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

鱼的感觉十分灵敏,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鱼儿的栖息习惯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也反应到了我们的垂钓结果上面。在钓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变化,这种变化会对鱼儿的开口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笔者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温度、风力、气压、光线对垂钓的影响。

一、温度

(1)我国四季的气候温度差异非常明显,不同的季节水气温水温都不同,而鱼儿属于冷血性的变温动物,会在水温变化的时候来调节自身温度适应水温,所以说气温变化的幅度对鱼儿影响很大,正常情况下鱼儿体温和水温基本持平,鱼儿活性就不会受到影响。

(2)但是在骤然变温的天气,鱼儿适应不了突然变化的水温,就会感到非常的难以适应,会在水域中寻找温度相对较适合的区域栖息,并会缩小活动范围,来慢慢调节体温尽快适应水温,所以这段时间鱼口是非常差的,不适合出钓。

(3)不同的鱼种都有其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鲫鱼和鲤鱼一类温水性鱼种在15-25度之间的水温内活性最强,而罗非鲢鱅适应的水温会更高,鳕鱼等冷水鱼更喜欢低温,所以垂钓的时候要根据鱼种的季节性特点选择钓法。

二、风力

(1)风力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春季常刮南风会让气温和水温快速升高,鱼儿活性会逐渐变强,但是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的话,就会大幅度降温,而夏季刮东南风的天气会非常闷热,偶尔有一阵北风就会非常的凉爽,在深秋和冬季北风刮来会让气温水温快速降低,但是刮3-4级的南风则比较适合垂钓,在有风浪天气垂钓选择好浮漂是关键。

(2)风力会影响到溶氧量的多少,有风的时候会加大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空气更多的融入到水体中,而风向也会影响到溶氧量的多少,比如说在夏季刮东南风的时候会加大空气的湿度,气压会降低,溶氧量就会降低。

(3)风力会影响水流出现暗流,在风浪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走漂,这是因为风力造成上下水层对流,造成水底的钩饵难以准确到位,这个时候可以钓钝一点,让双钩饵都卧底,减轻钓组的位移,还有就是可以钓灵,让下钩饵轻触底或者悬浮,把钩饵投放到上游处,让钩饵顺着水流游动到下游的时候再提竿继续抛投等等,钓法是多种的,选择合适的钓竿就可以了。

(3)不少钓友认为迎风好钓鱼,其实这是因为鱼儿在水里追逐氧份和食物的时候,需要顶着下层的暗流,而游到岸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迎风面的下层水流能够让诱饵快速扩散,加快诱鱼的效果,当然使用合口的饵料是好钓鱼的关键。

(4)风力大小对垂钓的影响,在风力大的时候,比如说5、6级以上的大风,会加大抛投的难度,影响到钩饵落点的准确性,还有就是浮漂动作的捕捉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水花四溅声响较大,对垂钓都是很不利的,这种天气想要有好的收获最好寻找背风处风力小的地方下钩。

三、气压

(1)气压对溶氧量的影响也很大,在高气压天气溶氧量丰富鱼儿活性强,但是在低气压天气,水中氧份缺乏,鱼儿呼吸困难,鱼情比较差,所以要避开炎热天气垂钓。

(2)气压的检测有几个技巧,比如说观看天气预报,观察云层的高低,空气的能见度,也可以通过人体的感觉等,各方面都能感觉到气压的初步状况。

四、光线

(1)光线对垂钓的影响主要是视觉和温度方面,在光线强的时候水温肯定高,这也就是冬季钓阳,夏季钓荫的由来,阳光对水温影响非常大。

(2)视线方面则是人和鱼的角度了,在早晚间钓者会感觉光线不好,但是鱼儿在这种光线中会觉得安全,另外垂钓的时候钓者和光线的角度对垂钓干扰也很大,如果背对着太阳,就会让竿影和人影投射到水中惊扰到鱼儿,所以这也是垂钓高手不会在浅水处背光垂钓的原因,除了注意这方面惊鱼之外,垂钓的时候也要尽量少走动避免惊鱼,出发前可准备宽松舒适的钓椅,增加垂钓的舒适体验。

编辑推荐

浅谈水温变化对钓鱼的影响


水温也是水情的一种,水情虽然不能决定钓鱼的收获,但是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一个善钓的人必然也是深知水情的人。

水温有着时间,位置,深浅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影响,温度的变化深切的影响着鱼类的生存环境。跟着水温的特性走,钓手们才有可能不断的上鱼,否则,就要无获而归了。

位置不同升温速度不同

因为水位液体,随着光照和地表升温的速度而升高,在大多数水面中,水面的水温都比水底高。这是因为水面长时间受到太阳的直射,而快速的提升温度,而水是一种最原始的液体,它的导热性能并不好,在很多时候导热速度较慢,所以位置较深的深水区升温较慢。

在初春,这叫决定了鱼类喜欢前往浅水区活动,而在正中午就是鱼类在浅滩活动最频繁的时候。而到了夏天,大鱼多躲在深水区,只有在气温下降后才上升到浅水区,这都是基于不同水层水温不同的原理而产生的。

水温梯度变化很明显

梯度变化的意思就是不同深度的水中,水温的变化幅度也是不同的,在浅水当中,水温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而在深水当中,水温的差距则相对较小。

这和上文当中提到的水的导热性是相关的,因为水的导热性差,所以在浅层水当中,随着水深的变化,温度之间传导的差异越大。而深水区由于本能能够传导的水温较低,所以变化层次反而越低。所以水温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的关系,往往是深层水受到的影响小,而浅层水受到的影响大。

根据简单的测试,可以发现,在春季里面,随着水面的水温已经高达十几度,但是随着水深在半米一下的水位,温度多在个位度数。这几十厘米当中水温下降了最高可能达到十几度,下降的速度非常快。而到了深水区域,尤其是一米以下的水域则不容易降温,往往只有几度的差距。

这也就说明了一件事,为什么冬日里面鱼类都需要到深水区生存。其一的原因确实有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区别,但是最重要的任然是深层水的水温不容易变化,长时间保持一定的水温更合适鱼类的生存,所以鱼类在深水区中能够更契合生存的需要。

季节原因最关键

水温的变化和季节原因应该是最密切的一种,在北方区域,水温呈现倒U型分布,在全年当中夏季水温较高,而冬春两季都相对较低。两极的差距较大,最高温的夏季和最低温的冬季之间的水温差距最大能高达三十多度。

