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iaoyu007.com - 垂钓水域的选择】

在一些自然水域,水位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涨幅,水位涨落情况会对鱼的游动和吃食有很大影响。

而且鱼儿对水位变化非常敏感,水位上涨时,很多食物都会流失,所以鱼儿会有些紧张感,生怕没有东西吃。所以鱼儿在水位上涨时,会急迫并且大量到岸边觅食,并且因为水位上涨,水的溶氧量增加,鱼儿也会变得异常活跃。

不仅水位上涨会有紧张感,当水位下落的时候,鱼儿也有一种惊慌感,因为害怕被搁浅。所以鱼儿会在水位下降的时候急迫躲到深水区。可能鱼儿怕自己一旦游得慢,游的速度跟不上水下降的速度,就会留到了岸边。

鱼越大,逃得越快,而且在逃的过程当中,根本不会觅食,而且一头往前冲,但是一些小鱼,会在逃的过程当中,还会边逃边觅食。这就是看大鱼与小鱼有没有经验的区别了。

其实一个水域,水流速度快慢,对鱼类的游动有很大影响。如果在一些水面广阔的湖泊、江河、水库里,鱼一般在0.5到1米/秒流速的水域里活动,如果水流速度过快或者过慢,鱼儿都不会过于活跃。

所以如果在一些水流过大的自然水域,鱼儿会躲在支流或者是河湾处,这些流速较小的地方觅食。如果水流速度过慢,鱼儿一般会在中下游水流较快的地区活动。

所以在水位变化的季节垂钓,一定要先综合考虑,只有选好钓位,才能有爆护的可能性。

相关推荐

夏季水位变化的钓点用饵技巧


夏秋时节。因普降暴雨和农田用水量较大等因素。大多河道常会出现水位暴涨和骤降。对鱼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这两种情况下能不能钓到鱼呢?该如何选钓点用饵料呢?且看下文?

一、高水位如何选钓点

沟渠、河流湖泊、港湾等处的近岸。大多有野生芦苇、蒲草等。每当其他水域向此处翻水、放水或突降大雨、暴雨。都会使此水域迅速涨水。因涨水被淹没的这些水生植物根部将为鱼类提供栖息、觅食、产卵较为理想的环境。在长期被波涛浪击和水流冲刷下。这些植物根部的土被掏空。

使其扎得较浅的地下茎裸露水中。下面有部分茎已深入至淤泥中。自然形成根系周围成片的凹凸坑。在涨水时。芦苇和蒲草丛中水深一般在1。5米左右。特殊情况会更深一些。淹没在水中要部的凹凸处便成了鱼类活动场所。另外。此处之所以能聚鱼。

主要有四点:

一是芦苇、蒲草裸露地下茎是鱼类常爱食的天然饵料;

二是苇叶、蒲叶上多生长有昆虫并时常会掉落水中,成为鱼类争食之物;

三是靠近岸杂草丛中也多生长有各种昆虫和粘附在其叶片上的生物。在涨水时,这便成为鱼类美味佳肴;

四是有很好的隐蔽性。鱼类觉得生活在此处舒适、安全,由此看来,涨水期在芦苇、蒲草、杂草丛旁均是垂钓的理想钓点,在此做窝下钩,定鱼获颇丰。

二、低水位时如何选钓点

因用水量大又少降雨。致使河道水位急速回落。很快便形成枯水期。此时如何选点垂钓。是很值得注意的事。常听有钓友说。水位下降。尤其在枯水期好钓鱼。理由是水面缩小。鱼类相对集中。对此说笔者也有同感。但细想也不尽然。因常有人在低水位时钓不到鱼或鱼获甚微的事实。我认为。河道处于枯水期。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要选择有片片水草和有倒树及其他障碍物处作钓点。因此处既隐蔽又有较丰富天然饵料供鱼类食用。夏天可避暑。冬天可御寒。?

