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域垂钓六个实用技巧。

最近几年,随着钓鱼人越来越多,不同的钓具配件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像浮漂,就有很多种类。不过这一段时间内,比较流行的浮漂要属这枣核型浮漂,不管是黑坑还是野钓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先介绍下枣核型浮漂的种类,然后再来了解下枣核型浮漂的优点。

一、枣核浮漂的种类

枣核浮漂主要有两种款式:

第一种短尾小枣核浮漂,它翻身速度快,盲点少,钓水皮时反应最快;

第二种长尾枣核浮漂,综合性能高,调目较高,搭配重饵入水,在下沉中翻身,全水层寻找鱼类活动水层,攻击范围全面。

枣核浮漂肚子大,身子短,阻力大,入水速度缓慢,但是由于造型小巧,在水下翻身,站立的动作迅速,且明显。若是在正常状态下出现任何的异常漂相,多是因为鱼类咬钩造成,辨识压力较小,可以说两种款式都保持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

从使用范围来看,长尾枣核浮漂使用于大鱼,它的漂相较为笨重,抓死口效果最好,利用长脚长尾减缓下降速度的特点,在大鱼接口时适宜接口;而短尾短脚的枣核浮漂,利用漂相反应灵敏的特点,更为适合钓快鱼。无论是深水区,或者浅水区,枣核浮漂都有较为良好的表现,上鱼信号的延缓较低,反应及时。

二、枣核型浮漂的优点

枣核型浮漂的优点总体来说有下面六点。

(1)入水后的漂相稳定,异常活动漂相明显,不容易错过半水中的截口;

(2)浮漂反应时较短,灵敏度高,信号真实;

(3)造型枣核状,重心偏低,对风力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4)浮力较大,在同体积的浮漂当中是多数浮漂的一倍以上;

(5)吃铅中,下沉的速度快,被小鱼截胡的可能性小;

(6)翻身速度快,站立用时短,最短时间内反应底部鱼类的吃口信号。

在日常的钓鱼比赛中,用枣核浮漂的人也不少,它除了少许目数,漂尾长度的变化之外,平日的使用范围广,多数钓鱼环境都可以使用,一个枣核浮漂走天下并不是梦。

延伸阅读

枣核型浮漂为什么这么流行 枣核型浮漂的六大优点分析


浮漂之间进行比较,不但是简单的比对数据,或者选择偏好,应该是依照钓鱼具体的鱼情来进行选择判断。

浮漂是一种传递鱼汛的工具,选择浮漂首先看浮漂的倍数,在水域中保证了浮漂稳定的结构,以及物理环境的稳定性后,在不吃水,不涨目的情况下,随着浮漂的倍数越大,则浮漂的效果越好。除此之外,浮漂的应用多涉及到不同款式的浮漂的应用范围,根据钓鱼的目数需要进行选择。

比较浮漂,不应该仅仅比较浮漂的结构,款式,造型,重量,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现。不同的浮漂体积,有着款式,重量都多种因素的干扰,单一的比对某种指标,无法做出浮漂优劣的判断。需要比对的是浮漂吃铅量。在浮漂之间的对比中,每一个浮漂稳定的吃铅量,才是决定浮漂好坏的关键因素。

吃铅倍数越大,则吃铅量越大,这符合空气中的物理定律,在水中则不然。考虑到具体的水情,以及鱼情的需求,只有在相同体积下,对比吃铅量,才能够对比出两种浮漂的灵敏度。

一般来看,生口鱼对于灵敏度要求不高,饵料打好,上鱼速度很快;轻口鱼则比较重视灵敏度,在吃铅量一定的基础上,浮漂越灵敏,钓获越好。除了两者之外,滑口鱼是重中之重,在不少的池塘当中,因为滑口鱼的假漂相太多,钓鱼人都喜欢用低倍数的浮漂代替高倍数浮漂。这种钓鱼人往往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倍数的浮漂比较灵敏,假漂相容易多固然是困扰,但滑口鱼吃钩动作轻,反应小,若不用高倍数浮漂,恐怕根本不显现漂相,更加没有上鱼的机会。

所以,在浮漂的使用中,保证体积稳定的情况下,倍数越高的浮漂,效果必然越好。

近几年枣核型浮漂很流行,不管是黑坑钓还是野钓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枣核浮漂有那些优点,能让钓友这么青睐呢?

枣核浮漂主要有两种款式,第一种短尾小枣核浮漂,它翻身速度快,盲点少,钓水皮时反应最快;

第二种长尾枣核浮漂,综合性能高,调目较高,搭配重饵入水,在下沉中翻身,全水层寻找鱼类活动水层,攻击范围全面。

枣核浮漂肚子大,身子短,阻力大,入水速度缓慢,但是由于造型小巧,在水下翻身,站立的动作迅速,且明显。若是在正常状态下出现任何的异常漂相,多是因为鱼类咬钩造成,辨识压力较小,可以说两种款式都保持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

从使用范围来看,长尾枣核浮漂使用于大鱼,它的漂相较为笨重,抓死口效果最好,利用长脚长尾减缓下降速度的特点,在大鱼接口时适宜接口;而短尾短脚的枣核浮漂,利用漂相反应灵敏的特点,更为适合钓快鱼。无论是深水区,或者浅水区,枣核浮漂都有较为良好的表现,上鱼信号的延缓较低,反应及时。

枣核型浮漂共六大优点

1. 入水后的漂相稳定,异常活动漂相明显,不容易错过半水中的截口;

2. 浮漂反应时较短,灵敏度高,信号真实;

3. 造型枣核状,重心偏低,对风力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4. 浮力较大,在同体积的浮漂当中是多数浮漂的一倍以上;

