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点。

鲤鱼,它适应能力极强,能在各种水域(甚至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它栖息在水的底层,无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饵料均不挑剔,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我国养鲤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养殖水域,也多以鲤鱼为重要养殖品种。在许多垂钓比赛(特别是钓混养鱼的比赛)中,钓手主攻鲤鱼已成为主要的技战术手段。因此,钓手在学习了悬坠钓鲫法后,再了解一些垂钓鲤鱼的技巧,将是非常必要的。

一、垂钓鲤鱼的钓组配备与垂钓鲫鱼轻、细、灵的钓组配置不同,垂钓鲤鱼的钓组组合要以牢固、坚韧的特点为主。对于拥有精良钓具装备的钓友来说,选用较为高档的专用鲤竿是比较理想的,它不仅坚固可靠而且分量较轻,不易产生疲劳感,如:西玛诺天风鲤竿及达瓦波纹粹鲤竿等。而许多工薪阶层钓手,在钓鲤时选用的钓竿多以物美价廉的国产超硬调竿为主,其竿壁厚度及加工精度等方面都与进口钓竿相差不多,但由于所选用的材质可能有所不同,故而竿体的重量较沉些,长时间的挥竿操作易产生疲劳感。线组的搭配要充分考虑到鲤鱼力大、擅冲所带来的冲击,尽量使用当年出品的新钓线。一般来说,垂钓2~3千克左右的鲤鱼时,母线以2号~2.5号左右、子线以1.5号~2号左右为宜。在参加竞技钓比赛时,线组的搭配还应与钓场的鱼情变化情况进行适当改进,如:当比赛进行到后半程时,鲤鱼多疑、谨慎的特性显露出来,吃食变得犹豫不决,吞吞吐吐不肯入口,钓手的线组搭配就应及时改变,要以轻、细、灵的钓鲫线组来对付。注意:在改用细线后,钓竿也应适当更换柔软些的为宜,不然细子线的断线率将会上升。

二、垂钓鲤鱼的鱼饵调制鲤鱼具有食性偏杂的特性,一般的粮食类植物饵和鱼粉、昆虫类的荤饵,都是垂钓鲤鱼的好饵。但是,我们在更深入地了解了鲤鱼的生长规律之后,又会发现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的偏爱程度也会有不同。如在1龄期或体重在500克以下时,它更偏爱荤腥类(含有鱼粉、小虾、蚕蛹等物质丰富)的饵料;2龄以上时鱼体增大,食性开始较多地偏向于粮食类植物型(面团、麦粒、熟薯块等)饵料。我们在调配钓鲤饵料时,就要根据施钓的鱼体大小适当地控制饵料动、植物物质的含量比例:钓小鲤时动物性的荤腥类饵料要占50%以上;中等鲤鱼(体重1500克左右)为动物性荤腥饵30%左右,植物性饵料70%左右;大鲤(体重2500以上)的动物性荤腥饵要控制在10%以下,植物性饵料要占绝大多数。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垂钓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饵料搭配:在以尾数计算成绩的钓鲤比赛中,要以钓取中、小鲤鱼为主,其动物性的荤腥饵料比例可多占些;在以重量计算成绩的比赛中,钓手要主攻大鲤,可适当加大植物类饵料的比例,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小鲤的纠缠。在制作饵团时,钓手应以钓场水的深浅、鱼的密度大小,以及小杂鱼数量的多少等因素为参考,制作出松软适度、雾化散落恰当的上佳饵团。一般的规律是:水深、鱼稀、小杂鱼多的情况下,可制作稍硬些或稍粘些的;反之,可适当松散些。

三、垂钓鲤鱼的钓位选择运用悬坠钓法垂钓鲤鱼,在钓位的选择方面与传统钓法基本一致。除有较多水草或水中障碍物复杂的水域不宜之外,多数钓点均是可共用的。如:水底光线较弱且有缓流的水域;水面开阔的下风口处;四周光线很强、亮堂的水面附近,独有一处岸边绿树遮阴或有房屋遮挡的阴凉水域等等,都是钓鲤的好钓位。另外,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鲤鱼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活动(栖息)地点,同样也值得我们重点了解和掌握:春季,鲤鱼从冬天的隐匿处出来,聚集在靠近岸边的河底斜坡、水口以及长满水草、藻类的浅水处。夏季,鲤鱼产卵结束,而水温持续升高,多数鲤鱼喜欢躲在水流较好的深水区,只有在清晨或黄昏时游至近岸处索饵觅食。秋季,气温及水温开始降低,鲤鱼纷纷向深水区域迁移。此时,在深水区的河底斜坡处以及障碍物的四周会有许多鲤鱼聚集。冬季,深水障碍物的四周是主要钓位,使用悬坠钓法时应以长竿钓远为好。

