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与风向。

过了冬天,鲫鱼咬钩就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了。我们地区的钓鱼人一直恪守着三粒浮子定乾坤的星标组合,即使有点儿改动也不过是将原来长5~7毫米、直径2毫米的鸡毛梗换成了长10~13毫米、直径3毫米的鹅毛梗。

与此相比,同是上海经济圈的苏、锡、常地区钓友使用的星标组合却是千奇百怪。苏州荡多水宽,这里的钓友把浮子增加到5粒,间距3厘米,无论冬春使用的都是粗鹅毛梗,沉3浮2,专钓陈年大鲫;无锡河多水曲,这里钓友的经验是流快钓湾,水缓钓角,所以多用长串星标细鹅毛梗浮子9~13粒,间距短、排列密,钓湾时抓抬标,钓角则认黑标,鲤鲫鳊草统统不分,见信号就提;常州则塘多水浅,这里的钓友坚守沉4浮3的七星格局,不同的是,浮子长短粗细多因人而异,间距更是由心,毫无定格。

跳出上海经济圈,各地的钓友都以七星为星标的基本组合,虽有大小长短的差别,但间距相同和沉4浮3的排列形式已成共识。

星标的三五七组合、浮子沉多浮少、间距或长或短,究竟是地域特色、习惯使然还是水情、环境决定了其排列变化?

上海特色的星标是浮1粒、沉1粒、中间1粒半沉半浮。三粒浮子从春钓到冬,不管鱼儿摄食快慢、张口大小,瞄准半沉半浮的那粒:浮起来、躺平了,提竿;沉下去或不等沉下去,也提竿。用这两种方法钓鲫鱼,可谓十拿九稳。春天的鲫鱼摄食慢、动作小,浮子沉不足也抬不透,此时可将浮子的间距缩短到2厘米,使浮子与浮子之间的钓线保持紧绷状态,一旦出现中间那粒浮子牵动浮着的浮子向前移动的标相,提竿必中大鲫。浅水区的鲫鱼咬钩快、动作大,可是鸡毛梗浮子的浮力太小,一旦黑标则所有浮子全部入水,提竿时就很少中鱼了。调整措施有二:一是增大浮子体积,使用粗鸡毛梗或压铸成型的大浮力弹性浮子,延缓黑标速度;二是加大浮子间距,使浮着的与半沉半浮的浮子之间的钓线松弛下来,减缓浮子的联动效应。用这种方法调整星标,虽然可以改善信号的强弱快慢,但主战场为河浜的海派钓法局限性太大,移之于水宽浪大的湖泊也就难定乾坤了。

沉3浮2的苏式星标便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春天风大,当风浪时不时把水面上的浮子压下1~2粒或把水下浮子托起1粒的时候,如果不给水线以较大牵引而任其随波逐流,标讯必然多了几分虚假。拿沉3与沉2相比较,如果后者浮上水面的中鱼率是50%的话,前者就会达到80%。之所以取沉3而不取沉2,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浪涌的上托能力有把浮子托起2粒的可能,而钓者更容易把这个信号误认为抬标。春天钓鲫,在池塘可以黑标、抬标都抓。在大水面,除了垂钓水草空隙的平静水面可以由黑标的快慢去推断信号真假外,一般是只抓抬标不抓黑标的,因为前一个浪使钓线走斜,后一个浪就形成黑标,以此为判断依据,难免错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鹅毛梗浮子用久了会渗水,所以沉3沉2要及时调整,应选择紧固性强的弹性浮子,否则提一竿移一下浮子实在太麻烦。

星标用7粒浮子、排列为沉4浮3是为了兼顾抬标和黑标两种鱼讯,即抬起1粒信号不实、2粒则似鲫似鲤,难以判断,3粒最稳,4粒却是另一种鱼情;黑标1粒是提醒钓者注意,2粒则鲤多鲫少,3粒是什么鱼都有可能。然而,常州星标对浮子形状的重视程度可以给人以启迪:浮子为圆柱形,这样在沉4浮3的组合中,第4粒浮子在星标90转弯时是斜的,如果不是圆柱形而是枣核形,那这粒浮子要么平躺冒出水面,要么沉下水,不能显示微弱信号,如果不是浮子被鱼拉下或抬起,单凭目力想要抓住春鲫对坠的轻微推动,则相当困难。用长2.4厘米的3号圆柱形弹性浮子、沉3浮3,使第4粒浮子斜立水面,就算鲫鱼咬钩动作极小,只要看到这粒浮子放平,提竿也可以中鱼。星标钓组都是钓钝,但考虑到浮子能不能尽量灵敏、鱼吃口能不能形成星标有较大起伏等因素,圆柱形浮子就有着明显的优势了。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鱼情的变化与钓法间的转变技巧


根据鱼情变化调整钓法是每一个钓鱼人都需要学会的技巧,唯有根据鱼情变化合理调整钓法,才能保证自己钓鱼有所收获,而不是空军回家。因此在钓鱼的过程中要灵活应变,掌握多种钓法,根据鱼情及时做出改变。目前钓法有很多,比如跑铅、传统钓、台钓、浮漂、钓浮等等,虽然钓法不用有所差异,但是钓法却有着共同点,是可以快速转换的。下面笔者浅谈下多种钓法混合作钓的技巧,希望对各位钓鱼人能有一些帮助。

一、钓法特征

(1)跑铅钓法的特征就是让铅坠处于卧底或者触底的状态,而统台钓法则是在台钓的基础上做出的改变,在子线上方离钩2-3厘米处加一个小铅坠,在垂钓的时候先把主线上的大坠拉高,只让小铅坠触底。

(2)台钓则是要求铅坠悬浮水中,双钩或者单钩饵触底,而浮钓则是要在动中取静或者是在动中取动,钓浮的要求则是铅坠悬浮,钩饵离开水底,确定鱼儿水层进行垂钓。

二、钓法互相转变的技巧

(1)这些钓法之间互相转变的技巧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进行分解,先在空钩离底的状态下调6目,再装上双钩,此时离底之后调目会变为4目,也就是单钩1目重,双钩2目中,当给挂饵之后调目变成4目,也就是单饵1目重,双饵2目重,这3个目数一定要牢记,就是空钩的六目,双钩的4目,双钩饵的2目。

