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钓鱼技巧。
不管什么钓法,在垂钓的时候都需要打窝来提高中鱼率,那么在台钓的时候,打窝有什么特点呢?和传统钓打窝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整理一些技巧经验给钓友们参考一下,希望能给钓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台钓打窝的特点分析
台钓的打窝和传统钓的打窝方法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台钓打窝实质上是利用粉饵的特性,通过雾化的效果和高频率的抛投,让粉饵在水层中不断雾化来诱鱼。这种打窝的方法,在稍微作出调整以后,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诱钓结合的钓法,通过不断的抛饵钓鱼,一部分饵料雾化后将鱼儿吸引在钓点,从而等同于投喂窝料诱鱼的过程。
虽然目前玩台钓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理解的台钓方法都有一些差异,比如说打窝,有一些钓友认为垂钓的时候靠加快抛竿频率抽窝子,就能抽出鱼口;而有一些钓友,会像传统钓一样先做好窝料,然后在钓点打个大的窝子诱来鱼后在开钓。这两种方法并不冲突,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两种打窝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故而我们使用的时候,要结合不同要素来合理选择。
台钓抽窝子的方法,在黑坑钓鱼禁止打窝的时候,有着很大的优势,钓友会不会抽窝子,关乎着钓友是否能够在黑坑中钓出一个好的成绩。
而台钓打大窝子,在野外钓鱼的时候,效果一般很好,能够适应较多的复杂环境。不过要根据季节、水情、鱼情做出一定的调整,不然垂钓的最终收获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季节性的变化会对气温、水质、鱼的活性、食物的来源及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春季鱼儿活动较少的时候,我们很少会打大窝子诱鱼;而在夏季的时候,我们打窝还会减少雾化程度来避免小鱼来闹窝,在冬天的时候,因为鱼儿基本都在冬眠且食口不好,我们打大窝子,在这个时候反而是一种浪费。只有秋季,气温适宜,大部分鱼的摄食欲望都很高的时候,我们打个大窝子的收获会比较丰富。
水情主要的影响有两个,一个是水流;一个是水深。水流和水深的影响主要决定我们饵料配置中雾化成分的比例,在急流水域垂钓的时候,轻比重的雾化成分自然要减少,甚至是不添加;而深水区,比重轻的雾化成分同样要减少,并调整饵料的比例,使得到饵料到指定钓层后还有留底的诱饵。
鱼情主要的影响有鱼的密度、鱼的摄食欲望、鱼的活跃度这三种,同一水域中对象鱼的密度越大,我们需要投放的饵料量就要越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窝料留住窝里的鱼。反而钓场的鱼儿稀少,那么,我们就要控制好窝料的用量,打多了,就等于我们喂了鱼,这一点是不可取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随抽随钓,诱钓结合的方法垂钓,效果一般都很好。
野外和黑坑的区别在于野外小杂鱼的密度很高,这种鱼虽然个子小,但摄食欲望强,胃口大,在打窝的时候,雾化成份要尽量减少,不然我们钓鱼就打不好窝子了。
二、黑坑台钓打窝操作技巧
在黑坑钓鱼,一般用铅皮带或者钩带的方法来铺设窝料,这里动作要轻,要准,这样才能将诱饵窝料投喂到自己指定的目标钓点。不过有一点好处是手抛窝料没有的,钓者可以控制窝料雾化的水层,是在水里再丑开,还是在半水抽散,都由钓者自己来决定。
