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水域的选择。
在很多垂钓者的心目中,要说最为重要的垂钓工具,很可能就是浮漂了。为什么很多垂钓者会特别看重浮漂在垂钓过程中的作用呢?想要了解为什么垂钓者十分注重浮漂在垂钓中的作用,我们就要理解垂钓者成功垂钓的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通常会借助鱼竿、垂钓线组、饵料及钓钩等从水里面将鱼儿钓上来。可是,垂钓者大多是站在岸边或者是船上等相对固定的平台来进行垂钓的。而这些平台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和水面会有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的存在就使得垂钓者不可能直接观察到水里面鱼儿的情况,当然也就不可能观察到水里面的鱼儿是否吞食了垂钓者所使用的钩饵了。而一旦垂钓者不能及时观察到水里面的鱼儿吞食钩饵的情形的话,垂钓者可能就会错失最佳的提竿时机,最终影响到垂钓者的渔获。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就会借助浮漂,来将垂钓线组、鱼竿、钩饵等直接联系起来,使得鱼儿在吞食钩饵之后,可以通过线组反映给浮漂,再由浮漂提醒垂钓者水里面有鱼儿上钩了。同时,不少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也会认为,浮漂调钓是灵敏的话,垂钓者整体的垂钓反应速率就会是比较快的,有助于垂钓者成功垂钓到更多的鱼儿。
而若浮漂调钓是迟钝的话,可能不但会影响到垂钓者的反应速率,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垂钓者的垂钓战绩。而垂钓网站上所流行的一些浮漂调钓灵顿的方法可能就需要垂钓者不断反复尝试才可以做到,可能对于那些垂钓新手来说挑战是非常大的。
今天,小编在这里主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通过选择或者是使用一些垂钓工具,来实现浮漂的调钓灵顿灵活切换。由于我们主要分析的就是浮漂调钓灵顿的切换,因此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浮漂的选择。垂钓者选择浮漂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垂钓者对浮漂调钓的灵顿。
通常情况下,灵敏一点的浮漂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其漂尾是比较细长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浮漂的漂尾比较细长的时候,相对应的其反应速率就会快一些。若垂钓者想要调钓钝一些的话,垂钓者就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漂尾比较粗短的浮漂。同时,将浮漂和鱼儿直接吞食钩饵的反应连接起来的就是线组,因此线组的选择对垂钓者的调钓灵顿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然,细一些的垂钓线组可能相比一些粗一些的线组反应速度要更快一些,同时短一些的线组也要比长一些的线组反应更快。受到这种认识的影响,很多垂钓者会有着小钩细线搏大鱼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有时候是可以实现的,而有时候又是不现实的。
这种想法最终能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垂钓者垂钓水域的具体特点、垂钓天气、垂钓目标鱼等直接相关的。垂钓者要根据其具体的垂钓环境、垂钓天气、垂钓目标鱼等选择合适的垂钓线组。只有这样,垂钓者获得好的渔获才有一定的保障。
此外,垂钓者所使用鱼竿的调性和长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垂钓者调钓的灵顿反应。调性比较硬一些的鱼竿一般是有助于垂钓者抢鱼的,同时也有助于加速垂钓者提竿和抛竿的速率。但是,若垂钓者使用了硬度非常大的鱼竿的话,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也是非常容易出现跑鱼的现象的。
而长度过长的鱼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展垂钓者垂钓距离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垂钓者提竿和抛竿的难度,可能最终也就会影响垂钓者调钓的灵敏度。
延伸阅读
调漂之调灵钓顿分析介绍
为"调高灵"还是"调低灵"的事情迷惑了两天,到处查资料,下来苦苦思索,脑袋都快想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前脑子里灵顿的概念很清晰,这几天被这两个词弄得满脑子都是调高调低的问题,最后仔细琢磨程宁的"调低灵",靠,终于明白了,他是专门针对浮漂来说的,不针对线组,漂以下的其他部分都不考虑,简单看5目的漂和1目的漂哪个下顿的距离大.我不得不承认,这样考虑"调低灵"是对的.灵的概念是有效下顿.
那么以前我们熟悉的调高灵呢,是考虑整个线组和带饵垂钓,考虑范围是实际垂钓过程.灵的概念是大家所熟悉的"反映钓组平衡被打破的能力",包括漂的所有动作.
钓同样的目数,调得高(不是极端的高哈)相对调得低要灵敏,不要拿调15目钓1目和调2钓1说事,这样的牛角尖没意义,没有人调15钓1,除非钓鲢鳙,没人搓那么大的饵.
至于遇到调钓目差相同的情况,比如调4钓2和调3钓1,要看饵料和钩的大小,灵顿正好相反,如果钩大饵大,调4钓2灵,钩小饵小,调3钓1灵.灵顿的判断是根据线组平衡状态是否容易被打破.程宁的"调低灵"理论对这种情况没有指导意义.
