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饵技巧。

热天气用饵和冷天气用饵;用饵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热天气生饵熟饵都能用,冷天气只能用熟饵而不宜用生饵(动 物活饵除外)o

日平均气温在3 0℃以上时,为热天气用饵范围。

气温在1 5℃以下时,为冷天气用饵范围。

热天气用饵要防臭、防酸、防变味、防脱水,下钓用饵的时间 要掌握好,注意及时换饵,不能久泡久停。特别是高温晴日和南风 劲吹的天气,无论是动物饵还是和湿的饵团,一定要采取保护措 施,要用湿毛巾之类方法将蚯蚓、粉饵团等饵遮盖或包裹起来,防 止高温将饵烤干、失去水分,无法上钩钓鱼。

冷天气用饵原则是熟字当头,不论窝饵钓饵都是如此,用大 米、豆粉、油糠等作饵,都应炒熟、炒黄后直接打窝,不必用白酒 泡浸。用灰面等粉饵作钓饵,也应蒸熟或用开水冲熟后使用。其 实,冷暖天气的用饵原则与鱼的生理状况有关,夏季热天气之中, 鱼的消化能力强,所以对生饵、鲜饵更感兴趣。而冬春冷天气之 中,鱼的消化能力减弱,最怕消化不了,自然对熟饵情有独钟。拿 钓草鱼为例,热天用青草、谷芽钓鱼,十拿九稳;冷天用馒头熟粉 之类作饵,容易得手,钓友不妨一试。

编辑推荐

重视水深变化用饵技巧-钓鱼科学用饵


受天气等因素影晌,由钓浅水改为钓深水是常有的事情。

钓鱼用饵会随着水深变化而变化,从一米以内的浅水改变为约两米以上的深水,即是在同一个钓位上,用饵的技巧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如果仍旧按照浅水中用饵原则及用饵条件钓鱼,就会出现浮标的动作变得不清晰,该咬钩的时候不咬钩了,一话,就觉得鱼不好钓了。出现这样一些状况,究其原因,完全是深水里的光线变弱,可见度降低引起的,此时就应随着水深的变化调整钓饵的用法。比如在一米以内的浅水里用米形豆形小饵钓鱼,而移到两米以上的深水里钓鱼,就必须将钓饵按一定比例放大.

如果在深水(包括三五米深水)钓大鱼,也要按照浅水饵的比例相应放大,以提高钓饵在水底的可见度。

又如用灰面等粉饵作软饵挂钩钓鱼,为防止饵料在下放过程中松散离钩,必须加强软饵的黏性,提高饵料的附着力,以保证钓饵完整地沉入水底。同样,在浅水里使用的静饵诱鱼的做法,在深水里也不适宜了,要将钓静饵改为钓动饵,要采取各种逗鱼方法逗鱼咬钩,水越深,越要多逗多动。

总之,重视水深变化的用饵技巧,是钓鱼用饵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从钓深水改为钓浅水,多数情况下是要将用饵技巧变回来的,鱼情特别,就不在其列了。

如何合理控制窝饵用量的技巧-钓鱼科学用饵


用饵打窝钓鱼,是打大窝还是打小窝,是由水情鱼情来决定的。

这大窝大到什么程度,小窝小到什么范围,并没有严格的定量控制标准。如果不论水宽水窄、鱼多鱼少,一概打2。5~5千克以上的大窝,以为油多不坏菜,就可能出现窝大鱼少、饵剩鱼饱、鱼不咬钩的现象,即浪费了饵料,又钓不上鱼来。同样,不论塘大塘小,有鱼无鱼,一概打捏坠小窝,就会出现用饵不足,鱼不聚窝的场面,钓不上几条鱼。

怎样才能合理控制窝饵用量呢?有两种方法可作参考:

一是估看水面大小,二是细看鱼泡多少。

估看水面就是直观地估算水面的面积,按钓鱼一般的要求,凡是横直(长度)超过300步(约为200米)或近似于这么大的面积,就可以列入大水面之内,就可以打5千克以上的大窝。

凡是不足50步(约为30米)的小塘之类,包括港汊等水域,就算在小水面范围,就应该打小窝。

细看鱼泡要分清鱼泡的大小、多少、疏密,凡是直径在10毫米以上的鱼泡就算大泡,多而密,到处可见,不论宽水窄水,都可以打大窝。如果小泡同样多而密,也可以打大窝。达不到这种状况,就可以打小窝。

无论打大窝还是打小窝,可以分为一次性打窝和多次分批打窝。一次性打窝适合对水情鱼情比较了解的水域,中途不再补窝。多次分批打窝适合初次垂钓的生塘生水,属于试探性的打窝,这样做既摸清了鱼情又不浪费饵料。