而在南方地区,虽然也是夏季气温高,冬季较低,但是两者之间差距较小。最低也不会低于零度,多是在五到七度之间,全年最大的温差不过二十多度。

所以说,在南方地区,冬天时虽然水温仍然不低,但是仍然需要钓深水区。原因正是因为温差变化,深水去里面温差变化较小,而浅水区受到阳光照射的原因温差变化大,不合适鱼类生存。

在冬天时,越是晴天可能越是钓鱼困难的原因,就是在温差的变化过快,鱼类不愿意轻易变换生存环境。

而夏天的时候,夜钓有时候反而不如春夏之交也是因为温差变化的幅度过大,而如果是阴天就会好很多,因为温差变化的幅度降低了,反而适合鱼类的生存了。

温度的变化是一个干系到鱼类生存的重要指标,准确的把握水温的变化,切合水温的变幻才能够把握到鱼类的活动轨迹。

浅谈环境变化对鱼儿食欲的影响


鱼儿食欲的强弱,不仅仅是影响鱼儿的生长,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垂钓的效果。当鱼儿食欲旺盛的时候,鱼儿的上钩率就会明显增加,而鱼儿食欲较弱的时候,我们就很难钓到鱼。这种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我们要逐一了解这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针对性调整钓法,才能增加我们的收获。

首先要说就是环境的变化,这是影响鱼儿开口的主要因素,其总结起来有很多种变化,但影响较为巨大,且与我们钓鱼人息息相关的有下面这五种。

一、水体变化影响鱼儿食欲

水体有活水(动态)与死水(静态)、肥水与瘦水之分。

(1)活水和死水的影响

在活水中,鱼类为了觅食的需要,它们随时要启动调整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在野外食源匮乏,它们常常要远距离寻找食物,这样,它们的体力消耗就大,生理上就要靠增强食欲和增加食量来补充身体所耗能量,另外,活水中,水的含氧量较高,透明度底,鱼类敢到近岸觅食,这种状态下,鱼的食欲较强上钩率就高。

而在死水或饲养塘里一般是水体面积较小或水质较肥,含氧量较低,鱼的活动量相对较小体力消耗少,与活水比较,在等量食物的情况下,其食欲表现就较弱。由此看出,一般情况下,活水鱼的食欲会比死水鱼的食欲强。

(2)水体肥瘦的影响

水体的肥瘦对鱼的食欲强弱也有影响。当水体里的水质较肥,其中浮游生物、藻类等较多时,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季节,浮游生物及植物繁殖速度繁殖量都很大,鱼类一方面不需要远距离寻找食物,活动量小体力消耗少,另一方面,鱼类终日饱食无忧,食欲一般都较弱,不是特别可口的饵料很难让它们开口。另外,大量的水生动物高温季节要消耗水中很多的氧气,使水体含氧量偏低,这些是造成肥水鱼食欲低下难钓的根本。

相反,瘦水里的有机物含量天然食物较少,鱼类终日饥肠辘辘食欲很强,只要能填饱肚皮的食物可以说是来而不拒,另外,与肥水相比,水体的含氧量较高,也促进鱼类食欲的提高。

野外水体由于受自然界影响较大,水位常有涨落变化,一般在水位上涨时,天然饵料多水体含氧量大水体稍混浊,鱼类比较活跃食欲较强,敢到近岸觅食;当水位发生明显下降时,大多数鱼类纷纷游入深水区少动,短期内食欲较差,所以,民间有:涨水鱼落水虾的说法,以说明涨水时鱼类活动范围大食欲旺盛。

二、水温变化影响鱼儿食欲

水温的变化取决于气温的变化,只是水温变化会滞后于气温变化。鱼类是变温性动物,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类的食欲、食量和存亡,而每一种鱼类又都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温度范围,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对其觅食、活动造成影响。

就我们常垂钓的鲫鱼、鲤鱼、草鱼来说,鲫鱼在20-25℃时摄食量最大,低于4℃很少觅食,草鱼在2530℃时摄食量最大,低于10℃很少觅食,而鲤鱼的最佳摄食温度是2530℃,低于6℃时食欲低下。因此,我们在主钓对象鱼的时候,就要了解掌握它们最佳摄食温度,做到什么温度钓什么鱼,方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上钩率。

水温变化降低鱼类食欲主要表现在昼夜的温差变化,当一天中昼夜温差发生大起大落,就会对鱼类的食欲产生很大影响。一年四季,我感觉昼夜温差超过10℃以上时,鱼类的食欲都会降低,上钩率下降。这是由于鱼类在生理上还没适应这种温差变化,要忙于调节生理机能来应对变化,表现为少动少食。

我在夏季钓赌塘的时候就曾发现,有黑心塘主偷偷抽取井水到塘里,使两个水体的水温产生较大落差,造成鱼类食欲下降甚至停食,而赚取黑心钱。

三、水体溶氧高低影响鱼儿食欲

鱼是用腮来吸收水中氧气的,鱼腮的作用是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有毒的气体。一般在较高的溶氧水体中鱼类觅食旺盛,消化速度加快。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要保持鱼类有较好的食欲,要求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若溶氧在3mg/L时鱼的食欲就会受影响,若溶氧在1mg/L时鱼类基本停食。由此看出,水中的溶氧量与鱼的食欲成正比。

影响水体含氧量的主要因素有:大气压、风力风向、水体的肥瘦、水生物密度、水体状态(静或流)、污染程度等等。当然,不同的鱼种,其耐氧程度不同,拿我们常接触的鱼种来看,较耐氧的鱼种主要有:鲶鱼、黄颡鱼、黑鱼、鲤鱼、鲫鱼;其次为鳊鱼、草鱼、翘嘴;最弱的为鲢鱼、鳙鱼、白条。

那怎样简单判断水体是否缺氧呢?我认为一般通过观察以上鱼种的浮头情况就能大致了解,我们了解这些,为的是掌握水体溶氧量高低对鱼类食欲的影响,以便根据气压变化及鱼种的反映钓对象鱼。

四、偶发的噪音影响鱼儿食欲

噪音也会影响鱼类的食欲,降低鱼类食欲的噪音主要是偶发性的高分贝干扰。如在水中炸鱼、水边的开山放炮、往水中抛掷重物等等,这些突然的高分贝噪音,会使鱼类惊慌逃窜几天不敢活动,对鱼类的食欲影响最大。

