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钓鱼的技巧。
台约的动与传统钓法的静的区别。常常听到有些刚刚学习台钓的朋友,谈起他们利用台钓的方法垂钓与传统垂钓方法相比效果不太明显。看看他们用的竿、线、钩与台钓的要求也相符。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看过几次他们的临场实践,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台约的动与传统钓法的静的真正区别。
传统的垂的方法讲究一个静字。即: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打好一个诱鱼的窝子,然后将挂好鱼饵的鱼饵抛在窝子里,静静地坐在那儿等候鱼儿要钩,5分钟、10分钟,甚至20分钟才提竿换一次饵,只要鱼儿不要钩,是轻易不肯提竿的。这种静等鱼儿上钩的垂钓方法至今仍被许多钓友延用。
近几年,台钓逐渐兴起,许多钓友都纷纷改弦易辙,学习台钓。如果把传统的方法与台钓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几种不同之处。首先是铅坠在水中的位置,一个在水底(传统方法),一个在水的中层(台钓);另一点是脑线的长短,台钓的脑线一般在25--30厘米,比传统钓法长几倍。以上两点是可以直观到的。
台钓与传统钓法还有一点不同之处,就是台钓将传统钓法中的被动静等鱼儿上钩变为频繁抛竿换饵主动诱鱼上钩,把传统方法中的一次打窝垂钓变为边打窝边垂钓,鱼饵即是诱饵。台钓的鱼饵大部份是经过膨化的植物饵料,入水后很快就会溶化在水中,垂钓者在提竿的同时就将鱼钩上正在溶化的饲料提离水底,在水的中下层脱离鱼钩,溶化在水中,慢慢地雾化成一个立体的饵料窝子。由于饲料已雾溶于水中,鱼儿只能闻到饲料的香味,却吃不到固体的饵料,所以当鱼钩上的饵料随着鱼钩慢慢坠落水底时,很快就会有鱼儿来抢食。
我的体会是:运用台钓的方法垂钓,必须掌握动的要领,即勤提竿,勤换食。二、三十秒钟不见动静,即应抖腕提竿换饵,在正常的鱼情和天气情况下,反复抖腕提竿三、五次后就会有鱼开始咬钩。皮之,如果在鱼儿频频咬钩的时候,停下手中的钓竿,哪怕是只吸一支香烟的工夫,那么聚起的鱼群也会渐渐散去。所以学习台钓的钓友不妨在学习过程中动它一动,看看效果如何。
延伸阅读
传统钓与台钓的区别及常见钓法
简单说说传统钓,本人二十几年的老传统,台钓、路亚近些年来也有接触,针对不同的天气和水情、鱼情选择合适的钓法,是钓鱼人最基本的素质,也体现了一个老钓手对钓鱼的理解能力。
传统钓的概念,是台钓兴起之后,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民间老钓法的统称。何为标准的传统钓,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地域的不同,各地逐步形成适合本地气候、地势和鱼情的独特钓法,例如甩大鞭、长竿短线,过河抬钓,手线和放流钓法等等,这些钓法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智慧的结晶,自有其存在和发展的道理。与台钓、路亚等近年才传入的外来钓法相比,传统钓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和适应性,孰优孰劣,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一、传统钓和台钓的区别传统钓与台钓在理念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重守,与自然鱼性更加切合,台钓重攻,以雾化和诱钓结合致胜。二者看似格格不入,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传统的包食、蘸饵钓法与台钓的边诱边钓在本质上是一个道理。
传统钓与台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作钓的理念和思路
上文说过,传统重守,台钓重攻。传统的守,是与台钓的立体雾化,诱钓结合相比较而来的概念。这种守,并不是一味的死守,而是要在变中守、动中守、走中守、逗中守。
变中守,是指钓手应根据不同的天气和鱼情,确定相应的目标鱼种和钓法,不能一根竿子打天下,而是要因时因地因势,主动求变,充分发挥传统钓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动中守,是动与守的辩证结合。体现在传统钓,主要有半水拖钓和放流钓两种。半水拖钓的对象鱼是鳊鱼、翘嘴和白条等中上水层鱼种,放流钓是流水中的特殊钓法,主要适用于长江流域和黔贵川地区。
走中守,是传统钓相比台钓最大的优势。我们玩传统的,特别是冬季传统钓,一般都会打上好几个窝子,视情况决定取舍和增补。多窝走钓体现了传统钓轻便、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
逗中守,是作钓技巧的体现。现在的传统钓,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概念中粗钩大线甩大鞭重窝守钓的理念,更多讲究的是小快灵,特别是江浙沪皖地区,长竿短线,细线小钩,虫饵轻窝,钓时高频率引逗,动态模拟,这点也是台钓无法比拟的。
钓具的配备与使用
台钓钓具相对固定,长节台钓竿加立漂双钩线组,基本没有多大的出入,只在某些特定的钓场和水域,如深坎和鱼排,或者远投,会使用到矶竿、中通或前打竿,以及筏竿、冰钓竿。形式有别,但诱钓结合的理念是不变的。
传统钓的钓具五花八门,简单至一线一钩,复杂到过河抬钓,这里不展开,下文详述。
饵料的形式和构成