四、观标提竿及遛鱼技巧鲤鱼属于典型的底栖型鱼类,它在索饵时浮标的基本标讯应以缓升、缓降后的有力一为常见。出现大幅度的黑标或送标现象,可能多是钓手在垂钓中没有准确地调整好钓组在水中的状态,钓组过灵或过钝造成的(排除因鱼过分饥饿,而发生争抢吞食时的情况)。鲤鱼在进窝初期吞食饵料时吸入较深,标讯反应非常清晰漂亮,但在它逐渐感受到有危险时,也会马上改变就饵的习惯方式:面对钩饵它会反复不断地试探(利用嘴上的一对触须),嘴唇轻轻地吸食散落的饵渣,搅动水流推动钩饵不断地晃动,使浮标出现慢慢地升起、降下,就是没有明显的入口信号在前不久结束的首届光威钓王杯决赛垂钓混养鱼的后半程比赛中,多数选手都遇到了这种现象。不少钓手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本次比赛的亚军获得者广东选手吕家佑,他就非常有经验:在这种现象刚一出现不久,他就很快意识到池中的鲤鱼受惊拒食了。于是,他马上更换了较为纤细的柔软子线,使之隐蔽性加强;改变了饵料的软硬度,使之稀软易化,方便钓钩更易入口。从而使浮标出现了较好的标讯,中钩率也明显提高。钩中鲤鱼(特别是大鲤)后,扬竿时的感觉与钩中鲫鱼、草鱼、鳊鱼等会有明显的不同,它在第一时间的冲蹿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有向水下、向水中央以及向岸沿有障碍物的方向猛冲过来,令钓者猝不及防遇到这种情况时,钓手应马上采取恰当的扬竿方式,使钓竿与鱼保持一个理想的角度(竿与鱼的理想角度约为90左右)。避免出现鲤鱼回蹿后,钓手一味地向上挺举钓竿,这样会使竿、鱼之间的夹角太小,而造成折断钓竿的现象。正确的方法应是:钓手持竿的手臂迅速地向身后移动(回撤),逐渐放低竿尖慢慢地将鱼向水中牵引,待鱼游至离岸3、4米左右的位置时,立即停止回牵,改为左右方向的来回拖遛。若是较大些的鲤鱼,钓手还应起身向后稍退一至两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大鱼发力猛蹿时,有滑步缓冲的距离。另外还应注意的一点是:鲤鱼能冲善跳,这样极易在瞬间的动作中挣断子线。因此,我们在遛鲤鱼的过程中,还不宜将鱼过早地领至表层水体,防止它见光后惊慌起跳。在控制了鲤鱼头几回合的逃窜伎俩后,余下的操作就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

扩展阅读

钓鱼比赛中用竞技钓罗非鱼的技巧


钓鱼比赛中竞技钓罗飞的技巧。大家知道,罗非鱼属底层鱼类,食性广而杂,而且食量大,集群性强,但,竞技池的罗非是战场的老手,身经百战,久经考验,其食性也多有偏口。本文要讲述的就是,遇上不好的天气,或者比赛后期,罗非鱼集体上浮,要如何有针对性实施浮钓?就此问题,本人谈谈竞技池浮钓罗非鱼的点点体会。

一、用竿:通常竞技钓罗非鱼采用3.6米的非竿。浮钓罗非鱼,要求竿的软硬度适中,具体视鱼体的大小,钓手的习惯,要比正常钓底用竿偏软点,因为浮钓罗非钓点越出越好,竿偏软好起竿,太硬的竿容易失控,中鱼后易直竿,断子线。1斤左右的罗非用5-6H的竿为好。

二、线组:浮钓罗非用线,要充分地利用好比赛规则,一般规则要求线长不得超过竿长的30公分,也就是主线+子线=3.9米,由于是浮钓,子线相对要短,一般在15-20公分之间,所以采用特殊线组,不使用齐竿线,尽可能达到3.9米的线组,既不违规,又发挥其优势。通常主线用1.0-1.5号切水线,子线用0.6-0.8号碳素线,钩用袖钩6-8号,漂选用浮钓非漂,短脚短身短尾的竹脚芦苇漂,要求翻身快、入水稳定,抗打能力强,长度一般在20公分左右。

配这线组组合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使饵料接近水面(水面氧份足,鱼开口好),饵点也在泳层的30公分处,尽可能使饵料远抛(离岸远,鱼不惊慌),那怕是远半尺,也是致胜的关键。

三、饵料:浮钓罗非的饵料也有讲究,做到状态好,味道对口。要做到状态好,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昆布丝,我一般会用冷冻料的一包肝味+一包腥味+一包赤尾青(调整料的爆散度)+一包虾粉(丸九),先将冷冻料和虾粉搅和加入少量的香虎提提鲜味,再配一小包昆布丝(丸九)和一包老鬼5号(调整状态),昆布丝直接用黑水泡开,再与冷冻料搅和,搅和的时候要对折翻覆,尽可能不要拉断昆布丝。做到干湿适宜(好拉不断丝),入水起雾,到位有残留。

