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饵技巧。
选用鱼饵的前提首先要确定其垂钓的水域和水体,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微调整。上文我们提到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这里我们谈谈一天内不同时间水温鱼性对用饵的技巧。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早晚钓
在清晨垂钓时最好不要打重窝,用饵也是这一天中使用鱼饵呈味度最低的饵料。这是因为水体经过一夜降温,以及水体内有机化合物经过一夜的沉淀,导致水体呈味度的大幅下降,鱼类的嗅觉和味觉自然要比其他时段灵敏很多。
假如做窝过重,其窝料中所含有的呈味物质因浓度大而常常会超出了鱼类的嗅阈值,此时的鱼类既接受不了又不愿舍弃,有些鱼类会围着窝料打转,以等待窝料呈味度的降低。也有些鱼类则会侧身俯冲,用鱼尾去拍击或打散窝料,就会出现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窝中气泡翻花但鱼不吃食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窝子做重了。
还要强调一点,这里所谓的重窝并不是指使用窝料量过大,而是指其窝料的呈味度过高。这种现象并非只出现在晨钓中,在其他时段有时也会经常出现,其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与水体呈味度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使用钓饵的道理与做窝类似。傍晚垂钓时可延续下午使用的鱼饵,其变化不大。DIaoYU007.cOM
二、午钓
在晴天,午钓在用饵上是这一天中使用鱼饵呈味度最高的饵料,原因同样与水体呈味度有关。
当早晨太阳出来后,阳光对水体的照射会使水温逐渐上升,而温度则正是某些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先决条件。在有些水质恶劣的池塘,因水体中含有大量易挥发性物质,遇阳光照射使其达到挥发的适宜温度时,这类物质便开始活跃起来。所以在垂钓时常会遇到有太阳出来鱼便停口的现象发生,而持续时间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找有树阴的水面下垂钓或钓深水水底其效果可能略好。
三、夜钓
夜钓在用饵上要注意鱼饵的适口性,这是夜钓与白天垂钓最大的区别。因为夜晚的水温在逐渐降低,在白天经历了水体高呈味度的刺激后,鱼类嗅觉的灵敏度也在逐渐恢复,辨别鱼饵优劣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强。所以,夜钓在用饵上不需要使用呈味度偏高的鱼饵,而应该侧重于营养性和适口性。
相关推荐
浅谈不同情况下的矶钓用钩心得
关于矶钓黑鲷鱼的适用钩子,其实只要钩的大小不是太离格,哪种钩子都可以钓上鱼,特别是在秋季我们以小巴掌鲷为主要对象时,相应地对钩子的要求并不太讲究。比如千又、黑毛、伊势尼、甚至最便宜的国产丸世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在鱼少、口精特别是以大型黑鲷作为主要对象鱼时,钩子的大小、颜色、重量、钩柄长度、强度和锋利度的影响还是应该认真考虑的。
1、强度和锋利度
这个话题应该不用多说,选择质量好的进口高强度锋利钩子虽然花费多点,但如果因为钩子质量问题跑掉一条大家伙,哪轻哪重大家还是能想明白的;
2、钩子的大小
通常讲,选择钩子型号大小同对象鱼的大小有关,以本地对付黑鲷看,采用2、3、4号千又钩子都算不出格。但是,具体运用过程中,还要考虑挂饵大小、鱼的活性等其他因素。比如饵大钩小就不般配,去年秋天,我为了配合采用的虾饵,钩子就用到4号千又。另外,鱼抢食时,巴掌鲷一样将4号钩吞肚,而晚秋时鱼口轻而慢,2号钩子也经常吃不深;
3、钩子的颜色
目前,由于本地矶钓起步晚,相应地渔具商店中的钩子颜色选择余地也不大,无非只有亮银、上黑、镀金三个色。其实,钩子的颜色同饵的颜色、光线强弱、水的浑浊度息息相关。比如水清光照强,选择接近于饵料颜色的钩子更不容易引起黑鲷的警觉,比如采用南极虾,那么茶色钩子就是不错地选择,比如夹虾颜色深,选择上黑就强于亮银或镀金。相反,光线暗、水质混,亮银、镀金等钩子更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也就是不错地选择;
4、钩子的重量
一般常识上,钩子的重量同钩条粗细有直接关系,钩条粗细又同强度有直接关系,这个话题暂且不讲。为什么提出钩子重量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涉及到钩饵的稳定性和活性两方面。重量大的钩子,更加有利于钩饵稳定,重量轻的钩子则更能体现钩饵的自然动态。这样我们就应该清楚,当我们需要直接攻击底层或者流速大造成钩饵摆动厉害时,应该选用重量大的钩子,而当我们需要尽可能制造全层诱钓同步攻击全水层或者流水比较平缓时,轻量钩子往往更有优势。同时,钩子重量同鱼的活性也有直接关系,深秋或初春时,这个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5、钩柄长度
与此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有利于挂饵和有利于吞钩、摘钩。一般意义上,短柄钩更有利于入口但不利于摘钩,但长柄钩更有利于挂饵却不利于入口,因此,要根据使用的鱼饵和鱼的活性做到正确取舍。
正确使用钩子,这也是影响钓果的重要一环!
