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调浮漂技巧。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 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

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 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如果在竞技比赛中,选手不仅依据鱼情钓位等因素选准了钩线和鱼漂,还 能用预定的调目变化来应对变化的鱼情,那他绝对是一位竞技高手。调目的设定和调整与中鱼率的关系在休闲钓时大多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但竞技比赛中往往是成绩 好坏的重要一环。

一、调目设定在理论上的难点

调目设定在实际操作上一点也不难:钩饵或坠在不到水底的情况下调整铅片大小即可达到,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调目高钓组灵还是调目低钓组灵?调目高低 与中鱼率有什么关系?调目高和调目低各适合哪种鱼情?这些理论上的研究,因观点不一,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往往使钓者无所适从。因此理论上的弄通就显得十分 必要,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调漂,最终达到多中鱼的目的。WWw.DIAoyU007.cOm

对钓组而言,鱼漂调整的灵钝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调目越高越灵敏是台钓的原始理论;调目越低越灵敏是程宁大师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把以上两种理论一并同等看待又是最近钓界有识之士提出的新观点。

多数人都认为调5钓3与调4钓2并不存在高低悬殊的中鱼率,所以理论上深入探讨原因的不多。然而,经常参加竞技比赛的人都十分在意初始调目的设定。这个事实说明调目的设定与中鱼率确实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初学钓友对钓组灵钝与中鱼率高低同等看待也是自觉不自觉犯了片面认识的原因之一,鱼漂灵、钓组灵等于信号多、上鱼多。而事实上钓组灵钝与中鱼率这两者 的关系不完全是成正比,有时甚至会出现反比现象越灵越钓不到鱼!对于这一点本文不作展开,但调目问题上的灵钝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却是对中鱼率 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正确理解调4钓2比调5钓3中鱼率高的关键之所在。

二、鱼漂调整与中鱼率的再认识

调4钓2、调5钓3或者调8钓6都是饵压沉2目,鱼漂的浮力与钓系的重力和池底支撑力二者的合力相平衡,这是静态平衡。但三种调法所配的铅各不相同, 在被施加了外力后,钓组的动态趋势却是不同的:调4目的剩余浮力(2目)小,配重大,钓系一旦起动,容易破水下行却不易反弹。调5目或者8目的剩余浮力 (3目或6目)大而配铅轻,其动态上浮趋势强、当系统平衡被打破后,浮标的反弹力就大,信号特点为活泼并且动感强。

以这个观点来解释贺贤平的同样下挫一 目,(调5)钓3与(调4)钓2可能都中鱼,但鱼的吃口变轻(调5)钓3的中鱼率就低了完全是合理的,因为调目少的配铅重,下行趋势强,反弹少,有利于 钩饵入鱼口后减小反向拉力。调目高的正好相反。鱼虽然都把漂尾拉下相同的目数,但钩饵被鱼漂上浮力反而拉出鱼口的时间却不一样,钩饵能在鱼口中多停留一点 时间的上鱼率就高,这就是确切无疑的推断。

三、鱼漂调目高低的实际运用

综上一小节所说,鱼漂调整看似静态调整,但实际上调高调低已经潜含着对钓系不同的动态趋势和能力的设定。

鱼漂的调态高,系统自重小,上浮牵引力大,回弹力强,信号跳动感强,拉下行口能力强,抗水流能力好。如果配以低的钓目,适合于鱼密度高、鱼情活跃的生口鱼或者水底淤泥较厚的钓点。如果配以高的钓目,则适用于竞技池又刁又猾又伤的鱼情。

鱼漂的调目低。系统自重大,下行惯性大,鱼漂回弹力弱,在足够的鱼口外力下,信号下行幅度大,相对可以起到较大鱼讯的作用。配合的钓目高,适用于钓慢鱼、钓受天气、水温影响摄食动作轻微的鱼以及守钓大鱼。如配合的钓目也低,则适用于钓吃口轻微不活跃的鱼。

精选阅读

悬坠钓之调目的确定方法


这次我要谈的其实也不是鱼,而是怎么把鱼钓上来的利器之一。就是一种让漂钩饵搭配起来很舒服,鱼吃钩时漂目变化明显,提高中鱼率的方法。这就需要漂钩饵的搭配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而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出钩饵的水下状态。

我们很不幸,没有长一双能透视一定深度水体的眼睛。连一只也没有。也幸亏这种不幸,才使我们有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幸福感和乐趣。很多钓手在线组入水后,对水下钩饵哪个到底了哪个悬浮着总是掐不准,疑疑惑惑,恍恍惚惚。当了差不多先生。有时候,差不多是靠谱的。而更多时候,这个差不多却差很多。

如何让这个差不多变得精确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钓鱼人都有的神器浮漂。它是联系鱼吃口和人提杆的直接工具。(当然,看杆稍和手提绳也算。)浮漂完全就是一个天平秤,精确而忠实地反应出钩饵的重量,并以目数的变化形式告诉我们急切想知道却又看不见的水底情形。

分析之前,先确定几个说法。悬浮,就是钩或者饵或者铅没有接触底面,它的重量是由漂的浮力承担。轻触底,就是钩或者饵或者铅的极少重量由底面承担,绝大部分重量由漂的浮力承担。到底,就是钩或者饵或者铅的全部重量由底面承担,漂的浮力没有起作用。

鉴于台钓的性质,以下分析均以下钩到底上钩悬浮为基础。下钩到底是为了保证有钩是到底的,(这个不是废话。)而上钩悬浮是为了保证线组系统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并把子线假设为没有重量和弹性的垂链线。(有很多人在我第一篇调漂文章里质疑说,弯曲的子线会往上支撑使漂目增大。这里我可以明确地说,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如果弯曲的子线内部真的有力的存在,这个力的作用只有两个,要么顶住它连着的钩饵前推,这在钩饵已经到底的情况下,子线弯曲的力与到底的钩饵重量相比就太小了,不足以克服到底的钩饵与底面接触的摩擦力。更大的可能性只有一个,弯曲的子线顶着上端连着的铅坠使铅坠发生位移,直到铅线钩饵达到平衡。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在钩饵到底且子线弯曲的时候,看看漂的目数。然后剪掉这个子线,看看漂目有没有变化。)

我们直接来看一个公式:

T = D-G+xE (1)

这个公式就是调目公式。

其中:

T为调目。指半水不等长双子线带双钩情况下漂的目数。就是你到了水边一杆子打水里最想知道但是你又不知道怎么去确定的那个东西。好了,公式有了,往下看吧。

D为钓目。就是你实际垂钓时,看漂最舒服的那个目数。比如,你眼神和我一样不好,用了两目加粗的漂,就是想钓两目,红的绿的很显眼,绿的没了或者绿的冒上去了都那么清晰,你就完全可以定下来,就钓2目了。即D=2。

G为钩目。就是你一个钩能压下漂的目数。你去钓鱼前,想钓什么鱼,多大,一般都确定了,用多大钩也确定了。一杆子打进水里,稳定后看看,哦,白肚不下去?就是过底了或者铅太少了。往上捋捋漂,哦?4目?这个时候,你需要先重铅找底。确定底了,把漂下捋两个子线长,再打进去看看漂是几目。然后通过加减铅皮,让漂达到比钓目多两目左右。比如是4目。这个其实就是暂时的调目。然后,咔嚓剪掉俩子线,(不要问我钩在哪。)再打进去看看,如果是6目,说明一个钩压漂1目。即G=1。如果是8目,说明一个钩压漂是2目。即G=2.这里取G=1吧。剪掉俩子线后,也有可能漂的目数出现两种情况。漂出现5目以内。说明一个钩才压下漂不到0.5目。说明什么问题?你的漂太大了,赶快换个小漂吧。换一个钩压漂1到2目最好。或者漂出现10几目,说明漂太小了,一个钩压漂超过3目了,赶快换个大点的漂吧。

E为饵目。就是你一个饵能压下漂的目数。前面你已经弄好了,一个钩压漂1目了,你只在一个钩上挂上饵,另一个钩空着,打水里看看,如果漂目在2目和平水之间,恭喜你,调漂就算成功了。说明一个饵压漂1至2目。当然也有可能漂咕咚一下不见了 ,说明你的饵太大。完全与漂不匹配,或者说明你高估了想钓的对象鱼的嘴巴的大小。要么换小饵,要么换大漂大钩临时换钓大鱼。或者,你惊讶地发现,挂上饵后,漂目竟然只有不到一目的变化,说明漂还是大了,要么换大点的饵,要么换小点的漂重新来过。理想的状态是饵目是钩目的一到两倍。这里取E=2.

