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线钓鱼的技巧。

随着台钓的规范化、普及化,现在淡水钓的主流就台钓,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主子线分离,这种线组分离,还是颇有一定的优势,麻烦的就是搭配上,多少有点繁琐,至于子线长度,那就更是思路多,无论是长还是短,都有说法,这就给新人带来了很多的参照,参照多了,就更乱了,那么在野钓时,子线的长度,到底应该怎么配比,才能符合实战呢?

在阐述之前,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是钓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同样的垂钓思路,在南方钓友眼中天经地义,但是在北方钓友眼力就颇不可思议;在浙江钓友眼中习以为常的事,在陕西钓友眼里,那就是不会钓鱼的人才做出的事,所以咱们这个圈子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是以己度人,反而钓龄越久,钓的水域经验越丰富的钓友,反而不敢轻易否决别人,中国这么大,谁敢保证自己清楚了解每一种钓法钓技呢?

闲话说完,子线的长度,在实战中有很直接的影响,而且严格来说,就不存在过长或者过短这样的说法,而是一定要符合实际的鱼情和水情来综合判断,任何脱离现实环境的判断,和胡说八道是没区别的。要知道,在没有台钓之前,我们的各种传统钓法,在鱼钩到铅坠之间,到底留多少距离,这个研究可是至少800年历史。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要了解子线的意义,在传统钓法中,没有子线的说法,但是在铅坠到鱼钩之间,留多少的距离,是有一定讲究的,在垂钓小体型鱼时,小鱼的体型小,吸力也小,那么小鱼吸食钩饵,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沉底的铅坠,那么铅坠到鱼钩之间距离越长,这种阻力就越大,所以钓鲫鱼等小体型鱼的传统线组,钩柄到铅坠的距离,一般都不超过6~8厘米,就是这样的考究;

如果水中出没鲤草,又或者是大板鲫,则传统钓的钓组,都会把鱼钩和铅坠之间的距离,放到20~30厘米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这段线长的距离又换了一种意义,鱼的体型大,铅坠的阻力已经不是大问题,反而是在吸钩饵时,如果钩柄到铅坠距离短,在没有中鱼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大鱼的警惕,如果把钩柄到铅坠距离放长一些,鱼钩完全进入鱼唇,刺鱼的把握更大,钩柄到铅坠的距离长一些,就能减轻鱼的警惕性。

那么到了台钓,主子分离的情况下,除了有一层保护主线、鱼竿的意义,其实子线的长度,也有着类似因素的考量,所以在实战时,虽说子线的长度并无定论,但是我们依然要循着结合实战水情、鱼情的角度,来做出选择。

【一】目标鱼的体型和子线的长度成正比

如同传统钓中的思路,野钓时,目标鱼体型越小,子线长度应该越短,较短的子线,不仅可以抓住轻小的鱼口,更能减缓小体型鱼吸食钩饵时,铅坠带来的阻力;同理,当目标鱼体型较大时,子线的长度也要适当延长,较长的子线,在针对大体型鱼的时候,能降低大鱼警惕性,减低鱼吸食钩饵时产生的异物感。

【二】水草越多,子线越短

在野外垂钓,子线所赋予的另一个意义,就是一旦鱼中钩之后,铅坠以下对鱼唇的拉力,和铅坠以上的拉力部分,因为八字环这个连接件,整体的力量即是统一的,也是分割的,竿稍到鱼钩之间的拉力是统一的,一体的;如果中钩的鱼,绕草、挣扎力度过大,那就容易从八字环处切线,这时候又是分割的。究其原因,就是线组不是不整体的,是分割开的。

而鱼钩和八字环之间的距离越长,这段距离的应力点就越多,换句话说,在有外力或者外在因素影响时,就越容易切线;所以我们在野钓实战时,除了目标鱼体型作为参照,另一个就是要根据实战钓点的水草情况,来做一个调整,草多,子线就短,草少,子线可以长一些。

【三】淤泥底越厚,子线就要长一些

野外水底的淤泥,是我们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一般我们在遇见淤泥底的水情时,更多的是强调改变饵的比重,让其轻浮淤泥底的虚底,但是子线的长度在这里就有很有意思了,因为子线长度越短,铅坠的对钩饵的影响越大,反之,较长的子线,会让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当然,改善子线在淤泥底的状态,也是有效的方法。

【四】鱼口的好坏,子线长度也有不同

按理说,生口鱼这个说法,主要是黑坑钓中使用,但是在发窝后,鱼群聚集量大,连杆频繁的时候,我们也称这种情况为生口鱼多,这个时候,讲究的钓友,就会花费点时间,换较短的子线,因为鱼口好,较长的子线会,吃口的讯号传导到漂座时,明显是不如短子线的,这一点,黑坑钓友应该颇有体会;当然,在鱼口缓慢,好半天才来一口,又或者乱口、杂口多的时候,就建议更换较长的子线,较长的子线,更适合钓钝,能过滤大多数乱口、杂口,一旦有口,都是死口。