5. 吃铅中,下沉的速度快,被小鱼截胡的可能性小;

6. 翻身速度快,站立用时短,最短时间内反应底部鱼类的吃口信号。

在日常的钓鱼比赛中,用枣核浮漂的人也不少,它除了少许目数,漂尾长度的变化之外,平日的使用范围广,多数钓鱼环境都可以使用,一个枣核浮漂走天下并不是梦。

挑选钓鱼浮漂的六个要点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我们钓鱼人而言,配置好关键的钓具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目前而言,钓具的主要配备为鱼竿、渔线、鱼钩、浮漂,其中浮漂在我们垂钓过程中很重要,是反应鱼讯的重要道具。正因如此,我们挑选浮漂的时候不能大意。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一说挑选浮漂的几个要点吧。

一、轻者为良品

买漂时用手掌掂一下浮漂,质量越轻,则漂越好。很多制漂厂家不断改善制漂材料和加工技术,无疑不是为了让浮漂的质量更轻,浮力更好,灵敏度更高。

二、浮漂重心看优良

横放浮漂保持平衡,判断支点在漂身的大概位置,以此估计浮漂的重心点。重心点偏高的浮漂,信号较活泼,动感强。反之则浮漂比较稳定,翻身较快。

三、手摸漂身

选漂时用手摸一下漂身、结合部、漂尾,光滑平顺不黏手则是好漂。尤其是漂尾的涂层质量一定要好,这样漂尾的穿透力才好。

四、眼睛瞄直度摸漂身

一只手托漂身,另一只手捏漂脚,朝向一直眼睛,然后转动漂脚,观察整支漂的直度。若漂身漂脚漂尾能成一条直线则是好漂。

五、价格合理

挑选适合自己的浮漂,自然要讲究价格合理。目前钓鱼大军人数众多,但各自的经济水平却不太一样。土豪的钓鱼人自然装备往贵的好的买,经济能力不突出的休闲玩家自然不能说往好的往贵的买,只能买经济能力之内价格合理,适合自己的浮漂。

六、根据对象鱼来选

目前浮漂种类繁多,从材质上来区分主要有芦苇、巴尔杉木、孔雀羽和茅草这四种;从型号上来分,有小号、中号、大号漂;从外表来看,有长尾漂和短尾漂及七星漂等等。我们选择浮漂,最好根据对象鱼的种类进行挑选。当然具体该怎么挑,网站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述说了。

被广泛使用的枣核型浮漂适合用于什么鱼情?


浮漂对于钓鱼来说至关重要,而最近枣核型浮漂比较受欢迎,无论是黑坑还是野钓都能见到有人在用,我认为它之所以运用广泛是因为这类浮漂综合性比较强,进可攻、退可守,非常实用。从体型大小上有两种使用方法:

1、短尾短目的小枣核漂:翻身快、盲点少,是钓浮打水皮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长尾长目的枣核漂在使用上更突出综合性,进攻时,目数调得稍微高一点,配合好饵重利用其下沉稳定的特点,从入水翻身之后一直到饵料到位,全过程可逐层搜索鱼层,然后再定层施钓或者控鱼上升或下降觅食,相比一般标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般在垂钓生口鱼和鱼的密度比较大时采用进攻;防守时:只需调的目数尽量低一些就可以做到快速到位直达底部,也就是钓的钝一点。一般垂钓糗鱼或者滑口鱼的时候,时配合饵料的状态和适当的延长子线的长度时则是比较有效的防守型漂了,再或者配合提铅钓法会有更佳的表现。

在打比赛时,由于漂的总体长度要比一般的长很多,尤其是大佛手最为明显。这样的好处是在比赛时可以比别人打的远一点,另外此漂下沉的行程长十分利于发现鱼层,所以在比赛时十分容易的找到鱼层而在发现了后,就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攻击了。

以前总有人们在议论是不是会有一只浮标打天下的言论,就我个人看来,枣核漂基本具备了一般水域和鱼情的垂钓要求甚至在职业比赛中有些钓手也是专用枣核漂,只是号数还有标尾标目的长短有些变化以及漂身的粗细的变化,所以一套枣核漂打天下或许有可能吧,但是据本人的理解此漂不太适合杂鱼多的鱼情。

综上所述,我对枣核标的评价是:综合性较强、稳定性高,至于灵敏度因为关系到其它的因素所以不好断言,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浮漂的选择。

底钓大鱼的六个浮漂动作分析


常见的大鱼基本都在底层水域,我们垂钓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底钓法。那么底钓大鱼的时候,该如何判断漂相来提竿呢?下面笔者整理了六种常见底钓漂相,给大家说说什么时候提竿好。

第一种

抛竿入水之后,浮漂并没有和预想的一样竖起来,反而是平躺在水面上,可能会有些微的活动,或者是直接就开始了快速的晃动。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需要钓鱼人尽快的提竿,并不是说有鱼上钩了,而是提竿换饵,重新进行抛竿。如果一直如此,那么钓鱼人就需要考虑更换窝子,或者饵料了。

因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层或者上层水域当中,鱼类受到饵料的诱惑,在中层就将饵料截获了。所以才会出现就饵的表现,但多是一些小鱼活动,提竿也难有所收获。

第二种

浮漂在活动时,快到底的瞬间,速度却发生变化。钓鱼人都明白,在水中,无论是下降的速度慢了一拍,还是下降的速度快了,多都是因为在中途有鱼类的干扰。

和上面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因为底层鱼类在接口,或者只是有鱼类和钓钩,鱼线擦肩而过。钓鱼人要抓住机会,立即提竿,有一定的上鱼几率存在。