(2)需要注意的是,浮漂和线组的型号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更换了浮漂或者线组的话就要重新进行调钓,还有就是双钩4目和双钩饵2目是在空钩调好浮漂之后,装钩加饵出现的变化,所以不要再调整铅皮了,使用的钓线质量要好一些,避免垂钓期间多次更换,影响垂钓。

(3)此时可以把双钩4目当做是空钩半水的调目,而双钩饵2目则是带饵半水的调目,那么钓目的选择就根据自己垂钓需要来决定了,一般调目大于6目的话,铅坠很可能处于触底状态,就类似于跑铅钓法了。

(4)如果把浮漂往下移动,钓2-6目之间的话,就是传统台钓了。

(5)如果再往下移动浮漂,钓0-4目之间的话,就是钓浮了,只是饵料的大小比重状态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所以这里只是做一个范围,一些高手基本上能稳定到2目左右,钓饵要做的均匀一些,不要因为饵料的误差而影响到调钓的精准,另外顺口提一下,饵料的味型要搭配好。

(6)传统台钓法的话,只要在子线上添加一个合适大小的铅皮,再把主线上的大坠拉高之后,调整浮漂,钓0-6目之间都可以,小坠可以处于触底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子线上添加的铅皮在离钓钩2-3厘米的位置。

(7)钓浮的话改变起来会更加容易,只要把浮漂往下移动,让抬升钩饵,让钩饵离开水底就可以了,具体上升的距离要根据鱼口状况,以及鱼儿所在的水层高度决定,漂相主要是抓浮漂下沉运动时出现的截口动作,出现信号时直接提竿刺鱼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使用合适的浮漂,漂目要清晰一些,造型要搭配好。

总结

根据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很多钓法技巧之间的转变只是对浮漂进行了调整就能够完成,虽然前边的步骤会相对麻烦一些,比如说开始装钩或者是挂饵会有些麻烦,但是在垂钓的时候能够根据鱼情环境变化来进行钓法改变,直接避免了增减铅皮、更换浮漂钓线以及重新调整调钓目数的麻烦。

随着这种应变方法不像直接针对鱼情而进行调整浮漂那样灵敏、准确,但是这种钓法之间的变换速度非常快,适应的钓法也很多,能够应对多种鱼情,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减少错失中鱼的机会。

因为垂钓的时候,真正上鱼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只有紧紧抓住有限的上鱼时机才能保证收获量,而这个上鱼时机不会因为你调整钓法而为你等候,当然自己也不能把所有的钓法都准备一边,只有这种能够随鱼情而快速调整改变的技巧,才能在鱼情频繁变换的环境下获得好的收获,钓友不妨尝试一番,当然根据钓法的不同要搭配好钓竿。

学习会看鱼情的鱼塘与野钓经验介绍


钓者常说:近水识鱼性。很多野钓高手也是找鱼能手,他们凭借日积月累的钓鱼经验,能在不同的水情中很快找到鱼层或鱼群。他们的方法虽各有千秋,但找鱼的技巧是一致的。

1、看鱼泡

鱼泡分为鲫鱼泡、鲤鱼泡、草鱼泡、鳙鱼泡、鲢 鱼泡等。

鲫鱼为碎泡,直径为5毫米左右,比较密集。大鲫鱼也吐大泡。草鱼吐泡又圆又大、直径在1 0毫米以上。

泡越大鱼越大。鲤鱼泡为走泡,大泡带小包,呈串状移动。

看鱼泡要会识别假鱼泡,凡是原地不动,不断连续冒出泡来, 多数是浸水和发酵物所为,容易区分。泥鳅沙鳅也吐碎泡,区分有 一定难度。至于鳙鱼鲢鱼泡,比较好识别,突然从水底翻出一大堆 水泡,或是一长溜水泡从窝区划过,都是它们所为。

将窝饵打在有鱼泡的地方,只要饵料对口,八九不离十可以钓 上鱼来。

2、看鱼花

鱼花分为游鱼花、鱤鱼花、鲔鱼花、鳊鱼花、草 鱼花等,鲤鱼跳出水面,扮子也可算在鱼花之列。

通过看鱼花,可以估计水体中鱼情的厚薄,鱼群的大小。如果 水体中出现鱤鱼花,说明水体中有凶猛鱼;如游鱼花密集,说明水 体中小杂鱼多;不断有鲤鱼跳出水面,可以判断是口老塘,沉底鱼 比较厚实。

夏天雨后钓草鱼,可以追花而钓。草鱼为补充氧气,会浮出水 面追食生水而打花,此时可以追花而钓。容易得手。

3、看塘型

塘型主要分为长塘、方塘、圆塘、大塘、小塘、 异形塘等。

看塘型与选择钓位有关,通常的做法是:长塘钓腰、方塘钓 角、圆塘钓北、大塘钓边、小塘钓心、异形塘钓嘴等。

看塘型还需分清钓位的坐向,一般做法是:上午钓西、下午钓 东、天冷钓北、天暖钓浮钓边等。多数情况下,通过看塘型基本可 以确定钓位位置,由于水底地势多变,发现有误,应及时调整。

4、看水色

通常情况下,浑水中必须钓浮钓近,清水中可以钓远钓深。所以,浑水、肥水之中应该在近水浮水中找鱼,清水、瘦水应该在远水深水中找鱼。如果水色发绿、发蓝,甚至黑蓝,就没有必要在这种水体中找鱼。

5、看太阳

不同季节的太阳对鱼的活动范围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夏季高温天气时太阳一出来,鱼便会从浅水中转入到深水区。而早春晚秋的太阳在东边时,鱼会来到池塘水体的西边。太阳运转到西边时,鱼便会转移到池塘水体的东边。鱼的这种追赶太阳光的行为,是鱼的生理需要形成的,主要发生在低温天气。

6、看阴凉

常见阴凉的地方有:树阴、屋阴、坡阴、水草阴等。鱼在这些阴影之中是有层次的,通常情况下,游鱼之类上层鱼在水面游玩, 水的中层是草鱼、鳊鱼、鳙鱼之类,水的底层是鲤鱼、鲫鱼等鱼。