调钓目数相同的时候,与程宁"调低灵"的假设条件基本符合,调低灵敏.但饵料不能太大,大漂大钩钓大鱼不适合.
总结如下:传统"调高灵"针对的是整个线组和垂钓过程,特别是钓目相同的时候."调低灵"针对的是单纯的漂,不涉及钓组其他部分,也不考虑饵料和钩,也不涉及垂钓过程.但在调钓目数相同和拉小饵钓小鲫鱼时是正确的.
最后,交流上的灵顿概念,当以传统的灵顿概念为准,否则就没办法说灵顿了,简单举个例子,当有钓友对你说"你钓得太灵了,口有点乱,可以适当调顿点钓,提高成功率",这个时候你要明白,指的是让你往上拉漂或者加点铅.这个时候你如果简单的按照"调低灵"去减铅,就完全理解错了钓友的意思.
好了,这就是我的理解,不再怀疑认程宁大师"调低灵"的理论了,他说的不是新东西,是对台钓理论漂本身灵敏度调整的一种详细解释,我不会认为钓的时候整个线组也是"调低灵"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走出迷茫的感觉真好,再也不跟钓友争论到底是调3目灵还是调1目灵了,没有实际意义,钓的时候自然知道了.
台钓调漂何时调灵调顿介绍
垂钓者都希望将自己的漂调得很灵,只要鱼在水下索食,信息就会迅速地传递到漂上,漂就有反应,上浮或下沉,提竿得鱼。我曾有过一段时间追求把漂调得很灵,认为调得越灵越好,费了不少劲。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认识到,一味追求调灵是片面的,调灵与调钝,应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而定,就是应该根据季节(气温、风)、水域(静水、流水)、鱼种(鲫鱼、鲤鱼、草鱼、鲢鳙鱼等)、人员(年轻、年老)来确定。分述如下:
一、季节(气温、风)的区别
(1)初春、深秋和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儿游动缓慢,不爱拿食、摄食时嘴张得小,动作轻微。漂应调灵。
(2)夏天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不爱吃钩,摄食时吞吞吐吐。漂应调灵。
(3)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0~30℃,此时鱼儿活跃食欲旺盛,漂不要求灵,调钝一点没关系。二、水域的区别
(1)在静水、清水、浅水和无风时垂钓,漂应调灵。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风时垂钓,漂应调钝。
(3)在水草中垂钓,漂应调灵。
(4)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塘),鱼被钓滑了,常会出现小漂现象,漂应调灵。三、鱼种的区别
(1)钓鲫鱼、小白条等小鱼时,漂应调灵。
(2)钓鲤鱼、草鱼、鲢鳙鱼等较大的鱼时,漂应调钝。调钝时还可以隐去小鱼、虾抢食的轻微反应。四、人员的区别
(1)年轻人的动作反应敏捷,眼快手快。漂应调灵。
(2)老龄钓者,动作缓慢,视力不佳。漂应调钝。
漂的灵与钝的简便转换。调漂都是漂坠相匹配,重力归零。钓灵时,调目等于钓目。钓钝时,可采用延长水线长度的方法,把漂调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着即成。当漂平躺在水面时(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鱼。
台钓调漂由调四钓二带来的灵顿转换
台钓在正常情况下,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4目钓2目。调整浮漂,分两个步骤进行。
正常情况下的调漂
我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四目钓二目。调整浮漂,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浮漂座捋近铅皮座,使鱼钩至浮漂标示杆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然后在空钩的状态下,在铅皮座上增加或减少铅片,使漂露出水面4目(自漂尖端起4个小格)。这时,鱼钩和铅皮座都悬浮在水的中间,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称悬坠钓法。
在开始调整时,要在铅皮座上多卷些铅皮,投入钓点水中后,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说明铅片过重,可用见到把铅片剪去一点再试,直至浮漂露出水面4目,钩坠的位置悬在水中,就算符合标准了。