第三种

抛竿后浮漂的活动全程没有任何的意外,照常的速度入水,下沉,最终到达一个稳定的位置。这个时候如果发生缓缓的上升,然后出现一个短促的下顿情况,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上钩漂相了。也是大多数鱼类的吃钩表现,诱饵入嘴,牵动鱼线和浮漂,浮漂出现下顿。

这是最重要的提竿时机,抓住这个机会,基本上十拿九稳能够钓上大鱼来。在浮漂上升的过程中,钓鱼人就要做好准备,浮漂一开始下顿,立刻提竿,不能错过机会。

不过要提醒钓鱼新手,并不是所有的鱼类都会有一个停顿的过程,有的鱼类咬钩后,浮漂上升但是并不下顿。但是普遍都会有一个停留的时间,钓手们应该抓住机会,不要错误理解漂相。

第四种

鱼钩已经达到了下城水域,但是浮漂还没有调到自己预定的目数,但是浮漂却已经出现了剧烈的上下晃动,这种情况说明下层水域当中的鱼类非常的活跃,才造成浮漂的不稳定。一般来说,多是因为饵料的雾化效果比较好,吸引鱼类较多的原因,还可能存在着鱼类抢食的可能。

但是这种情况容易干扰信号,使钓鱼人错误判断形势,所以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最好是改为浮钓。

第五种

这里要介绍的一种漂相,跟上鱼没有任何关系,也算是钓鱼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在浮漂到位之后,本应该稳定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沉,并且整个浮漂都没入了水中。

常见的原因是有鱼类从鱼线旁边经过,撞到了鱼线,造成了浮漂的过度表现。遇到这种情况,就算饵料并没有被吃掉,也要等到浮漂重新浮上水面后,重新扬竿更换饵料。

第六种

一般来说,根据底钓的特点,如果浮漂稳定后,出现的漂相是短促有力,并且有下顿的出现,那多是有效的鱼讯,赶紧提竿是关键。但是如果浮漂的反应软弱无力,还有点杂乱,多是受到杂乱因素影响,也需要提竿更换钓饵。

钓鱼鱼竿的种类优点与调性


钓鱼新手入门想必最头疼的莫过于要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鱼竿。鱼竿的种类繁多,究竟哪一款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难道说要把全部种类的鱼竿都买回家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鱼竿,就要先从鱼竿的分类和调性入手。只有掌握不同鱼竿的优点和作用,以及其调性的应用,才能更好地选购鱼竿。今天,小编就来详解下这两个方面。

一、认识不同鱼竿种类和优点

鱼竿种类繁多,就连很多老手都未必能一一说出每种鱼竿的具体功效,更何况是新手。所以,新手入门,认识每种鱼竿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1)碳纤维竿

常称为碳素竿,是采用高科技碳维素材制造而成的,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好和抗张度强等特点,可利用其柔韧性来遛大鱼,是目前广泛被使用的钓竿。市面上的碳素竿大致分为两种碳素含量,分别为30%和90%左右。碳素竿的含碳素量越高,其柔韧性就越强。

优质的碳素竿应该含碳素90%以上,部分碳素竿可达99%。值得注意的是,碳素竿具有导电性,在雷雨天气不可使用。碳素竿应用的情景很广,河流、水库、江河、沟渠、黑坑皆可,常用来作为台钓钓法的钓竿。碳素竿可分为台钓竿和手竿,通常新手入门需要准备一款台钓竿和一款手竿。台钓竿主要应用于小水域钓近所用,大型的、水面开阔、较深的水域,则考虑用碳素手竿来钓深、钓远。

2)玻璃纤维竿

又称为玻璃钢竿、玻璃纤维树脂竿,它是采用玻璃纤维高温固化成形的,优点是非常坚韧,是绝缘鱼竿,雷雨天气可使用,但是缺点是没有韧性,当鱼竿不敌大鱼时,比碳素竿更容易发生竿折现象。玻璃竿售价便宜,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练手所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玻璃竿为了增加其柔韧度,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碳素粉。这类的玻璃竿仍然具有导电性,不适宜在雷雨天气使用。

3)溪流竿

是指专门在山涧溪流、水流较急的浅滩等水域使用的一种钓渔竿,主要用于钓马口鱼、长吻鱼、短须颌须鱼,油鱼等中小型鱼类。溪流竿的特点是钓竿收缩后的长度多为58厘米或37厘米,便于携带;钓竿的前节竿尖为实心体,细而又具有良好的韧性。

竿的长度一般为2.7米、3.6米、4.5米、5.4米,为了适应钓远,部分厂家也退出6.3米和7.2米款。除了钓溪流之外,溪流竿也能在池塘钓中应用。如果新手垂钓的领域以溪流为主,或者家附近的水域都是以溪流为主,则要考虑入手3.6米和4.5米的溪流竿。这个长度的溪流竿长度适中,比较便于新手掌握。

4)鲫鱼竿

是指专门钓鲫鱼,包括家鲫、野鲫、日本白鲫时使用的钓渔竿,其特点是钓竿竿径细,竿柄缠有丝线或腈纶线,呈纺外向锤型,持握竿柄时有良好的手感;全竿收缩后的长度约1米,以减少竿节的节数,来使整体钓竿保持很好的韧曲度;

前节竿尖为实心体,细而又具有良好的韧性。鲫渔竿的长度一般为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5.4米、6.3米,常用竿长为3.6~5.4米,新手也建议在这个范围内入手鲫鱼竿。

