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腥还是钓香。

竞技钓鱼胜负不可预料,但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一天3场或4场比赛,前两轮钓快鱼积2分或3分的钓手到了最后一轮就可能晚节不保了,被排在5~10位的钓手赶超。在少一尾鱼就可能掉落一个名次的时候,许多人会改变钓法和战术。然而变招是双刃剑,变对了冠军唾手可得;变错了名落孙山,可谓胜负一念间。在本刊报道过的名将战例中,既有靠着一招两式获冠军的,也有前两轮钓得一般而凭着最后一轮的稳定发挥笑到最后的。

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记者认为:钓技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区别。至于钓术的取舍,除了阅历、经验外,更多的是凭着对鱼类行为的科学认知,先知先觉。

众所周知,河南钓手钓小鱼流,尤其是面对满塘乱鱼总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湖北钓手擅长钓快鱼,特别是钓信号多变、吃口轻重不一的半猾鱼,虽变招不多却能一招制胜。从2002年起,记者先后采访了河南籍的徐清华、刘林、马焱、吉彦军、何海滨和湖北籍的邓刚、徐银舟、侯成胜、吕中胜、王兵、黄建平等十余名钓手,他们一致公认是当地的鱼情、水情和环境孕育了他们的技术。如果鱼情不同,水情、环境变了,如到广东遭遇四世同堂的罗非鱼,就是惯于治乱擒猾的河南钓手也难操胜券。同样,湖北钓手到哈尔滨、长春钓鲤鱼也得向当地钓手请教,不然别说冠军,就是陪列榜末也很勉强。然而,除东北和岭南省区因气候、鱼种和养殖习惯不同,需要摸索段时间外,中原大地、长江南北乃至西北甘肃、陕西、宁夏,凡是以鲫鱼为对象鱼和以鲤鱼为主的钓混养鱼的比赛,豫鄂钓手摘金夺银易如反掌。

两个山头,两位领军人物邓刚和刘林。邓刚是全能型钓手,手竿、抛竿、池钓、野战、攻对象、擒混养无不能,可是谈钓技从不亮出杀手锏,强调团体协作赛前摸透鱼情、统一部署,赛后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刘林专攻池钓,看就知道是河南风格:辨口识鱼掐得准、出招稳,以浮漂调3目一线为基本出发点,钓目随鱼口而变,胜之泰然,败亦不悔。然而两人有一点是相同的:把握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沉着应战;掐准鱼口、一招制胜。

从1997年在南京参加首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开始,至2002年的5年间,邓刚给人的印象是综合实力强、快慢鱼都能钓。然而邓刚受到追捧却是第七届钓王杯之后,即钓快鱼成为竞技主流而面临着怎样把握节奏、治乱擒猬等难题的时候。在此之前,邓刚虽已夺得了全国钓赛手竿第3名和钓混合鱼第4名的好成绩,并在5届海狮杯比赛中拿了个人总成绩、手竿钓鲫鱼、尾数和总重量双积分4个冠军,却没有人注意到他是如何避虚就实,扬己之长,拣着最熟悉的鱼钓的。如2000年上海第四届海狮杯总决赛,钓混养鱼都是搓饵钓底,等鱼咬钩。然而在钓位无优势,钓饵也不占先的时候,邓刚发现混养池内还有许多尾重50100克的鲫鱼,于是放弃草鱼、鲤鱼,改攻鲫鱼。第五届海狮杯移师秦皇岛,攻混养以鲤鱼为主,可是钓混养鱼最后一轮邓刚放弃钓伤了嘴的回锅鲤鱼,瞄准底层大鲫,搓拉结合,最后虽得了第3名,但以最擅长的钓法钓最熟悉的鱼是应该肯定的。竞技钓鱼要摸清鱼情,二要认清鱼口,三要明确钓法、坚定不移,归根到底就是不能靠蒙。

