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野钓调漂技巧。

在垂钓的过程,我们会因为鱼口的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调整我们的饵料状态,此时调整以后的饵料挂钩后,我们还要接着进行调漂,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漂相信号,使得我们钓鱼的中鱼率能够大幅度的增加。下面就来和大家说下挂饵调钓的技巧和漂相分析。

一、饵料状态对鱼口的影响

(1)不少朋友在刚入门垂钓的时候以为漂相只有简单的送漂和黑漂,但是随着垂钓时日的加深以及对垂钓方面的了解,逐渐发现鱼口还会出现其他方面的信号反应,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轻微的下滑或者上顶就可以提竿中鱼了,这就是所谓的口微。

(2)当然这个口微不仅仅是鱼口进食方面力度弱,还有可能就是饵料的味型和状态方面造成的影响,若是味型平淡无奇调动不了鱼儿强烈的觅食欲望就会表现的微弱无力,也有可能就是饵料状态入口性比较强,鱼儿轻微一吸就入口了。

(3)比如说使用搓饵垂钓时,鱼口感觉会很强烈,而使用拉饵垂钓鱼口就弱了很多,如果垂钓生口鱼使用的搓饵是用大比重的饵料做成的那么动作就会强劲有力,若是使用拉饵的话就会很少有这种信号,所以饵料方面要选好味型也要调好状态。

二、调钓对漂相的影响

(1)通常会以钓鲫鱼为标准来调漂,一般是调4目钓2目,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假设,若使用比重比较轻的饵料做钓时就很有可能做不到调4钓2目,因为使用的饵料比较轻的话钓钩同样的小巧一些,重量方面就难以把浮漂压到2目,甚至只有1目或者更少,这就需要在挑选钓钩时要尽量选用优质的品牌钓钩,不会因为重量型号方面的误差影响调钓观漂。

(2)所以说这种情况下调4目是可以完成的,但是钓2目就很难成立了,当然钓浮的话另算,这种情况下调4钓2难以实现那么就减少钓目,比如说调4钓3或者调4钓4都可以。

(3)如果使用比重比较大的搓饵调4钓2的话,双饵很可能是都到底的状态,依然钓的很钝,如果是在泥地非常厚的池塘垂钓的话很有可能过底,这就会影响鱼口,饵料没入泥地之中鱼儿很难找到食物,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鱼口,此时就算是调6目钓2目也不算出格,若是使用较小的浮漂的话调到8目钓3目也很实用。

三、调钓灵钝的漂相动作

(1)如果鱼口比较正常,此时调比较灵钓的也灵,鱼儿吃钩时产生的漂相信号就会比较弱小,通常是比较短促有力的顿口,此时经验老道的钓者就会适当的让口。

(2)如果调钓的目数比较正常的话,会出现一个比较清晰的顿口接着会迅速送漂,一般钓鲫鱼时这种漂相很多,如果钓鲤鱼的话,则会出现一个很有力的顿口接着会黑漂。

(3)如果钓的很钝的话,比如说调1目钓4目时,鲫鱼吃钩的漂相通常会出现比较缓慢且又很稳定的上送漂相,而钓鲤鱼的话则会直接黑漂。

(5)在垂钓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有不少钓友刚到钓场就会询问鱼口是顿口还是送漂,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调钓方面不同也就会导致出现不同的鱼口动作,饵料状态也会不一样,就算调钓和饵料相同,那浮漂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垂钓时先选好合适的钓具装备再制定调钓标准,浮漂尽量选用质量较好漂相清晰的浮漂。

(6)另外提竿的时机每个人也不太一样,有的人喜欢在鱼口动作的第一时间提竿刺鱼,而有的人则喜欢等到送漂时再提竿,上述内容只是一些比较基本却有重要的常识,虽然对于高手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相信对众多在调钓方面还迷糊着的新手朋友们来说会有些许帮助吧,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最好自己亲身体会掌握,才能做得更好,新手朋友选择钓竿的时候要谨慎一些,只有对性能有足够了解容易操控才能在鱼口动作出现时保证中鱼的成功率。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底钓调漂的多种常见漂相分析


我们在进行垂钓活动的时候,体型比较大的一些鱼类一般经常待在水体的底层,想要钓获这样你的的鱼类,小编建议大家进行底钓。这样的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可能hi遇到一系列有关漂相动作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令很多的垂钓爱好者感到头疼,今天小编整理了一部分常见的漂相,在这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第一种

将钩饵抛投入水之后,漂子并未立即竖起来,而是平卧在水中,可能会有轻微的晃动,也许投入水中之后漂子立即就会飞快的晃动。这时候,建议广大钓友立即提竿,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意味着有鱼吃饵了,而是应该进行换饵了,换饵之后再次将钩饵抛投入水中。如果再次抛投钩饵之后,那么我们应该换一个窝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层的鱼儿将钩饵截获。所以这个时候,漂子才会晃动,而且一般来说截获钩饵的很可能的一些小鱼,提竿也不会有收获。

第二种

漂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快到达水底的时候,速度却已经明显的不停。发生这样的情况,许多垂钓爱好者心里都清楚,不管是下降速度变慢还是变快,最大的可能都是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了鱼类的干扰。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底层鱼类活动有关,也可能是因为鱼儿在游动的过程中碰到了鱼线。广大垂钓爱好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应该马上提竿,有可能会有渔获。

