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在垂钓过程中,所用鱼钩和子线的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鱼获的多少。 子线缠绕、打结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轻则需要频繁更换子线,重则影响钓鱼的情绪,别人频频上鱼,你这里需要一直换线,造成心烦意乱。钓鱼活动中缠线、打结 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原因除去鱼情与子线的长短和抛竿与提竿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鱼钩和子线的搭配关系是否合 理。我在平时垂钓过程中也时常遇到子线缠绕、打结现象,通过观察发现钩子与子线的粗细搭配有很大的关系,钩大线细线组从悬浮铅坠以下头重脚轻是子线缠绕、 打结重要原因。发现病因后,及时调整了鱼钩和子线的搭配,子线缠绕、打结现象有所缓解,现以我常用的无刺白、金袖和新关东为例做一下说明,谨供休闲钓鱼参 考。

一、袖钩与子线的合理搭配

0.5#的袖钩配0.2#、0.3#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4#的线;

0.8#的袖钩配0.2#、0.3#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4#的线;

1#的袖钩配0.2#、0.3#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4#的线;

2#的袖钩配0.3#、0.4#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6#的线;

3#的袖钩配0.3#、0.4#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6#的线;

4#的袖钩配0.4#、0.6#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8#的线;

5#的袖钩配0.4#、0.6#、0.8#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8#的线;

二、新关东钩与子线的合理搭配

0.1#的新关东配0.4#、0.6#,0.8#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线;

0.3#的新关东配0.6#、0.8#、1#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2#的线;

0.5#的新关东配0.8#,1#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2#的线;

0.8#的新关东配0.8#、1#、1.2#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5#的线;

1#的新关东配1#、1.2#、1.5#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2#的线;

2#的新关东配1.2#、1.5#、2#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2.5#的线。我基本没用过2.5的子线,1.5的拉过11斤的草鱼。

相关推荐

子线主线搭配技巧,史上最全


进行线组搭配时,主线和子线最好都用同一个牌子的线,这样性质比较统一。下面就来详细给大家说下线组的各项搭配及优缺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当子线小于1号时,可按下面的配对关系搭配。基本是拉力增倍的对应关系。

子线0.4(0.105)---主线0.8(0.148)

子线0.6(0.128)---主线1.2(0.181)

子线0.8(0.148)---主线1.5(0.203)

子线1.0(0.162)---主线2.0(0.234)

二、当子线大于1.2号时,子线的拉力大,增倍的基数也大,所以就不一定要按上面的配对关系了,比如采用1.2-2.0,1.5-2.5,2.0-3.0的对应关系。因为主线的拉力虽然没有增倍,但拉力绝对值已足够大,够用了。

小型鱼:庞皮、餐条、瓜子鲫鱼主线0.4-0.8号子线0.2-0.4号

三两以下鲫鱼:主线0.4-1.0号|子线0.2-0.4号

三两到半斤鲫鱼:主线1.0-1.2号|子线0.4-0.6号

半斤以上鲫鱼:主线1.2-1.5号|子线0.4-0.8号

一到三斤鲤鱼:主线1.2-2.0号|子线0.6-1.2号

三斤以上鲤鱼:主线1.5-2.0号|子线0.8-1.5号

五斤以上鲤鱼:主线2.0-3.0号|子线1.0-2.0号

三、子线长短的以及优缺点

子线长度的选取是初学钓鱼面临的一个问题,主要包括短子线的特点、长子线的特点、钓鲫鱼子线多长合适、钓鲤鱼子线多长合适、如何根据鱼情的变化选择子线等。

首先谈一下子线长短的主要优缺点:

短子线:

优点:1.灵敏;2.饵到位快。

缺点:1.提竿不中鱼(容易过灵);2.诱鱼效果差;3.距铅皮座近,子线弯曲度一般较小,鱼不敢吃。

长子线:

优点:1.稳健;2.子线摆动大、诱鱼好;3.距铅皮座远,子线弯曲度一般较大,鱼敢吃。

缺点:1.矛鱼挂鱼情况多;2.信号传导损失大,容易过钝。

四、以下是不同子线长度使用建议,仅供参考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cm--25cm,因这时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聚鱼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底前有个自然夹鱼,便于鱼口的吸入,故中鱼率较高,适用钓法为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