第二步时,在调好4目的基础上,两只钩子够挂上饵,投到钓点,并将主线全部压入水中,这时浮漂就会慢慢悠悠的全部沉没在水里,然后将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2目,并且双钩沉底。调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了,可以开始垂钓了。鱼若吸饵,则浮漂的标示竿全部沉没于水中,对于高质量的浮漂,如果鱼饵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则浮漂会在水中上升1目,倘若鱼饵已经全部溶于水中,则浮漂应是3目浮于水面,表示此时饵已经溶化,变成空钩子浮悬于半水,就应及时换饵了。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通用调4目钓2目呢?调3目钓1目或者调5目钓3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多用调4目钓2目呢?因为如调5目,6目的话,快要到尽头了。再要调灵的话就没有多少余地了,而且垂钓时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风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如果调3目,钓的目数范围就小了,只能钓1目,要调灵的话只能在调半目了。为什么钓2目呢?这个2字是由调4目这个4字决定的,因为2,目产生的浮力与双钩的两小团饵料的重量(扣除本身产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调4,目钓2目,钩,饵接地轻,保证了适中的灵敏度。
特殊情况下调漂
实践证明,正常情况下采用调4目钓2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是最基本的调法。但是随着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调4目钓2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调整。例如,气压低,水质不好,鱼过饱或胃口不好,觅食行动缓慢轻微,往往鱼饵被吃光了,浮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这就需要把浮漂调的更灵敏一点。
反之,如果天气好,水情好,鱼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鱼多,抢着找吃的,而浮漂反应又很灵敏,甚至鱼游动对水产生的冲击都会使鱼饵移动,鱼还没咬钩,浮漂就有反应,以致起竿总钓不到鱼,这就需要把浮漂调的迟钝一点。
调的目数多少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是迟钝,钓的目数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是迟钝。这样,除了调4目钓2目这个基准外,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调法:1、调灵钓灵;2、调灵钓钝;3、调钝钓灵;4、调钝钓钝。
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这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现在以调4目钓2目做基准,分析如下:
1、调灵钓灵: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5目钓1目,这样,浮漂的反应就灵一些。
2、调钝钓钝: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3目钓3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钝一些。
3、调灵钓钝: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5目钓3目,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4目钓2目相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都是一样的,如果盲目的把调4目改为调5目钓3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其实味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4目钓3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4、调钝钓灵:与调灵钓钝刚好相反,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3目钓1目。一个钝一个灵,效果相消,与调4目钓2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这样调在垂钓还没有开始时是可以的,但从调4目钓2目改为调3目钓1目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怎样调才灵?怎样调才钝?要记住两点: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月迟钝。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以致结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