台钓饵料与其钓法、理念相辅相成,讲究立体雾化,诱钓结合,在饵料的构成上以粮食植物为主,辅以各种味型的添加剂和调整状态的成分,呈现粉饵状态。传统钓饵主要有植物饵料和动物饵料两个大类,某些特定的钓法,也会用到类似路亚的拟饵,如花篮串钩钓白条,泡沫、仿生蛆虫饵等。
钓点的选择和适应
相比而言,传统钓的适应性更加广泛,可以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基本都可以适用传统钓,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和恶劣的环境,通过辅助的工具或调整钓具线组,也能轻松应对。台钓对钓场的要求就要相对高一点,地面要平整,水面要开阔干净,操作空间要充裕,而这些,传统钓大多不在话下。
啰嗦了那么多,并不是要在台钓和传统之间分出个优胜劣败,每种钓法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道理,本人冬春两季玩传统较多,夏秋目标鱼定位在草鳊鲢鳙,还是台钓比较合适。
二、传统钓中常见的钓法下面普及一下几种常见的传统钓法,很多我也只是耳闻,并未实际操作。钓法万千,根本的道理是相通的,知天时,明地势,识鱼性,懂应变,基本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应对了。
长竿短线
顾名思义,用较长的鱼竿配上较短的鱼线,适用于河沟和小型池塘、水库,特点是适应性强,钩饵直上直下放入窝点,应对复杂水面,如水草区、杂物障碍较多的水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甩大鞭
常在较大水面湖库使用,可以用星漂,也可以使用立漂。甩大鞭一般搭配齐竿长线组,打重窝,钓尽可能的远处,以前多用来守钓大鱼,现在在苏北地区常见甩大鞭不打窝拖钓或戳钓,是受限于鱼竿长度的无奈之举。
绷尖钓
是传统钓中应对流水的一种特殊钓法,类似于筏竿,使用较重的铅坠,死坠活坠都可以,以坠重略大于流水冲力为宜。钓时绷紧竿尖,观竿稍,辨鱼汛,多使用虫饵,目标鱼既有鲤鲫等杂食鱼,更常见黄颡、鲶鱼等肉食鱼类。
爆炸钩
爆炸钩是远投钓大鱼的利器,使用糟食,散化诱鱼,钩饵一体。爆炸钩因使用环境和对象鱼的不同,又有小爆炸、翻板、盒饭等几个改良钩型,是大型湖库作钓的利器。
串钩钓
串钩线组常见坠上串钩,三钩至五钩都有,挂玉米钓草鳊鲤青,挂活饵、腥饵钓肉食鱼。串钩除坠上钩之外,也有钓友使用坠下钩或侧坠,视实际情况而定。
筏竿钓
把筏竿归于传统钓,是因为带轮钓法古已有之。筏竿有远投、船筏、排筏、桥筏之分。远投坠较重,多使用串钩,目标鱼为鲤鲫或肉食的黄颡鲶鱼。船筏有用于海钓,也有用于淡水钓的,海钓要对抗海流,且钓层较深,多使用重坠。淡水船筏类似排筏、桥筏,可以用微铅,也能坠到底等死口,带漂不带漂都可以,多数情况是看竿稍,信号还是很明显的。
手线钓
俗称地插子,夜钩。一根四五米长的防咬线,一把大钩子,简简单单就搞定了。手线一般是傍晚放钩第二天早上收,挂青蚯蚓钓黄颡,鸡肠钓鲶鱼,小鱼、泥鳅钓黑鱼,猪肝钓甲鱼,又或者连个爆炸钩钓大体型的鲤鱼草鱼,都有很好的效果。
排线钓
排线钓是比较职业的玩法,是手线的升级版。百十米长的主线,每隔一两米栓一付单钩支线,钓饵一般用大青蚯蚓,可以平行于河岸,也能横跨河沟两岸布置。排线钓也是晚布晨收,要注意的是,排线钩两头要扣上重物,保证钩饵到底,因为黄、鲶等肉食鱼都是底层鱼类,钓底才能保证中钩率。
过河抬钓
过河抬钓是流行于中西部地区的一种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钓法,河沟两岸布设线轮,可收可放,类似于排线的多支线玩法。钓饵有荤有素,用泡沫挂钩是过河抬钓的一大特色,钓时需引逗,有点近似于晃钩钓法。此法本人也是耳闻,估计钓的是离地或水的中下层,目标鱼多为鲤鱼、鲫鱼,效果数倍于常规钓法。
放流江钓
放流江钓常见于重庆一带长江流域,使用特制的江钓竿和放线方便的大线轮。江钓竿一般较短,高手多为自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放流江钓目标鱼主要是江黄,钓饵有豆腐、火腿肠、面包虫和蚂蝗等。钓手在江中趸船上作钓,钩坠随江流缓慢前行,在行进的过程中通过竿尖感知吃口,因为单人只能操作单竿,所以与固定点抛竿作钓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盘车钓法
神乎其技,在激流中用顺流而下的钩饵挂水绵诱钓各色鱼种,常见钓获有清波、鲤鱼、鳊鱼、草鱼,用蚯蚓也经常钓到鲫鱼。本地没有类似的水域条件,但在长江外闸口,我见过在激流中用矶竿重坠大漂挂活饵,半水钓翘嘴、鳜鱼和鲈鱼的,甚至大体型的鳡鱼也有擒获,两种钓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墩钓黑鱼
这个不难理解,相信见过的朋友也不少。墩钓黑鱼并不仅仅限于钓获繁殖期间护窝或护籽的黑鱼,只要能看见黑鱼的踪影或迹象,都可以墩钓,而且,成功率要大大高于路亚雷强钓法。
浮钓
夏天钓大体型草鱼和鳊鱼,浮钓的效果要大大好于沉底钓。浮钓也是最简单易学的钓法,可以看鱼下钩,也可以做窝诱鱼,南瓜花,扒地草和青菜叶等都是很好的浮钓饵料。我在网上见过一种大水面放流浮钓草鱼的钓法,需要一定理解力和技术含量,可惜没有条件尝试。
活饵拖钓
活饵拖钓的目标鱼为翘嘴、白条等中上水层鱼种,且有集群性,钓获一条,往往下面还有一群。拖钓较大体型的翘嘴,活虾是最好的饵料,钓时需不停地拖动钓竿,使虾子始终保持在水的中上层活动,模仿自然状态,引诱翘嘴扑食。冬天,本地用红虫拖钓,经常能钓获平时难得见到的黄翘,个体以二三两为多,味美肉鲜。这种小黄翘也集群,有经验的钓手钓到一条之后,会刻意在目标范围内提高引逗的频率,尽可能使红虫停留在水体中上层,以提高翘嘴的中钩率。
花篮钓
花篮串钩钓白条,钩是仿生钩,篮内装麸皮类雾化好的饵料。仿生钩模拟苍蝇等小虫的形态,对白条有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在白条密度大的塘子里,一串钓获四五条白条都是很正常的事。