而那些经常性的低分贝噪声,对鱼类食欲的影响基本不大。如:河流里来往的行船、开放塘边的噪杂声以及抛食喂养的饵料声,这些声音带有规律性,鱼类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对其食欲影响不大,有时候还会激发它们的食欲,例如:我们夏季钓黑鱼时,就常将饵在草边有节奏地轻点水面,常会引起黑鱼来攻击。在喂鱼的时候,饵料的入水声会对鱼形成条件反射,从而会激发其觅食愿望。

五、群体习惯影响鱼儿食欲

有很多的鱼类喜欢群居,如: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等,它们在一起活动或觅食时,有明显的模仿和争食习性,常表现为:本身对新饵料有警惕性不敢贸然入口,当发现其他鱼在大胆觅食时,它也会跟着尝试或参与争抢,这时候就会出现群体觅食欲望强于单体的状态。

这种效应在养鱼专业户的嘴中也能得到确认,因此,他们在投放鱼苗数量的时候,会利用鱼类的这一习性来决定合理投放量,以增加产量。所以,我们垂钓时,总是想找鱼的密度、群体较大的水域,利用鱼群有模仿和抢食的习性而激发食欲,来增加上钩率。

漫谈水温变化对垂钓的影响


在春秋季节钓鱼,天气越好鱼越难钓。我们几位钓友也谈过这问题,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觉得还是温度在起作用。由于我们居住在北京,只能以当地气象条件为依据。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头天晚上的气温低,第二天定是一个好天气;如果晚上气温较高,第二天可能就会出现阴冷。也同样感到天气不好人不舒服,可上鱼却不错,这是为什么?有鱼和水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水温的变化在导演这一切。

先说鱼。它是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升降。在变化的过程中鱼儿有两种表现,一是鱼的趋温性,哪里水温合适它就向哪里游。二是在水温突然发生变化时,鱼儿会调整体温,在调整过程中,它不会好好咬钩。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去看待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天气好,昼夜温差大,气温必定会影响水温,但水温的。变化不如气温变化明显,气温说变就变:刚才还暖洋洋的,一阵西北风吹个透心凉。水温的变化可没有那么快,但还是在变,人一时还感觉不到水温在变的时候,长期蜗居于水的鱼儿感到了,在这骤变的过程中,鱼儿不舒服,表现就是不进食。头天晚上气温低,鱼儿处在低水温条件下过得正常。当第二天天气变暖,水温在慢慢升高,鱼儿要调整体温,在这调整过程中,它不会好好进食,这就是天气好鱼倒不爱咬钩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鱼的趋温性。在早春或晚秋,草、鲢、鳙等鱼都不爱咬钩,只有底层的鲫、鲤还会咬钩。所在北京地区,这个时候在室外垂钓通常是以钓鲫为主,也能钓上鲤鱼来。鲤鲫都是底栖性的鱼,当水温正常时,它们一般都待在水底,所以在底层鱼的密度大,这时将钩下到水底,较易上鱼。如果天气变好,太阳出来,水面升温快,鱼儿会趋温上浮,离开水底,这时还将钩子下到水底,等于将钩下到无鱼区,难以收获。如果此时追着鱼下钩,采用钓浮的方法,效果也不会好,这是因为鱼儿还在调整体温,再者表层水温虽高一此 但达不到鱼儿适宜的温度,它也不会正常拿食,所以这时钩虽下到有鱼的水层,鱼儿仍不会咬钩。

那么早春和深秋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上鱼倒好,这就是与上面说的情况相反,白天天气不好,水温不论白天和晚上,上下层的变化都不大,鱼儿不会上浮,水底鱼多易上钩。这些就是我们在春秋季节钓鱼的体会。

水温突变,鱼不爱咬钩,这是垂钓者能经常体会到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偶然会遇到这种事。许多年前我家养了一缸小鱼,时间长水脏了,当时也未作任何考虑,就将原来所有的水都倒掉,换上新水,结果冰凉的水,使小鱼都趴底不动了,鱼儿就像得了一场大病,经过很长时间才缓过来。

鱼儿怕新水,也就是因水温突变之故(也有水的其他质量的变化),鱼儿不适,要进行体温的调整,去适应新的水温,如果温差太大,且变化迅速,鱼儿经不起这样的刺激,就和鱼缸换水一样。有些不大的山塘小水库,因农业用水,或因下大雨,水的增减变换非常明显。我们在垂钓时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上当多了,也得到一些经验,就是新水很难钓到鱼。

因水温突然改变而钓不上鱼的例子很多,也以春秋为例,早上上鱼还不错,等到太阳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水面经太阳照射,水温自然也会提升,可这时上鱼倒不好了。这也是因为鱼儿趋温向上浮,水底无鱼,底钓效果当然不佳。

钓友中还有一个普遍应用的经验,就是选进水口为钓点这是因为鱼有顶水上游的习惯,再者流水会起到增氧的作用,所以进水口鱼多,钓友们往往作为首选的钓点。我们循着这个经验,但上了一次当:有一次我们占了这么一个进水口,久钓之后并无收获,原来放进来的是冰凉的深井水,鱼儿不仅不来,反而远离这股冷泉。

总之,水温的变化,就像魔术师在施展魔法一样,捉弄我们这些钓鱼人,搞清楚这些变化很难,但又很有吸引力,这恐怕也是钓趣之所在。

详谈不同性质的鱼饵对提竿时机的影响


在我们的垂钓过程中,由于垂钓地点和垂钓品种的不同,经常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鱼饵,这些鱼饵本身具有各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在我们抬竿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阻力,会对钩尖的刺入鱼嘴的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漂像来掌握提竿时机。

我们在垂钓过程当中可能会使用各种不同的鱼饵,我们首先对这些鱼饵的基本性能逐一加以分析。

一、拉饵:

这是一种在最近几年才出现的鱼饵,入水以前,它是一个主体挂在钩门里的团块,入水以后,它会吸水膨化成一团絮状物,就像一片云彩漂浮在水中,它的适口性很高,可以随着吸食的水流改变形状,由于它的钩尖是外露的,对鱼钩刺入性的影响很小。所以在鱼吸食鱼饵的瞬间抬竿,钩尖很容易刺透鱼饵钩住鱼嘴。

搓饵,这是一种在台湾悬坠钓法进入大陆以后,才得到普及的鱼饵,它的特点就是非常松散,入水以后就开始化散,当它全部化散以后,鱼漂就会带动鱼钩上浮。鱼钩就埋藏在它那松散的体积之中,在鱼吸食第一口之后,它的体积会缩小,非常适合鱼吸食第二口。它对鱼钩的刺入性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在鱼吸食的瞬间抬竿也很容易钩住鱼。