滑口与轻口鱼的钓灵、钓顿运用
滑口与轻口鱼的灵顿钓法运用。前几年的钓界是非常热闹的,一直围绕着钓轻口鱼和猾口鱼这个问题应该钓灵还是钓钝而争论不休,虽然现在竞技钓圈内的大部分钓手经过多年实践,认可了钓钝的观点,但一些休闲台钓族至今是观点不一。
特别是拜书为师学习台钓的一些钓友,常问:当双饵离底,饵的重量被浮漂平衡后,饵等于没有重量,鱼游到饵边时,浮漂都能感应到,这种呼吸式钓法是最灵敏的,此时鱼吸饵入嘴应该是最省力的。为什么这样钓不到轻口鱼和猾口鱼呢?我开玩笑地回答说:你们那种呼吸式的钓法只能钓上幼小无知,我们双钩卧底钓的都是老奸巨滑。钓灵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片面强调钓灵正是忽略了它的缺点一面。
鲫鱼吸饵时身体有多种角度,但身体垂直向上,在钓饵下方吸饵是几乎没有的。所以鱼在吸饵时,饵和浮漂不是在同一垂线内运动。无论是钓饵悬浮或是到底,饵都是被鱼吸动后,在移出平衡系统时托动浮漂的。
当饵和钩被浮漂的浮力平衡后悬在水中,确实没有自重。但是,在饵被鱼吸动使其离开二力平衡的这条垂线后,钩、饵的自重马上恢复。并且因为线组被浮漂和钩饵绷得很直,只要钩饵稍一移动立刻托动浮漂下顿,浮漂浸入水中的体积随之增大,水向上托举浮漂的浮力也同时增大,并且在浮漂移动的瞬间,水对浮漂形成的阻力也很大,使浮漂对钩、饵产生一种向上的拉力,造成饵在入鱼嘴的途中又增加了阻力。如果鱼的吸力小,不足以克服钩、饵重之后又出现的反向拉力,那它只好顺水推舟、弃饵另图了。
而猾口鱼,对线吊着的钓饵是极为敏感的,反复被钓的教训,使它看见那根线就引起本能的警觉。即或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觅食,它也不敢把饵真的吸入口中,只是吸到嘴边立即吐出,通过反复吸吐,吃那些被它喷碎的渣子,也就是我过去说过的猾鱼在涮饵。钓猾鱼要用影子小的细线也有这个原因。猾鱼对认为有异常的钓饵进行涮饵时,饵进嘴后连嘴都不闭,直接快速吐出。从水下拍摄的鱼吃饵的片子中发现,猾口鱼吃悬饵时的一吸一吐快达零点三秒,再优秀的钓手也很难钓到它。
如果钓得稍钝一些,鱼要等到饵入口的后期才能感觉到拉力的存在,这时再想吐饵,为时晚矣。如钓得更钝一些,让子线弯曲度加大,并离开钓饵一定距离,减少对鱼的影响,使鱼在整个吸饵过程中只能感觉到正常的钩、饵重,等鱼含饵调头或抬头牵动浮漂时才能感觉到这个阻力或额外的重力。在鱼口乱、小杂鱼多的情况下,这种钓钝是卓有成效的。如今一些钓小滑鱼的比赛中,钓手已发展到调平水钓四目或五目了。
当钓钝,钓到浮漂没有下顿或下滑(缓慢下沉)的动作,只剩送漂了,这说明已钝到相当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钓。但是,遇到浮漂下顿和下滑全都空竿这种特别情况时,就非得钓这送口才行。正像钓手之间开玩笑说的:这鱼,点头不算,抬头算。
以上这些,只是对特定鱼群的特定钓法,并非所有轻口鱼、滑口鱼全适用。
另外,钓钝也不是越钝越好。就是钓钝,也分调灵钓钝和调钝钓钝;在技术运用上还有升漂钓死钝和加铅钓活钝之分,况且使用不同的浮漂、线组,不同的鱼钩、鱼饵时,同样的钓钝,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一切还需钓手自己去用心体会,去积累经验。
台钓入门,必须学会钓灵与钓顿这两个基本调漂
台钓调漂是基本功,浮漂调的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渔获的多少。不过呢还是有不少钓友不太重视调漂,认为有鱼就能钓到,调漂精准不精准无所谓。当然了,首先有鱼才行,不过调漂精准可以钓的更多。调漂精准,更容易知道当前的鱼口情况,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灵顿。今天总结了高手调漂的几个公式,至于钓的灵还是顿,对照公示看看就知道了。
一、关于调漂的灵和顿
不管是调灵调顿,还是钓顿钓灵,都有各自的理论与理由。先简单介绍下,光说调目,有的人认为调目越高越灵,理由是漂尾入水少,浮漂此时浮力小,浮力小自然就灵,这里根据阿基米德哥哥定律,浮力跟排水量成正比。再说钓目,很多钓友觉得钓目越高越灵敏,还是根据上面的理论,钓目高浮漂浮力就小(钓目不超过调目)。小编认为不管调几钓几,钓目大于调目就是顿,钓目小于调目就是灵,调平水钓2目,就是顿,调四钓二就灵,子线绷直就是灵,子线弯曲就是顿。
二、灵顿的公式