5)海钓竿

在我国将钓竿上装有绕线轮、过线导眼,可放线、收线的钓竿,都统称为海竿,有的地方又称为投竿、抛竿。海钓竿具有远抛线延长钓点和根据绕线量自由放线、收线的功能,可用来钓深和钓远,常用于海钓或者水面开阔、水较深的水域。按此功能来区分,海钓竿又分为船钓竿、岩矶竿、滩钓竿、鲷渔竿、鳟渔竿等多种品类,其长度一般为1.6米、1.8米、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4米、6.3米、7.2米,新手入手可考虑4.5米-5.4米范围内的海钓竿。

6)两用竿

指具有手竿和海竿两种功能的钓竿,在其钓竿上装有绕线轮和过线导眼,做为手竿使用时,可通绕线轮放出与钓竿等长或长出30~50厘米的钓线,或少于竿长30~50厘米的线,按手竿的操作方法使用。当钓者钓到大鱼时,两用竿可放线、收线,不容易出现由于鱼的挣脱力过强发生断竿、断线的现象。

当作为海竿使用时,则具有可投远延伸钓点的优点,其竿长一般为4.5米、4.8米、5.4米、6.3米、7.2米,两用竿的称呼是本土的叫法,在日本则被称之为矶上物竿。它不同于海竿的特点是:过线导眼小,能防止做为手竿使用时挂线;竿体较细,特别是钓竿前尖节较细。

7)插接式钓竿

又称为并继式钓竿,是由数节竿体相互插接而组成整体的钓竿,可分为实心插接竿和空心插接竿两种。空心插接竿的竿体,可分别装入底节和底二节的竿体内。在欧美国家流行使用插接式钓竿。市面上,不少高级鲫渔竿也采用插接方式组合,优点是接口严密,钓竿受力后的整体性能好。

8)抽拉式钓竿

又称天线式钓竿、振出式钓竿。抽拉式钓竿为空心竿,可将数节钓竿收缩藏于底柄的竿管内,优点是便于携带,但坚实性却不如插接式钓竿。

9)换把钓竿

又称可换底柄钓竿。这种钓竿附有两个以上的可套接底柄,主要应用于河川钓、塘钓、水库钓的手竿,如一支5.4米全长的手竿为六节,当垂钓时要选用4.5米全长的钓竿,可将振出式(插接式)5.4米手竿上撤掉底节竿筒,变为4.5米全长的钓竿,再从钓竿的前端外套入另一支备用的底柄,即变为4.5米全长的手竿。以此类推,7.2米竿可变为6.3米竿,6.3米竿可变为5.4米竿,5.4米竿可变为4.5米竿,4.5米竿可变为3.6米竿,3.6米竿可变为2.7米竿。换把钓竿的作用是可起到一竿两用。

10)碳纤渔竿

采用玻璃纤维和碳素综合制成,由于碳纤竿具有重量轻,垂度小,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深受广大垂钓者的喜爱。简单地说,碳纤鱼竿就是兼顾玻璃鱼竿和碳素鱼竿的优点,但由于碳纤维制造工艺复杂,所以使得碳纤鱼竿的造价非常昂贵。一支正品的碳纤鱼竿,售价一般在450元以上,不建议新手入手。

11)竹木竿

采用竹木制造而成,具有选材精良、工艺考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很多鱼翁喜欢使用这种鱼竿,但是它的性能没有碳素竿、手竿那么优越。由于竹木竿造价便宜,新手也是可以考虑入手试钓。

第二、认识鱼竿的调性

什么是鱼竿的调性?鱼竿调性,本意是指碳竿本身的含碳吨位,在承受整体拉力所能达到的整体弯度,即为调性。也就是说相同的竿,含碳吨位不一样,就有了调性的区别。但是,目前,这个专业的说法也应用到非碳素钓竿上,人们惯性用竿的调性来是指钓鱼竿竿体的软硬程度。那么怎么划分调性呢?这个调性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调性的划分,意义在于让垂钓者可根据调性选择不同情境、不同鱼类的钓竿。

一般来说,传统钓手竿,调性的区分法是:将钓竿全长划分10等段,水平持竿,于竿体自然弯曲形成的弧度的切线点所在位置,则成为判定调性的依据。如弧的切点在前一段,则为超硬调竿,也称为19调性;在前二段为硬调竿,也称为28调性,在前三段为中调性竿,也称为37调性;在前四段为软调性竿,也称为45调性,在前五段为超软调性竿,也称为55调性。下面,我们来看下各种调性的特点:

1)软调

具有丰富的柔韧性;竿体较细,相对重量轻;持竿手感好,便于发挥钓竿的弹性张力抛投钓组。上鱼时,拉鱼入护会慢,遇到比较大的鱼执行困难,特别是新手,很难用软钓竿来控制住鱼。

2)中调

调性适中,适于多种垂钓水域和钓法使用;鱼类吞钩饵后,前段竿体,竿尖反应灵敏;手感适中。缺点是弹性较软调杆差,持竿投抛钓组相对较难,尤其遇有风力较大时更难投抛。

3)硬调

适用在水草、水面有杂物的水域使用,可采用长竿短线、垂线钓法,适于竞技钓,优点是引鱼入护快,适于钓大鱼。值得一提的是,硬调竿竿体过硬,钓到大鱼时,抬竿要用巧力,如果抬竿过猛是很容易断竿的。

总的来说,软调杆起鱼的手感非常好,适合老手遛鱼,而硬调杆起鱼速度比较快,适合钓比较大的鱼,但是容易断竿。当然,调性的标准不是唯一的,鱼竿品牌不同,使用的碳素材料也有所区别,调性还是有所差别。

浅谈垂钓鲫鱼和鲤鱼的六个不同点


鲫鱼和鲤鱼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部分水域,且一年四季中大部分时间都能垂钓。那么在垂钓时候,鲫鱼的钓法和鲤鱼的钓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关的经验,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所用的钓组不同