浅谈水温气压变化对钓鱼的影响
很多钓友都知道,水温和气压的变化会对鱼儿的开口有很大的影响,也造就了我们渔获跟天气变化挂钩的事实。下面笔者浅谈下水温、气压变化对钓鱼的影响,希望对各位钓友钓鱼能带来一些帮助。
一、水温对钓鱼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中,春季和秋季称为垂钓的两大黄金季节,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春秋两季气温相对温暖却不太过闷热,而水中的鱼儿,不管是耐寒的鲫鱼,还是耐热的罗非及草鱼,都有其适合生存的温度,不管是高温还是低温,最合适鱼类生长的温度应该是在15-25度之间,而夏季气温一般都高达三十多度,水中的温度也不低。冬季气温经常在零度左右,而水中的气温恐怕会更低,因此这两个季节的水温都不是鱼儿所喜欢的温度,故而在这两个季节,往往很难钓到鱼。
在垂钓的时候,春秋两季倒不用多说,一般在仲春及仲秋的时段,都可以全天候垂钓,因为这两个时段,水温变化比较小,经常会在12-25度左右,这样的水温适合全天候垂钓。而在夏冬两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水温对钓鱼的影响了。
在夏季垂钓,我们通常要考虑早出或是晚归钓两头,也就是钓早晚,因为早晚的温度相对比较低,比较适合鱼类生活觅食,而中午时段则非常热,水温非常高,鱼儿都避到深水去纳凉而且很少开口,所以难以垂钓。钓界都流传一句:神仙难钓午时鱼,可见中午时分的鱼是很难垂钓的。
而在冬季,出钓最好选择11点到3点这段时间垂钓,因为这段时间在寒冷的冬季里温度最高,相对比较适合鱼类活动觅食,自然在这时段垂钓效果最佳。其实,水温对垂钓的影响还不止这些,还要考虑温变。一般来说,在同一水域,垂钓时的前后两天最好能保证温度比较恒定,这样水中的温度才会比较稳定,在稳定的环境中垂钓,效果自然要好于温变环境。因为气温突变,会让鱼类这种对温度极其敏感的动物停止进食。
二、气压对钓鱼的影响
气压,比起温度来,更难以琢磨。因为温度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而气压,我们却很难体会,特别是气压变化大不的时候,更是只能通过仪器来判断气压变化。只有偶尔气压太低而让人感觉到特别闷热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低气压来了,天气变闷热了不开口。
那气压对钓鱼的影响有哪些呢?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呢?一般来说,气压过低,天气太闷,是不太适合钓鱼的。而自己在每次出钓的时候,都要看看当天的气压,再来判断是否出钓。根据自己多年垂钓的经验,一般来说,在1000百帕左右是比较适合垂钓的天气,如果一定要说个范围,个人认为,990-1005百帕的气压值,是比较适合钓鱼的。
气压值的高低取决于大气,与钓场环境没有太大的关联,也就是说这个指数不理想的话,根本就没有其它任何办法来弥补,不象水温可通过向阳背阳或改变钓位水深、钓棚水深来选择,风较大可钓背风、回风,而天是晴是雨则没有必然的影响(两种天都有咬钩多的现象)。
要有,实质上也是反映在气压的变化上。一般来说,气压在990-1005百帕之间宜钓底(中下层鱼)低于990百帕水中缺氧,鱼很难钓,钓底更没戏,应钓浮钓半水试运气,高于1005百帕鱼少食少动不聚群,也很难有好的收获。
还有一点,有的钓友说,低于990百帕不好垂钓,这是对的,但是,只要气压值处于上升状态,其实也是可以出钓的。比如前天的气压值是960百帕,而昨天的气压值是970百帕,而今天的气压值是980百帕,这样递增的气压值,还是可以外出垂钓的。
气压的高与低,当我们没有明确的仪器的测量时,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太过闷热的天气,气压都比较低,相对难钓鱼,当我们看到蜻蜓压浮漂,或是老在水面低空飞行的时候,气压也是比较低的,鱼相对也难钓一些。而凉风习习,万里无云的状态,或是阴而不闷的天气,气压一般就比较适合,自然也就比较适合垂钓。
浅谈不同目数拉丝粉的作用
在一些拉丝粉的产品包装上,或标注着80目,或标注着100目这些不同目数的拉丝粉都有什么作用,该怎么使用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下拉丝的一些知识给大家参考一下吧!
拉丝粉的制作原料是白面,但又跟我们普通的面饵不同。普通的面饵是我们手揉搓和出来的,而拉丝粉是通过机器高速运转将洗完的白面瞬间脱水烘干再研磨。我们所吃的方便面就是以它为主制作而成的。对制作饵料精通的都知道,一般人喜欢吃的制作成饵鱼都很喜欢。
拉丝粉一般都是添加到其他的饵料中的,不会单独去使用。单独使用的话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对于拉丝粉我们要了解目数,这个跟浮漂的目数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目数反应的是在拉丝粉的物理层面上颗粒的大小,用于反应颗粒的粒径,一般目数越大说明颗粒的粒径越小。说直白点就是目数越大产品越细腻。
不同的鱼喜欢的目数是不一样的。正常的大鱼三斤以上的需要用80目的拉丝粉去钓,因为大鱼就喜欢这种大小的颗粒做成的鱼饵。80目的拉丝粉混在饵料中可以加强饵料的韧性,使饵料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抛入水中的时候不会使饵料脱落,而在水中泡个三五分钟后会被泡发膨胀,如果附近有鱼的话就会被鱼发现。
100目的拉丝粉主要针对的是鲤鱼,1-5斤重的那种鲤鱼。这种目数的拉丝粉配出来的饵料投入水中一般三分钟之内就可以被泡发,像棉团一样松软但是又不会脱钩,鱼吃入口中一吸就会把钩子给吸进去。
120目的短细丝拉丝粉主要针对的是三两到一斤重的鲫鱼。这种目数的拉丝粉比较细腻柔和,加入饵料中做出来的饵像黄豆粒那么大还具有超强的吸水能力。这种饵料还有一种特点就是雾化能力比较强,不档鱼口,在雾化后还有少量的残留,打浮子或者钓底都非常适合,许多人喜欢拿来做拉饵钓大鲫鱼。
还有一种超细的135目的拉丝粉。这种超细的拉丝粉目数高颗粒小,加个比上面的要复杂很多,主要钓的对象是那种二两都不到的鱼。这种拉丝粉拉出的饵团比较小,跟我们平时吃的小米差不多大。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不详细说明。一般我们钓到小鱼都会放掉的,很少有钓友们会把小鱼带回去吃。偶尔有人专门弄这种去做饵也是为了钓几条回来养了玩,一般很少用到。
