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关于钓组的灵敏与迟钝和怎样调钓灵敏与迟钝,已经有很多的文章介绍,还有一些教学视频,最近我看见转载的一个不知道什么年代的视频:《台钓揭祕》。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个人认为,也不乏令人迷惑不解的错误观点。一些初学者对灵敏、迟钝问题不容易弄明白,又受到种种误导,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为了帮助一些初学者走出迷茫,我斗胆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一些见解也许是老生常谈,有些见解有悖于某些名人的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否有道理,作者不敢武断,请读者独立思考,斟酌取舍。

一、从一个网友的困惑谈起

一渔友在网上发表短文《调4钓2的困惑》。文中说:我个人比较喜欢台钓,可当我空钩半水调好4目后,却钓不了2目。因为我用的是拉饵钓的1两往下的小鲫鱼,由于鱼小用的钩小拉的饵小所以也就下去一目或者一目多点,漂反应钩子上双饵后漂露出2目半或者3目,有的时候用好使的蚯蚓就更谈不上钓2了。

除了用比重大的纯苞米面饵才能达到调4钓2但是没商品饵爱咬钩啊,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是不是将就点对付调4钓3了,但个人感觉不灵呢。 台钓一般不是调灵钓灵么有的时候我想调灵6目,但由于上饵后只能下的很少目所以想钓灵点钓3目或者2目这个目的也达不到了也就别想灵了。

调4钓2都给我整蒙了,是我用的漂子的事么,是不是用那种60块钱往上的贵漂就能轻松达到调4钓2了呢?我用的是硬尾3号9目的漂,花20块买的。我就想调高目钓低目,也就是调灵钓灵。谁能给我出个解决方案帮我解惑达到目的,谢谢了。 如果换漂,用哪种漂子好?

有这样的困惑的钓友恐怕不是极个别的人。这些困惑既说明了一些钓友对如何调钓灵敏与迟钝既不明白道理,也不知道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受到一些误导,更加困惑不解。

二、认识灵敏与迟钝

钓组的灵敏性与迟钝性,可以绕开科学的定义,用比较通俗比较浅显的话来说。鱼动漂动,假设鱼给的力很小,浮漂的讯号很明显,则钓组灵敏。相反,鱼给的力比较大,浮漂的讯号很微弱,则钓组迟钝。灵敏与迟钝是相对的。钓同样的鱼,假设鱼给的力是相同的,那么,浮漂讯号越明显的钓组越灵敏,反之越迟钝。灵敏与迟钝是钓组本身的属性,当然可以用仪器测量,不过,那没有什么意义,没有必要。

有一种说法:钓到鱼就是灵敏,钓不到鱼就是迟钝。这是从钓获的多少来说的。而钓获的多少不仅仅与钓组状态有关,而且与钓法、钓技、天气、鱼情等等有关。所以说,用鱼获多少衡量钓组的灵敏、迟钝是不妥的。

三、什么因素决定钓组的灵敏与迟钝

钓组的灵敏与迟钝的性质是钓组的属性。决定于钓组的组成、结构和状态,主要是饵钩和子线的状态,其次还有浮漂等等各个组件的特性。饵钩触底很少、悬浮很多、子线绷直绷紧,鱼轻轻吸饵,浮漂就有信号,钓组就灵敏;反之,饵钩触底多甚至完全卧底,子线弯曲松弛,鱼吸饵需要克服的重力比较大,而且力的传递延时,以致鱼大动浮漂小动,这样的钓组就迟钝。

饵钩一触一悬、一卧一触、全部卧底,就是底钓的三种迥然不同的灵敏、迟钝状态。饵钩触底可能有不同的程度,子线弯曲松弛或者绷紧可能有不同的程度,所以,饵钩的状态何止几种,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也就千姿百态。浮漂、坠子、主线等等组件的结构和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饵钩状态相同时,细尾漂就比较粗尾漂反应灵敏。

四、怎样调整钓组的灵敏与迟钝

在浮漂等等组件已经确定之后,既然决定钓组的主要因素是饵钩 的状态,那么,思路就很清晰了,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调整饵钩以及子线的状态。

怎样调整饵钩的状态?不难想到:调整浮漂的浮力。增加浮漂的浮力,饵钩就悬浮更多、子线就更绷紧;减小浮漂的浮力,饵钩就悬浮更少(触底更多)、子线就松弛更多。

调整调目与钓目之间的距离就是调整浮力的具体措施。调目钓目之间有一段漂尾,这段漂尾有一定的体积。它沉浸在水里,排开等体积的水,产生一定的浮力。所以,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越大,产生的浮力就越大,饵钩就悬浮越多,钓组就越灵敏。调漂,说白了,就是调整调目和钓目,从而调整饵钩以及子线状态,以适合鱼的吃口。

五、钓目的调整受到饵重、钩重、漂尾粗细的制约

钓目的调整受到饵重等等的制约,不是想多少目就一定是多少目。例如,饵重等于、小于1目,底钓就不能够实现调4钓2只能够钓大于2目(饵重大于1目才能够实现调4钓2)。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墨守成规呢。

六、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应该拿鱼情说话

初学者往往追求钓组的最灵敏状态,以为越灵敏越容易钓到鱼。这是片面的。钓组的灵敏状态,主要是钓鱼人容易看见鱼的动态,但是,不一定是鱼吃口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应该拿鱼情说话。

例如,气温适宜,鱼情活跃,吃口过猛,或者小杂鱼多,只见浮漂动,提竿不中鱼,就需要钓得比较迟钝;低温天气或者闷热天气,鱼吃口很轻,就需要钓得比较灵敏,等等。鱼情千差万别,灵敏迟钝状态应该有所不相同,以适合鱼吃口的为佳。这要靠经验的积累,也要靠不断的试探。由于鱼情经常在变化,就不能够认定某种状态一定就最好,也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一种状态钓到底。

七、特别强调:调目、钓目的不可分割

已经说过,要调整浮漂的浮力,调整饵钩的状态,调整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就要调整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简单点说,要调整调目和钓目。调漂的时候,就是确定一个调目和一个钓目,也就确定了钓组的饵钩状态、钓组的灵敏迟钝程度。

应该强调:在讨论钓组灵敏迟钝状态的时候,一定要把调目和钓目结合起来,千万不能够分割,不能够只看调目或者只看钓目。不能只根据调目大小就判定钓组灵敏或者迟钝,也不能只根据钓目大小就判定钓组灵敏或者迟钝。打个比喻,某人一年的积余是多少,是由收入和支出两个数据决定的。

不能够说,收入多,积余就多支出少积余就多。两个人比较,也不能够说张三收入比较李四多积余就更多。可惜,钓界至今流行的一些观点恰恰是把调目和钓目分割开来。例如,说调高目灵调目越大越灵敏,又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调低目灵调目越小越灵敏。两种观点各找证据,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读者不知道究竟相信谁的好。

台钓理论提出四种特殊钓法,说是高手的经验精华:调灵钓钝调钝钓灵等等,说调目怎么怎么灵敏、迟钝,钓目又怎么怎么灵敏、迟钝。显然,他们没有明白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决定于调目和钓目两个因素,决定于两个数值的差,归根结底,决定于两个目之间的漂尾产生的浮力。两个目才跟浮力有联系,一个目与浮力哪里有什么联系?

还需要强调一下调和钓的一致性。钓必须先调,调是为了钓。完整的调包括调整调目和钓目(只调整一种目没有实际意义)。调和钓是一致的。把钓组调得灵敏,钓就灵敏;反之,把钓组调得迟钝,钓就迟钝。这是人人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如果说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就不合情理而且令人胡凃了。

不知道我的理解读者是否能够理解和赞同。如果理解了,文章开头说的钓友的一些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理解了,就不会被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搞懵了。

编辑推荐

浮钓时钓组的灵敏与迟钝的规律


随着竞技钓鱼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浮钓已成为钓手们普遍采用的钓法。

悬坠底钓法的规律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少越灵敏。浮钓时钓组的灵敏与迟钝的规律是什么呢?

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是在钓的目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研究对象是悬坠底钓法。而且是同一钓组(坠的重力除外),相同的钓饵,同一时间、同一钓点,浮漂每目的浮力相同(本文假设每目浮力为F)。

如果钓的目数相同,调的目数多的浮漂漂尾产生的浮力大于调的目数少的浮漂漂尾产生的浮力,因而在静止状态下调的目数多的钓组对水底的作用力小,调的目数少的钓组对水底的作用力大。

例如:如果单饵的重力为1.5F(能使浮漂下沉一目半)。调五目钓二目钓组对水底的作用力为零。调四目钓二目钓组对水底的作用力为F。调三目钓二目钓组对水底的作用力为2F。

鱼只有克服了钓组对水底的静阻力才能吸动钓饵。钓组对水底的作用力越大静阻力越大,鱼越难吸动钓饵,钓组中的浮漂越难运动。

显然:调五目钓二目灵敏,调四目钓二目次之,调三目钓二目迟钝。

在运动状态下,鱼吸饵时钓组在受到相同的向下分力的情况下,钓组的质量越小,钓组向下运动的加速度越大,钓组越灵敏(调的目数多的钓组的质量比调的目数少的钓组的质量小)。

在钓浮时,钓组的双饵不落底,钓组对水底没有作用力。因而在使用相同的钓饵时不会出现悬坠底钓法的垂钓范围,即:

1.调的目数相同,钓的目数不同。

2.调的目数不同,钓的目数相同。

例如:当单饵垂力为1.5F时浮钓,调五目只能钓二目;调四目只能钓一目;调三目只能钓平水。

由于调五目比调四目,比调三目坠的重力分别小F、2F(质量小F/9.8、2F/9.8)。因此,调五目灵敏;调四目次之;调三目迟钝。所以浮钓只能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不存在钓的目数越少越灵敏(因为在确定调的目数和使用相同钓饵的前题下钓的目数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定数)。

浮钓也和悬坠底钓法一样,灵敏或者迟钝都不是万能的,钓手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出奇制胜。

浮漂的灵敏与迟钝区域划分


在01年的时候有幸受邀老鬼钓鱼学校讲解浮漂原理。有天训练期间发现A班一位学员A的浮漂有很多动作,但扬竿中鱼率很低,我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用的是漂尾长度约20厘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问这位学员浮漂调几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诉他应该修剪铅皮调六目,钓目不用改变就可提高中鱼率,学员照方法改变调目之后,问题得以解决。

之后我到对面鱼池巡视发现有另外一位学员B的浮漂亦有很多动作,扬竿中鱼率也很低,更巧的是这两位学员是同一个地方来的朋友,使用的线组、鱼钩、鱼饵都相同,也是同一池的鱼,但我发现他使用一支浮力较大的空心漂尾浮漂,加上漂尾是改装以后只有约9厘米长,刻度六目的浮漂,我问他调了几目,他回答亦是三目。

我告诉他应该增加铅皮的重量到调二目半或二目,钓目不用改变,动作会更加明显,中鱼率亦会提高,学员采取了这方法后问题也解决了。老鬼钓鱼学校开学四五天后,鱼池的鱼变得又刁又滑、伤痕累累,任凭你怎样加铅,减铅,改调目,钓目,浮漂推高拉低信号还是乱七八糟,中鱼率很低,这两位学员碰到我之后说:用了很多方法都解决不了。

问我怎样处理,我观察了一下,坐到他们的钓位上,先把铅皮修剪了一点增大浮漂的调目,再把浮漂的钓目推高到接近调目的位置,大约在调五目钓四目半以上的位置。下竿之后连中2尾鱼,由学员自己试钓问题也得以解决。

以前我在其他报刊上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何谓灵敏、何谓迟钝的文章,由于编排及版面关系未能将这问题详细的表达,趁这机会作一补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调目如果调得太高,钓目太低的话,浮漂剩余浮力的预留太大,这种向上走的剩余浮力大于鱼儿吸食鱼饵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没有下沉动作的迟钝。有些人认为浮漂的调目调得越低越灵敏。

从表面看,这种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将浮漂调成水平的话,只要任意增加轻微的重量在鱼钩上,浮漂都会做出反应向下沉没,但这种表面的灵敏并不能代表浮漂在钓鱼的时候会灵敏。我认为台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如果我们只追求表面的灵敏,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会出现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里。鱼儿无法准确的找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钩。

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段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

在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中,我认为领悟了一些道理,试着对我们以前所接触的所谓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这一直沿用的理论作重新划分。这理论只是个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与大家共同研究。

在划分之前我还要重提一下调漂的人门方法:在施钓前我们会选用一支认为合适的浮漂使用,有经验的人就可以大约估计使用鱼饵的重量、状态、钩重、鱼情等方面因素决定调几目钓几目。但初学者及经验不足的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调漂,不知道把调目定在哪里,钓目定在哪里。