二、面食:

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鱼饵,它主要以各种粉状粮食制成,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黏度比较高,可以在水里久泡不化。

有一些钓友制作的面食的硬度又很高,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鱼钩的刺入。面食的黏度和硬度可以对鱼钩刺入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制作面食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不论面食的黏度如何,面食的硬度一定要柔软,硬的时候可以参考嘴唇的硬度,软的时候参考耳垂的硬度。再有使用面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鱼钩钩尖在面食中的位置,千万不要把钩尖放在最中间,必须把钩尖放在鱼饵的边缘,或者把钩尖稍微外露,这样可以使钩尖在第一时间就刺入鱼的身体。当鱼咬钩以后,鱼饵必须要被压缩变碎或变形以后,钩尖才能吃住力量。

由于面食的黏度和硬度比较高,被鱼吞进嘴里之后,必须要在鱼嘴里移动一定的距离,在移动过程当中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以后,钩尖才能从鱼饵里刺出来,所以不能在吸食的瞬间抬竿,否则很容易把鱼饵从鱼嘴里拉出来。只有确定鱼已经把鱼饵吃到嘴里以后,才是抬竿的好时机。使用面食的时候,抓顿口的命中率是最低的。

三、颗粒料:

这是在上个世纪后期,大规模现代化养鱼以后才出现的一种鱼饵,它是把各种饵料与水混合以后,经过压缩制成的。颗粒料有不同的直径,用以饲喂不同规格的鱼,最常见的直径有2、4、6、8毫米。它的特点是比较耐水泡,但耐受水泡能力与水温有很大关系,水温升高的时候,颗粒料耐受浸泡的时间会缩短。颗粒料可以在化散以后制成不同物理状态的各种鱼饵,以适应不同的垂钓方法。

同一条鱼吸食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颗粒料时,会因为食用时的适口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食用速度,这是因鱼嘴的直径与食物大小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很大的鱼嘴吸食适口的食物很容易,小一些的鱼嘴吸食比较大的食物就比较困难了,就会出现鱼漂不停的乱动的现象。

颗粒料本身具有很高的硬度,基本上是不可能压缩变小的,更不可能在鱼钩和鱼嘴之间被压碎,所以使用颗粒料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钩尖与饵料的相对位置,使钩尖不要被饵料阻挡。当您把带皮筋的颗粒料直立在钩门里的时候,本应该作用在钩尖的力量被直立的颗粒料承受了,并且把这股力量传递到钩条上,由于颗粒料是没有弹性的,无法在压力作用下缩小体积,这就可能最大限度的阻挡钩尖刺入鱼嘴。

四、沾饵:

先把鱼钩在水里沾湿以后,再把鱼钩放在面粉状鱼饵里晃动,使鱼饵吸收水分以后依附在鱼钩上。这种鱼饵的消耗量很少,每次只用一点就行了。所以它对鱼钩的刺入性没有多大影响。

五、糟食:

这是一种专门与炸弹钩配合使用的鱼饵。鱼饵入水以后会在几分钟之内就化散,从而把鱼钩埋藏在里面,鱼类吸食的时候会把鱼饵连同鱼钩一起吸入,由于鱼钩是外露的,很容易就会刺入鱼的肌体。

六、米粒饵:

这种称呼是我对专门挂在钩尖上的鱼饵的称呼,它包括饭粒、小团的面食,使用这种鱼饵大多用来垂钓个体很小的鱼。由于饵团很小,往往只有米粒大或比米粒还小,虽然它们的硬度比较高,但是由于体积很小,所以对鱼钩的刺入性只有很小的影响。

七、草饵:

各种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经过简单的处理以后都可以当作鱼饵使用,最关键的问题是您所垂钓的鱼是否爱吃。由于这些草饵大多质地比较坚实,都会对鱼钩的刺入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使用草饵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适合鱼的口味的品种,还要注意草饵的大小、挂钩的位置以及垂钓的水层,并且要注意使用的时候,要选择最利于刺入性的挂钩角度。

八、荤饵:

这是一个最难写的话题,因为包括在这个范畴的鱼饵太多了,不同的饵料本身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不同的使用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使用荤饵的时候,饵料本身会对刺入产生不同的阻力,所以选择一种阻力最小的办法,就成了使用荤饵时的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品种的荤饵会产生不同的阻力,比如蚯蚓和红虫的外皮很薄,只能产生不大的阻力,而蚂蟥的外皮很坚韧,很不容易被刺透。不同的使用方法会对刺入产生不同的阻力,同样从而降低了鱼钩刺入鱼嘴的速度。使用单根红虫的时候,钩尖大多隐蔽在红虫的身体里边,抬竿以后,鱼钩必须克服一定的阻力才能够刺出来。使用红虫捆的时候,虫捆是被捆在钩条上的,钩尖是外露的,对钩尖的刺入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在我们使用金龟子的幼虫--地蚕的时候,这个问题表现得最为充分,地蚕的尾部是非常结实的,即使在挂钩的时候也很难刺入,如果我们在使用地蚕的时候,从它的头部挂钩,鱼钩从它的尾部刺出,在钓鱼的时候,就会有鱼钩从鱼嘴里被拉出来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鱼钩很难从地蚕的尾部刺出来,最大限度的影响了鱼钩刺入鱼嘴。

九、提竿的要点:

通过以上对各种饵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不同物理性质的鱼饵,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鱼钩的刺入性,从而需要选择不同的抬竿时机,搓饵拉饵可以抓顿口,有些鱼饵就必须等吃死食了,使用草捆为鱼饵的时候,最好在黑漂以后再等几秒钟再抬竿,目的就是让鱼把草鱼钩吞进嘴里,这才是最好的时机。使用不同品质的鱼饵时,必须要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状态选择不同的抬竿时机。

我们就从最常见的抬竿漂像说起。最常见的抬竿漂像有顿口、黑漂、托漂及横向走漂。

顿口,在鱼类吸食鱼饵的瞬间,由于紧靠鱼钩的钓线在径向运动中受到阻力,拉动其他部分的钓线作轴向运动,从而带动鱼漂下顿。顿口,只是鱼在吸食的瞬间发生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鱼饵只是被吸食在鱼的口腔边缘,并没有进入鱼的口腔深部,抓顿口对鱼饵的物理状态要求比较高,要求鱼饵必须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很好的刺入性,所以在抓顿口的时候,多使用搓饵和拉饵,这是因为这两种鱼饵具有极好的被吸入性和适口性,在鱼饵被吸入的过程中,连同鱼钩一起就很顺利的被吸进了鱼嘴。如果您使用的是面食或颗粒料,建议您就不要抓顿口了。

