各种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大体上选择鱼饵。比如鲤鱼(野生)它从幼鱼到成鱼食物的改变过程是从藻类浮游动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同样大鲫鱼对小虾就情有独中。在没有更好的对策或不知道鱼口时就只好用这方法了。
2、从鱼的食物源去探访,无论是什么鱼,在一个时期内,或一个季节内,它所菜食的食物大体上是固定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这儿的鱼就爱吃这种饵,别的都不太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这片水域中这样的饵比较充足,或鱼近期内吃这种饵,鱼已经形成了对这类饵采食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鱼吃什么的线索。例如,我们只给鲶鱼喂颗粒饵料,它很快就会忘掉其肉食本性,而改吃颗粒的。再加深说一下;我们去不经常有人钓的地方去钓鱼,如果你大胆启用合成饵,可以肯定你钓不过用蚯蚓、小峡虾甚至草叶做钓饵的朋友。这是因为鱼对你这外来的名贵饵根本不认识。它们的头脑可没有人这样灵活,要改变必须要有一段时间。而你要是到经常有人钓的地方去钓的话,合成饵就会让你凶猛异常。有位钓草鱼专家,他每次钓鱼都要准备10几斤的炮制玉米,先打3、4天窝,而后用玉米粒钓,效果不凡!分析他的钓鱼过程,我们可以从另一面看到,鱼是怎么吃什么的。这方面应该是我们确定鱼口的重点。
3、竞技用饵比较另类,由于囊中羞涩,参加的不是很多,有时只是溜边查看一番。所以只是一孔之见。竞技就要许多人同时在一个不大的池子中钓鱼(国内)。首先是老头鱼、糗鱼它们会产生惧食的条件反射,而且会形成群体智慧,集体来逗食,喷食等来搅乱,造成鱼漂信号混乱,鱼口难找,其实他们还是吃饵的。另一方面,即使是生口鱼,大家钓一段时间或一场后,除个别人,大家都感觉鱼口明显慢了许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用的饵不同,特别是饵的味不同,造成了鱼味觉的混乱,而失去就饵的积极性。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可以钓好呢?单从饵料方面讲,那些人用的饵肯定是接近这鱼在此生长时期的食物需求,或他们用饵接近于鱼在近一段时期内的主食饵料。是鱼依*早就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条件反射吃饵,才把他们送上了领奖台!
二、 鱼儿做份美餐
必须在探访到鱼的口味后,才可以真正为鱼儿做出他们喜爱的美食。比如,把东北菜给南方的朋友吃,他们可能吃几口,就感觉太咸、太腻。而再不动筷了。但要是把东北的山珍,用南方的烹调方法,做给他们吃,他们一定会吃了还想吃的。其实,配制鱼饵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再找到相应的材料,精心烹制。或找到象山珍那样的出众的东西,让所有的鱼都喜欢吃,---到目前为止好象还没有这样的好东西呢!所以,大家不要挖空心思去找那些传说的妙药,用是有的话咱们厂家还能放过!
1、寻找做美食的材料。要是满嘴跑火车,那范围可就大了,所有的有机物、一些无机物,都可能成为钓鱼的饵料,要是这样找起来那可就没边了。但是,只要鱼吃,哪怕是铁打,那也是好钓饵,比如钓凶猛鱼类使用的拟饵,就有羽毛的,橡胶的,还有泡沫的,最可气的是那年我看到的,在松花江边,有人竟用红布条系在钩上钓了不少鲶鱼。因此,我们找素材,就是要找鱼喜欢吃的东西。我们在正常情况下,选用鱼饵还是应该从当地的鱼出发,在鱼生长的环境合作发掘比较适宜的鱼饵,在选用合成饵时,要多打听那里的鱼爱吃哪类东西。要是能知道为什么爱吃就更准确了。然后从你能找到的东西中筛选出相同或相近的,加以组合,精心调制,那鱼不吃才见鬼了呢!
