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技巧。

沙蚕是一款效果近似于活虾的海钓饵料,特别适合于夜间垂钓各种凶猛海鱼,但沙蚕的采集不如购虾方便,易受时间、地貌等条件的限制,而海钓爱好者一般都会尝试就地取饵来检验鱼的喜好,事实证明,沙蚕是一种很好的垂钓海鱼的饵料。

采集前提

大退潮是采集沙蚕的前提。每年5-8月间的每天下午大多为南海退潮时间,具体时刻要参照当地港湾潮汐表,一般低于当地平均海平面高度50厘米以下即可,此时沿岸珊瑚礁群大多裸露出水面,沙蚕就生活在珊瑚礁丛中。

采集方法

到达珊瑚区后,要做到细心观察,一般以退湖后有水坑的珊瑚区域作为采集点,因为沙蚕将不时地出来觅食与呼吸,有的是三五分钟出来遛达一会儿,有的则 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才懒洋洋地冒出来一阵子,通常垂钓一次需采集沙蚕七八条。因此,要在某一视线范围内兼顾多处沙蚕活动。同时,在采集时把握几个小环节:

一是锁定目标。发现沙蚕之后,步子要轻,因为沙蚕对外界声音相当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缩回珊瑚缝中,而且要待许久才会出来一次或转移活动地点,此时可蹾于沙蚕的后方,减少多余的动作,手握工具待之。

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沙蚕微露头时,不要急于出手,待其身体有10~15厘米进入视线时,要迅速用尖嘴钳往沙蚕的下身处钳去,且用力不要过猛,防止钳断其身。沙蚕的反应能力相当灵敏,但其缩回有个时间差,这样就很容易将其拿下。

三是僵持取饵。钳往沙蚕之后不宜急着往上拉,正确的方法是与沙蚕僵持片刻。因为一条沙蚕的长度在30~50厘米左右,而处在珊瑚缝中其身体部位可能是缠绕的,大概过二十秒左右往上稍用力提一下,如果提不动则不要强拉,再耐心等上数秒,通常一两分钟之后沙蚕就会发力投降。

四是徒手擒蚕。当赶到珊瑚区忘了带钳子时,也不用心急,正好找个机会练练自己的腿脚反应能力,但一定要着胶鞋,踩住沙蚕时用剪刀将其头部剪去,以防止咬手,用手抓取时要戴上手套,然后分段用之。

相关知识

海钓鱼饵上品之沙蚕的妙用



沙蚕,是海钓鱼饵的上品,它和淡水钓饵料中的蚯蚓一样,是各种海鱼都爱吃的饵料,沙蚕在海钓鱼饵中,素有万能钓饵的美称。沙蚕属毛足纲沙蚕科,体形似蚯蚓,而不同于蚯蚓的是,它全身都长满了细毛,比蚯蚓粗、长,一般长200~350毫米。沙蚕的品种很多,在我国沿海各省区的海滩都有分布。常用的海钓鱼饵有青沙蚕、红沙蚕、海蜈蚣等多种。
(一)青沙蚕
青沙蚕又称草虫、巢沙蚕。头部上端略带黄褐色。虫体表面有青绿色小萤光,并且具有一股特异的腥味,是效果极好的海钓鱼饵。青沙蚕栖息在中潮线至低潮线附近的泥沙里,隐藏在用其自身分泌物和泥沙、海草做成的管子里,管子的上方露出地面。因为青沙蚕有做巢栖息的习性,所以钓者又称它为巢沙蚕。(二)红沙蚕
红沙蚕又称红蜈蚣,即锐足金刺沙蚕。体肉红色,刚毛也是红色的,最大的体长260毫米。红沙蚕生长在高潮线与低潮线交界的泥沙、碎岩石缝里。因它穿钩后极容易死亡,钓鱼的效果比较差。

海钓沙蚕的种类区分及钓饵的使用


沙蚕,素有海钓万能饵之美誉,是垂钓近海鱼类最广谱的饵。因生存和繁殖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故各海区种群分布极具地方特色。在此,笔者仅以黄渤海海域常见沙蚕品种为例,浅谈巧用沙蚕类钓饵,与确保钓获量的密切关系。

一、常见沙蚕类的生理特征

红沙蚕:地方名岩虫。

体长20至35厘米。成虫头部紫褐色,有淡蓝或淡绿色荧光,躯干赤褐色呈亚圆柱形,尾部扁平淡粉或淡黄色,体侧有密集刚毛线。鲜活的红沙蚕具有色泽醒目,腥味浓重的优点,是沙蚕类钓饵中的极品。不足之处是鲜虫腹腔肥大,体液过多,不恋钩,远投钓法易造成钓饵和钓钩分道扬镳。

青沙蚕:地方名管蛆。

体长15至20厘米。头部体色褐绿,有微弱荧光,躯干扁平质地脆硬易断,呈黄褐色。藏身用贝壳石子及分泌物织成管状通道内,遇惊扰则迅速缩进沙滩深处,一般仅能采集到虫体的头部。体色斑纹与岩虫稍有差异,是沙蚕类钓饵中精品。

红蜈蚣:地方名红沙蛆。

体长5至15厘米之间。体色有粉红和橘黄之分,脊背中心有红色线条从头部延伸至尾端,体型修长,侧足刚毛发达健壮。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只栖息在土质洁净,透水性良好的滩涂,污染严重的淤泥中不多见。

青蜈蚣:地方名黑沙蛆。

体长5至10厘米。分布较广,黄渤海沿岸均盛产,体态特征与红蜈蚣不同之处在于虫体粗壮,体长稍短于前者。体表或青绿或青黄,视栖息地土质颜色而存在变异,脊背处无明显红线,侧足刚毛紧密短小。用海蜈蚣做钓饵的优点是钓饵对钓钩有很强的附着力,活虫蠕动强烈,目标明显,易引来鱼群争抢饵钩。

