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如何找鱼层。

常言道:新手怕乱口,老手怕无口,它揭示的是钓鱼过程中因同一原因而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渔事心理现象;其中,乱口也罢、无口也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的泳层发生变化,底钓时,窝内明显有鱼,本来好好的吃口却突然出现乱口、无口,常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没有找到鱼儿的垂钓泳层。

有关鱼的泳层问题非常复杂,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解析,本文试就钓鱼过程中的一些亲历现象作一粗浅探析。

1、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

从钓鱼过程中看,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鱼儿的生理原因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嬉息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第二:天气的原因

鱼有趣氧和趣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泳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第三:人为的原因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泳层发生改变。

2、怎样判断泳层变化

当底钓无口或乱口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鱼儿泳层是否改变:

第一:从漂相上判断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浮漂语言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二:从截口上判断

在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三:从水面波纹上判断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第四:从天气上判断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泳层。

3、如何找到鱼的泳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剪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语言出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4、控制鱼的泳层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

(1)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wWW.DIAoYu007.COm

(2)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3)调低钓高,主钓钝;

(4)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

(5)搓大饵,重饵压底。

小编推荐

浅析海钓钓棚的设定与海鱼泳层的关系


关于海钓中的钓棚的设定与海鱼泳层的关系,笔者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检验,至今虽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总算还是有了一点发现并小有心得,对此特撰拙文,以期为热爱海钓的诸位钓友做一参考,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一、海鱼的泳层是钓棚设定的重要前提

海钓中最大的乐趣是中鱼快乐,获鱼的成就感,只有当鱼儿吻钩的瞬间,这种乐趣才会与之俱来。但这种乐趣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正确的钓棚设定。

因为,鱼能否被钓到,完全取决于鱼对垂钓者主动行为的本能或反射反应。钓鱼技术实质上是垂钓者和鱼之间恰到好处的相互作用。就海钓而言,能否获鱼的前提无非是要准确地判断出所钓对象鱼的觅食泳层,无非是对施钓的对象鱼的泳层而采取的钓组匹配和及时对对象鱼泳层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达到中鱼的目的。

说到钓棚的设定,必然要说到海鱼的泳层,浩淼苍海,碧波万顷,形态各异的各种海鱼,其种类不下千种,大到重达数吨的鲨鱼,小到仅有几厘米的小丑鱼,它们都有着自己生存栖息的领地与空间。这种空间包括了海洋环境、温度、溶氧量等,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自己的活动泳层。例如生活在中上层海域的旗鱼、蓝点马鲛、鲈鱼;生活在中层海域的黄姑鱼、鲳鱼、带鱼;活动栖息在岩礁区的黑鲷、黑鲪、六线鱼等;以及活动在底层的尖吻黄盖鲽、星鳗、虾虎鱼等,都有着适应自己生活的区域,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了不同海鱼生活习性,特别是施钓的对象鱼的泳层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地去设定施钓钓棚。这样就不会用钓黑鲪的钓棚去施钓蓝点马鲛;用浮钓的钓棚去钓六线和虾虎鱼了。

海钓中的海鱼泳层是内容,钓棚仅仅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钓棚的设定必须要以海鱼的泳层或者叫做海鱼的觅食层为根据。

那么,什么是钓棚呢?其实说白了,那就是在实施海钓过程中为所钓对象鱼而设定的整个钓组的长度。即从放出的主线到连接施钓匹配组合包括钓钩在内的整个长度正好是所钓鱼种的游弋觅食的泳层。也就是说这个钓组的长度最末端(或中间系钩挂饵部分)的钓组上的钓饵恰好是处在了觅食海鱼所能方便看到,或便于吃到嘴里的这个层面上。这个钓组的长度,便称为钓棚,而不是有的钓友理解的是从海面放线到海底线的长度。

钓棚的位置设定应该是与海鱼所处的泳层正好吻合的,更不是把整个钓组固定在一个不变的位置或层面上脱离了海鱼泳层上去施钓的。这是海钓施钓过程中的大忌。因为海鱼的泳层.(或叫觅食层)才是决定钓棚的高低(长短)的前提。当然,在实施海钓中,也有误打误撞钓上了鱼的。但这只是偶然现象,而不是必然存在。只有客观的分析了海鱼的泳层,才能设定出准确的钓棚,也只有在找准了海鱼泳层的基础上,并有针对性去实施钓组的长度,才能真正体味到海钓的乐趣所在。