拉丝粉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因为意外才被人们利用到钓鱼上面。目前钓友们用的还是比较多的,效果确实好,适当的使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秋后钓鱼,不同时段不同钓法
现在已经是立秋的季节了,很多的钓友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初秋时节,准备去大钓一场了。但是现在毕竟还是三伏天,暑气并没有完全的褪去,气温仍然是相对较高的,所以想去能够收获鱼获,在不同的时间段出钓的话,钓法是不同的。
1、刚刚进入立秋时段的时候,高温仍然是让人烦躁的,这个时候去钓鱼的话可以使用夏季钓鱼的方法,比如可以钓荫、钓深,在一天之中尽量避开中午比较炎热的时间段去钓鱼,出钓的时间段可以选择早上或者傍晚的时候,甚至夜钓也是可以的,但是夜钓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一般在进入处暑的时候便是一年之中钓鱼的最佳时节了,在经历了一整个夏季炎热的酷暑之后,在秋季的时候去钓鱼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钓友们说这个季节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其实并不是说这个季节的鱼儿是有多么的好钓,而是因为在这个季节,温度适宜,尤其是钓鱼的时候,迎面吹来的微风总是能够让人心旷神怡,不仅对钓者是这样,对于鱼儿也是一样的,水温在这个时候也是很适宜的,鱼儿的摄食季节性也比较高,所以,对于钓者来说,这个时候钓鱼是在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此时去钓鱼的话,仍然可以使用夏季钓鱼时用的饵料,另外针对偏口性比较强的鱼儿,可以使用一些独居秋季特色的自然鱼饵,比如蚱蜢已经各种青虫和昆虫,使用这些独具秋季特色的自然钓鱼钓草鱼、鲇鱼、黑鱼等都是比较好的饵料。
在钓法上,可以以钓边为主,如果是在深水处钓鲢鳙草鱼的话,应该离底钓浮,如果是钓鲤鱼、鲫鱼黑鱼等鱼儿的话,可以钓边钓底,因为在岸边是有很多的植物草籽和一些昆虫,落入水中的话直接就会成为鱼儿的食物,很容易就会吸引鱼儿在岸边聚集,所以找好钓位是很重要的。
3、到了寒露时节的话,这个时候气温是不断下降的,太阳的照射力度也不会像夏季的时候那么强烈,此时太阳的光芒已经照不到较深的水中,鱼儿这个时候一般是游向温度相对较高的浅水区或者向阳的岸边,这样既可以享受到适宜的温度,另外还能觅食到很多浮游生物。
这个时候便是秋钓边的好时机了,钓者可以选择手竿或者短竿,不要一贯的认为在近岸浅水是少鱼的,其实鱼儿都喜欢在这个地方聚集,另外在岸边钓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持安静,以免把近岸的鱼儿吓跑。
4、霜降的时候气温已经大大的下降了,这个时候一些地方或许已经初见冰霜了,水面的温度已经很低了,鱼儿也已经早就离开这个地方,而游向深水区。这个时候可以选在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区垂钓。
这个时候出钓的时间不像夏季一样钓早晚了,可以选择在温度比较适宜的中午时间出钓,一般是上午的10点到下午的3点这个时间段是比较好的出钓时间。
由于气温和季节的原因,鲢鳙在这个时节以及是很少咬钩的了,草鱼也很难进食,一般主钓的还是鲫鱼,偶尔也会有鲤鱼上钩,但是主钓的还是鲫鱼,鲫鱼相对来说吃饵比较轻,所以尽量使用细线小漂和小钩,如果遇到小杂鱼闹窝比较多的话,可以使用蚯蚓、红虫等作为钓饵,以此来提高鱼儿的上钩率
浅谈不同地区竞技钓选手钓技的差异分析
竞技钓鱼胜负不可预料,但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一天3场或4场比赛,前两轮钓快鱼积2分或3分的钓手到了最后一轮就可能晚节不保了,被排在5~10位的钓手赶超。在少一尾鱼就可能掉落一个名次的时候,许多人会改变钓法和战术。然而变招是双刃剑,变对了冠军唾手可得;变错了名落孙山,可谓胜负一念间。在本刊报道过的名将战例中,既有靠着一招两式获冠军的,也有前两轮钓得一般而凭着最后一轮的稳定发挥笑到最后的。
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记者认为:钓技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区别。至于钓术的取舍,除了阅历、经验外,更多的是凭着对鱼类行为的科学认知,先知先觉。
众所周知,河南钓手钓小鱼流,尤其是面对满塘乱鱼总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湖北钓手擅长钓快鱼,特别是钓信号多变、吃口轻重不一的半猾鱼,虽变招不多却能一招制胜。从2002年起,记者先后采访了河南籍的徐清华、刘林、马焱、吉彦军、何海滨和湖北籍的邓刚、徐银舟、侯成胜、吕中胜、王兵、黄建平等十余名钓手,他们一致公认是当地的鱼情、水情和环境孕育了他们的技术。如果鱼情不同,水情、环境变了,如到广东遭遇四世同堂的罗非鱼,就是惯于治乱擒猾的河南钓手也难操胜券。同样,湖北钓手到哈尔滨、长春钓鲤鱼也得向当地钓手请教,不然别说冠军,就是陪列榜末也很勉强。然而,除东北和岭南省区因气候、鱼种和养殖习惯不同,需要摸索段时间外,中原大地、长江南北乃至西北甘肃、陕西、宁夏,凡是以鲫鱼为对象鱼和以鲤鱼为主的钓混养鱼的比赛,豫鄂钓手摘金夺银易如反掌。
两个山头,两位领军人物邓刚和刘林。邓刚是全能型钓手,手竿、抛竿、池钓、野战、攻对象、擒混养无不能,可是谈钓技从不亮出杀手锏,强调团体协作赛前摸透鱼情、统一部署,赛后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刘林专攻池钓,看就知道是河南风格:辨口识鱼掐得准、出招稳,以浮漂调3目一线为基本出发点,钓目随鱼口而变,胜之泰然,败亦不悔。然而两人有一点是相同的:把握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沉着应战;掐准鱼口、一招制胜。
