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鱼的技巧。

在笔者的垂钓理念中,于浮游矶钓领域内,浮波之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会认为它不重要的人,可能只是单純、直觉地,把它视为让饵浮起与及顯示鱼讯的工具,而从未感受到不同浮波所产生的差异与影响吧!也许这正是好些钓齡不浅,但成绩却毫不合理的成因;有时候数人并排作钓,钓获上的差异,跟所选用的浮波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若坚持浮波只需肩负这两个任务,其他都是多余的,那我就围绕这两事项作深层次一点的解释吧,不过在解说浮波之前,就让我说一说三十多年来,自己对海钓的整体观念与心得,与及为何把它定位为「矶之灵魂」吧。

异曲同工

还记得十来歲在玩手线的年代,因使用与旁人一式一样的组合,但却经常钓输別人!理解到这套看似简单的钓具,内里应该帶有很多不简单的学问!!于是常向长辈们讨教,如何才可以提升收获!?綜合所得到的答案,都是在鈎尖之上,也就是「饵」!但別误会,选擇饵的种类固然很重要,但如何把饵送到有鱼的地方、与及如何诱騙鱼去吃这个钓饵,.原来这才是重点所在x1

数年之后开始迷恋岸上的沉底钓法,钓点由船上转到后现代所称的「矶」;钓座由舺板变为礁石,工具由手线转为投竿;而操线的角度,亦由企头线(从水表下垂至海床)变为大斜线(由岸上投至海床)。虽然起了这么大的变化,但在使用同样工具的情況下,仍是逃不过钓输別人的命运!而更意想不到的是,相同的问题,竟得到同样的答案:懂得投放与把玩钓饵者,鱼获肯定较多,.原来这才是重点所在x2

自1986年起,整个人就沉溺于那个浮游的世界内,虽然同样是站在礁石上,但选位的基准则与沉底钓法相去什远,而拿在手里的工具,更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只有仍是输给別人..唉..更可憐的是,这回找不到可以请教的前辈了,最起码在当年的香港沒有,一晃眼二十多年,对于如何才可以提升收获这一问,以这身资历找到之答案,竟又是一模一样的!!不过今回已学会了两个专用词:「钓棚」、「晃饵」,.原来这才是重点所在x3

假如让我写下去,大概可以x8、x9、x10,..还是別害大家心烦眼痛好了。返正吹了海风数十载,积得了一个总结:不管是从事什么钓法、用的是那种工具;使用的是真饵或是假饵;又或鈎上的是生饵还是死饵,会控制钓组与钓饵的人,就是比不会控的人钓得好,而造艺深者,也就大家统称的高手了!

支点、知点

在这些不同范疇内的高手,都是透过不一样的工具或手法,来达至操控、把玩钓饵之目的。而在浮游矶钓的领域中,所有人都必需透过钓组上不能或缺的媒体..也就是浮波,来完成这两项至关重要工作;因为不管阁下所用的媒体是亞波、天狗、长标、亞达利、二段,也不管是中通的还是外挂式、是浮的还是沉的、是站立的还是躺平的,它都肯定是竿尾至饵身之间的第一个支点!笔者所以称之为「支点」,除了有支撐点的意义外,还因它也是感知点的原因,简单说也就是我们第一个感应到有鱼讯发生的地方。同样是想感觉、晃动鈎上的钓饵,手线是最简单直接的,因其支点就在阁下的手指之上;

一般直感、沉底的钓具虽较魯钝,但其支点却就在最灵敏的竿尖之上,加上钓组相对简洁,只需人与竿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这点也不难做到。

只可惜浮游矶钓并不如此简单,我们要透过钓竿、主线、浮波、子线;以及綁、夹于整个钓组上的所有附件(由线擋起计,那些珠珠豆豆、夹铅、八字环、水中、潮受,等),最终才能摸得到、使得动这小小的钓饵。

假如看官大人能理解到小弟所言,也就不难理解到现今较尖端的一众零浮力、负浮力、超长子线,等钓法,都是遵从『轻、飘』的原因吧,即使是当下大热的「全游动」钓法,也不能逃离这法则;而人家最聪明与利害之处,就是研发出一颗与之匹配的横臥式浮波,来作其支点(但这畢竟是別家品牌的招牌生意,由我来评论不管是评是赞,都有点不合情理,请容许小弟就此收笔)。笔者还是那句話:「子线越长越自然、夹铅越轻越敏感,钓组还是越简单越好」!

所以作为接连水面上、海面下的媒体,不管上/下所遇到的一切状況,都是直接反应在它身上的;而我们对钓组所下达的一切命令,也都得透过对它的操控来完成,,,再说浮波不重要的人,真该打屁股了!

身负重任

除了支撐钓组的所有重量(包括它本身),浮波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使命,其中之一便是「牵引钓组」;这得先说说我在设计浮波时,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乘流性】,以平面2維空间来说,也就是垂直横切面的形状与大小。这横切面受流水的沖刷下所产生之阻力(或可称动力),便即所谓的乘流性;原则上这跟輪呔和路面的关系相同,面积大接触面广者,其磨擦力也就更大,其获得、损耗的能量,都是按其接触面积比例而增、減。所以浮波的外形、面积、重心位置,.等,在实際垂钓时是会起著关鍵性作用的!相同总面积的浮波,则会因不同的外形特性,而产生不一样的乘流效果。

为什么那些矶钓名人们,都爱把他们的浮波调得尽量埋入水下呢!?在我十多年的採访经历中所知,除了求取较高灵敏度以外,让浮波所有的乘流性发挥出来,才是当中最主要的原因!试问假如都只需食水线(若然真有的話)以下的乘流性,浮波的外型何需如此千变万化;而那些名人浮波,大概只能全都是一模一样的了。

说到一模一样,也可以多举一例以增强大家的概念。在一众浮波的派別中,当中有个较另类的门派,其独特之处是这浮波可不是浮着作战,而是沉着应战的!对..就是大家惯称的「天狗浮波」;不论是始创者、追隨者以至到仿冒者,其外型都差异不大,.正確来说是不能差异太大!

这种外挂式的浮波小号也有贩卖,而笔者也曾经把它们调沉使用,沒多久就明白到,始创者为何要把整系列浮坡的外观设计,都以「三角形」为基礎,特別是底部的大片平面,更是经历数代进化(物料、外型)仍保留下来;因要潛入水下运作的浮波,只有这种造型才能維持最高的乘流性和稳定性。(笔者与高橋哲也先生算是熟絡,亦多次获他当面教授他的天狗浮波之应用,所以斗膽多写数笔)

天狗的外形在这二十年来,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唯一不变的就只有底部的平面设计。

所以在设计浮波时的每一笔,都在影响着它将来牵引钓组时的表现!差异就在于设计者是以使用经验、生意角度,什或只单純美观等来作依據了。但这些躲在办工桌上干的事,又与我等海钓人何干呢!?让笔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设两人平排作钓,所有主观、客观条件一致(钓具、环境以至到钓组落点等),而使用的同样是1.0号亞波,唯是其中一人浮波的个头,比另一人所使的大上一倍;再假设两人顺风顺流正前方30米处,有一处钓棚为10米深的暗礁区,当时流速中高至偏快,黄雞鱼群正在处于觅食状态,尽管两人对钓组完全不施以任何操控,一小时后你猜誰个的揚竿次数比较多呢?顯而易見是使用较大面积浮波者获勝,因他选擇了一个乘流性比旁人强的浮波,即使两人同时投下钓组至同一位置,每次他的钓组都比別人快到达标点,中鱼率怎可能不高于別人呢!?