如船钓黑鲪的钓组匹配:主线前端栓大号转环别针――扣紧于天平中轴上圆孔内――下中轴圆孔接线长80100厘米副线(秋季需加长至1.2米)――再接带20厘米系线的铅坠。天平前端栓线8字环内接长100厘米的带钩子线。也可以在8字环内同时栓一长一短两支钓钩。这其中80100厘米的副线加20厘米坠系就确定了钓棚的层面。由于黑鲪的觅食层通常在离底2050厘米的空间游弋,钓组抵底后,由于海流的作用和钓者的主动作用,使带钓饵的子线有一个自然上扬的层面,这个层面恰好也就是黑鲪的觅食层。

二、正确的钓棚设定是海钓的重要环节

海钓钓棚的设定按以上所述是由海鱼的泳层来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但事物总是变化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变化。

这里所说的内因是鱼儿的泳层,外因则是钓棚的设定的正确与否,它会直接反映出施钓中实际结果。以海钓活动钓取黑鲪这一低层鱼为例,正常情况下,黑鲪的泳层大多保持在距离海底30-50厘米之间的高度游弋。按正常施钓,其钓棚的设定基本上都是保持在这一高度上的。但海鱼的泳层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潮流的强弱、水流的变化、周围环境的改变等而改变。

如2004年10月下旬,笔者带着朋友老唐的澳大利亚洋女婿戴维和几个钓友在大连市区南部的星海湾船钓。此段时间正是养殖区收获扇贝的季节。开始时,将钓棚按正常情况设定于20余米水深处施钓,虽然也有黑鲪中钩,但数量与个体却难见往日之繁荣。后转移到中排筏区,(此处水深25米),将钓棚设定在五米左右处,立时便有黑鲪疯狂吞钩。并且多有钓组之上满载而归。从未钓过海鱼的洋女婿戴维,按照笔者的指示精神,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施钓时间里,就钓满了钓箱,足足有十余千克。之所以黑鲪改变泳层,是因为在收获扇贝的季节里,随带养殖网箱撒落到海里很多的小型甲壳类食物,黑鲪为裹腹而上升至靠近水面养殖网箱处的四五米水深左右觅食,而改变了正常泳层。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泳层的变化,钓棚也要相应地有所变化。

同时,潮流的变化、强弱也会引起海鱼的泳层变化。11月中旬,笔者同另外两个钓友前往大连旅顺南部鲍鱼肚海域施钓黑鲪。上午回流水时按正常钓棚设定施钓,虽然钓获还算可以,但少有大家伙问津。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此段时间正是大黑鲪洄游阶段。下午2时左右,东流水开始涌动,笔者在放线过程中已感觉到有鱼撞线,但按正常钓棚设定,却不见有鱼吻钩。

笔者突发奇想,将原有钓棚27米慢慢回线上提,每隔半米左右处做一停留观察,当绕线轮电子数字显示23.7米时,突然竿体一个大弯,瞬间便有了大鱼中钩的感觉,急回收钩线领至水面,便见双钩之上有两尾超过500克的黑鲪在奋力挣扎。摘鱼后,仍将钓饵设定在23.7米,还没有上下提拉逗鱼,便又是竿头一振,又有大鱼中钩。不到一个小时,便中大黑鲪22尾。之所以此处黑鲪改变泳层,是因为东流水开始涌动时,原本平静海底卷起了大量的食物上扬,激发了大黑鲪的觅食热情,而大黑鲪本身体壮力强,具有抗海流能力,故能在此泳层停留觅食。而小黑鲪体弱根本站不住,上钩的也必然是大黑鲪。