在黑坑开钓的时候,钓者通常可以先带几球鸡蛋大小的窝料打个小窝,然后搓大饵来测试下鱼口,在测试的过程中,钓者还要重新调整窝料的成分、状态、味型来为补窝做好准备。这是为了避免钓友先做大窝导致鱼群大量进窝,导致对象鱼光吃窝料没鱼吃手食的现象。
相关推荐
窝料配方及打实窝与打虚窝技巧
打窝聚鱼有很多方式,有很多讲究。有的方式很好,有的方式未必恰当甚至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打窝的目的和作用,是把鱼儿诱而聚之,以便聚而钓之。按照打窝料的种类、形态、作用,我们可以把诱鱼的窝子大体区分为两大类――以食物诱为主的实窝和以味诱为主的虚窝。大多数人,在野钓中,通常打的是实窝。最常见的是用酒米打窝。
酒米可能不一样,有的用曲酒,有的用药酒。药酒种类可谓繁多。各人喜爱不同,又使用不同的添加剂,诸如糖、酒、醋、蜂蜜、复合维生素B、氨基酸、阿魏、麝香、各种香精等等。大米也可以是小米、玉米、小麦等等粮食颗粒。也有使用颗粒鱼饲料、小鸡饲料的。
这些窝料除了具有诱鱼的气味和味道之外,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鱼儿喜爱的实实在在的粒状食物,着眼点主要是食物诱鱼,辅以味诱。鱼儿寻味而来,食物可口,大饱口福,于是聚集不散。
千百年来,大家的打窝方法基本相同。打实窝,以食物诱鱼为主,把鱼儿聚拢来,聚而钓之,确实卓有成效。然而,这种方式,也隐藏着缺陷,有些时候,这种缺陷甚至变成过失。
想一想,诱来几条鱼,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一定是忙忙碌碌找食。诱饵一大片,钓饵一两块,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片的诱饵上,关注钓饵的机率要少得很多很多。对于连着钓线的钓饵本来有些警戒〔尤其是猾鱼〕,他们当然更喜欢吞食诱饵了。酒米打窝,钓到的鱼,剖开肚子,可以看到他们吃了不少大米。他们吃钓饵只是偶尔所为。
为什么有的人打大窝、重窝,钓鱼很少甚至空军?想想其中的原因。不是鱼儿没有聚拢来,而是聚拢来的鱼儿只顾可口的诱饵,尽情享受美味,对有些异常的钓饵当然不屑一顾。有的人嫌上鱼不快,进行补窝。补窝之后,反而不上鱼了〔不少人有这种体会吧〕。这就是因为鱼儿只顾去吃诱饵了。
在钓鱼实践中,也创造出了另外一类窝子,那就是――虚窝。所谓虚窝,就是有粉末细屑、有诱鱼的气味和味道,而没有填饱肚子的粒状食物。着眼点主要不是食物诱,而是味诱。只是诱鱼而不喂鱼。鱼儿追踪气味进入窝子,只能尝到水里的美味,食欲大增,胃口大开,就是吃不到食物或者只能吃到一点点粉末细屑,远远不能填饱肚子。钓饵落下,目标显著,争相抢食。不难想象,这种情况下,上钩率理所当然是比较高的。
打虚窝有很多实际的例子:
例如,用白沙〔添加少量香精或者商品饵〕打窝;用牛粪打窝;用大块豆饼、糠饼、花生饼、菜籽饼〔或者还浸点液体香精〕打窝;用炒香的细米糠、麦麸拌药酒、白糖打窝;用羊骨、鳝鱼骨打窝;用鸡鸭血、鳝鱼血拌细米糠打窝;用饲养蚯蚓的泥土打窝;用装满诱饵的、有孔洞的大麻袋、小布袋打窝,等等。
这些打窝的共同点,粉末状〔或者大块状〕的一些物质是某些特殊的气味和味道的载体,气味和味道对鱼儿有诱惑力,但是,没有充足的颗粒状的食物。仅有的一些粉末细屑,填不饱肚、解不了馋。鱼儿在窝子里打转,嗅气味、尝味道,贪婪寻找食物。
粉末状的物质除了作为味诱的载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雾化,人为制造一团浑水。鱼儿喜欢在浑水中找食、浑水增加钩线的隐蔽性,能够提高上钩率。