以上只是在现象层面简单聊聊传统钓法,至于天时、地势和鱼性,远非这两三千字可以说得清楚,本帖不涉及,以后再聊。
传统钓与台钓的区别
理念不同
传统钓重守,台钓重攻。传统钓的守,是与台钓的立体雾化,诱钓结合相比较而来的概念。这种守,并不是坐在那的死守,而是要在变中守、动中守、走中守、逗中守。
变中守,是指钓手在据不同的天气和鱼情的情况下,确定相应的目标鱼和钓法,不能一根竿子打天下,而是要因地适宜,主动求变,把传统钓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
动中守,是动与守的结合。体现在传统钓,主要有半水拖钓和放流钓两种。半水拖钓的对象鱼是鳊鱼、翘嘴和白条等中上水层鱼种,放流钓是流水中的特殊钓法,主要适用于长江流域。
走中守,是传统钓相比台钓最大的优势。传统钓,特别是冬季传统钓,一般都会打上好几个窝子,看具体的情况钓鱼。体现了传统钓轻便、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
逗中守,是钓法技巧的体现。如今的传统钓,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粗钩大线甩大鞭重窝守钓的理念,更多讲究的是小快灵,特别是江浙沪皖地区,长竿短线和细线小钩,再加上虫饵轻窝,动态的模拟引逗,这是台钓无法比拟的。
钓具不同
台钓的钓具相对来说固定一点,长节的台钓竿加上立漂双钩钓组,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水域和鱼情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到矶钓竿或者筏竿、冰钓竿。而传统钓的钓具五花八门,简单到一针一线,复杂到过河抬钓。
饵料不同
台钓的饵料和它的钓法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就是立体雾化和诱钓相结合,在饵料的本身构成上以粮食植物为主,辅佐以各种香精添加剂,呈现出粉饵的状态。传统钓主要就是植物的饵料和动物饵料两大类,很简单。
钓点不同
传统钓和台钓相比较而言,传统钓的适应性更加广泛,只要有水有鱼的地方,都可以适用传统钓,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和恶劣的环境,通过辅助的工具或调整钓具线组,也能轻松应对。台钓对钓场的要求就要相对高一点,有地面平整,水面干净开阔等。
浅谈台钓与传统钓的区别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钓友选择台钓而抛弃传统钓法,台钓鱼汛反应灵敏、操作规范,这是传统钓不具备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浅谈台钓与传统钓的三大特征:
1.台钓的浮标和铅坠的配比恰当,重力加浮力等于零,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灵敏度高,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及时迅速地反应在浮标上。这与传统底钩钓钝有着明显不同;底钩钓钝则要在鱼咬钩后,拖动钩坠,浮标上浮时,才可看见动作。由此可见,台钓与传统钓有着明显的灵、钝区别。前者以钓灵为主,后者以钓饨为主。
2.台钓抛竿动作规范严谨,能利用竿的弹性,使钓点、鱼线、鱼竿在应用中形成一条直线,并在轻松自如中完成抛竿的系列动作,将钓饵的落点准确地控制在拟定的范围。而传统钓法的抛竿就没有那么规范,根据钓竿长短所钓鱼种的不同,分别采用甩大鞭、侧甩、前抛等抛投技法,与台钓相比钓具没有统一规范,更多了一些随意性和休闲的成分。
3.在饵料上,台钓的鱼饵通常使用粉状商品鱼饵,并以甜香味或腥香合一型饵为主,兼用动物腥味。传统钓所钓的鱼种广,所用饵料五花八门,难以计数,在用法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钓先抛诱饵后钓鱼,而台钓则是诱饵、钓饵合二为一,单从用饵、省时、高效角度讲台钓的优势大于传统钓法。
台钓与民间钓法的区别
笔者的钓龄很长。记得刚刚接触钓鱼的时候,常常能在河边看到有玩长杆短线的老大爷玩传统钓。但随着钓龄的增长,台钓慢慢地走进了我和身边钓友的视野中。
一、台钓的特性
后来有钓鱼人认为悬坠钓法一词是用来来区分台湾钓法和传统钓的区别的,但就个人的看法而言,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通过一个悬坠就说明两种钓法的不同,因为早年间的古老的民间钓法中早已使用过悬坠这种方法。
台钓方法也是通过不断地改良后才成为更适合大范围人群广泛使用的一种钓法。当然为了结合商业性的推广,有些人利用了香港、台湾这些地区的属性,赋予了这种钓法更神秘的属性。
后来在商业推广中也不断的有各种伪大师、钓神,更是利用这些所谓假高级的属性,忽悠更多的钓友认识台钓,并利用这些传播推广的机会推广自己的产品。
其实台湾钓法并没有那么神奇,建议各位钓友不光是看待这种钓法,在看待任何事物时,都要有个最基本的理智的逻辑性。
秉承科学、客观的思维来对人或事判断。以上关于一些人对台湾钓法的神话,关于我个人的感觉就聊到这里,下面开始介绍传统和悬坠钓法的区别。
首先我认可台钓这种钓法,承认它和我国古老的传统钓中的齐杆悬坠钓法,有些神似,但还是有很明显不同的区别。
二、台钓相比传统钓法
1、台钓更装备多样化、轻量化和所用配件精细度。不管是竿、线、漂、坠,哪怕是个铅皮座都会分大、中、小号来适用不同的鱼情。
2、更推崇使用粉饵来作钓,但垂钓的主要鱼种是养殖鱼。虽然也可以使用常规虫饵、拟饵但这不属于台湾钓法核心想表达的范畴。