不管什么浮漂,什么鱼饵一概是调四钓二,或者是别人告诉过他这支浮漂该怎样调,日后不管什么情况就是这样调了,所以我们在尚未熟悉这支浮漂之前应该以最稳妥的方法去调漂,去保证浮漂能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

方法是半水一钩带饵,空心尾漂或漂尾太短的硬尾漂可以调水平或1/4目,长尾漂调一目至二目。双饵找底钓二目(这一理论在其他报刊已经详细的解释过,这里不再重复)。以此轻触底状态为中心区域,分划出其他三种区域状态。

一、下迟钝状态的划分及应用

文章的前面我提到老鬼学校一位学员A使用一支20厘米长漂尾的浮漂,浮漂只调了三目,用于搓饵施钓。当时他并未计算鱼饵鱼钩的重量,很明显因为浮漂的剩余浮力不够,线组的张力不够和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造戚鱼儿吸食时鱼饵滑动困难的现象,特别是鱼的个体较大,很容易引起在鱼儿接近线组和鱼饵时所产生的水流造成了浮漂的无故下沉;还有浮漂对鱼饵的牵引力不够,鱼饵就很容易陷于池底的淤泥及已雾化的鱼饵之内,造成鱼儿很难找到鱼饵,老是在线组旁游动而产生不必要的假动作。

在我们主要施钓对象的家鱼之中,除了鲢、鳙鱼这类滤食性的鱼类,其他鱼基本是对于已雾化开的雾状鱼饵因为吸食困难而不感兴趣,鱼饵的雾化只是我们引诱鱼儿追食、寻找、靠近鱼饵的手段,而当时这位学员是处于因为浮漂的调目不够而造成浮力不够形成下迟钝,假灵敏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剪去部分铅皮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我把这种因为调目太低,剩余浮力不够造成鱼饵在池底的压力和鱼饵的重量大于鱼吸食的力量,或者鱼饵藏于淤泥里令鱼儿无法顺利进食的现象统称为下迟钝状态,所以我们不能说浮漂是调得越低越灵敏的。

下迟钝的应用:下迟钝区域多用来解决无法在正常状态下解决的问题。例如天气较差、缺氧、鱼儿厌食、水温太低等一些造成鱼儿游动的速度缓慢、吸食动作轻微的时候,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将鱼饵做得较轻,挂得较小,线组、鱼钩都选用比平时小一些,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选用一支浮力较小,较灵敏的浮漂去配合下迟钝的区域使用,因为上述问题的发生,鱼儿游动的速度很慢,对线组干扰的水流较小,造成碰线的机会少,加上钩轻饵小,鱼饵陷于淤泥的机会也少。

这种鱼情相对来说要求鱼饵在池底的稳定度增大。特别在北方的冬天,鱼已处于不是游动只是移动的状态,吸食的动作变为慢慢的吞食,可想鱼讯是多么轻微,如果滑动性能较好的轻触底状态就会因为鱼饵的容易移位反而不能让鱼儿准确及稳定吸食鱼饵,优点变成了缺点。

为什么冬钓时传统钓法那种用动物鱼饵躺在池底的钓法经常钓况较好呢?第一是动物鱼饵在这段时间较吸引鱼儿,第二是这种鱼饵较经得起鱼儿的轻吞细嚼,更重要的是鱼饵稳定状态让鱼儿安心享用。

在正常的情况下,小鱼闹窝,或者是小鱼之中钓大鱼,或者像两广沿海一带钓罗非、鲮鱼等特定的鱼类,我们也经常故意使用下迟钝状态的钓法去施钓。这时候我们要选用一支浮力较大的造型不要太灵敏的浮漂,让鱼饵快速到底。因为调目的不太大,剩余浮力对鱼饵的牵引力也不太大,让鱼饵故意部分藏进人淤泥及已雾化的鱼饵内,令小鱼无法第一时间找到及吃掉鱼饵,让大鱼有时间赶走小鱼。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鱼是有能力把鱼饵从淤泥中吸食上来的,特别对罗非、鲮鱼有先将鱼饵拱起来才吸食习惯的鱼类更有效。但要采用这种方法之前一定要考虑到池底的情况及鱼情,如果池底实在太烂的话,鱼饵藏于淤泥太深就会产生反效果,连大鱼都找不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鱼的时候就要修剪铅皮了。

这个状态之下有人会担心调目太小会造成线组的松弛,小鱼抢吃或大鱼游动的水流干扰造成假动作。我们看问题,什么都有它的另一面的,如果鱼饵的全部重量由池底承担之后,亦是说浮漂完全没有了鱼钩及鱼饵的重力去平衡,浮漂等于放弃了钩、饵的重量,这状态形成了线组转化为浮力向上走的局面,这种重力的消失和力的方向转变反而令线组的张力增大。

另外因为下迟钝的现象形成子线在池底的弯曲,鱼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拉远,抗干扰的能力加大,但对付较刁滑、试探性及警觉性高的鱼儿就未必实用。只能说非常时期使用而已!

二、上迟钝的区域及其应用

以前我们所接受的理论认为浮漂调得越高越灵敏。但文章的前段亦提到另一位学员B浮漂有信号但扬竿中鱼率低的现象,原因是他使用的浮漂是浮力大、漂尾短的空心尾浮漂。要知道一支长20厘米的硬漂尾,同一支长10厘米的空心浮漂相比,未计算漂尾重量时它的浮力一样的话,如果装上漂尾之后,两个都是调三目,后者的三目剩余浮力足足比前者大1~2倍。

很明显空心尾调三目的浮漂因为浮力过大,令鱼饵有点离底,鱼饵在池底就很容易前后摆动,鱼儿不能准确地吸食鱼饵,越吸食越急躁,造成很多假动作的出现,亦即形成了另一个上迟钝、 假灵敏的现象。我们研究浮漂时一定要弄清楚,鱼吸食鱼饵的力度一定要大于浮漂的剩余浮力,亦即是说如果浮漂剩余浮力是4克的话,而鱼儿吸食的力量只有3克,浮漂是不能让鱼顺利将鱼饵吸食进口而产生下沉的动作。

反过来鱼的吸食力量是3克,而浮漂的剩余浮力只有2克,鱼就容易吸食和浮漂容易产生下沉动作。如果剩余浮力3克,鱼儿吸食力量3克的话,浮漂的信号会因为它们的力相等而互相抵消,信号只有轻轻震动,而钓手没有足够的信号提示扬竿,鱼儿成功盗饵而去。所以我将浮漂的剩余浮力调整等于或大于鱼的吸食力量的状态统称为上迟钝状态。所以说并不是浮漂调得越高而越灵敏的!

上迟钝的应用:既然我们知道上迟钝的成因就能利用它的原理对付某种鱼情。

1、在鱼儿十分活跃的时候

鱼群集结太多,更有可能是几尾鱼抢食同一颗鱼饵,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选用一支浮力较大或空心尾的浮漂去应付。目数可以调整多一些。通常在这情况之下,鱼儿的游动速度及抢食的速度较快,窝内的水流及鱼情都比较混乱,如果施钓的速度和鱼饵的物理状态控制不好的话,由于浮漂的浮力对鱼饵和线组的牵引力不够,造成浮漂很容易受干扰,出现胡乱下沉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反而应该剪去部分铅皮,采用迟钝的状态加大线组的张力,减少不必要的假动作。

这种鱼情下,使用上迟钝的状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鱼儿吸食鱼饵之后,溶化后的鱼饵重量突然消失,浮漂有力下沉的同时马上快速回漂,浮漂的浮力将鱼钩有力地牵扯着鱼嘴,鱼儿较难吐出鱼钩,扬竿动作慢一些鱼儿还在,有时还有一竿双尾的惊喜给你。这原理和我们使用海竿浮球半水钓鲢鱼的道理是相同的。

2、在池底情况太烂的时候

我们亦可以采取上迟钝的方法去应付,但如果鱼情不是十分活跃,吃饵动作较小的话,我们只能选用浮力较小、造型较灵敏的浮漂调整出上迟钝的状态去应付,这时候我们应该选用一支漂尾较长的硬尾浮漂去钓。方法是双饵半水调水平,钓一两目,尽量控制鱼饵不要陷于淤泥里去。

但这种调法如果除去鱼饵之后,调目的外露可能在8--9目上,样子有点吓人,有些人未必能接受,担心浮漂的浮力过大而不能产生下沉讯号。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浮力小而漂尾长的浮漂,可以表达的剩余浮力也小,浮力小的浮漂体积一定小,浮漂在水中的排水量也小,受力下沉的阻力也小;

更因为硬漂尾的重量,受到吸食力量的时候,加速了浮漂的下沉惯性幅度,可以将浮漂的讯号放大。使用这种浮漂去处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浮漂的调目较高,对铅坠的牵引力更大,下沉的速度会减慢,可以配合鱼儿半水追食鱼饵的速度,长漂尾有更多时间观察下沉时鱼讯的产生。

但无论怎样说在这种淤泥过厚的池底,鱼儿是不会喜欢在池底抢食的。只要不太饿的时候,鱼儿接近这种淤泥遍布的池底,变得小心起来和吃食轻微,这种鱼情是钓鱼人较难对付的:浮漂调不好,可能鱼饵跑进淤泥里去;亦可能由于浮力过大,离底太多造成上迟钝太厉害的现象,使浮漂不能产生正确的下沉动作。真正考验钓鱼人的调漂技术就是在这种淤泥过厚的鱼池!

三、 双迟钝及双灵敏

浮漂在正常的轻触底状态下分离出上迟钝、 下迟钝的区域,但这三种区域的状态并不代表可以应付任何的鱼情。像文章的开头提及老鬼钓鱼学校这种职业比赛及训练的鱼池,鱼儿变得又刁又滑又伤,不管使用轻触底、 上迟钝、 下迟钝,去应付这种鱼情都不太理想。浮漂有动作还是十竿九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上迟钝及下迟钝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双迟钝、 双稳定的状态。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上迟钝的形成是鱼钩、鱼饵的重量大部分或全部由浮漂的浮力向上牵引形成的:而下迟钝的形成是鱼钩、鱼饵的重量由于浮漂调整的浮力不大,重量大部分或全部由池底承担所形成的。所以我们在碰到上述鱼情的情况下,应该调整铅皮增大浮漂的调目,之后相应的把钓目推高。

例如你今天使用的浮漂配合所使用的钩、饵重量调四钓二可以做到轻触底的状态。如果钩、饵不变,改成调三钓二,浮漂的控制鱼饵状态就偏向下迟钝状态;如果改成调五钓二,浮漂控制钩、饵在水下状态就偏向上迟钝状态。

但如果改成调五目钓五目或调六目钓五目半,浮漂所控制鱼钩、鱼饵及线组的受力状态都有所改变。在调六目钓五目半的状态下,鱼饵、鱼钩的重量应该大部分处于由池底承担的状态。窝内鱼儿窜动所产生的水流及试探鱼饵的动作不容易移动鱼饵的位置,让这种又刁又滑的鱼儿放心享用。

而调到六目,浮漂的剩余浮力增大了,浮漂对线组、钩、饵的牵引力令线组不容易受外力干扰的影响无故下沉,产生不必要的假动作。在这状态之下,只要浮漂产生有力的一顿,就是真实信号的反应,它的信号动作有别于其他状态的浮漂信号,幅度较为短促有力。但对付这种鱼谁也别想竿竿中鱼,只是别人十竿中三尾,自己能中五尾就算成功了。

双灵敏的形成也就是双迟钝的反面。既然我们知道把浮漂调高钓高可形成双迟钝的状态,如果鱼儿不活跃,或者冬季的时候,鱼儿移动及吸食轻微,在使用的鱼饵较轻、鱼钩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调低钓低的方法去增加浮漂的灵敏度及放大浮漂的下沉讯号幅度。但这双灵敏的状态应用应该以钩小,饵轻,鱼饵体积小为首要条件,如果钩大饵重很容易变成钓饵都跑进淤泥里去的下迟钝了。

在钓鱼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只要浮漂下沉几次杨竿不中鱼,不分青红皂白,要不就增加铅皮,要不就把钓目推高。变成越加铅皮,假动作越多;或者把钓目推高到很多动作都消失了,只有送漂扬竿才中鱼,失去了很多鱼讯和机会。更甚者风吹草动胡乱扬竿,钩着鱼儿的尾部及身体,拉得钩线呼呼乱响,线断鱼逃。

