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钓腥还是钓香。

前面介绍了固定式与游钓式钓组,这期接着讲移动式钓组与其他特殊钓组的使用。移动式同半游动式钓组在钓组形式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如果非要找到二者钓组形式上的区别,恐怕只能勉强找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式钓组使用的浮标比较大。移动式钓组经常会用到1号、2号、3号这样的载重力很大的浮标,而且由于立式浮标更容易在主线上滑动,因此很多人喜欢用立式长标以求钓组迅速就位。而半游动钓组几乎用到5B浮标的机会都很少,且多数人喜欢采用的是丹锥浮标;

2)移动式钓组相应地配铅较重,种类上主要采用转环铅、中通铅作为配铅,而半游动钓组配铅较轻,主要采用咬铅进行调整;

3)为了克服重铅造成的子线缠绕问题,移动式钓组子线相对比较短,一般不会超过1.5米,而半游动钓组子线则很长。

实质上,半游动钓组同移动式钓组真正的区别在于进攻理念上的差异。采用半游动钓组进攻时,希望从钓饵下沉(浮标游动)一直到稳定在钓棚后(浮标就位)的整个过程都可以成为攻击的范围。而移动式钓组的重坠下沉是非常迅速的,在下沉时几乎没有鱼能追赶上钓饵下沉的速度,因此,这种钓组攻击的范围主要限制在浮标就位后的时间段。

长标移动式钓组

一、移动式钓组1)钓组构造。

A.不加水中的移动式钓组。

在主线上安装线挡、浮标、下线挡(或者卡拉曼棒)、转环铅、子线、鱼钩。子线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夹咬铅。

B.带水中的移动式钓组。

在主线上安装线挡、浮标、下线挡(或者卡拉曼棒)、水中、防撞豆、转环铅或者八字环、子线、鱼钩,子线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夹咬铅。

另外,组装立式浮标的移动式钓组要注意,为了防止在抛投钓组时线组同立标缠绕,下线挡(或者卡拉曼棒)同转环铅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立标长度。

2)移动式钓组的优缺点。

相比于前三种钓组,移动式钓组非常注重攻击底层鱼时的效率,绝不拖泥带水在中上层浪费时间,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比较容易上手。

其缺点有:不具备搜索鱼层能力,不适合钓泳层变化大的对象鱼;钓组灵敏度相对比较低,对付轻口鱼效果不好,鱼吃饵顶口问题得不到解决;钓组不顺畅自然,转环以上线组几乎呈垂直状态。

3)移动式钓组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是建议尽量使用水中。因为移动式钓组主要用于钓深水,而深水钓场最容易形成上层同下层的流速或流向不一致,需要借助水中导引钓组。另外,使用了水中还会使几乎垂直的钓组形成适当地打斜状态;二是仍要坚持适当地拖摆控线。坚持控线可以使钓组尽可能形成合理地打斜效果,也有利于逗引鱼中招。

二、阿达力钓组或子线浮标钓组

阿达力钓组主要是为对付鱼口轻的情况而设计,钓组上用了两个浮标,小浮标的作用是体现信号,大浮标的作用是为了助投,另外,在大、小浮标之间设置了一根中继线并安装了一颗中继浮球,目的是增加钓组的抗浪能力、提高钓组操控性、降低主线同子线的缠绕几率。

1)阿达力钓组

钓组的结构

在主线上打线结、安装挡珠(可以不装)、助投丹锥(一般采用卧式)、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安装中继浮球、穿上浮标插座并插上信号浮标、八字环、拴子线、夹咬铅、拴钩。

从钓组的结构可以明显发现钓组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是采用了小型信号浮标可以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缺点是小型信号浮标以下长度受竿长限制缺少调整余地,也就是说攻击深钓棚的能力差。

从阿达力钓组上取下中继线和中继浮球就成为一般子线浮标钓组。子线浮标钓组的信号浮标如果采用沉水类型,则具有全层搜钓的功能。

2)连横钓组。

这种钓组同阿达力钓组异曲同工,只不过将子线浮标和中继浮球换成了类似于淡水七星标的目印,利用目印来体现信号。其优缺点也同阿达力差不多。

钓组的结构:

在主线上打线结、安装挡珠(可以不装)、助投丹锥、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间隔几厘米用太空豆固定一个目印在中继线上(一般4、5个即可)、八字环、子线、夹咬铅、拴钩。

三、天狗钓组、双丹坠钓组等等。

天狗钓组相当于外挂式丹锥钓组形式,只不过天狗浮标会沉,以此性能携带钓饵作为乘流和全层搜索的工具;双丹坠钓组是在钓组上装两颗丹锥,下面一颗作为体现信号或者伸展钓组的工具,有时候下面一颗只相当于水中的作用。个人认为其商业目的大于实际使用价值。