浅谈温度对垂钓的影响


钓鱼与温度垂钓是一项综合多方面知识的活动,除了调钓和用饵之外,还涉及气候、地形、水情、鱼情等诸多因素,也是钓鱼高手厚积薄发,随机应变的先决条件。野钓中有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之说。虽说三七开不完全准确(因为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但是足见客观因素的重要性。

从多年的实践中,我感悟到在诸多的因素中,天气条件是取决于垂钓成绩好坏的首要因素。我认识一位资深的休闲钓高手,除了钓技高之外,还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遇到不宜的天气,可以十天半月不钓。一旦遇到适宜的天气,他可以连续地出钓。我们很多人往往沉不住气,只要一高兴就顾不得其它了。我曾和他出钓几次,颇受启发,总结一二,分享给大家。

一、气温、水温和鱼的关系

鱼是变温动物。气温影响水温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它们之间的细微变化对鱼的影响,人类是不易察觉的,只有细心地从现象中去摸索、总结。

我的一位老乡曾回忆说四十多年前他和一位日本籍技师顾贺先生一起钓鱼,每次出钓顾贺总带一支温度计,测温度、量水温。估且不论此举是否可取,其严谨科学的态度还是可以令人深思的。

在钓鱼活动广为开展的今天,不少高手已经注意到气温与水温的变化对钓鱼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气温骤然下降,鱼类很敏感,即使在夏季,较急的北风使气温下降过快,气温低于水温时导致鱼停止摄食(在风向转变期间也会停止摄食)。本人在垂钓中有过几次明显的验证。

盛夏,急风冷雨过后,本觉应该好钓,但西北风过后气温骤降,身上凉得有些发冷,原来风中尚有的鱼讯,却在气温下降后变得一动不动。只可惜我没有带温度计的习惯,不能测得气温与水温之差的理论数据,只有感性认识。

两年前有幸看到湖北刘君亮先生也论及此现象,很有同感。但唯一不敢苟同的是在强冷风过后不是气压低水中缺氧,而是气压、气温急剧变化,使鱼一时难以适应,此时气温下降气压增高,而水温相对较高,在此提出这一现象供有心的钓友去进一步探讨。

二、气压、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之间关系及对鱼的影响

风力大小是受气压高低和气温变化影响的,除温度对鱼有很大影响外,气压变化的影响也很大。

气压变化较小时,人是感觉不出来的,而鱼却很敏感。近几年来,天气预报不再预报气压变化,即便是关于风力风向的预报也仅预报大概的风向。

我们也知道目前科技手段很先进,天气预报很准确,特别是在天气形势方面。但是在垂钓中不难发现具体到某一地区时,往往会出现预报的天气情况在时间上或提前或滞后,有时间差现象。这本无可非议,但是这阴、晴、风、雨的时间差,却足以影响当天的垂钓成绩。为此,我们应该学一点气象知识,从预报的天气形势中去分析、判断在本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特别是当天的阴晴变化(有时预报有雨本地却是晴天,结果第二天才变天,正如古诗所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风向和空气相对湿度情况。空气湿度大小受风和空气乱流的影响,空气稳定时蒸发慢,湿度大天发闷。这种闷热天气鱼类很不适应。

其中最敏感的鱼类是鲢鳙及草鱼。不少钓手都喜欢钓草鱼,但有时却不吃钩,其主要原因在天气上。本人出于某种原因,近几年每天要记录天气阴晴变化以及气温和空气湿度情况。经长期观察发现每逢能钓到草鱼的天气,除气温较高以外(有时气温低些也能钓到),其空气湿度很少超过70%,而湿度在50%~60%时草鱼特别好钓。

但是我们家中不可能都备有湿度表。我观察到在盛夏草鱼好钓的天气时,空调冷凝水很少滴或不滴,说明空气相对湿度小,天气热而蒸发量大。谭佛航老先生曾在一篇钓鲢的文章中写道:钓鲢外部条件很重要(主要指气候、水质、钓点)。而草鱼和鲢鱼一样,外部条件达不到时很少咬钩或根本不就食。鲤鱼和鲫鱼耐力稍强些,但也有不同的影响。

关于气压的认识问题,一致认为气压高时水中含氧量多,缺氧时鱼不爱咬钩。但是,什么情况下气压高,气压和气温及空气湿度又是什么关系?在认识上不见得一致。从地面情况上看温度高气压则低,温度低则气压高。气压高时,空气水分子蒸发的就比气压低时进行得慢,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就大。如果遇到高温,无风则必然形成潮热发闷的天气,其昼夜温差也不会很大,这样的天气里鱼是很难钓到的。

三、关于温差变化的影响

一年四季之中,每天昼夜温差不同。温差变化较小的季节往往是在冬季或盛夏。而春秋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也是钓鱼的旺季。昼夜温差过大影响鱼类活动。在北方,春秋季的温差往往在15度左右,而钓鱼适宜的温差变化在10度以内较好,当然不是越小越好(其实春秋季温差也不会太小,尤其是北方)。

在盛夏如果温差在5度以内或更小时,非但钓鱼困难,人也感到不舒服,夜间难以入睡,空气潮热。对于较小而水浅的肥水鱼塘往往会在凌晨翻塘。本人曾有过亲身经历,白天没能钓好鱼,继而夜钓。入夜天气无风潮热难耐,一夜漂不动,天将亮时鱼池骚动,塘中鱼突然乱窜,鲢鱼草鱼很快翻肚上浮而死亡。

综上所说不难看出昼夜温差、空气湿度、气压高低和风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水中含氧量(当然也和水质肥瘦有关)。需要我们在垂钓中善于观察,从偶然的现象中找出必然因素,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来积累自已的经验。

附:适合野钓的天气

1、气温:最适宜温度在20-26度。

2、水温:水温度在20度上下浮动。

3、温差:白天、夜里温差不超过10度,初春最低温度在5度以上鱼开始活跃。

4、气压:气压高,不闷。

5、湿度:湿度不超过50%。

6、日照强度:晴间多云天气,日光不是十分地刺眼,早晚好钓鱼就是这道理。

7、风力风向:冬日无风或吹南风,天气暖和;春、秋吹东南风或东北风,而秋日吹西北风时,虽然水面乍寒,但鱼为过冬拼命吃食,钓鱼效果更好。风力以一二级为宜,四五级以上则不佳。