还有部分人不管自己的浮漂调几目钓几目,发现动作不明显就改成钓一目或钓半目,如果动作还出不来的话又去修剪铅皮,越剪越没有动作,一直剪到浮漂的浮力连鱼儿吃饵都无法拉动,还说是鱼池的鱼儿吃食轻微,这样还怎样钓得到鱼呢?所以我们在钓鱼时不但要把鱼情弄清楚,把浮漂的性能、作用弄清楚,更要把当时的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弄清楚,才能正确修正及转化成另一状态去应付不同的鱼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总结了浮漂与鱼情的关系,使我斗胆编了个口诀,希望对钓友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正。

一、调高钓高,双迟钝;

二、调低钓低,双灵敏;

三、调高钓低,上迟钝;

四、调低钓高,下迟钝;

五、不高不低,轻触底;

六、淤泥池底,最难调;

七、刁滑鱼儿,最难钓。

钓组灵敏度与漂相、饵态的关系


垂钓钓组的饵、钩、坠、漂之间的连结,是以柔性连结为主。在这种状态下,钓组中的某一元件的位移,并不等于整个钓组的位移。因此,如果孤立地分析浮漂的长短粗细、饵钩对水底的压力大小,得出的结论一定有误。同是调四钓二,钓一漂深的钓组和钓十米深的钓组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同是脑线弯曲,弯曲的程度不同,钓组的灵敏度也会不同。在许多情况下,钓组的灵敏度与饵钩的大小、饵钩对水底的压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去年夏天,一个远隔几千里的钓友出差路过我处,我们在水库边一起讨论半水调漂问题。这个钓友半水调目后,又放长水线去确定钓目。在这时候,我说:请你检查一下,你现在的调目是多少。他去掉钓饵一试,调四目变成了调二目,这个钓友好不奇怪,不知这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因为你的调漂方法有问题,你没有注意调目的水线长度。

现在以调四钓零为例来分析。在调四目的时候,钩与水底的距离必须精确确定。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铅坠的重力小于浮漂浮力的前提下,先在长脑线钩上挂一铅皮,让长脑线钩触底,调整浮漂,让浮漂的漂尖与水面齐平。第二步,保持浮漂在水线上的位置不变,调整铅坠,让漂尖露出水面四目。

在单粒饵重能压沉二目漂尖的情况下,钓组在调四目后,长脑线钩与水底的距离必须是漂尖四目的长度。如果小于四目,下一步的钓目会大于零目,无法实现调四钓零。如果大于四目,挂饵后的饵重稍大,哪怕是大万分之一毫克,漂尖就会沉入水中,不会与水面齐平,也无法实现调四钓零。

有些人在调四目时,只是让双钩不挂饵,悬浮于半水就行了,这样调出的调四目太不准确了。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有时也许可以将就,一旦到了野外,调出的四目就会出现大的变化。

钓目可以多于调目,这是钓界在浮漂有灵敏点之后闹出的又一个笑话。空钩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有饵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钓目,只要饵的比重大于水,就绝不会实现钓目可以多于调目。

你可以说,我的调目只以半水调出的那个调目为调目,或者说,我把水线、脑线的重浮力差忽略不计。是的,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情况,不计算水线、脑线的重浮力差。但是,在调漂时,钩与铅坠的重浮力差却万万不可忽略。铅坠、双钩落底,不就等于调漂时去掉了铅坠、双钩吗?如果调漂时去掉了铅坠、双钩,调目不会发生变化吗?还会是调四目吗?

脑线的长度,决定着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的范围大小,脑线越长,饵钩运动盲区的范围越大,钓组越迟钝。水线的长度,决定着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中心的高低,水线越长,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中心越低,钓组越迟钝。

钓组在钓一标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要等于一标的长度,否则,就不是钓一标深的调目(或钓目)。钓组在钓一米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要等于一米,否则,就不是钓一米深的调目(或钓目)。钓组在钓十米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等于十米的长度,否则,就不是钓十米深的调目(或钓目)。

同是调四钓二,钓组钓一标深的调目和钓十米深的调目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首先是水线的长度不同;同是调四钓二,钓组钓一标深的钓目和钓十米深的钓目也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也首先是水线的长度不同。

在确定调目的时候,要首先精确确定水线的长度。其原因不只是因为一般情况下钓线比水重,有时能明显影响标尖沉浮。在钓线在水中的重浮力差为零时,我们还是要先确定钓线的长度。水线的长度,是确定调目、钓目的必要条件。这就和我们穿的鞋子一样;它不但分左右,还有大小号码的区别。鞋子的左右之分,等于调目、钓目之分,鞋子的号码大小,等于水线的长度不同,如果把鞋子只分了左右,而不管号码大小胡配对,穿在脚上就不一定合适。一些人说的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就是把调目、钓目配错了对。

所谓的调四钓五(或调四钓六),是在半水调四目后,又放长水线,使一钩或双钩落底。在钩的重力不对标尖发生作用时,标尖露出水面五目或六目。这就象人的一双鞋。调四的水线长度与钓五(或钓六)的水线长度不同,这样胡乱搭配,一定会出现错误。

人们一提起调四钓零、调四钓一、调四钓二、调四钓三、调四钓四,就知道调四是说钓组在无饵时标尖显示四目。而钓零、钓一、钓二、钓三、钓四,是说钓组在有饵时标尖显示零目、一目、二目、三目、四目。可在钓组在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后,钩上无饵时标尖显示多少目呢?能显示四目吗?

钓组在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后,如果继续放长水线,只要铅坠不触底,标尖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调出无数个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如果不确定这些调目、钓目的水线长度,就无法区别它们,无法比较它们的灵敏度。

因为铅坠落底,我们常用的传统钓法钓组可称为底坠钓组。钓组的主线和脑线一般较细较软,铅坠、饵钩入水落地后,如果推动一下饵钩(只要推动的距离不超过2倍的脑线长),铅坠一般不会运动。钓组的这种连结方式,我们称为柔性连结。在分析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我们把钓组的这种连结方式理想化,不考虑钓线在纵向推力作用下的支撑力。

如果把漂相与饵态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提高台钓钓组灵敏度:

1)尽量缩短脑线。

2)让钓组中的脑线尽量拉直。

3)将调目调多些,钓目调少些。

台钓搭配钓组的问题与调整策略


台钓是偏灵敏的一种钓法,在实际垂钓里,对于钓组的搭配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但搭配不当就会导致虚假信号的出现,给我们垂钓带来难度。而且台钓法对于怎样搭配钓组要求高、技术性强,为了适应一些特殊的鱼情,长出现一些独特的调漂的技巧。有些钓友用特殊对常态,自然不会有任何作用,只有了解清楚导致问题出现因素,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台钓法中搭配钓组时常见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钓饵的状态、味型以及鱼漂都符合鱼情时,主线、脑线几乎不会直接对鱼口产生影响,除非是你运气不好,碰到了轻口鱼或慢口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钓具的灵敏度。不然只有在钓饵的状态不合适、鱼漂调整不合适时,调线才会对鱼口产生影响。

其次,在垂钓时线组中主线通常比脑线的直径大约粗1倍,这样脑线、主线所能承受的重量才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但是也见过脑线的直径比主线的直径粗或者主线、脑线的直径差距较小的搭配,但这只适合在特殊的鱼情里使用,在此小编就不做详细的叙述。

在野外垂钓、黑坑垂钓、竞技垂钓的时候,通常主线的直径都是比脑线的直径粗,并且鱼情复杂时,所采用主线的直径则越粗。但是,主线的直径越粗,越能对鱼口产生影响,漂相则会变得难以判断,增加我们垂钓的难度。而且在正式垂钓时,经常发生的失误则是主线的直径偏粗、鱼漂偏小,鱼漂小代表着鱼漂的浮力小,那么这就无法带动线组。

而且钓线不收力度的控制,那么在水面就会成漂浮、松垮的现象,而且鱼漂也无法稳定的躺在水平面上。这时风力稍微大些,钓组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更严重会造成找底失败、不分灵敏与迟钝的现象,这针对台钓来说则是最致命的一击。

其次,直径偏细的主线、大型鱼漂也是搭配失误的一种表现,大鱼漂会导致钓组处于紧绷的状态,线组由于受到拉伸,主线、脑线直径的粗细出现搭配不当的现象,在遇到鱼讯传递时,容易发生断线的现象。

另外,在脑线的长度的选择也是经常出现失误的一项,其实关于脑线的长度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只有合适。例如:垂钓鲫鱼时脑线的长度在25厘米左右;垂钓鲤鱼时脑线的长度在30厘米左右。根据垂钓的目标鱼不同脑线的长度则不同。所以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垂钓要学会变通,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二、台钓法如何针对性的调整策略

当台钓法中线组搭配不当时,需要及时的作出调整,以下为各位垂钓者分享两种简单、实用的调整方法,请看:

1、借鉴传统钓

传统钓法的具有信号准确的优点,不管是灵敏还是迟钝,都会有信号频繁的传递到鱼漂上。这是由于传统钓法注重于调整鱼漂,漂目设定的合理,这以钓具的状态为基础,一般情况下以调平水为例,铅坠一些细小的改变不会对钓具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传统钓法里调漂方法,把鱼漂调至半水处,这时不管鱼漂的状态怎样改变,鱼漂在水面显示几目,都不会影响到钓组的灵敏性。

2、调3钓1

台钓是一种注重于灵敏型的钓法,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切性,最大的优点就能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调漂。其次,在台钓法中最合适的就会调3目钓1目,在挂饵以后,鱼漂正好在水面显示大约1-2目,便于找底。

子线的钩饵状态与钓组灵敏度的探讨


在垂钓中大多都关心钓组的灵敏度问题。线组是由主线、子线、浮漂、坠子、钩、饵等元件组成,当然,这些元件的大小、结构、性能等对钓组灵敏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浮漂的大小、造型、光洁度、漂尾直径等对钓组灵敏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呢?这个问题好像早有定论,用不着多说。但是,一段时间,连篇累牍的关于盲区的文章,推导出了一个全新的结论:子线长短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孰是孰非,不得不说点看法。

笔者认为,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元件,而是各种元件的组合方式。钓组灵敏度是钓组总体的,最最重要的是决定于水下钩饵状态和子线状态。所谓调漂,从水面上看,是调整调目和钓目;从水下看,就是调整钩饵、子线的状态钩饵悬浮多少、卧底多少,子线弯曲松弛程度。钩饵状态、子线状态又是紧密联系的。钩饵悬浮多,子线绷紧程度大,反之,钩饵卧底程度大,子线弯曲松弛程度大。子线完全弯曲松弛,钩饵完全卧底。根据鱼情,如果想钓得更灵敏一些,就拉长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钩饵悬浮得更多些、子线更绷直绷紧一些;反之,想钓得更迟钝一些,就调整调目、钓目之间距离更短一些甚至钓目大于调目,从而使钩饵卧底程度大些、子线更弯曲松弛。

为什么钩饵悬浮越多、子线越是绷紧,钓组就越是灵敏?道理很简单,钩饵悬浮多,对水底压力小、与水底摩擦小,吞饵比较省力;子线绷紧,能够直接快速传导拉力,使钩饵和浮漂移动同步。反之,钩饵卧底多,对水底压力大摩擦力大,吞饵比较费力;子线弯曲松弛,传导拉力延时、减弱。一个钓组的灵敏度,不是完全、但是主要决定于钩饵、子线的状态。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是次要的。例如,钩饵完全卧底子线完全弯曲松弛,即使用最高档最灵敏的浮漂,钓组还是显得相当迟钝而不可能显得很灵敏,更何况子线长短乎。

从钓鱼实践来看,大家都是通过调漂调整调目、钓目,调整钩饵、子线状态来实现钓组灵敏迟钝状态的改变,以适应鱼情。很难想像,如果真的是子线长短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那么,在钓鱼过程中怎样调整灵敏度?是不是一会儿把子线换长点一会儿把子线弄短点?脱离实际,太离谱了。

在传统沉底钓组中,盲区论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也存在问题。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短子线比较长子线灵敏。这是因为,长子线弯曲松弛的机会比较多些。如果长子线绷直绷紧、比较短的子线弯曲松弛,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以子线长短论灵敏迟钝了。又如,长短子线都绷直绷紧,鱼儿向外吞饵,也不能以子线长短论灵敏迟钝。在沉底钓组中,长短子线因为弯曲松弛机会不同而出现灵敏迟钝的差别,大家都明白,这已经足够了。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在悬坠钓组中,双钩饵一拖一触、一触一悬等几种情况,短子线钩饵比较长子线钩饵灵敏一些,也是相当简单的问题:下钩饵子线比较上钩饵子线弯曲松弛程度大一些,传导拉力的效果差一些,所以下钩饵比较上钩饵灵敏度差些。问题本来就是这样简单。按照盲区论的解释,是因为长短子线盲区大小范围不同,而且不同状况下,盲区的设定又不同。有的钩饵在盲区边缘,有的钩饵在盲区下方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又有分别,有的决定于子线长短差,有的决定于钩饵重量,有的决定于调目钓目差。如果盲区论真有点什么道理,这一套又一套的设计也会令人感到一头雾水。谁能够记住,记住了又有什么用?