四、根据鱼情合理选择钓组

以上分析了各种钓组的优缺点,哪么到底哪一种钓组是最适合你的?这就要根据不同鱼情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取向进行选择。不过,以下建议请予以参考:

1)即使在浅钓场作业时,一般情况下也建议使用半游动钓组代替固定式钓组。具体操作时,可以拉开上线挡给浮标留出20公分左右的活动区间,这种做法在施展拖摆手法时既可以缓解拖摆造成的浮标移位,又可以使钓饵生动自然。

2)对付泳层变化大的鱼(比如黑毛等),建议根据技术水平选择全游动或者半游动钓组。

3)对付平时离底不高的亲底型鱼(比如黑鲷),半游动的效果不会比全游动差,而且使用起来麻烦比较少。

4)除非超深钓场在不得已的情况以外,一般应该尽量放弃移动式钓组,半游动或全游动一样可以钓深场。

5)非特定情况,不一定非要将钓组搞的那么复杂,将钓组挂上一大串零零碎碎并不能体现钓鱼的水平有多高。很多时候,简单钓组的杀伤力更大。

看出结果来了吧?半游动是基础,全游动有新意,其它钓法是补充。玩好半游动,打好基础是关键。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工具,哪些跟风赶时髦的做法并不一定可取。

小编推荐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浮标种类与使用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浮标种类与使用。矶钓浮标的功能不外乎利用自身重量适应抛投需要,利用自身承载力平衡钓组的重量使钓组活动于某一水层区间,利用自身体积借助海流的运动力量将钓组搬运到钓点,另外还担当反应各种信号的作用。这些功能在矶钓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由一个浮标承担,当然也不外乎像阿达利钓组、双丹锥钓组、子线浮标钓组等将这些功能分别由两个或多个浮标承担的钓法。

矶钓浮标的种类常见有椭圆形、棒形、椭圆形顶部加标示竿的复合型以及其它一些很小的辅助浮标,使用最多的是椭圆形的丹锥浮标和棒状长标,二者从实际使用效果方面看,丹锥浮标便于操作,更能适应各种复杂海流条件,而长标则在敏感性方面更胜一筹。

一、丹锥浮标。

丹锥浮标钓组是适应阿波钓法的主要钓组形式,丹锥浮标是钓组的标志性组件。在具体研究丹锥浮标之前,首先我们搞清楚阿波和丹锥这两个概念。

很多人以为阿波就是浮标,或者阿波就是丹锥,实际上,阿波是日本四国的一个地名矶钓的发源地德岛县。当地钓手根据本地岩礁海岸流水通畅的特点形成的浮标钓法由于其特色鲜明被称为阿波钓法。后来,这种钓法引进到台湾等地后逐渐以讹传讹,竟然将钓组中的浮标称作了阿波。

其实,阿波钓法中的浮标在当时被叫做円锥,翻译成中文大概是圆锥的意思。流传进来后,円字变成了丹字,也就被称作了现在的丹锥浮标。这种浮标在最初外部形状设计为上小下大的水滴型(下膨型),内部有调整浮力和重心的内置铅,采取中间走线的中通形式。

后来在外部形状上又出现了三角型、船型、上大下小的倒水滴型(上膨型)和两头小中间大的椭圆形或者圆形(中膨型),目前,所有这些都被统称为丹锥浮标。

按照丹锥的功用,对它的要求除了结实、耐用、漆面抗撞击外,影响实战使用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丹锥的形状与灵敏度。

上面说过,丹锥分为上膨型、下膨型、中膨型,不同的形状在使用时会造成灵敏度的些微差异。按照一般人理解,上膨型由于下端细上端粗的造型,相比于下膨型丹锥,其在受力下沉时迎流面同水的接触面积小,因此上膨型会更灵敏。实际上恰恰相反,流线体在水中运动时会在后部产生涡流形成压力阻力,而恰恰下膨型丹锥产生的涡流形成的压力阻力小,反应更灵敏。

由于此问题涉及流体力学原理,不在这里做过多讨论,我们不妨观察海豚、鲨鱼的形状以及根据仿生学原理制造的潜艇形状就会得出答案。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清楚下膨型灵敏、上膨型迟钝、中膨型介于二者之间。

除了上面的对比外,丹锥根据长短同粗细的比例还分为短胖造型和瘦长造型。瘦长型破水能力相比于短胖型更强,因此更灵敏。

(图一:三种不同形状丹锥对比)

2)丹锥的重心位置与稳定性。

我们已经知道,丹锥采取体内安装铅块或者铜块增加重量,从而达到调整承载力大小、重心高低以及方便远投的目的,而内置铅块的位置与形状又决定了这颗丹锥是否稳定。

这里所指的稳定是指丹锥在水中抑制晃动的能力。理论上讲,丹锥的重心越偏向底部越稳定。但是否越稳定就越好?也不尽然。当钓者采用拖摆控线时,丹锥应该能够适度体现水流造成的钓组打斜状态,同时,能够具备适度打斜能力的丹锥也有利于操控动作的施展,更能体现丰富的信号语言。