3、尤其黑坑垂钓人工饲养的鱼时,台湾钓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明显的优势。传统钓法更类似于户外打猎,而台湾钓法则更倾向于瓮中捉鳖,呵呵。
4、台湾钓法更适合城市垂钓者使用,尤其在水资源较匮乏野钓资源少的北方,钓鱼人为过瘾往往会选择前往黑坑垂钓养殖鱼。
5、两者钓法的本质完全不同,台钓可以快速让粉饵通过雾化、状态、呈味、和色别,让各个水层遍布鱼饵达到立体诱鱼,尤其在人工环境中速钓养殖鱼时,使用这种钓法效果尤为明显。这些点和传统钓法的确出现了性质变化。
但这源于多种垂钓环境、垂钓鱼种的限制,另外人工饲养的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认粉饵、认高雾化没有办法。
最后建议各位钓友,千万要正确看待两种钓法的不同之处,切记两者之间只有钓法不同,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使用的范围也不同,所以并不存在哪种钓法好,哪种钓法就不好。
台钓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的基本区别详解
台湾钓法又称悬坠钓法,主要是以铅坠悬空饵代坠的组配的钓鱼方式,它由悬坠钓浮、悬坠底钓、跑铅钓和一标深等多种钓法构成。台湾钓法除诱钓合一的 特点外,还有竿梢入水,风线埋入水中的特别之处,它是我国台湾地区的钓鱼高手们总结出来的一种操作规范、反应灵敏、上鱼率高的钓鱼方法。20世纪80年代 后期,由我国著名的钓鱼大师廖心阳先生将台湾钓法传入内地,并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台湾钓法热。
台湾钓法高效快捷、灵活快捷、操作轻松、规范,上钩率和中鱼率高,这些优势使钓鱼活动升华到体育竞技的领域,把钓鱼引入了较为规范的竞争机制,成为健身、娱乐休闲的一项重要活动。台湾钓法独特之处表现在:装备齐全、动作规范、反应灵敏。
台湾钓法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细线小钩、立标双钩、边钓边诱、诱钓合一。
台湾钓法的四大特点
一是装备齐全、可操作性强。如轻、细、弹性好、高质量的钓竿;粗细不一、切水性能好、拉力强的鱼线;无倒刺的鱼钩;多支设计特殊、灵敏度高的超长立标;可伸缩、调节的支竿架;能伸缩、轻巧的尼龙抄网;超长敞口鱼护。
二是动作规范,便与普及。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比赛,台湾钓法动作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灵钝两便,上鱼率高。鱼饵投鱼所好,诱、钓结合。
四是上鱼快,竞技性强。上鱼快,其娱乐性、竞技性强。
一、台湾钓法与传统钓法的主要区别
(一)浮标和铅坠配比恰当
台 湾钓法的浮标和铅坠重力加浮力等于零,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灵敏度高,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及时迅速地反应在浮标上。这与传统底钩钓钝有着明显的不同;底钩钓 钝则要在鱼咬钩后,拖动钩坠、浮标上浮时,才可看见动作。由此可见,台湾钓法与传统钓法有着明显的灵、钝区别。前者以钓灵为主,后者以钓钝为主。
(二)抛竿动作规范严谨
台 湾钓法抛竿动作规范、严谨、利用竿的弹性,使钓点、鱼线、鱼竿形成一条直线,并在轻松自如中完成抛竿的系列动作,将钓饵的落点准确地控制在拟定的范围内。 而传统钓法中的抛竿就没有那么规范,根据竿长短,所钓鱼种的不同,分别采用甩大鞭、侧甩、前抛等抛投技法,与台湾钓法相比钓具没有同意规范,更多了一些随 意性和休闲性的成分。
(三)用饵为粉状商品饵
台湾钓法使用粉状商品饵,并以甜香味或腥香味合一型饵为主,兼用动物腥味型饵。 传统钓法所钓的鱼种多,所用饵五花八门,难以计数,在用饵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多为植物类固态饵和动物类虫饵。传统钓法先抛诱饵后下钩,而台湾钓法则是诱 饵、钓饵合二为一,仅从省饵、省时、高效的角度讲,台湾钓法优于传统钓法。
野钓中台钓与笨钓(传统钓)的应用区别
休闲钓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水域钓鱼,与竿坑的区别在于不是买来成年鱼,而是原塘由鱼苗逐渐生长起来的鱼,通常情况都是较大水域或大江大河水库等,一般情况下都是多年未干,在这种水域中,各种鱼类共处,大小相差悬殊,有当年生小鱼苗,有成群结队的白鱼和麦穗,还有老头鱼、地爬子等杂食性小鱼。
经过观察和研究探讨发现,笨钓在这种地方屡有奇效,近几年来有很多朋友为休闲钓调漂争论不休,今天,我抛出自己的观点,还是那句话:欢迎拍砖探讨。
台钓
我认为是鱼漂牵起来整个钓组,铅坠离开水底,子线立在水中,有钓半水(钓饵悬浮),有单饵轻触底,有双饵触底;达到以上目的,那就是铅坠重量小于浮漂浮力,不管是调几钓几,都属于台钓范畴。
传统钓
也就是笨钓:我认为浮漂第一功能就是提供信号用,我的笨钓就是大家常说的活坠,也叫跑铅,但需要躺在水中,子线更是躺在水底,铅坠作用主要是为鱼饵定位,其次是将鱼饵快速带到水底,尽量避免中上层杂鱼抢饵,再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天造成的抛竿影响。
我每次出行大多都是水丰湖等大水面,那里的鱼千差万别大小不一;通常情况下开始会采用台钓方式,既能钓附近的小鱼,又能保持窝中有饵,但第二天早晨起来,头天晚上打的重窝经过睡了一夜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会聚来几条个体较大的鲤鱼,这时候,只要水下不挂钩,一般都会采用笨钓,每每会有所收获。
为什么同一水域钓鱼我却频繁调整钓组?
