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鱼的技巧。

冬天对于广大钓友来说,如何用漂,选漂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了,水温高鱼的吃口好怎么选怎么对,可是一旦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力大大下降,吃口又非常弱的时候应该用空心尾还是实心尾呢?根据我自己几年来在低水温下垂钓的结果,我觉得,冬季水温低的时候应该选用空尾浮漂。

因为空心尾浮漂的灵敏度要高过实心尾浮漂,理由如下:

空尾由于比重小于水,故空心示标可以产生向上的牵引力,就是这微小的牵引力,可以很好的控制子线的张力和饵料在水底的状态,也由于尾的自重轻,在到达钓目后浮力和钓组重力相对平衡的条件下,根据惯性原理:空尾自重轻惯性小但容易启动,也因此那些很微小的信号在空尾上也可以体现出来,哪怕是1/3黑线的信号,而这些小信号恰恰是冬季轻口鱼就饵的真实信号,冬季用空尾小号浮漂,放弃大信号主抓小信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空竿。

实心尾尽管可以做的很细,因其比重大于水,故自重比较大。由于实心尾没有向上的牵引力,对于控制子线和饵料在水底的状态不如空尾。同样根据惯性原理:实心尾惯性大自重必然也大,这个条件也是使它可以放大信号的必要条件,但是也带来了致命的缺点不容易启动,也正是因为它的尾比重大不易启动,所以一些细微的就饵信号往往被它丢失,象那些在空尾漂上出现的1/3黑线的信号,在硬尾漂可能就反映不出来,当出现一些撞线或涮口信号,由于惯性的作用信号被放大,而这些信号往往都是假信号,真实信号没有反映体现出来,假信号过多,造成空竿率过高,而使钓友无论在心情还是技术上都会大打折扣。

有朋友会问,那为什么都说实心尾信号多呢?其实实心尾所以信号多并不是因为灵敏度所致,而是因为实心尾一般比较长,浮漂翻身子线完成第二下摆至示标到达钓目还有一段距离,而那些假信号乱口就恰恰出现在这段距离,而一旦钩饵到底以后,由于实心尾对子线的张力控制不好,漂尾比重大又不易启动,所以那些细微的真实信号有很多被掩盖了。相信大家都有这个体验,当水温低到鱼极少游动的时候,即使使用实心尾浮漂,那些所谓多出来的信号便也多不出来了。

而空尾漂翻身第二下摆完成以后钩饵也基本到位,这样就减少了浮漂翻身后第二下摆完成至示标到达钓目的距离,从而也就减少了好多虚假乱的信号,再由于空尾可以很好的控制子线张力又容易启动,所以那些细微的信号便显现出来,有时甚至只是让你感到浮漂似乎是有一点变化提竿而中鱼。

所以好多朋友一直总会认为硬尾的灵敏度要高过空尾,其实恰恰相反。水温低的情况下如果大家手里有1#或0#的空心尾浮漂那么在换上0.4毫米的尾,相信会比浮力相同的实心尾浮漂钓的好。

编辑推荐

空心尾与实心尾浮漂的剩余浮力探讨


关注剩余浮力的探讨,做了一个实验,用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乒乓球和实心木球),各绑上一根线,线下缠铅皮,使它们在水面下达到二力平衡。你会看到乒乓球的铅量明显比木球多。这说明乒乓球的浮力比木球大。

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下: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是物体浸入水中排开了一定体积的水,是水对物体产生了向上的浮力。但一定不要忘记物体是浸入水中,是水对物体产生了作用力。据此,不难明白露出水面的标尾(无论目数多少,无论空心实心)是没有丝毫浮力的,是没有向上的牵引力的,是与坠子、钩饵的悬浮毫不相干的(产生浮力的是浸入水里的那部分标体)。露出水面的标尾,并不具有真实的浮力,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浮力,严格地讲,称之为剩余浮力未必合适。

2)浮力有多大

也引出了阿基米德定律,既然两个球(不管实心、空心)体积是相同的,完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也是完全相同的,被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也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球受到水的浮力是完全相同的。说乒乓球的浮力比木球大明显背离了阿基米德定律。

3.铅量与浮力

乒乓球下面的铅量比木球下面的铅量多些,是必然的,也是最迷惑人的。这一现象给人一个印象:重力既然大些,浮力当然也大些。但这是一种错觉,剩余浮力的产生与这种错觉有关。重力、浮力达到二力平衡时,重力当然与浮力相等。

除了铅皮重力之外,不要忘记两个球自身有一定的重力,自重也应计算在总重力之中。简言之,两个球在水面下达到重力浮力二力平衡时,重力是一样的,浮力也是完全相同的。认为乒乓球浮力比木球大些,同样也就误认为空心尾的剩余浮力就一定比实心尾的剩余浮力大。

对阿基米德定律关于物体的理解也值得商榷。说但我理解的应该是指相同的物体又说空心尾与实心尾应该视为不同的物体(言下之意是空心尾与实心尾可以不遵从阿基米德定律)。

我们仔细斟酌一下这句话: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这部分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物体排开水一定的体积,这与物体什么有关?与体积有关呢?还是与材质、密度有关?乒乓球能排开水,实心木球也能排开水。木块能排开水,铁块也能排开水。物体并非指同一物体而是指任何物体,不管材质、密度如何,浮力大小只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空心尾、实心尾无一例外地必须遵从阿基米德定律。

再回到空心尾与实心尾的具体问题上来,分两种情况:

一、相同的标体且空心尾与实习尾粗细长短相同

1)浮漂剩余浮力的问题

在剩余浮力论看来,这样的空心尾浮标与实心尾浮标浮力或剩余浮力是不相同的。

按阿基米德定律,它们的体积相同,不论空心实习、只要等体积地浸入水中,它们的浮力或剩余浮力完全是相同的。举例说明,两支浮标,结构和体积相同,标尾直径相同,只是一支是实心尾一支是空心尾。半水空钩调标后,调目都为4目。这时重力浮力达到二力平衡。实心尾浮标(自重稍大)的配铅重稍小而空心尾浮标(自重稍小)的配铅重稍大。

但两支浮标的总重力和总浮力是完全相同的,露出水面的4目,所谓的剩余浮力,也是完全相同的。现在,在两支浮标下面增加适量的铅皮调至标尖平水。请问:哪支浮标下新增加的铅皮多些?剩余浮力论证认为,当然是空心尾浮标了。

然而,按阿基米德定律,却是两支浮标下新增加的铅皮应该完全相等。这就是剩余浮力原理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歧之一。两支浮标从标尖到四目的体积完全相同,完全浸入水中时,排水量完全相同,即可受到的浮力完全相等。在达到二力平衡时,新增加的重力当然也完全相等。这不仅是道理,也是事实。如果有谁不相信,可以去实际验证一下。

2)空心尾、实心尾浮标在钓鱼中的表现

当鱼儿向下拉动铅坠和浮标时,相同的力拉下的标尾的长度是完全相同的。这还是要说到二力平衡。下拉力使标尾下沉,同时,下沉的标尾浸入水中后产生向上的浮力,直到新增加的向下拉力与新增加的向上的浮力相等时为止。

既然标尾直径相同(不论实心、空心),那么,下行距离也应相同,才会有浸入水中的相同体积。在浮标的表现上(下沉的多与少、快与慢)也就一样,不可能实心尾灵敏,空心尾迟钝。

二、标体相同而空心尾粗实心尾细

1)两种浮标在钓鱼中有不同的反应,标尾较粗的空心尾浮标的表现是迟钝,能过滤掉一些杂乱信号,也就是在鱼儿拉动浮标时,相同的力,空心尾的位移是较小。实心尾的表现相反:灵敏,位移量较大。