3)自重与体积。

同一型号的丹锥重量有5、6克的也有10几克的,有体积很小巧的也有俗称恐龙蛋的大家伙。自重和体积对使用的影响有哪些?答案是:同样体积情况下,自重小的比自重大的在海水中乘流性好但在空气中的抛投距离近;同样重量情况下,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在海水中乘流性好但在空气中抛投距离近。实际应用中的不同要求决定了丹锥的不同使用取向。

(图二:丹锥体积对比)

4)号数与灵敏度。

丹锥号数从000到G、B号数再一直到1.0以上分为很多型号,其承载力呈逐渐递增,也就是说负铅量逐渐增加。小号丹锥承载力小负铅少,000号丹锥组成的钓组在海水中甚至表现为负浮力的沉式钓组。钓组的负重越小其信号反应能力越突出,因此,小号丹锥灵敏、大号丹锥迟钝。

5)丹锥的准确性。

一般人理解的丹锥准确是指将某号数的丹锥选配上同号数的咬铅(水中)后基本能够达到顶部平水状态就认为比较准确。当然,能够达到这种状态是最好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避免很多调整方面的麻烦。但不容忽视的是,海水由于温度、淡水注入、阳光照射、水温高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各海区密度都不尽相同。因此,厂家在生产丹锥时都会留出一些浮力余量以适应不同海区需要。从这个角度讲,手中的丹锥即使配上规定的咬铅还剩下一些浮力余量也是正常的,不能说这个品牌的丹锥就不准。丹锥到底准不准确关键是要看同一号数不同种类的丹锥是否残留的浮力余量一致。比方说一个厂家生产的两个不同形状的5B丹锥如果都配上5B咬铅,它们剩下的浮力余量都是G3,就说明这个品牌的丹锥比较准确。

6)丹锥的视认性。

丹锥体现信号的能力除了灵敏度外,还体现在是否便于观察,这一能力称作视认性。这一性能的好坏是由颜色和顶部形状决定的。

丹锥的顶部颜色多数涂漆为红色、橘红、黄色等,光线充足时,一般采用红色、橘红色即可,但在早晚或者阴天光线较暗时,黄色比较亮丽,视认性比较好。

丹锥的顶部基本以尖顶或平顶两大类为主,当钓者的站位比较低又需要放流钓的比较远时,尖顶丹锥顶部能够露出水面多一些,比较有利于观察,当钓位比较高但钓的又不太远时,平顶丹锥视认性就好一些。(图三:颜色、顶部形状对比)

7)中通式丹锥和外挂式丹锥。

中通式丹锥采取从中间走线方式,而外挂式丹锥则采取从下部的小环中走线方式。从主线通畅效果上看,外挂式丹锥由于主线同丹锥只是点接触使得主线更容易通过,而中通式丹锥主线要穿过整个丹锥体,主线通过能力就差一些,体现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则是外挂式钓组相比于中通式钓组,外挂式的线组下沉更顺畅、迅速。另外,由于中通式丹锥顶端总会有一段主线竖起在水面以上,外挂式丹锥的主线则是在丹锥底下通过,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外挂式丹锥钓组受风的影响比较小,抗风能力强。最后,外挂式钓组在更换钓组时更加方便。

(图四:中通式和外挂式钓组比较)

但有利则有弊,外挂式丹锥的弱点是:如果做的号数小、自重轻、形状长,在使用中就很容易受风浪的影响不停地摇摆晃动,因此外挂式丹锥一般都做成比较粗短的形状,这种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钓组的灵敏性。另外,在操控钓组时,外挂式丹锥具有的过于顺畅的主线通过能力在控线或提拉时容易导致钓饵上扬幅度过大。

8)丹锥的选择。

很多人使用丹锥常常是根据喜好来选择,甚至还有人一个丹锥走天下。这种丹锥选择原则虽然在正常情况下也能钓到鱼,但钓场条件稍微恶劣些,则常常是事倍功半瞎忙活,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丹锥选择的基本原则:

A.灵敏度选择原则。

在阻击点不远、浪流不大、水不太深的钓场选择丹锥应以灵敏度为主要参考要件,基本原则是选择号数小、自重低的细身丹锥。

B.抗风选择原则。

大号丹锥稳定性好,抛投能力强。在钓场风比较大时,由于风会拉动母线使钓组就位困难,有时候甚至会使钓饵到达不了钓棚,还会使丹锥露出水面部分受力导致丹锥偏离正确流道,另外从抛投角度讲,大风还会增加抛投难度。因此,为了很好地应对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选择自重大、号数大、体积小的丹锥或者采用外挂式丹锥以提高钓组稳定性,抵抗风的影响。