2001年以前,刘林以搓饵钓底主攻大鲫和鲤鱼,有快枪手美誉。可是钓大鲫是一回事,钓小鲫是另一回事,在看似相同的操作中快钓小鲫对诱鱼、钓饵状态、线组、抓口等环节不能有丝毫马虎。特别是鱼口变猾之后,一场不慎就满盘皆输。他虽然打入了第七届钓王杯总决赛,但快刺慢提的钓大鲫方式钓不了猾口小鲫。挫折使他看到了差距,也激发了他埋头习艺的决心,发奋要在钓快鱼上有所突破。然后刚起步的百合鱼饵看中了他,在受聘百合的三年中,虽然主要职能是围绕着钓混养鱼开发鱼饵,但他不放过每一次试饵的机会,在别人钓鲤鱼的时候专拣鲫鱼钓,而且越小越不放弃。如此三年,他把西部和中原地区的小鲫鱼食性、习性摸了个透。2004年,沉寂了三年的刘林出战体彩杯全国钓鱼锦标赛,以钓鲫鱼第3名、钓混养鱼第6名,总积分33分夺得了他在全国性钓鱼比赛中的第个冠军。事后,刘林说是聊城的鱼成就了他。鲫鱼尾重100150克,已习惯了沉底摄食,虽然吃口有轻有重,但只要放平心态,坚持拉大饵钓底就不会输;以鲤鱼为主的混养鱼就更不容易上浮了,就是吃口轻了,子线放长点,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90分钟钓15尾是不成问题的。河南钓手擅钓快鱼是拉饵出现之后的事,主攻尾重50克左右的小鲫鱼,操作是五快:诱鱼快、上饵快、抛钩快、刺鱼快、提竿快。有此五快,惯于钓大鲫的刘林似乎稍逊一筹,然而赶不上有赶不上的办法。这就是快鱼慢钓无招胜有招。具体说就是钓底鱼口乱,动作多时钓钝不钓灵;打浮鱼口轻,宁快不慢抓接口;半水动作快,提竿慢半拍。

入门台钓都是搓饵钓底。可是伤了嘴的鱼张不开口,饵搓大了、硬了、重了,浮漂不反映信号就只能用拉饵。然而拉饵轻,到位慢,并因为雾化而促使鱼E浮,这样信号就不规范了。快鱼慢钓是将乱而无序的信号用慢来统一,但它又与钓慢鱼不同,是在鱼口多而乱的时候求稳的一种方法。如果将调4钓2称为不灵不钝,那么调3目一线钓3目就比较钝了。可是饵轻啊,漂尖起伏1/41/3个黑格,也就是鱼唇刚刚盖住钩尖的那个瞬间就提竿了,所以快鱼慢钓不是提竿慢,而是线组决定了它具有抑制假动作的功能,形快实慢。以拉饵打浮为例,两颗饵的重量一般压漂尖13目,漂尖稳定在钓目的时司约2~3秒。如果拉丝粉少了或者长了,饵微粒脱落得快,2秒钟漂尖就升到调目了。于是不得不提起钩来重新上饵,拉饵多空竿就是这么来的。改用短纤维的细目拉丝粉,并将添加量提高到30%~35%,这样钓饵的持钩性提高了,即使外层的饵微粒都脱落了,其胶质残留仍能压1/41/3个黑格,这是调3目一线钓3目的由来,也是慢鱼快钓的依据所在。

相关推荐

浅谈不同情况下的矶钓用钩心得


关于矶钓黑鲷鱼的适用钩子,其实只要钩的大小不是太离格,哪种钩子都可以钓上鱼,特别是在秋季我们以小巴掌鲷为主要对象时,相应地对钩子的要求并不太讲究。比如千又、黑毛、伊势尼、甚至最便宜的国产丸世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在鱼少、口精特别是以大型黑鲷作为主要对象鱼时,钩子的大小、颜色、重量、钩柄长度、强度和锋利度的影响还是应该认真考虑的。

1、强度和锋利度

这个话题应该不用多说,选择质量好的进口高强度锋利钩子虽然花费多点,但如果因为钩子质量问题跑掉一条大家伙,哪轻哪重大家还是能想明白的;

2、钩子的大小

通常讲,选择钩子型号大小同对象鱼的大小有关,以本地对付黑鲷看,采用2、3、4号千又钩子都算不出格。但是,具体运用过程中,还要考虑挂饵大小、鱼的活性等其他因素。比如饵大钩小就不般配,去年秋天,我为了配合采用的虾饵,钩子就用到4号千又。另外,鱼抢食时,巴掌鲷一样将4号钩吞肚,而晚秋时鱼口轻而慢,2号钩子也经常吃不深;

3、钩子的颜色

目前,由于本地矶钓起步晚,相应地渔具商店中的钩子颜色选择余地也不大,无非只有亮银、上黑、镀金三个色。其实,钩子的颜色同饵的颜色、光线强弱、水的浑浊度息息相关。比如水清光照强,选择接近于饵料颜色的钩子更不容易引起黑鲷的警觉,比如采用南极虾,那么茶色钩子就是不错地选择,比如夹虾颜色深,选择上黑就强于亮银或镀金。相反,光线暗、水质混,亮银、镀金等钩子更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也就是不错地选择;