2)两种不同的解释。剩余浮力原理认为,空心尾浮标剩余浮力大,向上牵引力就大,鱼儿拉动困难,所以位移量小,就显得迟钝。而实心尾剩余浮力小,向上牵引力小,所以鱼儿易拉动,位移量大,就显得灵敏。这种解释的根本错误就是把虚幻的剩余浮力看成了一种真实的向上的牵引力。

按照阿基米德定律原理,两种浮标的根本差异是标尾粗细不同。下行同样的距离,粗尾标体积变化大,产生的浮力大,而细尾浮标相反。在鱼儿下拉力相同时,产生相同的体积变化和浮力变化,粗尾标下行距离较小而细尾标下行距离较大。也就是说,浮标的灵敏与迟钝主要决定于标尾的粗细(直径大小)。

标尾粗的表现较迟钝而标尾细的表现较灵敏。如果将两支标体相同而标尾都是实心的但粗细不同的浮标,先调出调目为4目,然后都增加等重的铅皮,你将会看到细尾下沉距离大而粗尾下沉距离小。

或者粗尾用实心、细尾用空心,同样也会看到空心的细尾下沉距离大,而实心粗尾下沉距离小。理论和事实都说明,在相同下拉力作用下,下沉的多与少只与标尾粗细有关而与空心实心无关。如果说空心尾浮标表现沉稳、迟钝还不如说粗尾表现沉稳、迟钝。

三、不同现象凸显的分歧

解释空心粗标尾与实心细标尾的不同现象凸显了两种原理的分歧。

剩余浮力的观点已经被称之为理论、原理。但剩余浮力原理与阿基米德原理是根本对立的,分歧点很多,这里只列举了一部分。笔者的认识是:我们钓鱼时,使用及调整浮标是以适合鱼的习性和觅食规律为标准的。

2020秋季垂钓水温低的钓点选择


一、早晚钓近钓浅

在初秋黎明时分或傍晚气温都会比较凉爽,而且近岸的天然饵料较丰富,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鱼群会离开深水区域游向岸边纳凉以及到浅水区域来寻找食物。这样,每天的上午八点之前和下午的五点以后,钓者用断竿在近岸垂钓效果也不错。

另外,如在闷热的天气里钓鱼,高温湿闷会造成水体缺氧,此时应将钓位钓点选择在离岸较近的浅水区,因为水体越浅含氧量越高,有利于鱼类呼吸,且浅水区天然饵料相对丰富一些,只要垂钓环境安静,像鲫鱼、鲤鱼、草鱼还是乐意到浅水区活动。

二、钓流水

一年四季,流水的含氧量都高于静水区且水温也较低,这是带有规律性的。初秋钓鱼常遇到的两大影响鱼类觅食的因素,一是水体温度高超过了多数鱼类的适应范围,鱼类常会感觉不适;二是闷热天气静水水体容易缺氧,使鱼类感觉憋闷难。

这两点都会造成鱼类觅食量下降,而每年到了雨量充沛的时候,江河、水库、大沟、水渠的上游会向下游注入新水,使部分水体产生水流,流动的水体中由于含氧量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水体上下对流快温差小鱼类会逆流而上觅食,所以,民间有七上八下九归湖之说,这时的鱼类显得异常活跃,食欲旺盛比较好钓。

当然,垂钓流水有它别于静水的要求,要将钓点选择在能站住浮漂的缓流处、进出水口两边或洄水湾处。水体较清要略钓深远一点,水体浑浊的可以钓近浅一些。在浮漂选择、调钓、饵料状态的把握都要与水情合理搭配。

三、钓水草

钓鱼人有一年四季不离草的口头禅,它说明水草钓点的效果一般是较好的。因为茂密的水草区高温时能遮挡强光辐射,鱼群可以躲在水下纳凉,冬季可以在草下避寒,再就是鱼类在这些地方比较容易知道食物充饥。所以,一般情况下水草区会成为垂钓者钓位钓点的首选。但是食物都有两面性,高温钓鱼不是任何天气任何时间段都适宜钓水草区的:

1、下雨天不钓草区:常钓鱼的朋友会发现,凡水草区多处于河流、水库的湾角里,这里一般多静水且背风,在高温酷暑时节的下雨天多低气压,由于地处背风风力较小,空气与水体受水草的阻隔,很难快速完成交换散发水体的热量,此时,水草区与明水区会出现明显的温差,鱼类身处其中会感觉憋闷,而明水区相比较来讲,风吹雨打散发热量快含氧量高,水体凉爽鱼类活跃,自然不愿意回到草区了。

2、晚上不能钓草区:大多数人都知道,水草白天在阳光的光合作用下会向水体散发氧气,而晚上则吸收水体里的氧气,这在盛夏初秋季节尤为明显。当晚上水草不再像水体释放氧气反而吸收水中氧气时,水草区内含氧量就会逐步下降;则另一方面,由于水草稠密比明水区散发热量慢,使水体温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两方面都会趋势鱼类远离草区。所以,夜钓的朋友选择钓点的时候,建议不要选择水草区。

四、钓下风口

初秋时节垂钓,在影响鱼类觅食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含氧量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水体的含氧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鱼类的食欲,如果含氧量很低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 水体含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温度、水体与空气的接触置换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有关资料我们了解到,水温与含氧量成反比。而在下风口,那里风力会较大甚至水面有波浪,可以加大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提高水体散发热量的速度,风力也会使水体的上下产生对流,调节温差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此时,鱼类的趋氧性会促使其向下风口处游动。

再有一点,风力的作用还能将落入水体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等食物源推向下风口,时鱼类流连忘返,所以,初秋在风力较小闷热天气垂钓,钓下风口比钓上风口效果会明显很多,这些也就是秋钓浪渔谚的原因所在。

台钓新思考:空心尾与实心尾的分别


在市面可以购买的浮标之中一般分为空心尾(软尾),实心尾(硬尾)二大类,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前段实心尾后接空心尾,我们俗称龙凤尾,在这里我着重与好钓鱼论坛的钓友们讨论一下空心尾与实心尾这两个问题,明白这个问题龙凤尾的问题自然就明白了。

台钓里空心尾,实心尾之分讨论了十多年,那个稳定那个灵敏,众说纷纭,我翻查了很多资料、杂志未发现有一个人发表的文章能确切的剖析里面的正确分别,更可笑的是一些大师级的钓手一辈子只会用空心尾,换了一支实心尾就不会钓鱼了,也有一些只习惯使用实心尾,换了空心尾,就出不了成绩,一些成名的高手一辈子只会对别人说空心尾稳定,实心尾灵敏,空心尾钓刁滑,信号乱时使用,实心尾钓食口小,动作轻微时使用,问题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确切的问题还不是空心尾轻,里面有空气、有浮力,实心尾重,浮力小这么简单。我们要确切的弄明白它们的根本区别,把它们两者之间的原理弄通,日后选择浮标的使用时这个问题才不会困扰你。

在区分空心尾较稳定,实心尾较灵敏这个问题时必须要有一个前提,两者之间要作比较,一定要用造型相同,浮力相同,比重相同,也就是说除了标尾的质材不同以外,其它什么都相同的浮标才能作比较。

假设两组浮标本来是一组的,规格尺寸都一样,只是一部份制作成实心尾,一部份制成空心尾。便变成了二组不同性能的浮标。

实心尾:标脚、标尾有重量,比重大于水,浮力体只有一个,很明显为两沉一浮。

空心尾:标脚有重量、比重大于水,浮力体及空心尾比重较水小浮于水,很明显为一沉两浮。

只要我们记住实心尾:两沉一浮;空心尾:一沉两浮这公式,无论空心尾是否一定浮于水,但比重一定小于实心尾,这是事实!