C.远投或放流选择原则。

这种情况同样需要丹锥的稳定性,应该选择自重大的丹锥提高远投能力并提升钓组稳定性。

D.浪大、流快选择原则。

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自重大、型号大的丹锥以抗击浪、流干扰,提高钓组稳定性。

E.根据水深选择原则。

正常情况下,钓棚深度在3米以内选择0号到B;35米选择B到3B;58米选择3B到5B;8米以上选择0.8以上丹锥。以上选择还需考虑主线号数,主线细则丹锥号数可以小一些,主线粗则要适当增加号数。

9)丹锥调整。

正常情况下丹锥调整时要尽量通过咬铅或者水中将丹锥调整成接近平水状态;大风天必须将丹锥调整成平水状态或者稍微沉水状态以抵抗风的影响;中等浪况可以使用号数稍大的丹锥并稍微减少咬铅重量,以适当的承载力使丹锥能够吸附在水面便于观察,而大浪情况下则应调整为平水状态,使丹锥能够克服钓组随波浪起伏造成的钓棚变化太大的不良影响;鱼口很轻时应将丹锥调成平水或稍微沉水状态以减轻鱼的警惕性;有下潜流的钓点,鱼会躲在流水的下面等着送到嘴边的食物,这时不妨将丹锥调整成平水或者沉一些让流水将钓组吸进去,以达到将钓饵直接送到鱼眼前的目的。

二、立式浮标

浮游矶钓的立式浮标相比于淡水钓的浮标在体积上要大得多,这主要是考虑到大海中波浪起伏较大,垂钓时又需要远投或者放流,如果用钓淡水那样的小浮标在大海里垂钓,浮标的起伏摇摆会产生许多假信号,也不利于抛投和放流时操控钓组。

从浮标构造上分,浮游矶钓的立式浮标分为本身带配重的自立式浮标和自身不带自重的立标。自立式浮标由于本身已经配置了调整浮力的置重铅,因此可以做的型号较小,调整时按照号数夹上适当大小咬铅就可以,因此既可以用于组成长子线半游动式钓组又可以组成短子线移动式钓组;而非自立浮标则需要在钓组上使用比较大的转环铅或者咬铅才能将浮标的承载力平衡掉,因此浮标的号数一般比较大,多用于组成短子线的移动式钓组。

(图五:不同的立式浮标)

虽然浮游矶钓的立标不像淡水浮标那样灵敏,但相比于丹锥的短粗形状,立式浮标的瘦长外型仍然使其破水能力比较强,在体现信号的视觉效果上还是略胜丹锥一筹,因此,在对付索饵信号小的鱼情时具备一定的优势。不过,立式浮标的钓组容易同浮标体缠绕,钓组乘流性也不如丹锥钓组,这些缺点是人们常常诟病的主要方面。

三、子线浮标或其它小型信号标。

这类浮标灵敏度很高,但由于自身重量轻、体积小,一般不能单独使用,线组中还需要组装一个大浮标起到助投和乘流作用。

线组中使用子线浮标或者其它小型信号标主要是为了应对轻口或滑口鱼情,在鱼不开口或警惕性高时,子线浮标或其它小型信号标具有阻抗小、体现信号能力强的特点。另外,子线浮标或其它小型信号标的使用还比较有利于钓组伸展和操控,能够使钓组比较容易达到顺畅自然的效果。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二段式钓组详解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二段式钓组详解。在海洋资源日益匮乏而钓鱼人口快速膨胀的今天,期待像以往一样随便绑副钓组丢进海里就会有鱼大咬的境况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矶钓人常常碰到的情况是:丹锥浮漂缓慢小心地下沉十几公分就会停止或者接着又浮上来;甚至更严重的是明明钓点的环境、潮水等各种情况都还不错,而你的丹锥却始终不能出现期待的下沉信号,收回钓组有时候却能够发现南极虾上出现被啃咬的齿痕或者干脆被盗饵。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钓场的鱼越来越少,难以形成群鱼争抢的境况,钓场剩下少量的目标鱼被你的诱饵引到标点后,它们的索饵变得越来越刁钻。特别是在冬春低水温季节、一些水清且比较浅的环境、夏秋季节艳阳高照又无风无浪的天气、一些水流缓慢的钓场等条件下,鱼难钓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鉴于此,你除了采用更敏锐的钓组以及更细腻的技术才可能有所收获外,别无他法。因此,近些年来除了在钓组的使用上将丹锥体积、承重变得越来越小型化的同时,还出现了针对鱼难搞的各种特殊钓法。比如将钓组调整为负浮力而使整个钓组都下沉的天狗钓法,目前盛行的全游动钓法等等。