至于要做到味道对口,真是一方水养一方鱼各有所好,是香是腥各有所求,这就要靠各钓友自己摸索总结,常用的小药有:香虎、黑水、猪母乳、黑鸡膏、墨鱼膏、蛋奶、凤梨、香蕉、虾油、虾精等

四、钓法:先近后远,引钓结合,保持频率,不断扩大雾区。我要说明一下,尽竿不直手为近,尽竿直手为中,尽竿直手府身为最远,如果按90分钟分配,前30分钟钓近,40分钟钓中,再来个20分钟钓远。最难的就是后20分钟,手握竿把头,挑竿要轻(用手腕力),中鱼后迅速将竿头下沉,竿身上扬,让鱼出水,贴近水面滑翔,至半程提竿飞鱼,动作要求连贯,一气呵成。

竞技钓比赛钓滑口鱼的技巧


竞技比赛钓滑鱼是广大钓友话题的焦点,在竞技比赛中,钓鱼人常会遭遇滑鱼,这就到了检验钓鱼人钓鱼技巧的时候了。所谓猾鱼,实际是鱼自卫本能的一种反应, 也是鱼类在感到生存危机时求生的体现。 竞技比赛中的猾鱼,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行为是在鱼开口摄食时呈现不同的反应,如轻口、猾口、乱口,这些轻微的吃口,那么今天我把竞技比赛钓滑鱼的技巧 分享给大家。

一、对象鱼

多数以30-60克的小鲫鱼为主,这些鱼被一天数次的反复钓、放,经历了多次危险,每一次的危险经历都会加强它们的疑心,对于食物总持有怀疑的态度, 总是反复的尝试,在确认没有危险的前提下,才会放心地摄食。鱼类的这一行为延缓了上鱼的速度,降低了咬钩的频率。于是竞技钓手将其称为猾鱼,并将鱼反 复尝试的各种行为归纳为轻口、乱口等诸多的反应形式。

二、应对轻口鱼

竞技比赛中的鲫鱼戒心是随着被反复钓放形成的,鱼钩上的食物对鱼而言是需要的,但是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用大标,信号当然出不来,如果使用的线粗,线的反作用力大,信号同样难于显现,理解鱼如何轻口的,解决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针对上述情况,在组配钓组时就要考虑用细线,小浮标。在钓每小时上鱼40尾的速度时,一般选用3号孔雀翎软尾浮标;可用1号孔雀翎软尾浮标。调标的状 态是调3目加1黑格。在找底以后要能确定钩在水中的状态,其标准要求是:上饵要轻触底,下饵要到底的不灵不钝状态。钓目的变化要根据鱼情变化而变化。

三、应对猾口鱼

竞技比赛池塘鱼的密度要比一般的养殖鱼池塘高得多,在自然状态下的分布可能就是上中下泳层都有鱼,钩饵的入水使得这些经不住诱惑的鱼纷纷集中到钓点, 大量的鱼在钓点中争饵,产生了争先恐后的行为。鱼的争饵,磨蹭导致了浮标信号的紊乱,钓手将这些紊乱的信号误为吃口而造成扬竿无鱼,以至感觉到鱼口乱,并 认为鱼猾。实际上猾口只表现在鱼没有规律的摄食行为上,让钓手无法识别和判断信号,从而无法确认那是鱼的真正吃口。

四、猾鱼用饵

钓猾鱼饵除了饵要对口,饵的状态应是第一位的,即饵的状态要随鱼而变,而鱼情是根据你的钓法而变化的,饵的状态是要跟着鱼情走,这是钓猾鱼关键所在。 在底钓中如果鱼口多,且中鱼高一定要保持饵的状态,宁可用味道清淡、小饵、粘饵、也不要味浓稀软雾化饵。一次比赛中,可以开始诱鱼不多,这样能保证吃口又 稳又真,浮标的信号全是实口就行。不要只强调诱鱼,也不必要强调雾化,鱼诱得太多反而是坏事,鱼一旦大量地进入钓点,如果把握不住,很快就会又多又乱。

竞技钓鱼比赛催生快鱼钓法技巧


鲫鱼和鲤鱼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北起黑龙江,南迄海南,自西至东,从高原到海滨,凡是有水之地皆有鲫鱼和鲤鱼,而且不管什么钓法都能钓到它。可以说,几千年钓鱼主要就是围绕着鲫鱼和鲤鱼展开的。

然而传统养鱼以青草鲢鳙为首,除中原和北方有养殖鲤鱼的习惯,长江以南只是因增产需要才投放少量鲤鱼,所以极少有以鲤鱼为对象鱼的。另外鲤鱼生长快,以底摄为主,用传统钓鱼方式很难实施钓快鱼,故一般多作为钓混合鱼的对象。鲫鱼作为池塘养殖对象主要是作为搭配鱼种,可是从70年代引进了日本的白鲫,以及后来推广养殖异育银鲫后才成为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

