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饵技巧。
仲春指的是每年公历的3月初到4月初之间,也就是农历的惊蛰至清明时节,此时在江淮地区,天气、气温变化比早春逐步趋于稳定,气温一般已经达到20℃以上,春雷阵阵唤醒了蛰伏一冬的冬眠动物,植物开始快速生长,雨水的增加向水体输送着氧气和食源,鱼类的生理机能得到全面恢复,由于很多的鱼类为了增加营养迎接产卵,其食欲、食量大大增加,对于饵料种类的选择已呈现广泛和包容状态。
如: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已经由早春的大腥型喜好,向腥、香、甜型转变,鱼的吃口也已经变得有力,上钩率明显比早春提高,此时已是一年中钓鱼的黄金季节。渔谚有:三份钓技七份饵料之说,为了帮助新钓友选好用好饵料,在此谈谈自己多年的用饵体会。
一、针对性选饵1)针对不同鱼种选饵每一个鱼种都有它先天的基因食谱,要钓到对象鱼,首先就要了解它们的食性,是荤食性、素食性还是杂食性的,再决定选用何种饵料。
如:黑鱼、鲶鱼、桂鱼、青鱼等天生的就喜食荤腥饵料,如;蚯蚓、小鱼小虾,螺蛳等;鳙鱼、鲢鱼等喜欢虑食藻类等素饵;鲫鱼、鲤鱼、翘嘴、草鱼、鰺条等属杂食类荤素饵都吃。我们要想有好收获,就要多了解、掌握它们的食谱、生活习惯、喜好。在仲春时节,在了解了对象鱼的基本食谱的同时,也要根据当天的具体温度、鱼情灵活用饵。
2)针对不同气温选饵在仲春时节,对同一鱼种也要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饵料的种类。如: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杂食类鱼种,在冬季酷爱大腥饵料,到了仲春时节温度上升后,已经对荤、香、甜味型饵来而不拒了。
但是,如遇到连续几天低温连阴雨或遇倒春寒天气,造成水温较低,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它们仍会偏向于高热量的荤腥类饵料,而当接近清明节气,如遇连续多日晴朗天气温度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你用香甜味型做钓饵,效果又会好于荤腥饵型。因此,仲春时间我们在选择饵料的时候,要根据当天的温度情况,以变应变灵活使用饵料。
3)针对鱼的不同泳层选饵仲春时节气温总体是冷暖适宜,鱼类一般都按照自己的天生习性活动、觅食。钓友都知道,鲫鱼、鲤鱼属于底层觅食鱼类,鳊鱼、草鱼、翘嘴一般在中上层觅食。但是,当气温、气压、光照发生异常的时候,鱼的泳层也会发生变化。
如:当遇温度持续爬高气压较低的情况下,鲫鱼、鲤鱼的趋氧性会逼迫它们离底变层;当遇阴雨连绵北风劲吹的天气,如:鳊鱼、草鱼、翘嘴等中上层鱼类也会为避寒而下底觅食。
我们在钓对象鱼的时候,要通过试钓等手段,在确定对象鱼变层后,在饵料的选择上就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当发现鲫鱼、鲤鱼离底变层时,在采用台钓法浮钓的时候,应选用比重较轻的饵料,或在中性饵料中加入适量的雪花粉以调整比重,适应鱼情需要。
4)针对不同水质选饵肥水或瘦水中用什么饵,要与近期的温度相联系。当接近清明节气时一般温度较高,很多鱼类经过前期补充营养,生理上对荤腥类饵料不再过于依赖了,饵料的选择趋于广泛和包容。在肥水中,同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会比瘦水多,其中浮游生物繁殖快数量多,鱼类饱食终日食欲不强。
另外,鱼类生理上对荤腥饵料需求下降,此时你如果再选用蚯蚓、红虫等荤腥饵料,会体会到远没有用香、甜饵料效果理想,也常会遭遇小杂鱼闹钩,增加烦恼。但在水质较清的瘦水中食源匮乏,鱼类处于营养缺乏饥不择食的状态,比较来讲,荤腥饵料的效果要好于香、甜的素饵。
5)针对鱼的偏口性选饵鱼类由于长期食用某一类饵料会产生饮食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偏口性,我们必须取悦于鱼,才会有好收获。比如:有些养鱼塘老板一年四季只投放一种饲料,鱼类从冬季到仲春几个月时间吃惯了一种饵料,已经带有明显的偏食性,我们在钓取时如掺入一定量的原塘饲料,效果会更好。
但仲春时节在野外垂钓,由于野外风力影响水温比城里、村庄中明显偏低,鱼类多还选择荤腥类饵料,如:蚯蚓、红虫、小虾、线虫、孑孓或浮游生物等等,这时候如果你首次投入原塘饲料或荤腥类商品饵给它们,它们是不会贸然开口的。
虽然你也根据水温低的特点使用了荤腥类饵料,但因为鱼类对天然饵料在视觉、味觉、形状已经长期接受,对新发现的饵料有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所以,不少的老钓手仲春时节出钓,除了考虑到温度因素影响用饵种类以外,也多喜欢询问别人使用什么饵料及效果,就是因为他们知道鱼类有偏口性,在此特提醒新钓友引起重视。