合理连择窝饵搭配组合-钓鱼科学用饵


钓鱼需要诱鱼,诱鱼可以打窝,用单一饵打窝与用双饵组合 (含多饵组合)打窝,诱鱼效果是不一样的。合理使用窝饵搭配组 合,可以提高诱饵的功效。

丁窝诱鱼需要实现两个目标:

一个是利用饵料的气味形色将鱼诱上窝,供鱼吸食。

一个是利用饵料的稳定性将诱来之鱼留在窝区,不至于离去。

要做到这两点,与窝饵的合理搭配组合有关。通常的做法是: 用油糠、灰面、豆粉、豆饼、商品粉饵等软饵来诱鱼上窝,供鱼吸 食。用糠饼、豆饼、菜子饼、酒米、颗粒饵等硬饵作养窝饵,留鱼 在窝。如何将这两类窝饵合理搭配、组合,是打窝需要解决的 问题。

选择用酒米与豆粉搭配组合,适合作诱引鲫鱼的窝饵。

以豆粉供食,以酒米养窝。以糠饼块与豆粉搭配组合,适合作 诱引鲤鱼的窝饵。

以豆粉供食,以块饵养窝。用块饵、谷芽、油糠组合,适合作 诱引草鱼的窝饵。

以上讲的是鲫鱼、鲤鱼、草鱼最基本的窝饵组合。如果钓混养 鱼,想同时诱引多个鱼种,选择两个双组合的窝饵,也是可以的。 至于用块饵、种子饵等单饵打窝诱鱼,可视情而定,并不在禁止 之列。

详细介绍鱼饵的诱引功能-钓鱼科学用饵


鱼饵的诱饵功能主要分为气、味、形、色、声五个方面。

气:气有香气、腥气、膻气、臭气之分。.香气饵主要诱引温驯 鱼,如鲫鱼、鲤鱼、鳊鱼等。腥气饵主要引诱上层凶猛鱼,如鱤 鱼、鲔鱼、鲈鱼等。膻气饵主要引诱底层凶猛鱼,如鲶鱼、鲴鱼、 黄鸭叫等。臭气饵诱引功能较宽,温驯鱼、凶猛鱼都不会拒绝,由 发臭的食物而定。用香饵诱鱼,并不是越香越好,在清水、瘦水 里,用淡饵、本味饵诱鱼,效果同样不错。

味:味有甜味、酸味、咸味之类,鲤鱼、鲫鱼等温驯鱼对甜味 饵感兴趣。草鱼、鲢鱼等中上层鱼喜欢微酸饵。鱤鱼、鲔鱼、鲈鱼 等鱼不会拒绝咸味饵。甜味饵、酸味饵、咸味饵都得讲度,鱼饵过 甜、过酸、过咸都会影响诱鱼效果的。淡甜、淡酸、淡咸的诱饵当 为首选,其中也包括本味饵。其实,鲜味饵是最能诱鱼吃食的,将 氨基酸之类增味剂兑入饵中,效果十分好。

形:形有方形、圆形、豆形等多种形状。多数情况下,饵料的 形诱引是动感诱引,特别是在浑水里钓鱼,不论什么形状的诱饵, 一定要让鱼饵在水体巾动起来,拟饵钓是最为典型的形诱引。

色:鱼饵的色诱引以红、黄、白、青、花诸色为主。红色、黄 色为暖色,适宜冬春季钓鱼使用。白色为中性色,青色为冷色,白 色饵、青色饵适合夏季钓鱼使用。花色饵似虫鱼,以诱钓上层凶猛 鱼为主。诱钓温驯鱼的饵料不宜过于艳丽、刺眼,异常色泽是会影 响诱鱼的。

声:声诱引也叫响声诱引,将饵料丢投于水面的响声是能诱鱼 的,鱼对响声是敏感的,是有条件反射的。用竿尖在水面划动制造 轻微的响声,或往水面丢投少量的碎石,都是可以诱鱼的,但不宜弄得太响,以免惊鱼

钓鱼用饵的基础知识以及配饵原则


钓鱼切记盲目用饵,只有弄清楚钓鱼饵料的基础信息,把用饵思路梳理清晰了,才能开出一副好饵,让鱼饵乖乖上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钓鱼用饵的基础信息以及在用饵过程中要遵循什么样的配饵原则?