虽然全游动钓法以及天狗钓法在理念上都是通过使钓组(特别是线组)的自然下沉达到诱钓同步并能够将鱼的索饵反向拉力减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鱼的索饵警惕性,但这两种钓法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做保证:一是钓场具备足够的水深,二是需要一定的水流做保证。因此,对于更容易出现刁钻鱼情的近矶浅场,施展全游动钓法或者天狗钓法并不靠谱。

另一种解决的方案是靠降低丹锥浮漂体积和承重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钓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轻口鱼(比如钓梭鱼或者鲻鱼),丹锥的体积究竟可以减小到多大才能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当然,如果丹锥能够设计成淡水浮漂的体积大小以及形状当然就会具备足够的灵敏度,但我们不要忘了浮漂是在大海里使用,大海是有风、有浪、有潮流的环境。

因此,在考虑浮漂灵敏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浮漂的乘流性、稳定性、可操控性。别的方面不说,仅从方便抛投角度考虑,太小型化的丹锥浮漂恐怕就难以胜任对抛投的要求。

几十年前,从矶钓的发源地日本出现了一种二段式钓组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其钓组由一个体积很小的信号浮漂同一个适合抛投的助投浮漂共同组成,从而将助投、反应鱼讯、乘流、打斜子线、显示钓组位置及潮流状况等功能分配给了两个不同的浮漂来担当。以下我们对二段式钓组的结构、功能、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二段式钓组的结构

(附图一)

在主线上穿上一颗助投浮漂,然后组装上一个卡拉曼棒,接着穿上一个信号浮漂插座,插入信号浮漂,在信号浮漂的下方夹上一颗调整信号浮漂浮力的咬铅,拴上八字转环,在八字转环下方根据设定钓棚深度拴上相应的子线、鱼钩,一副二段式钓组就组装完成。

(附图二)

在组装二段式钓组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在穿助投浮漂之前,主线上可以打线结、装挡豆,也可以不打线结、不装挡豆。习惯上我会在助投浮漂的上方打一个线结做为满潮时的最大钓棚深度记号,以便于随时调整钓棚深度时做到心中有底;二是为了避免抛投时信号浮漂同助投浮漂之间互相缠绕,卡拉曼棒同信号浮漂插座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0到50公分的距离;三是为了避免抛投时信号浮漂同子线互相缠绕,信号浮漂应该采取从下方插入浮漂插座的方式。

从二段式钓组的构成不难看出,组装好的钓组既达到了提高钓组灵敏度的目的又具备了很好的稳定性以及抛投能力。但是,二段式钓组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由于信号浮漂是固定在主线上,钓棚的深度决定了信号浮漂以下的钓组长度,一旦需要攻击深水时,受到鱼竿长度的限制,信号浮漂以下过长的钓组将造成抛投十分困难。因此,按照目前矶钓竿比较普遍的18尺长度来看,二段式钓组在攻击4米以上钓棚深度时将非常吃力。

二、二段式钓组中两个浮漂的作用

如果我们简单的认为二段式钓组将本来应由一个浮漂承担的功能一分为二仅仅只是为了提高钓组灵敏度的话,说明对二段式钓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二段式钓组在提高钓组侦查鱼讯能力的同时,也对钓组的操控以及水下钓组的顺畅状态起到了非常大的改良。

首先,普通式半游动钓组或者移动式钓组在实施N字型拖摆操控过程中,当需要控带钓组制停丹锥浮漂时,手法不细腻的人会出现控带钓组太突然以及控带幅度太大从而造成钓饵、子线突然上升且上升较高的情景,当需要放松母线时同样会出现线组(特别是子线、钓饵)归位太突然的问题。

而二段式钓组中由于增加了一个助投浮漂,当我们在操竿控线时主线从助投浮漂的出线孔中通过并将操控力量贴着水面平行传递给信号浮漂,对于信号浮漂以下钓组来说,操竿控线的力量只会造成信号浮漂停止顺流前行、钓饵带动着子线前行并稍微上扬的效果;

同样,当放松钓组时,钓饵带动着子线下沉归位的动作也比较舒缓。这样就解决了操竿控线时的张线过度问题,最终除了能实现钓饵前行的打斜效果外,钓饵的动态也更自然,更容易激发鱼捕食的欲望。因此说,助投浮漂的作用除了助投外,还具备提高钓组操控能力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再从信号浮漂角度进行分析:出于灵敏度方面的考虑,信号浮漂当然应该设计成体积非常小、承重能力非常低的款式。而这一轻巧的特点又恰恰有利于制造钓饵前行的顺畅状态,特别是在水流力量小到甚至都不能推动一颗小咬铅时,使用G1以下直至零号的信号浮漂组合成的子线全漂钓组,能够确保线组顺利达成舒展状态,钓组的威力就更加得以显现。