2.夏初钓鲫。子线长度15cm--20cmm,因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

3.拉饵钓鲫。子线长度10--12cm,这时主要考虑鱼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适用钓法拉饵钓浮中上层为主。

4.悬坠跑铅钓鲫。子线长度5--8cm,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

5.钓鲤。子线长度20--35cm,因鲤鱼体较大,警惕性高,采用长子线可有效降低鱼体碰线等假信号,同时中鱼后,还可提高子线强度。特殊情况下垂钓鲤鱼的子线长度可增加到40cm,如果在长的话,你不是很容易拋竿了。

6.滑口钓鲫。子线长度18--20cm,这时即可避开一些假信号,同时灵敏度又不至于太低。

7.钓草。子线长度25--30cm,与钓鲤相同。

8.钓鲢。子线长度25--50cm,子线摆动大,饵料雾化区域大,诱鱼效果好。

最后,祝大家大鲫大鲤!

史上最全的子线与鱼钩搭配方案


在垂钓过程中,所用鱼钩和子线的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鱼获的多少。子线缠绕、打结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轻则需要频繁更换子线,重则影响钓鱼的情绪,别人频频上鱼,你这里需要一直换线,造成心烦意乱。究竟子线与鱼钩如何搭配,收集整理了子线与鱼钩搭配方案。

在垂钓过程中,所用鱼钩和子线的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鱼获的多少。子线缠绕、打结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轻则需要频繁更换子线,重则影响钓鱼的情绪,别人频频上鱼,你这里需要一直换线,造成心烦意乱。钓鱼活动中缠线、打结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原因除去鱼情与子线的长短和抛竿与提竿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鱼钩和子线的搭配关系是否合理。我在平时垂钓过程中也时常遇到子线缠绕、打结现象,通过观察发现钩子与子线的粗细搭配有很大的关系,钩大线细线组从悬浮铅坠以下头重脚轻是子线缠绕、打结重要原因。发现病因后,及时调整了鱼钩和子线的搭配,子线缠绕、打结现象有所缓解,现以我常用的无刺白、金袖和新关东为例做一下说明,谨供休闲钓鱼参考。

一、袖钩与子线的合理搭配

0.5#的袖钩配0.2#、0.3#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4#的线;

0.8#的袖钩配0.2#、0.3#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4#的线;

1#的袖钩配0.2#、0.3#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4#的线;

2#的袖钩配0.3#、0.4#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6#的线;

3#的袖钩配0.3#、0.4#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6#的线;

4#的袖钩配0.4#、0.6#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8#的线;

5#的袖钩配0.4#、0.6#、0.8#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0.8#的线;

二、新关东钩与子线的合理搭配

0.1#的新关东配0.4#、0.6#,0.8#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线;

0.3#的新关东配0.6#、0.8#、1#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2#的线;

0.5#的新关东配0.8#,1#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2#的线;

0.8#的新关东配0.8#、1#、1.2#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1.5#的线;

1#的新关东配1#、1.2#、1.5#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2#的线;

2#的新关东配1.2#、1.5#、2#的子线,最大不要超过2.5#的线。

休闲野钓和台钓需要讲究线钩饵合理搭配


钩、线和线组是由钓饵和钓法派生出来的。如传统钓用自然饵,按饵形选择鱼钩,线组一线到钩,坠钩平底,在不分鱼种什么鱼都钓的时候,为保险起见,脑线再细也以耐得住冲击为前提,所以不会太细。

另外钓前先打窝,诱饵沉底,由鱼星和鱼口推测咬钩的是什么鱼、大鱼还是小鱼,形成钓大鱼放一口,提竿慢一拍的操作特色。同时从鱼情出发,关注钩、饵、线组和钓竿的配合,以巧补拙,钓大鱼用弹性足的中硬调钓竿,可以减缓钩、线承重。台钓用诱钓合一的商品饵,用搓饵统一钓饵形状,但除了钓钝有两钩中鱼,一般都是一钩中鱼后另一钩上的钓饵就脱落了,如此一来钓饵就成为诱饵的补充。