二、常用沙蚕饵的品种品质

沙蚕类钓饵使用与保存主要有两种方法,既使用活饵和盐渍饵。用活沙蚕作钓饵简单方便,将钩尖从沙蚕的头部或尾部刺入,推满钓钩后挑出钩尖,余留少许一段掐断,钩尖暴露在外或留在虫体内无关紧要。用活沙蚕作钓饵的优点是入水后蠕动强烈,目标显眼,加之断裂处有腥浓的体液,能有效地刺激鱼群的摄食强度。因此,活沙蚕在海钓中是使用最广泛的大众化钓饵。

采集活沙蚕应注意滩涂土质,要选择黄色或浅色土壤、透水性良好的土层,尽可能不去黑色淤泥中挖掘,以确保所采集钓饵的品质。在采集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使虫体受伤断损,延长成活时间。购买商品饵也要挑选体表颜色鲜红,活动蠕动强烈,无过多伤损,无血水溢出的沙蚕。生命力旺盛的沙蚕不但宜保存,操作过程也比死亡变质的省事。活沙蚕保存最好用冷干毛巾包裹,可有效地吸附水分和受伤虫体内流出的粘液,保持饵团干爽,控制钓饵温度均衡,延长保质期,防止沙蚕短时间内死亡及腐败变质。

为了节约时间,方便出钓,随时有钓饵可用,很多钓友会自制盐渍饵。盐渍沙蚕要解决两个难题,即排控水分和防止氧化。将活沙蚕拣净杂质后撒上精盐,平摊于干毛巾上,待其水分被吸掉以后,再分包封闭保存。要在透风阴凉的地方加工盐渍饵,避免受到强光直接照射。如果加工条件方便,建议每次少量制做及时使用。一次性大量加工盐渍饵的做法不可取,不但操作难度高而且不易保存。在钓场现场盐渍沙蚕饵效果最好,选一块干爽平整并有坡度的岩面,将部分活沙蚕置于其上,撒上精盐拌匀,再盖上两层报纸,沙蚕被渍出的体液随坡度及时流走,阳光晒不到原料,成品饵的质量绝佳。

三、钓饵使用与水温的关系

冰化鱼龙动,地寒草木苏。

春风吹拂,万物复苏,鱼群经过一冬的煎熬,体能被大量消耗,体质非常虚弱,急需填饱饥肠辘辘的肚皮。吃口虽然还说得过去,但由于水温偏低,机体新陈代谢尚处于调整阶段,因此鱼群慵懒少动,活动领地相对狭小,非目标明显、腥味浓重的饵食难以让它们的动心。小活海蜈蚣,体条粗细合适,在钓钩上垂死挣扎,便于开口僵硬的鱼类吞咽。

春末夏初之际,水温逐渐升高,多数鱼种已经完成种群繁殖,进入育肥摄食高峰期。这时它们的活动范围广,捕食积极,出击果断,决不拖泥带水,对食物向来是来者不拒,对钓饵的品质要求不严格。春季沿岸滩涂沙蚕资源丰富,枯潮后很容易采集,建议多用活饵,以减少钓饵的支出。

细雨鱼儿处,微风燕子斜。

七月骄阳似火,微弱南风笼罩北方海区,浅水区水温居高不下,底栖生物盗饵猖獗。水温高鱼活跃,摄食行为积极主动,但过高则有害无益。相对而言,夏日里早晚两个时辰比较凉快,厌食的鱼群纷纷出洞觅食,可抓住时机钓之。钓饵以半干的盐渍饵为主,能抵御底栖生物的蚕食。盐渍红沙蚕、青沙蚕柔韧耐用,不宜腐败,携带方便,是最好的钓饵。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秋风萧瑟,燕雀南飞,海水开始回落,鱼群也进入储蓄越冬体能阶段,摄食强度近乎疯狂,老钓鱼谓之钓抓膘。由于秋季是鱼群越冬前体能补充的重要时期,所以对饵食的质量基本不挑剔,只要是能够增加营养,一般是多多益善。以串钩底钓杂食性六线鱼和虾虎鱼为例,可以把两种不同品质的沙蚕饵混在一起使用。

具体的方法是:串钩上部1枚钓钩挂活海蜈蚣,而下部2枚钩挂盐渍红沙蚕,这样的钓饵组合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上钩钓饵蠕动强烈,动感形感兼备,可以引鱼进入窝点。下钩挂盐渍的沙蚕饵,恋钩还腥味突出,且一饵能钓多条鱼而不下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海边空旷地异常寒冷,栖息浅水区的鱼群结群迁徙至深水越冬栖息地,只有个别耐寒鱼种和海床地势特殊的海沟还有少量散兵游勇在为生存而忙碌。寒风呼啸,冰水刺骨,水温已跌过4℃以下,鱼群少有主动觅饵的行为,用饵应当更讲究,以捕捉得之不易的战机。把活的红蜈蚣用精盐略微盐渍,让活虫的体液溢出,质地缩硬即可马上使用。色泽艳红,体腥味浓的饵食必然会令鱼群闻腥而动,落入钓鱼人设下的圈套。因冰冻会使活沙蚕冻伤化水,没韧性易脱钩颜色差,所以不提倡用活沙蚕来垂钓,这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信不信由您。

四、钓饵使用与鱼种的关系

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情。鱼种不同,摄食行为各有特点,对钓饵的品质要求有喜有恶自然合情合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鱼吃一方饵,正所谓好吃不如好吃,所以即便是海钓万能饵的沙蚕类,对鱼群的诱惑同样也存在着大小强弱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之。

六线鱼和虾虎鱼是本地最常见的近海鱼类,传统的底坠串钩远投钓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垂钓手段,沉落海底静止不动的钓钩上,只要挂有上述四种沙蚕中任何一款,过不了多长时间,鱼群就会团团围着钓钩争抢。星康吉鳗虽然属于凶猛肉食性鱼类,但摄食习性却天生的谨小慎微,只有确认攻击目标无危险,才会放心大胆地进食。钓饵用鲜活的红沙蚕,钓钩隐蔽性良好,成功得手的几率便会增加许多。