4、钩子的重量

一般常识上,钩子的重量同钩条粗细有直接关系,钩条粗细又同强度有直接关系,这个话题暂且不讲。为什么提出钩子重量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涉及到钩饵的稳定性和活性两方面。重量大的钩子,更加有利于钩饵稳定,重量轻的钩子则更能体现钩饵的自然动态。这样我们就应该清楚,当我们需要直接攻击底层或者流速大造成钩饵摆动厉害时,应该选用重量大的钩子,而当我们需要尽可能制造全层诱钓同步攻击全水层或者流水比较平缓时,轻量钩子往往更有优势。同时,钩子重量同鱼的活性也有直接关系,深秋或初春时,这个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5、钩柄长度

与此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有利于挂饵和有利于吞钩、摘钩。一般意义上,短柄钩更有利于入口但不利于摘钩,但长柄钩更有利于挂饵却不利于入口,因此,要根据使用的鱼饵和鱼的活性做到正确取舍。

正确使用钩子,这也是影响钓果的重要一环!

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


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而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这种连锁的反应会使鱼类随水温的高低而使其机体的生理代谢产生变化。

鱼类的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另外,水体呈味度的高低与时节有着直接的关系,鱼类的嗅阈值和味阈值又会因水体呈味度的高低而变化。那么,垂钓用饵与时节的关系就显得惟妙惟肖了。

当然,选用鱼饵的前提还是要首先确定其垂钓的水域和水体,然后再进行已确定范围之内的调整。先从不同时节的用饵技巧说起。

一、冰钓

冰钓是指当水体表面结冰封冻后,人们在冰面上掘出冰洞后再进行垂钓的一种垂钓方式。

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钓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是太阳距地面的最远时节,加上受冰面的阻断,阳光照射水体的强度和深度均大幅减弱。由于缺少了阳光的照射,水中的大部分植物已不再产生光合作用。水温也随之下降的很快,冰面下的水温最低可达到4℃度。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而4℃时水的密度最大,含氧量也最高。在低温条件下,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也变得十分缓慢,从而导致了水体呈味度的降低。因此,鱼类在这一时节其嗅阈值可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节鱼类的嗅觉灵敏度最高。

鱼类的嗅觉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所选用的鱼饵的呈味度就应该越低,这就是垂钓用饵的规则之一。所以,在冰钓时尽量不打窝或少打窝,钓饵也应该选用纯天然或与天然等同的物质原料所制作的鱼饵。冰钓常用的钓饵有红虫、蚯蚓等,但鱼类在冬季并不是不吃素饵,有时用小米等粮食作物打下的窝子会被鱼类一扫而光。

二、春秋钓

在春秋两季垂钓,虽然气温和水温很接近,但用饵仍有区别。春节的水温由低转高,水体呈味度也开始回升。鱼类的嗅觉则开始进入由灵敏到迟钝的渐变过程,但其嗅觉依然很灵敏。

所以,在春季垂钓仍需选用呈味度略低的饵料,以营养类原料含量高的鱼饵为主。另外,以蚂蚱、蝈蝈、蟋蟀等昆虫为饵钓草鱼,在这一时节其效果最佳。因为昆虫的体液和血液一样都在鱼类的敏阈值范围之内。

暮春初夏,雨水增多,气温上升较快且昼夜温差也较大,水体环境变化尤为显著。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的摄食量和耗氧量也会相应增加,水体的呈味度自然也会升高,所以在垂钓时可以提高鱼饵的呈味度。

秋季的水温由高转低,水体呈味度开始回落。鱼类的嗅觉也开始由迟钝走向灵敏,但这种鱼类嗅觉的渐变过程很慢,秋季的鱼类其嗅觉仍很迟钝,只有到了深秋,鱼类嗅觉的灵敏度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秋季垂钓,用饵仍需选用呈味度略高的鱼饵。

三、伏钓

由于水体温度的关系,夏季是鱼类嗅觉最迟钝的时节,也是鱼类嗅阈值最小的时候。如果水温达到18℃以上时,鱼类的嗅阈值会比冬季缩小一倍。因此,很多以天然及营养类为原料的鱼饵,如以鱼粉、虾粉、肉骨粉和蚯蚓粉以及其他以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为原料制作的饵料因其呈味度低,对鱼类均不能起到很好的诱食作用。而营养类含量少但呈味度偏高的鱼饵,如以各类香精香基来提味的饵料却能引起鱼类的注意。这就是为什么天热时用香饵及天冷时用腥饵的主要原因。