【五】浅水用短子线,深水用长子线

这个观点,其实是一个建议,有一定的偏向性,因为在实战时,并不是一定要这样;因为在浅水区,一般小鱼多,偶有大鱼,几率也不多,而且在浅水区诱鱼聚鱼,提竿时动静越大,动作越大,越容易惊鱼跑鱼,所以子线较短,就能降低因提鱼、起鱼导致的惊鱼跑鱼;为什么说这个建议不绝对呢?当我们在浅水区打浮、打行程时,就需要长子线来完成这种钓法。

那么在深水区为什么建议用长子线呢?原因有二,一则,深水区作钓,因为水深,那钩饵落底的行程,想短都不现实,所以更好的利用这个优势,更符合实际垂钓的效果,用较长的子线钓深水,这个行程诱鱼的效果,想忽略是不可能的。第二点,就是要考虑深中鱼后,同样的深水水压,较短的子线,和较长的子线相比,后者卸力效果更好,不至于让鱼唇受到的拉力最大,很多时候,深水中鱼后,跑鱼的原因是子线太短,竿稍的拉力和水压的阻力之间的对抗,给中钩鱼的痛苦非常大,鱼会拼命挣扎,从而导致脱钩,但是较长的子线,在起鱼时,无论是竿稍传来的拉力,还是水的阻力,都会因为较长的子线,卸掉一部分力,相对来说,中钩鱼的痛苦没那么大,发力挣扎的力度,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说,钓鱼这个事,方方面面都是这样,没有定论,没有定法,大多数都要匹配实战时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去做调整,当然了,有钓友说我不改变,就是一个长度打一天,也能钓上不少鱼,这又怎么说?这就没有办法沟通了,我们的任何思路、讨论,都是想要钓的更多、钓的更好,而不是非要针对某种情况判断对或者不对,思考、讨论、争执,都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抬杠。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钓鱼时子线的长度应该怎么选?


子线是铅皮座下方和八字环以及钓钩连接的线,正常情况下子线要比主线细一些,当断线跑鱼或者挂底时不会影响到主线,而子线的长度是进行单钩、双钩钓的时候,连接环到每个钩底的距离。因此钓鱼的时候子线的长短选择是必须考虑的,子线的长短不同还会导致饵料摆动幅度和信号传统上有差异,所以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个钓鱼时应如何选择子线的长度。

一、长短子线的特点

先说长子线。我们抛竿入水后,很多时候是铅坠和钩饵差不多时间落水,但是铅坠会先沉入到水中,然后带动饵料下沉,这样子线越长,铅坠和鱼饵的距离越大,就会导致饵料摆动幅度就越大,饵料下降就会慢。也就是说长子线适合钓截口,慢口鱼。子线长鱼饵下降就慢,摆动幅度大,不但可以让鱼截住鱼饵,缓慢下降的鱼饵对鱼也是一种诱惑。提铅钓法就是变相通过上拉铅坠变长子线的一种钓法。除此之外,长子线隐蔽性好不易断,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

再说短子线。跟长子线特点相反,短子线隐蔽性不好,但是信号传导迅速。摆动幅度小,鱼饵讲下也迅速。在实际垂钓中,如果闹小鱼是绝对不能用长子线的,否则鱼饵下降慢会被小鱼追上。还有由于短子线信号传递快,在钓顿的时候应该尽量用短子线,尤其是铅坠到底的情况,如果不使用短子线,可能鱼吃饵又吐饵的整个过程浮漂都一点反应都没有。

二、长短子线的选择

子线的长短其实也没有个概念,但是根据垂钓鱼种不同大家还是有所公识的,比如钓鲫鱼子线一般都不会超过20厘米,除非是钓截口。垂钓大体型的鲤鱼、草鱼的时候子线需要长点,原因在于长子线比短子线更加结实,一般都在20厘米以上。垂钓鲢鳙的时候子线更需要长点,目的是减慢鱼饵下降速度,这样才好行成立体的诱鱼带。

铅坠到底子线一般不超过10厘米,甚至传统钓的双钩钓法子线只有5厘米。铅坠到底用短子线的原因除了信号传递的因素外,还有就是当铅坠到底的时候铅坠隐蔽性已经很好了,跟铅坠悬浮的完全不同的。上面也说了一句提铅钓法,简单来说就是把铅坠往浮漂位置拉,提铅钓法能够加大雾化区域,达到快速诱鱼聚鱼的效果。同时由于鱼饵下降缓慢,在鱼饵还在下降的时候浮漂已经站立了,这样就更利于观察浮漂动作。我们实际垂钓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铅钓法来让子线变长,千万要记得这个技巧,在我们实际垂钓的时候用处非常多。

所以说子线长短的选择绝对是一门学问,一定要根据鱼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子线长度。在信号传递、隐秘性上需要多做考虑。另外子线一定要进防止受伤,绑好的子线最好是有序地挂在子线盒里,有硬壳作保护,子线不会受损。另外如果是野钓的话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都用较短的子线,野钓的鱼口相比较真实,信号传递快肯定比慢好。