选择饵料种类关系到垂钓的成败,钓友要根据当天的客观条件及鱼情综合加以考虑,抓住关键因素以提高垂钓效果。
二、合理性用饵1)天然饵料A.诱饵
我们投放诱饵的目的是既要把它们诱过来,又不能让它吃饱而不吃钩。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使用含大腥或大香或臭(钓鲢鱼、鳙鱼)的诱饵,仲春时节可以使用浓度稍大的药酒拌小米或细麸皮或细玉米渣炒香打窝子,因为酒在水体中穿透力散发力强,效果较好。
但如果接近清明时节温度较高或鱼的密度较大的时候,要适度控制药酒的兑入量,防止浓度过大过呛鱼不愿进窝子觅食。诱饵除了要突出诱来的作用,还应具备留住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饵料的状态要体现出雾化诱鱼留鱼,也就是多用粉状少用颗粒状,使鱼闻到香而又吃不饱,增加吃钓饵的机会。诱饵的用量要根据水体的深度和鱼的密度合理投放,水深多投水浅少头,鱼的密度大多投密度小少投。
B.钓饵
用钓饵的目的是诱鱼吞钩,除了正确选择钓饵的种类外,科学、合理地使用钓饵也很重要,它是为更加迎合鱼的觅食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使用天然饵料主要有红虫、蚯蚓、小虾、米饭粒、蚕豆面团、菜叶、嫩草、芦苇芯等等。限于篇幅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三种荤饵的使用方法:
①红虫:
使用红虫常见的有直接穿钩法、捆把法,主要根据鱼的个体大小、密度来灵活使用。当鱼的个体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直接穿钩法合适。穿钩法最好买公红虫,其个体大好穿钩,穿的时候要从嘴里穿入,不可穿破以免降低效果,可以穿一条或两条。当鱼的个体较大的时候,最好采用绑把法,就是将几条红虫用红丝线捆绑在一起,捆绑法最好用母红虫,因母红虫身体细长好捆绑,捆绑过的红虫其目标大醒目气味浓,诱大鱼效果好。
②蚯蚓:
使用的蚯蚓要呈现细、红、活的特点,细,是便于鱼吸饵入口方便,红,是使其目标醒目,增加鱼发现饵料的机会,活,是为了刺激鱼捕食活食的天性增加吃钩的概率。蚯蚓最好使用大平二号品种(钓荤食性鱼类除外),使用前要将蚯蚓进行钓前处理,即:将其放入稍干的土壤里,过几天蚯蚓为滋润自己皮肤,会将体内水分排出部分,这时候蚯蚓通体会变的细、红并富有韧性,减少露钩几率。穿钩时不可为方便而将其拍死,降低诱鱼效果。穿钩后钩尖要留出半公分左右长度的蚯蚓尾部蠕动,增加诱鱼效果。
③小虾:
小虾也属于光谱性饵料,杂食性、荤食性鱼类都喜欢食用。用小虾应使用活虾,钓鲫鱼、草鱼、鲤鱼、翘嘴、鳜鱼效果尤其突出,要根据鱼的个体灵活使用。当鱼的个体较小的时候,应将其去壳去头,虾肉具有目标醒目腥气浓的特点,当鱼的个体在500克以上时候,可以直接挂活虾下窝点垂钓,效果不亚于虾肉。
2)合成饵料A.饵料味型的配比
气味是诱鱼的重要因素,要根据鱼的种类、季节选用饵料味型搭配。如:冬季钓鲫鱼、鲤鱼时要使用大腥饵料,早春钓鲫鱼、鲤鱼时,在以腥为主时可适当搭配点香料,到仲春后期,饵料中的香甜成分就要增加,但在小杂鱼较多的水域,应多使用香甜饵料而不要使用腥饵,以减少闹钩烦恼。另外,饵料的味型要有主次之分,不可主次不分五味俱全,降低诱鱼效果。
B.饵料的状态
想用商品饵钓好对象鱼,光知道饵料的配比是不够的,当你确定使用的饵料品种后,还要懂得用什么样的饵料状态去钓取它。饵料的状态主要包括饵料的软硬、粘散、雾化程度、轻重、大小等方面。
①软与硬
开饵时只要按照说明书上要求的饵与水的比例去操作,一般不会偏差很大。饵料开的太软雾化效果好但抛竿时容易脱落,太硬了虽不会脱落,但影响钩尖的穿透力,容易跑鱼。我们可以在这两者之间酌情去把握。至于是用软饵好还是硬饵好,这要根据鱼情决定。钓流水、小鱼多、为逗钓等情况饵料要略硬一些,钓静水、追求雾化效果,饵料可以开软一点。
②粘与散
饵料的粘散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拉丝粉过多,搓揉过多,高温引起的反水等原因都会使饵料变粘。饵料的粘与散的使用应根据目的、鱼情、水情变化来掌握。如:在开钓的初期,为增加雾化效果诱鱼,饵料应松散一些,当鱼已经上窝子了,为防止诱鱼过多而出现乱口,就要把饵料适当搓揉,增加粘度控制雾化,求抓实口和饵料的附钩性。饵料的粘散与前面讲到的软硬往往是相联系的,我们在使用中要学会调整其状态,增加适口性。如:用干的或湿的毛巾调整软硬度,用搓揉手法或雪花粉调整粘散度等等。
③轻与重
饵料的轻重是指饵料的比重。比重小饵就轻比重大饵就重,我们使用不同比重的饵料,主要是为了对付不同泳层的鱼和不同口相的鱼。钓离底变层或中上层鱼类,为了降低饵料下沉速度方便鱼追饵,要用比重轻的饵料。钓底层鱼时候,为了使饵料快速到底,应使用比重大的饵料。当钓低温鱼或轻口鱼时候,为满足鱼吸饵省力、方便的要求,应使用比重小的饵料。当然,在使用不同比重的饵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钓目的影响,以保证钩饵在水下达到希望的状态。