再说一个小小的例子。甲用30厘米长子线调单钩饵轻触底、子线绷直绷紧,乙用10厘米短子线调单钩饵完全卧底、子线弯曲松弛,其他条件相同,请问,他们哪个钓组比较灵敏?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幼稚了?我只是想说,盲区论推导出的全新结论完全脱离实际。

盲区论的长篇论述中的细节问题很多,没有必要进行逐一讨论。评驳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

盲区论错误的又一个原因,是只注意到子线的长短而忽视了子线的状态。子线的状态〔以及钩饵状态〕联系着力的传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力学分析。研究调漂,研究灵敏度,最要紧的是抓住浮力、重力平衡,着重进行力的分析。

台钓钓组搭配与调钓的常见问题


台钓走灵敏路线,在垂钓时,对钓组状态要求高,稍有偏差就会出现虚假鱼讯频出,大大降低钓鱼人的效率。

但是,台钓的钓组搭配要求多,技巧性强,为了适应特殊的鱼情,经常会出现个别特色调漂技术,有些钓鱼人以特殊对应常态,自然会出现水土不服。深入问题根源,了解问题形成之因,才能解决问题。

台钓钓组搭配常见问题

一般情况下,饵料制作较好,且调漂适宜时,子线和主线对鱼口很难产生直接的影响,除非遇到了轻口鱼,或者慢鱼,需要抬高钓组灵敏度。只有在饵料状态一般,调漂不是一的情况下,鱼线才容易产生意外。

在实际垂钓中,主线往往比子线大一倍左右,这样子线的承重和主线的承重能够合理结合起来。同时,也见过子线较主线粗,或主线和子线差距不大的搭配,常用于特殊鱼情中,不作赘述。野钓,黑坑,竞技钓时,都是主线比子线粗,且鱼情越复杂,主线越粗。但,鱼线越粗,对鱼吃口影响越大,鱼讯会变的模糊不清,加大钓鱼人失误几率。

实际垂钓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是主线过粗,而浮漂过小,浮漂力小,带不了鱼线。鱼线不受力,浮在水面上松松垮垮,浮漂也无法平稳的躺在水面,小风一吹,钓组全乱。甚至出现找底失败,灵顿不分的情况,对台钓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同样,小号主线,大号浮漂也是一种失误的表现,大号浮漂会将钓组的状态紧绷,线体因为拉伸,上下线径失调,粗细不均匀,遭遇鱼讯时,容易断掉。浮漂反映鱼讯错乱,容易错过鱼讯,增大了钓鱼人失误的比例。

除此之外,子线长度抉择也是最常见失误之一,没有绝对的、固定的子线长度可以选择,只有针对性子线长度。鲫鱼25cm,鲤鱼30cm,钓快时才10cm,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针对性选择。盲目的固定于某一种长度范围内,不但会丧失对鱼情的判断,而且也会干扰主线的使用。

台钓的针对性调整策略

台钓线组策略失误,就需要做出调整,这里介绍两种最直接的调整策略,简单易学。

第一种:借鉴传统钓用。传统钓的优点在于信号反应真实,无论灵顿,都有频繁的信号反映。这是因为传统钓重在调漂,漂目尺度合适,则钓组状态为准。通常采用调平水策略,铅坠的微小变化对钓组影响不大。学习传统钓的调漂方式,将浮漂调至半水调平,这时,无论浮漂状态如何变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几,都不会干扰灵敏度。

第二种:调三钓一。通常来说,台钓走灵敏路线,针对性较强,且适切性强,最佳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环境调漂。在台钓中,最佳的、最主流的选择就是调三钓一,这种时候,挂上饵料后,浮漂恰好露出水面一目到两目左右,找底方便。比之调七钓一等策略,找底难度大大降低。

总体而言,以上两种建议主要是从调漂方面,满足线组的平衡性,保证线组状态在多数水情中都有较为稳定的状态。但除调漂外,针对鱼口调整策略更重要。在鱼口不加,吃口略差时,台钓将线组调和细腻,细线小漂,走高度灵敏路线。

无论情况如何变化,主线、子线、浮漂选项都要一致,子线细,主线细,小浮漂,或主线粗,子线粗,大浮漂。台钓固然走灵敏路线,但并非只有细线小漂才是它的唯一选择。

浅谈冬钓小鲫鱼的饵料、钓法与线组


说到冬钓,先简单地说下鱼情,水情等先决条件,决定了钓法和饵料的状态(饵料是雾化好、半雾化、无雾化、粘、软、细、粗等)和配比。冬钓,无论竿坑还是大棚,关键是饵料的状态,线组,和调钓方法。再有钓法(水皮、浮、半水、底浮、离底、底、过底),除了看鱼的密度,大小,口的生滑等还要看棚或坑的温度,地热,墙热棚,要底钓或钓相对的边,室温热要钓浮或从上往下引鱼(要小中取大时)

这里着重说明下饵料(并简单给出举例配方加以说明,用天元为主的国产饵料举例),钓法线组等问题只一带而过。冬季北方的条件特性是一定要考虑低室温和低水温,饵料要达到需要的状态,要比夏季困难得多

一、生口小鲫鱼

密度偏高时,可考虑直接钓浮甚至水皮。此时为了速度和入水就雾化(引鱼)常规都使用腥香的刮饵。此时饵料配比相对简单,状态要求比拉饵要稀入水一刹那就成溶散型雾化,钩上并有一定残留。举例配方:红魔王40+红魔一50+虾粉10+促食剂少许+可揉或鬼五(用量参考室温和水温)或直接从底打起,把鱼往上拉,此时越小的鲫鱼起得越高,毕竟小鲫鱼大家追求的是速度,适时调整钓法和饵料,大中取小是制胜的关键。

生口小鲫鱼垂钓,还有个困难的地方就是容易乱口,此时乱口的原因就是引鱼过多,或鱼层混乱全泳层有鱼。就个人来讲,我的习惯是除了打水皮,垂钓时诱饵和钓饵是分开的。鱼的密度不高,选用大密度腥香诱饵,以底诱为主。鱼的密度可以,要拉鱼起浮,就选用低密度悬浮好的诱饵。钓饵常规分为腥香和淡味(鱼口过乱时使用),撮拉法方也要综合考虑。

诱饵举例配方(注:要达到拉饵细腻都建议打碎使用):

套餐一30+红魔一20+超诱50饵料多打几下(大密度,半水雾化低)钓底鱼口过乱时,常规抽一竿窝料撮饵,即可改善。

套餐一20+红魔二30+天元鲫红20+一木3代20+纯麸10饵料开的稍干一点,不要打,抽窝时捏在钩上即可。

小鲫鱼密度低,可尝试香型小药(用量比常规季节要稍多)钓饵举例:由浓到淡

红魔一30+红魔二20+套餐一30+天元鲫红20+虾粉+促食剂

单用红魔王+虾粉+促食剂

套餐一(打碎)30+红魔王50+一木3代20

(小鲫鱼密度低可撮小饵)

一木3代40+滑口鲫20+天元鲫红30+纯麸10

一木2代40+滑口鲫20+套餐一(打碎)30+纯麸10

滑口鲫40+一木3代50+纯麸10

拉饵适合+可揉或鬼五(用量参考室温和水温)饵料加水后多醒多打。

生口滑口小鲫鱼诱饵味道基本不变,手食味道建议逐渐变淡,饵料状态要从雾化良好到控制雾化逐渐调整。控制饵料的雾化和蓬松度还可以使用膨胀剂或鬼饵(如:粉鲫,四季,黄鲫等)

二、滑口小鲫鱼或超滑口小鲫鱼

1.密度高时

常规诱饵也要变淡(超滑口甚至可以使用素撮打碎的超诱),饵料状态适合软粘基本不物化,常规用白饵的居多。

2.低密度小鲫鱼

有时也要尝试稍浓的诱饵或怪味小药来诱,用清淡饵料或白饵来钓。举例:以前我就用超诱+生态鲫+黑鸡膏找到过不错的效果。

还有一种白色的饵料,一般针对半滑口鲫鱼的,有不错的雾化和味道,但这不是我说的白饵。只能算作一般的白色饵料

诱饵举例配方(低密度或鱼口明显减少一定要诱):

超诱(打碎)70+套餐一(打碎)30

钓饵举例配方(撮白饵或拉白饵)在这里白饵又分为高雾化的(不用单独诱鱼)和低雾化的:

食品薯粉50+雪花粉30+一木二20(雾化型)

一木二代60+滑口鲫30+纯麸10+可揉或鬼五(拉饵)

小鲫鱼密度高,口乱空干多,滑口严重适宜沾水撮小饵,钓底(白饵要的就是淡,一般不建议加腥加香.加腥香后口乱,猾鱼不入口.就失去了白饵的意义.)

滑口鲫80+一木二代20 单用超滑

三、拉饵

拉大拉小取决于许多因素,拉大饵干料时添加天元的拉丝粉瓶装或写着小麦蛋白的拉丝粉(常规大鲫鱼时使用)小鲫鱼可揉鬼五等比较适用。冬季因为气温和水温饵料加水后放置时间要够(长)放置后适和多打(既把饵在食盆上快速的抹,帮助成丝)

拉饵时动作慢一点,角度要根据饵料调节(多练多熟悉) 生口鱼,饵料可拉得稍大(可加状态饵或膨胀剂),全钩饵料问题也不会大,滑口适宜拉小或钩尖带饵。拉饵钩上应该有少量残留,尤其糗鱼的时候(气温低常规操作残留也无法避免),但,糗鱼或速度不高的时候钩上无味的的残留也需要定竿清理。

1)拉饵的手法

也决定饵料的大小和状态。我们常用的是平挂式和盖章式。平刮式拉饵是把饵薄薄地平铺于拉饵盘上,再把钩放在饵料上(磁铁上端),通过磁铁的作用把钩被吸陷于饵中,然后平地向外拉子线,使钩附上饵团。盖章式拉饵是指先把钩吸于拉饵盘(或一平面)磁铁上上,分开双钩,再把饵料压在钩上,往一个方向向外拉动子线,使钩上附着饵团的拉饵方法。可以通过变换角度使饵团拉大拉小。角度越小,饵团拉得越大,反之,饵团就越小。也可,分开双钩,钩不动,饵动,快速划过钩尖,此方法使用得当钩尖挂饵。总之多加练习和尝试,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2)拉饵如何控制饵料残留

a.在家开饵(即正常室温,水温和饵料器皿温度)

b.饵料吸水后放置时间要长(多醒,或放入冰箱冷藏低温醒制,随用随取。但要做好密封)

c.尽量少加或不加拉丝粉(视饵料本身拉丝粉决定)

d.饵料一定多打以帮助成丝

e.通过实践找到正确的饵水比

f.不用长丝拉丝粉

g.饵料过散可先加少量粘粉

经验之谈只是点拨,要成为自己的,必须实践,多练

四、再简单说说线组和用钩

常规原则上,慢鱼用细线小钩长子线,快鱼用稍粗线组或短子线倒拉牛(鱼快双钩不易结节缠绕),快鱼用大钩(双尾不易脱钩)糗鱼用小钩。比如,生口水皮我用同大线或比大线还粗的5.6公分长的子线。尝试偷儿子即小鲫鱼中的壳子,才用细线小钩短子线。常规大棚(时速60以下)子线起码都15CM以上。密度不高的或滑口的小鲫鱼(大中取小),大棚使用建议用单钩。

另外,记住,太小的鲫鱼(或有太小的鲫鱼的地方),要出成绩,主拼的多是设备和饵料状态。只要不打比赛,尤其新手没必要钻这个牛角尖,毕竟这个更加精细更加劳民伤财

注:小鲫鱼也分大小,有巨头也有小鲫鱼中的壳子,另外不同批量的小鲫鱼也有很大的差异。杂鱼情况,受惊程度,水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同钓场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以上文章就是简单,片面的举例,在一种较理想的前提下说明相对的配饵原则和钓法。小鲫鱼很大程度上是熟练(开饵,拉饵,线组使用,抛竿,抬竿,飞鱼,卸鱼,相对简单的钓法.饵料的应变),熟练决定速度,熟能生巧,绝对是条真理。