这两个问题说通了,区别也就出来了,问题就出在浮标的比重不同,而物体相同的情况下,浮标比重越轻,浮力就越大。众所周知,我们钓鱼时使用及调整的是浮标的剩余浮力,而不是阿基米德定律以物体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会令我们钻进一个牛角尖出不来,。这里补充一下,浮标型号不同,比重就不同,浮标本身存在的剩余浮力都不一样(我说的是浮标未较时本身就存在固有不同的剩余浮力)。

也就是说剩余浮力越大,浮标向上的牵引力越大,破水能力越低,所以整体比重较轻的空心尾在受到鱼儿试探的动作或小鱼闹窝时的杂讯号就会过滤了一部分,浮标没有那么容易反应出来,减少了外力的影响而出现无故的下沉现象,等到鱼儿真正的吸食时浮标才会反应,才有明显的有力短速下顿的视觉效果。

反过来说实心尾的比重较大,自身的剩余浮力小,受外力影响时破水能力强,所以收到鱼儿吸食相同于空心尾的力量时,浮标反应下沉的幅度会增加,在鱼讯轻微吸食时使用实心尾,会收到将信号放大反应出来的效果。

但问题不仅于此,如果浮标在制作时选材不严谨,比重控制不好,用比重较重的标体制作成空心尾的话,出来的产品还是像实心尾一样只要有动作,下沉幅度一样很大,如果用质材很轻的材料制作成实心尾,一样会接收鱼讯时信号下沉幅度不大。换言之,如果质量不稳定的浮标,只要是空心尾,你就以空心尾的调法去调整,如果是实心尾,就以常规实心尾的调法去调整,有时你被浮标捉弄了还不知怎么一回事。浮标的稳定或者灵敏大多数是由浮标的造型,固有的比重及调较的剩余浮力所决定,如果不了解浮标的性能及原理,空心尾、实心尾之分,实在是见仁见智。

低水温下的鲈鱼路亚拟饵技巧


鲈鱼,如你所知的那样,是冷血动物,这意味着他们的身体温度将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当水温下降时,他们的新陈代谢水平也随之下降,消化的过程大大减慢。根据道格汉农,ESPN的鲈鱼研究员,鲈鱼在华氏80度(26.7℃)时,消化一餐只要4个小时,而在华氏50度(10℃)时需要四天!当水温骤降时,鲈鱼频繁进食的需求大大减少,活性随之降低。如果你曾经在寒冷的冬季或者早春天气参加过鲈鱼俱乐部的赛事,你应该早就知道这点。

职业鲈鱼钓手和钓导常年都在水上,他们必须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从寒冷的湖水中钓到鲈鱼. 选择正确的拟饵在这个方程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水温下降到华氏50度(10℃)以下时,你不能有效的获得咬口,来学习一下这些顶级职业钓手和钓导的小提示,以便你下一次的钓行能high起来。

悬浮Jerkbait

经验丰富的职业钓手比如拉里尼克松在华氏40度(4.4℃)时,不论是清水还是中度浑浊时对这些悬浮米诺都及其依赖。

悬浮jerkbait,不像其他饵一样,在水底不动的时候引来鲈鱼的咬口尼克松说道,实际上,当你用悬浮jerkbait时最多的咬口,都发生在当饵完全悬浮在某个水层中不动的时候。

尼克松是第一个认识到悬浮jerkbait对早春鲈鱼的强大威力的职业钓手。我曾经在浮水米诺上钻洞,然后填充铅粒来达到悬浮的效果,费时又耗精力,而现在大部分的路亚品牌都有悬浮系列的成品饵出售,出厂时就已经调整到了完美的悬浮状态,再也不需要钻洞再填充了比如Smithwick的悬浮Roque。

悬浮jerkbait刚好符合低水温环境下鲈鱼的低活性模式,这位职业钓手说道。在早春,水质清澈的湖泊里,鲈鱼常常在尖角、平摊以及其他的潜在产卵区域附近悬浮,在移向浅水区之前等待着水温慢慢变暖。

这些鱼并不会长距离追逐猎物,但是对和他们在同一水层的悬浮jerkbait,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饵吸入嘴里。尼克松还讲到,操控这些饵时,记住少即多的原则。大部分钓手用这些饵的时候,动作太大、太快。抛出去,收线让饵下潜到最大深度,抽竿一两次,然后什么都不做,让饵安静的悬浮在水中水温越低,你抽竿之间的停顿时间要越长。

尼克松的额外提示:

用长而软的crank竿来玩悬浮米诺,竿子可以给出足够的弯曲,太硬的竿子容易跑鱼。钓线的话,10到12lb的钓线,在开阔水域足以应付一条大鱼,同时又能让饵更容易的下潜到设定的最大深度。

JIG猪皮

当湖水又冷又浑浊的时候,没什么比JIG猪皮更能让你钓到大鱼了。这个组合在冬季和早春钓获过非常多的怪物级鲈鱼。

职业鲈鱼钓手Ron Shuffield是公认的jig狂热者。当水温低于50华氏度(10℃)时,我对jig猪皮的信心比其他任何饵的信心都高。当jig挂上叉尾的猪皮时,它几乎成为小龙虾的完美模仿者。重重的铅头,轻松的跳过水下的灌木和树桩,而jig的胶裙和尾巴在水中均匀散开,活生生像极了一只活虾的钳子和脚。这是低水温的终极鲈鱼拟饵。我去年一月份就在阿肯萨斯州的一个湖里用jigpig钓获一尾10.5lb(4.76kg)的鲈鱼。

Shuffield在寂静的冬季沿着水库做钓被淹没的灌木区,水库支流的河床和沟槽。这个做钓模式在我钓过鲈鱼的每个地方都非常奏效。沿着边边一路pitching,把饵抛进每处树桩、灌木。如果你能找到水底的一些小沟渠,就更好了。因为这些细微的结构处被钓的压力很小,往往就藏有巨物。

Ron用7尺H调枪柄竿玩jig,有时也用flipping竿搭配20LB的尼龙:玩jig可是力气活儿,你必须大力杨竿,然后把鱼从重障碍中拉出来。

Shuffield的额外提示:当用jig猪皮做钓倒树标点的时候,让饵横向在不同树枝间游过会比你让饵下沉要大大减少被挂住的可能性。手握竿子指向10点钟方向,然后匀速的摇轮收线,当你觉得jig被树挂到的时候,就加快收线速度。一只游动的jig看上去就像一只游动的小龙虾一样。 卷尾蛆

卷尾蛆是你没有在用的最致命的鲈鱼饵!传奇钓手也是前Priest Lake钓导Jack Christian打趣道。 卷尾蛆无论在深水还是浅水,清水还是浊水,都能钓到鲈鱼,可是实际上处于某种原因,大部分的鲈鱼钓手并不使用卷尾蛆。(也许大家觉得这款饵太过基础)对低水温来说,卷尾蛆是个很好的选择小巧而紧凑的外观,刚好符合鲈鱼被低温抑制的食欲,泳姿活灵活现,像条小饵鱼,我用卷尾蛆钓到过9lb多的大嘴,和7lb多的小嘴。

对于冬季的鲈鱼,Christian喜欢用4寸或者5寸的卷尾蛆,配上1/4oz的铅头钩。 他用6尺H调的直柄竿配上8lb尼龙线来玩这个钓组。倾斜入水的大石头沿岸是他最喜欢的标点:冬季的鲈鱼比较偏好45度角入水的斜坡,这样的堤岸使他们不需要游很远浪费很多体力就能变换明显的深度。

调整好你的船,以面对崖壁的角度把卷尾蛆抛到水浅的地方,然后让饵下沉,然后快递将竿尖太高至11点钟方向,以便饵能脱离岩石,再下沉。 依此重复,直到饵在你脚下。鲈鱼通常在饵下沉的过程中攻击,如果你看到线跳动或者走动,马上杨竿。