④大与小
使用大饵料还是小饵料,这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完全取决于鱼的个体大小、鱼的密度、鱼口的轻重、为了诱还是为了钓、水的深浅等等因素。简单地讲,开始诱鱼阶段,要用大饵团,以增加窝子里饵料量,增强诱鱼效果,钓的过程中,就要随鱼的大小合理使用大或小的饵团了。钓快鱼用饵要小、钓轻口鱼饵料要小、钓浅水鱼饵料要小,反之,饵料可大一些。
相比较来讲,使用商品饵料中的技术性要高一些,新入门的朋友可以先从使用单一品种开始,或使用单品中含拉丝粉的饵料,减少饵料搭配及拉丝粉掺入失误的机会,待逐步熟悉较多种饵料的性能、特点后再更上一层楼。
精选阅读
浅析台钓饵料的配置要点和用饵技巧
在台钓过程中,饵料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关系着鱼儿是否愿意咬住你的钩。因而台钓用饵对味型、材料、状态都有着不同的选择。虽然商品饵种类繁多,但是真正要学好台钓。钓友们都要自己学会正确搭配饵料和使用饵料。下面笔者浅析下台钓饵料的配置要点和用饵技巧,希望能给各位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制作台钓饵的三大要点同样几种饵料,制作者采用不同的比例、和饵加水的量有多有少,开出的饵料就是不一样的。想成功制作一款合适的台钓用饵,不妨注意以下三大要点。
(1)投鱼所好,选对味型
制作饵料的前提是明确对象鱼,还要了解对象鱼的大小和出钓的时节,才能对准鱼儿的胃口。
饵料的味型主要有腥、香、酸或臭以及原味的,腥与香结合时程度有所不同而千变万化。对象鱼是鲫鲤,一般北方的钓者习惯用饵偏腥,原料不同,腥的种类也不同,比如虾粉蝉蛹粉或蚯蚓粉;南方则偏香,有奶味香、水果香以及香精的香味等。
在考虑了天气与水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味型。若垂钓面积较大的水域,一般采用浓香或浓腥的饵料,天气比较适宜的时候香腥味可以淡一点,有很多小杂鱼闹钩适合使用原味的饵料,尤其是体型大的鲫鱼喜欢天然的谷物香型的饵料,就不必再添加香味了。气温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可使用腥香结合的饵料,味也不必太浓。
(2)饵料成分的配比
饵料的成分由主攻饵和味型饵以及状态饵组成,主攻饵是基础料,其比重有大有小;味型饵要化散较快,一般是细微的颗粒或粉状的;状态饵决定饵料的软硬粘散等不同的状态,添加时要灵活,注意添加状态饵搅拌成团之后不可再次反复揉搓,否则或破坏饵料中的丝状结构。
垂钓大鱼的饵团较重较大,如果适当添加雾化好易化散的饵,就能使饵料的适口性增强;垂钓小鱼时也可灵活调整饵料的状态,可以根据水情与浮漂而决定。开饵时主攻饵的占比是最高的,可占六成,其次占三成的是味型饵,最后是一成的状态饵。遇到特殊的情况时,其成分比例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这需要实战的经验。
(3)开饵的加水量
若是商品饵可以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水,自己制作的饵料可按一比零点七的比例加水。配置饵料时,其成分不可随意添加,如果一种饵料你不了解它的状态,最好不要乱加。
自制一款饵料需要多次的试验,要检测饵料是否在两分钟左右化散开来,除了钓大鱼需要三至五分钟之外,其余情况饵料化散的时间最好在两分钟之内,以保证较好的雾化效果以诱鱼。
二、诱饵的使用台钓的特点之一是诱钓合一,那么有人就认为台钓就不需要打窝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台钓同样要打窝,只是方式上有别而已。
首先诱饵与钓饵要是统一的,味型要一致,但诱饵的味不要浓过钓饵的味。诱饵的化散与残留的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可以直接在开钓饵时揪出一团,这一团加水少一点使之略为干散,然后打窝抽上几竿,抖落钩上的诱饵即可。
还可以直接将酒米或颗粒饲料加入钓饵中,制作成诱饵,适合钓鲫鲤。使用时把诱饵揉团捏在钩上抛入钓点,诱饵沉底后抽竿,这样连续抽上几竿即可。这算是打好了底窝,然后再投诱饵,看到浮漂直立的同时抽竿,也是连续抽上几竿。还没完,接着投诱饵,见诱饵一落水即抽竿,同样连续抽几竿。此时水体的上中下层就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窝点,如果水比较浅,抽竿的次数可减少一点。
三、挂饵的正确操作钩上挂饵入水后,饵料逐渐化散,如果搓饵时不注意其大小与形状,就有可能使钩饵不能顺利触底,也会影响到调钓。所以,挂饵时要将小饵团揉捏成形,让钩子处于饵团中间,钩饵入水之后压好水线并注意观漂,钓者的手最好不要有异味。
