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和技巧。

鱼想要生存繁衍就每天需要摄取食物。只是钓了那么多鱼,你知道鱼是怎么发现食物的吗?或者说,你知道你挂在钩上的饵料,如何才能够被鱼发现吗?了解这方面的常识,对于钓鱼技巧的提升会更有作用哦!

我们人类想要找到一种食物,除了固定的经验以外,还需要靠各种感官来搜索,比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鱼也一样,它们想要找到食物,也需要通过各种感官来搜索,只不过它们可能使用的感官更多一些,因为它们没法像人一样可以通过经验来思考判断。一般来说,鱼搜索食物会用到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等感官,其中最重要的两点自然是视觉和嗅觉,这也是我们在制作饵料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一、鱼的视觉系统

先来说说鱼的视觉,视觉所对应的身体器官自然是眼睛,我们平常钓到的鱼都有眼睛,这个没错吧?从生物学的角度上,鱼眼的基本结构和人类是相似的,但也仅仅是相似而已。鱼眼的通常形态是圆球形的水晶体,一般来说只能看到比较近的物体,简单来说就是它们都是近视眼。所以,想要让鱼看到我们的饵料,首先饵料的颜色一定要明显,研究表明普通淡水鱼最敏感的颜色是红色、白色和黄色,这也是现在商品饵料开饵后最常见的三种颜色。还有,鱼一般对会动的物体比较感兴趣,所以蚯蚓和红虫才会成为神饵。

二、鱼的嗅觉系统

再来说说嗅觉,看过动物世界的钓友应该都知道,嗅觉是鱼类最发达的感官,当然这是指正常的野生鱼类,很多养殖的鱼类嗅觉并没有那么发达。一般在夜晚的时候,鱼只能凭借嗅觉来觅食,这就告诉我们在夜钓的时候,饵料的味道要更重要一些,尤其是像鲶鱼一类视觉极度退化的鱼类,嗅觉更是觅食的主要手段。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鱼类喜欢的气味是不同的,常说的鲤鱼喜甜香,鲢鳙喜酸臭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针对不同的鱼,要选择不同的饵料味型。

三、鱼类的味觉系统

说到鱼类的味觉,就要说钓鱼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明明漂相显示上鱼了,提竿却空空如也。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就是鱼的味觉发挥了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鱼吞饵后,发现不合口味,又把饵吐了出去,所以我们提竿才会空钩。再来说说触觉,一般来说鱼的触觉器官主要知道的侧线和触须,侧线可以帮助鱼在水中精确的定位,而一些鱼类的触须更是能够感知食物的气味和位置,比如鲶鱼和鲤鱼!DiAOYu007.COM

鱼的感觉器官虽然很多,但是灵敏度却差别十分大。通常来说,中上层鱼类,如草鱼、餐条鱼、翘嘴和红舶等,视觉较灵敏,而味觉和触觉迟钝,主要靠视觉摄食;而底层鱼类,如鲶鱼、黄颡鱼、鲤鱼等,则主要靠味觉、嗅觉和触觉觅食。了解了各种不同的鱼主要依靠什么感官来觅食,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饵料,从而在和鱼的斗智斗勇中取胜。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鱼类的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皮肤与垂钓的关系


了解鱼类生理与习性,更加了解我们的目标对象,对我们的垂钓活动大有益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鱼类的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皮肤与垂钓的关系。

一、鱼类的嗅觉器官与垂钓关系

鱼有鼻子吗?在鱼头两侧一边一个小孔状的东西,那就是退化了的鱼鼻子。一般的鱼类都有一对鼻腔位于头的前方,嗅觉器官主要集中在这里。不同的是,鱼类的鼻腔和人的鼻腔可不一样。人的鼻子主要用来呼吸,而鱼的呼吸依靠的是--鱼鳃,鱼鼻子只能起到闻的作用。它不和口腔相通,鱼类每一个鼻腔有两个孔,中间有一薄膜分开,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后面的孔叫出水孔。当鱼游动时,水从入水孔流入,然后再由出水孔流出,这样,鱼类就能嗅到水中的气味了。

鱼类的嗅觉器官是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鱼类的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诸如摄食、御敌、生殖和集群等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们对于同种鱼类在受到重创时,发出溶解于水的特殊气味极为敏感。对未受到重创的同类鱼同样有阻吓作用,其它鱼闻到后便会迅速逃之夭夭。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能引起鱼类嗅觉的物质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对于喜食植物性饵料鱼类,饵料应作到:容易挥发、能溶解于水中。而对于攻击性肉食性鱼类其饵料,则应反其道而行为宜。当我们停留在具有某种特殊气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之后,对此种气味就会完全适应,当闻到另一种特殊气味则需要适应过程。水中鱼类同样对气味,会作出不同反映。甲地鱼已习惯某种气味会放松警惕,但到乙地此种气味未必奏效、特别对曾经中钩鱼会进一步加强警惕。因此在垂钓中应根据各地鱼的特点,制造饵料同时不断地提高垂钓技巧。

二、鱼类的味觉器官与垂钓关系

鱼类对食物的品尝直至吸或吞下食物,主要是依靠味觉器官中---味蕾。人类的味觉品尝主要表现在舌头表面、而鱼的味蕾分布在鱼体中分布很广,不仅局限于口内,同时也分布于鱼的唇和头部,甚至分布于体侧和尾部。在体内除了分布于口腔、舌外,还分布于咽、鳃、食道等地方。味蕾分布的范围因鱼的种类而有所不同,有唇须的鱼味蕾的作用是辨别食物的味道,具有分辨甜、咸、苦、辣、酸的能力鱼的身体各处有各种味觉器官。例如口中与嘴唇周围的表皮都是味觉器官,称为味蕾;在体表的皮肤上也有味蕾散布着。味蕾能分辨酸、甜、苦、咸等味道。人类或其它动物,必须用舌头接触到食物,才能尝出个中滋味。而鱼的表皮味蕾只要接触到食物,不必张开大口就可以大致辨出食物的味道,品尝后才能作出最后选择。

