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垂钓饵料搭配。

有钓友曾经开玩笑地说:三分靠钓技,七分靠饵料。饵料弄得好,钓大鱼没烦恼。没错,就是钓大鱼。可以说爆护和钓大鱼是钓友的终极追求。可如何爆护和钓大鱼呢?咱们今天就不拼人品,拼饵料。小编把风靡整个钓界的最强配饵公式分享给你,当然过程里,小编还加入一些个人的和老钓友的经验,你就等着收获满满的配饵知识吧。

好吧,为了让新手更容易理解,自带好编光环的我,决定先普及下基础知识,懂的钓友可以自行跳到下面的实战攻略。

第一:认识钓饵基础知识

1. 基础饵

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网上商品写着超级诱、颗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窝料等饵料都属于基础饵。不过,还要从体积重和粮食谷物香这两个明显的特征来判断。

2. 主攻饵

由多种动物尸体经过加工程序,弄成粉碎状或者粉末状来充当动物蛋白质。产品中写动物蛋白质的,多数就由昆虫如蚯蚓、蟑螂等尸体制成,这类的饵就一个字腥。当然,不是每种鱼都喜欢腥味,所以主攻饵还有另外一种是香型主攻饵。它是由少量的基础饵加上大量的复合型香味剂制成,其显著的特点就是浓香

3. 状态饵

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粉等原材按照不同的比例制成。由于比例不同,所以会呈现不同的状态,高手更是会根据鱼情来把握鱼饵的不同状态。通常情况下,鱼饵的状态有:松散型、蛋白饵型、剥离型、连接型、雾化型等。不同状态的鱼饵,效果不同,要垂钓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4. 添加剂

这也是我们俗称的小药。小药有的是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制成,有的是中药配 制,有的酒的侵泡方式,还有一种是化工药剂。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最好擦亮眼睛,要只是化工药剂使用不当的话,钓起来的鱼也是不能吃的。所以,最好还是购买有品牌的,或者中药、药酒型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也不是说使用就都能钓到大鱼,关键还是要根据鱼情来调配,才能达到让你惊艳的效果。

第二、配饵公式

闻名钓界的配饵公式就是:钓饵=基础饵料+主攻饵+状态饵+添加剂,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

1. 确定基础饵,这是最基础的,鱼类都喜欢食用麦麸类、谷类饵料,所以自己调制饵料的人一定要购买鸡饲料、谷物、麦麸等基础材料。会自己调制饵料,而不选购成品基础饵的话,也能大大减少购买饵料的成本。通常情况下,小编以麦麸使用的频率最高,不过这还得根据当地的鱼情来判断。在小编的经验中,麦麸兼有谷物的香和甜,适用面比较广。基础饵的配比量,通常是达到饵料的40%-60%。但是,在操作的过程要记住,比重越大,雾化效果就越差。好了,掌握这些知识后,就取出这个比重的范围内的基础饵,进入到第二步。

2. 根据当地的鱼情,选择适合垂钓的商品主攻饵,如鲫鱼专用鱼饵,鲤鱼专用鱼饵,草鱼专用鱼饵等。通常情况下,鲤鱼爱甜食,你就要选择香型的主攻饵料,最好是浓香型,鲢鳙喜酸臭,你就要加入一些腥味浓的主攻饵,塘鱼爱面食,野鱼认蚯蚓,根据这些习性来安排主攻饵。确定主攻饵后,加入比重约30-40%左右的主攻饵,然后进入到下一步。

3. 调状态饵,也就是我们说的开饵。简单来说饵太硬,下到水里不容易溶散,但是诱鱼效果不好;饵料如果调得过于稀软,诱鱼效果好,但投钩时容易脱落,也可能最后白搭。所以,小编是建议大家在现场调制,现调现场实验,这样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般要按说明书要求加水,比说明书介绍的水略少点,留点余地给自己后续加水,接着搅拌几秒后,静止5分钟左右,等它吸水膨胀后再进行揣揉。我们知道加水多,揣揉少就稀软,加水少,揣揉多就粘硬。正常情况下,小编觉得一分钟左右能成片状溶化是比较达标的饵。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下水即溶化,沉到水底还剩1/2的饵。不过,这还要根据水深的程度来处理。水深,饵要硬粘一点;水浅则软松一些。

4. 在揉搓饵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度加入添加剂。但是,添加剂不要盲目使用,要对鱼口才有效,否则都是白搭。另外,添加剂不要一次全加,要根据说明的比例,分2-3次加入,并不断揉搓饵料。

第三、鱼饵味道配方

鱼饵的味道可分为五种:腥香型、香腥饵、香型、腥型和淡型 。

1.腥香型:自然要动物蛋白为主,网上购买动物蛋白添加剂也行,自己抓昆虫、蟑螂、蚯蚓碾碎加入也可以。不过,还要加入植物蛋白粉来使鱼饵的口味变得更为对口。小编一般在调节的时候,是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为3:1或者4:1。

2.香腥型:反过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为辅,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比例可以到5:1,只需要淡淡的腥味即可。这种不需要大量的动物蛋白,可以选购蚯蚓来解决。

3.香型:植物蛋白为主,纯谷物为辅,可以适度加入添加剂,但是要谷香型,不要腥香型,具体的比例按照实际情况调配,不能一概而论。

4.腥型:动物蛋白为主,纯谷物为辅,可加入腥味、酒味、中药味添加剂,配比仍然按照实际需求调配。

5.淡型:此类饵料以淡味颗粒粉、纯谷物为主,搭配薯类或者雪花粉来调配。

第四、根据季节调配饵

掌握了配饵公式,还得根据气候来调配饵料:

1.春季:宜用腥香型钓饵配制,用含量高动物蛋白物质加入饵料中为主。到了春未夏初,就要用香腥型钓饵配置。用含量高的植物蛋白加入饵料中为主,用单品的动物蛋白为辅的饵料来调整钓饵的气味和味道。

2.夏季则要用香腥型、香型、淡型这几个类型的饵料。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合,粮食型和纯谷物都可以用。当然,对不同水域和鱼情,饵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夏末秋初,往往是全年中最难配饵的季节,因为水肥、鱼壮、气压低,很多鱼儿都不太需要来吃诱饵。所以,在夏末秋初时,则需要加入适当的香味添加剂,具体要看鱼种才能确定。

3.秋初至深秋用香腥型、腥香腥、腥型三种配饵,主要在于腥字。在这个阶段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必须调高比例。