野钓鲫鱼时,需要钓友牢记长短子线的用法


老钓手都明白,在以往的传统钓组中都是通线到底,根本没主子线的区分。可自从台钓出来以后,不少人都在讨论线组搭配,以及子线的粗细和长短。就比如冷天垂钓大板鲫时,很多新手还在问:究竟选用长子线好还是短子线更合适呢?以我多年的作钓经验来看,其实不少人都没用反了。

根据鱼的大小选用

经验丰富的老钓手都知道,鲫鱼的个体越大就越狡猾,并且在吃饵的时候也特别小心。所以要想在冷天“征服”大板鲫,最好还是用长子线作钓,因为子线长,隐蔽性就强,而且出来的漂相也较为真实。不过如果是作钓二三两以内的小鲫鱼时,子线就不宜用的太长,尽量控制在8到15公分左右即可!

根据气温高低选用

当然在户外野钓鲫鱼时,子线用法不仅要看鱼的大小,同时也要注意季节变化。就比如在热天垂钓时,由于气温高,杂鱼的活性非常高,此时为了避免小杂鱼闹钩,最好选用短子线作钓。

当然如果气温比较低,也就是深秋冬季的时候,因为鲫鱼吃饵的力度比较轻,而且小杂鱼闹钩的情况也不是很严重,所以应该选用长子线比较好。

根据鱼情变化选用

另外在选用子线时,也要考虑作钓当天的鱼情如何,就比如在坑塘作钓时,由于里边的滑口鱼多,生口鱼少,所以此时钓鲫鱼,就应该选用40厘米对折后的子线,不过若是在野钓过程中,由于里边都是一些生口鱼,没有被钓滑过,所以在鲫鱼多,吃口好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稍短的子线。

钓鱼要用多长的子线?影响子线长度的因素


可以说现在钓鱼越来越大众化了,大众化的同时也慢慢的变得复杂多变了,鱼获的多少跟很多方面的因素都有着千丝万扯的关系了。不仅是钓具,饵料和位置的选择,还有天气,水情等因素都会对鱼获产生影响。当然钓友们对待钓鱼也是越来越认真了,各种饵料,线组都准备的妥妥的,但还是会有很多人忽略一点,就是子线。子线在整套渔具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它可以提高钓线的灵敏度,还能起到保护主线的作用,总而言之就是子线并不是随便使用就可以的,它的长短也是要你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子线的长度都由哪些因素决定?

一.根据使用的钓法来决定

如果你选择使用传统钓法,那么铅坠多是触底的,而鱼钩一般都是呈横卧的状态落在水底,所以在使用传统钓法的时候子线要较短一些,这样才能在鱼儿咬钩的时候更快的传递出鱼迅,短一些的子线稳定性也更好,方面鱼儿将鱼钩完全吞入口中。如果你使用台钓的方法,最好就选择长一些的子线,长度控制在20cm左右最合适,之所以使用长子线是因为台钓多使用双钩进行垂钓,这样可以提升中鱼率,但是需要钓友们注意选择子线的质量问题,如果有两条鱼上钩而子线质量不过关的话就很可能出现断线跑鱼的现象。

二.根据水域的深浅来决定

当你选择浅水域垂钓时,如果子线过长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挂底的现象,而在深水水域如果选择短子线的话就可能没有根本没有办法钓到深水区域的鱼类,所以钓友们在选择子线长度的时候也要适当了解一下水域的深浅状况。

三.根据鱼情状况来决定

每片水域的鱼情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垂钓之前钓友们最好对水域的鱼情状况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针对鱼儿的体型,鱼群密度等等因素。当掌握的这些因素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子线的长度,比如如果是鱼群密度较大的水域,最好选择短子线,当然如果你希望使用双钩钓鱼的话还是使用长子线会更好一些。钓体型较小的鱼类最好使用短子线,而垂钓大体型的鱼类还是使用长子线会更好一些。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四.根据水域的状态来决定

在野钓选择水域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遇到流动的水源,这时候钓友们应该使用重坠和长子线,当铅坠到达水域底部的时候,长子线就会随着水流摇摆起来,这样可以引起鱼儿的注意,尤其是当子线摆动起来的时候,饵料就会像活虫饵一样活动起来,起到一定的诱鱼作用。而在静水水域垂钓的话,就可以选择轻坠和短子线了。

天冷鱼口轻,鱼难钓怎么办?要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霜降过后,温度是一天比一天低,由于鱼体代谢缓慢,吃食绵软无力(俗称张不开嘴)鱼是越来越难钓了。这种现象以后可能会经常遇到,有些客观因素事无法改变的,只能在自身方面调整。