鱼类的味觉也很发达,很多鱼类,如鲫鱼、鲤鱼等,它们发现食物后,首先把食物含在嘴里,经过几次吸吐过程品尝后,合口味的方会吞下,不合口味的便会立即吐出。此时浮漂初始阶段会产生几次小幅度升降过程,说明鱼正在进行品尝。当浮漂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或下落,说明鱼饵已被吞下。各种鱼类对味皆有不同程度偏爱,杂食性鱼类:鲫鱼偏爱浓香浓甜、鲤鱼则偏爱微腥、鲂鱼和草鱼偏爱微酸及曲酒气味。而肉食性鱼类多以血腥气味更加偏爱,因此在垂钓中应针对主钓鱼类对饵料作出,不同选择避免盲目性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鱼类的触觉器官与垂钓关系

触觉器官是动物重要的定位手段之一,主要表现在以触觉来认识生活及其相对应的环境。动物中称为触觉动物。以动物为例老虎和狮子猫和老鼠,如果去除掉它们的胡须,行为会变得莽撞。鱼类的触觉器官主要是触须和侧线。分布在口腔、口唇、触须和侧线等处密度最多。鱼是靠嗅觉、触觉、视觉和味觉的总体功能完成觅食活动的。鱼体的触觉器官主要感受来自压力和水流的变化。鱼体表面上的侧线触压觉非常敏感,可以探测出水中极微小的振动:如果岸上出现行人的脚步声,和高空中的飞机、飞鸟、及很远地方的开山炮声均可引起整个水域内的鱼迅速作出逃盾的反应。鱼的触觉主要用于同类间的,情感交流和环境适应与防卫。它如同一架雷达,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外界事物。在水域中如果出现凶猛鱼类危险信号,会立即采取逃避。而对比它小的鱼类则会采取驱逐。如果发现美味可口的食物,即可游上前去觅食。

鱼类的触觉器官的侧线和触须,能使鱼类在昏暗的水中游动自如。鱼类虽然都具有感觉器官,但其灵敏度却差别很大。总体而言,中上层鱼类,视觉比较灵敏,但味觉和触觉反应相对迟钝。而底层鱼类如鲤鱼,则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觅食。了解鱼类的感觉器官,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不同鱼类发现食物的方式,以便于垂钓中应变能力。因此钓饵应注意软硬适度、粗细粘滑适宜。垂钓较大鱼饵料可以稍硬,饵团大时一定要软些。钓小鱼则一定要软,饵团小时则可以稍硬些,去适应主钓鱼类进行选择。同时注意垂钓时要尽量寻找安静噪音较小的环境,尽量避免吵杂声,以取得最好垂钓效果。

四、鱼类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与垂钓关系

鱼类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是鱼类以及水生两栖动物所特有的感觉器官。它是一种埋在皮下的特殊结构,主要分布在头部后方,在身体的两侧,每侧各有一条侧线。少数鱼类每侧有二条甚至更多。侧线的主要作用:确定游动方位、感觉水流和水压变化、及低频率声音。由侧线沟状或管状的开口处--溢出粘液--再由粘液传递到感觉结节--使感觉结节的顶端发生偏移--经侧线神经传递到大脑,而作出迅速反映。

鱼类在水中仅凭视觉是难以正确测定物体的方位,而侧线则能够配合视觉测出远处物体的具体位置。当一个生物游近时,周围水体会产生震动,鱼体侧线就能感觉到并会作出反应。如测得游近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及所处的位置便会立即逃离。鱼类在游动中所形成的水波,传至物体后又会被反射回来。侧线可以感受到并且能正确知道物体的存在,和它的具体位置。依着水流的方向来确定游动的方向,许多鱼类有逆水而上的习性,鱼可以用抵销水流的速度作出逆流游动,而且能够停留在水域中予定的位置。因此,也可认定侧线是鱼类趋流性的辅助器官。一些鱼类的侧线能感受低频率声波和对温度起感觉作用.即所得趋流性反应,对集群和洄游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鱼类在生殖季节侧线感觉器特别发达,产卵后又会随之消失,这说明鱼类在结群移动与产卵追逐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侧线对振动的感觉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鱼类的侧线功能,在垂钓中必须加强应对,同时从中能得到某种启示。岸边任何嘈杂声响都会使水体产生波动,水中鲫鱼、鲤鱼等温合性鱼类会因此产生警觉。而垂钓黑鱼、鲇鱼等肉食性鱼类则无过大影响,适当声响所产生水体波动,甚至有利于垂钓。同理在鱼类密集时,如果其中一条鱼中钩,应尽快领向一侧较远区域。否则在密集区内出现脱钩现象发生,受到惊吓的中钩鱼会发出声波,其它同类鱼闻讯后会迅速四散奔逃,几小时内很难从新汇集对垂钓极为不利。

通过观察鱼星和鱼道来选择鱼窝


我们在钓鱼之前要做很多的准备,在这里面配置好窝料还有找好窝点是很重要的。有些有经验的垂钓者还会一次打好多的窝点,以此来提高垂钓的收获量。还有的垂钓者会提前好几天打好窝子,接着几天都定时定量地洒下饵料,这样鱼儿就会就会聚集在这里不会轻易散开。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做一个鱼窝有什么难的,只要往水里面洒下一些饵料就可以了,但是事实上,我们还是需要很多的技巧的。

在水域面比较大的地方进行垂钓的时候,比如说是在江河或者是大水库,这里面的鱼儿的种类会比较多,也会比较杂,而且因为水域广阔,所以鱼儿的密集程度会比较小,经常会出现小鱼闹窝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气得跳脚,而是要静下心来,耐心的等待,并且要及时的补上窝料。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我们在进行垂钓之前要先观察一下天气,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是不适宜垂钓的:天气太热了,风刮得太大了,下了太长时间的雨或者是一直是大晴天。因为这样的天气都会影响到水里面的温度,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鱼儿的活动。