以搓饵钓底中鱼率30%,饵黄豆大小,1小时用饵50克计算,约有30~40克钓饵因化散而成为诱饵。台钓的诱钓结合即由此而来,是由钓饵状态决定的。鱼饵兑水后略作搅拌,在饵尚未吸足水分,即处于持钩性较差的生饵状态时续搓大饵抛钩,钩触底即提,8~10竿后窝就成了。之后一方面是让饵吸足水分,一方面继续搅拌后得到松黏适度、具有一定持钩性的熟饵。

据此有生饵主诱、熟饵主钓、诱钓兼顾,熟饵的特点是持钩性和溶散性统一,具有溶散慢,持钩强的特点,但不能避免提竿脱落,所以不管中不中鱼,提竿就是补窝。

传统钓鱼有一个特殊现象:西南风2级、日温差不足7cC的夏天,中午前后水底溶氧低,造成底钓无口,即使仍有一部分鱼沉底也是只食诱饵不咬钩,可是换成轻坠细线小钩,同样的钓饵鱼就咬钩了。

其实鱼不是不咬钩,而是溶氧低导致了鱼口变轻。传统钓多坠钩沉底,钓钝,然而浮漂不反应鱼讯并不都是鱼不咬钩,而是钩大、饵重导致吸饵挡口,以及线粗,坠重,浮漂大了不反应轻口。此时换轻坠细线小钩,饵小了、轻了,就可能吸进嘴了。

另外传统钓多用自然饵,于是与轻坠细线小钩配合,钓饵用蛆、米蛀虫和米饭粒就成了克鱼制胜的法宝。台钓遇到这种情况则要复杂得多,虽然换钩、换线组简单,就是浮漂也可以调整,但牵涉到钓灵、钓钝,快刺慢提以及钓竿的软硬就不统一了。

如果是以鲤鱼为主钓混养鱼,则有搓小饵钓灵慢一拍,不见黑漂不提竿;搓大饵则钓钝慢半拍,下挫不提抬漂提。然而灵和钝怎么认识,却因钩、线和线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如钓鲤鱼用伊势尼、千又,搓丸形或长卵形饵,钩距2~2.5个钩高,在一颗饵压2目时调4钓2是不灵不钝,此时下钩躺底,上钩轻触底,不管抬漂还是下挫,钓生口鱼沉浮1目就能中鱼。

将钩距放宽到3个钩高,则上下1目的中鱼率下降20%,必须以上下1.5~2目为准才有较高的中鱼率。可是钓伤了嘴的回锅鱼就不能这样了,此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浮漂大起大落,提竿不中鱼;一种是鱼讯轻、短促,起伏1/4~1/3目,钩到位就有动作却提竿不中鱼。这时候可以改变线组,办法有三:

1.鱼小换小钩细线,缩短钩距搓小饵,两钩相差1N1.5个钩高,主抓上下半目的小动作;

2.鱼大扩大钩距,搓大饵,两钩一拖一触,钩距3.5~5个钩高,抓下挫2目或抬漂3目;

3.鱼不大不小,鲫鱼100250克,鲤鱼500克上下,则延长子线,拉大饵调3目钓3目一线。然而钓快鱼之后,即使鱼长时间不咬钩,竞技钓鱼也很少钓钝,线组设置充其量就是下钩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接,而上饵的重量至少有三成被浮漂牵引着。

于是形成这样一种情况调4钓2,两钩相距2个钩高,搓饵钓底漂尖下挫半目提竿无鱼,上浮1目不保证每竿中鱼,必须慢半拍,到下挫1~1.5目或抬漂2目才有较高的中鱼率。然而调整一下线组,改用细子线,并延长到60~70厘米对折,钩距缩短为一个钩高情况就变了,无论下挫、抬漂,抓半目就能中鱼。如果不中鱼则放半拍,动作幅度就会放大。