还有些值得注意的细节,饵料配置时品种不宜过多,不然饵味一定不正常,鱼是不会吃的。饵料的状态一定要正确,不能单一地用增大饵料量的方法来提高诱鱼效果。打窝时即使有鱼口也不必理会,垂钓时也要十分重视抛竿的次数,确保上鱼率。
仲春时节钓鱼搭配饵料一定要清楚这些
看了日历才惊觉,今日惊蛰,仲春已至。惊蛰一到,气温回暖的速度会愈发快,春雨光临大地和河流的次数也会愈发地多。更重要的一点是,那些蛰伏在水域底部的虫鱼会渐次活跃起来。此时出钓,不仅可选的作钓目标鱼多了起来,天气也更暖了还能顺势赏玩大好的春光。
仲春时期的鱼儿,大多会开始产卵或者开始为产卵做准备,对食物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不过,需求量的增大可并不代表鱼类会迁就着吃它们并不愿吃的饵,所以在用饵方面我们仍旧不能有所懈怠,要以鱼情为基准去科学用饵。
一、仲春时期鱼儿的就饵特点
此时虽然天气暖和了,水温升高的幅度也比初春大了不少,但有些鱼儿在吸食钩饵的时候所用的力度仍然偏小。那些刚从冬眠中醒过来的鱼,会迫不及待地到处觅食以填补体内所缺乏的蛋白成分。另外此时水中溶氧量会比初春大了不少,水中可供鱼儿吸食的食物也多了许多,它们在就饵的时候会更讲究一些,自然我们用饵的时候也需要更加谨慎。
二、仲春时期用饵技巧
首先,在钓不同种类的鱼儿时用饵要有所差别。不同的鱼种所喜爱的食物是不一样的,要想如愿以偿地钓到心中想钓的鱼,钓客就得根据某种鱼的食性来确定用什么样的饵。这里说的食性,是指荤素和杂食三种。
一般情况下,像黑鱼和青鱼之类的鱼种都比较喜欢吸食蚯蚓和鱼虾之类的荤饵;像鲢鱼等鱼种就偏爱素饵一些;至于我们最常钓的那些鲫鱼类的鱼则更多是荤素通吃的。
其次,在气温高低不一致的时候钓鱼用饵也有一定的区别。仲春的时候,温度的变化仍是不可避免的。在温度变化较为明显的情况下,钓者所用的鱼饵也需要适当地调整。
比如说在温度较低的初春时节,类似鲫鱼的鱼儿们大多对腥味浓一些的鱼饵更有兴趣;而到了仲春时节气温稍高的时候,哪怕鱼饵不是那么腥,只是稍微有些香气,又或者是纯粹的荤饵,它们也是不忍心拒绝的。
最后,在目标鱼所处泳层不相同的时候用饵也应该有所差别。正常情况下,仲春时期内的气温通常都不会特别低或者特别高。这时候的鱼类,大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天性开展觅食活动。
我们大多数常钓鱼的人都清楚,鲫鱼以及鲤鱼这些鱼种大部分时候都会在水域底层活动甚至觅食的,而草鱼或者翘嘴等通常都集中的上层水域或者中间水域地带觅食。只不过,我们上边说的这些都是常态,当鱼儿遭遇到温度突变或者气压不稳等突发状况时,它们的泳层也是会出现改变的。
比如说,当气温连着几天一直处于升高状态且气压一直偏低的情况出现,鲫鱼自身的趋氧性能会使得它改变泳层;当连着几天都阴着天下着雨的且伴有北风的情况出现,草鱼等鱼种也是会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降温而去到水域底层的。
所以,必要的时候钓者需要进行试钓以便确认目标鱼所处的泳层是否发生了变化。若是切实已经有了变化,就要及时调整鱼饵。若是需要调整比重的话,可以通过雪花粉来实现。
以上这些用饵技巧,都是比较符合仲春期间鱼儿的生活习惯和作钓大环境的特点的。如果在垂钓的时候你总是因为用饵不当而导致钓场失意,不妨参考一下上述方法。此外,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用饵事关作钓结果的好与坏,所以一定要结合鱼情来考虑。
浅析蚯蚓饵垂钓须知技巧
喜欢钓鱼的朋友都了解蚯蚓是万能饵,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高温的夏天,使用蚯蚓不一定能钓上来鱼,但是在鱼情特别特别差的情况下,不使用万能饵肯定钓不上来鱼。如果钓鱼人使用的方法得当,选择钓位正确,饵料也不错,那么最后收获到的鱼都很不错。它作为诱饵窝料也是很好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我们的万能饵。
钓鱼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蚯蚓?我们应该选择还没有长大的,就是幼儿时期,没有怎么成长,身体的颜色是红色或者黑色,垂钓的时候最好选择红色的,春季钓鱼是最好的钓鱼时期,在遇到鱼口不好或者小鱼吞钩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适用没有长大的它来作钓。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选择活的,并且存放时间不能过长或者已经死掉的,挂钩的时候也要注意,需要从一段插入身体的内部,然后在另一端穿出去,还要用它的身子将钩尖包住,这样可以降低鱼儿们的警惕性。在包住钩尖的同时,大家要注意的是,要留出一部分在外面,这样可以让其在外面蠕动,起到诱鱼的作用,它的诱鱼效果比其它饵料诱鱼效果要好很多。