我认为,钓大鱼在水丰湖那个地方,细线根本不可能,任是你多高的钓技、多好的装备,但野生鱼到挣命时候的力 道是非常大的,绝不是网箱鱼的体力可比,子线即使在刚开春也要用到2号以上,夏季时常是3号+。这么粗的子线如果立于水中,姑且不论鱼能不能看到,至少是影响鱼饵入口,别鱼饵刚入口就被大鱼发现有异常,那时它会快速的吐出鱼饵,反映在浮漂上的信息时,提竿已然不及,时常跑鱼与此也有关系。
而笨钓却能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我们抛竿后,经过铅坠的拖带,鱼饵会晚于铅坠到底,这样,大部分时间鱼饵会是在铅坠的前方或左右,很少有在后方的情形;鱼从外围游来就饵,会先将鱼饵吸入口中而后感知鱼线,这样就会为我们提竿争取时间;
第二:我认为:大鱼之所以能成为大鱼,没在历次的各种危险下丧命,警惕性或经验性必高于小鱼多多,没有铅坠立在水中的异常,能尽最大程度降低警惕性,为大胆进食创造条件;
第三:小鱼闹窝时可采用手竿糟食钓法,那就是将鱼饵开得松散但硬,在下降过程中还是很硬的鱼饵,小鱼追食不及、不便,等到钓饵落地后,几分钟内将会化成一堆松散的钓饵,大鱼吸食会将鱼钩一并吸入口中形成中鱼,另外的好处是窝里有鱼会上钩,窝里没鱼几竿后就是定点窝。
笨钓的鱼漂也可以调的很灵敏,可以调到铅坠立在水中,但我还是喜欢铅坠躺在水中,浮漂可以尽量小,减少风阻和水阻,使信号更加灵敏。
在水中坡度很大时,也就是5.4米鱼竿钓4米以上深的钓位时,可用台钓,但可以考虑调2目,钓平水,这样两粒鱼饵会在水中一前一后,借着山形水岸,子线在水中也是基本躺在水底,如能调到刚好将子线躺在水中山坡上,那就是最高钓大鱼境界,但我通常嫌麻烦,不会那么认真调。
如水底障碍物太多形成刮底,那就只好台钓或者换地方了。
但笨钓钓鲫鱼却产量极低,如对象鱼是鲫鱼,还是老老实实的台钓吧。
以上是我个人心得,欢迎大家探讨砸砖。
口动漂与体动漂钓法的应用区分
钓鱼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而成。根据漂相和鱼儿吞食钩饵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把钓法区分为钓口动漂和钓体动漂。这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的风格。各有优势,各有特色。应该相互补充,不宜相互取代。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欢迎批评指正。
一、钓口动漂和钓体动漂的基本特点1)口动漂、体动漂漂相的特点以及原因
口动漂的漂相主要是,大肚细尾立漂(标)漂尾快速、有力的下顿(时间短、幅度小、速度变化大),下顿多则1、2目,少则几个毫米。个别情况,下顿不明显,只是轻微地下挫或者上顶。还有,在浮漂下沉过程中浮漂短暂的停顿、加速、上顶等。
体动漂漂相主要是,立漂或者星漂 持续时间较长的移动(时间比较长、幅度比较大、速度比较均匀),或快或慢,或上或下,例如黑漂、送漂、领漂等等。
漂相的不同是因为吞饵状况不同。
鱼儿就饵通常有4种情况。①试探性地用嘴唇触碰鱼饵。②涮饵,小心翼翼地快吞快吐鱼饵,据说吞吐一次大约时间为0.3秒。③吞饵以后,怯怯地把鱼饵含在口腔中,停留短暂时间,发现异常迅速吐出。④口腔中含着鱼饵放心大胆地优哉游哉地抬头平身或者游走,或者感觉钩尖刺痛快速逃离。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漂相上主要表现为轻微的上蹭、下蹭。第二种以及第三种情况,在漂相上主要表现为下顿(也有比较下顿幅度大而力度小的所谓下挫)。第四种情况,在漂相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移动。
2)钓口动漂、体动漂各有优势
在鱼池竞技比赛中,追求的是速度快、数量多。钓口动漂在鱼儿张口吞饵的第一时间提竿,节省很多时间,能够增加上鱼频率,是比赛的首选。抓下顿动作,是一种风格。眼不离漂,手不离竿,识讯如神,眼疾手快,紧张刺激,很是过瘾。缺点是空钩率比较高。
钓体动漂,看连续缓慢的漂相,享受悠然自得的心情,是另一种方式的过瘾。轻松舒缓,是另外一种风格。上鱼速度虽然不高,但是,吞饵障碍小,中钩率比较高是突出的优点。
在鱼池比赛中基本上是钓口动漂,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钓体动漂而且夺冠的实例。在国际淡水钓鱼比赛中,多是流水、长竿短线、坠子轻触底、虫饵,钓口动漂吃不开,首选钓体动漂。在休闲钓中,也有不少人喜欢钓口动漂,以抓下顿为最大乐趣,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钓体动漂。
钓口动漂、体动漂根据水情、鱼情、目标而选择,各有优势,风格不同。没有高贵低贱之分。
二、选择钓口动漂、体动漂的不同条件1)客观条件:
地平水静、近距离、鱼儿密度大、吃口好,最适宜钓口动漂。鱼儿密度小、吃口不好、远距离、鱼大、流水,比较适宜钓体动漂。
2)主观条件:
钓者视力特好、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身体强健,适宜钓口动漂。钓者眼睛近视、头脑手脚反应迟钝,适宜钓体动漂。
适应条件的钓法胜卷在握,反之,在望鱼兴叹。
三、钓口动漂、体动漂操作五不同钓组:
钓口动漂要求钓组配置轻便灵敏,例如,竿要短小,漂要细漂尾、高灵敏等。钓体动漂钓组要求不那么高,普通粗尾漂也可以,星漂也可以。