自此才有了鲫鱼的单品种养殖。不过钓鱼人很快发现:同是鲫鱼,饲养了3个月、尾重100克以下的幼鲫和1龄的成品鲫在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如果继续以传统坠钩沉底方式钓快鱼,则会面临等鱼咬钩而快不起来,同时钓大鲫连续提竿对臂力、体力的消耗是一个考验。如首届光威钓王杯鲫鱼尾重300~400克,一场比赛下来,许多人的膀子都钓肿了。在亚热带气候的南方省区,钓快鱼主要是罗非鱼,由于生长快、生殖周期短,当年就能繁殖二代、三代,形成三代、四代同堂,因此钓快鱼就是避大钓小。另外,钓鱼比赛都要考虑成本,相比于成品鲫,尾重50克以下的幼鲫成本低了许多,于是形成了钓快鱼以尾重50克以下鲫鱼为对象鱼的专门技术。

台钓之前,钓鱼人没有钓对象鱼观念。手竿钓鱼主要在湖泊、水库、河道进行,不分对象,偶尔在不养鱼的池塘也是坠钩沉底,等鱼咬钩。由此形成了一套包括理线系钩、装饵调漂、抛钩看漂、刺鱼提竿在内的操作技术。概括起来就是长竿短线或竿线等长,坠钩沉底,浮漂沉一半露一半:钓法是先诱后钓,等鱼咬钩,诱饵散而沉,钓饵不化不散,装饵掩住钩尖;抛钩瞄准钓点,以荡悠或伸竿钓点上方的方式垂线沉钩,间或以上下左右提引的方法逗鱼咬钩,视浮漂的沉或浮为鱼讯;刺鱼以可以把握的鱼讯为准,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中鱼后按承重和鱼的挣扎力度或牵或引,或遛或飞。

然而台钓变了,一是在池塘进行,鱼的密度高;二是钓组变了,悬坠将原来坠钩沉底不易表达的轻口鱼讯放大了,提竿频率加快i三是钓饵进步了,粉状饵诱钓合一,以合理的状态缩短了等鱼咬钩的时间;四是揭开了线组奥秘,钓鱼人从无口关注鱼饵跃升到钓饵、线组、浮标联动;五是由雾化引起的鱼的泳层变化改变了钓鱼人对鱼的认识。

钓快鱼得到重视是因为台钓,特别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和全国钓赛取消单尾重之后,围绕着尾数钓手不得不在快上下功夫。然而调4钓2,搓饵钓底只适合钓成品鲫,用它对付尾重50克以下,钓放多次的伤嘴鱼和泳层多变的幼鲫就不行了。

此时,包括创造了6小时钓获813尾鲫鱼的亚洲纪录和夺得第四届钓王杯冠军的程宁都是搓饵钓底。有人计算过,按此钓法即使技术再熟练,从搓饵抛钩到刺鱼、提竿、脱鱼,一个周期大约需要16秒,也就是说时速225尾是钓快鱼的极限。不难看出,除了上饵慢这个原因之外,钓快鱼还同水深有关,水深2米和水深1米,两钩到位时间相差一倍。另外,比赛要换位,由大边换到中间钓位会面临钓位差异和由鱼饵引起的鱼情差异,所以要在比赛中突破时速225尾是不可能的。

不过,钓快鱼既受到重视就会在各个环节上寻求突破。例如竿是不是适合钓快鱼,怎样把鱼迅速招来,钩、饵、线组、浮标怎样配合才能更好地被鱼接受,如何利用钓饵的轻重、大小、软硬和松黏去适应鱼口的变化,以及鱼离底了怎么钓等等都成了钓鱼人研究的课题。与此相适应,以鱼饵和浮标为代表的钓具制造业也在推波助澜,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项:一是1999年老鬼推出了以九一八为代表的拉饵,并通过老鬼钓鱼学校推广全国;二是2000年出现的圣人短身水皮标,以及随后出现的无极小瓜仔浮标。得益于这两件武器,钓快鱼才渐成气候。自1999年5月翟少明以拉饵创造时速265尾的中国吉尼斯,到李冬在开封好运杯再创时速339尾新纪录,仅隔了5个月。之后,拉饵普及,钓快鱼愈演愈烈,成了中国特色。以至2004年全国钓鱼锦标赛在确定比赛项目时将手竿钓鲫鱼列为必不可少的项目。

竞技钓比赛之前的试塘很重要-试塘技巧


试塘试什么,明天比赛了。为了摸清鱼情有的人提早一周甚至半个月就到了塘边,练竿、试塘、掐鱼,目的就是一个,掌握鱼口,探索鱼的泳层和咬钩规律。然而练竿练了10天的人比赛时不如才试了一个下午的人钓得好,是什么原因?练竿、试塘、掐鱼,看上去是一回事,但一个人练和三个人试是不同的,掐鱼更不同,带有博彩性质,容易忽略细节。试塘只有一个目的发现和寻找鱼的咬钩规律,明确鱼讯形式,为比赛制定相应的技术和