另外,根据海流的强弱来随时调整子线的长度也是正确设定钓棚的明智选择。因为,施钓黑鲪、六线鱼等多是水下障碍物较多的钓点。如暗礁、沉船等。流大时,强劲的海流在正常流速下突遇水下暗礁等障碍,必然受阻会产生上升水流。如仍采用长子线施钓,钓饵带动钓棚必然上扬,难以找准海鱼的正确泳层。流小时,采用长子线则可以通过缓缓流动的慢流使钓饵自然摆动在觅食层。流大子线短,流小子线长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钓栅的设定虽然有着一定的模式,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要及时根据周边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随时正确地调整钓棚,这是实施海钓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对于海钓钓棚的设定,仅仅是笔者就大连地区的海钓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因地域差异,各地区的海钓钓棚的设定也必有差异。撰此拙文,无非是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以尽快提高我国的海钓运动的整体水平才是笔者的撰文初衷。

[浮钓鲢鳙]饵料状态泳层详细分析


上周六,我去老钓点钓鲢鳙,到钓点的时候,发现自己习惯的钓点旁边10米远已有人在钓鱼,本来以为他是在钓鲫鱼,等我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开始做窝的时候,才看见那人也在钓鲢鳙,从用漂和挂饵的大小就能看出.他在我的下风10米,而且已经钓了好一阵了,窝子里已经风起云涌了,不时有鲢鳙在窝子里打花,一看就是鱼群疯狂的样子.

忙询问上鱼情况,答曰:有口打不到,刚才挂住一个没拿上来.我本想搬家另觅钓点,但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现在搬家起码又需要10-20分钟.于是决定就在这个钓点将就着钓钓看.

20分种不到就有口,我这里也出现几次漂动没打到鱼.赶紧调整深度,反复寻找鲢鳙的泳层,终于在10分钟后中一条3斤左右白鲢.旁边那人依然没有上鱼,仔细看他钓几竿,漂还定在我来的时候看到的深度.一直未变.

我的窝点慢慢的有了鲢子泡,接着又中一条3斤左右花鲢.旁边那人依然没有上鱼.后来,他的一位朋友也来跟他同钓一个窝,两人一下午硬是一条没上.我这边却屡屡中钩,中钩起码有15次以上,钓上来大约十一二条,2斤以下的全放生,留了5条.

按理说他早到那么久,而且窝子里聚鱼很成功,说明饵料没问题,线组和漂都应该没问题,这么好的鱼情,怎么也得中几条啊.我的窝子做得比他晚,也没他那边星多,也不见鱼打花,反儿中了不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反复琢磨,初步判定是他在饵料状态上和找鲢鳙的泳层上出了问题。

下面我就这个典型案例简单分析一下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和泳层搜索:

饵料状态: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也是直接影响最终收获的重要因素。从这个人抛竿的频率和鱼群聚集的程度上来看,他开的饵料,雾化效果觉得达到了,但为什么就一条没钓上来呢,原因很清楚,正是因为他的饵料雾化快,在鱼群聚集过来之后,又没及时调整饵料的持钩性,饵料一到水面迅速雾化,到漂到位,鱼还没来得及吞饵,他的饵料就已经溶散脱落殆尽,一看饵料化完了,他不得不起竿换饵继续下一竿,这样周循环往复,鱼是聚集了不少,而且多到冲到水面抢食打花的地步。这种情况,出现复杂漂象不中鱼,偶尔挂鱼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而我那边呢,情况就比他简单多了,有口之后,迅速调整饵料状态,大大加强了饵料的附钩性,延长饵料的待空时间,鱼虽然没聚那么多,但吃口比较沉稳,所以鱼获反而更好。

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应该开得软硬适度,开好后不要打成团,以便挂钩的时候随时调整饵料状态。挂钩做窝时,轻捏饵团上钩,轻轻丢到钓点,20秒左右化完比较好,一旦鲢鳙进窝,要及时调整饵料状态,挂钩的时候捏紧饵团,增强饵料的附钩性,延长待空时间,一般保持饵料1-2分钟左右雾化完为好,这个时候因饵料状态改变,雾化减弱,可能导致聚鱼引鱼力度不够,可以用手抛饵团到钓点的办法弥补,手抛饵团的状态要散,雾化要好,一般钓三四竿手抛一颗饵料。