那大家都赶快去改用大面积的浮波呀..可別给笔者误导了,不然明天我叫工场弄一颗跟「駝鸟蛋」一样大的,大家记得要来捧场啊..哈哈!

只要把水下环境稍作改变,例如把暗礁移至两人的前方5米处,在同样沒操控的情況下,勝出者应该换成是后者;因为即使两个钓饵同时到达钓棚,但乘流性低者,能让钓饵以较慢速度越过标点,反而增加了中鱼的机率!由此可見不同外型的浮波,都会根據其特性而产生既定的乘流效果,问题就是钓手选用时,有否把这事项列作考虑之一。就笔者过去二十多年的亲眼所見,再贵再有名气的浮波,在错配的环境下使用,都只会增加垂钓难度而绝不会增加鱼获!

流速、风向、风力、距离、主线,等等,都与浮波的应用有关,在这上面多花点心思吧,对提升钓技有莫大裨益呢!!所以在办工桌上的工作,跟使用者对成品的认识与演绎,绝对是相輔相成的。还在说浮波不重要的人,真该去敲他的头了!

迟钝、灵敏

灵敏度..从来都是大家对浮波的关注点所在,事实上这亦是设计浮波时的另一大难题!众所周知的一事,浮波直徑越细,下沉时阻力也就越少,不然淡钓的台钓标也不会是如此造型,这简浅的道理不再陳述了。刚刚说到浮波的大小,在一般情況下使用的,其实都著有其上/下限:太大的..钓竿、钓线承受不了,太小的,乘流能力不足,就变得不受控制。而这垂直横切面的限制,也就影响到另一个重要数據:縱向横切面,也就其直徑。

就以一个全圆型来作解说吧,若说要追求乘流性的优异,按比例放大面积之余,亦会同时增加其直徑,而直徑加大也就必然影响到灵敏度;在不改变其总面积之前提下,最佳補救办法,便是增加其长度即可減小其宽度,当中的差异就只是向上变型还是向下变型、最宽的位置又落在何处,,聪明的你可能察觉到,一颗亞波已在开始成型了,..

按比例放大面积之余,亦会同时增加其直徑,所以極少浮波是全圆形的。

聪明的你应该看出点头緒来吧!

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摸亞波久了的人,都知道其造型实際上只分三大类:上尖下宽的「泪滴型」(天狗的做型也是由这延伸而来)、上下均秤的「鹅蛋型」,与及上宽下尖的「流线型」,在同一股流水推动下、同一个浪头沖擦下、什或同一个潛沉速度下,大家用幻想的也能推測到,三者的表现均各有不同吧,这也能再次伸延上文中的一句:不同外型的浮波,都会根據其特性而产生既定的下沉效果!

再说深入一点吧,同样以一个全圆型来作解说:先在其「东、南、西、北」四端都以一黑点为记,再把这四点以弧线相连,若把左、右两点往下移至与南点接近平衡,这时便会得出一个「天九形」;把左、右两点稍稍往上移便是「泪滴型」;回归中央时即「鹅蛋型」;再往上移便是「流线型」。换句話说,所有亞波的外观设计,其实都是这四点中的宽闊差距,与及点和点之间的弧度变化而成!至于,如何在这一切事项中作出最佳平衡,当中的艺術与哲学,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交代得到,以后有机会再作详述吧。

若是能认同上述事项,相信阁下自能理解到,只需稍微改变其长度、宽度(包括最宽位置的所在),与及宽、窄之间的弧度,自会改变其下沉时的阻力与抵抗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灵与钝;设计优良者,在正常情況下(最起码浮力和钓棚要调整正確吧)传来的鱼讯都是清析、明確的;相反设计不良者,下沉时非但拖泥帶水,更会「笨、钝」得让人对应否揚竿产生猶豫;而不合理的抵抗力,更有如通告对方这个饵存在问题,增加了牠反複试饵及吐出口中物的机会!钓黑鯛,这算是重点之一吧,仍是坚持说浮波不重要的人,小弟確实拿他沒办法了!

名人、明白的人

十七年前分別于日本与台灣,承蒙两位世外高人教导,算是学会了如何制造、应用这个小东西;而多年来站在那些高人、前辈身边,亦观察到他们都是透过各自独特的手法,来操控着海面上那个別人眼中的小不点。若以选用浮波的方法来分类,在笔者的印象中,他们大至可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沒有自家品牌,过来时帶着多款外貌迥然不同的浮波,到达钓场后视乎实際情況而交替使用者;另一类,则是有在贩卖单一、小量款式浮波的名人,不管什么环境都在使用它,改变的就是钓组上之其他配置与及实施手法。

这两类高手在笔者的攝影鏡头前,爆钓的有、打龟(空军)的也有,但因各人垂钓的季節、钓点、天气、潮汐等因素都不尽相同,所以其钓获根本不能作比较;事实上他们有否钓上鱼,亦从来都不是我所关注的,返而是垂钓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浮波与及操控手法,才是我最想参透的一事!万幸能以採访编辑的身份,得到了这些问题的终極答案,因此亦令我更深深体会到当中的变化与差异。能夠亲自访问前辈们,实在获益匪浅。

这两类形高手的最大分別,就是前者不管綁上何种浮波,其操作方法基本大同小异,可说是完全依靠浮波的外型来作出变化;相反,后者则主要是透过改变操控手法,与及移动线组上的配置(水中、夹铅等),来达至控制钓组的状态。正如上文所述,两者无分高低,又或该说各有所长吧。在那些公开、私下的访问中,明白到前者因理解同一环境下,不同浮波的表现之差异,于当日首个,与及在需调整策略时,所选用浮波时的考虑因素,都是出于让钓组能达至自己所祈望的状态;而后者则是知道如何透过改变操控手法(控竿、控线的方法),来驾驶他所熟悉的浮波,最终让钓组能达至自己所祈望的状态,

又是异曲同工的故事!那到底何谓让钓组能达至自己所祈望的状态呢!?说穿了这就是对「钓棚、晃饵」的控制..还记得前文中的这个吗?如果有看过笔者的【矶千又实战教室】DVD,应该对我在使用外挂浮波的那一段有点印象:当日因在三米多的浅场,用上了较重较黏的黑鯛粉,加上太阳又有点大,判断黑鯛应该不会跑太浅,所以把钓棚定在水深的五份四左右;但因为流速偏快,笔者又不太喜欢使用缺点较多的重铅、短子线钓组,所以刻意的把整个钓组之总长度,设定得比实際深度多出了一米多,而我就是利用外挂浮波和主线只有一个接触点的好处,以间歇扣紧主线的手法,轻易就利用水流把饵托起;这样一来非但不会挂底,还成功的把钓棚(钓饵所在深度)控制在预定深度,更重要的是可把钓组控成鈎在前、浮波在后的合理状态,连打斜子线、晃动钓饵这些重要工作亦一拼完成,这就是笔者在当时对让钓组能达至自己所祈望的状态之演绎。