从1997年在南京参加首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开始,至2002年的5年间,邓刚给人的印象是综合实力强、快慢鱼都能钓。然而邓刚受到追捧却是第七届钓王杯之后,即钓快鱼成为竞技主流而面临着怎样把握节奏、治乱擒猬等难题的时候。在此之前,邓刚虽已夺得了全国钓赛手竿第3名和钓混合鱼第4名的好成绩,并在5届海狮杯比赛中拿了个人总成绩、手竿钓鲫鱼、尾数和总重量双积分4个冠军,却没有人注意到他是如何避虚就实,扬己之长,拣着最熟悉的鱼钓的。如2000年上海第四届海狮杯总决赛,钓混养鱼都是搓饵钓底,等鱼咬钩。然而在钓位无优势,钓饵也不占先的时候,邓刚发现混养池内还有许多尾重50100克的鲫鱼,于是放弃草鱼、鲤鱼,改攻鲫鱼。第五届海狮杯移师秦皇岛,攻混养以鲤鱼为主,可是钓混养鱼最后一轮邓刚放弃钓伤了嘴的回锅鲤鱼,瞄准底层大鲫,搓拉结合,最后虽得了第3名,但以最擅长的钓法钓最熟悉的鱼是应该肯定的。竞技钓鱼要摸清鱼情,二要认清鱼口,三要明确钓法、坚定不移,归根到底就是不能靠蒙。
2001年以前,刘林以搓饵钓底主攻大鲫和鲤鱼,有快枪手美誉。可是钓大鲫是一回事,钓小鲫是另一回事,在看似相同的操作中快钓小鲫对诱鱼、钓饵状态、线组、抓口等环节不能有丝毫马虎。特别是鱼口变猾之后,一场不慎就满盘皆输。他虽然打入了第七届钓王杯总决赛,但快刺慢提的钓大鲫方式钓不了猾口小鲫。挫折使他看到了差距,也激发了他埋头习艺的决心,发奋要在钓快鱼上有所突破。然后刚起步的百合鱼饵看中了他,在受聘百合的三年中,虽然主要职能是围绕着钓混养鱼开发鱼饵,但他不放过每一次试饵的机会,在别人钓鲤鱼的时候专拣鲫鱼钓,而且越小越不放弃。如此三年,他把西部和中原地区的小鲫鱼食性、习性摸了个透。2004年,沉寂了三年的刘林出战体彩杯全国钓鱼锦标赛,以钓鲫鱼第3名、钓混养鱼第6名,总积分33分夺得了他在全国性钓鱼比赛中的第个冠军。事后,刘林说是聊城的鱼成就了他。鲫鱼尾重100150克,已习惯了沉底摄食,虽然吃口有轻有重,但只要放平心态,坚持拉大饵钓底就不会输;以鲤鱼为主的混养鱼就更不容易上浮了,就是吃口轻了,子线放长点,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90分钟钓15尾是不成问题的。河南钓手擅钓快鱼是拉饵出现之后的事,主攻尾重50克左右的小鲫鱼,操作是五快:诱鱼快、上饵快、抛钩快、刺鱼快、提竿快。有此五快,惯于钓大鲫的刘林似乎稍逊一筹,然而赶不上有赶不上的办法。这就是快鱼慢钓无招胜有招。具体说就是钓底鱼口乱,动作多时钓钝不钓灵;打浮鱼口轻,宁快不慢抓接口;半水动作快,提竿慢半拍。
入门台钓都是搓饵钓底。可是伤了嘴的鱼张不开口,饵搓大了、硬了、重了,浮漂不反映信号就只能用拉饵。然而拉饵轻,到位慢,并因为雾化而促使鱼E浮,这样信号就不规范了。快鱼慢钓是将乱而无序的信号用慢来统一,但它又与钓慢鱼不同,是在鱼口多而乱的时候求稳的一种方法。如果将调4钓2称为不灵不钝,那么调3目一线钓3目就比较钝了。可是饵轻啊,漂尖起伏1/41/3个黑格,也就是鱼唇刚刚盖住钩尖的那个瞬间就提竿了,所以快鱼慢钓不是提竿慢,而是线组决定了它具有抑制假动作的功能,形快实慢。以拉饵打浮为例,两颗饵的重量一般压漂尖13目,漂尖稳定在钓目的时司约2~3秒。如果拉丝粉少了或者长了,饵微粒脱落得快,2秒钟漂尖就升到调目了。于是不得不提起钩来重新上饵,拉饵多空竿就是这么来的。改用短纤维的细目拉丝粉,并将添加量提高到30%~35%,这样钓饵的持钩性提高了,即使外层的饵微粒都脱落了,其胶质残留仍能压1/41/3个黑格,这是调3目一线钓3目的由来,也是慢鱼快钓的依据所在。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
从鲤鱼、鲫鱼、草鱼喜欢吃一些高等植物碎屑和甲壳类生物;鲶鱼、翘嘴喜欢吃活鱼、活虾等得知,鱼的杂食性和肉食性都是天生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我们选择饵料有不小的帮助。但是这一点对我们钓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到鱼的后天食性,因为这鱼儿为了生存而决定的食性。因此对我们用饵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鱼有尝新的兴趣
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没有这种大胆探索鱼就会在新环境中饿死。尝新是不会多吃的,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一次吃太多,没准一不小心吃到了毒药,我们就没有伟大的神农氏了。
一种新的钓饵下水,鱼在不太饱的情况下会去吃上一点的。商品饵,加台钓的神奇就在于:只要鱼尝一口就会送命。
二、鱼对食物有祖传记忆
越低等的生物祖传记忆越多,鱼天生就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三、什么食物易获得,越喜欢吃
我们姑且认为只要是有机物,鱼都爱吃。如果假定成立,那么在有机物里越有营养价值,越易消化,越没毒情的鱼就越爱吃。很难想像,鱼会吃又干又硬,营养低,又难消化的干了的芦苇叶子碎(这是我亲眼所见)。
但这里面又有必然的道理:容易获得,没毒,营养会比其它树叶要好。鲜干芦苇都是牛羊等牲畜的食物。这是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所以只要有芦苇叶子碎漂流的地方都是上好钓点。
另外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莫过于打窝料了,有疯狂的钓鱼者动辄上百斤花生麸打窝,大量的鱼给引来,总会有鱼吃钩的。因为钓饵比窝料好,鱼有尝新和吃营养高的食物的习性。所以就有了只用花生麸钓鱼的钓鱼者,鱼获不比用商品饵的差(比较稳定)。
也有钓者在开口饵(花生麸)的基础上加口感好,营养高的东西,鱼获也高(程宁的理念)。
四、活饵
活饵(小虾,红虫,水蚯蚓,小蝌蚪,蚊子幼虫等等)都是些高营养的东西,鱼类最喜爱经久不变。如果是肥水塘,很多虫类大量繁殖,商品饵在这些地方大大降低功效。
鱼有探知哪些东西能吃不能的能力,食物有其天然的香气和味道,鱼是很容易探知的。用台钓的方法,多打杆做窝,鱼诱来了,必吃钩。
不同水质的钓鱼用饵技巧
鱼生活在水中和我们人生活在陆地是一样的,水质的优劣程度关乎着鱼的健康、食欲等诸多因素,故而我们钓鱼,不仅要配合天气等原因,还要根据水质的优劣程度,合理的选择饵料、钓法。下面小编就来说说不同水质的钓鱼用饵技巧,希望能给各位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判断水质好坏肥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水色。