7、看水草

在有水草的地方找鱼,草里草外的鱼情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大鱼活动在草外,小鱼活动在草内,特别是有片草的地方,大鱼是很少进去活动的。主要是小鲫鱼之类的小鱼喜欢在片草的间隙里穿来穿去。钓小鱼,就应将窝子打在片草空隙间水域;钓大鱼,就必须将窝子打在片草之外不远的地方。

立夏,鱼情己变化,稍加改进,鱼获颇丰


立夏之后,天亮的早了,5点不到,东方就泛起白光,窗外传来小鸟追逐,叽叽嗟嗟的吵闹声。

睜开双眼,见晨光普散大地,赶紧起床。匆匆忙忙拿起鱼具包到河边。

见河面平静风很小,虽然天气预报讲,今天是多云天气,最高20度低14度,东南风3一4级,湿度90一50%。

河中央偶尔有大鲤鱼翻身,跃出水面击打声,金黃色的鲤鱼跃出水面,在光线照耀下格外神奇漂亮。

近点有鱼游动到水面迅速吸气,沉入水中,这说明今天鱼将不沉底。

傍边钓友早晨3点就来了,2个多小时,纹絲不动,验证前期判断,鱼沒沉底。

而他却没有观察到和判断出正确的应对办法。

取出11米竿主线1,5子线0,8用短立标,在离岸10米下窝酒米1罐。后吃点早饭,牛奶十面包,吃完后,再在窝点上方漂一小罐,蓝鲫十疯钓鲫十菜子并十黄豆粉,此举在

水中形成一个漂浮带,从窝点漂浮远方,而咐近鱼嗅到香味,纷纷扰扰地游向窝点。看到窝点上方鱼星出现,将11米竿伸向窝点。

可是,鱼并没有吃钩现象,稍加引钓,见立标下沉后一个反弹,标尾再缓缓下沉,这是鱼吃钩的漂象,立即提竿,感觉挂到一条,但没吃牢,水底鱼颤抖一下逃跑了。

拿钩察看,见底钩红虫好好的,沒动过,而上钩红虫不见踪影,说明鱼不沉底,在水中游动,同时也判断出鱼吃口很小,立即換上0,4子线,调下0,8子线,上下钩各挂1条大红虫再下水。

钓线靠向窝点,慢慢拉动,让大红虫在水底跳起舞蹈,一上一下,终于有一鲫鱼忘记了警惕,轻吸一口,这0,4子线柔软易吸,钩带红虫即刻入鱼嘴,标尾颤抖一下,立即提竿,钓线抖动往上提出水面是一条2两鲫鱼,这使我很高兴,判断正确的。

将鱼拉向岸边飞鱼上岸。

取下鱼,加好鱼铒再下水,不见动静,立即换下1号立标,換上同牌的大2号立标,钓线其它都不变,此时组线下水离底部约40一50公分,对付起浮有特效。

果然立即见效,见标尾下沉3目提竿又一条鲫鱼,直飞上岸。

上岸后才看清,钩子只挂到鱼嘴一点皮肉,如不釆用细线小钩十半水钓,是不能获胜的。

见几次试下来,这样钓尚有收获,加好新鲜红虫下水将钓线慢慢靠向窝点,轻轻提拉,忽地标尾下沉四目提竿又一条鲫鱼,感觉挂到一条蛮重的,鱼在水下勿忙逃窜,带动钓线直冲河中心,提一下竿,鱼被迫回头,将鱼拉出水面,见鱼头较大,赶紧左手操网入护。

旁边钓友看着一头雾水,他后悔下窝太早,他认为早上3点下窝到天亮己过2个多小时,故此时不动,又补了一罐氿米。

正想告诉钓友原委,忽见标尾下沉立即提竿将鱼拉出水面飞鱼上岸。

忽然河水动起来,越来越快,己站不住标了。

见壮收拾渔具回家。

最后祝广大钓友垂钓快乐,祝平台人气兴旺,越来越好!

鱼情的变化对浮漂调钓的影响


钓鱼时,水下的鱼情时时变动,不断的出现变化,我们需要根据鱼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钓鱼策略。

面对鱼类的活动,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浮漂。调灵,还是调钝,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紧跟鱼情的步伐做出调整。

一、野钓生口鱼

在面对生口鱼时,我们具备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生口鱼常年在自然环境中,对人造的优质饵料没有抵抗力。而且,它们没有接触过钓鱼人,所以吃食会异常的凶猛。

面对生口鱼,钓鱼人只需要把饵料准备好,然后浮漂调灵。由于生口鱼吃食比较凶猛,给钓鱼人的反应时间很短,假如把浮漂调钝了,反应太慢的话,反而影响钓鱼的收获。

面对生口鱼,越灵的调漂,上鱼的几率越大,选择调高,钓低,子线在水中保持一个绷直的状态。基本上只要有鱼类吃钩,钓鱼人都能够快速的把握到鱼情的发生,快速提竿上鱼。

二、群鱼抢食

钓鱼活动当中,有些新手遇到群鱼争抢饵料的情况,往往会很开心,认为肯定是自己的饵料好,或者钓鱼准备做的好,爆护在望了。但实际情况下,越是抢食抢的激烈,上鱼的概率就越低。

这是因为,群鱼抢食浮漂会被快速的顶出水面,或者顿口速度变快,不过当你提竿的时候则会发现,空空的钩子一个,没有一条鱼在上面。所以群鱼抢食的情况,也被成为是乱口。

群鱼抢食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有太多的杂乱漂相,以及虚假漂相。钓鱼人想要明确判断真实漂相基本不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够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择钓钝,将浮漂调整为调低钓高,水下的子线就会因为调整,整条鱼线呈弯曲状,对于一些细小的漂相就会没有反应。

过滤掉大多数的虚假信号后,基本就剩下真实的吃口了,如果还是存在问题,则可以通过增加铅重,继续降低灵敏度,直到大多数的虚假漂相不再被反应为止。

三、钓滑口鱼

上文介绍到了如何钓生口鱼,生口鱼就是没有接触过钓鱼人的鱼类,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滑口鱼,也就是经常接触钓鱼人,也吃过各种不同的饵料的鱼类。

滑口鱼从名字上就能够体现出来它们的特性,极其的狡猾,会对钓饵不断的试探。而且吃口较轻,动作小,浮漂的反应也小。面对这种情况,钓鱼人自然是需要调灵,才能够将细小的漂相显现出来。一般情况下,选择体型较小的浮漂,调高目,然后挂小饵,浮漂灵敏度达到极致,极其轻微的鱼口也能够及时反映。