在冬天很多的鱼儿都会减少活动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猫冬,而等到了盛夏的时候,温度又太高,鱼儿的活动也不会太多。经过研究表明,鱼儿在十五度到二十八度的时候是活跃度最高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是很容易钓上鱼的,只要操作上面没有什么错误,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

我们常常说要看鱼星,鱼星其实就是鱼儿们在呼吸的时候还有在摄入食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气泡。有经验的垂钓者可以根据鱼星的情况来判断鱼儿的种类、大小。只要是我们能够看见鱼星,就要找好机会及时洒下窝料,这样一来,可以及时的将鱼儿们留下来。

但是当我们已经垂钓了好长时间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检查一下鱼窝。这个时间差不多就是三个小时或者是四个小时,因为这个时候鱼儿差不多已经将窝料都吃完了,我们要赶紧补窝。

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到鱼儿的洄游路线来找到适合打窝的地点,因为鱼儿会根据自己的天性来有一个固定的路线,我们要是能够找准、摸清鱼儿的洄游路线,再找准时机打窝,相信是可以将鱼儿们留下来的。

经过多次的观察、摸索,我们也可以从其中找到一些规律,知道在这些地方是比较适合打窝子的:在岸边的草丛处,尤其是有明显的突出或者是下凹的地方;在主河道和支流的一个交汇处,或者是水流的入口还有出口之处;在深水区和浅水区的交界之处;在水流有逆流的地方等等。

我们还可以直接找鱼儿的栖息地,因为鱼儿肯定会为自己找到一个舒适的地方来作为自己的栖息地。

通过鱼星判断水底鱼种和重量技巧


钓鱼人去水域垂钓,会发现水面上会出现有气泡,这些气泡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水底植物发酵分解,或者冒出沼气等自然现象产生,也有可能是我们打窝搅动水体产生。还有一种就是鱼星,鱼星是鱼的呼吸或者摄食拱动水底淤泥所产生的气泡。它跟自然现象产生的气泡也很好区分,自然产生的气泡往往大小形状比较均匀,而且不会移动,打窝搅动的气泡稍等一会就会消失。

鱼产生的气泡就没那么稳定,会在一定范围内移动,还有一定持续性。鱼类不同品种,摄食方式不同,所形成的鱼星有明显的区别。我们通过鱼星可以大致判断鱼的品种、数量、大小。进而对我们的钓鱼带来很大便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种不同的鱼产生的鱼星是怎样的。

一、鲫鱼

鲫鱼的鱼星由摄食引起,水泡细小而密集,范围小,一次连续多泡,大小基本一致,形若小米。有时一大一小。有绿豆至大黄豆般大小。鱼星的大小、多少,决定了底层鲫鱼的大小和多少。在鲫鱼较多的池塘里,喂窝点的水面上不时泛起鱼星,比较集中,一层接一层。在水域底质不同的情况下,喂窝后出现的鱼星也不相同。

淤泥较多的地方,有时鲫鱼贴底吸食饵料,吻部触动淤泥和沉淀物,就会出现枯叶草茎随气泡上浮水面的现象。星泡不固定一处,层层直径10~20厘米,大小不一;在硬沙滩底水域,风平浪静时常见到窝内不断有一串串细小星泡泛出,到水面即破灭成针状小水柱,这是鲫鱼在水底摄食,并且通常是条个体较大的老滑头。鱼星多,底层鲫鱼就多;星大,鲫鱼也大。

二、鲤鱼

鲤鱼寻食时喜欢拱动河底污泥,会产生大小均匀的密集水泡,有如撑船时竹篙插入腐烂的淤泥之中,一连数十个同时往上冒,持续不断向前移动,此伏彼起,常伴有浊水上升。鱼星群的直径在20厘米左右,鲤鱼体重就在千克上下;星泡群泛出的直径有40~50厘米大,往往是一尾4~5千克以上的大鲤鱼。

三、草鱼

草鱼的鱼星比鲫鱼的多而大,但又不像鲤鱼的鱼星多而成团。有时先冒一个或几个较大的水泡,然后冒出一些小水泡。如果见到窝点冒出的水泡,有一元硬币大小,这条草鱼差不多在3千克以上。如果窝区间断有几个、十几个大豆般大小且较均匀的鱼星冒出,过一会儿又重复出现,说明草鱼已经进入窝中觅食,应小心施钓。

四、青鱼

青鱼鱼星常常是大豆粒般大小,一阵阵泛上来。星泡群直径15~20厘米,走走停停,运动速度较缓慢者多是4~5千克重的大家伙。

五、鲢鳙鱼

鲢鳙喜食粉末状饵料,由腹鳍擦动河泥形成细小密集的水泡,形态较为紊乱。鲢鳙喜欢群栖,所以星团范围有时较大,甚至成片覆盖水面。如铅坠较重,提竿的速度又快,会突然发现窝内泛起一大片密密的气泡群,这是提竿时钩坠惊动群鲢贴底逃窜时掀动淤泥产生的鱼星。

六、其他

鱼星小而密,上升极快,位置不断更换,露面很快破灭,这是黑鱼在攻击小鱼群。小白鲦的鱼星多是单个绿豆般大小。若有稀稀落落数个小泡不断泛出,那一定是一群小白鲦在下面摄食。

甲鱼爬行或拱食产生水泡,范围与其形体等同,呈圆形,不断移位呈明显的爬行路线。似鲤鱼星泡,区别在于星泡群中间空旷无泡,呈圈状;爬行时鱼星不断冒出,连续性比鲤鱼星明显。

