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垂钓大鲫鱼。

春天到了,如何钓大鲫鱼呢?这就是我常常钓到大鲫鱼的经验:

一、钓点选择

春季,在野河、水库中垂钓时,钓点应选在河弯处的洄水湾、河段的凸凹处,宽河面的缓水区水草多的地方。水库选在长有茂密水草,向阳、避风的地方,水深以0.6~1.5米为宜。春季,鲫鱼经过漫长的冬眠后,急需补充能量,故而昼夜觅食。此时,鲫鱼多在水草丛生,曰光照暖的浅水区,而且多为大鲫鱼。选好钓点后,可用割草器或大号锚钩在距岸4~6米处打一个30~50厘米的亮膛。一般打2~3个,可以轮流垂钓,如果水草稀少,可选一处相对稠密的地方,距水草30厘米处做窝。

二、钓具组合

①钓竿以5.4米以内超硬调竿为宜。钓线用直径为0.2毫米的超强线,钓线太细在缠住水草时容易断线。钓线的长短,以4.5米竿为例,最长不宜超过2.5米,以便迅速提鱼出草窝。

②钓钩用伊势尼2~4号,不可太大,钩条要细,以利中鱼。钓时宜用单钩,因为用双钩,在钓上大鲫鱼后,另一只钩容易挂在水草上,从而出现跑鱼断线的情况。调漂时,空钩半水漂尾外露2~3目,挂饵后把漂定在钩刚碰底,漂尖露出水面1目为宜。

三、提竿方法

钓草时,提竿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提竿方法是,先举竿70~90度角将鱼钩住,然后再举竿100~150度角将鱼提上岸。此法能充分发挥竿的弹力和臂力负荷,比较省力。同时鱼也是垂直从草窝里提出水面,不容易挂住水草。若钓到250克以上的鲫鱼时,一定要沉住气,利用竿的弹力和鱼周旋,尽量不要使鱼进入水草丛中,如果鱼进入水草丛中,此时不要慌,不能将渔线放松,应使其保持一定的拉力,慢慢把鱼从水草中牵引出来。

四、诱饵和钓饵

1.在野河、水库垂钓时,诱饵应以小颗粒饵为佳,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引诱鲫鱼的佳饵。在垂钓前二三天,将1000克左右的玉米糁加100克左右的水,在锅中蒸,大约10分钟,取出后加入少量的白酒、香油、白糖,搅拌均匀,以手能使之捏成团为佳。然后用塑料袋密封,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待用。此饵色、香、味俱全,对鲫鱼有特效。

每个窝点撒诱饵的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这几年我野外垂钓的经验,大体总结如下:在小水面如旧河道,绝头沟垂钓时可采用多顿少餐即每次诱饵少撒,经常补窝;在大水面如水库中则应采用少顿多餐,也就是每次多撒诱饵,一天两次即可。

2.钓饵:以红蚯蚓为最佳。在小杂鱼闹钩特别凶的情况下,可采用商品饵或自制面饵,但应加入少量的鱼粉。出钓前,可以用动物血或水果加香油喂养蚯蚓。前者可增加蚯蚓的腥膻,后者可增加香甜味,有利于提高上鱼率。蚯蚓以火柴梗大小为宜,钩上的蚯蚓一定要鲜活。

此法最适于在3~5月份,天气晴朗、无风、气温较高时,在旧河道、绝头沟、水库等水草丛生,水底腐殖质多的水域使用。

小编推荐

高手分享的自制鱼饵经验和技巧


随着钓鱼活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钓友加入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大家钓鱼就离不开鱼饵,现如今鱼饵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过去的酒米、蚯蚓、红虫、自制鱼饵,一直到现在的商品型饵料,钓友们可选择的鱼饵种类越来越丰富,可是却在实际垂钓中发现钓具和鱼饵都升级换代了,怎么渔获却不见变多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先介绍一下常用自制鱼饵和自制窝料的技巧,希望大家能从“诱”和“钓”的本质上,来理解和掌握使用自制鱼饵和商品饵料的思路。