Christian的额外提示:当你用卷尾蛆做钓时,颜色非常重要。大部分钓手喜欢黄绿色;但是我发现这个颜色在春季确实好很多,那时水温在58(14.5℃)华氏度以上。在清水湖中,试试烟灰色(晴天用带亮色闪粉的,多云的天气用带黑色闪粉的)。如果水色浑浊,试试南瓜绿带黑色闪粉的颜色。

毛发JIG

阿拉巴马州Pickwick湖上的导钓Steve Hacker说:毛发JIG,又名鹿毛JIG,或者飞蝇JIG,是我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在有河流的水库中最喜欢用的鲈鱼拟饵。它非常紧凑,根据毛发颜色的不同和你做钓地点的不同,它看上去或像一只虾子或像一条饵鱼。

它是世界级的钓小嘴的饵,但是大嘴鲈鱼也同样会咬他们。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是其他所有拟饵的基础,这个饵是所有在水里游的掠食性鱼种都会攻击的拟饵,不论是在清澈或者浑浊的水中。你甚至可以搭配浮标来使用它,去钓那些悬浮的鲈鱼。

Hacker,作为钓小嘴的行家,主要用毛发jig来做钓硬底的结构,包括石头区,贝壳区,暗岛,河床分界线。 在48~50华氏度(8.9~10℃)的水中,我会在9~14英尺(2.7~4.2米)的深度用毛发jig做钓,随着温度的降低,做钓深度也加深,在水温40华氏度(4.5℃)时,我曾钓过28英尺(8.4米)的深度。当我用毛发jig做钓时,我喜欢有流而昏暗的水域。

这位钓导用下沉跳起的方式做钓:把jig抛向结构处,让它自然下沉到水底,然后挑起竿尖,让jig跳离水底。咬口往往发生在饵下沉的过程中。

Steve大部分时间都用1/4和3/8oz的鹿毛jig,后者用在更深的水域或者更快的水流中。我首先会使用一款以白色为主色的jig,因为在田纳西州的水系中,鲱鱼是主要的饵鱼。 第二个选择就是黑色。黄绿色也不错,但是用黄绿色的jig时,常常会钓到很多白鲈和红鼓。 他一般用6尺6的硬直柄竿搭配6到8lb的尼龙,或者是6尺9的MH调枪柄竿搭配12~15lb的线,后面一套主要用在浑浊的水域中。

Hacker的额外提示:你用毛发jig时,加不加软饵尾巴都可以。在静水中,加一个软饵尾巴会使整个饵的体型增大,从而降低下沉的速度。 在流水中,我会取掉尾巴,这样的话饵在流水中会更容易穿行。

刀片饵 (金属VIB)

和卷尾蛆类似,相对少的鲈鱼钓手会用到刀片饵。这些薄薄的金属板像石头一样沉入攻击区内,散发的震动和反射的光芒,无不吸引着冰冷湖水中深藏的鲈鱼。刀片饵的用法非常多样化,你可以jigging,让他们主要做下沉的动作;或者像crank一样,直接收线回来。

Dale Hollow湖,田纳西州,钓导Fred McClintock,最近进入国家淡水钓名人堂,他在冰冷的冬季非常依赖刀片饵来钓获大嘴、小嘴、和斑点鲈(Spotted 鲈鱼)。这是我赖以生存的基本的冬季鲈鱼拟饵。当我在探鱼器上看到在我下方30英尺(9米)有鲈鱼或者饵鱼时,我用1/2OZ的刀片饵;如果鱼所在的水层更深,我就用3/4oz的。

Fred最喜欢用刀片饵的方式,是沿着岩石边缘下楼梯式的钓法。在高原水库中,鲈鱼常呆在类似的岩石突出处,在50英尺(15米)或者更深的地方。把船控在深水处,将饵抛向岸边,让它下沉,保持钓线稍稍松弛,竿尖随着饵的下沉而下降。当饵到底之后,扬起竿尖,将饵挑离水底,饵一边震动一边反光活像忙着逃跑的鲱鱼。 让饵沉到下一个台阶,重复之前的动作。 如果你感觉到异样的震感或者看到钓线跳动,就是鲈鱼就饵,赶紧杨竿。 Fred用的是7尺M调的枪柄竿搭配10~14lb尼龙线来玩刀片饵。

McClintock的额外提示:在你要把刀片饵收回来之前,饵在船下面时,一定记得原地jigging几次。鲈鱼有时候跟饵但不咬,这样的无规律的呈现往往会引发鲈鱼的反射性攻击。

Jigging铁板

另一种金属饵,jigging铁板最适合在低温深水中纵向做钓。田纳西州的钓导Jim Duckworth甚至在36华氏度(2.2℃)的水中用jigging铁板来钓大嘴、小嘴以及斑点鲈。在隆冬时节,这是我钓鲈鱼的终极武器,Duckworth说道。2月的时候我用jigging铁板在Center Hill,Dale Hollow以及Priest几大湖都获得了成功。那时候天气多冷啊,我下船的时候水面结了薄薄的一层冰了。 我在将近100英尺(30米)的深度用铁板钓到斑点鲈。这个深度在所有鲈鱼拟饵中也是空前的。

Duckworth最喜欢的标点是水下深谷,一条水底的峡谷。 他解释到,深谷是在高原水库里的V型支流,当水温降到7~4℃时,鲈鱼游到深谷的中间,悬浮在那里,通常在一大群饵鱼附近。

Jim把船开到一条支流的中间,当他在探鱼器上看到大团悬浮的饵鱼时就停下来。然后他直接把jigging铁板放入水中,一边放一边计算深度,直到铁板刚好在饵鱼群的深度,或者刚好在鱼群上方。这时候你可以上下短抽竿子,同时变换抽竿的节奏和频率,直到你找出鲈鱼愿意开口的模式,他解释到,小铁板模仿的是受伤或者受惊吓的饵鱼,鲈鱼往往在下沉的过程中把饵吸入口。根据水深的不同,他用3/8~1oz的铁板,搭配6尺MH调直柄竿和10lb编织线。编织线对于jigging铁板来说是必备的,它能让你在超深的水中感知极轻的咬口,而且不会像尼龙线那样在超低温的水中扭结。

软尾浮漂和硬尾浮漂的区别


钓鱼人都知道,漂在垂钓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好好垂钓,学会用漂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我们了解清楚各种漂的用法,才能够用好漂。随着垂钓行业的兴起,我们在市面上能够看到的浮漂也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让人眼花缭乱,许多漂我们甚至都分不清它的用途,买来以后,往往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束之高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软尾浮漂和硬尾浮漂:

一、软尾浮漂

先来说软尾浮漂,什么是软尾浮漂,就是指制作方法是:可更换的空心漂尾,以孔雀羽为主要材质的漂身,碳素材料制作而成的漂脚。软尾浮漂的自重比较轻,浮力大,漂身是软的,目数通常在七到八目。我们知道软尾浮漂在水中可以出现一种向上的回复力,什么是回复力,简单来说就是当鱼吃饵时候,浮漂会下沉几目,当鱼松口后,浮漂会即刻回复的原来的目数。这种回复力就是软尾浮漂和硬尾浮漂最大的不同之处。

使用软尾浮漂的时候,就是要放弃鱼的小动作,当鱼只是轻微碰触鱼饵的时候,不大口吞饵的话,浮漂在稍微下沉或上顶后,会迅速的恢复原状,这个时候就不扬竿。而当我们使用硬尾浮漂的时候,鱼很小的动作都能清晰的反应在浮漂上,小口吃饵的同时浮漂的动作也会很大,这个时候就可以扬竿刺鱼。所以相对而言,软尾浮漂的信号会更为准确,当我们台钓鲫鱼的时候,也就是调四钓二就是最经典的运用。当我们在小杂鱼多的时候,经常扬竿空钩时,换上软尾浮漂,效果会明显好上许多。

