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和技巧。

这里想谈一谈钓鱼天气,在下就在此说一些本人的浅见,以下先列出几种会误导大家的常见天气。

1、连续酷热之后忽然来的一场大雨天。

2、连续阴雨之后忽然来的一个大热天。

3、连续阴冷之后忽然来的一个回暖天。

4、连续暖意之后忽然来的一个大冷天。

以上四个例子大家很有可能会一口同声的说出前三个例子应该都是钓鱼的好天气,而第四个例子大家都会不太看好,其实天冷与天热是无法决定有鱼与无鱼的,只有持续的恒温才能给我们带来狂拔的机会,以在下十多年的钓鱼经验和查阅网上各级钓鱼大师所谈一同汇总之后,本人得出以下看法!

我觉得以上四个例子均都不是钓鱼的好日子,真正钓鱼的好日子在于之前或之后的那个连续,除了个别极寒与极炎之外,连续的睛天与连续的雨天的中段都是我们钓鱼的好日子,举个例说,连续的五个晴天,我们应该选在第三个晴天去钓鱼,要知道鱼对水温和天气的变化要比我们人类要敏感很多,所有动物对天气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人都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何况是鱼,所以变天对鱼来说是一个小打击,它们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一下天气变化对水温影响,所以这么看来连续的天气越长对我们钓鱼人来说越有益。

比如20号之前都是阴冷天气,但20突然变晴,正当你以为是个好钓鱼的日子时,其实鱼还没适应过来这个天气和水温的变化而不易开口。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算法相对于自然水域更加准确!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浅谈悬坠钓鱼中的平衡关系


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之中,人们怀著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走向河边、湖畔,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和阳光和空气。深谷的清风吹走了城市的喧嚣,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似童子般的欢乐,只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子此中乐趣让人们留恋往返。

三百多年以前,世界著名的钓鱼大师爱扎克.沃尔顿曾预言:钓鱼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广泛喜爱的活动,今天,垂钓之风已风靡世界。这项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随著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老百姓逐渐从琐碎的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钓鱼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格调高雅,有益身心的大众文体活动。

时间的年轮转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吹来了一场新型的钓鱼革命,这一新型的钓鱼技能,因钓法科学,用之有效,立竿见影,很快便风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在钓鱼竞技界表现的淋漓尽致。极大的提高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垂钓技能和整体水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台钓即台湾钓鱼技法。

笔者认为,台钓的精髓就在于悬坠,而悬坠的真谛就是平衡。悬坠钓鱼法-它打破了人们千百年以来传统的垂钓思维方式,利用浮漂的浮力将铅坠巧妙的置于水中悬空,再运用加、减铅皮找到一种平衡关系,让钓鱼人读懂漂像,使浮漂真正成为钓鱼人的眼睛,从而达到或实现以下钓鱼目的,这就是悬坠钓鱼它的高明之处。

1、实现钩饵在水下的状态:通过调整浮漂与铅坠的配重关系,很好地显示出钩饵在水下的弯曲程度,实现灵与钝的转换。

2、达到瞬间传递浮漂信息:浮漂反应十分灵敏,当鱼触碰、吸食饵料时,牵动钩饵发生细微变化,这种细微变化瞬间通过钓线传至浮漂。

3、实现钩饵处于不同水层:利用浮漂与铅坠的配重关系,可使钩饵随意地停留在不同深度的水层,以垂钓活动在不同水层的鱼类。

4、实现动态垂钓:利用浮漂尾部长度,使钩饵缓慢下沉,将死饵变活饵,不断搜索鱼类,变被动为主动。

5、达到显示咬钩鱼的种类:不同的鱼,摄食习性不尽相同,反应到浮漂上动作也不一样,经验丰富的钓者根据浮漂的不同反应,大致可判定是什么鱼咬钩。

悬坠钓鱼法传到大陆已有几十年了,经过人们不断的完善、改进、创新,无论从理论上如:电视、网络以及各种钓鱼学校的培训已自成体系;还是实物上如:鱼杆、浮漂、钓线、钓钩、服装、装备、各种各样的鱼具小配件等,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钓鱼产业链。可以说,悬坠钓鱼体系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预见,在人类钓鱼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悬坠钓鱼法是一种继往开来,科学实用,发展成熟的钓鱼方式,在今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不会有新的钓鱼理论或垂钓技能超越。

悬坠钓鱼法这一平衡关系,它包含着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的理念。目前电视、网络、国内各大钓鱼培训学校,已经涉及到这个层面。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一理念会被越来越多的钓鱼人认识和接受。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平衡,平衡存在于各方面,例如:收支平衡,总体平衡,产、供、销平衡,生态平衡等等。天空中的飞机如果失去平衡就会掉下来;大海中的万吨巨轮如果失去平衡就会沉下去。资源平衡、物质平衡、身体平衡、心理平衡等等就不一一举例。平衡就是一个世界,当诱惑降临,当人心中的平衡被打破,世界就会混乱,就会爆发战争,人类最后留下的只有孤独寂寞失败以及崩溃。

平衡有着多种涵义。一般而言,人们追求平衡并努力保持平衡是大势所趋,在一定意义上讲,平衡与和平、和谐、统一相一致,而后者正是人类追求的一般价值目标。

浅谈钓鱼与水中溶氧量与鱼的关系


鱼类的耐低氧程度要比人类强很多,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时候。但是鱼类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也坚持不了几个小时。由此可见氧气对于鱼类的重要性。我们在钓鱼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垂钓技巧,更要关注水中氧含量的问题。

其实水中的含氧量对于鱼类来说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鱼类和人类一样,如果周围环境氧气太少,它们就会食欲不佳,活跃程度较低。相反如果水中的含氧量较高,鱼类的精力就会比较旺盛,也才会有心思觅食。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水的固有特征对水中含氧量的影响。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它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水中氧气的来源

(1)一方面是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数据查证,水中一多半的氧气都来自绿色植物。

(2)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压的作用。由于大气压力比水面的压力高,空气中的氧气会渗透到水中去,当水中容纳氧气的量到达极限后,才会自动向外界大气释放。

在我们在明白了水中气体的来源之后,我们就把水的固有属性与含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四方面来具体说说。

一、水中氧气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氧气在水中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具体来讲就是温度越高,水中氧气的含量就越低,温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水里就可以溶掉5升的氧气。

水的温度越高,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谢、呼吸速率都会加快,氧气的含量就比平时需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水中氧气少,鱼类的活跃程度就会减弱,从而来应付氧少的情况或者直接浮出水面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头。如果水中缺氧十分严重,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大量的死鱼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常见的鱼翻塘。

高温天气水中的含氧量本来就少,加之消耗过快,水中的氧气就会所剩无几。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中午钓鱼难。

二、水中氧气含量与水深的关系

溶氧量与水的深浅有关系。因为氧气是由大气通过水的表层往下渗透,越往下渗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内部压力并不低于大气压,因此渗进深层的氧气含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作钓时要选择1~2米的水深,因为在这个高度的水中含氧量很高,鱼类经常会在此觅食。

三、水中氧气含量与水面积的关系

水中氧气的含量与水的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积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鱼翻塘经常出现在池塘这样的小水面,像湖泊这样的大水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水中氧气含量与水的流动性的关系

水面的波动会引起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比如刮风时水面的波浪接触空气,起伏的波浪面积要大于平时湖泊的表面积。因此刮风时水中的含氧量就要比平时高。所以垂钓者在选取钓位时,总是会选择有波浪的水域,这就是人们说的风吹水动,水动鱼动。

