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和技巧。

在探讨使用香饵的问题上,首先应明确地回答一个问题:鱼能嗅到香味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国古代钓者,就曾提出以桂为饵,芳其饵等,指的都是钓饵要香。鱼的感觉就是凭视、听、嗅和触等感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嗅觉功能相当灵敏,许多钓友都知道鲢鱼喜酸,鳙鱼喜酸臭,鲤鲫爱甜,草鱼喜微酸等。在可钓的大多数淡水鱼中,都有嗜香的习性,只是对香的浓淡和香型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香,就成了众钓友寻觅的对象,总要千方百计地找一些带香味的钓饵。

香气的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天然香料,据说可供提取香料的植物就有三千多种;第二类是化工合成香料;第三类为调合香料,它是由天然和化工的香料调合而成。以上各种香料已有不少为钓友用于钓饵。

在这里介绍一些香料的选择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带芳香味的中草药入饵,这类植物数量很多,如钓友们常用的有山奈、丁香、香茅、香薷、木香、肉桂、花椒等,使用这些香料,大多以钓鲤鲫为主。

从这些香料中提取香味的方法有磨、泡、煮三种。磨:就是将香料碾磨成粉,将香粉掺于钓饵中使用。此法制作麻烦,但使用方便,不过刚开始使用时,极易过量。泡:一般都是用曲酒浸泡,药香酒香其味更醇厚。通常泡制的三香酒,即用山奈、丁香和香草合泡(也有用其他香料组合),如用500克曲酒,不必用价高的优等酒,有曲香的就可以 。将这三种香料各放少许,万不可一瓶酒泡半瓶药,否则泡出的酒苦涩难尝。

也可单用一种原料浸泡,如泡成山奈酒、丁香酒效果也不错。不可将许多种香料泡于一瓶之中,变成十三香,谁都不领情。泡香酒一般三五日就可使用,泡的时间长或药物放得多,其味愈浓,使用时就要少放。

煮:将香料加水用锅熬成香汤,此法主要用于调制钓诱饵大量时使用,一般一次熬2千克,原料可用花椒、大料和桂皮,也可熬成丁香山奈汤等。这种汤的特点是味香而不浓,用量容易掌握。

用生鲜带香味的植物,其中包括人类食用的一些蔬菜,都可直接掺入钓饵之中,例如紫苏,它干鲜均可作饵,取鲜紫苏叶搓碎,揉入饵中,使饵料带较浓的香味,可钓鲤草鱼。

生韭菜捣碎掺于饵中,可钓鲤草鱼。

生蒜,有特殊蒜香,近年来不少钓友用它来钓鲤鲢鲫,效果不错。使用的方法是:将生蒜剥去 外皮,砸碎,最好是用蒜捣子将蒜捣成蒜茸,蒜汁全部渗去,比切碎的味道浓得多。

鲜玫瑰也可掺入钓饵中使用,玫瑰香味醇和,取花瓣搓碎入饵,钓鲤鲫效果不错。

还有鲜桂花、茉莉等,均可将鲜花瓣揉入钓饵中增添香味。

也有些钓友他们使用食用香精,通常选用的有香草、玫瑰等香型,在用量和香型对路时,有较好的效果。

现在还有专用于垂钓的香料,如奶香、香兰素等,对钓鲫鲤等鱼效果明显。

使用香饵最讲究香型对路和用量适中,各种鱼对香型是有选择的。再者使用香饵也不是愈香愈好,掌握这个量十分重要,它又和气压水温和水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这要求钓手多作试验,要求达到使用香味的浓淡与时、地相宜。

相关知识

民间自制鱼饵配方白面根块葱香饵等


葱香钓饵

大葱一根,麦麸500克,玉米面300克,黄豆面200克,白糖10克。把大葱切碎,先取一半放入麦麸中同炒,麦麸炒好后出锅,再取另一半葱放在玉米面上和黄豆面中一起炒,炒到葱花卷曲微黄散发出足够的香味。然后把先炒好的麦麸、白糖和刚出锅的混合粉混合在一起装入双层塑料袋中扎紧口备用。

玉米粒钓饵

取黄色玉米粒0.5千克,在水中浸泡12小时后,煮1~2小时;在煮沸30分钟后,加白醋20~30克,然后趁热加入白酒100克冷却。冷却后的玉米粒,以100克为1袋,装入塑料袋中,每袋中再加上海产的甜酒曲1小包,密封后在30℃温度下发酵12小时既可以使用。