浅谈气压变化对钓鱼的影响及判断技巧


平时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气压对身体的影响,尤其夏季闷热的时候就气压低的表现,而秋季清爽的时候,就是气压高的表现。这种天气变化不仅对人的生活有影响,对水下的影响会更大,尤其是闷热天钓鱼的时候,我们多数情况都是空手而归,而天高气爽的时候,上鱼率高,有可能让我们鱼护满获而归。那么如何判断出好气压来钓鱼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相关的信息吧。

一、水体溶氧量对鱼情的影响

鱼儿生活是离不开水的,当然也离不开水中的氧份,也就是溶氧量,而不同鱼种对溶氧量的需求也不同,比如说塘鲺以及罗非鱼等一些鱼儿在溶氧量很低的水中依然能够正常生活,而鳊鱼和鲮鱼则不同,对溶氧量的需求很高。

我们常钓的鲤鱼和鲫鱼受到溶氧量的影响也很大,在溶氧量低的时候会非常的不适,进食欲望很低,所以在光线不好气压低以及溶氧量低的环境中,鱼儿吃口是非常差的,最好避免这个时期垂钓,若是需要垂钓的话,可以以罗非鱼为主要垂钓对象,一般来说水体中的溶氧量的多少受到水面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影响,以及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溶氧量出现变化,垂钓对象鱼变化的时候,也要对钓钩和钓线的型号进行适当调整。

二、气压高低对鱼情的影响

气压的高低对水体中的溶氧量有很直接的影响,气压高的话空气和水体的接触更广,溶氧量会更丰富,鱼儿自然更加的舒畅活跃,而气压低的话,水体中的溶氧量缺乏,鱼儿处于缺氧状态,基本上没有什么心情吃钩。

鱼儿的感官能力要比人类敏锐很多,当气压低于1000百帕的时候,人类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不适感,但是鱼儿受到的影响就很大了,气压越低进食欲望也就越低,垂钓的话很难有什么好收获,所以出钓的天气要选在比较清爽的天气垂钓,不要在闷热的天气垂钓,如果实在是钓瘾难耐的话,随着气压的降低,钓层需要提高,比如说早晨气压低的时候可以钓底,而随着气压逐渐升高就需要钓浮了,在调整钓法以及垂钓水层的时候也要选择合适长短的钓竿。

三、判断气压高低变化的技巧

虽然气压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我们想要直接体验到气压变化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气压变化幅度大的时候外界的环境就会出现很大变化,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判定气压高低变化。

通过感官来判断,一般在雷雨前夕,看到云层密布压的很低的话,说明气压非常的低,此时会有气闷难受的感觉,而云层越低说明气压也就越低,随后降过一场大雨的话,乌云散开云朵上升,说明气压升高,此时垂钓鱼口是非常好的,这也就是雷雨大风天气过后鱼儿吃口好的原因,此时搭配好饵料收获是非常不错的。

1、通过季节变化来判断气压高低

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天气下,气压也是大不相同的,一般在春夏时期的气压最低,尤其是在夏季,气压会非常的低,并且气压变化也很不稳定,在清晨的时候气压会上升非常高,到了中午气压则会快速下降,而秋冬季节的气压最高,尤其是冬季气压非常高,但是天气太冷鱼口并不是很好,秋季气压高温度适宜,鱼口非常的好,这也是鱼儿好钓的原因。

2、通过时间变化来判断气压高低

一天之中的气压都是有一定规律变化的,气压会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是在早上的九点到十点,而最低值则是在下午3点到4点,另外还有一个次高值和次低值,次高值是在夜间的九点和十点,次低值是在凌晨的3点到4点。

另外纬度不同的气压变化也不同,在纬度低的热带地区日气压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而在高纬度的寒带地区,日气压变化则相对较小,所以每个地区环境温度不同,气压变化也略有不同,垂钓的时候需要注意。

不同天气物候变化对钓鱼活动的影响(观天看物断钓情)


大凡出门垂钓的野钓者,近者跑上十公里,远者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为的是钓有所获,钓中取乐。可往往事与愿违,不仅累了个汗流夹背,还落得两手空空。气也,脑也。究其原因不外有三:其一,钓场无鱼;其二,天气作怪;其三,技术不精。

钓场是否有鱼,那是垂钓者信息掌握准确度的问题;技术不精,有待继续提高。在此,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可天气是否作怪,出门前或垂钓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判断天气情况,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了解阴、晴、雨、雾、风外,还要学会观天看物,全面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预测钓情,从而作出是否出行或提前返程的决定。

一、观天

通过观察天气状况判断钓情。

①观云

卷云跑,鱼难钓,天高云淡鱼大咬。

②辨风

风带西,别出击,北、东、南风有好戏。

③断雨

雷雨前,天气闷,雷雨过后鱼欢腾。

④测天

寒潮前,鱼大咬,寒潮来时鱼归巢。

二、看物

观察物侯的异常变化判断钓情。

①看天上飞的

燕(燕子)蜻(蜻蜓)蚊(蚊子)蜢(蜢子)低空飞,水中鱼儿晕晕睡;鹰击长空,鱼儿欢腾。

②看地上走的

蚂蚁搬家,蚯蚓出洞,鱼儿无踪。南方垂钓者大多自养蚯蚓,早上起来,看到蚯蚓池的蚯蚓无缘无故地向外爬,你这一天就最好别出门了。

③看物体

冷水缸,直冒汗,今天鱼儿就难缠。

④看自己

身上热,吹风冷,今天你就别远行。

三、听声

虫蛙大鸣鱼无踪,十个钓来九个空。

从上述的观察判断中可以发现,这些自然现象与鱼类的摄食强弱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直接的。鱼类的摄食强弱说穿了还是通过大气压强、湿度与温度所表现出来。鱼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与其它物种一样共同受制于气侯的影响。当其它物种在这种影响下表现出异常现象时鱼类同样也表现异常。因此,我们通过由此及彼的推理,从我们自身所能感知到、观察到的事物的表象推断鱼儿摄食强弱的反应,这就是我们预测钓情的理论依据。

不同季节的风向天气对钓鱼的影响


风向对钓鱼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风向会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它是气流运动的特征。

风,会将水面吹起波浪,使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水中溶氧增多,利于鱼类生活和繁殖,增强其食欲。风,将陆地、空气中的生物吹人水中,鱼类可多得食物。但是,不是什么方向的风,多大的风都好钓鱼的。风向与钓鱼之间的关系大有讲究。