虽然总长度大于总深度,但适当的运用浮波特性,反而能轻易利用环境来创造佳绩。

所以,不管是用中通或外挂、垂直或躺平的;也不管你懂不懂操控钓组为何物,反正在你每次帶线或放线时,所有松、紧的力量都是经由它来传导到鈎尖上的;而钓场上的「风、浪、流」,也都是以各种模式的力量,直接/间接地撫摸著它,对于这些力量的反应,不同的浮波自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浮波的外型才需如此的千变万化!而那些名人们,都可说是明白了箇中道理,知道该如何利用手上浮子的特性,来发輝其最大功效,以达到最终控制钓组、钓饵之目的。

何时、何地

把这个小东西捧在手掌心细看了二十多年、替別人代工生产浮波来湖口亦十多载、站在一众名人们身边观摩、究问也不下于百回,对于何种环境该使用何种外形的浮波,说真的,我个人是越钓得久、越看得多,也就越不敢莽下定论!因为如果要我把这一切,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那将会是:『因人而异的钓具组合与操控手法x数之不尽的浮波外型x时刻变化的垂钓环境』,所以莫说是笔者,即使换作任何人,相信也不可能在这议题上作蓋棺论定!

虽然不能有定论,但亦有些大方向大原则可供参考的,例如:个头大、自重高的,较适合于中、远距离时使用,这类浮波对较粗线组之影响,亦顯得较为包容;相反个头小、自重低的,则只适合于近距离与及风浪较小时使用,特別是当小浮波遇上粗壯的线组时,不管远近往往都会因其乘流性不足,只能无助的被风浪与主线帶着跑,而绝非隨流水而运行!

大攻远、小攻近;窄长攻激浪、圆顿攻靜流,这些老生常谈,老兵们可视作温故知新,新手们则请牢记于心,否则用上了错配的组合,必定是导至一直都钓不好的原因之一!但除这些之外..如果是笔者的老读者们,都可回憶到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我也从不愿触及「何时、何地该使用何种浮波」这話题,除了不想瓜田李下以外,最主要是因为明白到当中的变化太大、变数太多,除了上述数个简单的原则以外,再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变化,这..实在又该如何落笔呢!

顺便讲解一下笔者对三种形状的理解与应用心得吧。

泪滴型

浮力最大的地方在下端,只要调至接近平顶的情度,由于上方的残存浮力较少,加上流体力学的原理,这才是最易被拉下去与及反抗力(反作用力)最低的形状,也即所谓较敏感的才对;缺点是像「不倒翁」的外貌自有较易搖晃的问题,所以我不喜欢用于激浪中,只有在较平靜的海面中才能感受到它的威力所在。

因为浮力高峰点离开顶端较远,在波浪中起伏会较少。

流线型

即使调至接近平顶的情度,由于浮力最大的地方在上端,其残存浮力会较大,即较不愿意下沉,所以敏锐情度反而不及上者来得高。但其好处正是这不易出现假鱼讯的特徵,正好使用于常会因乱流而产生假鱼讯的浪涛区,因这一加一減、一正一负的感觉,正好与我棎钓白泡区(浪涛的正下方)时的手法很匹配,以我国太空人杨利伟先生的说法,就是「感觉良好」啦..哈哈!

因为浮力高峰点离开顶端较近,在波浪中起伏会较大。

鹅蛋型

这类较传统、老旧的浮波,既沒有上两者的优点,但同时也沒有它们的缺点,那不就属于万能型吗?哈哈..刚好相反!!由于它的浮力高峰在中央,加上上/下一至的沒个性表现,不管风浪如何钓手都要时刻对它施以操控,否则误入歧途、进错轨道是可以预見的!

但为何这般难以使用的形状仍能存在至今呢?因为只要控制得易,它是最易完成钓手指令的一种款式;而不同的重心设计之差异,也最能在这种形状中反映,所以不少人气产品,都是以此设计为依归呢。可以说是既无长处亦无短缺,属最难掌握的一类。顺帶一提,重心的摆放对浮波的表现影响什大!

所以请勿再盲目的、无意识的为钓组穿上隨意选来的浮波,因这就实在有如抽奖游戏,需看那天运气好,抽上了一颗能与现场环境匹配者,才能有所收获吧!对于浮波的选用,实不应该由笔者或任何人作意识型态上的決定,而是应由真正面对当时那刻的钓手,透过对实时情況的了解,再加上他个人对浮波、钓组设定的考虑等,縱合一切而成的!

我的手、我的心

海水,本身是死物,但在潮汐的帶动下,它却彷彿有了生命;浮波,本身也是死物,但在大海的怀抱内,它也彷彿有了生命;只要学会理解它的功能,便能解读浮波给你的讯息;只要和它们多作沟通,你便会像小弟一样爱上它,每日梦断魂牵的亦只它。现时在我的生命中,它的地位早已凌架了一切,足教我忽视身边的人、亦无视自己的贫穷,能看著自己亲手帶来这世界的儿女们,可按照自己的思惟在运作,再顺畅的滑入水下,塵世间,已经沒有比这更能让我感到快慰的事情,所以即使決定投身到钓具业后,在云云生意中,笔者仍是挑选这利润低、去流慢的项目来经营;而且明知道我那些艺術家的皮气、不妥協的个性,在现今一切讲求利益、效益的年代,这都是不合时而的,但耐何我对这片小木头,亦真的产生了不可言喻之微妙感情,所以,这一切亦塑造了今天的我,..

垂钓三十多年,终于煉造了今天的我,

事实上一颗亞波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多有名气或要卖多少钱,而是它能否能按照使用者的想法来运行、有否忠实传递水面上下的讯息、可否騙过鱼类的感官,而一颗好用的亞波,正是因为设计之初已考虑到实战时所面对的环境与表现,所以钓手只需施以最低情度的操控,便能隨心所欲的指挥它;相反设计不良者,由于外型、重心不匹配,整体比例不合理..莫说是经验生疏的新人,即使交由老手来运用,他也肯定发挥不到平时应有的水平。

结语

对浮波的认知越深,亦同时会增加了对钓组的认知;越对它下苦功,就越能参透浮游矶钓的真髓,这些都是笔者以二十多年青春,由一位初学者变成老练者的心路历程,与及在当中所悟到的道理,而最终这一切,也在我每次替鱼获拍照时得到証实..我更加坚信,即使拿售价高于一倍或更多的产品来对比,与我所设计的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虽然过了十多年贫困的日子,但能夠强烈支持自己留在这行业的,就正是这些原因,

精选阅读

海钓入门:认识海钓!