x是两饵的悬浮系数。x的取值范围为0到2,就是俩钩上的俩饵有多少是浮漂承担了重量。可以取之间的任意数值,对应的就是两饵悬浮的程度。

(是不是似曾相识?它其实就是我第一篇调漂文章里的钓目公式的变形和完善。)

下面,我们来看图。

说明:

A前状态:底钩到底,底饵和顶饵顶钩悬浮。

A状态:底钩底饵到底,顶饵顶钩悬浮。

B状态:底钩底饵到底,顶饵的一半到底,顶饵的另一半和顶钩悬浮。

B后状态:底钩底饵和顶饵到底,顶钩悬浮。

在确定的钓目钩目饵目的情况下,钩饵在水下的状态就由调目T唯一确定了。甚至,这种唯一的确定性完全不受水底钩饵附近的地形影响。(我们默认双钩一样重,双饵也一样重。如果不一样重,只要搞清楚是谁到底谁悬浮的先后关系,一样适用。)

下面就这个特例作个细致分析。

钓目D=2,钩目G=1,饵目E=2的情况下:

如果想达到A前状态,两饵悬浮,只底钩到底,则x=2。带入公式1,得T=5。意即,在这个漂上,钓目D=2,钩目G=1,饵目E=2的情况下,调5钓2达到A前状态。

如果想达到A状态,底钩底饵到底,顶饵顶钩悬浮。则x=1。带入公式1,得T=3。意即,在这个漂上,钓目D=2,钩目G=1,饵目E=2的情况下,调3钓2达到A状态。

如果想达到B状态,底钩底饵到底,顶饵的一半到底,顶饵的另一半和顶钩悬浮。则x=0.5。带入公式1,得T=2。意即,在这个漂上,钓目D=2,钩目G=1,饵目E=2的情况下,调2钓2达到B状态。

如果想达到B后状态,底钩底饵和顶饵到底,顶钩悬浮。则x=0。带入公式1,得T=1。意即,在这个漂上,钓目D=2,钩目G=1,饵目E=2的情况下,调1钓2达到B后状态。

发现规律了吗?都是钓两目,调目的不同,钩饵的水下状态差别巨大。而之所以有这么明显的差异,与钩目和饵目直接相关。如果钩目和饵目数值过小,比如达不到半目,则钩饵到底与否在漂目上的变化范围就很小,不易分辨。可以这么说,钩目和饵目都是漂目变化的放大器。浮漂完全就是一个天平秤,调目和钓目附近的漂体越细,这个天平秤就越精准。适当加大钩目和饵目,则钩饵从轻触底直到完全到底在漂目上的变化数值就有了相应的加大了的取值范围。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在较多的目数范围里来判断钩饵状态。钩目和饵目如果过小,则钩饵在水下的状态变化在漂目上就反应不明显,就无法从水面上的漂目来判断水下的钩饵状态。如果钩目和饵目过大,就是小漂带大钩,容易造成极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漂钩饵的合理匹配的重要性。不能小漂带大钩,因为大钩一般是挂大重饵钓大鱼的,一个饵下去,即使你的小漂调十目,也两饵完全沉底,甚至陷入淤泥,就是极顿了。更不能大漂带小钩,小钩是挂小饵钓小鱼的,如果挂小蚯蚓或者两个红虫作饵,几乎压不下大漂的目数,很容易钓不到底。(这种情况下调四钓二完全不可行了。因为两钩挂的四个红虫可能连大漂的一目都压不下,悬浮状态下钓目都达不到三,遑论钓二呢?)如果钓目大于调目保证有钩到底了,又很容易造成两钩卧底太多。

这里的大漂和小漂主要针对漂目处的粗细来说的。比如,一个吃铅4克但是漂目处很细的所谓大漂,与一个吃铅2克但是漂目处比较粗的小漂,哪个更灵敏呢?我也是迷茫很久。经过多次换用,得出的结论是,关键看漂目处的粗细。漂目处细就灵,漂目处粗就顿。有人质疑,说铅重了,鱼吸饵需要克服重铅的惯性力就大了。好像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调漂的时候,包括漂线铅钩在内的整个线组已经是一个平衡系统了。如果非要强调打破这个平衡需要的力的差别,不在铅的重量,而在用铅量的不同导致的铅的横截面积不同,鱼吸饵需要克服的由于铅的横截面积不同而导致的水的阻力不同。

所谓灵顿的表现在哪里?就是鱼用同样的力吸饵,带动线组,使钓目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在大漂上,鱼吸饵使钓目下顿一目,而小漂却下顿两目,我们就说小漂更灵。这个差异的实质在于,鱼吸钩饵的力与钓目变化使得漂体排开的水的变化的重量是达到瞬时平衡的。而不同粗细漂尾的漂体在排开同样重量水的情况下,目数变化自然是不同了。这个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我们用一斤的力气捏住五百毫升的矿泉水空瓶子往水里压,刚好可以将整个瓶子压入水下。如果换成一千毫升的矿泉水空瓶子,还是用这个力气来压,只能压入一半。与鱼吸钩使不同的漂下沉目数不同实质上完全一样。只是鱼在下面吸钩,我们在上面按压瓶子罢了。还是举例说明比较清楚。一条鲫鱼用了0.5克的力气来吸饵,这个力马上传到第一个漂目直径为6毫米的大漂处,使大漂的钓目即四目变成两目,达到瞬时平衡。(假设漂的一目长1CM,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为:3.14*0.3*0.3*2=0.5652立方厘米,重量为0.5652克。与鱼吸饵的0.5克的重量相当。)你会看到漂有了一个近两目的下顿,提杆中鱼。如果你使用的是漂目直径为4毫米的较小的漂,同样这条鱼还是用0.5克的力吸饵,我们来看看小漂的目数会变化多少(0.5/《3.14*0.2*0.2》=3.98CM,即四目。)意思就是,你会看到一个四目的大下顿。而事实上,在下顿两目时,你已经提杆中鱼了。换句话说,如果在小漂上也下顿两目,需要鱼吸饵的力为多大呢?这个很显然,只需要一半即0.25克就够了。我们发现,同样达到下顿两目的效果,漂尾截面积比等于鱼吸饵需要的力气比。而漂尾截面积比为直径比的平方。所以,摸上去直径只是粗一倍的漂,实际上已经顿了四倍了。

所以,简单地说调几钓几的灵顿毫无意义。漂钩饵之间精致的数量联系才是钓组灵顿的唯一确定的决定因素。小漂带大钩大饵的情况下,即使调10钓2也是双饵到底的极顿,大漂带小钩小饵时,即使调几钓几都是极灵,以至于有可能就不到底。

简而言之,小轻饵钓小鱼,用细尾漂小钩;大重饵钓大鱼,用粗尾漂大钩。我习惯的是全二钓法。就是选用合适的漂和适当的钩,使得一个钩差不多压下两目,双钩半水调两目,挂的饵与钩重量相当或者是钩的两倍,然后钓两目。

以下为10月28日的补充。

鉴于现在到了小漂小钩小饵钓小鱼的季节,其实有一种很方便快捷的调漂方式。就是带饵调漂。这个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它对理解我的调漂公式有帮助,就不妨再说一遍。

首先还是要按照上文的方法确定钩目和饵目。但是不适用于套用上面的调目公式。因为初始条件变化了。比如钩目G=1,饵目E=2。然后双钩挂上双饵半水调平水(调目T=0)。上捋漂然后线组入水稳定后至漂目(钓目)出现。那么,怎么根据这个钓目来判断钩饵的水下状态呢?很简单,根据谁到底了,它的重量就从漂承担转为地面承担的事实,漂就无需承担它压漂的目数。那么,漂的目数就增加了它的目数。也就是漂就冒上去它的目数。比如,你看到漂露出水面1目(钓目D=1),就是下钩到底了,其他悬浮。如果漂露出水面3目(钓目为3),就是下钩下饵都到底了,上钩上饵悬浮。如果看到5目,就是只有上钩是悬浮的,其他都到底了。如果看到6目,就是双钩双饵全到底了。有人可能会疑问,如果看到4目呢?是的,这当然是会出现的。漂可以出现从0到露出白肚直到横浮水面的任何过程。就4目来说,介于3目和5目之间,也就是下钩下饵到底,上饵的一半到底,上饵的另一半和上钩悬浮。