不过一个人试和35个人一组试,效果是不同的。以钓饵为例,一个人在一个钓位上最多只能试三款饵:腥、香、腥香,一款饵试一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3个人可以增加到6款,如腥香之外有浓腥、淡腥、浓香.淡香和无味的素饵。试饵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与比赛时间接近。方法是全面钓底,至于是搓还是拉,不作规定,由钓手视效果确定,即临场发挥。这样既有分工,又可以自由发挥。一个小时后比较钓获量,如果某一款饵钓得多,说明这款饵效果好,但不说明钓得少的那款饵就不行,因为其中还有钓位差异和钓法优劣。接下来以同样方法换钓得少的饵再钓,如果另一个人用前一轮钓得差的饵钓得不错,则说明味型不是重要的,而是钓法起了作用。只有换了钓饵后,原来钓得差的人钓的多了才可以肯定味型对了。不过,几次三番由试塘得到的味型只是基本正确,用于比赛则要随钓位和鱼情在状态上作适当调整。

试塘的另一个内容是寻求钓饵的最佳状态。一个可以对比情况是:两人用配比完全相同的材料分别制饵,可是制饵手段不同,一人搓饵钓底加15%拉丝粉,空竿率50%;-人拉饵钓底加25%拉丝粉,空竿率40%。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差异之外,更多的是因为钓饵的大小、轻重,以及残留量不同造成的。所以试塘不宜单打独斗,要集中团队智慧,由一个人完成开饵,然后分给各人使用。这样做是为了在对水量、搅拌手段和存服时间上达到统一,以保证状态的一致。纵观竞技钓鱼,凡是团队出战的钓手,除了钓位因素外,一般不会有哪个钓得特别差,其基础就是钓饵一致,从味型到状态都是统一的。反之,即使是超一流高手单打独斗,也只能钓好一场两场而不能保证场场领先,其原因与试塘单一,摸熟了一种鱼口而不能掌握全部有关。另一个情况是:一个地方的钓手因为平时经常在一起练竿,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多了,从制饵配方到上饵手势以及抛钩扬竿形成了一套相同的操作过程。于是在相同鱼情下,以如出一辙的钓饵在积分榜上占有一定位置。如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总决赛,郑州赛区出线的罗华和我在分站赛中都不是钓得很好,可是进入总决赛无须沟通就成了一方势力。再如天元团队,凡赛都是一起试塘,以相同的钓饵分区练竿,然后对钓饵在不同钓位的效果作讨论和分析,最后集腋成裘,完善了钓饵配方。许多人对天元团队九连冠、十连冠不服气,以为它强调的团队精神只是为了宣传,其实倾注于钓饵状态的提升才是真正的奥秘。

钓快鱼之后钓手普遍加强了钓饵状态的研究,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拉饵的成型效果、胶质状残留的多少、钓饵的比重和溶散度。过去,有人观察到比赛结束后离底的鲫鱼会吸入呈絮状的拉丝残留,可是入嘴后很快就吐出了。由此断定:鲫鱼不食拉丝粉。但作为状态添加物只要它粘附有饵微粒,鱼就会吸入,即使一吸就吐,对于钓快鱼来说已经够了。出于这一认识,钓手开始注意胶质残留,在强调雾化的同时以合适的拉丝粉比例在鱼的吐吸中把握提竿时机。然而胶质残留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因为大了挡嘴,空竿率高,小了又容易吐出。于是,同样的钓饵因拉丝粉比例不同而有上鱼率的差异。饵的比重是通过浮标反映出来的。例如同样调4钓4,在搓饵钓底时浮标一下子就到了4目,即使下行到5目时有轻微停顿也不一定看得出来。但拉饵就不同了,下钩在5目位置触底,如果比重大会看到标尖继续下行,比重小则停留在5目下不去了,这样下钩触底、上钩离底,就是拉饵钓底的最佳状态。