泳层搜索:在浮钓鲢鳙的时候,泳层的搜索特别重要。那天我旁边这个钓友,始终钓一个深度,没有针对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钓棚深度,其实因为他的饵料雾化快,鲢鳙已经到他的钩子上方的水层活动,他看见的口大都是鱼蹭线,或者鱼鳍碰划到线,提竿屡屡不中,这样的次数多了,他也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鱼吃饵,根本没搞清楚导致怪异漂象的原因。而我那边是从上往下逐次搜索鱼层,相当与把饵料送到鱼嘴边上了,所以收获可观。

泳层的判断比较复杂,也是浮钓鲢鳙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是根据漂象反映的情况和星的分布情况以及起竿效果做综合判断。有气泡冒起,说明与进窝了,有的时候鱼进窝了也不一定有气泡,出现气泡的原因,大都是因为鲢鳙改变泳层导致的,气泡冒起,是鱼下沉的信号。如果发现漂晃动,一般上鱼蹭线,说明鱼在钩子上方。如果出现漂无力的幅度较大下滑,提竿不中,或挂鱼现象,也说明鱼在钩子上方。有零散大气泡冒起,不见口,说明鱼在中下层,鳙鱼的可能性大。有细散阵阵气泡冒起,如果不见口,也说明鱼在下方,而且白鲢的可能性大。最难判断的是顿口不中鱼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复杂,有可能是因为大参条造成,也可能是因为鱼撞线,还有可能是鱼在钩子下面距离比较远,吸水时钩没进嘴信号就已经出现,还有可能是饵料太大。遇到这种漂象,我一般是先往下找5-10公分,如果中鱼,说明判断正确,如果还是同样的口不中,继续往下找,直到中鱼或者漂象出现别的变化。如果在往下找的过程中出现口消失或者挂鱼或者漂晃动,说明我们的第一判断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要及时调整,大幅度下拉浮漂,往上面找鱼层。另外,适当调整铅重量,减小饵团大小也是应付这种现象的一种尝试,有时候也会起到很好效果。

总之,浮钓鲢鳙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名堂还很多,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饵料状态和泳层的判断是具体施钓中两个相当关键的环节。钓的时候多留心观察、多分析总结原因、多作有针对性的调整,总会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个人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不当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夏季钓鲢鳙最关键的是找准泳层和饵料选择


鲢鳙一般是夏季的时候最好钓,因为鲢鳙比较喜欢温度高一点的季节,很多钓鱼人都喜欢在夏天的时候钓鲢鳙,但是当然不是说一到夏天鲢鳙就会很好钓了,对于任何一种鱼种,我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我们自身去提升钓技,而不是要恰巧碰上鱼情特别好的时候才有比较好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夏天鲢鳙要怎么钓才好钓。

1、找准泳层

夏季垂钓想要获得好的渔获,垂钓者在垂钓之前就要通过仔细观察其垂钓水域的水情、鱼情及其周边情况,以此来确定最佳的垂钓泳层。泳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看做水里面某种特定的鱼类比较喜欢聚集的地方。而且,通常某种鱼儿喜欢聚集的地方是不会随便发生变化的,除非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只有垂钓者在垂钓之前找到正确的泳层之后,垂钓者在具体垂钓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在鲢鱼这种鱼类相对聚集的位置进行垂钓。而我们又知道,鲢鱼这种鱼类是比较喜欢聚集在水域中上层的一种鱼类,这也是很多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选择钓浮的主要原因。

但是到了夏季,由于气温整体偏高,可能会迫使鲢鱼游向水域的中下层。若此时垂钓者还是使用钓浮这种垂钓方法的话,那么垂钓者最终的渔获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有时候鲢鱼这种鱼类在夏季的时候也会选择待在水域的中上层,而不是水域的中下层。这其实就为垂钓者找到正确的泳层增加了难度。

我的做法就是在垂钓之初,首先选用钓底这种垂钓方法。若经过一段时间的垂钓之后,没有鲢鱼上钩或者是其最终的诱鱼效果特别不理想的时候,垂钓者就可以相应地提高其钩饵距离水底的距离。这也就是说,垂钓者可以按照钓底钓离底钓半水钓浮等的垂钓过程来进行试钓。一旦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垂钓时,获得了一些渔获之后,垂钓者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就可以在此垂钓。