唯一要提醒钓鱼人的是,滑鱼的试探性行为较多,钓鱼人应该在获得清晰的漂相后,再快速出手。

四、野钓轻口鱼

轻口鱼和滑口鱼往往被人们混为一谈,滑口鱼本质上吃口并不轻,它们是因为长期养成的警惕性才会出现试探性吃口,而轻口鱼则是本身的吃口就较轻,天然的生活习惯。

面对轻口鱼,浮漂的反应较为微弱,所以钓鱼人在调漂时选择钓低,调低。并且,钓组也得变化,选择小浮漂,搭配上细线,将水下微弱的信号扩大化,鱼吃口的动作变得明显,自然可以提升上鱼率。

以上的介绍涵盖了比较常见的几类鱼情,自然环境丰富多彩,除了这几种情况外,鱼情变化多样,还需要钓鱼人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钓鱼策略。

鲫鱼吃蚯蚓时,七星浮标的反应怎样?


今天给好钓鱼平台的钓友们说一下四粒七星标的反应。四粒七星浮标每粒的间隔为4厘米,在正常情况下二粒在水面上,二在水面下,就是第二粒浮标的末端一段鱼线正好朝下,

二粒平躺在水面上。当鲫鱼吞钩时,先尾部向上,头部朝下,用嘴吸鱼钩,经过多次吸进吐出后,看看没有危险了,再把蚯蚓往嘴里吞。当鲫角正在一吸一吐时,反应在水面上的情景是第二粒七星标也随著它一沉一浮,此时绝不能提竿。一般鲫鱼把鱼钩全部吞进嘴里后,头部会慢慢拾起,此时水面上的七星标由原来的二粒增加到三粒,当看到水面上有四粒七星标时..口可提竿。提竿的力不宜过大(提竿时不要整个手臂用力,只要用手腕发力即可),鱼竿提起后,在手上沉重感,说明鱼嘴已被鱼钩扎进。尤其是软梢竿,钓到三四两重的蜘鱼时,梢子弯曲的弧度很漂亮。鱼上后,不能过快向上提竿,而要轻轻地向岸边引拉,待靠近岸边后慢慢地把鱼提上岸来。

另一种七星标的反应是,鱼儿一吸到蚯蚓就快速游去,此时浮在水面上的二粒七星标会被拖到水里去,碰到这种惜况,应及时提竿。

选择浮标的一些小方法介绍


1:水皮浮标-既钓接近水面的所用浮标。此种浮标为短竹脚+短粗标身+短示标(即浮标尾),追求的是翻身快(是指与钩饵同步翻身,下同)

2:浅层浮标-既钓中上层水域的所用浮标。此种浮标为短竹脚+比水皮浮标略长的粗浮标身+略长的示标(约十目左右),追求的是翻身快,钩饵降落时间长

3:深层浮标-既钓中下层水域的所用浮标。此种浮标为长碳脚或长竹脚+粗大浮标身+长示标(硬尾约十五目左右,软尾约七目左右),追求的是钓饵快速到达钓层并降落时间长

4:底层浮标-既钓底所用的浮标。此种浮标为长碳脚或长竹脚+细长流线型浮标身+长示标(硬尾约十五目左右,软尾约七目左右),追求的是钓饵快速到底,下顿动作大。

有硬尾和软尾之分-软尾浮标标尾为空心,整体浮力大些,灵敏度低些,但却可过滤掉一些微小杂乱的假动作。它的动作真实性高,主要用于钓滑口鱼和顶浮标鱼(吃饵动作为上浮);硬尾浮标标尾为实心,整体浮力小些灵敏度高,主钓下顿标准动作

关于浮标尾的长短问题-浮标尾越长,钓饵下摆后降落的时间越长,既行程越长,对于钓行程、钓接口鱼来讲浮标尾长些好,但也有一点,浮标尾越长灵敏度会越低。

再看材质-有芦苇浮标、孔雀翎浮标、巴尔沙木浮标。

芦苇浮标:比重最小,浮力大,相对来讲灵敏度最高,但也因灵敏度太高,浮标的动作就多,所以芦苇浮标的动作乱,假动作多,使用此种浮标需要一定的基础和一段时间的摸索,找到感觉后越用越顺手

孔雀翎浮标:比重稍大,有沉稳性的浮浮标

巴尔沙木浮标:比重最大,标体结实耐用,并不失灵敏度,竞技浮标里有不少它的身影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灵敏度

比重越小,吃铅(既所需的铅重)越大越灵敏

同吃铅的浮标,体积越小越灵敏

野钓高手浅谈鱼情的变化应对技巧


前段时间钓鱼,遇上过几次非常复杂的鱼情,野钓这么多年,奇奇怪怪的事情遇得多,招数也学了不少,期望这些方法对你有用,。

从最开始说起,陶家河政府放鱼说起,第一天,基本都有几个上斤的,我看钓定水难得等,就加长子线,剪去部分铅皮,占到台子上,让钓组擦底漂起来,第一杆,漂到半米左右就有口,再飘再中,钓到朋友来接窝子时,人己快累虚脱。

分析,养殖的鱼一放进河沟,对静态的饵料没有动态的感冒,所以漂流钓应当是较好的钓法

乱石滩的漂流钓,钓过乱石滩的钓友们都知道,这里的螃蟹不是一般的多,喂的啥都来,朋友问我用啥法,因没去,得问下具体情况,没有大参子,有麻参,菜板,数量少,鲫鱼,从一两到一斤不等,螃蟹多如牛毛,下底马上拉起螃蟹来,晚点不拉轻则断子线,重则坠子一齐夹

了解情况后我也今析了,这么多的螃蟹,他不可能叠罗汉来夹我钩啥,离底五厘米试下,虽能中鱼,但不平的水底,螃蟹站到石头上等起得,飘过去一样着夹,再上移5厘米,再上移5厘米,直至口稀少,l再次想到了运用水流,水中有高点有低点,虽然钓组能穿过石逢,但如何能让饵料飞越石块?试下,感觉来了,将漂身吃坠量等分成三分,用夹半圆铅方案,各间隔20到30厘米,能越过,有点笨重,效果不是很好,,再改用上重下轻的夹铅方式,效果马上出来,在水下有树竹枝,石头的地方,轻轻带线,漂走慢点,让水流冲弯钓组,让浮漂在后,坠在前,饵更前,果然轻松越过,再放松主线,让饵料到下游去找鱼罢,方法一定案,取经的坐了一大排。一个二个全学会了