钓快鱼经常会遇到口多拉不上鱼的情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连续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由钓饵入手调整味型,改善状态外,还可以从线组上寻求突破。如钓尾重50克的鲫鱼,用袖2号钩、0.2/0.6线组,子线40厘米对折,时速50~60尾。以此为基础,如上鱼速度慢,则改线组为0.2/0.4,同时将子线放长到45厘米对折。上鱼快,则调整子线为30厘米对折,另外将钩放大一号,袖2换袖3。如果鱼小,50克3尾,则用袖1。不过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聚窝的鱼大小悬殊,大的50~75克,小的50克3尾。由于钓快鱼多按尾数计成绩,所以以钓小为主兼顾大的,就不能随便换钩而是以较粗的母线保证承重,钩则坚持用袖1号。还有一种情况看不出口。这主要是因为浮标过大,钓饵的体积大了两饵触底时处于过底状态,鱼口轻的时候浮标就反映不出来了,办法是换小标后重新找底。二是鱼咬底钩,动作小,浮标反映不出来,而上钩又比较灵,就是有小动作也挂不住鱼,这就需要调整饵的比重了。钓饵的比重大了,上钩触底,动作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鱼的泳层变化。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钓鲫鱼一开始都是钓底,并形成了浮标到位后等两三秒钟就有口的规律,可是钓着钓着信号提前出现了,两钩沉底后的信号少了,浮标还没有下行到钓目就有了动作,虽不能保证竿竿中鱼,却因信号提前而不愿放弃。一般理解,这是鱼吃抬头饵,此时浮标到位前和到位后都有口。随着鱼吃抬头饵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这一现象加剧为钩下沉到离底510厘米位置有口,两钩沉底后的信号越来越少时就意味着一部分鱼离底了。由于鱼会模仿,当一部分鱼开始吃抬头饵的时候,一些生活经验不足的幼鱼会群起模仿,但饲养时间长,吃惯了颗粒饲料,尾重150克以上的成鱼是不会轻易上浮的。于是有两种钓法:钓快鱼,先搓后拉,利用雾化将沉底的鱼引离水底打频率;钓慢鱼,搓拉结合,利用沉底鱼咬钩稳的特点避虚就实。不过其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就是鱼离底多高?办法是:在鱼频频接钩,10竿中3次是浮标还没有到钓目就有动作时,将浮标下移一个子线长度,如果到钓目就有口,则调整后的深度就是鱼的位置。若浮标下行中还有接口,则将浮标再往下移,直到钓目有口才是找准了鱼的泳层。试塘,一试钓饵的昧型,二试钓饵的状态,三试线组和鱼钩,四试鱼的行为规律,五试浮标与钓饵的平衡关系。有此五试,则比无惑、赛无憾。

竞技钓鲫中饵料状态分析的五点


随着台湾钓法的日益普及,钓鲫鱼的人越来越多。1996年全国钓鱼比赛,手竿钓鲫鱼占了50%的份量。每年一届的鲫鱼钓王赛,更是吸引了大批钓鲫高手。与此同时,我国钓鱼运动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无论是钓鲫比赛或平时钓鲫鱼,鱼饵总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项技术领域中,可以分为鱼饵的选择和鱼饵的使用两方面内容。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后者。

当你确定了所要使用的鱼饵品种后(可能是单独一种,也可能是多种鱼饵及添加剂的混合),从和食开始即可算是鱼饵的使用。其中包括鱼饵的软与硬、松与粘、轻与重、大与小等方面的学问,并且相互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关联。那么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鱼饵的状态应该怎样随之变化呢?下面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软与硬

鱼饵的软硬,主要取决于和食的加水量,正常状态的软硬度应该象耳垂儿或嘴唇一样。如果过硬,极可能会出现跑鱼的现象。因为当食太硬时,钩从食中脱出穿透鱼嘴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可能钩得薄,当鱼用力挣脱时即会脱钩。食过硬的另一个缺点是雾化效果差,且这将影响诱鱼与集鱼的效果。若鱼饵过软,将很难抛出,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损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钩上基本没食了。

二、松与粘

鱼饵的松与粘取决于和食时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鱼饵过粘或过松,与过硬或过软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对软硬进行调整。当食硬时,少搓几下即可,起到与正常食相似的作用;当食偏软时,多搓几下也可当作正常食使用。这种调整的饵料与正常饵料在作用上的差别,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目前市售各种鲫鱼饵料,对搓食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见的东峻鲫饵,必须多搓才能使用,有时为了增加粘度,还用热水(开水)和食。而日本的丸九黄鲫饵(一目),则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种鲫饵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过和食中的搓来达到理想状态。如果多搓还达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热水和食外,还可通过加粘粉或白面来满足粘度的要求。但这类方法通常极少使用。当需要降低饵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时,一般只加雪花粉。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粘度的膨化饲料,减小粘度的效果极好。此外也还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鲫饵,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饵等,但其中都带有它们自身的味道。当这种味道与你所用鱼饵的味道相辅时,亦可使用。

粘度与硬度通常关系比较密切。当食过硬需要加水时,必然要通过搓揉和匀,一搓便会过粘。食过软加干食后多搓。同样也会过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注意调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三、轻与重

这里所说的轻与重,是指鱼饵的比重。这已是钓鲫用食中较为高深的问题,需达到一定的水平方可涉及。简单来说,比重大的鱼饵下沉快,但不利于鱼的吸入;比重小的则相反。此外,食的比重对浮漂的灵敏度还有影响,调漂时要考虑到食的比重这一因素。比如正常的调4钓2,食重即偏钝,食轻则偏灵。一般说来,粘硬的食比重都较大;松软的食比重则较轻。食的比重可以通过校漂时测试。比如你对的是4目(空钩半水),上好双饵后抛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应以下降3~4目为宜。如下沉过多,需将漂对得再高些;若下沉过少则应对得再低些。当然,这与漂尾的粗细以及上食的大小还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大与小

钓鱼时,上食的大小是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食的大小起码是应随着鱼的大小而变化的。然而即使如此,总归还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般来说,象泡开的黄豆那么大就差不多。鱼饵过大,影响鱼吃食时顺利吸入,会有漂动没鱼的现象。也可能吸人后鱼嘴钩得薄而脱钩。太小则不利于窝子的形成,诱鱼效果不佳。