4.冬季用香腥型和腥香型,这个季节的特点是即便平日里不喜好腥味的鱼都要来点腥,香味则要浓香,因为冬季的鱼不太爱吃饵,食欲下降,所以味道需要浓郁,最好加入特效添加剂。

好了,关于配饵的公式,小编也详细阐述了,当然还要靠大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经验。

相关知识

台钓开饵技巧教程与台钓饵料搭配原则


最近做了些自配的饵料,每每有钓友来买时,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半是来自于开饵的一些问题,突然发觉现在的新手越来越多了,不能用老眼光看带一些刚入门的新手,所以特制此帖,以解大家在开饵问题上的一些疑惑。先谈谈理论吧:

其实,开饵并不是很难,引用老鬼的一句话就是:一杯饵料*杯水,先拌饵料后拌水,劈哩哗啦搅三下,捏吧捏吧就OK。

一般的商品饵,特别是可搓可拉的饵料,你如果按照易哲说的去做,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碰到一包你不熟悉的饵料,特别是那些根本不含蛋白纤维的饵料,如果你这么做,也许你连钩都挂不上!也许你勉强可以上钩,但你可能会空钩钓鱼,你知道吗?

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吧:

一、如何从包装上识别饵料的性状

许多饵料生产商都会在饵料包装袋上说明这款饵料的性能,例如丸九会以三条框框表示饵料的小麦蛋白含量,一般会有3~4个选项(最多,多,中,少),雾化性(最强,强,中,弱),比重(重,中,轻)。而例如锦龙鲫鱼帅2号则会直接表示比重(中),溶散性(中),纤维量(中)。如果钓友们看到包装袋上有这样的说明,一般都可以相对直接地认识到这款饵料的状态,但是如果碰到包装袋上并没有明确表示出饵料性状的,那又该如何认识这款饵料的性能呢?

举例说明,比如匹夫的黄鲫大师,包装袋上出现搓饵二字,背面的饵水比例表示饵1份,水1.1份,纤维量:中。好了,我们就从刚才三条参数上来理解,首先,饵料袋上说明是搓饵, 纤维量中,那么说明饵料里面的拉丝粉含量比较少。而饵料所要添加的水量大于饵料量, 那么说明这款饵料是一款富含薯粉类(雪花片类)的饵料, 既然是这样一款饵料,那么它的比重就会相对较轻,溶散性就会相对较好。

再如化绍新的全能4号, 包装袋上出现醒目的蛋白拉丝饵, 背面的饵水比例表示饵1份, 水0.9份. 好了,我们依旧从这两条参数来理解一下,首先, 饵料袋上说明是蛋白拉丝饵, 那么说明饵料里面一定含有大量的拉丝粉,否则就无法称之为拉饵, 那么这样的饵料就会比较容易上钩, 也不需要经过过分的打揉就已经具有一定的粘度. 而饵料所要添加的水量小于饵料量, 那么说明这款饵料是一款以小麦胚芽为主的大比重饵料。

换个牌子来看这些问题,比如天元的千里香, 包装袋上没有写搓饵,也没有些拉饵, 更没有写可搓可拉,那这是一团什么样的鱼饵, 一般鱼饵厂商生产饵料时都会有个浅规则,那就是如果有添加一定量的小麦蛋白,那么包装袋上必定会加以表示,反之则不会表示出来。那么千里香这款饵料我们可以暂且定义为没有拉丝粉或拉丝粉很少的饵料,接着看一下饵水比例, 饵1份,水1.1份, 我想,大家看到这里都应该明白了,这是一款什么类型的饵料了,对, 这就是一款富含或者说是纯的薯粉类(雪花片类)的饵料。

天元的鲫鱼套餐, 包装袋上赫然醒目的四个大字, 可搓可拉,好了,前面的例子已经举得够多了,饵料里面肯定有大量的拉丝粉, 即使真拉不出来,新手用这样的饵料也可以很容易的上钩, 再看包装袋背后的饵水比, 饵1份, 水0.8份, 明白了吗? 这其实也是一款以小麦胚芽类为主的饵料,且是大比重的。

可能有人会问, 那么我看见某些饵料上写着饵水比1:1, 那这样饵水比一样的饵料又是属于哪一种饵料呢? 饵水比1: 1的饵料不仅含有一定量的小麦胚芽,其实还含有一定量的薯粉类(雪花片类)饵料, 是一种经过调配的饵料.掌握了以上的一些小技巧,就可以简单快速地通过饵料包装袋上的说明了解袋子里饵料的基本性状。

二、蛋白纤维以及水先加后加的问题

很多人问,拉丝粉到底是先加还是后加的,我如果觉得饵料不够粘,可以再在开好的饵料上加拉丝粉吗?

一般来说,市面上渔具店出售的蛋白纤维有两类,一类叫拉丝粉,一类叫5#鲫,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这里我阐述一下,拉丝粉就是纯蛋白纤维,其实就是谷沅粉(面筋粉),而5#鲫各大厂家都有,最为著名的就是老鬼的老鬼5号鲫,当然,老化,龙王恨,钓鱼王,丸九等都有。丸九的丸5才是5#鲫的祖师爷,第一个仿制它的就是老鬼。这类5号鲫里面除了有大量的拉丝粉外还有一定量的小雪花片构成。在开饵加水之前一般先加的是拉丝粉,不宜后加,后加的话,纯的拉丝粉在湿的饵料表面一遇水容易马上形成局部丝块(俗称局部面疙瘩),而5#鲫之类的蛋白饵料则可以后加,里面充斥着雪花片可以阻隔蛋白遇水迅速形成局部丝块。当然了,能后加的一定可以先加,5#鲫也可以在加水之前和饵料混合在一起再加水。

三、饵料的粘度调整和打揉的方法

这个篇幅主要以图片的形式来论证它,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受到点启发。

只要是粮食制成的鱼饵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通过打揉使它越来越粘,任何饵料都可以通过打揉在增加粘性,无非就是打揉的时间的长短,只有真正掌握了这点,你才可以把饵料运筹帷幄,随心所欲的控制它。

我先用饵料中使用最广泛的超诱来举例,超诱这个饵料,也许你不熟悉,但你用的很多饵料里都有它的成分。

可以看出,没有加入任何蛋白纤维的超诱,如果你只是按照正常的方法开饵,这饵料你连钩都上不去,更不要谈钓鱼了(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傻呀?单拿超诱开饵,其实,我们现在只是在做一个实验)。怎么办呢?请接着往下面看,没有粘性之前我已经说了,可以通过打揉了释放它的粘性。

上面的这些步骤,称为打饵,打饵并不是那拳头去击打饵料,而是把饵料沿着盆壁不断得用力刮揉,用老钓鱼的话来说就是刮墙皮,有的饵料略微打揉之后就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粘度,原因是该饵料本来就含有一定量的拉丝粉和雪花片存在,有的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打揉才能做到。接下来看看经过长达15分钟的打揉的超诱是什么样的?