休闲钓鱼以钓慢鱼居多,为兼顾不同鱼种和大小通吃起见,钩用伊势尼或千又,这是因为它钩条粗、自重大,搓饵钓底呈一拖一触或一卧一立之势。竞技以钓快鱼为主,不管钓底、打浮、钓行程都用袖或关东,这是因为它既能搓又能拉。

然而同样钓底,钩门宽,钩尖作鹰喙式微微内抠的伊势尼、千又可以慢一拍,放过第一信号到鱼咬实了再提竿,可是袖或关东却不能慢,都是第一信号就提竿,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钩高或钩宽相同,伊势尼、千又因钩条粗而自重大。如果搓同样大小的饵,则同是调4钓2,伊势尼、千又就可能下钩躺底,上钩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接;换袖或关东,钩的自重小,在浮漂牵引下则有下钩触底,上钩轻触底或离底。所以调4钓2不都是不灵不钝,漂小、钩重、饵大、钩距短就是钓钝;反之漂大、钩轻、饵小、钩距长就是显得灵了。

其次,浮漂造型不同对钓灵钓钝也会产生影响,上粗下细的中长身流线型浮漂上浮快、下挫慢,反应小信号的能力不足,适合搓饵钓不灵不钝;瘦身直筒型浮漂稳定性强,并有上浮慢、下挫快的特点,会放大下挫信号,适合钓钝,钓吸入深的鲤鱼和冬钓鲫鱼;两端尖、中间鼓的橄榄型浮漂灵敏性高,但不稳定,不管上浮还是下挫信号都比较大,适合钓离底接钩的轻口鱼。

另外,竞技钓鱼变招多,由生口钓到猾口,从钓底到打浮不仅需要钩和浮标的配合,还要满足钓饵状态的变化,即时而用搓时而用拉,随鱼情和鱼口而要求钩、线、线组和浮漂都能顶下来。经过上百数千场比赛,目前确定的是钓对象鱼用袖钩,钓混养鱼用关东或新关东,原因一个:就是能搓能拉,不管钓灵钓钝只要浮漂配合就能实现钓底、钓离底的变化。

选择袖、关东还因为与伊势尼、千又相比,前者搓的饵小,长卵形,饵重轻,在浮漂的牵引下可以使钩由卧变立,这样钩尖朝上刺中的都是有效部位。后者钩宽,搓卵形饵,体积大,沉底后钩是卧的,当鱼不是从钩尖处下口而是由钩弯吸入,则很可能钩尖还在嘴外,就是将钩完全吸入了,刺中部位也不统一,或上唇或下唇或嘴角都有可能,这样脱鱼就不方便了。

竞技钓鱼除钓慢鱼放一口,有可能刺中下唇或嘴角外,钓快鱼都是见信号就提,因此钩尖朝上对刺鱼非常重要,甚至是关键的。特别是拉饵,由于饵轻几乎每竿都是刺中上唇,而且不偏不倚都刺在人中。

悬坠之后子线受到重视,但取多长是由鱼的身高决定的。如钓鲤、草、鲢、鳊为主的综合鱼4050厘米对折,钓生口鲫鱼25~30厘米对折,子线长度两倍于鱼的身高,否则鱼咬钩会受到铅坠的影响。不过竞技钓对象鱼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诱鱼,子线50~60厘米对折,就是坠到位后也有11.2米的行程,如此才能把鱼装到管子里,之后确定了鱼的主泳层,子线就短了。

然而鱼情多变,由沉底到离底,到上浮半水、水皮下黑压压一片,再到分散下沉;从生口到半猾口,到轻口、猾口,子线粗了、短了鱼讯隐蔽,只有用极细子线才能反应鱼讯;钓底,鱼咬钩快,子线短一点无妨;鱼咬钩慢,信号弱,子线适当加长;鱼的泳层厚,子线长可以争取更多的咬钩机会:鱼讯弱,用细、长、软的子线。