另外,鱼类还喜欢逆水洄流。因为这样反向游动会让食物与氧气自动进入身体,所以经常能够在进、出水口看到钓友们正在钓鱼。

浅谈悬坠钓法中的钩饵和漂尾格目关系


看到有不少朋友在关心钩距和漂尾调目、饵料的状态等细节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这边文章,希望大家拜读之后能受益匪浅。

一、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为了说明问题,在谈这一问题之前,先设定一个前提:把线组(浮漂至钩子等)的总体质量在稳定的水体中半水调整平衡后(即:浮漂露出相应的格目点,也就是调目。),把八字环以上和以下分别看成两个部分。即;八字环(包括八字环)以上的主线、铅座、配铅、太空豆、漂座、浮漂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上部;八字环一下的子线、钩子、饵团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下部;再加一个概念,上部与下部的结合点以下简称支点。这样分的理由是,在悬坠垂钓的过程中,您设定好的调目后,上部的质量和状态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下部则会根据垂钓的要求不同,需要适时根据鱼情调整其受力状态和角度。

比如:推拉太空豆调整钓目点,实际上主要是延长或者缩短水线,从而达到调整下部的位移和状态(受力平衡)的作用。改变垂钓饵团的大小和粘散软硬状态来适应鱼情,实际上主要改变的是下部的受力幅度和角度。当然,我这种说法可能不够严谨,因为上下是有机结合的受力体系。但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您姑且受我误导一次吧。因为一起来说,怕我说的明白,您听着糊涂。

本文设定:上部是一个已经调整到位的稳定体系,即:调目已经达到了实际垂钓的需求。这样,线组上部体系中,就可以只关注漂尾的格目了。那么,影响格目变化的就只有支点和其下部因素了。悬垂底钓法是最容易出现误区的,理解了悬垂底钓法,其它问题就容易搞懂了。故这次只谈悬垂底钓法。上部体系已经设定不变了,现在,便可以只谈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了。至于其它因素,我们这次先不谈,混为一谈更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我感觉有必要先简单阐述一下日鲫钓法中的段差底钓法。笔者认为,日鲫钓法和悬坠钓法二者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做个比较,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悬垂钓法。

日鲫段差底钓法的钩距很大(一般为十公分以上),确定钩距的大小和子线的长短是玩好段差底钓的关键。段差底钓法的上钩饵团主要是诱鱼的物化饵料,无需长时间在钩上留存;下钩饵团则是真正骗鱼索饵的饵料。通常情况下,下钩饵团很小很轻,但具体的大小当然也是依据鱼情而定的。下面简单描述其水下之诱钓过程:抛竿待浮漂立直后,压带水线(大线)至与上部体系与水底和水平面垂直。钩子饵团到底后,上钩的饵团托底子线绷直(短子线);下钩的子线(长子线)弯曲,钩饵躺底。随着上钩饵料的物化,在线组上部的垂直带动下,上钩慢慢离底上浮,下钩子线慢慢绷直。随着上钩诱食饵团的逐步物化,钩饵上浮,线组上部向上的牵引力逐步将下钩拖近物化区的中心区域。这时下钩子线微微弯曲,钩饵的重量由池底和(受上部带动的)下钩子线(长子线)共同承担。鱼在索食物化区域的饵屑时,将钩子和骗饵一同吸入口中...(再描述此时的漂尾状态):

1、全目为十一目的漂尾,空钩半水调整浮标为七目。

2、底钓时,调整好双钩挂饵抛投入水后,标尾格目露出一目。

3、上钩的钩饵重量在漂尾格目上的显示是五目。

4、底钩(计算上由池底承载部分的钩饵重量)实际显示在漂尾的格目重量是两目。

这时,漂尾格目随着上钩饵团的物化慢慢升起,逐步在水平面显现,升至接近六目时,上钩的诱饵基本化散。随着上钩饵离底,漂尾格目上浮,下钩的子线逐渐被绷直,拖动下钩钩饵进入上钩钩饵物化所形成的窝料化散区,直至漂尾露出水面7目左右。此时,漂尾如果出现有力顿挫之鱼讯,抬竿、中鱼。通过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日鲫段差底钓法中,钩饵和浮漂漂尾的显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会明白其下钩中鱼的道理所在。这也是日鲫钓法程式化的步骤之一,其中是有值得深思之理由的。特别说明一下,日鲫钓法浮漂调整的过程有些繁复,是另一课题,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二、钩重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假设在水中,上述的例子中的单钩在漂尾格目刻度上显示的质量是2目,那么双钩的质量在漂尾上所占的格目刻度显示就是4目。按上文所述漂尾的调整格目为7目,取下双钩,漂尾的格目显示应该为7+4=11目(假设每个格目的承载量相同)。这时如果上钩离底,下钩的份量完全由池底承担,那么7+2=9,浮漂的格目应该露出水面9目。现在开始,从主线上向钩饵方向逐步次移动浮标的位置后,再分别抛投。浮漂的格目可以是九目、八目、七目半,到七目时下钩离底。这说明:

1、下钩的持底状态和钩子的重量有直接关系。

2、下钩的持底状态和漂尾的承载力有直接关系;

3、漂尾格目的调整决定下钩子线对下钩作用的受程度,也就是子线的弯曲程度;

4、上钩是线组配重的一部分,其作用之一是配合以线组上部体系(配铅和)八字环为中心形成受力支点,利于鱼索饵拉动下钩时的力在漂尾上显示。

5、下钩子线的倾斜角度不同传递到主线上的力的大小不同;

6、下钩子线的弯曲程度不同传递鱼讯的速度不同;

7、钩距的大小影响下钩子线的弯曲程度,钩距大了下钩子线弯曲的余地就大,反之下钩子线的弯曲余地就小;

以上断章取义的谈了日鲫段差底钓法,举例说明了钩子、钩距和漂尾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对悬垂钓法的理解有所启发。

三、悬坠钓法的钩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描述您可以看出,日鲫段差底钓法除了钩距超大外,其一钩离底的形式和悬垂底钓法的一钩离底是有想通之处的。悬坠钓法需要考虑上钩离底后,还有部分饵团的重量存留。此外,似乎二者没有啥大区别了。再说了,日鲫钓法的上钩饵料也未必就是全部化散的。悬坠底钓法的主要特点是:标尾细承载力度小(特别是冬钓大棚所用的浮漂)。多数情况是双钩拖底。钩饵的持底状态不易理性的判断和把握。这也就是多数钓友所说的找底难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双钩的持底幅度很难在漂尾上准确衡量。在实际垂钓过程中,调整不当的结果就是,要么不出动作,要么是有动作没鱼。现在已经不难看出,钩饵和漂尾格目的显现有直接关系。上部和下部是通过支点才能联动的,不动就没有意思了。

道理上悬坠钓法和日鲫钓法是相通的,重叠的部分您在自己体悟一下。打个比方,如果说日鲫钓法和双钩之间的关系是妻妾分明、先后有序的话,那么悬坠钓法和双钩之间的关系就可谓妻妾双飞,主次难分了。您看下面我分析的对否?