钓灵钓钝:
钓口动漂以钓灵敏为主。钓体动漂以钓迟钝为主,甚至钩线平卧、坠子沉底。星漂底坠钓法、立漂跑铅钓法都是典型的钓体动漂。
钓饵:
钓口动漂使用溶散雾化粉饵。钓体动漂以虫饵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钓饵。
诱鱼:钓口动漂诱钓结合,边钓边诱。钓体动漂可以诱钓分离,也可以诱钓结合例如包食。
看漂与提竿:
钓口动漂主要抓下顿,一个字,快。钓体动漂,主要抓漂相移动的过程,比较而言,一个字,缓。
操作要领不同,区别对待。
四、钓口动漂、体动漂的联系与互补钓口动漂与钓体动漂虽然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又有不少的联系。
钓口动漂的时候,如果鱼儿吃食很猛,吞饵就跑,口动、体动浑然一体,也就分不出什么口动漂、体动漂了。钓体动漂的时候,钓得不是很钝,有时也可能出现下顿动作。悬坠钓法可以钓灵敏,也可以钓迟钝,可以钓口动漂,也可以钓体动漂(例如坠子轻触底或者贴近水底、子线平卧弯曲)。
在鱼儿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首先钓口动漂,偏重诱鱼。发现有鱼而空钩率高,可以改为钓体动漂,稳扎稳打。两种钓法,交替使用,多变战术,尽情发挥。
一个优秀的钓手,应该是多面手,偏重而不偏废。既要善于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因人而异、因鱼而异、因天情地情水情而异,又要善于灵活应用不同的钓法。
台钓与传统钓法浅谈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钓鱼心态与浮标的运用
在现代钓鱼技术中,铅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悬坠钓法用浮标把铅坠提起来是为了减少鱼吸入钓饵的障碍,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大坠用大标,小坠用小标。然而为什么用大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的。比如走水,一个传统钓手懂得添铅皮,添到铅坠不走,浮子就停住了。悬坠钓组是二力平衡,坠标联动,加铅皮到铅坠落底,浮标也停住了。从最后结果看,两者一样,都是以铅坠增重来限制浮标移位,但从鱼咬钩需要克服的阻力来看,两者的差别就大了。在传统钓组上,铅坠增重意味着鱼要牵动或提起铅坠的阻力增大,如坠重从3克增加到3.5克,鱼就得花不少于3.5克的力气才能移动铅坠。悬坠钓组在添加铅皮前先实现了二力平衡,坠重被浮标的牵引力平衡,如3号浮标的吃铅量是3克,坠重被浮标平衡就是零阻力,添加0.1克铅皮,铅坠下沉水底,对鱼来说,只须克服0.1克的阻力,浮标就有了反应。
在水库钓鱼和池塘一样,先调标、再找底,但抛钩一定要抛准。之所以出现一竿见不着标,一竿又全冒出水,都是抛钩不准引起的。水底是斜坡,往前5厘米会深许多,偏了5厘米,钩落在凸起的岩石上,时深时浅与钓饵和浮标无关。
两个人在水库钓鱼,可能悬坠钓组不如传统钓组钓得多,因为悬坠钓组都是小动作或者有 动作提竿无鱼。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心理不稳定。
传统钓组是瞄着大鱼来的,饵大,坠重,小鱼吞不下饵、牵不动坠,能产生信号肯定是鱼衔住了钩,虽然提竿次数不多却竿竿中鱼,这是应该肯定的。悬坠钓组大小兼顾,只要有鱼咬钩浮标都会反应出来。然而水库钓鱼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想发挥悬坠的优势,既钓大鱼又钓小鱼,在线组和钩型的选择上就出现了比钓大鱼的线细,比钓小鱼的线粗,钩也是这样。这种介于两可之间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呢?1.小鱼吞不进饵,标尖升降频繁,却没有确切的动作;2.大鱼吸进了饵,却又能吐出来,信号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想双丰收,我建议在有时间的前提下专钓大鱼,不要看到别人上小鱼就按奈不住,如果控制不住,那就放弃钓大鱼, 换小钩细线。期望大小兼得,实质是心理不稳,浮躁。
我在秦皇岛第五届海狮杯最后一轮钓混合鱼的比赛中就差点吃了大小兼顾的亏。由于第一天的3场比赛都是上几尾鲫鱼后,来条鲤鱼,钩用4号袖,子线0.6号可以鲤鲫兼顾。第二天,回锅鱼多了,鱼吃饵的动作变得非常微弱,一吸就吐,隔几分钟又能发现鲤鱼进窝的迹象。当时,我用的是袖钩3号,子线0.4号,攻鲫鱼。看到鲤鱼搅起的浑水心里一直想换线组,但看到隔了两个钓位的邓刚稳笃笃在钓鲫鱼,心里就平静了。钓鱼只能保守,想大鱼又想小鱼,是钓不好鱼的。在复杂鱼情中只能以一种鱼为主。大小兼顾是野钓钓手的普遍现象,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对钓组的疑惑,其实与浮标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不管标多大,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问题是如何运用上把握不准。许多人认为,钓大鱼的饵应该硬一点,但硬到提竿把饵从鱼嘴里拽出来,能怪浮标吗?