经过了15分钟的打揉,我已满头大汗,衣服湿透(天太热),貌似可以勉强上钩了,此时如果把这饵料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呢?

这个饵料在水深30公分的水里,竟然存活不到10秒钟,看来这个打揉的还不够,要继续打揉,那么就再辛苦会吧

再打了10分钟,这次看来这个饵料应该没问题了,也很容易可搓饵上钩了,那就看看此时在水里的状态是否达到了钓底的要求了?

经过20多分钟的打揉,没有添加任何蛋白的纯超诱,竟然仅能在水里活20秒钟?看到这里,对你是否有什么启发?当你平时在日常钓鱼中,拿到了一款你不熟悉的饵料,加水搅拌后,貌似可以搓饵上钩,也许到底下,你其实是在空钩钓鱼?你对于不熟悉的饵料,你是否搓成团丢在水盆里看过它的状态呢?

接下来,我们还是重新请出超诱来,不同的是这次在超诱里加上点化5#蛋白纤维:

拌了团加过蛋白纤维的超诱和没加过的做下对比,左边是刚才那团没纤维的纯超诱,右边是加过纤维的超诱,颜色上就可以看出来,右边的明显颜色要偏白一点。

接下来把两团饵同时放在水盆里,看看模拟水底状态:

很明显,右边加过纤维的超诱雾化速度很慢很慢,完全符合可以在水底钓鱼的状态,而另一团超诱在水底20秒后就废了,这个状态,钓鱼恐怕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再看看那团加过纤维的超诱在半水中的状态吧:

2分钟后依然可以屹立在水中,这样的饵料才可以钓鱼,作为一款合格的底钓饵料,允许有适度的雾化,但不能够化得像鲢鳙饵那样。否则等不到鱼来咬就已是空钩了。

今天的实验第二位要请出的就是至轻无比的雪花粉,看看雪花粉在水中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这次的实验,不加拉丝粉了,纯以打揉的次数来改变鱼饵的状态,请看:

雪花粉开饵后,只要稍经轻微的打揉就可以成团挂钩了。

别看这饵料已经可以搓饵上钩了,可是在水里能坚持多久你知道吗?看看在半水里的表现吧:

不过才18秒钟就钩饵分离了,这很正常,因为雪花粉本来就是一个雾化很好的饵料,看到这里新手们有什么启发吗? 请记住,如果要让饵料雾化好,特别是雪花粉含量高的饵料,轻微打揉即可.

那如果再把雪花粉深度打揉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经过2分钟的打揉,雪花粉上饵的手感已经相当舒服了.不知道在水中是什么状况?

经过深度打揉的雪花粉在水里竟然可以坚持近5分钟,类似于竞技中的白饵状态了.看到这里,你又有什么启发了吗? 是不是脑筋开始往鲢鳙饵上动了? 其实雪花粉打揉到这个程度,基本不符合鲢鳙饵的标准了,雾化的速度又太慢了,所以,要把饵料状态把握好,是需要做大量实践工作的,这需要大量时间的经验积累.你才能对一个饵料的状态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

通过两个实验我们可以至少可以认可一件事情,不管多散的饵料,附钩性多差的饵料都可以通过打揉来增加它的粘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蛋白纤维来增加它的附钩性,并控制它的溶散性。

饵料的雾化速度通过打揉来调整,可快,可慢,关键在于打揉的程度。

希望通过这个帖子可以让更多的新手知道,饵料粘散之间的问题,希望未来不会再有人问:这个饵料这么散,连钩都上不了,怎么钓鱼啊?

饵料搭配技巧要点及配饵公式


配制饵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式饵。即由两种以上的饵为搭配进行配制的饵。现如今市场上商品饵琳琅满目,对绝大数的钓友们来说是无法一一去了解掌握的,也完全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因为,垂用饵是根据具体鱼的需求进行选择、搭配、制作才有效。个人认为大体有以下原则:

一、粗细搭配

㈠所谓粗细搭配,是指饵料本身颗粒状粗的和细的搭配。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对饵的感觉并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水中之鱼对什么最感兴趣?许多实践证明,鱼对鱼觅食、争食发出的信号最敏感。鱼觅食、争食产生的信号是什么呢?觅食、争食产生的淤泥雾化区和争食产生的震动。笔者实践证明,鱼在水面争食、饵掉到水面的声音,对其它鱼具有很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是水面争食所产生的信号,足以使两米以远的,头朝反方向的鱼做出反映。所以,在 竞技比赛中有的高手习惯于不钓进窝鱼。其用意是想利用进窝鱼,引诱更多的鱼进窝。

㈡粗细搭配,基于以下考虑,搓饵必须要的粘合力、雾化和续窝,保持窝内有足够饵能留住鱼、饵团的比重等。即,引诱、钓、留鱼。引、钓、留可以说是用饵的基本三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粗颗粒状物可用于留鱼,而细粉在水中形成的雾化区,则被鱼认为是鱼吃食时搅动的结果,具有引鱼的作用。这是鱼对饵的表面需求,我们在配置饵的时候或许考虑别的问题,对鱼的需求则容易忽略。好在饵料厂家做饵,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如若不然,厂家或许会生产出如同砖块似的饵也未可知。

㈢粗细搭配最为典型的是颗粒饵!颗粒饵是指使用机械的挤、压、烘、膨化等工艺形成的颗粒状饲料。我们知道,北方与南方因为原料成本、喂养品种不同、颗粒本身配方也不同。在实践中,我们大体了解到,北方颗粒多有豆粕,鱼粉,动物、植物蛋白含量高。南方夏季气温高,颗粒中多用菜子饼、玉米、米糠、麦麸、骨粉。因而北方颗粒比较粘,南方地颗粒比较散。竞技垂钓者在比赛中谁都想找到本塘颗粒,因为本塘颗粒就是该鱼池的万能饵!然而,制作颗粒饵用于垂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一些竞技比赛中,本塘颗粒饵犹如鱼的圣餐,是选手们都希望得到地。颗粒在使用前,要使用机械进行粉碎,也可以通过水浸泡,再与其它辅助饵一并制作。粗细搭配需要比例,在南方江浙一带,颗粒用量大约在50%左右,其它辅助性饵可以占到50%。粗细搭配可以用同一把饵料来完成,也可以采用开两把,或两把以上的饵来实现。例如,打窝饵与钓饵分开,在钓混养、野外垂钓时采用比较好。在实际施钓活动中用底窝饵与钓饵分开是人们常采用的做法。