轻口鱼的吃口小,要想清楚点的看到鱼儿吃饵的信号,钓组所用的装备都要最小。在强度和技术保证前提下,主线换细,拉得更直,方便信号传导,利于发现小口。子线换细对于轻猾口的鱼情来说,细子线更便于吸入,这一点在实钓中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在使用的钓竿方面,因为使用的是小的线组,钓竿就不能选择很硬的,不会感觉到太累,也方便提竿掌握好力度。钩条要选择细的,主要也是从利吸入角度考虑的。使用的钓钩在保证不跑鱼的前提下,钩子越小越好,要求钩条细,钩质轻,钩尖锋利.这种型号的钓钩有利于轻口鱼吸钩入口,并增加吸入深度。

钓轻口鱼的饵非常关键,饵料味型上至少要选腥、腥香、相对无味的三种。香诱腥钓,一般应以香为主腥为辅。饵料要对路,要求细腻、不挡嘴,易吸入、少残留。尽量选用质量轻、比重小的饵料。饵料中的状态成分最好大于70%以上,如果是搓饵,尽量不添加拉丝粉,同时饵团小而饱满,雾化状态要好。拉饵中拉丝粉的添加也要比平常少。上饵时,钩柄上不要有饵,防止鱼口轻鱼吸钩柄上的饵时钩难入口,导致空竿率高。比如野钓鲫鱼可以用野战蓝鲫2份,九一八大野战1份,速攻2号一份。

钓轻口鱼时,浮漂的选择和调整也是很关键的。尽量选择小号浮漂.要使用长漂脚,细漂身,长漂尾的漂.这种浮漂在水中下沉时阻力相对较小,同时能放大信号。同时一定要选用材质好,做工精良,质量上乘的,很便宜的漂还是别用了,否则轻口鱼的信号也是反映不出来的。钓轻口鱼时,在调钓方面,可以采用调几钓几,即钓不灵不钝.眼力好,可调一钓一,视力不好的,可调二钓二或调三钓三.轻口鱼吃饵讯号不是上浮就是下顿,但信号较弱,

长短子线的优缺点及长度选择技巧


子线是台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配置子线一定要合适。但是钓鱼人需要了解到一点,除了大家常说的线号以外,子线的长短也非常重要(常以20公分为临界点)。长短子线各有各的利弊,这一点钓鱼人需要了解。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长短子线的优缺点和长度的选择技巧,希望对各位钓友能够带来一些帮助。

一、长短子线的优缺点

长于20公分

摆幅大,口好,隐蔽,不易断,但信号损耗大,传递慢。

小于20公分

信号传递迅速,准确,幅度大,但相应的隐蔽性也差很多,而且因为信号多增加了判断的难度。

二、根据对象鱼选择子线长度

(1)鲫鱼

作为最常见的对象鱼,一般鱼的吃口好,可以使用短子线,10-15公分左右,冬季口轻,使用长子线,加大摆幅,上下钩子线有自然夹角,便于鱼吸入,提高中鱼率。在使用拉饵时,建议以15公分左右的为好,因为拉饵的目的就是以速度应对密度。

特殊情况:跑铅,跑铅有点类似传统钓,铅都到底了,子线自然要更短,以增加灵敏度。以不超过10公分为好。

(2)鲤鱼

鲤哥这厮相当地狡猾,警惕性高,经常会来回吞吐涮饵,建议使用20公分以上的子线,可以过滤掉一些虚假信号,降低断线几率,可选择20-25公分的子线。

(3)草鱼、青鱼

草鱼、青鱼与鲤鱼脾性接近,子线亦可选择相同的长子线,可选择20-25公分的子线。

(4)鲢鳙

浮钓鲢鳙应选择加长子线,长度在25到50公分之间,调漂应适中,以中和长子线的钝与浮钓的灵。同时应加大上下钩距,提高命中率。

夏季钓鱼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夏季,气温适宜,空气新鲜,雨水增多,水欢鱼跃,真正是垂钓的黄金时节,在该时节的野钓活动中,要想达到休闲娱乐和垂钓成绩双丰收之目的,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 重钓草是指要注意和重视在钓场的浅水区(水深约1米),生长有水草的草洞、草缝或密草旁选点垂钓。水草处是鱼儿赖以生存的家园,水草不仅便于鱼儿藏身 躲避天敌、提供丰富的食源,而且还是其游乐活动和产卵的天然场所。因此,在适当水深并生长有水草的草洞、草缝和密草旁选点垂钓,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注 重钓早是指注意和重视早上垂钓。为什么要注重在早上垂钓呢?其因主要有四:一是早上气温水温适宜,空气新鲜,环境幽静,为垂钓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二是 在自然水域中野钓,所钓的对象鱼主要是鲫鱼,而鲫鱼的习惯一般是夜间休息,白天觅食,觅食活跃,频繁咬钩;三是一般到上午10时左右,鱼儿已肚饱体乏,进 入休息时段,很少问钩;四是有时因天气变化,上午10时左右至中午这一段时间,水中溶氧不足,致使鱼儿上浮,不论是钓底或是钓浮,都很难奏效。因此,在正 常天气条件下,注重早上水钓,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注重滩钓是指重视在水中的滩头选点垂钓。滩头往往是鱼儿经常光顾的地方,这是因为滩地形特 殊能吸引鱼儿;溶氧充足能适合鱼儿;食料丰富能留住鱼儿。当然,滩头有深浅、大小和是否生长有水草之分。实践证明,鱼儿最喜欢光顾的是生长有一定水草,水 深浅适度和大小适中的滩头,所以在这样的滩头选择垂钓点,一般成功的把握比较大。