1、最灵:钓目=调目-钩饵重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考虑饵重的调漂都是不靠谱的,饵重大于调目,怎么都是双饵钓底的,怎么调都只能更顿了。如果说调8目,饵重6目,钓2目,刚好满足上面的公式,这时候是在钓浮,双子线绷紧,我们上面说过,子线绷紧是最灵的。如果你钓3目,那一饵到底一饵悬浮,此时就是传说中的不灵不钝,也是正常钓目。你要是钓1目,好吧,你怎么都钓不到1目,根据饵重,最低钓2目。
2、最钝:钓目=调目+钩重
精确调漂除了考虑饵重还经常需要考虑钩重,尤其是钓鲫鱼的时候,使用浮漂一般比较小,小钩换大钩,对于浮漂调目和钓目是有影响的。举例来说,不带子线半水调漂,浮漂露出10目,挂子线变成了8目,说明双钩重2目。如果你钓目等于10目,那双钩都是到底的,此时状态钓的最顿。这个说白了就是无钩调漂,有啥用呢?用虫饵调漂的时候就可以这样用,这样可以保证双钩到底了。
3、从灵到顿:以上的两个公式只说的两种情况下,第一就是钩饵重量小于调目,也就是可以钓浮的状态下。第二,在铅坠悬浮的状态下,所以铅坠到底子线躺底这种情况不在讨论之中。严格来说,根据子线状态和铅坠的状态来说,灵到顿的变化是这样的,子线绷直钓浮,一饵到底一饵悬浮,双饵到底,铅坠触底子线躺底,铅坠躺底子线躺底,这是从最灵到最顿的变化。
最后想说明下,正常调漂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不灵不钝的状态,首先把浮漂调整成不灵不钝,这个状态是个过渡,根据与口情况再来调灵或者调顿,调几钓几无所谓,重要的是双饵在水底的状态。
选择浮漂的重要性简单分析
像登山一样,借助登山杖并不意味着自己的无能,而是为了更轻松的享受到美丽的风景。浮漂在钓鱼中的作用就好比登山杖之于登山的作用,虽然用起来需要技术,却能够帮助钓鱼人更轻松的钓鱼,上鱼的速度变快了,渔获量也就提高了。
说到浮漂,它在钓鱼的配套用具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必要环节。漂浮的主体作用应该就是用来调整或者控制双饵/单饵在水中的运行速度及在水里的状态,钓鱼人通过观察浮漂产生的信号,从而感知到有鱼在水下面吃饵料了,然后把握时机及时扬竿刺鱼。必竟有时我们面对的鱼,是看不见也摸不着,鱼的品种不知道,大小不知道,只有通过浮漂的信号才能知道鱼在下面吃没吃饵,所以很多人会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不同形体不同材质的浮漂,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应该按需选择呢?下面就先来了解一下浮漂的组成:
1.漂尾:浮漂漂尾在钓鱼中主要起到传递鱼汛的重要作用:
2.浮漂漂身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巴尔杉木、芦苇、孔雀羽、纳米(超轻木)。
3.漂脚:
以上漂尾+漂身+漂脚组合起来就是一只完整的浮漂了,高灵敏的浮漂可以适当地通过钓钝来改善其过于灵敏的特性,又或者说将钝(稳重)的浮漂通过调低钓低增加它的灵敏度。
一般把浮漂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种:底钓漂(浮钓漂)、行程漂、水皮漂。
1.底钓漂(浮钓漂,浮钓时可选漂身更粗一点,短一点的)。浮漂不能有太长的尾巴,大长的漂尾会拉长下沉到底所用的时间。
2.行程漂:长尾长脚的浮漂大部分是行程漂,也叫做降讯漂。
3.水皮漂:主要钓水皮或者浅水区。
如有多种浮漂可以选择,那就作多种选择,如没有多种浮漂,一支行程漂除了钓行程外,也可以钓底和钓浮的。而且当你经常用一只浮漂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用得很熟悉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浮漂的哪个漂相是鱼吸饵的动作,哪个漂相是假动作,哪个漂相是鱼蹭线了,并且知道该什么时候扬竿刺鱼,甚至在鱼吸饵特别轻的时候,外人从浮漂上看不出有什么反应,你却能够频频上鱼,钓起鱼来得心应手,那么这个时候的浮漂才算真正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即成为了你的眼晴。
悬坠钓组的选择与应用分析
悬坠之悬是由浮标与坠、钩、饵之间按二力平衡的原则组合而成的。其中,浮标在钓线上的位置是可以自由调整的;坠则有固定和游走两种形式,与此相适应就有了太空豆、连接环、浮标插座、铅皮座和子线扣等附件。
⑴太空豆
是用橡胶或橡塑材料压铸而成,形状为圆柱体中间有穿线孔的米粒状小豆,作用是锁定浮标和铅坠,限制其移位。因适用线径的差别,规格有大、中、小和超小等不同型号,但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穿线孔与线径吻合,不要几次扬竿就跑位;②穿线孔的同心度要直,歪了偏了会造成钓线弯曲;③要有较强的耐磨性和阻滞性,经得起反复移位;④表面光滑,可以减小阻力。
⑵连接环