鲈鱼(怎样钓海鲈鱼/海鲈鱼的钓法)属凶猛肉食性鱼类,种群分布范围广,常结群栖息觅食,用底坠串钩远投钓法却难有建树。如果采用浮拖钓,把红沙蚕饵的运动强度人为地提高,鲈鱼则会跟着追杀饵钩,钓获倍增绝非夸张。许氏平鲉食性凶猛,在浅水和静水中吃钩谨慎,很少会对钓饵群起而攻之。难道是钓饵质次味差,不对鱼群的胃口?非也!依笔者的经验,真正的原因还是钓饵的形态不够逼真,致使鱼群对美味视而不见。

通过实践,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或是水深流急的深水区用沙蚕饵拖钓,许氏平鲉一改腼腆的吃像,如同中魔般地攻击饵钩,可见钓饵的形态对垂钓效果影响之大。

钓饵使用还应该考虑到对象鱼的口裂大小,垂钓鲈鱼、许氏平鲉和星康吉鳗等大嘴鱼用粗大的钓饵无妨,反之钓石鲽、河豚、小黑鲷和绿鳍马面鲀等口型如豆粒大小的鱼类,再用卷烟粗细的红沙蚕或青沙蚕做钓饵,不至于当空军笔者相信,但钓得钵满盆满估计是撒谎。

五、钓饵使用与水质的关系

致使海洋局部水域水质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总体不排除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既有利于垂钓的妙处,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垂钓之坏处,不可一概而论。

浑水摸鱼。

利于垂钓的浑水区有些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养殖﹑捕捞船只在港池内卸下水产品,大量的残屑污泥洒落于海里,引来鱼群光顾;水产品养殖排筏洗笼﹑收获,依附在网箱和缆绳上的小虾仔﹑贝苗﹑寄生沙蚕﹑嫩海藻包括泥沙纷纷脱落,招来掠食者抢夺;填海堤坝施工处,泥浆随海流扩散流向下游,水质由清澈变为浑浊,为小型鱼类躲避天敌人为地创造了藏匿条件。浑水区鱼类摄食主要依靠嗅觉,盐渍饵奇腥无比,当然能引来馋嘴的鱼群,因此,垂钓过程中要多使用盐渍饵,以适应鱼类的摄食习性。

以大连南部海域为例,受南风偏南风和阴湿气流强烈影响的气象条件下,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海面波涛汹涌,水下飞沙走石,大量残破的海藻随浪翻腾,连深藏在滩涂底层的蛤蜊仙子也未能幸免于难,粉身碎骨,被无情的抛上沙滩(俗称发海)。风停浪消,水质混浊,沉渣泛起的水质中有大量有机饵料随波逐流,到深水安全水域暂时避难的鱼群岂可错失良机,急不可耐返回育肥海域,不但摄食强度高,而且警惕性大大降低,俗语饱鱼饿鹰,真的不假。

连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鲈鱼也趁此机会到岸边浅水区潇洒走一回,逮住一尾,十几斤的都是它。含重金属﹑化工原料污水严重污染的海域,被城镇民用污水污染的河流入海口,臭气熏天,令人作呕,没鱼可钓;钓场海域正值赤潮发生,赤潮生物消耗掉水中大部分溶解氧,并产生毒素,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正常结构遭到彻底毁灭,海水色暗味臭,食物链中断,鱼群逃散或死亡,没鱼可钓。这时用什么样的钓饵都白费功夫,不如趁早打道回府。

水至清则无鱼。

水质清澈,鱼的视觉功能发挥相对而言敏锐,对于外界干扰观察仔细,摄食谨慎,胆小轻易不出击。钓清水最好选活饵,红蜈蚣、青蜈蚣受伤后可以长时间存活,在钓钩上极力挣扎、扭曲,动感强烈,目标明显,属于一等的钓饵。一些细小的红沙蚕、青沙蚕也可以利用,但原则是采集过程中没有受伤,保存过程中没有死亡,毕竟蠕动的钓饵要比死亡变质的钓饵更具吸引力。已经死亡但质地新鲜的钓饵不是不可以利用,但最好是在有海流、有轻浪的水域使用,这是因为海流和海浪会带动饵钩随流曼舞,赋予没有生命力的钓饵以动感,从而使鱼群更容易发现钓饵,进而攻击钓饵踏上不归路。

沙蚕


沙蚕

沙蚕虽然有着海蜈蚣、海蚂蝗等吓人的名头,但实际上沙蚕跟这些模样相似的动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的幼虫以食用浮游生物为生,它的成虫以腐植质为食。由于其富含营养价值,所以沙蚕在水产养殖中是天然的优质饲料。由于大多数沙蚕都生长肥硕,所以在海钓中常作为钓友们使用的饵料。

目录1沙蚕介绍2沙蚕特点3常用的对象鱼4沙蚕挂钩方法图解5沙蚕怎么保存沙蚕介绍1

沙蚕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沙蚕是钓近海鱼类使用最广的鱼饵,素有海钓万能饵的美誉。沙蚕共分红沙蚕、青沙蚕、红蜈蚣、青蜈蚣4种,一般体长5~20厘米,分布较广,黄海、渤海沿岸盛产,视栖息地土质颜色而存在变异。

沙蚕特点2

长2.5~90公分(1吋~3呎),一般褐色、鲜红或鲜绿。头部有锐利可伸缩的腭。身体第1节有两根短触手和4个眼,第2节有4对触手状须。体节数可超过200,除前2节外,各有一对疣足,用于移动。用鳃呼吸。