悬坠底钓法在双钩托底的时候,线组受力状态如下:

1、双钩拖底时,上下钩的作用都是双重作用到线组支点的,二者合力(多数情况是倾斜的,和垂直的线组上部是有角度的)由支点共同作用在线组上部的,直接受力点就是线组上部最下方的支点,下钩子线互为牵扯支点。从线组下部双钩配重的角度而言,作用也是相互的。也就是说,鱼索上钩之饵时下钩饵是配重,鱼索下钩之饵时上钩饵是配重。而日鲫钓法的上钩在完成载饵诱食的作用后,作用就是单独的垂直配重了,下钩则是主钓鱼的。

2、双钩之中饵团大者起主导牵引配重作用。因为较大饵团,与池底的摩擦力大。其子线更容易被饵团与支点间的相互作用力牵引绷直。

3、双钩之间的距离(钩距)越大,上钩的配重作用越强,作用越明显,下钩则反之。因为短子线的钩饵和支点之间的距离短,与线组上部垂直面形成的角度小。同等大小的饵团,上钩作用到支点的作用力会更大(杠杆原理),更直接。

4、在池底,双钩饵的牵引力的合力的作用,显示到漂尾格目上后,很难分离计算。只能依据垂钓者的经验,通过中鱼后的情况来判断钩饵的拖底状态。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错误判断而不自知。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悬垂底钓法在双钩托底的情况下,如果单独的去考虑单个钩饵重量,得到的很可能是个糊涂的结论。相对真确的结论,须要综合考虑后,再参照中鱼的情况加以判断才行。这就好比与两个娘子同床双飞,就必须同时考虑到公粮分配和体力分配的问题,否则肯定有一方有意见,对吗?

悬坠底钓法中,双钩饵的托底程度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子线太松太紧都对鱼讯有直接的影响。这就好比享受双飞乐趣的同时,您还必须考虑到保留部分体力,当个必胜客,肯定比麦当劳划算的。怎样科学合理的通过漂尾格目来把握判断双钩双饵的拖底状态来享受高效、准确中鱼的乐趣呢?这好像要享受双飞的乐趣,就必须先明白双飞的门道才行。

1、了解钩子的重量在漂尾上显示的格目很有必要。

明确了调目,在除去双钩后,知道漂尾在水面上所显示的格目点,可以相对准确判断在垂钓时是否真正的过底,也就是上部拖底的现象。之所以说相对,是因为此时还没有考虑双钩饵和池底的摩擦力所产生的牵引力对线组上部的影响。这个格目点一直到漂尾顶点的区域都是悬坠底钓法中可调的有效中鱼显示区域。只要转圜没托底,就是悬坠的,对吗?

2、可以根据单钩的重量在格目上显示的距离做为判断钩饵持底状态的参照依据。

挂双钩半水调好漂,除去一个钩子后,漂尾上所显示的调目点,是调整鱼讯显示力度的重要参照点。

比如:调好漂后,漂尾在水面显示的调目是三目,双钩重是六目;那么单钩重就是三目,底钓单钩着底时,漂尾露出水面部分(调目三目加上单钩三目等于六目)是六目,那么,六目以上都应该是高效鱼讯显示区域。

以上之所以用了一些较为模糊的概念性词语,比如相对参照等,是因为还没有考虑到饵重对漂尾格目(其实是线组的整体状态)等因素对鱼讯的影响,主要是怕误导您。早年笔者在《中国钓鱼》杂志上连载钓鱼文章的开篇语就是: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終合全面科学的考虑各种因素是钓鱼真正的基本功。教条主义会害死人的,何况渔乎。

四、悬坠钓法中饵团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饵团的诱食作用和状态等等问题,回头单谈。我多整几次题目就能多换几回酒喝,这点我还不糊涂。这里只谈饵团的大小轻重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饵料的问题不仅关乎到鱼的喜好,针对整个钓组体系而言,是个最大的变量。垂钓活动中,饵团同志是最能混淆是非的。如:当单个饵团的重量大于双钩的份量时,前文中设定的很多前提都会被改变。这就好比你老婆突然发福,平方面积和立方体积都茁壮了,再次享受爱的游戏时,您的体位和姿势也必须有所调整才行,否则,(具体方法请自己去设想或请教于老牛吧,据说他是医生,而且是那啥科的。)

熟悉饵团的大小变量是悬坠钓法基本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鱼情设定饵团轻重大小的同时,建议您一定要考虑一下饵团的重量对整体线组体系的影响。否则,浮漂有可能只能发挥其部分功效而已。下面给您几点建议和思路,供您参考。因为饵团的变量对钓组的影响太大了,说的太具体了,怕误导您,还是您酌情把握的好。

1、正常情况下垂钓时,饵团的大小最好以刚好能包裹住鱼钩为好,尽量保持每次的大小一致。这样更有利于您主动掌控钓组的动态和漂尾格目鱼讯的规律,控制好中鱼频率。

2、上钩的饵团略大一点,下钩的中鱼率高,锚鱼的几率会小些,有可能鱼讯动作会大点。

3、尽可能了解每次垂钓时使用的,单个饵团的重量,在你漂尾格目上的显示格目。这样有益于終合考虑饵团的大小轻重与中鱼率的关系。

4、请参照三钩重与漂尾格目的关系,来考虑饵团与漂尾格目的关系。

5、不要拘泥与我个人的说法,把饵团重和钩重合起来全面考虑钩饵一体时,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在鱼讯较弱的情况下,尽量在浮漂立直后马上压带水线,回拖大线使线组上部少受下部拖底牵引力的影响,保持上部与水面和池底的垂直度。回压大线的合理直线距离应该是钓点处向回带50~60公分为宜。

路亚鲈鱼与天气季节的关系


路亚鲈鱼与天气季节的关系。在路亚界的一些前辈称钓鲈鱼是越冷越开花,意思就是越冷鲈鱼越容易大咬,为了储存春天即将到来的产卵期,在冬末储存足够的能量与初春寻找产卵的地盘,这样的推论是相当合理的,鲈鱼喜好的水温据资料显示约在12-21度的水温,在温度10度以下的时候,鲈鱼还是会停留在较深的场所,对于游动慢速的食物,鲈鱼还是会有就饵意愿,所以冬天钓鲈,除了找到鱼的藏身处之外,操饵速度也以慢速较为合适。

春季

等春天水温到达12度以上时,鲈鱼便会到浅岸处寻找产卵的巢穴,雄鱼会比雌鱼先到岸边巡回,并猎食巢穴周围的食物与驱赶其他敌人,一般来说在光照不强的标点,都可以找到鱼的踪迹。

初春在岸边标点钓获的鲈鱼,已经进入产卵前的准备。春季到了水温15度时,雌鱼开始产卵,雄鱼也开始进行护巢的任务,雄鱼会攻击任何进入巢穴领域的其他生物,因此操饵可以加上一些抽引的动作,模拟想攻击幼鱼的姿态,而雌鱼则在产卵之后离开巢穴,进入恢复期,冬季所储存的能量,足够让雌鱼减少觅食,支撑到恢复期结束。

夏季

随着夏季慢慢到来,鲈鱼的觅食时间会慢慢缩短,因为食物来源丰富,水温也慢慢升高到21度左右,所以岸边虽然还是鲈鱼的主要觅食场所,但觅食时间通常集中在晨昏与夜晚,时间也相当短暂,而阳光高照的白天,鲈鱼则较容易躲在深水处,在水温26度以上的岸边与障碍区,通常不容易钓获鲈鱼。