一种金属材料制作的8字形大肚子转环,外形特征是中间圆鼓,两端各有一个用于系钓线的转环,其在钓组中只在采用管状铅皮座时出现。在坠为固定式时,位置在铅皮座的两端,上下各一枚;当坠设计为游走铅时,只用一枚,位置在坠的下方。另外还有一种带别针的连接环,作扣接子线比较方便。选择连接环要注意①不要追求钓组的灵敏性而专拣小的,特别是讲究速度的钓赛,换子线转环的孔小了,耽误时间,其实,转环的有限重量已在钓组二力平衡中结合进去了;②要重视两环的转动自如,因为它有减少子线缠绞的作用;③环的表面应该是光洁的,一定要精心选择,毛糙的表面会对钓线构成损伤。
⑶浮标插座
是穿在钓线上用橡胶或塑料制作的管状小件,作用是安装浮标。常见的插座是连体压铸成型的,还有的在插管的一端黏一个用尼龙线挽成的U形穿线孔。它们的缺点是插上浮标后一旦水流飘忽造成浮标旋转时会扭不过身来,由此造成标尖摇摆而导致鱼讯变异。改良后的浮标插座对穿线环采用万向转体设计,即埋入管口的是一个带鼻孔的转环,它的优点是遇风阻在钓线缠上浮标时会自行旋脱。选择浮标插座也要注意几点:①插孔与浮标的标脚吻合,大了,在频繁扬竿时浮标会脱落;小了,浮脚插不到底;前端留一段软体会延误浮标翻起的时间;②对连体穿线环要认真检查穿线环黏牢与否,一次成型的同样不能马虎,因为压铸孔偏移会影响强度;③插管的长度不应短于1.5厘米。
⑷铅皮座
形状和材质各异规格多样,有的两端带肩,形如扛铃而有万向转动的穿线环;有的很简单,一根金属或硬质塑料管,能卷铅皮就成了。前者适用于固定坠钓组,后者为游走铅而设计,游走是指铅坠在钓线上可以自由滑动,是专为钓上层鱼而采取的措施。铅皮座的作用是卷上铅皮就是坠,所以在游走铅要求管腔光滑,不伤线,特别是管口不能有棱角。带肩铅皮座的优点是扬竿时水的阻力在肩上,卷着的铅皮不容易散开,而管状铅皮座作固定坠时,扬竿速度一快,铅皮就散开了,因此挑选铅皮座应随钓法的不同而有形状的选择。
⑸子线扣
是连接在铅坠下端专为系扣子线而制作的金属扣件,也有与铅皮座连体成钩状的。这个装置在竞技钓鱼中是省掉的,但老人因视力原因和扣线动作迟缓还是用它比较方便。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有专门的子线扣,常用快速别针来代替,所以经常造成抛钩时两子线绞在别针上,有时候抛钩抛得不错,但到了水里在坠先钩而下往下坠落时别针转动不灵,子线搭在坠的肩上,浮标就显示不出正确的示目了。合适的子线扣是用钢丝制作的上方成封闭园环,下部为回转折拢留有滑口的条状物,高不足1厘米,使用时只需将子线往滑口勒进,靠钢丝弹性就可以卡得很紧。
有以上附件配合,悬坠钓组的组合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子、母如何配置,太空豆怎样设置才合理,这里提供一个标准组合的图本:①子线与母线的直径匹配以号为单位大致是1:2,即子线0.6号,母线用1或1.2号,注意号代表的钓线直径是不能用于计算的。如0.6号线的线径是0.128毫米,1.2号钓线的线径是0.181毫米,而不是0.1282得到的0.256毫米。这样设计是以较弱强度的子线保证坠、标在较强母线的保护下不会因大鱼挣断钓线而蒙受损失。②一副完整钓组的太空豆应该是7颗,其位置和作用是:a浮标座上下各2颗,作用除了固定浮标插座,使之上下移位后锁定某一深度外,最上面的一颗应定位指定深度钓迟钝的极限;下方靠下的一颗则为钓灵敏极限的标志。就是说,这最上和最下两颗太空豆标志着浮标调整的灵钝区间,在某个钓点上一经定位是不能移动的,它起着保证找底正确的作用。B铅坠上方2颗,作用是阻止铅坠移位,许多人图节省,只用1颗,却忽视了频敏扬竿中铅坠对太空豆的撞击会使它变的越来越松驰,以至起不了限位作用。C子线上1颗,这也容易被人忽视,但用了它有两个好处,是有利于减少子线打结,二是在长子线情况下改短子线只须将太空豆下移就行了,可以节省时间。
台钓浮漂顿口信号分析
对于台钓,众多钓友即爱之又恨之。特别是刚刚学玩台钓的钓友们,更是对台钓调漂有着极大的困惑,不知道是调灵钓钝,还是调钝钓灵。今天我们先不是别的,就说说台钓调漂如何调出清晰的顿口。
对于台钓来说,主要是要讲究钓技,然后是对象鱼。接下来才是讲究装备。那么台钓与传统钓的区别在哪里?传统钓最大特点就是漂像为顶漂中鱼,当然黑漂中鱼机率也蛮大。调漂方法一般铅重于漂的浮力,露出目数就算找到底了,也就装饵开钓。或者铅略轻于浮漂浮力,铅坠在悬着,但中鱼的漂像还是顶漂为主。不能因为是悬坠我们就把它叫台钓,道理很简单,台钓表现中鱼的漂像最大特点是顿口。传统钓的这两种调法都能中鱼,但不是最佳点,换言之,找到最佳点,鱼获更多。
那么最佳点在那里呢?一般是带钩半水平水。钓呢?可以钓一到三目任何一目,也就是说,钓一目可以,二目也可以,三目还行,但尽量不要钓离这三目。个人经验,不管是台钓,还是传统钓,调钓的目数越离漂尖近,信号准确好使。举个例子,台钓中调1钓1就比调2钓2空竿率少。传统钓最佳信号点也在漂的上端,也就是近漂尖处这几目。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三分钟让你成为钓鱼高手,里面的东西很实用,讲的都也对,通心坠,调平水钓一目,讲究顶漂中鱼,应该是传统钓吧,不过坠子是悬在水中的,这跟钩子大小有关,钩大小跟重量成正比,钩越小越轻,越大越重,如果用小的绣钩调平水钓一目的话,说不定坠子会落底,既然是传统钓,用那么小钩子干啥?说到这里,大家也都应该明白,以后钓鱼该调几钓几了吧!