2、如是旷水区。无任何隐蔽物。也应尽量选择最深处为钓点。实践证明。无论在夏天或冬天。大多鱼类总喜欢生活在深水区。因此处冬暖夏凉。且符合鱼类生活习性。是鱼类居住的宝地。同时。也再次验证钓鱼前辈们总结出来的夏钓潭经验的正确性。

三、在用饵上一定要活

实践证明在涨水、退水、乃至枯水期。因天气等因素发生变化,在用饵上一定要灵活。众所周知天气、水质对鱼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阴、晴、风、雨、气压、气温、水体含氧量等均对鱼类产生一定影响。水是鱼类生存之基生活之源,水质好坏、清浊、肥瘦、浮游生物多少、水的深浅、流动与静止等。对鱼类生活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用饵时要依据以上所述的实际情况决定用什么饵、用量多少等。

如在涨水期。一般来说。鱼类可食的天然饵料较为丰富。我们在配制饵料时。在质量上要优于天然饵方可见效。否则。你即便将钓饵放到鱼嘴边。它也懒得张口。如在夏秋季节枯水期。此处很少有浮游生物和其他天然饵料。用饵就无须太讲究。因一般鱼类均有饥不择食感。值得一提的是:钓对象鱼时。诱钓饵一定要注意色、香、味浓。否则也是徒劳无益的。

水质、水色、水位等外部生活条件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水质指水的肥度而言,水色指水的浑浊程度,水位指水的深浅涨落变化而言。水的肥度取决于水体中生物的食物链的构成。浮游生物是鱼类食物链构成的基础,它是无脊推动物和鲢、鳙鱼的食料,无脊椎动物又是众多鱼类的主食料,而庞大的小杂鱼群体又是凶猛鱼类的主食料,鱼类的粪便又是浮游生物的食料,如此互相依赖、互相转换而构成生物食物链。

因此,水体中浮游生物越丰富,水质越肥。肥水一般呈绿褐色,浓而不浑。肥水中河底有机物质含量高,常有气泡冒出。连通江河的浅水沼泊,连通湖泊的港渠,或傍近城镇、村舍、码头的水域,水质一般较肥。瘦水呈淡黄色,或清澈透明。过于清瘦的水域是不宜垂钓的,故有水至清则无鱼之说。在肥水中垂钓,饵料宜质优上乘,一般不宜过多投放诱饵。

水色有清浊之分,指含泥沙程度。暴雨过后。陆地上杂物和泥沙冲入水体,带入不少有机物质和碎屑,使水变浑。介于浑浊、清明之间,或浑而不浊,鱼类游弋加速,属垂钓的良好水色。如果水体中泥沙含量过多,水色过于浑浊,鱼的视觉受到障碍不易发现食料,则不宜垂钓。但鲶鱼等鱼觅食主要依靠触觉或嗅觉器官。水色浑浊不仅不影响其摄食,而且较之清水上钩率要高得多。

水位的变化对鱼摄食影响很大。较长时期水位保持不变的水域,鱼的活动处于恒定的状态。当下雨发汛,或排放泄水,使水位骤然发生显著变化时,鱼类活动频繁,游弋加剧,摄食量增加。

这是因为水位变化时,水体中食物链发生变化,原有的某些食料流失,中间食物中断,引起鱼类生活恐慌,四处觅食;另外,新鲜水注入水休,水中的溶氧度增高。鱼类异常活跃,体力消耗增大。所以,流水注入的下水道口、闸口等处,往往是许多鱼类群集嬉游的场所,自然也是理想的钓位。

不同地域对钓饵选择的影响


水域环境有些什么天然饵料,对鱼的喜食性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叫“什么地方的鱼爱吃什么食”。譬如,北方人的主食是馒头,北方鱼也爱吃面食;南方人主食是大米,南方鱼也爱吃米饭粒、年糕粒。四川多产甘薯,重庆、成都一带用白薯为饵能收奇效;藏族同胞爱吃酥油糌粑,在藏族地区钓鱼,酥油糌粑是最佳的钓饵;海南岛产木薯,在海南岛钓鱼,木薯是上等饵料。同一种鱼类也因地区不同,对饵料有偏爱,最有趣的例子就是鲫鱼,云南滇池的高背鲫,四川天然湖泊的野生鲫鱼,爱吃米饭粒、蚕豆粉饵;广东、广西的须鲫,喜吃水生昆虫和各种昆虫的幼虫饵;东北的银鲫和松花湖的野生鲫,却喜食红蚯蚓和面食饵。