瘦水:
浅绿色:即我们说的瘦水,此种水水质清淡浮游生物较少,透明度一般在30厘米以上,水底往往有丝状藻类植物(水质清瘦的体现)。广义的说此类水质我们垂钓时,常规建议使用小粉饵,即腥为主的腥香饵料。
初肥水(藻类水):
暗绿色:此种水水中浮游植物较多,团藻类、裸藻类居多(对鱼属有害类藻)蓝藻,绿藻数量还不算太多,透明度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水表层往往有少量黄绿色悬浮细末。此种水,常规饵料的味型可用密度偏轻,易消化的香型淡腥饵料。
灰蓝色:此种水透明度偏低,往往水中蓝藻等含量较多。
蓝绿色:此种水透明度低,阳光照射温度高时水面有灰黄绿色浮膜,水中一般囊藻类等蓝、绿藻较多。
此类藻类水,由于藻类的繁殖,会降低水体的溶氧量,阳光照射温度高时水体上层又容易密度增加(压线困难),所以此类水的塘往往吃风,垂钓易选择雨天和顶风。
中肥水:
水色呈草绿色,较亮的黄绿色,感觉混浊度较大。但水中多数是鱼类可消化及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在不缺氧的条件下鱼类吃口较好,饵料选择余地相对较广。同样属吃风塘。
浅灰白色水(灰水)油清色:此种水浮游原生物较多,各种幼虫,浮游动物众多。常规季节垂钓这种水域用素饵要好于荤饵。果香效果明显。
肥水:
绿色水、褐色水:水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褐色水中往往有一些有机肥料或水中腐殖质较多(往往呈酸性)。此类水垂钓适合大香的饵料或粮食类的清淡饵料。新鱼往往不适合使用发酵型饵料。
淡红色(非污染所成的):此种水,我称为虫子水,水中水中溶氧量偏低,浮游植物很少,水蚤水虫多。常规季节垂钓这种水域同样建议顶风,用素饵。
昼红夜绿水:水能见度较低,水中藻类以裸藻及绿藻为主。明显的表现就是水体表面的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没阳光或阳光不强时为绿色。初期此种水还适宜垂钓,时间长了鱼会缺氧使鱼类食欲减退。常规季节适宜雨中或大风天顺风垂钓,一些果香、浓香、人工麝香类香型为主的饵料往往有效。
大肥水:
出现水华:即呈现出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带状或云状水华。是水质恶化的前兆,浮游植物数量巨大,水色浑浊,溶氧量低。此水在夏季无风雨的时候,就不建议垂钓了。
红色水:一般红色水藻的水质偏盐碱(还有些藻类死后会呈红色),多为生活垃圾所为,水域水质碱性居多。水中鱼获,不建议食用。
化肥过量水:
此种水岸边就有异味,有害化学物质超标。食用此水中的鱼和皮肤沾水对人体都有害,不建议垂钓。
投放粪便的水域:此种水同样岸边就有异味,水中养分高,不建议垂钓。用饵可取两头大香和极淡。
注意:
一般来说,水成茶褐,黄绿,草绿,青色,水都比较适合垂钓,鱼可食用。水成黑褐,蓝绿,灰黄,均匀淡红,有异味。不适合垂钓,鱼不可食用。
一般受到人类污染的水容易生长水藻,水藻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氮、磷是它们生长的基本原素。水中的氮、磷、钾超过一定含量即会导致水藻因养分过足而迅速生长,繁殖。特殊说明一点,水藻可以产生藻毒素,其中对人,鱼最直接的是皮炎毒素,会导致人皮肤.鱼体表过敏。
水藻类浮游植物大量疯长,使水变成绿色,红色或褐色。最终导致水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过剩,此过程就叫富营养化。 藻类生长周期很短死亡的藻类沉降到水底后被分解和腐烂,在腐烂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严重的可直接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
泛泛地说:酸性水中浮游生物充沛水中养分高,耗氧量大,鱼不爱下底,容易浮头。应对放养鱼配饵一般本着不用发酵饵(糗老鱼除外),用密度不高的淡香型饵料,或香型饵料(比如:这个坑是肥酸性水,用某个配方是就可以去掉带酵母的发酵饵,加些草莓香或状态饵.)
碱性的水质相对要好的多,配饵面较广,钓大鱼,滑鱼可使用发酵饵。一般小腥饵的作用强于香饵(水不太肥)。这是水质对鱼类的影响,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鱼对饵料的认知度是不同的。比如在有些瘦水塘鱼对腥饵情有独钟,即使它是吃清淡颗粒长大的。
一般水质水体PH值应该在6.5-9.5之间,建议使用用试纸检测一下酸碱性,肉眼是很难辨别的。
冬季钓水库鱼塘要看位置知鱼性测水温
到了冬天,由于鱼儿摄食不积极,特别是一些鱼类,一到冬天水位下降,它们就闭口不食,开始冬眠。除了鲫鱼耐寒能力强些,其他鱼都很难钓。可是在江南大部分地区,气温要比中原、东北、西北高些。当这些地区出现连续晴天时,有些养殖塘很快升温,这时塘里的各类鱼都会开口吃食。
所以,江南一带到了冬天,钓鱼钓得人摸不清头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水库鱼塘所在的地理位置、水的温度、鱼的食性不同而不同的。我所在的地方就是这样。县城南边的一个鱼塘不肯开口,而城北的一个水库却很好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地理位置决定了水温,如果水库是在山里。水库冬天没有放水,水位较深,那么这里只能钓鲫鱼。如果水库里没有鲫鱼,那么就钓不到鱼。如果水库水位不深,里面有鱼没有钓上来,那么只要天晴,气温上升,中午这里可以钓到鲫鱼。如果没有鲫鱼,只有草鱼、鲤鱼、鲢鱼,那么草鲤都会上钩。为什么?水温的原因,如果水只有两米深,那么水温到了中午就会很快升高,鱼儿就活跃起来。
一般来讲,水库里如果不放水捕鱼,水位是不会下降的。水库的水深了,阳光不能很快让水温上升,只有水面的温度会上升,鱼儿就会趴在水底不动。因此,冬季钓鱼,最好是找水浅的鱼塘钓。如果小水库里鲫鱼多且大,那么就可以去钓,因为鲫鱼耐低温,会进食。鱼塘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鱼塘里如果鲫鱼密度大,那么鲫鱼是很好钓的。