一号配方:颗粒50%+丸九五号40%+丸九大黄鲫10%;

二号配方:颗粒50%+老鬼夏鲫,或者天元一目二代、无锡鲫鱼帅40%+丸九大黄鲫10%;

三号配方:颗粒60%+雪花粉(打碎)40%。以上这些饵只要注意制作手法和饵水比例,都能做出状态不错的搓饵来。

㈣如何解决饵料的散与粘的问题。在实际垂钓实践中,人们将搓饵在水底的融化时间作为开饵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之一。过于散,难以挂上钩,过于粘雾化性差,只能对付慢鱼用。若要解决饵料粘的问题,加拉丝粉是常用的手法;其次,加小麦蛋白含量丰富的饵料也是一个有效办法;第三,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搅拌达到饵料粘的效果;例如,多搅拌、多搓揉。我们注意到,凡是含有植物、动物蛋白的饵都有越搅拌越粘的特性。

以搓饵为例。一般认为,饵料从入水到融散的时间大约在30~50秒钟时间,以这样的标准,大体就能符合我们垂钓的需要了。这个要求一般垂钓者都很难达到,但是通过多练、多观察,我们可以大体接近、掌握这个标准。其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开小样,即饵做完以后搓一颗正常大小的饵团丢入小饵盘中观察它的融散时间长短。粗与细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普遍的饵料搭配组合。

二、比重轻与比重中、重搭配

商品饵在生产中都标有饵的比重,这在我们使用中不难发现,却很难把握。一般认为,打浮用饵比重要轻,其实雾化好的饵比重都不重。我们知道,钩饵在水底的最佳状态是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我们用饵比重过重,上钩挂饵压饵过大,就需要我们将浮标钓目调至钝,甚至极钝。这势必迫使我们要么换更大的浮标,要么放弃许多信号,等待出现真实滴死口。因此,许多朋友在使用比重大的饵料时喜欢用比重轻的饵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腥饵是专钓瓜子鲫的用饵,这些饵多半比重中、重。打底钓瓜子鲫鱼的饵比重重反而好一些,尤其是我们采用零点二或者更细的子线、用极小号钩。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室内实践我们就不难发现,特小钩、特细子线、再加上比重很轻的饵,钩饵在水底经常会处于漂浮状态。这一问题是很多选手,容易疏忽也难以发现,而对选手钓获影响很大,也是经常使选手陷入困惑的原因之一。在鱼池垂钓,也有走水问题,我们以为钩饵到底了,其实根本没有到底,钩饵带着子线飘荡处于离底的状态。这鱼还怎么钓的好?所以说,在打底钓瓜子鲫的时候,饵的比重还是重一些为好。

三、腥与香搭配

㈠腥香搭配是我们在垂钓中最为常用的饵料搭配组合。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鱼饲料所有原料的气味特征。腥本身可以分为海虾腥、海鱼腥、淡水鱼腥、肉腥、骨粉、蚕蛹粉、奶类。近几年,有用红虫、蚯蚓粉等动物蛋白作为饵料添加成分的,严格讲也是腥的一类。植物蛋白腥如豆粉。香,可以具体分为植物类香和动物蛋白类香。谷物类香有麦、薯、稻米、玉米、麸皮、豆、菜子等。近几年还有瓜类香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有的动物蛋白由于加工工艺不同,性态完全不同。例如,鲜活蚕蛹通过烘培、研磨所产生的粉就不是腥味,而是动物蛋白香味。肉松、鱼肉加工而成的鱼肉松,就只有香味。

㈡拿什么鱼用什么饵,喂什么料,用什么饵。淡水鱼幼苗期大多喂食豆浆、鱼粉,许多鱼在春花年龄段,对植物蛋白腥和鱼粉腥味比较敏感。腥本身在水底有较强的穿透力,而养殖户一般在深秋季节会增加饲料中动物蛋白的比例。因此,冬季引鱼适量含腥是有必要的。我们在钓生口瓜子鲫的时候,虾粉可以用到饵总量30%,或者更多就是这个道理。

㈢、腥香搭配的变化。腥香饵使用范围很广,在鱼池、在野外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开春以后在水库用腥香饵就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碰到小杂鱼闹窝、鱼离底起浮等特殊鱼情,腥香饵总是我们上选用饵。在大多数情况下,腥香饵都需要针对具体鱼情进行变化。腥,可以从浓腥变为腥、微腥、植物腥。香的变化范围更广,但是从味觉角度去看,也可以分为浓香、香、清香、清淡。清淡饵是我们常用来钓大鱼的,在人的嗅觉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的情况下,大鱼却能找到,这也是一个规律。那种非要把鱼钓的好坏,与饵的自然香味浓与淡联系起来的说法,很多情况下是人的主观推断,更像是在自欺欺人。

㈣活与死的配置。你选用一钩用活饵,一钩用粉饵,是很凶的手段。即便是在冬季,这种钓饵配置都是很有效的。

四、主料与辅料搭配引申的几个问题

㈠主次不分,大杂烩配饵方式。有朋友喜欢将各种饵参合在一起用,理由是各种鱼都兼顾。其实,这种做法即使是高手,在竞技比赛中都很谨慎。各种饵混杂在一起,起码增加了饵料状态的控制难度。而且,在没有熟悉饵料特性的情况下,饵料差异可能造成你颗粒无收。习惯这样配置饵料,也妨碍对饵料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正如有的朋友所说,钓了几年鱼就知道开几种饵。

开饵需要一定思路,也就是你在制作一把鱼可口的饵。要根据鱼情选择主饵和辅助饵,要根据具体鱼情和拟使用的打法确定制作手法。盲目选用饵料、确定开饵手法都将影响我们的技术进步。