第三种

抛投钩饵之后,漂子没有任何的活动,入水的速度也没有任何异常,最后在水面保持稳定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漂子缓缓的升上来一点点,之后立即下顿,这样的漂相比较常见。这样的情况一般意味着有鱼儿吃饵了,鱼儿将钩饵吸入口中,牵动钓线和漂子,因此会有下顿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钓者应该马上提竿,把握好这个时机,一般都能够有不错的钓获。在漂子的上升的时候,垂钓爱好者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现漂子下顿,就应该马上提竿,不要错失良机。但是,小编在这里提醒广大的垂钓爱好者,也不是所有的鱼儿吃饵都会出现一个下顿的过程,有一部分的鱼儿吃饵之后,并不会出现下顿的情况,可是在鱼儿吃饵的时候通常都会一段停留的时间,广大钓鱼爱好者要紧紧抓住这样的机会,及早提竿上鱼。

第四种

鱼钩逐渐下沉达到水体的下层,漂子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好,但是此时漂子已经开始猛晃,出现这样的漂相,意味着水里面的鱼儿非常活跃,从而形成漂子不是那么稳定。通常情况下,主要是由于饵料雾化得非常好,能够吸引到很多的鱼类,还容易形成鱼儿的抢食。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干扰信号,使得广大垂钓爱好者造成误判。如果我们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会造成误判,建议改成浮钓。

第五种

下面小编想要讲解的这类漂相,无关上鱼,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种操作上的失误。在漂子到达钓位以后,本来稳定的情况下,却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沉,而且整个漂子都沉入了水中。一般都是水里面的鱼儿碰到了鱼线,造成了漂子的这种动作。即使钩饵没有被吃掉,也应该等到漂子重新浮上水面以后,换饵扬竿。

鲫鱼吃饵动作与浮漂漂相分析


鲫鱼虽然吃口方式只有一种,但是受到不同的水情,鱼情影响,表现出来的漂相之间区别同样很大,钓鱼人想要钓鱼顺利,还需要多多掌握不同的漂相表现。

钓鲫鱼时,鲫鱼会因为水情的变化,水深的变化,水温的升降,影响到自己的开口大小,以及觅食积极性等表现。最终,这些影响都会体现在漂相上面,这其中有着共性,也又有着不同。

1、鲫鱼吃饵分析

鲫鱼是一种底层鱼类,多活跃在砂石水底,觅食上属于杂食性动物,不过随着体型增长,口味偏向素食。通常情况下,钓鱼人主要是使用各种酒米,豆粉,谷物作为饵料,时有掺杂入荤腥增加诱鱼效果。

鲫鱼选择吃口时,它首先会选择搞搞翘起尾巴,整个鱼身呈现一个半月形,身体微微侧开,鱼唇轻微的触碰钓饵一到两次作为试探。等到确认食物的口味,以及大小之后,才会选择将钓饵吸入嘴中。

相对于鲤鱼而言,鲫鱼没有那么谨慎,但也不算凶猛。在捕食成功后,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它们都会在原地重新拉直鱼身,然后慢慢咀嚼食物。不过钓鱼当中,因为有鱼线和鱼钩的存在,鱼类很少会有这种表现。

2、多种漂相展示

鲫鱼最为常见的一种漂相,也是最标准的一种漂相,就是在浮漂稳定之后,它开始缓慢的上升,不多,一目已经是极限。因为鲫鱼翘起尾巴,仰头吃钩,所以浮漂才会上浮,一般在上升到一目左右时,浮漂就会突然下顿,而且力度较大,反应时较短,这是鲫鱼开始吃钩了。钓鱼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在下沉的瞬间提竿,才能够保证上鱼的可靠性。

3、除了这种最常见的漂相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造就的漂相,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首先介绍一种小鲫鱼咬钩的漂相,因为小鲫鱼的体型小,吃口也相对微弱,所以浮漂往往是上浮一个很小的距离,不会超过一到两厘米。而且,根据鲫鱼在正式吃口之前,多有一个鱼唇试探的过程,小鲫鱼也是如此。在漂相上多是浮漂会有一个上下活动的过程,点动两三次之后,开始上浮。

这种漂相,钓鱼人需要抓住时机,在浮漂上升的过程中,速度逐渐缓和下来,却又尚未完全停止的一刹那,选择扬竿。因为小鲫鱼的体型较小,重量轻,如果是调性较好的手竿,可以尝试一把飞鱼。

钓滑鱼的漂相也和常态不同,滑鱼就是指较为狡猾的鱼类,它们因为经常活动在人类的钓位附近,对于各种情况更为谨慎,钓上来的难度极大。

一般滑鱼咬钩,漂相多是轻点轻触,即浮漂点动一下即刻停止,然后隔一小会,又会有一次点动,幅度都很细微,却又能够察觉到。这多是大鲫鱼在试探,因为它们比较狡猾,不会轻易的咬钩,所以才会叼一口,游走开,又回来叼一口。

面对这种情况,钓友们都知道怎么办,耐心等待,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人,更何况鲫鱼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浮漂同样是点动,一下接一下的,然后尾段开始缓慢的上顶,这个上顶的尺度多在半目到一目之间。一直到浮漂不再活动后,就到了提竿的时机。

需要钓鱼人注意的是,这种漂相当中,浮漂上升的速度越慢,反而越有可能是大鲫鱼,速度越快,则是小鲫鱼。这在鲫鱼的漂相中并不稀奇,其他的一些漂相当中,比如浮漂缓慢下沉的情况,也是速度越慢,鲫鱼的体型越大,也是一个特色。

水库钓白鱼的选位用饵技巧及漂相分析


白鱼,又叫做翘嘴鱼、翘壳鱼。它一般分布在水的中上层,以小鱼为食。它的游速很快,在水库中常见白鱼追捕小杂鱼觅食,以此作为垂钓选位要素,在垂钓的时候以鱼道为优先选择。下面说说库钓白鱼的一些技巧,希望能给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大水域选位诀窍