台钓调整浮漂的一些基本套路,从悬坠钓来总结


众所周知,学会调漂才是玩好台钓的基础,尽管调漂的方法有很多,可不管怎么调钓都是调整两子线在水底的状态。虽然悬坠钓或台钓玩了七年之久,可后悔才明白,原来以下这些调整套路才是台钓的精髓,并且十用九准,用过的几乎没一个不服。

1、正确认识灵与钝

众所周知,台钓与手竿钓的区别,就在于整个钓组灵敏度的高低,记得台钓刚出来的时候,也就只有调四钓二的模式,并没有现在所谓的灵与钝,所以台钓调漂放到现在来讲,并没有纯粹的灵,也没有绝对的钝。所谓钓灵,无非就是调目大于钓目,而钓钝则是调目小于钓目。

2、灵钝之间的转换

咱们就以之前说的调四钓二为例,虽然这样调钓很灵敏,只要鱼一咬钩都不会错过任何扬竿的机会。但调钓的太灵,鱼只要轻碰鱼线都会有漂相出现,这时就会给钓者带来一种鱼咬钩的假像。

而为了避免这种杂乱漂相,钓者就可以将钓目提高1到2目,调四钓二变为调四钓四,这时漂相就会比之前真实很多,并且上鱼率也会因此而提高。当然如果扬竿刺鱼,也可继续上推浮漂钓钝一些,总之钓灵钓钝都要根据鱼情变化来调整。

3、子线与灵钝的关系

曾经听到过一位大师说,浮漂调钓其实调的就是两子线在水底的状态,因为在钓灵情况下,两子线基本处于一钩悬浮,一钩轻触底的状态,而如果调目不变,单纯提高钓目的话,两子线在之前的基础上就会弯曲,浮漂调钓也会比原来要钝。

倘若下拉浮漂,减低钓目的话,两子线也会比之前绷直一些,整个钓组的灵敏度也会提高一个档次。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台钓调整浮漂的一些基本套路,以及需要钓友注意的相关细节,当然钓无定律,如果你对此有异议,也还请多多提醒。

浮漂调钓的一些基本技巧,讲的是浮漂调钓的精髓


钓鱼人都明白,浮漂调钓是台钓当中最不可忽视的环节,毕竟它调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上鱼率与渔获。明人不说暗话,钓了这么多年鱼,尽管算不上是台钓高手,可在下认为,十人有九人还不晓得:以下这些调整技巧才称得上是浮漂调钓的“精髓”。当然试过这些技巧的人,也绝非等闲之辈哦!

1、根据钓场环境,饵料比重来决定调目

以前总是跟钓友们强调,在自然水域中作钓,浮漂宁可调钓的钝一些,也绝不能太灵!但话又说回来,野钓环境的水底较为复杂,有时即便没有肥水塘中的酱层存在,水底也会有不少暗草出现,遇到这种情况时,即便诱来了鱼,它也不会吃鱼钩上的饵。

当钓友碰到这种鱼情时,就应该优先考虑如何将饵料依托在暗草之上。根据以往的作钓经验来分析,此时有两种选择,要么更换浮力更大的浮漂,要么继续剪铅调高目,然后再进行钓低目。

另外除了以上这种鱼情之外,台钓爱好者还有一个困扰,那就是在用玉米粒,蚯蚓饵等轻饵作钓时,浮漂不知该如何调钓?其实如果是新手的话,建议还是选择无钩调平水,因为这样调漂,无论怎样都可保证饵料是到底的状态,当然如果是老钓手,经验比较丰富的话,也可选择调高钓低。

2、钓目视鱼水情的变化而变化

尽管调漂的方法有很多,但在台钓中最有讲究的还是钓目的选择,毕竟在一次钓鱼当中,调目基本很少有变动。而钓目就不一样了,它要根据鱼咬钩出现的漂相,以及天气变化来灵活调整。

就比如空竿率高时,应该将浮漂依次上推3公分左右,从而提高钓目使漂相变的更真实可信。当然如果在中鱼之后,发现中钩位置在嘴边或下颚,说明钓的太钝,此时就应该下拉浮漂1公分左右,直到中钩位置处在上唇即可。

悬坠钓调漂的方法


目前,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在垂钓中普遍运用。悬坠钓法也在垂钓实践中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悬坠钓法的关键在于漂的调整,漂调整得当能准确反应水的深浅,能反应鱼的就饵情况,对于准确把握提竿机会,提高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钓友一般都采用 调4钓2法,即钓组在未上饵时,漂尾露出4目,上饵时漂尾露出2目。因此,在组装钓组时,都是以空钩露四目的标准来增减坠子的重量。在此,且叫之为正向调漂。

本人在垂钓实践中感到此种调漂有一定的缺陷。一是每根鱼漂的漂尾的粗细不同,浮力也不同;二是每根鱼漂漂尾的格的长度不同,浮力也不同;三是每人搓饵的大小不同,重量不同,不能保证两颗饵正好能拉下2目。按照调4钓2的办法虽然比较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较为机械,且上下只有两目的距离,也不能适应深浅变化较大的水底。在很多情况下,一颗饵料就能拉下1目半至2目的漂尾。

为了改变这种调漂的缺陷,本人采用了反向调标(称之为反向调漂)。即在组合钓组时,按本人搓饵习惯搓两颗饵上钩,增减坠子的重量,反复几次,至之上饵时,漂尾(尾尖)与水面平,再记住空钩时水平面在漂尾所处的位置。这样只要上饵时,水平面的位置在空钩时的位置以上,直至漂尖的范围内,都是饵料正好触底,坠子悬空的最佳状态。一般情况下,空钩时,漂尾可露出水面5至6目甚至7目(指实心漂尾)。如果漂尾细长的话,可露出水面更多。

这样不论漂尾的粗细、长短,皆可根据自己的搓饵习惯调漂,根据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垂钓,从而增加漂的垂钓区间。假设空钩时漂尾露6目,则可钓5目、4目、3目、2目、1目,如果露7 目,则可钓6目、5目、4目、3目、2目、1目,依次类推,扩大了适用范围,更能适应水底凹凸不平的情况。又由于空钩时漂尾露出水面多,漂的反应更加灵敏。在钓饵溶化后,漂尾可迅速上升至6、7目。此法对于又细又长的漂尾更为有效。

此乃一家之言,谨作交流,供钓友们参考。

风天悬坠钓法把握浮漂信号的技巧


风吹漂移是悬坠钓法的一个难点,不论迎风还是侧风抛钩,都不能让漂定住,漂移,钩跟着动。对策是增加坠重,换大号浮漂,但仍免不了移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缩短子线或使长子线与短子线之间由原来的1.5个钩位差增加到3个钩位,于1.5钩位位置上加裹一点铅皮,以钩与水底的接触来阻止钩的移位,并利用母线拉住浮漂。

这样做当然会对漂的灵敏度带来影响,但只要把握咬钩信号的规律,调整好漂尖示目自是可以收到积极效果的。

把子线长度缩短到5厘米和7厘米,调空钩漂身圆顶出水0.5厘米,使上钩挂饵悬半水为4目,则两钩挂饵垂底钓5目时下钩平躺水底。当风吹漂移带着钩移动时,下钩受阻于水底坎坑将浮漂拖住,只要下钩的钓饵不化,漂就不会移动。

水的流速不变,风吹漂移会使本来垂直的母线变为斜线,与竿尖到漂座间的钓线形成一个夹角,但漂尖显示仍然与水面垂直。

定钓目为5目,而实际显示的是3目或4目,甚至只有2目,钩钱斜出越远目数显示越少。子线的缩短同时缩短了钩与铅坠的距离,鱼咬钩几乎直接作用于坠,信号反应的真实性增强了,但依然保持着悬坠的持点,维持着浮漂、坠、饵之间的浮力平衡。

以鱼的挂钩情况看,挂上钩的占7~8成,信号特征是有力下挫,如果紧接着下搓出现快速上升则都是空钩;咬下钩的3成左右,几乎全是大抬漂,有时候在抬漂过程中漂尖向旁一歪,则两钩中鱼。

介于这两种信号之间的是小幅升降,扬竿绝大多数是空的。按常规,钓线与竿尖方向成直线的竿尖都浸在水中,在钓线与竿尖成折角时,为了提高扬竿速度,竿尖不宜入水太深。

在长子线上缠铅皮的目的是阻滞钩的移动。它的量很小具体缠多少得根据风力的大小和钓组平衡情况而定。

悬坠钓组的信号来源于饵重的变化,在长子线上加铅皮,对上作用于浮漂,对下施影响于饵,而要实现的是阻止风吹漂移。

调整钓组至一钩触底一钩悬浮,以下钩钩重与饵重之和为添加到长子线的铅皮重量,则钩落底后下钩平底类似卧钩,上钩仍维持悬底1.5个钩位高,添加的铅皮在悬坠之下于增加了一倍的下钩钩饵重量。这个重量看似不大,但和下钩与添加铅皮的重量已能够抵御4--5级风力。