一、饵料味型:

1.腥味:按浓度或配比分:浓腥、腥、腥香、香腥等;按腥味成分:蚯蚓腥、红虫腥、虾粉腥、蚕蛹腥、螺肉腥、肝腥等等。

2.香味:按浓度和配比分:浓香、腥香、香、本味;按香味成分:谷物香、蛋奶香、麝香、酒香、草莓香等等。

3.特殊味:大蒜味、臭味、酸味等。

二、饵料状态:

1.比重:重、轻。

2.雾化:雾状扩散,雾状散落。

3.膨胀:入水后膨大,目标明显,但结构松散,容易入口。

4.融散:片状或颗粒状脱落,到底后慢慢融化散开。

5.形态:干散、软粘。

三、配饵味型原则

1.最好选择用一家的饵料,比较不容易发生味型冲突,如果不懂可以参照厂家的现成配方,适合新手入门。

2.冬季用腥味;春季腥味向香味逐渐转变,初春腥多香少,仲春腥香各半,暮春香多腥少;夏季用香味;秋季和春季一样,但用量变化相反。

3.小鱼或小型鱼用腥味;大鱼用香味(本味)。

4.瘦水,也就是水质清澈,藻类、浮游生物少,能见度高的水域,用腥味;肥水,水质混浊,藻类多,呈现绿、褐等颜色,能见度低的水域,用香味。

5.蚯蚓、红虫、虾粉腥,多数常见淡水鱼都很喜欢;蚕蛹、螺肉腥,鲤鱼、青鱼会更喜欢些;而肝腥味,罗非鱼非常喜欢。

6.大蒜味,一般喂食大蒜味颗粒的养殖鱼喜欢;而酸臭味,鲢鳙鱼很喜欢。

四、配饵状态原则

1.中上层闹小鱼,快速穿过小鱼层,直击底部大鱼,增加饵料比重。底部酱层厚、底草密集、钓浮、钓行程、钓水皮,减轻饵料比重。

2.不闹小鱼、快速诱鱼,加强饵料雾化状态。闹小鱼减少雾化。而鲢鳙鱼由于其进食特点,故特别需要很细的雾状扩散,在水上层形成一个成团的雾化带,吸引鲢鳙鱼吞钩。

3.生口快鱼用干散饵料,干散根据加水量和手法,有入水炸开、中层炸开和底层散开。分别针对不同水层的鱼种。

4.老鱼、慢鱼、滑鱼,用软粘饵,最好配合融散,如沾麻团类,没有雾化,但是外表蘸的片状或颗粒饵料,会随着饵料入水散落,对老鱼有很强的吸引力。

5.膨胀一般来说,什么时候都比较适合的,其目的就是让饵料更醒目,容易被鱼发现,但又有很好的适口性,鱼很容易吸入。

五、如何配制一款饵料

按照上鱼的一般原则,根据温度和嗜口配置味型。例如目前刚进6月,进入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所钓的水域,为河流野钓,水质较肥,小鱼比较多,主钓鱼种以大鲫鱼为主兼钓鲤鱼。饵料初步选择本味综合饵料40%,主攻鲫鱼饵,果香型20%,主攻鲤鱼饵20%,状态饵选雪花粉类20%。看鱼情,如果鲤鱼吃口多,增加鲤鱼主攻饵料的比例。如果吃口不佳或是雨后水体温度下降,可尝试添加腥味饵料。

饵料状态初步可用干散饵快速诱鱼,根据鱼情,确定使用搓饵还是拉饵,闹小鱼或是守钓大鱼,用搓饵,不加拉丝粉,多打揉减少雾化,避开小杂鱼,让饵料快速到底。不闹小鱼或是速钓小鱼,可用拉饵,钓大鱼可拉大球并加强融散。

钓鱼打窝的基本操作方法图解-钓鱼科学用饵


一、钓鱼讲究科学用饵

钓鱼是需要讲究科学用饵的,不同饵料诱钓同一种鱼和同一种 饵料诱钓不同的鱼,用饵的方法和技巧上是有区别的。夏天用饵与 冬天用饵,清水用饵与浑水用饵,打小窝用饵与打大窝用饵,用饵 的荤素、香腥、软硬、大小、多少以及用饵的配比、用饵的条件和 原则,也都不尽相同。在用饵的过程中,选择钓鱼用饵的方法越准 确,越符合实际,就越科学,钓鱼的效果就会越好。

熟悉用饵打窝的基本方法-钓鱼科学用饵(一)

用饵打窝有三种主要方式:

一是打沉底窝;二是丢投饵打窝;三是沉底窝加丢投饵打窝。

用打窝器打沉底窝有三种做法:

一种是在水面翻转打窝器打窝,让饵料从水面垂直沉入水底;

一种是用打窝器将饵料直接送人水底后翻转倒窝。

用酒米、颗粒饲料等硬饵料诱鱼,可以用水面翻转方法打窝, 沉入水底的窝饵不会跑离窝点。用饼饵、块饵之类硬饵打窝,就应 该用打窝器将块饵送入水底,防止块饵在水中漂移,不在窝点。