另外,信号浮漂也并非只限于穿在主线上使用,小型信号浮漂直接穿在子线上使用从而带来的变化更多,特别是将其调整成微沉状态后就成了一个具备天狗浮漂或者潮受作用的小东西,从而使钓组具备了诱钓同步、全层搜索的功能。

三、二段式钓组的使用

二段式钓组适合所有浅钓棚近距离的钓场使用,但最适合二段式钓组大显身手的使用时机还是在风浪不大的环境中对付吃口轻、滑的刁钻鱼情。在具体使用时,信号浮漂的使用是最具变化的。

首先从浮漂调整方面讲,信号浮漂的调整应尽量调整成浮漂顶部平水状态,这样鱼讯反应才会更加灵敏,才能更有效降低鱼索饵的警觉性。当然,在有浪并且钓得比较远的情况下调整浮漂还要兼顾到浮漂的视认性,起码要能够让使用者清晰地辨认出鱼讯,这时就要适当减轻咬铅配重使信号浮漂露出水面多一点;

其次是前面已经说过,小型信号浮漂可以装在子线上使用,当信号浮漂装在子线上做为子线浮漂使用时,助投浮漂则主要采用够重量的小号中通式丹锥浮漂来担当,同时主、子线连接一般采用直结而抛弃八字环做为连接体。在浮漂调整方面,子线浮漂除了可以调整成平水或者露出水面的状态外,更多时候是将其调整成沉水状态。子线浮漂在子线上的位置也可以根据流水情况随时调整,既可以靠近直结近一些也可以靠近钩子近一些,一切都依流水情况以及希望线组达到的状态而定。

另外,当我们将子线浮漂调成沉水状态使用时,钓组只能攻击浅钓棚的束缚被打破,深水也就难不倒这个钓组了。

以上我们了解了基本的二段式钓组,接下来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由二段式钓组进一步衍生出来的阿达利钓组、连横钓组以及所有这些钓组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阿达利钓组。

(附图三)

由于二段式钓组在逆风抛投时主线同子线比较容易缠绕,因此在需要远距离抛投时就会显现出不给力的窘境。于是,日本的一位钓鱼名人村上雅昭就将其进一步改良,在助投浮漂同信号浮漂之间增加了一段质地较硬的中继线和一个具备浮力的中继浮球。

其钓组的组合方式是:在主线上打线结、安装挡珠(也可以不装线结和挡珠)、助投浮漂、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安装中继浮球、穿上浮漂插座并插上信号浮漂、八字环、拴子线、夹咬铅(视流速可以不夹)、拴钩。

从这一钓组变化中可以看出,二段式钓组同阿达利钓组的区别在于钓组中多了中继线和中继浮球。那么这两样东西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由于中继线采用的是较硬质地的专用线或者由粗碳素线来代替,由于此线具有不容易弯曲的特性,从而降低了抛投时主线同子线的缠绕机会。而中继浮球的作用首先是用来平衡中继线本身的重量;

其次是因为中继浮球本身也有重量,可以进一步起到助投的作用;再次是中继浮球可以协助信号浮漂显示鱼讯。特别是在浪大的环境中,灵敏的信号浮漂经常会在浪中沉浮摇摆,有了中继浮球就增加了钓组的抗浪性;最后,在拖摆操控钓组时,操控钓组的作用力首先通过助投浮漂的出线孔作用于中继浮球,再通过中继浮球传递给信号浮漂以及水下整个线组,从而使操控时张线过度的不利因素得到进一步缓解。

由此可以看到,阿达利钓组虽然非常复杂,但相比于二段式钓组,阿达利钓组具有更好的抛投性、稳定性、可操控性。

2)连横钓组。

(附图四)

在阿达利钓组的基础上,将中继线上的中继浮球和信号浮漂取下,改用目印来替代这两样东西就成为一个连横钓组。其钓组组成是:助投浮漂、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间隔几厘米固定一个目印在中继线上(一般4、5个即可)、八字环、子线、夹咬铅(视水流情况可以不夹)、拴钩。

这里有个日本名词叫目印比较难理解。它是指固定在线上用来显示钓组位置的小物件。例如它可以是一个颜色鲜艳的毛线、羽毛、具有浮力的彩色塑料小球等等。穿在连横钓组中继线上的目印一般是由一些具有很小浮力的小椭圆塑料球构成,球体上留有可以穿中继线的小孔。使用时将它们固定在钓组中作为信号浮漂,从而起到显示鱼讯的作用。

其实,我们在买不到专用目印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很好的连横钓组:大家应该都知道淡水传统钓的七星漂吧?对头,就采用淡水七星漂的材料禽类羽毛梗穿在中继线上就是一组很好的目印。这样看来,连横钓组其实也并不复杂,说通俗点,连横钓组无非就是个增加了助投浮漂的七星漂钓组。