改变,此法源于一钓友江河漂流钓,我只作了些改动,躲过螃蟹的夹夹,越过水下的树枝,石头,野钓,不光要运用野钓的饵料,也要充分利用野钓的环境,上面就运用了水流这个因素,现在,六十岁的老头,拿起七星漂也在漂,可见此法已深得钓友们喜爱

八一水库,老太婆多如牛毛,泡沫他都肯,虾子也是横起拖,鲫鱼大,从三两到一斤多不等第一次,用蓝鲫,大板鲫,蚯蚓,线虫都试了,饵料偶尔上一条,不管你做不做窝哪点都是一样,第一次收获5斤多鱼:回家细细分析,定了两套方案,白天,用腥香窝料,喂到老太婆胀饱,到下午,老太婆硬是不动了,但只要轻轻一逗,仍能逗上来,上来的老太婆个个肚子滚圆,再守钓蚯蚓,线虫,结果天黑前连上了十一个大板鲫,天黑后又连上了三个。第三次运用第二次的方案,晚上改用香腥做窝,结果,效果出奇好

分析:晚上,老太婆,虾子都歇口了,水下是另一番可以想象的宁静,动必是鱼,加上我知道那地方边上常有人电,所以窝做得远,基夲动口都是斤鲫,到十一点,上了十六个板鲫,一条鯉鱼。

第四个是江津一条河沟,冬季水流变缓,活水成了死水,朋友喂过粑粑,酒米,喂的来得快加多大团线虫,从中午到天黑七八个窝子,窝中无一条鱼,只有见花逗钓还上了些极板鲫,我在水胡边上做了两个窝,还上了些。

分析分析:鱼在天气,水质,环境改变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对窝料不感兴之趣,有的野生鱼,他喜欢安全大于采食,在这种情况下,既安全,又有食物,才可能聚集鱼,做窝,都尽量做在暗区边缘,以逗钓,替代守钓,效果:立现,

秋天根据水花、水色、水草鱼星判断鱼情


秋天是丰收幸福的季节,鱼儿也因为食物丰富变得肥美,时下刚刚立秋,处于初秋时节,而初秋一般还属于三伏天,这时候天气与夏天非常相似,除了早晨和傍晚有些凉意外,中午还是很炎热的,遇到秋老虎的话,可能比夏天还难过,这种情况下垂钓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一、通过水花分辨鱼

在垂钓之前需要先观察水面,无风的天气,如果看到水面也是平静的,没有任何波动,说明此地不是好的钓点。因为鱼在水中游动,尤其是中上层鱼在游动时都会让水面出现波纹。如果预钓水域的水面不停泛起涟漪,说明这一区域的鱼活动的比较频繁,如果看到水面的小鱼突然四散开来则说明有大鱼游来。

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鲤鱼游动的情况,它会跃出水面,而入水时尾巴会拍击水面,形成啪啪的声响。当然如果看到的情况是透过水面看到很多鱼浮游,说明这块水域比较缺氧,在这种情况下鱼觅食的积极性通常不高,垂钓的结果通常不佳。

二、垂钓时要观察水色

古诗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不光是过于清澈的水中鱼毫无安全感可言,还在于过于清澈的水比较瘦,而瘦水中的食物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在非常清澈的水中是没有鱼的,即便是有鱼的数量也极其少,垂钓的结果不佳。在垂钓时要寻找比较浑浊但是又没有刺鼻气味儿的水域来垂钓,这样的水下通常隐藏着大量鱼类。

一般适合鱼生存的水的颜色会呈现淡绿、淡蓝或者是淡清色,有的水塘的水还会呈现出淡褐色或者淡白色,通常是颜色越深的水域水质越肥,水越肥的水中鱼的食物会越丰富,当鱼不缺乏食物时对饵料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越是肥水区的鱼越难钓。

三、通过水草来了解鱼情

水草区是春夏秋三季可选的好钓点,因为水草不仅是各种鱼类的粮仓,还是它们安身立命的屏障。小鱼平时在水草区积极寻觅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大鱼则在水草区的边缘等待小鱼的出没。小鱼依靠自身优势在水草中穿梭逃过大鱼的追击,而大鱼隐藏在水草的阴影中而不被人所发现。

但是垂钓水草区时对所选择的区域也要做一下甄别,如果水中的水草比较茂盛,说明这一片水域中鱼比较少,尤其以草为食的鱼类则更少。相反如果看到的水草的状态是杂乱的说明附近的鱼比较多,尤其是以草为食的鱼比较多,是个不错的钓点。

四、分辨鱼星与地星

所谓鱼星是指鱼在游动、呼吸、摄食时从鱼嘴中所吐出的泡泡。鱼的种类不同所吐的鱼星状态、大小都会有所不同。经验丰富的钓鱼人可以通过鱼星的形态来分辨鱼的种类与大小。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可以有提前做好钓组、饵料等方面的准备。除了鱼所吐的泡泡外还有一种情况水面也会形成水泡,那就是水底淤泥或者腐烂物在发酵时所产生的沼气。

地下所产生的水泡大小不一,到达水面后也非常容易破裂,而且与鱼到处游动所产生的移动水泡不同,地星产生的水泡位置相对固定。在垂钓时要注意分辨鱼星和地星,看到有移动的大小不一的水泡时则表示可以选择此处垂钓了。

已经立秋,虽然中午时分天气还是炎热,但早晚已经凉爽,钓鱼人们可以赶在一早一晚两段时间,及早上的六点到九点,傍晚的四点到七点来垂钓,渔获必然不菲。

各种对象鱼的鱼星介绍,解析第二浮漂


鱼星,鱼儿在水中显示它存在的自然现象,像鲫鱼鲤鱼草鱼鲢鳙罗非等等都会在游弋,觅食,调整身体高度时从嘴里吐出气泡或因鱼的活动在水底擦出的沼气,其实鱼儿在水中吸收了水溶氧后也会从储在鱼鳔的二氧化碳呼吸排泄气溢出身体产生气泡,这些都是我们钓鱼人所痴迷的-----鱼星。

鱼星在水面表现为时而单粒,时而成串,时而大如脸盆,时而小的几乎观察不到。时而像龙卷风般的骤然形成,时而星星点点久而不散!时而如水底开了锅般的沸腾,时而又久久不能露面!有了这迷一般的鱼星更使得钓鱼活动令人魂牵梦萦。

在我们到不熟悉的钓场钓鱼时,大家总会有意识的寻找水面有相对较多气泡不断溢出的钓位,这几乎是选择钓位的捷径!不管水下溢出的水泡是鱼星还是沼气泡,都在说明水底食物丰富,是鱼儿相对集中的地方!