选蚯蚓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不是没饲养过的,要选择野生的,条形要细长,乍一看像牙签一样,这样的适合在仲春或者暮春之间。春季钓鱼,很多鱼儿的食欲都恢复了,但是刚过去冬天,气温刚刚变暖,这样的情况下鱼儿们的口很轻,并且开口力度也不是特别大,吃鱼饵的力度也不是很大,所以选择瘦一点的来进行作钓,会给鱼儿提供很多的条件使得它上钩,它轻轻松松的就可以吃到。
另外将瘦长的蚯蚓切成一段一段的,将鱼钩从一段穿进去再从另外一段穿出来,蚯蚓不要太长,要不然就算有鱼上钩,也有可能吧会出现脱钩跑鱼的情况,线组也要注意一下,选择比较细的线以及鱼钩选择的话选择小的。
需要多多准备一些,不管做什么事,准备好、多准备对我能没有任何坏处。我们决定使用它垂钓后,如果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来垂钓,那就将胖的瘦的全部都喜欢吧一些。到达钓点之后是要观察钓点的鱼情的,小鱼用小鱼儿,大鱼用大鱼饵。这也是让你提前准备的原因,因为没去之前不会真正的了解钓点的鱼情,鱼儿们喜欢什么样的口红。根据鱼情选择饵料,千古不变的道理,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鱼货。
钓鱼时,挂钩的时候没有特别的地方,但是在垂钓滑口鱼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挂钩的方式。首先不要选择太粗的,细的最好,随后将它剪断,大约3厘米左右的长度。另外如果不是要换饵料的话,就不用一直晃动鱼竿。不管是野钓还是竞技钓,它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一些钓鱼小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浅析冬钓红虫饵的使用技巧
古谚说得好:春荤,夏素,秋香,冬活。也说是说冬季钓鱼,饵料讲究鲜活,所以虫饵在冬季使用还是比较频繁的。那么常见的虫饵有哪些呢?无非就是蚯蚓和红虫。尤其红虫最佳,最起码红虫比红蚯蚓更耐低温,就是在极寒的水中它仍然是鲜活的。所到每到冬季,钓友们特别喜欢使用红虫作饵料。
一是作为钓饵使用
1、直接挂钩:最好使用海夕或袖钩之类的,这样的鱼钩钩身细,钩柄长,只要轻轻一碰就挂钩成功。在使用过程中有倒刺的鱼钩更好,因为在挂钩的过程中,红虫液部分流出,腥味在水中穿透力极强,更易吸引鱼儿前来觅食,同时也可防止红虫从钩尖滑落。有的钓友嫌穿钩麻烦,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可以用切片的萝卜、白菜帮子之类的物品,把红虫放在上面,鱼钩扎过去挂钩就成功了。
2、皮筋挂钩:冬钓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现成的红虫夹,把三五条红虫聚在一起,红虫夹上带有皮筋,只要轻轻一按,夹住成捆的红虫,用钩子一拉,红虫就挂钩成功。这样的方法快捷方便,也很卫生。
3、搓饵挂钩:冬钓鲫鲤,红虫饵在台钓中也发挥出很大的优势。在拌饵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红虫,可按1:1进行配比,其腥味更足,诱惑力更强。用此搓饵更增加了鱼开口的机率,容易钓上大鱼。
4、拉饵挂钩:我们可以把CMCC或红虫伴侣撒在成堆的红虫上,然后拌好,用钩拉一下,能一下子拉起四五个就可以了,若拉不起来,再加点CMCC或红虫伴侣,直到拉起来为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红虫下水后,不易散落,对大鲫鱼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5、掺入面食:把部分红虫捣碎成泥,然后掺入面食中,使得面食变得又红又腥,这样的面食对鱼的杀伤力同样很强。但要注意冬钓时面食要小,便于入口,也要稍粘,便于逗引。
二是作为诱饵使用
1、红虫泥巴窝:在河边找一泥巴,调到不烂不硬,将买来的一小把红虫放在泥巴中间,稍加搓揉,待一会儿看到红虫从泥巴里露出头来,马上定点打窝。大概半小时候,鱼儿闻到红虫腥味马上前来觅食,此时,鱼儿不断啄食,但又吃不到嘴中,只有不断啄食。此时你再将红虫饵放在钓点,鱼儿见此,立即抢食,这样,你就大功告成了。
2、红虫酒米窝:冬季一般的酒米缺少腥味,延缓了鱼儿进窝的时间,此时加上腥味,大大提高了引鱼聚鱼的效率。什么腥味最适合呢?当然红虫粉、蚕蛹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用鲜红的红虫液,那样对鱼儿的诱惑绝对是不可抗拒的。在酒米打窝时,你可以加入一点捣烂的红虫,打下去,既可快速聚鱼,又可提高中鱼概率。