虽说香与腥是区分饵料气味或味道的惯用俗语,但真正意义上的区分还是应该是以鱼饵呈味度的高低来见解,因为绝大部分腥饵其呈味度都接近于天然,而香饵大都含有香精成分,其呈味度要比腥饵高出几倍、几十倍或几百倍不等,所以单纯使用香与腥从气味或味道上来区分饵料是不正确的。

水体温度与鱼类敏觉的关系也是成反比的,即水体温度越高其鱼类的敏觉就越低。因而在伏天垂钓时,如使用红虫、蚯蚓等含有血液和体液的活饵,其效果远不如在早春或晚秋时突出。

不同地域对钓饵选择的影响


水域环境有些什么天然饵料,对鱼的喜食性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叫“什么地方的鱼爱吃什么食”。譬如,北方人的主食是馒头,北方鱼也爱吃面食;南方人主食是大米,南方鱼也爱吃米饭粒、年糕粒。四川多产甘薯,重庆、成都一带用白薯为饵能收奇效;藏族同胞爱吃酥油糌粑,在藏族地区钓鱼,酥油糌粑是最佳的钓饵;海南岛产木薯,在海南岛钓鱼,木薯是上等饵料。同一种鱼类也因地区不同,对饵料有偏爱,最有趣的例子就是鲫鱼,云南滇池的高背鲫,四川天然湖泊的野生鲫鱼,爱吃米饭粒、蚕豆粉饵;广东、广西的须鲫,喜吃水生昆虫和各种昆虫的幼虫饵;东北的银鲫和松花湖的野生鲫,却喜食红蚯蚓和面食饵。

按照鱼的食性配饵,这是多数钓者都懂得道理。但是同样一种鱼,食性一样,在甲地用这种饵上钩率高,而换了一个地方,一条鱼也钓不到。这一点,在鲢鱼和鳙鱼配饵方面尤为突出。养殖他们的鱼塘水质肥瘦不同,它们的口味也不一样。以养殖鲢鱼、鳙鱼为主的塘,若是肥水养鱼,则施放大量粪肥。肥料充足,浮游生物生长繁茂,这也成了鲢鱼、鳙鱼的天然饵料。这种池塘水有一股腥臭味,用普通的酸味钓鲢鱼根本钓不到。必须增强饵酸臭味的浓度,才能奏效。可是,换一个地方,那里投放的饵料不是以粪肥为主,二是投以粮食类饵料喂鱼,水不肥,没有很浓的腥臭味,如果仍用酸臭味很浓的饵区钓鲢鱼、鳙鱼,即使把饵投放在它嘴边,它也不上钩。

浅谈不同时间水温鱼性对用饵的技巧


选用鱼饵的前提首先要确定其垂钓的水域和水体,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微调整。上文我们提到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这里我们谈谈一天内不同时间水温鱼性对用饵的技巧。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早晚钓

在清晨垂钓时最好不要打重窝,用饵也是这一天中使用鱼饵呈味度最低的饵料。这是因为水体经过一夜降温,以及水体内有机化合物经过一夜的沉淀,导致水体呈味度的大幅下降,鱼类的嗅觉和味觉自然要比其他时段灵敏很多。

假如做窝过重,其窝料中所含有的呈味物质因浓度大而常常会超出了鱼类的嗅阈值,此时的鱼类既接受不了又不愿舍弃,有些鱼类会围着窝料打转,以等待窝料呈味度的降低。也有些鱼类则会侧身俯冲,用鱼尾去拍击或打散窝料,就会出现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窝中气泡翻花但鱼不吃食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窝子做重了。

还要强调一点,这里所谓的重窝并不是指使用窝料量过大,而是指其窝料的呈味度过高。这种现象并非只出现在晨钓中,在其他时段有时也会经常出现,其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与水体呈味度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使用钓饵的道理与做窝类似。傍晚垂钓时可延续下午使用的鱼饵,其变化不大。

二、午钓

在晴天,午钓在用饵上是这一天中使用鱼饵呈味度最高的饵料,原因同样与水体呈味度有关。

当早晨太阳出来后,阳光对水体的照射会使水温逐渐上升,而温度则正是某些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先决条件。在有些水质恶劣的池塘,因水体中含有大量易挥发性物质,遇阳光照射使其达到挥发的适宜温度时,这类物质便开始活跃起来。所以在垂钓时常会遇到有太阳出来鱼便停口的现象发生,而持续时间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找有树阴的水面下垂钓或钓深水水底其效果可能略好。