下文主讲台钓,先说装备,花多少钱才能备齐一套台钓装备呢!看个人理解了,什么小钩细线,炮台钓箱,外加长节台钓竿了什么的,都是瞎扯淡,哥一套装备不到30块钱,下水钓鱼,三个才一两的鲫鱼顿口超漂亮,什么叫台钓,有顿口才叫台钓,拿着上千的装备光看见顶漂起竿才中鱼,那不叫台钓,叫传统钓。哥这一套装备中一根竿十五元,溪流短节三米六的,四米五二十元,也备的有。漂三元二角七分一支的,淘宝价巴木的悟道。线是4元一盘的红狼。也是淘宝价,两盘,一主线用,一子线用,加起来8元各一百米,够我做十几副主线,几百套子线,线号我用的是1.5主,0.8子。线号绝对超标。但不影响出顿口。这几样加起来大概二十七元,剩下三元买小零件,还怕配不齐一套钓具吗!记住坠要通心坠,有一种八字环上裹铅皮的,不要用,上下不能活动,影响顿口表现。这几样配置中,最主要的是那根三元二角七分的巴木漂。
提到漂,这几年也用了不少材质的漂,懂行的都知道,漂大概分三种材料做的,一是巴尔杉木,一是芦苇,一是孔雀羽,当然也有通草和茅草以及塑料的。性能呢?网上一搜一大堆,大多都是大师的言论,什么芦苇的暴烈,巴木的沉稳,孔雀羽的介于二者之间啦,是我承认,讲的实实在在的对,但跟钓鱼关系有多大呢,怎么应用到实际钓鱼中去呢。云山雾罩,各有各说法,就是让学习者闹不明白,怎么学都不得要领。我个人这几年实践经验!芦苇的用作台钓不要用,不合适。其次不合适的是孔雀羽。最合用的是巴木的。网上大多建议初学台钓者用巴木,漂沉稳,易掌握,说的对,但我个人建议就不要用另外两种了,不是价格问题,而是综合性能另外两种根本比不过巴木的,巴木更适合台钓。
巴木适合台钓不是根据它的稳定来讲,主要是每目承载力,这一点,少有人提及,也少有人关注.如果你经常钓鱼,你可以比较一下,半水调漂时,先不要挂钩子,调一定目数后,再挂钩子,比较下挂钩后各能下沉几目。本人实践过,同样两个三号钩,压沉芦苇五目,巴木上是三目。在实践钓鱼中,压的目数越少,鱼顿口更能清晰表现出来。压芦苇五目,怎么调钓顿口都不能很好表现出来。也可以这样说,芦苇的台钓中更适合小钩子。但本人也测验过小钩芦苇漂不敢遇见一点走水情况,稍微走水,芦苇信号就表现不出来。很不适合野钓。芦苇价格一般在30到50不等。但没有10到20元的巴木好用。这是漂对顿口的影响,下面说个人技术对顿口影响,此点也正是我们要谈的技,从技术层面讲,影响顿口出现的因素有三,调漂,子线,和饵。
调漂要半水,一般玩过台钓都应该知道,这里有两个要点要说,一是前面提到的调一钓一比调二钓二好用,道理说不上来。只是长时间钓鱼经验告诉我们的。调四钓二,没调三调一准确。二者顿口,调三钓一会多中些鱼。综上所术。调漂目数尽量低点好,但限于野钓水中情况复杂,一般调三目为宜。
第二,半水调漂没临近水底调漂准确,半水你调三目,临近水底目数就五能会变为二目半。这时漂的调目应以二目半为准。再说子线对顿口影响,子线越细超好,但实践证明,我用的巴木漂,配合超标的零点四子线,三个一两的鲫鱼,顿口一样清晰。另外子线一定不能打卷弯曲,如果曲了,有顿口,空竿机率也会加大。用饵方面,以拉饵雾化好为主。以前和一个钓友在一起钓,相同配置,老是人家有顿口中鱼,我这边老没顿口,偶尔才出现个小顿口,或者下阴中鱼,经过多次观察实践,最后也用拉饵才有明显顿口。事实证明沾在双钩上的饵料越少,或者比重越轻,顿口效果越好。再者调漂时一定要压水线,也就是漂到竿稍这一段线,钓时也一样要压在水中。
再告诉大家一点,就是上面提到的为何要用通心坠,而不用八字环裹铅皮,把通心坠上方的太空豆上推一厘米,让坠变为活坠,有一厘米活动空间,这样走位准,顿口更明显,千万不要忽略。只要坠能活动,上推太空豆一厘米以上也可以,没有固定标准,推的超过一厘米就行。明日更新鱼对漂调钓的影响,可以说是台钓中重中之重。
接上讲鱼对漂调钓的影响,一般大家都看到过关于台钓的贴子,有顿口拉空该怎么办,大多是告诉你钓的灵了,上推漂钓顿点。方法告诉我们了,但是原理却没讲。其实原理也简单,钓灵可以看做是上迟顿,浮漂牵引力过强,鱼索饵瞬间感觉到了向上拉力。所以钓灵并不好。