3、红虫网袋聚鱼法:这个方法在走水河中特别有效。买一些下水槽防漏加密网袋,拿出其中一个袋子,放入几粒中等石子,再装入一些红虫,这种加密网袋红虫装在里面想向外爬,但又爬不出来,因为加密网袋的网口比红虫要小一些,水中鱼儿看得见,却吃不着,总是围绕在袋子旁边。此时你投下红虫饵,鱼儿自然去吞食钩上的红虫。这种网袋在扔到钓点时,你可以用一根长线系到网袋口,另一边系到岸边,钓完鱼,可以再将网袋收起,下一次还可以使用。我们不需要担心红虫会不会淹死,因为红虫本身就生活在水中,就像鱼儿一样没有淹死之说。
钓鱼小药怎么用 小药类型与配饵用法浅析
钓鱼人离不开鱼饵,而要炮制出色香味俱全能诱惑鱼上钩的饵料就必须添加小药。可是,每个钓鱼人都在嚷嚷着小药小药,究竟有多少人懂得小药,又有多少人不是在滥用小药呢?想要添加小药使鱼乐于开口上钩,还是要先搞懂小药。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小药的知识。
第一、认识常见小药的类型
市面上的小药类目繁多,数不胜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以下几种主题的小药:1、麝香类:以麝香为主打的小药,取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来制成小药,其香芳烈,为通关利窍之上药,具有刺激鱼开口的效果。麝香纯干燥品主要芳香成分为0.5~2%麝香酮,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研究表明,小剂量对所有鱼类的嗅觉、味觉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强烈的剌激作用,大剂量使用时(1毫克/公斤) 不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甚至易发生中毒。由此可见,麝香小药用量不可多。
2、甜菜碱类:甜菜碱是甜菜加工过程中提取的甘氨酸三甲基内脂,是动物味觉的刺激物之一。它与部分氨基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添加甜菜碱类的小药,不仅能使对甜味和鲜味的鱼类产生开口就饵的欲望,还能增强鱼对氨基酸的味觉感受,从而增强诱食效果。
3、香精类:香精是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果和天然香料气味的浓缩芳香物质。目前市面上香精类的小药,主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鱼的适口性研究而出,具有垂钓适口鱼效果理想,诱鱼快等特点。一般来说,商品复合型香精,更纯、更香、更有效!
4、糖类:糖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鱼也不例外。适量添加,可有效改善鱼饵的适口性和摄入性。
5、维生素、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氨基酸是推动生物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鱼类也不例外。一般来说,鱼类要过冬会加大对维生素和氨基酸的需求,因此,在深秋时节,采用此类的小药,往往效果会很理想。此外,其他季节,适度添加维生素B,不但能满足鱼类的生存需求,起到诱惑鱼的效果,其芳香的味道也对诱鱼有一定的作用。
6、酒类:酒类的小药,通常加入中药,如丁香、细辛、甘草、沉香、茴香等,或者加入特制作的酒米,能使鱼饵的味道变得更加醇香,刺激鱼的中枢神经,使鱼开口就饵,对猾口鱼尤其有效。
第二、什么样的情况才需要添加小药
正常情况下,普通自制鱼饵或者商品饵能发挥作用就不需要使用小药。否则,就是滥用小药,甚至可能会引起鱼的反感,反倒不就饵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商品饵里,其实早已经添加了小药来提味,所以我们应该在商品饵都垂钓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增加小药。此外,以下几种情形也需要添加小药。
1、 鱼在极度惊吓的时候,垂钓没有效果,需要添加小药。有的竞技塘、人工塘、黑坑,鱼反复被钓起又放入水域中,或者某个钓点频频爆护,垂钓者动作凶猛,在这样的情况下,鱼有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惊吓而不肯就饵。另外,有些天然的水域,由于不法分子采用电击捕鱼,也会使不少漏网之鱼受到惊吓,嗅觉退化,要用很冲味道的饵,才能把受惊吓的鱼引诱到窝子里面。这种情况下,用小药就成为必须做的事情。
2、 钓位拥挤,钓场人多的时候要用小药。在竞技比赛中,每组钓位的间隔通常是1.5米,这种情况下,饵料的味道要有一定的特点,这样在众多味道的饵料中抢到鱼,否则鱼就会到隔壁选手的窝里。野钓也是一样的,人多的时候,就必须添加小药,否则只能看到别人频频扬竿中鱼。