最好不要用手直接丢投的方法打面积较大的块饵窝,块饵窝会 不知去向。用灰面豆粉等粉饵打窝,就可以捏在钩坠上打窝,直接 将饵料送人水底,其中包括诱钓合一的做法。诱钓合一用饵有五大 优势:快速诱鱼、钩随饵走、变钓方便、沉浮都可、越钓越多。

采用丢投打窝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丢投饵打水面浮饵窝。

打水面浮饵窝的饵料有活蛆、麦麸、油糠、青草之类,主钓游 鱼、鲔鱼、鳊鱼、草鱼等中上层鱼。

一种是丢投饵打沉底窝。

丢投饵打沉底窝的窝饵主要是酒米、颗粒饲料等硬饵,主诱鲫 鱼、鲤鱼等底层鱼。

沉底窝饵加丢投饵打窝,即在先打好沉底窝之后,再用手不断 加投酒米、颗粒饵之类沉底硬饵,主要用于浑水钓鱼,提高饵料的 诱鱼效果。

用饵基本原则和配饵方法


钓鱼人都知道,在垂钓中一款好的饵料有多重要,一款好的饵料决定渔获的多少!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钓鱼饵料莫过于商品饵料,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大致上就是两种饵料,一种是味型接近的几种不同包装的主饵,另一种就是用来调整状态的副饵!下面详细介绍几个用饵基本原则和配饵方法,希望钓鱼人喜欢。

1.误解

很多人认为鱼喜欢吃带酒味的东西,实际上这是一误解,酒米打窝,酒快速向四周扩散,扩散中逐渐衰减,但是鱼的嗅觉非常灵敏,鱼可以从很远的地方闻到酒的味道,条件反射,鱼就会往窝寻找。鱼其实是通过酒的味道来发现饵料存在的地方,鱼实际上吃的是小米而不是酒。

2.诱鱼、集鱼饵料要区分

诱鱼饵料:

加在主饵中扩散快,扩散范围广,鱼又爱闻的味道。它可能是鱼生长所需成份,也可能是鱼通过它判断食源的方法;另一种,一旦鱼随着这些有机物的信号,逐渐来到这个食源的时候,那么真正的饵料是鱼爱吃的,如果用一款很好的诱鱼剂,配置的饵料鱼不爱吃,那么鱼虽然被诱过来了,但是在窝子里停不住,也就是说这个集鱼剂鱼不爱吃,那么鱼虽被诱过来了,但是不在窝子里停留,也就是说这个集鱼剂起不到作用,集鱼剂也就是所用的饵料是鱼爱吃的。

诱鱼剂是一种化学成份,钓鱼时,饵料一是化学成份起作用,还有一个物理成份,以及其他物理状态。

物理状态:

竞技钓中,饵料根据钓底,钓浮,钓离底,需要把饵料通过调整它的软硬度,调整它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和溶散形式,来起到物理特性,有的要求它入水很快溶解,这属于钓浮,有的饵料入水,到底以后溶散有的是往下掉渣子,有的要在溶散过程中向四周慢慢扩散,根据饵料特性来制作出来,这个饵料比重比较大,例如:黄鲫。用于钓底,开饵时,刻开的稍硬,让它到底再溶化。还有一些饵料,比重较轻,可以把它添加到比重略重的饵料,把性能略微改变,让它入水溶散的更快,起到更好的诱鱼作用。

饵料使用过程中,使用一种主饵感觉这种饵料不太好用,假如你添加一点3#鲫或5#鲫,这就是饵料的搭配。

3.饵料搭配原则

饵料搭配讲究用一种饵料作为主饵。首先要了解你所垂钓水域里鱼的特性,它爱吃什么味的饵料。比如吃薯粉类的饵料,就应用薯粉味的作为主饵,同时为了调剂鱼的口味,可以再增加一些副饵,原则就是一味主饵+1~2味副饵。

如果把很多饵加到一起,我们称之为大杂烩。加到一起的饵料,它什么特性都没有,所以我们在使用副饵添加主饵的时候,要记住一个原则,副饵只能在主饵里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或者说把主饵的特点给掩埋了,那么你的饵料搭配是失败的。

4.添加剂使用原则

垂钓时,为了考虑诱鱼效果更好,在饵料中添加些添加剂,比如:南极虾粉、蚕蛹液,都属于不同的添加剂。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也要掌握一个原则,无论你使用的添加剂是粉质还是液体的,都要记住一定要把添加溶于准备和饵的水中,然后再用这个水和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上出售的诱鱼添加剂都是浓缩的,有的甚至达到几十万倍浓缩,所以你必须用水先溶解它,使它均匀的和饵料溶解到一起。有些钓友不会用添加剂,直接在和好的饵料中加入添加剂,这种加法效果不好,可能饵料里含有高浓度添加剂,它不但起不到诱鱼作用,还可能导致把鱼吓跑了,因为它的浓度超越了鱼所能接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