㈡正确认识和使用添加小料。许多人对一些钓手使用小料,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感到神秘。以至于不愿意认真研究如何开饵和锻炼开饵手法。 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国内几种主要的淡水鱼的基本食性是前人研究发现,总结传承下来,完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例如,香、酸、腥、腐、臭、酒、甜等搭配,主要针对那些鱼种。谷物类香,是钓混养比赛用饵的主要方向。有些成熟的经验,也为饵料生产企业所采用,用于饵料生产的主要原料。例如,土豆、甘薯、玉米、麦麸。添加用辅助料有,甜菜碱、糖、绿藻、麦蚜胚等。

㈢不要迷信丸九饵。

丸九饵最大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精细,物理状态明显好于一般的国产饵料。需要认知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高手主要是用丸九饵进行状态调整。除非鱼池的鱼长期被使用丸九饵料钓疲了,只认丸九饵不认其它饵。

五、重要性原则

所谓饵料搭配的重要性原则,是指具体鱼情是决定饵料搭配、制作手法的唯一依据。在养殖鱼池垂钓最能体现重要性原则。养殖鱼受饲养人定时、定点、定量、定料的饲料投放影响,逐步改变形成一定的就食规律。基于这个道理,许多人都认识到使用喂养饲料的重要性。这是成熟钓手普遍遵循的用饵之道,也是我们垂钓活动中,选择用饵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具体鱼情信息不明的情况下,一般的办法是试钓。一组人员均使用不同的饵进行试钓,从中发现鱼最感兴趣的饵。如果无法试钓,只能采用多开饵备用的笨办法了。

野外台钓饵料搭配及用饵技巧分析


一、所开饵团的状态把握

水色清、水浅、水流缓或是死水、鱼的密度小、鱼滑、鱼体小、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所搭配出的饵料状态应要雾化快、比重轻、饵团小、饵质颗粒细,颜色以红、白、黄均可,气味清香自然为宜。反之若水浑浊、水深或水流急、鱼体大、鱼密度大且多为生口鱼、风天,则应搭配出比重大、雾化较慢、饵料基质较粗的白色大饵团,饵料气味浓淡皆可的饵料为佳。

二、饵料的味型的选用与搭配

1、香型。在温度高的炎热夏季,鱼开口不好和鱼滑时,在味型上宜选用一些果味香型的(如草莓、凤梨、香蕉)或是蛋奶香型及一些天然谷物本香的饵料,且应依据气温越高所选用的饵味应越清香为佳,反之亦然。但在一般情况下都可随意选用香型饵,在严冬与初春时若选香型时宜选浓香。

2、腥型。在天气变冷、入冬、严冬及初春时应适气温、季节选用含有虾粉、蚕蛹粉、干冻蚯蚓粉、红虫等高动物蛋白的腥型或浓腥型饵为佳,以适应鱼儿在这些时节补充过冬或是初春生长的储能需要。气温越低、越寒冷的天气,选腥味越浓的饵料,反之亦然。

无论是香型饵还是腥型饵,在搭配时都要遵循相同或相近原则,即在搭配时味型与种类要相近或相同。反对多种搭配或大反差搭配,以免出现气味复杂,从而扰乱鱼儿的摄食欲望的情况。以二或三种搭配混合为宜。

三、开饵技巧及饵料的保存

野钓篇

在冬季常因天气寒冷,钓场的水温低而造成饵团的开饵速度慢,或出丝少或出丝效果不佳。此时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给予处理。

1、在家开饵。如家离钓场不远,可事先在家中开好饵团带入钓场。

2、温水开饵。可用家中带来的饮用热水与钓场水适当掺合以达到适温进行和饵。

3、温饵。在没带饮用热水,家又距钓场远的情况下,可一抵钓场后先用钓场水和饵,再用塑料袋装好。藏于衣内口袋用体温将饵捂热。完成此项后再去准备钓具,也可达到满意效果。

注意在用热水与钓场水掺和的同时,勿使水温过高以免造成开出的饵团饵质变黏,破坏其状态。

在炎热的夏季,饵料需注意保存,和饵量应少,即用多少和多少,用完再和。特别是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氨基酸的饵料,会因气温过高使饵团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变黏或是改变饵料的原有状态影响上饵和垂钓。若是配制的饵量过多时一定要放置阴凉处,有钓箱者可存放于钓箱中,以免变质。

饵料的特性及搭配公式,不怕鱼挑食不上钩


鱼挑食不上钩怎么办,这里有你需要的答案。饵料的特性及搭配公式!

钓鱼秘籍之钓饵公式

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味型添加剂=钓饵

鱼挑食不上钩怎么办?这里有你要的答案!饵料的特性及搭配公式。

一、什么是基础饵

基础饵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容性很强,具有可塑性,与各种饵料都有一定的亲和力。混搭能力很强的一种饵料,也可独自作为一款饵料使用。搭配使用中它占据了饵料比例的40%至60%,一般是谷物类麸类广谱型饵料,常见的像饲料颗粒、超诱、918

二、什么是主攻饵

主攻饵即是我们在垂钓时的主攻鱼类,也就是我们的目标鱼。假如我们想钓鲫鱼,我们用的主攻饵就可以选,蓝鲫,疯钓鲫,鲤鱼的有:螺鲤,天下鲤。钓草鱼的有:二代草、疯钓草。钓鲢鳙的草莓味浮钓鲢鳙等!搭配比例为30%至40%。使用中这些都可作为主攻饵使用。

三、什么是状态饵

我们简单通俗的来说,是在垂钓时增加你饵料轻重,及拉搓饵的粘稠松散程度,雾化效果的,状态饵各有各的功能与特色,状态饵的种类很多,比如雪花粉、化氏的尺上、速攻家族、轻麸、四季、拉丝粉等等,状态饵是干嘛的?我们接下来说一下。

咱们以常用的几种状态饵做参考分析,如:速攻、轻麸、雪花粉、尺上、拉丝粉等!搭配比例上没有太强制要求,只要能调到饵料合适状态就好了,大概比例为10%至20%即可。

1.速攻:分很多种,如速攻2号纵横江湖,速攻3号野战版等,其作用是加入到饵料中,能让饵料有很好的雾化效果,能雾化出絮状且有底部残留的状态,算是状态饵中雾化最强的饵料。

2.轻麸:也叫轻质粉、轻质饵,主要用来调整饵料的总体比重,也有一定的雾化效果,能让饵料变轻,是它最大的作用。用了轻麸后的饵料,大多都能达到下沉缓慢的效果。

3.雪花粉:也是加强饵料雾化程度的配方饵,雾化程度介于速攻和轻麸之间,有些速攻的雾化效果低,与一些好的雪花粉类似,但雪花粉能使饵料雾化后没太多残留,这是它的最大特点,也是与速攻不同的地方。