2、合理调配。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
A,有主有次。主,就是鱼主吃的东西,即鱼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要占饵的60%以上。次,就是辅助材料,包括调味剂、调型剂。可不能搞反了!而且要混合均匀,少量的添加剂要用水化了再加入,否则,浓一口,淡一口的准把鱼给整晕了。
B、要特别注意调型剂的使用技巧。其实这个名并不是很准确的,他包括。溶散、彭化用的麦麸子,马铃薯粉,还有其他膨胀用的一些物质。拉丝粉,它是一种水溶蛋白质复合物,吸水后可以伸展成长丝;黏合剂,就是支链淀粉,是起粘合作用的。这些东西在配合使用时要根据鱼情,适当掌握比例。是个随时变化的东西,我是无法准确设定的。全凭个人经验了。
C、味的浓淡,一般来讲味浓,诱鱼效果好,但要有个尺度,太浓了,鱼也不愿吃它。有时清淡的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比较肥水的池子,本味饵对于鱼来说那就是美味。
3、制作。虫类饵在上钩时要讲究,拟态,就是让鱼看不露那是在钓它。在自己调配饵料时,千万要注意各种成分在饵中的均匀性,以及溶散剂、调形剂的比例。让饵充分吸收水份。在钓大鱼、生口鱼时,饵要稍硬一点。在口轻、食欲不佳时,要做的软一点。
在使用商品饵时,一定要把握好饵的吸水性,而后还要注意,各种添加剂的含量。现在的商品饵都是精确配制的。在开饵时建议用容器准确量取、添加水。一般薯粉类饵水要多一点,麸类加水要少一点。在大器皿内充分混合,目的是让饵充分吸水。一定要放置几分钟,让拉丝,粘粉吸水膨胀,伸展开。而后还要按一个方向打一打,是为了让拉丝展开,粘和物质符合在拉丝上,拉一下试试-------。注意不要搓揉,那样就完了。
三、 好菜还要会招呼
饵和钓法是相配合的,所以顺便说一下。
1、虫饵和不易溶散的饵在钓鱼时不要死等,除非你打大窝钓几十斤的大鱼,一般要在没有鱼讯时适当提动一下,或换和地方再下钩。给鱼一个追寻的目标。
2、在诱鱼时饵要尽量松散,手要勤,有时不等票立起来就把饵在半空中抖落。特别是在钓起浮鱼时饵不断的散落才能把鱼着了!而且最好是诱钓同味或同饵。这样会减少鱼对饵的警觉程度。
3、在用比重比较的饵时要注意调钓的目数,尽量让漂承担饵的重量。这样比较灵一些。在钓底时这类饵相对好用,尤其在休闲钓时,在鱼比较滑,或钓大鱼是,搓饵要好用些。饵要搓小点。
钓鱼选对饵是最重要的,再通过合理搭配,精心炮制,如果再有好的钓技,想不钓好鱼都不行啊!!
竞技钓鱼比赛催生快鱼钓法技巧
鲫鱼和鲤鱼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北起黑龙江,南迄海南,自西至东,从高原到海滨,凡是有水之地皆有鲫鱼和鲤鱼,而且不管什么钓法都能钓到它。可以说,几千年钓鱼主要就是围绕着鲫鱼和鲤鱼展开的。
然而传统养鱼以青草鲢鳙为首,除中原和北方有养殖鲤鱼的习惯,长江以南只是因增产需要才投放少量鲤鱼,所以极少有以鲤鱼为对象鱼的。另外鲤鱼生长快,以底摄为主,用传统钓鱼方式很难实施钓快鱼,故一般多作为钓混合鱼的对象。鲫鱼作为池塘养殖对象主要是作为搭配鱼种,可是从70年代引进了日本的白鲫,以及后来推广养殖异育银鲫后才成为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
自此才有了鲫鱼的单品种养殖。不过钓鱼人很快发现:同是鲫鱼,饲养了3个月、尾重100克以下的幼鲫和1龄的成品鲫在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如果继续以传统坠钩沉底方式钓快鱼,则会面临等鱼咬钩而快不起来,同时钓大鲫连续提竿对臂力、体力的消耗是一个考验。如首届光威钓王杯鲫鱼尾重300~400克,一场比赛下来,许多人的膀子都钓肿了。在亚热带气候的南方省区,钓快鱼主要是罗非鱼,由于生长快、生殖周期短,当年就能繁殖二代、三代,形成三代、四代同堂,因此钓快鱼就是避大钓小。另外,钓鱼比赛都要考虑成本,相比于成品鲫,尾重50克以下的幼鲫成本低了许多,于是形成了钓快鱼以尾重50克以下鲫鱼为对象鱼的专门技术。
台钓之前,钓鱼人没有钓对象鱼观念。手竿钓鱼主要在湖泊、水库、河道进行,不分对象,偶尔在不养鱼的池塘也是坠钩沉底,等鱼咬钩。由此形成了一套包括理线系钩、装饵调漂、抛钩看漂、刺鱼提竿在内的操作技术。概括起来就是长竿短线或竿线等长,坠钩沉底,浮漂沉一半露一半:钓法是先诱后钓,等鱼咬钩,诱饵散而沉,钓饵不化不散,装饵掩住钩尖;抛钩瞄准钓点,以荡悠或伸竿钓点上方的方式垂线沉钩,间或以上下左右提引的方法逗鱼咬钩,视浮漂的沉或浮为鱼讯;刺鱼以可以把握的鱼讯为准,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中鱼后按承重和鱼的挣扎力度或牵或引,或遛或飞。
然而台钓变了,一是在池塘进行,鱼的密度高;二是钓组变了,悬坠将原来坠钩沉底不易表达的轻口鱼讯放大了,提竿频率加快i三是钓饵进步了,粉状饵诱钓合一,以合理的状态缩短了等鱼咬钩的时间;四是揭开了线组奥秘,钓鱼人从无口关注鱼饵跃升到钓饵、线组、浮标联动;五是由雾化引起的鱼的泳层变化改变了钓鱼人对鱼的认识。
钓快鱼得到重视是因为台钓,特别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和全国钓赛取消单尾重之后,围绕着尾数钓手不得不在快上下功夫。然而调4钓2,搓饵钓底只适合钓成品鲫,用它对付尾重50克以下,钓放多次的伤嘴鱼和泳层多变的幼鲫就不行了。