如果密度小,那你就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么少的鱼,它们会在什么位置呢?一般就要找背风处,阳光足的地方,有一些树枝或乱石的地方就更好。在鱼密度小的地方,对鱼塘的地理位置就更要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位置下钩,只要水里有鱼,收获还是可以保证的。
二、鱼食性的要求
笔者所在地区,各个塘库的鱼食性是很不一样的。在有些水库,用蚯蚓钓,鱼儿不太吃,有的水库用蚯蚓钓,鱼儿吃食很猛。这是为什么呢?我去观察了一下,那个不太吃蚯蚓的水库离县城很近,每天去那里钓鱼的人很多。不管会不会钓,人人都知道用蚯蚓。买蚯蚓也方便,渔具店里就有的卖。
那个水库里的鱼很多,特别是鲫鱼多且大。人钓得多了,大部分鱼都被钓走了。没被钓走的鱼,有一些鱼也被蚯蚓钩挂过。它们对这些蚯蚓有了警惕,见了蚯蚓不再大意,有些鱼见了蚯蚓还会吓跑。这就让其他的鱼也跟着受惊,所以水库里的鱼越来越不好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里水比较肥,颜色略带茶水黄。
每个钓鱼人一到水边,就到养鱼人那里,讨来鱼饲料。不管能不能钓到鱼,先来个粮草先行。说是引鱼来,其实是给水体增加肥料。这样水库里的水质就受到影响,鱼儿显得不活跃,不太吃食。在这样的水体施钓,就要注意饵的变化。
我在施钓中发现,鱼饵应该活,如用蚯蚓时,你不能沉底,沉了底,鱼儿不容易发现。也不能悬在半中间,那里没有鲫鱼。在冬天鲫鱼不是很积极地去觅食,它一般都是慢慢地游,如果眼前在离底5~1O厘米的水层有一只不大不小的蠕动蚯蚓,它会一口吃进,因为它不需要太花气力就可得到美昧。
同样,用素饵时也不能用自制的饵料,应买商品鲫饵,浓腥或浓香型的,再配一点鱼饲料,加上拉丝粉,那么也钓离底5~10厘米,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在离城市偏远的山里的水库,鱼塘水质优良,鱼的密度又大,只要可以用蚯蚓钓,那么你就无需那样讲究了。特别是很少有人钓过的,或无人钓过的水库你就可以海竿串钩钓,多打几根竿,效果会很棒。
如果是在水质特别好,鱼的密度不大而且经常被人钓的水库、小鱼塘,这样的地方更要求钓鱼技巧,钓的时候就要求钓者注意离底钓,用饵要求多变。
三、水温对钓鱼的影响
江南地区的冬钓和南方、中原、北方等地又有着一些不同。不同的根本还是温度的原因。与更南的南方比,本地也能被称为北方,因为每年能见到一两次的雪。钓鱼的时候就会因天气而有一个月或半个月的休眠期,这是指二九到四九这段时间。其中有十天左右是非常冷的,不宜出钓。那么其它时间只要不下雨,不刮大风都可以钓鱼。
在我们这如果要冬钓,对天气的变化也是要好好留心的。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有相似气候的各地钓友参考。
1.10度以下找深水、锅底、大坑,如有倒树、枯杈是最佳。
一天的最高气温不超过10度,那么鲫鱼基本是在最深的地方,小范围地动一动,或是根本不动。这时我们就要找水库、塘的凹处,或有深坑的地方。如果你不太熟悉钓场,可以观察水面的鲫鱼鱼星。实在看不来,你就要找塘主或附近农人问问。如果你来到水边发现了水边有倒树,或树杈的话,你可以在树边做窝钓鱼,效果很好。
竿子用710米的长竿,或用海矶竿串钩。手竿可以双钩,一钩沉底,一钩钓离底3~7厘米。用活饵,如蚯蚓红虫等。如果鱼很难钓,而水中又有鱼,你可以在沉底的钩上挂大拇指大的商品饵,另一个悬钩挂蚯蚓,要过五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换一次饵,这样就有好的结果,虽然麻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10度以上追星钓,坐阳、背风是最佳。
一天中,气温到10度以上,那么这鱼就会趋温而走。钓者不要担心它的行踪,只要它动且觅食,就会有鱼星冒出,钓者找鱼星钓。哪里鱼星多,就说明鱼群在那里。冬天的鲫鱼星好认就在于其它鱼基本不动,也不会有星冒出,只有鲫鱼,它的星一般是三四个单独的小泡,大小相等。能用手竿就最好不用串钩。
如果手竿够不着,用串钩钓,海竿用小的,2.1米的最好,竿梢要软,如果有矶竿就更好。抛竿时,等线出去,串钩要到了有鱼的水域,用手拉一下鱼线,让出去的线突然停住,这样串钩坠落水的声音很轻,只要是打海竿的老手,都能做到。手竿钓鱼用的蚯蚓一定要不粗不细的,很鲜活的。
如果蚯蚓太细,会不好上钩,如果太粗,鱼儿会不太适口,吃食可能会慢些。只有那种不粗不细的蚯蚓,它的活性更强,鱼儿很适口。冬钓鲫鱼,漂相轻微,只要有一个下顿和上顶都要马上提竿。当钓到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急于拎出水面,应慢慢地拉到一边等近岸时再提到水面抄鱼。冬天的鱼儿入窝慢,既然来了就应好好钓。我就见过一些新手,钓到一尾后,由于水面的抄鱼声音太晌,其它的鱼被惊走了,钓者再下竿后,就钓不到鱼了。
以上这些就是笔者这几年在本地冬钓的一些看法,今天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也许其他的钓友也有一些本地冬钓中好的见解,不妨借这个平台也谈谈看法,让大家从中得到一些好的经验。
浅谈冬季钓鱼用饵技巧
冬至刚过,新一波的寒流又一次侵袭了大江南北。前几天跟钓友老张联系,询问他最近有什么收获,结果却得知他准备休渔三个月。要知道我这位钓友可算是个痴人,平时每周都要出去野钓一两次。乍听到这个消息,我还吓了一跳,询问半天才知晓,自打入冬之后,他几次野钓几乎没什么收获,不仅大鱼少见,连平时喜欢凑热闹的小杂鱼都不上钩了。好几次无功而返,终于让老张失去了冬钓的兴致,决定开春后再重入江湖。
因为知晓老张平时的水准,所以对他的毫无所获自然非常不理解。第二天,我专程上门找老张,逐一看过他的装备,这才发现了问题所在----鱼饵有问题!说这话老张自然非常不满意,因为都是老钓友,许多鱼饵甚至是我俩一起摸索出来的。为此,我专门向他解释了半晌。
其实老张制饵的基本方法没什么错,只是他冬钓经验少,没有把握好冬钓制饵的核心理念冬钓鱼饵要有刺激性,要让鱼嗨起来。这个刺激性当然不是指将鱼饵弄得又麻又烈,而是无论从形状、色泽还是味道上出发,都要对冬季口儿轻的游鱼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促使其嗨起来觅食。