夏季钓鲈鱼除了时间的掌控之外,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光线的变化,例如某个钓场西边将会随着日出而有日照,在打母光这段期间,可以先沿着西边的岸边与标点进行搜索,等到阳光已经照射到西边的岸边,就可以改往东边有遮荫或是光线还没照射到的标点,等钓场已经被阳光拢罩(夏季约7-8点),水温也慢慢升高,鲈鱼的觅食时间已经结束,此时也不需要顶着日晒硬撑,可以慢慢收竿休息,夏季的鲈鱼较难钓获,除了因为觅食时间短暂之外,另外因为食物来源丰富,所以同一只鲈鱼可能好几天才进行一次觅食活动,但只要鲈鱼的数量足够,相信每一天还是会有不同的鲈鱼开饭。

秋季

到了秋天,食物来源减少,阳光强度降低,水面水温也到达适合鲈鱼的温度(12-21度),鱼在岸边停留的时间变长,这时候几乎整天都可以在各标点钓获鲈鱼,在国内,秋季也许可以说是鲈鱼最容易钓获的季节,为了储存即将到来的冬天所需要的能量,再加上上述的环境因素,在秋天钓鲈鱼不是太困难的事。类似秋天的气候,鲈鱼觅食时间拉长,能作钓的时间也变长。

冬季

冬天来临,鲈鱼将会躲藏到深水处,除了水温较为稳定,鲈鱼的活动力也会较为降低,冬天钓鱼时要特别注意水温测量,水温如果在10度以下,通常不容易钓获鲈鱼,这时可以使用温度计来量测鲈鱼喜好的温度水深,来寻找鲈鱼的踪迹,国内的冬天不像日美,只要找到适合的水温层,冬天的鲈鱼在经过春季以来的成长,尚未被钓起的新生代,咬饵也是相当干脆。

即使是9公分的大饵,鲈鱼仍然具有攻击和猎食的欲望。总结的来说,除了依照季节与水温的变换去挑选钓点之外,晃饵的速度也是一个关键,哪个季节适合较慢的操饵,哪个季节适合作小抽的动作,就要依照个人的经验去作判断,钓鱼不只是单纯的享受搏鱼的乐趣,观察自然,生态,与维护钓场的永续发展,这都是钓鱼人应该具备的。带走垃圾,不带走渔获!

浅谈向阳和风及钓位选择的关系


在垂钓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向阳面和下风口作为钓位,因为这里垂钓的效果会非常好。那么,为什么这里垂钓效果好呢?下面我们就来浅聊下向阳面和风及选位的关系。

关于向阳面

在北方,北坡的雪总是很难融化,而南坡却很难有积雪,即使有了积雪,开春后它肯定是先融化。这充分说明南坡的温度要比北坡的温度高,这是光照的结果。这里说的是山,那么沟呢?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北边就暖和,南边就要阴冷得多。这个常识北方人都有,我这里只是提个醒。

我们的鱼塘不似山而似沟,应该从沟的情况来考虑而不是从山的情况来分析。鱼是生活在水底而不是在水面,白天热,晚上冷,这里还有个温差。于是冬天钓鱼就有一个迁的问题。

冷了一夜,所以早晨鱼一般都在深水区,北边的深水区就更是鱼爱呆的地方。随着日头的升高,上层的水温也就开始升高,鱼就会往上层、浅处去,这个时候就要钓浮、钓浅。

这种迁和当地的温差密切相连,在日温差不大的地区,这种现象还不太明显。在西北,在高原地区,温差大就是他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这种迁也就很明显。冬天是这样,夏天也还是这样,只不过在夏季的伏天又多了一点午钓深(夏钓潭)。这是因为伏天的太阳把水面晒得太热,已经超过鱼儿喜欢的范围,它们都到深处凉快去了。

关于风

下面再说说风,我们常说钓点选择下风处。那是因为那里氧气足、食物多 还有一点,下风处的水温要高于上风处,我们来分析一下。

池子里的水在风力的作用下,上层是顺风走,而下层却是顶风流,这上下的走向是刚好相反的。风把上层已经晒热的水不断的吹向下风处,底层的相对温度低的凉水不断的向上风处流去。时间稍长,下风处的水温就要比上风处的水温高出很多(在温差大的地区很明显),这就是规律。

也就是说,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下风处要比上风处好。你在下风处投下的饵料,它会随着底层的流水而带向远处,远处的鱼很容易顺食而上,最后进入你的窝子,这是下风处好钓鱼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不知道你们在台钓时,是否有过立漂顶风而上的情况吗?我常有这种情况,鱼儿在水下经常是头朝下风处并向下风处游去。在我们人看来,鱼爱顺风游好像有点不对头,其实他是逆水而行,要知道,鱼是很不愿意顺水而行的。顺水而行鱼就很难呼吸,这是鱼的呼吸方式和特点所决定的。

漫谈刺鱼和遛鱼的关系


有些钓友把刺鱼和遛鱼看做是一个动作,是一个需要一气呵成的动作,但有经验的钓友并不这么认为。有经验的钓友把刺鱼和遛鱼看成是虽然连贯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

刺鱼的诀窍是轻,遛鱼的诀窍是稳。轻就是点到为止,适可而止,不可发狠。稳就是适当,就是顺应,力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方向该右则右、该左则左,就是以柔克刚,就是稳中求变。

扬竿刺鱼其实根本不需要太过用力,长竿只需轻扬,短竿只需轻抖就可以完成刺鱼动作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人们使用的钓钩可是越来越锋利了,只要有个轻轻的动作,鱼钩就和鱼儿亲密无间了,根本无需费太大的劲。

但是,有许多钓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提竿时不仅动作幅度大,而且力度也大,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容易将鱼嘴拉脱,只钓个嘴圈上来,特别是钓小鲫鱼的时候。二是一旦有钩挂底,容易折竿或者断线。三是如果竿梢入在水中,提竿时容易水响惊鱼。四是被刺中的鱼容易受到强烈的刺激而拼命挣扎,进而难以控制,难免有断线跑鱼的现象发生。五是空竿时容易使钓组飞到身后,挂到树上或者草上,给垂钓带来无尽的麻烦。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将提竿的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想这个幅度应当这样描述:不论长竿短竿,提空竿时都不应该把铅坠和钓钩拉出水面。只要控制好了这个幅度,提竿的力量和瞬间速度一般都不会超标。

从实践中体会到,短竿要比长竿更容易操控一些。因为短竿分量轻,手握竿把,靠手腕就可以控制钓竿,刺鱼时只需手腕轻轻一抖,加上短竿力臂短,所以很好控制。

而长竿分量重,持竿时手握的部位靠前,肘压在竿把部位,要用到整个前臂带动大臂的配合才能控制钓竿,钓竿长,力臂就长,一定速度下作用于钓组的向上的拉力,肯定要比使用短竿大许多,因此非常容易造成提竿的幅度和力量超度。

竞技垂钓和休闲野钓差别很大。竞技垂钓一般用竿比较短,休闲野钓需要用到较长的钓竿。竞技垂钓对于钓竿的握法、提竿的动作都很有讲究,休闲野钓没有太多的讲究,体现的是顺手。但竞技垂钓对于钓竿的使用很值得借鉴,多参考学习没有坏处。很多高手都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里就无需讲的太多了。

标准的提竿动作需要有意识地经常训练,特别是那些不规范提竿动作已经成为多年习惯的钓友,还真的需要一番加强意识的苦练呢!当然,如果实在改不了大动作、猛提竿的毛病,选用调性稍软一些的钓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代价就是延长遛鱼时间。