鳝生活在河岸边缘洞穴内,常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气泡,泡个体如豌豆大小,三四个不等,往往同时伴有唧唧掠食声。鳊鱼鱼星气泡个儿较小,且范围很小,陆续上冒,常分散不集中。

高手是如何通过看鱼星来了解鱼情的?一看便知


估计不少的钓鱼人都曾听其他的钓鱼人说过,钓鱼时要学会去看鱼星,但是很多人却没明白鱼星是什么,究竟要怎么去看。其实鱼星又被称为鱼讯,因为鱼星是鱼儿在水中活动产生的,当你的窝点附近有鱼星出现,那么也就代表着可能有鱼来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做好提竿刺鱼的准备。一般来当鱼儿张开嘴巴准备摄食的时,它们通常是先将鳃盖闭合再张开口腔,而这时候口腔中的气体也就会形成浮泡冒出水面,这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星了。

一、鲢鳙鱼星

而当我们在外垂钓的时候,只需要仔细的观察水体表面就能发现时不时的会有一些气泡泛起,而又可以根据气泡的不同来判断出鱼的种类游向等,所以这也是钓鱼高手为何总让你观察鱼星的原因所在。不过我们在观察鱼星的时候也并非只看水体中的某一处,一般来说一片水域整体比较平静的的时候,而在某处的上层跟临近水体的颜色形成了反差,并且时不时的有一连串气泡冒起,同时水体表面还有阵阵涟漪,那说明这一片应该有鲢鳙存在,如果范围面积越大那说明聚集的鲢鳙越多。

二、鲤鱼鱼星

不过对于我们很多刚接触钓鱼的人来说,观察鱼星之前我们要先把地星跟鱼星分清楚,因为在水底的泥土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气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星了。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地星是不会动的,即使间隔一段时间才会冒起,但它的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同时鱼星在冒出水面之后并不会立马破裂,而地星则会很快的破裂,这是因为鱼星往往粘有鱼的粘液,因此不会立刻破裂。不过不同的鱼种,它们的鱼星也是不同的,比如鲤鱼一般都是在底层觅食的时候,才会出现鱼星,通常都是成片的小气泡,并且会移动着走,这是因为鲤鱼在水底拱泥寻找食物造成的。

三、草鱼鱼星

而草鱼的鱼星往往都是先出现几个大气泡,跟着在是几个稍小一些的气泡冒起来,最后再在水面上呈现一片泡沫状的气泡,而鲫鱼则是单个的气泡冒起来,但不会立马破裂,体型大的鲫鱼鱼星较大,反之则小,因为每一种淡水鱼的鱼星特点都不一样,小编在这就不一一列举说明了,大家不妨自行查阅一番。因为小编一直以来都认为钓鱼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因为每一位钓鱼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跟技巧,而适合别人的方式方法并不一定就适合自己。当我们接触到别人的垂钓经验跟技巧的时候,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一些精华,再结合自己垂钓水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相应的调整之后往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所谓钓无定法,学习他们的垂钓技巧,一定要懂得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钓有所获。

冬季钓鱼怎么找鱼窝,应该通过多打窝来找


冬天就要到了,钓友们也逐渐发现野钓的鱼口正在变少,而且鱼窝也更加的难找,怎么办呢?是封竿等明年还是继续死守。这是一个问题,那么今天我就来钓友们解决一下在冬天怎么找鱼窝的这个问题。

要在冬季作钓,钓友可以选择边走边钓。走钓,顾名思义,就是不会在同一个位置一直等,而是主动出击。这个季节的钓鱼人相对来说比其它时候的人要少,在选位的时候可以选择较深的位置,较好的位置,选好钓位后,尽可能打5~6个窝,第一轮打窝,要少要精,要准。走钓有个好处,不停走动,可以暖身,让人有力气继续垂钓。如果钓友愿意,抽一支烟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更换钓点轮流着钓,这是冬季钓鱼时候最舒服的一种方式。这种作钓方式,比死守一个位置,在寒风中等鱼咬钩的效率要好得多。

在自然水域中,尤其是湖库,鱼群密度不大,即使钓友撒了诱饵窝料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鱼群聚集在一起。钓友与其坐在钓点附近静等着鱼上钩,还不如到处走走,哪里发现鱼的踪影就在哪里下钩,没有的话就继续走下一个地方。江河的水域面积大,钓友的窝料有时候并不能将其聚在一起,而在周边走动可以发现鱼的踪影,这样以来,作钓就方便很多。

冬季时节,野外的水温普遍低,鱼群在冬季的活动范围也只在栖息地附近,不会走太远。在水域某处扎堆的鱼群会静静等待鱼饵送到嘴边。钓友游钓采用的主动出击找鱼的钓法,能够将被动等鱼变为主动找鱼。在江河的一些特定区域,钓友需要根据地形跟具体作钓情况,选择不同的水层,布置多个钓点。冬季钓鱼建议钓友选择较轻的钓竿在布下的窝子中轮流作钓,哪一个窝子上鱼多,钓友就可以锁定那个位置,直到停口为止,然后再换位置作钓。

因为这种作钓方式用到的作钓工具很简单,比较适合传统钓法,钓友只需要准备一支6.3米以上的竿,最好带一个小线轮,方便调节,直接送到草边或草洞,一个小型便携式鱼箱就可以。饵料方面,钓友需要使用蚯蚓饵或红虫饵作钓,用酒米作为诱饵窝料,选用小钩细线和七星漂,作钓的时候蚯蚓要小要少,提竿换饵的频率要大一些,别怕惊到鱼。酒米可以自己制作,制作简单效果也很不错,一斤小米或者大米加200克曲酒及适量蜂蜜混合均匀,密封起来。放置24小时即使用。

冬季找鱼窝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多打窝,量变造成质变,才好上鱼。钓点的话水草边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河沟深水处,鲫鱼喜欢在这里藏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下钩需要防止挂底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多备几副子线,用1、2号钩,0.6或更细的线,挂底直接舍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找鱼窝上面。