二、硬尾浮漂

再来说说硬尾浮漂,硬尾浮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心漂,也就是说漂尾是实心的不可更换漂尾,多是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材料制作而成的。市场上能够看到的硬尾浮漂大多数都有很长的漂尾,目数自然也比较多。从材质上来说,一般的硬尾浮漂又分为碳脚硬尾漂和竹脚硬尾漂两种。碳脚硬尾漂一般防风性能比较好,所以具有稳定性,十分适合垂钓底层鱼,也可以用来针对滑口鱼。竹脚硬尾漂一般来说重心低,漂脚比较粗壮,在入水后翻身快,适合打浮钓半水和钓快鱼。总体来说,硬尾浮漂适合垂钓鱼情比较单一的水域,如果小杂鱼多的话,最好不要使用。

长尾浮漂的选用技巧与原则


鱼获的因素有很多种,如天气、水温、地形、饵料、线组等千差万别,每天每时都有可能处在变化中,钓鱼人没必要千篇一律,而应随机应变。玩转钓鱼、潇洒人生就在处决于你的转念之间。这里就在垂钓中浮漂的选择与使用问题,有些个人观点,还请各位钓鱼高手指正。

1、为了抛竿的方便。这点应不难理解,短竿用小漂、长竿用大漂(小漂吃铅要小一些,大漂吃铅要大一些)。只是有一点要说明的,为了保证灵敏度,在抛投顺利的情况下,尽量用小一点的吧。

2、水深与浮漂的关系。深水用长漂,浅水用短漂。这个就不用细说了吧。

3、线组与浮漂的配置,小的线组用小号的漂,大的线组用大号的漂。漂的浮力能够拉直水线就行。这样整个线组才能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4、漂的造型与用法。这个想细说一下。针对不同的目漂鱼和不同的钓法,用漂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困扰我们所在之处。现在市面上的漂型有很多种,同样都是钓鱼,外观却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浮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钓什么鱼用什么漂也越来越讲究。

水皮漂(图1)

专门用来打上层的小鲫鱼和小白条而设计的。整体短小精悍,翻收极快。到位也快,载饵能力强,使用它是需要一定的体力与反映力的。如果诱鱼成功,你也能体验到打速度的乐趣。

混养漂(图2)

这是目前广大钓友用得最多的一种漂型之一,长漂尾、长漂脚、短漂身的设计使得它的稳定性极强。具有吃铅大,翻身快,下沉稳定等特点。19目设计,读目清晰,混合鱼种兼钓行程、截口,到底后也有上佳表现。顿感强烈,鱼口真实。玩休闲野钓对付大风大浪,和水底的老怪做斗争,它将是你手中的利器。针对性直指底部和活跃性高而离底接口的鱼

底钓漂(图3)

这种漂是传统细长身型,偏向于底钓设计。翻身快,吃铅量大,下沉快而稳定,能有效的避开上层小杂鱼的闹钩。到底后也有上佳的表现,顿口清晰,干脆有力,鱼讯真实可靠。根据水深选用不同的大小,对付水底巨物就它啦。

行程漂(图4)

一般这种漂大都采用巴尔杉或纳米制做,目的是自己追求大浮力与稳定性,长身的、长尾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漂在水中的稳定性能, 宽漂肩是为了使下沉更慢,所谓的动态钓法也是它的优点。吃铅大,翻身、下沉都很稳定。对中、下层接口鱼有极佳表现。长漂尾读目清晰,灵敏而真实。在搜索鱼层起到决定作用。

以上只是个人关点,是在钓鱼中的一些经验的积累和对漂的一些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含。同时也欢迎指出不足之处,共同进步,只为钓鱼。

路亚轮转速比高、低的选用技巧


关于路亚轮的的转速比高、低的选用,一直是钓友们的疑问,由于一些钓友们钓鱼的地点不同,钓的鱼种类也不相似,所以在速比这个抉择上往往就犯了难。那么在购买路亚轮时速比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呢?这两者哪种比较好?

路亚轮买转速比高的还是低的

1)关于轮子的速比问题,要根据需要来,速比就是你摇一下轮子,以齿轮比为基础,能收回线的长度,一般速比的,可以适应绝大部分情况,适合对付比较大的鱼类,因为低速比或一般速比的轮子的绞力会比较大,更利于控制大鱼的冲击。

2)而高速比的轮子适合操控一些软虫一类的假饵,能让你更快的容易的操控饵,并且起鱼收线比较快,特别是在一些路亚比赛中,因为节奏比较快,有时间限制,需要快速起鱼,高速比的轮子更具优势。

3)但是高速比的轮子,操控硬饵就不太适合了,因为硬饵需要人赋予他动作,需要精确的控制,如果用高速比的轮子来操控硬饵,会让硬饵在水中不那么自然,从而影响鱼。

4)所以这两种速比的轮子可以互补,按照需要来就可以了,一般人用普通速比的就足够了。如果你条件允许可以,高低两速比的轮子都准备几个,可以应付不同的情况。

一般高速比低速比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6。3:1(含)以下我们称为低速比,7。0:1以上的算作高速比。

低速比的优势:

通常职业钓手使用Swimbait(游动饵)、Spinnerbait、Crank、Minnow时候会选择低速比轮子。因为在操控诸如上述所谓搜索饵时候,低速比可以更好更均匀的控制拟饵的回收速度,并且就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浮水CRANK、水面Popper等等在特定的时候也会去做一些点对点的攻击,并不是一味的大面积快速搜索。所以这个时候低速比的轮子就体现出了拟饵在局域水面上的优势,不至于手柄轻轻一动就窜出老远。

高速比的优势:

高速比轮子的特点就是回收拟饵的速度较快,在扬竿作合的一瞬间具有更强的爆发力。这个特点刚好符合用Jighead(铅鱼头型号)或Texas在障碍区作钓时,强调中鱼后刺鱼的爆发力和迅速将于带离标点的要求。所以在大多数钓手使用软虫作钓障碍区时都会选用较高速比的轮子。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重障碍的草区,通常使用比较大号的Jig,并且中鱼时难免会连鱼带草一起拉回,类似于雷强。这个时候为保证轮子足够的绞力已经能容纳更多的强力钓线,在这种地方作钓JIGhead或者大型Texas时很多钓手会选用低速比的较大容线量轮子。

硬尾浮漂和软尾浮漂的区别和用法


我们目前使用的浮漂主要分为硬尾浮漂和软尾浮漂,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它们又该怎么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浮力不同

一支硬尾的浮漂与一支软尾的浮漂如果其它地方都相同,就漂尾的材质不同的话,那么软尾的浮力要比硬尾的大3~4倍。

如果同时调到漂尖入水后,硬尾的在水中的状态是近似于悬浮,就是说所受浮力和自身重力基本相等,而软尾的基本上是漂浮的状态,就是说所受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然而我们正好利用他们的这些特性来应付不同的鱼情。

二、浮漂的用法

1.硬尾浮漂用法

因为本身的漂尾的自重大于水给它的浮力,所以受到鱼吃饵时的拉动力所产生的动作就大,适于放大下顿动作!所以可以用来钓轻口鱼。而且这种浮漂的动作很灵敏,也就是俗话说的贼!所以这种小号漂对付深秋和初冬的索饵极轻而迟钝之鱼极具杀伤力!

2.软尾浮漂用法

因为本身的漂尾自重小于水给它的浮力,所以适于过滤口乱与滑时的假动作,而使鱼口更真实!所以多用来钓滑口鱼和鱼口易乱的比赛!