轻轻扬竿刺鱼,给中鱼以后的遛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是小鱼,尽可放心地适当加大力度,将鱼儿领出窝点后飞鱼上岸,一般不会再有拉掉鱼嘴脱鱼的现象发生。

如果是较大或更大的鱼,由于前段提竿时没有给鱼太大的刺激,鱼儿一般不会强烈地挣扎逃窜,只需稳住劲顺势遛鱼,慢慢地消耗鱼的体力,适时创造抄鱼的机会,定会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实践证明,鱼越小越活跃,越大越稳当。小鱼再怎么挣扎也毕竟力量有限,能够轻易被人控制,而大鱼虽然稳当,但爆发起来却是难以收拾的。所以越是大鱼,越应当轻提竿、稳控鱼。

此外,轻扬竿在冬季垂钓时还可以起到逗鱼引鱼的作用。

08年冬季在西霞湖垂钓野生鲫鱼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明明浮漂没有动作,可是轻轻提竿时,突然感到竿上一沉,嘿嘿,中鱼了!这种现象屡屡发生,并非偶然。

其实很好解释,轻轻提竿的那一瞬间,正好比提竿逗鱼,鱼儿发现有活物即将逃窜,猛扑一口,就中鱼了。经验丰富的钓手在这个时候还要随即轻抖一下钓竿刺鱼,才不至于因为鱼儿没有吃牢而脱钩。

浅谈台钓找底与调漂的关系


许多钓友在找底时经常遇到一个困惑:找底时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怎么就变成4目了?对浮漂的使用多数人始终把关注点放在调几钓几。但确定调目和钓目最终是要以控制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为目的。如果不能正确找底,就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找底的意义是重要的。遗憾的是,多数人忽略了这一点找底时不认真。当然,多数情况下影响不大,但对钓糗鱼其影响将会是致命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要看你是挂什么东西找的底,它的体积、重量同你使用的钓饵有多大区别。如果是自然环境中长期稳定的静流区域和积淤较厚的养殖池塘,水底一般都有厚度不等的粥酱状虚底。用比较重的铅皮裹在钩上找底,钩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较硬的实底上,当你换上钓饵时因饵的重量比铅皮轻了许多,钩沉底不是落在虚底的表面就是埋在浅表,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自然就增加了。我曾用与钓饵体积相仿的橡皮块找底,但必须强调的是橡皮块的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的体积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钓饵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出现以上现象。于是,不难想象,用既硬又重的钓饵在虚底较厚的水底钓鱼,饵会穿过虚底落在实底上,鱼看不见、吃不着饵,还怎么钓?

一、我喜欢用小橡皮块找底,理由有二

1)使用橡皮,橡皮块取材方便,取学生擦字的橡皮用刀片切成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就行。橡皮重量大于铒重1-2目,过重或过轻都不好,别太大,否则容易馅进淤泥里. 使用橡皮就不会脱落,底找得准。如果是钓灵,可把橡皮块挂在下钩上找底;想钓钝,就挂上钩。为了确保能找准底又不过了底,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法来检验。

2)在确定了调目后挂大饵找底。这种方法为多数钓友所采用。其优点是找底的同时兼顾了打窝,而且方法简单易学。缺点是找底不准,多数情况下会找过底。

1、原因是

1)使用的饵重大于实际垂钓的饵重,当用正常饵垂钓时钓目会增加。

2)大饵在钟摆式下行时由于饵重使饵过早触底,造成水线同浮标不在同一垂线,而是钩饵在前下浮漂在后呈斜线状态,这种情况也是造成找过底的一大原因。

2、解决的方法

1)尽量使用同垂钓时相同的饵找底。

2)抛竿时尽量不要打满线,掌握抛竿手法,让钩饵同浮漂在同一点入水,如果不能掌握这种方法,应在线组入水后迅速压线后拉,当浮漂到位后前推,尽量使浮漂同水线垂直。

3)要养成称钩饵的习惯,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底。

比如半水调5目,双饵重等于4目,双钩等于3目,延长水线调5钓2时已经到底,而且有相当于1目的饵重由水底承担,缩短1目水线变成调5钓1,上饵离底下饵刚触底,饵重全由浮力承担,这种状态是钓灵的极限;延长水线调5钓3,一粒饵重由池底承担;调5钓5时双饵重全由池底承担,长子线弯曲钩卧底短子线直立钩直立落底;再延长水线调5钓8,双饵重同3目的钩重全部由池底承担,此时短子线仍然是直立,这种状态是钓钝的极限。再延长水线钓目不会增加但双子线都开始弯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到底又不会测过头。

二、无饵找底

1、确定调目。比如半水调3目。

2、剪掉双钩称钩重。比如剪掉双钩为5目,即双钩重为2目。

3、延长水线,当漂尖为4目时表示下钩到底,且一个钩的重量由池底承担另一钩重由浮力承担,即一钩到底一钩离底,找底完成。这种方式也可以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大家想想就明白了。

以上方法忽略了子线的硬度影响,实际上子线有硬度就有向上的支撑力,因此理论上应该双钩都到底的情况由于子线的硬度有时短子线的钩饵不一定到底。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线的粗细和质量。最后我的看法是,宁可再花些时间,一定要把底找实了,千万别凑合。

浅谈台钓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


浅谈台钓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在垂钓中,凡有在坑塘使用过悬坠钓经历的朋友大都知道,风天,尤其3级以上风力时,悬坠钓走漂现象严重。风浪推动钓组,随风移动本不足奇,但却有一个小问题尚还迷惑着少数新钓友,那就是逆风走漂现象风向西刮,漂向东走。道理何在?

大家知道,江河流水中:河道中的巨石、桥墩、阻水坝等障碍物后面,当流水遇到障碍物后,会形成反向涡流,即在中下层部位形成反向流动。在河水的持续流动中,这种因碰壁而形成的局部反向流动一般是形不成大气候的,我们能观察和感觉到的只是产生或大或小的局部涡流区而已。

在大风浪表层水流的作用下,坑塘静水域(包括湖库大水域),也会形成下层反向水流!这种反向水流所表现的形式就是在中下层形成持续的逆风向流动,从而达到地球重力场中静水域水体的整体运动平衡!

说到这,咱钓鱼人也就应该能够理解,风向西刮,漂向东走是由于水下反转水流所产生的并非怪异的自然现象!如果再进一步宏观地于脑海中描画,就相当于咱是站在并不辽阔的坑塘北岸眯缝着眼睛看到:风在向西刮,上层水浪不断地向西面涌流,而下层水为了补充上风水位的不足,形成了水下层向东的持续暗流。再联想咱们家里的鱼缸、脸盆等各种不同形状的盛水容器,用手持续搅动一下,里面的水也会形成各方向不同的封闭流动,而最终恢复自由液面水平面。

风浪走漂现象所带来的烦恼大家都有体会。1、2级风力时,静水域一般只能见到水面薄浪,有时会带动浮漂随风向移动(风浪小尚不足以形成强势反转水流带动浮漂,或由于局部地形造成逆向流不明显),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照常调钓,注意观察所有动态漂讯;另一种策略就是逐步增加钓目使两钩饵进一步贴底来定住浮漂。

大风浪反转水流逆风走漂情况,如果能靠进一步弯曲子线和加大饵重来减弱走漂的话,还需要考虑的是:母线(铅坠到浮漂部分)状态对信号传递的影响,水流作用容易使母线弯曲,一般呈c形甚至s形状态,这对浮漂信号影响不言而喻,此时则要附带考虑所用浮漂大小及漂型的问题。

小号浮漂信号灵敏,但上浮力不足难以带直母线;大号浮漂情况基本相反,各有利弊之度!大家可随实钓不同水深和涌流大小斟酌选用。若是再大的风浪水流,悬坠状态已不能抵抗走漂时,8字环触底的立铅(底坠)钓法,和铅坠躺底的走线钓法有不少介绍,不多写了。

多谈一点:下风口好钓鱼,是大家公认的垂钓经验。但以往的说法是,下风口容易积蓄被风刮来的自然食物,鱼乐于前往就餐。我倒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鲤鲫等鱼都有顶水游动的自然习性,中下层反转水流作用才能促使鱼儿顶水抗流而最终聚往下风口!抗流与稳定身体在风浪情况下是鱼的主要动、静和游动规律,主动趋食目的在这个时候应该退居次位了!