鱼咬上钩的作用力往下时悬坠的运动与下钩无关;鱼衔着上钩上浮,相当于上钩失去重量,下钩的添加铅皮在浮漂的作用下上升而下钩依然触底;鱼衔上钩在悬坠高度以下横去,作用力首传于悬坠,也会有信号反应。

鱼咬下钩似乎增加了一倍饵钩重量,但鱼吸饵并没有计算吞吸力大小的本领,只要能将钩吸入,必会引起添加铅皮的移动,而信号也与未加铅皮时一样。

它的缺点是下钩的饵溶化后,漂仍然跟着风走,所以要上下钩用饵分开,松粘相对。

野外悬坠钓的浮漂选择要点


在野外自然水域使用悬坠钓非常注重钓具装备的搭配,一个合理的搭配技巧能够让野钓边的更加轻松自在,这里就为大家谈一谈野外悬坠钓时浮漂的选择要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漂身坚固耐用就行

野钓中玩传统钓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以星漂为主,而悬坠钓则是以立漂为主,需要保证有较大的浮力和灵敏度,并且浮漂不会轻易出现吃水的现象。所以野钓最好追求质量,坚固耐用就行。

关于灵敏度,在竞技池比赛中垂钓猾口鱼、糗鱼或者是为了加快速钓的速度,通常会使用长身、短身、软尾或者硬尾以及各种形状大小的多套浮漂,而在野外悬坠钓的话就不需要这么精确了,因为野生鱼很少会有猾口鱼出现,基本上是以底栖的鲫鱼或者鲤鱼等鱼儿为主要垂钓对象,所以浮漂的选择会简单很多,只要具备良好的灵敏度,质量好一点就可以。

二、根据吃铅量选择浮漂

野外水域垂钓时碰到小杂鱼数量很多,或者是需要钓的比较深等一些现象时,都会选择较重的铅坠让钩饵快速到底,所以需要选用较大浮力的浮漂,搭配重坠才能实现,而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则需要根据情况决定。

比如说鱼口好的话浮漂可以略大,吃口弱的话可以略小,在天气温度溶氧量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以略大一些,反之温度环境不好的话略小。

在野外水域垂钓时会碰到风浪天,或者钓点有暗流等影响到浮漂定位观漂的时候,需要选择长身长漂尾这种比较稳定鱼讯真实的浮漂。

三、根据材质选择浮漂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浮漂材质主要分为孔雀羽、巴尔衫木以及芦苇和塑料等,漂尾分为软硬尾,粗细在0.6毫米以上,每种材质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在水库垂钓大鱼的话使用结实的巴尔衫木材质浮漂会比芦苇和孔雀羽浮漂更耐用,而塑料浮漂工艺简单价格便宜,适合传统钓使用,但若是垂钓鲫鱼的话,信号就会非常少。

注意:野外悬坠钓选择浮漂要考虑到灵敏度和清晰度,并且要根据水深水浅钓远钓近来选择合适的漂尾。

四、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浮漂也是各种价格都有,少到十来块多到几百块都有,在购买的时候要根据经济状况以及使用需求来选择,不可盲目选择贵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

悬坠钓野战攻略5:浮漂的调整


上文我们谈到悬坠钓用于野钓的特点、钓具配置、外界条件的影响以及饵料的配置,接下来我们来谈下浮漂的调整。当然,浮漂的调整,不管是钓鱼杂志还是网络中都有攻略,但作为文字表述实在难以让人尽皆明了。因此我下面将以一种简洁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且为了让写出来的文章不再对钓友产生更多的误导,因此我将尽量抛弃调灵钓灵,调钝钓钝等绕口令式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对灵、钝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弄清什么是灵什么是钝。这个问题在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浮漂体现鱼讯的能力,一种是指减少鱼吞钩障碍的能力。

前者追求的灵敏是只要有一点外力施加于线组浮漂马上就会出现动作,当底钓线组被调整到上钩离底下钩刚触底时,鱼吸饵的力量使钩饵稍微有一点移动或鱼游动的水流带动线组的移动,浮漂都会体现清晰的动作,至于鱼饵是否被鱼吞入口中则不一定。

后者追求的灵敏是从追求最大限度的减少鱼饵入口的阻力出发,比如在上面提到的上钩离底下钩刚触底时的状态,鱼饵移动后浮漂下沉,浮漂尾进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使整个线组的浮力增加,增加的浮力对钩饵进入鱼口产生了反向拉力,并随着钩饵位移的加大这一拉力继续增加,那么在前者认为的上钩离底下钩刚触底的最灵敏状态,如果从后一种观点考虑就不一定是最灵敏的状态。

对于上面的两种观点,我比较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线组调整的最灵敏状态指的是线组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鱼的吞饵障碍,方便鱼饵入口,线组调整的最迟钝状态指的是线组不能减小鱼的吞饵障碍,轻口鱼有时不能顺利的吞饵入口。

之所以我选择后一种观点,是因为前者的观点只注重浮漂的反应而不能同鱼情有效的结合,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搞明白浮漂的动作同鱼钩是否入口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钩、饵从原来的位置到进入鱼口需要移动一段距离,当钩、饵刚开始移动尚未进入鱼嘴时浮漂就出现下顿,这时抬竿无疑会形成空竿,这样的灵敏对于钓鱼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好了,既然我们从减少钩、饵入口阻力角度来分析灵敏与迟钝,那么哪些因素会成为钩、饵入口的阻力呢?

抛开钩、饵的大小和软硬,这一阻力来自于钩饵自身重量产生的阻力和线组移动受到的阻力两方面。鱼吞钩饵既要克服钩饵的自身重量以及由此产生的静止惯性和摩擦力,又要克服露在水面上的浮漂尾向水面下移动产生的浮力增加量和线组(特别是铅坠)的静止惯性。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钩饵重量的影响称做下阻力,将阻碍线组向下移动的力称做上阻力,而下文我就说明一下这两者的影响力。

二、下阻力的影响

同样的钩饵重量,下阻力的大小同子线和钩饵在水下的状态息息相关,比如双钩卧底状态同双钩一离一擦底状态对比,前者要使静止的钩饵向鱼口中移动,鱼口的吸力必须要克服钩饵的重量和水底对钩饵的摩擦力。钩饵的重量越大,这一影响就越突出。

我们使用大钩大饵时,如果我们将钓组调成双钩卧底,鱼要将钩饵吸进口中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力量克服下阻力,这时如果我们将钓组调成一离一触底状态,钩饵的重量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钩饵的移动就比较容易了,这个道理就好比一个重物放在地上,要想移动它很困难,但如果用起重机在上面施加一定的拉力,再移动起来就容易的多。

反过来,如果我们使用小钩小饵,钩饵自身重量很轻,鱼口的吸力很容易使钩饵移动,这一影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因此,个人认为如果是从下阻力角度考虑它对钓鱼的影响,就要结合鱼口力量来进行分析,生猛鱼口时,钩饵的重量或钩饵在水下的状态对鱼进食影响都不大,这时只要钩饵重量不重到使钩饵陷进水下浆层中,迟钝一些的钓组虽然体现信号的能力有所降低但可以使信号更准确。

鱼口轻时,状况就不同了,使用大钩重饵就一定要利用浮漂的上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钩饵重量,减轻下阻力的影响以便于鱼吞钩入口,否则,鱼不容易将钩吞入口中,这时,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下移浮漂,利用浮漂的浮力使子线绷直,减轻钩饵对水底的压力,使钩饵向一离一擦底方向过渡,使线组更灵敏。

通过调整浮漂改变下阻力的大小,同时也改变了子线在水下的状态并进而使线组体现信号的能力也得以改变,这一认识很多年前何蔚蓝先生就已经进行了总结,并将其成为下灵敏或下迟钝。