软尾浮漂与硬尾浮漂的应用与选择技巧


浮漂的软尾与硬尾,真如世间的黑白两道,各有各的领地,各有个的行规,既对立,又融通。

由于浮力是浮漂的核心,所以比重小于水的软尾自然成为浮漂的主流。但软尾因其空心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得过细、过长,因而便给硬尾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能使用软尾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软尾;只有当软尾无法满足需求时,使用硬尾才是正确的。

那么都有哪些情况是软尾无法达到要求的呢?我们可以根据硬尾的特征来反推,亦即要求漂尾极细或较长、极长,再或又细又长时适合硬尾。极细象征着极高的灵敏度;极长(或较长)则表示浮漂整体较长,而长漂又有以下4种特殊的用途,亦即硬尾的长项:

1、狂钓风浪;

2、痛杀底截;

3、巧延钓点;

4、暴连深水。

长漂适合钓风浪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说。

长漂翻身立水后露在水面的部分较长,所以铒团离底的距离也比较大,因此三摆的行程也就相对较长,这样就为在近底吃截口的鱼提供了充分的觅食空间,或者将离底的鱼诱下来吃食。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底钓快鱼时千万必要用长漂,也不能用长子线,前者三摆时间长;后者二摆时间长,都会严重影响上鱼速度。在水底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鱼只吃底食甚至只吃底钩是很常见的。

由于长漂可以减少水线的长度,从而增加风线的长度,于是使风线与水线的折角铅前移,这样就能使钓点更远一些。这在限定竿线长度的竞技钓中是十分有用的。

长漂钓深水,既可以增加稳定性;又能够减少水线的长度,使信号的传导更为有效,二者都有利于灵敏度的提高。

前面提到过,硬尾可以做得极细,这就意味着极高的灵敏度。所以,在对灵敏度要求极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小的硬尾漂。

你看,上面列出的都是一些比较特殊或特定的情况,而在其他大多数正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用软尾。软尾的优点在于:浮力相对比较好;在多种情况下速度快;在鱼正常吃食的情况下,软尾下顿的动作更为清晰。不过有一点必须要说:适合软尾的时候,硬尾大都可以代替;而适合硬尾的地方,软尾却较难涉足。

休闲野钓的浮漂选用原则


不少钓友会在休闲野钓中过于追求浮漂的灵敏度,用钩、用线、用漂总往小里配置,导致吃亏不少,钓起来不得心应手,影响鱼获。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盲目迷信、模仿竞技高手的技术,更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台钓理论知识大部分是基于竞技比赛技术进行论述的,学会中没有悉心推敲理解,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野钓浮漂的选用,提出一个就大原则,希望以此让经验还欠缺的新手明白,休闲野钓与比赛是有区别的,不要走入误区。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浮漂所起的作用不是局限于通过观察浮漂信号来及时把握扬竿时机,还可以用于探测水的深浅、水底地形平坎缓陡程度、探寻易于藏鱼的沟坎、有无水草障碍等;通过调目与钓目的配合,还可以达成双子线躺底、双钩到底、一钩到底一钩轻触底、一钩轻触底一钩离底、双钩离底等多种状态,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垂钓所要求的钩饵状态;而更为重要的在于浮漂对整个线组的控制作用,吃铅量大小直接决定所需配铅坠的重量,从而决定了铅坠和钩饵的下行速度,我们可以通过浮漂大小的不同选择控制钩饵的下行轨迹和速度,这对钩饵到位快慢和浮漂到位前鱼儿截食饵料难易程度都有很直接的影响。选择用漂,首重大小,其次才是长度、外型。

休闲野钓与竞技比赛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但无论竞技比赛还是休闲野钓,浮漂翻身站立前的接口信号都是比较难抓的,空竿率比较高,都愿意浮漂开始翻身后再开始抓信号。竞技比赛虽常有打飞铅、钓水皮等情况,却也一是因鱼口特别好,二是以速度弥补了空竿,休闲野钓极少遇上这种机会,绝大多数是钓底,浮钓也一般是钓定层。浮漂越大,越有利于钩饵快速到位,提高效率,也越有利于减少到位前小杂鱼的干扰。

若不考虑浮漂材质和工艺的影响,漂身体积大小与配铅大小是成正比的,而漂的大小和重量、铅坠的体积和重量、鱼线的粗细共同构成整个钓组的惯性和水阻,从而既决定了线组的稳定性,又直接影响钓组灵敏度,可见其中浮漂大小是主因。鱼吃饵力度、拉动幅度一般不大,线组的传递又对信号有所延迟和衰减,垂钓时所需要的灵敏度对选用大浮力浮漂作钓就形成很大制约。

竞技比赛用漂技巧是要明显高于休闲野钓的,整个技术要求都高于休闲野钓。竞技钓算是一种极限挑战了,追求的是一条、一克的胜负,自然标准更高,不象休闲野钓只求好的渔获、图玩得开心;竞技池的鱼情更为复杂多变,吃食更谨慎刁猾,鱼儿就饵经常变层,钓法上变化多端,从钓水皮,到钓半水、钓接口、钓离底、钓底,直至钓子线弯曲、铅坠触底、滑铅,各种情况都可能遇到,除了要求调钓上更为精细,对钩饵下降的速度控制也更为讲究,自然得讲究用漂大小。但因竞技池水深相差不大,水深超过2米的少,鱼咬钩力气又小,浮漂一般不会用到很大。

休闲野钓要把鱼钓好也是不容易的,对浮漂选用也很讲究。相比于竞技钓,休闲野钓水情更为复杂,水深从不足半米到五、六米深都有,所用手竿从短到3.6米、长到7、8米都可能用到;大水面受天气影响影响更大,常有风浪、水流、走水等问题影响,线组的稳定性不能不考虑;鱼情上,虽不象竞技池那么经常变层,但鱼种多,大小鱼都有,不似竞技池那样齐整、品种较一致,垂钓鲫鲤草青鳊等主要对象鱼时经常受小杂鱼干扰。野钓选择浮漂大小要结合所用钓具、钓法、天气、水情、鱼情多因素综合而定,但有一个基本思路:在满足灵敏度够用的前提下,不妨优先考虑使用浮力大些的浮漂,就大原则。而不是过分追求高灵敏度,总想着使用小漂。

一、何为灵敏度够用?

单就钓技而言,钓鱼是个追求客观条件制约下最终鱼获最大化的过程。户外垂钓常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浪、水流、小杂鱼等问题干扰,而灵敏度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相互抵触的,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此时灵敏度往往在我们还能接受的范围内向低的方向调整,以换取其它因素对钓鱼更有利,这就是我所说的灵敏度够用就行。无须每条鱼咬钩都有浮漂信号,甚至无须每条所钓对象鱼咬钩浮漂上都出信号、都想钓上来,要的是针对欲钓目标鱼,找出当时环境下最佳的钓组、最佳的钓法来作钓。脱离当时环境所设定的钓组、钓法都难取得好的效果。

迎风作钓是常有的,风力较大时,如果基本功不够,或者使用的是长竿,可能难把钩抛出去,抛到窝点的准确率也会降低,就可能把窝钓散,如果用的是大一号,或者大二、三号的浮漂,情况就明显改观,这就要牺牲灵敏度来迁就抛竿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野钓中遇小杂鱼截食干扰较为常见,根据影响程度可以有多种应对措施,除了饵料和钓法的改变,往往须用大坠带动钩饵快速到位,采用大浮力漂悬坠钓是挺最常用的方法,此时虽说灵敏度下降不少,但比用铅坠触底、滑铅还是要灵敏的。更为严重的杂鱼干扰不得不用钓滑铅,虽采取换用小浮漂等方法来改善灵敏度,但比悬坠钓灵敏度还是低的。

风浪大或走水时,大漂明显比小漂要稳定,牺牲灵敏度就换得了稳定性。更为严重的走漂就需要调整钓法,象钓铅坠触底、钓滑铅等,灵敏度就更小。我们不能指望此时钓获量象风平浪静时一样好,只求在此情形下的最理想收获,上面就讲的应对顶风、应对小杂鱼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失去了一部分有效鱼咬钩信号,最终结果也是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选用大漂也好,调整钓法也罢,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客观实际的。一早出钓也许风平浪静,但往往太阳一出来,风就会明显大起来,与其中途调整,不如一开始就用大点的浮漂。