跟着上面的问题,接着和大家谈谈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

一、江河缓流:

经常在流水中施钓的朋友,这方面的经历应该丰富,缓流河段无风条件下走漂一般是顺水流流动方向的。水在河道中的流动也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即靠近河底和岸边的水,流动速度慢,越远离边壁(河底)的水,流动速度越快。这一现象随流速越大而越明显,及致产生我们能看到的急流段水面旋涡。

再形象一些说:站在河岸上的钓鱼人面对的河水不是全层等速度流动的,而是下层流速慢,越上层流速越快!这种呈梯形的上下层流速分布规律之强弱趋势(流速梯度),随水深等条件而不同。对于善用浮漂钓流水的钓友们而言,根据水线(或有意加长了的子线)在流水中容易呈现的梯形倾斜趋势,在考虑斟选浮漂铅坠及线组配置等方面提请斟酌。

缓流河水经过桥墩、拦水坝、河湾、水草等局部障碍地形处,其后面一般会形成大小不等的回流区,根据广大江湖钓友的实际经验,在这些回流区附近较易钓到鱼甚至大鱼,我想是由于水族们在此局部环流相对静止的环境下易于节省体力停留或较易觅食的原因。靠近岸边流速较慢,在有一定水深的水草地带或局部凹进地形处,也应是钓位的参考点。

二、 坑塘湖库封闭静水域水下暗流:

身处地球重力场中的自然水体(包括其它液体)都会始终顽强保持一个自由液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平面。湖库坑塘,风浪使上层水不断向下风岸流动,而下层水为了弥补上风方向水位的亏失,会形成持续的逆风向水下回流,以恢复、保持自然水体的水位平衡,这也是封闭水体的一种自然运动平衡现象,并非怪异。

思维想见中:它就象是一个封闭的全水体上下环形流动,风向西面刮,下层水东流!静水体下层回流的强弱随风力、水深、水体大小等条件不同而不同,大家常见的逆风走漂现象原因多出于此。一般经验规律:水浅的钓位,回流走漂现象严重,较深水位不太明显。大水域深水回流较缓但持久,小水域回流感觉强但恢复却快。

当水面风浪和水下回流速度恰好接近相同或由于水下特异地形水深等原因,我们有可能会遇到:虽有风浪却不走漂的特殊情况,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现象规律。。

月球引力除影响地球上的海洋产生规律潮汐外,也会影响大面积的淡水湖库及江河,像大湖泊无风便有浪及有名的钱塘江潮等都是例证。淡水水域由于局部温度差异等,同样会引发暗流,但温度对流一般是垂直方向的(由于水下地势高低不同有可能形成横向流),较微弱,对咱钓鱼看漂影响不大,恕不赘谈。

风浪引起的静水域下层反流现象,也许会在大家思考、寻觅鱼道和回游路线及最终鱼踪等方面有所提示,不再多谈了。谢谢大家!

浅谈水温与钓位选深选浅的关系


很多朋友常常为钓多深而犯愁,有时候钓深效果不错,有时候钓浅也有意外的惊喜,究竟是钓深好还是钓浅好?迷茫了。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先要了解下面这些常识。

我们知道,一般的对象鱼比较喜欢的水温大约是25℃,如果是冷水鱼,它们喜欢的水温还要低一些。鱼的趋溫性体现在:当水温较低的时候,它们喜欢游往高温区,当水温太高的时候,它们喜欢游向低温区。其实这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的本性,夏天总想找个阴凉处纳凉,冬天就想在太阳下晒。

在一天当中,凌晨的气温是最低的,所以上午九点以前,水上层的温度往往不是最高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需要钓深一点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把表层的水温提高了,这个时候浅处的水温有所上升,鱼儿开始向浅处移动,这个变化有点复杂。小杂鱼胆大,靠边也毫无顾忌。鲫鱼刚开始是离底,慢慢开始上浮、靠边,进而浮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专钓鲫鱼,可以从原来钓的两三米深逐步向一两米转移,甚至可以钓半米左右。但是有一条,相对来说深一点的地方的鱼总比浅一点的要大一些。

鲤鱼比鲫鱼更谨慎、胆小,它们往浅水区游动比鲫鱼要慢几步,靠边的程度也要差一些。所以,如果想钓鲤鱼,还是尽量钓深一点。

钓鱼要灵活,要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食物源的分布特点等诸多因素来选择钓深还是钓浅,千万不要一厢情愿的或是盲目的认为鱼在哪里,我们选择钓点的因素,一是水温,找出哪里的水温更适合鱼停留。二是找食物,哪里有更多的自然食物可供鱼食用。三是哪里更安全、更隐蔽,哪里是鱼儿的藏身之地。第三条很矛盾,鱼儿的藏身之地也是挂钩的高发区,在这样的地方下钩,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相适应的钓组准备。

尽量不要用长竿去适应水深,因为这个时候水下的地形往往是缓坡。陡坎下面是鱼道,就是四米五的竿长也足够了。这个时候要注意岸边地质的可靠性,千万不要站在沙石沉积物上垂钓,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坍塌。这和不要在高压线下钓鱼一样,这些地方都是垂钓的禁区。

浅谈鲈鱼体色与路亚水层关系的见解


弹指一挥间与路亚结缘已过十年,多年来一直沉迷路亚之间,可谓迷恋并快乐着。从超级菜鸟一路走来,至今感觉依旧徘徊在门槛之外,常常上网发帖,与各地路友交流,并动不动还厚着脸皮偶尔发几个所谓技术类的帖子,现在看看实在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现今网路的发达,造就了N多资料都可以轻松在网上找到,各种所谓高手现身说法手把手教你如何路亚,一时间,五花八门、大师辈出。网路发达的负面效益同时出现,各种资料中大量充斥虚假信息,各种资料往往都是复制粘贴、甚至有很多仅是发帖人的猜测和估计,于是,误导新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人云亦云也就变成正常的事情。

不好意思,偏激扯远了。

几个月前因为受了点打击,养了三年多的一群猛犬出了些问题,全力挽救身心憔悴下也未能挽留多少,多年心血付诸东流,弄得人很消沉,网也不想上,电话也不想接,整天蹲家当宅男。三四个月几乎足不出户,闷头想点事情。玩路亚的人总是离不开水,于是在家中阳台粘了个鱼缸,把钓来的鱼养了起来,想路亚的时候就到阳台看看鱼,一来自己给自己解闷,二来观察下路亚对象鱼的习性。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逐渐发现自己以前从各位大师那里得来的理论,有一些是言不符实的。