钓灵还有一个弊端是减少了鱼口,很多玩台钓的理论知识撑握一大堆,但最后又回归了传统钓,应该是两大难过关未过,一关则为用漂上,一关则为灵顿上。关于灵顿先讲一下我个人的一次感悟,那次之后彻底对台钓有信心,也增加了对台钓喜爱度,长期练台钓,越钓越没感觉,真想放弃的时候,出现了一次意外转机。这个转机让我认识到台钓特别是野钓应该钓顿。那次是在一高架桥下,外面下着雨,四个桥下都站了好多人在钓鱼,当时我和我朋友也在一个桥下开钓,我们两个都是玩台钓找不到感觉,只不过我在坚持,他见那天鱼口好,台钓不上鱼,干脆传统起来。对了是夜钓梅雨季节,用的夜光灯,蓝光,比白天看的还清晰。他陆续上大板鲫,我这边是有一口没一口瞎逮,直到三个鱼到来,让我彻底大悟,确切说应该是两个吃口一条鱼。第一口,调四目标,快速上顶,扬竿只挂了一下鱼,第二口也是快速上顶扬竿无感觉,此时心中已有小悟,鱼对漂浮不定,未沉实底的饵料有着很大的警惕性,传统钓鱼吃死口,漂是缓慢上扬。给钓手充分闲暇的扬竿时机,而此时,用台钓法出现传统漂像,但漂上扬过快,在此能充分感觉到鱼想吃却也感觉到了危险。钓灵鱼感觉到了危险,导致其不敢入口,果断钓顿验证自己感觉是否对,第三条鱼先是两个顿口都没扬竿,因为以前顿口不中鱼太多,导致不是很真实顿口就不敢扬竿,两顿口后,明显感到漂下有鱼,漂在不停点动,感觉是鱼吃死口想摆脱钩的动作。扬竿中鱼,心中有悟。以后的几天天天钓顿,在这之间又反复试钓,找到了最佳钓顿点,调多少目钓多少目,带钩调。我一般调四钓四。网上说的调灵钓顿,调顿钓顿,什么调灵钓灵,调顿钓灵的,就没遇到过这样鱼情,我的感觉是鱼永远对钓灵的饵,近乎漂浮,警惕性大,钓灵只会让鱼围绕着饵转,却不敢下口。
由其是野鱼,只要稍有危险就不索饵。钓顿,饵不乱动,沉于底,只等时间消除鱼警惕性,就会下口。还有漂浮的饵,也就是钓的稍微灵的饵,远远没有沉底饵,也就是钓的顿的饵来的鱼口快。两种状态饵相比,沉底饵,更容易索到。钓灵饵不稳,鱼去吃,推动水流饵就乱动,要稍费力追逐一下才能吃到。长期对比发现鱼索顿饵比灵饵快。调多少目钓多少目,在不影响鱼吃出顿口同时,最大限度钓钝,而增加鱼吃口。
调四钓四虽说也是调钝,但没调三钓三好使,前面也提到长期实践中发现,视标露出水面越少越好使,信号准备。也就是说调一钓一胜于调二钓二,再胜于调三钓三。但野钓鉴于水情地势复杂多变,这儿些精细调钓法不可能实用,所以最大限度用漂尖处这几目且能适用于水情,就调三目吧,钓目就以三目或二目为准,就算稍深点成一目也一样能钓,不必太拘泥。当然调三能钓三是最好,都是带钩调。
钓顿不但鱼口多上鱼率也高,但不能过于顿,过钝就顶漂了。极限值是钓目不能高于调目,比如调四钓五,钓的五目高于调的四目,顿口基本无。继续侃关于漂的应用。
第一感悟钓顿鱼获多,所用漂为芦苇漂,因为芦苇漂网上大师们都在说它很灵,但也很难驾驭,为了钓好鱼,为了提高到更高技术,我是孜孜不圈的用芦苇,想去征服他,直到有一次我另外一爱钓鱼朋友因为搬家,鱼具先放我这里,也是机缘巧遇,我拿了他装备杀到河边钓起鱼来。其结果,结合我以往技术,用他的巴木漂,顿口漂亮,充分感觉台钓之爽,几乎所有鱼中上鄂出水。
从这之后开始用巴尔杉木浮漂,摆脱用袖钩细线老跑大鱼的尴尬。以前用芦苇还有一个不好处就是下钩怎么调难有顿口,后来才发现合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芦苇漂的原因,另一个是搓饵原因。巴木漂虽然能避免用小钩的不爽,但搓饵一样在巴木漂上不好使,再加上雾化不好,底钩一样的没顿口。
总之呢,理论知识是一堆一堆的。但是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先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以垂钓的过程中,结合这些理论知识,仔细的去推敲与研究,就会发现,理论上的东西,与实践,虽然大部份的地方能相辅相承,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少许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抓出这些不一样的地方,然后仔细思考,想出相应的策略。这就成了自己的经验。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已经成功了一半,相信你也会成为一个垂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