目前已成共识的是:钓快鱼子线40~45厘米对折:钓慢鱼子线50~60厘米对折;底钓轻口鱼子线60~65厘米对折:钓一漂深子线2530厘米对折。

冬钓鲫鱼的主线子线鱼钩搭配


到了冬季,许多钓友都选择了封竿,也是因为室外太冷人有点受不了,大部分鱼也休息冬眠了吧。但是呢,还是有一部分发烧友会在稍暖的天气或天晴就会出钓,南方的钓友那就不用说了,四季如一季,温差不是太大,广州这边的钓友不怎么受冬季气温的影响,但鱼儿还是受了一些影响吧,主要都钓适应能力较强的鲫鱼为主了,因为钓鲫鱼嘛,体型不大,所以就不会用到太大的线组和鱼钩。

冬钓鲫鱼

怎么说也到了冬季,鱼儿还是要给大自然一点面子,鲫鱼的口还是会弱一点,吃口比较轻,力气较比夏天还是会小一点,所以不管野钓还是塘钓,选用的线都可以小一号,比如野钓1.2/1.5的主线搭配0.6/0.8的子线,鱼钩用3号或4号的袖钩就可以以半斤左右的鲫鱼为目标鱼。如果塘钓半斤左右的鲫鱼那么1.0/1.2配0.4到0.8的子线,用2号到号的袖钩就可以了。

大家也都知道野生的比家养的都要凶猛,鱼也是一样,一样大小的鱼,野生的比塘里养的力气要大,咬钩拉线时挣扎的也会猛烈的多,所以野钓时所选用的线要比塘钓是粗一号,以不那么容易切线。还有一些经常野钓的朋友,偶尔去塘钓,但还是用野钓的习惯,用一样的线,这时候就会感觉鱼口太小,好像没咬钩一样,隔段时间拉上老饵也没了,这就是用的线组太粗的原因,鱼儿不好入口,这样也就钓不到鱼了,所以塘钓鲫鱼线组一定要细要柔。

以上是我这喜欢专钓鲫鱼这么多年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帮助一些想冬钓鲫鱼的钓友,如果有其他意见或反对的尽请提出

钓鲫鱼时子线(脑线)多长合适,子线长短影响吞钩分析


鲫鱼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钓者喜欢垂钓的鱼种之一。如何在垂钓时有较大的收获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除掌握选钩、看漂、及时提竿外(具体详情参见:钓鲫鱼时浮漂动作反应及提竿要领),配好子线(脑线)长度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子线(脑线)是连结鱼钩坠和主线之间的线。它的长短对钓鲫鱼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分析一下便可知道。

首先从(子线)脑线对鱼漂的反映看:喜欢使用手竿的钓者都知道,鱼漂是钓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鱼在水底吞钩的情况是通过鱼漂的变化来反应的,漂稳定在水面上合适的位置后它的起浮要受坠的作用。坠被提离水底或在水底移动,漂便随之起浮或者抖动。坠落入水底,漂便又恢复原来的位置。而坠的起落和移动,又是由鱼吞钩时牵动子线(脑线),坠便可一触即发。当然子线(脑线)也不可过短。子线(脑线)过短,坠距钩太近容易引起鱼的警觉也不会贸然吞钩。

其次,从鲫鱼吞钩的习性看:鲫鱼吞钩比较特殊,不像鲤鱼、鲶鱼吞钩时拉上就走。鲫鱼吞钩一般动作比较缓慢,吞钩时多在原地用嘴把食吞进,尔后又吐出来。从这一习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子线(脑线)过长,鲫鱼吞钩动作又小,在小范围拉动子线(脑线)时不会使坠明显起落,钓者便不容易观察到漂的变化。另一方面,鱼将钩吞入口中发现异常后便会很快将钩吐出,子线(脑线)过长也会给鱼造成吞钩时机。较大的鲫鱼在吞钩时,这一习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钓鲫鱼时,子线(脑线)多长合适呢?笔者认为一般10~20里面之间是最合适的长度。如果钓点水浅子线(脑线)要短一些,如果钓点水深子线(脑线)长度要长一些。当然,钓鱼是一项有学问的活动,要提高自己的钓鱼技巧需要实践,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diy精确钩距的多功能子线尺


