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饵技巧。

野钓基本上分河流垂钓和水库垂钓,就食物源而言,基本上都属于食物匮乏的环境,在这样的地方垂钓,饵料是个很次要的问题。所以我在这些地方垂钓,向来是以方便为原则,向来没有哪种饵料好、哪种饵料不好的问题。

当然,小鲫鱼还是比较喜欢腥味重的饵料,所以只要在饵料中加些虾粉、蚕蛹粉、鱼骨粉之类的动物蛋白即可。

其实我经常用纯玉米面做饵钓小鲫鱼效果也很不错。野钓鲫鱼用饵,配料和状态都是很次要的,一些人不合适的强调这些,有商业炒作之嫌,我们完全可以不理他。

但是,在自然水域,如果鲫鱼不成群(这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饵料的大小就成了很重要的一条。

如果饵料的粘性很好,大小又很小(饭粒大小),再加上没有打窝,这样钓下去基本上就只有钓点小鲫鱼。这是因为窝子薄,很难诱来大一些的鲫鱼。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饵料的粘性降下来(加细麸皮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并适当的加大饵料(黄豆大小),使得窝子适当的厚一些,这样才可以把稍大一些的鲫鱼吸引来。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会漏掉一些个头偏小的鲫鱼,其实这很可能正合我们野钓的本意。

鲫鱼吃食有一个特点:当鲫鱼成群的时候,吃口很猛,漂相也很容易看清;但是当窝子里只有一条鲫鱼的时候,即便是个头不小的鲫鱼(7、8两的)吃口也很可能很轻。其实这也是任何动物吃食的特点,僧多粥少,不抢食才怪;一人独享,绝不会狼吞虎咽。DiAoYU007.CoM

有人说不要把窝子里的鱼钓完了,在具体操作上就是:鱼钩稍大一点(根据当时的鱼情判断,有鲤鱼有鲫鱼,主钓鲫鱼用5号伊势尼)、饵料稍大点(黄豆大)、饵料一定要软、钓钝一点、放弃小动作。

注意:

上述的几个一点,必须是在很好理解其本身的含义和掌握当时的鱼情而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教条。

相关推荐

个人经历谈钓鱼如何正确用饵


什么饵最好用?很久以来,广大钓鱼人为饵发愁,总想找到一款良方,包治百鱼。但实际上,世上是没有一款万能的饵料的。只有用对了地方,选对了鱼,才是实际有效的。这里我想讲讲以前钓鱼的一次经历,以证明天下没有万能的饵料,只有鱼认可的饵料,才是最好的钓饵。

2007年6月中旬,和朋友相约去我们这里的后山屯钓鱼。那里有两个池子,大的大概100米*60米的样子。开竿30元一天。里边草鱼、鲤鱼、鲫鱼都有。草鱼很大,8-15斤左右,但是密度不是很大;鲤鱼3斤以上;鲫鱼多大都有。密度最大的是麦穗。呵呵!!

另一个池子不大是个三角型的池子,也什么鱼都有,密度很大,钓斤。8元一斤。

我和朋友决定钓大池子,因为咱是个体,钓腐败塘有点太奢侈了。于是我们来到大池子。

我们选择了东北角,对角而坐。支把家伙,打窝,等鱼上钩。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主钓鲤鱼,兼钓草鱼。所以线都用的很大,大线4号,子线大力马。因为水浅,不挂底,这里的鱼听钓友们说很生性。劲头都够大,中钩后启动都特别快,断线是经常的事。所以这个配置还是可以的。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鱼儿上钩,一个小时后,开始发窝,窝里鱼星很多,可是下去就是麦穗闹,这样钓了将近2个小时,还是没有大鱼光顾。鲫鱼到是来了不少。漂送的很标准,很少上鱼,偶尔上一条2两左右的(钩大,9号伊势尼,吃不进去)。

于是我放弃了钓大鱼的想法,更换钓组开始钓鲫鱼(这可能是喜欢竞技钓的朋友的通病,大的不咬就玩小的。没有休闲钓的朋友钓大鱼,那一天等几口,甚至没口的耐心)。还不错,因为闹钩搓饵钓,也是断断续续上鱼,起码不寂寞了。和我同去的钓友却没有改变,依然大线,粗钩等大鱼。就这样到中午吃饭,我钓大约4斤多2两左右的鲫鱼,我那朋友只钓了3条鲫鱼。

我们吹比,带玩笑的说,鱼不吃咱们吃吧!坐在树下,花生米,香肠,小酒,滋润啊!刚喝了不到10分钟,我的朋友却不吃了,很快回到钓位。我是不管。继续喝。没有5分钟,他却中鱼了。并嗷嗷嚎叫我去抄鱼。