3)二段式钓组及其衍生钓组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段式钓组及其衍生出来的阿达利钓组、连横钓组由于钓组中的小物件很多,因此最可能造成的使用困扰是在抛投钓组的时候容易产生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因此在抛投钓组时必须保证让钓组落水呈现子线在前、信号浮漂、助投浮漂在后的状态。其做法是:向钓点投出钓组后,当钓组差不多接近水面的时候用手指压住主线使主线停止出线,以造成钓组在接近水面时来个急刹车,使助投浮球、信号浮漂、子线借助惯性力量顺直成一条直线入水。

另外,在使用二段式钓组、阿达利钓组、连横钓组作钓时对钓棚的要求也非常高。底钓时必须精确掌握钓点水的深度才能保证钓组不挂底。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使用二段式钓组及其衍生钓组的高手都是自己制造钓棚,也就是必须根据目标鱼的特性充分施展诱饵策略将目标鱼调动到自己设定的钓棚深度。当然,这种策略对付能够被诱饵引起来的鱼比较容易些,而对付黑鲷等不太愿意离开隐身障碍物的鱼就相对困难些,但是,困难并不等于做不到。

至此,二段式钓组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钓组就全部介绍完了。不过最后还是要交代一点:钓组只是器,影响钓况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虽然此篇文章的题目中将二段式钓组称为敏锐利器,但并非是绑了个二段式钓组丢进海里就可以狂拉大鱼,能够保证其充分发挥威力的前提是能够有效合理的操控它。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卷线器分类与使用


海钓入门之浮游矶钓的卷线器分类与使用。浮游矶钓的主要对象鱼以鲷科鱼类为主,体型不是非常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主线的号数很少用到5号以上。作钓时,虽然很多情况下采取的是释线放流的方式,但考虑到便于操作、观察以及诱饵可以发挥效能的距离,放流距离也不会太远,因此主线的长度有100到150米就足够了。综合上述考虑,浮游矶钓的卷线器采用不超过4000型的纺车轮就足以应付,以钓黑鲷为例,最常见的是可以容纳2号到3号主线150米长度的2000、2500、3000型。

对于卷线器的性能要求不外乎操作轻便、排线平整、制动力(泄力)顺滑、重量较轻、具备防海水锈蚀功能,而这其中制动力顺滑程度、排线平整度、防锈蚀能力三条是最为关键的。

目前,很多卷线器的卖点都放在使用了多少颗轴承以及轻量化设计上面,而消费者只知道盲目地追求轴承数目的多少和卷线器的重量,为此花费很多冤枉钱似乎也在所不惜。笔者认为,虽然轴承数目多摇动时更轻便,但同时也意味着造价更高。其实在使用过程中,3个轴承卷线器同10个轴承的卷线器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并不会因为卷线器少了几个轴承就会让使用者摇不转,二者的差别不过是价格的高低和心中的虚荣感受。

同样,重量的几十克差别也不会对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卷线器在使用时的位置在钓者的手边,同钓竿的重心前置产生的杠杆作用不同,卷线器的重量位于整个杠杆的支点,力量是直接作用于人手,因此重量上多出几十克对于一个正常人的负担是微乎其微的。

但从生产制造方面看,为了使卷线器轻量化,商家只能从选择轻量材料方面下工夫,目前能够选择的材料有工程塑料、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虽轻但强度和使用寿命差,镁合金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但材料成本很高,因此主流产品仍然以铝合金壳体为主,少量高端产品采用镁合金制造以达到更轻量化的要求,但价格自然不菲。

反观排线平整、制动力顺滑和防海水锈蚀三个指标,其中的防海水锈蚀能力直接影响的是卷线器使用寿命,排线平整与否不但影响到主线的使用寿命,如果线杯中的线排成一边高一边底、两边高中间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状态,还会降低线杯容线量、影响抛投距离和时常出现炸线成团现象;制动力顺滑程度更是关键,如果在中大鱼时泄力表现为一会紧一会松的出线,必然是徒增断线跑鱼的次数。

从使用时溜鱼放线形式上看,目前浮游矶钓的卷线器分为三种:自动出线卷线器、手刹卷线器(LB论)、手刹兼自动出线卷线器(LBD轮),以下我们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图一:三种卷线器对比)

一、自动卷线器

自动出线卷线器根据调整出线力量大小的泄力钮在卷线器上的位置分为前泄力和后泄力不同款式(浮游矶钓卷线器主要采用前泄力式),但其原理基本相同,其自动出线阻力都是通过内设摩擦片的摩擦力阻止线杯逆转来实现,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调整泄力钮对摩擦片施加的压力进行调整,泄力钮调整的松则出线阻力小,调整紧则阻力大。实际使用时,要根据钓线的结节拉力大小进行调整,使钓线的拉力既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又不至于断线。(图二:泄力钮调整)