老年人不服老,想钓大鱼,但视力不行了,看不清标尖,揶揄悬坠钓法是钓小鱼专用。接受新事物快的老人发现悬坠钓法可以及时反映鱼讯,但标尖太细,既然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那么用粗标尖的浮标也不会不合适。同样,一些用超长钓竿的朋友也认为,抛钩远,标尖应该粗一点。我理解这些想法,但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相同调目下粗标尖和细标尖浮标的差别是很大的。1.加粗的标尖都是空心,同样调4钓2,细标尖浮标搓小饵就能找到底,抛钩是两饵触底;拉饵,上饵轻触底,也可能是离底,但下饵触底是可以从标尖上反映出来的。线组相同,换粗标尖浮标可能会找不着底,特别是饵比较松散的时候,两钩下沉中失去的饵重相当于入水前的2/3,两饵始终悬着,还怎么钓大鱼,恐怕连小鱼也难钓着了。2.标尖粗了,排水量就大,而且浮力增大了。同样调4钓2,在细标尖浮标上出现的动作是下挫2目,在粗标尖就只会有半个黑格,如果你调标粗糙,调的是4目阳线下,水平线上面有窄窄的黑印,标尖下蹭半个黑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细标尖浮标调4目的时候,粗标尖应该调2目,目的是减少体现在标尖的剩余浮力,减轻鱼吸饵拉动浮标的阻力。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公式,经过测试和同细标尖浮标进行比较,直径1.2毫米的粗标尖,其2目剩余浮力相当于细标尖浮标的7~8目,甚至更多。老年人视力衰退是不可回避的,因为看不清标尖动作而用粗标尖浮标会使你放弃许多中鱼机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钓鱼高手对策之以动制静的技巧
一个安静的垂钓环境,对于鱼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堆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纶》)。诗中的遥招手和不应人,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小孩钓鱼时神情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和不使鱼受惊而让周围安静的神情。
云淡风轻,水波不兴,水中的鱼不受惊扰,水边的人安心钓,可以说,在钓鱼过程中,怎一个静字了得。但钓鱼过程中所说的静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要守在某个地方一动不动。这要根据季节、时间、水域以及钓环境而论,有时适当的动一动,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钓鱼谚语中有许多关于在钓鱼时动的话题挪挪窝,钓的多、一日三迁,早晚钓边、早钓西,晚钓东等等,这都是钓时动一动的经验之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动呢?
在某一钓位长时间不上鱼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动一动
选好钓位打好窝,抛钩入水,静等上鱼,可是好长时间过去了,浮标没有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自己所选钓位是否恰当?天气变化对鱼类有何影响?就要及时动一动,更换钓位;浅水不上鱼,那就钓深水;下风口不上鱼,那就钓上风口;有水草的地方不上鱼,那就钓明水区,或许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小杂鱼闹窝严重,赶之不走,就要考虑动一动。
有时,在某一处钓,打窝不久,就招来大批小杂鱼,将漂拉的忽上忽下,不提竿不甘心,提竿又没鱼,如此反复,让人心烦意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动一动,或选择窝点的外围钓;或不打窝走钓(不停的沿边走动,走走停停,边走边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小杂鱼的骚扰。
在某处钓位钓,上鱼又快又多,其他钓鱼人趋之若鹜而来,喧哗吵闹不休,这时候就应该动一动。
在某处钓,可能因为选择的钓点特别好,补窝及时,上鱼又快又多,其他钓友看见后就都围过来,不会儿,你的窝子里外就有七八支钓竿。抛饵入水声不断,喧哗吵闹声小停,遛鱼惊呼声四起导致窝子里的鱼受到惊吓,游向别处去了。这时候,你就要动一动,及早抽身另觅钓位。
手竿钓,一般打23个窝。在某一处钓点钓一会后,应该动一动,及时换窝钓。
用手竿钓鲫鱼、鲤鱼、鳊、草鱼,许多钓友都是打23个窝。在某处钓一段时间后,如果感到鱼讯稀,就应该及时转移到其它的窝位钓。另外,在某处钓位钓一段时间后,难免会发生跑鱼现象,惊扰窝位;或者因为自己的身影晃动,惊扰了水里的鱼,使鱼逃离窝位。这时候就要转移到其它的窝位钓。这样循环钓位,效果会更好!
根据一日三迁、早晚钓边的钓谚动一动
钓鱼谚语是多年来人们钓经验的总结,有其实践性和科学性。
一日三迁着重指钓的三个时间段早、中、晚。要根据一天内时间的变化,合理寻找钓位,主动适应鱼类生活觅食的规律。早晚,鱼类喜欢靠边觅食,就要钓边;中午太阳高照,天热,鱼都游回中间的深水区休憇,此时钓中间效果会更好。
早钓西,晚钓东也是有其科学性的。早上太阳从东边照过来,人在池塘的西边,人的身影就不会映照在水中,从而也就不会惊鱼;下午,太阳光从西边照过来,人在池塘的东边,身影也就不会映照在水中。因为人的身影晃动,对水中的鱼影响很大,鱼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侧线感知到。太阳光越斜,人在水中映照的身影就会越长,对水面的影响也就会越大。
在钓过程中,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在静态的钓环境中寻找动态,使钓鱼活动真正变得轻松和快乐。
竞技钓与台钓的区别分析
1、 提竿动作不同
台钓的提竿动作要求为持竿的手臂先向浮漂方向伸出并要伸直,然后再直臂上扬。即前推上扬。竞技钓的提竿动作要求大臂带动小臂手腕在持竿状态下直接发力小范围上扬,既不前推也不后撤手臂。在完成刺鱼动作后,小臂同大臂仍保持着一定的弯曲,使你在钓到大鱼时有一个收放手臂遛鱼的余地。这种铁指寸劲的原理的提竿动作,刺鱼速度快,节省体力,并使自己处于攻守兼备的优势之中。
2、 调漂理论不同
调四钓二是台钓的基本理论,而手竿竞技钓调漂的基本理论是浮标的任何一目都可以设为调目和钓目。台钓认为浮漂空钩半水调的目数越多浮漂越灵敏,而手竿竞技钓则是带饵半水调漂,调的目数越少浮漂越灵敏。可以看出这两种调漂理论是截然相反。
3、 灵钝极限不同
台钓的最灵点是双饵离底,最钝点是双饵触底。而手竿竞技钓最灵点同台钓相同,但最钝点可以根据需要调到铅坠卧底。
4、 适钓范围不同
台钓在调四钓二的主导思想下,主要是悬坠底钓。用这种调钓理论去钓浮很难见效。也就是说台钓所使用的铅重绝对不能超过浮漂所能产生的浮力。而竞技钓根据需要,可以使铅重大于浮漂所产生的浮力。
5、 压线拉漂定位不同