三、上阻力的影响

调3钓1同调5钓3哪个更灵敏,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在进行,对此的答案却完全不同。有些浮漂调钓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两种调钓法钩饵、子线在水下的状态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影响鱼吞钩的下阻力都是相同的,按理说二者的灵敏度也应该是相同的,但实践检验的结果却不同,有时候调3钓1效果比较好,有时候调5钓3效果更明显,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从浮力角度分析,假如鱼口的吸力大于露出水面的钓目产生的上浮力,调3钓1时鱼吞钩更深,浮漂动感更强烈。比如鱼口吸力等于3目浮漂尾的浮力,调3钓1时鱼的吸力远远大于露出水面1目浮漂尾的浮力,而调5钓3时鱼的吸力恰好等于露出的3目浮漂尾的浮力量,自然调3钓1的状态更灵敏。但是,假如鱼的吸力小于露出水面的钓目产生的上浮力,并且浮漂尾上下粗细相同,两组的灵敏度就应该是一样的(比如吸力相当于0.5目的浮力值时,调3钓1同调5钓3都只能使浮漂向下移动0.5目),但从视觉角度看,调3钓1时由于浮漂尖离水面更近,视觉效果更明显,钓手会感觉更灵敏一些。

另外,影响上阻力的大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这个因素就是调3钓1同调5钓3二者的钓组重量并不相同,确切的说是铅坠重量并不相同,调3目的铅坠重量大于调5目的铅坠重量,调3目时铅坠重量大,钓组的惯性就大,就更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其结果造成了线组启动困难但一经启动运动距离较长,调5目则启动容易但运动距离较短。

那么,调目相同但钓目不相同时钓组的灵敏度有什么区别?

拿调3钓1和调3钓2进行对比,这两组除了子线、钩饵的水下状态不同外(这是下阻力问题,在此不讨论),露1目的浮漂尾比露2目的浮漂尾更细,同样的力浮漂下行的距离更长,视觉效果也更好。

上面的分析说明,不同的调目、钓目造成了上阻力的不同,线组的灵敏度也就不同,从上阻力角度分析,到底调高目灵敏还是调低目灵敏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不同的鱼情有不同的效果。

四、针对不同鱼情的调钓对策

(1)生口鱼宜灵敏

鱼吃口重而中鱼率高时,说明这种鱼是典型的生口鱼,我们钓这种鱼的对策首先是调高目钓低目(比如调4钓1,调5钓2等等),然后在钓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养窝。一般来说采用大而散的饵料和稍微大点的钩子比较好。

调高目钓低目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保证子线绷直,也可以利用浮漂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钩饵重量使得下阻力降低,调目高铅坠重量就轻,钓目低漂尾的上浮力就小,因此浮漂的上阻力也会比较小。当上、下阻力小而且线组绷的比较直时,必然使钓组非常灵敏,在钓快钓多这一方面就非常有利了。

(2)乱口鱼宜钝

当我们发现浮漂信号多、鱼吃口重而中鱼率低的时,我们要明白这种鱼情是典型的乱口鱼。原因就是我们引鱼过多,造成窝里的鱼儿躁动不安,出现的浮漂信号虽然多,但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入口信号。窝里一群鱼的游动或几条鱼同时争饵都有可能使浮漂出现假动作。钓这种鱼我们就要调高目钓高目(比如调6钓6,调5钓5),或者改为调低目钓高目(比如调2钓5,调3钓6)。而且我们钓这种鱼的饵料要降低饵料的雾化,饵料的状态要粘,因为鱼的吃口重,钩饵的轻重对鱼吞饵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当我们发现这种鱼情的时候,首先应该在原有的调高钓低基础上再上移浮漂变成调高钓高,使双钩饵落底长子线弯曲以增加下阻力,相应的也降低了浮漂体现信号的灵敏度从而达到过滤虚假信号的目的,通过这样调整,一般会使信号变的真实起来,如果效果仍然不明显,还可以向铅皮座加铅使调目变低,线组的状态是调低钓高,造成上阻力加大使铅坠启动困难,进一步降低线组的灵敏度。

(3)滑口乱鱼钓不灵不钝

当我们发现鱼吃口比较轻、浮漂信号多而小、中鱼率特别低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种鱼情很多是滑口乱鱼,这种鱼见饵入水就吃,吃进后很快就吐,故而我们要采取搓小饵调高目钓不灵不钝(比如调5钓4)去钓这种鱼,当然鱼钩不一定要用小钩。采用小浮漂适当调高目可以降低铅坠重量使线组容易启动,不灵不钝既可以过滤虚假信号又能保证浮漂及时反应鱼讯。

(4)轻口鱼调低钓低

我们钓鱼时经常会遇到水温很低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鱼的吃口很轻,浮漂信号非常小,这个时候我们与之相配合的调钓方法是要保证鱼吞钩的上、下阻力都很小。因此我们一般使用小漂、小钩、细线、轻饵,采取调低钓低(比如调2钓1)的方法垂钓。

钩饵轻,下阻力自然小,因此不需要调高目进一步减轻钩饵重量,而将钓目降低可以使上阻力减小,因此在小钩轻饵情况下调低钓低是一种最灵的调钓方法,既有利于鱼吞钩入口又有利于体现浮漂动作。

五、浮漂调整的要领

浮漂调整一般分为不带饵调漂和带饵调漂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要注意确定浮漂调目时的水深要尽量接近实际垂钓时的水深,否则如果调漂水深同实际水深差别很大,由于不同的水深造成的水压不同以及主线自身重量的不同,调出的调目在实际垂钓时会有不小的差距。

(1)不带饵调漂

不带饵调漂的方法是先在铅皮座卷上大于线组浮力量重量的铅皮造成线组下沉使浮漂尖沉入水下,再逐渐反复多次上移浮漂,在线组稳定后使浮漂尖能够刚平齐水面,这时浮漂尖到铅坠的距离基本同水深相差无几,粗略的找底工作基本完成。

再将浮漂下移相当于长子线长度加20公分(目的是保证在离底状态下调整浮漂)的距离,反复修剪铅皮使浮漂尖漏出水面的目数等于你预先设定的目数,确定浮漂的调目工作完成。这时我们可以再对钩、饵进行称重,方法是剪掉单钩观察浮漂的目数变化,这一变化量就是单钩重量,在单钩上按照实际垂钓用饵大小装一粒饵,观察浮漂目数同原来目数的差距,这一变化量就是单饵的重量。

称重完成后,在钩上装双饵,这时如果双饵的重量将浮漂尾拉入水面以下,提竿上移浮漂重新换饵,直至线组稳定后浮漂尖同水面平齐,这时找底工作全部完成,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下钩饵刚好触底;如果称重完成后,半水情况下钩上装双饵浮漂在水面还露出一定的目数也不要紧,这时仍然可以提竿换饵向上移动浮漂进行反复找底,只要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有所增加,说明钩饵已经被水底托住,浮漂目数刚开始变化的位置也就是下钩刚到底时的浮漂位置。

(2)带饵调漂的方法

带饵调漂的方法同上面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只是在粗略找到水深并上移浮漂修剪铅皮时,是由双钩不装饵变成了双钩挂饵或单钩挂饵,在带饵情况下将线组调整成浮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这时去掉钩上的饵显示的目数就是调目,去掉饵和剪掉钩同样可以对钩饵进行称重,带饵移动浮漂直到浮漂目数发生变化的点就是下钩刚触底的点,也就是找到了准确的底。

一般情况下,底钓既可以采用带饵调漂又可以采用不带饵调漂,而浮钓一般采用带双饵调漂。

六、底钓时的不灵不钝状态

上面提到的刚找到底的状态是线组的最灵状态,这时线组的重量基本被浮力所平衡,因此只要有一点外力施加于线组,浮漂都会立即出现动作,这种状态虽然灵敏,但也会使假信号增多,多数情况下对我们钓鱼是弊大于利;相反如果双钩饵都卧底,双钩饵重量都由水底承担必然使下阻力增大,鱼吞钩难度增加,线组处于最钝状态,这种调钓法也没有什么优势。

我们一开始钓鱼一般应该先从不灵不钝的状态钓起,再根据上鱼情况向灵敏或迟钝方向调整,即发现鱼吞钩困难就下拉浮漂利用浮力平衡一部分下阻力,发现线组信号轻浮中鱼率低就上推浮漂增大下阻力使信号更加真实。

那么什么样状态是不灵不钝状态,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钩饵重由水底承担另一个钩饵重由浮力承担、下钩落底上钩轻触底状态时的浮漂位置。

这一状态的浮漂目数(也就是钓目)应该是几目?