通常来说,到大水域作钓,选择在一处鱼道作钓,是有好渔获的关键。一般河汊附近是鱼儿的必经之处,如铧尖处或分叉口。相对而言,比较平坦地方,因为给鱼藏身的地方少,所以不太适宜作钓。然而好钓鱼的这些钓位,水底一般都分布有水草、树枝和乱石,地形相对复杂,所以非常容易挂底,或者出现漂目不准的情况,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来应对。

二、拉饵带散炮诱钓白鱼

拉饵带散炮的方式,在竞技池和黑坑中常常用到,当然在小杂鱼非常少水库使用,效果也不错。拉饵带散炮钓中上层鱼,散炮饵入水即炸,有超强的雾化性,在垂钓中华白鱼时,收效颇佳。这种鱼抢食积极,吃食量比较大,所以用散炮饵,也会起到持续诱鱼的作用。而且散炮雾化掉了,钓钩上依旧有拉饵残留。

三、中华白鱼漂相分析

中华白鱼,多生活在流水以及水体的中上层,游速快,善于跳跃,是一种凶猛性鱼类,在吃食的过程中,常常是以追饵抢食为主。基于这一特点,它在咬钩时,最常见的漂相动作有两种:第一种是大顿口,如浮漂在下降的过程中,三到四目的明显下顿动作;另一种动作是浮漂在下降时,突然被斜拉没入水中,说明此时钓钩已经被鱼吸入嘴里,并被鱼拖着走,也就是钓友常说的拖漂。

鲫鱼的几种常见漂相分析


浮漂又称钓鱼人的眼睛由于看不见鱼儿在水下的摄食过程,所以只能通过观察漂相来判断鱼讯。那么在钓对象鱼鲫鱼的时都有哪些常见的漂相呢?现在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顿口

在钓底的过程中,一般情况都是鱼饵入水、铅坠悬浮、漂以下的配件重量与漂的浮力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漂也就会在鱼钩入水的时候,保持在相当平衡的目数。当有鲫鱼吃饵,一般情况下鱼儿都会选择先围绕在鱼饵的周围观察一下,确定没有危险后,再试探性去咬鱼饵,感觉适口后才会吃到肚子里。

鱼吸入鱼饵,就直接导致漂与配件之间关系失衡,咬钩的那一下,会突然加重配件的重量,鱼漂会出现有力的一顿。漂动的幅度取决与鱼的吸力、重量和线组的灵敏度,以及水深。

二、顶口

顶口(1)

顶口的多数情况:钓浮或者钓离底的时候发生(偶尔在钓底的时候也会发生)。钓浮的时候,线组最可能达到最高灵敏值,考虑所有情况:鱼饵不可能在水底固定不动,它会随水波有轻微移动。鱼看见鱼饵在水中悬浮,过来吃饵,但是这个时候的吃饵和钓底的时候是不同的。

因为在水中鱼吃的食物在大多会在水中多数移动,鱼也本能的认为鱼饵也是会动的,所以减少或者省略了在鱼饵周围观察的这个环节,更多的则是游动到鱼饵的位置,顺势将鱼饵吸入口中。因为鱼是向着鱼饵移动的,所以鱼的吸饵速度和鱼移动的速度相互抵消,就会产生了细微的顿口。

不仔细观察就很难发现。但是如果两者相互抵消,按道理漂应该是保持不动的,就不可能出现顶口情况。但是实际情况是完全不同的,顶漂的原因就是和鱼移动的方向有很大的关系的。

鱼是移动着过来吃饵的,鱼饵入口后,鱼也不会定住,都是继续游动,但是鲫鱼又格外与众不同,它在吃水中上层食物的时候都是仰头向上游动进食的。鲫鱼含着鱼饵向上游动,就大多的减小了配件重量,漂很自然的就出现顶口情况。但是大鲫鱼不像小鱼那样,大鱼都很稳当,向上的幅度也比较小,吃饵的吸力却比较大。所以钓浮的时候,大鲫鱼的漂相还大多表现为顿口。

顶口(2)

钓浮的时候,顶口基本就是鲫鱼的标准口,但这种情况仅仅是针对小鲫鱼来说(50克以下的)。

有些情况是:钓底也可能会出现顶口,和传统钓的顶漂相似。这种状况可能就是:线组不够灵敏,或者出现顿口的时候没有发现。鲫鱼在水底游动的时候,基本都离地有一定距离,不会紧贴地面的,鱼越大离地越远。即使鲫鱼发现食物,身体也不会下降多少,而是采取尾巴向上,头向下的姿势吃饵。

将鱼饵吃到嘴里,确认没有危险后,就会吸入鱼饵,在吞食过程中,身体会恢复为水平状态然后游走,这就是鱼含着鱼饵和鱼钩抬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减少了配件的重量,漂自然就会上浮。所以就出现了顶漂。因为不是在鱼吸饵的第一口就起竿,而是等到鱼儿抬头上浮才扬竿,所以这种情况上钩的鲫鱼,鱼钩都会吃的比较深、较牢。

三、接口(截口)

在钓点鱼比较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接口,钓窝已经聚集了大群的鲫鱼,由于抛竿的频率导致钓点附近的鱼已经适应和喜欢这种味道的鱼饵,并且对你的抛竿没有了恐惧,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反射,都前去吃食,而形成了鱼儿争食的现象。