鲫鱼是小型鱼类,性情温柔,挣扎力不大,因而钓鲫鱼时大多采用小钩、细线、小漂、轻坠和软调或中硬调中短轻细手竿。这样匹配的钓组使用时,轻巧方便快捷,反应灵敏。

而鲤鱼是大型鱼类,性情较猛烈,中钩后挣扎力也大,因而钓鲤鱼的钓组匹配,就要根据所钓鲤鱼的大小,适当把钓线加粗,钓钩加大,浮漂也要加大号数。钓竿要选用硬调或超硬调的中长手竿,这样匹配的钓组钓鲤鱼时,才能很好控制鲤鱼的猛烈挣扎逃窜,才能成功的牵鱼遛鱼,不会造成断线跑鱼。

二、所用钓饵不同

鲫鱼和鲤鱼的食谱大同小异,都是荤素兼食,但因鱼的个体大小而有所不同。

如小鲫鱼吃食偏甜香,大鲫鱼吃食偏腥香。

小鲤鱼食饵偏腥饵,大鲤鱼吃食偏素食,尤其是新鲜粮食类饵更合口味。

三、钓法不同

钓鲫鱼要动,要钓灵。鲫鱼对活动的鱼饵特别感兴趣,所以钓鲫鱼时要用动态钓法,尽可能将鱼饵动起来,引起鲫鱼的注意抢食。

而钓鲤鱼时要静,要钓钝。环境要静,钓饵也要静,钩饵不可随便提动。所以钓鲤鱼时要耐心,采用卧底坠或坠子轻触底钓钝较合适。

四、漂讯不同

钓鲫鱼的漂讯大多是下顿、上浮及点动,这都是鲫鱼吃钩的有效讯号,要及时扬竿。

而钓鲤鱼的漂讯大多是有力的闷漂,有时也有少数升漂和斜拉走漂,这时要及时扬竿,但要注意浮漂点动时不可扬竿,这是鲤鱼在吸食钓钩周围的散饵,因水的流动引起浮漂的点动,如果此时提竿不但钓不住鱼,还可能惊跑鱼。

五、扬竿力度不同

因鲫鱼身小量轻,扬竿时切不可用力过猛,扬竿用力过大往往造成撕破鱼嘴而跑鱼,如遇到较大的鲫鱼,甚至会折竿断线。正确的钓鲫扬竿法应是,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手腕轻抖,这一抖看似用力幅度不大,实则有铁指寸劲的功力。有鱼时既刺中鱼唇,又不使鱼儿感觉痛疼过于挣扎;无鱼时,钩坠不飞出水面。

而钓鲤鱼时,扬竿的力度就要大一些,因钓鲤鱼时用的钩大、饵大、线粗、坠重、竿长,再加鲤鱼嘴唇较厚,所以扬竿时幅度就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猛提硬拉用蛮力。

六、牵鱼和遛鱼情况不同

钓鲫鱼时如果中钩的是小鲫鱼,可直接飞鱼上岸,如果是个体较大的可把鱼牵到面前提鱼(或用抄网)上岸。

而钓鲤鱼时,因鲤鱼个体较大,挣扎力较强,切不可急于牵鱼上岸,而要利用钓竿的弹性在水面下将鱼遛疲后,再牵鱼到跟前,用抄网抄鱼上岸。切不可用手直接抓线提鱼上岸,因鲤鱼离开水后的最后挣扎,往往造成折钩断线而跑鱼。

六个实用的钓鱼调漂技巧


经验丰富的钓鱼人都知道,在钓鱼的时候,鱼漂就像钓鱼人的眼睛,浮漂具有一定的体积,排开水能够产生浮力。所以鱼漂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调漂是钓鱼技巧的基础,必须掌握调漂技巧,才能有个好的收获。那么今天我就给广大钓友讲讲各种调漂的技巧。

一、台钓如何调漂

校漂有几个基本原则:在现场校,不要在家中校;在钓点校,不要在水边校;根据钓具、水情、鱼情校,不要机械地调四钓二。

二、台钓调漂的小窍门

天气不好,水中缺氧,冬天水冷,吃口轻当遇到这几种情况时,决不能钓灵,一定要双饵落底,调灵钓钝。

三、常用的调漂方法

子漂单钩钓组的调漂法:钩尖挂米粒等小饵或穿细蚯蚓、蛆,是传统的惯用钓法。这种钓法的基本要求是钩沉底而钩尖翘起,以立钩为佳,朝天钩次之,忌卧钩。因此,调漂的侧重点是控制钩的水中状态。使悬浮的立钩缓慢地落到水底,就能保证立钩状态。

四、夜钓调漂

夜钓得在天黑前选好钓位调好漂,白天我们怎么调法都可以,夜钓还是用适用性更广的无钩调漂法为好,无钩调漂的优点在于让我们对自己双饵的状态了然于胸,并且最灵点最钝点之间有相当大的一段行程可用,不必修剪铅皮,只需拉动太空豆就可以满足我们钓灵钓钝转化的需要,所以无钩调漂法非常适合夜钓。

五、风浪中调漂

在有风浪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枣核型漂身的长尾浮漂,枣核型浮漂漂身短,抗风浪能力强,长漂尾也保证了漂体没入水下较深,利于稳定。漂尾露出水面的长度往往要比无风浪时要稍长,以便观测,但也不能太长,否者受风影响太大。如果出现鱼咬钩的一顿、上顶或下沉,这就多半是鱼咬钩,提竿一般都可中鱼。

六、调漂的灵钝

从减小钩饵重量角度考虑,调目越大,钓目越低,钓组越灵敏;从减小上浮力角度考虑,调目越大钓组反而越迟钝。二者看起来相互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出发点不同,前面考虑的是通过降低钩饵重量使灵敏度得到提高,后面考虑的是通过减小上浮力使灵敏度得到提高。