相信时常关注自制鱼饵的朋友们都会发现,很多自制窝料和鱼饵配方中都会提到麦麸的使用,但是殊不知仅就麦麸而言,也不是随便拿来一些调和一下就能发挥它最大作用的。“传统钓”的高手一般不会用单一的麦麸直接作诱饵或是钓饵,都是要对诱饵的原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或者选用多种鱼饵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甚至还会单独的添加一些诱食剂以后才会混合使用。这种思路清晰的鱼饵混合方式,在自制鱼饵高手面前,总能发挥出每一款原材料的作用,使得配合好的鱼饵或诱饵对鱼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我们想要自己制作鱼饵时,首先要清楚什么样的鱼饵能算是合格的诱饵。那么什么是好诱饵呢?简单地讲,能诱来鱼,并且能让鱼长时间的留在窝子里而不离开的鱼饵,就是好诱饵。也就是说自制的鱼饵要包括诱鱼、聚鱼和留鱼这三个方面,即利用自制鱼饵的味道和状态,将分散在各处的鱼群引诱聚集到钓点处,并且滞留下来不愿离去。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我们自制的诱饵必须有吸引鱼的“味”,能激起鱼强烈的摄食欲望。以多年的经验来看,常见的淡水鱼类比较喜欢的味型包括:腥、香、臭、甜,以及人类无法感知的某些特殊化学“味”。为了改进、增强自制鱼饵的“味”,钓友们常常对诱饵的原料进行加工,如对诱饵原料进行炒香、蒸熟、发酵等,并且添加适量的诱食剂。此外,诱饵雾化效果的好坏对诱鱼有较大的影响,雾化效果越好,诱鱼效果越佳。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使用在自制鱼饵中的诱食剂,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激起鱼类强烈的摄食欲望,但诱食剂的浓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诱食剂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以内,随着味型的浓度增大而使得诱鱼效果增强,但是一旦超出适宜的浓度范围后,诱食剂的浓度如果继续增大的话,往往会有抑制作用,自制鱼饵的诱鱼效果不但不会增强,反而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死窝的现象。所以笔者在此强烈建议钓友们,在鱼饵配方中添加诱食剂时,一定要掌握好用量,千万不要随意添加和改变浓度。

其次在我们配制自制鱼饵时,必须要有适度可食用的粮食成分。鱼过来是为了摄食,鱼群进窝而吃不到东西的话,窝子是留不住鱼的,因此诱饵中必须有一定的可食部分。但同时诱饵中的可食部分又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鱼儿咬钩的几率,鱼儿光捡食窝料就吃饱了,当然对钓饵兴趣缺缺。诱饵的可食部分要控制在鱼“吃不饱、又不会跑”的程度为最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调整诱饵原料中颗粒与粉末的比例。此外,在垂钓中要注意补窝的量和节奏。

今天先大致的把自制鱼饵中的基础知识分享给大家,后面陆续会再详细的介绍自制鱼饵和诱饵的技巧,有兴趣的朋友们可要持续关注哦!最后推荐几篇文章给大家,心急的钓友可以一边使用,一边慢慢积累经验。预祝大家渔获满满吧!

《钓友分享冬季钓鱼的诱饵窝饵配方》

《适用于江河湖库的诱饵窝料特点(配方)》

《揭开通用型饵料配方的神秘面纱》

《商品饵料配方的搭配原则》

《用自制鱼饵垂钓不同鱼种的技巧》

钓位选择的必看经验-钓鱼高手分享


经常听到钓友说自己的钓位和别人就差几米,可是别人连连上鱼,而自己的漂就象丢水缸里一样,动都不动一下,即使用和别人一样的饵效果还是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钓点选择出了问题。

同时还有很多朋友对台钓认识上有误区,觉得台钓一般采用的饵料,雾化效果好,相比传统钓有诱鱼的优势,所以就错误的认为台钓就不受钓位限制,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

要认识到无论多好多强的诱鱼剂都有一个作用范围,一旦超出他的作用范围,鱼是不能感知到的,又怎么能把鱼诱到窝里来呢,所以无论是传统钓还是台钓必 须使你的诱鱼剂作用范围内有鱼道或者鱼窝,这样才可能使你的窝子内鱼长钓不断。不管鱼道或者鱼窝,他们的形成都是由鱼的生活习性决定的。

鱼类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有趋食性,趋氧性,趋温性。充分利用这三性,钓鱼当然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从鱼的三性可以看出:鱼类更喜欢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食物丰富的水域生活,所以钓位选择尽量有进水口附近的位置,或者下风口,主要是这些位置氧气 充足,同样冬天尽量选择水深或者向阳背风的钓位,而夏天却要选择岸上有树水中有草能遮阳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鱼类在不同季节对温度要求不一样决定的。

但是最重要的钓位选择要求还是尽量选择长期有食物的地方。这里自然会形成鱼道或者鱼窝。

首先说说鱼道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鱼在水下行进的路线。鱼道形成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长期自然环境影响形成的,他是一种生物钟,比如鲫鱼,每天上午8-10点和下午4-6点是上鱼高峰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是鱼类 洄游决定的,也就是每天两次到浅水觅食特性决定的,这也是谚语浅水吃,深水耍说的情况。这样自然中午时候鱼一般不好钓,谚语神仙难钓午时鱼说的就 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水流形成的,从物理学来说水中的食物最先沉淀的水流的外恻,主要是外恻水流速度永远低于内侧,这就是钓鱼要钓弯的原因,也就是钓洄水。 同样水的表面正常情况下水流速度高于底层,这也是钓鱼钓坎的原因。就是水下面深浅交界处的下面,由于上面两种水流作用的原因,水下自然回形成一个食物带, 这就是鱼道。

下面再说说鱼窝,所谓鱼窝就是鱼类最喜欢积聚的一小面积范围,这里鱼的密度比别的地方大得多,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呢?钓塘的朋友基本都知道,老板 经常在固定位置喂鱼的地方肯定就是鱼窝,这是鱼类对食物的条件反射形成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鱼类天生有自我保护行为,这种行为决定了他们喜欢呆在有 障隘的地方,比如桥墩,水中的倒树,大片的水草带等,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所说的鱼窝。