首先说一下鱼饵的味道。冬季水温较低,趋于结冰化,整体水质密度比较大,这使得饵料在水中的味道散播范围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冬季水底的鱼也处于半冬眠状态,不爱游动索食。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适度将饵料重口味一些,刺激一些,才能够有效扩散饵料的引诱范围,达到更好的诱鱼效果。在实践中,大家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在饵料里加入味道浓重的中药酒或者刺激性强的诱食香精。
其次说一下鱼饵的色泽。在冬季,较低的水温会导致水中浮游生物和植物大范围减少,整个水体会变得比较清澈,水底的色彩也会相应减少。所以说此时适宜选用颜色鲜亮扎眼的鱼饵,这样才能大大地刺激冬鱼的感官,提高咬钩率。而老张平时习惯用蚯蚓泥混合粉末商品饵制饵,整体颜色比较暗淡,这种饵在夏秋时节使用可能是神饵,可是用于冬钓时,这种炙手可热的神饵效果可能还不如半条鲜亮的小活蚯蚓。
(注:冬季如果直接使用鲜红的活红虫作钓,或者把其活着掺在面食里作钓,一般会有不错的钓效。)
最后说一下鱼饵的形状和状态。老张之前冬钓在这方面犯下了很大的错误,他作钓时使用的是搓饵方式,钓饵搓的又大又硬,这实在是不合时宜。冬季鱼类处于半休眠期,它们的胃口大大降低,如果钓饵太大,不方便鱼儿吞食,钓效不及使用小饵;如果钓饵太硬,其雾化效果会打折扣,不仅不能持续诱鱼进窝,而且会使得钓饵死气沉沉,不比活饵动态诱鱼的效果好(注:鱼更喜欢吃活物,一是安全,二是刺激)。所以建议钓友们在冬钓时应该把钓饵制作的软小一些,最好呈虫絮状,以便达到最佳的诱食效果。
(注:因为冬季水流缓慢,平时多见的小杂鱼也少,所以不用过分担心饵太软小被小杂鱼抢食掉。)
浅谈休闲野钓的选饵用饵技巧
想必很多钓鱼人都曾为一款好的鱼饵而绞尽脑汁,笔者也不例外,过去笔者在垂钓的过程到处寻找一款合适的效果很好的鱼饵秘方,但做了很多实验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用自己的天然饵。下面笔者就简单说下我对休闲野钓选饵用饵的体会,希望能给着迷于配方的钓友们带来一个新的思路。
一、鱼只是普通的生物商品饵的出现,进一步加深了钓鱼人对鱼饵的探索。这本来是好事,但把鱼饵弄得神乎其神,我以为会影响真正的钓技提高,也脱离了垂钓文化的本质。大家心里都明白,鱼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动物,在自然界,鱼还处于相对弱势的位子,要防止来自水中、陆地、天上的生命威胁,所以鱼最关心的还不是什么最好吃,而是什么东西能吃,安全的吃。
可以想象,鱼平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在饥不择食的曰子里,它们有多大可能对吃的东西挑三拣四呢。这就是说,它们对吃的东西远没有我们钓鱼人想象的那么挑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最大的要求是吃饱而不是吃好。
二、饵料好坏没有标准何况,饵料的好与坏,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就像我们人,北方人爱吃面食当然会认为馒头比米饭好吃,而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又觉得米饭比馒头好吃。你能说哪种东西好呢?我想,鱼也不会脱离熟知、适口就是好吃这一宗旨。何况,鱼在水里,所接触的食物,远没有我们陆地上的动物那么丰富多样,很多食物,都是陆地上冲到水里去的垃圾。
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吃西红柿的故事去想想鱼,某种东西明明是好东西,但从没有见过,那气味也从没有闻过,第一个吃它的人是要冒风险的。鱼如在自然界没有这起码的本能,早绝种了。你弄种鱼从没有见过闻过的东西在水里,恐怕鱼还得研究半天呢。
三、垂钓用饵要自然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垂钓中用饵还是以自然食物为原则。我的感受是鱼始终喜欢自然清新的食物,并不喜欢吃麻辣烫。特别是大鱼,显然是带有自然植物香甜的饵对他们更适口。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在垂钓中就应该多研究什么鱼最爱吃什么类型的食物,而不是过分去琢磨中药配方,有些中药有一定诱鱼作用,其实也是自然植物的气味在起作用。
我在垂钓中发现,每种鱼对食物的偏好都有一定的区别,都有它们最喜欢的气味。所以,我们在摸索诱饵和钓饵时,就应该放在研究鱼的嗜好上,也就是研究鱼的习性上。
蚯蚓是万能饵,但它并非钓所有的鱼都会有最佳的效果。实际上蚯蚓垂钓的最佳效果只局限在鲫鱼、黄颡等少数几种鱼上。鲤鱼、草鱼、鲶鱼、青鱼同样也吃蚯蚓,但我们垂钓时,都不如每钟鱼用针对性的饵效果好,而且差别特别显著。
四、大草鱼也吃虫子举个笔者用饵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草鱼喜欢吃草,可我在垂钓中只用草做诱饵,钩饵从不用草,这是我从无数次反复对比中得到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草鱼更爱吃那些靠吃草生存的昆虫,如蝗虫、蟋蟀、蚂蚱、飞蛾、青虫等,水库里的草鱼除了喜欢吃以上的昆虫外,还对榨树果特别偏爱,这是因为水库岸边常有这种果实滚落到水中,这种带有植物香甜的果实它们当然不会放过,不仅草鱼,鲤鱼也偏爱这种果实。因为理论上草鱼吃草是获得蛋白质,储存能量,一只昆虫相当一大把草的能量,而且这种昆虫本身也有草味,当然是草鱼的首选了。
实际上草鱼在幼鱼阶段是个标准的肉食者,长大了改为吃草是因为水中无法提供它们大肚量的荤食,并不等于它们最爱吃草。所以,高蛋白质的昆虫既有它们喜欢的口味,又有它们所知道的能量,在草与昆虫的选择上它们不会傻的。
我们在垂钓时,只要注意草与昆虫给草鱼的目标感,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太小的昆虫可能不会引起草鱼的注意,至于气味,吃草的昆虫与草的气味对草鱼的刺激可能区别不大,这可能是大昆虫比小昆虫效果好的原因。就是用素饵,草远没有植物种子发的芽效果好,因为种子芽的蛋白比草高,同样的口味和气味,草鱼当然要择优了。从这个例子看,我们在摸索鱼饵时,首先要考虑基础味道,在基础味道上加强而不是弄出怪味来。