简单说一下自己的钓小鲫鱼的体会,钓鱼这东西方方面面东西多,都详细说说工作量太大,挑点新手不宜注意的地方加以简单说明就一堆 。希望老手补充指正,新手借鉴但不盲从。

台钓线组修剪铅皮的细节问题与断线的原因


钓鱼活动是由一系列准备和程序组合在一起的配合度极高的一项运动,做好细节一项是垂钓成功的关键。

修铅皮,防断线,之所以将要放在一起讨论,就是因为这两者都是细节性工作,也是容易被钓鱼人忽视的工作之一。前者重视现场的调校,后者看重事前的准备,均是垂钓的代表性部分,以点带面,将垂钓注重细节的精神展现给大家。

铅皮经常出现的问题

1.提竿时,铅皮散开,或子线缠绕;

2.换饵后,入水发现钓目发生变化,或者调漂出现调整;

3.子线和铅皮容易缠绕在一起。

针对第一点,铅皮之所以会散开,多是因为钓鱼人在包裹铅皮时,没有包裹匀称,留下了最后一点铅皮头有断痕,残损遗留,在最后一圈处留有豁口,无法紧贴上一层铅皮。上鱼提竿时,受到水流的冲击,铅皮受力不均匀,开始旋转,子线连带的,自然也转了起来,最后就缠上了。

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一个是用八字环,一个就是注意修剪,前者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在包裹铅皮时用剪刀修剪干净更重要。

提竿后,或换饵后浮漂涨目,可能是因为在上一次抛竿中,铅皮内部的加塞掉出来了。铅皮每一次的调整,都需要增减重量,有时为了满足水情,会刻意在铅皮重加塞,或者无意中卷入了各种杂物,碎屑,增加了铅皮的重量。前者是钓鱼人有意而为之,后者多是无意造成。铅皮入水后,随着线组、水流活动,时不时的晃动一番,将加塞散入水中,在此抛竿时,浮漂自然涨目了。

最后,关于铅皮与子线的问题,最常见原因就是铅坠本身的制作出现问题,表面太过于粗糙,没有光滑度,入水后,容易刮蹭到钓线。典型的过程就是铅皮座在子线钩之上,子线慢慢的下坠,经过铅皮座时,铅皮的坑洼粗糙处恰好和子线挂在一起。铅皮要修剪的用心,钓线优质无破损,才能保证缠绕几率的减少。

介绍一个技巧,在铅皮修剪至调目较近范围后,不要用剪刀剪了,用指甲刀上面的小矬子,一点一点的挫下来。这样出来的切口更加的平滑,贴合也更紧密。另外,用一个合适的八字环也很关键,保持一个良好的抛竿准备习惯,能够大大降低缠线的可能。

断线的原因常见的有几点

1.拉力超出承受范围;

2.打结手法存在问题,过度损耗;

3.钓线老化和质量问题等;

4.操作不当;

第一种情况常见,多是新人不懂钓组搭配造成,钓组的整体拉力超出线组拉力,鱼类的活动力量超过线组拉力。多数是主线和子线搭配不当造成,尤其是两个子线的情况下,同时受力,主线超重,更容易断线。

打结手法属于熟练度问题,多多练习,从零开始,选择适宜的八字打结,或者活字结,避免打结处受力不均匀。

针对鱼线老化问题,最重要的是及时更换,日常保养,每次垂钓前细心检查,都不会出现问题。尼龙鱼线在野外,水力侵蚀,日光照射,老化速度快。而且它的防腐效果差,频繁使用腐蚀伤害大,多备钓线多更换才是王道。除生产质量问题外,还要强调日常使用的问题,比如打结手法,;紧绷状态的摩擦,紧绷情况下,与杂物,障碍物的碰撞摩擦,损害程度远超过日常使用;频繁接近钓线受力最大值,经常挑战极限,自然更容易出问题;保养不当,日常缺乏保养,运输时又和其他配件一起存放,摩擦碰撞,更容易损伤钓线。

针对各种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垂钓前,手摸钓线测试,若是钓线粗糙不堪,有明显的刺棱感,就更换新钓线,可以避免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断线结果。

浅谈2020冬钓小鲫鱼的饵料、钓法与线组


说到冬钓,先简单地说下鱼情,水情等先决条件,决定了钓法和饵料的状态(饵料是雾化好、半雾化、无雾化、粘、软、细、粗等)和配比。冬钓,无论竿坑还是大棚,关键是饵料的状态,线组,和调钓方法。再有钓法(水皮、浮、半水、底浮、离底、底、过底),除了看鱼的密度,大小,口的生滑等还要看棚或坑的温度,地热,墙热棚,要底钓或钓相对的边,室温热要钓浮或从上往下引鱼(要小中取大时)

这里着重说明下饵料(并简单给出举例配方加以说明,用天元为主的国产饵料举例),钓法线组等问题只一带而过。冬季北方的条件特性是一定要考虑低室温和低水温,饵料要达到需要的状态,要比夏季困难得多

一、生口小鲫鱼

密度偏高时,可考虑直接钓浮甚至水皮。此时为了速度和入水就雾化(引鱼)常规都使用腥香的刮饵。此时饵料配比相对简单,状态要求比拉饵要稀入水一刹那就成溶散型雾化,钩上并有一定残留。举例配方:红魔王40+红魔一50+虾粉10+促食剂少许+可揉或鬼五(用量参考室温和水温)或直接从底打起,把鱼往上拉,此时越小的鲫鱼起得越高,毕竟小鲫鱼大家追求的是速度,适时调整钓法和饵料,大中取小是制胜的关键。

生口小鲫鱼垂钓,还有个困难的地方就是容易乱口,此时乱口的原因就是引鱼过多,或鱼层混乱全泳层有鱼。就个人来讲,我的习惯是除了打水皮,垂钓时诱饵和钓饵是分开的。鱼的密度不高,选用大密度腥香诱饵,以底诱为主。鱼的密度可以,要拉鱼起浮,就选用低密度悬浮好的诱饵。钓饵常规分为腥香和淡味(鱼口过乱时使用),撮拉法方也要综合考虑。

诱饵举例配方(注:要达到拉饵细腻都建议打碎使用):

套餐一30+红魔一20+超诱50饵料多打几下(大密度,半水雾化低)钓底鱼口过乱时,常规抽一竿窝料撮饵,即可改善。

套餐一20+红魔二30+天元鲫红20+一木3代20+纯麸10饵料开的稍干一点,不要打,抽窝时捏在钩上即可。

小鲫鱼密度低,可尝试香型小药(用量比常规季节要稍多)钓饵举例:由浓到淡

红魔一30+红魔二20+套餐一30+天元鲫红20+虾粉+促食剂

单用红魔王+虾粉+促食剂

套餐一(打碎)30+红魔王50+一木3代20

(小鲫鱼密度低可撮小饵)

一木3代40+滑口鲫20+天元鲫红30+纯麸10

一木2代40+滑口鲫20+套餐一(打碎)30+纯麸10

滑口鲫40+一木3代50+纯麸10

拉饵适合+可揉或鬼五(用量参考室温和水温)饵料加水后多醒多打。

生口滑口小鲫鱼诱饵味道基本不变,手食味道建议逐渐变淡,饵料状态要从雾化良好到控制雾化逐渐调整。控制饵料的雾化和蓬松度还可以使用膨胀剂或鬼饵(如:粉鲫,四季,黄鲫等)

二、滑口小鲫鱼或超滑口小鲫鱼

1.密度高时

常规诱饵也要变淡(超滑口甚至可以使用素撮打碎的超诱),饵料状态适合软粘基本不物化,常规用白饵的居多。

2.低密度小鲫鱼

有时也要尝试稍浓的诱饵或怪味小药来诱,用清淡饵料或白饵来钓。举例:以前我就用超诱+生态鲫+黑鸡膏找到过不错的效果。

还有一种白色的饵料,一般针对半滑口鲫鱼的,有不错的雾化和味道,但这不是我说的白饵。只能算作一般的白色饵料

诱饵举例配方(低密度或鱼口明显减少一定要诱):

超诱(打碎)70+套餐一(打碎)30

钓饵举例配方(撮白饵或拉白饵)在这里白饵又分为高雾化的(不用单独诱鱼)和低雾化的:

食品薯粉50+雪花粉30+一木二20(雾化型)

一木二代60+滑口鲫30+纯麸10+可揉或鬼五(拉饵)

小鲫鱼密度高,口乱空干多,滑口严重适宜沾水撮小饵,钓底(白饵要的就是淡,一般不建议加腥加香.加腥香后口乱,猾鱼不入口.就失去了白饵的意义.)

滑口鲫80+一木二代20 单用超滑

三、拉饵

拉大拉小取决于许多因素,拉大饵干料时添加天元的拉丝粉瓶装或写着小麦蛋白的拉丝粉(常规大鲫鱼时使用)小鲫鱼可揉鬼五等比较适用。冬季因为气温和水温饵料加水后放置时间要够(长)放置后适和多打(既把饵在食盆上快速的抹,帮助成丝)

拉饵时动作慢一点,角度要根据饵料调节(多练多熟悉) 生口鱼,饵料可拉得稍大(可加状态饵或膨胀剂),全钩饵料问题也不会大,滑口适宜拉小或钩尖带饵。拉饵钩上应该有少量残留,尤其糗鱼的时候(气温低常规操作残留也无法避免),但,糗鱼或速度不高的时候钩上无味的的残留也需要定竿清理。

1)拉饵的手法

也决定饵料的大小和状态。我们常用的是平挂式和盖章式。平刮式拉饵是把饵薄薄地平铺于拉饵盘上,再把钩放在饵料上(磁铁上端),通过磁铁的作用把钩被吸陷于饵中,然后平地向外拉子线,使钩附上饵团。盖章式拉饵是指先把钩吸于拉饵盘(或一平面)磁铁上上,分开双钩,再把饵料压在钩上,往一个方向向外拉动子线,使钩上附着饵团的拉饵方法。可以通过变换角度使饵团拉大拉小。角度越小,饵团拉得越大,反之,饵团就越小。也可,分开双钩,钩不动,饵动,快速划过钩尖,此方法使用得当钩尖挂饵。总之多加练习和尝试,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2)拉饵如何控制饵料残留

a.在家开饵(即正常室温,水温和饵料器皿温度)

b.饵料吸水后放置时间要长(多醒,或放入冰箱冷藏低温醒制,随用随取。但要做好密封)

c.尽量少加或不加拉丝粉(视饵料本身拉丝粉决定)

d.饵料一定多打以帮助成丝

e.通过实践找到正确的饵水比

f.不用长丝拉丝粉

g.饵料过散可先加少量粘粉

经验之谈只是点拨,要成为自己的,必须实践,多练

四、再简单说说线组和用钩

常规原则上,慢鱼用细线小钩长子线,快鱼用稍粗线组或短子线倒拉牛(鱼快双钩不易结节缠绕),快鱼用大钩(双尾不易脱钩)糗鱼用小钩。比如,生口水皮我用同大线或比大线还粗的5.6公分长的子线。尝试偷儿子即小鲫鱼中的壳子,才用细线小钩短子线。常规大棚(时速60以下)子线起码都15CM以上。密度不高的或滑口的小鲫鱼(大中取小),大棚使用建议用单钩。

另外,记住,太小的鲫鱼(或有太小的鲫鱼的地方),要出成绩,主拼的多是设备和饵料状态。只要不打比赛,尤其新手没必要钻这个牛角尖,毕竟这个更加精细更加劳民伤财

注:小鲫鱼也分大小,有巨头也有小鲫鱼中的壳子,另外不同批量的小鲫鱼也有很大的差异。杂鱼情况,受惊程度,水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同钓场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以上文章就是简单,片面的举例,在一种较理想的前提下说明相对的配饵原则和钓法。小鲫鱼很大程度上是熟练(开饵,拉饵,线组使用,抛竿,抬竿,飞鱼,卸鱼,相对简单的钓法.饵料的应变),熟练决定速度,熟能生巧,绝对是条真理。

简单说一下自己的钓小鲫鱼的体会,钓鱼这东西方方面面东西多,都详细说说工作量太大,挑点新手不宜注意的地方加以简单说明就一堆 。希望老手补充指正,新手借鉴但不盲从。

浅谈筏钓钓法及用饵与钓组的搭配


早从10年开始我无意中接触到了筏钓这一休闲钓法(至少目前国内没有筏钓竞技比赛所以我们将它归为休闲钓)。从最早用传统远投竿(老海竿,呵呵)配合大眼漂座以及几粒太空豆做出的滑动漂线组到后来的棉线节、矶钓漂座、阿波、水滴轮等等钓具、线组一直到现在使用水滴轮、筏轮、筏竿、定层竿的钓法。期间筏钓给了我无数的惊喜和快乐,同时也结交了几位志同道合的筏友,而这有时确实岸钓所不能给予的,正因如此筏钓具有了它最独特的魅力。正是这一发源日本、传入台湾最后被我们所知所学所爱的钓法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甚至最近两年父亲也被这一钓法所诱惑,并且已经深深着迷,常常拉上我到那万峰一展钓技。