3、 气温极低的情况,需要用到小药。天气极度寒冷的时候,尤其是即将抵达零度,鱼的嗅觉退化,游动速度缓慢,这个时候,要用比重轻,味道浓郁的饵!通常情况下,要大量添加小药,但是粉末状的小药不要超过10%为宜。
4、 天气过度闷热的时候,也要添加小药。天热,气压低,鱼不喜欢开口,这个时候要用发酵饵,搭配果酸味、药酒味的小药。
5、 水域过深的时候,需要用到小药。在水域过深的水库,尤其是深度超过10米的地方,就要用味道比较浓、比较冲的饵料。这个时候,添加小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第三、根据小药的形态来配饵
小药的种类很多,但是整体分为液体和粉末两种基础形态。液体小药包括药酒,液体香精,玉米香精,虾油,蚕蛹液,诱食剂等。粉末状态的有:蛋奶香,六克香,极香诱,草莓香,藏清香,猪母乳,果酸诱等等。液体小药,除药酒外,一般都用水稀释过的,添加量控制在3%--5%效果最好。粉末状的小药,由于纯度过高,添加量要小于液体的小药,占饵料0.5%--2%的比例会比较好。
第四、要根据季节使用不同的小药
使用小药,除了根据鱼种,使用鱼适口的小药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调制,这样才能使小药发挥最大的功效。下面,我们稍微说下不同季节使用小药的注意事项:
1、春季:春季的小药要符合营养丰富,大腥大香的特点。经过一个食物匮乏的冬天,鱼需要营养物质进行补充,所以小药里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这时,鱼的感官神经还不是很灵敏,所以要浓重的香味来刺激。所以,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含量比较高的蛋白成分、维生素、氨基酸与香味比较浓重的小药,如香虎、陆克香、猪母乳等,来进行配比,用来刺激鱼的感官系统,迫使它们产生摄食欲望。例如:15%虾粉加5%的奶香型小药,就可以制作出一团标准的腥香饵。
2、夏季:在夏季里,鱼对氨基酸的摄食量比较大,而酒类在水中的气味与氨基酸的味道类似,用酒泡制的药酒会对鱼往往有很好的诱食力。这时,因为夏季气温高,鱼的摄食习惯也由初春的浓腥向清淡转型。于是,我们考虑小药就要考虑一些果香型的小药,如香蕉、草莓、红薯、玉米或植花香等味道的香精与复合氨基酸合并使用。这类的小药有蓝鲫,老疯钓,九一八,加点拉丝粉,加超诱调整状态就能有不错的渔获。对于水域水底发酵严重的肥水塘,则需要使用发酵类小药。出现闷热或降雨后的低温天气,则可以使用春季的配方来试试。
3、秋季:秋季是果实大量成熟的季节,到处飘着果香,我们可以使用果香味的小药,或者直接使用蛋奶香精和药酒直接搭配使用。而到了晚秋天气骤然变冷的时候,鱼急需大量的营养物质过冬,我们就要用到浓腥的饵料,加入香味浓重的药酒来垂钓。
4、冬季:冬季垂钓的诀窍在重窝,因为天气问题鱼活动较少,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用香型浓重的小药,直接加在窝料中进行打窝,也可以用蚯蚓粘丁香油的方法来进行垂钓。如果是在大棚垂钓的话,则可以参照深秋使用小药的方法进行配比。此外,在冬季垂钓,加点蚕蛹粉或者蚕蛹液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第五、小药的正确开饵方法
添加小药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在这里,我们以量杯100CC为标准,干粉状基础饵设定为100,一般添加3%左右的小药即可。开饵的方法如下:
1、 开饵前,先用100CC的水把小药稀释,在将饵料倒入,快速搅拌均匀。
2、 虾粉类小药,不用稀释,直接和干粉基础饵搅拌,之后加水就可以。
3、 药酒,液体类小药,直接加到开饵的100CC水中之后在将饵料倒入,快速搅拌均匀。
4、 极端的钓法,可把蛋奶,虾粉等小药,倒在拉饵盘中,拉饵之后沾一下,之后抛如水中垂钓。
5、 极端法垂钓鲤鱼时,可以用颗粒饲料为基础饵,直接用纯药酒开饵,不用加水。
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
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而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这种连锁的反应会使鱼类随水温的高低而使其机体的生理代谢产生变化。
鱼类的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另外,水体呈味度的高低与时节有着直接的关系,鱼类的嗅阈值和味阈值又会因水体呈味度的高低而变化。那么,垂钓用饵与时节的关系就显得惟妙惟肖了。
当然,选用鱼饵的前提还是要首先确定其垂钓的水域和水体,然后再进行已确定范围之内的调整。先从不同时节的用饵技巧说起。
一、冰钓
冰钓是指当水体表面结冰封冻后,人们在冰面上掘出冰洞后再进行垂钓的一种垂钓方式。