鱼在鱼饵落点进行等待,当鱼饵下来还未落地的时候,就被鱼用嘴接住。就使得原本该缓慢下沉的鱼漂,出现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鱼吸饵造成的,所以必须要立即扬竿,因为鱼已经咬钩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鱼饵下沉的过程中被鱼吃到口中,但是在吃的过程中,因为抢食的原因,鱼会很用力的吸食鱼饵,或者鱼钩附近的鱼看见鱼饵落下,快速的游来一口吃掉鱼饵。这两种情况在漂上的反应就是:本该匀速下降的鱼漂,突然有个加速下降的动作。

一个停顿,一个加速,如果掌握好了,命中率就是非常可观的。

四、黑漂

黑漂,也称拉漂,是指在垂钓过程中,鱼漂全部入水,鱼把钩饵吸入口中边游边吞食的表现。

挂双钩调漂找底的技巧和优缺点


调漂方法有很多,有带饵的,不带饵的,带钩的不带钩的方法,今天为大家分享带双饵如何调漂的技巧,希望对大家野钓或黑坑钓鱼有所帮助,下面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挂饵料调漂。

一、挂双饵料调漂的优缺点

使用挂饵料调漂方法的优点有很多,首先我们能相当快的知道当前鱼饵在水中的状态,例如饵料大小的变化;雾化时长;到底还是离底;同时咱可以根据浮漂的反馈判断,当前鱼是否离底或在底部。举例说明:假若钩上的饵正在慢慢雾化,浮漂缓缓上升的时候,突然出现急速上升,或急速下降的信号,我们基本就可以判断饵料被钓点内的鱼截杀掉了。当发现钓点内频繁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判断,当前的鱼已经离开池底了,我们就可以从饵料上及时作出调整了。

如果是黑坑钓鲫鱼的话,我们可以降低饵料的比重或者直接使用拉饵钓浮,如果是钓鲤鱼也可以加减饵料的重量来找寻鱼层的位置,并不用通过剪铅皮或飞铅的方式来找鱼群了。

挂饵调漂的优点非常多,同时也有很多缺点。想这种调漂的技巧只能在水流相对安静的水域中使用,并不适合在所有水域中作钓。

另外使用带饵调漂时对饵料上得大小也十分有要求。饵料的轻重、大小、雾化性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正常作钓的诱因。还有在使用这种调法之前,最好先熟悉下自己所使用浮漂的浮力与吃铅、材质等信息。需要长时间的测试或练习才能掌握这种技巧,所以说这种调漂方法并不适合黑坑钓鱼新手使用,如果调钓失误很可能有口无鱼的情况会频频发生。

二、挂双饵如何调漂找底

双饵如何调漂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来分析下其中调钓原理:首先双饵调漂需要用浮漂撑起双钩上饵的重量,通过浮漂的浮力让两个饵料在水中离底的状态下保持平衡。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需要在半水的情况下,双钩上饵调成平水或预期漂尾目数即可。

使用这种调漂方法后,两颗饵料可以轻易地被定留在任何水层。所以说待双饵调漂也是钓浮非常好的方法了。适合钓浮的鱼情也非常多,例如钓鲢鳙、草鱼、鲫鱼等鱼种时都可以使用。

如何调漂已经解释过了,那么使用挂双饵调漂怎么找底呢?以半水双饵浮漂调2目为例,找底时需要每竿上与调漂时同样大小的饵料,然后慢慢地向上移动浮漂找底,待调成漂尾多于2目时,证明双饵已经到底,此时再将浮漂下撸一点让钓目变成2目即可。此时双饵在水底的状态应为1钩触底、1钩悬浮。

使用这种调漂方法调出来的漂基本饵动漂就会跟着动,由于太过灵敏当遇到个体较大的鱼进窝时,甩鳍的动作都会引起浮漂的晃动。所以在水流较大、杂鱼较多、有风浪的时候不建议大家使用这种调漂技巧。

钓鲫鱼挂饵半水调漂的方法


春季是钓鲫的最好季节,因气温、水温低,小杂鱼闹得少,且野外堰、水库鲫鱼吃口较轻、口实,如何好中鱼,调漂是垂钓中的关键之一,结合近年来的经验,谈谈钓鲫调漂之心得,与钓友分享指教。

野外钓鲫主要地点是野外水库、堰塘等地,一般说这季节的水库、塘中水面小、无草的多。使用浮漂按漂尾的粗细区分,着重用长细腰大号型的沉水快、稳定性好的鲫漂。因为钓点的远近不同,按漂目清晰度分析,可分为极细尾、细尾、粗尾。不考虑细分实心尾漂和空心尾漂之说,谈谈在不同的情况下用漂之心得。

一、漂尾的说明

(1)极细尾。此漂尾极细,直径约在0.2-0.5毫米。特点灵敏极高,可以放大鲫鱼吃口的信号,非常有利于抓口,用于钓点距近岸处2M以内近处2-3M深水区,用此漂可最清晰看见漂像细微的变化;缺点是钓点距岸4M左右较远时,钓者易看不清漂像,特别是老者和近视眼钓者,易感觉眼花、胀、疼痛。

(2)细尾漂。此漂尾细,直径约在0.6-1毫米。特点和缺点跟极细尾一样,不在累述。

(3)粗尾漂。此漂尾较粗,直径约在1.5-2毫米。主要用于钓点距近岸处4M以外的2-3M深水区。此类漂吃铅较大,且因漂尾粗,清晰度高,较易看清远处的漂,适合用于远处作钓,缺点是灵敏不比细尾漂高,有些小吃口不易看出,影响扬竿时机。