东、南、西、北四个主方位垂直吹向中心的风,即正向风,在陆地淡水水域中,一般鱼吃钩率高,四个偏向风中,东北、东南风吃钩率较高,但各个季节也有异同。

春日刚刚开暖,东风、东南风、西南风吃钩率髙,北风,尤其是西北风,吃钩率差。乍暖还寒季节,浅滩刚刚回热,一遇寒潮,鱼儿又退同深水,不大吃食。故春日在陆地淡水中钓鱼,多取南风有阳光的日子,或晒过几天太阳,刚刚阴雨,但刮南向风的时候。

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钓鱼最忌西南风。尤其是夏、秋,一刮西南风,闷热,水中缺氧,鱼浮头不食。但到了冬天,刮西南风大气暖,鱼儿吃钩率髙,初替、仲春亦是。所以,有经验的钓者,在春日刮西南风时倒经常外出垂钓,且收获不错。到了暮春季节,天气开始炎热,不少鱼类进入生长期,大口迸食,消化力增强,排泄粪便增多,水中浮游生物也大量繁殖,这时,北风、西风都可垂钓。西南风吹,鱼儿开始浮头,怛一般底层鱼类吃钩率还是较高的。如西南风加雷雨,雷雨前夕天气闷热,就不好垂钓了。

不论何种方向风,风力太大皆难垂钓。一般晴朗天气,无风钓最好,一级至三级风也不错,四级风大水面风浪太大,手竿举竿较困难,波浪使浮漂看不清。五级风以上一般不可垂钓。西南风风小难钓,二三级面南风在下风头钓效果甚佳。

海钓对风向的要求与淡水钓有些不同。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除福建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和港澳地区以及台湾南部面向南海外,黄海、渤海、东海除少数港湾,可以说90%以上的海滨面向东、东北或东南。

在这些海区钓鱼,积多年实践证实,春日刮西风、西南风或西北风吃钩率高,迎面而来的东风、东北风或东南风反而吃钩率差。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鱼类喜欢迎风觅食,东风来时,它们群集离开近岸,向东而去;二是东风来时,处于西海岸的我国中部、北部沿海正向风尾,风急浪髙,如鱼近岸觅食,很易被高达数米的海浪暗涌拋上海岸,或撞上礁石,不死即伤,故大都迎风而去,或远离海岸避人深海。而刮东向风时,钓者站在海滩、矶头,竿难将钩饵拋出,且有被大浪卷入大海的危险,故春日我国中北部沿海在刮东向风时,钓者大都不去海滨钓鱼。

天气温度和气压变化对鱼情的影响


天气的变化对鱼情有很大影响,在温度或者气压出现变化的时候都会对鱼儿的活动造成影响,鱼口时好时坏,垂钓收获也是很不稳定,如何选择好的垂钓环境而避开鱼口不好的环境垂钓,是钓者最为关心的事,这里就说下水温和气压变化对鱼情的影响。

第一、水温的影响

1、春季和秋季是一年之中的垂钓黄金期,主要原因就是气候适宜,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生物才能更好的生长,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水体溶氧量充足,鱼儿才会更活跃,吃口更好,因为水中的鱼儿都有其适宜生存的水温。

2、不管是耐热性能超强的罗非或者草鱼,在温度高达近40度的环境中也是处于奄奄一息无力游动的状态,所以水温对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鱼儿适宜的水温是在15-25度之间,而夏季温度往往会超过25度达到30-40度,冬季的温度则经常低于零度,这种极端天气对鱼情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这两个季节垂钓就相对困难很多。

3、而春秋季节的仲春和仲秋时节,鱼情是达到最好的状态,此时基本上都是可以全天垂钓的,并且鱼口也是很积极,水温变化幅度是非常小的,很稳定,但是在夏冬季节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垂钓。

4、现在已经进入夏季,天气变热之后垂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两头,水温凉爽的时候鱼儿吃口会比较好,但是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水温被晒的非常高,鱼儿就会躲避到深水处乘凉,鱼口很不好,这也就是神仙难钓午时鱼的由来。

5、而到了冬季之后,和夏季的垂钓时间刚好相反,早晚间水体温度是非常低的,鱼儿基本在深水处潜伏一动不动,只有到了上午10点过后,阳光强烈水面温度上升时,鱼儿感觉到水面温度适宜,才会到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浅水区活动寻找食物,此时垂钓效果最好。

6、但是水温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些,还要考虑到温度变化程度对鱼儿的影响,在相同水域如果前后两天的温差相对稳定,鱼情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温差比较大出现骤然变温的天气,对外界气温变化非常敏感的鱼儿就会停食到深水处潜藏,所以垂钓前一定要掌握好天气状况。

第二、气压对鱼情的影响

1、气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相比于温度来说是更加神秘莫测,在气压出现变化的时候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只有在气压突然变低天气非常闷热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气压骤变带来的不适,平常很难感觉到,但是我们感觉不到而鱼儿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2、在气压降低天气闷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不适,鱼儿会更加难受,所以这个时候是不是和垂钓的,家里最好备一个测量气压的仪器,每次出钓之前习惯性的看看气压状况,再看看近期的气压变化是否稳定,一般来说气压在1000百帕左右是最为适合垂钓的。

3、而气压变化是跟大气有关的,钓场环境并不会对气压产生影响,所以说如果气压范围不适合垂钓的话,我们是不能做出任何措施来弥补的,这和溶氧量不同,若是钓场溶氧量不足,池塘老板会开启增氧机提供氧份,而气压低的话就无可奈何了。

4、只能根据气压的变化被动的选择钓法,比如说气压在1000百帕的好天气适合钓底,而低于990百帕的话,水体氧份缺乏,钓底基本上是没什么鱼口的,需要钓浮或者半水尝试一下,若是气压超过1005百帕的话,鱼儿会处于少食少动的状态,鱼口也是不好的,根据气压选择钓法的时候别忘记选择合适长短的钓竿。

5、出钓的气压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并不是990百帕的气压根本不适合钓鱼,若是发现气压稳定上升的话也是非常适合垂钓的,比如说前天是970百帕,昨天是980百帕,而今天是990百帕,这种气压递增天气也是非常适合垂钓的,带好合适型号的钓组装备,一样会有不错的收获。

6、如果在外界没有明确的测气压仪器的话,可以通过天气状况来判断气压,比如说看到蜻蜓在低空飞行的话,说明气压比较低鱼儿比较难钓,但是如果微风习习,万里无云的话,或者是天气阴凉不闷的天气,则气压正常适合垂钓,另外提醒钓友在好天气垂钓时要选好合适型号的浮漂哦。