注重钓雨是指注意和重视在微风细雨天出钓。为在这样的天气里,天色阴暗,岸上活动的人影、竿影不易倒映到水中惊鱼;微风轻拂,细雨蒙蒙,空气新鲜,水中溶氧 充足,鱼儿活跃,食欲大增;雨水还能将岸上的陆生微生物或各种植物的小种籽等源源不断地冲入到近岸的水中,且形成一条天然的丰食带,这对诱鱼、留鱼可起到 很显著的效果。故此,既要注重在微风细雨天出钓,又要注重在钓场近岸而水深浅适宜的凸凹处、水草旁、滩头边选点垂钓,这样,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子线多长合适?根据4点决定子线长度


想要有一个好的鱼获,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完善,不仅是钓具、饵料,线组、鱼钩这些方面也要注意。现在钓友们钓鱼越来越讲究,鱼情和水情不同,在钓组、饵料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调整或者更换。然而有很多钓鱼人经常会忽略的就是子线的选用,其实这一根小小的线也包含这非常大的学问。

在整套的钓具中,子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钓线的灵敏度,还能更好的保住主线。总而言之子线的用处非常大,那么钓友们在选择子线的时候,是选用短一些的好呢,还是选择长一些的好呢,这就需要钓友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具体分析。

第一点:根据自己所采用的钓法来选择

1、采用传统钓法。众所周知传统钓法其铅坠多是触底的,而鱼钩一般都是横卧在水底的,所以传统钓法所选用的子线较短,在鱼咬钩时,能够更快速的传出鱼讯,且其稳定性也能够利于鱼将鱼钩吞入嘴中。

2、采用台钓。在采用台钓的时候,钓友们最好是选择长一些的子线,其长度在20厘米左右为最佳,之所以台钓多采用长子线,是因为台钓多采用双钩钓,也就是在子线上拴两个鱼钩,这样能够大幅提高中鱼率,但是需要钓友们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子线的质量,一旦两个鱼钩都上鱼的话,其质量不过关,很容易放跑刚上钩的鱼。

虽然长子线在台钓中有很多的好处,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长子线较短子线所传来的鱼讯要慢一些,会影响到提竿的时机,与此同时受水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钓友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第二点:根据所在水域的深浅来选择子线的长度

对于所钓水域的深浅,相信每一个钓友在开钓之前都进行过相关了解,因为水浅,而子线过长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挂底的现象,而水较深,但是子线较短的话,就没有办法钓到活动在深水区域的鱼类。所以钓友们在选择子线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所钓水域的深浅。

第三点:根据所在水域的鱼况来选择子线的长度

每片水域的鱼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钓友们需要对所在水域的鱼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所钓水域中是大鱼多,还是小鱼多,鱼群密度是大还是小。

只有准确了解了这些信息,钓友们才能更好的来选择子线的长度。比如钓友们所钓的鱼类在这片水域中密度大或者是对食物需求量大的话,最好是采用短子线,当然也可以使用长子线进行双钩钓鱼,具体需要钓友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第四点:根据所在水域的水况来选择子线的长度

在野钓的过程中,流动水源居多,此时钓友们应采用重坠、长子线,当铅坠到底之后,长子线就会随着水流摆动起来,这样就能吸引鱼群的注意力,尤其是当子线摆动起来之后,挂在鱼钩上的饵料就如同水中的活物一般,更能激发鱼群的食欲。而在静水中垂钓的时候,钓友们最好则是使用可以用轻坠、短子线。

第五点:根据所钓鱼类的体型来选择子线的长度

对于鲫鱼这种体型较小且在水中密度较大的鱼类,钓友们最好是采用短线开钓;而对于像鲤鱼、草鱼等体型较大的鱼类,钓友们最好是选用长子线开钓。

以上这些就是在日常钓鱼过程中子线的作用与其不同情况下长短子线的应用,相信钓友们对上述子线的长短选择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之后,将会有一个更好的收获。

野钓有鱼却不咬钩,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改变呢?