二、调漂的技巧

(1)钓漂目数确定。针对冬季鲫鱼吃口轻,动作幅度不大。为了便于鲫鱼吃钩,需双钩兜底,最好呈一钩触底,一钩躺底的状态。为此钓目以钝为佳,调目以低于钓目0-1目为好,即调2钓2-2.5、3目或调3钓3-3.5/4目,最好钓目不要超过3目,因为露目越多,浮力越大,鲫鱼吃口的阻力越大,不变吃食,也不利于观漂。说明的是,这里说的调目是半水带饵调漂后的调目,也就是说包含了钩重和饵重。针对三种漂尾的不同,调法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空钩后呈的目数不一样,灵敏度略不一样(详情见上图)。

(2)调漂的手法。步骤1:带饵调漂,说明的是拉饵不可能每次拉出都一般大、一样重,确定在每次拉出的饵料基本上是一样的大小的情况下,压水后的目数是预计的目数上差不到-0.5至2目就行了,就是说有时带饵调漂后漂呈1目、2目或平水状态,多拉几次,尽量地拉出一般大小的饵,抛入水中,确定需要的目数,不需要太精确,心中有数就行了。然后空钩带漂入水,看看目数是多少,进一步确定钩重和饵重,心中更加明确水底双钩的状态。

(3)调漂终极目标。调好漂的最终目标是找鱼层,好中鱼,中快鱼。在作钓过程中,如果一直是上钩中鱼,且中鱼的钩不在正口,是嘴旁边或者在下嘴唇,说明调漂有点钝了,把漂往下撸几目。如果是下钩一直中鱼,且中鱼的钩一直正口或者挂着上嘴皮,说明有点调灵了,把漂往上推几目。上钩中鱼,下钩也中鱼,且概率差不多,说明找到底了,找到口了。

三、调漂实战之应用

在半水带饵调漂好后。其操作程序如下:

(1)找底。先用学生的橡皮擦剪成跟黄豆大小豆粒,用挂上钩找出预留钓目数,再用挂稍大的豆粒挂上钩加以确定。也可以直接上钩挂搓饵找底,方法一样,不管用哪种方法,双钩一定要一钩融底,一钩躺底。

(2)看口。出现阴口(幅度不大的顿口)、上升(幅度不大的顶口)、上顶、下顿、斜漂走向是鲫鱼主要的吃口像。是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进行必要的调漂修正。

(3)扬竿。竿子下水后一定要压水线,有口时,轻轻扬竿,若不中鱼,可轻放竿子在竿架上,待漂重新入水稳定后,因为漂向近处拉回较浅处,漂目露出目数为3-7目,这时一定要上举钓竿,使风线绷直,发现漂目有异常,如晃动、阴口、轻声等现象轻扬竿,力求实现一饵打二次中鱼的机会。

垂钓时不同鱼口产生的漂相分析


在垂钓的过程中受到天气环境温度的影响,鱼儿的觅食习惯就会变化,就会出现各种情况的吃口,漂相就变得更加复杂难明,对把握鱼口以及提杆的时机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少的钓友都在研究漂相产生的原理以及相应的应对计策,想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里就分析一下不同鱼口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技巧。

一、轻口

产生轻口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指鱼儿在吃饵时动作细微轻巧,浮标的反应很不明显,一般浮动的目数在一目之内,所以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准确的把握,这里就说下轻口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与鱼儿饥饿程度有关,鱼儿若是在饱食的状态或者不太饥饿的时候,一般吃口都会比较的轻。

2、与鱼情密度有关,若是鱼儿的密度较小,鱼群的数量较少时,一般很少有争抢食物的情况,所以吃口都比较的轻,几乎都是慢条斯理的进食,钩饵在鱼嘴里的动静很细微。

3、与鱼儿的个体大小有关,一般大鱼都是生存在时刻被人垂钓的环境中长大的,越大的鱼越是谨慎,吃口都比较的轻,觅食会有很多的假动作。

4、与鱼儿的种类有关,有的鱼儿要么嘴部较小有的则是天生的觅食特性如此,比如说鲫鱼,鲤鱼一类进食都比较的轻微。

5、温度有关,鱼儿的生活和觅食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非常大,当天气寒冷的时候,鱼儿在水中感觉不适,开口比较的困难容易出现轻口。

6、应对的计策,在这种情况下,诱饵尽量的少并且精细,多抛小饵让钩饵呈现动态来引诱鱼儿,增加窝点的诱鱼效果,若是窝点鱼群集中后,鱼儿就会出现抢食。

还需要注意的是浮漂的调钓要尽量的灵敏,更换线组钓钩,使用细线小钩让鱼儿易于吞食。

二、生口

垂钓时都喜欢钓生口,大部分生口鱼都是第一次吃钩,或者是间隔的时间久,对钩饵的防备心里很弱,碰到合口的饵料就会很大胆很干脆的直接吞食,所以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抓住时机,不仅垂钓的比较轻松,收获还是相当可以的。

钓生口鱼时钓具要准备充分,生口鱼的力道是比较大的,在控鱼溜鱼的时候操作不慎就容易跑鱼,尽量使用合手的钓竿,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操作方面的小失误。

三、猾口

这种鱼口主要是出现在放养的池塘,被很多人垂钓过的老猾鱼,在吃饵的时候会多次的试探,有时会把饵料含在嘴边并不吞食而是多次的品尝,会出现很杂乱的漂相,此时若是提杆往往是很难中鱼的,这主要原因就是鱼儿被钓的次数多,非常的谨慎。