五、异常饵料的使用

在普遍情况下,鱼饵总是按正常状态来使用的。但每次钓鱼,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做到针对各种不同的鱼情来调整饵料的状态,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手段。

先说鱼食大小的变化。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诱鱼。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低于正常的小饵。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食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塘常有这种情况。

鱼饵的比重与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鱼饵为好。鱼吃食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但在鱼吃食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滑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食没落底的现象。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对几钓几的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过,食的软硬与粘度是有着紧密关系的。但硬食却绝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软的食很难抛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抛的作用。偏硬却较松散的食雾化效果最好,这样的食通常只有在诱鱼时使用。比如在很适合钓半水的情况下,一开始打窝子诱鱼时,便要使用偏硬(干)但很松散的饵料。食可以上得很大,抛出后入水即抬竿,让食散开后慢慢向下飘落,这样诱鱼效果非常好。硬且粘的食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食,最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野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加大食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食,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食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食在钩上。

再比如当鱼不爱吃食,需要用逗鱼的方法提高上鱼量时,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食,这种食当你拉竿逗鱼时,极可能脱离钩体而使钩上没食。这种情况下,对食的调整应以增加粘度为主,而尽量少增加硬度,这样可较好地保持钩尖的韧透性。若食又粘又硬,便会较多地出现跑鱼现象。

再比如刮风天钓鱼很难抛食,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来解决。任何一种食,无论是增加了粘度还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会比原来大,尤其是增加粘度,变化更大。有时鱼塘的水很深,这样食在落底过程中损失较多。这时应造当地增加食的粘硬度,或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点的饵。这些都可保证落底后钩上有饵。一般来说,单纯增加硬度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小,而增加粘度则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食在钩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说鱼饵各种状态下的变化,都是相对正常情况而言的,且变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点点。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食,也仅仅是实践中较有普遍性的几种,目的是以此来说明饵料在使用上的变化与上鱼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实际钓鱼中用食的学问远远不只于此,每一个钓鱼爱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竞技钓比赛中常用的丸九鱼饵配方


丸九鱼饵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经常被使用,其效果也是众所皆知的,下面是广大钓鱼爱好者

在长期竞技钓比赛中总结的一些丸九鱼饵配方,希望对竞技钓爱好者有所帮助!

(1)力作天下无双1+粒战细粒1+黄鲫1+四季1+南极虾粉1+水3竞技钓混养

(2)风林火山2+天下无双1+荒食1+水2最强的集鱼配方,以这个配方为基础,可以根据地域或池塘加入集鱼剂,更能发挥效果。

(3)四季2+黄鲫1+水3专钓大鲫

(4)粉鲫1+四季1+新鲫1+水3竞技用搓饵钓浮,即轻又雾化的饵,会很快中鱼,特别小鱼多的钓场有效

(5)尺上2+黄鲫1+水3针对滑口鱼抬竿常空钩时的配方

(6)尺上1+新鲫1+水2麦蛋白纤维比较少的配方,竞技钓滑口,半浮搓饵

述配方只是一些基本配方,需要根据钓场钓况适当的作一些调整。

邓刚教你竞技钓比赛如何钓小鲫鱼


现任武汉天元渔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邓刚,从事竞技钓后醉心于钓鱼技术的研究,凭借对钓鱼的执着和过人的悟性,长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2001年和徐银舟一起成立天元竞技队后,邓刚一直是领军人物,率队连续夺得17次全国钓鱼锦标赛团体冠军。在侃经论钓技方面,他很有发言权。

问:现在钓小鱼已经成为钓鱼比赛中最常见的项目,而在小鱼比赛上想拿好分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认为比赛钓小鱼在哪些方面更为重要?

答:我个人认为钓小鱼各个方面都重要,因为钓鱼活动是由方方面面组成的,严格地讲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不行,哪个细节处理不当,都直接影响到你的鱼获和成绩。但也有重中之重找底。在刚开始钓的时候,必须要把底找好,这是钓小鱼的关键所在。关于找底有很多种说法,我不能说别的方法不对或是不好.但我的找底方法却很简单:在设定好调目后,挂饵就可直接找底,边做窝边找底。如调目是3目,钩上搓上两饵(拉大饵也行,必须大于3目重),抛竿入水,不见漂就把漂上推,直到露出3目为止,通俗点就是调几钓几。再看鱼吃口的鱼讯,见口就抓,如果几竿都是提竿就中鱼,不脱钩,不跑鱼,那基本上就找到底了。这只是找底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而已,在钓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就是调几钓几,还是根据鱼情来钓,有可能是调3钓2,也有可能是钓3钓5甚至钓6。记住钓小鱼如果底的问题解决不好(钓浮除外),你就不可能钓出好成绩。

问:钓小鱼找底是关键,掌握了简单的方法后,就一定能找准底吗?如果不是,那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地方要加强的?