浅谈鱼类对不同颜色的敏感程度和影响


自然界中多数淡水鱼类,为了躲避其它鱼类侵袭,要把身体隐蔽起来鱼体会出现不同颜色,通常称为隐蔽色。有些鱼类具有较暗的花纹,如带、条、点和斑纹等。但更多鱼体上方呈黑色,由上往下视觉如同水底颜色。反之下方呈现白灰色,由下向上视觉相似天空,其作用同样是为了隐蔽。对于一些凶猛性肉食性鱼类的体色,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便于利用体色的隐蔽性,而不易被猎物所发现。鱼类除自身的保护特征,对外界仍有识别色彩的能力。

对于色彩的感觉,鱼类与人类也有不同的趋向。人对于红、黄色较敏感,但鱼却对水色、绿色比较敏感。这是因为水层吸收大部分的光线,仅让水色透过的缘故。在自然界中,人见到红色便感觉是红色,但在厚层的水中,就变成近于黑色。

试验、实践表明,不同鱼类对各种颜色,所作出的反映会有所差异。杂食性鱼类大多喜爱黄色、红色、而肉食性鱼类大多偏爱黑色。在水体比较深的区域,红色难已呈现,在那里只会反映出兰和绿的冷色。绿色和兰色,在同样深的水里仍然会保持其原色。到了更深的地方,它会同水底暗绿色的背景混成一片,这才不容易被鱼发觉。

一般在淡水垂钓,如果不是在水草区钓草膛,还是用无色钓线与黑色钓钩比较适宜,用带色的钓线及白色钓钩,如与水色不相适应,反倒会影响垂钓。分析研究鱼类对于颜色的敏感性,可有针对性配制饵料,以获取最佳垂钓效果。

谈各种鱼类水温变化对垂钓影响图解


鱼属冷血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水温变化而变化,而水温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及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变化。在我国生长的鱼类,主要有温水性、冷水性和热带鱼类三种,各种鱼类的活动、摄食、繁殖,都有一定的温度要求,适温范围也不相同。

1.温水性鱼类有哪些

温水性鱼类主要包括鲫鱼、青鱼、草鱼、鳊鱼、鳙鱼、鲤鱼、乌鱼、鳜鱼、鲶鱼、鲌鱼等。这些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其中多数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在15-33℃之间,当水温低于10℃、高于33℃时,鱼即停止进食,而鲤鱼、鲫鱼在水温低于4℃、高于30℃时,才停止进食,是适温性较强的鱼类,几乎全年都可垂钓。

2.冷水性鱼类有哪些

冷水性鱼类主要包括狗鱼、雅罗、铜锣、法罗、胡罗、哲罗等鱼。它们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适温范围是7℃-20℃,超过30℃则会死亡。

3.热带鱼类有哪些

在我国生活的热带鱼主要包括罗非鱼、鲮鱼等,适温范围25℃-35℃,水温低于18℃时即停止摄食,水温低于10℃时即会死亡。这些鱼类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

水温对垂钓有很大的影响,要想获得好的垂钓效果,应当考虑各种鱼的适温范围。熟悉了解这些钓鱼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钓鱼人的渔获。准确把握对象鱼的习性,应对自如。

浅谈刮风天对钓鱼的影响


影响垂钓的因素很多,季节,时间,天晴下雨,刮风下雪等。我们在这里,浅谈一下刮风天气对钓鱼的影响。

刮风天气对钓鱼有什么影响呢?一般情况下刮风,只要是4级以下,基本上可以说对垂钓有利。当微风刮起时,上层水随风流动,底层水逆风流动,形成水层对流,加速了水中的溶氧量,这时鱼儿觅食活跃,极易咬钩。

四季中常刮的风有东西南北风和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每一种风向、风力对鱼的活动都有不同的影响。

炎热的夏季,因为天气闷热,水中的鱼儿一般都是深水,阴凉处,并不活跃,此时想要有很好的掉获,就变得很困难。可如果刮起了西北风,此时闷热的空气将会变成凉爽舒适,水中溶氧增加,鱼儿明显变得活跃,极易咬钩,此时垂钓,必有收获,所以,要有好收获,在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知道刮风天气对钓鱼的影响。

当刮三级以下的东风、东北风、东南风时,白天与夜间都利于垂钓。而刮南风与西南风时,除夏天的早晚、冬天的中午外,其他季节不利于垂钓。而刮西风、西北风、北风时,只有在夏天雨后且风力不大时才有利于垂钓。

出钓时,多关注天气预,了解当天的风力,风向。明白哪种风力与风力,会有比较好的鱼口。哪种风力与风向,没有什么鱼口,不要不管是什么天气,什么风向及风力,皆盲目出钓,从而影响钓获。有的钓友出门几乎不看天气,盲目的出钓,抛开天气的情况,如果是遇上不适合垂钓的风向,不仅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是根本钓不到鱼,从而影响垂钓的心情,所以,了解刮风天气对钓鱼的影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经常听说,大风吹,大鱼动;小风抚,小鱼涌;风力相对较大时,大鱼喜欢随着波浪到较浅滩处觅食,这时有经验的钓友,经常会把目标放在大物身上。而当微风抚面的时候,小鱼是很活跃的时候,所以此时垂钓小鱼较为合适。但是如果风力大于五级以上,那么鱼儿都会觉得害怕,会在深水处躲起来,此时会影响垂钓。

当东风刮起时,一般都会有雨下。如果是刮东风的时候不下雨,那么此时将不利于钓鱼。如果刮东风下雨,或是下雨之后刮起东风,则还是适合出钓。

轻风吹抚,看准风向,出钓下风口,会有不错的钓获。因为风会把微生物等都吹向下风口,这时鱼儿都会在此处觅食,这样会增加咬钩率。

刮风对钓友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对标相把握不准,经常看到浮标随着水波上上下下,不知道是否有鱼口。那么这时推荐一两种钓法:

1、钓钝法,可以将浮标向上拖,让浮标呈60度左右的角度倾斜在水面上随风摆动,如果浮标直立并下沉,或是已经倒下浮在水面上,则起竿吧,中鱼机会非常大。

2、钓抬头:可以说是一种浮钓法,让饵料浮在水底大约3-4cm处,因为风的原因,浮标不停摆动,致使水底的饵也不停摆动,这时鱼儿则更喜欢会动的活物,这样增加咬钩率。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浅谈不同天气的变化对垂钓的影响》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