多毛纲叶须虫目的1科。体长圆柱形,两侧对称、后端尖,具许多(80~200多个)体节。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口前叶为伸于口前方的圆三角形或圆锥形肉质叶突,具2对简单的圆形眼,1~2个前伸的头触手和其前端腹侧两个大的分节的触角。围口节为一大的环状节,腹面具横长的口,其两侧具3~4对触须,肌肉质的吻可由口伸出,吻前端具1对几丁质大颚,吻表面平滑或具几丁质颚齿或软乳突;躯干部有许多结构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两侧具外伸的肉质扁平突起,即疣足。疣足多为双叶型具内足刺,外有刺状或镰状复型刚毛;尾部为虫体最后1节或数节,亦称肛节,具一对肛须、肛门开口于肛节末端背面。

常用的对象鱼3

海水鱼种:鮸鱼,鳗鱼,鲈鱼,河豚,鲻鱼。淡水鱼种:鳊鱼,昂刺等。

沙蚕挂钩方法图解4

沙蚕类有4种挂钩方法,①大沙蚕挂法:将沙蚕剪成适当长度(2~4厘米),由腹腔穿人演钩,稍微旋转并挂牢,不露钩尖。

②小沙蚕挂法:小沙蚕整条从其嘴穿人腹腔,稍徽旋转渔钩,钩尖从下腹部露出,留下虫的末端。

③整虫挂法:较长的整条沙蚕,从嘴穿人渔钩后将虫往线上拉,使渔钩位置处于沙蚕的末端,并留下尾端。

④草管虫挂法:草管虫很容易断节,挂钩时,用手从草管虫头部捏压,推出管内虫只,渔钩从头部穿刺挂牢即可。

沙蚕怎么保存5

沙蚕挖到后,应放在木盒里,如在岸边垂钓,应将木盒埋入沙中,以免太阳过毒将其晒死。钓完后,可倒入些海水(切勿倒淡水)将木盒置于阴凉处,这样就可以保持沙蚕2、3天不死。

保存:挖出沙蚕后,挑出全虫,置于器皿中,洒白酒,快速浸死,沥出酒,按10:1的量撒盐,搅匀,置于锯末中,(目的是吸干水分),装塑料袋扎紧,放入冰箱中,冷冻保存,随用随取。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可长期保存虫体不变色,不变硬,与新鲜饵无甚差异。

钓饵:海钓钓饵的种类很多,沙蚕、小鱼、小虾、贝类、海蟑螂、海蜈蚣等都是上好的饵料。由于鱼的种类不同,对饵料的偏好也有所差异。但对于沙蚕饵,几乎所有的鱼类都会就范,故沙蚕饵又称海钓的万能饵,而管沙蚕和岩沙蚕又是沙蚕饵中的极品。大连海城岸钓的鱼类大多个体较小,而以小鱼、小虾、贝类肉等作饵料体积较大,不利于鱼儿吞钩。所以,近海岸钓应首选沙蚕饵。

大多数钓友由于工作紧张没有时间采集,都习惯到市场上购买。购买时应注意沙蚕的鲜活程度以及是否为野生。养殖沙蚕即使非常鲜活,在大连海域岸钓时也很少有鱼上钩,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于钓友们研究探讨。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在落潮时自己到海边的泥沙处、岩层和泥沙混杂处挖采管沙蚕、岩沙蚕或青、红沙蚕。

将采到的沙蚕用粗细适合的海沙拌匀放在一块较厚的布上,上面再盖些海草,放入冰箱冷藏。如干湿程度控制好,青沙蚕可活3~4天,红沙蚕和管沙蚕可活1周以上。笔者和几位经常在一起岸钓的钓友认为:钓饵讲究鲜,不一定非要活。鱼类的视力一般都较弱,觅食主要靠嗅觉,只要饵鲜味大就能发挥作用、获得好的效果。

笔者和几位钓友在岸钓时一般不用活沙蚕,几乎全部采用腌渍沙蚕饵。这种饵分两种类型:一是将活沙蚕带到海边后用盐腌死、沥水后使用,既保证了饵的鲜度,又使饵的腥味加大;第二种是在冰箱冷冻室里用真空袋保存不超过半年的咸饵,鲜度略差,效果也不错。

这种储存的咸饵可随用随取,非常方便,且比活饵恋钩,能在水中随海流产生动态,连续上2~3尾鱼不用换饵。1999年秋季,大连市钓协在金石滩海域举行岸钓比赛,大连市机车厂的两位钓友就用咸饵垂钓,结果一位取得总重冠军,另一位取得单尾重冠军。

使用活沙蚕,如果保存方法不当常常会死亡。特别是青沙蚕,在夏秋季天气炎热时,即使趁早潮挖取的活饵,一上午的时间也有可能烂掉。喜欢岸钓的钓友不妨试用咸饵,必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钓鱼饵之沙蚕的种类介绍


沙蚕的种类主要有:

一、青沙蚕

青沙蚕又称卵虫,体长约为20厘米,身体由90~120体节组成。雄雌有明显的区别,雄性背部呈黄表色,腹部淡红色,雌性背部淡青色,腹果绿色,身体上有一层护膜。青沙蚕因为肉质较嫩,不耐咬,可钓性情温和的鱼种,海鲋、扔巴、海等。

青沙蚕栖息生长在咸淡水交汇处的泥沙处的洞穴中,洞穴的位置约在地表30厘米左右,洞穴常有排泄的粪便。习性为夜间或涨潮时出游觅食,主要为浮游生物和少量的有机物。

青沙蚕分布广泛,一般在江河入海口的泥沙中皆有生存。易捕捉,使用面广,是海钓的主要用饵之一。

二、袋沙蚕

袋沙蚕,体长30厘米,因藏身在唾液粘合的贝壳细长的管状袋囊里,故俗称管虫子,体形略大于青沙蚕。雌雄可以从沙蚕的体色上辨别,雄性背部颜色较淡,呈褐色。雌性体色呈墨绿,色彩较深,腹部颜色较低白。体表也有一层光亮的体膜,可发出蓝色的荧光。因袋沙蚕肉质紧密,耐鱼吞咬,故用它来做钓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袋沙蚕对振幅敏感,捕取时动作要快,否则,只能控取到它的半截身体。整体虫非常小,即便如此,带袋低温保管也可。