钓鱼人必知的鱼类摄食特点和食物偏好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钓鱼人对于鱼类的认知不仅限于在水中,除此之外,还了解鱼类的其他情况。鱼类的生活规律,以及不同鱼类的具体特征,会深刻的影响到钓鱼的成果,了解鱼类的知识,最终还是钓鱼人受益。

一、鱼类的生理特点

关于鱼的形体特征,大家基本都有初步的了解,我就在这里介绍一下鱼类那些不常为人熟知,但却有能影响钓鱼成败的特点。

鱼类的眼睛和人眼不同,它们的可视光谱与人类差异巨大,对于特定波长的色彩比较明显,比如红黄白三色,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强调饵料用色的缘故。

除此之外,鱼类的视力并不是很好,可视范围大概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间,而且越是深水鱼类,视力越差。这一点,可以影响到钓鱼人的钓点选择,以及钓竿长度的选择。

另外,鱼类的听觉比较特殊,它比人类的听力更加敏感,不但判断位置清晰,针对低频声音更加敏感精确,远超过人类的听力范围。所以,钓鱼人在岸边不要随意的走动,可能有些声活动音自己听不到,但是经过土地,水体的传导,水中的鱼类可以很清晰的听到钓鱼人的动作。在挑选钓位方面,钓友也应该选择安静的环境,靠近公路,施工地的钓位都要避开。

人和鱼的对比中,人类的鼻子更复杂一些,有着呼吸和嗅觉的作用,而鱼类的呼吸不在鼻子,在鱼鳃。鱼类虽然有鼻子,但作用主要是闻味道,钓鱼人想要饵料发挥作用,全靠鱼类的鼻子发现。

二、鱼类的摄食特点

大多数的淡水鱼类没有牙齿,它们咬食猎物,或者吞吐鱼饵主要依靠磨,或者直接吞咽。和普通的动物依靠牙床磨碎食物不同,鱼类更多依靠的是鱼鳃的肌肉运动。它们会先张开鱼鳃,大量的吸水,在水进入鱼嘴的同时,食物也进入鱼嘴,之后水被鱼鳃排除,留下食物在嘴里。

在这个过程中,鱼类的动作也很典型,它们多是头朝下,尾巴朝上,整个身体呈现一种水平的状态。如果发现嘴中有异物,会快速的上抬,试图吐出饵料,而从漂相上看,则是上送漂的表现。

鱼摄食的动作,深刻影响了钓鱼人的上鱼效果,对于它们的吃食动态,应该是每一位钓鱼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三、鱼类的食物偏好

虽然在多数人眼中,鱼都是一个样子,但鱼和鱼之间的差别,就如同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一样,看似相似,实则差距巨大。不同的鱼类,外观上可能相似,但是在具体的生理生活规律上,差距确实巨大的,尤其是食物偏好。

以常见的鱼类为例,鲫鱼喜欢甜食,而鲤鱼喜欢味道香醇的食物,鲢鳙则喜欢酸臭食物,在垂钓时,针对鱼类的偏好选择鱼饵,鱼类才会上钩,选错了,它们是看也不看。

除此之外,它们脾气还特别大,喜欢吃规规矩矩的食物,那些棱角分明,有尖刺的食物,它们也不吃,所以才会有人强调挂饵时的造型要素,捏饵要标准。有腐臭味的食物不吃,味道多的大杂烩不吃,有辣味的不吃,怪味不吃,反正要求是多种多样,钓鱼人应该全面重视才行。

面对鱼类的种种要求,以及生理规律,钓鱼人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规矩选择适当的钓法,才有上鱼的希望。

什么是回锅鱼?怎么垂钓回锅鱼呢


黑坑“回锅鱼”是目前很多黑坑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甚至包括黑坑比较盛行的京津冀地区也存在回锅鱼的现象,无非就是回了几锅而已,其他城市跟地区更不用说了。

什么是回锅鱼?

就是正钓结束后收上来的鱼,被钓过的鱼再放回其他池子里让钓友去钓,称为回锅鱼。

回锅鱼降低成本

钓友们近期钓过的鱼,卖给老板,收鱼的拉走后再送到其他的鱼坑。这样循环可以回锅两三次,但是更多的回锅鱼其实在几个月以前就被钓友们卖给鱼坑老板的,收鱼的则把这些鱼送到专门存储回锅鱼的池塘。

这些鱼塘专门收回锅鱼,他们收了以后并不出售,而是放在池塘中养着,也不喂。等到鱼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的鱼就上市了。例如钓友的鱼卖给黑坑老板是3元,黑坑老板把鱼3.50元卖给收鱼的,收鱼的4元卖给专门收回锅鱼的池塘。池塘老板存鱼数月后,在鱼青黄不接的时候4.5元卖给送鱼的,送鱼的5-5.50元再送到鱼坑老板手里。

就是这样一个循环,使得回锅鱼来支撑每年鱼少的时期。

而且这样一来,黑坑老板的成本就降低了很多,鱼贩子也赚到了钱。但是,钓鱼人就烦恼了,被钓放的鱼对饵料和吃饵的环境也就有了要求,首先出现的问题是口轻,其次是怕声响,再有就是聚窝慢,不成群,这主要是钓放后由于过称,鱼护里反复倾倒,加上鱼体受伤所致。

回锅鱼比生口鱼的活性相差了很多,但是这样的鱼和滑鱼还是有区别的。滑鱼属于特殊鱼情,普通黑坑接触不上。回锅鱼吃口谨慎,吃口不深,甚至涮饵,窝中徘徊蹭线不敢大胆觅食,这是回锅鱼吃口上的主要特征。

怎么垂钓回锅鱼呢?