玉米白面饵

将新鲜玉米面2/3、白面1/3和在一起,用开水烫1/2的混合面,再加凉水和成干湿适度的面团。将生面团放入锅中蒸熟或做成小饼在锅中煮熟,取出稍晾,趁热揉成稍硬的面团,带到钓点时再掺水调成干湿适度的面团即可使用。

黏糕素饵

用黏性较大的米或米粉制成的糕,如糯米磨年糕切成小方块。垂钓前用开水浸泡一两分钟,即可装钩使用。垂钓时可同时蘸着生黄豆粉或蚕豆粉使用,也可蘸着炒香的黄豆粉使用,效果很好。

双粉钓饵

用白面粉4份烫熟晾凉,不能太软,然后掺入1份蚕蛹粉(或鱼粉、虾粉);太干时加水,也可加入适量曲酒,揉搓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即可使用。

玉米黄豆粉饵

用玉米面3份做成饼蒸熟或煮熟,晾凉后捏碎,然后加黄豆饼粉2份(也可炒香),揉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即可使用。

块根钓饵

用甘薯、马铃薯、芋头、山药等做的钓饵都是鲫鱼、鲤鱼、草鱼、鳊鱼爱吃的钓饵。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新鲜的块根、块茎蒸至八分熟,晾凉切成小方块,用湿毛巾包裹以防干裂,垂钓时装钩即可;另一种是用蒸熟的薯块去皮,掺入面食,反复揉搓成干湿适度、松软的面团即可使用。

嫩玉米粑饵

将嫩玉米带上水磨成糊状,上蒸笼蒸熟后,然后晾干,不要再掺其他东西即可使用。

使用玉米渣和花生枯自制钓鱼饵


钓鱼饵料万千,适合自己水域的钓鱼饵料才是好的饵料。一般来说,不存在万能饵料一说,只是在对的地方,用了对的钓鱼饵料,才会与好收获挂上钩。下面推荐一种笔者自制钓鱼饵料,曾在湘中南,四川,广东等试钓过,效果都还不错,现在将自制钓鱼饵料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首先介绍一下这款自制钓鱼饵料所用的原料:饵料成分:新鲜玉米粒500克;花生枯:500克;麦皮:100克;面粉:100克;蓝鲫:少许;麦片:一小包。

新鲜玉米要比较嫩,不能太老,掐开能有少许浆流出比较合适。

使用刮刀将玉米粒子刮下来,或是直接一粒粒弄下来之后,便用粉碎机将其粉碎。

粉碎之后的效果如下,摸起来不能有太粗的颗粒感就行。

将粗糙的外皮清理出来之后,将玉米打成渣,上锅蒸30分钟,如下图所示。自制钓鱼饵料需要比较细腻,不要将就。

以下是准备好的一定比例的花生枯。

称热将玉米和炒香的麦皮、化开的花生枯和在一起,自制钓鱼饵料之时要注意比例,以下是使用样例的比例。平时自制钓鱼饵料之时,可以按照以上的比例来做就行。

混合好的效果如下所示。

再在钓鱼饵料之中加入适量的麦片。

加入适量的野战蓝鲫。比例自己控制就好,一般来说,麦片及野战蓝鲫量不需要太多,只要稍有些味就行了。

再放入些许面粉入其中,增加自制钓鱼饵料的粘合性。加入水混合于其中,最终的自制钓鱼饵料团如下图所示。

使用自制钓鱼饵料去垂钓的钓场,最终垂钓的结果。鲫鱼十几条,鲤鱼一条,小翘嘴及白条若干。证明了这款自制钓鱼饵料的效果相当不错。

秋季钓鱼饵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虽然现在已经步入了秋天,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气温较高,那么这段时期,除了要有合适的钓具组合之外,还需要什么才能有好的渔获呢?

钓具的选择和组合

1、初秋钓具选择初秋时期,夏季的暑热还未消散,气温和水温仍然很高,所以钓具也可以继续沿用夏季的钓法进行组合。

2、中秋钓具选择中秋,水温逐渐下降,鱼儿都游向了深水区,所以在选择钓具时,可以选择长一些的钓竿,(午时,气温回升,可以在换成短杆使用,钓友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竿也不必再用硬钓竿,钓线可选用稍细一些的,钓钩选用更小一些的,漂也选小一号的漂即可。

3、晚秋钓具选择长钓竿,细线组,小钓钩,大概是晚秋时最好的组合了,浮漂根据个人习惯、视力选择就好。因人而异:比如,年轻人,视力好,则可以选用细而短的小号浮漂;上了年级的、视力弱的可选择大号浮漂。阳光好的时候鱼儿多在浅水区,靠近近岸的地方,可选用短杆,若是想钓大鲫鱼则用长杆更佳。