对于一个钓鱼爱好者来说,在处理老线双钩组合的时候,对钩距是很有讲究的。乍一看没什么,实际在调钓过程里,老线的长短不同和双沟的间距的长短不一,会在毫厘之差当中,中鱼的效果则差之甚远。那么怎样才可以掌握精确的尺度,把老线和钩距处理的不差分毫呢?其实,广大钓友都有自己的妙招,在此本人只是介绍一种简单的多功能老线尺,见照片。

它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根据在不同场合时常用的老线长度分几个标准,在选好的5到8个毫米厚的有机玻璃,按图中虚线分别:锯、锉、挖、钻、磨。

确定老线的长短距离以后,首先锯出阶梯状,然后用钢锉锉出弧形凹槽,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以免伤线。

中间的方型孔洞(方便剪断鱼线),先用较粗的钻头钻个孔,然后再用钢丝锯掏挖出来,用砂纸打磨光滑即可。

限制钩距的不锈钢棍应该用1.5之2毫米的自行车钢条改制,截断之处要打磨光滑。

五个间距尺寸可以根据自己喜爱常用的尺寸确定,五个不同的间距的定位装置,可以变换出8个以上的钩距,完全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变化之需。

这种材料在制作广告的店铺的废料里很容易找到。

可以换子线的串钩绑法图解


本人也是新手钓鱼的时间也不多但是有点中毒了?去不了钓鱼 没事就研究自己绑串钩 在里找的方法 在淘宝看见有可以换子线的串钩就是贵啊 所以就自己研究着绑文化低不会写 语句不通顺 凑活着看吧

下面开始绑了

先取一段主线 想用多长就取多长 自己方便就可以 我用的一米一长

鱼线不方便看 我用红绳代替了 不要笑话我啊

先对折 头上留多长 就对折多长 绕一圈 用手捏住

在从后边绕过来

穿到中间 这个扣就是一个八字扣

八字扣的绑法

拉紧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需要打结器了 要不留的头太长

看 绑好以后线不直 往下看?

看看 能看明白吧 我是说不明白了?

用左手中指勾住下边的线 在后边绕上来

看右手中指的操作 忽略我的香港脚啊?

右手中指在后边勾上来

左右手勾个3_4圈 把刚才打的结(八字扣)穿到中间

看见没 两头拉紧就可以了

这是拉紧以后的样子

看看是直的了吧?

这是我用主线绑的 还可以吧?

你需要多少个钩 就在主线上绑多少个扣就可以了 我绑了五个 钩距自己定了 我用的16公分左右吧 不是那么标准 这样主线就完成了

现在开始绑鱼钩了 我手笨 只会用绑钩器 不要笑话我啊?

五个鱼钩 子线完成 子线用多长 自己定了

下面就是主线连接子线了 方法简单就是主线与八字环的连接方法就可以

子线与主线连接方法个八字环连接方法一样 这里有几个自己定吧 我选择的第三个 简单?

还是用红绳代替鱼线 先把子线穿到主线的孔里

绕几圈自己定 我绕四到五圈

能看明白么 我文化低有点说不明白了?

拉紧就可以了 这就是主线与子线连接的方法了

这是我连接完成的 怎么样还可以吧

这就是成品串钩了 可以换子线呦???

离不开啊 在这里学习了不少

最后祝越来越好 活动多多钓友多多

祝钓友大鲫大鲤 多多爆护

小学文化写的不好凑活看吧

最主要一点不要喷我啊???

合理搭配饵料的知识点


不少钓友都喜欢在黑坑垂钓,也有不少钓友为了增加自己的渔获量费了不少心思,其实影响渔获的因素有很多,需要钓友们根据垂钓的经验,跟垂钓当时的鱼情和水情来做出判断。钓友们都知道蚯蚓是万能饵,但那天老爸却跟我说钓鱼的时候快别用蚯蚓了,黑坑垂钓制作饵料和诱饵窝料都是有讲究的。

通常情况下,在制作窝料跟鱼饵的时候,为了避免雾化过高,可以选择那些传统的钩饵和窝料。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钓友们要在饵料和窝料里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成分,这样能够有效增加饵料跟窝料的钓效。