当然,有时候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原先可能诱鱼效果比较好的水域环境会出现诱鱼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这其实就是暗示垂钓者要及时变换其垂钓方法,以此来适应夏季鲢鱼这种鱼类的变化。总之,垂钓者夏季想要顺利捕获鲢鱼这种鱼类的话,其不仅呀选用合适的饵料,而且还要找到正确的泳层进行垂钓。

2、饵料选择

虽然鲢鱅这种鱼类有着一定的耐热性,但是这并不说垂钓者在夏季总是能够成功垂钓到鲢鱅。垂钓者在夏季想要顺利捕获鲢鱅,其必须要在饵料的选择上下功夫。一般来说,鲢鱼这种鱼类是比较喜欢酸味和臭味的,因此垂钓者在已经配制好的饵料上还要另外添加一些酸性的和臭味的东西,以便可以吸引到鲢鱼的注意力。

当然,垂钓者也可以将其配制好的饵料密封一段时间,通过发酵来增加饵料的酸臭味,来最大限度地增加饵料的诱鱼效果。垂钓者垂钓鲢鱼的饵料除了要保障其酸臭味道之外,对其饵料的松散程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若垂钓者配制出来的饵料在入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不可以迅速雾化的话,那么其诱鱼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垂钓者使用的饵料可以在入水之后短时间之内就雾化的时候,其才可以利用其饵料的雾化性来吸引到鲢鱼的注意力。

钓浮技巧分析如何找鱼层和调漂方法


笔者认为,凡是双钩离底10厘米以上的垂钓方式都可称之为钓fu。钓浮可大致分为钓离底、钓半水、钓水皮三种方式。要想钓好浮,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钓浮的必备条件

钓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鱼已离底上浮就食;上浮就食的鱼密度很大。当这两个条件具备后,才可以实施钓浮。

二、钓浮的有效漂相

钓底是在浮漂静止时抓信号而获鱼,是静止中的运动;而钓浮主要是在浮漂下沉的过程中抓信号获鱼的,这是钓浮的有效漂相与钓底的有效漂相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钓浮的有效漂相有;1.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停顿。2.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加速。3.浮漂下沉中的突然上顶。4.浮漂站立后的明显超时停顿(即该下沉的时候仍不下沉)。5.浮漂站立后露出水面的目数高于正常的目数。总之,有别于浮漂正常站立、到位的一切异常现象都可视为鱼讯,但以上五种漂相最为常见。

三、浮漂的调与钓

由于钓浮是在浮漂的运动中抓信号,所以没法设定钓目。比如说,浮漂站立停顿时水面露出8目,停顿3秒钟后开始正常下沉,那么在下沉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鱼讯。鱼讯可能出现在浮漂下降到7目时,也可能出现在6目、5目、3目等任何目数,因此钓者完全不必考虑钓目。那么,调目应如何设定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了。一般情况下,如果钓的浅,可适当调高,调8目左右,随着水深的增加,调的目数应随着减少,钓的深度若在半水以下,可以调成平水甚至水下。

垂钓时如出现下列情形,要对铅坠进行调整:1.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一直没出现鱼讯。这是因为铅坠太重致使下沉太快,鲫鱼追不上钩饵,应该一点一点的剪铅皮,直至出现鱼讯。2.浮漂翻身即被托住致使不能下沉。这是因为铅坠太轻致使下沉慢,钩饵被小杂鱼接住了,要一点一点地加铅皮,直至浮漂能顺利下沉并出现鱼讯。

四、找鱼层的技巧

钓浮是在鱼已离底时采取的变招,钓者必须知道鱼上浮的高度,即找到鱼层,才能钓好鱼。找鱼层要一点一点的试探。当你认为鱼已离底并准备钓浮时,先把漂座下移10厘米,即从离底10厘米找起。为什么要从10厘米找起呢?这个数字是众多钓友在多次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且是被反复验证的。鱼层一旦找准,会让你的垂钓变得容易。