此时,包括创造了6小时钓获813尾鲫鱼的亚洲纪录和夺得第四届钓王杯冠军的程宁都是搓饵钓底。有人计算过,按此钓法即使技术再熟练,从搓饵抛钩到刺鱼、提竿、脱鱼,一个周期大约需要16秒,也就是说时速225尾是钓快鱼的极限。不难看出,除了上饵慢这个原因之外,钓快鱼还同水深有关,水深2米和水深1米,两钩到位时间相差一倍。另外,比赛要换位,由大边换到中间钓位会面临钓位差异和由鱼饵引起的鱼情差异,所以要在比赛中突破时速225尾是不可能的。
不过,钓快鱼既受到重视就会在各个环节上寻求突破。例如竿是不是适合钓快鱼,怎样把鱼迅速招来,钩、饵、线组、浮标怎样配合才能更好地被鱼接受,如何利用钓饵的轻重、大小、软硬和松黏去适应鱼口的变化,以及鱼离底了怎么钓等等都成了钓鱼人研究的课题。与此相适应,以鱼饵和浮标为代表的钓具制造业也在推波助澜,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项:一是1999年老鬼推出了以九一八为代表的拉饵,并通过老鬼钓鱼学校推广全国;二是2000年出现的圣人短身水皮标,以及随后出现的无极小瓜仔浮标。得益于这两件武器,钓快鱼才渐成气候。自1999年5月翟少明以拉饵创造时速265尾的中国吉尼斯,到李冬在开封好运杯再创时速339尾新纪录,仅隔了5个月。之后,拉饵普及,钓快鱼愈演愈烈,成了中国特色。以至2004年全国钓鱼锦标赛在确定比赛项目时将手竿钓鲫鱼列为必不可少的项目。
开饵手法技巧很重要 鱼饵的配制基础常识
鱼饵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活,看似简单,实际需要很多的程序和技巧。虽然很多的常用素食饵,或者天然饵都可以直接使用,但如果能够进行二次加工,味道必然将会好很多,鱼类也会更加的喜欢,诱鱼效果有所提升。
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将会影响到鱼饵最终的性质和效果,所以需要很多的配制鱼饵的常识才行。
加水顺序很重要
配制鱼饵当中,加水是最重要的一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不知道为什么不少人都喜欢提前加水,在饵料还没有混合好的情况下,已经把水倒进容器中了。这种方式不能说错了,但是出来的效果必然是要有问题的,而钓鱼用的饵料最不能有的就是问题。
在配制鱼饵时应该是先把饵料配置好,然后再进行加水,水不要急着加。饵料提前配置好,搅拌均匀之后,再加水,则会保证饵料在最后形成时,其中的配料是均匀的。而反之,提前加水,水对于饵料有一个粘性,加水后的搅拌,效果就会差很多。
当饵料团中饵料的分布不均匀时,钓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我们捏成的饵料团,某一个部分的某种饵料味道过大,或者配比过重,鱼儿过于敏感就会避免吃饵。
所以后加水,才能够保证饵料的状态是均匀分布的,这个时候均匀分布的饵料团入水后才能够长时间保证良好的效果。
水量同样关键
前面提到了加水的顺序,但是加水作为最关键的一步,当然不止这一点要求,加水的水量同样重要,它干系到了饵料最终会呈现的干湿度,或者入水后的雾化效果。通常情况下,饵料团想要雾化好,出来的饵料呈稀状,质地较软,就可以多加入水。而反之,则是少加水,出来的饵料团就更硬一点,雾化也会较差,当然了适口性就变差了,小鱼一般不会靠近。
必须要说的就是加水应该是一次到位,避免二次,甚至三次添加,后期加水或者增加干粉是非常麻烦的一种方法,容易干扰到饵料的均衡性。
揉搓的程度
加水会干扰饵料的雾化,软硬,但可以通过水量多少来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揉搓饵料时的力度,时间等来控制。
在使用饵料,包括制作饵料时,揉搓的时间都会影响到饵料的效果,因为饵料的黏度和雾化最终是受到含水量的影响的,而揉搓的时间越久,含水量则越低。
这也就决定了,随着揉搓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则饵料的雾化效果越差,黏度则会变得更加的大,适口性也会更差。而适度的揉捏,将饵料轻轻的拍制即可,没有必要向做馒头揉面一样。
多实践,多练习
这句话虽然有点废话,但是多试验几次自己的饵料,才能够真正了解到配置一个饵料需要的步骤和水里,包括饵料本身的配比。一次饵料的制作,包括了加水,搅拌,调制成团,吸水等很多步骤。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步骤当中,比如吸水这一步来说,虽然饵料已经成团。但是在实质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雾化效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将饵料团放置,直到其中的水分和饵料结合好,达到了吸水的饱和度,在掰开已经做好的饵料团时,可以看到拉丝粉的丝才行。
而这种时间的把握,就需要多练习才能够掌握,通常一款好饵料,一个制作中都需要很多的失败之后,才能够做出来一流的,可以使用的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