台钓讲究的是浓引淡钓,指的就是窝料的味型要高过钩饵的味型,这是最基础的了。窝子周围的鱼儿,会被诱饵窝料中的成分和味型诱到窝点,从一条两条到大量聚集,这都要求诱饵味型要尽可能的浓郁。等窝料将更多的鱼儿引进窝之后,就需要使用那些味道比较清淡的钩饵进行垂钓了。

如果是钓鲤鱼的话,窝料可以选择原塘颗粒加开口料类的基础饵,搭配超诱类鱼饵跟一些成品的商品饵窝料,像麝香类的底窝,或者是含有粗细颗粒成分、谷物、酒米跟状态饵的底窝料,再加上一些鲤鱼的钩饵,然后根据不同的鱼情来进行配比。

有不少钓友喜欢用大香大腥饵,像天冷的时候垂钓,在制作饵料时多加一些麝香类的底窝成分;如果进入了糗鱼(水中有鱼,但非常不爱吃食,是都泡发了)阶段,窝料跟饵料的味型都需要相应减少,而基础饵和超诱类鱼饵的使用量就需要增加了。

在制作钓饵的时候,味型要淡,只要能让鱼儿吃起来适口就可以。千万要注意,钓饵的味型一定不能浓过诱饵,但是成分一定要比窝料成分精,只有这样,才能让窝里的鱼儿被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口的钓饵吸引走。

之前就听到过一些垂钓经验比较丰富的老钓友表示,淡水中的鱼儿都比较喜欢腥、香、酸、甜、臭这几种味道,而这其中,腥香味型是最常见的搭配,钓友们可以根据垂钓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冬春主腥味,秋季主香味,夏季主清淡这套技巧,无论是在黑坑还是野外,都很适用哦!

根据鲢鳙鱼习性合理搭配饵料技巧(上)


所谓鲢鳙,指的是鲢鱼和鳙鱼,虽然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鱼,不过因为它们有着相近的摄食习惯和类似的体型,并且同属于四大家鱼,因此人们常习惯将它们一同称呼。鲢鱼和鳙鱼的觅食习性基本一致,在配制饵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特点也是一样的,因此,笔者在此总结了一些钓鲢鳙时调制鱼饵技巧,特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下面先来讲讲钓鲢鳙饵料的味型问题。

近些年,大家在钓鲢鳙的时候,通常都会按照“鲢鱼喜酸、鳙鱼喜臭”的原则来配制饵料,好像除了酸臭味型的饵料之外,鲢鳙对其他味型的饵料就完全不感冒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钓友针对这一疑问曾专门做过实践研究,发现鲢鳙鱼除了酸臭味型的饵料之外,对于一些香甜腥味的饵料也同样不排斥,同样会吃。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个人觉得,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鲢鳙的食性讲起。我们都知道,鲢鳙鱼属于滤食性鱼,喜欢那些浮游生物和微颗粒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食物。所以选那些发酵变质的有机物类原料作为钓鲢鳙饵料效果往往不错,因为它们之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微生物滋生,而微生物又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这样使得饵料在水下能够有很好的雾化效果,使得变质有机物的酸臭味道在水中扩散,从而快速诱鱼。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鲢鳙之所以对酸臭味型的饵料较为偏爱,是因为它们里面含有大量微颗粒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如果其他味型的饵料中含有这些,雾化性能好,扩性散强,用来钓鲢鳙效果同样不会太差,虽然不能借助味型来吸引它,但是这些有机食品被它吸入嘴中后,同样会引诱住它前来吞食。

当然了,说这些,并不是说让大家从此以后就不要再用酸臭味型的饵料来钓鲢鳙了,而要选香、腥味型饵料去下钓。其实讲这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于鲢鳙的觅食习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配制钓鲢鳙饵料的时候,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从而在钓场作钓时能够有更好的选择。并且我在说上面那些的东西的时候,也没有讲解酸臭味本身对鲢鳙的吸引力,事实上,酸臭味本身就对鲢鳙诱惑巨大。就像我们闻到可口食物的香味时,不用吃到甚至不用看到实物,就已经口水四流了,是一样的道理。鲢鳙一闻到酸臭味,立马就知道有美味可食,当然就会奔上前去觅食咯。因此饵料中带点酸臭味道对于鲢鳙鱼确实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有时候出钓时没有提前备好钓鲢鳙饵料,现做又不能进行长时间发酵,这时候就可以选择用水将饵料打湿,然后在里面加点白醋,装袋子里密封一天,用来钓鲢鳙也往往效果不错。