当然鱼星和沼气泡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沼气泡多见于天气较热的夏天,在淤泥底的钓场由于有机物的在水底沉淀发酵腐败产生大量的水泡溢出,出水即破很少有超过5秒不破裂的,而鱼星泡上冒速度较慢,出水破裂的很慢,时而夹带着粘液的细小泡,这说明水底有鱼在活动了!在沙质的水底有时也会冒出一些类似沼气的泡,也是出水即破,而且相对固定不移动,那大多是地底渗水而溢出的地气。

鱼星在天气较热时最为常见,到冬季几乎难以寻觅它的踪影,这无非是鱼儿在天热时体内的新陈代谢最旺盛,活动量大,有氧呼吸剧烈,自然排出的气泡多。冬天时鱼儿很少游动,新陈代谢较慢,呼吸缓慢,鱼星自然也就难见啦。

各种鱼类产生的鱼星是有所不同的,有经验的钓手可以通过鱼星的形状,大小判断鱼的种类和鱼体大小及数量,钓鱼是可以做到心里有数,自然不会放过鱼星带来的每一次机会和挑战!

一、鲫鱼星

鲫鱼星最易分别,打窝处不时有移动的单个和双个气泡冒出,久久不破,多为410mm直径,10mm以上大多有一斤左右!有时在沙质底也会有移动的小气泡串溢出,三几个一串,多为鲫鱼在恋窝。

二、鲤鱼星

鲤鱼星最为典型,全部为大小不一的气泡群,不时有水底的杂质烂叶泛起。这是鲤鱼的吃食习惯像猪一样爱拱食造成的,在水底将沼气拱起连自己嘴里吐出的气泡一起泛出,水面气泡像开锅一样热闹。

沙质底鲤鱼也是情况一样,只是气泡较少,没有杂质烂叶泛起而已!气泡群若为拳头大小多为小鲤鱼,若有口锅大小,大气泡有10mm左右可要注意大鲤鱼啦。

三、草鱼星

草鱼星有点像鲤鱼星,但细心的还是看的出来的,因为草鱼泡较为均匀,有时还像大鲫鱼泡一样单个的冒。

四、罗非星

罗非由于它的食性喜咸腥,性情凶猛,下了咸腥饵其它鱼都靠边站,它的鱼星表现为大了窝后窝里密密麻麻都是5mm左右的气泡,这是罗非鱼数量多,贪吃的特性引起的,除了鲤鱼塘虱偶尔来沾沾光,其他鱼不爱吃也吃不到。

五、埃及塘虱星

埃及塘虱是水中的强盗!食量巨大,性情凶猛,爱跑单!它的到来就像龙卷风一般迅速,一个很大的气泡群突然生成,同时也可看到水底有时会惊起一片的气泡,那是鲫鱼之类的文静鱼类在避让它。

六、鲢鳙星

鲢鳙在水的中上层,较为呆滞,群居群食。鱼进窝后会出现大小很不均匀的气泡,小的如针眼,大的如莲子,一大片,浮漂不时出现左右摆动,气泡不像鲤鱼星般游走不定!

七、鳊鱼星

鳊鱼是在打窝后往往第一个来光顾的客人,嘴贪,食量不大,行动快,它的鱼星很像鲫鱼,泡不大,单个为多,游走也快,一般不是主钓鱼种。有时也和鲫鱼混在一起群居!

观测鱼星,从而知道水底的热闹世界,它能体现钓鱼人丰富经验,追逐鱼的来去影踪,择鱼而钓,是钓鱼人眼里的第二浮漂!

天气温度和气压变化对鱼情的影响


天气的变化对鱼情有很大影响,在温度或者气压出现变化的时候都会对鱼儿的活动造成影响,鱼口时好时坏,垂钓收获也是很不稳定,如何选择好的垂钓环境而避开鱼口不好的环境垂钓,是钓者最为关心的事,这里就说下水温和气压变化对鱼情的影响。

第一、水温的影响

1、春季和秋季是一年之中的垂钓黄金期,主要原因就是气候适宜,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生物才能更好的生长,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水体溶氧量充足,鱼儿才会更活跃,吃口更好,因为水中的鱼儿都有其适宜生存的水温。

2、不管是耐热性能超强的罗非或者草鱼,在温度高达近40度的环境中也是处于奄奄一息无力游动的状态,所以水温对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鱼儿适宜的水温是在15-25度之间,而夏季温度往往会超过25度达到30-40度,冬季的温度则经常低于零度,这种极端天气对鱼情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这两个季节垂钓就相对困难很多。

3、而春秋季节的仲春和仲秋时节,鱼情是达到最好的状态,此时基本上都是可以全天垂钓的,并且鱼口也是很积极,水温变化幅度是非常小的,很稳定,但是在夏冬季节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垂钓。

4、现在已经进入夏季,天气变热之后垂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两头,水温凉爽的时候鱼儿吃口会比较好,但是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水温被晒的非常高,鱼儿就会躲避到深水处乘凉,鱼口很不好,这也就是神仙难钓午时鱼的由来。

5、而到了冬季之后,和夏季的垂钓时间刚好相反,早晚间水体温度是非常低的,鱼儿基本在深水处潜伏一动不动,只有到了上午10点过后,阳光强烈水面温度上升时,鱼儿感觉到水面温度适宜,才会到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浅水区活动寻找食物,此时垂钓效果最好。