4.尺上:这种状态饵,能使饵料捏出的饵团变小,也更瓷实,能紧紧地附着在鱼钩上,当小杂鱼闹窝抢食的情况下效果不错,是种必备的配方饵。

5.拉丝粉:非常常用,有些饵料自带拉丝效果如蓝鲫,我们可根据饵料的特性适量添加。做拉丝饵的必备材料,分长丝、短丝等种类,一般冬季用短丝,夏季用长丝。拉丝粉的黏性强,主要作用是黏合饵料,它用起来和雪花粉很像,但雪花粉无黏性,拉丝粉可让饵料在入水后逐渐开始雾化。

四、什么是味型添加剂

1.说白了就和我们平时做饭炒菜是一个道理,人的口味不一做出的菜也是口味不一,酸甜苦辣咸淡,有的喜欢吃辣做饭的时候就多放些辣椒,喜欢吃酸就多放些醋,为的就是提味提高食欲的一种措施。

2.我们钓鱼也是一样,调出鱼喜欢吃的味道,我们才能请鱼入瓮。如鲢鳙鱼比较偏好于酸、臭类饵料。调味剂泛指一些小药,它的种类也很多,如腥香、腥、香、奶香,麝香,酸,果酸,乳酸、甜、酸甜、糟馊、臭等!使用中少量适量添加,粉末状添加指甲盖大小即可,液体添加3至5滴,里面都是精华不可贪杯哦!

3.一年四季用饵的大致趋势为:春腥、夏淡、秋香、冬浓。​

我们可在钓饵公式的基础上按比例范围搭配,总有一款是适合鱼儿的。饵料的搭配方法及搭配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稍微调整。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里有最棒的饵料搭配及使用方法链接为您呈现!钓鱼秘籍:饵料的搭配及使用方法,一但学会终身受益!

最后提示下,无论我们野钓还是在池塘垂钓。最好打些底窝,这样能有效的起到引鱼,诱鱼、留鱼的作用。

配制台钓饵料的要点及饵料用法


台钓法中,饵料确实占有较重的地位,大部分情况下鱼是被饵料骗上钩的,因为一般鱼儿抵挡不住色香味俱全的诱惑力。

台钓用饵不仅要在味型、材料上有不同选择,还要注意饵料状态的调整。商品饵虽然品类繁多,但其原料都是来自于各种粮食类作物以及其它添加成分,而钓者要重视的是正确搭配饵料与使用饵料。

一、制作台钓饵的三大要点

同样几种饵料,制作者采用不同的比例、和饵加水的量有多有少,开出的饵料就是不一样的。想成功制作一款合适的台钓用饵,不妨注意以下三大要点。

1、投鱼所好,选对味型

制作饵料的前提是明确对象鱼,还要了解对象鱼的大小和出钓的时节,才能对准鱼儿的胃口。

饵料的味型主要有腥、香、酸或臭以及原味的,腥与香结合时程度有所不同而千变万化。对象鱼是鲫鲤,一般北方的钓者习惯用饵偏腥,原料不同,腥的种类也不同,比如虾粉蝉蛹粉或蚯蚓粉;南方则偏香,有奶味香、水果香以及香精的香味等。

在考虑了天气与水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味型。若垂钓面积较大的水域,一般采用浓香或浓腥的饵料,天气比较适宜的时候香腥味可以淡一点,有很多小杂鱼闹钩适合使用原味的饵料,尤其是体型大的鲫鱼喜欢天然的谷物香型的饵料,就不必再添加香味了。气温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可使用腥香结合的饵料,味也不必太浓。

2、饵料成分的配比

饵料的成分由主攻饵和味型饵以及状态饵组成,主攻饵是基础料,其比重有大有小;味型饵要化散较快,一般是细微的颗粒或粉状的;状态饵决定饵料的软硬粘散等不同的状态,添加时要灵活,注意添加状态饵搅拌成团之后不可再次反复揉搓,否则或破坏饵料中的丝状结构。

垂钓大鱼的饵团较重较大,如果适当添加雾化好易化散的饵,就能使饵料的适口性增强;垂钓小鱼时也可灵活调整饵料的状态,可以根据水情与浮漂而决定。开饵时主攻饵的占比是最高的,可占六成,其次占三成的是味型饵,最后是一成的状态饵。遇到特殊的情况时,其成分比例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这需要实战的经验。

3、开饵的加水量

若是商品饵可以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水,自己制作的饵料可按一比零点七的比例加水。配置饵料时,其成分不可随意添加,如果一种饵料你不了解它的状态,最好不要乱加。

自制一款饵料需要多次的试验,要检测饵料是否在两分钟左右化散开来,除了钓大鱼需要三至五分钟之外,其余情况饵料化散的时间最好在两分钟之内,以保证较好的雾化效果以诱鱼。

二、诱饵的使用

台钓的特点之一是诱钓合一,那么有人就认为台钓就不需要打窝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台钓同样要打窝,只是方式上有别而已。

首先诱饵与钓饵要是统一的,味型要一致,但诱饵的味不要浓过钓饵的味。诱饵的化散与残留的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可以直接在开钓饵时揪出一团,这一团加水少一点使之略为干散,然后打窝抽上几竿,抖落钩上的诱饵即可。

还可以直接将酒米或颗粒饲料加入钓饵中,制作成诱饵,适合钓鲫鲤。使用时把诱饵揉团捏在钩上抛入钓点,诱饵沉底后抽竿,这样连续抽上几竿即可。这算是打好了底窝,然后再投诱饵,看到浮漂直立的同时抽竿,也是连续抽上几竿。还没完,接着投诱饵,见诱饵一落水即抽竿,同样连续抽几竿。此时水体的上中下层就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窝点,如果水比较浅,抽竿的次数可减少一点。

三、挂饵的正确操作

钩上挂饵入水后,饵料逐渐化散,如果搓饵时不注意其大小与形状,就有可能使钩饵不能顺利触底,也会影响到调钓。所以,挂饵时要将小饵团揉捏成形,让钩子处于饵团中间,钩饵入水之后压好水线并注意观漂,钓者的手最好不要有异味。

还有些值得注意的细节,饵料配置时品种不宜过多,不然饵味一定不正常,鱼是不会吃的。饵料的状态一定要正确,不能单一地用增大饵料量的方法来提高诱鱼效果。打窝时即使有鱼口也不必理会,垂钓时也要十分重视抛竿的次数,确保上鱼率。