为了增强味诱的效果,钓鱼人不能不在添加剂上面大做文章。以炒香的细米糠、麦麸、玉米面之类做载体,添加一些有特殊味道的物质〔例如糖、酒、醋等等〕和特殊气味的物质〔例如酒、醋、各种香精等等〕。有的钓友用发酵窝料打窝,效果十分好,因为发酵窝料里有浓厚的酸甜香味、而没有大饱口福的粒状食物。
有个钓友在天气不好、钓效不佳的情况下,偶然用海竿钓草鱼的糟食打窝,鲫鱼疯上,一小时上鲫鱼40多条,他的糟食就是具有浓厚酸甜香味的发酵物(麸子炒香加少量小鸡饲料,再加少量酒和糖发酵,味酸甜)。从他的经验看,偶然之中有必然,也说明味诱真奇妙啊。
鱼情、水情不同,添加剂的种类和份量必然不相同,没有一张堪称灵丹妙药的秘方。膏药一张,只是看各人怎样熬练罢了。虚窝的气味和味道,这里只是说了点毛皮,值得大家深入细致地研究。
有的人钓鱼从来不打窝,实际上也是打了虚窝的。悬坠长脑线钓法,开始的时候,挂大饵抖腕提竿,让饵料散落。雾化的粉饵,既可以诱鱼,又不至于把鱼儿喂饱。在施钓过程中,钓饵不断散落和雾化,也就不断增加雾化诱饵。这就是大家说的诱钓结合。为了增强味诱效果,有的人还把饵料捏一些在坠子上,多产生一些雾化碎屑。
实窝和虚窝没有绝对的界线:
有位高手推荐一种比较理想的打窝料的配比:粉末为主、碎屑次之、颗粒少许。这实际上是以味诱为主、以食物诱为辅,虚实结合,又有所侧重。
有的野钓高手,喜爱走钓。在这个草洞撒个窝子,在那个草边撒个窝子,窝子可能有七、八个,每个窝子撒的药酒米或者麝香米只有10-20粒。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味诱又有食物诱。味诱强烈,食物极少,是特点也是优点。
钓大鱼,通常打实窝而且打大窝打重窝。在大水库,会看见一伙钓友划船去打窝,投放玉米粒几十斤上百斤,然后遍立海竿,钻进帐篷,只等铃声。 一般是白天打窝,晚上上鱼,或者第二天上鱼。在小水面,通常采用连续喂窝的方法,天天定时喂窝,然后择机钓鱼。注意,打窝时间与钓鱼时间相隔甚远。这样打窝的目的,是要让警惕性高的大鱼吃得痛痛快快,吃得忘乎所以,养成习惯,丧失警惕。这种大手笔打窝方式,与普通的打窝相比,有更高的目的和更大的作用。
不同的打窝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有时重虚好,有时重实好,有时虚实结合好。究竟采用什么打窝方式,关键要从实际出发,看水情、鱼情、季节、天气等等,特别是鱼的疏密、品种、大小、吃口,等等。天冷、鱼猾、鱼稀、鱼小,比较适宜打虚窝。夏秋、鱼密、守钓,适宜虚实结合,也可以打实窝。连续几天守候大鱼,不仅要打实窝而且要打重窝。小河沟、小堰塘走钓,一个窝子撒10-20粒药酒米,简单方便,可能是最佳的又一种选择。
野钓打窝原则及落点技巧
很多钓友喜欢去野钓,因为黑坑收费太高并不是所有的钓鱼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但是野钓就意味着未知,没有人能够很明确地知道今天是不是一定能够钓到鱼,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事先做好所有准备工作,让上鱼率能够多一些。野钓的时候,打窝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一个质量好的窝点,能够把鱼留在钓点,对我们上鱼来说大有裨益。下面给大家分享野钓打窝的一些经验。
一、打窝的原则想要做一个有质量的窝点,最重要的时窝料的应用。只要诱饵符合鱼儿口味,那么一定可以将鱼儿引诱至窝点,因此我们一定了解清楚鱼儿的口味。例如:
1、垂钓鲢鳙时,应准备酸臭型窝料,如:白醋浸泡一夜干玉米粒或酸汤子面团;
2、垂钓鲫、鲤、鲳等鱼时应准备香甜型窝料,如:白酒浸泡一夜干玉米粒;
3、垂钓草鱼时,应主内清香鲜嫩型窝料,如:窝头、鲜嫩玉米粒;
4、若是打算垂钓多种鱼类时,应准备混合性窝料,如:碎豆饼、小米、小糙字、干玉米粒混合均匀后,浸泡至白酒中一夜。