看见他那5.4米竿满弓了。急忙跑过去,哈哈,一条大草鱼。这时候一个发力,再也拉不住。只好撒手,幸亏带着失手绳。勉强带回来,继续溜,大概不到20分钟的样子,乖了。抄鱼入护,大概8-9斤的样子。

我也没心思吃喝了,忙问,什么饵啊!他回答,杨树叶。我的乖乖,我们的饵料都试了很多不吃,吃树叶。这家伙鱼也进户了,开始白话上了。

他说刚才我们吃饭的时候做在上边看水里很清楚。看到一个树叶落到我竿前边不太远,不一会却没有了,他边吃边看,又一个树叶落下的时候,看清楚了,是草鱼在吃。这家伙也没说就跑回去了,挂个个树叶。摘掉了铅皮,甩进去。一会就咬钩了。

这家伙,真想把他推水里去!不过没时间。我也往回跑,赶紧换了线,也用树叶。照他的方法。还真给面子。不一会那漂就跑了,提竿。中鱼。我刚要叫他来帮忙抄鱼,他又嗷嗷开叫,一看,好家伙又中鱼了。没办法,个人顾个人吧。

我溜了一会,鱼开始较劲。眼看着把竿压下去,没办法撒手了,可是我犯了个大错误。因为看人家上鱼了,自己着急,忘了上失手绳,眼看着我的竿离我远去,不管它,反正池子也不大,一会在去捞吧,先帮他抄鱼。抄上来比上一个要大的多。

放下抄网跑去找老板划船给我捞竿,老板到是很痛快。划船去满池子追我的竿,半个小时总算抓到了。看他用手去拽线,等我喊完。已经晚了,鱼跑了(我估计老板是故意的)。

经过一顿折腾。鱼也不咬钩了。收拾东西回家。

这次钓鱼以后,感触很大。原来树叶也可以做饵,因为鱼已经习惯,并认可。并非别的饵料不好用,而是鱼不习惯。自从这次以后,我对饵料不在迷信,强求,钓鱼也习惯了先分析鱼在选择饵,还有就是从那以后,大凡有大鱼的地方,即便钓鲫鱼,也会带上失手绳。

夏季野外钓鱼的用饵技巧分析


夏季钓鱼,有很多方面和其他季节是有区别的,首先就说下饵料,在春季的时候,蚯蚓、红虫等荤腥味十足的饵料对水里的鱼儿有着独特的诱惑力,而到了夏季,虽然大鱼的活动更频繁了,但是食口却变差了,很多饵料都钓不上鱼。因此,我们想要有个好收获,那么就需要学会在夏天野钓的过程中配置好饵料。

一、钓饵要耐碰撞

夏日的河流看似平缓,但在水面下确实暗流涌动,无数的小暗流汇成了一条难以琢磨的河流。在钓底时,钓饵要经得起碰撞,再被暗流冲走时,不会因为暗流的拉力,撞击水底的力量而散开。这种耐碰撞,由三种因素绝对,硬度,黏度,以及大小,越是黏度高,质地硬,饵料团小的饵料越耐碰撞。

二、针对性选味型

常见的饵料味型主要有香,甜,腥,臭,酸等,互相混合后又有了酸臭,香甜,酸甜等数百种组合。每种鱼类都有不同的口味倾向,水中常见的四大鱼类鲤鲫草鲢的倾向趋好,是有交叉又有不同。

鲢鱼爱浓香型,草鱼爱清香,鲤鱼最喜欢微甜,鲢鱼是酸和臭。根据鱼类的口味倾向,提前准备好目标鱼喜欢的饵料味型,鱼与饵,饵与味,匹配合一。

三、荤素适宜

夏日常说,应该选择素食饵料,尤其是谷物饵料为主,一个是口味清淡,另外天然气息,鱼类吃口好。但是谷物饵料有着谷物饵料先天的缺点,诱惑性差,穿透力不足,还需要依靠各种的制作技术提升吸引力。夏季最常见的制作饵料方法就是发酵,让饵料的味道得到改变,使得诱鱼的效果得到提升。

荤腥饵料不应该是夏日的禁忌,合适的搭配应是腥味占其一,素饵占其九,以一带九,以九固一,荤腥饵料和素食饵料结合,才能够出最好的效果。

四、颗粒饵打窝

颗粒饵的主要作用有三个,首当其冲就是颗粒饵能够避小鱼,夏日最难解决的杂鱼闹窝严重程度能够有所降低;第二个则是它能留鱼,颗粒饵在水底留存时间长,保持较长时间的诱鱼效果;最后一个就是,它能引大鱼,避小就大,才是钓鱼人的目标。