海钓是指在海边钓鱼,海钓的主要对象是鲈鱼、黄鱼、鳕鱼、带鱼、石斑鱼、鳗鱼等,由于海中的鱼类是咸水鱼类,它们比淡水鱼类更凶猛,更加贪吃,因此有利于钓鱼的收获量。

一、海钓

海钓是指在海边钓鱼,海钓的主要对象是鲈鱼、黄鱼、鳕鱼、带鱼、石斑鱼、鳗鱼等,由于海中的鱼类是咸水鱼类,它们比淡水鱼类更凶猛,更加贪吃,因此有利于钓鱼的收获量。

海钓时,要注意海水的暖流、寒流和潮汐。海钓的鱼竿主要是海竿。海钓在渔具主要是:海竿(包括鱼钩、鱼线、鱼漂、沉子、卷线器、剪刀等)、高筒防水胶靴、救生衣、窝子(包括诱饵和打窝桶)、抄网、手套、墨镜、防晒衣、毛巾、冰箱等。

特点

海洋与淡水自然环境差别较大,首先是海洋有暖、寒流。许多海鱼都有随季节流游动的习性,季节流还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浮游生物,尤其寒暖流相遇之处,更是海鱼觅食的最佳场所。第二,海洋有潮汐的涨落。海水涨潮会把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鱼带到岸边,此时更有利于垂钓;落潮后,则一般不宜垂钓。第三,早、晚海面相对平静,适宜垂钓。海上白天易起大风浪,甚至会危及垂钓者的安全,不宜垂钓。

二、海钓的分类

海钓,即依据海洋中各种鱼类生活的海域环境形态,配合其生活习性、栖移状况、季节与气候因素、觅食习性等,采取有效的方法,以钓具和饵料诱钓之。海钓主要分为矶钓、船钓、拖钓、滩钓和舟筏钓五种类型。

1.矶钓

矶钓就是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垂钓,比较危险,但很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性情,充满刺激。主要分为轻矶钓和重矶钓两种类型。轻矶钓主攻中、小型鱼类;重矶钓主攻大中型鱼类。

矶岩周围,礁石丛中,伴生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是各种洄游性鱼类索饵、产卵的必经之路,一年四季鱼源极为丰富,所以成为矶钓冒险家的垂钓乐园。进行矶钓不一定非要找荒矶荒礁:防波堤、消波桩、拦海坝、水闸、桥梁平台或停泊的船舷旁,凡潮涨潮落水位能达二三米、三五米或十余米以上水深的地方,都是很好的矶钓场所。

2.船钓

船钓:搭乘专业海钓船出海,以船钓竿直接垂下钓组垂钓,可分定锚固定一点垂钓或采放流随潮水探钓两种方式。对象鱼为深海底栖鱼及近海底栖或回游鱼,诸如红甘、石斑、鸡鱼类、鱼参科鱼类,鲷科鱼类、白带鱼及透抽等等。装备有80号至500号不等的六尺至十五尺的船钓竿,视对像鱼而定,手动或电动的船钓卷线器,船钓用编织布线或白铁线母线,船钓用倒吊或散尾钓组,船竿架、电瓶等等。

船钓充满诱惑的,海洋表面的气候条件、水下的洋流、温度地形、植物种类比起淡水中来,更是复杂而变幻莫测。这正是海上船钓的乐趣所在:因为有更多的未知,要处理更复杂的情况,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力量,等待着钓者的也就有更多的意外之喜。

船钓可以远离海岸,深入渔场,寻觅鱼汛,追踪鱼群,对所钓鱼的品种,有较大的选择,钓获量较大。船钓应选在暗礁众多或者是有沉船的地点,那里是鱼类觅食、栖息之处。海下石块会缠住钩线,每次外出海钓时应多带些铅锤、鱼钩、鱼线等装备。船钓除要求有必备的手竿或海竿等渔具外,在船沿上最好还安装鱼竿架和较大的手摇轮,以便钓到大鱼时,可以依靠鱼竿架、手摇轮遛鱼。

3.拖钓

对象为表层回游性的鱼类,诸如旗鱼、鲔鱼、鬼头刀、鱼等。搭乘专用的拖钓船或渔船,在潮流交会处以假饵或活饵拖放在船尾诱使掠食性的回游鱼上钩。拖钓的费用算是较昂贵的,包括包船费用及专业的拖钓竿及相关的钓具等。此种钓法也是较国际性的钓游方式。

拖钓玩的是心跳,它不同于船钓中深海缓慢拖钓中下层鱼类的方法。拖钓是一种较国际性的钓游方式,主要猎取对象是旗鱼,但拖钓是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相应的技巧,且费用昂贵,收获大鱼的几率也大。

拖钓应搭乘专用的拖钓船或渔船围绕某个鱼群集中点打圈,以假饵或活饵拖放在船尾诱使掠食性的洄游鱼上钩。拖钓船上人不宜太多,因为在拖钓过程中钓鱼者的线极容易缠绕在一起。

4.滩钓

滩钓,是海钓的一种。在海岸边,钓鱼者将钩饵抛出一条华丽的曲线落入海水中,然而提竿将海鱼飞出海面拉至海滩,平淡的动作中流露出一丝美感,这就是滩钓。

滩钓是岸钓传统形式,因受海底地势平缓而水浅,鱼群分布密度无法与深水区相提并论,加之近岸水质污染日趋加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想大获丰收难度委实不小。如果钓场处于经济发达的城镇周边海域,钓者如云,钓竿林立,铩羽而归司空见惯。

对于看来都一样的沙滩,怎样选择钓点需要经验,必须精通远投以及看天气、地形的技术。滩钓与潮汐息息相关,要抓潮头,抢潮尾,因各种鱼都随来潮向岸边游动,落潮向海里游动。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七、十六、二十二为大汛潮,鱼多好钓。拂晓、黄昏,刚涨潮、涨半潮、刚回潮、落半潮的时候都是垂钓佳时。q

5.舟筏钓

西部海岸尤其是新竹香山、台中彰化以至台南高雄一带,因为海岸平浅而多蚵棚,演生出的一种特殊钓法。租用竹筏采人力或船外机的方式将竹筏沿蚵棚或在流沟中探寻鱼踪。目标鱼种为沙梭、黑格、三牙、春子等鱼类。钓饵一般为海虫、虾仁、小蟹、活虾、金宝螺、鱼肉、鸡肠等等。

三、海钓装备不同钓法的海钓装备

1.矶钓

1)5.4米2号以下矶钓竿一支(包括渔轮及线组);

2)抛饵勺;

3)成品或自制诱饵。包括南极虾或碎鱼蟹等;

4)钓饵(包括虾、沙蚕、贝肉等);

5)拌饵箱或桶;

6)矶钓抄网;

7)阿波或立漂若干;

8)小配件若干;

9)子线钩若干;

10)保温箱;

11)渔扣;

12)钉子鞋;

13)护臀;

14)救生衣。

2.船钓

1)钓箱一只(备好冰块);

2)船钓竿一到两只(备用一只),2米以内为佳;

3)绕线轮一到两只(备用一只),3000以上够用;

4)钓线100米上下,必须是大力马防咬线,4号以上够用;

5)钢丝天平、200克以上铅坠、14-18号鱼钩最好多备些,刮底丢坠、丢钩随时发生,必须有充足的保障;

6)钓饵:沙蚕、小泥鳅、拟饵当然也不可少;