从接触路亚开始,就有很多大师的资料说鲈鱼的体色不同是因为生活的水层不同。以此类推,体色越浅,生活水层越深。相信持这观点的大有人在。但,实际呢?谁都没去验证过,只是国外的资料上这么说而已;只是国内的大师们也人云亦云的这么说而已,没人去深究什么。这信息重要吗?是的,假如资料的真实性成立,那么,从钓上来的鱼身上观察体色,可以得出这条鱼所处的水层,并帮助钓手增加渔获。

通过最近这段时间的观察,俺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鲈鱼的体色,跟生活的水层关系很小,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大嘴黑鲈的体色是随着生活环境之内,每天的:时间变化、气压波动、水质变化、水层深度、食物状况、光照强度来不断调节自身的颜色和水层高低。下面这几项,每一项都能影响到鲈鱼的体色出现不同。

1、日光下,鱼的体色变化将比较明显,根据一天24小时光照强度的不同,体色分别出现明暗过度。即使在阴天的时候,鲈鱼的体色照样会有变化,因此每天的时间段的变化,也会引起鲈鱼体色的不同变化。放在阳台的鱼缸经历了爆绿藻并最终治理清澈的过程,期间水色的变化使得缸里很多鱼类体色都产生了积极变化,变得更为鲜艳。而在大量换水之后,鱼的体色也会出现较大不同。一直到水质转为清澈后,鱼的体色鲜艳度略有下降。

2、几十块钱买一块气压表,对照当日气压就会发现,在气压波动幅度较大的天气里,鲈鱼的体色会在瞬间出现大幅的变更。大多数的表现是:气压越高,体色会相应艳丽,气压越低,摄食积极性下降,体色相对黯淡。同理,月球每月对地球的引力不同所产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鲈鱼的体色变化。

3、在水质浑浊和水质通透的两种环境下,鲈鱼的体色也是变化明显,怎么说呢,水质越浑浊,体色有时反会越鲜艳,鲈鱼在野生环境下,体色鲜艳招引配偶、警告对手等,再不明白可以参考河水和水库水的颜色。鱼类的眼睛跟人类的眼睛结构不同,只能分辨几种颜色,而且同样的颜色在进入水中后,因为光的折射,很可能出现较大折射变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野生鱼类颜色鲜艳,野外环境水体大活动量大食物丰富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4、鲈鱼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基本每条中等体型以上的鲈鱼都会有自己的地盘(鲈鱼小时候喜欢成群结队),地盘内会有适合猎食的地点、适合躲避敌害的地点。大自然是残酷的,因此鲈鱼有很强的驱逐意识,不管是同类还是另一种猎食性鱼类,所以越好的地势,越容易占据较大的鲈鱼。体型和战斗力较小的鲈鱼,则被驱逐到其它水层或地盘去。

一个好的地盘,首选要有大的障碍物,这样会给鲈鱼一个很好的安全感,同时大的障碍物会吸引其它小鱼前来躲避敌害,给占据在这里的鲈鱼提供更多食物。由于鲈鱼的天敌不是很多,这就造成一条河流内鲈鱼数量较多,因此密度提升,密度一大,某只鲈鱼无法完全占据一个地盘,只好占据这个地盘中最佳的一个水层,往往一个很好的栖息地中,里面的鲈鱼根据水层划分,有很多条。就跟金字塔一样,体型最大、战斗力最强的鲈鱼,占据最佳地点和最佳水层,其余以此类推,最小的鲈鱼将被驱逐到水面或另一个地盘中去。

因此,栖息在不同水层的鲈鱼,体色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同时,鲈鱼在遭遇敌害时候,有时也会背鳍竖起,颜色变得非常鲜艳,并把自己的侧身完全呈现在敌害面前,一来便于逃跑,二来显示自己的体型大小。

 

5、鲈鱼在发现食物并准备猎食时候,体色将变得很鲜艳,背鳍竖起,一来示威,二来防止被其它鱼类攻击,身体瞬间静止,眼睛全神贯注猎物,等待合适机会瞬间爆发,有的体力较足、食欲旺盛的鲈鱼会在自己地盘内长时间追逐猎物。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鲈鱼窜向水面,猎取在水的表层活动的小鱼时候,体色会在瞬间变暗变浅,几乎与水色相同,相信是为了让水面的小鱼更不容易发现自己所致。

6、由于栖息地水层的不同,所接受的日光照射也是不一样的,在较强的光线下,鲈鱼会体色变深。鱼是冷血动物,必须要接受阳光的照射,获得最直接的一小部分热能,这也是最容易获取部分热量的方式。体内热量的增加,对捕食猎物有很大的帮助。每天的时间段不同时候,鲈鱼对光照的需求出现变化。清晨时候是钓大鲈鱼的最佳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升起,大物都上来接受阳光照射,为一天的猎食小小热身。但当光线变的强烈时候,体型较大的鱼则开始潜下其它水层,开始在其他水层猎食或躲避日光,因此鱼类接受阳光的照射,也并非多多益善。而每天下午的傍晚时分,小鱼群聚水面,也是鲈鱼的最佳猎食时间。野外环境下的鲈鱼之所以体色鲜艳,跟自然光线的照射也是密不可分的。

7、 细心观察,还可能会发现,体色的变化,还代表着鲈鱼的心情。这玩意儿在鱼类里面,智商不能说最高,但也算较高的了。对一款路亚饵的拒食,有的鲈鱼会保持很长时间。鲈鱼对食物的选择性很高,警惕性很强,所以钓大嘴鲈是现在级别最高的钓鱼赛事。钓鲈鱼,运气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凸显个人经验累积和技术发挥。KVD这个例子就不用再啰嗦一遍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过这段时间的蛰伏,弄明白了一些自己以往所忽略的问题,在没有顾此失彼的前提下,也给家里弄了个小小的装饰,感兴趣的朋友也不妨在家尝试尝试。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既不是专家论证,也不是大师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浅谈鱼性和钓鱼选位


了解对象鱼的习性,根据不同气候、水情选择合适的垂钓方法,这是取胜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我不赞同在水族箱里去研究鱼性,就像不能在动物园里研究动物而要到大自然里去研究动物一样。因为动物园里的动物早已不是野生动物,它们少了很多动物自身的本性,更多的是对人类的依赖,这样的研究会走样的。

在自然水域,岸边的可食物总是比远离岸边的深水区多。因为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我就不多说了,只在这里作个强调。既然岸边的可食物多,所以近钓就有很多优势。我这里说的近钓,并不是说不管深浅的盲目近钓,不同的对象鱼有对水深的不同要求,这是他们的习性决定的,下面我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鲤鱼的习性和选位

都说鲤鱼机警,我认为更多的是谨慎、胆小。一般情况下,鲤鱼都呆在深水区,就是觅食的时候也是很谨慎的慢慢靠近岸边。鱼对水深的感知是很敏感和准确的,如果水深开始慢慢变浅,鱼就会止步而转向他处。所以我们要想手竿钓鲤鱼,一定不要选那些岸边是缓坡、浅滩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是不会有像样的鲤鱼出没的,充其量钓几条鲤鱼苗子。

那些岸边有草、树木,水深在附近相对来说还比较深的地方,即是大鲤鱼出没的地方,这的大只是相对的大。比方说某个岔湾虽然比较大,但是总体来说属于浅水区,那么就整个水域而言,大鱼是不会光顾这个岔湾的。你在这里只能钓一些到这里来的小鲤鱼里面的稍大一些的鲤鱼,这有点像是筷子里面选旗杆,长的也长不到哪里去。简单地说,水库钓鲤鱼,浅于三米的地方最好不要去。