另外,还要注意窝料的使用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易导致浪费,过少无法快速将鱼儿吸引至窝点。而且,在刚开始打窝时,窝料的使用量可多用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补窝时,酌情减少窝料的用量。
二、掌控住诱饵在水面的落点在打窝时,不要根据浮漂在水面的位置进行打窝,这样会令窝点发生偏差。另外,若是诱饵的落点超过钓点或者刚好落到饵钩上,都会对垂钓产生不利,这是受到鱼儿进食的习性的影响。
当诱饵投进水里后,会雾化、膨胀、掉落,等到下沉至水底一小段时间后,便又会扩大范围。若是一次性投入大量诱饵,那么水底诱饵散落的范围将会更大。
此时,鱼儿会从窝点的边缘开始吃,等吃到饵钩的位置后,已经吃饱了,这样自然不会对钓饵产生任何兴趣。因此,窝料落到钓点上并无优势可言。因此,应使诱饵落在约钓位的内侧,即靠近岸边的区域,与饵钩大约相距0.5-1尺。这样当诱饵经过雾化、散落后,会使饵钩位于窝点的边缘区域。
分享台钓诱鱼打窝的技巧
一、打窝
(一)打窝诱鱼
台钓半水打窝诱鱼,就是将鱼诱到上层来钓。在人们所钓的对象鱼中有不少的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根据这些鱼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泳层并针对它们的习性使用比重轻的鱼诱饵做窝。利用诱饵悬浮性强、下沉慢、雾化性能好的特点,半水做窝诱鱼,利用频繁扬竿抛饵,保持抛竿节奏,这就是半水打窝诱鱼的手法。
(二)底窝诱鱼
首先要根据钓点的水深,钓的对象鱼种、鱼体的大小来选择诱饵的比重,软硬度、黏散度及用饵等,若以混养的大鱼为垂钓对象,而且钓点水深,应以谷类饵料为首选。用饵要多,黏度也要强些,使其在底部雾化,因为大鱼食量大,诱饵少对她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有做大窝、挂大饵,才能将大鱼诱来。步骤是从挂双饵找底开始,调整好浮标,确定钓点位置,接着抛投诱饵,要有意识地将松散的诱饵在入水至半水、接近底部和到底的位置抖落,使窝点成为中下层立体雾化区。当诱饵量加大后,中心窝点已经形成,就要考虑扩大诱鱼范围,以窝点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用更松散的诱饵都落到这几个点上,将周边的鱼儿引入窝点,这是底钓诱鱼的基本方法。底钓小鱼诱饵量可少,不过一定要因鱼而诱,鱼的密度大,吃食凶猛,可以采取边钓边诱的方法,不必刻意挂大饵,做大窝,如果鱼的密度小,鱼讯少,这就需要钓手的耐心,一竿一竿地将诱饵打入窝点,把窝点做厚实,直至鱼讯出现。
打窝诱鱼是钓鱼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台钓打窝诱鱼,是通过双钩挂饵,并连续抛投的形式将饵抛投进钓点,要求每一竿都能将诱饵抛入拟定的窝内,这样才能很快起到有效的诱鱼作用,有助于钓手对鱼情变化的把握。
(三)做大窝的技巧
1、竿抛型
取一团2~3厘米大的饵团,捏在铅坠上,抛入钓点,待浮标立起前,将竿往回带30厘米的距离,等饵落到水底,再将竿扬起,把铅坠上的饵抖落,反复6~8次,重窝即可形成。这种方法做窝的好处是虚实相同,既有雾化的虚窝,又有颗粒的实窝,窝点很快就会形成。
2、手抛型
手抛型湿直接用手捏大团诱饵抛投做窝的方式。此法投饵量大,容易形成大窝,便于诱来更多的大鱼,但抛投的范围要集中,否则,会将鱼诱散。在精养池钓混合鱼时,究竟需要多少饵才合适呢?这需要根据所钓水域的环境、鱼体的大小和鱼的密度来定。水域面积小、鱼的密度大,饵可以少一些;水域面积大、鱼的密度小,饵可以适量多一些。这是钓混合鱼做窝诱鱼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