在垂钓过程中,鱼层不是一成不变的,钓鱼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水线,找到新的鱼层。比如:垂钓时浮漂出现下行不畅或下不去的现象,提竿又无鱼,这有可能是鱼又往上浮了,要把水线调短;正在垂钓时忽然觉得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中没信号了,这时要考虑到鱼往下沉了,应把水线调深。只有找准鱼层,浮漂出现的信号才真实,这就是要找鱼层的原因。我要强调的是,找鱼层与上文讲的增减铅皮并不矛盾,钓鱼人可以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有关钓浮的其他方面的技巧,如钩组、用饵、用竿等,笔者没什么很深的体会,不敢妄谈。最后欢迎广大钓友指正文中不足之处。

应对鱼层上浮的三种浮钓技巧


当我们发现底钓鱼口不佳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认是否是饵料、钓具等配置不佳引起的问题,如果不是,那么就是鱼儿已经离底,我们要调整垂钓的水层,根据鱼群活动进行浮钓才能取得不错的收获。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说说应对鱼层上浮的三种浮钓技巧,希望能给各位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鱼层上浮的三种钓法

当鱼情发生变化时,鱼儿上浮常用的钓法有三种。

(1)首先说下钓离底,如果底层活动的鱼儿慢慢上浮,并且上浮的幅度不是很大的话,通常根据情况离底钓5-20厘米即可。

(2)如果发现底层的鱼儿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浮,钩饵入水后到水体中层经常出现截口,那么说明鱼儿已经在中层活动,此时可以多次寻找鱼口确定垂钓水层,也就是钓半水。

(3)如果刚抛竿没多久,浮漂刚入水时就出现鱼口,有的时候浮漂还没直立就出现了异常动作,此时鱼儿已经在水体表层活动,可以采用飞铅钓法。

二、钓离底

(1)正常垂钓时钩饵到底之后,许久不见鱼口动作,而在离底十厘米左右的地方却频繁出动作,意味着鱼儿开始改变水层活动,此时就可以从之前的钓底变为钓离底。

(2)先保持钓底的状态不变,把浮漂朝下拉,测试鱼儿离底有多长距离就下拉多长,然后把把浮漂抛入水中,再根据情况适当的修剪铅皮重量,让浮漂露出之前钓底的钓目。

(3)在判断鱼儿离底的距离时主要靠平日累积的垂钓经验,并且在不同的水层反复寻找鱼口来确定,鱼儿泳层发生变化时,需要多次抛竿来寻找鱼口,不要嫌麻烦,只有找到鱼儿活动的水层才能提升钓获,使用的钓竿质量要轻一些,操控起来方便能够有利于抛投和控杆,节省体力。

三、钓半水

(1)在钓浮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和钓底那般有太多的讲究,比如说垂钓中层的话,可以空钩调平水,再把双钩挂上饵抛入水中,适当的修剪铅皮,让双钩饵在水中层悬浮。

(2)这种调钓方式,在浮漂入水后会迅速翻身到位,对垂钓中层鱼有很大效果,如果浮漂在到达设定的钓目之前出现加速下沉或者停顿以及上顶的漂相,通常就是中层鱼截口的表现,此时提竿刺鱼即可,最好选用标目清晰,动作准确的浮漂。

四、飞铅钓法

(1)竞技池中的鱼群非常密集,所以飞铅钓法已经成了非常流行的钓法,比如说之前钓半水的话,如果改为钓飞铅很简单,把铅坠推到漂座下方就可以了,这样调整的话,会让浮漂在水中翻身的速度更快,又能延长钩饵在水中下摆的时间。

(2)因为把铅坠移动到浮漂座之后,重力就集中到浮漂坐上,当浮漂入水之后,受到漂座铅坠重力的影响会迅速翻身,但是把铅坠移动到浮漂座的时候又加长了子线的长度,子线受到铅坠影响更小,钩饵就会下摆就会比较缓慢时间比较长,使用的子线质量好一点,入水后要保证其柔软细腻的特性,不要使用劣质的钓线会影响诱鱼效果。