按照鱼的食性配饵,这是多数钓者都懂得道理。但是同样一种鱼,食性一样,在甲地用这种饵上钩率高,而换了一个地方,一条鱼也钓不到。这一点,在鲢鱼和鳙鱼配饵方面尤为突出。养殖他们的鱼塘水质肥瘦不同,它们的口味也不一样。以养殖鲢鱼、鳙鱼为主的塘,若是肥水养鱼,则施放大量粪肥。肥料充足,浮游生物生长繁茂,这也成了鲢鱼、鳙鱼的天然饵料。这种池塘水有一股腥臭味,用普通的酸味钓鲢鱼根本钓不到。必须增强饵酸臭味的浓度,才能奏效。可是,换一个地方,那里投放的饵料不是以粪肥为主,二是投以粮食类饵料喂鱼,水不肥,没有很浓的腥臭味,如果仍用酸臭味很浓的饵区钓鲢鱼、鳙鱼,即使把饵投放在它嘴边,它也不上钩。

注意声响对钓鱼的影响


声响、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在水中也能传播。这就要求我们钓鱼人要尽量避免发出大的声响,以免惊扰人入窝之鱼。要做到控制志声响(或声音)对钓鱼的影响,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 要做到小声说话轻步走路:对钓鱼活动来说,还是尽量少说,小声说,绝不能大声喧哗。因为声音大了,鱼儿会受惊,特别是稍大一点的鱼,它们的警觉性很高,听到声响,便不敢靠近岸边觅食。小鱼也是如此。例如某年春季我们单位组织老同志举行钓鱼比赛。开钓后,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钓了4条大鲫鱼。可就在此时,我身边的一位钓友突然钓上了一条大草鱼。他未带抄网,我也未带,于是他便大声喊叫求助他人帮忙。带抄网的人持抄跑步前来救急,大鱼是抄到了。可是左邻右舍再也钓不到鱼了。

二、 摘鱼入护国轻拿轻放:钓鱼人的鱼护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网口有大有小。有些钓友使用的是陈旧鱼护,网口小,又短,每钓上一条鱼总要将鱼护提上岸来,才能将鱼入到护里,然后再将鱼护放回到水底。由于急着钓下一竿,随便将鱼护往水里一扔,扑通一声,势心惊吓正在水不觅食的鱼。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垂钓,而且还会影响别人钓鱼。

三、 钓上鱼要轻提不要过猛:有的钓友,当钓上鱼后怕鱼跑了,用力去提竿,总想将鱼直接提上岸来。大鲫鱼势必会在水面上扑腾一会才能提上岸来,而这种水面的扑腾声,使正在水下觅食的鱼受到惊吓而逃

大雾对钓鱼的影响详解


雾,是自然界当中再平常不过的天气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原则上脱离不开以下几个条件,即:冷却、加湿、递增的水汽含量。我们知道: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蒸气在低温状态下会凝结出来、成为微小的水滴或者是细小的冰晶。当大气中的这种悬浮水汽的凝结达到一定密度,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上称这种低空的物理现象为雾。

雾一般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和混合雾。与我们钓鱼息息相关的多属于蒸汽雾,蒸汽雾好发于高纬度区域以及平原地区的野外、山区的水塘、河流等自然水体,其形成的条件:水体经白天的阳光全天侯的持续加热,所吸收的热量裹挟在水中。夜晚或凌晨,当冷空气流经水面、与水面上的热量相遇就会形成对流,水中的热汽就会上升,从而在其周边区域形成大量的蒸腾水汽成为雾。

蒸气雾的产生首先要有对流层做为主导,对流的形成路径、最初是自水面闯入近地面的空气中,而后,对流逐渐加强向两头伸延,上可伸入低空云层、下可直达水底。水下的对流不断将泥质底或腐草中的沼气、一氧化碳泛起,让这些物质吸附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严重缺氧。

如果是多年未清底的鱼塘、或者是杂草丛生、污染物经年沉积附着的水质,鱼不咬钩是必然的。即使大雾消散,由于体内的生理调节作用,鱼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开口觅食。

相反,在较大的库、湖等自然水域,如果水边无大面积的杂草和较干净的沙石底质,钓鱼则不会受影响,而且,由于对流吸走了水体中的热量,进来大量的氧气,就像闷热的池溏注入了凉爽的风儿一样。水体内的温度和溶氧量达到鱼类生理最适的觅食标准条件,则会引起鱼群兴奋、游向岸边抢食上钩。