谈谈台钓饵料的使用技巧


台钓很有乐趣,但是能不能钓上鱼,除了天气水情鱼情之外,钓鱼饵料是最关键的一环。有的钓友觉得台钓钓鱼饵料搭配起来过于复杂,要讲究软硬,要讲究雾化,还要讲究色泽等等,一大堆需要讲究和注意的东西,哪里有我们使用蚯蚓红虫来得方便?其实,我们不需要把钓鱼饵料的应用看得太过于复杂。只要有心,慢慢的去研究和学习,总会成为用饵的老手和专家。笔者曾经在学习使用台钓钓鱼饵料之前,也是遇到相当多的问题,并且一开始并没有人教,都是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学着去调配。

记得第一次调配饵料,一条鱼都没有钓上来,而且挂上钩,抛出去之后,就立即掉了。用得很不顺心,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干脆直接使用蚯蚓了。第二次使用饵料,比第一次强多了,钓上来两条鲫鱼,最后还是因为操作使用不习惯,放弃。而后第三次,一直坚持到最后,鱼获也是相当的不好,一下午时间,只钓了十几条小鲫鱼。不过想想第一次和第二次,这次的进步可大了,至少坚持了下来。这不,现在虽然不能说是用饵配饵方面的超级专家,但是对于饵料的搭配还是显得得心应手了,那是因为使用了多次,对这些饵料的知识太过于熟悉,应用起来就自然就熟悉了。所以大伙要学台钓,首先必须要知道台钓饵料知识及应用。

台钓大都使用进口或国产的粉状钓鱼饵料,有专钓某一种鱼的专用饵料,也有兼顾几种鱼的通用饵,把水加进饵料里搅拌成团,就可以挂钩钓鱼了,简单的来看这与传统 钓法中使用面团或其它粉状饵料挂钩钓鱼没有什么不同。这些钓法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所用的饵料容易取得,便于保存,携带和调制使用,饵料下到水里以 后,容易溶散,诱鱼效果好,除了起到钓饵的作用外,还起到诱鱼和聚鱼的作用,也就是起到打窝的作用。所不同的是一些进口饵料,比较讲究色、味香,针对性比 较强,使用对路的话,效果非常好的。

有的时候,常常听到某某人可能有方子这样的话。方子就是指配饵或者开饵时的一些具体原料和手法的记录。在条件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旁边的人连杆子,而鱼就是不咬我的钩,一定有什么问题。但是,具体来说,有什么问题呢?说实在的,对某些钓鱼的人来说,秘密武器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饵料的选用和调制上。虽然大家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同样的饵料和原料,但选用哪一种,用哪几种配合在一起,哪一种份量要多一点,哪一种要少一点,这就大有学问。钓者在配饵的时候就好比给鱼做菜的大厨师,同样的原材料调味品,随着各人选用和调制的情况不同,10个人能做出10种口味。这里面就可能包含着个人对饵料的理 解和对鱼情水情以及气候的分析,这并不奇怪。例如当前市面上的鲫鱼饵,一般是国产或者日本台湾生产的鲫鱼饵,地瓜粉(甘薯粉或土豆粉)等,牌号较多,还有各种添加剂,例如:南极虾粉,香草粉,蚕蛹粉等等,由各个人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和调制。

总的来说,台钓钓鱼除了在饵料上有它的长处外,在垂钓过程中对饵料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主要表现在:  

1、讲究钓鱼饵料的针对性。

鱼的胃口爱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正常情况下常常喜欢吃某一种东西,情况变化了就不一定喜欢。一般情况下,今天使用的鲫鱼饵效果比较 好,但如果天气、水情、鱼情的变化,改天再用效果差了很多,这时就要根据条件的变化,改换饵料或加上某种添加剂。高手钓鱼,一般准备的饵料,配制种类比较 多,到了现场可以根据天气、水情和鱼情等方面的情况来判断使用什么饵料好。垂钓过程中,根据鱼咬钩的情况及各方面条件的变化需要,及时更换饵料。也就是 说,一种饵料不行,就换另一种。不能不顾效果的好坏,一种饵料从头钓到尾。

2、钓鱼饵料开饵知识

同样的商品饵,有的开得好,效果就很好。换个人来开,效果就差了很多。这就是所谓的饵料状态上的差别。简单来说饵太硬了,下到水里不 容易溶散,诱鱼效果不好;饵料过于稀软,诱鱼效果好,但投钩时容易脱落。饵料要在现场调制,现调现用,一般要按说明书要求加水,搅拌几秒后,静止几分钟, 等它吸水膨胀后再进行揣揉,加水多,揣揉少就稀软,加水少,揣揉多就粘硬。软硬程度一般以下到水底后,一分钟左右能成片状溶化比较好。理想的情况是下水即 溶化,沉到水底还剩1/2。原则是:水深,饵应该相对硬粘一点;水浅,饵料则应稍微软松一些。

3、钓鱼饵料的保持新鲜

指的是注意保持鱼所喜欢的饵料的色、香、味等本色,继续保持饵料的良好效果。如果饵料变质则要立即更换,不能偷懒,你糊弄鱼那么鱼肯定糊弄你
饵料的调配大有学问,关键在实践中体会,即使笔者说得再说,但是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就看自己做得如何,每一细节都注意到了,你钓的鱼肯定比你同去的钓友要多。虚心使人进步!

钓饵配制公式与季节用饵思路


钓饵=基础饵料+主攻饵+状态饵+添加剂

一、钓饵主要由这四个部分组成

1、基础饵料组成:喂养颗粒粉、麸香饵、代表性的饵料。(原塘颗粒、当地鱼长期使用的农作物钓鱼,饲养者长期喂养的饲料,还有厂家生产的各种饵料等都是基础饵。)

2、主攻饵组成:厂家生产的专向(鲫鱼、鲤鱼、草鱼等)鱼饵,单品专攻饵,单品有特性的饵料。

3、状态饵组成:饵料比列较轻,雾化好,稳定性较强的蛋白饵单品,如雪花粉、尺上、等单品特效饵。

4、添加剂组成:具有气味、诱鱼力强、有代表性的添加剂和小药等饵料,添加剂要具有特性,能调整化解饵料中的异常味道,改变饵料对鱼的适口性才可以作为添加!

全部钓饵都是有这4大部分组成,我们知道这个公式,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水域、天气、鱼情、季节来针对鱼种配制鱼饵!