现在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因为温度低导致了鱼的活动范围缩小,如果不找到鱼窝,想有好收获那基本是不现实的。冬钓选位应遵循避风,向阳,钓深,尤其是水下有凹槽的地方。

这一时节鱼儿为保持体力减少活动,所以尽量选择水流较缓的水域为佳。

正因为如此,谚语才说;七分钓位,三分钓技。没鱼的地方你用什么办法都是白费力,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鱼的习性,那么钓鱼的时候就事半功倍了。

钓鱼高手分享窝料的制作经验


多年来,牺牲于我手中的各种鱼不计其数。大大小小更没法言之。但实践的过程中,好学与好钻研,好总结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钓技与经验。对于绵钓会里的朋友来说,高手是不计其数,但很多也隐藏于其中。不轻易敞开经验。这也成了制约钓技交流的一大弊端。本文重在探索窝料的用法,当然可能有失偏颇,旨在相互学习与交流。

一、窝料细化为精细与粗略 

精细窝料为人工经过制作后的窝料,而粗略窝料为原始状态下的窝料。四川境内多数喜好用麦子与玉米来布窝。但多数又是干麦子,干玉米布窝。只仅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用精细窝料。其实本人的观点,历来是把精细窝料划分为:一般和复杂两种。

一般窝料只是用于水面积小,鱼情比较好,聚鱼时间短的水库。复杂窝料用于大面积的水域,鱼稀聚鱼时间久的水库。窝料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上鱼,能不能把鱼勾引进窝子,并且因贪吃而上钩。垂钓说起是很简单,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关系到成败。不同的水库有不同的鱼情,不同的用饵。用干麦子,玉米布窝,或用经过制作后的窝料布窝,哪个需要的时间更短。相比下,绝对是经过制作后的窝料。这么多年来,我也在不断的总结,也得到不少前辈的指点。就目前自己做窝料。一般是不用干麦子和干玉米做窝。一个理由:干麦子和干玉米,连自己都咬不动,更别说发窝,这里并不是说鱼不吃,而是发窝的时间肯定要长久些。垂钓者是随时与时间赛跑的!! 

二、窝料的普通制作与精细制作

1、普通窝料的制作,那就突出简单,快效,实用。记得以前自己习惯用水泡窝料(麦子,玉米)。相比下也比干的要快些。后来逐渐简化到。用家用的大开水瓶来闷麦子和玉米。本人长期的窝料不单一,历来都是麦子和玉米混合用。烧沸的开水把麦子和玉米刚刚淹没过多点。闷上几个小时后,玉米与麦子的粮食芳香相互交杂。趁热倒出拌入一些少两的曲酒。趁热再装入密封的口袋备用,继续闷上。第二天用时。你可想而知,那是给鱼儿丰厚而香味四溢的晚餐。这个方式比较简单,我们大家在时常的垂钓中,其实往往更多的去注重了饵的精细与神奇,又恰巧忽略了窝料上的制作。

2、精细窝料的制作,就比较复杂和系统了。需要原料醪糟,玉米,麦子。大的口袋或有盖的桶。制作前,用高压锅把适量的麦子和玉米同时高压煮熟(5成熟就OK),等气压完全下去后,添加适量的醪糟进去,再高压上气2分钟后关闭,最后装入有盖的桶或大口袋中密封一天后备用。一般不要麦子煮到四处开花,刚刚开花为最佳状态。这个方式适合那些大面积的水域。聚鱼效果奇特。初次布窝适当的要多些。补窝则可以用原始状态下的干麦子和玉米等。

3、其他的窝料,我们都习惯于用中药香料来泡制药麦子,在大家实践的过程中,我可以说每个家里都是瓶子一大堆,有些没用了,弃之又可惜,毕竟药酒还有那么多。这时,不妨变个方式加以利用,把那些没用的药酒,效果不是很好的药酒,来制作窝麦。岂不更好,并且还废旧再用了。窝麦子,只能是少量或微量的补窝,不可完全替代窝料!!

三、关于守钓与饲钓 

兄弟们都是喜好垂钓之人,都有深刻的体会,位置决定了一切!好的位置时常是如宝贝般你争我抢的。这当然需要自己提前去占据位置。而守钓与饲钓却是一个坚持与毅力的问题。一个好的位置,只要自己善于守钓与饲钓,总有一个时刻会来猛的。守钓与饲钓,并不是天天去,但要有规律,三天或两天或每周的同个时间。加以布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环境下的鱼窝子。所以想搏击大鱼,靠的是运气+位置+毅力(守钓与饲钓)

后记:各位兄弟见笑了,把自己多年来窝料制作的小小心得写上一点,与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当然,饵也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总之不可偏颇那一方,更不要忽略那一方。祝愿各位在黄金季节中多上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