大家好这里是野钓大全,我是小野,由于钓了一整天的鱼,所以到了这个点才抽出来时间写这篇文章,今天小野的收获还不错,但是旁边的几个钓友的鱼获就不是很理想了,在同一片水域为何相差这么大呢?这其中隐藏着很多小技巧,下面就让小野带大家来分析一下,在户外垂钓过程中如果没有鱼上钩,或者吃钩的次数太少如何调整,几个小妙招分享给钓友们,希望可以有用。

一:饵料方面进行调整

如果同一片水域偏偏你的中鱼率比较低,这时候首先应该先从饵料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下了。饵料主要是要从两个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钓友们先看一下饵料的状态,一款好的饵料要有很好的雾化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有很好的黏性,如果饵料不雾化或者雾化的效果非常慢的话,对鱼是没有吸引性的,反之雾化的效果也不宜非常快,太快的话饵料的效果不能长久,达不到持久性。所以建议大家先看一下饵料的雾化效果。其次是看一下饵料的适口性,因为不同的水域、气候、鱼类对饵料的喜好都是有偏差的,有句古语说的好,肥水主清香、瘦水主腥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目标鱼来改变一下不同的饵料特性,像现在是春季,鱼类喜欢高蛋白质的饵料,所以腥为主的饵料对鱼类来说更有吸引性。

二:清晰的判断鱼口

鱼的吃口状态根据鱼的种类、气候、季节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钓友们最喜欢的大黑漂情况十分的少见,像比较胆小的鱼类吃口比较轻,春季天气突然变暖时鱼的吃口比较重,这边小野就不一一列举情况了,总体来说重口要比滑口和涮口钓钝一点,具体的灵钝的程度要根据钓鱼时候的不同状况来做出改变,漂象乱的话情况比较复杂,如果钓友一时间不知如何下手,不妨先看一下对鱼口是不是判断失误了。

三:窝子有鱼但是就是不吃食

如果钓友们在垂钓时总是发现在窝子里面有鱼冒泡,但是就是没有鱼吃,偶尔钓上来一条呢还是偶尔挂上来的,根据小野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水底的浆层太厚了,导致我们的鱼饵全部都在浆层当中,导致鱼看不到,或者即使看到也不敢去吃,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调整一下鱼饵的比重,把饵料的比重减轻,尽量让饵料不陷入浆层之中,这样一个小操作可能中鱼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四:漂没有调到位

还有很多钓友认为漂越灵越好,在小野钓鱼初期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出很小的动过浮漂都有反应,如果你用面饵就没什么,但是如果用虫饵那么问题就很大,简单明了的说用虫饵需要调钝钓一些,在附钩时间和状态上虫饵比面食要强的多,用虫饵调漂我们一般调平水钓1到2目。反之也有一部分人钓的过钝,有鱼吃饵浮漂都不见有动作,有时无意提竿却能中鱼这就是因为太钝了,此时钓友们也要做出调整,这是小野的一点小建议。

五:对鱼的泳层是否判断错误

其实每个时间段钓鱼所选的深浅也是有区别的,小野的习惯时早上钓底,接近中午鱼或多或少的会离底起伏,很多钓友到了钓点对调漂草草了事,钓了半天才知道没到底,这样鱼儿自然不会吃钩,所以大家在钓鱼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选好鱼层再进行垂钓,一步步来,稳扎稳打。

六:动作不够规范,操作失误

有时候不规范的操作会吓跑窝子里的鱼,这点在初钓者中比较常见,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在于日常的积累,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很多钓友都会说哪有那么多事,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钓鱼的资源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必须要用一些小技巧来提高我们的中鱼率,希望小野总结的这些对大家能有用。

垂钓时防止子线乱线的几点建议


在垂钓中使用悬坠钓法细子线时,经常会遇到两股子线扭在一起的问题。自己根据野钓地实际,讲一点小体会,与新学者交流。

一、上鱼后乱线

上鱼后,乱线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本人是休闲野钓,只能谈休闲钓的方法,中鱼时,不要急于将鱼提出水面,先让鱼在水里游一段距离,让鱼在水里消耗一部分体力,一般一两左右的鲫鱼,在一米左右的水深时,到鱼护时,鱼不再扭动为最佳。这时摘鱼,一般不乱线。当然,如果是竞技钓,又当别论。

二、拉饵时的乱线

细子线时,在拉饵时两股线扭在一起是最常见的,这时如果不将两股线整好,拉出来的饵,上钩会紧贴在下面的子线上,直接影响鱼的上钩率。这时如果用手指将两股子线分开放在拉饵盘上,效果就会好。再:在不影响上鱼的情况下,将子线适当加粗一点,也不容易扭在一起。

三、搓饵时的乱线

如果用搓饵,乱线的解决最好办,装饵时,可先装下钩,下钩的饵装好,再装上钩,在装上钩时,下钩松开,这样两个钩就自然分开了。

自己的一点小拙见,不知当否,请斟酌。

找钓点,不仅仅是只看地形,还要从这几个层面去综合考虑


户外野钓,在圈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屁股决定渔获;基本功也好,饵料也好,调漂也好,这些其实都只能占很小的一部分因素,大头,还得是看钓点放在那里,而且,别说是野钓,就是黑坑也是如此,一直有圈子里人推动钓鱼进入全运,但是就是因为起步不一,无法以一个公平的起点,来营造一个每一个选手都接受的局面,所以一直都不得其法。

在实战中,我们发现,越接近鱼窝、鱼道,渔获就越好,但是,鱼窝也好,鱼道也罢,这也仅仅是我们钓鱼人自娱自乐,一个圈内名词,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有没有这么一种现象,都没有一个科学的结论,所以我们只能用经验来总结,来归纳,比如沿岸洄湾、蜿蜒、凹凸、铧尖等各种地形,总是被大家反复的强调,但是地形特殊的,有特色的,无不是人满为患,那么除了以地形来确定钓点,还有其他的方法么?