(3)这样的话就会给中层的鱼儿有足够的就饵时间,不过这种飞铅钓法主要是在钓半水的状态下改变而成的,所以通常应用在中上层垂钓。

五、全泳层飞铅钓法

(1)全泳层的飞铅钓法和上述的飞铅钓法不同,是在钓底的时候做出的改变,同样是把铅坠推到铅皮座下方,加快浮漂入水后翻身的速度。

(2)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同样影响到钩饵下降的速度,但是最终钩饵会落到水底,这样的话就会给整个水层的鱼儿有足够的时间来发现食物,提升鱼口,所以说就算在中上层没有鱼儿咬钩,最后也会落底,能够钓到底层的鱼儿

手竿与抛竿半水浮钓鲢鳙的技巧 找鱼层配钓饵很关键


浮钓鲢鱅的方法有很多种,从线组方面看分为单钩钓和双钩钓以及团钩钓等,若是从钓具装备来看有手竿钓和抛竿钓以及插竿钓等,如果从钓层方面看有钓底和钓离底以及钓浮等,如今钓浮鲢鱅深受众多钓者的喜爱,钓具和饵料卖的非常好,但是钓法也非常多,在买好钓具装备之后如何保证钓获呢,这里就从钓浮方面的一些关键处做下分析。

一、手竿半水钓浮的钓具装备搭配以及钓法技巧

1、和台钓的线组搭配相同,不过鲢鱅的个体较大,小的也有3-4斤,大的超过7、8斤,动作力度比较大,所以需要使用大钩大线和大漂的搭配,另外手竿也要选好合适的调性和长度。

2、钓线方面可用2.0-4.0号的主线和1.5-2.5号的强力钓线,线体质量要好,要注重钓线的强度和拉力。

3、钓钩方面可以使用1号以上的新关东或者是使用6-8号的伊势尼钓钩,钩条粗壮韧性好,钩尖要锋利。

4、浮漂方面可用5号以上的大力浮漂,调漂的时候要保持双钩距的间距在5-10厘米之间,这是非常关键的地方,然后挂上一颗花生米大小的钩饵,抛竿投入钓点半水调1-3目左右,下钩处可以不挂饵,能够方便鲢鱅吸钩,有效提高钓获。

二、用饵方面

1、饵料的雾化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最好让饵料入水2分钟以内能够化散为尽,这样通过快速的抛投会在钓点处形成一个立体型的雾化诱鱼范围圈,鲢鱅受到气味的诱惑很快就会入窝。

2、饵料的搭配可用百分之四十的菜籽饼加上百分之四十的鲢鱅饵以及百分之十五的含小麦蛋白的鲫鱼料,比如说老鬼速攻等皆可,或者也可以直接添加白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根据饵料的状态添加适量的白粉进行微调。

3、上述的比例只是大概的标准,其中的菜籽饼最好提前发酵1-2天左右,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吸引到别的鱼种,只是对小杂鱼的诱惑力也很大,这一点需要注意。

三、寻找鱼层

1、如果发现撞线的几率比较高,咬钩几率很低说明钓层比较深,若是鱼星冒出很多,窝点很多鱼儿却不咬钩,说明钓层比较浅,这些情况下都需要调整垂钓深度,一般每次调整5-10厘米即可,直到找到鱼层为止。

2、不同的季节天气对鱼儿影响很大,受到风向、水温以及含氧量和水质等各种因素的印象,鱼儿会不断改变其活动范围曾,比如说夏季比较闷热的时候就能够发现鱼群在水下游动,此时钓50厘米以下即可。

3、在气候比较凉爽的春秋时节,鱼儿喜欢在水下60-80厘米左右活动,而到了深秋和冬季水温寒冷,鱼儿会在80-120厘米之间游动,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泳层判断,具体要根据情况来分析。

4、中鱼信号,如果钓点不断有单个较大的气泡泛起,说明鲢鱅已经进窝了,当浮漂出现半目左右的升降时,通常是鱼儿咬钩的现象,一般会出现较为明显有力超过2目的下顿动作,不过在天气较热或者冬季低温天气,鱼儿开口幅度会比较小,漂相动作一般在1目左右。