应对的计策就是,尽量寻找很少有人垂钓的其他新钓位,尽量不要在老钓位垂钓,就算只是在附近范围内寻找别的钓点,也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诱饵的方面也需要注意,贵精不贵多如果不是比赛的话,甚至不打窝也可以,钓组方面也需要注意,钓线要尽量的细腻隐蔽性好,钓钩也尽量的小,容易被鱼儿吞食,可以适当钓钝一些能够过滤不少的虚假信号。

四、停口

有时候会经常碰到鱼儿开口难甚至无口的情况,甚至是连续几天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比较的多。比如短期内大量的投放饵料,会让鱼儿几乎处于不饿的状态,有时候则是因为有电鱼放炮炸鱼或者受到伤害时,鱼儿处于惊恐的状态,也或者是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鱼儿生存困难,水体若是突然降温或者升温造成水温突然变化10度以上都容易造成停口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在雷雨前的闷热天气水中氧份极度缺乏,大部分鱼儿会到表层活动,就算钓浮效果也不是很好。

应对的方法,若是饵料投放的过多导致鱼儿停口,最好是在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再去垂钓,因为大量投饵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头天的晚上或者天亮的时分,经过长时间的消化,鱼儿就会开始进食。若是在溶氧量较低的雷雨前的天气垂钓,尽量选在流水区域的缓流边垂钓,并且可以使用蚯蚓或者其它不容易脱落的饵料,也可以加大商品饵的分量钓跑铅,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冬季垂钓空竿的漂相分析


入冬以后的天气已经越来越冷,而且好多鱼儿也都已经做好了要冬眠的准备,不过还有一些比较耐寒的鱼儿仍然在觅食,所以想要在这个季节垂钓,也是完全可以的。想在冬季有所收获,不仅要选择好的钓位,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好多钓友表示,浮漂明明有反应,但是提竿却没鱼,这实在是让钓友们头疼不已,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很多时候造成提竿无鱼的原因,都是没有弄清楚两种常见漂相。

第一种,送漂。什么是送漂,就是浮漂从水里向上升起的现象,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鱼儿已经将饵吞下,只要没有小鱼来闹窝,基本上提竿就能上鱼。但是既然提到了小鱼闹窝,那钓友们也要能够清楚的辨别出来。如果是断断续续的送漂,那就说明的确是小杂鱼在闹窝呢,所以这时候钓友们可以试验一下,接连两次空竿那就意味着确实是小杂鱼在闹窝了。

第二种,顿漂。顿漂简单点说就是浮漂的有力下沉,通常如果台钓中出现这样的漂相,那么提竿中鱼的几率就比较高了。一般来说,在钓大体型的生口鱼的时候,钓友们要抓大的顿口,而钓轻口鱼和滑口鱼的时候,则要抓小的顿口,这样才能提高中鱼率。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钓生口鱼的时候,下顿的动作越大提竿中鱼的几率就越高;而钓滑口鱼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很有可能是动作越大越是假的信号,抓住小的顿口反而会增加提竿的中鱼几率哦!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析的两种常见的漂相,钓友们都了解了吗?希望大家能在下次垂钓的时候擦亮自己的双眼,瞅准时机再提竿,最后,祝钓友们都能在这个冬季渔获满满!

钓鲫鱼时浮漂的反应与常见漂相分析


浮漂在我们垂钓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鱼儿吃钩的一举一动都需要依靠漂相的反应来判断,从众多不同的漂相中找出真正的鱼口并及时提竿中鱼,这样才能保证钓获量,在我们平常的垂钓中基本上以鲫鱼为主,这里就说下关于垂钓鲫鱼时最为常见的漂相。

一、顿口

在进行钓底的时候,水中的钩饵和铅坠以及浮漂以下的各个配件总和的重力与浮漂的浮力处于对等的关系,此时浮漂上的目数就是平衡状态下的目数,当鱼儿发现钩饵的时候通常都会比较小心的在附近盘旋一阵,才会进一步的探食,直到觉得食物比较适口才会吞钩,所以当鱼儿把钩饵吸入嘴中的时候,浮漂和钓组之间的平衡受到鱼儿的吸力会出现有力的下顿,而浮漂产生的这个动作幅度大小和鱼儿的吸食力度以及线组的粗细灵敏度,还有水深都有一定的关系,想要让浮漂准确的表现出漂相,最好搭配合理型号以及线体质量好的线组。

二、顶口

1、在钓浮或者钓离底时候会经常出现顶口的情况,一般在钓浮的时候线组之间的灵敏度基本达到了最高点,而钩饵在水中悬浮的时候会随着水流到处晃动,鱼儿发现之后就会前来吞食,这个漂相和钓底的漂相有很大的不同。

2、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活动的食物下口,所以本能的觉得移动的钩饵就是可口的食物,就不会有过多的试探动作,大多情况下会直接游到钩饵附近吸入口中,而这种情况下鱼儿是朝着钩饵游动,这就导致了鱼儿的吸力和钩饵移动方位力度会相互抵消,出现很轻微的顿口,这个漂相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忽略,这时会有一个问题就是鱼儿吸食的力度和钩饵移动的力度互相抵消的话,浮漂应该不会有动作产生的也不会有顶口的漂相,其实不然,顶漂的产生和鱼儿移动的方位有很大的关系。

3、鱼儿在吞饵的时候身体会一直处于游动状态,基本不会停下来,并且鲫鱼一般都会仰头吸食中上层的食物,在吞掉钩饵之后还会继续向上游动,带动了钓组之后,减轻了浮漂的压力,浮漂就会上顶,但是大鱼和小鱼在这种情况下吃饵的漂相动作又不一样,大鲫鱼游动的比较稳重速度也比较慢,但是吸饵的动作比较大,浮漂受到吸力会出现下顿的动作。