一、水温是鱼群活跃的重要指标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气温为参照指标,总是忽略水温,而且总会有个下意识的误区,气温等于水温,但是现实就比较有意思了,很多我们看似不错的钓点,总是没有多少鱼,又或者是诱鱼没口,其实总结起来,还是水温的原因。

以前,我们把鱼称为冷血动物,因为鱼和蛇、蜥蜴等冷血动物一样,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后来生物学家科普了一下,把冷血动物的称呼,改为变温动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类生物,通过消耗自身的脂肪,达到体温适应水温,同时,水温的快速升高和降低,都会给生物带来极大的不适应性,因为温度对这些生物的影响很大,所以称呼为变温动物;由此可知,气温对鱼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水温的影响,则是直接的。

那么,在选择钓点上,我们就要综合日照、水草、风力等级、地形特点,根据这几个综合因素,可以大致判断出来,哪里的水温,会相对较高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相邻十几米的河段,也会因为南北岸不同,导致水温有细致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深水比浅水水温要高,较浅的浅水,经过长时间日照后,又比深水区水温高;有风的时候,有水草、建筑物遮挡的水域,比无遮挡的水域水温要高。

二、溶氧的高低,是鱼群活力的重要因素

鱼开不开口,水温和气压因素很大,但是鱼开口好不好,那就是溶氧的事,容氧高,那鱼群活性足,活性足,消耗就大,消耗大,鱼口就好;反之,溶氧低,那就活性不好,活性不好,消耗就低,鱼口自然就不好;

在正常情况下,水中的溶氧,是有固定比例的,但是遇到大风、流速改变、下雨,等现象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些现象出现时,水域整体的溶氧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一些位置,影响会特别大一些,如下风处的水域溶氧,相对就会偏高,近岸处的溶氧,在下雨时就比较高,浅水区流速快的时候,溶氧就比深水区高。

其他的,如小沟叉汇入河道主干道的位置,湖库、渠道主干道泄水口,这些则是因为地形改变流速,从而导致水中溶氧增加的;除此之外,还有水草增加溶氧的,光合作用下,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暗草多的水域,溶氧就比明草多的水域溶氧高;顺便提一嘴,有钓友昨天留言,说是暗草都长在水面下,怎么才能看到呢?最好的方法是带一个偏光镜,有暗草的水域,在偏光镜折射后,看上去黑乎乎的一团,和周围的水域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偏光钓鱼眼镜,可以用找底的方法,看看挂草的情况判断。

三、天然食物来源聚集地,才能诱鱼群聚集

淡水鱼大多数是有消化系统而没有胃袋,因为不能做食物存储,所以会一路游、一路吃,很少会在某一固定位置驻留很久,但是整体来说,会沿着食物来源地,不停的洄游,这种食物来源地,并不固定,因为鱼的主食,是水藻、水草、浮游生物、草籽、昆虫等,但并不是说有这些东西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鱼,因为鱼群,大多数是按照一个相对固定的路线,巡游过程中,进食、消化,再进食、再消化,可能食物来源多,会驻留时间久一点,食物少,或者没有食物的时候,鱼群会快速游走。

那么根据这种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发现和水流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呢?除了水草是固定的,其他所有适合鱼群进食的物品,都是无根的,换句话说,水流带到哪里,这些食物就会跟着到哪里,再直接点,凡是有流速差,导致这些食物被留滞的地点或者地形,统统都是鱼群必经之处,那么传统定义的铧尖、凹凸、洄湾等地形都是符合的,但是又不局限于这些地形。

以上三个重要因素,都不参照地形,在熟悉的或者陌生的钓点,都可以综合来做对比,符合条件越多的钓点,藏着鱼群的几率越大,我们不必一定遵循地形、地貌的特征,可以试着自己去发掘一些优质的钓点,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环境的噪音,因为大多数淡水鱼,都是喜静的,越是安静,对鱼来说,有外界危险的时候,就越容易发现,所以这一点,虽然没有多说,但是在实战时,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

垂钓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子线与正确使用子线


有时在垂钓时会经常听到一些垂钓爱好者在争执垂钓时什么钓具最重要?有的钓友说钓竿重要,长短软硬选不好都是问题。有的钓友说钓钩重要,钓钩的大小型号一样弄不好垂钓都白搭。还有的钓友说浮漂比较重要,浮漂是我们垂钓人的眼睛,观察全靠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钓友的话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说的都很对。垂钓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且垂钓的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哪个都马虎不得,都很重要。

小编认为大的环节要做好,小的环节更要做到仔细,大风大浪都过去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这不是得不偿失嘛。个人认为垂钓时子线的使用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子线也被称为脑线,其作用就是连接主线和鱼钩的。但不要小瞧这段线,它可是对你的收获影响颇大的,尤其是在台钓中。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子线?