近来因为父亲的原因到万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因此也偶尔钓获不错尺寸的渔获,上传帖子或微信朋友圈后使一群周围的小伙伴们不能自已,叫嚣一定要学会此种钓法并超越我们。所以最近很多朋友在咨询筏钓的一些相关问题,今夜刚好在家无数,打开电脑将近年来筏钓的些许感悟和大家一同分享。本人接触筏钓时间确实不长,在此仅仅使为了和给位钓友分享一些筏钓的心得体会,所以文中难免出现纰漏,如果友朋友觉得不对的话还请斧正、谅解。谢谢。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自己使用的钓法几乎是筏轮加筏竿或者水滴轮配定层竿(后面细细为你介绍)两种钓法,所以在这也就围绕这两种钓法和大家聊聊,其他如手丝、盘车等钓法我本人也仅接触过一两次,所以在此就不尽详谈。

一.目标鱼种及个人习惯使用的针对性钓饵及小心得

1.草鱼:

草鱼众所周知是我国五大淡水鱼种之一,为中上层鱼种,因为体型较大以及力量十足常常被广大钓友作为湖库野钓的目标鱼种。在筏钓中其实最早我的目标鱼种就是草鱼,当时在网箱上当网箱老板在喂食其网箱鱼时常常能看见网箱外边有野生草鱼过来捡食泼洒出来的饵料,所以最早我筏钓的目标鱼种就是这些草鱼。

饵料使用上来说一般我都是使用新鲜甜玉米以及粉饵作钓,新鲜玉米拥有最原始和纯正的粮食味型使得鱼类更能自然得就饵,并且一般情况下如果鱼不就饵玉米能在钩上保持很长时间,这比粉饵要简单方便很多。粉饵的优势在于味型较浓烈并伴随其雾化能更好的诱鱼,能使在钓点周围的鱼相对快速前来就饵。

我的个人习惯是早晨因为鱼口较好鱼儿索食性强,这时使用玉米这类相对天然的饵料能更好的将其钓获。午饭后因为众所周知鱼儿此时食一天中索食欲比较低迷的时段,所以我使用粉饵来刺激鱼儿就食。至下午4点后换回玉米,而晚上由于水面温度相对白天日照时较低,草鱼一般上浮就食的情况要少很多,所以一般夜间我们就更换目标鱼,不再针对草鱼进行垂钓。

2.鲤鱼:

鲤鱼同为我国五大家鱼之一,并且有别于草鱼,为底层鱼种,因此在筏钓时多采取底钓的方式,虽然鲤鱼有时也会因为筏钓频繁打窝的原因上浮抢食,但此情况确实相对要少,所以我本人在浅层不会将鲤鱼作为直接目标鱼种。而就多次底钓鲤鱼经验个人感觉(各位大神,此为我个人感觉,错了不要怪罪阿)大体型的鲤鱼不会栖息在很深的地方,一般我们钓获大体型(大于3kg)的鲤鱼水底深度在1525米之间,如果太深我们钓获多位小体型的鲤鱼。

而由于一般是钓底,所以饵料全部采用新鲜甜玉米,如果使用饵料在如此深的地方务必需要使饵料很粘很硬,以确保其能到水底,但这样就可能使得鱼在就饵时因为饵料状态出现假口或者很难进口,所以我们一般放弃粉饵。鲤鱼在全天均可垂钓,一般天亮前时段最佳。

3.黄辣丁、斑点叉尾鮰

一般我个人钓获这几种鱼种多是使用玉米垂钓翘嘴鲌时它们上浮抢食时被钓获。由于这两种鱼就食凶猛常常将饵和钩一并吞入肚子,导致摘钩很麻烦,并且它们身上那三根硬硬的突刺很麻烦(1是由于其刺中含有少量毒素,一旦接触并被刺伤时能带给你深深的痛楚以及回忆。2是一旦放到普通渔户中时非常容易和渔户线缠绕,一旦缠绕很难取出,我曾最终实在无法取出而用钳子将其突刺全部弄断才搞定)。所以我真心的不会把它们作为目标鱼种,痛苦的回忆阿。

小贴士:如果你想针对它们进行垂钓时最好提前买一个金属鱼篓(如下图),用上后就不会因为卡到而拿不出来了。如果你真想钓获它们其实真的好简单,每年4、5月时最好时机,用蚯蚓挂钩钓底,绝对让你忙的不亦悦乎,哈哈,同样鸡肠鸡肝等内脏也是不错的饵料(就是放两天后好臭)。

4.大口鯰

如果你想体验那种非常沉重并且沉稳发力的鱼种的话,大口鲶肯定是你不二的选择。中鱼一刻仿佛挂底一般,之后一股大力慢慢传来,仿佛有吸盘吸附在水底一般,呵呵,那种感觉不是一般的爽哦。

想钓获大口鯰建议个位钓友多在做窝上下下功夫,因为鲶鱼这整一类鱼对水压适应性很强,所以深水同样是它们的栖息之所,这样以来对水深要求就没有鲤鱼那么苛刻了。而关键就在于做窝,我们一般使用杀鱼后残留下的鱼内脏或钓棚老板杀家禽后的内脏混杂泡开的颗粒饲料握大团进行打窝。打窝时注意走水速度从而选择正确的打窝位置,防止走水导致窝料远离你水底的钓点。打窝时间一般为晚饭前,吃过饭休息好后就可以开始你的鲶鱼之战了。而钓饵就相对广泛得多,小活鱼、活虾、鸡肠是窝选择最多的饵料,而其中鸡肠是我个人使用频率最高的。

5.鲢鱼

说来也怪,在筏钓这么多年里当我把鲢鱼设为目标鱼时钓获的清一色为白鲢鱼,而花鲢(鳙鱼)与我从未谋面,呵呵。鲢鱼在五大家鱼中属于成长较快并且力量也很足的一种,其属于上层鱼种,所以我钓获鲢鱼都在很浅的水层钓获,一般为2-4米之间为多。饵料使用粉饵,与平时手竿垂钓鲢鱼不同,筏钓时饵料中颗粒饲料粉占的比例比手竿时要多一些,因为筏钓要放线、收线,所以如果雾化状态像手竿一样的话太麻烦(我自己懒,哈哈哈),所以我基本控制在2-3分钟饵料雾化完。

饵料我一般时大概这样来调配的:天元浮钓鲢鳙(第一代)40%、东峻鲫30%、颗粒粉30%然后加少许草莓味型小药(小药主要作用是心里安慰,呵呵)

鲢鱼的吃口会非常轻,并且稍纵即逝,竿稍微微下点两下之后马上扬竿才会中鱼,因为鲢鱼进食和其他鱼不同,它们主要是吸食浮游生物或一些水藻等等,所以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来咬钩,而是吸食饵料的雾化区时将钩顺势带入口中,所以当你垂钓鲢鱼时一定要专心,一定要手握鱼竿,当水面出现一簇一簇的渔泡时请注意,鲢鱼进窝了,哈哈,准备战斗吧。

6.翘嘴鮊

也是我们昆明人常说的翘嘴,此鱼生性凶猛,喜食小鱼小虾,而且得利于它绝对流线型的身型,它是淡水鱼中游速最快的鱼种之一,所以翘嘴爆发力非常强,并且在万峰湖中也常能碰到体重达5公斤以上的米级大翘嘴,这也使得它成为我国国内淡水筏钓的第一梦幻鱼种。

翘嘴在水中属于中上层鱼,但往往有时我在底钓时也曾钓获大体型翘嘴,翘嘴所在水层相对复杂,我个人从2米左右一直到40米都曾钓获大体型翘嘴,所以任何水层都会有这类鱼经过,但总结下来一般12-24米之间是比较集中的水层。当你筏钓翘嘴时最好从水面开始进行搜索,当多次搜索出现鱼口后观察深度,最后在相对密集的水层再进行小范围搜索,这样的钓获效率会高上不少,具体方法后面为大家细细道来。

饵料方面使用最多还是新鲜甜玉米,小活鱼(体长5-7厘米白条最佳)、活虾、浓腥味型粉饵都能钓获翘嘴,并且效果也都不错,而使用活鱼或活虾时往往更能钓获大体型的翘嘴,而鱼活性不佳或冬季水温较低时活饵的效果就更为明显。所以当你去准备与大翘嘴一决高低时最好多备几类饵料(活鱼活虾可在钓点附近购买,以保证鲜活),开口不好,换,开口还不好,再换,如果依然不好,那就洗洗睡吧,呵呵。

只要鱼所在水层找寻的对的话,翘嘴可以说随时都能钓获,这就看你找水层的手艺了。

OK,讲完目标鱼相信大家也对自己以后的筏钓拥有了一份自己的目标了,接下来为大家讲讲筏钓的各种装备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要利其器必然你要先对它们有充分了解吧,今天就带大家对筏钓的各种装备和配件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吧,等你日后那上装备水边奋战时再细细体会其中那份深入的奥妙吧,我就在此为各位抛砖引玉了。

二.钓竿

其实筏钓我个人目前几乎都在用软稍筏竿,少数特殊情况下使用定层大导环筏竿。在此就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吧。

1.软稍筏竿:

顾名思义,此筏竿竿稍非常软,作钓时整个鱼就饵的信号就是通过竿稍来传递的,这也是大家平时叫筏竿了,因为现在更多的钓友都在使用这类筏竿,相比定层使用的大导环筏竿来说这种筏竿灵活性更高,搜索钓、定层钓统统能够轻松搞定,而大导环筏竿只能用于定层滑漂钓法(或者在此我不介绍的盘车等钓法)。所以软稍筏竿为目前大家筏钓的第一首选。

市面上目前筏竿随着筏钓的流行也变的琳琅满目了,从几十元到几千元各种品牌、类型、材质的筏竿一应俱全,但个人给大家的建议是购买时对竿稍的要求可以高一点,毕竟它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所以相对较粗的就不太建议了,这会错失很多细微的信号,所以在选购时请大家多多观察,轻轻的拉拽一下看看竿稍是否灵敏。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使得你失去很多垂钓的乐趣,呵呵。

在此以个人使用推荐大家几个筏竿(毕竟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推荐给大家的竿子都是自己上过手使用过的,同样在此没有推荐给大家并不是说不好,而是我没用过,呵呵)考虑性价比的话可以考虑利优比的竹心1米3的、老师傅工坊的筏师千又1米3(此款竿稍在我用过的竿里算韧性不错的,断的很少)、老师傅工坊的齐兵舟。如果你想稍微用的好一点就考虑达瓦的BJ IKADA METALTUNE 127金属竿稍,不容易断,但信号传递不是特别灵敏,建议购买国内diy的配套竿稍使用)、达瓦black lady sp竞技135,这两款如果你的预算在2000左右时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的预算高于3000大洋的话那就建议你考虑考虑黒鲷工房的竿子了,呵呵,绝对好东西。

对大家特别是初学者来说这类筏竿的竿稍绝对是易耗品,为了更好更明显的传递信号,竿稍都很细(一般好竿稍就0.3-0.5mm左右)并且非常脆,一旦操作不当就极容易将稍折断。在此提醒大家几点防止竿稍折断的方法:

(1)在将钓线穿过竿稍线环时不要把竿稍连接到竿的后半部分,也就是说在不连接筏竿前后两部分时先把钓线穿过前后两部分所有的过线环后再将前后两个部分组合,这样可以避免在穿线时由于不小心导致竿体倾斜使得竿稍部分折断(绝对管用,相信我吧)

(2)提竿挑逗时当提起竿尖后不要急于把竿放下,此时如果过快,铅坠的下沉速度赶不上你竿尖下摆的速度时钓线很容易缠绕在竿尖部分,如果此时出现鱼口并扬竿的话非常容易将竿稍打断,所以提竿挑逗后请慢慢放下竿尖,使竿尖下降速度慢于或等于铅坠下沉的速度,小伙伴们,切记切记阿。

(3)每次收线时不要把竿尖放入水中,这样你看不到铅坠是否到达第一个过线环,如果铅坠顶到过线环而你还在收线的话竿稍几乎是绝大可能会断的(越好的竿稍越容易断阿),所以收线时个人建议请把竿尖抬离水面一段距离并集中注意力,因为筏钓一般都会使用计数线所以当到5米的大色标时尤其需要注意,当看到铅坠出水时差不多就停止收线,慢慢提起后再进行换饵等操作。这也是很多新手断尖最多的情况,也请大家在作钓时多多注意。