6、但是水温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些,还要考虑到温度变化程度对鱼儿的影响,在相同水域如果前后两天的温差相对稳定,鱼情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温差比较大出现骤然变温的天气,对外界气温变化非常敏感的鱼儿就会停食到深水处潜藏,所以垂钓前一定要掌握好天气状况。

第二、气压对鱼情的影响

1、气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相比于温度来说是更加神秘莫测,在气压出现变化的时候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只有在气压突然变低天气非常闷热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气压骤变带来的不适,平常很难感觉到,但是我们感觉不到而鱼儿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2、在气压降低天气闷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不适,鱼儿会更加难受,所以这个时候是不是和垂钓的,家里最好备一个测量气压的仪器,每次出钓之前习惯性的看看气压状况,再看看近期的气压变化是否稳定,一般来说气压在1000百帕左右是最为适合垂钓的。

3、而气压变化是跟大气有关的,钓场环境并不会对气压产生影响,所以说如果气压范围不适合垂钓的话,我们是不能做出任何措施来弥补的,这和溶氧量不同,若是钓场溶氧量不足,池塘老板会开启增氧机提供氧份,而气压低的话就无可奈何了。

4、只能根据气压的变化被动的选择钓法,比如说气压在1000百帕的好天气适合钓底,而低于990百帕的话,水体氧份缺乏,钓底基本上是没什么鱼口的,需要钓浮或者半水尝试一下,若是气压超过1005百帕的话,鱼儿会处于少食少动的状态,鱼口也是不好的,根据气压选择钓法的时候别忘记选择合适长短的钓竿。

5、出钓的气压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并不是990百帕的气压根本不适合钓鱼,若是发现气压稳定上升的话也是非常适合垂钓的,比如说前天是970百帕,昨天是980百帕,而今天是990百帕,这种气压递增天气也是非常适合垂钓的,带好合适型号的钓组装备,一样会有不错的收获。

6、如果在外界没有明确的测气压仪器的话,可以通过天气状况来判断气压,比如说看到蜻蜓在低空飞行的话,说明气压比较低鱼儿比较难钓,但是如果微风习习,万里无云的话,或者是天气阴凉不闷的天气,则气压正常适合垂钓,另外提醒钓友在好天气垂钓时要选好合适型号的浮漂哦。

鱼星与地星的辨识及施钓五要素


鱼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水面上看到气泡。当鱼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张开嘴,此时口腔内形成含碳气体。这种气体轻于水,会悠悠浮上水面而破灭。鱼群越集中,争食诱饵的现象愈激烈,摄食速度愈快,鱼泛星的现象也就愈盛,而不同的鱼类和水里的动物,包括龟、鳖、虾、蟹,都能泛出代表它们特征的鱼星上来。根据这些特征,就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

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

在自然水体中,还常常会看到有许多地星冒上水面。没有经验的钓者,往往会把地星与鱼星相混淆,造成失误。地星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流水中也有),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遇到空气即逝,此即是地星。

地星有两个特征:一为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一;二为固定,即在同一地点。 地星与鱼星的区别在于鱼星集中,具有个性特征,而地星散乱细碎,垂钓者要加以注意。

鱼星的种类和辨识:

1. 鲤鱼:鱼星细密,有大有小,成团出现,在水面成片或带状,伴有浊水,移动缓慢

2. 鲫鱼:小而少,大小接近,三三两两,大多数是单个的,位置不固定

3. 鳊鱼:小且分散,黄豆大小,东一个西一个,陆陆续续冒出

4. 草鱼:较大,成串冒出,大小夹杂,比鲫鱼的大而多,但不及鲤鱼多而成团,有时也有单个或成双

5. 青鱼:位置变换没有规律,鱼星中除有小碎星外,总有数个大泡搀杂植物碎屑同时浮起,一般泛起一两片后就消失了

6. 乌鱼:小而密,上升快,长条形,消失较快

7. 鲶鱼:条状,细细密密,又细又多,不断移动

8. 黄鳝:它的鱼星是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的,每个如豌豆大小,3-5个不等

9. 甲鱼:是其在水底爬行产生的,密集,成双行带状或圈状,大小不等,移动缓慢

10. 翘嘴巴:单个小泡,绿豆大小

11. 鲢鳙:与鲤鱼相近,但是大小泡更加不均匀,数量更多成团成片,不易消散

12. 泥鳅:细密,成串上升,泡沫状

地星:水底淤泥中的沼气,大小不等,但是和鱼星相比:破裂快,位置固定,不移动,受到外界干扰,鱼星会停止,地星不会,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无鱼可钓。

追鱼星施钓五要素:

一、要看

一看气泡上浮的特点,鉴别鱼星的真伪。观察气泡时,必须把鱼星与地星加以区别。鱼星上浮的表现特点是气泡大小不等,浮现水面破裂慢,泡源位置不固定,时有方向性位移,闻声而停;地星是塘底腐殖质受热发酵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沼气泡,其特点是气泡大小相近,

通常成串冒出水面,表现形态单一,持续时间长,浮现水面即逝,泡源位置固定,不受外界干扰。

二看气泡上浮的表现形态,分辨水下鱼的种类、大小和密度。鱼的品种不同,鱼星上浮的表现形态不尽相同。比如鲤鱼的鱼星,通常在无风无浪时,水面浮现出呈圆形泡团,气泡大小不等,时而原地泛起,时而缓缓向前移动;单个气泡越大、气泡团直径越大,鱼体越大;鱼星浮现面积大,乃至形成气泡群,说明水下鱼越集中。垂钓者如能分清了水下鱼的品种、大小和密度,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鱼钩的大小、钓线的粗细、钓饵的类型和大小等。

二、要快

追鱼星施钓必须以快取胜。因为鱼星常常时隐时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有时一现即逝。这对垂钓者来说,追星施必须操作迅速。一是选择接近鱼星的钓位要快;二是操竿的动作要快。不论是长竿短线还是齐竿线,都要事先有准备,一旦发现鱼星,就可以迅速出击,不失时机地获取对象鱼。一般来说,在追鱼星施钓中,长竿短线递饵比扬竿式抛饵的钓效相对好一些。