如何正确使用子线呢?

别担心,小编一一为你解答。

子线通常有长短之分,一般我们将大于二十公分的子线称为长子线;反之,小于二十公分的子线称为短子线。长子线和短子线使用时各有利弊,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时选择哪种比较合适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长子线的好处就是结实牢固不易断线,隐蔽性好不容易被鱼儿发现,摆动幅度大。缺点就是传递信息比较慢,不能及时传达,信号的损失也偏大。

短子线的好处恰恰就是传递信息迅速及时有效,缺点就是比较容易被鱼儿发现,隐蔽性差,传递的虚假信息较多。

钓友们在选择子线时也可根据垂钓的目标鱼的情况来选择子线。

比如垂钓鲤鱼这样天生狡猾机敏的鱼类时就要选择长子线。鲤鱼经常会试探性地多次咬钩,选用长子线一来隐蔽效果好不容易被发现,二来传递的信号通常都是正确的不需要判断是否是虚假信息。

再者,垂钓草鱼、青鱼这样的大物时,也要使用长子线,目的是与垂钓鲤鱼时达到的效果一样,同时也为了防止断线。

垂钓鲫鱼时通常就使用短子线,小个头鱼比较灵敏,短子线能迅速的传递信息给垂钓者及时提竿的信号。另外,在使用拉饵法和跑铅法垂钓鲫鱼时,子线越短越好,尤其是跑铅法,要求足够的灵敏度。

而垂钓鲢鳙时好多垂钓爱好者都会使用浮钓的方法,此时的子线就一定要使用长子线,最好长度超过一般规定的二十公分,越长越好。还有就是要注意上下两个钩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也不要太远,一定要保证上鱼率。

以上就是小编个人关于垂钓时如何选择合适子线的一些看法,可能不够全面,希望各位垂钓爱好者们能及时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帮助其他的一些钓友,让大家的垂钓技术越来越好。

钓鲤鱼的子线长度选用技巧


鲤鱼生性狡猾、多疑,往往要百般等待才能换回它的一次咬钩,因此让钓鱼人是爱恨交加,牙齿痒痒。若是提竿钓上来了,那么钓鱼人是欣喜若狂,犹如吃了一颗蜜枣一样,若是断线跑鱼,钓鱼人是捶胸顿足,恨不能入水直接逮住那只煮熟的鸭子。钓鲤鱼的技术有很多,下面笔者就来说下钓鲤鱼子线用多长较合适。

一、子线钓鲤的三个选择

在用线上,我认为钓鲤鱼注意三点选择。

(1)尽量细

子线尽量要细,根据鱼情,只要操作得当,一般3000克以下的鲤鱼,1.0-1.5号足够应付,或许可以用得更小。笔者曾经在水库里用0.8子线钓获5.7斤野生鲤鱼一条,用1.0子线分别拉上4.2斤、7.6斤野生鲤鱼各一条。如果确定水域有大鲤鱼,可以用加挂失手绳的办法解决。

(2)尽量长

子线要长,可以用到30厘米以上,头顶上的铅坠或许也是影响鲤鱼上钩的一大因素。

(3)钓跑铅要短

比较好的办法钓跑铅。铅坠到底,打开铅皮座上太空豆10-15厘米,这种情况子线可以稍短,15厘米左右即可。

二、竿塘宜短

竿塘钓鲤鱼使用子线。刚放的鲤鱼鱼口比较好,食欲也很旺盛,对动态饵兴趣很大,往往鱼饵刚落底10秒之内浮漂就有动作,所以这个时候谁的子线短些,谁就占优势。由此看来在竿塘钓位重要,子线也很重要,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钓新鱼、钓生口鱼子线可以相对短一些。当然这个时候的子线短是相对的,最短也不能低于23公分。

于此相反,我们在钓滑口鲤鱼,或钓第二天、第三天的竿塘时我们就要注意子线要适当延长,离放鱼的时间越久子线越长,当然一般不超过50公分。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这些剩下的鲤鱼都是有经验的猾鱼,要不他们被钓过,或者看到别的鱼脱钩后受惊了,害怕这种刚入水后还晃晃悠悠的饵。所以加长子线的长度,尽可能让饵在水底成自然落体状态,加大子线在水中的弯曲度。

三、水草子线稍硬好

在水草中施钓要用好子线。笔者建议子线不超过23公分,不短于20公分,而且子线要使用稍硬一些的,其实这个时候可以用道系线代替子系线来使用,减少子线的变形系数。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有水草的钓点情况复杂,水草丛生交叉,一旦鲤鱼咬钩可以减少鱼钩在水下甩动造成运行轨迹发生变化,而造成挂草跑鱼现象。因此我们就要尽量快速的把鲤鱼头部牵出水面,这个时候迁出水面的鲤鱼是没有任何反抗余地的,也因此对于子线的强度就有一定的要求。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野钓时子线的长度,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手线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