袋沙蚕多生活栖息在涨落潮浅的中间泥沙环境中,袋沙蚕是海钓的主要用饵之一。

三、岩沙蚕

岩沙蚕俗称红沙蚕,比青沙蚕和袋沙蚕小,体长20厘米,背部,腹部都为粉红色和深红色,形似蚯蚓,粗于蚯蚓,在光照的作用下,体表可发出荧光。岩沙蚕肉质软,韧性强,耐咬,作用面广,具有很好的广谱性,特别适合钓取凶猛鱼类,是海钓中常用饵之一。

岩沙蚕生长在落潮线上,落干潮时方可采捕,完整活体低温下可成活一个星期以上,也可拌匀锯沫冷冻,或盐埋保存,隔年使用。

四、水沙蚕

水沙蚕体长只有15厘米,是沙蚕中最小最细的一种,深红色,体节较长,体表无亮膜,肉质松软,不耐咬,其使用效果不如上述三种沙蚕的效果好,通常在钓者别无选择时,被迫使用。

海钓鱼线正确的使用方法


海钓用线分主线、诱线、钩线。主线为:1.手竿:竿梢到坠子这段距离的线;2.抛竿:缠绕在线轮上的线。主线与钩的连接线称为钩线。与钩线相连接的那一段主线称为诱线。诱线是主线的延伸,通常与主线同粗,与上主线以连接环连接。钩线的粗细与长短直接影响钓鱼效果,因此,应正确使用钩线。

一、钩线应比主线细,也就是钩线的拉力要小于主线(诱线)。

海鱼多在礁石和有流子的地方觅食,但这些地方极易锚钩。如鱼咬串钧回线提鱼时,未上鱼的钩若被礁石锚住,用力一拉,钧线易断,达到丢钩不丢鱼的目的。如要避免坠子卡在礁石缝里,也可将坠线同钩线一样处理。反之,如主诱线、钩线具有相同的拉力,不但通钓不上来,全套钩坠都会丢失,一则误时,二则扫兴。

二、由于海鱼大部分吃活饵,因此钩线要长些,一般在15-20厘米为好。这样抛到位后,四轮带线,主诱线绷直,钩线与饵钩悬浮在水中,在流子的涌动下,饵钩抖动,达到活的目的。钩线长,抖动的幅度大,易引鱼上钩。反之,效果欠佳。

三种海钓的万能钓饵之沙蚕介绍


喜欢淡水钓鱼的朋友都知道,蚯蚓可以说是淡水水系中的万能钓饵,而在海钓中也有那么一种万能钓饵,那就是沙蚕。沙蚕栖息在沿海海滩,喜欢用沙蚕海钓的朋友,经常会在海滩上寻觅。在海钓过程中,沙蚕的诱食性非常好,几乎所有的海鱼都会以沙蚕为食。因此笔者在此给大家就介绍三种沙蚕钓饵,几乎可面对大部分常见海钓对象鱼。

一、青沙蚕鱼饵

青沙蚕,在我们这里又被称作卵虫,不同性别的青沙蚕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特征。雌性的青沙蚕,腹部多为绿色,背部多为淡青色,雄性的青沙蚕腹部多为淡红色,背部多为黄色。

青沙蚕的体长大约在二十公分左右,和下面将要介绍的岩沙蚕个体大小差不多,但是它的肉质非常嫩,禁不住海鱼多次的攻击和吞咽,适合用于垂钓性情比较温和的海鱼。

二、岩沙蚕鱼饵

岩沙蚕,在我们这里又被称作红沙蚕,因为岩沙蚕的身体大多呈深红色和粉红色,所以被称之为红沙蚕。成年岩沙蚕的体长通常在二十公分左右,体型非常像我们常见的蚯蚓,但是略微比蚯蚓要粗一些。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岩沙蚕的身体会发出淡淡的荧光。

岩沙蚕的肉质相对比较软,但是却也不容易断,非常耐吞咬。适合垂钓凶猛的海鱼,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海钓中钓手们非常喜爱使用的一种活鱼饵之一。

三、袋沙蚕鱼饵

袋沙蚕,在我们这里又被称作管虫子,因为袋沙蚕本身会用分泌出来的分泌物粘上一些枯草叶、贝壳等东西,混合一些泥沙,筑造成一个长长的管状的袋子,所以大家把它称之为管虫子。它的数量和使用量都非常大,是海钓钓手们非常喜爱使用的一种活鱼饵之一。

袋沙蚕的蚕肉非常紧实,可以耐得住海鱼多次的攻击和吞咽,所以用袋沙蚕海钓一些肉食类的凶猛的海鱼最为合适。

颗粒鱼饵的使用方法解析


颗粒饵是指饵料的一种形态,呈颗粒状,能吸引鱼儿进食,在人工养殖的坑塘中钓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使用颗粒饵,哪怕是钓鱼的淡季,也总能诱惑到一些鱼儿上钩。颗粒饵既然有如此功效,还不快来学习一下如何使用!

在使用颗粒饲料做钓鱼饵料前,必须用50度左右的水把颗粒饲料化开,方法为把鱼饲料放到一个带有盖子的容器,加入50度的温水,高度要没过饲料,然后盖上盖子等着软化就可以。饲料没有硬芯儿时便可以使用。

因为鱼饲料不具有吸水性,也没有任何粘性物质,用时鱼饲料必须添加一些制作饵料的基础粉,如雪花粉或者更细腻的状态粉。添加比例可控制到鱼饲料的四分之一左右。

不是直接加进去就可以使用的,还有一个繁琐的制作过程,鱼饲料和饵料基础粉添加到一起后,要用手充分搅和,方式如同调芝麻酱,整个过程只能一个方向的打圈,搅到粘稠后,用手蘸一些水再继续搅和,直到饵料柔软粘稠有耳垂感,要挂到鱼钩上不会脱落才行。

这种饵料增加雾化程度,同时也减轻了下水的重量,对诱鱼非常有利,鱼来吃饵料也便利。

其实不同的颗粒,它在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呈味剂不同,导致颗粒味型不同。一般情况下,新鱼从渔场拉到黑坑过程中是不喂养任何吃的东西,这样鱼的存活率更高一些,这势必导致鱼在几天的运输过程中,肚子里是空空的,所有新鱼投入塘子后会很饿很饿,所有说我们黑坑正钓的时候饵料要大腥大香加高雾化,这样才能诱鱼效果好。

粉末饵料与颗粒饵料的搭配:

要从鱼的角度出发配饵,饵料的类型有很多种,那么怎样才能做的诱鱼、留鱼呢?