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钓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是太阳距地面的最远时节,加上受冰面的阻断,阳光照射水体的强度和深度均大幅减弱。由于缺少了阳光的照射,水中的大部分植物已不再产生光合作用。水温也随之下降的很快,冰面下的水温最低可达到4℃度。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而4℃时水的密度最大,含氧量也最高。在低温条件下,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也变得十分缓慢,从而导致了水体呈味度的降低。因此,鱼类在这一时节其嗅阈值可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节鱼类的嗅觉灵敏度最高。
鱼类的嗅觉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所选用的鱼饵的呈味度就应该越低,这就是垂钓用饵的规则之一。所以,在冰钓时尽量不打窝或少打窝,钓饵也应该选用纯天然或与天然等同的物质原料所制作的鱼饵。冰钓常用的钓饵有红虫、蚯蚓等,但鱼类在冬季并不是不吃素饵,有时用小米等粮食作物打下的窝子会被鱼类一扫而光。
二、春秋钓
在春秋两季垂钓,虽然气温和水温很接近,但用饵仍有区别。春节的水温由低转高,水体呈味度也开始回升。鱼类的嗅觉则开始进入由灵敏到迟钝的渐变过程,但其嗅觉依然很灵敏。
所以,在春季垂钓仍需选用呈味度略低的饵料,以营养类原料含量高的鱼饵为主。另外,以蚂蚱、蝈蝈、蟋蟀等昆虫为饵钓草鱼,在这一时节其效果最佳。因为昆虫的体液和血液一样都在鱼类的敏阈值范围之内。
暮春初夏,雨水增多,气温上升较快且昼夜温差也较大,水体环境变化尤为显著。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的摄食量和耗氧量也会相应增加,水体的呈味度自然也会升高,所以在垂钓时可以提高鱼饵的呈味度。
秋季的水温由高转低,水体呈味度开始回落。鱼类的嗅觉也开始由迟钝走向灵敏,但这种鱼类嗅觉的渐变过程很慢,秋季的鱼类其嗅觉仍很迟钝,只有到了深秋,鱼类嗅觉的灵敏度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秋季垂钓,用饵仍需选用呈味度略高的鱼饵。
三、伏钓
由于水体温度的关系,夏季是鱼类嗅觉最迟钝的时节,也是鱼类嗅阈值最小的时候。如果水温达到18℃以上时,鱼类的嗅阈值会比冬季缩小一倍。因此,很多以天然及营养类为原料的鱼饵,如以鱼粉、虾粉、肉骨粉和蚯蚓粉以及其他以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为原料制作的饵料因其呈味度低,对鱼类均不能起到很好的诱食作用。而营养类含量少但呈味度偏高的鱼饵,如以各类香精香基来提味的饵料却能引起鱼类的注意。这就是为什么天热时用香饵及天冷时用腥饵的主要原因。
虽说香与腥是区分饵料气味或味道的惯用俗语,但真正意义上的区分还是应该是以鱼饵呈味度的高低来见解,因为绝大部分腥饵其呈味度都接近于天然,而香饵大都含有香精成分,其呈味度要比腥饵高出几倍、几十倍或几百倍不等,所以单纯使用香与腥从气味或味道上来区分饵料是不正确的。
水体温度与鱼类敏觉的关系也是成反比的,即水体温度越高其鱼类的敏觉就越低。因而在伏天垂钓时,如使用红虫、蚯蚓等含有血液和体液的活饵,其效果远不如在早春或晚秋时突出。
浅析淡水垂钓的素饵种类都有哪些
素饵一般用于垂钓杂食性和素食性魚类。进人90年代以来,随着钓鱼事业的蓬勃发展,鱼饵的研制与开发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饵料,摆满了鱼具商店的柜台,品种之多,令你眼花缭乱。在众多的饵料当中不乏精品,但也有不少花哨货,中看不中用。有些价格偏高,效果却很一般。
花很多钱买来的钓饵未必就好。什么是好鱼饵?鱼儿爱吃的就是好鱼饵。好多自己配制的鱼饵,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有的甚至可信手拈来,不花一分钱,效果却相当不错,甚至有竒效,原因就在于对路,鱼儿爱吃。笔者嗜钓多年,偏爱自己动手配制饵料,很少去买现成货。这倒不是单纯为了省钱,主要是自己制作心里有谱,即使有几次不成功,也可从中找出原闪,吸取教训,以利下次垂钓。
常用的素饵,谷物性原料有:面粉、玉米粉、小米粉、黄豆粉、蚕豆粉、豆饼屑、米饭、豌豆粉、麦麸、奶粉、红薯、年糕、混合饲料、菜子饼、豆腐渣、酒糟等;动物性原料有:蚕蛹粉、鱼粉、虾壳粉、猪血粉、羊骨粉、山羊油等;植物性原料有:青草、苇尖、菜叶、枸杞子、桑葚等;除此之外还要用一些添加剂,如酒曲、白糖、蜂蜜、香油、芝麻酱、食用香精、白酒、曲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