饵料的选择和使用

1、根据秋季的三个阶段选择饵料

初秋:刚进入秋季的时候早晚较凉,午时依旧太阳高照,烈日炎炎,所以,初秋时可以在早晚间应用秋钓的方法开饵,主要就是,在饵料中稍微添加一些腥味的商品饵;等到午时,由于太阳的照射,提升了水面的温度,这时我们最好继续沿用夏钓的方法开饵,主要是多用一些清淡的素饵。

中秋:早晚间的天气明显变冷,就算是最高的温度也感受不到一丝暖意,各种鱼类都需要补充热量、脂肪,不再需要清淡的素饵,钓友们这时可以大量的往饵料中加入腥味饵料。

晚秋:晚秋时,北方浅滩表面的水温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冰冷刺骨,甚至有的已经结上了一层薄冰。此时的饵料可选用荤腥味十足的商品饵,也可加入虾粉等配料让腥味更加浓郁再进行诱钓。不过,在开饵料大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开的稍微软一些,要注意饵料的适口性。

2、可选用粮食类饵料

在北方的秋季,玉米等粮作物渐渐成熟,色泽鲜亮,味道甘甜的嫩玉米粒就成为了鲤鱼、草鱼、鲫鱼的首选饵料。由于这几类鱼对嫩玉米粒非常喜爱,所以在北方,钓友们就会抓紧在这个时节用嫩玉米粒和别的颗粒饵搅拌在一起打窝,再用嫩玉米粒挂钩垂钓,鱼获相当好。除此之外,钓友们还可以往小米、玉米粒中加入一些小药或用小麦、豆饼、酒糟、等作为钓饵,效果都很好。

3、可选择昆虫类饵料

晚秋时节,北方已经非常寒冷,鲤鱼、草鱼、鳊鱼等都已逐渐进入冬眠的状态,若是这时在使用面饵,入水后极易被打散且不容易被发现,诱不上鱼;而昆虫:蚯蚓、红虫、小虾、蝗虫、螺蛳肉、沙蚕、大青虫、蛆蛹、油葫芦、蚂蚱等既可以节省配制饵料的时间,又可以就地取材,而且还要比面饵的效果更好,尤其因为它们是活饵,腥味更浓,颜色更亮,对低水温的鱼儿也有更大的诱惑力。

4、也可选择果实类饵料

硕果累累这个词语说的正是秋季,金黄的柿子、紫红的桑葚,随着秋风落入水库之中、池塘边上。长此以往,鱼儿对这样的味道渐渐有了记忆,并成为了它们最爱的饵料,因此,对人们每天投放的面饵自然失去了兴趣。所以,在秋钓中如果岸边有果实等自然饵料,可以选择成熟的作为钓饵,效果颇佳。

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介绍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

纯香饵留鱼久浓香饵招鱼快-鱼饵技巧


商品饵出现后,诱钓合一了,但主诱和主钓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钓鲫鱼浓香招鱼快,纯香留鱼久;钓鲤鱼先用纯香饵招鱼,后用腥香饵或腥饵钓。具体说就是化学香料产生的香味和米豆麦黍在烘、焙、炒过程中形成的纯香是不同的,前者的作用是刺激鱼类嗅觉,效果是聚鱼;后者刺激嗅觉的效果要差一点,主要作用于鱼的味觉。传统钓鱼习惯用炒成枯黄的麦麸、菜籽饼、豆饼打窝,虽然鱼来得慢,但进了窝就不走了。商品饵采用化学香料后招鱼快了,但习惯钓慢鱼的钓手发现:尽管味型相同,可是靠香精勾兑的鱼饵和一口大锅两把铲炒制的纯香饵有着明显不同。首先纯香饵的香源于鱼饵本身,形、香一体,鱼闻香而来,见饵即食,无形的香和有形的食相互配合,紧密结合。

其次纯香以饵为载体,不像香精那样冲鼻子,醇厚而缓慢释放,源源不断,留香持久。再者香精被水溶解了产生香味,但走水了香随水去,鱼就移位了。有人用鱼咬石头来说明鱼对香的亲近,但水族箱里的嗅、味觉短暂联动与现实不是一回事。纯香饵招鱼慢是因为它结合了碎屑状态,比重大,沉底。然而饵水比1:1,用烤麸配制的纯香饵比重小了,所以拉饵钓行程能促使沉底大鲫上浮,甚至3米水深能把尾重250~350克的鲫鱼提到水皮下50厘米来钓。

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