粉末饵料到水中雾化,是用来诱鱼的,颗粒散落是留鱼的关键,所以,一款饵料中要做到诱钓结合,必须将粉末饵料和颗粒状饵料适当搭配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而人们往往忽略了颗粒类型的饵料,重粉末饵,轻颗粒饵是现在钓鱼的普遍现象。颗粒饵建议添加到粉末饵料中的比例为3:1。

颗粒类饵料有粮食类,如玉米、小麦、小米等,还可以选用原糖颗粒,是饲养鱼所用的颗粒,适口性强,也能做到诱鱼。(因为鱼本身的口粮就是原糖颗粒)这样搭配方法是万能的,不管是黑坑野钓,竞技休闲都是可以的。

比重轻的饵料适合浮钓,如鲢鳙饵料。比重重的饵料钓底。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台钓常用的就是一饵完全触底,另一个微漂在水底,如果我们将饵料比重调整的过轻或过重就会影响调漂,很难做到准确,漂象也会很乱,影响钓鱼人的判断力。所以,比重要适当,钓什么鱼层适当调整饵料的比重。

鱼饵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浅谈


嗜钓者,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这里美味鱼不理,他那边粗食鱼狂吞。天气、水域相同,钓具、钓技也决不会比他差,看来所差的只有钓饵。

世上不会有包治百病的药,同样,世上也不会有放之四水而皆准,一用就灵的所谓万能钓饵。任何一种钓饵,都只能在特定环境中对某些对象有效,而不可能对所有环境中的所有对象起作用。我们必须分析各方面的原因,综合各种因素,灵活地选择适口性强、能满足鱼体需要的钓饵,以达到多上鱼的目的。

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是随时令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以鲫鱼为例,春夏秋季节,由于生殖等原因活动量增大,鱼体内的蛋白消耗多,因而蛋白的需求量相对也大些。用蚯蚓、虾、孓孓之类的活饵垂钓,效果就会好些。反之,隆冬季节,使用色泽鲜亮的饭粒、面食等进行逗钓,又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是依据水域水体不同而变化。水有肥瘦之分,深浅之分,清浊之分,缓急之分,经常藏匿于斯的鱼儿不同,所用饵料也应有别。就以水质肥瘦来说,人们常言肥水用素饵,瘦水用荤饵,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能一概而论,肥水中,生物繁衍旺盛,小虫小虾多,生活在这种水域的鱼,追食虫虾惯了,用小虾做饵,也常常得手。深水藏大鱼,应荤素兼用,浅水小杂鱼多,用素饵可以避开小杂鱼闹窝,浊水或流水处,应使用味儿较浓的饵料,水质较清、水流较缓或静水处,使用色泽鲜明的饵料更能吸引鱼儿的注意。

三是按品种不同而变化。不同的鱼,对饵料的喜好不同,但这并不是说鱼对食物的喜好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们普遍都知道鲫喜香、鲤喜腥、皖喜酸、鲶喜荤,可是阿魏的奇臭却对不少鱼都有吸引力;人们也知道草鱼喜食草叶,可是,就有人用精蜒或蟑螂多次钓获它。我们注意一般规律是对的,但切不可忽视特殊规律。不过常规情况是主要的。

四是注意鱼对饵料的习惯性。不少河流、池塘、水库都有养鱼的网箱,许多野生鱼都吃惯了从网箱底部漏下去的饲料,有些钓友就利用鱼摄食的习惯性,使用饲料在网箱附近垂钓,常常得到较为满意的收获。有一年初秋我的家乡涨大水,眼看水要淹没水库边的红薯地,农民连忙把大块的红薯刨出来,叶蔓和小薯来不及收,水便涨上来了。两天后,有人发现被淹没的地里有大量的鱼在那里翻腾觅食,便用蚯蚓做钓饵抛竿垂钓,除少数人钓得几条鲫鱼和白条外,普遍收获甚微。后来有人弃蚯蚓改用半生半熟的薯块,连获丰收。

五是注意水域的周边环境。垂钓自然水域中的鱼,以自然食源为佳。比如产鲜玉米的时候,用嫩玉米粒或玉米粑做钓饵;红薯成熟的季节,宜用红薯做钓饵;小虾较多的水域用小虾装钩;落雨涨水之后,又适合以蚯蚓为饵

到底如何将饵用对用精,还要靠钓友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根据我实践的结果,提供几点原则性意见,愿同钓友们商讨、探究:

一、根据时令季节,结合当地水域情况,针对垂钓品种,有的放矢地采备饵料;

二、调查水域周围或上游的天然饵源,若是养鱼池,要询问主人有关鱼种、水体特别是饲养情况;

三、多带几种(天然的、人工的)钓饵,以备临时选择;

四、在施钓过程中,适时更换钓饵,以适应不同鱼的需要或某类鱼的不同需要;