虽说岸边可食物很多,但是谨慎、胆小的大家伙是不敢轻易到水浅的岸边来觅食的,除非岸边基本没有任何干扰。但是很遗憾,即使我们垂钓者自己做得几乎绝对的安静,但是也避免不了来自其他人的走动和干扰。从另一方面讲,即使我们选择了理想的深度垂钓,我们垂钓者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来自自己脚下的哪怕是比较轻微的振动。因为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的密度有关,介质的密度越大传播的损失越小,声音传播的距离就越远。

二、鲫鱼的习性和选位

相对于鲤鱼而言,鲫鱼要胆大许多,再加上鲫鱼更喜欢高温(或许这和高温区的可食物更多有关),所以钓鲫鱼就应该选择相对浅一点的水域。那些有水草的浅水区就是鲫鱼时常光顾的地方,所谓的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搞,主要就是针对钓鲫鱼而言的。

水中有草(树)不光是有更多的可食物,那里也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所有的鱼对这点都是很清楚的。平底之中有几块石头,岸边的礁石、水草、树枝,这些都可以给鱼带来安全感,但是在这样的地方下竿还是要一点技巧的。

三、草鱼的习性和选位

草鱼这家伙很特别,或者说它的习性有极强的双重性。有时候它很胆小;有时候它又很胆大。有时候它很贪食;有时候你就是把美味扔到它嘴边,它也不肖一顾

就我的体会,只有当草鱼确实觉得很安全时,它的胆大和贪食就显得特别突出。所以我们要想钓草鱼,一定要给它一个让它觉得安全的环境,这个时候水的深浅到是个次要问题。

为了说明草鱼的习性,我不妨举几个实例,可供大家参考。

1、一个老乡只管收钱不投任何食的鱼塘,其形状就像是一把菜刀,刀把部分大约有8米宽(四米五的鱼竿就可以钓对岸的边上)。很快我们就发现,不少草鱼就在刀把部位对岸的边边上(水深几乎只有十几厘米)。尽管我们在这边吵吵嚷嚷,但是我们还是从对岸边上钓了不少的草鱼。

2、我们在少有人干扰的鱼塘钓鱼,经常发现有这么一个现象:鱼总是躲着垂钓者在其他岸边跳跃,等把你诱过去下竿,只会是一无所获,其他地方(还是岸边)仍有鱼跃。

一个长方形的鱼塘,我们手竿的收获都很一般,而一位朋友把海竿架在长边,手拿炸弹钩糟食绕过短边走到对岸的长边,就把糟食放在岸边很浅的地方,然后回来把线收紧,就这样他钓了好几条大鱼,我们这些只玩手竿的只能当看客。

3、我就见过有人专钓草鱼,其行为无异于做贼:长长的手竿往右边(相当的靠边)远远的抛去,自己还要远离鱼竿躲到一边,一定要看见浮漂已经慢慢的向中间走,这才轻快的过去抓竿

4、在安徽的梅山水库,因为涨水,远处的庄稼被水淹了,不少草鱼可以大胆的在很浅的水域撕扯作物而毫无顾忌,因为很难过去,我们只能在这边当观众

5、在湖南郴州的东江湖,一块菜地(小白菜)紧靠水边,因为是撒播,岸边也有几棵小白菜。一条一斤多的草鱼为了吃这些小白菜,三跳两不跳最后不小心跳上了岸,最后死在了岸上

6、安徽的响洪甸水库,有一个地方我钓深处收获很差,钓岸边搞了一些巴掌大的鲫鱼。而在一片有杂草的浅滩处,在浅水和深水的接合部,我的海竿双钩,饵料就是蚕豆大小的纯玉米面,第一竿没有动静感觉不对结果发现是挂草了,拉回来再抛第二竿,马上收竿证实没有挂底,于是就在这个方位抛了第三竿,很快就钓起一条大草鱼

所以很多钓草鱼的行家,有很多钓草鱼的绝活,不论是用草长期做草窝,还是我上面说的像是放羊似的钓边,归结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草鱼有相当的安全感,只要能做到这点,其他的都可以被忽视,水浅照样钓大草鱼。

细心的观察水里的鱼情,不要放过一些所谓的偶然性,其实很多必然就在那些看起来纯属偶然之中。

夏季适合钓鱼的天气和时间选择


在夏天钓鱼,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时间出钓,这是因为夏季的气候变化比较频繁,鱼儿的活动规律也会随着产生各种变化。如果没有在好的天气出钓,那么渔获自然不好。但比天气的变化,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来讲讲这方面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盛夏出钓天气选择

不管是什么季节,都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出钓天气才能保证钓获率,其中包括温度、气压、风向等因素。

(1)雷雨天

与其说,夏天是雨水天气多,还不如说夏季是雷鱼天气多。也许刚刚还是艳阳天,转眼之间就是乌云密布刮起狂风,只听一阵雷响就开始倾盆大雨。这个时候,随着风动雨降,天气从闷热变为清爽,但这样舒适的天气不是好钓鱼的时期,此时风吹漂动,钩饵难以投到钓点不说,水浪阵阵让水下的鱼儿惊慌失措,少有鱼儿愿意就饵,加上雷电的威胁,钓鱼人在这种天气下作钓很容易有生命危险。但要是雨后转晴,那么钓友可趁着清爽的天气出钓,此时收获必然会让你感到惊喜。

(2)大雨

大雨天气过后,水位会有一定的涨幅,在稳定以后,水体里不仅溶氧量十足,还有从岸上、水体上游冲入的食物,对于鱼儿而言,环境突变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退,此时正是大肆饱餐的好时机,我们此时可趁着浑浊的水色在浅水边、深浅交加处垂钓,一般而言,会有不错的好收获。

(3)小雨

在夏季,最受欢迎的天气应该就是小雨天气了。虽然雨水的持续时间不长,但是气压有所升高,气温变得凉爽,水体里的溶氧量也有一定的增长。此时鱼儿比较活跃,就饵比较积极,我们可以携友准备饵料出门垂钓。当然,下小雨的时候,也是可以垂钓的,不过钓友需要准备一把大的雨伞,不然被雨水浇淋了一身后,比较容易生病哦!

(4)无风无雨

夏季虽然雨水天气多,但是无风无雨的天气也不少,时而连续几天的无风闷热天会让你感到十分难受。此时想要钓鱼,最好选在早晚高峰时间段,此时气温较为凉爽,鱼口也比较好,钓鱼人还是能有一些收获的。但过了高峰期,或者快到高峰期尾巴的时候,钓者可以放弃垂钓大业,此时鱼口已经不佳,强行垂钓反而会让你十分难受。

在夜间钓鱼,是比较好的选择,此时鱼儿肚子饥饿难耐,会游动到近岸觅食,因此,钓友可搭配好饵料在此时出钓,收获还是可以期待的。

二、盛夏出钓时间选择

盛夏时期夜钓的高峰期在17:00到20:30分左右,钓友如果离钓场较远,需要提前准备好钓具饵料前去钓场,不然将浪费时间寻觅钓位。如果钓场实在太远,钓友可准备好帐篷和户外宿营的装备在野外休息到22:30左右开始准备饵料,钓具施钓。到1:00左右鱼口不佳的时候,可以继续休息定个时间表,在3:00时分继续垂钓,直到8:00左右,鱼口实在不行的时候,可以打到回府。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浅谈钓鱼和天气的关系》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