4、钓浮的鱼情是50克以下的小鲫鱼时出现的漂相基本上都是顶口,但是在钓底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出现顶口,和使用传统钓时出现的顶口类似,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线组不太灵敏也或者是有顿口的漂相产生时没有注意到,而鲫鱼游动的时候会和水底保持一些距离,并且鱼体越大就会离水底越远,发现有食物的时候通常会头向下就饵。

5、把鱼儿吸入口中之后,鱼儿会浅尝一下食物的味道以及是否有危险产生,随后就会直接吞钩入肚,在这个过程中鱼儿会恢复到之前的游动动作,在吞食钩饵的时候,钩饵的重量会被鱼儿承载,浮漂就会上浮 ,此时提杆刺鱼基本上都会刺的比较牢比较深。

三、接口

1、在鱼情比较快的时候,通过快频率的打杆,鱼儿会在钓点形成比较密集的鱼群,饵料的味型和状态也比较符合鱼儿的需求,也会对抛竿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反射,抛竿入水后就会迅速的争食,就会出现截口的情况,所以越是在鱼情好的时候就越要用好饵才能提高上钩率。

2、这个漂相的动作通常会使一个轻微的停顿,因为鱼儿会在窝点等待钩饵,当抛竿入水之后,钩饵还在下沉的时候鱼儿就会迅速吞食,此时本来处于下沉状态中的浮漂就会出现停顿,要及时做出反应立即提竿刺鱼,这就需要钓友随时注意集中力并快速的反应,在垂钓快鱼的时候,最好使用轻质的硬调钓竿,能够加快打杆的频率。

3、在鱼儿抢食出现截口的时候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由于鱼儿在抢食,所以吸食的力度会比较大,浮漂在下沉的过程中,鱼儿猛然过来直接吞饵的话,浮漂就会加速下沉,所以钓截口主抓停顿和加速。

四、黑漂

这个漂相非常简单直观,就是鱼儿在游动的过程中吞掉钩饵并继续游动,浮漂会被拉入水中慢慢沉没,是典型的吞钩漂相。

野钓调漂技巧:钩重饵重和调漂的关系


在竞技钓里面,很多概念都跟休闲钓不一样,竞技钓的一切调整都要做到十分精确,因为在竞技钓里面大多数都是小鲫鱼,如果调得不够合适的话少钓一条就是输。我们在休闲钓当中经常会用到调四钓二,竞技钓就是调2钓2+一黑线(标尾上的黑线)。不过虽然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仍然可以从竞技钓当中钩重饵重对浮漂的影响用在平时的野钓当中。在野钓中也要找底但不一定要那么精确,你要想了解你的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你就必须知道钩重及饵重。

1、称钩重

我们在平时可以留意下,野钓的时候,什么钩对应相应的标应该是几目。例如知道双钩对某一标是4目,当你带钩调标为2目时,你就知道无钩时是6目,当你的钓目小于6目时你水下的一根子线肯定是直的,在16目之间钓都是灵,从1目钓到6目是灵中找顿。当你钓到6目时你再把标往上拉,你的标会一直保持在6目,当标出现6目多时那你的铅坠就到底了,这个过程才叫钓顿呢,但在这个顿中我们也可以找灵。6目向上就是跑铅了。所以说知道双钩重很重要。

2、称饵重

野钓的时候,了解不同的饵料在应该压下标多少目。我们把钩重和饵重相比较,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在一特定的调钓下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例如钩重和饵重相同,我们调几钓几就是不灵不顿。如果饵重大于钩重,找不灵不顿只有从调目向标尾的方向上找。如果饵重小于钩重,找不灵不顿只有从调目向下找,调几钓几上钩都可能离底。饵料到底的状态绝对影响钓鱼成绩。

我们必须知道了饵重才能找到不灵不顿这个点,所以我们的调钓是相对一个定量,而饵重是随时变化的,我们必须控制好饵重才能更精确地控制好钩饵在水底的状态。这样我们在抛钩后的等鱼过程中根据标目的变化就能很清楚钩上饵的残留。

以上文字有点枯燥复杂,哈哈想想阿基米德和牛顿的几个定律,很快就能像清楚。

鱼吃饵时吃口的轻重与浮漂漂相分析


鱼在不同条件下吸食钩饵的方式是不同的,对各种鱼的吃食动作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漂,也便于钓者准确地把握扬竿的时机。当然,本文所涉及的对象是淡水鱼类。

一、几种淡水鱼的吸食特点

首先来看底层鱼,拿鲫鱼来说,它们在吃食时喜欢头朝下尾朝上,吸食到钩饵之后就会上浮,表现在浮漂上则为轻轻抖动后上送,钓者可在见到浮漂上浮时提竿。

鲤鱼最喜欢在泥中拱食,吃食时比较小心,首先需要试探一番,觉得没有什么危险,或者对其口味,才将饵料吸入嘴中,吸食入嘴后就会走开。钓者看到浮漂先是微微晃动,然后就开始下沉直至黑漂,当看到浮漂没入水中即可提竿。

再来看看水体中下层的鱼儿,比如草鱼,它们吃食的特点是先慢后快,起先是试探性地尝味,觉得合适就会一口吸入,拉着钩饵游走。钓者看到浮漂下沉的机会多于上浮的机会,当漂下沉时,须等到漂的整体浸入水中后才可提竿。