一般而言,钓了四五次以上的回锅鱼要求钓手抛竿,提竿刺鱼,回鱼都要尽量轻,再有,钓这种鱼要注意调钓的应变,例如,识别有效信号(辨别鱼的蹭线动作等,尽量避免锚鱼)如果是经过两三次钓放的回锅鱼完全可以按生口鱼对待!其实,坑主很精明,不等钓那么多次他就把鱼处理了,钓的次数多了,鱼不好钓。

回锅鱼还有两种特殊钓法,一个是扎颗粒,另一种就是沾麻团,这些方法不难掌握,我就不再多说了。遇到极度回锅严重的,可以准备一瓶摇三摇,用皮筋儿颗粒沾摇三摇再沾麻团,或者直接颗粒沾摇三摇即可,优点是比重轻,顺滑,无雾化不惊鱼,入口性好。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回锅鱼就是状态不好的鱼,有些回锅鱼皮毛无伤,适应能力强,开口很猛的。去年我们这当地一坑,明确说明撒回锅鱼,都是1斤左右的工程鲫,我的做法是强刺激,大量添加剂招呼,都是那些早期买的廉价添加剂,很快就聚鱼开口,而且给口很猛。你不可能一块饵料钓一整场吧,到了中后期逐渐减轻味道,鱼口依然继续。简单来说,先浓后淡。

海钓怎么选钓点?可以通过地形、潮汐、季节来决定


钓点与地形、潮流、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①按潮流选钓点

潮流对鱼儿的活动影响极大。应将钓点选在面向潮流冲击的一面即潮表处。因为潮流冲击时带来的浮游生物多集中于潮表,鱼儿多在此处觅食,在涨潮和退潮时,潮的流向会发生改变,这时钓点也应随之改变。

②随季节选钓点

水温对鱼类的摄食强度有很大影响,而水温主要受季节影响。因此,钓点也将随季节改变。春季,水温偏低,鱼类多在深水处,应选择5米以上的水域,在春末时,可选择2--3米的浅滩处为钓点;夏季,水温升高,若高于25C以上,则白天难钓,可早晚钓或夜钓;秋季,鱼儿为越冬需要育肥,需大量摄食,多在近岸饵料多处觅食,这时应选择近岸为钓点;冬季,气温很低,鱼类多游入深海越冬,这时钓点应选在深水中的岩礁处及海底滞潮处。

③随地形选钓点

海域中地形较复杂,地形不同。其钓点选择也不同。若是岩礁区,这里地形复杂,礁石犬牙交错,深沟低洼,是鱼儿藏身的好地方,钓点应选择岩基、岩石的四周、潮流相通的海沟、岩礁基部和粗岩石底,以及岩礁和沙石混合的海底等处。若是沙滩区,应选择细沙滩和泥沙滩,钓点应选在被浪潮冲击成较高的大小沙丘处。这里受海浪、潮水的影响,沙丘突出部的前面多是海底的低洼处.浮游生物多,是鱼类的良好觅食之所。若是近海海湾,钓点可选在潮流边缘的滞水区,江河入海口的滞水区,在防浪堤附近,应选在防浪堤的拐弯处、沉箱和弃石的侧面。防浪堤基部有敷石或乱石的地方,以水深1--3米处为最佳钓点。

鱼为什么喜欢在流水处游动?与鱼的嗅觉有关


鱼的鼻孔不管在头部两侧还是头的背部正中都有一个或两个鼻孔,有两个鼻孔的会分为一个前鼻孔和一个后鼻孔,鼻孔内都有嗅囊。通常的情况是水流从前鼻孔流进,与鼻孔内的嗅囊接触,嗅囊里由许多多褶的嗅觉上皮组织组成。上皮组织又分化为嗅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细胞基部分布有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能够灵敏地感受水流和食物的化学刺激,有感觉气味的能力。

鱼能感受和分辨出不同的气味,科学家通过观测和研究发现,鲤鱼之所以会回到它出生的河流繁殖,是由于它习惯于这条河流的气味,它对该河流的气味有特别的反应。鲢鱼和鳙鱼对酸臭的气味特别敏感和喜好,所以不少垂钓者多在诱饵和食饵中添加酸臭气味,以诱链鱼、缩鱼上钩。实际上,鱼的鼻孔不像人的鼻孔是用来呼吸的,鱼的鼻孔是一种嗅觉器官。水流通过鱼鼻的前孔流进,从后鼻孔流出。鱼为什么喜欢逆水而游呢?其原因就是便于在逆水游动时不费力气地让水流通过鼻孔,用嗅囊分辨和寻找自己所喜欢的有气味的食物。

这就启发了我们垂钓者,要寻找有水流的地方下钩,这些地方往往鱼儿较多,自然易于钓获。同时,因为有水流的原因,这些水域的氧气较平静的水域的氧气充足。有些鱼儿喜欢在流水里嬉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动鱼动。我们可以在家里做这样的试验,拧开浴缸边上的水龙头,往浴缸里注水,缸里的小鱼便会游到注水的地方,而且显得十分活泼愉快。

青鱼怎么钓好钓?选准钓位和钓饵是关键


青鱼又叫做乌青、黑混,是我国淡水水域里面经常可以见到的鱼之一,青鱼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生长得比较多,而且由于青鱼体型一般都很大,因此也是我们钓鱼人经常会钓的一种鱼,如果我们想在深水钓大鱼,青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钓到青鱼,当然首先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作钓当中的问题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看看钓青鱼应该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1、钓位选择

在钓位的选择上,也多是在深水区为主,把窝子打在浅水当中,上鱼率较低。平时在浅水区当中,较少看到青鱼活动,除非是觅食,晒太阳,才能偶尔看到它的一麟半脚。所以,钓青鱼最重要的还是深水区,或者一些深浅水域的交界处。浅水钓青鱼,主要还是要看时间,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选择浅水区也是有希望见到青鱼的。