浅说冬季钓鲫鱼的六个技巧


四季春秋好钓鱼,入冬天寒主钓鲫这句话是钓鱼圈中的一句俗语,相信很多钓友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冬钓鲫鱼的技巧。

一、晴天出钓

鱼类属于冷血变温动物,所以,一旦生存环境的水温条件受到气温影响而发生变化时,它的整个生活习性也就随之变化而变化。冬季水温低,鱼摄食欲望弱,外出钓鲫鱼时,首选冬季的晴天,尤其是持续性的晴朗天气,气温相对稳定;切记不要选择气温温差大的雨雪天气。

二、冬钓深、冬钓阳

冬钓深不是指的越深越好,众所周知,水温有夏深则凉、冬深则暖的自然规律,深水处的水温相对稳定一些,暖和一些,但是水越深,氧溶量就会减少,所以冬季垂钓鲫鱼,根据自身情况,水位要适当。大家熟知的冬钓阳这句谚语,通常理解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指这季中有太阳光照的日子;

二是指这季中的任何时候,都应钓无遮无挡的敞阳水面。尤其是冬季,气温较低,所以选择有太阳光照的时候,这里才会显得比阴森处暖和,所以鱼儿易聚、易钓。

三、钓具选择

冬钓的钓点水位,一般都比春秋季深。正是这样,一旦有鱼咬钩,提竿的手腕挑力,就应比钓浅水相要重,才有把握获鱼,所以,冬季垂钓钓具宜轻便,选用4.5米6.3米的手竿最合适。

四、浮漂信号弱,不宜等大讯

冬天,鲫鱼摄饵咬钩较平时更加柔弱,所以即使钓组反应相当灵敏,但因它吃口实在太弱,很少有明显的上冒或下拖这种表现。所以,钓者不管使用的是立漂还是星漂,都应注重浮漂的任何微弱反应,准确把握提竿时间。

五、饵料宜荤,味道宜重

钓鱼在一定程度上,诱饵比钓饵更重要,尤其是冬天在鱼儿少游、懒动的情况下,诱饵既要讲究浓香,又要注重鲜色,以香和色来刺激沱的嗅觉、视觉,才能强力诱引鱼儿集群进窝。鲫鱼在不同季节,对饵料的口味有所差异,冬季钓鲫鱼宜用荤饵,特别是蚯蚓,在使用商品饵料时,应适当的加一些虾粉等荤香原料。

六、诱鱼时间长,不宜勤换窝

冬季,因鱼儿处于少游、懒动的冬眠状态,所以喂窝后,即便诱料属于鲜色浓香的上品佳饵能刺激它的嗅觉和视觉,但至少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才会有鱼进窝。

这期间,要是钓者按春秋季鱼找吃那样2030分钟就想有鱼讯反应,显然有些操之过急,若再因此就频繁换窝,往往会人走鱼来,人到鱼散。越换越勤,越勤越烦。忽东忽西,两头忙乱。这窝那窝,鱼鳞不见。

排除夜钓干扰的六个方法


夜钓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有益活动,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收获,还能培养钓者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因此,夜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然而事物都具有双重性,夜钓常常遇到闪电雷鸣天气和夜间大雾,还会遇上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之碳素鱼竿导电,对夜钓者人身也会构成一定的伤害。

由于对自然环境的陌生,容易出现挂底、挂草、挂石、缠线等现象,对夜钓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夜间还是虫蛇等动物出来活动的高峰期,夜钓者更要做好预防动物伤害,避免车辆的声光干扰。所以,夜钓时做好相应的预防十分必要。

一、风雨雷雾的干扰

注意观察当地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钓时间。并根据已知的气象作参考,对未来天气做出正确的判断。夏秋多雷雨,出钓要注意, 电闪雷鸣,十钓九空,夜雾起,回家去,夏秋夜雾浓,岸边无钓翁等等都可以作为夜钓出行的防范警句。根据自己的夜钓经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善于发现和总结有关预防风雨雷雾干扰的经验和办法。

二、环境的干扰

夜钓选点,白天做好夜钓的事。不要选择岸边有陡峭的悬崖边做钓点,使用抛竿时不要甩大鞭。在有光线时就仔细地观察好施钓区域的地形环境,那里有树枝,那里有草丛,那里有沟叉,那里有陡坡都记清,以便有一个心理准备。

三、应对动物的干扰

熟悉动物的习性和活动规律;学会简单的预防方法,可采取燃蚊香或燃艾叶驱赶,也可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对待鼠蛇的干扰,首先是不要往身后或钓具包内存放食品或鱼饵,如果需要放也必须拉好拉链,其次在钓具包旁放点报纸或塑料袋,只要老鼠接近就会发出响声,然后给其以突发性的惊吓,可使其较长时间不敢出来;对蛇类干扰可采取钓前踩踏周围草地,抛撒石灰粉、草木灰等方法,只要它嗅到人类活动的气味,一般会自动离开。

四、如何减轻马达、光源等干扰

尽量远离港口,码头和游人集中和纳凉的地方;尽量远离交通干线和夜间施工的工地;学会控制声源和合理使用光源,强光手电不照水中,不照钓友,更换和检查钓饵时,手电要朝自己怀中照,抄鱼照明用平射缓移光线,以免惊鱼跑鱼。