二、腥香型+香腥饵+香型+腥型+淡型

1、 腥香型:动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用于3月到4月、11月)

2、香腥型: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为辅―调整状态―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用于5月10月)

3、香型:植物蛋白为主―纯谷物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

4、腥型:动物蛋白为主―纯谷物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

5、淡型:淡味颗粒粉、纯谷物为主―麸类、薯类为辅―调整状态―找对象鱼的适口性

三、季节用饵示意表

1、春季(早春)

(3月)腥香型钓饵配制,用含量高动物蛋白物质加入饵料中为主。

2、春未夏初

(5―6月初)香腥型钓饵配置。用含量高的植物蛋白加入饵料中为主,用单品的动物蛋白为辅的饵料来还原于香的单品饵料调整钓饵的气味和味道。既要有鱼的适口性还要有诱鱼性。

3、夏季至盛夏

(6―7月中旬)香腥型、香型、淡型这几个月配制钓饵要以颗粒粉、纯谷物、麸香类为主要原材料,蛋白含量,蛋白含量高于20以上,对水域的要求适量添加一些动物蛋白质,再用单品饵料调整钓饵的状态,具有对象鱼适口性,诱鱼性。

4、夏未至秋初

(7月中―9月中)香型、腥香型、香腥型,这两个月配制钓饵要具有灵活性,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合适度,粮食型和纯谷物均可用,对不同水域和鱼情,饵的要求要有更深层次的标准,也是在全年当中最难配制钓饵的阶段,水肥、鱼壮、气压低、湿度大也是鱼获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在配制饵料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水域配置钓饵,要有它的对应性、这样才能培养我们对付饵料单品使用上知特性的作用,才能真正获得经验上满足和丰富。

5、秋初至深秋

(9月中―11中)香腥型、腥香腥、腥型三种配饵在这个阶段可以说会起到一定性作用,也是钓鱼高峰期,在用饵配置上,蛋白质含量高和气味上调整不断增长,自然性用饵和自然性规律性配饵,我们都要在这个阶段上体现出来,所以配饵要讲究一个原则(自然性配饵)主次分明,状态要求高,比重要求轻,气味和味道不可忽视。所欲来配置鱼的适口钓饵。但要注意掌握比例、状态,雾化程度这就要需要自己的悟性了。

下面,讲讲基础饵的含义。

基础饵

就是鱼类喜欢食用的麸类和谷物类饵料,它占据的比例大体40%-60%,要知道,基础饵一般情况下,比重较大,雾化效果处于平面,需要轻类品种来调整(有时不用,灵活掌握)

主攻饵

主要是在基础饵的条件下,增加一些动物蛋白或者植物蛋白类来调解饵中不足之处,斗起鱼类有食欲感,对口实用性,(单品饵的种类颇多,就在这里体现主攻饵的攻击性,主要调整诱鱼作用适口性)

状态饵

状态饵即使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同的鱼情,水情,水深,水浅的环境下,鱼情离底上浮等都需要看情定式,才做调整状态之用。雾化如何,膨胀如何,时间多少,计算入水下降速度,饵到底情况,持钩率大小等因素。(麸类,雪花类,五谷类,糠皮类等来调整饵中状态不足)看鱼情需要什么,应变及时才对。

添加剂

是在饵中起到速度诱鱼的作用,要知道,气味进入水地,穿透力极强,速度之快,进窝留鱼就要看添加剂了,饵中的添加成份大小,是根据水质来勾兑的,不可草率行事,有比例计量,一般情况下3%-7%来勾兑水,或者钓饵。

水制制品和油制制品还有粉制制品都有他的使用说明,通过温度乳化,肥水如何使用,瘦水如何使用等等情况下,看待清楚在做添加。不易添加的就要放弃,需要添加的一定把握好时机,来调整饵料不足之处。要有针对性!

这就是4项组合主体框架简单的说明,不知大家能够理解否?

秋天垂钓的饵料搭配技巧


秋季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垂钓黄金季节。尤其是深秋气候恒温,秋高风爽。在这个节气里鱼儿新陈代谢最为旺盛,大口狂食,这种现象是因为鱼类长体增肥所需 和准备饱食后进入到冬季潜伏越冬。深秋钓鱼要想有所收获,关键是要突出一个近钓,所谓近钓,就是鱼儿遛边来觅食之时垂钓。钓者无论早晨、傍晚、夜间 钓,总是会与遛边鱼有个约会。只要很好的掌握钓遛边鱼的饵料选用,总比钓远、钓深更有希望钓获鱼,钓多鱼,钓获大鱼。

钓鱼饵料分为诱饵和钓饵,各有其作用与用法。一是诱饵(又称底饵)。因在江河、水库、湖泊、鱼塘等近边垂钓,一般来说,钓白天水浅杂鱼多,有的水域 密密麻麻、成群的小鱼儿入窝闹钩,很是烦恼。在小杂鱼闹窝厉害的钓点,使用大颗粒饲料或酒米饵来撒底做成诱饵,也可用嫩玉粒加拌酒槽后打窝形成诱窝, 实在不行要么就是一条一条地将小鱼钓完,要么就是转移到新钓点。诱窝做成1平米内的三角形,底饵不需要太精细,也不宜一次性打得太多,适鱼而散,适情而 止,合情合理。

二是钓饵。通常情况下秋钓遛边鱼使用荤腥饵和商品饵两大类。荤饵类范围广,昆虫琳琅满目,作钓的对象鱼种不同,用饵也不 同,只有针对所钓鱼种用饵获鱼率才会高。如钓鲩鱼,秋用嫩草芽芯、蚂蚱、蟑螂、蟋蟀、知了幼虫、大蚕虫等为钓饵,效果绝非一般。钓大青鱼,用粗大青虫、大 蚕蛹、螺肉等为钓饵。

秋钓鲤鱼用塘蚌肉、红蚯蚓、香米饭粒、糠饼饵(渔具店有售)等饵。秋钓鲫、鳊、鲳、鲌、鲶等鱼类时使用红蚯蚓、孑孓、沙虫、面包虫等 饵。钓鲢鳙鱼,采用玉米粉和麦麸拌好发酵后带点微酸、臭豆腐等为钓饵。针对鱼种采用商品粉为钓饵,效果是很不错。但是,一定要记住一方水域一方鱼的渔 谚,钓者必须遵循本地天气、水情、鱼情、环境、地区温度差来适鱼用饵,才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获鱼,这就是用饵之道。否则杯水车薪,收获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