7)防扎手套、毛巾、止血钳(摘钩器)。

3.拖钓

1)动力或人力橡胶船(遥控船、汽车内胎),一般应该能够乘坐3到4人。

2)抛竿,长度为4.5米以上,碳素或者玻璃钢材料亦可,直径粗一些更好。

3)绕线轮,线环可以容纳8号鱼线达到400米一下的,手动、自动亦可。

4)鱼线,主线长度达到200到400米,线径为8号以上的高强度拉力(彩色更好)胶丝线,拉力值20公斤以上。子线线径为6号左右,长度约50厘米。

5)鱼钩,伊势尼15至20号(或者相当于)的粗钩条、宽口门、抗拉直的黑钩,一根子线上可以捆绑2枚。

6)铅坠,80至120克的通信坠。

7)连接环,大号或者特大号。

8)报警器,视携带抛竿数量加机动准备。

9)诱饵桶(盆、袋),用于在船上去预定水域投放诱饵的工具。

10)大抄网,长度3米以上、金属抄竿,网口80公分以为、网兜深1米以上的耐磨网兜。

11)大鱼护,长度5米以上、直径80公分以为的耐磨、防撞鱼护。

12)拴鱼绳,长度10米一闪的尼龙绳若干条。

13)救生衣,安全必备用品,至少携带3件。

14)拴鱼绳地插,长度50公分的钢筋制品若干根。

15)地插鱼竿架,可以抵抗住大鱼拉走的强力型,最好能够用铁锤打进石头缝的地插。

4.滩钓

1)4.5米30号以上硬钓海竿或专用滩钓投竿数支(包括大号渔线轮,线组);也可用长手竿;

2)支架;

3)钓饵虾、沙蚕、贝肉等;

4)备用子线钩若干;

5)铅坠若干;

6)高筒防滑胶鞋。

浅谈海钓圆锥浮漂与水中浮漂的使用见解


在海钓浮漂装备中的圆锥浮漂及水中浮漂,是要按钓场当时的情況使用,选择适应钓场当时情況的浮漂是必要的!敏感度及操作性优先使用那一种浮漂及水中的选择是对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浮游矶钓的大自然世界里,会见到因自然引起的各种状況,在这各种状況中,选出当时最适用的浮漂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钓到自己的目漂鱼,关键就在以当时钓场的状況选择使用何种浮漂来決定钓果!

一、圆锥浮漂

圆锥浮漂大范围的可分为:体形有大有小、体重有轻有重、有粗有细(容易吸进去的就细一点)。体积的大小及重量的轻重,以上的都可以随时说出它得用途及时机,但什么形状的浮漂适用什么钓场的说明就非常的艰难了。

目前在市面上看到的浮漂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沒有说这种形状好钓这种形状不好钓的说法,只是根据各人的喜好有所不同而已。只是在这里可以说的是在寻求适用的浮漂时不可能使敏感度及操作性(重量)同时存在,较为敏感的浮漂轻而浮力小,反而体积大稳重的浮漂浮力大而不敏感,所以就需要在钓场上判断,是以敏感性优先呢?还是以操作性优先呢?其它的还不能忽视了乘流性或稳定性等其它的功能。所以钓鱼当日,要了解当日大海及鱼类的状況,使用当日适用的浮漂,这样才能发挥出浮漂的威力。

敏感度优先的浮漂,应以沉水阻力小或针形浮漂为主,在鱼类食欲不旺时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敏感度优先的浮漂一般多为针形或小型或瘦长形的为主,因抵抗力小或阻力小的原因,沉水比较容易,就以圆锥形的浮漂来说,只要直径小,它的敏感度也会很好。特別是在鱼类食欲不旺盛时,为了使鱼吃食时的鱼讯更加明显,只有改用阻力小而瘦长形的浮漂,不然鱼类在吃饵时感到有阻力而鬆口的情況出現。

在此,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的是,虽然使用瘦长或小的浮漂将敏感度提高了。但由于浮漂体积小,或自重重量轻,而无法向远的目漂点投入,或者因受潮水的面积小而容易偏离潮流的主航道(我们在这里称呼为潮筋)乘流性就非常不好,就不要想到钓鱼了。

因此就有人将有重量及可以远投的浮漂及敏感度好的浮漂一起使用,这就是所谓的两段浮漂钓法的由来。将敏感度好的浮漂做为鱼讯浮漂固定使用上面再加一大的圆锥浮漂当助投使用,敏感度好了,但是无法钓较深钓棚,一般可用于四米以內的钓棚。可发挥较大威力。也可将鱼讯浮漂游动使用,但此种方法非常容易和助投浮漂缠在一起,在使用的时侯要相当熟练才会起到真正效果。

所以而采用子线浮漂的钓法,子线钓法是在离八字环的四十公分的子线上加一B以下浮力的子线浮漂固定使用,使鱼在就饵时沒有阻力感而放心就饵。使敏感度增高而阻力減少的钓法,特別是在水温降低而鱼类的食欲不旺盛时,可发挥其巨大的威力。若重视操作性,则使用圆锥形或球形浮漂,因为做出的产品够重量,而且可以向远处目漂投入。

如果认为钓场环境需要操作性较为重要,则使用圆锥形或球形浮漂,因为要佔较大面积所以做出的产品自重的重量够重用此种钓组可以随意投入想钓的地方,还有因为此种浮漂多为球形落水时声音不大而減低鱼的警戒性,要细长形的敏感度而又想要操作性继而研发出目前大家所使用的圆锥形!

而圆锥形又分为上重下轻或者下重上轻型或者重心在中间的各种浮漂!或者上面积大下面积小!或者下面积大上面积小的形状!这对使用者也出了一个大的难题!不知该使用何种?而各有各的说法!实际使用时上面积大而下面积小的浮漂在敏感度及安定性都相当优越!露出海面的部份因平圆而有不容易受风的影响的特点!上面积小而下面积大的形状和上述的比较!上述的种类下沉时的抵抗力较大!而上小下大的下沉抵抗力较小!再加上在水里的面积较大相对来说乘流性比较好一些!

若钓点设在远处则需要重的浮漂!对远投有利!不然就可以选择使用下宽而体积大的浮漂,可轻易的乘流随潮筋行走,特別是在大风或大浪的日子里应选择不离开潮筋的浮漂。越重的浮漂可以投的越远但是浮力大的浮漂不一定可以远投!请注意这点!因为浮力大但相对来说本身变轻了!它的自重被水中或者铅弹给瓜分了!

将钓点设在外流的潮目(两股潮水的汇合处)时!虽然用轻钓组较好(B),但是若大风大浪时!整个钓组去不到设定的水深处所以就钓不到鱼!轻的钓组虽然是和诱饵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但是在大风大浪的日子里因受风浪的影响很容易离开潮筋的航道而钓不到鱼!所以在钓场上应该看当时气候或状況来选择当时适用的浮漂是最重要的事!在大风大浪时,将浮漂调节到沉入水里二十到三十公分是最理想,主要是避开大海表面因受大风大浪的表层流这时就需要不停的控线了!特別是在精口或者不开口时,应该怎样选择操作调整浮漂?