与其相对的是粉状饵料,是夏日野钓打窝的大忌,最容易招引小鱼,而且,补窝难度增大,若非必要,尽量不选取粉状饵料打窝。

五、根据鱼情配置饵料

饵料的状态应该根据鱼情进行选择,饵料的软硬,大小,以及雾化水平,都和鱼类的吃口息息相关。比如底钓时,雾化水平要有所降低,保证饵料到底时有食物可以诱鱼,而浮钓时则可以提升雾化水平。

另外,在野钓中,越是吃口不好时,饵料制作越要重视雾化,以及大小。若是吃口较好,鱼类较多时,则应该提升饵料的硬度,提升抛竿频率,多打鱼。

浅谈冬季钓鱼用饵技巧


冬至刚过,新一波的寒流又一次侵袭了大江南北。前几天跟钓友老张联系,询问他最近有什么收获,结果却得知他准备休渔三个月。要知道我这位钓友可算是个痴人,平时每周都要出去野钓一两次。乍听到这个消息,我还吓了一跳,询问半天才知晓,自打入冬之后,他几次野钓几乎没什么收获,不仅大鱼少见,连平时喜欢凑热闹的小杂鱼都不上钩了。好几次无功而返,终于让老张失去了冬钓的兴致,决定开春后再重入江湖。

因为知晓老张平时的水准,所以对他的毫无所获自然非常不理解。第二天,我专程上门找老张,逐一看过他的装备,这才发现了问题所在----鱼饵有问题!说这话老张自然非常不满意,因为都是老钓友,许多鱼饵甚至是我俩一起摸索出来的。为此,我专门向他解释了半晌。

其实老张制饵的基本方法没什么错,只是他冬钓经验少,没有把握好冬钓制饵的核心理念冬钓鱼饵要有刺激性,要让鱼嗨起来。这个刺激性当然不是指将鱼饵弄得又麻又烈,而是无论从形状、色泽还是味道上出发,都要对冬季口儿轻的游鱼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促使其嗨起来觅食。

首先说一下鱼饵的味道。冬季水温较低,趋于结冰化,整体水质密度比较大,这使得饵料在水中的味道散播范围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冬季水底的鱼也处于半冬眠状态,不爱游动索食。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适度将饵料重口味一些,刺激一些,才能够有效扩散饵料的引诱范围,达到更好的诱鱼效果。在实践中,大家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在饵料里加入味道浓重的中药酒或者刺激性强的诱食香精。

其次说一下鱼饵的色泽。在冬季,较低的水温会导致水中浮游生物和植物大范围减少,整个水体会变得比较清澈,水底的色彩也会相应减少。所以说此时适宜选用颜色鲜亮扎眼的鱼饵,这样才能大大地刺激冬鱼的感官,提高咬钩率。而老张平时习惯用蚯蚓泥混合粉末商品饵制饵,整体颜色比较暗淡,这种饵在夏秋时节使用可能是神饵,可是用于冬钓时,这种炙手可热的神饵效果可能还不如半条鲜亮的小活蚯蚓。

(注:冬季如果直接使用鲜红的活红虫作钓,或者把其活着掺在面食里作钓,一般会有不错的钓效。)

最后说一下鱼饵的形状和状态。老张之前冬钓在这方面犯下了很大的错误,他作钓时使用的是搓饵方式,钓饵搓的又大又硬,这实在是不合时宜。冬季鱼类处于半休眠期,它们的胃口大大降低,如果钓饵太大,不方便鱼儿吞食,钓效不及使用小饵;如果钓饵太硬,其雾化效果会打折扣,不仅不能持续诱鱼进窝,而且会使得钓饵死气沉沉,不比活饵动态诱鱼的效果好(注:鱼更喜欢吃活物,一是安全,二是刺激)。所以建议钓友们在冬钓时应该把钓饵制作的软小一些,最好呈虫絮状,以便达到最佳的诱食效果。

(注:因为冬季水流缓慢,平时多见的小杂鱼也少,所以不用过分担心饵太软小被小杂鱼抢食掉。)

野外垂钓用饵见解


关于野钓的话题,许多文章、杂志和论坛上的高手们都有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关于天时、地利、选点和调漂、用线组等各方面的问题,技术性都是很强的,在此,本人就不再重复了。下面,就本人通过长期以来野钓的体会,浅谈一下我在野钓中的用饵吧:

野钓中,各地的情况不同,其用饵的情况也不同,通过在论坛上看了许多朋友们的文章,用饵进行野钓的情况比较多,但是我感觉用饵在养殖塘里垂钓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在野钓中,我总觉得没有用活体饵的效果好,这方面我通过多次试验,大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活体饵(我指的就是蚯蚓或红虫)在实际野钓的过程中是一种广普饵,所钓的对象鱼比较多,是最适应、也是使用最广泛的野钓用饵。在我们这里,每年几乎都有个梅雨之季,在这个时期内,由于大量的降雨,各个大塘小坝突然暴满(尤其是在一夜之间的暴雨),造成养殖户来不及管理、鱼就逃脱了圈养之地、四海为家了,最后,基本都随着水流归入河流,为我们野钓创造了良好机会。

二、粉饵当然也是鱼类非常喜欢的钓饵,但是,当这些鱼跑入河道以后,一般在某一地停留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的,它们都是整天地到处游荡、且无定所的,所以,一时很难吸引到钓点来,野钓一般是以小杂鱼及鲫鱼为主,大些鱼类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我们都知道:常言说的好,浅水不留鱼啊,所以,我们选择野钓应该尽量找比较深一点的河段进行野钓,不仅小鱼丰厚、也有中大鱼的可能哦。

三、野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粉饵和活体饵综合进行使用,我的方法是:一是根据鱼喜欢在游动中进行觅食的习惯;二是对雾状水层比较敏感;三是对活动物较感兴趣的三大特点来进行野钓的。再具体一点地说吧,布窝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了,窝料并不要太多,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就行了,关键还是在诱钓上。

诱钓,一般就是在布窝以后的30分钟或50分钟左右开始,主打钓饵我一直都是用蚯蚓(红虫的效果也好,但是我们这里很少有),野生状态下的鱼类都是以小小的群体为单位四处游荡,有时碰的好,连发中可以钓上来7、8条。有的鱼类是可以合群的,但有的鱼类是不合群的,特别略大些的鱼和小鱼就是不合群的,这就有了大鱼到、小鱼逃的说法了。所以有时,小鱼钓的正起劲中却突然不吃钩了,那稍息一会又有漂象时就很有可能是大鱼,许多人都还是在不经意间地进行提竿,结果,突然中了大鱼,因应对慢了半拍,使鱼在突然发难中逃脱了,悔之晚已

野钓一般以布2个窝点为宜,最好不要布太多的窝点,免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这个窝里钓总感觉那个窝里可能有鱼、在那个窝钓又感觉另外几个窝里可能有鱼,结果,老是心神不定的,时间都用在跑窝之间了,到最后反而是钓绩不佳。当然,如果选窝经验好的钓手有的就守一个窝钓的,在垂钓的过程中勤续窝,一般效果都是不错的,这就是钓鱼要守的经验之谈了。

我呢,一般就布2个窝点,这窝里钓7、8条或5、6条,吃口稀了就倒到另一个窝去(当然,如果确实没有鱼,我就果断地放弃、另辟新钓点),有鱼就守。钓法呢,先2个小时内就这么来回地跑,既有鱼可钓、又锻炼了身体,快乐融融。2个小时以后,估计窝里的诱饵窝料已被鱼吃的差不多了,所以,钓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将粉饵(一般就用钓鲫鱼的商品饵),进行开饵挂钩子上送至钓点(不要太多、三到五坨为宜。千万不要用大坨抛砸,那样会惊跑鱼群的),然后在另一钓点钓至没有鱼吃钩时(一般3、40分钟左右)也如法炮制、就回来地钓,请相信:会惊喜不断的哦。

幸运中,有时可能会中大鱼,钓场条件许可的话,请记住:应尽量设法将鱼牵引远离钓点再进行遛鱼,免的遛鱼搅了窝子啊。如果钓场条件不许可的话,还是以获鱼为主,鱼出水以后不要急于马上就补窝,先息窝40分钟左右,然后,还是用五到八坨商品饵挂钩补窝、也可以少许地打些颗粒饵,但也一定不能太多了。

最后一点:用商品饵配合活体饵进行野钓还应注意季节,各个季节是有各种不同的用法,千万不可以千篇一律,要不,反而会适得其反的哦。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奥秘,就是注意到:春、夏和初秋阶段用清香型的商品饵,仲秋以后到冬天加入些腥饵即可,但是,千万不可加重了,一般按照5%的比例为好。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肤浅的体会,具体好不好还要在实践中经朋友们的检验,我的目的也就是在这里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供朋友们商榷、二是相互学习,不妥之处,还请朋友们多多拍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