青鱼吃食则比较狠与猛,只要它们发现有食物,就会一口吸走,钓者看到浮漂是上下抖动的幅度很大,继而很快地斜着下沉,此时需要赶紧扬竿。

罗非鱼比较贪吃,只要吃到了饵料是不会松开嘴巴的,钓者看到浮漂很快地颤动,然而又突然停止或者突然斜着上浮,这时就要赶快扬竿。

鲢鳙在水温较为合适的时候吃食比较温柔,喜欢将饵料含在口中,所以浮漂只是很轻地晃动,如果不及时扬竿就会错过机会。到了炎夏鲢鳙吃食的特点是咬着钓饵转身就走,浮漂一般是黑漂或者是拉倒海竿而钓者就要立即扬竿。便于吃食比较像鲫鱼的动作,浮漂先是上下颤动不已,接着立即上浮,最后漂子斜向水面,此时最好及时扬竿。

二、吃口轻重须看季节

冬末初春鱼口较小,因为水温低使它们活动显得比较迟缓与呆板,吃食时动作就十分轻微,浮漂反应的就很不明显,有时浮漂只是轻微地抖动就有鱼中钩了。

夏季与秋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水中鱼儿最为活跃,动作比较迅猛,漂相呈现为动作幅度很大,不管是上浮还是下沉,或者斜向运动,都是很明显的动作,看到这样的漂相要当机立断地提竿获鱼。到了冬季水温低,鱼口轻则浮漂有轻微动作即可扬竿。

三、根据水深看吃钩动作

如果钓场的水较浅,在一米以下,此时的水线是很短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立马就会有反应,上送与下顿的讯号出现时,可延迟几秒提竿。

如果钓场的水深超过了两米,此时的水线是较长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反应时间稍慢,看到有上浮与下顿就要及时扬竿获鱼。

四、钓饵不同,漂相有区别

一般情况下素饵较小,鱼儿进食比较容易,浮漂只是轻轻抖动,钓者可及早提竿;荤饵送至鱼儿嘴边,鱼儿有时有试探性的动作,或者咬到钩饵的边缘,提竿应稍微迟一点,看到浮漂上浮与下顿明显才可提竿。

五、根据子线的长度来判断

比较长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长,钓者不可急于提竿。比较短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短,钓者应及时提竿。

六、根据铅坠来判断

重坠适用于卧钩、流水与浅水,轻坠适用于立钩、静水。适用重坠时浮漂上送的速度较慢,需要早一点提竿;适用轻坠时浮漂上送较快较高,需要迟一点提竿。还有,高坠提竿应早一点,低坠提竿要迟一点。

七、根据水质判断

水质较肥,鱼儿吃食动作慢,浮漂上送与下顿迟缓;水质较瘦,鱼儿吃食动作较急,浮漂动作快而明显;水体不流动的情况下,鲫鱼一般是送漂,水体有流动一般是黑漂现象。滑鱼要么是点漂,要么是缓缓地送漂与平移浮漂。而在少有人钓的水域送漂一般都很明显。

八、看鱼情读漂

小鱼中钩后浮漂是上下不停地颤动,这是小鱼在争抢饵料时出现的难以入口的表现,也有可能使浮漂有较大的被拉走的动作,这是小鱼吃到了钩饵就游走的表现。

鱼群密度很稀时,它们会不慌不忙地试探钩饵,犹豫之后才吞吃钩饵;而鱼群的密度较大,就会发生争抢,鱼儿凭本能快速地进食,所以浮漂动作反应快而大。

浮漂漂相分析点(点漂、送漂、黑漂、移漂、抢漂)


实际上在垂钓时,鱼儿的摄食过程,是看不到的。所以只能从观察鱼漂的反应来判断,确定提竿时机。

什么是点漂

点漂即浮漂上下轻微跳动或轻微晃动。这是鱼在触碰钓饵的信号,表明鱼已经发现钓饵并有可能要吃钩了,此时垂钓者应引起警觉,随时准备提竿。

什么是送漂

送 漂即上升1-2颗浮漂后即为送漂。浮漂先是上下抖动(点漂),继而垂直上升,尔后停止不动或开始斜移下沉,说明鱼儿已咬钩,应及时提竿。一般情况下,抖 动速度快但幅度小或移动速度快的,鱼不大;抖动速度缓慢,只轻轻几下,漂就被送起的,或移位速度慢,表明咬钩的鱼较大。

什么是黑漂

黑漂是浮漂先是上下点动,接着很快下沉,没于水中不再浮出。黑漂是提竿的最佳时机。一般鲶鱼、黑鱼、鲤鱼、黄颡鱼吞钩常出现黑漂现象,鲫鱼吞钩又是也出现黑漂。有时很可能是大鱼在水底觅食时身体擦到鱼线,这时应快速扬竿,往往可挂住鱼身。

什么是斜移漂

斜移漂即浮漂先呈点动状,紧接着沿水面一边倾斜移动,一边缓慢下沉,此时是提竿的极好时机。这种斜向移动漂,主要是草鱼、青鱼所为。下沉速度慢,表明是个体较大的鱼在咬钩。

什么是平移漂

平移漂即浮漂上下抖动之后,只是轻微平移,并时升、时降,幅度较小,这种情况表明鱼吞食饵钩后原地打转,或缓慢前后划行,应立即提竿。

什么是抢漂

抢漂即钓饵刚一落水时就被鱼发现并咬走,浮漂转眼之间即被拖走,这时上层白鲦鱼吞钩后的浮漂反应,也可能是黑鱼、鲶鱼等较凶猛鱼类的咬钩信号,应立即提竿。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挂饵调钓的技巧和漂相分析》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野钓调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