(4)中鱼后也是非常容易不小心折断竿稍的,第一种情况时中鱼后当鱼将你竿子向水中拉下时竿稍一旦不注意挂到网箱边上的网时很容易就折断了,第二种是中鱼后收线时由于激动也好茫然也好很容易收线过度使铅坠顶到第一个过线环导致折断竿稍,所以提醒各位中鱼收线时请依然记得不要让你的铅坠飞的太快,呵呵,第三种就更纠结了,当鱼被你拉到水面并抄入抄网时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吗?NO绝对NO,很多小伙伴的竿稍就是在这种时候挂掉的,当鱼被抄网抄起后鱼还会在抄网里挣扎,这时很你的竿稍很容易被鱼拉到抄网的网眼上折断或者由于鱼剧烈挣扎导致竿稍直接折断。所以请大家牢记,当你的鱼进入抄网的那一刻请迅速的打开渔轮的防线开关并把鱼竿向后拉使钓线能放出一段,此时鱼无论怎么挣扎都和竿尖就没有关系了,呵呵,随便挣扎,放开了挣扎都没事,因为这时你的钓线是一个松弛的状态,渔获的挣扎就不会直接的影响到你的竿稍。切记切记

2.大导环筏竿:

其实也可以用路亚竿代替,一开始我们都是使用水滴轮配枪柄路亚竿掉滑动漂线组(水滴轮比纺车轮在放线时更顺畅和平稳),直到后来考虑到路亚竿太长不好操作才购买了1米2的大导轮筏竿,所以如果你有路亚竿,又不是太苛求的话就不要花这冤枉钱了,直接路亚竿搞起吧,呵呵。

三.渔轮

在此就为大家主要介绍筏轮了,水滴、纺车由于放线以及溜鱼不急筏轮顺畅所以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有问题想要知道的朋友可以站内短信我,我帮你一一介绍,呵呵。当然筏轮同样有不同的类型,线杯直径不同、左右手之分、放线开关类型不同、带泻力和不带泻力、材质、构造等等,但都是百变不离其宗,由于带泻力和不带泻力从操作以及结构上来说是区别最大的,其他的差异在操作上并不明显,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介绍这两类的筏轮吧

1.带泻力筏轮

顾名思义这类筏轮是有泻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带刹车)的,这样比较方便溜鱼,预先调好泻力后当中鱼时鱼的冲力大过刹车力时渔轮自动出线来保护钓线及钓钩的完整性以避免跑鱼。这类轮操作相对简单,当挂上饵料后打开放线开关使饵慢慢下沉,此时你可通过轮子旁的放线调节钮调节防线的快慢,在下降过程中观察竿稍工作,一旦出现急促的点头、下弯或者竿稍突然回弹抬平,此时均为鱼就饵的信号,用手指按住线杯并扬竿刺鱼,嘿嘿,开张拉。如果要钓定层,当你的线到达你预计水层时转动摇柄关闭放线开关(切记关闭放线开关,不然扬竿时一旦手指没有按压好线杯就可能出现炒粉乱线的情况),此时可以专心注意竿稍信号,一旦出现点头、下弯、回弹抬平时果断扬竿刺鱼。当你在收线时突然感觉手上一沉,请不要考虑,果断扬竿,这同样是鱼的咬口,鱼会在你收线时来抢食你的饵料,所以这时一旦手上有感觉请果断扬竿。在此提醒各位,筏钓中鱼后请在溜鱼时进行补枪,也就是中鱼后再用力提一两次,保证鱼钩将鱼嘴打穿,防止没有钩牢导致跑鱼。

使用带泻力筏轮搜索垂钓时注意调节好放线调节钮,让饵料能缓慢下沉,因为下沉太快鱼就算来就饵并出现信号你也很难分辨出来,所以建议搜索钓时将线放的稍微平和缓慢一点。泻力刹车不要调的太紧,如果太紧就丧失了保护线组的目的了,如果当你熟练操作以后可以在溜鱼的整个过程中随时改变泻力刹车力度以来适应当下鱼的冲击力。

2.不带泻力筏轮

这类筏轮时目前我个人最喜欢使用的,哈哈。因为整个溜鱼过程需要靠你个人的指头来调节渔轮出线速度和距离,并且能在鱼冲出去的第一时间送开线杯让其出线,这样对于线组的保护要比带泻力的轮子更直接更快捷,并且能更直接的感受与鱼较力的那份快感,爽,爽,爽。这类渔轮一般来说没有放线调节钮,是依靠咬铅的重量来改变出线速度的。一般搜索5米以内个人建议使用1B的咬铅即可,如果要搜索到15米则建议使用2B的咬铅,如果要搜索到20-30米的话可以使用到3B,如果快速到底钓底则使用4B甚至更大的5B咬铅。

此类筏轮我们最近研究出一新 玩法(不过需要达瓦筏钓竿架或者一些不影响出线的竿架配合,呵呵)由于常常在浅水我们的饵料会被小鱼截杀,所以我们想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呵呵。线组上使用5B甚至6B的咬铅,前段打开放线开关使整个线组快速下沉以躲过小鱼聚集的水层,当到达预定水层附近时关闭放线开关,把竿放置于竿架上,让较大咬铅带动整个线杯和摇把一起慢慢转动使得饵料及钓钩能慢慢在预定水层搜索,此方法能使竿稍承受咬铅几乎全部重力,使得竿稍在慢慢出线时没有抖动(如果当打开放线开关时由于竿稍并没有承受咬铅全部重力所以导致出线会有些许抖动,从而可能错过一些细微的信号),能非常平稳的出线,从而使你不错过任何细微信号。这时我使用无泻力轮时发现的最大好处,呵呵。但此钓法对筏轮顺畅度及筏竿过线环顺畅度要求很高,目前此钓法在达瓦BJ IKADA METALTUNE 127筏竿以及达瓦BLACK LADY SP竞技135筏竿配合瓦极50筏轮、黒鲷工房65-TG筏轮上可完美实现,呵呵。

四.钓线:

筏钓主线一般使用普通尼龙钓线(定层滑动漂线组)和PE计数船钓线(筏轮搜索或定层钓法),子线如果垂钓一般鱼种时用台钓子线就OK,如果要垂钓大体型罗飞或者大口鯰时由于这些鱼在嘴唇上都长有细密的牙齿,所以建议使用耐磨性更强的碳线作为子线来垂钓。

主线我目前使用的使ygk出品的4编、8编PE船钓线以及山丰船钓线,因为PE线在几种线中延伸性时最小的,所以它能更直接更好的传递鱼口信号,所以个人推荐主线还是使用PE线为好。这几款是多年使用无数线后最终确定继续使用的计数PE线,原因有几个:

1.计数标记明显,每米一个混色标示,每5米一个纯色标示,每10米一个颜色,这样以来你就不必每米都去数,比如要钓到26米时先放完两个颜色,当第三个颜色5米纯色标示出来后再放一米即到你所需要的深度了,比起一米一个颜色的计数线要轻松很多,呵呵。

2.拉力强劲,比如ygk的8编线1.0号的净拉力可达7.5公斤,这是很多品牌的线所达不到的。

3.颜色鲜艳且不易掉色。有的PE计数线颜色闷沉,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明显掉色,导致最后几乎不能读取米数,而为大家介绍的则不会出线这个问题。

4.不吸水,不明显软化。有的PE线在入水后会强烈吸水,导致线体膨胀、软化,并严重影响出线顺畅度,而且会变的非常软,导致线体缠绕问题凸显。而ygk以及山丰则没有体现出这类明显问题。

所以建议大家在选购计数PE船钓线时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廉价钓线,这样会直接影响你去享受筏钓的,如果希望性价比高些,则选择山丰或者ygk四编即可,如果追求更高的顺滑度以及拉力的话就多掏银子去购置ygk的8编PE计数船钓线吧。

很多朋友在问关于线该用多大号的这个问题,个人推荐:山丰船线-1.0号 ygk4编PE-1.0号 ygk8编PE-0.8号或1.0号

子线:冬季-1.5号 鱼口较好或者水温较高时-2.0至2.5号 大口鲶-3号碳线

五.钓钩

其实筏钓对于钓钩也没有太多讲究,只要注重几点:钩尖锋利、钩条不要太细、钩门略达就OK。我筏钓用过钩形有:海汐6-8号、伊豆6-10号、新关东无刺2-4号、千又(忘了几号了)、铜突、 尹势尼6-8号

在此衷心的给大家一分倡议,当我们到自然水域垂钓野生鱼时最好使用无刺钓钩,因为一般筏钓钓获小体型鱼需要放生时无刺钩对它们的伤害相对较小,从而存活率比有刺钩大很多,毕竟大家也知道特别是翘嘴是很金贵的,一旦受伤很难继续存活,所以期望大家都能尽力使用无刺钩,在我们快乐的同时尽量给鱼少一些的伤害,有了它们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享受垂钓的快乐,谢谢。并且无刺钩在你取钩时同样方便不少,所以对鱼对我们自己无刺钩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有人说无刺钩跑鱼很严重,在此我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和身边朋友一直使用无刺钩进行筏钓,同样很少出线跑鱼的现象,所以这个不是问题,呵呵,而且我们更多时为了享受钓鱼带来的这份快乐,并不是钓上来的那几条鱼而已,就算跑了就当多了一份遗憾,多了一分牵挂而已,未尝不是一份日后好的谈资嘛。

六.线组

两种线组一一介绍

1.定层滑动漂线组,从上至下的配件为:

棉线节(可用超小号太空豆代替)-挡豆(如果你的漂座线眼小可以省略掉挡豆)-滑动漂座-太空豆(防止漂座直接滑到铅坠上)-铅皮座-八字环或连接扣-子线-辅助小咬铅-钩 (辅助小咬铅作用在于防止下沉过程中子线太慢导致子线缠绕主线并且在口轻弱或者走水时能让子线拉直从而让信号更真实,一般采用G3、G4、G5号)

2.软稍筏竿线组

咬铅(咬在主线上的主铅)-八字环或连接扣-子线-辅助小咬铅-钩

七.筏钓所需配件

1.咬铅:建议购买使用号数B、2B、3B、4B、5B、6B、G3、G4、G5

2.钩:金海夕8-10号(带刺)、伊豆8-10号(带刺)、铜突(带刺)、新关东钛2-4号(无刺)建议大家使用无刺钩,谢谢

3.棉线节:到处都有卖,没什么特殊要求

4.八字环或连接扣:尽量使用黑色大号

5.滑动漂座:很容易买到的

6.筏钓用漂:区别于普通台钓漂,筏钓用漂整体长度很长一般60-80厘米,目数也非常多,一般26-33目,并且吃铅都很大,一般在3克左右的吃铅量

7.竿稍收纳筒:用于收纳你的竿稍,保护其在平时和路上不受伤害

8.PE线专用剪刀:一般剪刀剪PE线完全就是种折磨啊

9.血管钳:当鱼将钩吸的太深时就靠它解围了

10.筏钓竿架:专为筏钓设计生产的竿架,靠夹子固定在网箱或钓棚边缘

11.自动打窝器:可以帮你自动定时抛洒窝料,能为你省不少事,建议购买,频率够了有时鱼就上浮抢食了,哈哈。

12.小配件盒:可以吧咬铅、钩、漂座、八字环等小配件统一收纳

13.控鱼钳:把鱼从抄网提到渔护最犀利的武器,特别是遇上大鱼时,哈哈。

14.失手绳:防止因发呆、聊天、自己不小心踢到等情况下你的钓竿和鱼轮掉入水中的好东西,一般筏钓钓点水都很深,所以一旦东西掉入水中就很难找回,所以一定把它拴好喽。

15.探鱼器:也叫探鱼雷达,是一种通过雷达原理在水中寻找鱼儿所在位置和深度的东东,因为一句两句说不清就不在这太细讲解。主要作用是看在打窝一段时间后鱼是否进入垂钓区域,有鱼继续垂钓,如果长时间没鱼就去岸钓或者干其他事吧,呵呵。另一作用事寻找主要鱼层,在探鱼器上能探测到目前钓点深度、水面温度、鱼所在深度以及大小、数量,这些都能给你很多参考信息以便对垂钓做出判断。但个人建议探鱼器仅做参考,不要一味按照探鱼器的探测进行死守定曾,一般这样都不会太理想。建议购买米国蜂鸟牌的,谁用谁知道。

16.大抄网、大渔护:因为筏钓常常能遇上一些体型较大的鱼,所以建议使用大抄网以及大渔户,而且建议抄网使用细网眼,不要使用大眼编织的那种,那种很伤鱼,并且非常容易缠绕主线和子线,而渔护尽量购买大号,应为翘嘴使用小渔护的话很容易就牺牲了,所以想好好让它活着就买个大鱼护吧,我个人是1.5米*6米的,呵呵。

16、三五知己、狐朋狗友 呵呵,你懂的。

看完后如果你心动了就行动吧,带上装备,带上好心情,收获一份快乐,收获一份惊喜,好好体验筏钓带给你那不一样的感觉吧。

大师解答2020冬钓的开饵技巧与线组搭配问题


北方的雪出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现象,让垂钓更加的艰难,大雪节气过后全国各地气温持续下降,不过此时如果方法掌握得当,不管是大棚还是野钓依然能够有所收获,因此小编总结了冬季出钓开饵及线组搭配问题,供大家借鉴。

一、冬季开饵用水问题

Q :冬季天冷,开饵的水是用温水开好还是用原塘水开好,饵料味型是全腥好还是腥香好?