我们可以通过不灵不钝状态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来,钓目=调目-单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单钩可以压下的目数。

这个公式的解释是:

要想使钓组出现下钩饵完全落底,上钩饵轻触底,长子线弯曲、短子线绷直的状态,必须是池底承担一个单钩加一个单饵的重量,线组的上浮力承担另一个钩重和另一个饵重。

这个公式中的减去单饵可以压下的目数的意思好理解,因为下饵的重量已经被池底承担,线组的上浮力不再承担下饵的重量,因此应该在调目的基础上减去这个重量相应的目数;但公式中加上单钩可以压下的目数这句话很多人就不太明白了。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也容易搞懂,既然是下钩饵完全落底,池底除了承担下饵重外,与下饵结合在一起的下钩的重量也应该被池底所承担,也就是说线组的上浮力所承担的钩重由半水调漂时的两个钩重变成了只剩一个上钩的重量,这种情况会使浮漂上浮并带着上钩离底,因此,要保证上钩饵能轻触底,必须在确定钓目时加上相当于一个钩重的浮漂目数。

比如,单钩重1目,单饵重2目,空钩半水的调目为4目,这时不灵不钝状态的钓目=4-2+1=3目。

七、浮钓时浮漂的调整

野钓时由于鱼种的多样性和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会经常碰到鱼离底到半水吃饵的情况,因此需要掌握浮钓的调漂方法。浮钓一般分为定层浮钓和在浮漂下降的过程中浮钓,其中将钩饵固定在半水的某一水层钓草鱼、鳊鱼等鱼种属于定层浮钓,而钓密度大的鲫鱼等鱼则需要在浮漂下降的过程中找出违反正常下降规律的异动,这种在运动中找信号的动态钓法则是钓过程。

前者浮漂的调整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强调的,只要双钩挂饵调整浮漂使钩饵能够稳定在某一水层就可以了。

后者调漂的方法是:

双钩不带饵调整浮漂使浮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露出的目数越多线组的上阻力就越大,浮漂就越迟钝,因此,通常情况下设定的目数一般不要太多,以2目到平水这一范围为宜,只有使用短身漂钓水皮时为了使信号出现的时间提前,才采用调7、8目的调漂法。

确定好漂尾目数后,就可以找鱼层垂钓了,这时的鱼讯主要表现是钩饵下行过程中浮漂出现的抖动、加速下沉、停顿、上顶等反常动作,只要出现这些动作就可以抬竿刺鱼,然后再根据上鱼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

一般原则是上鱼速度越快,越应该加铅缩小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至于加铅的量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能使浮漂清楚的体现鱼讯并保持较高的命中率,即使加铅造成重力大于浮力,浮漂被调到水面以下也完全可以。

悬坠钓野战攻略6:浮漂讯号的识别


回顾上文,我们谈了浮漂的调钓方法,而这一次我们就来说下浮漂信号的解读。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不管用的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主要的反应信号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所呈现出来的顶漂或拉黑漂这两种简单标准的鱼漂信号,相对而言容易掌握一些。但悬坠钓组却不同。

由于悬坠钓组有着较高的灵敏性,因此使得浮漂的信号更加丰富多彩,下顿、下滑、上顶、抖动、加速、站立又倒下、该翻身时没有翻身、突然翻身等各种信号在垂钓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故而这对于我们正确判断鱼讯、及时把握扬竿时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掌握这些浮漂信号哪些属于真正的鱼讯语言,哪些属于虚假信号,首先要弄清自线组入水直至钩饵到底线组稳定后这一整个过程中浮漂有哪些运动规律,只有熟悉这一运动规律,才能明白由于外力作用使这一规律被打破后的浮漂语言。

一、浮漂自身的运动规律

要明白浮漂的自身运动规律,必须结合线组的运动规律来认识。

正常情况下线组抛入钓点后,线组在铅坠重量带动下呈钟摆式轨迹下沉,受线组的拉动,浮漂平躺在水面上向前贴着水面平稳滑行,这是第一个浮漂信号语言。

当铅坠下行到一定的角度后,钓手做抬竿后拉压水动作使漂浮在水面上的风线被拉直,浮漂停止向前滑行,在线组重力的拉动下开始翻身立起,这是第二个浮漂信号语言。

浮漂立起后受惯性力影响会出现一个小的下沉,接着在浮力作用下会出现一个反弹,紧接着出现一个短暂的停顿,这一连串的动作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漂以及不同铅坠重量的影响下表现也有所不同,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这一过程是浮漂动作的第三个信号语言。

线组在上面的这三个运动阶段我们称之为线组的第一次下摆,在第一下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铅坠的重量都大于钩饵的重量,因此拉动线组的力主要来自于铅坠,这时钩饵的位置是处于铅坠的上方。此后,钩饵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铅坠为轴做下摆运动(即我们常说的二次下摆),线组在下摆合力作用下平稳下行,浮漂尾出现平稳下降的第四个信号语言。

当钩饵刚落底时,受惯性力影响会进一步向下有一点继续下沉,使浮漂下沉的的目数低于设定的钓目,然后在浮力作用下恢复到设定的钓目,这是第五个浮漂语言信号。

上述这五个动作是在线组没有受外力影响情况下线组的自身运动规律,一旦有外力对线组施加作用,这一运动规律必然被打破,因此在线组运动的不同阶段浮漂体现的不同信号语言可以作为我们观察鱼讯的参照。

二、浮漂各个运动阶段的鱼讯特点

我们在钓鱼时经常遇到线组正常的运动规律突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绝大多数是鱼施加于线组一定的力造成的(但不一定都是鱼吞钩),也就是说出现了鱼讯,以下我们分几个阶段介绍浮漂在运动过程中的鱼讯表现。

(1)浮漂的第一信号突然改变。在浮漂平躺在水面向前匀速滑行时,如果滑行速度突然加快、或者没有滑行到位突然翻身、浮漂斜着向前被拉入水中,这些情况可以判断为上层游速很快的鱼接住钩饵衔饵游走时的鱼讯,野钓环境中多数是璨条、翘嘴、草鱼、鲂鱼等所为。碰到这种现象,应立即扬竿,多数情况可以中鱼。

(2)浮漂在翻身立起阶段,如果超过应该立起的时间浮漂还没有立起、翻身过程时出现停顿或刚翻身一点又倒下、浮漂斜立着哆嗦或横向移动,这些现象一般是鱼在钩饵的上面接住钩饵使铅坠无法下沉所致,应立即扬竿。碰到这种情况应该调整钓棚钓浅。

(3)浮漂在站立后短暂停顿阶段,如果停顿时间过长,或突然上顶、下钝,说明鱼在半水接饵拉动钩饵使线组的第二下摆动作发生改变,应该及时扬竿。这种现象如果反复出现,也说明鱼的泳层已经升高,应及时下拉浮漂10几公分,通过调浅钓棚重新找准鱼层。

(4)浮漂在平稳下沉阶段,突然出现短暂停顿或者向上顶起,应立即扬竿;如果上顶半目甚至1目后接着出现下钝,扬竿后经常会中双尾鱼。这种现象频繁出现,说明鱼离底较高,应该迅速调整浮漂钓浮,饵料也要向轻而雾化快的状态做相应的调整,并保持一定的抛竿节奏将鱼控制在一定的水层,从而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5)浮漂在下行时,突然出现短促加速,说明鱼在离底不太高的水层接饵,应立即扬竿(也就是俗称的钓截杀)。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且伴有短暂停顿、上顶等动作,说明鱼群已经稍微离底,应立即改搓为拉,并上移铅皮座或换长子线增大钩饵摆幅,延缓钩饵下沉的速度,逮截口达到加快上鱼速度的目的。

(6)浮漂在下行时突然被急速下拉,甚至漂尖被下拉到水下,多数是鱼体撞线等原因所致,不应扬竿(钓鲢鱼除外),扬竿空竿率很高,即使中鱼也经常是钩挂鱼体。解决的方法是观察浮漂重新上升过程中是否有下钝动作或突然停顿,如果有应立即扬竿,如果没有信号,待浮漂稳定后根据钓目判断钩上是否有饵,如果钩上有饵可以继续等有效鱼讯,当浮漂回复到调目仍没有动作时应及时换饵重新抛竿。

三、浮漂定位后的鱼讯特点

(1)浮漂下行到钓目稳定后,如果长时间一点动作都没有,排除调钓不合理或线组、钩饵较大等因素造成钓组过于迟钝外,则说明钓点内无鱼,此时应该换饵重抛加强诱鱼,如果选位不合理应及时更换钓位。