五、对不合理布局造成的干扰

选点时及早注意垂钓间距;偶然中鱼串线,也应主动给对方道歉,切不可因串线跑鱼

去指责对方;尽量不在手竿钓的区域中打抛竿或用矶竿,更不能侧打近抛,如遇别人偶尔干扰,也应好言相劝。

六、对夜钓攀谈干扰

自身要养成夜钓少语的好习惯,尽量少与钓友拉闲话,有事长活短说,注意把握夜钓的关键时段,每日20~22点,1点~3点,5点~7点;注意夜钓中长时间不咬钩时的突发鱼讯,不要因鱼不咬钩而放松观标,耽误了大鱼上钩的最佳时间。所以在夜钓时相约一两个钓友,不宜带去更多的闲人,更不要在钓点处大声喧哗,以保证上鱼的连续性。

钓边的六个原因详解


一、因季节钓边(如秋钓边)。因秋季存在着水陆降温的差异,水温高与地面温度,水向地面传热,从而使岸边水域形成鱼的适宜水温区。同时,由于秋季多为偏北风,将各种饵料吹向岸边,为鱼儿提供了丰富食物来源。这样,离岸3--5米的范围内,自然就形成了鱼的觅食区。

二、因时钓边。1、早晚钓边。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水温的 影响。在夏秋时,特别是在盛夏和三伏天,由于岸边水域多为浅水区,水温日变化大,只有早晚时岸边水域才会出现鱼儿的适宜水温区。其二是鱼的觅食规律的影 响。鱼在一天中有两次觅食高峰期,即早晚到岸边觅食。因岸边浅水区,光合作用好,溶氧多、饵料丰富,因而形成鱼儿的觅食规律。2、午时钓边。在晚秋和早春时节,由于气温影响,岸边水域不易形成鱼儿的适宜水温区。只有午时,特别是在晴天的午时,岸边水区才易形成鱼儿适宜的水温区。

三、因草钓边。岸边多水草,各种浮游生物丰富,自然为鱼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所以在岸边水草处选钓窝就比较适宜。

四、因水底地形钓边。如水底为锅底地形,锅边是深浅交界处,自然是鱼儿回游通道。像这种水中地形,应以钓锅边为宜。

五、因涨水钓边。雨季涨水时,鱼儿为了避难,自然游向岸边。同时各种浮游生物被大水冲向岸边,成为鱼儿的食物;再则,岸边常是清浑水交汇处,所以涨水时要钓边。

六、因回水钓边。在河道的回水处,是鱼儿爱去的地方。因回水出是河湾处,也是流缓处,天然饵料丰富,自然成了鱼儿爱去的地方。

冬季钓鱼的六个实用要点


冬季已不比夏秋时节,适合出钓的时机相对减少。所以还是应该顺应天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下面笔者就来说说,冬季钓鱼要把握那些要点吧!

一、晴天出钓,避开低温

从总体上来说,冬季水温偏低,但是晴好天气仍可出钓。这是因为白天太阳照射效果较好,水温会稍微上升一点,尤其是一连几天的晴好天气,水温上升到了适合鱼儿缓慢活动的程度,就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出钓。而阴雨天或大风降温天气,就不适合出钓了。

只有北方可以实行冰钓,严寒的天气逼使鱼儿进入休眠,水温在四五度以下鱼儿就不再进食,任你怎么钓也是没有什么成效的。虽说要晴天出钓,但是晴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也不适合出钓,早晨雾还没有化散,太阳的照射还没有使水温升高,十点之前和下午三四点钟之后水温偏低,鱼儿都在深水底层,所以,冬天早晚都不适合垂钓。

二、选常钓的水域,避开陌生钓场

冬季垂钓要选常钓的水域,常钓的水域,其地势与环境都已经比较熟悉了,水位的深浅以及水底的状况都了如指掌,对象鱼的特点,鱼群的密度以及食饵的习惯也都比较熟悉。

因为春夏秋三季都是鱼主动觅食,冬季则是送食给鱼吃,其它三季即使钓法有误差,也会有所收获,而冬季只要稍有疏忽,随便下竿、随便用饵都会导致空军,即使鱼群密度大、鱼再多,因其少吃少动,加上钓者操作的失误,都会难以钓获。所以陌生的水域,对冬钓是比较不利的。

三、专注钓鲫,少钓其它对象鱼

鲫鱼比其它鱼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稍强,在冬季,鲫鱼虽然也处于休眠状态,但还是能在三到五摄氏度的水温中迟缓地活动,水温稍微升高鲫鱼会比其它鱼更为活跃,只要能找到鲫鱼的窝点,就能钓到它们。其它淡水鱼,本来就咬钩十分谨慎,况且它们适应水温的范围要比鲫鱼高二至三度,立冬过后基本上难以钓获它们,养殖鱼塘难钓,其它自然水域就更难钓。所以冬钓对象还是以鲫鱼为主,钓具与饵料的选择上就要以钓鲫为主,想像夏秋那样什么鱼种都想钓是不可能的。

四、钓深不钓浅,但深而有度

冬季钓深是常理,但是深也有一定的限度。水深3.5米的地方水温能达到三到五度,适合鱼儿栖息。换句话说,冬钓的水深一般在三至四米,超过四米就不太适合了。找到了三至四米的水深,还要找到鱼的窝点,没有鱼在此栖息,钓什么?找鱼而钓,需要择地选点的经验。

五、守钓走钓结合,避免死守与勤走

冬钓鲫鱼,垂钓前,一般要打三到五个窝点,然后轮流施钓。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换窝的间隔时间与守钓的时间把握,既不能死守也不能勤走。冬季打窝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诱鱼进窝,至少半小时以上,就算是饵料是浓香型的,由于水温低,鲫鱼也不会很快察觉到有东西可吃。所以打窝后需要先等待,钓者可以自己活动一下,三四十分钟之后就要认真守钓了,但一个窝点守钓超过一个小时就不必死守了。