五、切勿相信包治百病的现存的灵丹妙药。

红虫鱼饵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红虫,是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在温度较低的春季、晚秋和冬季到自然水域进行垂钓的主要钓饵之一。从每年的11月初到翌年4月,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只要还开口吃食的鱼,对于这种生长在污水沟和死水泡及坑、塘、小河中的小生灵,均特别爱吃,尤其为冬钓的上佳钓饵。有渔谚说:春用蚯蚓夏用面,冬钓红虫是首选。这首选二字说明了红虫在冬钓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所指的冬钓,包括入冬后的水面垂钓,结冰后的冰上垂钓,还有初春化冰后的水面垂钓,即前面所说的低温季节垂钓。在东北地区,每年的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五一节前,垂钓鲫鲤等鱼都使用红虫。直到5月初气温升高,小鱼比较活跃,开始闹钩捣乱,才改用商品饵垂钓。

一、红虫的种类与选择

(一)红虫的种类

据动物学家研究考证,全世界红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从热带沼泽到极地,从平原到5600米以上的冰川均有分布。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摇蚊科昆虫有5000余种,在我国已知的品种也在500种左右。我们在观赏鱼市场和渔具店看到的红虫,不过是其中的几个品种而已。

红虫大小不一,粗细长短不等。钓鱼人习惯上把红虫分为公虫和母虫。公虫长20~30毫米,直径(粗)1~1.2毫米,身体短粗硬朗,头部呈蓝黑色,皮肤坚韧,耐撕咬。这就是被当做钓饵的大红虫。母虫体长25~30毫米,直径不足1毫米,但身体纤细,瘦软,头部黑色或绿色,多用来做诱饵。还有一种小红虫,体长仅1厘米,主要用于喂观赏鱼,也可捣碎掺于面食中做钓饵。这里所说的公虫、母虫实际上是不同种类的红虫,不过是钓鱼人叫习惯了的名称罢了。

(二)红虫的选择

红虫虽然可以当做钓饵,但有优劣之分。因此在购买和自己采集时应当加以选择。像大家俗称的脑门蓝黑色、身体粗壮的公虫,好存又耐用,最受钓鱼人的青睐。将其系在钩上,如同一朵盛开的红菊花,沉到水底又不断扭动,对鱼有极大的吸引力,易被鱼儿发现吞食。那些脑门发绿或发黑、身体浅红、节长、绵软细长的所谓母虫,不仅难养易死,而且垂钓时也不好用。将其系在钩上半死不活,无力扭动,诱鱼效果远不如公虫。还因其绵软、耷拉在钩下拖得很长,鱼(特别是小鲫鱼)吃饵时往往只叼住长出钩外的虫体,还未将鱼钩吸入口中就已抬头送漂,造成空钩率高。同时,若遇上小杂鱼闹钩,被小杂鱼啄不了几下,就剩薄薄的一层白皮儿,完全失去诱鱼作用。公虫由于是从人工采集的红虫中一条条挑出来的,价格较贵,是母虫的5~10倍。使用公虫钓鱼时,用量远远小于母虫。公虫可像蚯蚓一样,单条挂在鱼钩上,强度远远高于母虫,所以钓鱼时钓鱼人大多用公虫为钓饵。母虫价格便宜,大多用来打窝子做诱饵和红虫拉饵(同商品饵和在一起)。

二、红虫的存养和使用方法

(一)红虫的存养方法

如果采集或购买的红虫很多,一次出钓用不完或每次出钓有剩余,就需要存养起来。红虫的存养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简易存养法:将其放在茶卤中或用湿布包上存养,可存养2~3天。

2.泥土存养法:将红虫放在有水有泥沙的盆中存养,红虫可长时间存活,但用的时候得用专门制作的小筛子把泥沙筛掉,使泥、虫分离,比较费事。

3.冰箱短期塑料袋存养法:红虫怕热不怕冷,临时收藏,可用塑料袋装着红虫,置于冰箱冷藏室内,可保存10~15天。

4.冰箱器皿长期存养法:将红虫放入盛着清水的大号搪瓷碗或玻璃容器、不锈钢饭盒、小瓷盆内,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存养,或置于冬天的室外,不令其冻冰。1~2天换一次清水,将变黑的死红虫及时挑出。这种存养方法红虫存活的时间长,用时也方便省事。但要注意,不要用塑料制品和铝制品存养红虫,否则会缩短保存时间。母虫很不好保存,应该现用现买。

5.捆好的红虫存养方法:把捆好的红虫先沾一些水,按照每一天的用量,分别放在包水果的小塑料袋里,然后把空气排出,把口系死,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把它们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冰冻,出发时取出就行了。如果路途较远,害怕冰融化后变质,可放在保温杯里保存。每次出钓剩下的虫捆也可这样保存,但由于剩下的虫捆中有些红虫已死亡,颜色有些变化,钓鱼效果会稍差一些。

6.虫捆的外出携带与保存:为防止在野外很冷的环境下捆红虫,也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钓鱼,垂钓前要在家里把红虫捆好。捆好的虫捆要放在一个鱼钩盒里,把所有的线头放在盒子外边,然后把盒子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保存,不能放在温暖的室内,否则红虫易死亡变质。由于活虫的上钩率高于死虫,所以在气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活虫。在室外使用时要注意,保存温度不能低于零度,冰冻的红虫一碰就碎,冰冻以后化开的红虫可继续使用。当温度低于零度时,可把红虫放在大衣里面的口袋里。温度高于零上时可放在冰面上降温,并在上面覆盖遮阳物。使用时拿住一捆虫,然后把线拉出来。不要拉线拽虫,这样很容易把虫拉断。

7.活红虫的野外携带保存法:如果怕红虫不够用,可在一个小盒子里铺几层湿的布或报纸,将红虫放入后再盖上报纸,放在温度高于0℃、低于5℃的地方保存并携带。钓鱼回来后存放在保存活红虫的容器里存养。