如果钓点内有鱼,鱼的游动或试饵引起的水流运动会使浮漂出现不到半目的上下起伏,这时应该随时做好扬竿准备,当发现浮漂稍微上顶后突然下钝,应立即扬竿,这种情况中鱼率最高,也是最标准的底钓鱼讯。

(2)当浮漂平稳上顶,有时甚至整个漂身都被顶出水面,这种浮漂语言说明鱼已经将钩饵吞死,是鱼调整身体角度的体动作所致,应在上顶刚好停止的时刻迅速扬竿,中鱼率几乎百分之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钓组调钓的过于迟钝,浮漂体现口动作的能力差;二是钓手精力不够集中,没有及时发现浮漂的下钝动作。

(3)当浮漂在平稳上顶过程中突然出现有力下钝,多数是两条鱼都吃上鱼饵,这时立即扬竿有很高的中双尾机会。

(4)浮漂如果很缓慢的上升或下沉,而且动作变化没有规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种情况:一是小杂鱼闹钩拉动浮漂,二是大鱼的游动或试饵造成的水流使浮漂上抬或下降,还有一种浮漂升至调目的原因是钩上已经无饵。

判断钩上是否有饵的方法是将竿尖下压后拉使浮漂尖入水,如果浮漂继续升到调目,说明钩上已经无饵,如果浮漂上升高度不到调目,说明钩上还有残饵,如果在下压后拉过程中浮漂突然下钝,说明有鱼上钩,应迅速扬竿。

(5)在冬季的低水温季节钓轻口鱼时,一般采用小钩、轻饵、细线、小漂调小目钓小目的调钓法,由于鱼口轻,浮漂体现的动作很小,应该重点抓很小的下钝或轻轻的一拱,这需要有很好的看小口的工夫,但也是应该刻苦练习的重点。

(6)水域中鲢鱼、鳙鱼很多时,随着钓手的频繁扬竿抛饵,如果发现浮漂反复出现缓慢大幅度上升或下降,很有可能是鲢鱼等已经占窝,此时应该减铅皮增大调目并适当调整水线,同时搓雾化快比重轻的大饵,加快抛竿频率,抓浮漂缓慢上升时的停顿、下钝或突然下滑动作,极有可能钓获大量鲢、鳙鱼。

(7)在钓乱口滑鱼时,浮漂的动作杂乱无章,经常会使人一头雾水,这时不应急噪,越是心浮气燥越钓不好,此时切记稳定心态,从乱中找规律。方法是一开始见信号就抓,然后根据不同信号的中鱼情况慢慢梳理,记住中鱼率高的浮漂语言,专抓这种动作而放弃其他信号。

碰到这种鱼情时,有时候所谓的标准动作可能会使你经常空竿,而一些平时认为不能中鱼的信号却可能使你出奇制胜。

(8)浮漂反复出现有气无力的下拉或上顶,有时下拉上顶甚至超过两三目,然后又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目数,当浮漂稳定后,浮漂的目数显示钩上已经无饵。出现这种不规则浮漂动作,多数是小杂鱼所为。

在小麦穗等杂鱼多的水域钓鲫鱼、鲤鱼等,如何区别是小杂鱼还是大鱼的吃饵信号,主要看出现的信号是短促有力还是杂乱轻浮,采用悬坠钓法时,鲫鱼、鲤鱼等对象鱼的浮漂动作有明显的突然启动感,幅度小而有力,多观察是可以分别的。

(9)底钓草鱼、鲤鱼等大体型鱼时,在大鱼吃钩前经常会反复试探,浮漂的表现会出现小幅度的升降,这时应稳住神不过早扬竿。

鲤鱼扬竿的时机最好是在浮漂出现一个明显小幅度下钝后接着出现的黑漂,草鱼最好等浮漂小幅度下钝后浮漂接着出现的上顶或黑漂,如果钓这些大鱼抓第一次下钝的口动作,有时会发生钩不牢的问题,而放弃口动作等待体动作出现时再扬竿会使鱼吃的更深,提高成功率。

悬坠钓


悬坠钓从狭义上的理解是相对于沉底坠钓法而言的。核心是指在水中钓组的坠子不触底,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状态下,钩、坠、连接环等的重力与漂等的浮力处于平衡状态,因而整个钓组的状态,是比较灵敏的。广义上的理解是指以悬坠为核心附加一些相关的元件和技术,诸如细线小钩、短竿细尾立漂、溶散性饵料等等。因为悬坠本身不是孤立的,必然与相关的元件或技术联系在一起。

悬坠钓简介

悬坠钓,完整的手竿钓组是由浮标、主线、子线、铅坠、钩等组成,形成了浮标、线组、配重的三系统。其中浮标与线组、配重所排开水的重量而产生的浮力是方向向上的力。而线组自重(包括水线、子线、太空豆、连接环)和配重(包括铅皮座、铅皮、钓钩、钩饵)受地球引力所产生的重力是向下的力。两种方向相反的力将主线拉紧并直立于水中,三系统配置的不同,构成了不同钓技钓法。

使用相同长度的钓竿,采用相同的抛投钓法,台钓钓法与传统钓法在三系统配置上的最大不同点是:悬坠钓以悬坠为特征,传统钓法钓卧底坠为特征。传统钓法的钓组配置较为简单,铅坠重力略大于浮标的浮力,铅坠落入水的底部。台钓钓组的配置颇为讲究,要求主线中铅皮座、铅皮、连接环、钓钩和子线等物件的重量之和。与调好后的浮标能直立于水中且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而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钩饵的重量成为坠重的一部分,坠则悬浮于水中称之为悬坠。用此种方法钓鱼,称之为悬坠钓。

悬坠钓和传统钓的区别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铅坠在水底的位置,而与用竿的长短、线的粗细、钩的大小无关,也与提竿的频率、垂钓的鱼种无关。

把悬坠钓法理解为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是前几年钓鱼比赛剑走偏锋的结果。由于前几年钓鱼比赛中的对象鱼、标准池多了些,这些比赛中又是悬坠钓法的一统天下,这才让人把悬坠钓法误解为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

悬坠钓鲤鱼的调漂方法

首先,不可否认,短竿、细线、小钩、小饵能钓到大鱼,也能钓到大鲤鱼。尤其在水面较小、鲤鱼密度较大的水域里,短竿细线因为利于操作,也能获得丰收。

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钓友而言,钓鲤鱼的去处往往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在这些水域里,如果再用短竿、细线、小钩、小饵,钓获大鲤鱼的机会相对要小些。一些用传统钓法的钓友用长竿、长线、重窝、大饵,无疑是多年来在这些水域里钓鲤鱼的行之有效的经验结晶。在一些钓友多年的钓鲤实践中,竿最长用到7.2米,线最粗用到0.4毫米,饵最大用到核桃大,水深最多钓过十米多,调的钓组却一直是悬坠钓组。

用悬坠钓组钓鲤鱼首先要选择适用的浮漂:这种浮漂的漂体浮力(实际上是承载力)要够,漂尖要细、要长。

悬坠钓鲤的钓组调整一般是调一拖一触,意思是说上饵触底,下饵拖底,也有人称调单立,意思是说短脑线直立,长脑线弯曲。

钓组的调整方法是先在底钩上挂铅皮测水深,让漂尖露出水面一半,后将水线挽起,在双钩不触底的状态下调整铅坠让漂尖全部露出水面。

悬坠钓的主要优点

隐蔽性好

因为悬坠钓法的铅坠在上,尤其在脑线较长时,提竿时铅坠的活动不容易惊动水底正在觅饵的鱼。而底坠钓组提竿时,铅坠多经过水底鱼的眼前,体积较大(相对脑线、水线而而言)的铅坠就容易引起鱼的惊觉。

灵敏度高

因为钓组反应灵敏,水底的鱼接近饵钩时,浮漂就可能轻轻晃动,鱼吸饵的瞬间,浮漂就可能出现有力的一顿,饵钩再有其他位移,浮漂也会有较明显的反应。

台钓需要掌握的一些浮漂与钓组技巧


1、钩、饵、线是灵钝的基础

如果在垂钓的时候,浮漂有动作,但是提竿却总是空,换了个新的同型号的鱼钩之后情况就改变了,这是因为之前用的钩子太顿了,而换了新钩之后灵敏度就会变高。如果是鱼钩很锋利,但是却拉不上鱼,换了小一点的钩之后就好了,这是因为选错钩的型号,钩子太大了。钓小的鱼用大团的面饵,提竿不中鱼,换小饵后中鱼率高,这样较小的饵又显得敏捷度高。粗线和细线也有类似的现象。在这里,锋利小钩、小粒钓饵和细钓线显得敏捷度高,是由于它们利便鱼的摄入,一触即挂,不会滑脱。