台钓要求抛竿后一律马上把竿梢压入水中,向后拉动浮漂30厘米左右,然后再前推钓竿,让浮漂不受主线的牵制同钩饵能处于一条垂直线上。手竿竞技钓压线虽也保持了这种动作,但有更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不是盲目地压线拉漂。如果是钓底,抛竿后先压线,但不能拉动浮漂,一定要等浮漂站立并不沉到接近调目时再轻拉浮漂随后送回钓竿。这样一是可以避免在钓饵刚沉到半水时被拉动,加快钓饵在半水的雾化,造成鱼上浮,使钓底的信号不稳定;二是可以避免钓饵在半水被拉脱;三是当饵接近水底时,再次被轻轻拉起又回落下去,产生一种动态诱鱼的效果。
6、 浮漂语言的不同
台钓因调四钓二的局限性,使浮漂语言仅限于钓底时的定讯语言。而手竿竞技钓除定讯语言之外,拥有丰富的降讯语言和次降讯语言使钓者能获得更多的观漂乐趣,并把握住不同水层的所有鱼讯。
以上只是两者不同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悬坠钓法中浮钓和钓浮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在钓鱼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不了解浮钓和钓浮之间的区别,因为名字的相似,而将其视作一体。
在实际钓鱼活动中,浮钓和钓浮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动态条件下的活动,而另一个则是静态中的活动。这里的浮是相对于触底,或者底钓而言,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意识方面却完全不同。
1、状态的不同
首先浮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浮漂入水之后,如果没有鱼类吃钩,那么钓鱼人就会选择提竿,更换饵料后重新抛竿。而钓浮,则是指在水域当中,通过短暂的活动后,定位于某个位置的钓鱼活动。
前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钓鱼人需要不停的提竿抛竿,来维持钓鱼的效果。而后者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它和底钓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水域当中的位置变化而已。
2、调漂的不同
虽然两者看似都是根据入水后的深度因素作为判断,但是在调漂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区分。首先钓浮,因为需要找到一个固定的水层,钓鱼人调漂是一个适宜度的改变过程。比如目标水域在一米左右,那么在调漂就以一米为标准。它具有调目,和钓目两个准确的行为。
而浮钓,因为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它的调目并不固定。在浮钓当中,鱼类的吃钩位置是不可控的因素,在钓浮当中,鱼钩是固定的位置,所以可以有一个固定的目数。而浮钓当中,鱼类可能在任何情况下吃钩,比如刚入水时,或者提竿时,在不可控的条件下调目是没有价值的行为。一般来说,浮钓也是可以调漂的,但是从必要性来讲,大多数钓鱼人都不会如此选择,因为固定的漂目就变成钓浮了。
3、使用环境的区别
在使用上,看似相同的钓法,却有着相反的应用领域。首先是钓浮,它比较合适在鱼类觅食不积极,以及鱼类密度较低的情况下选择。因为鱼类觅食积极性差,通过引诱也挑动不起鱼类的觅食欲望,只能够通过持续的打窝,诱鱼来满足鱼类的觅食欲望,增加钓点附近的鱼类密度来提升钓获。
而浮钓,则比较合适鱼类密度大,觅食积极性较好的环境,轻微的引诱,就足以让鱼类前赴后继的咬钩了。如果使用浮钓的情况,肯定也能够上钩,但是钓获却不如有着固定提竿频率的浮钓。
4、饵料的区别
在钓浮当中,因为有着固定的钓点位置,以及固定的水层。一般来说,在达到钓鱼人预定的位置之前,咬钩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在雾化,和松散程度上而言,需求并不是第一位的,而饵料团的牢固性则比较重要,保证达到钓位之后,鱼类能够从钓饵上吃到食物。多数钓友会选择搓饵,因为持钩性,饵料的牢固程度都有保证。
而在浮钓当中,就是通过不断的引诱鱼群来满足钓鱼的频率,所以诱鱼效果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不断的抛竿当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小窝子。所以频率方面需要得到保障,以及固定的诱鱼范围,也就是雾化条件的满足。所以多数使用拉饵,能够创造一个稳固的立体诱鱼区。
5、频率和操作
从频率和操作上来看,钓浮的难度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把握准确的漂相,根据漂相选择提竿时机。而浮钓则更重视提竿的频率,以及饵料的雾化效果,虽然漂相本身很重要,但是相对比钓浮而言,重要性稍次。论及两种方法的操作难度,也是浮钓的难度更大一点,需要更好的技术。
以动制静乃钓鱼治疗小鱼闹窝的上策
俗语有云一日三迁,早晚钓边,就是讲的钓鱼的时候要以动制静的原理,根据季节、时间、水域以及钓环境不同要适当的采取以动制静的措施与鱼周旋,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收获。下面介绍需要动一动的情况与大家分享。
首先,如果在一个地点长时间的没有鱼上钩,那么就要动一动了,打好窝了,抛钩入水可是等了很久还是没有鱼上钩,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换一个地点钓鱼了,也许是钓位不准确,或者是天气的原因,这就要及时的动一动,更换钓点,换一个与这个钓点不同的地方再钓,这样情况也许会有变化。
其次是遇到小杂鱼闹窝严重,赶之不走的情况,这样就要动一动了。在一个地点小鱼太多了,会影响钓鱼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动一动了,或换一个窝子,或者换到窝外面去钓,或者不打窝不停的沿边走动,走走停停,边走边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鱼的干扰了。
再次如果你在一个地点钓的鱼又快又多,导致很多钓鱼者读都过来与你一起分享这个地点,这样这个窝里面的鱼就会受到惊吓,那么就要考虑换一个地点钓了,及早的抽身另立门户接着钓。
第四在开始的时候就先打三至四个窝,在一个地点钓一会如果感到鱼讯稀,就再换另一个地点,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某处钓位钓一段时间后,难免会发生跑鱼现象,惊扰窝位,或者人的身影吓到了鱼,使鱼逃离窝位。这时候就要转移到其它的窝位钓。
充分发挥一日三迁的钓鱼精神,在一日中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根据时间的变化合理寻找钓位,这样的钓鱼方式也是可取的,总之钓鱼的以动制静是一个十分有效地办法,相信根据这一原理会让钓友们满载而归。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台约的动与传统钓法的静之间的区别》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传统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