除了深浅之外,钓青鱼和大多数鱼类的选择一样,主要的钓位就是水草丛,乱石堆这些地方。并且青鱼不喜欢急流,多是在一些水流较缓的水域里面活动,所以在寻找钓位的时候,多注意下洄湾之类的地方最好。

除此之外,从觅食的角度来看,青鱼喜欢贝类食物,而这些食物多是在石堆附近,或者人造的桥梁桥墩位置。这些地方符合贝类生活的需要,还有一些软体动物在此生活,都是青鱼喜欢吃的食物,它们出没的频率较高。

最后就是从鱼星的出现来判断,不过这个比较考校眼力,需要老钓手才能够搞定。

2、钓饵窝料

青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不管是水里的河蚌,岸边的豆子,都是它的食物范围。这种特点对于钓鱼是件好事,在饵料的选择范围上增大了不少,不过因为青鱼觅食的特点,还要从野生和养殖两种不同的生长方式中进行区分。

首先说野生的青鱼,多集中在在中下层水域内,以肉食为主,水中常见的虫类,河蚌等都是目标。一般情况下,在野钓青鱼时,以肉食饵为主要选择的目标。

而养殖的青鱼觅食相对复杂,非肉食饵也可以很好的咬钩,是钓友们喜欢钓的大鱼种。加上池塘的水深较浅,一般不会有过深的水域,所以养殖青鱼也可以在浅水中钓。并且它的觅食欲望较强,在各个季节都有较强的咬钩欲望。

窝料的选择很重要,窝料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并不是味道,而是适量。味道只要用心都能够调制出来合适的,但是每次投放多少,确实非常考究能力的。窝料的永远准则就是吃不饱,不想跑,把鱼牢牢的困在窝里。因为窝料最先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小鱼,量少被吃光了,大鱼也不来了,所以一些少放,但是勤补窝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青鱼这种鱼类来说,它们的觅食欲望比较强,吃口大的同时,咬饵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一次投放的量过大,它们就会很快吃饱,也就没鱼咬钩了。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在窝料当中掺杂一些颗粒较大的硬饵,就是让小鱼吃不下,但是又诱使它们不停的咬饵。最后诱饵诱鱼,鱼做饵,招引来青鱼咬钩。比较合适的选择有土豆,玉米粒等,效果都很好。

如果是饵料方面,我个人的建议是麸皮加腥饵最好,比较青鱼是一种以肉食为主要觅食对象的鱼类。麸皮,菜饼,虾粉,面粉等是主要的选择,麸皮和虾粉负责诱鱼,而面粉则是用来保证饵料特性的。

青鱼是一种敏感的鱼类,所以下手要轻,换饵要少,越少换饵,上钩的几率越大。

矶钓中的晃饵技巧,刺激鱼的视觉来诱鱼


懂矶钓的钓鱼人都知道,晃饵是矶钓技巧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晃饵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饵的动态来刺激鱼的视觉,从而达到引诱鱼上钩的目的。然而很多钓鱼人也仅仅只是知道这个概念,晃饵的具体原理和实际操作技巧都不太清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矶钓晃饵进行一些比较详细的讲解,希望对各位对海钓、矶钓感兴趣的钓友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要晃饵?

首先,鱼在觅食的时候,依靠的感官分别为:视觉、侧线(由侧线感知水中震动波以及水压的变化)、嗅觉、听觉、味觉。而其中,与晃饵技巧息息相关的即是视觉及侧线。

1、鱼的视觉

众所周知,鱼的眼睛位于身体两侧,其视野范围和视觉感知与人类必然不同。鱼类的最大水平视野可达270,而人类只能达到180,可知鱼的视野范围远远要广于人的视野,甚至在一定水平上可以说是达到了全方位的程度。按理来说,这样的广阔的视野,鱼饵入水后只要附近有鱼,只要鱼饵进入鱼的视线范围,就能被鱼发现进而前往就食。那为什么还要掌握晃饵技巧呢?

原因在于,虽然鱼眼的构造和位置使其拥有广阔的视野,但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鱼极端近视,二是鱼判距能力弱。这就造成了鱼虽然视野范围广,但是一旦距离较远,就无法看清钓饵,且判断食物距离的能力弱,降低了准确有效进食的能力。因此,以晃饵来刺激鱼的视觉,引起鱼的注意就很有必要。

2、鱼的侧线

上述提到,由于鱼是大近视眼,对物体离自身的距离判断力差,因此需要晃饵。又会有钓友提出疑问,水里的水草也在晃,海藻也在晃,晃饵又怎么能引起鱼的注意呢?

这就要提到鱼的另一感知器官侧线。侧线一般生长在鱼类的身体两侧,能够感知周围水中的细微压力变化,从而判断并注意到某粗糙距离外存在不规则异动的事物,进而调转头部对准异动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不规则异动。在水里随波而动的水草、海藻、其他颗粒物等对于鱼来说,是相对静止的,只有打破水流流动规律而运动的物体,才会引起鱼的注意。这同样说明了晃饵的必要性。

二、鱼的进食方式

说到矶钓目标鱼的吃食方式,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鱼在什么行进状态时是鱼在觅食;二是鱼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将食物吃入口中。

1、觅食形式

鱼群在游动的时候有两种行进方式:顺流而游和逆流而游。鱼群在顺流游动时,通常是处于行进模式,只有在逆流游动的时候,才是处于觅食的模式。

首先,顺流游动可以保证鱼群以较少的体力游动较长的距离,从一处水域迁移至另一处水域。虽然在路途上,遇上不用浪费体力,容易捕食的食物时也会进食,但总体来说主要还是行进的状态;而逆流游动,对矶钓类鱼来说,一般是由近场游入礁石缝隙时采取的方式,因为海岸礁石缝隙中充满了小鱼小虾或者经由海浪冲刷而下的食物碎屑,比如海藻、贝类、小螃蟹等。因此鱼群在逆流游动的时候,主要是处于觅食的状态。