一个窝点死守超过一个小时无鱼,就去下个窝点。轮换窝点间隔的时间不能太短,刚守十几二十几分钟无鱼,就赶紧换窝垂钓是不行的,指不定人一走鱼就来,人一到鱼就走。所以冬季守钓,时间还是要适当长一点(建议轮换窝点的间隔时间为三十到四十分钟),一个窝点上鱼后,适当续窝,量不要大。

六、抛钩暗草,避开明草

钓鱼要钓草是基本原则,冬钓最好钓暗草。明草生长的水位不超过两米,此处水温偏低,鱼是不会呆在这里的。而冬要钓深,暗草处水温高一点,适合鱼儿过冬,所以建议钓暗草。暗草离岸一般超过十米,这里水深达三米左右,如果钓者在岸边能发现水下呈较深的颜色,就选稀疏处打窝垂钓,只要注意避免水草挂钩,就能有所收获。

浅谈淡水立式浮漂的种类和选择技巧


浮漂的选择一直是钓鱼人十分注重的,目前浮漂从价位上来看几元到几百元都有,价位档次做工都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哪一种浮漂更好,这个从价位和做工方面可以看出一二。只不过我们具体择选浮漂的时候,还是要根据钓场的环境和对象鱼等多种情况进行分类抉择,下面我就来说下淡水立式浮漂的种类和选择技巧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钓鱼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快乐的事情,我们选择浮漂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选择价位适中的浮漂。

目前,浮漂从材质上来说有四种:芦苇、巴尔杉木、孔雀羽和茅草。这四种的价位都不一致:芦苇和巴尔杉木是比较常见常用的,价位档次相差最大,单只从几元到上百的都有。孔雀羽又分去皮和带壳两种,没有粗制低档之嫌,单只一般在二十元以上。茅草自是不用说,是近两年出现的,单只价位一般在五十元以上。只因制作原料的茅草确是稀罕之物,当然高防的草漂自然另当别论。

一、野钓浮漂选择技巧

在自然大水面(湖泊、水库及截流后的宽阔河面)垂钓,即野钓。自然大水面杂鱼(小鱼)成群,在窝点内抢食疯狂,往往钩饵尚未到底就已经被其半路拦截,钓者只看见浮漂有力下沉而无法将其钩中,在频繁的抛、扬竿之中,半水抖落的饵料又会招来更多的小鱼,令人不胜其烦;自然大水域的面积广阔,鱼虽稀疏但却因食物较少而吃口较猛。因此,在野外自然水域进行休闲垂钓时,宜选用漂颈短、稳定性好,漂号大、配重多,使钩饵入水至底迅速的浮漂为主。浮漂的材质不必过分讲究,以价廉物美的巴尔杉木或芦苇、硬壳孔雀翎即可。其漂体坚固、抗冲击,浮力较大。

当然上面所说自是针对这水中未知的大物而去,如果主要对象鱼是鲫鱼,那漂身漂尾适中的休闲钓通用浮漂都是不错的选择,价格适中,非常适合广大的工薪钓友。现在市面很多三四十元的套漂都可以供初学者选择,在实际中揣摩练习和提高吧。

二、库塘钓鱼的浮漂选择

在郊外承包水塘、养殖水面垂钓,即库塘。这时通常都是采用论竿计价、以技搏鱼。这类水域水质较肥,鱼虽较自然大水域密度高些,但是由于垂钓者较多竞争激烈或因塘主人为因素(过量喂食等)的影响,鱼在索饵时浮漂的反应一般幅度不会太大。这就需要选用那种漂颈较长、灵敏度高、漂身粗细适中、漂尖细长的浮漂为好。浮漂的材质也以巴尔杉木、孔雀翎、芦苇等材料为主。

一般国内正规制漂厂家生产的中档浮漂,均是可以选购的对象。笔者的几位钓友就曾使用单只20几元的国产浮漂,在本地的许多养殖水域使用效果非常不错。

三、竞技钓浮漂选择技巧

参加竞技垂钓比赛,即竞技。这在浮漂的选用上就要更加精益求精,那些经过众多垂钓高手使用并被其推荐的优质名牌浮漂,也许能够帮助您达到上述的要求。它们涵括了现有浮漂的所有材质,但一定为精心加工、质量上乘,很少会出现漂身渗水、漂尖折断等现象。但动辄上百的昂贵价格也是制约其广泛普及的重要因素。

然而,许多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酷爱竞技垂钓)的钓手,在长期使用某一支价格适中、制作一般、品牌不响的普通浮漂,逐步摸清了其内在规律(如渗足水的时间、漂尖目数的变化等)后,将其运用在竞技比赛中,照样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另外,竞技比赛中选手众多、人声嘈杂、竿影晃动对鱼的干扰,此时鱼的食相会变得更加异常。

对于一个竞技钓手来说,根据钓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更换浮漂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个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也不敢在此枉谈一二。对于初学者下面自当铭记:名牌优质的浮漂固然非常好,但是千万不可过分地迷信它,不能犯了只顾购置精良钓具而轻视了实战训练的错误。

最后,是让初学者最发懵的就是根据钓法而分的钓浮、钓底和钓半水,以及根据制作工艺和漂型而分的竹脚、碳脚、空心尾、实心尾、粗短身、细长身、短身长尾,细身长尾,短身短尾、短身长尾等等。其实这两种分类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制作工艺和漂型决定了浮漂的特性,从而确定了浮漂最适合的钓法。而笔者认为初学者应借鉴路亚理论反其道观之,从鱼情到钓法,再从钓法看漂型的分类,以此思路观看网站中有关浮漂的介绍和分类,自然能心领神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浮漂。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枣核型浮漂的种类和六个优点》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江河水域垂钓六个实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