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知道,野钓用漂在理念上就应该有个就大的意识。

二、灵敏度的弥补措施

当我们为了应对小杂鱼、风浪、走漂等情况采用了大漂,或改变了钓法,灵敏度却又不能满足需要、不足以反映鱼咬钩的信号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灵敏度。

1、缩短子线法

鱼拉动钩饵,得带动了铅坠才能传递信号到浮漂上,缩短子线可以明显提高灵敏度。铅坠触底钓法、滑铅钓法是必须缩短子线来弥补灵敏度的损失,悬坠钓时也常用到短子线。外出钓鱼时,我会常备几套短子线鲫鱼钩,用的是25厘米左右的鱼线拴成的,因为小杂鱼对钓鲫鱼是影响最大的,短子线可以减少钩饵到位前小杂鱼抢食的时机,还利于配合大漂使用。不过,子线短了,钩饵摆幅和隐蔽性自然变差,如有必要,可以将锁止铅坠的太空豆上移,上移量根据需要而定,因为八字环有重量,相当于一个小坠,这种调整不会影响灵敏度。

2、子线夹铅法

垂钓大体型鱼不大适合使用短子线,子线短了弹性就小,更容易断,而且大鱼挣扎时,如果一钩挂鱼嘴,一钩搭鱼身上,大鱼是很容易挣断线的,除非是换用大力马线。长子线增加灵敏度的方法是在子线上加小铅。我有个朋友,就不喜欢用漂尾细细的直径不足1毫米的台钓漂钓鱼,认为台钓漂信号上下无力,粘粘糊糊,不爽,他喜欢用漂尾2、3毫米粗的传统漂来作钓,方法是先在长子线钩上面3、4厘米的位置先夹个绿豆般大的咬铅,再采用台钓的调漂方法来配置铅坠重,钓得也不错,浮漂上的信号有跳跃感,很明显,看漂还不费力。这一方法对于我们长竿远钓或中老年视力不好的钓友、需要使用粗漂尾浮漂时是很有用的。在用长子线作钓遇走漂比较明显,但还没严重到需要改用钓铅坠到底、钓滑铅时,在子线上加小铅,将其稳定在水底,也是一个不错的应对办法(当然,相应地铅坠上应减点铅,调得灵些)。

3、上下两坠法

传统立漂钓法为了增加隐蔽性,常会使用两个铅坠配重浮漂,下坠小点,上坠大点,台钓中使用子线夹铅法其实原理是相通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钓滑铅时,因为滑铅多数情况下用于钓鲫鱼,而钓鲫是需要较高的灵敏度,滑铅的灵敏度很低,有高手发明了上下铅方法,上铅基本平衡了浮漂浮力,下铅才是滑铅,可以带动钩饵快速到底,稳定住线组,能明显提高灵敏度,是不错的方法。要注意的是两坠间距离不能太大了,在10厘米以内为好,要不灵敏度还是受影响的,也不利于抗走水。

三、正确理解选用浮漂的就大原则

野生水域垂钓,漂用大一点,有利于快速到位,提高效率,有利于减少小鱼截食,钓到底层目标鱼,有利于抛竿,提高准确性,有利于增加稳定性,能更抗风浪和走水,所以开竿作钓时可以考虑先选用大点的浮漂试钓,不合适时再换用小点的浮漂。不要忘记有个前提是要保证所需要的灵敏度,不是简单的选用大漂就行。另外,铅用大了,落水响声就大,容易惊鱼,抛竿更要注意控制;钩饵下降快,小鱼是不容易截食了,但草鱼、鳊鱼、大翘嘴也是喜欢接口的,这也是我们乐于钓到的鱼,有时鲫鱼也会上来截食,下降快同样增加了它们接口的难度,所以用漂又并不是盲目求大,只是理念上应该有就大的概念,具体用多大的漂还是要看实际水情鱼情的。

有句人们总结出来的用漂经验钓大鱼用大漂,钓小鱼用小漂,钓深水用大漂,钓浅水用小漂,其实这话并不完全对,经常会有例外的,若对此话作一分析,对野钓选用浮漂的方法就比较好理想了。一般而言,大鱼吃食力度大,用大漂出信号也没什么问题,钓大鱼一般用的是长竿、钓的是深水,漂大坠大便于抛竿,到位快,稳定性也好,但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钓大鱼用的饵团大,如果小杂鱼闹得不很厉害,饵团是很容易到底的,饵团下降慢点,还容易钓到喜接口的翘嘴、鳊鱼、草鱼,钓大鱼频率不快,到位快慢不是很主要的问题,水越深,钓线越长,信号传递得就越慢,衰减得也越多,在水凉季节、气压低天气等情况下鱼口很轻,灵敏度就得高点,相应的就得使用小点的漂,所以尽管钓大鱼、钓深水用的漂总体来说比较大,还要想着漂用小点也是有好处的,又要大中求小。钓小鱼(一般就是指主钓鲫鱼)时,小鱼吃食力度小,小漂更容易表现信号,但因用的饵团小,很容易被小杂鱼抢劫光,难以到底,如果杂鱼闹得厉害,即使水比较浅,漂也不能用小了,水深了就更不用说,因此野钓鲫鱼所用漂往往比竞技钓明显大,此时反而要小中求大。钓鱼使用多大的漂,并不取决于是大鱼还是小鱼、深水还是浅水,而是要看具体的鱼情、水情,通过试钓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观念上应该有不同于竞技钓的就大意识。如果灵敏度不足,可以按前述方法加以弥补。

不同鱼情的选用浮漂技巧


在钓鱼过程中会总会遇到许多问题,那么如何根据鱼情选用浮漂的技巧呢?下面来看看常用的几种鱼情选漂技巧。

1.搓饵钓浮时的用漂

搓饵钓浮是一种比较流行的钓法,是在池塘或竞技比赛中快速钓取鲫鱼的一种手段。池塘或竞技池水体较肥,鱼的密度较高,缺氧和温度变化容易造成鲫鱼上浮。针对这种鱼情,可选择浮力适中、翻身迅速、视目间距密的长漂尾水滴形竹脚浮漂,也可选择长身短漂尾(软尾)碳脚空心漂。选择上述两种浮漂的理由:翻身速度较快,悬浮的稳定性好,钩饵下降速度慢,便于鱼发现。

2.拉饵钓浮时的用漂

拉饵钓浮主要是针对竞技比赛中出现鲫鱼上浮的鱼情。它的特点是速度快,换饵快,上鱼快,下鱼快,一个钓鱼过程仅用9~11秒的时间。拉饵浮钓小鲫鱼一般选择短身实心长漂尾的竹脚浮漂。理由是:小鲫鱼接近水表层,钓浮使得浮漂与子线钩饵靠得很近,长身浮漂容易使钩饵挂住铅坠,而短身实心长漂尾的浮漂翻身快、盲区小,利于逮小动作。

3.钓回锅鱼的用漂

钓鱼比赛中的鲫鱼经常是被钓上后又放回去,放回池塘的鱼很可能会影响到其它鱼,使池塘的鱼情发生变化,原来吃口规矩的鱼变得狡猾,出现无规律的漂相,使钓者无法判断鱼讯,空竿率上升。对于这种鱼情,可选用长身短尾浮漂,能够适应复杂鱼情和混乱漂相,让钓者发现真实吃口。理由是:长漂身使浮漂稳定性得到加强,可以过滤杂乱的漂相,捕捉真实吃口。