邓刚:用哪个水关系不大,只是用原塘水要提前开,因为要很长时间才能泡开,冬季用温水可以比较快的开好饵。味型腥香饵肯定是比纯腥饵要好些,但是冬天钓鲫鱼可以多加添加剂,平时放绿豆大小现在就可以加到花生米大小,如果平时加一个花生米大小,现在可以添加 到三个花生米大小。

二、大棚钓工程鲫开饵问题

Q:大棚钓水深1,2米,水温10℃左右,鱼种有鲫鱼、鲤鱼(主要是工程鲫),请问这样的鱼情应该如何用饵?

李春兵:大棚黑坑会出现水温高于室温的情况,工程鲫在这种情况下特别爱起浮,所以饵料建议添加40%以上的状态饵,如轻麸,四季等,以钓行程为主,饵料味型以酒腥为主。

三、拉饵后用蘸饵问题

Q:王中王冠亚军第三局比赛采用拉饵后用蘸饵的手法有什么原因?

何海滨:拉饵蘸颗粒主要是打离底的那一口,酱层比较厚,相应的粘颗粒后落的比较慢,因为颗粒是膨化的,会上浮,拖着饵料落的比较慢。

四、大棚钓鲫鱼调漂问题

Q:北方冬季大棚钓小鲫该如何调钓,怎么配饵?

李其龙:北方大棚作钓选漂要选灵敏度高的,但吃铅量不能大,调目在一目或者两目,用饵方面状态一定要好,比重要轻,气温非常低建议多加虾粉,如果是瓜子鲫可以常试用纯虾粉加拉丝粉再加一点状态粉试试。

五、冬季钓小鲫鱼线组搭配问题

Q :一水库近期陆续投放一批鲫鱼,个体在200克至300克之间,水库面积2000亩左右(山体水库)水质偏瘦,请问这样的水情鱼情线组及饵料该如何搭配?

刘志强:现在气温低钓鲫鱼饵料需以偏腥为主,冬天鱼口不是很重,而且活性比较低,钓4-6两的鲫鱼大概0.8号主线、0.3#-0.4#子线,4号或5号袖差不多了。

六、矿洞钓鱼选位问题

Q :垂钓场所是一个废弃矿场,一面是峭壁,另一面适合作钓,中间最深有几百米,里面有巨物,也有小鲫鱼、鲤鱼,用5.4米竿子竿尖的地方有4米多深,再往前都能看到主线绷直,浮漂就看不见了。主要想钓鲫鱼和鲤鱼,请问这样的水域应该怎么钓?

化绍新:矿区蹋陷,下陷的深浅不一样,这就需要钓者用长竿或者短竿围着找点,找一个那怕有几平方的地方都可以,经常往此处打打窝后再施钓,找不着底就浮钓,调漂以常规即可。

七、冬季芦苇漂变目问题

Q:芦苇漂在冬天使用时会出现变目问题,是什么原因,如何才能把掌握好,变目后怎么才能及时发现?

贾东普:芦苇材质的浮漂都是空心的,随着水温的变化热胀冷缩,漂体变目很正常,虽然冬季芦苇浮漂比较灵敏,但是变目不是很好把握,如果早晚温差比较大的话,变目的系数会更大,不好把握建议不要使用。

钓组使用的三要素(强度、速度、灵敏度)


在我的垂钓观点里,习惯把钓鱼的钩、漂、线在内的线组称为钓组;而线组只是大线和子线。

不同的鱼种、不同的鱼情、不同的钓竿、不同的环境,甚至个人不同的手法,对钓组的要求可谓千差万别。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垂钓四项技术(钓位、钓铒、钓具、钓法)钓具部分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内容。

钓组的性能包括强度,速度和灵敏度三个方面,它们是一个统一而又矛盾的连环套。要想结合实际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乃垂钓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下面先说说钓组的强度。

一、钓组的强度

主要是大线、子线和钩的关系,其中尤以大线和子线的关系最为突出。

请记住:钓组强度的核心问题在于各个环节强度的匹配!

1.5配1.0;1.0配0.6是极其常见的线组。如果我问:1.5配1.0和1.2配1.0,哪个结实?答案绝对是后者。那么1.5配1.0和1.0配1.0呢?答案更绝对是后者!因为子线通常是钓组的薄弱环节,大线与子线的强度越接近,拉力的分配就越均匀,对薄弱环节的保护性也就越强。

请记住:各个环节的强度越接近,匹配的程度就越好!

象1.5配1.0这类正常线差的线组,在休闲钓中是恰当的,目的在于保护心爱的浮漂和昂贵的钓竿,而且是多次使用。但在涉及到速度或灵敏度的竞技钓中就不应该出现了,丢个漂或折根竿与冠军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除非你是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去的--重在参与。

对于竞技钓来说,大线的粗细和子线的粗细毫无关系,二者的选择都只针对目标鱼。确定大线的原则是: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确定子线的原则是:在不影响目标鱼吃食的前提下越粗越好。

大线细好处多多,以后会多次提到。子线尽可能粗除了提高薄弱环节的强度外,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处在于,可以放大浮漂的动作。因为浮漂产生动作的动力源泉,是铒团移位过程中子线兜水时的阻力,子线越粗,兜水时的阻力就越大,浮漂下顿的动作也就越明显。

千万不要因为听到一些说法比较新鲜就忘记了问题的实质。在上述两个原则中,前提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见功力的。在了解了具体鱼情后,如果你能够马上确定前提,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剩下的只是全面考虑一下其他因素的影响做些调整就是了。那两个原则如果翻译成普通的白话就是:大线没必要太粗了;子线没必要太细了。哈哈,就这么简单。但如果要问什么是太粗;什么是太细?原则就告诉你了。

前面讲述匹配的原理,也并不是说线组的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子线和大线的粗细越接近越好,只要是针对鱼情,子线完全可以比大线粗。90年代初北京一次大赛就有这样的战例。2~3两的鲫鱼,时速50尾左右,底加底截,水深1.8米,3小时,就一场,不换位。最后冠军的成绩是277尾,亚军是204尾。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线组都是1.0/0.6,而冠军的线组是0.6/0.5!这是将近20年前的事。

现在不是很讲究频率吗,上铒、抛竿你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频率,但大线切水的速度您是没法练的,那是科学,和20年前一样。当然,在更多数的情况下,子线还是细于或等于大线的,只要记住它们的确定都是针对鱼就行。

大线和子线越接近,切大线的可能性就越大,咱们这儿应该没有人傻到连这个都不知道,问题是如何对待。加大线号是最消极的做法。高手们总在找最好的线,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尽量把线往细了用吗。有一天超级面问我一事儿:你说这线组怎么往轴上卷才好往下捯呀?如果先挂钩,铅坠老刮线;如果后挂钩,就得先把线捯下来才能往竿尖儿上挂。我觉得这才是正道,应该在提高换线的速度上动脑筋,设法使换大线和换子线的时间差不多才行。对竞技钓选手来说,换大线没那么可怕。我听老面说过,有一哥们,为了一次比赛,准备了500多条大线!虽然有点过分,但这才是专业钓手的精神。

至于调漂,如果换线后还要现调漂,那实在是跟竞技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了。充分的准备绝对是竞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再说说钩的强度问题。由于刺鱼的瞬间爆发力很强,而这个力又首先作用在最弱的环节子线上,如果钩太硬,子线的负担就过大,受损的程度也就相对严重。所以,有一定的韧性但又不易变形的钩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于线组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竞技钓的,于休闲钓意义不大。其中的一些思想仅仅是个人的理念而已,谈不上教。如果你觉得对,那就是你的了;如果不对,可作为反面教材。

二、钓组的速度

原理非常简单,但与实战关系密切,对竞技钓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原理简单,可是在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牵扯的因素较多,不像钓组的强度那样只是针对目标鱼。

钓组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摆、二摆和三摆;其次是浮漂的立水;此外还有抛竿和回鱼。

一摆是指从铅坠入水到水线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浮漂的吃铅量和大线的粗细。吃铅量越大,一摆的速度越快;大线越细,一摆的速度越快;否则相反。另外,一摆的速度与浮漂的立水速度也有很大关系。

二摆是指从一摆完成后到子线及钩铒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子线的长度和钩铒的重量(当然也包括比重)。

三摆是指从二摆完成后到钩铒落底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钩铒的重量及比重,同时与线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噢,对了,还有个行程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漂形和漂尾的长度了。

浮漂立水的速度,就其本身而言,首先取决于浮漂整体的长度,越短,立水越快。其次,浮漂的立水速度与漂体浮力中心点的位置也有很大关系,而这一点的最佳位置又与一摆的速度关系密切,实在无法说得清清楚楚。一般来讲,一摆的速度越快,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可以偏下一些;一摆的速度越慢,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应该偏上一些。由此可见,一摆和浮漂立水的过程是重叠在一起的,因此,其速度也是一个混合产物。但无论如何,吃铅量越大、大线越细、漂体越短,一摆和立水的混合速度越快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浮力中心点的最佳位置,实操中能感觉出来,但若用文字来加以科学的描述,实在是做不到。我见过很多人选漂时用食指担在中间,好像是在找平衡点,并以此来判断其好坏。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也意义不大。

一摆、二摆和三摆的过程完全可以从浮漂上看得清清楚楚:浮漂入水到立水完成基本上就是一摆的过程;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再开始缓慢下降,这段停顿的时间就是二摆的过程;从停顿后的缓慢下降到下降停止,即为三摆的过程。

最后是抛竿和回鱼的速度,非常简单:抛竿的速度和一摆的速度成正比;回鱼的速度和钓组的强度成正比。

了解钓组的速度与实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比如底钓生口鲫,速度通常很快。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暂且不说,单就子线长度这一项,便与钓获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子线的长度对二摆的速度影响极大。漂早就立起来了,点颗烟后才开始往下沉,到底就见口,起码耽误了一个上食的功夫。所以,底钓生快,子线绝不应该超过16公分(单钩长度)。可根据鱼的大小在15公分左右选择。

三、钓组的灵敏度

顾名思义,亦即钓组对鱼吃饵反应的敏感程度。在钓组的三要素中,灵敏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鱼吃饵的信号是否能够在浮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灵敏度也是相对复杂的一项内容,因为这是最后平衡全局的关键。

对钓组灵敏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大线,其次是浮漂和子线.

大线越细灵敏度越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还记得确定大线的原则吧: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其中的越细越好,意义即在于使钓组保持尽可能高的灵敏度,以及抛竿和一摆的速度。

浮漂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也很大,但其关键在于适合!好坏关系倒不是很重要.所谓适合,有两重含义:一是浮力大小的适合,这是最重要的;二是漂形的适合.浮力的大小应该有一个范围:其下限是确保将水线绷直,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大线的粗细,水深,水温等等;其上限则是要根据鱼情,口越好,浮力的选择就应该越大.适当地选用大漂,不仅能够提高速度,同时还可以将水线绷得更紧,对灵敏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可以抵消因漂身增大所增加的阻力,其结果是白赚了一个速度.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漂形的适合完全是根据鱼情,此乃另外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这里不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子线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主要是其长度,子线越长灵敏度越低,但对鱼吃食的干扰性越小,并且在降落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诱鱼作用;子线越短(当然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灵敏度越高,但对鱼吃食的干扰性越强。子线的粗细对钓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不挡口的前提下越粗灵敏度越高。但子线粗细的选择完全是根据目标鱼,而且强度的优势远远胜过灵敏度的优势,因此可以不在灵敏度的考虑范围之内。

了解钓组的三要素,对于我们根据鱼情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灵敏度只是在中鱼前有意义,中鱼后就没用了;而强度在中鱼前毫无意义,只是在中鱼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当中鱼是关键时,就应该突出钓组灵敏度的优势,适当放弃钓组的强度,诸如各种难钓的鱼.相反,如果鱼口很好,灵敏度的意义就不大了,便应该在钓组配备上突出速度和强度的优势.

然而,优良的钓组并不等于良好的鱼获,正确调钓的效果远胜于钓组本身.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理想的钓组,又何谈调钓.中医基础理论里有这么一段话: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调钓与钓组的关系恰似中医里的气血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浅谈钓组的灵敏与迟钝问题》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