答:想要找准底,不是你只要掌握了一个方法就能搞定,而是要有熟练的基本功做保证才行。为什么呢?钓鱼人都知道,所有的比赛鱼池的底不像游泳池是水泥的平底,土质底肯定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这样,就要求钓手必须在找底的过程中,每竿的落点越准越好,范围越小,底部的落差就小,范围大了,落差自然就大了。按找底的基本步骤调先从调几钓几开始,基本功不好的钓手在找底时,东一竿,西一竿的,势必是一会儿4目,一会儿2目,打近了可能要到5目,这样是不可能找准底的,这是抛竿时强调的应有的基本功。另外就是钓小鱼大多数人用的是小漂,浮力较小,如果每次上的两颗饵大小相差很大,也不容易找准底。这就要求钓手搓饵的手法也要好,必须控制好饵球的大小,尽量做到差不多,钓小鱼底找不准,其他免谈。

问:一般在比赛中钓小鱼讲究的是个快字,那么想达到一定的速度,除了要有基本功,在钓竿、线、钩的使用上,钓小鱼应该怎么样去选择钓组比较合理?

答:现在钓小鱼的比赛非常激烈,特别是一些全国性的大赛,去的都是高手,你说谁的优势比谁高出多少,是看不出来的,熟练程度也差不多,钓组的配置也不会错到哪儿去,那比的就是看谁失误少,你要是在比赛中比别人多换几副子线就完了。同样都是钓快鱼,你就要考虑多提高中双尾的概率。在这样高速度运作的前提下,好的钓具就显现出来了。钓竿要轻、要硬,即使是3.6米的竿,在每场要抛几百竿的比赛中,竿重势必增加疲劳。软竿在快速起鱼上,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用的钓线一定要具有耐磨性、延伸性、柔软性。如果是钓很小的鱼,主线在0.4号左右,用到的子线在0.15~0.2号。如果是质量很差的线,拉力和强度保证不了,一场比赛用十多副子线,那你还和别人比什么呢?用粗线意味着鱼讯滞后,其后果可想而知。

用无倒刺的袖钩快速摘鱼是必须的,并要用细条袖钩,在号数上也要有针对性。如钓10~30克的小鱼,最多也只能用到0.8~2号袖钩,而你要是拿4号钩去打这样的鱼,不死才怪呢!所以合理的选择钓组非常关键。

问:钓小鱼在用漂上有什么讲究,打破常规会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才能调好一支钓小鱼的漂?施钓过程中如何调整,才能提高中鱼率?

答:首先钓小鱼用小号漂是必然的。当然,现在市场上买的漂,号数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有些1号漂依然很大,根本不能用来钓小鱼,所以用小型的漂钓小鱼是比较确切的。试想,带动1千克所用的力,和带动5千克所用的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用大漂钓小鱼最大的问题在于灵敏度下降,出的鱼讯要少很多,不能讲用大漂钓不到鱼,但和小漂相比相差会很大。在同等水平的前提下,用大漂钓小鱼和用小漂钓小鱼相比较的结果是前者必败。

用打浮的漂来钓底层鱼,效果不会太好,反之,用长身长尾漂打浮,翻身慢,速度肯定要受到影响,这就是用漂的基本规律。

我调钓小鱼的漂也是比较简单的,软尾漂一般是调3~4目、硬尾漂是调4~5目。钓稍小一点的鱼就调3目,稍大一点的鱼就是4目。调漂的手法就是,半水带双钩调漂,通过加减铅皮的重量,调到你所设定的调目,通俗易懂,绝不复杂化。

当你在钓的过程中连续出现有口不中鱼,说明钓得过灵,把漂向上推1~2目或者更多,直到有口中鱼为止。一旦出现中鱼后脱钩跑鱼,说明钓得太钝,把漂向下拉12目。只要不是鱼饵的原因,这样的调整绝对不会有问题。

问:比赛中钓小鱼的用饵,在味型上有没有讲究?只讲味型而不顾及到鱼饵的状态,会不会影响到中鱼率?

答:小鱼就像小孩一样,对食物的辨别能力有限,可选性小很多,只要有的吃基本上不怎么样挑食。正常情况下,饵的味型主要是以腥香为主,小鱼天生是吃腥料的,是遗传性决定的。如果是在经常比赛的竞技池,小鱼也会出现猾口,那就要适当减少腥味,有点香或者清淡味即可。到了冬天可能还要使用一些添加剂,来增加味的分量。味型的调整取决于当地鱼的食性,各地的鱼情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比赛前要去试塘的原因。

钓小鱼饵的状态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小鱼的嘴小,饵团大了肯定挡口,容易出现有信号而不中鱼;饵硬了,鱼一口吸入不了,也会造成空竿。钓的深饵要和得黏些,不然到底就没饵了。雾化过快压不住鱼层,也影响到中鱼率。拉饵的残留物也是影响上鱼的罪魁祸首。钓小鱼用拉丝粉最好是短丝的,再配上颗粒较细、比重较轻的饵,这样的入口性会大大增加,中鱼率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