4.钓截口鱼时的用漂

截口鱼也称接口鱼,指钩饵尚在运动下落的过程中,就开始咬钩的鱼,钓截口鱼就是钓取这种咬钩行为的鱼。近年来,钓截口鱼技术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由于截口鱼大多数有上浮掠食倾向,咬钩也在半水,所以最好选择短身、长漂尾、细色环清晰的水滴形浮漂。理由是:这种浮漂在入水后能够很快翻身、缓慢下沉,长漂尾也让钓者有更多看信号的空间,且不轻易走漂,信号反映真实。

5.钓草鱼时的用漂

草鱼为广布性鱼类,我国五大水系都有它的踪迹,它是钓友们常钓的鱼种之一。因草鱼的个体较大,挣扎力量也大,因此悬坠钓草鱼的钓组配置就要十分注意。浮漂选择上,因草鱼胆小,常躲藏在离岸较远的地方,需要选择漂身有一定锥度、清晰醒目的大号长漂尾芦苇漂。理由是:芦苇漂自身轻、浮力大、翻身快、下沉慢,可供观漂的空间大,且配重多,稳定性好,可以提高抛投的准确性。

6.钓鲢鳙时的用漂

鲢鳙的食性为香、酸、腥、臭,喜欢雾化饵,打窝不慎就会招来,如果这时钓其他鱼效果不佳,可以改钓鲢鳙。钓鲢鳙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饵雾化好,频率跟得上,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摄食方式与其它鱼不同。所以不少钓鲢鳙的钓友喜欢猛抽快提,浮漂出现一些微弱的信号就作为提竿依据,因此钓鲢鳙浮漂要选择漂身大、漂尾细、色环清晰醒目的大号芦苇漂。理由是:浮漂大,承受的饵大;色环清晰,便于识别信号。

7.速钓鲌鱼时的用漂

鲌鱼系肉食性鱼类,且有掠食倾向,喜欢集群活动,持续摄食性很强,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和繁殖期内照常摄食。钓鲌鱼浮漂的选择,漂身锥度(上粗下细)的造形较大些,漂尾以细长硬尾为主,色环间距稍大一些,漂脚选用粗钢脚或碳脚。理由是:翻身快,立得稳,下降速度慢,反应迅速,非常适合水库湖泊野钓,即使在风力较大的时候,也不会影响抛投,还可以提高抛钩的准确性。

8.糗钓鲫鱼时的用漂

糗鱼指鱼受到意外的惊吓,或不良天气和人类尚不知的原因的干扰而不咬钩的状态。糗钓也指钓鱼比赛中钓鱼情极差的鱼。鱼不咬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拒食行为,也有躲藏到远离钓点池塘中间的可能。因此,在考虑换饵尝试的同时,也可换支长漂试试。从过去的实践看,遇到这种情况换漂的战术还是有效果的,通过众多高手实践,使用长漂颈、窄漂肩、长碳脚、漂身超长的超长浮漂还是有作用的。

9.钓混养鱼时的用漂

混养池塘是指一般的粗养水面,池塘中养殖了鲢鳙、青鱼、草鱼和鲫鱼、鲤鱼,个体有大有小。钓混养鱼既要考虑到大鱼,也要顾及到个体较小的鱼。在浮漂选择上,必须是能够产生较大浮力的大号浮漂,以适应钓大鱼的需要。在浮漂形状上,应突出相应的灵敏性来保证小鱼的微小动作。因此选择漂身有一定锥度、清晰醒目(上粗下细)、流线好的长漂尾浮漂,尽量选择碳脚或竹脚。理由是:这款浮漂在入水后能够很快地翻身,下沉慢;漂尾长观察信号的空间大,不易走漂;浮漂型号比较大,配重多,可以提高抛钩的准确性。

浮漂的特点分析及选用技巧


浮漂的应用在垂钓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作为钓组的一环,能够清晰的反馈出水下的鱼情讯息,因此它也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在实际垂钓的时候,想要浮漂反馈的信息足够真实,一来跟浮漂的调钓有很大的关系,一来跟浮漂的选用有很大的关系。一款合适的浮漂足以在垂钓的过程带来很好的体验,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浮漂的选择技巧。

一、浮漂材质和种类

市场上出售的浮漂有多种材质的,垂钓的时候可根据需求来决定,一般来说常见的浮漂材质有碳素纤维棒,这种材质分量非常轻,还有玻璃纤维棒,这种材质透明度比较高,以及拔塑成型管材质和涂装材料。

浮漂种类最为常见的有孔雀羽、芦苇、巴尔衫木以及纳米和其他种类材质的浮漂,最为常用性能合适的材质为孔雀羽芦苇和巴尔衫木,而芦苇漂要比巴尔衫木的浮力更大一点。

二、浮漂质量的分辨技巧

浮漂质量的好坏主要可以通过手感和外观特点来分辨,一般优质的浮漂材质非常轻,具备很高的灵敏度,漂身整体看起来圆滑均匀,具备很好的韧性和耐折力,仔细观察漂身的涂层会发现均匀光滑且又细致。

优质浮漂的耐腐蚀能力很强,色着时间也很长不容易坏裂,漂尾出挺直且有很不错的弹性,标目清晰又均匀,从上到下的格目变化均匀,在转动的时候同心度也很匀称。

三、不同浮漂适用的范围

每个材质的浮漂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只有根据自身垂钓情况来选择浮漂才是最为合理的。

比如说刚开始接触垂钓,或者垂钓经验缺乏的钓友,可以选择巴尔衫木这种信号动作迟钝一点的浮漂,而对于一些分辨信号准确的垂钓高手来说更适合使用体型比较小灵敏度比较高的芦苇材质浮漂,能够满足钓者对于鱼情的掌握和对浮漂性能的需求。

在垂钓的时候浮漂的灵敏度和线组型号的大小有很大关系,搭配的时候要合理。

还有一种孔雀羽材质的浮漂,这种浮漂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垂钓的时候能够享受其带来的舒畅感,比较适合垂钓修养高要求精确的钓者,当然了价格也是偏高的。

第四、类型和特点介绍

从浮漂的形体上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底钓漂、浮动漂以及降讯漂,虽然区分的这么明显的,但是在实际垂钓中也可以使用底钓漂来钓浮,当然使用浮钓漂也可以钓底。

底钓漂的特点是漂身比较长、漂肩较小,漂脚短翻身和下沉到位的速度快;浮钓漂的漂身则相对大一点,翻身速度也快了很多;而降讯漂的漂身又短又粗漂肩也宽,受到的阻力较大下沉速度慢,主要用来在行程中出现动作。

其实简单的来说,漂身越长漂肩越宽的话,启动比较慢下沉速度也慢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在有风浪或者是鱼口混乱的环境下垂钓,而漂身越短漂肩越窄的浮漂具备很强的灵敏度,在鱼口好或者浅水区适合使用。

五、软尾和硬尾的使用

使用过软硬尾浮漂的钓友都知道,当漂尾折断之后,软尾的会漂浮在水面而硬尾的则会沉入水中,这两种不同特点浮漂在使用方面也大有不同,硬尾浮漂启动快动作幅度大,适合垂钓生口鱼和快鱼,并且调钓方面并不是特别严格,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软尾漂启动速度慢动作幅度小,不过钝感很强,在垂钓滑口鱼的时候能够过滤很多虚假信号,在小杂鱼捣乱的情况下也很适用,不过在底钓的时候调钓时需要精准一点。

长短身软尾漂的区别在于,长身的稳定性要比短身的更好一些,而短身的灵敏度则越高,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决定。

注意:

在选择浮漂的时候,最好按照垂钓的环境来选择,这样能够给你的垂钓带来很好的体验。当然一根长短调性合理的钓竿也是必不可少的,且线组的搭配也要合理的调整,这样你的垂钓过程就会非常的舒适。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冬季水温低选用空心尾浮漂的理由》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冬季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