四、抛竿定点钓浮的技巧

1、一般用乒乓球大小的较大型浮漂,下钩处挂上饵笼,把抛投到目标钓点之后固定好,这种钓法的钓组和调钓方面以及寻找鱼层都不是问题,但是重点就在饵料的雾化方面。

2、若是饵料雾化过快,鱼儿还没到窝点龙里已经空空如也,此时最好添加适当的粘合剂减弱雾化的速度,若是饵料太黏雾化效果差的话,很难诱到鱼儿,所以一定要做好诱饵的雾化效果,最好把诱饵入水后的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钓鲤鱼遇酱层饵料配方搭配技巧


今天在钓技问答版块中看到钓友在使用鲤鱼饵上遇到了点难题,他说:我们这里有一大沟,沟边上有一个养鸭子的大棚,大约有2000只鸭子,在沟边上用网子围了一个小池塘,网子边上有很多大鲤鱼泡泡,打窝子了更是不得了,用糠粒钓,青蚯蚓饵,都不咬,我用的是传统钓,请问各位大师怎样才能使大鲤鱼开口啊。

四海钓友是一家,只要是有自然水域的地方,钓友们都会想着里面是否有鱼,在什么位置作钓会有满意的收获,但不同的水域会有许多的垂钓前提,今天咱们就从论坛内摘取一位来自常德的钓友发来的关于:在鸭棚边上如何钓鲤鱼和大鲫鱼的文章。

从钓友的概述中我们得知其作钓的水域为一个长条形的大沟,围起后主养鸭子,沟边用网围起来形成了一个小池塘,里面有许多的鲤鱼鱼津,打点窝料后更是不得了,感觉鱼很多,但他使用传统钓挂糠粒、蚯蚓都没有上鱼,想问问使用什么鲤鱼饵才能使大鲤鱼开口。

这种沟塘在南方水域有许多,大部分都是以养家禽为主,水域内再投放一定种类的鱼种,作为副业,养家禽的同时兼顾养养鱼,通常因为养家禽的水质较肥,水底因为有大量的家禽粪便导致酱层厚,所以钓友想要在此处垂钓大鲤鱼先要改变其钓法,以钓底为主的传统钓改变为可以调离底的双钩台钓,最为主要的是开制一款适口的鲤鱼饵,来提高渔获。

钓友可以根据手竿的长度来搭配钓组,手竿尽可能选用4.5-5.4米长的手竿为宜,大线2号子线1.5号,为了避免跑鱼可以选用带倒刺的伊豆、伊势尼钩型,鱼钩大小根据鲤鱼的个体选用5-7号即可,台钓浮漂可以选用吃铅量大一些的鲤鱼浮漂调高钓低,尽可能让双饵离底,避免进入水底酱层。

那么怎样开制一款比重较轻的鲤鱼饵在此作钓呢,首先大家已经知道了目标鱼为鲤鱼,此水域内水质又较肥,那么可以先选用味道较为清淡的商品鲤鱼饵为主,搭配比重较轻、本味的鲫鱼饵料,再添加少量的雪花粉、拉丝粉等状态饵料来调节钓饵的附钩状态。为了达到浮漂可以把钓饵完全牵起钓离底,调漂最好是带双饵(搓小饵)调平水或1目、钓2-3目。

许多钓友在开制鲤鱼饵时开制的都比较硬、钓饵比重大,以打窝后守钓为主,但在此塘因为水体和水底的原因并不适合守钓,需要钓友保持一定的抛竿频率勤抛竿,来主动诱鱼提高中鱼率,在窝内明显有鲤鱼进窝后(无小鱼闹漂),可以开制一款味道清淡的鲤鱼拉饵来作钓,只需在之前开制搓饵的饵料中添加20%-30%的长丝拉丝粉即可,还有一些特定的原因造成此水域内的鲤鱼偏口、喜食鸭饲料,那么钓友可以在饵料中添加10%-20%的鸭饲料(粗料需打碎磨细)来提高诱鱼性和中鱼率。

其实钓友们在许多的特殊水域内作钓时,还需考虑其周边的特殊环境,因地制宜的搭配饵料,才能取得良好的收获,希望以上的建议会对钓友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在钓鱼之家相互沟通、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