三、要轻

鱼是通过内耳及其侧线的交互作用,感觉水体中高低频振动声波,辨别声源方向。声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招引鱼觅食,当声波超出一定范围,将迫使鱼逃逸,以躲避敌害。因此,鱼的警惕性很高,对声音异常敏感,稍有惊动,就会向深水逃窜。根据鱼的这一习性,在追鱼星施钓时,就要求垂钓者,始终坚持以静为主,每个操作环节的动作都要轻。首先是接近钓位的动作要轻,切忌以沉重的脚步慌忙到位。再就是投递钓饵的动作要轻,严防钓饵、铅坠、竿尖击打水面。

四、要准

由于鱼星泛起的持续时间较短,欲从速上鱼,就要求钓饵落点准。准,对于长竿短线式递饵施钓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扬竿式抛饵施钓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操作,如果钓饵一次落点不准,势必多次反复抛投钓饵,这就很有可能使水下鱼闻声而逃,贻误良机。因此,追鱼星施钓钓饵落点一定要讲究准确性,力求一次成功。钓饵落点准,还要及时把握鱼星的移动方向,也就是抓住鱼在水下觅食时向前游动的方向,判明鱼头所处位置,及时、准确地将钓饵施向鱼头的前向,以提高钓效。就鲤鱼水下觅食来说,在平静水面,鱼星成团状向前移位时,垂钓者直觉明显,准确施饵较容易些。而在二、三级风天气,鲤鱼的鱼星一般是持续性单泡出现,并有位移方向。因此,垂钓者在有风力干扰、而鱼星浮现又不很明显的情况下,必须敏锐地察觉水下鱼的游动方向,若能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钓饵落点,恰当选配饵料,时值夏秋季,其钓效是尤为明显的。

五、要引逗

鱼具有敏锐的运动视觉能力,在光线暗淡、水体混浊的水下,能机警地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运动,甚至是微小的动作,以满足觅食和逃避敌害的需要。垂钓中时有发现,在钓饵尚未沉落塘底时,鱼则半路抢食上钩,说明鱼的运动视觉起作用。因此,追鱼星施钓时,还要注意视情引逗,招引鱼的运动视觉,提高钓效。有时在鱼星密集、钓点准确、钓饵又对路的情况下,往往浮漂较长时间毫无反应,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钓饵嵌入塘底乱石间、杂草缝、凹坑处、淤泥中,致使钓饵自然隐蔽,可能不易被鱼发现;二是由于气温、水温、气压等外界因素影响,可能鱼的觅食需求一时减弱。对此,垂钓者可采取间歇性提竿引逗的方法,上下轻微地提动钓饵,也可以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缓慢地拖动钓饵,促其动感,以引起鱼对移动目标的注意力和诱惑力,唤起鱼的吞食欲望,从而达到提高钓效的目的。

鱼类的鱼星特点与垂钓关系


钓鱼人钓鱼时都会留意到一样东西,就是水面上有大小不等的水泡泛起。这是鱼类在呼吸、游动、觅食、逃跑或触动水底泥沙等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水泡,它也可以被称作为气泡。这些气泡,便是鱼星。

一、鱼星在垂钓中的作用

从气泡中可以通过鱼星的形状较为直观的发现,鱼类的品种、大小、密度的高低及鱼类的游动方向。在水体较为平静时,当看到某处水体颜色与临近水体颜色形成反差,水体颜色中呈现较黑并出现大小不等成团成片,不易消散的气泡;说明水体上层浮动鲢鱼、鳙鱼,其范围越大鱼的聚集量越高,水体颜色最深处便是鲢、鳙鱼活动中心区。

鱼星又称作鱼讯,是鱼类在活动中产生的上升水泡。这种气泡是鱼在张开口腔摄食时,所形成的一种冒出水面含碳的粘性气泡。当鱼类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状况下,首先会把鳃盖关闭,然后再张开口腔,此时口腔内已形成含碳气体。这种气体上升后浮出水面不久会破裂。

发现鱼星出现说明该处有鱼的存在,鱼星多说明鱼也会多,通过对鱼星的识别可判断出鱼的种类及觅食状况。鲫鱼的鱼星,在觅食品尝界段会发出,星星点点、大小相同在原地小范围,气泡会慢速许许上升。当受到惊吓逃走时,气泡会突然产生移动,改变成大小不齐整气泡。

二、不同鱼种的渔汛

鲤鱼喜欢栖息在水底有淤泥水域,在拱动水底污泥寻食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大小不均的密集水泡同时上浮;出现在水面呈现出成片状态,同时伴有浊水,其鱼星细密并连成串状缓慢移动。当受到惊吓逃走时,气泡会迅速冲出到水面。

草鱼来临水面首先出现几个大的气泡而后有几个较小气泡会陆续浮出水面并呈现出片状泡沫状态。当受到惊吓逃走时,气泡会直接冲出水面,并会出现明显波纹。

淡水鱼种类繁多,在垂钓中比较常见鱼类,其鱼星的浮现会有所差异。

青鱼:鱼星中除有小碎星外,气泡位置变换没有规律,会有数个较大的气泡,拌随植物碎屑浮起一般泛起后随即消失。

鳊鱼:气泡小而且分散,个体如同黄豆大小,无规律陆陆续续浮出水面。

乌鱼:又称黑鱼气泡小而切密集,上升速度很快,呈条形状上升到水面后会很快消失。

鲶鱼:气泡浮出水面仍呈现条形状,又细又密,同时气泡在不断地移动。

甲鱼:在水底爬行时会产生,二条密集成双气泡,其大小不等并在缓慢地移动。

黄鳝:它的气泡只有在头部伸出水面后呼吸时产生的,每个气泡个体如同豌豆大小,其数量只有数个。

三、区分鱼星与沼气

在江河湖库水体中,还常常会见到有许多沼气泡浮出水面,容易同鱼星相互混淆。鱼星和沼气泡是二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气泡,沼气泡大多出现在天气炎热的夏季。

在水底有淤泥的水域,水下物质在遇高温时极易腐烂而会发酵,产生大量的水泡浮出水面。

其气泡特征:散乱无规律可寻并到处出现,大小不等、出水后会很快破裂;

其位置不变固定在同一地点,而鱼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即会立刻消失。鱼类在天热时期的活动量大,需要吸入大量氧气自然排出的气泡增多。进入寒冷冬季鱼类很少游动,新陈代谢变得缓慢,气泡除冰中可见,在水上难以再寻找到气泡的踪影。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情与星标的排列变化介绍》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与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