五、野钓鲤鱼饵要对口鲤鱼对谷物香甜有特殊偏好,尤其是大鲤鱼,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所以,在垂钓用饵上一直坚持这个原则。我经常看到用鱼饲料和用小鸡料配鲤鱼饵的文章。我以为这种饵可能对驯养的鲤鱼更有效。对自然水域的鲤鱼可能没有那么神奇,甚至适得其反。我对小鸡料一直不敢恭维,这是用教训换来的教训。一次在一深潭海竿炸弹钩钓大鲤鱼,从未当空军,一直很自信的我,却在众钩友大获丰收的情况当了空军,别人的竿频频弯腰,我六枚炸弹跟抛在游泳池里一样一天都没有动一下,我成了钓友们的抄鱼专业户,几乎把人气晕,恨不得把头伸到水里去看个究竟。
这一天的炸弹饵不是我亲自配制的,后来得知这一天的炸弹就是用小鸡料(可能是这种小鸡料本身有问题,我没有深究过)加玉米面配制的。为证实这种饵的问题,第二天我用自配饵与这种小鸡料配饵分别用三只海竿对比垂钓。对比了半天我就把那种小鸡料饵全部倒掉了,根本不用对比下去了,问题就出在这种小鸡料上。鲤鱼根本不吃这种饵,起码这一水域的鲤鱼是绝对反感小鸡料的。从此,在其它自然水域垂钓,我也一直不敢用鱼饲料和小鸡料,除非在养殖鱼塘。
我的体会是,不管在什么水域,只要坚持用新鲜谷物配制的饵,鲤鱼都爱吃。尤其对半生不熟带香甜味的玉米和蚕豆粉、薯类特别钟爱,诱鱼效果十分明显,根本无需加什么麝香丁香之类的东西,甚至加了效果很差,尤其是麝香,会把大量小鱼小虾招来添麻烦。任何曲酒都有一定的诱鱼效果,所以,我在配饵时只加少量的曲酒。
配制的饵就只有一种谷物的芬芳略带点酒香,闻起来非常自然舒服。饲料中往往有海虾海鱼粉之类的添加料,淡水中的鱼是否喜欢我一直怀疑。自从那次教训后,我一直不敢乱用了。商品饵中的一些添加料的确有很好的诱鱼效果,我们可以在自配的各种基础饵上少量加一点商品饵。
有一点我是敢肯定的,如用自然谷物配制的诱饵或钩饵,如季节性选择没有错位,垂钓效果十分不佳,不要怀疑饵有多大问题,应该找找其它原因。
六、钓鱼用饵要符合鱼性什么饵钓什么鱼,是一种十分广泛的学问,需要大量的实践去对比总结,任何人都可以从实践中掌握一些规律。而且这种规律往往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水体环境下有所变动。我认为没有万能饵,你认为是最好的饵有时候会被最普通的饵打败。这种例子在垂钓中是常见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只要安静下来研究鱼的习性和气候对垂钓的影响更有利于钓技的提高。用台钓研究鲫鱼的方法去研究其它鱼的垂钓门道,一定会促进钓技的。
七、根据季节调整饵料(1)初春宜用荤饵
再就是我们垂钓时,也要根据季节来调整鱼饵。如初春时节,在自然水域,这是钓鲫鱼和黄颡鱼的大好时节。所以,饵料以蚯蚓为佳,即使用荤腥类的商品饵(台钓),也远不如鲜活的蚯蚓效果好,因为你可能多获了鲫鱼但毫无疑问会减少黄颡、鲶鱼这些优质鱼的收获量。青蚯蚓是黄颡和鲶鱼的好钓饵,除非是专攻这种鱼,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适合。因为我们多是在主攻鲫鱼兼得黄颡和鲶鱼,在平时垂钓中用红蚯蚓做饵不会影响这几种鱼同时上钩,如用青蚯蚓,会严重影响钓鲫鱼。
红蚯蚓钓黄颡与鲶鱼招小鱼闹钩是站不不住脚的,因为有大量黄颡鱼的水域必有鲶鱼,因为它们的食物与习性相近,总活动在同一水域,这种水域恰恰小鱼很少。我的经验是,素饵粉料同样能把黄颡鱼引到窝里来,你杀黄颡鱼时可以留意它胃里的东西,实际上这家伙荤素都吃而偏荤。
很多钓友在垂钓中用玉米粒或者商品饵碰到一次肉食性鱼上钩,就下结论说他们也吃素饵是盲目的。这种情况往往是小鱼闹钩被肉食性鱼攻击误中钩,这一点我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不信可以用面食或玉米粒喂养鲇鱼和黑鱼试试,除非是从小驯养过,他们无疑会饿死。
再想一想,水中如没有小鱼闹动钩上的素饵,在静止状态下是不可能钓到那些凶猛肉食性鱼的。就好比猫的嘴上偶尔叮了一根草,你不想这是猫爪老鼠时叮在嘴上的,而说猫也吃草,这是不科学的想法。所以,我们垂钓中,在用饵上心里要有个基准数。
(2)夏秋宜用素饵
夏季和秋季,除了一些特殊水域,素饵显然比蚯蚓效果好,但深秋垂钓蚯蚓又比素饵好。这是我的感受。即使是台钓,我认为夏季也不宜用荤腥类的饵,因为夏季水中有大量水生昆虫可食,我的体会是鲫鱼在夏季更偏爱香甜类的素饵。
八、商品饵不是万能商品饵的出现,的确给我们钓鱼人带来了一次革命。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用为准备饵去忙乎了,而且干净、卫生、方便。但有时候也要注意,在自然水域垂钓,有些荤腥饵中有较浓烈的海虾味,如果垂钓中老只有小野杂鱼闹钩不见大鲫鱼进窝,如确信水中有大鲫鱼,应该考虑换窝换饵试试,我有这样的体会。
相对而言,荤腥饵诱鱼更快,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体会很深,很早以前,没有商品饵,我用传统钓法钓鲫鱼,就在蚕豆粉中加青蚯蚓粉做为粘饵,垂钓效果明显比别人好,而且更容易招来黄颡鱼,把窝里的小鱼小虾赶跑。所以,在用饵上我们要考虑对路,如是自配饵,最好是就地取材,随你怎么配,都不会错到哪去。
我觉得在用饵上不要望死胡同里占,弄来一种配方调制的饵在一二次垂钓中有一定的效果,就认为它是秘方、好饵,这样,往往在遇到新情况时不知所措。因为证明一种配方的确切效果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很多试验条件,我们一般钓鱼人很难有这种条件,简短几次垂钓证明不了什么,因为垂钓中有太多的干扰因素。也许你认为的秘方实际上在诱鱼上并没有起什么作用,而是基础饵本身的效果。
九、没有鱼饵秘方千千万万的钓鱼人在苦苦寻求秘方,到今天有什么结果吗?没有啊!真正的秘方只有两类东西,就是粮食类的谷类和荤腥类肉类。除了这两种,你用什么秘方单独去钓鱼,一条也钓不上,这就是很客观事实啊!
就是商品饵,也是在这种基础上加以浓缩,增加这两种物质的气味。所以,我们要多想想我们眼前的东西。我过去弄过一大堆所谓的配方,可我一样也不敢拿出来给朋友们,我怕朋友们骂我。
笔者这样谈用饵可能朋友们会失望,因为没有秘方。但我只能这样谈自己的垂钓体会,即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秘方,我也不敢拿出来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