记得有一次出外钓鱼当时风力约四五级!我将浮漂调到稍微露出水面就发觉鱼的吃饵状態非常精口!下沉一点又浮出来!连续多次这样的结果我将钓组离鉤四十公分的地方加了一个G2咬铅!始浮漂沉在水里约十公分左右!这时用的主线是半浮水型!觉得调好了钓组的时侯浮漂很爽快的沉下去了!结果连续中了七条三斤以上的黑鯛!

有时觉得将浮漂调整的非常好的时候除了考虑到将浮漂的余浮力除掉以外!还要考虑到钓饵沉到钓棚的状態及适当的牵动主线给予适当的引诱!这时考虑到得不是浮漂的形状而是怎样适当的使用浮漂!使用体积小的浮漂虽然敏感度好,但是很难达到予想的钓点!而且视觉性不好!当使用远投钓法时几乎看不到浮漂!所以在选择使用浮漂时应以当时钓场的情況!可以很顺利的抵达钓点及视觉性好的浮漂做为优先较好!

目前在市面上销售有各种的浮漂各种形状!要把握住各种浮漂的特徵很有信心的使用就会有很愉快的钓鱼過程了!

二、水中浮漂

使用水中浮漂有很多原因的,首先以水中阅读海中水流,再以水中的重量,将钓组送到远处的目漂点,大体来说操做性为主体!对初学矶钓者幫助很大!

那我先按顺序来说一说水中吧:根据水中浮漂的形状,而有的功效基本和浮漂一样,若将水中浮漂游动使用时,纵向的抵抗力,不会直接傳达给鱼类吃饵,但是横向就会使鱼类感到有抵抗力了,

若将水中固定使用时,因为直接会让鱼类感到有抵抗力量,所以使用体积小的水中会比较好一点,水中虽然比咬铅类又大又重,一旦进到水里,水的浮力开始起做用,使得水中相对的变轻了一点,还因为体积及重量都比咬铅要大要重,所以在远投上起到相当重要的使命!

在海水里,因体积比咬铅要大,所以很容易阅读潮水的动向,而导引整个钓组走上原本的流筋,而不会偏离航道,在强风的日子及大潮滿潮及干潮之间的距离大时,最好使用水中浮漂,而且潮差越大时,水中体积越大越好,因强风而浪高时,因受大自然的条件影响,使得钓组很难自然的沉落下去,这时水中就会协助钓组很容易的沉到目漂钓棚,越大的水中及越重的水中,更会容易起到水中真正的作用。

但是在选择水中时,要注意因什么原因,而使用何种水中,像下列的情況要使用尽量小而剩余抗力小的水中,不要让鱼类吃饵时而感到有违和感和抗力。例如,在潮目里,想使钓组沉到六米水深时,用负,2B或负4B都可以使钓组沉到钓棚时,就尽量使用负2B水中,同样的,若直径十毫米的及十五毫米的,都可以沉到钓棚,或者都可以引导钓组乘流时,就尽量使用十毫米的。

若潮水复杂而无法判断时,就尽量选择大的水中浮漂及视觉性好的水中,视觉性好的水中可以知道水流的方向及速度,球形水中及錘形水中形状不同,使命相差不大!但始终錘形水中下沉快一点,也有上平或上尖,或者箭头形,或各种形状的水中,都有它不同的效果,上平或呈碗状的因有阻力,在緩流或无流时使用较好的箭头形或錘形,则因阻力小而对远投,下沉速度快而有幫助,再是潮水复杂而无法判断时,小水中会偏离潮筋,一口气给它换上特大个儿的水中,这种场合,把浮漂换成较小一点的较好。

所以在选择浮漂及水中时,要尽量考虑适当的东西,适当的使用以操做性为优先,这是基本的要素。但因钓鱼来说,沒有绝对的或一定的話,再加上个人的喜好,选择各类形状的浮漂,很遊憩的快乐的享受钓鱼的乐趣才为重要。

关于浮漂的翻身快慢问题之见解


说到台钓中的浮漂翻身快慢与浮漂翻身早晚实际上是两个不同概念,与钩饵到位快慢的概念就相差得更远。翻身早晚是个时间点的概念,是看重钓组特性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垂钓水层深度和铅重,与翻身快慢关系远没有这两者大;翻身快慢是个速度的概念,是看重浮漂特性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吃铅重(即浮力大小)和浮漂长度,与漂身外型(即漂身长短)关系很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浮漂翻身快慢是最不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些所谓高手在各种漂型的翻身快慢上写得极为细致,乐此不倦,赚足了稿费,给初学台钓者很大的困惑,甚至引入歧路,成天专注于漂型的琢磨,选漂用漂无所适从,是很有害的。我们应该摒弃琢磨漂型,只看大小和长度。浮漂很简单,不用花过大精力去研究。要把精力放到水情、鱼情的钓法应变和鱼饵研究上。

找一根浮力比较小、长度比较长的浮漂,到水边调好漂,抛抛看看,可以很明显看到,因为水面张力、阻力的关系,浮漂开始翻身时,水面对视标有一种粘的感觉,好象翘起很困难,但一旦摆脱束缚,从翘出水面到直立,时间很短暂,最多二秒钟的事,漂型影响在其中不过几分之一的关系,有必要研究吗?换一根同样长但浮力明显大点的漂再实验,就感觉明显快了,翘起不那么困难了,直立更迅速,漂型影响更感觉不出。由此可以看出,吃铅大小和长度对翻身速度是主要的,其中又以吃铅大小影响更大(因为重力惯性越大,水阻影响越相对不明显)。

长度上,因为杠杆效应,视标与漂身的结合部到插漂座的距离(即身长+脚长)又是主因,因为翻身点一般是在视标与漂身的结合部附近,大多是翻身时露出漂身,漂尾长影响又小点,这就是大家说的重心低翻身快。看清楚这些特点,就不会去计较粗短身还是细长身漂型上的差别了。

钓浮和打行程讲究翻身早,以增加观漂时间。这两种钓法针对的是快鱼,鱼口好是不用说,再加上要速度,浮漂不会用很小的,也不会很长,一般11目以下三十几厘米的中短长度的鲫鱼漂,不管是粗短身还是细长身,翻身是很快的。这两种钓法野钓用得不多,钓白条时还能用用。钓底时,到位时间主要取决于水深、铅重量、子线长度、视目下行距离,前两个是主要因素,翻身基本没人去考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就别去想翻身的事了,让那些专家去琢磨吧。