(二)红虫的使用方法

1.做诱饵: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用母虫或小红虫的活体直接掺到面饵里,或者捣成虫酱掺到面饵里,然后团成团抛到钓点进行诱鱼;也可把此诱饵装钩连续抛竿,投到钓点进行诱鱼,在低温季节时用此饵最好。另一种是用一个很薄的红色塑料袋,装入一些红虫,扎好袋口,用针在袋上扎多个孔,孔要小,使红虫不能爬出来。用一根长绳系到塑料袋口上投入水中。红虫在袋中不断蠕动,加之塑料袋本身的红或黄色,很快就会把鱼诱过来。但鱼吃不着,只好围着塑料袋游,这时投下饵钩,钩上也是红虫,鱼儿自然去吞食钩上的饵料。这种袋装红虫做诱饵经久耐用,钓完鱼,再将塑料袋收起,把红虫另作他用。

2.做钓饵:这是公虫的主要用法,一般有9种用法。

(1)单条红虫直接挂钩。

(2)把多条红虫用线捆成小把,到钓场后再将其系在钩上。

(3)用气门心胶管剪成小皮圈,通过笔帽将多条红虫从中腰勒住,垂钓时用鱼钩钩住皮圈即可。

(4)不将红虫用任何方式捆扎,而是将它散装在钩上或散挂在钩上进行垂钓。

(5)把活红虫与商品拉饵按一定体积比混和,加入适量水和成拉饵进行垂钓。配制的方法为:红虫与普通商品拉饵(未加水)按体积1∶1至1∶2,先将红虫放入饵盆,加入适量水把红虫和散,然后加入拉饵料,混和均匀,放置3~5分钟,适当糅和即可使用,也可适量加入虾粉等添加剂。

使用方法:与普通拉饵一样,钩从饵团中拉过,带上几条红虫和少许面饵。一般可调4钓4或钓5。此饵诱钓合一,又省去了单条红虫穿钩的麻烦,漂的动作也很好。

(6)把小红虫捣碎成泥,将它掺于面食中,使面饵变红,在初春时节垂钓效果特别好。

(7)将捆好的红虫把装在钩上之后,在山柰酒或丁香酒等或味道浓烈的香甜液中蘸一下,再入水垂钓,效果十分明显。

(8)在把系好虫捆的鱼钩下水之前,先在掺有母虫的拉饵里拉一下,使红虫把上粘满拉饵,然后抛钩入水,效果也不错。

(9)把钻有红虫的海绵或泡沫块挂在钩上,露出钩尖,钩入水后,红虫会探头于海绵或泡沫块体外进行摆动,诱使鱼儿前来咬钩。

比重轻的鱼饵使用方法分析


制作饵料时所添加的物质比例不同,造成饵料的状态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同等体积内比重较轻的饵料被称为轻饵,比重较重的饵料则被称为重饵。饵料的轻重不同对浮漂产生的拉力也有有所不同,拉下来的目数越少则饵料的比重越轻,反之拉下来的目数越多则说明饵料的比重越重。饵料的轻重不同,也造成它们不同的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所要注意的方面则会有所不同。

1、适合轻饵使用的情况

(1)适合用来垂钓轻口鱼和滑口鱼:

所谓轻口鱼是指鱼咬钩的力气较小可能在浮漂上都不会呈现出来,所以被称为轻口鱼。不是说鱼不吃饵,是指鱼觅食咬钩的欲望比较小,动作绵软而无力,即便是把钓饵吸到嘴里也比较浅显。而滑口鱼是天性狡猾比如鲤鱼,或者在黑坑或者养殖塘反复被钓而对钓饵产生警戒心,看到钓饵不会立马咬钩,会反复试探。

遇到这两种情况时一定要使用轻饵来垂钓,在制作轻饵时要加入一些雪花粉或者薯类,这些物质制作的饵料的雾化状态和适口性都会比较好,不仅能增加对鱼的诱惑力,饵料入水后有所膨胀势必增加饵料的适口性,轻口鱼和滑口鱼在吸食钓饵时像吸面条一样轻松,比起窝头样的饵料中钩率必然高。当时在使用轻饵时整个钓组要灵敏些才好,上鱼的效果更为明显。

(2)、用轻饵适合钓行程:

水中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气温、气压、时间等出现变动时,水底鱼类会因为光线或者氧气而逐渐离底,到中上层游动,造成水体上中下各层都是有鱼存在的情况。这时候不能只用底钓法,饵料过快的到底不能对鱼起到很好的诱惑作用。这时候可以考虑用轻饵,轻饵在吸食水分后下降的会比较慢,无形中加大了饵料在水中运行的时间和距离,更有利于鱼发现并吞食钓饵。这样一来不管是在哪个水层都可能钓上鱼来。

(3)当水底存在酱层时比较适合用轻饵垂钓

所谓酱层是指在水底的淤泥层之上所存在的一层油泥样的稀软的腐殖物层。酱层通常是由各种鱼类的排泄物或者动植物腐烂后的分解物,以及细小的泥沙所组成。比重较重的饵料在到底后会陷入酱层,让鱼只闻其味儿,不得其饵,对垂钓特别不利,所以此时要使用轻饵来垂钓,轻饵入水后体积会有所增加,并且重量较轻,可以停留在酱层之上,当然整个钓组的状态不要过于迟钝才行,调整的灵敏些更利于上鱼。

2、使用轻饵要注意哪些方面

使用轻饵时要注意现实情况,不是所有的水情都适合使用适口性较好的轻饵

(1)当垂钓的水域比较深时不适合使用轻饵,因为轻饵的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溶散性较强,到水底的时间又比较长,当它下落的行程较远,时间较长时饵料肯定所剩无几,到水底的鱼钩上所剩的钓饵很少,还拿什么来诱鱼?所以要使用轻饵一定要试好水深,水深在2米左右时比较适合用轻饵,超过2米时用轻饵的效果并不好。

(2)要看一下水流的状态,如果水流缓慢对钓饵的冲击力不大,钓饵不会被水流带走则可以使用。如果水流过于湍急,会将饵料中的溶解下来的细小颗粒和气味吹散,失去了诱鱼的效果。

轻饵使用的好在垂钓中特别能发挥诱鱼的作用,但是在制作时一定要注意饵料的状态不能过于松软,雾化性过强会增加小杂鱼闹窝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