许多时候,在大雾弥漫的天气里,在有着厚厚腐草和烂泥的池塘里,有人钓到了好多鱼。但这并不能表明我的上述论点是错误的,当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过境我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遇南方的暖湿气团极易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平流雾上面往往会有逆流层存在,它压制着雾气团上升的速度,从而保持水面以下温度不会过快流失,而且对流伸延的路径短,只向浅水中充氧而不会引起塘底上泛。这种平流雾的天气现象,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十数小时。鱼儿在适宜的水温下往往会开口大咬。而一旦大雾散尽,鱼儿则会随着水温的下降游入深水,鱼口渐停。

实际看来,大雾天气对钓鱼来说有利,关键是钓手不能犯钓点的错误。而且,为了自身的健康,对于有污染源的钓场,大雾天气尽量不要进入其中。

天气对钓鱼的影响有哪些


最近有钓友信得过我,问了些我有关天气对钓鱼影响的问题,我也把自己多年钓鱼经验分享给他了。我自己今年21.还在西昌读大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和外公野钓,从此走上不归路,从那时起寒假暑假都在河边水库度过,到现在野钓也有12年了,这里我就把分享给他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先说明一下钓鱼经验没有绝对的,只能说是一般情况是那样。钓鱼谁也说不准今天这样的天气能不能钓到鱼。觉得我会说废话或者乱说的就不要再看下去了。

(1)夏秋季,白天只要不是闷热低气压,口就不会差,一般夏季都是晚上钓鱼,鱼口7:30-9:30是鱼口最好的时间,太阳出来后口就会变差。晚上钓鱼有月亮是好钓的,说明第二天有是晴天,也说明今晚不会下雨气压不会太低,鱼的开口不会不好,推荐夏季野钓河流还是钓流水。

(2)初春白天出太阳钓浅滩,水草边鲫鱼口很好,夜钓晚上有月亮是不大好钓的,因为初春气温还没有完全提升,白天太阳温度升起来了,看到月亮说明今晚天上云层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会下降很快;过了九点草上会有露水,水面会起雾,此时日晚温差变化大,鱼开口会很差。

(3)冬季夜钓要在阴天,云层厚,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差不大。虽说阴天冷,但是晚上和白天温差不大,鱼能适应,开口比有月亮的冬季晚上好。白天钓鱼出太阳过后连续两天阴天就好钓了,总的来说冬天钓鱼,不能温度变化太大,要么持续出太阳,要么持续阴天都好钓,只是冬天出太阳的天气夜钓不好钓,主要是日晚温差太大,冬季钓鱼,我还是推荐阴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像前两天阴天口怎么也比昨天出大太阳好吧。冬天突然出太阳嘛,鱼虽不好钓,但天气这么好,不要在乎钓多少,钓多大,能在山水之间晒晒太阳,放松疲乏的心态,静下心思考今年一年的得失。才是钓鱼人该有的心态。

气压和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天气!天气!天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记住决定鱼获的第一因素应该是天气,而不是饵料,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只要天气适宜钓鱼基本上用什么类型的饵料都会有鱼问津,在天气好的前提下饵料的优势才会被体现。

适合钓鱼的天气包括三个方面:气压、温差、风

1、气压:适合钓鱼的气压应该是9901005百帕之间,低于990百帕水中缺氧,鱼的反应或上浮或游向深水或在水底缺乏活性高于1005百帕鱼类摄食欲望很低,基本在水下聚集不动,此时频繁提竿锚到鱼的几率很大也很难钓,尤其是黑坑在不开增氧机的炎炎夏日鱼类大部分都会离底,所以此时钓底很难有收获,这也是很多时候看见窝子里鱼星密布但没鱼咬钩的原因之一。

2、温差:温差小于8,钓鱼一定发也不知是谚语还是钓鱼人总结的经验,总之温差最好不要超过8度这个保险值,不同的地区和季节温差不绝对,总之昼夜温差大于10℃和前后几天温差大于12℃鱼一般会很难钓,尤其在春季影响较为明显。

3、风:炎炎夏日中的一丝微风能为水体融进氧气,有了氧气鱼儿必然会变得活跃,风也会为水中生物带来食物,长期影响鱼类会争相抢食;夏季雨前风先至,这段时间鱼类是十分活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