关于鱼饵配方的几个认识问题



鱼饵的配制和使用是钓鱼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使用鱼饵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钓鱼效果。如何使用鱼饵呢?正确的配制使用方法来自于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思想对头了,自然会配制好的对路的鱼饵。这里提出的几个思想认识问题在钓鱼人中普遍存在,作者谈点自己的感受,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以鱼为中心在钓鱼活动中以谁为中心呢?以人为中心嘛!钓友可能会这么说。他们认为,人比鱼的智慧高得多,人想怎么钓就怎么钓,想钓什么鱼就钓什么鱼,想用什么饵就用什么饵,自然是以人为中心。如果坚持这么认为,你可能钓不到鱼。其实,在钓鱼活动中,是应该以鱼为中心的。人跟着鱼走,困着鱼转。鱼在哪里,就在哪里投放饵料,鱼喜吃什么饵就配制使用什么饵。水中有草鱼就配制使用草鱼喜食的饵,有鲫鱼就配制使用鲫鱼饵,有鲤鱼配制就使用鲤鱼饵。这叫有的放矢,少了盲目性.多了针对性。因此说,不要颠倒了中心。二、鱼饵秘方问题配制饵料有秘方吗?许多钓友十分迷信秘方,总是千方百计寻找秘方,认为一以有了秘方就可以稳操胜券了。作者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方绝对是没有的。所谓的秘方只是在某种情况(水情、气温、鱼情)下钓鱼效果突出一些,绝非在任何时候都百发百中。这是因为鱼的索饵兴趣(食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长环境)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尤其是在人工饲养负的鱼塘,塘主长期用一种饲料喂鱼,这里的位对这种饲料(如颗粒饲料)产生依赖性.钓鱼时用该塘主的饲料作钓饵,效果自然好。否则,你即使用麝香制饵、用高质量的商品饵也未必能钓到鱼。有些钓鱼高于在某些时候、在某些水域能钓到鱼,一定是他配制的鱼饵适合当时当地鱼的口味。常常有这种情况:你见你的朋友在某个钓窝连连起鱼,你就把你的钩饵也投到他的钓窝,可是你仍然钓不到鱼。什么原因呢?依然是你的钓饵不受鱼儿欢迎。因此说.不必把精力花在寻找鱼饵秘方上,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内功就是学习掌握鱼类学、气象学、水文学的一些常识;外功就是多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是王道,钓鱼技术一定会有所提高。

浅谈流水认识与海钓的关系


浅谈流水认识与海钓的关系。按连云港海钓高手的说法,有大流才会有大鱼,对于流大家好像都无法理解,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流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

我们一般所说的流水可以分为以三种,第一种是最常见的,这就是潮汐涨退所造成;第二种是由海水温度差异所造成的;最后一种就是海流,海流是地球天气系统所产生的,但不要看轻海流,她是主宰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我们有没有鱼钓及可以钓到什么鱼,全是受到海流的影响。以上三种流水中,以海流的影响范围和力量为最大,潮汐涨退次之,海水温度差异最少。

流水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我们首先要知道鱼的觅食习惯,绝大部份的鱼都是逆流觅食的,在没有流水的情况下,鱼的食欲比较低。逆流觅食时,食品会被带到口中,就算不是正正口中,它只要调节头部向,或用最短的路径捕食,这样便可以节省体能,在大自然的环境下,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有水流的情况下,水中的含氧量会比较高,这也有利于鱼活动觅食等行为。加上在水流冲击下,水中的微生物及水藻漂浮,做成充满食物的环境,吸引小鱼或水中生物在这环境下觅食,大鱼也成机这段时间加入觅食。

所以水流对钓鱼是非常重要,浮游矶钓是在固定钓点上垂钓的,因此不能像艇钓一样,可以追着流水走,因此在选择钓点时,必需把流水考虑放在第一位,在我的经验告诉我,一级好的钓点必定有很不错的流水

那么我们怎么样选择有合适流水的钓点?

细心观察及经验是不二法门,我曾经不少过一次说选择钓点最好在天亮时进行,因你可以观察水流及变化,当然那时候可能尚未有流水,这样经验便变得重要,因为一些有形的东西,便会提供一些线索,给予判断水流方向及变化。因此除非你对所要钓的钓点非常熟悉,不然的话,最好在天亮之后才寻找钓点。

当你选择好钓点后,你便要开始制作诱饵,诱饵需要按当时的水流而制作,诱饵的比重要视乎当时水流速度而决定,速度越高则比重越大,反之则越轻,同时流速高时南极虾应该切碎,用意是增加沉降速度,这样可以增加在高流速时对诱饵的控制能力。《在没有高比重的诱饵粉的配合下,可以把诱饵的湿度增加,从而增加诱饵的比重,但不要忘记把南极虾尽量切碎。

在诱饵制作好后,建议在钓点打一些诱饵,然后观察诱饵在水中的状态,从而得到流速及流向的资料,这对于我们制作钓组,是有很大的帮助。制作钓组时,应考虑当时流速及流向来决定使用什么钓组,及钓组的组合。流速高时我会倾向使用高自重的浮波,而号数方面也会选用大一点的,例如5B、8B或1号,因为高自重的浮波会比较稳定,而大号数可以使钓组有较大的负重,这样有足够的空间来给钓组多一点的变化。

钓组除了反映鱼讯外,也有探流定位等作用,如双丹锥或二段式的钓组,就是可以反映当时水流状况的一些钓组。所以利用钓组把流水视像化,是观察流水变化的一大手段,因此在垂钓时,不要单单看钓组的鱼讯,也需要注意钓组反映的流水变化,从调整打诱饵方法及钓组组合,使钓饵不会离开钓层,同时诱饵不会离开钓手预设的位置,而使到失去同步的目的。一个钓手必须知道流水是每一刻都在变化,必须清楚掌握流水变化,才可做到诱钓同步。

钓点的流水会受到温度、风向及海水密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同一个钓点的水流是每日不同的,虽然钓点的海底地形是不变的,因此基本上水流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不要看少其它因素所产生的变化,因为这些小变化就足以做成打龟或爆钓的结果。如果要有稳定的钓果,我们在选择钓点时,就必须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一些很常见的关于水流的名称,其实都是这些变化而做成,如海水温度变化,会造成海水上升或下降,这时候如果浮波经过这些上升或下降的海水,这便会发生涌升流或吸入流。当然不单只温度变化会造成涌升流或吸入流,海水密度的变化也会产生这些现象,若果涌升流或吸入流是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这样便可以是由海底地形所形成的。

不过对水流影响最大的,就不是温度密度了,而是风。特别是本地这类浅水内湾型的地方,风对水流影响很大。各位钓友有没有尝试过,在生流的日子中,水流应该比较活才是,但奇怪的是结果水流比死流还要死,这是因为风产生的流和原来的流水相互低消,使到水流缓慢。又或是影响很多钓友的二层流情况,很多时便是由风所产生的,在冬天这个情况特别多发生的,而在大东风或东北风水干流时,这个情况时常发生。

所以选位时建议先考虑流水,其次是风向风力,最后才是石口的因素。水流在海中流动时,是会留下足印的,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它的存在及方向。

此外,由流水的颜色便能判断当时此水域的鱼群活性,例如海面呈现白色及好似浮着一层油脂一样反射着白色光线,这个水域内的鱼群活性很高,在此流水中作钓,中鱼率会比较高。

而当流水特别的清澈时,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较少,而且鱼可以轻易从水中看见岸上的钓鱼人及水中的子线,因此是不利于垂钓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钓鱼当天水清见底,但钓了一天,收获很差,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尝试远投,及选用比较幼及和水色相近的子线,市面上有一些品牌的子线,是经过特殊加工,使子线在水中的折光率比较低,这样便不易被鱼所发现,大家可尝试下。