今天跟大家聊了钓鲢鳙时,关于饵料味型的问题,下一期的文章中,笔者会接着跟大家聊聊浮钓鲢鳙鱼时饵料的配制要点和底钓鲢鳙鱼时饵料的配制要点,希望大家喜欢。也喜欢大家出外钓鲢鳙时,不管是到水库钓鱼、江河钓鱼还是黑坑池塘钓鱼,都能钓得开心,鱼获满护。

线组搭配的原理解析 主线和子线作用各不同


在钓鱼活动的初期,有不少的新手会好奇,为什么钓组会由子线和主线两个分布构成,难度就不能一根鱼线到底吗?

钓鱼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现在成型的渔具都有一个科学的发展历史,调换钓不合适的结构,选择最佳的组成。所以子线看似多余,实际上,它在钓鱼活动中绝对是不可取代的。下面,我将告诉大家子线的价值,以及如何选用子线。

1、子线的意义

首先来说,子线的存在,从材质和粗细等方面来看,天然的和主线有所区别。在钓鱼当中,主线细,子线粗的情况比较少出现,多是粗主线,细子线,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利用子线的柔软特性。过于刚硬容易断裂,主线已经比较粗了,如果在钓鱼时,没有一截稍微柔软一点的子线辅助,在遇到大鱼时,刚硬对刚硬,断线的几率比较大。

第二点,则是子线和主线的取舍问题,在钓鱼活动中,总是百般小心,也有可能出现断线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有了子线的存在,因为子线比较细,所以它会首先断掉,主线就可以借此保存下来。从组成上来看,断掉子线,只会损失一截鱼线,以及鱼钩。而断掉主线,则会失去两截鱼线,一根鱼钩,以及一个浮漂。

2、线组搭配的原则

第一个:主线比子线强一倍,这是钓鱼人在初入门时经常听到的原则,这是指主线的拉力,相比较子线而言,要强出一倍。如果是反过来,子线比主线强,也就是比主线粗,那么受力就会发生改变,断竿的几率大大提升。所以初学者在挑选钓组时,一般是选择二号子线,那么主线就要选择四号。

第二个:根据季节选择,上面已经强调了子线和主线之间的基本原则,那么在钓鱼活动当中,不同季节里面的鱼类,活动的状态也有所不同。比如初春时节的鱼类,它们的体力比较差,反应也比较慢,挣扎的力度较小,所以并不一定需要主线比子线强一倍。尤其是在面对小型鱼时,主线稍微超过子线就可以满足使用了,过于僵化的选择主线和子线搭配,反而会影响操作效果。

不过进入夏季之后,鱼类的体力提升,反应也更加的强烈,在主线和子线选择上,就更加要切合一倍的原则。甚至是在钓某些较为凶猛的鱼类时,主线要比子线远远超出一倍。

第三个:鱼类大小的区别,小鱼的线组选择很多,就算是线组选择过大,依然能够钓上鱼来。更重要的是大鱼该如何选择线组,通常情况下,鱼类越大,子线和主线同样越大,而这里的比值变化,并不需要僵硬的主线比子线强一倍来选择,可以适当的扩大差距。又或者,选择了数目较大的子线,双倍的主线可能太粗了,也没有必要,只需要超出一点即可。

第四个:技巧的影响,随着钓鱼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提升,不需要过分的拘泥于线组之间的基本原则。在掌握了更多的溜鱼技巧,提竿技巧之后,钓鱼人对于线组的追求应该是游刃有余的。这个时候,线组的选择应该朝着灵敏度方向选择,改变线组的搭配,可以适当的降低主线和子线之间的差距。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线组的大小选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鱼线的质量。在购买鱼线时,因为品牌不同,可能存在着质量不一的可能,钓鱼人如果一味认为同号之间质量就是相同,肯定是要交学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