2、进食模式

鱼类在吃食的时候,通常有三种进食方式:掠食、滤食、吸食。绝大多数矶钓鱼类都是采取吸食的进食方式,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逆流吸食。首先因为矶钓鱼类觅食时通常都是逆流游动,其次逆流时只需要以很小的吸力就能将食物送入口中。

三、具体表现

1、何为钓饵先行

在矶钓钓点水域,水流由面层至底层水流均向同一方向流动(假设是由左至右流动),此时,我们可以将水流左方称之为流头,而将右方称为流尾。当我们将钓组放入这样一股水流中时,如果不对线组加以控制,钓组在水中,一是无法在水中呈现伸展状态,二是无法处于钓饵先行的状态,即无法处于钓组从左至右以母线、浮漂、子线、钓饵的状态。

2、为何钓饵先行

鱼类在觅食的时候,基本上是处于逆流游动的进行状态。如果无法做到钓饵先行,那么鱼类在遇到钓组的时候,先接触到的就是钓组中其他的部分,如子线或者浮漂,而非钓饵。在这种状况下,一是鱼类进食的时候会遇到阻滞;二是钓饵的吸入过程会产生不自然感,导致鱼放弃吸食。因此,只有做到钓饵先行,才能让鱼类自然且顺利地吸食,增加中钩的概率。

3、何为钓组打斜

钓组打斜,指的是钓组在水中伸展的顺序由流头至流尾必须为主线、浮漂、子线、钓饵,并且呈自上而下,与海底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状。

4、为何钓组打斜

钓组需要呈伸展且打斜的状态,有两种原因:

一是因为鱼的进食方式。鱼类在觅食的时候一般是逆流游动的行进状态,如果钓组未能向流尾方向打斜,甚至反而向流头方向打斜,鱼类在吸食的时候容易因为发现子线而放弃索饵;

二是鱼的侧线感官。鱼类侧线感官是十分敏感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一条钓线经水流冲刷的振动波。而如果钓组在水中适度打斜,这样其在被水流推动时所产生的振动波较少,不容易引起鱼的警觉。

一张图看懂选钓位技巧,安全、氧气、温度、食物是关键


最近发了一些鱼获,好多钓友留言问选位技巧,我不是什么大师,就是一个普通的钓鱼人,既然大家问,我简单的画了一张图,供大家参考。

钓鱼,首先要有鱼,我们窝里有鱼,只要你的饵料不是太离谱,那都能钓上来,很多大师误导钓友,开了什么饵,加了什么药,结果钓了多少,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钓饵当然重要,但是一个合适的钓位是首要的,水里没鱼,你就是挂人参它也不吃!那问题来了,鱼在哪里呢?影响鱼吃饵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安全、氧气、温度、食物。

第一个因素:安全

这个是最重要的,鱼首先要保住命,才能考虑吃饭,这就是为什么大鱼不喜欢靠岸的原因,在黑坑中,经常有钓友用大盆打窝,一打就死,那就是因为安全的原因。也有钓友说,某某大师也打窝,也中大鱼,我只能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师去某个地方钓鱼,不是当天打窝,至少提前一周甚至一个月,天天固定的打,到了时间,下去就连竿,你行吗?

备注:钓友万斤坑鱼获

第二个因素:氧气

鱼和人一样,在含氧量高的时候,它就活跃,含氧量低就不活跃,什么时候高,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1、雨中和雨后,雨水击打水面。

2、出水口和进水口,活水冲击。

3、黑坑增氧泵、自然水域水草旁。

出钓之前,要先看气压,下雨前、盛夏的中午鱼口都不好,这就是因为鱼缺氧,它都喘不过气来,你逼着它吃饭,可能吗?

第三个因素:温度

太热和太冷,鱼都不爱开口,当温度不适宜鱼类生长的时候,它就会去找合适的地方,春钓浅滩,夏钓深潭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你又不能机械化的去套这些公式,比方说,某个河下面有生活用水排放管,排放的水是热的,冬天河面到处结冰,而水管附近那一片始终是热的,这里毫无疑问就是爆连位,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王道。

第四个因素:食物

当前面所有的因素都具备了,鱼儿才会考虑食物,我们去一个地方尤其是自然水域,首先要找的就是老钓位,为什么?因为老钓位常年累月有人钓鱼,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窝点,鱼儿知道这里有吃的,所以每次都来,而其他一些生钓位,尽管位置很好,但是没东西吃,鱼儿自然不去,也就没有鱼,再举几个例子:

鱼塘投食机处、河道洗菜处、黑坑前几天打过窝的地方常常有鱼,为什么?因为饵料。

食物有没有讲究?有的。小鱼吃腥,大鱼吃谷物香,这是大原则,另外,由于长时间的喂养,鱼儿会改变自己的口味,比如垂钓鱼塘喂养的鲫鱼,商品饵要比活饵效果要好,这就是因为它没有吃过活饵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到底如何选呢?有几个步骤

1、先看

到了一个地方,不要一屁股坐下就钓,要多看(我每次钓鱼,至少花一个小时来选位),看什么?看看那一片的钓友下护了、看看哪里位置突出,最重要的是看看哪里有鱼泡和水花,一般有鱼泡的地方,鱼获都不会很差。

2、测量

测什么?测水深,比如春天,你就要找个浅点的地方,盛夏找个深点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找深浅交界的地方,这种地方,一般鱼获都很好。

3、寻找

找什么?找奇异地形,比如水草边上、进出水口、滑尖、回水湾、水中小岛、坑底深坑,这都是藏鱼的好地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钓鱼选位其实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安全、氧气、温度、食物四个因素的叠加,选到了好的位置,再配上好的钓法,钓鱼其实并不难。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是怎么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发现食物的?》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