我现在用的钩,以伽玛卡兹为例。钓手竿,丸セ、丸袖和伊豆7号用的最多,最大不超过12号。チス钩为0.8-1号,最大不超过2号。很多人是抱着钓大鱼的幻想使用粗线大钩和较大块钓饵的,还有不少人是为了节省开支。通常情况下一副粗线大钩可用半年以上,有的周末垂钓族能用二三年。但是我要说,这样做不仅会减少钓获量,而且会大跌频频上鱼的乐趣。我常用的脑线,初春多为0.6-1.5号,夏秋为1.5号和2号;主线,初春为1.5-2号,夏秋为2-3号。脑线越细换得越频繁,就能保证钓线的机能,即使是在初春,对付一二千克的鱼也不在话下。不外有时钩子太细太小,鱼嘴太嫩,挂的不是地方,可能会割豁鱼嘴跑鱼。尽管如斯,细线小钩提竿成功率较高,大鱼咬钩的概率更大。

2、浮漂也有敏捷度

浮漂的敏捷度表现在四个方面:

(1)漂体的大小

(2)漂身的线条及外观

(3)浮漂的不乱性

(4)漂尾的粗细

3、浮漂与灵敏度

漂体的大小和敏捷度的关系,简朴地说,就是体积大的漂敏捷度差,小漂敏捷度高。

(1)不乱性:对敏捷度的理解

浮漂的不乱性和敏捷性是一对矛盾。不乱性好的漂,当受到一定的外力干扰(风浪和鱼摄食)时,会失去平衡,但是能够迅速恢复到平衡位置。不乱性特差的漂,外力一干扰会使浮漂的动作幅度变大,恢复平衡的时间变长,使钓手一时难以捕获到鱼的咬钩信号。因此,浮漂需要一定的不乱性。但过于不乱也是不好的,它会使鱼咬钩的信号变弱。

一支浮漂,它的不乱性是受其重心(包括悬于水底的钩、坠、线、饵的重力,它们的作用点在漂脚)和浮心支配的。浮漂的重心就是漂的各部门及作用于漂脚的配重的重力的协力的作用点。浮漂的浮心,是浮漂浸入水中部门的体积中央,相称于浮力的作用点,浮漂的自重越轻,配重越大,则重心越低;浮漂上部门的体积越大则浮心位置越高。这样的漂浮心在上重心在下,重浮心间隔很大,不乱性很好。

和上述情况相反,自重大、体积小、负重小、浮力泡位置低的浮漂,浮心和重心位置相距很近,不乱性降低,敏捷度进步。但二者位置过近也是不好的。浮漂过敏,稍有风吹浪动鱼触钩,浮漂就会乱动。当二者位置重合或重心高于浮心时,头重脚轻,浮漂就站不住,钓不成鱼了。

不乱性不同的漂用途不尽相同。浅水、静水多用敏捷度更高的漂;深水、风浪大对不乱性的要求较高。空心塑漂自重最轻,做的漂一般能具有很好的不乱性,但浮漂做小可以进步敏捷度;普通的软木材质较重,漂不能做得太小,加大体积可以进步不乱性。材质比重比较适中的巴尔杉木、通草、孔雀翎等,结合对不同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对外观的精雕细刻,浮漂可以做得比较完美、各具特点。

(2)浮漂直径与敏捷度

大家都知道,细尾的浮漂具有较高的敏捷度。漂尾细、单位长度(目)的浮力小,一枚鱼钩和钓饵对应的目数就比较多,鱼向上提动钓饵时,上浮的目数就比较多。但漂是不是越细越好呢?太细的漂,在鱼向上提动钓饵时,送漂幅度变大,但太大的送漂也没有必要,我们平时看送漂,2-4目也就够了。太细的漂给看漂带来难度,漂尾强度大大降低。休闲台钓,关于漂的目数和钩的重量有一个大致的数据可供参考:一枚鱼钩在水中的重力相称于1-3目的漂尾浮力比较合适,这样,既可便于观漂,又可以得到很好的送漂信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鱼钩大小因鱼而异,漂尾粗细因钩而异。钓大鱼,用漂尾粗的漂,钓小鱼用细尾漂。

(3)钓组的敏捷度

钓组的敏捷度,按我理解就是钓饵被鱼摄入的难易程度。钓饵近乎全部悬浮状态,鱼摄食轻易,敏捷度就高,反之敏捷度低。怎样改变调目和钓目来获得钓饵在水底的不同状态,各报刊讨论较多,相信钓友能够自行解决。钓组敏捷的总特征,除了前面讲过的公道选择钩、饵、线以外,就是钩饵的悬浮程度大,水面露出的目数少。

夏季夜钓调漂的一些技巧分享


夏天的时候我们都爱夜钓,不但是因为可以避开烈日、享受凉风,还因为夜钓一般鱼情好,吃口清晰,无杂鱼之喧扰,但夜钓观漂总是个问题。

关于夜钓的用漂,有些人白天用什么漂夜钓也用什么漂,大家白天用的漂一般都是极细的尖尾浮漂,我不大用这个,因为夜里观漂太累,我喜欢用夜光漂,用 电池,整根漂尾都发亮的那种。有人说这漂太钝了吧,或许,但我觉得这不重要,因为夜里一般是钓比白天大的鱼,而且吃相好得很,稍粗的漂尾不碍事。

白天钓鱼我们可以随时更改调漂以更改灵钝,夜里剪铅皮调漂多有不便,所以我们夜钓得在天黑前选好钓位调好漂,白天我们怎么调法都可以,夜钓还是用适 用性更广的无钩调漂法为好,无钩调漂的优点在于让我们对自己双饵的状态了然于胸,并且最灵点最钝点之间有相当大的一段行程可用,不必修剪铅皮,只需拉动太 空豆就可以满足我们钓灵钓钝转化的需要,所以无钩调漂法非常适合夜钓。

夜钓观漂清晰是非常重要的,漂苗上不同颜色的各目中以黄色、浅绿色的目最为醒目,就我个人而言是绝不会钓一目的,那是拿最细最暗淡的顶头一目来折腾自己吧。

有些人夜钓时在浮漂顶部安插一节荧光棒作为夜光漂用,如此也无不可,但务必将钓目设在荧光棒底部,也就是让荧光棒着水,而不是悬空,否者通过盯荧光棒很难发现小的吃口。

海钓场选浮漂,要知道的一些技巧


市面上海钓浮可谓是漂琳瑯满目,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呢?大多数海钓场内的鱼大多为养殖池养殖,咬况好时,就饵习惯几乎非常杀,所以如果钓过野外矶钓再踏入海钓场,多数人会觉得,怎么连龟毛的黑鲷都不龟毛了。针对这种鱼情,小编今天就来谈谈海钓场选浮漂都有哪些技巧。

一、海钓场该选长漂还是短漂?

一般来说,小编偏好最下方的短型漂,漂尾也不会太长,当深度调整OK时,鱼来就饵当下,浮漂下沉干脆不拖泥带水。当发现短漂一不见开枪,通常钩子大部分都在嘴巴附近,好解钩。如果遇到短漂不见狂打空枪的话,建议等短漂完全不见后默数2~3秒再扬竿。而选用长漂的话,其结果就是浮漂尾要上不上,要下不下,常常造成打空枪,不然就是鱼吞钩了,白白浪费机会与时间。

二、浮漂该用多重的铅?

1.风力强时,尽量选用重漂,约2钱~3钱左右,这样不仅抛投距离远,落水时不至于偏离原本既定位置太多,也不会去啪到其他钓客的线。

2.场内水流强时,也是尽量选用重漂,约2钱~3钱左右,顺水流找鱼时,钓组移动会较缓慢,增加饵料从鱼眼前晃过时鱼过来追的时间。案例分享:小弟顺水流找鱼,钓组移动速度太快,鱼不咬;改变铅重后,钓组移动缓慢,鱼来就饵次数增加。

3.鱼吃饵很龟毛:上述1~2点,都是天气跟场子外在条件下的选择方式,第3点比较麻烦,就是鱼吃饵很龟毛,而那种龟毛的吃法是稍微感觉到钓组重量就不吃了,这时就要选用轻漂囉,约1钱~1.5钱左右,有时我还用到8分的,就差没把钓淡水鲫鱼的那种漂拿来用。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悬坠钓浮漂设调目的一些技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调浮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