而在夏天时,海水温度上升,这样会加速海水的流动。因为会做成我们时常会听见的蓝水,蓝水水中的含氧量高,有利于鱼群觅食,因此是一个垂钓的好日子,特别是钓水面鱼。

随着海水的涨退潮变化,鱼的上钓率也是千变万化的,在水深钓场一般在退潮时对钓鱼比较有利,反之,在水浅钓场,涨潮对钓鱼有利。暂且不考虑海水的流向,只是考虑到海水的涨退它们就影响着鱼的上钓率,那么海水的涨退潮同时又影响着海水的流向,若把这个因素加上,则鱼的上钓率将受到更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在涨潮时候钓果好,那么在退潮时候,海水流向会完全相反,多数情况下钓果不好。

一天之内能够钓鱼的时间,会因应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姑且以钓十小时为例,那么潮水是每隔大约五、六小时发生一次变化。那么钓场只是在一段时间是对钓鱼有利,这样必须把握钓场最佳时间垂钓,断断不能错过钓鱼的好时机,如果把握得好的话,更可以有二次黄金机会呢。

还有要留意在涨潮的时候,也许鱼会随着海水或追食猎物而游到矶石附近,鱼的警戒心会比较低,所以标点可在脚边。但相反在退潮时,海岸的海水相对变浅,鱼的警戒心会提高,应改用远投,把标点放在离岸地方。

总括流水的特性,可以分为显隐二部份,显是指清楚可见的,很多时流水是清楚易见的,只要钓手细心观察,便可以察看流水的存在,有些时间甚至可以看出流水方向及流水速度,但实战时郄没有这样简单,钓手明明以为可以把握流水作钓,但往往会不如人愿,这是因为还有一部份隐性原因存在,隐性是指不容易用肉眼可以判断出来的,这包括海水温度、密度、风及水底地形,这些因素会影?水流方向、速度及颜色等,而最终会改变预定的钓果。所以一个好的钓手,会不停地留意身边流水的变化,随时作出应有的修改,使到中鱼率上升。

各位钓友在看完此篇文章,可能还不明白我所表达的,这可能是我词不达意、或钓友从来没有留心流水的变化、或不重视流水对钓鱼的重要性,希望钓友在看过这篇之后,可以对流水有重新体会。

浮游矶钓的几类浮波中鱼讯号解析


说起海钓中的阿波钓法,它的起源是于日本一个地区。当地钓手使用这种钓法充分发挥了钓得多的特点。并且在全日本矶钓比赛上取得了优良成绩后,才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大陆and东南亚地区,钓无国界,不管日本人做了什么,钓鱼还是什么好用就用什么的,这是我的想法。

现在我们舟山钓手可以说基本是使用这个钓法的。当然我们这儿的特点和其他地区比较又稍微有些不同,本地钓手多使用2B15B的浮波,配合2号3号母线,1.52,5号子线。目标水层也多在2米至10余米为主打。

我想大家使用的最多的应该是5B,和1。0的浮波了,配合水中重坠的比较多,配合水中浮漂的则相对少,受到季节和风力潮汐、洋流的影响,舟山海区的水文和鱼情差别很大,往往2天前人家可以钓上100条一天,今天同样地点也许只有10余条可以钓了,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探讨话题了,暂时不提了。

我这里想要表述的是自己在短暂的浮游矶钓中感悟的几类浮波的中鱼信号。

首先:大家都知道箭沉这个概念的。

浮波犹如离弦之箭直窜海底的时候,那是最明显的鱼吃饵的信号,这表明水下的鱼群体可观,使得鱼吃食比较急,避免被同类抢食,也有可能钓棚稍微离开当天鱼群习惯的安全水层。故鱼需要离开安全水层,冒险浮游上来咬饵再迅速下潜。

第二:缓慢下沉接着迅速箭沉。

这类的鱼讯比较受钓手的欢迎,因为钓手有足够时间准备和鱼搏斗,这个鱼讯代表着钓饵和诱饵基本属于诱钓同步了,当鱼在中第一口的时候是比较坦然和安心的,但是黑鲷要不是受到大量诱饵的刺激的话,它可是很警觉的鱼类。

当感觉口中钓饵传来(欲逃跑)的感觉时,自然的反映是咬紧牙关,游它个一会,于是阿波又箭沉喽,由于浮波的剩余浮力和水中,咬铅这类的不定性的因素产生的随机力量,使得钓饵中在鱼口后,可以产生仿佛小虾要逃跑的感觉,或者是轻微的拉扯,这才会使得鱼儿叼饵逃窜。

第三:先缓慢下沉在缓慢上浮又缓慢下沉。

第四:浮波做横向移动。

第五:缓慢下沉10厘米左右。

随着水流和波浪自然的在水面下保持在10厘米起伏,左右移动。

第三,第四,第五种信号很多数发生在水色清澈(绿色的)但是能见度也只有不到1米范围的情况,波浪和水流均不是很大,然后是早春,冬季特别有发生,这很可能代表使用的浮波号数过大(比如1.0号钓5米。0.8号钓3米)致使鱼在咬到钓饵以后能明显感觉浮波残余的大量浮力,而不愿意吞饵,只是把钓饵在嘴巴边上用牙齿细心的感觉。

另一种比较多数的可能是:诱饵,钓饵都在比较底层的位置。(例如流不大,水不深,浪较小)水色又比较合适,正对当时鱼的自然泳层,这些条件使得鱼吃东西很放心也不愿意做其他的努力去捕捉更多的饵料,这就会产生钓手有时候漫不经心的提下钓竿,却发现中鱼,上来后,又发现鱼早已经吞钩啦。

第六:浮波做急速跳动一次,至一~两次,又不做一点点的下沉。(顿漂)

有2种可能,小杂鱼和大鲷、小杂鱼不论了,当钓浅场(例如水深不到2米的大滩)由于水流,诱饵的影响,使得原本在810米洄游的大鱼吸引到浅场时,假如水色能见度不超过半米,天气又不是开太阳的时候,又没有大浪影响水的高低,那么大鱼是会很安心的在目标钓场就饵的。

很多时候大鱼的初始反映是不大的,因为没有多余的水深让它做咬饵掉头下潜这一系列动作的。所以它只是轻松的咬饵,假如感觉口中饵料不对路。不安全。那么会马上吐掉。而浮波的反映这时候就是(顿漂)

第七:有的钓手会选用摇摆能力比较大的浮波。

这类浮波平时看起来似乎不稳定,但是当浮波忽然停止摇摆或者向忽然朝一个方向摇摆的时候,往往是有鱼咬钩的讯号,比如河豚啦也比如钓中层单个鲷鱼咬钩。

第八:使用"潜攻"或者潜攻型水中时候。

受到浪花和表层水流,下层水流的不同影响。浮波往往会小幅度自然下潜然后自然上浮。当不在上浮或者异常幅度下潜又上浮,也是一种中鱼的讯号。(使用潜攻得到的箭沉讯号比较多见)

这代表钓层对路。就好象把钓饵送到一条停滞的鱼儿口前。使得它很自然的吞饵和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