自动卷线器还有一个重要的操作部件是位于卷线器后端的逆止开关,分为ON和OFF两个档位,向左扳则为OFF档,设置在此位置时卷线器不能逆转,扳到右侧则为ON档,卷线器可以逆转。在正常使用时一般应将其扳到OFF档,但在抄鱼进抄网或者飞鱼上岸后可以将此开关扳到ON位置,便于利用鱼体或钓组重量使卷线器逆转达到放松钓线的目的。(图三:逆止开关)

二、LB轮。

这种形式的卷线器原理同汽车刹车的原理一样,是在卷线器上增加一个用手指控制的手刹杆,通过手刹杆控制卷线器内的摩擦块,摩擦块同摩擦盘压合、分离可以达到产生摩擦力或减轻、消除摩擦力的目的,从而控制卷线器是否逆转以及逆转力的大小。使用时,用食指扣紧手刹杆则施加于摩擦块的力量就大,卷线器就不容易逆转,放松手指的力量则可以逆转出线,彻底放松手指压力则可以无阻力逆转。

同自动卷线器相似,LB轮上也有一个禁止逆转的OFF开关,这一开关通过手刹杆进行控制,将手刹杆向最下面拨动就会进入这个档位,此时,线轮不能逆转。手刹轮在使用时建议不要使手刹杆位于OFF状态,以避免扬竿中大鱼时因来不及放松手刹而断线跑鱼。正确的扬竿方式应该是扣紧手刹扬竿,中鱼后随时根据拉力大小决定是否放松手刹以及控制施加于手刹杆的力量大小。(图四:手刹杆)

三、LBD轮。

这种轮子在设计上是将手刹轮同自动出线卷线器的出线原理合二为一,既可以通过调整线杯上面的泄力调整旋钮对自动出线阻力大小进行调整,又可以通过手刹杆控制出线阻力。使用时应该根据线的最大结节拉力先行调整好自动出线的阻力,然后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手刹操控出线。

同样地,LBD轮也有一个通过手刹控制的OFF开关,在自动出线阻力调整正确的情况下,使用时即使手刹杆位于OFF档的位置,在拉力大于出线阻力时还会出线,不容易造成大鱼瞬间拉断鱼线的状况,因此对于使用手刹轮不熟练的人比较容易上手。

四、三种轮子的性能对比。

如果自动卷线器泄力装置的制动力顺滑均匀、调整得当,理论上讲在中了大鱼后就会自动出线化解大鱼的冲力,钓者只需要挺起竿、弓住鱼就没有断线的顾虑,看起来是省心省力省事,最为值得推崇。但物理学上有个原理,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一理论在使用自动卷线器时也得到了验证:在溜鱼过程中会发现,当鱼中钩开始逃窜初期,鱼需要相当大的拉力才会让轮子自动出线,而一旦轮子开始逆转出线,泄力装置的制动力反而降低了,施加于鱼的阻力就会减小,这时就可能会出现长时间不停顿出线的状况,这显然不利于在暗礁林立的场所溜鱼。而如果使用的是一只质量差的低端产品,出线阻力时紧时松,断线跑鱼的事故则更容易发生。当然,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在发生不停出线的紧急情况下,他们会用手指对线杯施加一定的外力阻止线杯逆转,从而改变劣势。

LB轮的优点一是方便钓手随时松手刹放松钓组;二是钓手可以凭借竿子传来的拉力大小决定是否放松手刹杆放线,实际使用中有一种随心所欲操控在手的征服感。但这种装备对于人的反应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大鱼刚中钩或者在溜鱼的过程中大鱼突然发力时,你必须在瞬间做出是否让线、让多少、阻力控制多大等反应,否则就会导致功败垂成。

LBD轮是后期的新生事物,是将上面二者的泄力方式组合到一起,既能松手刹又具有泄力性能,应该是集二者优点之大成的产物,在实际应用时,应该将泄力值调整到线的最大拉力值以便于发挥最大的泄力作用,同时还兼有LB轮方便操作的优点。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从方便矶钓的溜鱼角度讲,自动卷线器适合普通钓手使用,LB轮不适合新手使用,LBD轮适合任何层次的钓手使用;从操作便利性上讲,自动卷线器由于逆止开关位于轮子后端,在需要放松钓线等环节不如LB、LBD轮方便。

五、卷线器的保养。

每次使用完卷线器后,也需要在现场对其进行擦拭。另外,回家后要将卷线器放在水龙头下用淡水冲洗,特别是对排线滚轮要重点进行清洗,以保证足够的淡水进入滚轮间隙将盐分冲洗掉。冲洗干净后要用毛巾擦拭并置于阴凉处阴干。卷线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对其上油,以保证足够的润滑。

如果不小心使海水进入卷线器机体内部,回家后要立即在淡水中浸泡,然后请专业人士进行清洗上油,否则这只卷线器的命运只能是报废。