三、夜钓

夜钓在用饵上要注意鱼饵的适口性,这是夜钓与白天垂钓最大的区别。因为夜晚的水温在逐渐降低,在白天经历了水体高呈味度的刺激后,鱼类嗅觉的灵敏度也在逐渐恢复,辨别鱼饵优劣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强。所以,夜钓在用饵上不需要使用呈味度偏高的鱼饵,而应该侧重于营养性和适口性。

不同钓点打不同的窝子分析


所谓大小窝子,主要是指投放诱饵的数量而言。在水面小的地方使用小窝子比较适宜。用特制的打窝子罐,每罐装用曲酒或其他香料泡过的小米(南方可用碎米)约50克,待窝子罐沉底后,它有一自动装置,触底即自动打开。这种打窝子的方式在水底悄悄进行,不惊鱼,发窝快。

另一类就是大窝子,这种所谓的大窝子没有标准,有的钓友到水库等大水面垂钓,带上一麻袋酒糟,有的带上两桶豆饼麸皮等物,投到钓点上,在这里进行较长时间垂钓(如三两天),效果令人满意。这些地方的特点是水阔鱼稀,加之打窝时动静大,易惊鱼,所以发窝慢,投下诱饵,甚至一天半天招不来鱼,一旦鱼来,由于诱饵多,一时半会儿不会离去,留住了鱼就不愁鱼不上钩。观察到鱼进窝之后,则可大显身手。如果想做长时间垂钓,不要待窝子乏了(无诱饵)才补窝,应及时地在不惊鱼的前提下补投诱饵留住鱼。

浅谈竞技钓鲫鱼小技巧详解


据统计,高手们扬竿中鱼率在70%左右,而一般钓手仅40%,据此推算,同等条件下前者时速达250尾,而后者还不到180尾。那么,竞技中有哪些因 素影响命中率呢?竞技钓小鲫鱼要求稳中求快,快而不乱,掌握好节奏十分重要。没有每分钟 6至10次的扬竿节奏很难时速超出200尾,命中率在平时重要,在竞技钓小鲫中更为重要。在密养鱼池里,不管钩投到哪里均有鱼咬钩。

1、钩大鱼小吞不进。

2、饵大、食硬小鱼咬钩有信号拉不上。

3、线太粗影响小鱼吞食。

4、饵味性不对路。

5、鱼引来太多乱争抢食使标不稳定。

6、浮标调整不当。

7、天气变化的影响。

8、铅坠的形状及脚线处的连接环、太空豆的颜色不当等。

一、钓组配置:

主线:0.5#--0.6# 子线:0.2#--0,3# 钩:袖、大一针 脑线:8---10CM 钩距:4个钩以上。

二、抛竿和扬竿

在以往我们均要求把钩饵抛至竿、线最远直线的30厘米范围内,而后压、拉、送水线,使钓组稳定,保证鱼讯正确传递。然而速钓小鲫鱼的抛 竿要点则 完全不一样;如落点,由于池里到处是鱼,用不着抛至钩坠最远点,也不必坚持落准30厘米范围内,水线也不必压入水中。正规程序占时太多不利于多上鱼。 扬竿技术是一个主要环节。速钓小鲫鱼只要牢记一句话就行了,轻扬、飘飞。

三、校标,看标技术

竞钓小鲫鱼两种校漂法 ① 大标校准一目,道理是抛竿后标下沉至一目时还不见鱼讯,则说明鱼未引到一定密度。如鱼已引到位,那不沉到一目必有鱼讯即上鱼。但大标重坠也有缺点,重坠下 沉中带着标有一定惯性作用,这时有鱼来咬钩会使钓手分不清真假信号。 ②另一种方法是选一支自身较重但浮力和灵敏度较好的仙木达摩2、3号标,空钩调六目左右,这样配比适重的坠,它不会出现惯性反弹现象,钩饵入水后所 有信号均正确无误。

(一)、当钩饵入水,标还没立起,即有快速抖、移、上浮信号;

(二)、钓一目时,钩饵入水标立直下沉至数目时有停顿或上浮现象;

(三)、标在自然下沉中有加速或上浮后又加速,则是二条鱼咬钩

(四)、标下沉至校准的目数后还在慢速下沉。

(五)、当钩饵入水后凡标上有不正常的其它信号反应都可能是小不点儿咬钩,应扬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